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作文

2024-07-11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作文(精选9篇)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作文 篇1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周围有许多提爱国的,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呢?又要用怎样的实际行为来去爱国呢?开学,张老师让我们6点半看以往都要看的《开学第一课》,我本以为,今年是根据去年的主题“知识守护生命”来往下写的,可张老师告诉我们,这次讲的主题是《我爱你中国》。

“开课了”这次的“主持老师”还是王小丫和李佳明,他们分上两节课,,这次的.班会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举行。我想,是因为长城代表着中国,所以要在长城开吧!他们分别主持两节课,在长城八达岭。我想长城象征着古老的中国文化,所以要在这儿开吧!清脆的铃声响了,第一节课开始了,副班主任是王小丫,班长是喜羊羊,班主任是于丹老师。班长说出了这节课的主题是爱是分享。其实开始我不怎么理解意思,但看了五彩合唱团的故事,我有点明白了,五彩合唱团里有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儿童,还有五岁的孩子,在那里他们能互帮互助,相互合作,这不正是体现了爱的分享吗?之后,合唱团的三个孩子演唱了民歌。我想,我们的班级也是一样,同学们都相互体谅,相互合作,一条心,才能把班集体做得红火。第二节课随之开始了,主角色是班主任功夫之王李连杰,副班主任李家明及班长小狄这节课讲的是爱是力量,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视频,我们亲眼目睹了莫拉克台风给台湾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心里很难过,但看到救援队纷纷感到台湾时,我才放心一点了,我赶紧拿出了手机,响应号召,发出了短信捐款,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第三节课王小丫又登上了讲台,这节课的班主任是赫赫有名的俞敏洪老师,班长是哪吒。这节课的短片是特别让人感动的马鹏飞哥哥,一位十三岁的少年,他每天跑着上学放学,是为了照顾因糖尿病而失明的奶奶,他的时间表催人泪下,早上五点起床,为奶奶烧水,打针,做饭,陪奶奶散步,还为奶奶做生日,比起他,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在这种逆境中,他还是班上的前二十名,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学习环境,要刻苦地学习,要不然,不是太惭愧于鹏飞哥哥了吗?

第四节课,我懂了爱是荣耀的观点,在天安门看升国旗的时候,只觉得很神气,现在知道战士们威武的背后有多么辛苦的训练,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荣耀的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成就的,我们身为小学生,也要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荣耀的光环。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作文 篇2

首先,他的许多设计灵感是直接来自生活。早在延安时期,他承担的第一个设计任务,是为当时的作家俱乐部做整体设计,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全案设计”,从标志开始,一直到家具、室内装饰与陈设。当时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张仃只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他所选择的材料和道具都来自当地民间,经过他的巧妙利用、改头换面,竟然获得别开生面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张仃晚年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设计的细节:“我找来延安的土木匠,自己设计折叠椅,像马扎一样。椅面用延安的土毡子,土毡子很漂亮,灰色的,很薄,我给它镶两道土蓝布的边,非常漂亮。用本地木头做了些茶桌,茶桌上没什么摆设,我就用当地的土瓷窑烧了很多陶罐、陶碟,用土色画上花纹,像彩陶似的。墙上还设计了壁灯,用本地老百姓筛面的罗圈做底座,用罗网做灯罩,糊上一层透明纸,点上煤油灯,挂在墙上,非常现代化。”应该说这是一个取材于生活的经典设计案例,当时在延安颇为轰动,以至于艾青看了以后感叹“张仃走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

其次,可以说传统和民间艺术是张仃艺术体系的根脉。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张仃反对一味的泥古、固守成规、因循古法,但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特别是在装饰设计上,他尤其注重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精美的图形样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张仃曾担任国家一些重要的出国展览的总设计师。这些设计多是吸收和借鉴传统的经典案例。例如,1953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就吸收了很多传统元素:展馆的门头搭建成传统的牌楼形式,在展馆前的广场上,张仃借鉴中国古塔的样式设计了一个宣传塔。张仃还将张萱的《捣练图》做成线稿,刻在黑色的人造大理石上,描成金色,作为丝绸厅的背景,看上去既典雅又很时尚,令外国观众耳目一新。

纵观张仃的艺术生涯,民间艺术对他的影响贯穿始终。从他的许多设计作品中能看到民间艺术的影子,民间艺术元素经过他的消化吸收,变成了经典的设计作品。他曾一再宣称:“我宁可欣赏一块民间蓝印花布,而不喜爱团龙五彩锦缎。相对而言,民间艺术是不够成熟的,有的甚至粗野,但它有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民间,收集各种民间艺术品。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民艺的发掘、收集、学习、保护、宣传和推广,民间艺术始终是他从事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张仃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形成了他独特的装饰艺术及设计风格,由于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不久即担任主管教学的第一副院长,使他得以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美学思想贯彻到教学之中,进而对“工艺美院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西方现代绘画与儿童画则构成了张仃设计思想的另外一个源头。对于西方现代绘画,张仃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领悟力。他能从各种纷繁的形式中抓住最有价值的、最具艺术本质的东西。在他看来,西方现代绘画与民间艺术、儿童画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艺术上的要求,第一就是真,“天真的儿童,心灵像清泉与露珠那么纯洁”。在他看来,毫不矫揉造作的儿童画是真正的艺术。他在这些作品中发现了一种自由自在、生机盎然的艺术语言,可以更充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此同时,张仃认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比技法和造型更重要。他一直在试图摆脱传统僵化的束缚,在艺术语言和视觉样式上不停地寻找,在形式上寻求突破。

张仃在上述各个来源多元的基础上,完成了传承、融合与超越。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使得来自于不同方面的艺术养料在张仃那里融会、发酵、结果。在这几种艺术形式之间,他有着一致的审美标准,那就是肯定和吸收那些朴素鲜活、天真烂漫,有真情实感、与生活息息相关、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否定和排斥繁复琐碎、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华而不实、空洞苍白、主观臆造的艺术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是无法绕开的,就是张光宇。在张仃的艺术道路上,张光宇对他至关重要、影响最大,也是他终生视为己师的一个人。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继承、推动和发展中国的装饰艺术及设计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张仃受命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一职,张光宇也受聘中央美院,他们为实现理想而获得了平台和契机。自此,两人开始了开拓现代设计教育事业的默契合作。张仃主张图案教学要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要有中国特色。这在现在看来十分正确的主张在当时实行起来却有不小的阻力。这时候,张光宇显示出与张仃在艺术观念上高度的一致性,在教学理念、审美取向、价值追求上两人一拍即合。1957年,张光宇又随张仃一同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推行他们的教学方针,一步一步实现着他们的理想。在张光宇的提议下创办了《装饰》杂志,张光宇亲自为杂志设计了颇具装饰意味的中文刊名字体,张仃设计创刊号封面。封面设计简洁生动,以洗练的视觉语言,准确、形象地揭示出装饰设计的功能和魅力。画面富有浓郁的装饰味道,特别是那艘龙船,用笔简练,充满神韵和灵性,体现出张仃一贯的设计风格和主张。那代表“衣、食、住、行”的四个标志图形,也作为学院的符号体系,昭示着学院的办学方向,一直沿用至今。张仃始终把张光宇视为我国装饰艺术的一面旗帜,认为他的装饰风格代表了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方向。张仃在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这一里程碑式的佳作中,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张光宇的装饰风格,还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他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张光宇的装饰艺术风格:“先放后收、以大观小、方中见圆、奇中寓正”。这个评价和总结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张仃的艺术理想和实践。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作文 篇3

二、分 析。事情传开后,各方反应不一。有教育部门主张内容健康就可推广;部分老师认为可以接受但做法牵强;家长们称不知所云简直胡闹;学生们则喜欢杰伦普遍叫好。网上更是有褒有贬,呈现出鲜明的对立立场和论战态势。笔者基本上不反对这种入选行为。其实,引发争议的关键并不在歌曲本身,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关注焦点都在《蜗牛》是否有资格入选爱国主义歌曲曲目上。这样,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是:如何理解“爱国主义”这个关键词,以及在新时期里如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一)“爱国主义”的话语分析。当问题落到某个具体的关键词上的时候,按照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路向,我们通常少不了对关键词作概念上的界定。事实上囿于个人的立场、观念及前见,我们基本上是无法对一个概念提供一个“正确”意义上的内涵或本质界定的。因为概念是普遍性的范畴,而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概念的归纳都只是一己之出,一己之识,难具推而广之的知识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事实上,我们应该对我们已有的、已经在被我们不加甄别地广泛使用的一些概念的“正确性”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

在今天,我们谈到爱国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已经越发离开了其曾经兴盛时的语境(如抗日战争时期),而与当下的人们渐行渐远。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在一个躲避崇高、消解崇高的时代,已然沦为日常生活的难得的奢侈。如果某人的行动被怀疑贴上了爱国的标签,似乎就有招摇过市之嫌,而多半招致人们的嘲笑和不屑。所以,在民间、在大众看来,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低频词汇和一种稀有话语而淡出我们的生活和视野。而事实上,就在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讨论中,尽管人语喧哗,但我们还是发现少了一种不该缺少的声音,那就是那些以《蜗牛》为精神食粮的孩子们的声音。他们心里到底喜欢不喜欢,他们情感上到底接受不接受,他们在价值观上到底认同不认同?这些我们似乎都不得而知。既然是为孩子推荐爱国主义歌曲,首先就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要得到他们的首肯和认同。他们是受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爱国主义的践行者,最有发言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应该被成人社会所忽视。然而他们的声音却被专家学者、教育权威以及所有成年者的滔滔争论和意见所淹没。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我们所谓的爱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被制度和机构操纵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一种一厢情愿的情感强迫,我们的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上层主导式的,大众本质处于这宏大的话语权力之外,对他们而言,爱国主义是被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

在谈及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在谈爱国主义时,无论是遥想四大发明,“五四”、“七七”抗战回顾,还是全国号召进行某项精神的学习,甚或在体育健儿夺取金牌时的普天同庆,都只不过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课堂的模式,一种为官方主导灌输的形态。当然,我们也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民间的爱国形态,而且这种形态在很多时候是被放大的。比如中国足球队在家门口输给日本足球队的时候,中美飞机相撞的时候,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甚至是在美国发生9·11灾难的时候,爱国主义无论是在义愤填膺中,还是在幸灾乐祸中都若隐若现。这是爱国主义的一种更自觉的方式,一种民族主义的形态(这种形态同样是需要检验和分析的)。但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在我们看来都是把爱国主义狭隘化和工具化了。爱国主义是一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也就是一种爱的意识,这种爱的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每一个社会个体日积月累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之上,它应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形式。或许我们应该放弃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于在一个很高层面上感受爱国主义这个概念的习惯。爱国如果显得过于崇高,它实际也就被虚化和悬空了。现在我们讲与时俱进,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全球化席卷世界、民族——国家意识日趋衰微的今天,爱国更主要的表现已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是强求人人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活在这个纷纭世界中的我们应该有自己习惯的方式来“热爱”,而这习惯的方式大概就是我们熟识的生活本身。其实,爱国主义落在实处,需要的仅仅是每个公民踏踏实实承担起社会义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在办公室里伏案备课,有时候,爱国就这么简单。爱国的主体是多元化的,爱国的声音是复调式的,爱国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日常化的,而不是困足于“红色”革命歌曲那种贫乏单调的形式。由此我们看到,“《蜗牛》爱国”实有打破这种沉寂局面之功,它重塑着爱国的理念,扩展着爱国的内涵和外延。肖复兴先生在《爱国歌曲,从周杰伦的〈蜗牛〉说开去》一文中说得好:“在周杰伦歌曲所散发的气息中,和对周杰伦歌曲认可为爱国主义的信息中,我们感受到国家与爱国的概念在发生着变化,在以往的历史中,个人与集体与国家是矛盾的,个人只是集体与国家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于是,国家在无限地扩大,个人在无限地缩小,以至个人和国家都在逐渐地抽象化……而现在对周杰伦的认可,说明爱国主义内涵的宽泛,爱国的内容可以包容刚性与柔性,可以超越在宏大叙事之外,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宽容度在增加,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爱国主义在内涵丰富的主题下对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应该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是在践行爱国主义。当我们看到他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看到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的时候,我们能够说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行动不真实、没有更大价值吗?我们能够说只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利伟他们才代表着爱国吗?

(二)“《蜗牛》爱国”的文化分析。在今天,我们周遭的文化似乎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活跃。除了《蜗牛》爬进爱国主义的自留地外,星爷(周星驰)也“严肃了一回”,当上了人大工商学院的教授;《大话西游》成了李欧梵在哈佛授课的教材(这点倒不难理解);以前在课外偷偷流传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片断)如今也名正言顺地进了教材,取得了“名分”。这些我们已经见怪不怪的事件构成了一个个社会文本,这些社会文本突出地表征着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的、大众的、时髦的东西正不断渗透进文化领域,拆解艺术与生活、文化与政治、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界线和藩篱。现在是“没有什么不可以,什么都行”的时代了,精英文化和(官方)主导文化从未这样严重受到大众文化崛起的挑战。麦克格里格在其著作《流行进入文化》中也描述了这种变化,其封底有这样一段评价:“《流行进入文化》一书涉及的范围包括爵士乐、摇滚乐、澳洲、郊区生活及平等。它的中心主体是通俗文化的产生。对麦克格里格来说,文化不是什么由远洋运输公司包装好卖给‘大众’的东西。相反,文化是由劳动人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形成的。”在这里,我们看到,麦克格里格对文化,特别是对大众通俗文化做出了与阿尔多诺等相区别甚至是相对立的理解。他抛弃了批判理论家们精英主义的立场,让我们去关注广泛而多样的文化与实践,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日常文化的尊重和接受。他的这些兴趣也表现在打破长期建立的符号等级的欲望之中。这样的符号等级属于高雅文化的教育,它的基础是那些排斥大众文化的经典作品之准则,因此,关心大众文化的人必须打破这样的等级秩序。或许在“《蜗牛》爱国”这一事件上,我们同样需要打破以往爱国主义话语之中的等级秩序,质问到底是谁的爱国主义?那种喋喋不休的宣讲对我们的爱国方式和情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为大众需不需要在自己的日常实践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爱国?爱国作为一种情感主义话语能否被从上而下地教育或灌输?在这些爱国主义话语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斗争和妥协,存在着怎样的利益与情感、虚伪和真诚?

王德胜先生也较早地注意到了大众文化兴起蔓延后,各种文化之间此消彼长的话语权力斗争和妥协的状况。他认为大众文化对现实利益的肯定,对大众日常生活价值形态的肯定,对世俗欲望的肯定,决定了以国家意志为宗旨的主流文化和以知识分子人文理想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文化,都不能不更多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大众生活的实际立场和具体经验。文化分层的结果,突出了大众在文化上的言说权利及其现实合法化过程;文化价值判的判断根据由政治、道德层面转向大众生活层面,转向世俗性的社会共同领域。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实现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是如何可能在现实中顺应大众利益的基本准则,以使国家意识形态同大众生活之间具有一定形式的“亲和性”;对于知识分子“边缘性”文化话语来说,大众文化的广泛性和普遍效力,及其世俗性的生活体验和日常活动,乃是一种合法而有力的保障。要言之,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中,大众文化意志的强力推行,对于任何一方文化权力的实践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存在。他的这段论述为我们分析“《蜗牛》爱国”事件的文化意义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解释的框架。《蜗牛》是不是爱国歌曲?《蜗牛》能否进入我们通常所认定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歌曲之列?很明显,这一事件的发生及其讨论,本身就是大众文化在努力实现其现实合法化过程的一个典型个案,而这一过程中,只要存在分歧和争议,就说明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官方的立场和态度中见出。官方教育机构第一次正式对未成年人中客观存在的流行文化予以正面回应,表达出了政府对未成年人流行文化汲取和某种引导的意图。在大众流行文化肆虐横行、无可阻挡,而继续沿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又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这种主动出击的“招安”努力不失为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当然,对流行文化的分析和鉴别,在任何一个时代阶段都绝非易事。实际上,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文化心理的变迁过程。流行文化从来都是泥珠并存的,直面而不是回避流行文化,尝试从中汲取德育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探索教育与流行良性沟通与互动的可能,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中抽取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部分,为教育所用,上海市教育部门的这种做法可谓是一种积极而理性的探索和选择。

三、结 语。其实爱国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争论的那般复杂,爱国和爱一个人一样,爱就爱了,来不得半点做作和虚假,真正去爱了,也就不会把那份“爱”像“老鼠爱大米”般俗不可耐地挂在嘴边。一个形象叛逆、个性独立、唱起歌来哼哼唧唧的台湾青年,一首流行歌曲,爬进了我们严肃、崇高而宏大的爱国主义歌曲之列,这多少是件饶有兴趣的事情,它使很多人“感到很生气”,并认为“后果很严重”。在这些有所担心的人群中,或许杰姆逊也算是一个,杰姆逊说:“高雅文化与所谓的大众文化或通俗文化之间原有差别的消蚀,从学术立场上来看,这也许是所有发展中最令人伤心痛楚的一幕。”但杰姆逊同时又是理性的,“问题是我们处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中,既不能轻而易举地对其否定,也不能随便对其赞同,轻易赞同同样是洋洋自得甚至堕落的表现。”这或许是我们在面对“《蜗牛》爱国”这一社会文本时应该持有的一种辩证态度。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的演讲题目是: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壮丽的山河,十三亿勤劳的人民,建国六十年来,伟大的祖国从一穷二白,到今天初步的繁荣富强,其间多少人为之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智慧,奉献了自己的千辛万苦。那么我们这些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新一代,该如何爱国呢? 今天的爱国,不用我们为了振兴中华而去抛头颅,洒热血,那么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点点新绿去衬托我们伟大的祖国。首先,我们要学会爱,爱家人,爱师长,爱同学,爱每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和陌生的人。同为中国人,同为炎黄子孙的后代,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活在中国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唯有爱每一个人才能让中国更加团结。

其次,从点滴小事去爱护这个国家,弯腰拾起地上的一片垃圾,伸手拧紧滴水的龙头,关掉亮了一夜的电灯,扶起倒在地上的指示牌。绕过长得正盛的草地……事虽小,却蕴含了我们深深的爱国情。这些小事是爱国最细腻的体现。积小为大,人人都用心去做这些小事,那么祖国定会更加的美丽。

当然,作为一个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保卫者和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用我们的认真和勤奋,向祖国的未来保证,将祖国的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向祖国许下承诺,向社会许下承诺——未来我们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时时想想我们的祖国,不管有没有《义勇军进行曲》的奏响,也不管有没有谁提起过我们的国家。时常抱着一颗虔诚的、感恩的心,真心爱国,并且付诸行动了就是我们今天爱国的最佳表现。

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带着我们对祖国的承诺向国旗敬礼。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篇5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怎样当校长 篇6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今天我们怎样当校长

今天上午听了xx省教育厅巡视员xx专家的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当校长作了精彩讲述。

一、要有思想。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可塑的,要以爱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特别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是物质层面的建设,如美化、绿化、净化、彩化;2是制度层面的建设,校长主张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在制度中得到体现,而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与学校当时的实际相适应;3是精神层面的建设,这是一种长期的学校文化的积淀,时时影响着学生与教师。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课程建设,课程不是狭义的学科教育,而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则是民主建设。作为校长必须加强校园周遍的环境建设,多与家长、社区、新闻媒体的联系与交流。

二、要懂教育。首先要懂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内部发展的的规律,我们对规律要有一种敬畏感,发现了规律以后就必须按规律办事。其次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努力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去激励孩子,建立自信。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凡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在兴趣中获得成功。

三、要会管理。我们的管理对象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必须多一些软管理,来实现二个内化,内化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内化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就要求校长与时俱进,多一点书卷气,深入研究教育规律,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自信中成长。

四、要能研究。要做到教学相长,提倡课堂民主,积极推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五、要肯奉献。不要积功近利,要多讲奉献,特别是要有理想,有激情,脚踏实地地去工作,这样才能干出一点名堂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老师 篇7

一、做一个能正确认识“教师”的老师

身为教师,必须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教师”一词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角度的不同解读,比如当人们赞美它的时候,往往称颂为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比作“蜡烛”“春蚕”“人梯”……当人们不崇尚它甚至贬斥它时,是“孩子王”“穷秀才”“教书匠”“臭老九”……在当下现实中,社会大众都觉得,教师并没有曾经所称颂的“崇高”或“伟大”,“教师”也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我们课题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曾对部分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程度很高。其实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在农村学校存在,其他学校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这才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职业最大特点,也因此使教师这一职业独具魅力,北欧小国芬兰因多次在PISA测试中的非凡表现而为世人瞩目。据说在芬兰,教师是国民梦想中最好的职业,芬兰教师的经济待遇并没有最好,只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但芬兰人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别的职业无法企及的自治权和自由度,有着很大的创造空间和创新机会,是最令人羡慕的理想职业。正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为了使人类和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教师这一职业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与其他很多职业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教师只想依靠教书以获取报酬,只把教书看做是谋生手段,那就只是个“教书匠”,“教书匠”不是真正的教师,教书匠曲解了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职责限定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把灌输知识和升学应试当做教学目标。如果教师缺乏对教育宗旨的理解,缺乏对教育过程的创造与享受,就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魅力,就会沦为“教书匠”,如果把“教书匠”称之为“教师”,那是对教师职业的误读。一个真正的教师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在于把学生作为一个丰富、完整的人来教育,把教育视为一种神圣事业和社会责任,懂得教育规律,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和见解,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正如孟子所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目前,最要警惕教师的“教书匠”倾向。

二、做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一次,一个家长到我办公室要求给孩子调换班级,我询问原因,他说:“我孩子与班主任关系不好,成绩一直下滑,孩子说不换班不想读了。”他说自己孩子不喜欢她的课,也不喜欢她的班级管理,边数说边列举了一大串的例子,还强调说,不只是他女儿,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她,临走时还求我千万帮忙。家长反映的这位班主任我还是比较了解,其他教师和年段长评价她“会管班级”“严厉”“有办法”,领导评价她“负责任”“工作扎实”,还得过“先进”表彰。这样的好老师学生会不喜欢?我走进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尽管没有家长说的那样,但我隐约感受到学生对她的“畏惧”,确实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她。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呢?对任何事物用不同标准去评价会得到不同结果,对老师也是如此。社会评价是“名师”是“特级”是“先进”;家长评价是“会教书”“成绩好”;领导评价是“能服从”“很扎实”。我觉得唯有学生的标准最为纯粹——“我喜欢”。我想,这“喜欢”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爱”,也包含着对老师的“崇敬”,是在与老师相处之时、接受老师引领与教诲之后的一种高兴、愉悦心情,是一种时刻铭记、影响终身的情愫。学生的“喜欢”是一种“互悦”,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更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喜欢,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喜欢很难有学生会喜欢的老师。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这时,才顿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的终极追求。“让学生喜欢”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喜欢你的思想,喜欢你带领的班级、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学科。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智慧不在于会不会“管教”学生,而在于多大程度上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发展学生。

三、做一个能对教学有思考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现在很多老师一提“研究”就认为是很高深莫测的事,是专家们做的事,其实不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也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教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岁的小孩问母亲:“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啊?”他妈妈说:“孩子,空中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珠,然后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克服空气的阻力下降……”另外一位母亲却说:“孩子,这是老天爷哭了!”很显然,从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看,第一位母亲的回答是正确的,第二位母亲回答的是错的。但是从对孩子教育效果看,第二位母亲的回答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样的回答并不会影响孩子将来对雨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科学道理的掌握,相反,这样的回答能很大程度满足那个孩子在那个时期接受程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思考所传递知识技能正确与否,更要思考所实施的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思考: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好了没有。为什么教(学)是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何教(学)是教学策略方法的问题,教(学)好了没有是教学评价的问题。有人曾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我们要做一个有对教育教学有思考的教师,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作为教师,不能凭知识站立在讲台,必须依靠思想站立在讲台上。

四、做一个终身学习的老师

今天,我们怎样结婚 篇8

2014年“五一”,北京姑娘徐菲在提前一年才订到的一家四星级酒店举办了婚礼。两周以后,1200多公里之外的武汉,童彤也在半年前订下的酒店完成了结婚仪式。

作为她们共同的大学室友,王一铭先后被灌了两场大酒,并对答应当人伴娘这件事“后悔得要哭”。

然而,到了5月底,在河南新乡老家参加完高中好友和表姐的婚礼之后,小王真的哭了——“是被雷哭的”。

从国际大都市北京,到省会城市武汉,再到家乡小城,四场不同的婚宴,却见识了异常相似的婚礼场景:主持人极尽煽情之能事,新人像木偶被任意摆布。花艺布置和音乐穿插其中,观众席有熊孩子哭闹和大人的埋头苦吃。其间,亮瞎眼的灯光秀和动辄长达3分钟的婚庆公司广告,让人颇感不适。

“不中不西、不土不洋……”原本对婚礼充满想象的这位26岁女生,失望又痛心,以至于拍着桌子向本刊记者申明:“我将来肯定要来点不一样的!”

已经有很多有创意的婚礼模式,“单车婚礼”、“草坪婚礼”、“会议婚礼”、“长城婚礼”,等等。然而,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看来,“时尚和流行也意味着短命”。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好的婚礼既要满足个性也要不弃传统。但今日中国,大部分的婚礼“缺乏承诺、感恩的内涵和仪式感”。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中国拥有数千年礼治传统,集大成的关节点之一就是婚礼。如今,在中国文化与经济的转型时刻,婚礼的角色愈发凸显,人人都在寻找一个“好的婚礼”。

结婚是门多大的生意

民政部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结婚登记的人数每年1300万对左右。北京市2010年以来每年合法登记的新人平均为17万对。BTV财经《数说北京》栏目整理的一组数据显示,88.4%的新人拍摄婚纱照,49.14%的人选择找婚庆公司筹办婚礼,其中又有78.74%的新人会摆婚宴。

2013年全国33亿人次创下的2.6万亿元国内旅游业收入中,新婚旅游的花费为普通旅游的2倍。

“中国人最不怕花钱的地方就是结婚”,史康宁说。中国婚博会官方公布的数据称,4月19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4春季中国婚博会”,两天总成交额达6.98亿元,两个月之前的情人节三天展会中,这一数字是8.7亿元。

Sunny喜铺婚庆公司市场部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是“2013年,全国狭义婚礼消费近万亿元”。如果算上婚房购买、装修、家具、家电消费等等,结婚对房地产、家居、旅游、数码产品、白酒等上下约70多个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巨大。

在狭义婚礼消费中,“婚宴几乎是最大的支出项”,Sunny喜铺婚庆公司产品经理李想介绍说。目前,北京一个四星级酒店一桌酒席在3000元到4000元,以10桌的规模推算,婚宴的花销为三四万元。其他如鲜花、摄影、化妆师、主持人等婚礼消费,如果全由婚庆公司操办,“中低端水平也在3万元以上”,这样算下来,一场普通的婚礼开销需要六七万元。

“这个水平算是比较低的”,史康宁说,与动辄来宾几百人,婚宴几十、上百桌的一些地方婚礼相比,北京的市场因为人口优势,基本以量取胜。“每年大概有12万场婚礼。”

这个不断增大的蛋糕,约由7000家婚庆公司分食。根据2004年北京市经济普查数据,北京当年拥有的婚庆服务公司为260家,2014年,这一数字涨了27倍。但是,其中形成规模并且经营尚可的公司却少之又少。“也就一二十家。”史康宁说。李想则说:“不到10家”。

一大批参加工作不久的85后、90后们,即将开始他们“互相残杀”的“送红包游戏”。上述北京白领王一铭就是例子。小王在5月不仅休掉了公司年假,送出去的礼金少说也将近一个月的工资。

婚礼演进

不止婚庆公司,与婚礼相关的很多行业,也在经历着“风水轮流转”的际遇起伏,其背后则是婚礼文化的演变。

2000年初期,人们刚刚从物质匮乏进入富足阶段,结婚热衷于大操大办,讲究吃喝与用车的豪华,所以婚礼车队生意火爆,烟酒行业跟着沾光,最火的主持人恨不得说学逗唱样样能来。

今天的大城市,年轻人更多是在提前订好的酒店入住,很少再有加长林肯开道、一路奔驰、宝马摆阔的兴趣。同时,他们既不愿意被主持人抢风头,也不希望被一些“小时候抱过你”的亲戚们在酒足饭饱之后剔着牙点评婚宴是否可口,在结婚这件事情上,他们更愿意掌握主动权。

2002年、2003年的时候,一批上海人从日本学来的一种烛光主题婚礼在业界引起极大关注,随后Hello Kitty主题、海洋主题、飞行主题等等层出不穷。如今,主题婚礼已渐有成为主流之势。

婚礼简约主义的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婚宴不再成为“敛财、灌酒”的借口,一些年轻人之间用“礼金抵用券”(比如红包内置“用此券可免费参加XX婚礼”的纸条)来化解“红色炸弹”(婚礼邀请函)的威力。

从社会舆论到政府引导,人们摈弃铺张浪费、主张理性与环保,而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之下,花艺、布艺设计公司在产品上更考虑可回收利用性。

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回归开始成为婚庆公司的品牌竞争力,比如专门做中式婚礼的婚庆公司备受推崇,并带动相关培训行业的火爆。

更加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婚礼仪式,一方面得益于文明的开化,另一方面则与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提升有关。十年前婚庆行业委员会调查显示,从业人员中本科生的比例不超过3%,如今海归的硕士、博士大有人在。

办一场怎样的婚礼

“三五挚友亲人,没有礼金红包,没有喧嚣冗杂,没有形式铺张,甚至不需要华服浓妆。仅仅一个精致的Party,接受来自最爱自己的人们的真心祝福……”这是一位知乎网友对理想婚礼的要求。

不久前,三亚举行了一场“目的地婚礼产业推介会”,一些婚庆公司“三天两夜18000元套餐”包含拍照服务,这与单纯在婚纱影楼拍照动辄上万元的花费相比,很有竞争优势。

国外热点旅游城市也向不断壮大的中国新人队伍们伸出橄榄枝。比如,每年有2万对来自中国的新人在日本冲绳拍婚纱照,其中有70%来自台湾地区、20%来自香港地区,只有不足10%的年轻人来自大陆。因此,日本冲绳政府已经采取不少动作,扩大大陆市场。

手头紧一时拿不出来闲钱怎么办?银行早就为你考虑到了——“个人信用贷款”可以用于跟结婚有关的所有花销,包括旅游、装修、美容、购置钻石珠宝、婚纱摄影,等等。

当然,更加经济、实惠的婚礼,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块草坪就可以搞定。在刚刚过去的6月1日,济南市天桥区青年于朋和赵越用500元钱完成了他们的“单车婚礼”,5月28日,潍坊市8对新人举行了集体草坪婚礼,哈尔滨工业大学的18对新人则成为“校训石下的最美约定——第二届博士生集体婚礼”的主角……这种模式还见于太原、重庆、洛阳等地,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浑身上下挂满金子、成箱成箱钞票铺满屋子那种奢华婚礼越来越少人钟情了,从民间到政府都不欢迎,如果愿意多花点心思,可以借鉴江舟、李媛媛的模联婚礼——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为这两位前模拟联合国大会成员学生的婚礼,专门筹建了组委会,招募了会务长、秘书总监、学术总监、技术总监,等等,以模拟联合国活动规则流程为蓝本,做席位分配、决议草案起草、颁布等工作。新人之外,所有嘉宾忙得不亦乐乎。

去教堂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北京宣武门、崇文门、王府井等6家教堂可以举办婚礼,不过你若非教徒大可不必去凑那个热闹——据了解,教堂一天能接待数十对新人,比排队登记还流于程式。

出奇、出新没有不对,但有文化学者说了,“婚礼不是舞台剧,不是小品,一定不要失去体会那种仪式感的机会”。所以,办一场行三拜九叩大礼的中国传统婚礼,保证永不过时。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篇9

我自己是个老师,也是个家长。但我个人觉得,当家长要比当老师难多了。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了。他们或许会说,如果想当一个老师,得考教师证、得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但当家长不用;如果你是老师,就得遵照“课标”,那是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约束,但当家长就没有“课标”,似乎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当老师还要面对包括考试、考评在内的各种社会评价,但家长是否称职,没有人管你。只要不犯法,无论你关起门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别人都不会管。但是,在我看来,恰恰因为如此,对一个家长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来得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

我以前当过班主任,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心尽力。但很有意思的是,这40多个孩子毕业之后,将来的人生道路有30、40种。再比如,在我们的上一代,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家庭有6个或者4个孩子,一旦老大读了博士,或者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后面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老大要是“进去了”,后面的弟妹们就悬了。这种现象表明什么?它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家庭。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至少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基本价值观

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对其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元素就是家庭。有位妈妈在下班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假如这个当妈的接连兴奋了好几天,一想到这件事就说,“真幸运!捡了3000元!”你信不信,这个孩子长大就麻烦了。你指望他拾金不昧?很难。相反,他很可能得一点便宜就忘乎所以。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价值观:占了便宜是最美好的。

二是行为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碰到一种情景时,会怎么处置。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家长。举个例子,楼上的邻居在敲打地板。爸爸对儿子说,“给我拿一个凳子来”,然后拿拖把对着上面敲。过了一会儿,楼上没声音了,但爸爸还在敲、使劲敲。儿子说,“他们都不响了,你怎么还敲?”爸爸说,“他们惹咱们就行?得让他尝尝这滋味。”如果父亲是这样处理,将来这孩子很可能就得理不饶人,而且报复心极强。

三是心理素质

孩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像老师,也不会像居委会主任,而是带有父母的印记。

当下有四种教养方式非常普遍

第一类叫“权威型父母”

特点是比较厉害、严格,总是打骂、指责,有的甚至会对孩子体罚。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子小,但同时心里会有怨恨。我接触过一个小孩,他的妈妈总打他。他小时候“最经典”的话就是:我妈打我,我爸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吭声。这小孩后来念了大学,在岗位上也做得不错。但有一次,他喝醉后把周围的人都打伤了。谁也没有想到,因为都觉得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可见,他内心有恨,只是一直都郁积在心里。

第二类叫“放任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任性,一方面又骄纵、胆小,依赖他人。现在经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说“我们现在对孩子这么尽心。我小时候我妈根本不管我,怎么长这么大?”但你仔细想想,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跟你现在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比一下,究竟谁比较多?现在有些比较富有的全职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今天打麻将,明天去赴宴,孩子就扔给保姆。先不说保姆的素质和心态,就说这孩子和保姆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保姆,但是他情感上又极度依赖,因为没有其他人关怀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类叫“溺爱型父母”

我经常对这样的家长说,你在家惯着孩子,但是外面是没有人惯的,到外面一定会到处碰壁,闹大了就会犯法。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能力,不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到社会上肯定会犯大错。你以为你爱他?其实是害苦了他。

第四类叫“民主型父母”

民主的结果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对等的交往、讨论。什么叫“对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听你说,孩子基本不说话。

具体来说,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每日每时用这个期望去影响孩子;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养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父母素养”,有的时候和物质条件、学历水平、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把美国的大实验室带到中国。有一次我到他的家乡,无论是学校,还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简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有三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首先,两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朴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说人要报效国家;第二,夫妇俩的关系特别好;第三,他们对孩子既关心又不控制,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这样的素养,很多时候和文化、地位、金钱无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表扬和奖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等等。我觉得,这首诗纪伯伦的《先知?论孩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要想得更远、更彻底。要放手,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要相信,你虽然为孩子好,但是你的那种过度关爱、过度设计、过度期望,对孩子只有害,而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命不可倒行。宝贝,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这一次M的妈妈也与他一起前来咨商,不过妈妈晚到了,于是先在外面等,等我跟M谈完后,我再邀请妈妈进来一起谈。

M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让他整个生活瘫掉,功课跟不上,每学期都挂掉很多科。他跟这个瘾奋战了很多年,时输时赢,活得很辛苦。

他今天同样提早抵达,在外面等候。一进咨商室,我就发觉他看起来跟以往不一样,M的表情平和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神经紧绷、两眼茫然。

我看着他,轻轻地问:“这礼拜过得如何?”

M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很多这两个礼拜所发生的新故事。

他说:以前他很喜欢打桌球,所以上周他去找学校的桌球队教练,请求他让他加入桌球队,他愿意从陪打员当起。于是现在的他跟着桌球校队练桌球,每天运动、流很多汗,回到宿舍时都很累了,不得不提早睡觉,上网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

不只如此,他发现自己的桌球实力真的差很多,而且体力也不行,这可能跟长期打电玩、缺乏运动有关。所以上星期开始,他开始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每次跑完后都好累,气喘如牛,但是,他很喜欢这个新改变。

“我终于看见早上的阳光了。”他笑着说。以前打电玩一整个晚上,所以早上他都爬不起来,通常睡到中午。在他的新故事与笑声里,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很开心。

M的新故事,很叫我感动,我迫不及待想让他妈妈知道。

妈妈一进来后,我让M把这礼拜的新故事再说一遍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感动到红眼眶。突然,妈妈对着M说:“对不起,是我害你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对你要求很多、很严格。”听到这样的话,我跟M都大吃一惊。

是的,M的妈妈本身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母亲。从小她对M的功课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考一百分、考第一名,就等于失败。”M曾经这么跟我说。

M在母亲这样的严厉教养与高期待下,几乎没有童年、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打电玩。

每当他功课写完或考一百分时,得到的唯一报偿也是打电玩。于是,最后当他终于完成妈妈的心愿:考上第一志愿以后,他就不再念书了。他受够了。于是躲进电玩的虚幻世界里,麻痹自己。

M的妈妈是一个严肃刚强的人,但她刚刚竟然开口跟M道歉,这让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拢。于是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今天想跟孩子说‘对不起’?”

妈妈说:“刚刚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刚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在讲亲子教育,作者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过去我就是太急了,才会害孩子变成今天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生命要顺其自然。”然后妈妈转头,含着眼泪对M说:“以后你就用你的速度、你的方式去读书,你要念什么都可以,你要什么时候毕业也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站起来,主动走过去,拥抱孩子。孩子吓了一跳,僵在那里。拥抱完毕,妈妈又对着M说:“就算你不开花,也没关系。”哇,此话一出,不得了,M立刻哭出来,泪水一直流、一直流。站在一旁的我,也频频擦眼泪。

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判若两人?奇迹,简直是奇迹。我只能这样说。我从没在咨商室遇到这种突然的大改变。

我曾看到修蓝博士在《零极限》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你就问自己:‘是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人困扰着我?”“往内看,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见,智慧就在其中,疗愈也在其中。”但什么是“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修博士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自己内在的负向经验和情绪。怎么做呢?很简单,只要你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四句话,就可以清理,就有疗愈。

这次晤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大变化,叫我十分吃惊、不解,但心里很开心。如果你问我,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必须诚实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也在怀疑,难道是“清理”发生了作用吗?难道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给出的疗愈吗?

或许吧,谁知道?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社会变化这样快,我们却还在用封闭社会的理念教孩子!

在我做这个讲题之初,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从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选来的。

这个片段选自动画片开始不久。穴居人瓜哥一家,请记住,他们是穴居人,他们住在洞里,他们的生活经验里,只有洞穴,才是安全的。

但现在穴居人瓜哥碰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有个天性好奇的女儿,名叫小伊,她总爱跑出洞穴去探秘,这让瓜哥很忧桑,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这一次,他把小伊抓回洞穴之后,好好的教育了一顿。瓜哥教育的核心是:因为好奇,人死了。

大家如果看过《麦兜》系列电影,一定会想起麦兜妈妈给麦兜讲故事,核心要素也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小孩,因为不乖,所以死了。

为什么瓜哥会有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且孜孜不倦要将这种观念灌输给他的孩子呢?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这一切——因为好奇而性命不保,都是由爸爸此前的生活经验,生存的教训,教给他的,他现在又传输给自己的子女,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一点,在封闭的社会里,是几乎唯一的正确观念。

然而,天崩地裂的一天到来了,穴居人所处的世界崩塌了,他们来到了一片崭新的大陆,这个时候,怎么办?还是用老经验吗?于是他们找了个山洞,请看图,确实找了个山洞——我们看过动画片都知道,这是大型食肉野兽的大嘴巴!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智人,叫盖。盖,终于带领他们,走出了黑暗与恐惧。

这个叫瓜哥的爸爸,跟我们极大多数爸爸,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在教我们的子女吗?我们用此前40年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他们按照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生存规则生活。

听话,乖,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周而复始。

然而,在一个封闭的传统宗法社会,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社会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所以老祖宗的话总是不错的——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所以我们在漫长的东方帝国时代,几乎没有历史,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地对上一代的复制。所以黑格尔说中国,那是没有历史的,有的只是一个暴君推翻另一个暴君的周而复始。这个观察真是太绝妙了。我20年前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很悲伤。

我们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用40年前的生活经验,来教给我们的孩子,然后让他们用这个我们40年前的生活经验,去指导我们的孩子们将要在30年之后才展开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观念与孩子们将要面对的世界,之间的落差,是70年。

但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保守的教育观念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宋代的教育哲学,在明代一样适用。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就像瓜哥说的那样,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是最为朴素最为实用的生活哲学。

所以《疯狂原始人》讲的前半部分的故事,这个就是一个传统中国的故事啊。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句话的中国表述是这样的:枪打出头鸟,或者,文绉绉一点,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08年,菜虫3岁,我买了一个讲童话故事的cd,放给菜虫听,里面有一个猫,犯了自由主义,没有统一在集体的权威之下,也死了。

你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凡是有所好奇的,凡是有所独异的,凡是想要从传统的土壤中有所创造的,最后都死了。

我听完这个cd之后,就偷偷把这个cd扔到了楼下的垃圾桶。菜虫再也不必听这个故事了。

这种教育观念的荒谬之处在于,它完全不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是固步自封,这种教育观念,是社会形态的反映。一成不变的农耕文明,没有更新的宗法制度,中国人活了几千年。——想想都很可悲。

然而,时至如今,我们很多家长仍然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不肯睁眼看这个瞬息万变,或者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瞬息万变,而仍抱残守缺,岂不殆哉!

但是,未来的挑战,时刻在我们面前,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用晚清时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的话描述: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呀!

1990年,我读高二。我在老家农村的一个普通高中,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一条无名的小河流过村口,汇入浦阳江,再汇入钱塘江,注入大海。每天傍晚,我在这条小河边上,茂密的芦苇下面,背地理教材。背着背着,我就开始开小差,对未来展开遐想。

我对未来有过无数的设想。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相处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候从杭州到南京,火车需要8个小时。2005年我第一次去扬州见徐冬梅老师,半夜12点,在镇江坐轮渡,横渡浩浩荡荡的长江,到瓜洲渡。那一瞬间我想起的是我的绍兴老乡陆游的诗歌,楼船夜雪瓜洲渡。

我当时再脑洞大开,也不可能想到,现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肌肉松弛的中年大叔,这个中年大叔,最爱喝的饮料是星巴克太妃榛果拿铁,其次是焦糖玛奇朵;最爱吃垃圾食品,对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一见倾心,1994年第一次吃过之后,垂21年痴心不改。

我是你即将到来的日子!我们必须在这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不断调整我们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我们必须时刻保有超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抛弃啊。

这些,跟我们的父辈从小教育我们的,是何其不同啊。我的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告诫,是“安稳些”。这个词用普通话来读,一点也不语重心长,请允许我用诸暨话来跟大家表演一下。“安慰所”。些这个字,我们这里念suo。诸位不知道这个词的分量。但是这个词,里面包含的都是我们父辈一生的生存智慧。还可以用另一种语气说,里面含有命令与祈使的口吻:“安稳点。”

过年时,我的老乡,吾越之光,我最佩服的大律师斯伟江回家省亲。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80岁老父,言之谆谆:安稳些。——我哑然失笑,跟我父亲教育我一模一样啊。

我们能体会到父辈的叮嘱中,那种耳提面命之中的满满的爱。然而,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安稳一点,你还能在这个世界立足吗?

这个世界与瓜哥在大灾变之前所处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在于,之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我们按照既有的教育观念,完全可以应对70年之后的未来。因为社会形态是不变的。

试问,一个人,生活在宋朝与生活在明朝,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我在宋代习得的技能,基本能保障我在明代保全肉体的生存。

而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最主要的特质在于,我们时刻面临着不可知的未来的全方位的挑战。我们不是未来学家,我们不可能去预测30年之后,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时代将会如何?苹果手机还在吗?看起来牢不可破的widows操作系统,都已经宣布停止更新了。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如何自处,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30年之后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而不至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非诚勿扰》里,葛优有一句俏皮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话大家都能说,但是,到底怎么样的才叫人才,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叫人才啊。至少他执行力很强,他能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爸爸不允许的,都是不对的;凡是长辈吩咐的,都必须完成;凡是上级权威指令的,都必须照办……这样,我们的孩子可真就不断重复我们的生活了,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教育观了。我很喜欢李英强的一句话,叫做教育自救,此其时也。再不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真的来不及了。

因为童年只有一次,不可复制,不能再生,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在最适合的年龄段,给与他们最适合的教育,不要等到错过了,我们没办法补救。甚至,更严重的是,我们就面临一个悲剧:我们亲手折断了孩子们的翅膀,却怪他们不会飞翔。以至于我们的孩子要在豆瓣吐槽,父母皆祸害。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比如这个世上有两个人,一个人的职业是孙子,一个人的职业是做儿子。没了孙子和儿子这个身份,他还是个啥呢?

但我们不是这样的爹,我们没钱。那么,拼爹,拼爹的核心在哪里?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先进者,孩子们必胜在未来。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我们重新去理解“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我们的自然爱我们的孩子,但由于处理不当,我们往往变成“最爱你的人,伤害你却最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有一个看法,请问大家,爱的反面是什么。不是恨。恨与爱是同一种情绪,其内在结构或许是相近的。我认为,爱的反面是控制。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教育才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就是说,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而一旦有控制,这便不是真爱。

最后,仍然让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的片段,这是《冰雪奇缘》。只有在不被控制的自由状态之下,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得以释放,从而创造出令人目眩的成就啊!

在他童年时期,只有两件事情,是真正带给子们益处的,一件是游戏,一件是阅读。游戏和阅读不但建构了孩子的意义世界,并且在这种建构之中,孩子们真正获得了能力。

我对读书有这么一个认识:就是说,一个人在当今世界,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否则要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那么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而自学的核心就是读书。

所以,一个自小爱读书的孩子,就功利性的层面来讲,就是拥有了终身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个人其实更喜欢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就是好玩。读书多好玩啊。人生很漫长,不读点书,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第二,我认为还有一种能力与阅读相关,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写作的能力。写作不是单纯的遣词造句,而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写作就是让自己时刻变动不居的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的过程,所以写作是一种规范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有比较好的写作逻辑的人,也会有比较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会迁移的。你安排自己瞬息万变的思想,你就能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疯狂原始人》里面的盖。盖是多么的令人着迷啊,他浑身上下充满了idea,阳光、自信、充满创造力!盖,就是我们希望塑造的一代新人啊。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自身做起吧。别再牢牢揪住那几个破分数了。

让孩子去游戏,让孩子去自由阅读。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其实大脑却在进行着最激烈的运动。

一个标准的公式是这样的,你越爱阅读,你就越使用大脑,你就越聪明,你就越爱阅读;反之,你越不爱阅读,你就越笨,你就越不爱阅读,你辍学的几率就越大,你辍学的几率越大,你入狱的机会就越大!

“女人节”的智慧礼物——一位德**亲的4个教育细节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玛丽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只见她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9岁多一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嘛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玛丽的语气很平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我们中国的那些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微照顾不周就大吵大闹,很多孩子读到高中了却仍然让父母为自己洗内裤洗袜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担心又汗颜。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想起在国内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经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义务打扫卫生,并且要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学生敷衍塞责、草草打扫应付了事,就连很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内心不以为然,说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再度迅速崛起,同时我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奔驰车呼啸而过,耳边似乎传来世界杯赛场上德国队横扫千军的呐喊!有这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国的繁荣和强大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分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打紧,只听她啊的一声尖叫,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正琢磨,见玛丽深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一分钟。”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八点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钟嘛!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一分钟而已。”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罢休。

上一篇:小飞侠彼得潘人物解析下一篇:素描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