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2024-07-15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训练点再现

1、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课文《我们的教室》下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2、小结:

是的,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应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各写了些什么。

二、训练点深化

1、比较

下面请大家读课文3、4两节,比较一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反馈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解惑

介绍“学习园地”时可以加上一些方位词吗?可以加,课文又为什么不加呢?

4、明理

是的,运用方位词不能滥用,要根据需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变成画蛇添足了。

三、训练点巩固

刚才,我们读懂了按方位顺序写的课文,那么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1、动手

对,我们不仅要读懂它,还要学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介绍。下面请大家动手操作,把室外的物品依次地放到室内。

2、动口

这是一个新建的教室,请大家看屏幕,学着按方位顺序介绍《新建的教室》。

①指名说,并评议。

②全面说练。

③小结。

刚才,我们给《新建的教室》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并也按方位顺序介绍了《新建的教室》,让人听后觉得有序,明白。以后我们经常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

3、贴画。

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新建的教室》,你们想再来试一试吗?好,下面就请大家两人一组根据信封内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布置。

4、说画。

①小组说。

按方位顺序说说新布置的教室里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集体交流。

凡不同的设计都上来交流,并评议。

5、写画。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8课《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第二课时《尊重和感谢他们》

教学目标:

1.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欣赏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并感谢他们,培养与他们合作的态度。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为我们生活服务的行业及服务的人。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认识在社会上一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及其工作,了解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制大树干、彩色树叶型贴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谁能告诉我你们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行业?同学们的理想各不相同,但不管干哪一行,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个话题: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板书课题)

二、谁在为我们服务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师表演哑剧,让学生竞猜所扮演的角色(如交警、护士、司机等),然后讨论他们的工作范围。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长的职业,说出他们的辛苦和对社会的贡献。

活动二:我们离不开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也好,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好,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四人一小组。教师巡回交流倾听。

3.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成果。

三、尊重和感谢他们

很显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正因为各行各业中无数人的辛勤服务,人们的生活才会如此方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呢?生回答。(教师板书:理解 尊重 感谢)

活动一:他们了不起

可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有时候有不尊重他人劳动的行为,甚至还有这样的想法:当科学家、工程师就光荣,当服务员、清洁工就低贱。你是怎样认为的?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交流。

2.集体交流。

3.同学们说得很对,不管干什么,只要努力就好,都能给人带来方便。要知道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跟老师读、齐读,将它铭记在心!

活动二:请让我来谢谢你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們知道了许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懂得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感谢。

1.现在,你最想感谢谁?最想对他说什么?学习了本课你有怎样的收获?请同学们赶紧拿起笔,拿起你们的小树叶(课前分发的即时贴),尽情写下你想说的话。

2.学生们设计、制作感谢卡、收获卡。

3.组内展示。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感谢之语,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代表展示)

请把你感恩(收获)的小树叶送回大树妈妈(课前准备的大树干)的怀抱。(全班同学分组将树叶送回,此时褐色的树干变成一株美丽的大树)

四、总结

这是一棵感恩树,这是一颗收获树,他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每一片叶子,离不开在座的每位同学。明天,你们也将成为这千千万万光荣的服务大军的一员。让我们共同用心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感谢为我们服务的人;珍惜为我们服务的人的劳动成果;学习为我们服务的人的精神。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五、板书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3

不能玩过了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玩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好好的利用网络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玩的原则,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认识到玩的原则,把握玩的尺度 教学难点:网络时代,我们该怎么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都知道玩是我们的权利,但是家长、老师时不时的在侵害我们的权利,他们为何会这样呢?用一句话:爱之深、疼之切!怕我们玩得太过了,收不回来。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玩。

板书课题:第一课《我们都爱玩》

(一)不能玩过了头

二、讲授新课

在初中生中,存在贪玩、沉溺于玩、为玩不顾一切的现象。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玩的原则的教育就十分重要。那么正确行使玩耍权利的三原则是:

无害原则:所开展的玩耍活动既不要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又不要给他人、社会以及正常的学习带来危害。

适度原则:玩耍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切记不可过度,也不要舍不得玩。

安全原则:玩耍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做危险游戏,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所以根据我们对玩的讨论、研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倡议书

本课强调玩有原则、规矩和界限;如果逾越了应有的界限,把握不好分寸,玩过了头,是十分有害的。现在,从平时同学们在老师们上完多媒体课程时,都围在电脑前面的劲头,我猜想现在同学们玩得多的可能就是网络方面的游戏,那么对于网络时代,我们该怎么玩呢?

板书

(二)网络时代,我们该怎么玩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网络是把“双刃剑”看我们怎么去运用它。

对中学生的益处:第一、可以开阔视野;第二、可以增进交流;第三、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网络对中学生的害处:第一、影响学业;第二、不健康网站的侵蚀;第三、影响身体健康。

三、小结:我们爱玩,玩是我们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玩过了头,要注意玩的原则,更有甚是,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去玩,希望同学们今后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让网络为我所用。

四、作业布置:见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我们都爱玩》

网络时代,我们该怎么玩

不能玩过了头

(一)不能玩过了头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4

五年级上册语文《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课时,学习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两篇课文材料,按计划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搜集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并围绕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了解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的变化,并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的优点,感受到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人们都需要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显得多么重要啊!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激发学生按计划继续开展综合学习活动,为下一节继续了解信息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利用信息传递的方式打好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自身限制(家没电脑),因此对因特网的体会还是有一些不够深入,对于电脑上网,学生很好奇,可还是不够清楚意思,有待下一节课继续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正确上网的好处。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自由读,讨沦:你读懂了什么?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 处留下绿色一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 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 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 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 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二、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布置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要求:白拟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6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齐读课题 19生命生命

1、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学习,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2、学生汇报。(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生长 心脏跳动)

3、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引学

1、首先让我们走进飞蛾求生的场景。

(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哪些语句能体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3、(见课件)强调 挣扎、极力、跃动

“挣扎”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吗?

“极力”呢?

4、让我们来看看飞蛾求生的画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创设情境:此时作者手中的小飞蛾会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呢?

(因而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5、好,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练读。(指名 优)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板书:强烈)

6、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课件)

7、同学们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一段的内容的?(先读,找重点句,理解关键词,感受生命意义)

8、小结学法: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关键词语,感受生命意义。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四、自学提示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抓语句

2、品词语,悟感受

自学内容:

自学课文3、4自然段

自学方式:

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自学时间:

3——5分钟

四、汇报自学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谁从文中找到了有关的语句?

1、生汇报,重点语句

2、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3、你又怎样的感受?(顽强)

4、从哪些词理解到的?

抓字眼:冲破(很坚强、有冲劲)、冒、竟(读出不可思议的语气)

5、(平常种子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

那么我们文中的瓜子的生活条件又是什么样呢?)

“冒”能用什么字来替换?(生、长)

6、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顽强)

7、让我们来看大屏幕感受小小的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8、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小瓜子的顽强。

9、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顽强)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飞蛾和瓜苗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吗?( 它们都很珍惜生命。)

过渡:动物和植物都这样珍惜自己的生命,杏林子又从什么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呢?

1、汇报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脏,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

师旁白:现在,你感受着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告诉自己、同桌和老师——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静听心跳让我们板书: 震撼

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浪费、不珍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怎样是“好好使用它”

(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比较句子:

生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这是作者的决心。 反复读

作者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让我们走进杏林子(课件)

五、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生命每個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杏林子一样创造奇迹。课文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有问题吗?“流失”、“光彩有力”的意思

3、质疑

我们怎样理解最后一段?(小组内可讨论)

4、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 ( 她做到了 板书 珍惜生命)

5、一分钟记忆(最后一段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背书有方法,抓住关联词 :虽然 但是 于是)

6、让我们用满怀激情的背诵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也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生背)

7、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杏林子一样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六、升华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生命是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现在你能回答了吗?

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照应,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这样会使你的文章中心更明确。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地使用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2、此时此刻老师和你们一样,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珍贵,老师这里有一句话让我们来共勉。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 语

七、质疑:课文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这节课你有什么谈收获

《我们家的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执教:保定市县学街小学

芦丽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大猫的“古怪”和小时候的“淘气”两个方面,体会“我们家的猫”的可爱。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抓住事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二)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亲自参与板书设计,理清文章层次。

2、重点引导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

三、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读书,找出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词,参与板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感知导入 通过读书,老舍先生家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抓住主线,让学生参与板书,理清层次

1、总结学生发言:老舍先生家的猫的确可爱。

2、抓住事物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作者通过对猫哪些性格特点的描写突出了它的可爱?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划出表示猫性格特点的关键词。

3、组织全班交流,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板书。(列出的词可以是:古怪、淘气、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也不出、勇猛、胆小等)

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板书到可移动的条形小黑板上。

4、指导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理清课文层次。

学生列出的表示猫的性格特点的词可能是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重新排列,设计一份能体现出课文层次的板书。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摆一摆条形小黑板,并说说自己设计的理由。重点理解“古怪”的意思。

5、总结出学生列出的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也不出

勇猛

胆小

淘气

(三)采用读、赏、议的方式,学习课文语言。

1、提出中心话题,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你认为哪处写得好?好在哪儿?有感情的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或是用自己的话说说,通过你的介绍或朗读,让大家都喜欢这只猫。

2、组织交流,对学生抓不住、体会不到的词,教师巧妙的引导。如:作者把猫的脚印写成了“小梅花”,可见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另有多处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建议学生围绕本课自己给自己布置一项作业。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给家人听,可以是扩展读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可以动笔写写你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搞个小专题更多地去了解猫的性格特点等等。

设计思路:

《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教案 篇8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重点集体的特征。

难点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模式四环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具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一、导入:使用教材p7的材料:一滴水与大海。二、新授: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相互依存)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特征:第一,有共同的目标。第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第三,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活动:根据集体的含义和特征,辨别以下这些团体是否属于集体:学校足球队、少先队、书法兴趣小组、一个组织严密的赌博团伙、电影院时的观众、学校的共青团组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四,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集体有大小层次之分。2、以集体利益为重。①活动:拉小球。②讨论:李丽的问题。③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④活动:自由论坛。3、反对小团体主义。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②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三、巩固复习知识点。四、练习:练习册相关部分。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1、一滴水与大海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2、以集体利益为重。3、反对小团体主义。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

第二课时的教学教案 篇9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___课,谁来响亮地读读课题!

(表扬)真不错,全班齐读课题!

(表扬)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和自信的目光真让老师倍受鼓舞,相信这节课大家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首先要请现在坐姿最棒的同学来读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文)

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个景物的?(写景)

你读懂了什么?

(表扬)他们朗读肯定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___(手势)声音清脆、字正腔圆,把掌声送给他们!

那么谁来回答这一问题呢?(提问2人)表扬:你体会得真好!谁来补充,同意他的回答的同学请举手势!

看来大家上节课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精读感悟。

(一、重点字词)

过度:————————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_?__自然段,说说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______?

(第<1>人)你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不过,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更棒了! (第<2>人)你真会读书!

(第3人举手)你有不同的理解,请你说。

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你们认真的思考样子是最可爱的,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_?__自然段,画出描写__?_特点的词语或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都市同时写上你的阅读感受。(提问3人)

(第<1>人)请你,大胆举手,首先就是个进步!(表扬)老师还要表扬你读书认真! (第<2>人)你也很了不起!

——(朗读指导)试试看,能不能把它读好!

(表扬)已经有感觉了,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味道全出来了!),集体读。

(第<3>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掌声送给他!

全班齐读这一段(部分)。

(鼓励)看着同学们的进步,老师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3、(指名)

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 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科教师:黄庆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理解课文中被艺术化了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收集秋景图画,动植物过冬资料,增加对秋天感性的认识。

教师:制作与秋天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引入,播放多媒体课件,伴着美妙的音乐,师生共同欣赏秋雨美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直观感受秋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

(二)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思考后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前四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用﹏﹏画出句子。出示句子,组成一首小诗,让学生读一读。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秋天的雨的?交流汇报。

4、小结:课文是从秋雨的到来、颜色、气味、声音这些方面介绍秋天的雨的。

【设计意图:这是遵循整体教学的原则,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和结构,以便更好学习下文。】 三.研读课文,动情朗读

(一)略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秋雨的到来。

1、秋天的雨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抓住“清凉”,“温柔”,“轻轻地”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秋雨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段采用简约的教学,以读促悟,读中理解体味秋雨润物无声的特点。】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秋色美。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课文写秋天的色彩写了哪些事物? 导入:第二自然段写得很美,请大家先好好读一读,看看秋雨把哪些颜色送给哪几位好朋友,然后用——画出来。

2、学生汇报。

3、出示练习巩固,感受秋天的色彩美,体会语言的美。我来说一说:

(黄色)的(银杏树叶)

()的()()的()

()的()()的()

4、联系课文理解“五彩缤纷”

(1)这么多的颜色,课文用哪个词来概括形容呢?用▲画出来(五彩缤纷)

(2)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吗?

(2)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别的吗?(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5、展示朗读,交流体会.(1)过渡: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五彩缤纷的颜色给了这么多花草树木,整个大地都变得漂亮起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谁愿意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谁又愿意当当小小评论员。(出示:A我来展示读 B我来当评论员)(3)抓住重点句,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并分别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②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扇哪扇哪”、“飘呀飘呀”慢慢地读,边读一边想象树叶飘落的情景,还可边做动作边读,把句子读活。)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通过表演体会“你挤我碰”的意思,感受硕果累累的生动景象。体会作者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菊花的颜色美,并让学生拓展菊花颜色词,丰富想象,感受菊花的色彩美,进一步体会“五彩缤纷”的意思。)

5、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绵绵的秋雨,看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吧。(配乐: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6、拓展练习:

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让我们仿照书上的句子也来说几个优美的句子:

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像()。秋天的雨把()给了(),()像()。(1)个别说——同桌互说——全班交流(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梯度练习,由易到难。)

(2)小结谈话: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7、师生共同归纳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通过深入研读,为下面两段的自学引路。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并随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乐趣。】

四、小组自学,互动探究

(一)过渡:踏进秋天的大门,我们不单单可以看到好多漂亮的颜色,还可以闻到好多好闻的气味和听到好多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分别藏在了课文3、4自然段里了。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3或者第4自然段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读:自由朗读课文

画:画出景物名称 品:感受景物特点 赏:感情朗读句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减少教师细碎的分析,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验合作探究精神。】

五、汇报反馈,交流体验

(一)享受气味美

1、生汇报:(1)第三自然段写了梨、菠萝、苹果、橘子这些水果。

(2)他们是香香的,甜甜的,味道十分好闻。(3)感受到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

2、学生质疑,解疑,如:“小朋友的脚被香味勾住”是什么意思?

3、拓展:我们来闻闻秋天还藏着哪些水果什么样的味道?(如:杨桃、柿子、哈密瓜、葡萄„„)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品尝那香甜的气味,分享丰收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适度拓展,进一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之情。质疑问难,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聆听声音美

1、生汇报:(1)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景物。(2)它们是怎么准备过冬的。

2、这些小动物和植物是怎样知道做好过冬的准备的呢?他们听到了什么?引出第一句,感情朗读,感受声音美: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拓展:你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又是怎样准备过冬的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4、师引读本段,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朗读,最后全班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读书建构和谐师生关系,通过表演朗读激发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追问资料来源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及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五、总结全文,诵读积累

(一)总结全文

1、秋天的雨这把小小的钥匙轻轻地为我们开启了秋天的大门,踏进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闻到了香香甜甜的味道,还听到了冬的信息,知道动植物是如何过冬的。大家喜欢秋天的雨吗?你有什么话要对它说呢?

(秋天的雨,我要感谢你。秋天的雨,你真神奇啊,为我们带来美丽,丰收的秋天„„)

2、让我们以丰收的喜悦和满心的欢乐来感谢和赞美秋天的雨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喜欢的语句。

同学们那么喜欢秋天,想不想把秋天的美景留在心中呢?让我们来练习把喜爱的部分背下来吧。(学生自由背诵,再个别展示。)【设计意图: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六、布置作业,自主实践

(一)把课文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并摘抄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

(二)自主选做实践题: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演唱关于秋天的歌曲;朗读描写秋天的文章;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和爸爸、妈妈去郊外秋游„„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一):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一把钥匙 香香甜甜 丰收 欢乐

《童年的影子》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构图法则和用光技巧,学习用主体表现视觉中心与突出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取景构图拍摄出有趣的摄影作品,获得敏锐的发现力和观察力、敏捷快速的操作能力与大胆的想象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感受摄影瞬间的精彩与光影的魅力,体验摄影学习的快乐,通过照片欣赏,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

学习摄影的构图和光的练习。

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欣赏导入、分析探究、方法学习、讨论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摄影技术给了我们更好的记录让精彩的瞬间得以永恒!

2、欣赏《童年的影子》,引导讨论作品中的光与影。导出题: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摄影艺术的用光级构图。

二、认识光源,尝试体验

、了解光源方向

顺光、前测光、正侧光、顶光、正逆光、侧逆光

2、观察图片,判断光源方向。

3、尝试体验用光,比较不同用光的人物脸部光影效果。

三、用光分析,方法探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用光方案充分表达意图和需要。

用光效果你最喜欢哪一种?你是喜欢强烈还是平和的光影效果?

2、比较逆光、侧逆光、顶光的光影效果对表达意图所具有的优势。

四、把握构图、突出主体、基本构图,就是将拍摄对象以最恰当的比例安排在画面中。

2、斜线构图会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从左往右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上升,从右往左上升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下降,上升意味着成长、前进或是光明、希望,而下降则有赋归。

3、三角构图也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意义,正向三角给人的感觉是希望或是目标,倒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朝气或是焕发,而交叉三角给人的感觉是满足或是成功。

4、十字形构图,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

五、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教师大屏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摄影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光源方向

2、互动探讨各种用光的光影效果。

1、比较各种用光方案的优势。

2、学生比较分析,所处自己的感受。

学生学习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照片的构图。说说自己喜欢的构图形式。

教学

《姥姥的剪纸》教案(第二课时) 篇12

教学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教学年级:六(1)班 研讨课题: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执教教师:肖胜科 教学课题: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渗透课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姥姥的剪纸》。1.教师板书课题:12.《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过渡:大家读的不错,在上节课,咱们熟读了课文,作家笑源在写这篇课文时,用了很多词语,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教师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 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熟能生巧 无可挑剔 拴在屋檐下 缠着姥姥

师:文章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由生动具体的句子构成,而句子的生动则离不开生动的词语,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记在心里好吗?

3.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过渡:读得很准确。是啊,笑源正是因为用了这些朴实无华的词语,才使文章显得生动。课文一开始,他就用了“心灵手巧”这个词语来赞美姥姥剪纸的技艺,剪纸的确是需要心灵手巧的,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吧。

二、读课文,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神” 师:找到了吗?赶快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奶奶剪纸技术的“神”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指名学生读,谈感受

(2)师引读:是啊,同学们,在姥姥的手里,一把„„一张„„,在姥姥的手里„„,便要什么就„„,人物、动物、植物、器物,„„。

(3)教师小结:无所不能,多好的剪纸技术啊,这是作者从正面来描写了姥姥的剪纸技术(教师出示“正面描写”),除了正面的描写,笑源还借用了邻居的话来描写了姥姥剪纸技术的高超,那就是“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刚才那是正面描写,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描写了吧?对,是侧面描写(出示侧面描写)

是啊,描写一件事物,可以从正面和侧面来进行描写,这样会使作文更加生动,真实。

(4)感悟姥姥剪纸技术的“神”

过渡:在作者的眼中,姥姥的剪纸艺术是“无所不能”,而在别人的眼中,姥姥的剪纸艺术就一个字,是什么呢?

学生再读别人赞美姥姥的话,感悟“神”字 教师小结:是啊,“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不是神了吗?这是别人对姥姥剪纸技术的最高赞美。姥姥的这种剪纸艺术的神,“我”也亲自体验了一回,不是吗?我们读读第二句描写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看看。

(5)读我的体验,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神” 教师引读:岂知„„,一幅„„。出示“喜鹊登枝”图片

提问:多好的剪纸艺术啊,但是你可知道这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剪纸吗?(6)齐读感悟

过渡:蒙着眼都能剪出无可挑剔的“喜鹊登枝”,难怪别人会用“神”这个字来赞美姥姥了,现在我们带着这个“神”字的赞美之情来读读刚才这两段话吧。

(指名读,学生齐读感悟)

三、感受姥姥剪纸技艺来自于“熟”

过渡:唉,姥姥蒙着眼都能剪出剪纸,她的剪纸技艺为什么会这么神呢?谁能用姥姥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1.学生读,教师出示姥姥说的话: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学生齐读这句话,提问:姥姥剪纸的神,可用她说的一个字来概括,是哪一个呢? 教师小结:对,是“熟”字,因为“熟”所以才生“巧”,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只要长期做,坚持不懈的做,总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的。姥姥就是因为总剪,剪多了,所以才熟的。

3.联系下文,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渡:不过,我们读起来感觉姥姥说的这句话很轻松,可是实际上要达到“熟”字轻松吗?为什么?课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的“熟”来的并不轻松呢?

4.教师出示句子: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1)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谈感受: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姥姥是练多了才熟的,关于练,你想到了什么谚语 学生说,教师出示小结 a.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b.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C.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e.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再读理解感悟姥姥的剪纸技术的“熟”来自于“练”(4)理解姥姥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师:从姥姥说的这句话中,再结合上面这些谚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姥姥说的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她是在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想熟练,必须具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必须长久练习。

(5)学生齐读这句话

(6)教师小结姥姥的剪纸艺术的神是从练——熟——神的过程

四、感受姥姥善良的品格。

过渡:同学们,姥姥把自己的剪纸艺术练到了“神”,剪了那么多的剪纸,她剪这么多的剪纸做什么呢?又是剪给谁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我们能从中读懂什么?

1.教师出示句子: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2.指名学生读,读后谈感受,感知姥姥的善良

3.教师小结:对,姥姥就是这样一个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的人,任谁开口都行的人,所以在邻居们的眼中,姥姥不仅是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更是一个善良的人。

五、理解姥姥和我之间的感情

过渡:在邻居的眼中,姥姥是善良的人,在我的眼中,姥姥是什么样的人呢?对,正因为姥姥的善良,正因为姥姥的慈祥,所以姥姥和“我”之间发生了许多剪纸的故事,读读课文,看看姥姥一共为我剪了几幅剪纸呢?

1.学生读课文7-10自然段。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谈感受: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引读小结:是啊,因为我是调皮蛋,所以经常„„,还蒙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纸,姥姥用它极其熟练的技艺为我剪了“喜鹊登枝”,因为姥姥怕我到河里游泳,便用剪纸„„,为我剪了“小兔骑牛”图,我不满,还要,姥姥又为我剪了“牛图啃草”。这三幅剪纸不仅仅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还将“我”和姥姥连接在一起,成了“我”和姥姥之间永恒的回忆。

4.教师板书:姥姥 剪纸 我

师:剪纸连接了我姥姥之间的感情,开始是姥姥想用剪纸把“我”“拴”住,后来,变成我“缠” 住姥姥要剪纸,看看在“我”那一“缠”之下,姥姥都剪了些什么呢?

5.教师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提问:读了这对话,你读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在我的一“缠”之下,姥姥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兔子,剪出了各种形状的老牛,这时候,姥姥剪出的仅仅是兔子和牛吗?姥姥剪出的是亲情,是婆孙之间的亲情,现在请同学们怀着对亲情的赞美再读读这段话吧

6.学生再读句子,教师小结

过渡:是啊,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亲人彼此之间的相互挂念,正是姥姥的剪纸剪出的缕缕亲情,让笑源终身铭记于心,请同学们看电视——

教师出示句子: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读文,谈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是“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一副副剪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姥姥剪纸的神态,更是在我的梦中萦绕,我对姥姥的思念是如何的强烈啊。虽然我和姥姥相隔一方,但我和姥姥的亲情却因剪纸而连接在一起。姥姥对我,我对姥姥的思念永远不断,这真是:剪纸连接婆孙情,牛兔千里永不分

六、课堂小结

教师再次小结亲情的永恒

七、作业

练笔:写写你和姥姥或者祖母间的亲情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姥姥

剪纸

我剪纸连接婆孙情

上一篇:三年高中下一篇:商品销售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