绿色gdp核算

2024-09-13

绿色gdp核算(精选8篇)

绿色gdp核算 篇1

————绿色GDP的核算

前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把一国(地区)一年中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总和折合成货币的值。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中国推行绿色GDP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关于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仍有相关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此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

对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认为,核算绿色GDP似乎只是一个主观认识问题,只要有关方面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可以完成其核算并加以广泛应用。事实上,面对复杂的环境经济关系,面对在技术方法上的巨大困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目前仍然是一个充满探索、实验的研究领域,尚不是一套成熟、规范的统计实务。这就是说,绿色GDP距离可以实际准确计量,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尚难以像GDP那样作为经常统计的结果加以应用,更难以在不同经济层面上计量,满足各级政府的考核管理需要。

对绿色GD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目前,绿色GDP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但其具体标准和界线还不清楚。许多人认为要反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似乎首先就要计算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就是绿色GDP核算,环境绩效考核似乎也是只考核绿色GDP。实际上,统计上描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并非就是要计算一个孤零零的绿色GDP指标,对干部实行环境绩效考核,也并非只是考核一个绿色GDP指标。就像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物一样,绿色GDP来自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计量绿色GDP离不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绿色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美。绿色GDP核算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但是,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所谓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支出的防治成本总和。确定环境成本的概念比较容易,而实现环境成本的计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

规制度还基本空白,主要包括: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环境与统计法规、政策和评价标准等。但由于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对核算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对核算帐户与帐户之间的关系、核算内容、估价、核算结果的政策应用等理解五花八门。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制定中国总体的绿色核算的框架和体系,以指导现有的绿色GDP的核算的实践工作。如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2006年制定了 “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也制定了“ 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的框架和内容”,其内容和框架有一致的地方,也有重复和不一致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在绿色核算研究中制定了各自的研究框架和体系,如北京、大兴安岭等。这样的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内容、方法等也缺少规范。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的对策。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政府部门应在组织形式上搭建由国家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工作平台,下设若干核算专题小组,在统一协调部署下,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及目标,并负责组织试点及实施工作。搭建跨学科、跨部门的统一工作机构是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成功的保证。这也是正确引导目前绿色GDP核算研究“热”的一个重要措施。

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只限于单纯进行环境现象反映和简单分析, 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反映自然资源的统计指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地下资源,森林、海洋、野生动物等生物资源,地上及地下的水资源等。第二,反映生态环境的统计指标。生态环境是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可分为土地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及水生态环境等。生态环境的核算包括生态环境效益与损耗两方面,其中效益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森林生态环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把这些效益折合为价值即为生态环境的效益价值。环境损耗是指生产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价值。第三,反映环境污染的统计指标。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及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部分。环境监测指标主要有大气中各种污染物含量和综合环境质量等,环境污染防治指标有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费用、已治理环境污染占环境总污染的比重等,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对人、公共设施、农、林等造成的损失。

加快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绿色GDP作为一项新的核算制度,不仅存在着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接轨,从而存在统计数据收集分析的困难,而且由于庞大的、涉及众多部门的第一手数据收集的要求,推行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率先在一些地区试行绿色GDP核算,这样对于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缩小了研究范围,通过对当地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环境保护重点的调研和分析,从众多指标中提炼出最关键、最核心、最基础、最简易的指标体系,而不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而全的、全面的指标体系,采取先简后全,先易后难,逐步完善,同时与现行GDP指标并行一段时期的办法,启动起来就容易得多通过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可以检验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可行性,从而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绿色GDP核算理论框架,为全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积累人才、资料、经验。

参考文献

[1] 潘岳.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J].环境经济

[2] 薛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

[3] 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述

[4] 卓文燕等.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社会总成本核算

绿色gdp核算 篇2

1 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 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起步并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93年, 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 (SEEA) 后,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对绿色GDP研究的热潮。而国内外学者及政府关于绿色GDP的研究又各具特点, 具体研究情况如表1和表2。

通过上面的两个表可以看出, 国外尤其是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对绿色GDP的研究较早且相对比较成熟, 而中国对于绿色GD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几年, 研究的步伐却在逐步加快。

2 绿色GDP核算的难点

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力度在加大, 但研究成果却相对缓慢, 这是因为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2.1 技术的困难。

绿色GDP核算的关键在于测算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 但由于环境资源不是市场量, 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这极大地影响了核算的可操作性。另外, 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计量涉及到环境生态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 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即使是目前各国实行的环境核算, 也是不完整的, 例如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 臭氧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辐射、噪声和光热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均没有计入。这也是绿色GDP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 各国的环境资源法规并不完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对自然资源的产权及对环境的责任进行界定。产权及责任的不明晰, 使得相关部门对给环境资源带来不同性质影响的单位及组织不能做到合理公平的奖罚, 从而减少了单位及组织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此外, 各国的统计法规不健全, 各国的统计口径不统一, 都给绿色GDP的核算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要改善全球的统计法律环境,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合理的统计体系。

2.3 观念的滞后。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国政府以及相关经济机构的考核体系都是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 并且以GDP论成败。而绿色GDP是要从GDP中扣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 自然会受到相关部门的排斥。比如我国2005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原定2007年第一季度发布, 但截至目前尚未向公众公布, 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部分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 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甚至占GDP的7%-8%, 如果扣除这方面的成本, 实际GDP将大大减少, 经济增长率也会大幅下降。由此可见,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以及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 始终是影响绿色GDP项目进展的关键。

3 绿色GDP核算方法的研究

3.1 S EEA核算体系

SEEA核算体系是在由联合国统计处 (UNSD) 于1993年出版的SEEA手册中提出的, 并与2001年出版了修正版本, 其中参与国家有美国、南韩、日本、菲律宾、加拿大、墨西哥、泰国、智利、印度、印尼、加纳、巴布亚新几内亚、纳米比亚共和国等20余国。SEEA核算体系的核算范围包括: (1) 以净价格法或使用成本法计算自然资源消耗; (2) 以维护成本法计算环境品质耗损; (3) 不计算环境社会成本损失 (如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

SEEA核算体系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 环境保护支出账; (2) 非生产性资产实物账; (3) 环境经济综合账; (4) 计算绿色GDP, 即EDP1与EDP2。在SEEA核算体系的编制国中, 并非全部依照SEEA架构编制完整的账表, 而是选择对其经济活动较有影响力的环境为题进行试编, 并根据各国国情及资料加以调整。

3.2 S ERIEE核算体系

SERIEE核算体系是在由欧洲统计局于1994年出版的SERIEE中提出的, 其中参与国家有瑞士、德国、法国、荷兰、芬兰、瑞典、英国、日本。SERIEE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1) 环境保护账; (2) 天然资源使用及管理账; (3) 环境产业记录系统; (4) 特征活动投入产出分析。其核心重点在于环保支出账, 其环保支出账较SEEA核算体系的环保支出账详细许多。但SERIEE核算体系仅计算环保支出, 不计算各种污染损害。

3.3 NAMEA核算体系

NAMEA核算体系的观念及方法是由荷兰统计局局长提出的, 荷兰最早依据NAMEA架构编制空气排放物账。NAMEA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一般的国民所得交易账; (2) 环境物质账, 其中包括各种污染物及天然资源; (3) 环境议题账, 其中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化、有氧化、废弃物及水等环境污染。在NAMEA矩阵中, 除一般的国民所得交易账, 剩余均为以数量单位表示的实物账。

3.4 ENRAP核算体系

ENRAP核算体系是由经济学者Menry Paskin在1989年提出的。从1990年起, USAID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协助菲律宾试行“环境和天然资源账计划”。在1992年美国环保署编制了《海湾区环保账》。ENRAP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将天然环境视为生产部门, 可生产非市场的环境服务价值, 如森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2) 将包括污染对人体健康之损害在内的环境污染价值视为生产部门负产出;3) 环境利益净额=环境服务价值-环境损害价值。ENRAP核算体系核算的范围包括计算环境社会成本损失 (如污染对人体健康之损害) , 及不仅计算对环境有害之减项项目, 也包括对环境有利之加项项目。ENRAP核算体系编算范围完整, 与经济学福利观点较一致, 惟因设置方法尚有争议, 故目前仅菲律宾及美国部分区域采纳。

3.5 中国核算体系及方法

由于中国对绿色GDP的研究时间较短, 且核算的基础较薄弱, 因而目前中国的绿色GDP的核算还处于一个从试点和局部开始, 逐步推广和完善的阶段。目前对绿色GDP的核算只是局部的, 并非全国的, 其核算的体系框架如下图:

在图1的核算公式中, 资源消耗成本 (RDC) 通过资源经济的核算 (REA) 得到, 资源经济的核算内容涉及耕地资源核算、森林资源核算、渔业资源核算、水资源核算及矿物资源核算;环境损失成本 (EDC) 通过环境经济核算 (EEA) 得到, 环境经济核算的内容涉及水污染核算、大气污染核算、固体废污染核算及生态破坏核算。中国关于绿色GDP核算方法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统计方法, 并借鉴了国际现行的核算方法, 但其核算方法也未能摆脱各种环境资源因素的制约, 因而绿色GDP核算体系在中国还是限定在理论和局部层面上, 还没能作为一种国家的统计方法加以实施落实。

4 结论

随着“低碳”概念的提出, 绿色GDP的核算问题得到各国的加倍重视, 对于绿色GDP的核算问题不再是一个要不要去做的问题, 而是一个如何去做的问题。但绿色GDP的核算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层面, 使得对于绿色GDP的统计及核算都相当复杂, 具有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绿色GDP的核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和核算方法, 因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绿色GDP的核算还不现实,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对于人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它将会为人类和自然带来福音, 因此困难是阻挡不住我们研究的步伐的。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理念关注的加大, 尤其是近几年“低碳”概念的提出, 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 越来越重视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单纯的GDP仅能对各国的生产成果进行计量, 并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样很容易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绿色GDP的综合论述, 分析和研究了绿色GDP的核算, 使人们加深对绿色GDP的认识, 从而达到减少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体系,环境成本,资源成本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等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ystem ofNational Accounts 1993) [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2]邱琼.基于资源环境考虑的GDP改进[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3]潘岳.绿色GDP的实施与难点[J].宏观经济研究, 2004 (7) :14~15.

[4]文春生.绿色GDP核算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9) :70~71.

[5]张本刚.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3) .

绿色gdp核算 篇3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资源环境审计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 GDP数据的增长是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基础的。针对传统经济发展体系的弊端,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社会环保责任、绿色GDP业绩考核、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号召,我们迎来了绿色GDP核算体系和资源环境审计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一、绿色GDP与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

(一)绿色GDP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绿色GDP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诠释。广义的解释,是从传统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而狭义的解释,则是从传统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得出的国民财富总量。

(二)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是披露其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审计。

二、资源环境审计对推进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因此更加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目前形势下,审计机关应通过深化并完善资源环境审计,推动绿色GDP核算的实施。

(一)资源环境审计是推行绿色GDP核算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国民经济体系没有将环境资源作为考虑因素,这实际上对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环境的作法是一种鼓励,进而造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推行绿色GDP核算,要求必须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资源环境审计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这样环境资源成本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会计核算中才能得到客观、合理的反映。

(二)资源环境审计通过推动全社会严格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为全面推行绿色GDP核算提供良好氛围。审计机关通过对资源及环境的价值、成本、效益、环境污染和治理状况等信息的客观反映和披露,提高社会各界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督促大家都来关心、重视资源环境问题,为全面推行绿色GDP核算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资源环境审计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绿色GDP核算目标的最终实现。审计机关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对环保、清洁节能产业予以鼓励,对高能耗、重污染项目进行抑制;督促各部门、各行业重视生态效益评价,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维护环境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转变。

三、推进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资源环境审计提供依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审计业务逐渐拓宽,虽然我国原有的审计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规范,但缺乏具体指导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法律和法规,这就需要将资源环境审计立法提上工作日程,进一步确立资源环境审计实施的法律权威性,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健康发展。及时健全、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法规,提高其作为资源环境审计依据的可操作性。

(二)加强资源环境绩效审计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源使用管理、环境治理保护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效率性,环境保护、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效果,相关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对提高资源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目前,我國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以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为审计内容,要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就必须在审计类型上向绩效审计拓展,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环境绩效性的审计,这将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三)公布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增强全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公告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借助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促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和落实,不仅能充分发挥出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更让全社会全民众明白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民众清楚地知晓资源环境保护资金是如何管理使用的,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资源环境损失及其对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加大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资源环境审计能力与素质

我国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间不长,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除了学好审计业务知识外,也要学习和懂得国土、矿产、森林、大气等资源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审计实践中,要结合资源环境方面的特点,不断拓宽资源环境审计领域,不断提高审计技术方法,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和审计评价体系,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收入核算体系,采用绿色GDP指标对真正的国民财富进行核算和反映,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源环境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必然走向。审计应当适应时势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更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体系。(作者单位:重庆市审计局农业处)

参考文献:

[1]于昆,绿色经济、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

绿色gdp核算 篇4

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

自1990年代提出“绿色GDP”概念到当前“绿色GDP”成为中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关注热点,表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绿色GDP的时代.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发展,分别论述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四大机遇,阐明了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观念、制度和技术三大挑战.针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构建适合于 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五大对策.

作 者:王金南 於方 蒋洪强 邹首民 过孝民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5)分类号:X3关键词:绿色GDP核算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国

客观看待GDP与绿色GDP 篇5

[摘要]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综合经济考核的权威指标,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近些年来,GDP普遍受到质疑,与此同时,绿色GDP作为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近来备受关注,人们不禁要问:GDP怎么了?究竟如何看待GDP?绿色GDP是怎么回事?能否用绿色GDP取代GDP?

[关键词] GDP 绿色GDP

一、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就一个国家而言,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产量的标准测量指标,表示该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重要指标。GDP总量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GDP增长率衡量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GDP还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近些年,各地各部门对GDP都非常重视,在促进GDP增长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有些人把“发展是硬道理”误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误解为“以速度为中心”,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思想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有些地方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把它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指标,忽视人文、资源、环境等其他方面的指标,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头”现象和问题。

对GDP,要历史地、辨证地、理性地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那么迫切。从1992年开始,GDP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而且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最主要指标。这是因为,科学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GDP高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仅以就业为例,在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创造80万乃至100万个就业岗位。GDP的高速增长,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而且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于激发干劲、鼓舞斗志也起到了一定作用。GDP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不是发展的全部,两者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增长和发展,是相生相因又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增长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它解决的是“有多少”的问题;而发展的涵义更广泛,除了增长,还包括生产和分配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自由选择和公平机会等,强调全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质”的变迁或进化,它解决的是“有多少”加上“有多好”的问题。

因此,对GDP要辨证看待,在人们对GDP普遍质疑时,仍然要看到,GDP是美好的,其“功”不可没。

二、GDP不是万能的在充分肯定GDP的历史功绩和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该看到GDP不是万能的,特别是不科学地使用会带来诸多谬误,产生负面效应。

1.GDP之“误”,首先源于GDP的局限性

有学者认为有四种局限性: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GDP总量的局限性;以GDP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限性;人均GDP的局限性。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将GDP的局限性或缺陷概括为:一是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GDP指标的局限性,说明即便有最完善的核算体系和核算方法,所测量的数据也是不完整的。GDP不能准确提供一国(或地区)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全面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全部财富,更无法完整反映人类发展状况。在GDP总量的局限性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地下经济”或“隐性经济”,即未记录的部分合法收入和全部非法收入。这部分经济客观存在,但未统计在GDP之中,造成整个经济状态的扭曲和统计数据的失真。隐性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灰色经济”,即权力资本化,以行贿、受贿、行政审批、非法拆迁为主要表现形式。“灰色经济”部分近年来一直保持发展势头,是最难以估计的。

2.GDP之“误”,其次误在错把手段当目的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早期的发展概念以“物”为中心,以GDP增长为目的,把GDP作为发展的惟一衡量指标。这样的增长固然促进了发展,但把手段当作目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以GDP增长为目的所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就是增长的不经济,学术界将其称为“有增长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由于现行的GDP核算中,不仅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按照附加值计算在GDP总量之中,这就人为地夸大了经济效益。去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约为4%,但是消耗全世界

7.4%的石油、31%的原煤、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这些足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

3.GDP之“误”,其三误在将GDP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

这些年来,由于认识的偏差,将经济增长等同于GDP增长,以致形成了所谓的“GDP情结”、“GDP崇拜”。将GDP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所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引发行政力量干预统计,甚至弄虚作假,“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近年来,各级统计部门每年查处的统计违法事件都在1万件以上。近些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省市区总和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核算数2个百分点左右,而省内各地市的总和又高于省级核算2个百分点左右,县级总和又高于地市级核算1~2个百分点,且差距幅度呈逐年扩大之势。这固然有技术层面的原因,如重复计算等,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性。将GDP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所带来的危害之二,是导致一些地方官员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甚至制造虚假繁荣。为了眼前利益,为了个人升迁,不惜牺牲后代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恶化,不计投入成本,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出现“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等现象,其结果是图虚名而招实祸。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多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与片面追求GDP之风密切相关。

三、新概念:绿色GDP

绿色GDP是与传统GDP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为了弥补传统GDP不能衡量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的缺陷,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设计了SEEA(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作为1993年SNA体系的一个卫星系统向各国推荐建议使用。SEEA的核心就是用绿色GDP代替传统的GDP来度量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绿色GDP = 传统GDP — 自然资源的消耗 — 环境资产的消耗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资源,经济发

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往往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质,造成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是它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使用绿色GDP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由于绿色GDP反映了人类为促进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所以能部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和不足。第二、绿色GDP与传统GDP分析方法基本一致。传统GDP数据经过SEEA调整后可以与绿色GDP相比较,保证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致性。

第三、SEEA由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开发,有较完整的编算手册和操作说明,而且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尝试编制绿色GDP,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利于国际比较。

四、绿色GDP也不是万能的绿色GDP的设想虽然是美好的,但也并非万能,它在核算等方面目前尚存诸多技术难题,需要客观看待。

1.绿色GDP只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绿色GDP只是在GDP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没有考虑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它仅仅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过分地夸大它在反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2.绿色GDP核算方法还不成熟

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的估价都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因此,尽管专家学者们开发出若干估价方法,但很多方法都还不成熟。

3.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之后,并不是要取消GDP

有些人认为,绿色GDP优越于GDP,因此,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之后,就应该取消GDP。笔者认为,即使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也不应取消GDP,这是因为,其一,GDP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在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二,GDP是绿色GDP的基础,没有GDP,就不可能有绿色GDP;其三,只有将绿色GDP与GDP进行比较时,才能清楚地看出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4.绿色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代表

正像GDP从生产角度由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组成,从使用角度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一样,绿色GDP也包括相应的构成指标;GDP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储蓄、国民财富等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绿色GDP也与相应的绿色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绿色GDP不是一个孤立的指标。事实上,人们经常把绿色GDP看作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代表,当人们说绿色GDP核算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与绿色GDP有关的一系列绿色指标的核算,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济发展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之,尽管GDP存在种种缺陷,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更好的、人们普遍认同的综合性统计指标来代替GDP,所以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GDP之误要矫正,但矫枉毋须过正。用人们提出的一句带警示性的话结束本文:千万不要在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为被我们打倒的GDP平反昭雪。

参考文献:

[1]张幼文等著:《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P375~P376,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王步云:辨证看待GDP.《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五期

绿色gdp核算 篇6

特邀嘉宾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潘岳

●本题提示

在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中,绿色GDP成为热门话题。什么是绿色GDP?如何建立和实施绿色GDP?实施绿色GDP的难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绿色GDP的首倡者之一潘岳。

记者:请先介绍一下绿色GDP的确切含义?

潘岳:GDP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的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的汇总数。收支两个数是相等的。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记者:绿色GDP给了我们美好的期待和开始,但要把它从概念落实到纸面再转化为行动,主要难题是什么?

潘岳: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首先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先说说技术难点。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得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惟一来源。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 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可以纳入GDP统计,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是多大呢 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 这些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我们不好确定它们的价值。

再说说观念的难点。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过去 1

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会因此形成诸多阻力。但这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

记者:如何推动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潘岳:要建立和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因为技术手段总是在不断完善的。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绿色GDP是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否则,环境保护与建立绿色GDP就变成少数人的事,最终将一事无成。

实施绿色GDP,有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诸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因此,实施绿色GDP,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记者:最后请谈谈绿色GDP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

潘岳: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此,挪威建立了包括能源核算、鱼类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 主要人口和农业的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芬兰学着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 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财富的内涵更为丰富了。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发达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

2003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这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正在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各方面的专家已研究出了不少测算模型与方法,各有优点,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还要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从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到增加了资源环境的绿色GDP,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希望的事业,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

摘引自:《光明日报》2004-04-08(本报记者林英)

从“绿色GDP”到“有效GDP”

绿色GDP只解决了环境和污染问题,其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撞车增加GDP、浪费增加GDP,绿色GDP都不能加以校正

GDP是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值。它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GDP在衡量经济水平时存在着几个重要缺陷:(1)它对所有的生产一视同仁,而不管生产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导致了一系列荒诞的结果。比如,相向而行的两辆车擦肩而过不增加GDP,但撞车了反而增加GDP,因为撞车了要警察来处理,撞坏了的车要修理或者重新买新的,撞伤了的人要住医院。再如,青山绿水不增加GDP,环境污染却增加GDP,因为污染导致疾病,看病增加了GDP„„(2)它只管生产而不管消耗,创造100元产品消耗90元的资源和消耗10元资源在GDP统计上是没有区别的;(3)它只管生产而不管使用,一个物品5成新就报废和0成新报废在GDP上反映不出来,这就导致浪费增加GDP;(4)它只管交易的,不管没有交易的,因此请人做钟点工要记入GDP,而自己作家务则不计入GDP。总而言之,它不能准确衡量我们到底享用了多少物品和劳务。

当然,尽管GDP存在各种缺陷,但由于物质是基础,而GDP可以简单、客观地计量和比较各个国家(地区)的物品和劳务产量,所以它还是不可或缺的。其他指标如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等则难以测算,主观性也比较强。因此现在不是要废除GDP,而是克服其缺陷,使其更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享用了多少物品和劳务。

绿色GDP概念就是用来克服缺陷的,其理念就是在生产的总效用中减去生产产生的负效用,即只核算其正效用、有效效用。所谓绿色GDP,一般是指扣除了环境、资源代价的GDP。绿色GDP和GDP相比,考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最大的困难在于环境和资源的定价。环境是公共品,无法界定产权,无法交易,也就无法计算其市场价值,资源有交易,但交易价格只反映当前市场供求,而不能反映其未来的、实际的价值。比如,物种灭绝的价值就很难计量。当然,现在有一些方法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比如环境,就有两个方法可

对其进行估计,一个是测定在不同环境中的房地产的价格可以推算出人们愿意为新鲜空气或青山绿水付出多大的代价,一个是对限定的污染权进行拍卖或无偿分配,形成排污权市场,从而确定污染的价格。前者是从消费的角度,后者是从生产的角度。

然而,即使绿色GDP解决了技术问题,仍然没有完全克服GDP的缺陷,因为它只解决了环境和污染问题,其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撞车增加GDP、浪费增加GDP,绿色GDP都不能加以校正。

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出有效GDP的概念。有效GDP就是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享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这里不考虑进出口问题)。注意,我们用的词是“享用”而不是“生产”,因为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享用,而不是为了增加GDP。核算GDP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到底享用了多少产品和劳务。

这个概念就可以解决GDP的上述各种问题。享用,首先是用,浪费了的物品未尽其用,因此应该扣除浪费的那一部分;其次,享用是享受地用,因此带来负效用的产品和劳务是不应该算进GDP的,比如生病、污染、洪涝灾害、撞车„„它们产生了负效用,也应该从总GDP中把它扣除,资源消耗,这对子孙后代是一种负效用,应该扣除。从另一个角度,资源本身的价值不是“生产”出来的,也应该扣除。即有效GDP=GDP-消耗资源的价值-污染环境的价值-其他负效用产品和劳务价值-浪费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那么有效GDP具体应该如何核算呢?可以在绿色GDP的基础上进行核算。有效GDP和绿色GDP主要的区别是绿色GDP忽略了浪费问题,和资源与环境之外的其他负效用产品和劳务,如生病住院、火灾地震、交通事故。洪水、火灾、地震、战争中损失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应该从GDP中扣除,这就不会出现“洪水有利,可以增加GDP”的荒谬现象,看病住院的费用应该从GDP中扣除,还没有到使用寿命就报废的物品的剩余价值应该从中扣除。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曾对北京市某年的绿色GDP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显然,有效GDP比这更低。仅以浪费为例,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浪费,主要表现在还能使用的家电、衣服等往往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在我国浪费也是惊人的,如楼房的使用寿命大大低于设计寿命,有的半新的房子都要拆掉,再如城建中的“马路拉链”,再如剩饭剩菜、一次性使用的书本、一次性筷子„„显然,有效GDP比绿色GDP更进一步,可以准确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劳务享用的多少。

当然,有效GDP的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核算方法完善就更需要艰巨的工作。我们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定义的“有效GDP”概念经检索发现还

没有被人提出过。2005年何祚庥同志把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估计的GDP进行折中,得出中国的“有效GDP”。这和本文所说的有效GDP不是一个概念。何祚庥同志用“有效GDP”这个概念来表示考虑了汇率问题以后我国的“真实GDP”,这个用法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因此,我们认为用“有效GDP”来表示一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应该还是可以的,不算“抢注”吧?(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 篇7

一、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通常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GDP指标已经被广为用于度量一国的收入或福利情况, 成为人们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

但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 即所谓“正面效应”, 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 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 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 因此是不完整的, 是有局限性的, 因而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

就中国的国情言, 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 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但为了GDP的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的重点钢铁企业, 每吨钢的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O%, 电力行业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O%, 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 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 都可能是其承受不了的严峻问题。

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从现行GDP指标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 负面效应越低, 反之亦然。绿色GDP指标是对GDP指标的一个补充和完善。GDP指标有其局限性, 它只反映了经济发展, 却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特别是对依赖于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获得重要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开展资源环境核算, 对GDP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这就是绿色GDP指标概念产生的背景。比如采伐林木, 经济总量增加了, 但过量采伐后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 相应的成本就应在经济总量中扣除。传统GDP指标在衡量经济成果时, 没有将人类的不合理生产和消费方式所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为恢复适宜的环境所做的努力加以适当的考虑, 忽视了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导致的环境成本, 忽视了国民的健康成本和生活质量。绿色GDP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绿色GDP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 并要与之协调。其本质是既要考虑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经济福利。因此,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应该是在保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上寻求利益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与以往那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传统战略, 以及忽视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取向标志着人类文明新型发展道路的开辟,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 现实中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也成为我国新世纪基本发展战略之一。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从现行应该说绿色GDP指标是对GDP指标的一个补充和完善。采用绿色GDP指标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 其意义是相当重大的。首先, 绿色GDP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次, 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的建立, 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也是直接而深远的。实际上, 节能就意味着降耗, 降耗就减少污染, 也就等于减少了资源和治污成本。从根本上和长远发展来说, 绿色GDP指标的核算对企业是利大于弊的。

在经济发展中, 绿色GDP观念的树立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绿色GDP与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绿色GDP核算符合可持续发展对GDP的要求,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一方面, 一些企业只注意自身发展的直接成本和增加值, 无视其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破坏, 形成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另一方面, 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对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有必要从社会层次上对社会成本进行补充核算。通过绿色GDP的核算, 既可以有效约束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扩张冲动, 又可通过绿色GDP指标的考核, 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因此, 绿色GDP在宏观、微观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 绿色GDP核算有利于客观反映社会财富的变化, 正确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绿色GDP的核算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长期生态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等从GDP中扣除, 用以表示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绿色GDP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衡量和客观地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效果。

第三, 绿色GDP核算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为主转向以集约型、效益型、结构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 而是意味着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绿色GDP核算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在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 而是意味着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绿色GDP的理念集中反映了这一倾向。

最后,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坚持以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 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我国虽然资源丰富, 但环境却十分脆弱, 经不起盲目发展的折腾。我们的各级领导者和决策者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积极倡导和推行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 慎重确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投资的优先和优势领域, 要真正脚踏实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利用已有的工业基础、科技力量和生态环境资源办一些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实事来。

从增长到发展, 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突破, 其影响异常深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有必要未雨绸缪, 通过更进一步的不懈努力, 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模型转变,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绿色GDP也只有纳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芸:绿色GDP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2)

[2]赵敬炜:资源环境管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1)

绿色gdp核算 篇8

据其介绍,目前项目组正在进行2006年的绿色GDP核算,至于2005绿色GDP报告未能准时发布,并不意味着绿色GDP项目研究已经中止。

此前,因为2005年绿色GDP报告迟迟未能发布,引发了外界对绿色GDP项目搁浅的担忧。

根据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即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时的承诺,2006年底或2007年初将发布2005年度绿色GDP研究成果。

然而,今年初两部委却集体“失约”。直至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表态:“因为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

这一表态也彻底打碎了外界对于2005年绿色GDP报告的期待。

随后“绿色GDP”的期待者迎来了进一步的打击:7月22日,王金南也对媒体表示,“绿色GDP”将“无限期推迟发布”,这让公众对于“绿色GDP”研究能否再继续产生了更大的担忧。随后,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公众调查(2504人参与)显示,96.4%的公众仍坚持认为,“我国有必要进行绿色GDP核算”。

“即便是作为两部委的研究项目将来停止了,我们技术组也还会继续绿色GDP的学术研究的。”王金南说。

“不公布”的报告

据王金南介绍,2005绿色GDP报告——这份不公开的报告,其实2006年12月就已完成。相较于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核算范围有所扩大。从2004年的10个试点省区扩大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行业部门,并且附有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污染损失和扣减数据。

“之所以要发布报告,是为了提醒和让地方政府知道,在经济发展中牺牲了多少环境和资源,让他们看到发展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用GDP的方式来表现则更直白易懂。”王金南说,虽然对于核算方法等还存在争议,但是项目组一直在不断改进。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此次绿色GDP的核算,主要是按照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等方法进行的。与2004年相比,2005年绿色GDP核算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增加了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二是在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中,增加了污染引起的清洁费用增加的内容。

其中,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环境退化成本则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

环境实物量核算,这一核算方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建立的。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以及世界银行已经分别利用这套方法对我国的2003年和2004年的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

但是相较于谢伏瞻在7月12日的定义解释——“绿色GDP通常是在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等等一些因素,把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的损失等都考虑在内的一种核算办法”,目前的核算方法尚有很多不足。

由于目前的基础数据不支持以及核算方法的限制,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某些重要环境污染损失缺项,如生态破坏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水污染引起的部分健康损失和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等,在这次核算均未包括进来。

技术,持续的难题

事实上,有关“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生态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也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项目组也很早就对此表示出了担忧。

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首次正式着手“绿色GDP”的核算研究。此后不久,2004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上,“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就表示,核算的技术方法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王金南看来,因为没有国际上成熟的先例可循,所以“绿色GDP”需要“摸石头过河”。然而,“过河”的过程并不顺利。

“绿色GDP这个概念虽好,但要将之付诸实践又是非常困难的。”2005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做客新华网时这样表示,“有些方面可能对绿色GDP寄予的希望也过高了一点”。

同年,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也公开表示对绿色GDP核算的质疑:“我们有必要计算绿色GDP吗?”

在李德水这个统计学专家看来,对于资源和环境损失的估算很难像产值统计那样严格按照属地原则进行,而国际上也没有一套合理的核算体系可以参考。李德水还举例说,假如上游省份的污水排放影响了下游的省份,那么核算绿色GDP时应该给哪个省扣减?

除此之外,李德水还表示,由于阳光、空气、水等资源由于无法在市场中交易,因而很难计算其价值,而这也是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当务之急,应是做好环境资源实物量的统计。

和国家环保总局及其他环保人士对“绿色GDP”的迫切渴望相比,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保持着相当低调的姿态。虽然李德水曾表示可以在每年的统计公报里建立“卫星帐户”,把资源消费、浪费情况,环境的破坏情况,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公布出来,让外界了解到看到经济增长背后付出的代价,但对于“绿色GDP”的发布却始终相当谨慎。

在统计部门看来,各种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使得“绿色GDP”的核算几乎无从谈起。

在“绿色GDP”项目研究推行3年多后,谢伏瞻的表态也再一次表明了国家统计局对绿色GDP数据科学性的质疑。

“绿色考核”还在探索

除了核算方法不够完善,在项目技术组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了绿色GDP报告的发布,即来自地方政府的干预。

“数字一出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很多GDP要缩水,这对于环境资源损耗严重的地区官员来说,很难接受。”王金南说。

早在2004年“绿色GDP”项目研究开始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表示,从长远看,要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得以统一,就要加大力量研究并采用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并形成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标准。

之后在发布2004年绿色GDP报告时,潘岳又呼吁绿色GDP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应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中。

上一篇:中国海军70周年青岛阅兵式的优秀观后感下一篇:植树节主题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