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2024-07-17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共18篇)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experiment technical ability

先修课程:化学实验操作基础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加工技术

课程类别:必修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学时:32学分:1.5使用教材:《生物化学》,张跃林,陶令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课程简介: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是针对生物技术及应用和食品加工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物化学检验检测、定量定性操作被串联并糅合后整理到若干个项目中让学生亲自操作完成。这些项目再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本课程所包含的训练项目以学生亲自动手为途径完成技能训练和产品质量检验分析,与企业生产直接相关。本课程以学员较全面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原理的应用及移液、滴定、恒温水浴、控制酶促反应条件、鉴定蛋白质的存在、鉴定糖类的存在、分离核酸类等方法和技术;掌握观察、描述、分析生化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分析、鉴定生物大分子的方法,了解反应条件对生物化学反应中大分子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技能化,辅助理论课的同时形成本专业核心技能的操作基础。

教学要求: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牢固树立以生产实践为中心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习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生物化学实验技能项目中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准确化问题。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科学严谨的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项目带动的实验实训

作业(报告):课堂作业及课后思考,1、2次/月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生物专业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 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 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都前所未有,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是亟待我们去正视, 去调研, 去思考, 去解决的。

生物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与理论课程相比, 实验课程更具有综合性、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实验课程单独设课, 提升了实验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入手, 增加了综合性实验, 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

一、课程改革

高校生物专业中学生对仪器的认知程度和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大学新生对仪器认知程度不高, 即使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 但是从未接触过, 不懂操作, 不能熟练的使用。甚至到大学四年级, 做毕业设计的阶段, 学生的仪器使用和操作仍然问题百出。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仪器的使用是实验操作必须的能力, 学生需要正确规范的使用仪器。正确使用仪器能够减小实验误差, 取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而且可以避免损坏仪器,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伤害。

在大学一年级设立仪器分析课程是必要的, 很多高校是设立这门基础课的。例如,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仪器分析课程是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对大一学生设立仪器培训和专门指导有助于他们对仪器的掌握, 为今后的实验课程做足准备。而且, 仪器分析课程同时要有实验课程的配套, 让学生及时进行仪器的实际操作, 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进而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 那么这门课程的设立就能尽大成度的发挥效果。

二、内容改革

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拥有创新意识, 要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遇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就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 特别是设计实验过程中如何选择检测方法、试剂和仪器的选择、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如何进行验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上面进行有效的调整, 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首先, 仪器分析的实验课程可以从让学生先了解实验室的规模、规则、仪器的摆放位置;掌握仪器的型号、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再实际操作到熟练使用。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实验细节, 例如微量移液器的正确操作,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等, 这些仪器的使用导师要示范规范的操作, 并详细讲解。不同专业领域涉及到的仪器可以进行分类讲解, 也有利于学生对某些专业兴趣的提高。

其次, 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每个课程的实验课中设立1~2个综合性的大试验, 在教学安排上综合多项实验内容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的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 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拟定方案完成, 列出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这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作精神,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 安排这种综合性的大试验, 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 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 最好的那种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即教“学”, 这里的“学”指的就应该是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 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在现今就业困难的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考试形式

单纯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并不能完全起到效果, 需要配合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发展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传统实验课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形式来完成, 没有正规的考试, 不纳入期末成绩或者有些高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是作为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无论以上哪种考核形式, 都导致学生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 而往往单方面下大力气学习理论知识, 放松实验课的学习, 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因此, 对实验教学必须实行更加完善、科学、适用的单独考核。考试内容可以选择课程中包含的实验, 也可以建立新的实验题目, 主要考察内容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能否独立查阅文献, 明确实验的目的; (2) 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规范, 考察试验中的操作规范和仪器使用规范; (3) 实验报告中对结果观察记录的细致及真实性; (4) 讨论分析的合理正确性乃至最终能发现问题; (5) 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可以综合平时的表现和期末的操作考试来评定。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体现在改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单纯接受式学习, 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加强基本训练, 规范化操作, 培养好的实验习惯, 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实验操作, 在学生无须老师提示的最佳状态下学会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 并把这些结果真实地记录下来, 最后教师总结, 补充强调实验中关键和容易疏漏的地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近几年学校深化实验室建设水平,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以“挑战杯”等系列竞赛为引导, 以科普类讲座及学术交流为基础,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 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 很多大学生早早地选择专业导师, 进入实验室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后, 大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较大提高, 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研究, 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撰写科研论文, 在研究中敢于尝试性地设计新的方案, 开发新的产品, 对专业方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信心。学校积极开展实验室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在2010年, 在各级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 共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奖项近170余项, 得到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3

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生物专业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都前所未有,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是亟待我们去正视,去调研,去思考,去解决的。

生物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更具有综合性、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实验课程单独设课,提升了实验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入手,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

一、课程改革

高校生物专业中学生对仪器的认知程度和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学新生对仪器认知程度不高,即使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但是从未接触过,不懂操作,不能熟练的使用。甚至到大学四年级,做毕业设计的阶段,学生的仪器使用和操作仍然问题百出。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仪器的使用是实验操作必须的能力,学生需要正确规范的使用仪器。正确使用仪器能够减小实验误差,取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且可以避免损坏仪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伤害。

在大学一年级设立仪器分析课程是必要的,很多高校是设立这门基础课的。例如,東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仪器分析课程是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对大一学生设立仪器培训和专门指导有助于他们对仪器的掌握,为今后的实验课程做足准备。而且,仪器分析课程同时要有实验课程的配套,让学生及时进行仪器的实际操作,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进而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那么这门课程的设立就能尽大成度的发挥效果。

二、内容改革

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拥有创新意识,要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遇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特别是设计实验过程中如何选择检测方法、试剂和仪器的选择、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如何进行验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上面进行有效的调整,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首先,仪器分析的实验课程可以从让学生先了解实验室的规模、规则、仪器的摆放位置;掌握仪器的型号、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再实际操作到熟练使用。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实验细节,例如微量移液器的正确操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等,这些仪器的使用导师要示范规范的操作,并详细讲解。不同专业领域涉及到的仪器可以进行分类讲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某些专业兴趣的提高。

其次,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每个课程的实验课中设立1~2个综合性的大试验,在教学安排上综合多项实验内容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的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拟定方案完成,列出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这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作精神,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安排这种综合性的大试验,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最好的那种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即教“学”,这里的“学”指的就应该是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不仅是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在现今就业困难的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考试形式

单纯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并不能完全起到效果,需要配合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发展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传统实验课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形式来完成,没有正规的考试,不纳入期末成绩或者有些高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是作为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无论以上哪种考核形式,都导致学生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而往往单方面下大力气学习理论知识,放松实验课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因此,对实验教学必须实行更加完善、科学、适用的单独考核。考试内容可以选择课程中包含的实验,也可以建立新的实验题目,主要考察内容以下几个部分:(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能否独立查阅文献,明确实验的目的;(2)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规范,考察试验中的操作规范和仪器使用规范;(3)实验报告中对结果观察记录的细致及真实性;(4)讨论分析的合理正确性乃至最终能发现问题;(5)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综合平时的表现和期末的操作考试来评定。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体现在改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单纯接受式学习,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基本训练,规范化操作,培养好的实验习惯,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实验操作,在学生无须老师提示的最佳状态下学会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并把这些结果真实地记录下来,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强调实验中关键和容易疏漏的地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近几年学校深化实验室建设水平,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挑战杯”等系列竞赛为引导,以科普类讲座及学术交流为基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很多大学生早早地选择专业导师,进入实验室学习。经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较大提高,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科研论文,在研究中敢于尝试性地设计新的方案,开发新的产品,对专业方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信心。学校积极开展实验室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在2010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共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奖项近170余项,得到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

本文所推行的生物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当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配合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师生共同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并强化教师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总结 篇4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我们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我们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化学实验技能讲演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参赛的题目是《改进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

因在实际的教学中,用书上的实验来验证co2的密度与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个性质时,因学生操作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倒了几瓶co2都不见蜡烛熄灭,或是高的那支蜡烛先熄灭;而在验证co2与水反应的性质时,书上实验无法证明是co2,H2o还是co2与H2O反应的产物使指示剂变色;并且将这两个实验分开,实验操作繁杂,所耗药品多,现象不明显。所以,我将这两个性质与实验室制备CO2融为一体,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所耗药品少,现象明显等优点。

一: 实验所需的仪器有

带铁架的铁架台,且支试管1支,分液漏斗1个,橡胶管1截,弹孔橡皮塞1个,三通管(T型管)1个,干锅钳1把,L导管1个,镊子1个把,表面皿3个,胶头滴管1个,(250mL.500mL)烧杯各一个。酒精灯一盏。火柴一盒,石棉网一张,抹布一张,试管刷一把,二:所需药品有

Caco3一瓶,稀盐酸一瓶,蓝色石蕊试纸一包,蒸馏水一瓶。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气与漏水,堵塞

2.分液漏斗与单孔橡皮塞连接

3.用具支试管来调节铁夹的高度

4.具支试管与橡胶管连接,再与玻璃导管连接。

5.具支试管与分液漏斗连接,关闭分液漏斗,将导管口伸入用250ml烧杯装的水的液面以下,手握试管,(检测发生装置是否漏气)

6.取下分液漏斗与玻璃导管(放在试管架上,分液漏斗放在桌面上)

7.拿出蓝色石蕊试液,镊子,T型管干净的表面皿。用镊子取长短近似的三段试管纸放在末面皿上,用镊子折了之后再放入T型试管中。

8.向具支试管中的镊子取一块CaCO3固体,并与分液漏斗连接,将发生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9.用胶头滴管润湿试纸,并连接在具支管口。

10.关闭分液漏斗,并倾倒稀HCl于分液漏斗中,塞上外塞,口对准凹槽,打开活塞。当液体于试管3—5ml处,关闭活塞,观察现象并记录。

11.看到下端试纸变红后,取出酒精灯,石棉网,坩埚钳,火柴。点燃酒精灯,取下T型试管。用坩埚钳夹住T型试管水平加热。观察变红试纸的现象。将T型试管放在石棉网上冷却。熄灭酒精灯。

12.将分液漏斗取下,将多余HCl倒入50ml烧杯(废液缸中)。冲洗,再取下具支试管。清洗。用镊子将水槽中的CaCO3取出放入表面皿中,洗涤T型管,放回试管架,收拾桌面。

四、实验完毕 谢谢

备注:

分液漏斗

*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梨形一般用于分液,球形多用于滴加反应。

*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上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太多,以免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活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作业 篇6

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作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质的性质都要靠化学实验去验证,大部分的理论也需要化学实验去证实,所以化学脱离了实验就是空谈,对化学工作者是如此,对老师来讲更是如此,而且还有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敬业精神将真实的化学呈献给学生。

中学化学培养的是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法,而由于应试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和对现有知识强化和巩固,为了提高成绩,有的教师宁可让学生做一节课题,也不让学生进实验室,对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作为化学教师的责任。更重要是我学习到了怎样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让学生懂得对化学来说,分数不代表全部,懂得实验才真正懂得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7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其对实验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学生从小学自然课中开始接触生物学知识,到初中学习的较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其求知欲望强。那么,如何使他们把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时,可以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能打破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培养出各式各样的根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又如: 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2.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提高生物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生物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体的基本组织等等,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种子的外形,再剥开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然后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在观察中注意比较大豆与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大豆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子叶组成,而玉米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的,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而玉米种子中有胚乳,可见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观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认真做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分组实验完成情况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好坏,因此,开足、开齐、开好分组实验至关重要。要上好分组实验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先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做演示实验,不要盲目乱做。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都一无所知,而且其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介绍实验仪器及用具时,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讲解要点,多给学生做示范。如在做“显微镜的使用”这个实验时,教师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听讲,看示范,边模仿操作。又如在“制作洋葱临时装片”实验时,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讲要点,边示范,学生也是跟着教师一步步做。这样模仿操作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自己制作成的装片,就会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再巡查辅导,对他们的实验成果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致就会更高涨。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要学生听从教师指挥,不要提前或延长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教师可根据讲解、演示和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示意性的提示,不得提前或延长实验,这有利于分组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要学生明确各自实验的任务。分组实验一般由几个学生组成,教师要先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适当分工,这样才能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4)要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概括实验结论,并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分组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大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贯穿于生物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实施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探究实验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和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首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然后让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发现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进而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假设制订计划,为了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在进行的几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在这个实验中就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置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第四步实施计划。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翔实地记录实验结果。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描述现象要实事求是,在充分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鼠妇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5. 把课内实验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考能力

实施新课改以后,初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有些实验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实验部分步骤,以提高课堂效率。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的一些思路,然后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几个外界因素进行设计实验,在课外进行观察记录。又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暗处理和光处理这两个步骤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教师只要先讲明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就完全有能力自行完成。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 篇8

关键词:生物;实验习惯;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90-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若能在初中的起始阶段,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正规的实验习惯,逐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也为将来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生物实验技能呢?

一、首先要培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初中生对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每当进到实验室,许多学生都兴奋异常,东摸西看,自觉性与自制力很差。因此,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前实验规范的教育,实验过程中就常常会出现一片混乱的景象,学生的实验效果明显降低。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初中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他们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以免干扰到其他小组的实验操作。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实验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

此外,在第一次做实验前,教师应编好实验小组。根据学生情况,选好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在巡堂中应适时表扬纪律良好、操作正确的实验组,唤起学生的遵守纪律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组员,对表现欠佳的组员进行提醒,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了规范的实验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对初中 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显微镜使用不当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实验。初一新生对第一次接触到的显微镜,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是急切地想了解它,使用它。怎样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尽快地学会熟练使用显微镜呢?要想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教师可利用活动时间提前培养好实验小组长,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挂图和实物这两种直观教具,带领学生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逐一对各结构进行辨认和识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实验过程及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为下节实验课作好准备。学生预习得好,将来做实验就能减少操作时的困难,大大缩短操作时间。

三、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初一新生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

生物学为观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观察条件,如标本、模型、挂图等等,特别是活生生的实物,以此来加强直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被培养了观察能力。

观察结束后,还要指导学生整理好当天的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和研究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成败的原因,让学生逐步懂得如何改进以后的观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实验力求“个个精彩,人人熟练”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我们大多数教师总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做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或是很多实验攒到一节课做。这样时间倒是省了,而学生又能记住多少呢?相比而言,学生实验协调了“学”与“习”的关系。在实验中让学生体味了生物课其乐无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古人云“往事开头难”,只要初一新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实验态度。相信学生实验会个个精彩,人人熟练的。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指标表 篇9

项目指标

仪器的使用①识别:能识别仪器。

②初步学会:能正确使用。

③学会:能独立正确地使用。

④熟练:能正确无误、快速、顺利地使用仪器。

实际操作①识别:看过演示,能判断实验操作和装置的正、误。

②初步学会:学生能正确进行操作一次或两次。

③学会:能独立、正确地进行操作(两次以上的)。

④熟练:能独立准确地、有条理地、迅速地进行操作。

实验记录和报①学会:能正确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告②熟练:能对有关现象与问题进行解释,并能迅速准确地

绘制出有关仪器装置图。

实验设计①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简单实验。

②学会:能独立地设计实验。

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通知 篇10

一、竞赛目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学校决定举办2013年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二、组织领导

1、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承办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任: 张光明副主任: 梅平李师东康建虎

成员: 杨立安戴 捷彭礼进胡三清胡建峰程爱军

3、竞赛工作委员会

命题、评分细则组: 戴 捷胡三清龚银香张业中

考务、评卷组: 戴 捷龚银香张业中邹吉高严 瑾

宣传组: 彭礼进严 瑾

实验药品、器材保障组: 戴 捷胡三清李再高

协调组: 梅平杨立安戴 捷彭礼进胡三清

4、职责

①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实施,审定竞赛内容、细则和奖励办法。

②竞赛工作委员会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5、巡视员: 康建虎黄成权章保平程爱军奚玉敏

三、参赛对象

长江大学2010级和2011级普通在校生中系统学习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有关专业的学生。

参赛学生将根据所学专业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专业组是指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参赛学生,其它专业参赛学生均为非专业组,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参赛学生列为非专业一组,其它非专业组的参赛学生为非专业二组。

四、竞赛内容与要求

技能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为笔试,决赛为实验操作。

1、笔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化学实验理论知识(70分),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知识(30分),时间为2小时。根据笔试成绩,取前40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的实验操作竞赛。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实验操作竞赛:竞赛内容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相关实验,主要考察学生正确规范使用仪器和药品(20分),正确操作过程(30分),取得正确的实验数据(30分),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20分),竞赛时间为8小时。实验操作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五、竞赛时间安排1、2013年3月11日至3月24日,竞赛工作委员会将竞赛通知及相关内容通过班会或网络进行宣传和动员。

2、2013年3月25日至4月5日为报名时间,以院(系)为单位组织报名。由学委统计本班报名人数,填写报名汇总表后统一上交。

3、2013年4月13日(周六)下午15:00—17:00举行预赛(笔试),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4、2013年4月20日(周六)至21日(周日)举行决赛(现场实验操作),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5、2013年5月6日网上公布竞赛结果。

六、竞赛规则

1、参赛学生应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经检查无误,方准参加竞赛。

2、参赛学生应在规定的笔试或实验开始时间前15分钟入场,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入场,竞赛开始后30分钟内不得离场,强行入场或离场者,视为弃权。

3、实验前应先将所列(仪器、药品和名称)数量一一点清,如有缺损应立即举手请相关人员处理。

4、参赛学生不得在竞赛场内高声喧哗或随意走动,更不得互相交谈,不得窃视他人试卷或实验报告,否则取消其竞赛资格。

5、中途离场者不得将试题或实验报告携出考场外。

6、实验竞赛结束后,参赛者须将实验器具清洗归位,如有破损应向工作委员会人员报告。

7、参赛人员除遵守以上规则外,还必须遵守《长江大学考场规则》。

七、奖励

竞赛设立单项奖和组织奖。单项奖按专业组和非专业一组、非专业二组设立。总获奖率为参赛人数的10%,其中,一等奖获奖比率为2%、二等奖获奖比率为3%、三等奖获奖比率为5%。另设组织奖4名(专业组1名,非专业一组1名,非专业二组2名),根据各班报名的组织和获奖情况评奖。

附: 2013年长江大学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报名汇总表

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之我观 篇11

一、平日忽略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能力的良好途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日常授课中,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便于管理私自改动实验方式,变学生实验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边讲边做,忙得不亦乐乎;学生边听边看,觉得挺热闹。乍一看,课堂效率挺高,但是一节课下来,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效果几乎为零。听得再认真,看得再仔细,也没有自己做一遍来得实在。

二、用背实验、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完成一个实验需要提前做许多工作,如联系实验员、填写通知单、支取相关用品等,要是学生实验就更麻烦了,还需要老师提前检查每一组仪器和药品,甚至需要提前一次次的动手实验。至于实验过程中更是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安全问题、仪器破损、药品添加、实验秩序的维护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效率和实验结果。所以,大多数化学老师听到化学实验课都很有压力。部分教师用视频代替实验,个别教师更是用讲实验、背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操作要领记下来、实验现象和结论记下来,然后让学生背诵。这样,节省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时间,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得还牢固,考试还容易出高分。为应试而教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提高。

三、临时突击实验

每年进入四月中旬,各个学校实验室都开始忙活了,化学教师更是忙得团团转。按照往年的实验试题先讲实验,强调操作时注意的问题,学生背诵实验步骤,然后进入实验室统一训练考试内容。所有的化学课都放在实验上——大约两周的时间强化训练,而且专为了考试内容而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考试内容,考试结果出来后满分还不少。学生、家长、学校挺满意,教师挺满足。至于实验考试的初衷是什么,这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四、实验技能考试内容与中考不能很好融合

历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还是实验探究题。虽然,我们的实验技能考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的鉴别”这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也只是注重操作和方法设计。可以说,我们的实验技能考试和中考化学试题对于化学实验各有考查的重点,实验技能考试侧重于考查操作,而化学试题侧重于考查实验能力,两者不能很好地相互促进。

我对实验技能考试的几点建议:

1.考试时间

每年的实验技能考试都是在第二轮复习时进行,这对化学的整体复习进度和效果都有极大影响。我认为,可以把实验技能考试的时间稍微调整,在第一学期末或者第二学期初就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对化学复习的冲击。

2.评分标准

严格来说,实验技能考试其实是不公平的。虽然,我们监考老师提前统一了评分标准,但是监考老师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对标准执行的差异性。同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同老师监考能出现不同的评分。庆幸的是,我们也在逐渐改进,当场亮分。特别关键的是评委当堂给出学生错误操作的点评,让每位考生清楚自己的得失之处。这样教师能对每一个学生操作结果做出透明、公平的考评,就不会出现由考生产生的一系列质疑问题,也有利于实验操作考试的评价价值。

3.实验内容

近年的实验考试内容以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内容居多,我觉得可以增加探究实验的内容,如设计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常见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氧气)、液体(如食盐水和蒸馏水)的鉴别、证明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如铁和铜)、证明物质的变质(如氢氧化钠)等。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习惯、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很难靠突击强化所能取代的实验。这样可以通过实验考试真正督促平时教师的实验教学,也使我们的实验考查内容更加丰满。

4.实验考查内容

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水平和简单的实验过程,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设计、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思维等。这样,实验技能考试更加符合化学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实验考试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通过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俊.感悟化学教学中的艺术[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6).

[2]刘成磊.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科技展望,2015(7).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技能 篇12

1、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

如熟练使用显微镜, 特别是高倍镜观察生物的行为和亚显微观结构;熟练地使用生理仪器进行实验等。

2、收集、培养和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技能。

能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药品和用具, 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能熟练地制作装片和徒手切片, 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等;安装实验装置;以及对观察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等。

3、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

编制的观察 (或调查) 记录表, 进行观察 (或调查) 和记录;绘制统计图、表;绘生物图等;对简单的生物群落, 对生态系统或其他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作初步分析的技能;通过表解、图释等所记录的实验结果, 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 找出实验成败原因, 并能解释实验现象。根据统计分析的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

二、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技能的能力

1、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

例如, 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 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 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 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 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 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 分辨率高, 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 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 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 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 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 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 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 如果图像不太清晰, 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 而不是染液的p 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 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 而不引起细胞膨胀, 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 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 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 使蓝色的根变浅, 而影响实验效果, 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用蒸馏水冲洗根上的浮色, 并且知道整个过程中所用的蒸馏水不能被污染。在提取叶绿体色素中, 要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 可以溶于有机溶剂。了解在叶绿素中的Mg易被叶子的细胞液内的有些有机酸的H取代而转变成去Mg的叶绿素, 影响对色素的观察, 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丙酮作提取剂, 为什么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 为什么在研磨前要加入碱性盐少量的碳酸钙。当然, 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学生实验中, 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 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 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 大致为:培养→10%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 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 便于压片, 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 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 通过10%HCI的处理, 使细胞迅速死亡, 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 (10%HCI) , 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 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 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 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 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 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3

特别提示: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是教学必要环节,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实验各个环节准时参加并认真完成,无故缺席、迟到、早退、不按要求完成者即不合格。中途确有重要事情请假的,请找年级主任或学院领导批准,并留存经批准的书面请假条,质疑时间绝对不能缺席。任课老师没有权力批假,请配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谢谢!具体说明:

1、分组共同完成案例;分组每组人数最多6人;每人至少主要负责1个案例;分组名单原则上由班长或者负责同学按照学号划分或者自行组合;

2、案例资料内容不必体现在案例报告中,案例报告内容中必须详细写明每位成员分工情况(具体负责哪块内容以及报告哪个部分);每个案例报告完成要另起一页,不要连着写;【后附报告模版】

3、先自行完成书面报告(除了报告封面、目录、报告模版等格式统一规定外,其余关于报告具体内容、字数不作统一限定;但要求打印),然后集中质疑(即老师提问,提问内容不限,成员之一主答,每个成员均应作好答辩准备);

4、考核:(1)若各环节均参加:案例书面报告评分占50%,答辩评分占50%;加权

(2)若缺任一环节:

0分;

5、上机要求【利用自有资源在实践环节规定时间内完成】:查找3~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关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及经营决策的资料,具体有(1)产品成本构成的详细内容;(2)成本核算程序及方法;(3)成本控制的手段及成本管理制度;(4)管理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情况等。通过成本资料的查找,说明成本及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4

化学学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动手实验是自然科学学习的最主要手段,在动手实验中进行评价是对科学课程学习成效进行评价的最理想方式,其效果在诸多方面是纸笔测验所难以达到的,通过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引导和促进是实验考试追求的终极目标。

2.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科学探究获取证据的最主要形式,在证据基础上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直至得出结论,是一个人科学探究能力的最核心部分。因此,本实验考题尽可能通过真实问题情景的设置,让同学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较为简单且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真实的情景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过程最容易表现出一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最有利于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做出评价。故本化学试题尽可能给同学以真实的情景,尽可能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实验。

二、试题要求

1.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给定的实验用品完成规定的实验,并写出报告。

2.完成探究报告或实验报告是学生以实验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所有的化学试题都要求同学完成一个简要的探究报告或实验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要点、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反思与评价等。对报告的书写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同学有用文字的形式向老师报告实验结果的意识,能答出各项的关键词即给分。

3.反思评价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告中都要求同学现场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性评价,并写出其最想说的一句话。这也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同学进行了对自己实验过程的回顾和反思,答出了与本实验有关的任何感想、收获、见解乃至对实验内容的批判性评价等等都给分。为防止同学因紧张而无话可说,每一报告的反思评价栏中还给出了反思内容的提示。

4.鉴于考与备考的客观性,又考虑到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必需的未知心理环境,许多题目的样品设计有“肯定”与“否定”两种可能的结果,或准备有干扰试剂或仪器,请各考点务必按要求准备足不同的样品,以方便监考教师在考试的间隙随机调换,某些试剂或仪器看似在实验中用不到,也务请考点准备充足,以使在目前条件下动手操作考试的目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5.某些化学实验要求对颜色做出比较或判断,允许有色盲症的同学避开试题二、六、十、十四、十八、二十二。

三、试题说明

试题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

1.本实验不要求考生拆卸、洗刷刚加热过的试管,待试管稍冷却后由监考老师取下。请考点准备数量充足的干燥试管供考试使用。

2.请考点事先将铁架台和铁夹组装好,并调整好铁夹的高度以适应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要求,如需要请备好木块。试题

二、检验草木灰的酸碱性

实验用草木灰各学校可自制或从互联网订购,草木灰水的配制由考点学校自行掌握,但务必试做以保证现象明显、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并较快完成实验。试题

三、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为保证现象明显,请考点务必保证铁钉表面的洁净。

2.为方便药品的回收,建议各考点在盛放废弃物的烧杯上罩上塑料纱网。3.为方便学生取用和观察,建议各考点将铜片剪成小条后卷曲成卷或进行对折。

试题

四、配制选种所需的食盐水

1.托盘天平在考试前务必调整好平衡。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5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实验准备的过程中来,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前的实验准备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到了课堂上, 学生对一些实验用品很陌生, 操作起来不很熟练, 而且往往将实验用品零乱地摆放在桌面上, 而不是整齐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就试着让学生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参与到实验的准备中来。每次让一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成员来实验室准备实验, 采用轮换制,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实验室准备实验, 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实验小组都有学生在课前就已熟悉实验用品, 做实验时当然也就不会忙乱。另外有创新实验的学生可以准备自己需要的其他实验用品, 以备上课探究实验之用。这样就在课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课当然就会事半功倍, 使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开展趣味性实验,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本质上是教与学的整体过程, 使这一过程保持和谐、积极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节化学课上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简单易行的趣味性实验呢?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比如:把鸡蛋清与水分离;对真丝与人造丝进行鉴别;自制墨水;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实验改为喷泉实验;在讲解“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先做一个“黑色面包”的实验, 这些实验简单易行, 成功率高, 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比较记忆, 能体会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从而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临场操作能力, 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并且学生会摸索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来, 从而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只要我们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挖掘、多积累, 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科学、易做的趣味实验, 使教学更具有特色。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使化学教学过程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化学, 生活上留心化学、重视化学、学好化学。

教学实践表明,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配合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实验外, 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 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同时学生在家庭中能够找到材料, 又能独立完成的小实验, 作为家庭作业, 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 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 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 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我提出的要求。例如, “铁钉生锈”家庭小实验, 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 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 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 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 为什么?”“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再进行探究, 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家庭小实验的开发, 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扩大了视野, 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 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对于一些可视性较差的实验, 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动态实验课件来演示。

多媒体动态实验课件的使用不仅扩展了实验的可视性和可重复性, 而且简化了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 以往用肉眼观察困难、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 现在借助课件能生动、形象、清楚地采集下来反复观察。如食盐溶于水,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溶解过程, 可清晰地把NaCl晶体的溶解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呈现一杯水, 水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把NaCl晶体投入水中后, 水分子的正极一端去吸引Cl-, 负极一端去吸引Na+, Cl-和Na+分离, 然后水分子把Na+和Cl-分别包围起来, 即NaCl晶体在水中完成了溶解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 能直观地认识物质的溶解过程。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记忆会对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反思“失败实验”, 从失败中获得知识。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只要能够正确对待它, 往往能从中获益。有些化学实验很容易完成, 而有些实验的要求很高, 学生做起来失败率就会明显升高, 然而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适当地注意节约, 避免浪费, 从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做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 有些同学用水过量而看不到棉球燃烧的现象;又如Ca (OH) 2与CO2反应的实验, 有些同学通入的CO2过量而最终没有看见有CaCO3生成, 因此, 这些实验虽然失败了, 但同学们从失败中得到启示, 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并从中获取更加重要的知识点。化学实验难免有失败, 如能帮助学生自主地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 有时比成功实验的效果更好。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种产品。”引申而言,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 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将实验与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 有利于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摘要:作者通过开展课堂实验、家庭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中, 通过获得的感性认识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 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更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技能,五种做法

参考文献

[1]朱增华.以实验改革为突破口转变学习方式.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3.7.

[2]毛龙.化学活动课构建思路出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9, (1、2) .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6

因此,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循序渐进。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上好基本操作课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基础。因此,必须上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首先教师边讲边演示,教师的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其所起的示范作用,不但使正确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然后在教师的讲授中完成基本操作练习;最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基本操作练习,只有这样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因此,初中生对一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或一项化学实验操作,如要达到“初步学会”,一般要练习三次左右;如要达到“学会”,则须练习三次至五次,如要达到熟练,则应保证练习六到七次。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就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做好演示实验

课堂上演示实验要规范化,教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做到操作规范,熟练正确,有条不紊。切忌满台仪器药品,杂乱无章。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从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做好。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一种新鲜感、美观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同时,为以后的学生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教师要先剪好铝箔,穿好针孔;再切好钠块,包好钠块;试管要预先装满水倒立在水中,然后提起试管靠近水面,将包有钠块的铝箔放在试管口下,收集氢气。之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提出水面,做验证实验。整个实验要熟练有序,使学生看后,受益匪浅,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在演示过程中,对仪器连接顺序、试剂用量、操作要领等要结合实验简明扼要说明。对于某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不但教师要注意安全,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如做氢气性质实验时,每次都强调要验纯,并引申到做其它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时,也需要验纯的道理。使学生既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又形成安全操作意识。

三、上好分组实验课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而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做好学生分组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药品,仪器,但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把仪器和药品都事先装配和称量好,这样做了学生练习操作的大好机会就没了,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实验成功的关键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为独立做实验打基础;再次,在学生做实验中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如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是否作好实验记录,是否养成良好科学的实验习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纠正学生错误操作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一一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成果,同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四、鼓励课外实验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种提高学生的。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草木灰中无机盐含量的测定等。活动课题不受教材的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自制肥皂、洗洁净等实验。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化学实验,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课外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7

ㅡㅡ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2011年11月23日中午,徐州师范大学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和10应化班团结合作下圆满举办,整个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目的,强化实验技能操作,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应学院专业开设的特殊要求,也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构建的“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长期化、规范化举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本次比赛是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承办,10应化班协办。比赛以班级为小组,每组四人,分别完成四个实验课题(无机、分析)。参赛对象是化学化工学院和科文学院化学系二年级学生,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但由于参赛名额有限总共32人参赛。每个实验课题由一位评委老师当场给予指点并打分,同时评委团(化工院和科文学院化学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也对每位参赛选手进行了评分。化学化工学院以及科文化学系的各位领导均出席此次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但在10应化班的积极工作下,又不失条理。比赛结束后的后续工作依然有条不紊,最终产生的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分别是10应化代表队,10师范代表队,科文10应化代表队,科文10制药代表队。此次比赛圆满结束。

总的来看,这次比赛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希望这次活动可以成为化学化工学院的一个传统赛事,成为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平台。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程说明 篇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部分汉字的构字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结构是一致的。“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有部分相同的每组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新词与旧词的关系。为了增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书法作品。“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关于这张邮票的故事。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文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乙:“快说给我们听吧!”“语文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暑’过后是‘大暑’。”乙:“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的消息》可在教学第一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 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第一组,《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雷雨》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把它写在日记里,“语文园地五”的“展示台”就可以将展示自己的日记这一内容加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上一篇:小学学生寒假评语下一篇:程序员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