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2024-06-20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精选11篇)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1

主要介绍了利用Excel表格计算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数据的一种方法.

作 者:牛志达 陈有军 作者单位:牛志达(黑龙江成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陈有军(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2

1 EXCEL计算多重回归方程的语法及说明

语法:LINEST (known_y’s, known_x’s, const, stats) 其中:

Known_y’s是关系表达式y=mx+b中已知的y值集合。

Known_x’s是关系表达式y=mx+b中已知的可选x值集合。

Const为一逻辑值, 本文中const为TRUE, 即b按正常计算。

Stats为一逻辑值, 指定是否返回附加回归统计值。本文stats为TRUE, 即LINEST函数返回附加回归统计值, 返回的数组为:{mn, mn-1, ..., m1, b;sen, sen-1, …, se1, seb;r2, sey;F, df;ssreg, ssresid}。r2是判定系数, 范围在0到1之间, 越大则相关联性越强。附加回归统计值返回的顺序, 见表1。

最终得到多重回归公式, 即各种影响因素与目标函数的关系式:

2 利用EXCEL回归计算功能处理选煤生产数据的实例

2.1 实例一计算快浮与快灰回归方程:

在EXCEL工作表中键入快灰y集合B2:B19及其对应的上浮量x集合A2:A19, 选择表内空白处键入公式=LINEST (B2:B19, A2:A19, TRUE, TRUE) , 见图1;回车后, 选择以公式单元格开始的区域C4:D8, 按F2, 再同时按Ctrl+Shift+Enter, 得到附加回归统计值表, 见图2。

根据公式1、表1及图4附加回归表值, 可得灰分与快浮的回归方程式:

生产中可将采来的产品样子直接做快浮, 利用公式2可以计算出产品灰分, 通常误差在±2%以内, 可快速指导生产, 有效解决烧灰滞后的问题。注意:在煤质变化时, 应对本公式进行修正。

2.2 实例三计算在线测灰仪的误差 (测量值与人工值的差值) 与输送带流量、产品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考虑煤种相同的情况下, 影响在线测灰仪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煤层厚度) 。

求解步骤同实例二, 首先将误差y集合及对应的流量、水分x集合键入EXCEL工作表中, 然后在表中空白处键入公式=LINEST (J2:J26, K2:L26, TRUE, TRUE) , 回车, 显示数值2.307728, 如图3, 然后选择以公式为开始的区域N8:P12, 按F2, 再按Ctrl+Shift+Enter, 得到附加回归统计值表, 如图4。

根据公式1、表1, 可得在线测灰仪与输送带流量、产品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式:

y误差=-0.00091x1处理量+2.308x2水分-12.413

生产过程中, 原煤性质稳定的情况下, 入洗比例一定则产品水分基本稳定, 而煤层厚度根据小时处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可根据公式计算出测灰仪误差最小时的小时处理量, 测出此煤流厚度, 通过在输送带上安装的特定装置, 控制煤层厚度, 使测灰仪误差最小。

2.3 通过附加回归值r2判断样本的关联性, 见表2。

结束语

以上实例是EXCEL回归计算功能在生产中较典型的应用, 生产中还可以用来分析其它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如入洗量与煤泥量的关系、入洗比例与降灰的关系、入洗比例与材料消耗关系等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 要做好各类生产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

综上所述, 利用EXCEL回归方程计算功能, 可快速计算出生产中各类数据的相关联性, 对指导生产实践起到较大的作用, 有利于实现选煤精细化管理。

摘要:介绍了EXCEL回归计算的功能, 并通过实例说明利用EXCEL建立回归方程可快速找出选煤厂日常生产中大量数据信息的关联性, 对指导选煤生产具有一定实用性。

关键词:EXCEL,回归方程,语法,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贤国, 刘峰.选煤实用计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6.9.

[2]赵鹏.浅谈用EXCEL对每只数据进行回归分析[J].河北煤炭, 2006 (3) .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数据清单管理;计算机课程

1 Excel在实际中的应用

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office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软件,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金融、审计、经济、行政管理等领域。Excel的核心功能是电子表格,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的制表需求,此外Excel还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图标制作等功能。

2 Excel数据清单管理的简介

在Excel系统中,数据清单是包含相关数据的一系列工作表的数据行,例如:工资表、成绩单等。本文主要讲解对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三部分。

3 Excel数据清单管理的实际应用

3.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

中职学习的枯燥,往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好。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成为课程的重中之重。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首先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快速的掌握知识点。在Excel数据清单管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作为销售主管,首先创建一个销售清单,清单内容包括月份,产品,销售人员,销售量,销售单价,总销售额(为方便学生通过传统方法进行统计,此例仅以销售一种产品为例),见表1-1。然后让学生利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数据清单的统计,主要统计他所在销售组一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包括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产品的销量,每个月的销售额。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进入角色,充分的认识Excel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2 传统方法和Excel方法的对比——新课程的学习

利用上面所引入的销售实例,用Excel的方法为学生展示对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通过传统的方发和Excel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Excel对数据表格的处理能力的强大和灵活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Excel在数据管理方面的方便性。

3.3 分组实践,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点巩固

针对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使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4 Excel数据清单管理在中职教学中的总结

Excel数据清单管理只是中职计算机学习中的一个知识点,通过课程,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使计算机为中职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武马群,吴清萍. 计算机应用基础(修订版).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29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缓和曲线,传统手段,全站仪测设,算法,应用实例

1 缓和曲线选用公式

铁路设计采用缓和曲线在世界各国使用不尽相同, 日本采用半波正弦型, 法国、中国台湾采用三次抛物线改善型, 德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采用三次抛物线型。其与连接直线、曲线构成如下图

缓和曲线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L缓和曲线任一点至起点长度,

L0为缓和曲线总长。

2 缓和曲线定测

我们知道该曲线R、L0、ZH、HY、QZ或JD、YH、HZ等点及缓和曲线公式, 就可以定设这个缓和曲线。传统测量手段为经纬仪“偏角法”即把经纬仪架立于ZH (HZ) 点后, 瞄视JD (或身后直线段) 为0方向, 然后纬仪拨偏角, 按照10m为一弦前后续接拉10m长尺, 把缓和曲线定出。这种测量方法, 工作量比较大, 测量前内业计算较繁琐。续接式拉尺, 易产生误差累积, 若在局部测量视线不通达之处, 处理较为麻烦。

90年代之后出现了以光电一体化全站仪后,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全站仪测距头, 精度高, 有数值解算、寻向功能, 让测量人员完全摒弃拉尺手段。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

把仪器置于ZH点处, 内业中计算出测设点坐标, 输入仪器中, 瞄准JD为0方向。根据输入坐标, 仪器自动寻找测设点。有些全站仪, 型号较早, 无坐标寻向功能, 内业计算可以计算出δ偏角及对应弦长, 利用弦长、偏角一一定出曲线点。由于每一个点都独立有偏角和弦长, 不存在前尺后尺续接, 形成一一辐射线, 故称“全站仪辐射法”, 因而也不存在误差累积问题。单独坐标输入定点法也是独立参数辐射法另种形式, 也不存在误差累积问题。

若在测量方向上存在障碍物, 则可以改用另设通视测站式测量, 如下图所示:

把仪器挪移在各视点都通视的位置, 把此位置作为测站, 要求测站与缓和曲线构成一体的坐标系统, 要测出该测站坐标并输入仪器中, 把要测设点也输入仪器中, 通过“全站仪辐射法”把点定出。仪器型号较早全站仪, 可以在内业中把基准方向与Z轴夹角、视线长、与基准方向夹角求出, 利用夹角视线法定出测。

3 关于有法线要求的缓和曲线测量

前面我们介绍任一点缓和曲线测量问题, 但是对于某些位于缓和曲线点的桥涵, 不仅要定出点位, 而且要定出对应法线, 则测量问题较为复杂。我们还要从缓和曲线公式做些推导:

从高等数学导数几何意义理解, 曲线某点导数值就是该点切线与X轴夹角的正切值。

缓和曲线某点导数是:

所以某点导数正弦值

则β角就求出。

缓和曲线任一点能定出, 另外找到其他可参照方向点 (即基准方向点) , 则该点法线就能求出。其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A、B点位缓和曲线上的点, 两点可通视, 则AB弦线与X轴夹角可通过缓和曲线坐标公式求出, 即:

切线角β通过导数公式求出

所以α=β-δ。

求出α角后置镜在A点, 瞄视B点, 左转α角度值, 即定出切线方向, 在右转90度定出法线方向。

4 应用实例

蓝烟线K175+650处新建平改立桥, 该桥处于缓和曲线125.5m处, 桥位与线路正交, 曲线R=600, 缓和曲线长150m, ZH点与桥位点通视, 求夹角参数。

测量方法不作叙述。

5 总结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Excel;锅炉废气;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32-2

0 引言

锅炉废气现场检测后不能直接给定结果并出具检测报告,通过Excel强大的表格计算功能很容易的实现,不过其间有不少技巧和细节,本文将以详尽的公式方法介绍锅炉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检测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工业炉窑排气筒中的废气数据处理,为检测结果的出具提供方便。

锅炉排气筒中废气检测方法一般为《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5468-199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693-2014》等,结果评价标准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14》。

1 颗粒物的检测与数据处理

1.1 颗粒物的检测方法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5468-199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

1.2 颗粒物的检测设备及耗材

崂应3012H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BSA224S万分之一电子天平、DHG-9070A电子恒温鼓风干燥箱、3#Ф28*70mm超细玻璃纤维无胶滤筒。

1.3 滤筒增重在Excel中的处理

玻璃纤维无胶滤筒在采集前后需在105℃条件下第一次烘两个小时,第二次起烘一个小时,直至两次称重≤0.4毫克,称量一般在干燥箱里冷却20分钟后进行。

在下表1中D列和E列为采样前滤筒的恒重记录(当数据输入有误时,K列报错,报错公式为“=IF(OR(D8="",E8="",D8=E8),"",IF(ABS(D8-E8)<=0.0004,"","ERROR"))”),G列和H列为采样后滤筒的恒重记录(当数据输入有误时,L列报错),I列为滤筒恒重结果,公式为(以I5为例)“=IF(OR(D5="",E5="",G5="",H5=""),"",IF(OR(D5="作废",E5="作废",G5="作废",H5="作废"),"作废",IF(OR(K5="ERROR",L5="ERROR",(G5+H5)/2-(D5+E5)/2<0),"ERROR", ((G5+H5)/2-(D5+E5)/2)*1000)))”。当质量记录为空时,I列、K列和L列也均为空,当数据输入异常时,均会报ERROR,该计算表把IF、OR等函数的巧妙运用,使得结果很方便、实用。

1.4 颗粒物结果在Excel中的处理

颗粒物结果为ρPM =ρ′PM×[21-φ(O2)]/[21-φ′(O2)],排放速率为V=ρ′×QNd/1000000。

其中,ρ′PM=ΔW×1000/VNd,ρ为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mg/m3;ρ′为实测排放浓度,mg/m3;φ(O2)为基准氧含量,%;φ′(O2)为实测氧含量,%;QNd为标态干烟气量,Ndm3/h;VNd为标况采样体积,L。

表2中,C4:E6和C8:E9数据来自现场采样记录,H5标况采样总体积公式为“=IF(C5="","",ROUND(SUM(C5:G5),1))”,每次颗粒物采样,3个滤筒或4个滤筒,标况总体积需>500L;C7实测颗粒物浓度公式为“=IF(OR(C5="",C6=""),"",C6/C5*1000)”,H7为实测颗粒物浓度均值“=IF(C5="","",ROUND(AVERAGE(C7:G7),1))”,精确到0.1 mg/m3;H8为标干烟气量均值“=IF(C8="","",ROUND(AVERAGE(C8:G8),-3))”,科学计数法,使2位有效数字;K9基准氧含量公式“=IF(B3="","",INDEX(Q10:Q24,B3))”,与C3炉窑类型、K3燃烧方式等都用到了INDEX函数,例如B3填1,则炉窑类型为燃煤锅炉,基准氧含量为9%。I6颗粒物排放速率“=IF(OR(H7="",H8=""),"",H7*$H$8/1000000)”,注意是按实测浓度计算,一般取两位有效数字。通常所说的检测报告出具的颗粒物浓度,是为基准氧含量颗粒物浓度,其公式为“=IF(H7="","",IF($K$9=21,IF(E3="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2-2008",IF(H7<3.5,"<4",ROUND(H7,0)),IF(H7<9.5,"<10", ROUND(H7,0))),IF(H7*(21-$K$9)/(21-$H$9)<9.5,"<10",ROUND(H7*(21-$K$9)/(21- $H$9) , 0))))”,结果取整数;合成革中的PVC颗粒物检出限为4,锅炉等中的颗粒物检出限为10,当计算结果小于3.5或9.5时,自动报出"<4"或"<10"。该计算表把IF函数发挥的淋漓尽致,加之ROUND函数、INDEX函数、$定位和"" 字符的灵活运用,使得结果出彩,出亮点。

2 二氧化硫的检测与数据处理

2.1 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T57-2000。

2.2 二氧化硫的检测设备

崂应3012H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O2探头、SO2探头等。

2.3 二氧化硫结果在Excel中的处理

二氧化硫结果为ρSO2=ρ′SO2×[21-φ(O2)]/[21-φ′(O2)],排放速率为V=ρ′×QNd/1000000。

其中,ρ为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mg/m3;ρ′为实测排放浓度,mg/m3;φ(O2)为基准氧含量,%;φ′(O2)为实测的氧含量,%;QNd为标态干烟气量,Ndm3/h。

上图表中,二氧化硫实测浓度值为仪器SO2探头感应后的直读值,H10为均值,修约至个位数,排放速率公式同颗粒物。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L10,其公式为“=IF(H10="","",IF($K$9=21,IF(H10<14.5,"<15",ROUND(H10,0)),IF(H10*(21-$K$9) /(21-$H$9)<14.5,"<15",ROUND(H10*(21-$K$9)/(21-$H$9),0))))”,检出限为15,当计算值小于14.5时,自动报出"<15",结果亦取整,同颗粒物。

3 氮氧化物的检测与数据处理

3.1 氮氧化物的检测方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693-2014。

3.2 氮氧化物的检测设备

崂应3012H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O2探头、NO探头、NO2探头等。

3.3 氮氧化物结果在Excel中的处理

锅炉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且以一氧化氮为主,占95%以上,但结果以NO2计,ρ(NOX)=ρ(NO)×1.5333+ρ(NO2),ρNOX=ρ′NOX×[21-φ(O2)]/[21-φ′(O2)],排放速率为V=ρ′×QNd/1000000,其中ρ为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mg/m3;ρ′为实测排放浓度,mg/m3;φ(O2)为基准氧含量,%;

φ′(O2)为实测的氧含量,%;QNd为标态干烟气量,Ndm3/h。

上表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实测浓度值为仪器探头感应后的直读值,H11和H12为均值,修约至个位数,K6排放速率公式为“=IF(OR(H11="",H8=""),"",(H11*1.5333+H12) *$H$8/1000000)”,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L11,其公式为“=IF(H11="","",IF($K$9=21,IF(H11*1.5333+H12<2.5,"<3",ROUND(H11*1.5333+H12,0)),IF((H11*1.5333+H12)*(21-$K$9)/(21-$H$9)<2.5,"<3",ROUND((H11*1.5333+H12)*(21-$K$9)/(21-$H$9),0))))”,检出限为3,当计算值小于2.5时,自动报出"<3",结果亦取整,同颗粒物。

综上,根据锅炉废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检测方法中给定的公式,在强大的Excel表格里灵活运用IF、OR、ROUND函数、$定位和""字符等,编辑出了一套实用、简便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出效果、起亮点,打印出这计算表,可作为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和结果依据。同时该计算表可推广为其它工业炉窑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排气筒中气态污染物的检测数据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5468-1991.

[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T57-2000.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数据管理与分析 贷款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系列中的一款数据处理软件,它不仅可以用于输入和操纵数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有时我们在进行计算时常常需要假设某种情况,比如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结果也要发生相应变化,同时我们又想对比这些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模拟运行的可能结果,①如模拟运算表,方案管理器等。

下面我们就以购买商品房办理银行按揭为背景,利用“模拟运算表”和“方案管理器”来分别计算贷款额度、贷款年限及月利率分别改变时对月还款额的影响,为用户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贷款方案提供参考。

第一步:建立购房贷款计划表如图1所示,将所有月还款额对应的单元格设置为数值类型。

图1

第二步:利用PMT函数计算固定贷款额度,贷款年限,月利率下月还款额。

在E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PMT(C8,B8*12,A8),这里利用PMT函数来计算月还款额,PMT(rate,nper,pv,fv,type)是基于固定利率及等额分期付款方式下返回贷款的每期付款额。其中Rate代表贷款利率,Nper代表该项贷款的付款总次数,rate与nper要相匹配,譬如果rate为月利率,那么nper应为月数,Pv代表本金,Fv代表在最后一次付款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忽略表示0,Type值为0或省略表示付款时间是在期末,为1时表示在期初。

第三步:利用单变量模拟运算表计算固定贷款额度,贷款年限,不同月利率下月还款额的变化。

在B10单元格输入PMT公式计算月还款额,选择B9:F10区域,点击数据菜单下的模拟运算表,在输入引用行单元格输入$C$8,点击确定。使用单变量模拟运算表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单元格公式位置:模拟表区域中可变条件在同一行,那么单元格公式在模拟表的左下方(如果可变条件在同一列,那么单元格公式在模拟表的右上方);

(2)输入引用行(列)单元格选择:模拟表区域中可变条件在同一行,那么选择输入引用行单元格(如果可变条件在同一列,那么选择输入引用列单元格);

(3)输入引用行(列)单元格中数据:根据模拟表区域中可变条件,在输入引用行(列)输入单元格公式中用到的对应的条件单元格。

第四步:利用双变量模拟运算表计算固定贷款额度,不同贷款年限,不同月利率下月还款额的变化情况

首先在A1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PMT(C8,B8*12,A8),计算某一固定贷款额度,贷款年限及贷款利率下月还款额,然后选中A14到F18这片连续的单元格,点击数据菜单下的模拟运算表,在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中填写$B$8,在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中输入$C$8,点击确定。使用双变量模拟运算表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单元格公式位置:模拟表区域中左上角顶角的位置;

(2)输入引用行单元格中数据:根据单元格区域中第一行中的可变条件,在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中输入单元格公式中用到的对应的条件单元格;

(3)输入引用列单元格中数据:根据单元格区域中第一列中的可变条件,在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中输入单元格公式中用到的对应的条件单元格。

第五步:当贷款额度,贷款年限,月利率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方案管理器进行比较,方案是excel保存在工作表中并可以自动替换的一组值,使用方案管理器可以预测工作表模型的输出结果,在工作表中创建并保存了不同的数值组,通过切换到任意的新方案可以查看不同的结果。

首先选择任意选一种方案,计算其月还款额,在F2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PMT(E21,D21*12,C21),然后选择可变条件区域C21:E21,点击工具菜单栏下的方案,点击添加方案,弹出添加方案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方案名文本框中输入组合贷款,可变条件单元格自动选择C21:E21,点击确定,弹出方案变量值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的贷款金额文本框中填入数字500000,在贷款年限文本框中填入数字25,在月利率文本框中填入数字0.0038点击确定,组合贷款方案就完成了,按此方法添加公积金贷款方案,商业性贷款方案。公积金贷款方案贷款金额设置为600000,贷款年限设置为30,月利率设置为0.0034,商业性贷款方案贷款金额设置为400000,贷款年限设置为20,月利率设置为0.0042。最后选择不同方案,单击显示,可在当前可变单元格区域显示不同方案结果。单击摘要,可生成方案总结报告,其具体步骤是点击摘要,弹出方案摘要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结果单元格中填写=$F$21,结果单元格中填写的是使用了可变条件单元格中数据进行公式计算的结果单元格,点击确定可生成方案摘要。

注释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7

一、处理方法

首先以大连交通大学的物理实验成绩的计算为例, 说明如何用EXCEL自动计算学生总成绩。在这里可以使用EXCEL2003自带的函数COUNTIF来完成。图1是一份大学物理实验 (一) 的平时成绩登记表, A列也就是第一列是学生的学号, B列是学生的姓名, C列到M列是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 N列是学生的考核成绩, O列是最终成绩。例如统计图1第8行从C列到M列中“良-”的个数, 可以使用COUNTIF (C8:M8, “良-”) 来实现, 其中C8:M8表示寻找的单元格范围是从第8行的C列到M列, 这个范围内是学生3的实验报告成绩。“良-”表示在第8行的C列到M列是“良-”单元格满足条件, 返回的结果是4。下面以大学物理实验 (一) 为例, 介绍如何自动计算学生成绩。

为了计算方便和便于检查我们增加了Q到S辅助列, 其中S列是C到M列的实验报告成绩总和, R列是考核成绩换成了分数, Q列是R列和S列的加权求和。第一步计算实验报告的成绩。在S6单元格输入COUNTIF (C6:M6, “优-”) *95+COUNTIF (C6:M6, “优”) *100+COUNTIF (C6:M6, “良+”) *88+COUNTIF (C6:M6, “良”) *85+COUNTIF (C6:M6, “良-”) *82+COUNTIF (C6:M6, “中+”) *78+COUNTIF (C6:M6, “中”) *75+COUNTIF (C6:M6, “中-”) *72+COUN-TIF (C6:M6, “及+”) *68+COUNTIF (C6:M6, “及”) *65+COUNTIF (C6:M6, “及-”) *62+COUNTIF (C6:M6, “不及”) *40, 就得到了实验报告的成绩。在这个公式中C6:M6记录的是学生1实验报告的成绩, COUNTIF (C6:M6, “优-”) 统计的在C6:M6范围内“优-”的个数, “优-”对应的分数是95, 这样“COUNTIF (C6:M6, ”优-“) *95”就得到了实验报告成绩是“优-”的对应总分数, 同理可得到其他各档成绩对应的分数和。第二步将考核成绩换算成相应的分数。可以在R6单元格内输入COUNTIF (N6, “良”) *85+COUNTIF (N6, “中”) *75+COUNTIF (N6, “及”) *65+COUNTIF (N6, “优”) *95+COUNTIF (N6, “不及”) *40, N6是学生1的考核成绩, 单元格区域就是N6。第三步计算实验成绩的分数。Q6的值是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乘以70%与考核成绩乘以30%之和, 用公式“S6*0.7/11+R6*0.3”表示, 公式中前一项是实验报告成绩平均值乘以70%, 第二项是考核成绩占30%。第四步根据Q6列给出实验总成绩, 具体要求是:大于90:优;80~89:良;70~79:中;60~69:及格;60以下:不及格。使用公式IF (Q6<60, “不及格”, IF (Q6<70, “及格”, IF (Q6<80, “中”, IF (Q6<90, “良”, “优”) ) ) ) 来实现。该公式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检查Q6是否低于60, 如果低于60也就是说“条件”是“真”返回值是“不及格”, 如果大于60, “条件”的结果是“假”, 返回值是“IF (Q6<70, ”及格“, IF (Q6<80, ”中“, IF (Q6<90, “良”, “优”) ) ) ”再检查Q6是否小于70, 如果Q6小于70那么该学生的成绩就在60~69之间, 他的实验总成绩就是”及格“, 依次类推。第四步是复制, 选中O6到S6列, 然后将鼠标移至S6右下角, 成“细十字”细状时,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拉到学生名单的最后一行就完成了复制。我们可以将这些算法做成一个大学物理实验成绩单的模板, 老师只要填写实验报告成绩和考核成绩就可以自动得到最终成绩了。

二、结果讨论

图1表格中, 将学生的班级、学期、教师姓名、学生学号、姓名、成绩删掉就可以作为大学物理实验 (一) 的实验成绩模板, 老师将该班的班级等信息填好, 再输入实验报告的成绩和考核成绩, O列自动显示该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这样计算结果既准确又省时。这种方法给物理实验的成绩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 本文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 这种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 熟练地使用EXCEL电子表格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EXCEL电子表格来计算学生成绩, 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做成模板, 教师只需按照规定输入各项成绩就能自动得到学生总成绩, 这样不需要专门的编程, 也可以直接得到学生的平时成绩, 该方法不但简洁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8

1 加载分析工具库

启动Excel , 若在“工具”菜单中没有找到“数据分析”命令, 则单击“工具”菜单, 在下拉菜单中单击“加载宏”命令, 在弹出对话框中勾选“分析工具库”, 按“确定”, 再根据提示从光驱插入Office 2002安装光盘 (加载文件为“analys32.xll”, 但一般不用更改默认的安装路径) , 然后按“确定”即可。完成加载后, 单击“工具”菜单, 在下拉菜单中应出现“数据分析”命令, 浏览数据分析工具 (见图1) 。

2 t检验操作方法

在进行2个样本均数相等假设检验时, 可使用t检验分析。这类假设检验包括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假设检验和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下面以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检验为例介绍t检验的操作方法。

例:研究利用电灯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母鸡产蛋量的试验。试验分2组, 均按常规饲养, 试验结束时试验组10只鸡, 对照组12只鸡。获得下列结果 (见表1) 。试比较2组鸡的产蛋量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2.1 说明

这是一个在两样本所在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下, 检验两总体均值的差值等于指定平均差的假设是否成立的检验问题。因此, 可直接使用Excel数据分析中提供的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检验工具进行检验。

2.2 操作步骤

(1) 将表1数据输入Excel中。

在单元格区域 ($A$2∶$K$2) 中从左至右依次输入试验组的标志及数据;同样在单元格区域 ($A$3∶$M$3) 中输入对照组的标志及数据。

(2) 选择分析工具。

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 弹出对话框。用鼠标选取“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选项, 按“确定”, 弹出“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对话框 (见图2) 。

(3) 如图2所示输入各项。

各项作说明如下 (其他分析工具对话框的内容和用法与此相似) 。

变量1的区域:直接输入将要分析的第1个数据集单元格区域。该区域必须由单列或单行数据组成。也可单击输入框右面的按钮, 回到电子表格上从数据集区域开始的单元格向末尾的单元格拖选。此时变量1的区域 ($A$2∶$K$2) 自动填入输入框中。再单击输入框右面的按钮, 重回到原对话框。

变量2的区域:输入第2个数据集单元格区域。输入方法同前。此处输入的单元格区域为 ($A$3∶$M$3) 。

假设平均差:由于进行的是等方差检验, 所以一般假设平均差填为0, 即假设样本均值相等。

标志:输入区域的第1行或第1列中包含标志, 选中此复选框。此处数据首行包括标志项, 所以在此选中此项, 否则不用选。

α (A) :在此处输入检验的置信度, 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一般取0.05或0.01, 在此取0.01。

输出选项:输出区域为输入对输出表左上角单元格的引用。若单击此选项, 可在当前工作簿中插入新工作表, 并由新工作表的 A1 单元格开始粘贴计算结果。若要为新工作表命名, 请在右侧的框中键入名称。单击新工作簿选项可创建新工作簿, 并在新工作簿的新工作表中粘贴计算结果。

填完各项内容后, 按“确定”按钮, 即可在输出区域输出结果 (见表2) 。

2.3 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 表中分别给出了2个组的平均数、方差和样本个数。其中合并方差是样本方差加权后的平均值, df为总自由度, “t Stat”为两样本均数差除以差异标准误的结果。“P (T≤t) 单尾”是单尾检验的显著水平, “t单尾临界”是单尾检验t的临界值, “P (T≤t) 双尾”是双尾检验的显著水平, “t双尾临界”是双尾检验t的临界值。由表2的结果看出, 统计量t均大于2个临界值, 所以, 在1%显著水平下拒绝两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 即试验组与对照组鸡的产蛋量之间差异显著, 延长光照时间利于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其他类型t检验的操作方法与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检验的方法相似。

3 方差分析的操作方法

3.1 说明

分析工具提供的方差分析方法有多种, 如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协方差等。在此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为例, 说明2个以上样本均值相等的假设检验 (这些样本所在总体均值假设相等) 。此方法是对双均值检验 (如 t检验) 的扩充。

例:某猪场欲比较不同营养水平的4种配合饲料 (A1、A2、A3、A4) 对仔猪增重的影响效果。将16头同品种、同性别、体重、年龄相近的断乳仔猪随机分成4组, 每组4头, 每组猪各喂一种配合饲料, 在试验期内每头猪的增重如表3所示。

3.2 操作步骤

(1) 将表3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将A1~A4数据 (包括料方标志) 从左至右依次分别输入 (A4∶A8) 、 (B4∶B8) 、 (C4∶C8) 和 (D4∶D8) 的单元格区域。

(2) 单击“工具”中的“数据分析”, 选取弹出菜单中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按“确定”弹出“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图3) 。

(3) 按图3所示填入各项, 然后按“确定”, 即可输出运算结果 (见表4) ,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3.3 结果分析

表4中最后部分才是方差分析的结果。其中SS列依次为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总计平方和;df列依次为组间自由度、组内自由度、总自由度;MS依次为组间均方、组内均方。MS为相应的SS除以df所得的值。F为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得到, 是用以检验而构造的统计量, 它在各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成立下服从F分布。“Fcrit”是一定显著水平下的临界F值。“P-value”为单尾概率值, 即当样本所在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成立时的概率。从表5知F=3.53>F0.05=3.49, 所以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不成立, 即4种不同营养水平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差异显著。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Excel数据处理;路基土石方断面计算;土石方计算;Excel散点图;测量土石方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54-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25

1 概述

在国内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今天,Office和AutoCAD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必备的常用软件,而路基土石方计算则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是一项主要的工作。众所周知,路基土石方计算是一项工作量较大并且极其繁琐的工作,单一地使用Office或AutoCAD软件虽然比以往采用人工内业计算的方法更为快捷,但依然有很多局限性。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局限性,接下来本文将会介绍通过Excel散点图将数据直接转换为所需的图形,并形成最终需要的结果。

2 Excel图形数据处理

随着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效率的日益提高,目前高速公路测量中已经开始普遍应用GPS和全站仪,而在测量仪器中导出的平面测量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都是由坐标组成的,显然单纯地采用AutoCAD虽然可以精准制图,但其速度显然不能满足日常大量数据的处理,那么被誉为办公软件三大利器之一的Excel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1 Excel散点图

Excel散点图是通过横纵轴数据形成X、Y坐标标记于图中进行矢量计算,并根据输入点进行闭合连接形成图形,Excel散点图可以形成带标记的点、折线和平滑曲线,而作为可形成路基断面或平面测量的图形则可通过“带直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

应用方法:

Excel散点图在文中以Excel 2013为例进行介绍。

工作簿插入菜单→散点图→更多散点图→带直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插入到工作簿中一个图标数据,下一步需要设置散点图,鼠标右键单击散点图→选择数据→选择添加,这样就会出现系列名称、X轴系列值、Y轴系列值,根据选项选择对应的数据范围。

2.2 Excel图形数据处理

在路基土石方计算中图形的数据处理、制表顺序和数据排列是重要项目,数据的排列体现测量中的高程和距离,而散点图则代表测量数据所生成的图形。根据图1所示,先要进行系列名称的输入,如有可选择的单元格可直接单击;如需要自主命名可输入=“名称”,之后进行X、Y轴系列值范围选择。

例:测量数据为4个点,分别在单元格B2、C2、D2、E2输入X坐标,在B3、C3、D3、E3输入Y坐标,之后编辑散点图数据分别用X、Y轴系列圈选,最后根据数据生成图形。

3 Excel图形数据计算

路基土石方工程工作量最大且最复杂的莫过于计算面积,之后通过平均断面法或者是棱台体计算方法去求解体积,在《路桥计算手册中》常用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积距法、坐标法、几何图形法,在对这三种公式的研究中符合Excel散点图生成图形的计算方法只有坐标法。

3.1 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全站仪或GPS已经成为常用的测量工具,在每次测量平面或者断面我们都会得到两个值X、Y,那么平面测量可以直接得到X和Y坐标,断面测量时也会得到两组数据高程和偏距,高程则为X坐标,偏距则为Y坐标,因此坐标法就是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Y)通过每点之间的乘积获得所测量面积的方法。坐标法计算断面面积公式为:

坐标法是一种高精度且很适用于计算机计算的一种方法,并且Excel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坐标来生成断面图形。而在计算土石方量时由于两断面之间的断面差很大,所以平均断面法显然只是估算值,一般精度较高的计算方法采用棱台法进行计算。棱台法计算公式为:

在日常的计算中,如果A1或A2其中任意一项为0时,在Excel的计算结果就会出现#DIV/0!值,因此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IF函数进行条件辨别,当A1=0时,选择原公式A1÷A2,当A2=0时,选择原公式A2÷A1,当A1=0、A2=0时,结果直接为0。

3.2 Excel横断面测量数据处理

鹤大高速公路ZT08标段主线路基长度有9.2km,由于地处山区,路基填、挖及半填半挖断面形式变化较大,因此采用Excel处理测量断面数据来解决该项工作复杂耗时的局面,在计算前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表格,而表格的格式要符合后续计算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既要计算填方也需要计算挖方,因此在制作表格时要分别制作填方和挖方的坐标计算范围,在选择散点图数据的时候将数据设置成两组。下面将通过举例计算来进行说明:

鹤大高速公路K682+929.532~K682+949.532,现场实际测量的断面如下图:

根据上图测量完成的数据,如采用AutoCAD进行计算,绘图将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采用Excel计算则只需要合理地制作好相应的表格就可以。

通过数据插入的散点图会自动生成图形。

3.3 Excel平、纵线路测量数据处理

Excel散点图不但可以生成直线图形,也可以通过GPS或全站仪测绘的坐标生成直线缓和曲线,因此可以通过散点图的图形组合,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进行数据分组,就可以实现数据图形一次生成。

现场测量完成后导出的数据为TXT文档格式,分别为点号、X坐标、Y坐标、Z坐标,以往采用AutoCAD通过数据形成图形是将X坐标、Y坐标复制到Excel中,之后采用&进行连接,最后将全部数据复制到多段线或样条曲线中形成线形。

应用方法:

制作表格时将直线和曲线进行分列。

图形插入依然选择散点图,在插入完成相应的数据后,选择图表中的组合直线部分数据设置成“带直线标记的散点图”,曲线部分设置成“平滑曲线散点图”,测量数据导入后自动成图。

4 Excel图形数据处理与AutoCAD图形数据处理

Excel图形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单元格数据形成的一种矢量图,其优点就是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形成所需要的图形,速度快,便于操作,并且可以通过Excel工程类函数直接成表,减少了将数据导入AutoCAD后二次操作的过程。

AutoCAD是具有完善的制图功能的一款软件,它可以与Excel进行综合应用,并且生成的图形可用于多个未知点的数据测量,而该功能是Excel所不具备的。在生成平面图的操作上AutoCAD可直接将Excel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并且可以通过插件自动生成里程等标注。

在日常的施工中,现场收方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而往往单一的数据无法形象地体现出现场的一些情况,这种情况下采用Excel散点图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

伴随着国内管理机制的日益提高,项目管理已经开始启用更多智能化软件进行办公,目前Office办公软件依然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合理地运用软件的操作不但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人力等资源,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Excel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中提出的方法只是Excel在工程应用的其中一种,同时也会有不足之处,其重点就是要善于合理的运用软件功能,并根据其功能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10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迅猛发展, 建筑设计市场的规律也在不断改变, 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几万平米、十几万平米的规模已经很常见, 单体几十万平米的超高层、功能复杂的综合民用建筑大量出现。一个工程的设计周期也发生巨大改变, 由原来1~2年的周期逐渐的缩短至1~2个月。即使设计软件的便捷性不断的更新, 但依然满足不了这个市场规律的变化速率, 工程规模不断的扩大, 工程的设计周期不断的缩短, 设计人员为了适应这个市场规律疲于加班, 导致设计质量也随之有所下降。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异常繁杂的问题, 比如:各种用电负荷繁多, 环境条件各异, 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 供电系统大型化、复杂化。这使得在低压配电设计过程中需处理的数据多, 计算公式复杂, 而且接收条件在设计过程中频繁变化, 使得更改困难, 且容易出错。而一些软件在电气设计计算方面较为不便。低压配电系统是电气设计中的一个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不同的工程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

Excel电子表格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一种, 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 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 丰富的绘制图表功能, 丰富的自动化功能包括自动更正、自动排序及自动筛选等, 可以对工作中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能充分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将会给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1 Excel的简单应用

笔者通过近几年大量的一线设计工作, 也了解了现在很多设计院在进行变压器负荷计算的过程中采用Exce表格 (负荷计算书) 的方式, 负荷计算书中我们仅需要输入用电设备组的名称、回路编号、设备容量、需用系数、功率因数等, 再加上负荷统计的原则 (如所有主用负荷及三级负荷或所有的消防负荷) , 其它的公式计算部分都由Exce函数计算 (如SUM、SQRT等) 帮我们自动完成, 我们非常方便的得到所需要的数据 (计算有功功率、计算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等) , 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出无功补偿的容量、变压器容量、变压器有功损耗、无功损耗及负荷率等, 并形成计算书文件。此表的充分利用在各个设计项目中, 方便广大设计人员快速准确的选择变压器。然而选择完变压器后我们还要继续设计低压配电系统, 见表1。

表1中所示低压配电系统在大部分工程中均有应用 (内容、格式依据不同工程会有区别) , 而且在电气设计中所占比重也比较高, 广大设计人员会在这个步骤上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修改也是最频繁的地方之一。然而大量的数据应用及修改, 极大地增加这个低压配电系统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2 Excel在低压系统中的应用

仔细分析一下表1中数据, 一共有19项内容, 其中有8项 (回路编号、设备容量、需用系数、计算容量、功率因数、计算电流、用途及备注) 已经在Excel的负荷计算表中录入并计算过,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需要重复计算并填写数据。除上述8项在负荷计算书中已经出现过以外, 低压配电系统图中的其它数据的选择也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或者公式, 如长延时整定电流是根据大于计算电流的1.1~1.3倍选取原则, 受负荷种类及配电形式的影响。其它所有的数据也均有类似于此的规律可循, 那么这些数据能不能通过什么函数自动得出呢?这样既节省时间, 有大大增加数据的准确性。笔者试图通过Excel的函数计算来实现, 具体实现思路详见图1。

如图1所示, 确定负荷种类及配电形式, 再加上由计算所得的计算电流值, 运用函数LOOKUP (A*B, C, D) (其中函数中A为计算电流, B为负荷种类而确定的1.1~1.3倍及配电形式所确定的整定值放大级数, C为数据库中所比较基准数值, D为数据库中整定电流值) 。我们很轻松的计算得出整定电流值。运用同样的思路及方法, 瞬动整定电流、脱扣器额定电流、断路器型号、电流互感器变比、漏电火灾探测器型号及电缆型号及规格等数值。表1中的网络仪表及信号指示灯可以按用途作为条件对数据库中相应数值进行选取, 而低压开关柜编号和柜体尺寸可以手动调整, 也不复杂。至此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所有数值均可以通过Excel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及我们已经编辑好的数据库自动计算出来。

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基本上算完了, 接下来可以通过OFFSET函数将负荷计算书的竖版格式转换成为表1中低压系统图中所需要的横版格式, 并按自己的需求排布格式, 最后通过电气软件中的Excel导入命令, 将已经设计好的Excel版低压配电系统图导入至Auto CAD中, 并实现联动 (即修改Excel表格中数据, Auto CAD中数据自动修改, 补充低压配电系统图中的一次部分。

3 Excel在低压系统中的应用总结

至此全部前期模版工作已全部结束, 已经实现了以下几大步骤: (1) 通过用电负荷的基本参数 (负荷用途、负荷容量、需用系数、功率因数等) 录入, 我们可以利用Excel计算函数及事先录入的数据库, 自动计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数据, 并转成所需要的格式; (2) 将Excel表格导入Auto CAD中, 并实现联动 (即修改Excel表格中数据, Auto CAD中数据自动修改; (3) 调整负荷计算书中的基本参数, 即可解决设计过程中各种修改, 方便准确, 不易遗漏; (4) 开放数据库的设计形式, 使其在各个工程上的实用性大大增加, 方便设计人员不同的设计要求; (5) 操作方便简单, 各年龄段设计人员均可轻易上手。

笔者通过最近几个工程实践, 应用效果很显著, 可节约设计时间60%以上, 节约图纸修改时间90%以上, 准确性达到100%。

4 结束语

本文并未将数据库中大量的数据及各个环节复杂的函数公式罗列出来, 因为撰写本文并非想共享数据, 而是分享一下设计方法, 使广大设计人员开拓思路。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充分利用其它能帮助我们工作的软件, 高效、快乐的进行设计工作。

摘要:在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对所有数据的选取进行统计、梳理、归纳, 分析每个数据的得出条件、公式。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计算功能, 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需求, 使其仅输入基本参数, 自动计算得出低压配电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自动转换为低压配电系统所需要的格式。极大的提高数据准确性, 方便设计过程中的修改、节约设计时间。

关键词:Excel,函数计算,低压配电系统,自动计算,自动排版

参考文献

[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周武仲, 胡静编著《.中低压配电设备选型与使用200例》.

[3]《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 铁路曲线 正矢 缓和曲线超高 布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 U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42-02

随着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结束,行车速度已有很大的提高,即对既有铁路线路的技术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既有铁路曲线的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原来的铁路线路维修方式日益被机械化维修所取代,尤其是大型养路机械的广泛使用,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改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运用机械化进行线路维修养护,特别是曲线正矢和超高的维修养护,曲线正矢和超高的维修养护关键在于合理的对曲线正矢和超高进行布置,达到高标准、精益化,同时便于机械化维修和人工养护。

1 概述曲线正矢及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

1.1 传统的曲线正矢布置方法

传统的曲线正矢布置方法是曲线对称布点和曲线头尾与ZH点或HZ点重合的布点方法,这两种曲线布点方式也是目前我们兰新线采用较为普遍的布置方法。

1.2 传统的缓和曲线超高的布置方法

传统的缓和曲线超高的布置方法是从直缓点(ZH)或缓直点(HZ)开始到缓园点(HY)或园缓点(YH)按一定的递增方式顺至园曲线超高,缓和曲线超高点从直缓点(ZH)或缓直点(HZ)开始每隔5米布置一个点,同样这种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也是目前我们兰新线采用较为普遍的布置方法。

1.3 另一种曲线正矢、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

这种曲线正矢布置方法是结合传统的曲线正矢布置方法,将曲线头尾分别与ZH点和HZ点重合利用对称布置的方法,在本文中简称重合对称布置法;另一种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是从ZH点或HZ点开始至HY或YH超高每递增1mm布置一个超高的的布置方式,在本文中简称超高毫米递增布置法,通过实践该布置方法在我们兰新线上可广泛使用,对于曲线半径R小于300米,超高大于缓和曲线长的曲线不建议使用该方法。

2 三种曲线正矢布点方法的介绍

2.1 曲线对称布点方法

以QZ点为中心向QZ两侧分别向ZH、HZ对称等距布点,并按里程增加依次编号,该方法又分为QZ点与测点重合(如图1所示)和QZ点与测点不重合(如图2所示)两种情况,下面例举说明:

例1,某曲线全长L=245.2米,缓和曲线长l0=70米,则L/2=122.6米,测量点间距10米。

2.2 曲线头或尾分别与ZH或HZ点重合时的布置方法

以ZH或HZ点为起点等距布点,两测点间距10米,并按里程增加依次编号,同样以例1为例举例说明,如图3所示:

2.3 重合对称布置法

曲线正矢点自ZH、HZ向QZ排列(正矢点由ZH向HZ连续编号),至QZ点不足10m时交叉过渡,且将不足10m的余量放在圆曲线中间。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某曲线全长L=563.74m,直缓ZH=k0+548.63,缓直HZ=k1+112.37,缓和曲线长l1=l2=160m;

则,曲线长的一半=L/2=563.74/2=281.87 m,用10m弦长从ZH(F1)点开始布设28个正矢点到F29点,F29点到QZ点的距离为281.87m-28×10m=1.87m,缓圆HY=F17=ZH+l1=k0+708.63,F29=ZH+280m=k0+828.63,曲中QZ=ZH+(L/2)=k0+830.5,F30=QZ+1.87m=k0+832.37,F42=YH=HZ-l2=k0+952.37,F29-F29A=10 m,F30-F30A=10 m(说明:F29A、F30A为辅助测量点,在测量F29、F30正矢时使用),具体布设如图4所示:

3 两种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的介绍

3.1 传统的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

缓和曲线超高点从直缓点(ZH)或缓直点(HZ)开始每隔5米布置一个点,到缓园点(HY)或园缓点(YH)按一定的递增方式顺至园曲线超高。由于该布法递增量不一定,且布法有很多种,同一点用不等的递增量布出的超高也不一样,故不在累赘举例说明。

3.2超高毫米递增布置法

缓和曲线超高设置必须满足相邻两超高点的超高之差为1mm,即:缓和曲线相邻两超高点相差为1mm的距离为缓和曲线长l(m)/曲线超高h(mm)。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某曲线缓和曲线长l1=l2=160m,半径R=3500m,曲线超高h=45mm;则,超高每增加1mm时相邻两超高点的距离为缓和曲线长l(m)/曲线超高h(mm)=160m/45mm=3.56m,即:从ZH(HZ)点开始到HY(YH)点每隔3.56m布设一个超高点,超高依次为0mm、1mm、2mm、3mm、4mm……44mm、45mm,具体布设如图5所示:

4三种曲线正矢布置方法的比较

4.1计算计划正矢方面

对称布点法和重合对称布点法计算计划正矢时,只需计算出ZH到QZ曲线正矢,HZ到QZ的对称布置,尤其是重合对称布点法,由于其ZH、HY、YH、HZ都在整测点上,计算计划正矢时就更加方便,而曲线头尾分别与ZH或HZ重合的布点法,由于曲线布点不能形成对称,计算正失时必须把ZH到QZ和HZ到QZ的正矢都要计算出来,这就使工作量增加一倍。

4.2正矢布点方面

对于重合对称布点法,只要准确定ZH或HZ、QZ、HY、YH任一点,就可很方便的通过计算对整个曲线进行布点,并且使HY点和YH点落在整测点上,而其它两种方法尽管同样只要准确确定ZH点或HZ、QZ、HY、YH任一点位置,也可通过计算对称布点,但这两种方法使ZH、HZ、YH、HY不全在整测点上,且计算正矢比重合对称布点法的计算要繁琐。

4.3维修、养护方面

对于正矢重合对称布置法,其ZH、HY、YH、HZ都在整个测点上,便于工区日常运用绳正法进行养护维修,尤其是便于大型养路机械的维修,如果在曲线ZH、HZ、HY、YH标桩缺失的情况下,很容易根据测点正矢判断ZH、HZ、HY、YH的位置,便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和工区日常养护,而其他两种正矢布置方法则没有这样的优点。

5两种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的比较

5.1计算计划超高方面

超高毫米递增布置法,计算计划超高简单容易,其超高递增量就是1毫米,而传统的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计算计划超高时需按一定的递增量,而且这种递增量在一条缓和曲线中可能不止一个。

5.2维修养护方面

超高毫米递增布置法,由于其在缓和曲线内超高递增量仅为1mm,便于工区设备检查和日常维修养护,同时也便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便于超高的顺坡,而传统的超高布置方法,相邻两超高点的递增量大,有时递增量还不相等,这就不便于工区日常检查和养护,更加不便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时超高的顺坡。

5.3适应精细化管理方面

通过六次大提速,行车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线路设备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状态,超高毫米递增法,就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而传统的超高布置方法距精细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6结束语

由此,综上所述,曲线正矢重合对称布点法与缓和曲线超高毫米递增布置法,比较符合既有铁路曲线提速要求,便于大型养路机械精确维修和工区日常维修养护,适应现场生产实际,使工区职工易于掌握运用,符合高标准、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曲线正矢布点和缓和曲线超高布置方法。

参考文献:

[1] 申国祥.铁路轨道(第二版)[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上一篇:用友erp人员权限下一篇:三大精密偶件技术状态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