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2024-06-23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四、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教学反思:

《一寸虫》原是一个绘本教材,其寓意深远。周联老师通过借助于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测量的概念。周老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理念新、选材巧,富于创新、效果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课之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去后我也要试一试上这个活动。

回园后,我认真整理了听课笔记,网上购买了《一寸虫》故事书,反复阅读故事,感觉《一寸虫》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开展测量活动也适合大班幼儿,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试试开展“一寸虫”数学活动,但又担心:一是自己好久没有开课了,缺乏自信;二是观摩的课是特级教师上的,我行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教案、准备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课了,刚开始比较投入,到出示课件时出了“洋相”,图片放不出来,当时我慌了手脚,“是从头开始,还是活动停下来”,正在这时,吴老师灵机一动,上来帮我调好电脑,还好,我总算“一路顺风”把课上完。通过这次活动,有感之一是:感觉自己落伍了。特别在现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远远不如青年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们对于“寸”、“尺”这些测量单位没什么概念,测量对于孩子来说,枯燥而难于掌握。《一寸虫》虽然是绘本,是语言学习的教材,但周联老师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开发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同一绘本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地发挥了绘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后,在自己的活动设计前,我将更加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感之三是:对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爱读书,才能有效的教好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读书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读书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

(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教学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及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思路:

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让孩子陶醉的魅力,秋天又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季节,秋天的大自然中到处有让孩子悠游其中,快乐探索、学习的素材。一天,亮亮拿来一可含羞草,兴奋的告诉班里的小朋友: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就会缩起来。引来一阵围观。是啊,那些有趣的美丽的叶子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却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小的叶子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和作用。因此,我就设计了“有趣的叶子”这一活动,与孩子一起进入自然的天地,共享探索自然的奥秘。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的叶子的差别,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叶子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份叶子(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组织幼儿收集叶子。

2、自制“叶子标本”。创设“叶子王国”主题墙。

3、音乐磁带(会跳舞的叶子);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叶子标本”,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很特别的书。(出示“叶子标本”,老师翻阅给幼儿欣赏)。

这本书里有些什么?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看这些植物的叶子吧!

(分析:以一本“叶子标本”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引起幼儿探究叶子的欲望)

二、观察认识各种不同的叶子

1、组织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拿出叶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再和同伴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拿着叶子观察、讨论。老师来回参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正反面、厚薄等进行观察。

2、组织幼儿讲述

师:老师看了这些叶子,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秘密。!.快思.教案网出处!你们发现了吗?

3、组织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叶子的特征。

①师:在这些叶子中,我最喜欢这片叶子(拿起棕榈树的叶子)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片叶子吗?

师向幼儿示范介绍:我最喜欢这片叶子,它长得大大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②师:你最喜欢哪一片叶子?为什么?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小朋友都讲得非常好,这些叶子有大的、小的、长的、细的、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衣服、有的象根针••••••植物的叶子太奇妙了。我们帮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幼儿自由取名字)最后归纳为“奇形妙叶”四个字。(并相应出示汉字)

(4)组织幼儿进一步认识叶子的奇妙

师:除了这些“奇形妙叶”我还知道一些更奇妙的叶子呢!

向幼儿介绍:

合欢:合欢叶子到晚上会睡觉。(师生游戏:老师说晚上到了,幼儿就做合欢睡觉。)

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一被碰到就会合起来。(师生游戏:幼儿做含羞草,老师去碰他们的手,幼儿就把手合起来)

猪笼草:猪笼草有捕虫袋,小昆虫不小心滑落,就会被吃掉。(师生游戏:老师做小虫飞到幼儿手上,幼儿就抓住。)

毛毡苔:毛毡苔的细毛上有糖液,可以粘住虫子。(师生游戏:老师做小虫飞到幼儿手上,幼儿就夹住老师的手。)

(幼儿和教师互换角色玩)

三、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了这么多奇形妙叶,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我们就变成一片片小小的叶子,跳个快乐的舞蹈,一起去亲亲大自然。(师生跳“会跳舞的叶子”的舞蹈)

活动延伸:

1、利用散步时间组织幼儿开展捡树叶活动。

2、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活动:奇形妙叶。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从《纲要》的这一精神出发,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整合教材的新理念,组织了本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启发诱导法等,并创设了以“叶子”为主题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积极的探索和语言交流。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轻松而愉快。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遵循了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在观察——发现——讨论——讲述——总结——游戏中,积极的探索、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总之,在本次活动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使孩子们称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网络推广工作流程:网站的付费推广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快乐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