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2024-06-30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通用9篇)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篇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我认为,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可冠以“完美”二字。这时候,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内在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成为一个有内在气质的人。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商务礼仪的目的。

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熏陶,我了解到商务礼仪不仅适用在“商务”领域内,他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商务礼仪中提到,与上级共同乘车,座位的就坐安排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切不可依个人喜好,不顾及同乘的上司而打乱就坐位置,给人留下不懂礼仪的印象。同样的,生活中我们陪同长辈乘车时,也可遵循商务礼仪中的就坐安排,在饭桌上更应该注意座位的安排,且应先请长辈入席,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很有礼貌的印象。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是如此。以我自身为例,原先我认为在与别人交谈时应直接注视对方的眼睛,这样是对说话者的礼貌。学习商务礼仪后,我才知道注视区域,注视时间在不同的谈话场合及对待不同的人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无论在哪种场合,都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这样会给对方压力感。了解了这些礼仪,对我今后在与人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避免给对方冒犯的感觉。

在商务礼仪的学习中,我认为在职场中的穿着礼仪对我们今后的帮助很大。与社会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或许就是自己的第一次面试,而面试时的整体着装恰恰是能否给面试官留下良好印象的的第一步。所以,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一定要走好,女士的套裙和男士的西服就是万无一失的搭配。当然,也要留意细节之处,颜色的和谐搭配,服装与鞋子,领带,腰带,甚至袜子的颜色都应给人以整体协调感。我想,良好的整体形象也是迈入成功很重要的一步。

商务礼仪的学习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懂得礼仪礼貌,能够更好的与别人相处交流,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身修养,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篇二:浅析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

浅析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是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普遍情感、传统、习惯、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礼仪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礼尚往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这是我国礼仪文明不断传承的结果。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礼仪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明确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礼诚信”的要求。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当前教育体制负面作用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礼仪修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等。大学生要融入社会。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礼仪修养是一门必修课。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礼仪规范,能遵守规范的人,必然会为社会所接受,反之,则会受到排斥。大学生是一个正处在迫切想要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同的群体,认真学习和得体应用礼仪的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加强礼仪修养,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优秀,工作出众固然重要,但还不够,时代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人文素养、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认真地从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开始,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思考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对于礼仪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礼仪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搞清楚按礼仪办事的必要性,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真正认识到个人在参加社会生活时在言行上所应当遵循的“规矩”,以免在工作、学习等日常事务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提高认识,是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营造礼仪的环境和氛围。

2、明辨是非,自觉自省。在交往礼仪中,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明辨是非,不仅要求识别虚假的礼仪和非礼现象,而且还要正确对待旧社会遗留下的、已不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一

些礼仪现象,譬如应教育大学生坚决抵制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自觉自省是由礼仪修养的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要取决于有没有高度的自学性。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外力的推动下,也许你会“强记”一点礼仪知识,但根本不可能进行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就是空谈了。内省是一种经常性的自觉的自我检查,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重要途径。“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3、注重实践,非礼莫行。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大学生要彻底改掉坏习惯,用礼仪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合乎礼的就做,不合乎礼的就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绝不做有悖礼仪的事。篇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和途径

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意义和途径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10软件卓越10030431吴松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深知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是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普遍情感、传统、习惯、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在现在的校园生活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社会生活,社交礼仪无刻不在,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社交礼仪无疑使我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社交礼仪的意义有哪些: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即社交礼仪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法则。每个人做事的方法和方式各有不同,同一件事业会因为人们的不同处理方式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进老师的办公室,应该先敲门,得到允许在进入,而不是直接开门进去,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东西了,但是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社交礼仪。而社交礼仪就是要依靠我们每个人自觉遵守的规范。

二、社交礼仪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交礼仪的目的,也是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精神需要,在社交李毅中如果我们自身做到了对他人足够的尊重,那么在给他人带来愉悦心情的同时,使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对我们自己发展也有好处。

三、社交礼仪为辅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是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交礼仪,主动约束行为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生活中遵守。只是它的履行范围。虽然说社交礼仪很重要,但是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将不一定适用,比如我们在家里穿拖鞋,而在公共场合则显得失礼了。因此,社交礼仪要分地点,要灵活运用。

明白了社交礼仪的意义有哪些,接下来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加强我们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一、从 传 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吸收外来的有益的礼仪经验。加 强大 学 生礼仪修养,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礼仪历史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当代大学生加强礼仪修养的重要参考。此外,当前社会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礼仪经验,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国际交往。当今大学生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二、培 养 高 等院校教师礼仪修养,礼仪教育要进课堂

礼仪 修 养 教育应纳入大学生“两课”教育系统,穿括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之中或直接开设《礼仪修养》课程,使大学生系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高校应组建一支能够进行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培训,在礼仪教育方面积累课堂教育和实践经验,为加强大学生礼仪修

养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三、家庭、社会、学校要三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家庭 是 孩 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札仪规范,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其次,社会也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制定必要的礼仪规范制度发展健康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遵守礼仪的社会氛围,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学校是加强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礼仪修养的主要场所,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必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

四、开展 各 种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礼 仪 教 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礼仪教育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文明氛围。”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活动。如开展辫论赛、演讲比赛弘扬文明礼貌之风,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和大学生时代风范。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现实意义,区域经济服务,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进一步推进, 中国经济飞跃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趋广泛。但是, 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滞后于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在日常生活中随地吐痰、闯红灯、衣冠不整、讲脏话、不守信用等现象随处可见。缺乏礼仪修养是当代青年面临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 要适应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 必须提高国民礼仪素养, 特别是推进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普及, 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助推力。

一、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普及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集中教学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 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要想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国际形象, 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主流文化, 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高校中普及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礼仪修养教育是提高学生个人品行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

《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即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彰显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于使人弃旧革新, 除恶扬善, 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境地, 每个人都应当以修养品行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要任务是修养品行。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处世理念和行为规范, 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的标准, 合乎社会道德规范, 促进全面发展。

(二) 礼仪修养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魅力和提高自立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 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礼仪修养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系而实验表明良好的人际关, 有利于营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氛围, 减少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出现的抑郁、暴躁、孤独、空虚等心理问题,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建立完善的人格魅力, 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 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国际广泛合作与交流大环境的需要, 它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各地区形成经济与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大环境。高校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使学生适应多种文化交流的大环境,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 学校地处广西首府, 广西有12个少数民族, 与广东、云南接壤, 广西海域与澳门、香港相近相通, 中西文化相互影响深入, 且广西与东盟十国接邻, 身处东南亚国家文化发展和交流的集中地, 因此, 是个多民族文化和多国文化融合发展的地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零关税政策的实施, 广西与东盟等国家经济和文化相互交流更加广泛。因此,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注重对地区文化的了解, 普及各国礼仪文化, 使学校的人才辐射和人才服务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 提高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 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学校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保障。

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基础, 倡导人们扬善除恶, 向善向美,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高校推行礼仪修养教育的普及可以上学生“城于中而行于外, 慧于心而秀于言”,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减少摩擦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为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礼仪修养需要社会的重视, 更需要学校系统的支持。

(一) 国家教育政策支持。

在国家重大教育政策上出台《大学生文明礼仪指导纲要》, 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大纲和教育的内容, 同时要求各高校在专业申报时, 把礼仪课程纳入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基础必修类课程。各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对高校礼仪教师的培养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 鼓励教师研究和开发礼仪文化, 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

(二) 建设优良的大学生礼仪修养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优良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课程, 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可以通过把文明礼仪规定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 开展学生礼仪竞赛、演讲、在学校网页开设文明礼仪板块, 鼓励教师开发礼仪视频和德育教育软件应用于教学等活动传播礼仪文化, 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三) 把礼仪修养教育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普及。

学校把礼仪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并作为人文基础类必修课程开设, 才能更广泛的普及礼仪知识, 让每个学生受益。同时需要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制定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在教学和教育实施注重课程的可操作性, 通过演示、视频、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四) 培养专业的礼仪教育师资。

要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 专业的礼仪师资培养必不可少, 学校应结合实际需要派送老师参加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礼仪教育。结合日常教学需要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礼仪类校本教材, 更加针对性地开展礼仪教育, 同时鼓励老师对礼仪素养教育的研究和传播。

(五)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并不只是在学校中实施, 更需要社会力量的监督和投入,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因此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应鼓励社区组织和开展相关的礼仪文明行为的宣传和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2]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 2006 (1)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篇3

教师职业道德是我国社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规约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同时也是对青少年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从而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每一个社会时期都倍受重视的工作。高尚的师德蕴含着无尽的价值:卢梭说过一个人敢于担当培养别人任务之前,自己就得首先成为一个道德卓越的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准在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

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几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出现了整体性的滑坡,其中的个案甚至对教师的公信力和道德示范性产生了极大的动摇。比较普遍的几种现象表现在:

(一)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当前,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而社会期望又高,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有的教师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上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动力,缺乏创新意识,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有的盼望早日退休。

(二)从教不廉,过于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利益驱使,一些教师开始追求直接的、更大的经济利益。上课不认真讲,把重点内容放在课下的有偿辅导中,从而谋取私利。有的与书商或学习用品推销商联手,在学校搞推销活动获取利润;有些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家长的贿赂,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三)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只有教师之间团结合作,学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然而,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十分缺乏。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工作精力都集中到他们所负责的那一部分,而很少花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

(四)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近年来,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动辄训斥和漫骂,甚至滥施体罚。例如:教师对学生身体、精神造成伤害的事件在媒体中频频曝光。教师的形象一次次遭到人们的置疑。事实上,一个道德败坏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他对学生的伤害远远超过知识能力低下对学生的影响,他只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一批批社会败类。除此以外,还有些教师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他们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纪律松散,随意停课、旷课,经常迟到、早退、打牌、赌博、酗酒;不讲究个人形象,衣冠不整;不讲究公共卫生,不爱护公共财产……

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基于上述教师职业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尽管只是在少数教师的身上出现,但是其带来的影响都不容低估。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个人,而且可能会动摇学生和社会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信任,从而造成教育赖以开展的基础崩溃,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这还能谈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吗?因此,在新时期的今天,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育人成才是教育的基本伦理特征。自古以来,教育就赋予了道德的功用,教育一直都被看作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在新时期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改革当今社会的有生力量,也是实现未来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本质特性赋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而且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只有通过教师合乎教育道德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国家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育活动相对于其他职业活动来说,具有其特殊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或者无形的精神产品,而是在知识、技能与品德、情感等方面培育青少年,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需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向青少年传授人类世代创造并积累下来的的文明成果,促进青少年不断地社会化,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教育是一种是合乎目的,导人向善的活动。教师的工作是按照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文化要求培养一代新人,其中伦理目标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因此,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师还要肩负起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引导与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师本身是一个全面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人,尤其在道德方向,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教育的育人的目的同样也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另外,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负责。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长的希望与社会的未来,教师的职业活动与家庭和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名在校的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由学校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更广大的青少年,影响更多的成年人以致老年人,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再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开放,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的直接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理所在。因此,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教师道德状况关系整个社会风气,教师道德搞好了,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

马卡连柯说:最初他对直接所处环境的公正失去信心,然后他就对总的社会宗旨的公正失去信心。这正是个人反社会立场的萌芽。由此可见,教师道德素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重大的。

(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是由于教育劳动的这种根本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关系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正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首先是从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关系中开始的。而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人瞩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能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师生友谊的快乐,同时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从教师身上看到许多美好的品质。如此一来,他们就会相信,人间有真诚美好的东西存在。如果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看到的尽是自私、势力、冷漠、圆滑、虚伪,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人性是自私的,人世间不可能有真诚的关系。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影响、在默化、润泽着他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

(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因为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事实上,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其在教育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她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正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篇4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

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是阅读关彤编著的《社交礼仪》后,对书籍中关于“社交装束”“社交惯例”“社交语言”“社交礼节”“社交工具”“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的总结和反思,着重探讨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西文中“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原意长方形纸板上面书写进入法庭所遵守的规则秩序,因而这种纸板被视为法庭上的通行证。巧合的是,“礼仪”正好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可

见社交礼仪对大学生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其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

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交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积累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常识。社交礼仪相关的选修课和讲座逐渐在大学开设,而社交礼仪这一类的书籍。就像社交礼仪这本书,里面涵盖了诸如日常社交装束、社交语言、交际礼仪、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我们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重视社交礼仪,让社交礼仪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面透出来的优雅气质。

礼仪与个人修养 篇5

(一)什么是修养:修养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陶冶而逐渐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礼貌修养,专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它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

(二)礼仪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俗语说:“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貌待人绝对不是简单地学习、模仿,更不是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礼由心生”,礼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那种举止大方、谈吐不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绝不是装模作样所能及的,它必须以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基础。一个缺乏修养的人,无论怎样“包装”自己,终究只能给人一种粗俗、浮浅的感觉和印象。因此,讲究礼仪规范既是人际交往中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要想全面、综合地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人际交往中礼仪修养的准则:

1、严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遵守秩序,讲求信用;

3、真诚待人,表里如一;

4、谦虚,不自以为是;随和,不固执己见;

5、严格自律,宽厚待人;

6、待人热情而有分寸,不卑不亢;

7、热心助人,保护弱者,不因事小而不为。

(四)培养个人良好礼仪修养的途径:

1、修德,要加强自身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2、加强礼节、礼貌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社交礼仪常识和职业礼仪规范的学习;

3、全方位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使自己拥有较丰厚的文化积淀;

4、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使性格符合职业素质的要求;

谈礼仪与个人修养 篇6

摘要 :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个人礼仪修养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其关键在于自己。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今天,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礼仪修养 人格品质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体的行为的礼仪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礼仪的具体规定,从深层来看则是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1修养即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养性”就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提高。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这种教育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要提升个人礼仪需做到: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

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2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复杂、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所以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3若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4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

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5遵循个人礼仪规范,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6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日本学者松平靖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7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行公共活动。8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要求。9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再次,要友善待人,促进相互沟通。友善待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待人要与人为善,与人交往要有情谊,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谦敬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敬”是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基础。10个人礼仪与“友善”“谦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所以说,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可以为品质增色。

个人修养礼仪学习内容 篇7

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个人礼仪是我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们立足、立业之源。倡导个人礼仪,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树立良好的礼仪风范和出众的形象风采。作为现代人,如果不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很容易被人轻视,因为不懂个人礼仪的人,别人会认为你没有修养,素质不高。学习个人礼仪,首先要记住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以个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现代社会,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

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

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个人的日常基本礼仪

一 、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

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 、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 、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 、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

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

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

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四 、见面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

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j士。

2、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郑重地;,嘴里不6。后应双6先女士后男表示尊重与能吃任何东目礼貌地注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五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想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铁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A 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

B 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C 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六 、乘车礼仪

1、骑白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

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能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七 、游观光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展p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或举行叫司的聚会,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篇8

晏中【2013】75号

晏明中学关于加强师生文明礼仪修养,塑造校园良好

精神风貌的活动总结

为加强师德规范,提高教师礼仪知识,提升教师文明素养,我校特聘请资深礼仪学老师为学校全体教师讲授教师礼仪课。

礼仪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卫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校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文明礼仪的活动,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我校教育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学校每年对新教师都会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为新员工树立服务理念,规范其教育行为。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上课时必须穿工作装,课堂上应用普通话授课,所有教师普通话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同时学校还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对教师及学生礼仪进行培训,定期开展教师演讲比赛、说课大赛、板书大赛、观摩课等,推动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增强了教师的人

格魅力,进而形成了热心爱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的高尚师德礼仪风尚。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是否讲究文明礼仪是一所学校校风、校貌的集中体现,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抚顺市卫生学校强化学生日常工作管理,要求学生上学必须穿着校服、不准化妆、使用文明用语,对此学生科每天早上都要对各班进行检查,同时每天还有两名教师进行教学秩序检查,最终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各个班级定期都会召开主题班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充分开展“三个好”评比活动(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青年,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争做三个好代表的决心;四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突出雷锋精神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在师生中开展了学校积极开展“争做雷锋式教工,争做雷锋式学生”活动命名表彰活动,在校园掀起学道德模范、见实际行动的热潮,促进和带动了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在学校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师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有效举措下,全体师生从“内强素质,外素形象”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了校园良好精神风貌。

晏明中学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意义大全 篇9

授课提纲

党课题目: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

要。

2、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迫切 需要。

3、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

需要。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并不是党员个人的私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它是直接关系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党员干部坚强的党性修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动摇。党员于部的修养水平、作风状况和纪律意识提高一分,我们党的整体素质就提高一分.党的党员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就增强一分。因此,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党能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不能更快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能不能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不能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能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就要看各级党员干部能不能自觉坚持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

首先,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是我们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的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党能否执掌政权,关键就看它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而人民群众之所以选择这一个政党,很大程度上是要看这个党的党员身上体现出来的素质。群众虽然不可能都对党的理论和宗旨有一个清醒的了解,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仅要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是怎么做的。一个政党,有再好的理论、再好的政策主张,也要看党员的具体行动能不能将这些主张都落到实处。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不仅提出了正确的政治主张,更有千百万党员真正在革命和建设中出生人死,公而忘私,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先锋模范作用胜过任何宣传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政权的根本所在。在反革命势力掀起的血雨腥风中,我们党像星星之火,在广大的农村落地生根.建立了广阔的革命根据地。红军自建立以来.就建立了严格的纪律,并逐步转化为我们党的党性、作风和内在自觉,这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群众正是从这几条纪律中看到了新人民军队和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从心底里认可和拥护这样的军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修养、作风和纪律,才保证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党的纲领、路线、任务的实现,并使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我们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党员核心.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其次,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培养和锻造出千百万优秀的党的基层和高级干部。党的理论再科学、路线再正确,也必须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踏踏实实的努力,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是通过一本党章和几句理论。而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基层的党员干部,他们离老百姓最近,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党的宗旨的最好说明。所以党员干部的素质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优秀的干部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就十分优秀,而是通过党的培养,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是实践造就了英雄,是历史造就了英雄,是人民养育了英雄.是党培养了英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在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党顺应时代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许多党员在入党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入党之后,在党的精心培养下,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迅速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行家。这些又红又专的干部是党最宝贵的财富,是党党员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党员、干部,正在为全面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党员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党员制度和党员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员干部理论修养,督促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加强党员干部政治修养,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修养,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养成,督促各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树立高尚道德,消除低级趣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维护 党的团结统一。抓好这几条,就能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更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

二、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与党的先进性有着天然的关联。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并规定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严明纪律的内容和实践方式;另一方面,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最好的载体,也是维护和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观条件和基础。没有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都无法落实。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全过程之中。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列。“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广大党员、干部也要这样站在历史潮流的潮头,引领时代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加强党性修养方面走在前列.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作表率,在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方面当模范。在党性修养方面。着力加强理论修养、文化修养和科技修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理论不断加强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索,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良好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在作风养成方面,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党员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助于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在纪律严明方面,深入开展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环节。党的先进性必然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之上,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必须扎根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之中。

其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党员核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永远自动保持.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自我修养才能获得和保持的。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我们党已经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 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具备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观念,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党生机勃勃、坚强有力和有信心的表现。只有各级党员干部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党的团结统一才有保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一切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必须体现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中。目前正值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指日可待。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这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而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我们的社会整体才有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组成的,工作无大小,奉献有高低。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岗位看似平凡.但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始终树立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意识,通过不断努力,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一样可以为党增光、为民谋利。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才能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工作成效回报党和人民。

三、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党员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党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观念,取决于各级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否具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从实践来看,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党员干部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切实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党员人民谋发展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第一,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要求,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为人民谋利造福的发展目的历史地贯通起来,开拓了实现强国富民的新思路和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所展示的理论魅力和实践魅力表明,它是真正顺应时代大势、合乎民心的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思想确立起来,就是要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间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和意志、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创造热情和活力,形成一种和衷共济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局面。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本世纪头20年,面对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的国际背景,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生活多样化深人发展,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凸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政治局面,进一步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统一全党意志、改进全党作风、凝聚全党力量,带领全国人民从容应对挑战、有效化解风险、开拓新的局面。

第二,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全党了解认同党的职责任务和党的历史使命。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科学发展”,这也正是执政党的执政使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中反映,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以科学态度做事。从全局上讲,无论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还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无论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整体跃升,还是实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和物相结合因素的全面优化;无论是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还是实现城市、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无论是实现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还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调整的协调一致,如此等等.都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在合理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把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我们要在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路程,发展的任务 极其艰巨,与发展相伴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较突出和棘手。切实处理好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观全局,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合理运筹。从根本上讲.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而发展又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顾及全面又善抓重点,使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一盘棋”中协调运转;既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使发展的各个方面朝着既定目标合理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三,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政策利弊、检验工作得失的价值尺度。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严明。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全党在一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具有一致的价值追求和标尺。科尝发展观回答和解决的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题,以及为人民谋利造福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于人民的发展观,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度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体现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我们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价值尺度去衡量利弊、检验得失。在现实条件下,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利弊、检验得失的价值尺度,是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触及许多习以为常的陈旧观念和做法,而且还具体牵涉人们的利害关系,因而是一个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制度.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更新,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规陋习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一个地方的建设究竟抓得怎么样,一个干部的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一项政策制度究竟该不该出台,一个工程项目究竟该不该上马,如此等等.都要用科学发展观这把尺子来认真检验一番.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机制导向。

上一篇:外贸业务员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下一篇:小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