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人生的散文

2024-06-18

泡沫人生的散文(精选12篇)

泡沫人生的散文 篇1

夜里的寂静,燃烧了我的心。不只是抑郁斐然,还是过于平静的波澜淹没了我。诗中的寂寞亦如忽然打翻的毒药,瞬间笼罩着我。

窗外已是漆黑一团,仿佛真空一般不给人留一丝喘息的机会。仅一口氧气,竟都变得如此奢求。

我望着天际那一轮半残半缺的明月,泛着隐隐的白光轮廓悠然自得,真是不与尘世沾染,而我,却在这孤夜之城里徘徊,除了寻醉,找不到一丝解脱。

午夜梦回辗转,折磨得身边的花儿都憔悴得离我而去,走时留下一句话给我,说我的人生充满了泡沫,却是过多了,已经淹没了我的灵魂,继而便是生命。

泡沫人生是精彩的,只是独自浸泡在泡沫之中的我,脆弱敏感的找不到方向。而那个方向,需要你来指引。这迷茫得人生岔道上选择甚多,我看不清那一条才是归结于自己的路。

迷失在泡沫人生中,犹如失去的.精彩,为此我看不到精彩,更何谈享受精彩。我无法像明月一样淡然,那是因为月光懂得明月的圆满残缺。

人生陌不熟路,我的灵魂迷失了肉身,而你弃我而去了,却未曾想过泡沫的轻浮也会浊染我的整片天空。

泡沫中,你在哪里,我的光源,请你照亮吧,莫让我光阴虚度空悲切。请你赐予我一线光源,同我重聚泡沫的炫彩吧!

泡沫造就的悲惨人生(评论) 篇2

小说的核心故事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建坤收购美国银行的气泡,从被吹起到被戳破的过程。秋秋被卷入其中并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只是源于她少年时期的一个梦想:嫁给银行行长。在稍有生活经验的人看来,这个梦想可能有点幼稚,有点虚荣,但在秋秋这里却有着明确而牢固的心理依据。这个女孩幼年丧母,9岁丧父,15岁继母受伤瞎了一只眼。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定感,所以继母说让她“找一个银行里的人,一辈子过好日子”的话,像“一把锁一样,一辈子锁在了秋秋的心口”。“我可不能没有行长,没有行长我就没有幸福”,“只要当行长,好事就会一桩连一桩”。银行行长成了安定幸福生活的象征,嫁给行长就这样成了秋秋坚定而执着的信念。当这个信念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后,她才会对建坤酒后一句信口开河的话信以为真,因为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她真诚地相信,认真地夸大,温柔地步步紧逼,终于弄假成真。在建坤买银行这个大泡沫生成的过程中,秋秋确实是最初的重要力量。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泡沫破灭所产生的毁灭作用在她身上最为强烈。她要为自己理想信念的破灭找到罪责承担者,犯下了故意伤害罪。

其实,被秋秋故意伤害的吴敏黎又何尝不是牺牲品。她被秋秋剪掉了舌头,后半生的凄惨可想而知。这也是一个有心理阴影的女孩,她爹坐牢娘偷人,童年失祜,秋秋是她仅有的女友。如果不是秋秋和她的仇人建坤扯上了关系,她要挟建坤直至给媒体透露消息戳破泡沫,又怎会伤害到秋秋。爹坐牢,男友落入建坤的圈套又坐牢,吴敏黎的遭遇更值得同情。

那么,到底是谁应该为泡沫生成负责呢?官员吗?他们只是在正常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说了该说的话,干了该干的事。大环境不好,中小企业资金链吃紧,到处是跑路和民间借贷危机,高利贷盛行,鼓励一个买银行的商人有什么不对?媒体吗?他们的报道基本属实啊。买银行的建坤吗?他更无辜,他没想吹泡泡,他只是骑虎难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罢了。所以官员还是官员,记者还是记者;建坤的企业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只有两个柔弱的小女子承担了泡沫造成的悲惨命运。同是错位,有的人在错位中闪转腾挪,巧取豪夺,攫取着财富地位;有的人左支右绌,招招出错,轻者损失钱财,丢盔卸甲,重者人生逆转,万劫不复。小说就这样在“错位”两个简单的字中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给人以警示,也蕴含着悲悯与批评。

责任编辑 张 哲

风雨本多泡沫与幻影随笔散文 篇3

那夜雨水来的特别急,轰隆隆的雷声,伴随着闪电,但也没有唤醒沉睡在梦中的人。风雨交加的夜晚,闪电割裂着昏暗的夜空,猛烈而心惊。

梦中雨正下的大,雷也格外震耳,我头顶着书独自一人奔行在回家的路上,枣粒般的雨滴恶狠狠的.拍打着面庞,将自己浑身浸了个湿透,反正已无干处,他妈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肆意的将书扔在路边的水洼里,心想:关键时候,顶着书本管个鸟用?昏暗的天空沾满我阴暗的心灵,浑浑噩噩的经受这风吹雨打,无可反抗。人,难道注定要被风雨所欺凌吗?我不相信!雨啊,来吧,我不躲避你。反正已无逃脱的余地,我也不打算继续前行了。对,我止步,我抬头,风雨啊,我要面对你!猛然间,天空中强光一闪,惊吓的自己浑身一颤,睁开眼,哦,原来是一场梦。

梦中的一切那么逼真,为何今夜步入此种梦境?原来窗外真的正在风雨大作,我披一件衣服,来到窗台,透过玻璃看到地面已是雨水成流,雨滴激起一个又一个泡沫,瞬间又被雨滴击破了,如幻影一般,美丽而短促。

人生感悟散文:信念是人生的太阳 篇4

用良好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重要的是调整自己,如果改变不了现实,我们就改变自己。成功是美丽的,但人生中有许多的事,付出了未必成功,其实,只要自己付出了,没有成功也是收获。如果把追求成功看做是开花结果,那成功就是果实,追求就是花开到结果的美丽过程。有一句这样的诗:“天空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经飞过。”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收获果实,只要绽放过美丽,就是无憾的人生。

无论是谁,都不敢说自己终生与失败无缘,如果人生注定要与失败打交道,那就要学会做一个善败者,人生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精神和气魄才是真正的胜利,信念是人生的太阳。失败不失志,不言放弃,失败不失智,冷静面对,失败不失勇,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只有坚持,你才能继续前进,收获成功。

工作上的不快乐,领导有时不能赏识你,工作中或许有些小磨擦,不要去责怪他人。自己可以更努力工作,尽心做事,扪心自问,只要能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要问心无愧,只要自己心安,就可以笑对他人。

人生有低谷也有高峰,你要做的不是想的太多,要的太多,重要的是摆正位置,拿出真正的豁达。不必把一时的得失看的太重,更不必把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当成有意的话,自寻烦恼和痛苦。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没有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沧桑,会偶感忧郁,有时候会愤怒充满胸膛。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有心结,心结是自己结的,也是自己解的,生命就在一个又一个的心结中成熟,然后再生。

如果你的工作干得无人可比,你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却给一个你无法接受的理由,你不要悲观地拧出一个失望的心结。如果你才干超群,得意春风送你走上阳光大道,困难在你目前迎刃而解,你被嫉妒,被排挤,你不要气愤得拧出一个无奈的心结。

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乐观,豁达,总是战无不胜的。要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要相信明天的状况会比今天好,困难是暂时的,失败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才是永恒的。

人世沧桑,几多悲欢,一帆风顺的能有几人。恩恩怨怨,坎坎坷坷,没有人能够不面对,弱者在泪水中沉沦,强者在磨难中拼搏。岁月如溪水流走,匆匆又匆匆,也如天际的那片白云,飘走得无声无息。季节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不容你改变,但人生的四季,却可以留住春天的葱绿。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者一定都是自信的人。

凡事应该想远点才好,淡化痛苦,超然洒脱,就能意外增添几许欢乐。人生中,用不着事事求别人理解,用不着事事都考虑别人怎么说,你不欠别人一个解释,别人也未必理解你什么,因为“天南地北容易辩,人世真假最难说”只要有颗真诚的心,就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而执着。如此想想,你就坦然轻松了许多。

我们不必期望每个梦想都成真,不必在乎每一个得失和错漏,不要总是想自己得到没有,人生,不可能总是精彩。生活原本是多样的感受形式,快乐,痛苦,失望,忧伤,都是一次一次选择的阅历,一次一次人生的体验。有哲人说过,“意义在于过程,幸福源于细节。”推开窗,窗外是蓝蓝的天。

人生励志的散文 篇5

当你快坚持不下去时,想想这六件事。

一、想想支持你的人

想想你背后那些曾经很支持你的人,他们总是希望你成功,而不是看到你放弃,你背后还是有很多人支持着你,你并不孤单。

二、寻求专家或导师的意见

试着敞开自己的心胸,去询问其他人的意见,最好是专家级的导师或朋友,询问他们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让你突然发现原来让你感到很头痛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问题。

三、想想你已经做完了多少事

想想你努力到现在,已经做成了多少事情了,你已经走了一大段路了,这证明你正在进步、正在往前迈进,而不是原地踏步。

成就大事之前总是必须先把小事做好,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

四、改变方法

大部份的人总是喜欢与错误的方法谈恋爱,想用原本行不通的方法试图做出不一样的结果,并觉得时间久了就会不一样,而结果只是一再的令他们失望而已。

当事情行不通时,就必须改变方法,方法有千百种,而通常你不会一次就对,而是要经过不断反复尝试,才能得出那个令你成功的方法。

五、好事总是多琢磨

好事总是多琢磨,通常你无法得知你要努力多久才能成功,但所有你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过去你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你现在的能力水平;今天你努力的程度,也将决定你明天的能力层级。

美好的未来只属于每天都努力做好准备的人。

六、思考一开始做这件事的意义

如果你打算放弃,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如果你打算放弃,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当初坚持踏上这条路?」

值得追寻的梦想就不要放弃。

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篇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被“流言”所笼罩的神秘才女。张爱玲以小说闻名,与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她也是一位散文家。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英文散文“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刊登在1938年的《大美晚报》上,里面写的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有学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成熟作品要早于她的小说,她的散文可与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散文相提并论,自成一格。我之所以选择《童言无忌》,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散文家笔下最常见的,借此可以对比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可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特别是她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态度、情感;也想由此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稍作讨论。

散文究竟是为谁而写?写作者心中有没有假想的读者?张爱玲说,用“童言无忌”这个题目并不是要说犯忌讳的话,也没有一吐为快之意,“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说说自己的事”有两个连带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或许还有些回应,自然是一件乐事;无人愿意听,或者碍于情面装着听,在说者这里就会产生不安,在听者那里或许会有嫌烦。二是倘若没人愿意听,自说自话,就有自我炫耀以引起他人兴趣的嫌疑。但作者还是决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她虽然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一发不可复制”来调侃自己,不过很显然,对散文来说,写比听更重要。

因此,散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为自己而写,是为满足自我倾诉的欲望。就像作者在《私语》开篇所说:“‘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为自己而写的散文,就是夜深人静时说的心腹话,不必去想就可以娓娓道来。也因此,散文的假想读者首先是自己。现代人特别重视自我,强调个性,每一个自我既相同又不同,人人都会有倾诉自我的欲望,人人也都会有倾听跟自我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诉说的愿望,写作者其实不必为是否有人倾听而操心——一开始就决意为他人、为心中臆想的读者所写的散文,往往给人以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之感,反遭人排斥;而那些抱定是为自己而写,写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琐事与感悟的写作者,他们的作品会“自动”寻找情投意合的读者,并在他们心中引起回应。

“童言无忌”这个题目,表明作者要写“无忌”的散文;童言之所以无忌,因为它往往是一种真言,虽不免使人难堪,却极可能道出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在本体意义上,散文正是一种童言,一种真言;或者说,是我们成年之后试图返回童言即真言状态的一种努力,散文这时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文体形式。“无忌”的散文意味着作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只有那些真实发生的、未经伪饰的、刻骨铭心的事物,才可以进入到散文的言说中去。它们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历程,一个插曲;它们可能使你在一瞬间,恍然觉察到当年没有觉察到的意味,并帮助你看清现在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你。所以人们常说,散文最能见出作者的本我、真我。所谓散文不能虚构,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在张爱玲这里,散文本质上不是为说而说,并且首先不是为别人而说。散文要与之对话与交流的第一对象是自我,是与写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场景中的“我”(过去的“我”)已然不同,或者依然相同的另一个“我”(现在的“我”)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散文具有审视或反思自我的功能。而读者会跟随写作者的叙述作出相似的反应,他们在作者笔下看到或与自己相似,或与自己完全异样的人生,因此而亲切,而讶异,而慨叹。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写作者是为了呈现一个自我,不如说是为了追寻那个谜一般的自我;或者说,散文写作是为了求证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你看,从前的我是那个样子,现在的我为什么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了呢?”散文的文学性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它与其他文学文体固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依然是以探索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追问人与世界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确证自我与探寻迷失的自我这两种意图同时存在,有时是交替推进,用她的话说,“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优秀的散文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充满矛盾的个体,生活在一个同样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比如《钱》,从“抓周”写到时下上街买菜,作者坦诚自己是“拜金主义者”,也不再为“小市民”的称呼而局促。这固然是因为“从前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一种因现时的自食其力而从内心涌出的愉悦。可是,作者又从苏青的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中品味到了“苍凉”,那是一种在自食其力中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磨折和艰辛。这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文中提到囤货的事,也见出她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有着小市民一般的精明。当时正值上海沦陷,纸币不值钱,家家户户都囤积物品。除了乔琪绒衣料,张爱玲还囤积过白报纸,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就是用这些纸印制的。据她自己说,那段日子,晚上睡觉她就睡在白报纸上,感觉有一种空前的实在。《钱》的结尾写买菜和拎网袋绊子的细节,尤为生动:

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从富家娇女到“落难公子”,世事难料,作者的身份、处境大为不同,她也忽而发现自己的心性、脾气有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她不会因此在钱的面前像母亲一样自视清高,或者像昂然挺胸的女子以能养活自己而负气,她依然会喜欢钱,依然会斤斤计较,不改自己“拜金主义者”、“小市民”的“本色”。在日常生活中,张爱玲哪怕是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也是AA制,财钱清爽。她的姑姑当初为了搭救她,曾经被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兄长打伤住院;张爱玲避乱来到上海,姑姑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住。即便这样,张爱玲与姑姑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以至姑姑说她是“财迷”。但张爱玲毫不介意,还笑着到处学给别人听。张爱玲不喜欢sentimental,从不悲天悯人,而是实实在在地享用自己的所得,从不顾忌他人的评说,我行我素。如果说我们从散文中看到了一个真我,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个性的真我。

再比如《穿》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同样是率性的“真我”:“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张爱玲对服饰的喜爱和考究,因学过绘画而对颜色搭配的精到见解,是构成她的传奇性的重要部分。当然,这篇短章的主旨是在由此引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的观点,进而过渡到谈论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的难解难分。因此,最引人注意的是收尾两段场景、语言描写。这两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作者现在回想起来都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却又不是戏剧。在两处场景中,“我”都说了真话,并无曲意逢迎之意,是童言也是真言,但为何一个令他人感动也令自己感动,一个却让现在的“我”“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呢?这里面是否可以用道德是非来评判呢?作者不知道,我们也无从得知,甚至无法替她作出判断。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真我”的存在:一个矛盾的、困惑的,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我”,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篇散文而言,张爱玲眼中的真我或本我是什么样的?她看清楚了吗?她让我们这些有意倾听的读者弄清楚了吗?似乎很鲜明,但细想之下不免又含混。所以,真我并非预先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然后用语言文字写下来,让读者一览无余。真我之真的含义,除了这个“我”是矛盾的、变化的,还在于写作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追寻和确证自我的复杂性、多面性,但这依然是困难重重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哲言正好可以用以概括散文的初衷和目的。浅薄的散文与厚重的散文在此分野:前者是为了呈现一个“完美”的自我,“叫人家也来瞪眼看”;后者苦于自我的日渐迷失或弥散,于是将自我细细解剖,给自己看的同时,也给别人看。

书写“我”的散文自然会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都是一种回顾性叙述,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真实作者,一个是真实作者虚构的人物。这种叙述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起作用:一是作为叙述者的“我”追忆往事的眼光,一是被追忆的“我”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形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视角,叙事学分别称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双重视角可以体现出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人物的不同看法或认识。我们来看《钱》中的两段文字: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工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第一段文字基本上出自“经验自我”的眼光,只是最末一句叠合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双重目光;也就是说,在对待钱的态度上,“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是肯定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第二段才看到,当美好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为何会为买一件衣裳而再三思量。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我”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那个有着小资产阶级“拘拘束束的苦乐”的“我”,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时的“我”的“局促”和窘迫,但却依然不想改变这似乎与生俱来的“财迷”的秉性。

在几篇短章中,《弟弟》最接近小说笔法,仿佛一篇精妙的笔记体小说:叙事的简洁,活灵活现的细节和语言描写,简笔勾勒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头一尾的强烈反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这一篇所写的人和事,也几乎全部出自“经验自我”的目光,“叙述自我”没有作任何干预。但很显然,隐身的“叙述自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并不在写弟弟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在写“我”从中感到的“寒冷的悲哀”,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长久仇恨心理的由来;正是这个家庭毁灭了美丽纯真的弟弟,甚至使他在“我”面前不再有妒忌之心和压迫之感,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我”的痛苦不仅为他,也为自己。“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双重视角,使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力;而“叙述自我”具有的反思和自省的特征,又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为可信的自我。

散文的自我表达与表达自我,与语言和结构是分不开的。读者面对的是文本,是语言及其结构的实体。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了。

不论散文怎么写,它最终的目的都不是要呈现生活本身的样貌——那样我们不必看散文——而是表达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过,所谓感悟不是抒几句情、发几点议论或卒章显志、来点升华那样简单。张爱玲的散文至少显示了感悟的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新颖。新颖与否取决于两点:(1)是来自写作者的体验还是鹦鹉学舌、移花接木。这需要眼界,也依赖慧心,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没有感悟硬充感悟固然不好,鹦鹉学舌者以他人体悟冒充自我经验,因此之故往往要竭力掩饰学舌的痕迹,这样的散文只能让人退避三舍。(2)是否能给读者以启迪。写作者出于自身的体验如果与读者并无不同,自然难以触动读者。这类散文是我们见得最多的。第二是自省。感悟的新颖性和启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省意识;自我的本真与否,与是否自觉地解剖自己有着密切关联。张爱玲所说的“我我我”的身边文学之所以挨骂,恐怕不在文学尽写“我”的身边事,而在于它以此来自鸣得意。她的散文之所以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与感悟中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有自省的感悟不仅让作者感到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而且也会引起阅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从而与作者形成交流;缺乏自省的感悟,往往缺乏深度,并且极易沦为说教或训诫。从一个更高的视野看,自省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今天,许多人谈论着张爱玲,特别是青年学生,喜欢她的传奇故事,迷恋她的黑白照片上奇装异服透出的时髦、前卫,羡慕她对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慨叹她的惝恍迷离、凄切动人的爱情故事,却不愿也无意去了解这一切背后的人的真实境遇,以及由此而历练的对自我、对他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张爱玲喜欢谈论文艺作品的现代性、世界性,认为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她自己作品中的现代性,则体现在她从自身的境遇中,咀嚼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敏锐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衰败与颓丧,并由此上升为对现代人荒谬与无聊的生存状态的悲悯。这在她的散文中有更直接、更明了的体现。她是因了人生的悲凉,所以才追慕安稳、踏实的实际生活;她是因了人生的虚无,所以才盘桓留恋于眼前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张爱玲用华丽、艳异的文字创造了一座花园迷宫,被魅惑的年轻读者却往往难以一睹她的真面目。或许真我、真心、真情的散文,是我们接近她、理解她的最合适的途径。

魏天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本演讲稿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项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大众文化文本研究》(项目编号:2010T

人生三味的散文 篇7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之经历。但何为人生之真谛?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舒心快意之人生……

绕不开,理还乱,费思量!

一、笑

人生数十载,曲折而又漫长。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到倍尝艰辛,“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一路走来,荆棘丛生,满地沙砾。手划破,脚沥血,顾不上包裹,迎着风雨,仰天长啸,径自向前走去……

几十年过去,蓦然回首,当年小路上的血迹斑斑,已然幻化成灿烂的花朵,在晚霞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二、叹

渴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过一辈子真诚的生活……

这看似不高的诉求,却非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因为,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不舍。

所以,人们才往往来来,复复反反,不辞辛劳,上下求索。

怎奈曲终人散时,修成正果的.又有几何?

仰望星空,环顾周遭,叹朋辈靓照依然,倩影不再!

岁月匆匆,何不欣然?

三、惜

人生不得意者十之八九,熬当为生命之常态。

然熬,是面临困局时的暂时的腾挪闪退;是战略退却时的胸有成竹的虚与委蛇;是雷霆爆发前的巨大能量的充分蓄积。

它需要强大的心智,过人的毅力,卓越的远见,非此则不能达也!

惜未识个中真义者,谋划失当,储备不足,仅忍者有余,终致功败垂成,韶华虚度!

且更有不自省者,妄自嘈解……

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唏嘘万千,感慨之至哉!

啊,万花筒般的人生啊,光怪陆离,无穷变幻;又恰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直叫人看不清,道不明……

雕刻人生的散文 篇8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两件珍宝,一件是由青白相间的翡翠雕刻而成的翠玉白菜,另一件是造化天成的东坡肉形石。我坚信,人才和珍宝之间具有共通之处,我们不妨从两件宝物的形成史中去感悟一下雕刻人生的奥妙。

第一个问题是“雕什么”。翠玉白菜的.前身是一块半白半绿的翡翠,东坡肉形石的前身则是一块天然的石头,假如工匠拿到材料不能看出它最适合雕什么,而把那块翡翠雕成了“翠玉东坡肉”,把那块石头雕成了“大白菜形石”,那么这两者的价值还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吗?果真那样的话,我估计它们只能卖出白菜和石头的价钱。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少有傻到这种程度的工匠,但这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认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人少,正相反,这些人很多。这些人傻吗?不,这些人比猴还精,因为他们深知肉比白菜贵,管它什么材料呢,只要能雕咸肉的,绝不雕成白菜。哪怕材料就是一棵白菜,我也要给它雕成白菜肉,结果他们的人生也就雕成了一个个“东坡肉”人生。但是,这是真正的聪明吗?我想,这至多只能算是小聪明,因为他们把聪明都用在了人生的“价钱”上,而没有用到人生的“价值”上。须知,翠玉白菜的价值是“翠玉东坡肉”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雕”。还拿那两件珍宝来说事吧,如果雕刻的工匠也知道要雕一棵白菜,但他把原本白色的部分不雕成菜帮,而雕成菜叶,把原本绿色的部分不雕成菜叶,而雕咸菜帮,最后雕出一棵绿帮白叶的“变异白菜”出来,那它还能成为无价之宝吗?或者有一工匠觉得那块造化天成的东破肉边上还七短八不齐,便用刻刀给它切得一整二齐,再在那“肉皮”上打上几个刀花,那它还能成为镇院之宝吗?

现实中,像这样乱动刀.瞎折腾的也不乏其人。听说,张家界这回要出名了,国际大片《阿凡达》走红后,美轮美奂的“哈利路亚山”引起关注,这座山就像张家界的“南天一柱”。为了表明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也已经走向世界”,“南天一柱”被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决策者如此动刀,无非是想借助《阿凡达》的影响扩大张家界的知名度。孰料,一不小心掉进了不伦不类的陷阱。这一刀,得到的是什么?是这座山好像被外国人占领过的感觉。失去的是什么?是汉文化原有的文字美、形象美以及给世人带来的想象空间。不知哪年哪代才能把这个奴性的名字再更回原本民族性的名字。

疑惑人生的散文 篇9

百川东流,永无归期。少壮年华,转瞬即逝。无声的岁月,流水般的生活,像划破夜空的流星。一闪而过。暮然回首,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重现。而生命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催发着渐老的容颜。

人的一生,行如流水,曲折迂回,道路崎岖坎坷不平,尝尽万般艰辛。也曾欢喜,也曾忧伤,或为收获的季节忙忙碌碌,努力拼搏。或徘徊于茫茫的人海,游戏其间,不知所措。勤奋、努力、执着、挫折、沉迷、堕落,构成复杂的生命世界,欣喜的笑容,失落的泪水浓缩千姿百态的人生。

笑看落花的时光远离而去,留下风卷残云枯叶落满地。枫红夜晚,不尽悲凉。美好的回忆容易想起,而逝去的爱情总是刻骨铭心。是追求、是退缩、似乎都不那么重要,心中的理想升起希望的火焰,在风雨飘摇之中,忽东忽西。微暗微明,闪烁不定。始终难以找到舒适的寄托。

唉!人生就像刹那间的福至心灵,什么都懂了,又什么也不懂。在乎的`越多,失去的越多。患得患失间,难以把握衡量的尺度。迷迷糊糊,浑浑噩噩。清白的成了疯子,愚昧的反而成了大师。畅快淋漓的嬉笑怒骂,糊涂一世的放酒纵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时而如坠烟海,时而拨云见日。谁是谁非,谁又能分得清呢?坦然面对,平静中度过。急流永退,平凡中解脱。尊严、人格、面子,不时挂在嘴边,无论如何也不会深入内心,人类就是如此的机敏而睿智,更是如此的圆滑和洒脱。不单纯、不谦卑、不失君子之风。

生命的世界原本黑白分明,然而总得眯着双眼,刻意使自己醉生梦死。丑与美、善与恶,在朦胧之中就不是那么清晰了。透过一丝缝隙,恍恍惚惚,一阵茫然。丝毫觉察不到头顶的乌云笼罩。

站在山顶上高呼,声音自然大得出奇,传的很远。而畏缩在热闹的都市中哀号,却不能引起众人的怜悯,与世隔绝,听不见任何声音。无奈的哭泣,无助的眼神,无论是渴求还是奢望,都已被泯灭的东西埋没了。欲罢不能,愁绪不断。难道人世间的潇洒浪漫、逍遥自在只属于个人的专利吗,不敢想,也不敢断言。眼睛仿佛蒙了一层纱,一直等待的未来总是遥遥无期,若即若离。只能在孤单、放纵、漂泊之中寻找答案。促成没有思想的躯壳。坐在天井下,颐想天年之福,构成一副木纳的蜡人泥像,无尽空虚的灵魂展现出一种绝望的颓废。

人生的随笔散文 篇10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莲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大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词,?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情真意挚的闺阁生活及潇洒风雅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从日出到日暮和丈夫开怀畅饮,联句赋诗,比赛背诗,赌酒解句,诗人才思敏捷,好胜心极强,使她超强的才华和激情在丈夫面前发挥的淋漓尽致,连大学士的丈夫也自愧不如。我想赵明诚一定非常欣赏和爱怜她这位纯真烂漫而风情万种的娇柔妻吧!他们一直沉浸在暮色苍茫,醉意朦胧中,才兴尽晚归,哪知迷途误入,争着划浆而惊起栖息的鸥鹭,结构浑然一体,环环相扣。在写作手法上造词浅显新奇、朴素清丽而自然,明白如家常,用女性诗人的感觉和经验来表达真切而细腻的情感,在形式上已经逐渐打破了文坛传统的写作格局,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

那是一种美,超越平凡而又来于平凡的美--生活之美。人活于世间,可能会因为壮志难酬、活的疲惫乃至狼狈。活于尘世便会有太多的追求、便会有满足不了的欲望、便舍不得放弃、便会在宽广的天地间迷失自己。自然领略不到“世外桃源”的宁静,又怎么会领略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幽静呢?“兴尽晚归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的惊起一滩鸥鹭。”的意境他们也难以猜透……

因为他们中的太多人一个物欲的追求,社会的竞争、事业的压力使他们无暇去顾及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乐趣,所以他们活的颇累。

谁不想过着一种绝对自由的生活,不必为烦恼所奴役,纵情山水?曾几何时我想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去品位“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我想匍匐在帕米尔高原去回味天地的高度;我想架一艘小船阴雨天在江南自在的畅饮、遨游……

可是生活对我说:“不!”因为绝对的自由不存在,相对的自由又不属于我。曾经有以为哲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疾病之前,你是健康的;在禁锢之前,你是自由的;在苦难之前,你是幸福的……这很简单?不幸的是,你总是感觉到前者,回忆到后者。人生就如此吧。

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大都记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是啊!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可一旦面对社会,我们难免总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毕竟对社会来说我们是一股新鲜的力量。新鲜之外,就不乏稚嫩、挫折……也许我们暂时还承受不住它热情的洗礼,被它一次次嘲笑、折磨弄的千疮百孔……但!我们应该记得挫折是人生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正如燧石一样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所以人生需要去磨练。但在磨练的过程中不要“迷失本性”。萨拉有过这样的感悟: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道路,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人生屈指而数不过百年,然而活到百年的.又有几个人呢?它的短暂就决定它的光辉,它的不平凡。我不想成为历史沙滩上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放慢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我甚至想留下一个可供史学家考证的印记去证明我的价值。

然而生活终究不是想象,从小我们就学习了要积极的面对生活。难免不想起普希金的那句“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所联想到的人生哲理:一切种种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那么为什么不笑对生活呢?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人生,我会选择蒲公英式,下面是我对它理解的诠释: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揣这梦奋力展翅,张开小伞去书写精彩的际遇,却飞舞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里。曾几何时,我也有我的梦想,飞落在故乡肥沃的原野里,去舞动青春的魅力,然而……在风中,我失去了前进的原动力,随它飘流,远离故里。来到一所钢筋混凝土的地域,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和我失去了联系,我的心不停的在哭泣。梦想如同泡沫一样突然销声匿迹,现实又故意将我拽入绝望的深渊里。我努力的活着,活着就需要有面对的勇气。我将根扎土地,然而一切又谈何容易。在钢铁一般的土地,每前进一厘米,我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我挣扎着却日渐憔悴、走向枯萎,几欲停止那微弱的喘息。回望当年振翅起飞的点点滴滴,多么壮观多年美丽。转眼间……自己!竟沦落风尘里。始终冥想那段事迹,那个关于梦想的回忆,但!所记无几。也许风是我生命的主旋律。如何生存则需要靠我自己。梦想始终流露着甜蜜,我注定无缘肥沃的故里。但!我没有丧失活着的勇气。也许艰辛、也许疲惫、也许无奈、也许伤悲……但既然选择这里,我就将根深深扎起,珍惜每一份养料的供给。我有我的梦想,我要生根,我要发芽,我要开花,我要展现我的生机,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装饰天地,我要活出我自己。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生活的主选权不在于自己,也许生命就是如此,想要的不都属于你。我要深扎土地,活出自己,活的乐意。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人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源于此吧,懂的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去更好的创造生活,去领略一切美好……

残缺人生的散文 篇11

有一个镜头,时常闪回。

是儿时。那些有月的夜晚,云淡风清,月光如洗。

特别偏爱这样的夜色,经常借着月色看地上倒印的我的影子,月光把身影缩短、拉长,拉长、又缩短,这样的景像,让我感觉特别的神密;若是和小伙伴们一道,我们就又跳又闹,放肆的高声吼着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

那些习惯于早睡的老人,被我们吵醒,又奈何不得我们,只有向大人们告状;而我们,当然少不了被大人们好一阵嚷嚷。但是,当这样的月色降临,我们依然会聚在一起,唱啊,跳啊,闹啊,早就把挨骂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夜色中,我们经常玩得忘形,常常是大人们用“武力”,才可以把我们拆开;有时候,已经躺在床上,还眼巴巴的望着从窗外洒进的缕缕月光,想着一些莫明其妙的问题“为啥子月亮会跟到我们走呢”?“我的影子为啥子一会儿变短,一会儿又变长了呢”?有的时候,把脑袋都想大了,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抱着满脑袋的疑问,入了梦乡。

稍长,我们背着大人缝制的.书包,开始了学生生涯。

在书本中,读到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也读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这个时候,才对月亮有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认识。虽然如此,那些关于月亮的记忆,已经深深的印入脑海。对于月亮的喜爱之情,并无丝毫的的缩减。

再长,小学、初中、上山下乡,考取学校,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虽然,对月亮的痴迷早已淡然,而月光的皎洁、朦胧,仍不由自主的让我想往。

直到经历了柏拉图式的初恋;又经历了那场风花雪月、痛彻心肺、无疾而终的恋爱,我对月亮、月光、月色、月夜,才有了与前大不一样的认识。在一个很长的时段,我不敢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无论是月圆,还是月缺。因为,爱情的不如意,令我如此伤怀!花好月圆,是一种讽刺;残月如钩,更是让我感伤啊!

后来,和所有女人一样,成家、生女,过着极为平凡、平淡如水的日子。那个阶段,我把月亮渐渐的忘记,与月亮有关的记忆,似乎淡出了我的生活。

再后来,是婚变。我在短短的十多天,经历了生与死的煎熬,最终果敢的选择了离开……那个阶段的月亮,在我的心中,始终是残缺的样子。

我又回复到儿时,喜欢月色如洗的夜晚;喜欢站在窗前,眺望一轮明月,看云淡风清。

经历了凤凰涅盘的洗礼,我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月圆也好,月残也罢;坦然面对,照单全收。

人生,如同天边之月,有圆有缺;人生,恰似海上之潮,时消时涨。

“此事古难全”。

无聊人生的散文 篇12

在大四的下学期,我开始找工作。我想的是先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实,对于我的专业,并不是说真的不是很喜欢,只是自己学的不好,所以对自己不自信,还有我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牢靠,我是属于那种临阵磨枪的人,等到快考试的时候,去复习的效果最好。

没有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我就去看一些不要求专业,不要求技能的工作,找到了一个做销售的,是那种网销。当初也想着我只要努力,就会有业绩,就有客户来找我签单,但是两个礼拜过去了,我也只是学了点有关装修的知识(声明下,我找的销售是做装修的那种网销)。一个单子最少也要好几万,正在我可能会有单子的时候,学校的事来了,我们的毕业设计答辩快要开始了。大家都知道,上班容易,请假难,所以介于我需要经常请假,我选择了辞职,我要把学校的事都做完之后,再去做找工作的事。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又不想做设计。我是一个对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我需要不断的刺激我,才可能去做某件事。现在的我,就是在刚把毕业设计的摘要写完之后,实在不想再写的情况下,我想写写东西,想把自己现在无聊的这种心境分享给大家。

每天都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除了吃饭就不在出门,在家里有菜的情况下,我是连家门的一步也不出去的。每天抱着一台电脑,无聊想找人说话的时候,我知道朋友是没有时间和我闲聊的,所以就找一些陌生人打发时间,在漂流瓶中写上:“有没有聊天的?”然后再发出去,有时候就真的会有人给我回复。以前的我还是可以和他打字的,现在的我喜欢上了语音聊天,我不喜欢打字了,就问那人,用的是电脑还是手机,如果是电脑就让他开语音,如果不是的话,我就不和他聊天了。因为我就只是非常无聊,想找一个说话的人,想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的大脑转动一下。

毕业设计和考试是我现在让自己不能出去的理由,但是我真的即使每天都在家里待着,最多的也就是每天都写一点,这可能也是值得褒奖的,因为如果不是我在家里,我就一点点都不会写,一页书都不会看。

上一篇:最牛的元旦祝福语短信下一篇:野蛮生长读书笔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