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晋升试题

2024-06-01

教师职称晋升试题(共7篇)

教师职称晋升试题 篇1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 的公民。

A.未满十四周岁

B.未满十六周岁

C.未满十七周岁

D.未满十八周岁

4.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5.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C.管理能力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A.未成熟的人

C.成熟的人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

C.思想品德教育

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C.作业布置

14.“孟母三迁” 的故事反映了

A.教育

C.遗传

B.研究能力

D.学习能力

B.发展中的人

D.被塑造的人 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 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B.上课 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对人的重要影响。B.环境 D.家庭教育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等观点的提出者是

A.洛克

B.杜威

C.华生

D.布鲁纳

1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18.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公德

B.教育理论素养

C.教育思想

D.职业道德

1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体作用

D.基础作用

2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2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

A.学生认识直接经验的过程 B.教师的认识过程

C.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

D.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间接经验的过程

2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实习作业法

2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26.在教学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

27.《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

A.马卡连科

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 D.陶行知

28.由实际教育工(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29.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的A.《民本主义与教育》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3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体现了教学活动应遵循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3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 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A.自觉性

B.自律性

C.主动性

D.主体性

33.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消退抑制

34.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笔标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了心理是

A.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B.脑的机能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6.有经验的教师穿了新衣服总是提前到班级里亮相,这是考虑到刺激物的 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A.强度

B.对比关系

C.运动变化

D.新异性

37.智力的核心是

能力。

A.记忆

B.想象

C.观察

D.思维

38.“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

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

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

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

39.老师提出“报纸有何用途”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A.动作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40.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 发展。

A.创造性

B.有意性

C.现实性

D.概括性

41.上课时有的学生边听课边搞小动作,这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

42.小学儿童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说明他们 较差。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顺序性

C.观察的精确性 D.观察的深刻性

43.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A.抽象 B.综合

C.概括 D.具体化

4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移情

45.“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 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46.构成班级人际关系主体的是A.受欢迎儿童

B.不受欢迎儿童

C.中间型儿童

D.人缘儿

47.在一般情况下,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好成绩。

A.高等

B.中等

C.低等

D.低度

48.知识丰富的人,可能有较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较低的创造力,这个观点是A.正确的B.错误的

C.两可的D.不能说明问题

49.开朗、活泼、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的人,性格属于

A.外向型

B.内向型

C.意志型

D.理智型

50.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是A.活动需要

B.交往需要

C.认识需要

D.成就需要

51.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2.当我们在阅读鲁迅作品《祝福》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5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4.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55.王小明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的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

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5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

A.正式评价

B.自主性评价

C.非正式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7.李时珍是 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58.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也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

A.数学家

B.地质学家 C.生物学家

D.物理学家

59.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应对

A.雨打万朵花

B.雨润万朵花

C.雨浇万朵花

D.雨淋万朵花

6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是

A.秦观

B.王安石

C.苏轼

D.王勃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多、答少、答错均不得分)

61.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级课程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特色课程

D.学校课程

62.新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学生自主发展

D.情感态度价值观

63.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要实现 三个方面转变。

A.教师要终身学习

B.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C.教师成为研究者

D.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

64.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

A.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B.教学方法的设计

C.教学媒体的选用

D.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65.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中庸》和

A.《大学》 B.《学记》

C.《论语》 D.《孟子》

66.1983年,邓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

”。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 D.面向科学

6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幼儿教育和 四个等级。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C.高中教育

D.高等教育

68.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审美情趣

B.创新精神

C.开放思维

D.实践能力

69.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70.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1.教学六认真指

A.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B.认真研究、认真教学

C.认真考核、认真总结

D.认真辅导、认真批改

72.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教师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

73.一个良好班集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机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4.记忆包含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识记

B.想象

C.保持

D.回忆

75.“化悲痛为力量”、“不意气用事”说明了

A.意志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B.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控制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76.近年来,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分层教学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77.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78.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A.概念

B.判断

C.记忆

D.推理

79.惩罚应少用、慎用,这是因为

A.惩罚是一种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

B.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

C.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

D.学生不喜欢惩罚

80.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和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西厢记》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将结果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82.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8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8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8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87.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88.尊师是爱生的基础,爱生是尊师的结果。

89.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90.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少先队活动。

91.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92.推行素质教育,在评价方法上要求实现从多元评价到一元评价的转变。

93.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因此,我们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不能二用”。

94.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

95.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96.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难度越大,越有利于其意志的培养。

97.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影响。

98.在品德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相对的,一般说批评的效果比表扬好。

99.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儿童意志的自觉性水平较高。

100.小学儿童经常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在班集体中地位高低的标准。

101.小学儿童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102.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

103.良好的自信感是建立在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104.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主导作用。

105.气质是个性中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它是先天的,因而不能改变。

106.学习成绩的优劣,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

107.“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08.“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上差异的表现。

109.“颂、辞、仗、詹”是平舌音,“揽、恬、倾、擒”都是前鼻音。

1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汗青”指书籍和史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A B B A D B B A B B B A B C D B A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B A D C B A C A A D B B D D D A C A

60

B C D A C C B A A C A C D C D D C C B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70

ABD ABD BCD ABCD ACD ABC ABD BD ABCD ABCD

80

ACD AD ABCD ACD AB ABD ABC ABD ABC 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95

A A A B A A A B A B A B B B A

110

教师职称晋升试题 篇2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A地区初级中学教师为总体, 由于A地区的初级中学以班级数、升学率、师资等划分为三类, 一类学校主要是州级及以上重点中学;二类学校主要是县城一般中学;三类学校主要是乡镇中学。并且一类学校较少, 二类、三类学校较多, 因此笔者随机在一类学校中抽取2所, 二类、三类学校中抽取3所, 共计8所学校的教师为样本, 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综合型问卷调查, 在8所学校中发放问卷最低36张、最高42张, 共计296张, 有效问卷282张, 问卷设计用4级里克特 (Likert) 量表。为便于比较, 把“很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合为“不满意”、把“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合为“满意”, 进行二点评分, 在各为50%的条件下, 进行卡方检验, 观察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对其中的数名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共50多人次。用SPSS17.0统计样本教师的选择结果。

二、调查结果

1. 样本教师基本信息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 8所学校共计选择样本教师282人, 按性别分:男性155人、女性127人;按类别分:一类学校70人、二类学校108人、三类学校104人;按职称分:初级136人、中级105人、高级41人;按教龄分:5年以内76人、5至10年67人、10至15年85人、15年以上54人;按职务分:普通教师241人、行政人员41人。

2. 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满意度”

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 “不满意”为52.5%、“满意”为47.5%, 卡方检验为χ2<χ20.05 (χ2=0.74、c20.05=3.84) , 说明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即“满意”和“不满意”并不明显。样本教师在各种划分方法中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态度有显著性差异, 即明显“不满意”的是:二类学校的教师 (不满意60.2%, 满意为39.8%, χ2=12.31、χ20.05=3.84, χ2>χ20.05) 、中级职称的教师 (不满意65.6%, 满意为34.4%, χ2=28.81、χ20.05=3.84, χ2>χ20.05) 、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 (不满意都大于57.1%、满意都小于42.9%, 最小χ2=5.97, χ20.05=3.84, 都是χ2>χ20.05) ;其余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方谈资料进行词频分析, 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最满意”的排列前4位的依次是:晋升有成就感;晋升有明确的硬件;晋升时间比较固定;晋升代表自己的教学能力被承认。“最不满意”的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酌情加分;晋升副高级职称只有领导;晋升制度透明度不高;晋升制度无法律保障;评价体系的不公平;职称晋升难度太大。

3. 样本教师对职称的关注度

(1) 对初级职称的关注度

初中教师晋升初级职称要求不高、难度不大, 完成基本教学工作就可以直接晋升, 几乎所有初入教育行业的教学者都能正常晋升初级职称。由于教师晋升初级职称比较容易, 所以对初级职称晋升制度关注度不高, 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小, 因此, 在统计初级职称的晋升制度的态度就应该是一个随机数据, 这印证了初级职称卡方检验显示χ2<χ20.05 (不满意48.0%, 满意52.0%, χ2=0.47、χ20.05=3.84) , 即没有显著性差异。

(2) 对中级职称的关注度

前面提到样本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满意度”, 通过前面的卡方检验可以发现:样本教师对晋升中级职称制度的态度“不满意”明显大于“满意”;同时, 教龄在5至10年内的教师是晋升中级职称的主要时期, 卡方检验的差值也最大, 说明大多数教师的目的职称是“中级职称”。90%以上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满足中级职称的聘用条件, 但是, 不能按照正常的晋升步骤晋升到中级职称, 通常都要等待十年左右, 甚至更长。当探讨“不满意”的原因时, 词频统计中主要表现在:晋升职称中有暗箱操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3) 对副高级职称的关注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的时就有激励作用, 当通过努力不能达到目的时, 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调查中发现94%以上的副高级职称是行政人员, 这使普通教师“希望值”减小。虽然副高级职称对教师的吸引力较大, 但是, 教师不能通过努力教学被正常晋升, 会产生成长需要理论中的“挫折——退化”, 使许多教师消极对待晋升副高级职称、敷衍塞责教学工作。这印证了副高级职称卡方检验的结果是χ2<χ20.05 (不满意48.8%, 满意为51.2%, χ2=0.17、χ20.05=3.84) , 也印证了“最不满意”词频较高的是“副高级职称只有领导”。

三、调查结论

教师过度关注职称晋升制度而陷入了职称漩涡。 (1) 外显性职称漩涡, 即某一目的职称是大家都能看见的最牵累人的事情。比如, 正常工作8年就可以晋升到中级职称, 但是, 努力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也难正常晋升。 (2)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 普通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的机会只有6%;相反行政人员有特别加分的优势, 所以机会有94%, 导致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晋升[1]差异过大。这印证了访谈笔记中最不满意中词频最高的是“酌情加分”, 最满意中词频最低的是“晋升代表自己的教学能力被承认”。这就是内隐性职称漩涡, 即职称背后大家不易看见的牵累人的事情。

四、导致样本教师陷入“职称漩涡”的归因分析

1. 外源性归因

(1) 归因于学生管理

初中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 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再有部分网络、电视等对学生的误导, 致使学生盲目模仿、盲目崇拜, 使中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 特别是乡镇学校、县城学校管理难度更大, 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2]。由于初中生的管理加强成绩才可能提高, 因此, 许多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前经常加强管理。但是, 当获得目的职称后, 管理松懈, 成绩很快下降。83%以上的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后, 出现职业倦怠[3], 这就是“内隐性职称漩涡”。

(2) 归因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偏低, 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说, 2012年达到GDP的4%, 这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 A地区的地方经济来源很少, 教师的额外收入基本为零。有限的教育经费在分配时重点中学偏高, 县城中学较少, 乡镇中学更少。所以, 乡镇中学教师和县城中学教师对职称晋升制度过度关注, 认为“不公平”也明显高于重点中学。县城中学和乡下中学又占全部中学90%, 使更多的教师认为职称聘用不公平, 这就是“外显性职称漩涡”。

2. 内源性归因

(1) 归因于生活经费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 A地区初中教师的父母或单方是农村人, 同时自己的兄妹有很多在农村, 这种现象从一类学校到三类学校最低不少于62%, 由于长期农村家庭比较贫困, 生活比较困难, 很多都需要自己的帮助。例如:张老师, 父母已是80高龄, 有两个姊妹在农村, 生活就比较困难, 自己经常帮助家里, 所以经济需求较大, 此时容易对职称晋升制度的过度关注产生负面影响而进入“职称漩涡”中。

(2) 归因于评聘制度不完善

(1) 归因于聘用终身制。现行的职称聘任是终身制, 只要被聘为某级职称, 就是终身的, 只可能被升级聘用不可能降级聘用, 所以, 教师在被聘任某级职称以前比较认真, 当被聘任以后, 不再为职称发愁, 因此, 教师会停滞在自己认为能被聘用的职称上, 也不担心不被聘用。所以, 很少在教育、教学上继续投入过多的精力, 从而使许多教师在获得目的职称后就开始出现职业倦怠。所以, 在访谈中最不满意中词频较高的是:难以继续晋升。

(2) 归因于酌情加分。在各县的职称晋升评分细则上都有:酌情加分。酌情加分是由于教育部门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位教师具体的情况, 对政策不完善的补充。但是, 却成了各校在操作中暗箱操作的理由。在调查中认为有暗箱操作达到61.5%, 甚至68.3%的认为评优、选模也有暗箱操作, 因此, 在访谈中认为最不满意的就是:酌情加分。在访谈中发现, 有的行政加分过高;有的生活教师加分过高;有的巧立名目加分;有的利用关系加分等。这正是“酌情加分”导致教师们陷入“外显性职称漩涡”。

(3) 归因于聘用名额受限。现行的职称聘用各校都有明确的名额限制, 如某校“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教师总数的10%, “中级职称”的教师为教师总人数的35%等, 当已获得职称的教师不退休, 其余教师就没法晋升, 许多优秀教师由于名额的限制, 无法晋升, 使教师的成就动机下降。比如有一位研究生分配到中学任教, 按照职称晋升的相关文件, 他一年后就可以晋升为中级职称, 但是, 现在已经六年还没有晋升到中级职称, 依照现在学校的情况他至少再等六年才有可能晋升到中级职称。所以, 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有32%的很想跳槽, 33.1%的想跳槽, 24.5%的不知道, 只有10.1%的不想跳槽。所以名额限制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会导致教师的“内隐性职称漩涡”。

(4) 归因于评聘过程不完善。评聘过程应该是根据教育局的相关文件, 各学校的职评小组再讨论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 再全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聘, 这本是合理的过程, 但是有些学校收到文件后故意不在教师会上谈及此事, 或者等上级催促时才制定评分细则。由于时间较紧, 产生许多矛盾。在访谈中发现:某校校长私自把相关的表填了;某校通知开会决定晋升人员到结束只有几小时, 这种现象在偏远地区较多, 这就导致“内隐性职称漩涡”。

(5) 归因于惩处制度不完善。每一年职称聘用时都会产生许多纠纷, 甚至有人到教育局诉说, 然而, 校长依然是校长, 情况仍然没有改变, 如A校长私自填表, B校长的亲戚直接填表等。惩处制度不完善, 没有加强监管, 使许多教师失去信心。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对职称评聘中不合理现象的惩处, 让很多学校领导我行我素。这种现象在二、三类学校尤为明显, 使教师也心灰意冷。这直接导致“内隐性职称漩涡”。

五、完善职称晋升制度的建议

1. 进一步提高师德

人力资源专家韦恩·卡肖说:多少年来, 有些人事管理专家一直在煞费苦心地寻找一种‘完美无缺’的评估方法, 似乎这样的方法是万灵药, 它能医治好教育系统所患的种种顽疾, 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并不存在。由此可见, 任何制度都有不足之处, 仅依靠制度难以弥补不足, 更主要的是教育中难以量化的因素有很多、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情商”等。所以,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 淡化职称评聘中的不足;通过绩效工资让更多的教师真正投入为学生而教学。

2. 实行定期复聘制

定期复聘制度[4], 就是定期让全校教师从学校的最高职称开始依次向下聘用。由于教学效果应该与教师工资收入成正相关, 然而, 许多低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远好于高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 这会导致低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高职称的教师消极对待工作。因此, 各级职务应制定聘用的必备条件, 并定期检查, 使教师在每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而获得对应报酬, 这样会减少一劳永逸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符合激励理论中“教师会把工资与各级职务教师工作做比较”, 从而让职称成为真正激励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3. 提前制定聘用方案的细则

我国的职称聘用制度已经发展60多年, 其内容大同小异, 许多学校都临时制定评分细则, 这样难免思虑不周, 从而引发许多教师的争议, 甚至出现打架辱骂等事件, 使许多教师认为“不公平”, 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 导致教师陷入“职称漩涡”。因此, 评聘方案的实施细则提前一年制定[4]。即今年评聘教师的同时制定明年的评聘细则, 这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能指引教育发展方向;能起到瞻前顾后的作用。

4. 加大惩处力度

对学校私自填写、包办、指定人员、聘用过程不公开等, 上级部门一定要严惩不贷, 实行不记名举报、越级查办制度, 对举报情况要限期公示、定期公示惩处结果, 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感觉职称晋升制度是公正、公平、公开的, 让教师在晋升职称上完全放心, 使教师把主要精力都完全地、尽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5]。

5. 以县为单位组织专家制定评分细则

泰勒的目标教学模式告诉我们: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决定了评分细则, 也决定了教学的方向。但是, 各校的评分细则随时变化, 导致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样使教师对职称晋升意见很多, 现实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幅度下降。所以, 应该以县为单位组织专家组制定详细的、合理的、周全的职称晋升评分细则;应减少酌情加分的项目和分值, 让酌情加分透明、合情、合理、合法。通过明确的评分细则, 才能安稳教师的疑惑之心, 使职称晋升发挥应有的功用。

6. 突破名额的限制

各级职称制定对应的聘用必备条件, 教师只要满足国家规定某级职称聘用必备条件就应该对应聘用[6], 如:符合“高级职务”条件就聘为高级职称、符合“中级职务”条件就聘为中级职称。从而减少消极等待的思想, 转换聘职压力, 促进聘职公平, 让教师不会觉得没有名额, 而不认真教学, 也不会为没有名额而担忧, 使教师用心去教学,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琦.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 2004.

[2]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西南大学, 2007.

[3]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朱永国.美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及其特点.教学与管理, 2005 (4) .

[5]况晨光.教师的幸福从何而来.江西教育, 2005 (18) .

教师写作纯粹是为了晋升职称吗? 篇3

不可否认,现实中也有个别年轻教师认为端上了“铁饭碗”,便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空就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是没有时间读书写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应付教学工作。为了晋升职称而发表论文,有的教师抄袭他人文章;有的教师不惜代价,花钱买版面,发关系稿;还有的教师因此上当受骗,虽然文章发表了,但却不是正规出版物,买了一张废纸,既花了冤枉钱又丢人现眼,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只是极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再说各个行业也都有这样“学术不端”的人,不足为奇,更不必大惊小怪。不能因为一棵树上有几个被虫蛀的果子就认为树上的果子都不能吃了。

按现行的职称评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上高级教师也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对有些人来说也就高枕无忧了。我校有一位教数学的老教师1999年就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获奖论文不算,单是在省级刊物上正式发表的文章就有20多篇。他常说:“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也是自我精神丰富、自我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水到渠成。当老师的不能让笔尖生锈,教一辈子书写不出几篇像样的文章说不过去。”老师们向他请教写文章的诀窍,他说:“诀窍就是平时比别人多付出、多用心、多读、多写、多改。坚持把自己的所想所做写出来,经过反复地‘深加工’‘冷处理’,切忌老生常谈,陈芝麻烂谷子,‘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因为只有做了才有东西可写,只有思考才知道明天怎么做。不能为了发表文章而写作,更不能为了晋升职称而写作。”在他的带动下,全校教师自觉练笔写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蔚然成风。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不断有文章见报,学生的作文连连获奖,黑板报、手抄报越办越好,写作水平大幅提高。我校的“少年文学院”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百家校园文化社团”,校刊《凤凰花》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社报刊”。

提倡鼓励教师写作,并非是必须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才算写作,更不是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作家”,平时的作文批语、教学计划、工作总结、案例、反思、随笔等等,都是写作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写作促使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幸福,毕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写的文章大都是些教学随笔、心得、读后感、杂谈之类,纯学术性的长篇大论寥寥无几,只是人们把论文与其它类型文章的概念混淆了。老师们经常说,我们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个人的感受、经验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反思教学的得与失,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在新课改中心明眼亮不迷失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把文章发到报刊编辑部就是“考试”,让编辑“阅卷”,能发表就说明我们的“作文”及格了,不能发表就是还需要努力。

在此不妨一问,在教师没有实行职称的年代,就没有教师写文章吗?那时候教育类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都是“进口”的吗?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肖川等这些教育家还需要晋升职称吗?他们不是还在天天写作吗?假若有一天国家取消了教师职称评定,教师就不需要写作了吗?教育类的报刊杂志就会停刊倒闭了吗?难道家长们希望不会写作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总之,教师积极写作是件好事,并非纯粹为了晋升职称,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古今中外凡是名师,大都是写作的行家里手。可以说,不会写作的教师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人们要多一点儿设身处地,多一点儿对教师的体谅,别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想歪了,动不动就乱扣帽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写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中小学教师成为“作家型”教师。

教师职称晋升试题 篇4

一、简答题(40分):

A.你所任的学段________所教学科_______ 1.说出你所教课程的性质。

答: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2.简要说明本学期你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特点。

答:本书内容包括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

3.列举你所教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二、国外教改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1.发现法 2.程序教学法 3.范例教学法

三、国内教改中的几种数学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高中数学教材只是一个蓝本,如何利用好这个蓝本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数学教育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还记得以前上学时老师给我们上课,对于教材上内容基本上是不经过“加工”,直接灌输给我们,这种方式处理教材的弊端很多: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等等,这种照本宣科的处理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不仅要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更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讲解教材”,始终是中学数学日常的教研教改的焦点,自然也是

砥砺教师专业“锋芒”的“磨刀石”。基于此,现就高中数学的教材教法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4.你在教学中常运用哪些评价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答: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感到比较困难的不是怎样去备好一堂课,而是怎样去驾驭一个班的学生,调动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来听自己的课。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从教者的一种心声吧!我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

二、运用情境

三、适当鼓励

四、亲近学生

5.简要说明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

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近几年的新课改要求当今教育教学目标不能只是以往的教给学生知识,要求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感到不知如何从整体上来把握三维目标。因此,在现实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还是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至于后两个维度目标能意思就意思一下,实在不行就毫不犹豫地丢掉;第二种,在课堂中割裂三维目标,把三者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第三种,过于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等目标,忽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结果使教学失去了知识这一目标和载体,给人以华而不

实的感觉。那么如何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下面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来谈一谈。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了知识却忽略了能力,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书本上死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统一呢?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设一系列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主动学习知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习得新知、形成技能。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概念、定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规律,实现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将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3.知识的实际应用阶段。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相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还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此阶段的任务就是巩固学生所学,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数学训练多样化,主要包括:基础性应用用以巩固知识,综合性应用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发展性应用主要是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开放性习题。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与方法。我认为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不要怕学生不懂,要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发现。学生只有在遇过挫折后才会成长。

1.教学内容问题化,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动力。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教师,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3.体验教学。对学生发展而言,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比如,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实际体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后者肯定优于前者。

三、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说到这个目标,许多数学教师感到不知如何是好,认为这个目标应该是语文和政治、历史教师的任务啊!其实,数学教师也有责任而且也能完成这个目标的。1.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发现、公式和定理的建立,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教师应充分发掘,将这些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的和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来龙去脉深刻地理解,而且无疑会赋予这些内容大量的情感色彩,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信心,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

2.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单一的教学评价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与多样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表扬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又要肯定回答错误的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对于学生错误的见解与解题思考要重在引导,促进学生自行修正。

3.调动教师自己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踏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就应该把所有的烦恼、悲愤的情绪抛之室外,带着愉悦、微笑,宽容、鼓励来开展教学。教师的每一个充满深情的微笑、抚摸与鼓励,目光中的关切与期待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会成为学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个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时应该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水乳交融,切忌分割开来。

总之,三维目标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教师,我们应用心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中落实好这三维目标,上面所述只是本人的一些见解,希望能给同科目的教师一些参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为落实三维目标想更多的方法,为学生的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60分)就你近年来讲过的感触最深的一节课,描述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意的情景,并从教育教学理论层面加以分析,谈谈这节课

对同行教学的借鉴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首先是对数学概念的反思。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来学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去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某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高中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两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④要把握教学课堂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并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

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事关一节课整体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所在。

在老师的教案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认为可有可无。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定位于学生而是指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

3、教学目标设计忽视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的培养。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反思一: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指明灯,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教学目标如同写文章时的大纲,大纲的好坏决定着文章的条理,决定着故事的情节,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实施,决定着是过程目标包涵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实施,也决定着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没有教学目的课堂教学犹如放野马,脚踏西瓜皮滑到那算那。

反思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主体,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而“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是把教师作为行为主体,而学生变成了老师灌输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作为行为主体,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实施的指南,真正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反思三: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

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情感的课堂如同嚼蜡,枯燥无味,尤其是数学课更是如此。

3、反思教学过程现象1:逢课必“情境引入”,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案例:某教师在讲抛物线方程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赵洲桥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老师马上打出赵洲桥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赵洲桥的图片+知识新授,其次是赵洲桥的图片+例题,再次是赵洲桥的图片+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赵洲桥的图片+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作用呢?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 “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虚构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宁可不要。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不能是虚拟的,我们需要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现象2:“我拼、我拼、我拼拼拼” 案例: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三桌子相拼,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要进行合作学习。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的效率,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就其课堂形式来看,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具体表现在: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误把“合作”等同于“合并”,认为提几个问题,再把桌子拼拼,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如何合作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在哪讨论就在哪讨论,甚至于学生讨论的题目并不具备讨论的价值问题都也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

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

现象3:刻意“孤立”文本──用教材教就不要求品味教材吗?案例: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课本。反思:上面的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另一个极端。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这一教学理念却成了一些老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一些教师出于“用教材教”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只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教师甚至离开文本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有教材。以上种种,对教材本身的学***削弱了。

现象4: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其实华而不实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

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泛泛而问。由于问题的结果已经很明确,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想出来的”?

3、提问只面向少数优等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反思一: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面向多数,而不是关注形式、数量、面向尖子。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那种“是不是?”的提问仅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

反思二: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

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教师晋升职称个人总结 篇5

我1979年11月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2004年7月来到我院电气工程系工作,2005年9月晋升为助理讲师。任现职期间,我每年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均取得了合格证书;参加了2008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3个科目考试,均达到合格要求;参加了2007年全国职称英语理工B级考试得到了84分的成绩,达到合格要求,现拟申请评定中级讲师职称。现将我自2005年9月任现职以来在思想、工作和业务等方面的情况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政治修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尽职尽责,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思想上有了较大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8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坚信,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干好事业的前提。

二、工作方面

1、任现职以来,先后担任了04高中机电班、03电气二班、04机电五班、03高中机电班、02高级机电一班、02高级机电二班、03中级机电班、03电气班、05机电五班、03机电三班、03机电一班、03机电二班、06春季电气一班、03机电一班、03机电二班、03机电三班、03机电四班、05机电四班、06机电三班、06高中机电二班、05机电三班、07机电三班、07一体化四班的电工技能、直流调速、电机与变压器、变频调速、电力拖动、电工仪表、物理、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的教学,8个学期课时量分别为538课时、358课时、510课时、340课时、366课时、350课时、322课时、320课时,总计3104课时,平均每学期388课时,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任现职期间两次带领学生到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参加工学结合,圆满完成了工学结合任务。作为电气工程系课题组长,参与修订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电气自动化技师教学大纲,参与讨论和制定电气工程系学分制管理办法,积极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任现职以来,我先后担任了04高中机电班、05机电四班、09数控电子班班主任。04高中机电班,在校期间没有一名同学受纪律处分,在 2005年学院没有统一组织高考辅导班的情况下,有两名同学分别升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读本科和专科。05机电四班,在XX校区14个班周评月评中均列前三名。作为XX校区兼职学管和张店校区团支部组织委员,认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完成新、老团员和团干部培训等工作,还参与组织了篮球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所带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

三、业务方面

任现职期间,多次参加业务培训,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2006年暑期参加了山东省“金蓝领”技师培训,获得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7月16日至8月3日参加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初步具备了本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素质;2009年7月22日至7月29日参加第十二期山东高校辅导员培训,使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任现职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并参加编写专业教材。在《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1期发表论文《XXXXXXX》;在《职业》2009年6月下旬刊发表论文《XXXXXXXXXX》;参加编写的教材《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学习辅导与技能训练》于2006年8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论文《XXXXXXXXX》发表在《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2008年增刊。

四、获得奖励情况1、2004年山东省技工学校技能竞赛维修电工教师组优秀奖。

2、2007淄博市技工院校优质课评选专业理论课三等奖。

3、淄博学院2006-2007学年教学能手。

4、淄博学院2007教学标兵。

5、淄博学院2007岗位责任标兵。

6、淄博学院2007“平安校园”先进个人。

7、淄博学院2008“平安校园”先进个人。

8、淄博学院2005-2006学年嘉奖。

9、淄博学院2007-2008学年考核优秀。

10、论文《XXXXXX》于2006年被评为第19次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论文《XXXXXXX》被评为2006年全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成果二等奖。

12、论文《XXXXXXX》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征文优秀奖。

13、论文《XXXXXXX》获得学院2006年教学年会论文三等奖。

14、论文《XXXXX》参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2005-2006科研成果评审,被评为课题类三等奖。

15、所带课题组获2007学院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总之,任现职以来,在学院领导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及业务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加倍努力,为我院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气工程系XXX

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个人总结 篇6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听从领导,服从分配,关心学生,热爱集体,待人真诚,作风正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执教,文明执教,克已奉公

二、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我始终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我先后参加了辽宁教育学院的“三沟通”专科学习和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学习。系统的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具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功底。工作中,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中国教育报》《作文评改报》、《语文学习报》、《班主任之友》等报刊杂志。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教育技术培训,借助网络了解教育教改的新动态,新方向,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将所学知识较好的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有效指导中、初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经我指导的本校教师游丽明,现已成为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落脚点,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采取 “班长轮流制”、“班务分工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思和责任意思;采用星级管理和星级评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卫生、爱护公物,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上进意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帮一”结对子,开展写周记等方式,促进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晨会、班团会、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拓宽育人的途径。我组织开展的“重温经典、唱响红歌”、“走进历史--看钓鱼岛”等系列教育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决心;“诚信在身边”“学会感恩”、“环保卫士弯腰行动”等主题教育,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形成习惯,并内化为优良品质。担任班主任近20年来,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所任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校、镇优秀班级,先进班主任,在校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研读课标,读透教材,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让课堂成为活泼生动有教益的阵地。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过各类课型的尝试,如“辩论课”“演讲课”“综合活动课”“文学欣赏课”“知识比赛课”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文辅导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持久的练笔活动,我所倡导的“随笔”练习,得到了同学科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并在全校推广。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依据学情,结合学校推行的主体参与式学案教学改革,精心编写学案,潜心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我利用音频、视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中,寓教于乐。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作为语文组的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和学科模式构建工作,多年来,亲自承担和组织成员研究的主要专题有《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教学策略研究》,《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和《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文言文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我校新教师教师赵新阳运用《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讲授的《乡愁》一课,在盖州市教师素质提升大赛中获优秀奖。

三、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

本人担任班主任多年,班级的巩固率始终居于前列,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后进生转化工作得到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级,优秀班主任;教学中,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始终位于联校的前列。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师职称晋升试题 篇7

众所周知, 医院是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大的单位之一。在现行制度下, 职称评聘仍是医院考核、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 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 设置上现已有较为明晰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 如有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等。但医院职能科室行政工作人员所占比重较小, 专业对口情况也不多, 但这些工作人员是服务全院员工、医院行政职能工作有序运转、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实行更为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 本文对医院职能科室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 探索院行政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管理工作模式。

二、有效完善医院行政工作人员职称晋升工作

(一) 角色定位1:传统情况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模式

目前, 深圳市的职称考试工作及评审工作等相关制度相对于其它地方已相对完善有效。可以根据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的条件及要求, 鼓励行政人员根据本人的知识能力及客观需要, 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申报评审。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561-1988专业技术职务代码以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专业技术分类信息, 分析行政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具体情况并归纳如上表。

上述一览表可以体现, 行政员工职称按专业技术不同系列进行界定, 有其利好的一面:在医院整体的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工作中, 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及职数要求, 打通了职能科室行政工作人员技术发展的通道, 促其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在聘任期间应承担的专业职责, 保持其责权利的一致性, 同时继续发挥职称制度在行政员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聘任职称的员工多了, 不仅提高了医院形象, 对于员工个人的荣誉感及成就感也起相关激励作用。但同时也有弊端:专业技术职务顾名思义, 涉及专业性质。因事设岗及岗责对应后, 如此对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员工在科室间流动, 或是员工的工作轮换等会造成一定的不变, 不利于医院行政人员人力资源整体规划及利用。

(二) 角色定位2:大部制情况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模式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行政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 考虑持有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情况、工作年限、资历条件、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情况、奉献大小等因素, 并分配给各因素相应的权重比例后, 设定多个行政工作人员职务等级, 如一级科员、二级科员、三级科员、四级科员等, 完善行政员工的职务评聘制度。

大部制情况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模式下, 将淡化专业技术职称概念, 通过各层级不同培训, 如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离岗培训等, 培养出综合型的行政工作人员。医院可以整合行政人力资源并加以利用, 方便调配, 以形成更为高校的职能工作系统。

但该分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因公立医院编制内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是与聘任的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挂钩, 因而大部制下的综合型人才分类等级无法直接与专业技术职务 (即职称) 对应起来。

三、结论

上述两种职称管理模式均有实用上的价值, 进行高效的医院行政工作人员职称管理工作, 与具体模式相关的方案、制度及程序等仍需进一步探讨并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莹.聘用制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方式浅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 (4)

[2].杨丽, 许成锋.专业技术职称品评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

[3].贾东旭, 刘峰, 杨旭.诌议医院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工作[J].人力资源 (医院管理篇) , 2012 (2)

上一篇:电商部工作内容下一篇:三级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