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2024-05-19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通用12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1

一、我是小小神算手。

1.口算。

40÷2= 900÷9= 240÷6= 63÷3= 0÷8=

637÷7= 400÷8= 160÷8= 3000÷6= 7200÷9=

2.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685÷5= 402÷8= 920÷8=

680÷4= 749÷7= 615÷6=

3.脱式计算

156÷3×4 150÷5÷3 (1000-172)÷4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5倍是435,这个数是多少?

(2)被除数是576,除数是6,商是多少?

二、填一填,我能行!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口算120÷4时,可以这样想:120是( )个十,( )个十除以4等于( )个十;或者4×( )=120,所以120÷4=( )。

3.8个( )是248,( )个8是768。

4.608÷9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343÷3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

6.4□6÷4,要使商的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可填( )。

7.在□÷5=24……□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 )< 70 4×( )< 38 ( )×5 < 42

三、请你来当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1.0×8=0÷8 ( )

2.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3.84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 )

4.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以0,都得0。 ( )

5.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3,余数一定是1。 ( )

6.因为15×3+7=52,所以52÷3=15……7。 ( )

四、快乐手拉手。(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个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

A.244÷6 B.356÷5 C.425÷3

2.花店新进了95朵花,每6朵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 )束。

A.15 B.16 C.17

3. 下面各数除以2余数都为0的一组是。

A.98,45,301B.39,48,52C.42,980,66

4. 一个数除以6,商是24,余数应该( )。

A.比6大 B.比24小 C.比6小

5.―个三位数除以2的商仍然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百位不可能是 ( ) A.1 B.2 C.3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3. 他们谁打的快?

4.水果店运来5筐苹果,卖了150千克,还剩6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5.玩具厂生产了976个彩色玻璃球。每8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

(1)这些玻璃球可以装多少盒?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2

其实, 文章中激起作家心灵之声的“寻常之物”并不寻常。在作家眼中, 它们充满灵气, 充满活力。因此, 作家们着力塑造它们, 使他们成了自己情感与理想的载体, 并借助它们展示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如鲁迅在《雪》中塑造的“朔方的雪”, 它“在纷飞之后, 却永远如粉、如沙, 它们绝不粘连, 洒在屋上, 地上, 枯草上, 就是这样。”“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那是孤独的雪, 是死掉的雨, 是雨的精魂。”

这里的朔雪独立不羁, 昂扬向上, 充满斗志, 具有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我们知道鲁迅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 他对“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 所以即使是良辰美景, 也不甚感动”, 却念念不忘记载这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也就是说, 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 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 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因此, 鲁迅先生对朔雪的描写, 不只是对它质地、形态的摹写, 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 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而对飞腾的朔雪磅礴气势、浩大声威之酣畅淋漓的抒写, 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的写照。而朔雪的孤独, 也映出了此期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而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雨的精魂”, 也是鲁迅先生自己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魂!

再如《浪之歌》, 作者在文中极力塑造“浪”这个形象:“我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使我们相亲相近……”“清晨, 我在情人的身边发出海誓山盟, 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 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于是他将我亲吻。”“潮水涨来时, 我拥抱着他, 潮水退去时, 我扑倒在他脚下。”诗中的浪的形象是感人的, 他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 爱得热烈, 爱得深沉。透过浪的形象, 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 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纪伯伦的人都知道, 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少年时代, 为了生存, 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 立志报国的诗人, 又被“莫须有”的罪名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 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不得不旅居异国, 身老他乡。然而, 这种因贫困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离别, 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 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 相反, 他爱之更深, 思之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 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 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 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 《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对海岸的热恋, 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同样, 巴金先生的《日》、《月》中的飞蛾、夸父、姮娥等形象, 也都寄托了作者追求光明温暖的人生理想。那么, 作家们是如何借助这些形象, 寄托自己人生理想, 展示自己心灵风光的呢?

一、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借助某一具体的事物形象 (象征体) ,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本体) 。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 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在《雷电颂》中, 郭沫若就赋予了“风、雷、电”“土偶木梗的群像”及“洞庭湖、东海、长江”等形象以象征意义, 使它们分别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人民群众”, 并且通过对“风、雷、电”的歌颂和对“土偶木梗”的抨击,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而《海燕》中, 高尔基给自己笔下的形象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着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形象;“风云雷电”这一组意象象征了反革命势力;“大海”象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而“暴风雨”则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因此, “大海与风雨雷电的殊死搏斗”反映的就是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 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总之, 在文章中, 作者使用象征手法, 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二、紧紧抓住“寻常之物”的特点, 赋予它们人的灵性

换句话说, 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 都抓住“物”自身的特点, 使用了拟人手法, 因此, 本单元文章中的这些形象, 除了具有人的特点外, 还有物本身的特点。如《浪之歌》中的“海浪”这一形象, 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样的举动等, 除有“海岸情人”的特点外, 都符合海浪的特性。《雪》中的“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既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描写, 又映现此期作者的“荷戟独彷徨”的孤独。《雷电颂》中“土偶木梗”“端坐在神位上, 装腔作势, 没有德能”, 实际上是指世间昏君的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因此,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 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展示了自己的心灵。

三、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第一人称的使用, 使“物”“我”融为一体, 物即我、我即物, 物之声乃我之声, 物之情乃我之情。这点在纪伯伦的《浪之歌》与《雨之歌》中尤为突出。“浪”“雨”即是诗人, “浪”对海岸的恋情、“雨”对大地的奉献精神, 也就是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心声。

总之, 本单元散文诗中, 作家运用各种手法塑造的这些形象, 都承载着作家的理想与追求, 其间跳动着作者的情感律动, 我们品读这些形象, 就能领略到每个作家的心灵风光。

摘要: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散文诗, 其内容都是由寻常之物激起的作家的心灵之声。品读这些形象, 可以捕捉到作家的情感律动, 感受到作家的心灵风光。那作家们又是如何借助这些形象展示自己的心灵风光的呢?1.用运象征手法;2.抓住寻常之物自身的特点,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这样, 作家笔下的这些形象便充满了灵气, 物我合一, 物之声即我之声, 物之情即我之情, 作家的心灵风光便借助这些形象展现无余。

关键词:作品形象,作家心灵,象征,拟人,第一人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3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篇4

单元知识架构: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等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时划分:4课时

对称图形……………………………………1 镜子中的数学………………………………1平移与旋转…………………………………1 欣赏与设计…………………………………1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法:动手操作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剪刀

学具准备:白纸若干,每人一把剪刀,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欣赏民间剪纸,体验对称图形的美。

二、什么是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

4、观察剪出的图形,想一想剪的过程,你发现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5、猜一猜,剪一剪,由对称图形的特征推知对称图形。

三、生活中的图形。

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判断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判断的依据。

2、介绍少数民族的蜡染。

3、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并与同位说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四、动手做。

1、围对称图形。

2、按图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

3、剪对称图。最后全班交流。

五、巩固与提高

1、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怎样找”全班交流。实际上就找它的对称轴。对于都是对称图形,比较对称轴的位置及对称轴的的条数,发现对称图形的不同点。

2、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展示学生的创新力。

3、第4、5题比较难,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画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应定位在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认识及简单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上。

在认识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让学生带好剪刀,先欣赏剪纸,再在自己动手剪一剪,在此基础上认识对称图形。在课堂上,对于对称轴有些忽略了,对于教材的把握,应以学生为本,不用太受教材的左右,包括教学目标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内容。作业:找出生活当中的对称图形

附板书:

对称图形 做一做 折一折 剪一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镜子中的数学中,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游戏活动法 教具准备:镜子

学具准备:每人一面镜子,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每天都要照镜子。知道镜子里还有数学问题吗? 游戏:照镜子。同桌两人互相玩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做动作,另一人模仿镜子中的人。

二、研究镜子中的数学

1、在黑板上写个“日”,你能把镜子放好,让镜子内外形成一个“田”吗?

2、能让镜子内外仍然是“日”吗?

练习:第26页第1、2两题。你看到的是整个图形吗? 其实是一半和它的像和起来的,另一半并没有看到。先猜想,再验证。

3、试一试。

(1)把镜子放在对称轴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机灵狗的故事。

机灵狗说的对吗?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几时了?出示多媒体,让学生练习镜子中的时间。让学生反复体验。

游戏作业: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镜子里的时间

实践家庭作业: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级里展览。

附板书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的学问:镜子对称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时,确定平移后的位置比较难。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看书中的四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2、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

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1、同桌之间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2、学生独立判断两种运动,同桌交流判断根据。

3、补充几个非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平移现象,如汽车在宛蜒的公路上行驶;电梯等;让学生判断并讨论,加深对平移与旋转本质的理解。

4、每个学生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做的好的学生向全班表演。

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

1、教师在方格纸上通过平移三角板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三角形的形状及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平移过程即水平方向(向左、向右)或竖直方向(向上、向下)平移几格。

2、如何知道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师生共同探讨: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3、如何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及形状? ① 找关键点。

② 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③ 连接相应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评价。

2、数学游戏。① 猜猜我在哪儿? ② 猫捉老鼠。

作业:同步 附板书:

平移和旋转

如何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及形状? ① 找关键点。

② 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③ 连接相应关键点。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欣赏与设计中,有部分学生不能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

二、说一说

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

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

三、画一画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①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的策略: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

②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

2、继续画下去。学生独立完成。

四、练一练

1、图案设计。

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

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

五、实践活动。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3、制作“雪花”。让学生对对称图形提高感性认识,认识对称美,感悟对称美。

作业: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你喜欢的图案

附板书:

欣赏与设计(欣赏课)

对称、平移、旋转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5

一、巧手写字词,越写越规范。

ɡé bìchèn shānlǎo wēnɡfàn qǐ pào pɑoqǐ chénɡōu zhōuwéi ɡǎn

( )( )( )( )( )( )( )

kōnɡ tiáoshū shìtè shūzhènɡ fǔsì yǎnɡcuì niǎolüè ɡu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锐 脱 喝褐 陡徒

( )利 ( )茶 ( )峭

( )去 ( )色 ( )弟

三、组词

殊( ) 瑞( )

珠( ) 喘( )

四、我能分得清。(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黎 犁)地 (泡 咆)哮 (裸 棵)露 (扩 旷)张

(黎 犁)明 (泡 咆)澡 一(裸 棵) (扩 旷)野

五、补充词语

修建( ) ( )地说

修改( ) ( )地看着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更生动。

1、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像( )

2、宽阔、笔直的沥青路像( )。

3、高尚的人们像守护着( ),守护着路旁的橡树。

七、根据意思写词语

1、道德水平高。( )

2、(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 )

3、虽然没有商量但行动是一样的。( )

八、小燕子请你来句子乐园。

1、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1)这个句子把比作(),形象地说明了()。

(2)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这是一个()句。正是这场大雨造成了(),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

九、小小调音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6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

1、例

2、例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多媒体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五、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给相框装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吗?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回答:

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2认识1 dm2

3认识1 m2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第38页,练习六第1~4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3验证发现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点评:把学生的自主反思与课堂小结结合起来,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5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估测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第45页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填表。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简单的换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8~49页,例

1、例

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

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

学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板书:1dm2=100cm2)

2教学例2

(板书:1m2=100dm2)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3教学例3

(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略)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

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例2的图片纸、剪刀。

学具:例2的图画纸一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教师: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3讨论解法。

(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油菜籽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地的面积)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三、教学例2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

2观察分析。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形状?

3出示问题。两个问题同时出现,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4讨论解决。

(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

①左、右分开算,再相加。②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

(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辅满小路要多少块砖?

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活动(第53页)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完成。

2讨论出活动的步骤。

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方法与结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模拟试题 篇7

一、认真审题,谨慎填空。(4+3+11+2+2+2+2=26分)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 ),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圆柱形物品有( )。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0cm,它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如右图(单位:厘米)。

①甲容器是一个( )体,10M是它

的( ),12M是它的( )。

②乙容器是一个( )体,10M是

它的( ),12M是它的( )。

③甲乙两个容器的( )和( )相等。甲容器的体积是( )cm3,乙容器的体积是( ) cm3,甲容器的体积=( )乙容器。

4.把一个体积是18.84立方米的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的体积是( ),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

5.一个圆柱的高扩大3倍,底面半径不变,则圆柱的体积扩大( )倍;如果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则圆柱的体积扩大( )倍。

6.把一个圆柱沿直径分割成若干等分(如右图),拼成一个

近似的长方体,近似的长方体的宽是2厘米,高是5厘米,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侧面积是( )。

7.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平行底面据成一样长的两段,结果表面积

增加了6.28分米2,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

二、数学法官,准确判断。对的在前面( )里打,错的打。(12分)

( )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 )2.底面半径是6cm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半径是2cm的等高圆柱的体积。

( )3.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4.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5.一个圆锥容器高18cm,装满水后倒入与它底面直径相等的.圆柱容器里,也刚好装满,则圆柱容器的水面高度为6cm。

( )6.从圆锥的顶点向底面垂直切割,所得到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三、众里挑一,马虎不得。选填正确答案的番号。(8分)

1.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3.14M2,体积是9.42M3,它的高是( )。

A、3M B、2M C、3M

2.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a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a B、2 a C、3 a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则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A、1:2 B、1: C、:1

4. 把一个棱长为4dm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

A、64 dm3 B、50.24dm3 C、13.76 dm3

5. 一个圆柱和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

A、9 B、18 C、27

四、完成下面表格。(10分)

名称半径直径高表面积体积

圆柱2米3米

4dm2dm

圆锥6cm5cm

1cm4cm

五、注意审题,细心计算。(5+9=14分)

1.一个圆柱体,已知r=3M,d=6M,h=10M,把上边的要求和下边对应的算式连接起来。

侧面积 底面积 体 积 表面积 底面周长

3.143210 3.14610 3.1432 3.146 3.14322 + 3.14610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5+4+5+4+4+4+4=30分)

1. 如图,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周长为12.56dm,高为5 dm。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

2.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管内水的流速是8厘米/秒。一位同学打开水龙头洗手后忘了关好水龙头,5分钟会浪费多少升水?(保留整数)

3.有一座圆锥形帐蓬,底面直径约6m,高约4m。它的

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

4.一根圆柱形钢管长5米,每立方厘米的钢重7.8g,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保留整千克)?

5. 一个粮囤,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形(如下图)。如果每立方米的粮食重600千克,这个粮囤可囤粮食多少千克?

6. 把一块长为12厘米,宽为3.14厘米,高为2厘米的方钢,熔铸成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锥形钢坯,这个圆锥形的钢坯的高是多少厘米?

7.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些水,将一个不规则的零件放入容器并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4厘米(没有溢出)。这个不规则的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七、拓展思维。(另加10分)

1. 军军有一个圆柱模型,强强有一个圆锥模型,两个模型等底等高。圆柱模型的侧面面积是376.8cm2,圆锥模型的高是6cm。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8

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反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式除法的算理,能用正确的格式来书写。

但也存在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9

本次三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试卷检测学生对计算和对称的掌握,所考内容比较基础。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本班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后进生特别多。

主要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审题做题不仔细,没有把所有正确答案找出来。还有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很差,无法完成有一点难度的题目

一、基本练习

1、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做得不是十分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审题也不够仔细。如:“重合和轴对称”字不会写,第7小题,商是两位数,最高位最大填什么,没有考虑到最大。0除以任何数都得0.都判断错了。

二、实际操作

1.京剧脸谱的对称选择失误。没有看清楚题。

2.镜子中的对称弄不明白,错误多。只知道是镜中影像是反的,但是也应是对称的。

三、解决问题

第三小题混合运算计算结果错误。

通过对这张试卷的总结,学生还是计算错得多,习惯不好总有丢得数、抄错数、不审题现象,需要引起注意,运用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再灵活些。

在此基础上需要几方面的加强: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题 篇10

一、填空。

1. □9=11△,△最大是( ),□最大是( )。

2. 从240里连续减去( )个2,正好减完。

3. 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商相等,那么除数是( )。

4. 一个数的7倍是420,这个数是( )。

5. 3246商的最高位在( )位,8477的商是( )位数。

6.( )除以8,商和余数都是5。

7. 742□,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

8. 0除以( )都得0。

9. 估计5282( )几百多,9783( )几百多。

10. 估计5964商是( )位数,4477商是( )位数。

11. □45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是( )。

12. □29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是( )。

二、判断。

1. 4084的`商是两位数。( )

2. 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3063=102,可以把102中间的0不写。( )

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

4.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

5. 48是甲数的6倍,是乙数的4倍,乙数比甲数大。( )

6. 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0除外)也都得0。( )

7. 一个数除以9,余数最大是9。( )

三、计算并验算。

9279

6367

6086

四、应用题。

1. 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690千米,火车早上10时从北京出发,下午3时到达郑州,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家家乐超市卖出4箱热水瓶,每箱装有6个热水瓶,共卖了360元,平均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3. 小李和他的9位同学5天共安装250台空调,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

4. 一本故事144页,小明每天看8页,小方每天看6页,谁先看完?

5. 小红浇左边3行树,小军浇右边3行树,他们共浇了120棵树,每行有多少棵?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篇11

一、仔细分析后再填空

1、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 )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一般用( )做单位。

2、1枚2分硬币大约重( )克,6个苹果大约重( )千克。

3、1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3千克50克=( )克

4、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 重3( ),所生的 中,其中一个重50( )。

(2)一个 重150( ),一个 重5( )。

(3)小明身高143( ),体重33( ),他的脉博1( )跳动80下。

5、在○里填上、或 =。

900克○1千克 45克○45千克

3千克○2999克 8千克○8000克

6、看图填空。每只重70克 每个重5千克 每听重500克

4只重( )克

( )个重15千克

( )听重2千克

二、用心推敲后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5克重的口香糖和5克重的棉花糖( )。

A、口香糖重 B、棉花糖重 C、一样重

2、要称一元硬币的重量,应该选用( )来称。

A、磅秤 B、天平C、弹簧秤

3、一辆汽车载重量约为( )千克。

A、40 B、400 C、4000

4、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的`重量是( )。

A、500克 B、1千克 C、1克

5、一只鹅重3千克,2只鹅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一只鸡重( )。

A、4千克 B、3千克 C、2千克

三、反复辨别后再连线(12分)

2千克 300千克 500克 25千克

四、运用生活经验估计(9分)

1号 2号 3号

100克 200克

1、1号杯中装了( )克的果汁。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篇12

一、我会填。(21分)

1. 1里面有( )个0.1,( )个0.01.

2. 小林跑50米用了9.5秒,小刚跑50米用了9.3秒,( )跑得快。

3. 0.85米=( )分米( )厘米 0.75元=( )角( )分

9.25元=( )元( )角( )分 1米5分米=( )米 1元7角5分=( )元

4. 李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5. 5.39读作( ) 五点五四写作( )。

6. 在○里填上“<、>或=”

0.8○0.6 0.41○0.52 0.05○0.11

4元○3.95元 0.9角○0.9元 0.4米○4分米

二、我会判。(5分)

1. 小数都比1小。 ( )

2.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 )

3. 大于0.3小于0.5的小数只有0.4. ( )

4. 50厘米=0.5米 ( )。

5. 读小数500.05是三个零都要读出来, ( )

三、我会选。(10分)

1. 从1里连续减去0.1,减( )次结果为零。

a.10 b.100 c.1000

2.一个加数增加0.2,另一个加数也增加0.2,它们的`和( )

a.不变 b.增加0.2 c增加0.4

3. 5角可以写成0.5元,还可以写成( )元。

a.、5/10 b、50 c、5/100

4. 0.5米表示( )

a.50米 b.50分米 c.50厘米

5. 0.83<0.8□,□里最小填( )

a.2 b.3 c.4

四、我会算。(18分)

1、口算。(6分)

0.5+0.4 = 1.4+2.5 = 8.2+3.7 =

7.5-6.5 = 6.6+2.2 = 5.7-2.5 =

2、列竖式计算。(12分)

1.25+12.7 = 6.2-3.9 = 8.4-7.5 = 10.6+1.4 =

五、我会做。

1、把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出来。(6分)

分数 分数 分数

小数 小数 小数

2、找规律。(6分)

(1)1.8 , 2.7 , 3.6 , ( ),( ),( )。

(2)3.9 , 3.6 , 3.3 , ( ),( ),( )。

3、五名学生跳远成绩统计表(6分)

姓名 高强 李双 刘威 吴涛 张征

成绩/米 1.55 1.60 1.59 1.62 1.58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六、我会解。(28分)

1、妈妈买了一套衣服用去了69.8元,还剩下75.5元,原来妈妈带来多少钱?④

2、请你算一算,下面的商品便宜了多少钱?⑧

(1)台灯 原价:62.8元 (2)眼镜 原价18.4元

现价:50.5元 现价:12.6元

3、修一条长为100.5米的水渠,已经修好了45.8米,还剩多少米没修?⑤

4、小花身高是1.34米,比妈妈矮0.3米妈妈身高多少米?⑤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教案7单元下一篇:音乐剧猫回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