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2024-07-17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通用12篇)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靠什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相对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之后,管理水平的提升只能靠文化。下面浅谈一下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

文化决定企业的选择。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这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选择过程中,哪些人能参与,知识、职位、权威,哪些因素在选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文化的力量。首先,文化塑造企业的灵魂。企业就像人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灵魂,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底线,需要有自己的精气神。这靠什么实现?只能是靠文化,靠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产业特征、所处的文化区域、员工的文化特点等,来培育自己的文化,建构自己的灵魂。当年的巨人集团为什么倒闭?在总结会上,员工说,史玉柱(微博专栏)不尊重人,以致当时有些员工看到危机了却不愿说,不敢说。史玉柱对此也深有同感。然而,对人不尊重仅仅是表层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是,巨人集团当时仅仅是作为赚钱的机器而存在,企业没有生命也没有灵魂,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谈及对人的尊重?

其次,文化提升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企业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成为有效环节。然而,价值链环节众多,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所有环节都能细致入微。但如果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员工工作心情舒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企业的价值链就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浦东机场后台管理的缺陷,说到底,就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文化内涵,顾客的利益还没有放到企业的价值观上加以考量,以至于在顾客容易看见的地方,就能做好,在不易看到的价值链环节,就容易掉链子。

最后,文化决定企业的长期发展。当企业有强大的文化,培育了成功的基因,就能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持续的发展。所以,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把我的工厂全部拿走,留下我的工人,几年内,我还能再造一个新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企业盛衰转换, 根本在于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它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并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 是使其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 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最大的利益空间, 使企业实现最大绩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企业价值观, 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 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 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 企业才有希望。因此, 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 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由服从, 经过认同, 最后达到内化的过程。服从是在培育的初期, 通过某种外部作用 (如人生观教育) 使企业中的成员被动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 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同是受外界影响 (如模范人物的感召) 而自觉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 但对这一观念未能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内化不仅是自愿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 而且对它的正确性有真正的理解, 并按照这一价值观念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 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 便于职工铭记在心, 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 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 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既有区别, 又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前提, 企业精神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 以价值目标为动力, 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者如果意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切实有效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流程,则有利于提升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管控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否则预算管理将流于形式。

一、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量化经营计划,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预算管理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服务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取得和运用的分配,对企业经营计划进行量化,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中,不断明确各责任部门管理目标,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2.约束经营活动,提供成本控制依据

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的有效工具。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的下达,对各责任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约束;通过建立成本费用定额和标准,制定预算考评机制,促使各责任部门按照既定的预算指标,控制归口管理的成本费用。

3.促进部门沟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综合平衡,促使内部各责任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提高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了解,提升整体大局观,避免本位主义,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保持较好的协调,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4.规避经营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預算管理促使企业关注点前移,强化对未来经济的预警和控制。企业通过对未来的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充分评估,制定适应的预算方案和策略,同时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修订预测参数,编制行动预案,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二、当前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解的片面性以及缺乏实践经验,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决策及管理流程不清晰,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未建立纵向、横向之间有效的预算传导及沟通机制。同时在很多企业,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牵头、协调、平衡的作用,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编制和执行参与不积极,甚至认为是在配合财务部工作,对预算工作互相推诿,本位主义严重,最后往往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逾期效果。

2.基础工作不扎实,预算数据质量不高

各责任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认真分析历史数据,未查找各成本费用驱动因素的变化,仅作简单的罗列和汇总;企业市场部门忽视对市场的调研,预算指标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缺乏弹性及对市场的应对,预算数据经不起推敲,年度预算刚开始执行就偏差过大,无法发挥其对实际业务的刚性约束。

3.缺乏管理手段,预算管理低效运转

在预算编制审查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审手段。各责任部门为保证其各项业务有充足的资源,出于本位思想,在预算申报中通常增大费用需求,在实施的项目上也尽量大而全。由于企业整体资源有限,同时财务人员难以对生产业务做出专业判断,简单依靠历史数据来平衡,未建立动态的成本费用标准,或者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过程,预算管理低效运转。

4.考评机制不健全,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奖惩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处罚手段,造成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在预算执行的准确率、节约率及预算基础工作质量等方面,未设置科学的评分体系,预算考核结果缺乏公信力,影响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全员预算管理

根据预算管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特点,建立健全企业预算管理组织,包括成立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及各部门预算协调员机制。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企业内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应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委员会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会成员。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审批企业年度预算草案并根据企业治理结构,上报股东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负责仲裁和协调企业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重大冲突和纠纷。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常设职能机构,根据企业分工可以设在财务部。办公室主任应由总会计师或财务部经理担任,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组织企业年度预算的编制、审查、综合平衡和报批;负责组织预算执行分析及考评等。

建立预算协调员机制。各责任部门应设置预算管理协调员,负责开展本部门日常预算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组织本部门年度预算编制;指导部门员工预算科目的使用和预算变更的协调;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定期反馈分析报告。各部门预算协调员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力量,是财务部日常预算管理的延伸。在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全员参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完善评审机制,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评审机制和方法是否科学。预算评审包括项目评审和费用评审。项目评审主要指各责任部门上报的项目列不列入年度计划;费用评审是指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具体下达多少费用额度。

項目评审的重点是年度新增的项目。企业应建立预算项目专家评审组,明确评审运作规则和评价标准,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项目进行评审排序。专家评审组应由企业各专业领域的负责人或技术部门高级工程师等人员组成,也可邀请行业内专家,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按照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预防性、维修性、行政类等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别从紧急性、经济性、安全生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对预算项目按得分多少进行排序。费用评审的依据主要是历史费用水平、市场价格、行业平均水平等,评审人员应由商务部门等人员组成,也可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入选的项目进行费用评审,以确定下达合理的费用资源。

企业通过项目评审和费用评审,根据企业总体资源安排预算,避免人为因素,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3.紧盯市场环境,实现目标动态管理

预算管理的目标要客观实际,具有指导意义,就必须与企业内外部的环境相适应。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制定的目标应具有一定弹性,增加应变能力;同时预算目标还要符合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

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年初制定的预算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年度中期调整一次。预算调整要与企业年度计划的调整协调一致。预算调整的前提包括企业战略发生调整、重大投资计划发生较大变化、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显著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重大变革等。

预算调整过程中,要合理区分企业级调整,以及各责任部门内部费用项目间的调整,分别设定明确的调整边界条件和调整原则,避免人为随意调整,致使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刚性缺失。

4.加强过程控制,提升预算监控水平

首先是预算管理人员要深入生产经营一线,通过访谈和实际查看等的方式,调研各责任部门实际业务需求,为企业预算决策提供依据。在预算项目立项、采购、实施和结算等环节,全过程参与,及时反馈合同模式和结算方式的优化方案。

其次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预警工作,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时将执行情况反馈给各责任部门。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超出进度计划的项目,提请各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制定改进行动计划,并在后续预算执行中予以重点关注。

预算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手段在预算过程控制中的作用;要实现预算信息查询权限的合理配置,同时根据费用属性的不同,分别设置其刚性控制要求。

5.建立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企业应推动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定额和标准,通过成本费用标准的制定,预算管理的工作重点可以逐步转移到例外事项的管理上,以提高预算编制及审查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是成本费用标准或定额的数据采集上,企业应全面梳理历史数据,并加强企业间的对标。企业应加强对合同数据的梳理,按照承包商类别、服务领域、合同模式等进行分类,对重点成本项目进行收集与分析。企业应定期与同行业进行成本管理的业务交流,包括承包商人员数量、合同模式、价格水平。对标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模式上的区别,避免只对标数据,忽略工作范围和内容上的区别。

其次是企业应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制定相应标准。企业可控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管理性费用、材料费用、设备维修费用、外部技术及劳务支持费用等。对于管理性费用,可以根据费用性质,分别制定年人均控制标准或具体采购标准。如办公费按年人均标准,办公桌椅采购按人员级别制定采购标准等;对于材料采购,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历史采购成本制定;对于设备维修,制定每次设备维修工时标准、费用标准;对于外部技术及劳务支持人工费用,根据其不同执业资格水平,制定不同的人工单价。

最后是为保证成本费用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企业应定期对成本费用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组织各归口管理部门提出升版意见,适时对成本费用标准进行维护升版。

6.贯彻考评机制,实现预算良性循环

首先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综合预算执行的准确率、节约率、节约额,以及日常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质量,包括预算编制的及时性、预算执行分析质量等方面,制定合理的评分权重。

其次是建立期中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预算考核不是目的是手段,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通过期中考核,促使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预算控制,纠正执行偏差,最终完成年度目标。通过年度综合考核,以奖优惩后,提高各责任部门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再次是严格按照预算考核办法进行评价,兑现考核结果,确保预算刚性。考核结果作为各责任部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各责任部门的薪酬等挂钩,奖罚分明,杜绝讲人情,走过场。

最后是预算考评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结束。企业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总结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组织各责任部门召开研讨会,为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实现预算管理良性循环,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蓉蓉.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 经管空间,2015(09).

[2]张菊萍.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07).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4

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将进入文化主导领域,企业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来支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将进入文化主导领域,企业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来支撑,企业文化愈来愈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元素。

建设企业文化的“需要”

一是筑造凝聚工程的需要。职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国有大型企业,近几年进行了几轮企业兼并、重组等,重组后的企业集团组成了一个“百家姓”的大家庭,目前正处于思想意识不太衔接的重要时期。

企业接受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有的感到企业的现实状况与刚走出校门想象的大相径庭,出现了思想反差现象;不同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自身素质不同等。这就需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去整合不同的思想和意识,从而稳定职工队伍,凝聚员工力量。

二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是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目前施工企业有的项目控制成本仍属粗放型管理,对材料费和外部劳务费没有严格把关,没有一套严密的切实可行措施,跑、冒、滴、漏现象依然存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管理成本还没有成为管理者的自觉行为,有些员工对责任成本还没有认识到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有的企业领导采取的管理是“全管理模式”,大事小事事事管,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到头来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精力匮乏,企业大事没抓好,琐碎小事没管好。这就需要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理念来铲除落后的管理理念。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一是建设管理文化,规范职工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反映,而企业经济效益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支柱。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要以“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高”的“三高”要求强化队伍管理,为企业员工建立“精一门、通二门、会三门、学四门”的培训机制,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坚持“以诚为本”抓质量。

坚持“以质创誉、以质取胜、以质兴企”的生产方针,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创建组织机构体系,构建思想教育体制,建立全方位监控机制,从机构设置、思想教育到预控监督都要落实到位。

二是建设激励文化,激发员工热情。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看重的是能不能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我风采,这种自我实现只有通过激励才能展现。首先,建立公正的用人制度。干部任用靠竞聘,竞聘干部要通过自荐、个人演讲、群众测评、党委研究、干部公示5个关口,使真正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真正的庸才走下领导岗位,做到用事业激励人;其次,构建合理的分配机制。

在以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让收入与业绩和贡献挂起钩,做到用待遇激励人;第三,深化企业民主管理。重大事项要由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然后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推行透明的企务公开;严格执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通过公正、公平的民主管理制度激励人。

三是建设理念文化,培育员工士气。理念文化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基本信念,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且理念越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就越高。

第一,企业精神。企业精神要突出创新求实,展示团队精神。具体体现:在企业建设上,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走前头、职工群众默默奉献;在精神风貌上、态端正、思统一、心地纯洁;在团队形象上,团结拼搏、同心同德、目标相同;在创新求实上,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篇5

所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措施,使有效管理落实到实处,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经济管理;市场经济;管理水平;解决措施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

所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措施,使有效管理落实到实处,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各项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这就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可以对外提高竞争力,对内降低成本,减少费用。

所以,企业只有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加强经济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想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就应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式、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企业的管理创新,从而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增强市场竞争力。

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管理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管理功能。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对外逐步开放,造成国家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与别国的企业进行竞争中,企业为应对激烈的竞争、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赢得发展壮大的机遇。

加强企业管理有效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以观念创新先行、理论创新为指示、组织创新为依靠。

2、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控制与审核制度不完善。

伴随着数字、电子科技的发展,审核与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时代的形式发展,仍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过分看重“短期目标系统”,没有把企业的相关因素和各组成部分全面的加以考虑,无法实现企业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子系统的加总,急需完善企业的控制欲审核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抓管理。

2.2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的高度为企业进行决策。

然而,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战略管理意识,致使企业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使企业的全面管理成为空谈,虽然多数企业以财务审计作为控制成本的手段,防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流失,但在实际经济管理中,又有授权问题,单纯以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做法是有缺陷的,缺少对管理层及核心机构的控制,所以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企业的问题各种各样,企业的管理模式千差万别,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以下两点:首先,一些企业虽然制度很健全但是缺乏执行力度、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

其次,一些企业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不相符合。

有极少一部分企业虽然没有发展壮大却坚持着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落后于企业的发展状况,远远没有达到企业先进发展的要求,造成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企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不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人力资源问题。

企业只注重用人,却没有采取相应的办法育人和留人,核心员工离职现象严重。

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私企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对人员管理缺乏合理的管理,造成人员的频繁流动,人员的流动对企业的质量和进度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激励机制不健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稳定性,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使人才的成长跟上企业与时代的发展,让员工感到公正与公平感,对企业有信心,不让员工对公司出现抵触情绪,使企业的凝聚力加强,采取一些吸引优秀员工的措施,努力留住企业的核心与优秀人才,让人员感到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2.5安全生产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重质量,轻安全”这种现象在建筑业中最为普遍,一些企业完全不考虑经费问题,以最低价中标,在中标后再将工程分包给一些小施工队,由在人本观念日益盛行的今天,企业应该坚持“在安全中生产,在生产中确保安全”的生产理念。

但是于这些大企业恶意的压低价格来中标,所以导致这些小施工队得到的工程款更低,没有相应的生产经费,管理中需要购置的器材、设备、工具及宣传资料都不具备,种种原因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加强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3.1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监督。

完善的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最有力的保障。

在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必须通过内部控制的加强,对企业实施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程序,实现战略型的内部控制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资格、工作范围作出策划,一切管理与控制都应该按策划的要求来记录,并得到实施与长期保持,内审的记录应该保留,记录清晰,建立相关的识别、贮存、跟踪体系,最终完成企业全局性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建立。

3.2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框架,提供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增加推动力。

管理有效性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的多产出少投入的问题。

制度创新就是为建立高效的市场、提高产品获利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内部高效运作环境提供机制与保证。

加强企业管理有效性的策略就是建立全员参与经济管理的决策机制,完善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的经济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创新、管理的柔性化和人性化,同时注重制度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让制度创新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如果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不能适应企业战略的实施,将造成更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极易产生核心员工的离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并且使员工对该企业有极强的归属感,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并为之努力,这是高效管理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来说,员工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企业不能一味的只知道用人,应该懂得如何育人留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长期资产,就应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与教育,包括技能与操作实践的培训、思想意识的培训、素质的提高等,确保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具有该岗位应该具有的能力,从而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4加强安全管理。

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待管理,那么管理体系首先应该是确保安全施工,从制度上应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设立专门的文明、安全领导小组,对新上岗的员工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与施工规范,让其了解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遇到紧急问题如何逃生。

安全领导小组,在平时应该对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放松,日日抓、警钟长鸣。

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发现有违章操作的现象一定要要严肃处理。

同时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对各种安全设施要配有专职人员,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4、结束语

企业的有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6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传播的系统工程,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得以外化,从而传播企业理念、价值观。使社会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现代企业自身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提升管理

一、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世界上百年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奥妙,无一不是有着丰厚的精神土壤——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必须努力发挥好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提升作用,并将它作为本企业的战略步骤。

(一)优质的企业文化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必备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企业的核心理念,必须通过统一、完整、规范的企业形象参与同行业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职工从心理上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为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提供机会,通过对员工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1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员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生产经营建设。

(三)企业文化是营造温馨和谐工作氛围的需要,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决策者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协调企业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进密切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或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从而创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企业和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管理和事业发展上来。在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的同时,企业内部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运用。

(四)企业文化是蕴育职工创新精神的需要,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才能乘势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员工作为创新创效的主体,其创新的积极性是无法用制度来要求的,必须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在这一方面,企业文化发挥着硬性制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职工中所潜伏的首创精神将得到文化土壤的最好培育,并将努力探索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就是人性化管理。而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让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即让适宜的人干适

宜的事,达到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位子、会做事的有职权。随着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坚持民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以便满足职工的自我需求。只有注重对员工深层次的管理,使其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公平体现,才能将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的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为企业创新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的途经

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采用何种措施、手段、方法和途径,才能确保这种推动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提炼要体现针对性、广泛性和先进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符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人文环境基础上的。只有立足实际,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向心力、穿透力和凝聚力。要抓好以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为重点的龙头工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统一思想;要抓好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推动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为主要内容的骨干工程;抓好以员工为主体,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辱”为基本内容的普及工程。要围绕企业“秉德从道善建天下”主题精神,层层发动、集中宣贯、全面推进,使企业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充分发挥网络、简讯、宣传栏等舆论阵地的先导和鼓动作用,推出企业和谐发展的标语、口号,强化员工的参与意识。

(二)企业文化要体现企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企业文化要让每一个职工

理解、认可,需要企业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理解和谐精神的深刻内涵,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是以对企业的热爱为前提的,而这种热爱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给予职工的优美工作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积极采取措施,美化绿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并建起职工之家。广大员工在获得企业给予的优美环境的同时,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转变成为企业发展出力流汗、尽心奉献的强大动力。另外,一个好的典型是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它给职工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也给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了标准的、规范的、符合企业形象的典范。这就要发挥劳模的示范作用,用他们的精神、事迹和行为,教育、引导、规范身边员工的行为,成为广大员工争相效仿的榜样。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7

现阶段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单位规模越来越大, 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 更加需要内部控制来进行控制和监督。而目前, 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导致很多经济案件的发生。因此,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已成为当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从而提升执行力,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前提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 而且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 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 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 层层负责, 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领导重视到内控的重要, 才能提到内控体系的建设、实施, 只有领导重视到内控的重要, 才有可能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进行内控培训, 使内控落到实处。

2 内控也要讲效率, 必须在风险大小与效率高低间平衡

企业应根据组织规模、经营特征、人员情况等自身具体情况, 确定哪些业务采取哪种控制方式、制定具体的流程图和控制环节。控制环节越多风险越小, 但公司运行效率也越低, 所以内控必须在风险大小与效率高低间平衡。内部控制重要性原则提出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对特定的风险点采取因时制宜的防控措施, 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抓住重点, 同时实现全程监控、全程管理、整体把握。

3 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实现“软控制”

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有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经营活动和控制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是实现自我控制的主要指引。对于普通员工, 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围绕人的价值管理, 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 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制定相应激励措施, 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这样, 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 还是执行环节, 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 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4 建立内部稽核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包括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核

事前审核是在记账前对经济业务事前的审核, 着重对财务收支的控制。事后复核是在记账后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核, 着重对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复核。在收入管理控制方面, 主要监督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有无取得收入不入账, 隐瞒转移收入问题。一旦发现此类问题, 视情节轻重给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体外循环。在支出管理控制方面, 要审核支出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 审核企业支出报销口径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同时, 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产管理控制制度。

5 内控要重培训

内部控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全面性, 不能单纯依靠财务部门或哪一个部门、那一个人来完成, 而且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包括各个业务层级和各项业务环节, 这就需要全体员工必须参与。为了让领导和员工认识到实施内控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企业就要经常组织内控培训, 让各部门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都明确掌握内控建设的设想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方法、具体职责。只有这样, 才能使内控“深入人心”, 才能把内控制度贯彻实施的到位, 达到预想的效果, 起到应有的作用。

6 将内控执行情况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将内控执行情况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内控制度, 明确内控目标, 有利于将领导干部的决策风险降到最低。企业的主要领导, 集管理权和经营权于一身, 遵照权责统一的原则, 对其领导行为应承当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经营决策的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懂经济、会管理的专家和廉洁自律典范, 从定量化角度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经济鉴证和业绩评价。

7 加强内控的监督与评审

内控监督是支持和保证内控管理的必要手段, 加强内控审计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使企事业单位、各层级内部控制分工明确, 严格履行责任。另一方面,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对企事业单位的外部审计监督, 必要时可以引入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审计。

8 强化风险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 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 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 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 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 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 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 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 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 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优秀的人员加上完美的战略只是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而良好的内部控制, 对细节的严格控制和把握才能够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具有竞争优势。

摘要:文章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执行力,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莹.建立执行力的企业文化[J].商场现代化, 2007 (18) .

[2]栾景丽.浅谈执行力文化的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3) .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 往来账款;风险意识;管理意识;监督管理;核算管理;财务监控

一、企业往来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往来账款的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相关业务部门在销售或采购过程中,没有对客户或供应商的信用资料进行及时、全面的搜集,难以对商业信用做出准确的评估,在发生赊销或预付采购货款时,不能科学、准确地估量客户或供应商偿还货款的能力,使货款追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被对方无偿占用,降低了资金的周转率,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些企业通常只注重对应收款项的清理,而忽视对应付款项的清理,如到期应付的款项,不能及时支付时,应与对方积极协商,说明原因,争的对方的谅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诉讼风险,损伤企业信用;如应付款项不及时清理,形成潜盈,税务机关有可能会认为企业有延迟或逃避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2.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办法和往来款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健全,或虽健全,但企业管理层为实现业务量增长和经营规模的扩张,有章不循,造成往来账款管理失控。随着往来账款账龄的逐年增长,使企业资金不能有效的回笼,处于非正常流动状态,甚至发生坏账,造成资金流失,或者只满足在资金收回未流失的程度上,未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3.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察部门没能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对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行本部门职责及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使相关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对往来账款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

4.核算管理不规范

(1)记账方法不规范

在进行业务处理时,不仅要保证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还应保证往来科目选择的联系性、正确性。往来科目按业务性质设置一级科目,也叫总分类科目;按业务内容设置二级科目,也叫明细分类科目。部分企业往来账款使用一级科目核算时缺乏有机的联系:如企业普遍存在多种经营行为,同一往来单位或个人会同时成为客户和供应商,对其所涉及到的销售和采購业务等,财务记账时会因会计工作水平或工作习惯的影响,分别在“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或预付账款”科目下核算,造成该往来单位或个人一户多账,不能清晰的反映最终应收或应付的金额。有的是在二级科目记账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记入应付账款下应付材料款二级科目进行核算,收取或支付时又记入应付账款下应付修理费二级科目进行核算,科目使用混乱,给日后对账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一种现象是:部分企业与同一往来单位发生了多项经济业务,在往来记账时选择了同一往来科目,但在记账过程中未在摘要上详细注明每笔经济合同的内容,这对日后核对每笔经济合同的应收或应付款项进度及到票情况带来了难度,给日后索要账款或发票造成了困难。

(2)利用往来账户摊销待摊费用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取消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对于那些一次性发生金额较大,严重影响当期损益的经济业务,如支付的租金、财产保险费等,企业为使发生的费用与受益期相匹配,真实体现每月利润,一般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暂时挂账处理,这就给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一是费用发生时发票附在了首次入账的会计凭证后,日后往来科目摊销,只能依据台账进行账务处理;二是这部分费用由于往来双方在实际发生时处理方式的不同,如对方单位没有进行摊销,而是按新准则规定在当期发生时一次性记入当期损益,造成往来对账时出现差异。

(3)会计估计与实际业务往来科目未分开管理

日常实际已经发生,发票尚未收到需要会计估计的业务。一般是通过往来科目暂时挂账,实际收到发票后再进行冲销,如果暂时挂账与实际到票核算的明细科目不分开核算,很可能导致账目混乱,给对账带来不便。

(4)利用往来账款调节利润

如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但领导为了突出政绩,会通过虚开发票的手段,利用“应收账款”账户虚列收入,或将成本费用不进行账务处理,而是通过“预付账款”账户虚减成本,人为调增利润。又如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好,但为了少交税,或平衡收支,或为下一年留“口袋”,对已实现的收入不做账务处理,而是通过“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账户隐藏收入,或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账户虚列成本费用,人为调减利润。

5.内部财务监控不完善

财务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目前一些企业侧重资金和成本的核算,没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往来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即使进行监督管理,也因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方法落后,使催收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财务内部管理脱节,没有明晰各财务人员间岗位职责 ,没有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和考核机制也不健全,使得相关人员缺乏对往来账款清理的积极性及责任心,没能有效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衔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1)对账不及时

“往来账”的余额会逐年滚动累计,越长会越对不清,如果企业不按往来账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账,就会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即使有些企业已对账,但没有形成连续性,合法的、完整有效的对账凭证,给以后的核查、催收、清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些企业重债权、轻债务,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债权的核对,往往非常积极;对于欠款企业,往往对对账要求持抵触态度,没能有效利用往来单位的函证,造成往来账款存在差异。

(2)往来账款不能得到有效地监控及清理

企业在实施往来账款的管理过程中,未能对每一往来单位根据不同业务进行账龄分析,从而不能及时的了解、撑握每一往来单位不同业务款项的有效期限等具体情况,对形成坏账的风险性也就无法预测,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往来单位不作账龄分析,就不易发现那些债权人破产、撤销已挂账多年的应付账款,形成潜盈,或债务人破产、撤销及现实情况已经证明收回的可能性很小挂账多年的应收及预付账款,形成潜亏,这些都极易造成往来科目的混乱,严重扰乱了往来账款的规范管理。

二、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措施

1.加强往来账款的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信用分析评估体系,以制定合理的赊销信用政策,分类管理。由企业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客户资料,在此基础上建设客户信息档案,并定期予以更新或补充,同时还要定期与财务部门沟通,相互反馈客户的相关信息,以便科学、准确地估量客户的偿还能力,避免发生坏账损失。

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资金会出现暂时的缺乏,此时商业信用就成为了一项内在的资金来源,但过长的推迟付款的时间,结果是企业信誉恶化导致信用度严重下降,因此应合理评估付款期限,避免长期拖欠账款。

2.重视对往来账款的管理

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要充分重视往来账款的管理。企业管理层应认识到坏账如果不损失,那就是企业的利润;如果发生了损失将不是账面上的损失额。例如,企业与一个客户交易时发生了500万元的坏账,企业首先要按照17%的税率开具增值税发票,还要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无论这500万元的坏账是否收回,企业要派人追回坏账,需要支付差旅费;如果打官司,还要支付诉讼费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500万元的坏账就是500万元的损失,实际上,坏账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比账面金额损失的多得多,因此企业应结合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察审计等有关规定,使往来账款管理制度立体化,应包括信用控制、业务管理、账务核算和监督、清收清欠、奖惩考核等方面。制度的健全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来加以完善,更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积极支持和保障相关部门依照制度履行职责,确保在事前、事中参与往来账款的管理,而不单纯是事后监督,这样才能做好工作的相互衔接,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3.采取交叉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能力

各部门不仅要做好专业范围内培训,还应对往来账款相关业务进行交叉培训,让业务人员了解相关的财务知识、规章制度、报销流程;让财务人员了解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规定、业务流程。使多方能够在互相理解整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在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尽量避免沟通不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往来款项核算

根据业务性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并按业务内容设置二级科目,按往来单位或个人进行辅助核算,做到往来单位明确、记账清楚、余额准确,账表相符。在记账时,对那些既是企业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往来单位,在 “往来账”核算时,不能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分别通过应收和应付两个会计科目核算,而应将客户与供应商的双重身份作一个有机的结合,在应收或应付往来科目下进行反映,一是可清晰的反映该往来单位最终应付或应收的金額;二是在进行往来对账时,如往来金额不是用最后相互抵消的余额反映,不管是给对方提供应收或应付数据,都会出现因记账方法不同,账目核对不符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同一往来单位发生的不同往来业务,记账时按所涉及的业务内容或合同编号在摘要中填写清楚,主要是为了对核对往来账款时,出现账目不符情况后进行明细对账或为想了解此往来单位中某一业务的具体情况提供方便。

5.加强事前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1)加强合同管理规定

合同管理可作为往来账款的事前管理,在合同管理中应明确,为避免发生多付或不必要的预付款,造成企业资金被债务人无偿占用,提高企业财务成本,对于生产经营采购事项,除会影响企业日常经营外,在合同签订时一律不采用预付账款形式;对于投资性、决策性的事项,在合同签订前要做好充分论证,以减少损失。在预付账款发生时,财务审核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管理规定进行审核。

(2)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对账效果

企业要想明确往来账款就要找到往来账款相关的责任人,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种单一制度,而是能体现出各种规章制度中的各种控制措施方法。如对往来账款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做到职责分工,岗位责任明确,对应收款项采取“谁经办,谁负责催收”,对应付款项采取“谁经办,谁负责申请付款”,在财务监督上采对“谁审核,谁负责监控”,以明确相关责任人。

其次,财务审核人员应对每一往来单位按业务内容划分账龄,以月度为单位编制往来账款账龄分析表,此表一是可以作为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表和奖惩的依据,以监督岗位责任完成情况,提高责任意识。也可作为岗位交接单,移交下任财务人员,帮助其知晓所接手往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二是根据账龄分析表可以明确比照合同和公司给予的客户信用期逐个对客户欠款状况进行分析,重点对超过信用期而付款的客户进行详细分析,报送给相关业务人员及相关领导,由相关业务人员负责提供该客户近期的营业情况,以供公司综合判断该客户是由于个别原因造成临时性违约,还是恶意欠款,以便于公司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损失。

最后,整理对账结果,对已催收回的应收款项要及时入账、应付款项要及时安排资金支付;对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并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按内部控制审批流程审后,作账务核销处理。

6.充分发挥内部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

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有制度不代表制度就能够被有效贯彻执行,如果不对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落实执行往来账款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发挥内部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坏账损失的目标就可能异化。通常重点监督往来账款清理及结算资金指标是否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是否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兑现奖罚。以督促相关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严格认真履行职责,调动相关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三、结论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往来账款的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在解决对策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往来账款管理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内部经营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袁丽霞.浅谈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2(09).

[2]黄显艳.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往来款项管理[J].中国外资,2012(02).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9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转型走向现代企业的需要;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行

业特色的需要;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素质、建设“四有”员工队伍的需要;

4、企业文化是强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二、如何将企业文化固化于制

1、文化管理化;

2、制度文化化;

3、精神人格化。

三、如何提高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1、根据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按照“兼容并蓄、统分有度”的原则,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2、规范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将企业文化广泛传播,增强相关利益方对企业的认同感;

3、加强服务品牌建设,要把服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 篇10

(二)具体的方法:

1、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

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其实,我们家长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写作文那种心情,就会明白给孩子讲大道理,只会让孩子不敢写,不知如何写。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2、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

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3、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在以上主要和大家交流了帮助孩子提高作文的一些方法,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技巧。

(三)实用小技巧:

1、给孩子在网上建一个博客,让孩子把自己写的作文都发到网上去。让别人评说,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

我有个朋友,自从孩子开始了作文,就给孩子在中华网上建了个博客,把她的作文都放到了她自己的博客里面,让人评说。有段时间,看评论成了女儿每天必须的事,通过朋友、网友的评论,孩子热情就更高,对作文兴趣就更浓厚。

2、从一句话作文开始。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3、鼓励孩子自己向报刊投稿。一次成功的投稿,不仅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写作文的兴趣。使孩子认识到写作文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4、打印成册,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家长还可以,多打几份,送给亲戚朋友,让大家共同来欣赏。这样会很好的调动孩子作文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对家长的几点要求:

1、初期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

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自信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首先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结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节刚过,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了”,如果是北方,简直不合情理,但南方就很自然。--咱们中国大得很呢!何况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要学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其次,您只消想想,如果一个孩子要学画画,老师一来就给他展示一幅名画,说它哪好哪好,然后就叫孩子学着画,行吗?如果用名曲的录音来教音乐,如果用美国总统的演讲来教孩子英语……学科虽不同,道理是一样的。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真话,做真人。

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出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支普通的口红,旁边的人告诉你怎么做发型、用什么面膜、怎样怎样……你办得到吗?但有足够的钱就不一样了,不怎么刻意也能打扮出好形象。

4、在孩子还没能一口气写出几百字之前别不要太较真。

不要忙着指责孩子字写错了,或者哪个句子不通,指责孩子不会用词不会修辞。作文有点像盖房子,得先有料,再搭好架,最后才是装修。哪有楼没封顶就忙着装修的?

5、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1)直接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工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2)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3)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4)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时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读。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动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家长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我们以此和各位家长共勉。相信孩子在您的指导、鼓励和赞美下,作文水平肯定会越来越棒的!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11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很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浪潮中,许多大型企业崛起,也有很多企业销声匿迹,还有一些企业一直保持在小规模的状态,也有一些企业维持在小作坊的状态。

这些发展趋势,一方面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与背景有关,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关。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机制越发脱离计划经济的陋习,也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企业竞争压力与发展动力。在这波改革企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压力从外而来就是压力,压力从自身向外,就是破土重生的动力”,企业内部良好的运营,适宜的管理模式,领导的管理水平,员工的工商管理意识,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部动力。

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呢?培训是绝对必要的。在本文中,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如下所述,与读者:

1 大多数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科班出身,专业不对口,技而优则仕,往往是企业某一部门的佼佼者担任管理岗位。管理团队整体水平待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1]。在工商管理有更少的人,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培训;另外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与国外必须有过管理企业的经验不同,教职人员大多是硕士毕业或者留学归来便开始教学生涯,没有企业高管的实战经验,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仅有理论知识,或知识陈旧,实践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国内企业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宜此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端。工商管理的培训尤其重要,它是非常紧迫。

2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

2.1 企业内部就不太重视

尤其在公司发展前期,企业大多以销售和业绩为导向,对于培训尤其是工商管理的培训就不那么重视了。大多数企业决策者,在公司发展的初期,更注重效益,更愿意提高销售团队的水平和整体素养,工商管理培训要么就是走形式,要么就是随便找个管理者培训,培训内容也就不那么有针对性。

2.2 培训师的缺乏或者素养不高

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但是经过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培训师师资匮乏,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设立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外聘的培训师要么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要么也不那么专业。这样培训效果也不佳,甚至培训之后也就大家一带而过。

2.3 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陈旧

国内的教育现状与师资结构,决定了课堂与培训模式的墨守成规,内容大多理论化,理论讲解很多,实践或与实际结合较少,而很多企业是请的外来培训师培训,更是对企业管理针对性较差,讲解方式也是填鸭式的讲解,老师输出多,学生互动少。而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方式大多采取笔试、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抄写答案,没有起到反馈培训和考核培训效果的作用。

2.4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管理不够

企业愿意提高管理水平,其参与各种金融和经济法和商业管理培训。而部分管理者却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培训后对其考核方式本就陈旧与缺乏反馈效果。而培训后,也没有要求管理人员针对培训做总结与分析汇报,参训人员培训后,没有消化内容,就没达到培训效果。

3加强企业管理培训的有效措施

3.1了解企业管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培训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高效发展。企业内部应以高度重视:企业的领导与员工要将对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的态度端正,树立起参加培训的正确认识,要保证员工与领导从内心深入愿意参加培训,从根本上做到对培训意识的强化[2];培训从领导做起,以领导对员工的宣传与鼓励,端正员工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不论企业领导或公司员工,都要转变“培训走形式”的错误观念,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次投资活动,强化企业所有人的培训意识,增强其培训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要让所有人明白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够将人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2]。总之,要提高培训效果,摆正学习态度与观念是首要条件。

3.2 加强培训师的素养与数量

要加强企业公司管理的培训及其效果,培训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不管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还是企业外聘的培训师,都需要提高准入,严格认证其资格;对于已有的工商管理培训师,需要督促其继续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其增加管理的实践经验;吸收先进人才,或者内部培养企业的培训师;鼓励培训师参与学术交流与课题研讨。总之,企业要从各个方面,增加工商管理培训师的素质和数量,让知微见著的培训师越来越多。

3.3 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创新与完善修改

注重工商管理培训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训内容与实际贴切,培训中加入科技与现代的手段。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讲座式教学法等[2]新的培训方式的引入,与时代接轨。加强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有机结合,根据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和管理人员现状,编排适宜的培训内容,这样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后,能够在消化知识后,运用于实践,增加培训的效果,这样管理者也能更加积极地参加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另外,还可以根据管理者不同倾向,设置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训的考核也应注重效果,增加培训的反馈机制的建立。

4 探讨

工商管理培训具体是指通过加强诸如金融、经济法,以及国际商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在这方面的应用能力[2]。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企业的竞争,是压力是动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加强内部管理和企业管理培训,员工是避免不利因素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决策者可以重视培训,企业内部激励。

参考文献:

[1]张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管理世界,3下2015年第9期(总第491期):112;

企业文化是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篇12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财务管理反映和组织企业的经营目标

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根本宗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价值指标,而财务部门是价值管理的主要部门,企业最终要通过财务成果来反映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财务部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目标下的实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精确的量化能力,能够对目标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有效地控制。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核算和考察,还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定位,因此它也能够组织企业的经营目标。

2、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

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存在,它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围绕获取资本而存在的。企业要想证明自身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就必须要以营利为宗旨,从某个方面来说,获取的利益越多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越大。作为企业管理的总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1、坚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企业一定要坚持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坚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这一理念。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企业管理的模式,确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把这个作为企业管理跌指导思想,并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对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出台一些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3、合理规划财务管理职权范围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务和责任,互相独立,又互相抑制,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管用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财务管理是其核心,合理配备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对于防止公司财务危机有很好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

(1)财务决策权

涵盖财务战略决策权和财务战术决策权。财务战略决策务必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而财务战术决策权作为普通的或平时的财务决策,可以委托给经理层来作出决策。

(2)财务执行权

经理层在实行董事会的战略决策时务必选用合适的专业的权力委托实行体制,也就是说平时的财务活动主要交给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负责实行,压迫采用责任核心和责任制的方式将责任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

(3)财务监督权

财务监督权在企业内部是分散的,涵盖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里审计监督和职员财务监督,那里面,横向财务监督是在企业治理结构内里相平行的团体机构之间施行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径,涵盖供产销部门之间的互相约束及会计部门的常理监督;纵向财务监督是在企业内较高等级团体或私人对下级团体或私人的财务监督约束行径;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审计部门经过内里常理稽核、离任审计、落到实处举报、监督检查核对公司的会计生产进度报表等,对会计及其它部门实行内部扼制。职员监督是基层员工对公司财务活动所施行的民主监督权力,是企业具体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于巩固职员的主人公认识很有帮助,但是作为一种软性监督,它必须以激发鼓励的模式来支撑。

4、使财务工作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就是使财务工作标准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遵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认真贯彻和执行相关的方针政策,。同时还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能发挥自身的作用。

5、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定期的进行一些招聘活动,来充实企业的财务部门。此外,还要定期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素质的同时,还给企业培养了一批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

6、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财务管理部门要随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此外,财务分析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到各项业务活动中去,以得到更为具体深刻并且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三、总结

企业通过对财务管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得到强化,同时,使得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使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此外,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加强,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使得公司的整体利益得以很好的维护。总的来说,强化财务管理可以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理顺企业的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 立足于市场, 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了重要课题。本文就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奇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若干问题[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2]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N].经济日报.2001年

[3]李玮.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在JL集团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上一篇: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归来人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