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24-08-15

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精选8篇)

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1

小编给大家介绍2017乡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乡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1)2017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其东、北两面与犍为县毗邻,西北角与沙湾区接壤。乡人民政府驻**乡**寺街1号,距**县城75千米。下辖同心、严湾、和平、青山4个村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7平方千米。**年末辖区共有2095户,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户1935户,共7043人。**年我乡根据全县制定的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并将贫困户按照上浮10%的标准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269户,贫困人口972人,贫困村1个,其中严湾村90户368人,同心村74户220人,青山村19户77人,和平村86户307人。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并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思路,结合我乡实际,制发了《**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海委发〔2017〕13号)、《**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海委发〔2017〕14号)、《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17〕16号)等文件,全面统筹加快推进我乡扶贫开发工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乡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乡扶贫开发办公室。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扶贫专干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考核明奖惩。制定了《**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减贫任务和扶贫开发项目列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工作,强化督查和考核奖惩。机关和乡属各单位帮扶责任人按照科级干部500元、一般干部200元的标准向乡政府缴纳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保证金,全乡共缴纳保证金4600元。

四、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乡制定并印发了《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17〕16号)文件,在4个行政村建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通过近3个月时间,所有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都进村入户1次以上,对全乡269户972人建卡贫困户进行走访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帮扶档案,结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脱贫计划,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在全县百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动员大会召开后,来自市、县、乡三级的干部人才组成工作组,对我乡省定贫困村严湾村实行全覆盖驻村帮扶。由1名县级干部任工作组组长,1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科技人才、1名乡包村干部为成员的严湾村驻村帮扶组已到岗到位。驻村帮扶组从8月17日开始对严湾村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走访,分析致贫原因,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做好帮扶记录。截至目前,驻村帮扶组深入联系点9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78户,化解矛盾纠纷2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17个。

五、扶贫解困项目扎实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乡积极推进贫困户扶贫解困工作。**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和危房改造项目,实现贫困人口27户,111人脱贫。2017年将实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9.9万元,养殖土杂鸡6100只,种植核桃27.5亩,新建农房120平方米,改建农房60平方米,预计将实现47户156人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完成2017年扶贫解困脱贫人口29人,完成比例27%。2017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进展顺利,6100只土杂鸡已签订采购合同,预计9月上旬发放到户;1100株核桃已提交采购计划,预计9月初采购到位;新改建农房正在实施过程中,即将申请县级部门验收。

六、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对全乡农村贫困户动态管理。督促各村按时上报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已完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外的农村人口摸底调查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未进《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在乡、村两级进行为期7天的公开公示。目前,已筛查新增贫困户67户。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识别不精准户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高于2736元的贫困户进行筛查处理。

七、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二是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狭小。三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等有待加强。

八、下一步工作措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

量搞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2017乡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的工作安排意见,为了更好的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的报告》,在县人大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调研组于4月23日至27日开展了全县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的调研。现就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走访与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分别深入到全县七乡两镇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重点项目实施地,就种植业、养殖业等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听取情况介绍9次,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乡村干部和群众116人,收集意见和建议35条。

二、全县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工作推进情况(一)2011年扶贫项目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先行先试减贫摘帽。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结合江口实际,编制完成了《江口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围绕规划,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以二类贫困乡镇闵孝镇先行先试减贫摘帽工作为契机,狠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闵孝镇农村人均纯收入3976元,同比增长32.5%;贫困发生率较2010年下降4.08个百分点,为8.11%;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幅度得以改善,农村发展后劲增强,闵孝镇减贫摘帽工作通过了省、地的验收。

稳步推进扶贫产业。围绕人均1亩茶、1头萝卜猪、1棵核桃树和一园四带目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困难

群众收入。全县新建规模养殖(场)7个,生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25160头,35230头、45560只、322500只,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7%、1.2%、30.69%、4.81%;新建油茶基地0.6万亩、水果基地0.35万亩、中药材基地0.834万亩、核桃基地2.4万亩、楠竹基地2.64万亩、茶叶基地1.4万亩、蔬菜基地3.01万亩、藤茶基地0.9万亩;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四带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建立12个村级扶贫互助社,扶贫资金总量达205万元;增加小额贴息财政扶贫资金至86万元,解决了部分农户发展资金紧缺问题;实施了雨露计划,树立智力扶贫典型;加快推进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集团帮扶工作,2011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649.8万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80万元。2011年减少贫困人口0.88万人,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达到3918元,同比增长24.3%。

(二)2012年减贫摘帽整县推进、扎实开展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江口县2012年整县推进减贫摘帽实施方案》的部署,七乡两镇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每个班子、每位班子成员及全体乡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建立了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责任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如民和乡建立了村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乡镇干部力量不足和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问题,土地流转工作扎实有效,就烤烟移栽面积已完成5300亩,中药材生产面积3000亩,茶叶基地新建1300亩等。县级编制完成了《江口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各乡镇根据县的总体规划,相应制定了十二五扶贫工作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规划》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地方长远长足发展要求。乡镇在编报项目上力度前所未有,如双江镇已编制项目13个,其中已上报2个,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并以省扶贫挂帮江口为契机,抽专人3名成立了镇项目办,专门负责编报项目建设工作,着力项目争取工作不放松。

减贫摘帽重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势头强劲。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身体力行招商引资,安商扶商;身体力行到一线调研,督促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乡镇干部蹲村抓点,全力以赴。目前,烤烟生产已突破2.2万亩,中药材、核桃、楠竹、油茶、绿茶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数,夏粮生产、蔬菜产业、精品瓜果、猪、羊、禽养殖,以及大鲵、七彩山鸡等生产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在粮食生产上,怒溪乡投入资金35万元,大力推广玉米肥球育苗、水稻旱育浅植,建水稻高产示范点2000亩;德旺乡抓优质米生产基地1000亩等。在茶叶生产上,坝盘乡仅都村发展茶叶生产户200余户,面积达3000亩,并建茶叶加工厂1个,官和乡建白茶基地1400亩,茶叶加工企业1个等。在油茶生产上,桃映乡已新植9912亩,全乡油茶面积已达1.59万亩,在楠竹生产上,太平乡已栽植2万亩,且乡村旅游已达130余户,床位1300余张,接待能力增强。桃映乡小屯村村支两委在本村大力发展了花卉产业,已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发展400亩,带动农户30余户,发展以紫薇树为主,预计可增收620万元。在烤烟生产上,闵孝镇仅双屯村就连片栽植了1800亩,且100%的地膜覆盖等等。每个乡镇都按照县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安排计划,正在一件一件的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三、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及建议

(一)如何解决没有产业发展的规模就不能真正走向市场,与没有市场平台的拉动又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的思考。

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在扶持发展养殖业、蔬菜业等方面的失利情况,也回顾过去,在大力发展无核蜜桔、青麻、桑蚕以及规模化养猪、养羊方面,亦可谓是下来了一番功夫的,但最终,不仅没有发展起来,也因反复地做类似工

作,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老百姓的怨气、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带来乡镇工作的难度。通过了解、探讨、分析,这些产业没有发展成功的原因,除了一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和一部分干部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外,一是没有因地制宜发展对路品种,介于行政干预而不得已为之。二是在抓产业的方式上,多为产前工作强硬,产中、产后的跟踪管理薄弱。三是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四是产业发展的后续缺乏扶持政策的支持。一项产业,没有市场或没有打入市场,就不可能持续发展,长足发展。

目前,我县在茶叶生产上,企业+农户+技术的模式已见成效。哪里的茶叶长势好、面积多,那里一定有茶叶加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经常性精心指导。但,也存在如太平乡月亮坝养殖场(法人刘兴达)养蛋鸡达3.8万只,民和乡龙宿姚福清户养蛋鸡达7千只等养殖大户,虽有养殖的技术,而遇

到了生产的蛋鸡销售难的问题等。同时,全县已栽植楠竹、油茶、核桃数万亩,绝大部分栽植于新垦地、荒地,且三、五年都见不到经济效益。发展起来了,应该说是一项长效产业,可持续见效的产业,甚至可以带动其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但栽后的管理十分堪忧,有的缺乏资金难以加强管护,有的只管栽不管管理,特别是核桃和楠竹。

建议、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既要抓好产前的各项工作,也要把产中、产后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予以研究抓落实。制定产业的后续扶持政策,建立专业技术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和市场信息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使之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壮大财政财源。

(二)抓住政策性机遇,谋划项目建设方面亟待整合力量。

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面对的是贵州省,面对的是武陵山

片区,项目的编报和争取工作亦可谓百舸争流。江口百业俱兴,工作千头万绪,全县上下抓发展的劲头十足。在项目的编制、呈报、争取工作上,不论是县直部门,或是乡镇,由于职能不同,力量不足,加之部门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无形中会影响到争时间、赶进度等工作,以及对

研读、用好、用活政策上有差异。虽然,县委、政府已安排,且多次督促抓好项目的编制和向上争取工作,肯定的说是有成效的。也可以说,该项工作还有差距。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在编报项目上一定程度的存在局限性,有的部门因编制项目人员单薄而显得力不从心。如果,我们没有一班人熟知本地实情,熟知项目编制业务,熟知政策信息就会失去先机,失去加快加速发展的助推器。

建议、政府组建一个项目编报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编制、呈报和向上争取工作。抽调项目编制业务熟悉、项目谋划能力强、协调工作能力强三方面的人员力量,组建项目编报办公室。加强领导,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做好全县大、中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保障获取和传递项目建设信息快,项目编制呈报快,挤进国家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快,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三)关于2012年减贫摘帽的数据统计工作的建议介于减贫摘帽工作,在切实抓好各项产业、十大工程的基础上,最终体现在实业的发展和数据的统计上。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应是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目前,各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特别是综合分析强化统计的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建议、政府提早安排,总结和借鉴闵孝镇2011年减贫摘帽的工作经验,强化各乡镇的减贫摘帽统计工作。

(四)关于土地整治中涉及耕地质量问题的建议

全县2011年前在闵孝、太平等乡镇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将极大地推动农业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效率;也有利于

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2

一、扶贫攻坚全面启动,态势喜人

1、规划编制到位,项目策划及时有力

片区三县编制了《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规划》、《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实施规划》。通城县确定“十二五”时期片区发展项目495个,项目总投资411.3亿元;崇阳县启动片区项目183个,投资总量达2600亿元;通山县规划项目257个,总投资351亿元。

2、坚持产业富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通山县围绕培育“五石”和新能源“双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大打“武钢牌”、“回归牌”,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了武钢森泰、科奥医疗器械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345家,初步形成了“一区两园一条工业长廊”的格局,开发区规划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4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65亿元。通城县获省财政厅44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且每年可获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省委农办(省委财经办)、财政厅2013年分别安排财政专项调度资金1000万元。省发改委已明确将湘、鄂、 赣毗邻地区边贸物流中心作为重点项目,支持通城县打造 “三省边贸中心”。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已为通城县补贴资金500多万元,帮助其建设生猪大县。

3、坚持扶贫开发,专项扶贫效果显著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助脱贫。三县农民从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种粮补贴、库区移民补助、农村低保、家电下乡补贴的惠农政策中,每年获得收入达到上亿元。二是整村推进稳妥有序。通城县35名县级领导,分别率领98个县直部门,到各自的整村推进联系村召开现场办公会,整合各类资金1722万元,组织实施村级发展项目59个、农户脱贫项目152个。崇阳县继续在11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 全县共整合资金966万元,实施项目46个,落实扶持资金314万元。三是实施素质扶贫脱贫。通山县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累计培训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6万人;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7882人,实现再就业6785人,每年劳务输出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5亿元。

4、坚持“双带双扶”,“南北”结对初见成效

省纪委、省发改委牵头协调17家省直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累计帮扶通山项目500余个,总投资近30亿元。咸宁市委、市政府安排5家市直单位和7家市直企业对口帮扶通山,市县二级领导带领3个部门、连续5年对口帮扶一个村。同时,推行城乡互联、百村共建、千户帮扶等举措, 累计结对帮扶3663户,扶持资金2567万元。通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扶贫办及相关乡镇,多次前往咸安区对接落实对口帮扶工作。

5、坚持项目攻坚,重点项目开工良好

通山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成功晋升为“湖北旅游强县”,九宫山、闯王陵、隐水洞、富水湖、王明璠大夫等先后成为国字号旅游品牌,国家水利风景区富水湖开发步伐加快。崇阳县加快推进兴民钢圈、铭达塑料等十大工业项目,天成物流园、农贸市场等十大城建项目,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全民共享上。招商引进项目55个,合同引进资金89.6亿元,启动投资总量达2600亿元的项目储备库建设,为深入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进程时有困难,遭遇矛盾

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是一项艰巨而崭新的课题, 两年来,咸宁市幕阜山片区起步坚实、进展顺利,但也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产业薄弱等困难。

1、资金欠缺,特色产品销路不畅

贫困地区缺啥,简单地说是缺钱。扶贫靠啥,最直接的是投资。如通山县酿造工业有限公司是该县重点骨干企业,迁入县经济开发区后,第一期建成3万吨 / 年产能,实现年税金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是发展产业、有利就业的利好项目。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建设,缺口资金3000万元,公司老总正为此事多方求援。 另外,因李子味道好而闻名的崇阳县天城镇寺前村等地, 村民们今年为成片的李子积压贱卖而犯愁。以寺前、蛤蟆石村为例,按每棵李树产果50公斤匡算,近2万棵李树就是100万公斤,按市场价2元 / 公斤估算已损失200万元。

2、技术滞后,科技创新内力不足

就产业扶贫来说,技术落后就是效率低下、质量平庸。 如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油茶生产的知名企业,其产业园设计产能为年加工油茶籽4万吨,需鲜果10万吨,但油茶鲜果的剥处理技术及相关机械设备一直未能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咸宁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片区的企业,缺少高新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足是较普遍的现象。

3、工业短腿,绿色农业发展不足

由于多种原因,幕阜山片区工业基础薄弱。绿色农业应是幕阜山片区的亮点,但整体发展缓慢,像通城县四庄乡大溪村这样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无支柱产业、无特色经济的偏远山区不止一二。靠山吃山,“吃”得山上无大树,现在正依靠政府补贴,发展苗木基地。片区的茶叶、水果、雷竹是极具片区特色的绿色产业,但发展一波三折,萧条时期的规模仅及兴旺时期的二分之一。

4、企业缺地,农村田园多处撂荒

荒坡崛起厂房、园区融入城市、农民变为市民,讲起来动听、画成图纸诱人。但这些厂房、园区不能建空中楼阁, 农民进城不能白吃白喝,土地成了这个问题的症结。调查中多次发现,企业家有发展经济的宏才大略,农民有居家过日子的小算盘。政府要体谅企业家创业的心急如焚,也要理解农民守业的的寸土不让,要想好梦成真就必须在老百姓诉求越来越高,征地难度越来越大的现实面前,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创新点。

三、因时因地创新思路,定位端正

面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特点,针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结合幕阜山片区的实际情况,拟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1、小康型规划,长征式扶贫

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一方面,要在国家、省扶贫政策与规划的指导下,高标准确定扶贫目标,以奔小康为基本原则,着眼长远,一步到位。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稳扎稳打,要力争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方法科学、扶贫措施具体。 敢于打突击战,也敢于打持久战,把困难想多一些,把决心下得更大一些。只有把各项基础工作抓准了、抓到位了,开发与扶贫才能循序渐进,并希冀于事半功倍。

2、一体化布局,差异化发展

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是区域性行动,要讲一体化,不能各自为战。譬如打造千亿茶产业,通城、崇阳、通山要鼎力同心,咸安、嘉鱼、赤壁也要因地制宜支撑。又如竹地板产业,崇阳鑫森工贸实业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有承担咸宁现有竹资源加工竹地板的能力。 但咸宁目前另有巨宁竹业等企业生产竹地板,如再发展类似企业必然造成资源的争夺,影响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助于咸宁竹产业的发展。此外,要讲差异性,不能一哄而上,要善于错位发展。譬如通山发展山羊、蜜桔等,崇阳发展雷竹、肉鸭等,通城发展油茶、生猪等。通山发展高山大湖与宗教文化旅游,崇阳发展灵山秀水与地方戏曲旅游, 通城发展红色文化与瑶文化旅游,等等。

3、集力攻坚处,关照普通点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需要攻坚,要让死角绽放活力。连片特困地区是攻坚之处, 特困地区内又有特困乡村需要重点攻坚,要妥善处理好攻坚点与普通点的关系。我们的目的不是让特困村、特困户跑步前进,而是让一般贫困村、贫困户小步前进,更不是让脱贫村、脱贫户原地踏步,共同发展不等于齐步发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另外,加快特困对象的发展速度,才能缩小差距,才能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4、保障新农村,服务城镇化

新农村与城镇化建设要两驾马车齐驱。农村扶贫的基本目的是农民小康和国家粮食安全,故必须保障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不是把贫困区域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变为市民,显然此举是扶贫资金的流失,是扶贫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若如是,贫困村将长期贫困,贫困村的开发将更加困难。因此,要抓好三点:一是在城产融合的建设中,多给贫困村更多的项目与投入;二是对贫困村的特色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使其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链条;三是对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贫困村要针对性地进行开发,按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实现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

四、准确对策破解难题,担当重任

为攻克幕阜山片区扶贫的困难,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时因地落实扶贫措施,根据改革创新、实干争先的原则,拟提出如下对策。

1、放大扶贫资金,提升扶贫效益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资金欠缺是普遍问题,可以将财政和社会支持的扶贫资金作为风险抵押金存入金融机构,并以1∶5的比例撬动金融机构放担保贷款,通过反担保方式防止贷款的风险性,放大扶贫资金的效益性。此举可花小钱办大事,放大五倍资金可以理解为扶贫效益扩大了五倍,或理解为将扶贫所需的时间缩短到五分之一。这将大大有利于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

2、实行二次流转,解决失地之忧

农民与外来企业家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常有戒备之心,但对村民委员会则表示信任。可以让村民委员会与农民签订第一次土地流转协议,再由政府与开发商签订第二次流转协议,通过二次土地流转顺利完成土地的征收工作。让农民在土地流转后获得高于土地流转前的收益是关键,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并给予优惠政策。

3、项目引进投资,管理增强效益

一方面,要用发展工业园的思路做产业扶贫。幕阜山贫困地区有较富集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要根据这些资源的布局与特色,拟定扶贫项目,聚集社会资金来开发扶贫。让那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籍老板、回归老板成为这些农业项目的投资者,土地、特产、地方文化、传统工艺都可转化为资金入股,让农民在项目发展中踏上小康之旅。另一方面,用经济责任制加强扶贫项目管理。不仅要明确扶贫资金用于谁,用于何项目,而且要明确扶贫资金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要加强重大扶贫项目后期的检查与履责,对达到预期或超过预期效果的要给予表扬与奖励, 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4、借助重点工程,做出品牌效益

幕阜山片区生态旅游公路是财政支持的重点工程,要通过旅游公路加快发展百亿竹产业、百亿茶产业、百亿油茶产业。要把这些大产业的产值落实到县,把基地的发展落产到乡镇。要像精准扶贫一样落实现有基地的数量,有针对性地部署下阶段的发展措施。“二山二湖”(九宫山、黄龙山、富水湖、青山湖)是幕阜山片区重要的旅游品牌。九宫山要将生态文化、宗教文化、闯王文化融为一体,打造绿色养生名胜避暑游览景区;黄龙山要将天岳文化、抗日文化、黄龙宗文化融为一体,打造怀古爱国、修身养性游览景区;富水湖景区要充分彰显隐水洞、核电站、湖区山水特色,打造华中著名的水上和溶洞旅游目的地;青山湖要彰显青山国家湿地公园、崇阳百泉地质公园的特色,打造平湖湿地旅游景区。

5、做活农业“小循环”,做强产业“大循环”

“小循环”提升农业效益。如通山县推广套种、套养、轮作、间作等科学、节约型农业技术,采用油—稻—稻、瓜— 稻—菜、食用菌—水稻—食用菌等种植方式,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创造了更高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大循环”做强产业扶贫。幕阜山片区有楠竹、茶叶、油茶、生猪、山羊等宝贵的农业资源,必须从过去出卖原材料或粗加工转变为精加工、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延伸财富源。要创造条件,实现“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循环发展,观光农业与旅游业循环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与城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

摘要: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集中开发扶贫攻坚两年来,在策划项目、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双带双扶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扶贫资金欠缺、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困难与矛盾。对此,本文提出必须坚持一体化布局,差异化发展;保障新农村,服务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破解征地与失地矛盾,借助重点工程做出品牌效益,做活农业“小循环”,做强产业“大循环”。

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3

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概况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以下简称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具有典型“老、少、边、穷”特点。一方面,库区大部地处秦巴山区,产业结构不均衡,财政十分困难,人口密度151.8 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 330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多元,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另一方面,库区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武当山等一批世界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拥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工业基础较好,旅游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淹没损失巨大。库区淹没造成房屋损失面积619万平方米,近6亿元以上的公共基础设施没入水底;淹没工业企业200多个,厂区面积50万平方米,涉及职工5万人,年产值损失40亿元,年利润减少4亿元;受淹没影响城镇13个、县级城市2个,建制集镇11个,建成区影响面积386.7亩。淹没地区做出了巨大牺牲,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减缓了当地城镇化进程。

(二)生态影响较重。库区国土淹没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淹没37片乡镇林地、森林,共淹没林业用地13万亩、耕地22.3万亩,占库区国土淹没面积的48.4%,淹没林木蓄积量6万立方米。库区大片国土被淹没,耕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变,生态平衡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加重了库区财政的负担,减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迁移人口众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库移民“大迁徙”。库区共迁移人口80.58万人,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区建设期间)迁移人口48.9万人,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建设期间)迁移人口31.68万人。内安移民采用就地后靠安置的方式,这加剧了库区人地矛盾,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急剧下降;外迁移民采用省内分散安置的方式,多有返乡、流散等遗留问题。

(四)财政收入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造成库区财政收入巨大损失,关停近200家排放不达标企业,年减少税收3亿元。增加企业年用电成本3亿元,年减少税收1.26亿元。淹没迁建企业200家,保守测算2010—2014年迁建期内损失税收80亿元。外迁人口减少消费4亿元以上,按商场超市平均税负年损失税收1000万元以上。此外,工程建设期间对淹没区耕地占用税进行划拨,财政收入的虚增,风险加大。

三、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扶贫攻坚的必要性

(一)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需要。要达到“一江清水永续京津”,唯一的途径便是修复库区生态和保护库区环境。当前,库区实施了森林植被恢复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丹江口库区生物隔离带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65.41亿元,还有10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地方自筹解决。按相关规划,库区生态环境治理近期投入110.48亿元。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需要。

(二)落实秦巴山区扶贫规划的需要。库区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国务院《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共有6个方面31处涉及库区。库区地方财政收入少,增长不稳定,人均财政收入不足全国的一半,这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的投放规模,迟滞了扶贫攻坚的步伐。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是落实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规划的需要。

(三)助力中部崛起建成支点的需要。库区90%位于湖北省境内,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湖北省要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库区就必须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然而,库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偏低,省级财政投入有限。湖北省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提高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助力中部崛起建成支点的需要。

(四)实现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需要。在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库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库区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较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50%,生态重要性较高,生态脆弱性为中度,人口聚集度较低,交通优势度较低,地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0—250万元每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强度为1—5%。库区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完善对库区扶贫攻坚政策,特别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是实现库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的重要前提。

四、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建议

(一)合理确定调水水价。水价是调节供水区与受水区利益的重要因素。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元,考虑南水北调工程的公益性特点,配套工程成本计入水价,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分摊费用,按两步制计算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测算的中线工程水价为0.194元/立方米(不含税0.16元/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所调之水包含了生态修复、污水防治、水质监管等巨大的成本费用,水资源的贱卖是对市场经济价值的背离,与水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和以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严重不符。目前,受水区沿线认为水价过高,国务院没有确定调水价格,但各地水价联动机制已纷纷建立,涨声一片。因此,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价最低定为0.194元每立方米,同时研究建立调水水价联动机制。

nlc202309042313

(二)合情设立调水法人。调水运营法人的确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运营的先决条件,是解决调水税费分配的基本前提。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都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下属单位,都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设立,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中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企业法人组织机构和管理人才队伍。汉江集团和水源公司都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调水法人注册在湖北省十堰市有利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因此,建议整合汉江集团和水源公司的机构人员,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调水法人。

(三)合法分配调水税费。据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运营后,年可征税约7000万元、水资源费19亿元,二期年可征税约1亿元、水资源费26亿元。

调水税收分配。按国家分税制对税收种类的划分,调水所产生的税收属于地方税种。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调水运营后所产生的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由调水法人注册地湖北省十堰市征收。调水税收由湖北省独享,本不存在法定的分配事由,但淹没区内湖北、河南两地都有税收收入的损失,从平衡两地利益的角度,调水税收分配实有必要。从税收受益者与税收来源地相一致的税收原则和税收收入损失为基点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建议按湖北省十堰市和河南省南阳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所占淹没面积的比例(湖北省56.3%,河南省43.7%)来分配。

调水水资源费分配。三峡电站的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是由财政部驻湖北省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按月征收,水资源费摊入电费中,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按月缴入湖北专员办的中央财政汇缴款专户。三峡电站的水资源费分配标准规定10%上缴中央国库,其余90%按比例在湖北省和重庆市之间进行分配,并分别上交两省市国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三峡工程都是水源区跨越几个省市,因此,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资源费征收参照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征收主体设置,由财政部驻湖北省专员办事处负责按月征收,水资源费摊入水费,由调水法人按月缴入湖北专员办指定的国库汇缴款专户。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库区、核心水源区,且地处秦巴山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三峡工程的水资源来源区跨越两个省份的相似性,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资源费的分配参照中央四部门《通知》另行规定,水资源费由中央财政分成的10%部分全额返还地方,地方财政分成的90%部分按(湖北省90%、河南省10%)比例分配(以水源区面积、迁移人口、库岸线、库容、汇入水量等比例加权确定)。

(四)合理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基金。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系统本身恢复、保护及破坏成本的补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在生态恢复、保护上需要巨大投入。我国在排污权、林权、水权等方面已经探索建立了市场生态补偿机制,三峡电站从2003—2012年连续10年从发电中按0.0045元/度的标准,建立三峡库区后期发展扶持基金,专项用于三峡库区及移民地区。因此,建议参照三峡电站的做法,建立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基金,自2014年起每年从调出的每吨水中按0.1元/吨的标准提取,专项用于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及破坏成本的补偿。

设立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基金。生态补偿是对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国家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社会发展机会所受损失的经济补偿。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库区是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和秦岭落叶阔叶、针阔混交林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库区牺牲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机会。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生态补偿的国家机制,三峡电站自2004—2009年连续7年从中央财政中每年拿出5亿元设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议参照三峡电站的做法,设立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基金,自2014—2023年连续10年由中央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用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扶持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五)合力整合扶持政策。现行的体制下,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分别出台关于库区和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各类扶持政策。这两大类扶持政策存在重复和冲突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无所适从,还会造成地方政府多头申报,造成有限行政资源的浪费。建议在制定关于库区扶贫政策时,着眼于南水北调和秦巴山片区扶贫两大视角,统筹两个方面来制定针对库区的扶持政策,捆绑使用扶持政策相关的资金,实现扶持政策的综合效益。

(王华新系原湖北省综改办主任、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湖北省预算与会计研究会会长,马泽明系原湖北省十堰市财政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洪峰

乡镇扶贫攻坚活动方案 篇4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乡镇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5

202X 年乡镇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汇报(1)

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 市委、市政府讣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兰于扶贫攻坚工作癿各项安排部署,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原则,讣真落实扶贫攻坚十大措施百大示范基地建设等,使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挄照通知要求,我代表 XX 市委、市政府将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做到工作重规到位。年初以来,XX 市委、市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规,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以市委、市政府癿名义召开了 5 次全市性扶贫攻坚会议,下发了《兰于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癿决定》、《兰于实施扶贫攻坚十大措施癿决定》等多仹重要文件。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癿工作机制,实行市委乢记、市长双组长工作制,对扶贫攻坚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参不。在乡镇设立与门扶贫机构,层层签订责仸状。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由市政府办主仸兼仸扶贫办主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强有力癿与业队伍。制定了扶贫考核办法,由市扶贫办、市机兰作风监督局、督查室等部门组成扶贫考核小组,将于年末对各乡镇扶贫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之中,同时将考核结果不扶贫资金癿拨付挂钩,挄照考核结果确定扶贫资金拨付比例,增强扶贫资金癿使用效力。全市上下形成了物力人力集中倾斜、项目资金优先保障、工作部署优先安排癿工作机制,为扶贫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十大措施,做到精准扶贫到位。XX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兰于实施扶贫攻坚十大措施癿决定》。《决定》紧扣扶贫攻坚仸务目标,结吅 XX 基础条件、资源优労、地域特点等实际,确定了生产扶持、订单扶持、设施扶持、就业扶持、经营扶持、教育扶持、匚疗扶持、住房扶持、养老扶持、低保扶持十大扶贫工程。《决定》中详细列丼了十大措施癿内容及实施办法,明确了责仸主体,使扶贫攻坚工作措施更加细化,职责更加具体、明确,整吅劢员了社会各方力

量,确保了精准扶贫全面有效落实。通过十大措施癿实施,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民生得到了保障,打牢了扶贫基础。在生产扶贫上,全市兯为贫困户栽植果树 3000 多棵,养羊 500 多只,养猪 1000 多头,打井 80 多眼,大大提高了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在住房扶贫上,我市将扶贫建房资金和住建危房改造资金进行整吅,确保了每户丌小于 50平方米,全市今年兯计解决 412户贫困户癿住房问题。在教育扶贫上,投入资金 50 余万元,解决了全市 307 名贫困学生癿读乢难问题,其中为小学、初中、高中 200 多名困难学生克除了学费、食宿费、校服费以及高中癿课本费等相兰费用,为与科、本科近百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劣学金。在匚疗扶贫上,市扶贫办不人民保险公司协商为每户贫困户参保了大病保险,贫困户新农吅报销比例由 70%提高到 80%,全市 7502 名贫困户全部克费参加了新农吅,所在乡镇卫生院为贫困人口克费进行了一次体检。在低保兜底扶贫上,已将 30 余名符吅条件癿非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中,另外,市民政部门挄照上级觃定,提高了低保金补劣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 3025 元提高到 3663 元。

三是建设百个示范基地,做到示范引领到位。我市将百个扶贫示范基地作为项目扶贫癿重要抓手,要求各乡镇利用各自地域、资源优労,发展种植、养殖、中草药、旅游休闲业,每个乡镇至少建设 5 个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由市扶贫部门统一觃划、统一标示,通过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癿方式,确保示范基地所在村癿贫困户增收。各乡镇积极引进项目,示范基地丌断壮大。在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建设上,将柳家乡做为光伏扶贫癿试点单位,利用市扶贫办扶贫资金,已经在乡敬老院屋顶,建成一座 20KW 癿薄膜电站,带劢贫困户 7 户,户均年增收 2500 元,现已幵网发电。广宁街道汪家坟村做为地面光伏试点单位,正在建设一座 40KW 癿多晶硅光伏电站,幵办理相兰手续,手续完成后,卲可安装入网幵发电,预计带劢贫困户 15 户,户均年增收 2300 元。大市镇高林村在山坡地上,建设一座 20KW 癿多晶硅光伏电站,电站已经建成,正在办理入网手续。预计带劢贫困户 7 户,每户年均增收 3000 元以上。在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上,不沈阳蒲共禽业公司吅资建设癿 XX 市桂兮先锋养殖有限公司标准化养驴小匙项目,占地 43 亩,引进基础母驴 400 头,育肥仔驴 800 头,是东阿阿胶集团东北首家扶贫养驴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劢贫困户 61 户年均增收 2000 元。项目于明天正式开始开工,预计今年 4 月仹建成使用。北京大北农集团在 XX 建设生猪产业化生产基地,不农户签订订单养猪协议,对养猪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偿提供仔猪,幵实行保护价回购,目前新立农场基地已基本建成,青堆子镇基地卲将开工,大市镇和中安镇 2 个基地已完成选址,预计年底可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示范基地项目 15 个,带劢贫困户 400 多户,户均年增收 2000 到 3000 元。

四是综吅利用政策支持,做到资金保障到位。今年省市下达我市癿扶贫与项资金计划为674.5 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与项资金为 561.5 万元,锦州市财政与项扶贫资金总额 113 万元。各项扶贫资金已挄要求下摆到各乡镇和有兰部门,各乡镇根据工作实际都制定了详细癿资金使用方案和计划,重点使用到扶贫示范基地重点扶贫项目、危房险房改造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癿作用。为切实解决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问题,我市在锦州市率先不农业银行签订了《金穗扶贫惠农贷吅作协议》,市财政部门将扶贫项目资金 500 万元拨入农行作为风险抵押金,可放大 10 倍达到 5000 万元癿贷款觃模。协议将有劳劢能力丏有经营能力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符吅农行贷款条件癿帮带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癿民营企业、农民与业吅作社、家庨农场、与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到借款主体,在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了适当倾斜,目前已有 30笔贷款启劢了申报程序。

五是落实对口帮扶,做到责仸包保到位。制定下发了扶贫攻坚责仸包保工作方案,由市委乢记、市长直接负责,目前已组织 453 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不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村由市四个班子领导、重点部门和觃模企业直接帮扶。市政府积极整吅各部门癿资源和力量,从项目和资金等多方面,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现阶段各帮扶团队兯筹集资金 1000 余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户扶贫。由市委常委会决定,全市抽调精干力量,向 16 个省级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各工作队由相兰市直机兰一把手亲自挂帅,幵仸命一名副队长主管日常工作。16 个驻村单位癿

局长亲自带队,带领驻村工作队癿帮扶领导和队员,对所帮扶癿贫困村进行了深入了解,结吅工作实际落实扶贫措施,目前已落实扶贫项目 10 个,争取和投入扶贫资金 100 余万元。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讣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各项扶贫攻坚措施,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癿头号工程来抓。做到工作力度丌减,措施方法有所突破,序时进度圆满完成,确保今年年底 2005 名贫困人口脱贫仸务圆满完成,202X 年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脱贫销号,二是继续在项目扶贫上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养驴扶贫示范基地、大北农生猪养殖基地、光伏发电扶贫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保障,到明年底扶贫项目覆盖面达到50%。

三是继续在贫困人口癿生活保障上提供强有力支持。继续实施扶贫攻坚十大措施,重点在住房、教育、匚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上提供强有力癿保障措施,全面巩固扶贫成效。

四是继续实施严格癿责仸包保措施。市四个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做到劢真格、使真劲、见实效。对那些在扶贫攻坚上走形式、走过场、丌能完成脱贫仸务癿领导干部启劢最严格癿问责措施。

总之,XX 有信心有能力完成省、市下达癿扶贫攻坚仸务,我们将用更大癿干劲、更实癿措施,推劢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锦州市完成扶贫攻坚仸务作出应有癿贡献。

202X 年乡镇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汇报(2)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XX 镇是全匙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 21 个村街,4.6 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 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 1997 户、贫困人口 4696 人,贫困发生率 7%。其中一般贫困户 711 户 2288 人,低保户贫困户 900 户 2008 人,五保贫困户 386 户 400 人。2014 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 743 人,202X 年减少贫困人口 719 人,目前实有贫困户 1527 户、贫困人口 3234 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挄照匙委、匙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癿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癿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规,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癿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癿措施,丌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 XX 镇脱贫攻坚挃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与干,明确党委乢记负总责,党委副乢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仸站长,配备两名与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仸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乢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癿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仸。根据全匙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 202X 年底实现 5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到 202X 年底全镇 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丌愁吃、丌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匚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癿基本

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仸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仸,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 3 个月癿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丌符吅贫困条件157 户 418 人,新识别贫困人口 461 户 668 人,在回头看癿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劢,觃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 9 大类管理台账。机兰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不贫困户兯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不 21 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仸乢,制定《XX 镇精准扶贫手册》和《XX 镇脱贫攻坚觃范档案培训挃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劢相结吅,纳入学习教育活劢计划。印制 XX 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 XX 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兰于脱贫攻坚癿工作部署和相兰政策,营造人人重规扶贫、人人参不扶贫癿舆论氛围。

三、存在癿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劢力癿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癿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讣识丌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癿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幵丌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不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癿匘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癿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癿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劢全镇上下全面行劢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癿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 1 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 608 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攻坚战役,重点做好 4 个方面癿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仸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觃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滚劢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吅一。

2、多丼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癿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劢等组吅手段,编制 XX 镇产业脱贫发展觃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劢力状况相对较好癿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吅作社、家庨农场等优労,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突出抓好光伏扶贫脱贫。对贫困村和三无贫困户分期分批实施村级和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 60kw 村级电站 1 个(六岭村),户用电站完成 193 户,其中六岭 30 户、祁塘 40 户、雨淋岗 40 户、九十铺 40 户、孙岗 43 户。下半年完成 60kw 村级电站 3 个(春光村、许楼村、晁仓村),户用电站 160 户,分别是春光 30 户、街道 9 户、许楼 40 户、草堰 10 户、谢郢 30 户、友爱 16 户、晁仓 25 户。

3、全面压实工作责仸,加大脱贫攻坚主劢性。完善镇村两级乢记抓脱贫攻坚癿工作格局,层层分解仸务,压实工作责仸。发挥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工作队癿作用,激发镇村干部抓脱贫攻坚癿积极性、主劢性。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挃挥棒作用。把农民脱贫致富癿积极性调劢起来、潜力发挥出来,增强主劢性,依靠自身劤力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兊服等靠要癿惰性思想,防止被劢扶贫,形成上下互劢癿良好氛围。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传达贯彻情况

7月30日县委召开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后,8月6日乡党委及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8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召开两干会,传达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再次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片区领导、联系村干部督促指导各村再次对未进入系统贫困户和识别不精准贫困户进行核实。要求各帮扶责任人定期进村入户走访,细化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

二、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贯彻落实情况

8月10日全县扶贫驻村干部人才动员会召开后,8月11日乡党委及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支书、主任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和庙坪村两委成员召开座谈会,及时进村入户走访困难群众,了解庙坪村基本情况,开展帮扶工作。积极主动关心和支持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三、驻村帮扶落实情况

按照县上的要求,一是成立了乡驻村帮扶工作小组,每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联系2名以上困难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亲情工作法”作用,建立农户家庭档案、困难群众档案、群众诉求台账,深入了解建卡贫困户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三是8月10日县上动员会召开后,驻村帮扶工作组庚即深入庙坪村走访群众、了解道路建设情况、帮助贫困户收玉米。四是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为“第一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和宿舍,提供了后勤保障。

四、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一)脱贫人口目标完成情况:

全乡20xx年预脱贫人口47户、119人,截止目前,全乡扶贫解困脱贫人口10户、26人,占预脱贫人口23%。

(二)项目实施及公开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庙坪村产业规划种植核桃3000亩,笋用林2500亩,茶叶提质增效800亩。其中引进一枝春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土地流转3000亩发展核桃种植,目前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落实中。产业扶贫项目由种植200亩茶叶调整为种植100亩雷竹,目前基地改土工作已完成80%,机耕道和生产道建设已完成80%,蓄水池已完成90%,储粪池已全部完成,雷竹栽植工作将在10月份左右完成。

2.公路、桥梁建设:新建、改扩建公路建设总体规划14.85公里,已完成测设,预算制图工作,现正进入立项财评阶段。其中扶贫项目中的3.71公里的硬化道路和1.035公里的联网路已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现在已开工建设,变更工程已报县政府,等待批示。桥梁建设勘察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完成,现已报送省交通运输厅。

3.聚居点建设:聚居点选址、风险评估、地形测绘、初步地勘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将对选址点进行设计。

五、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情况:按照县扶贫移民局的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贫困对象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村再次统计本村未进入系统贫困户和识别不精准贫困户情况,建立贫困对象“两本台账”。目前,我乡正在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统计、核查,确保贫困户进一步识别精准。

乡镇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7

何为“1+17”?

“1”:《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7”: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方式精准:

改革扶贫机制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由省整合涉农资金, 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 (市、区)

★县乡村三级建立公告、公示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融合双联行动

★选派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双联组长单位与县 (市、区) 定期会商、协同攻坚机制

创新投入方式

★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

强化金融支持

★2015年底老区贫困村、藏区所有村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

★2016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

★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17个配套措施

饮水安全

2015年, 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 解决全省农村180.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 全面解决建档立卡的1107个贫困村、118万人的饮水安全, 实现26万户群众通水入户。到2020年底, 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农电保障

2015年底, 解决512个贫困村 (1413个贫困自然村) 的动力电覆盖问题, 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3.91%。对于大电网无法延伸的甘南州玛曲县14个贫困村 (87个贫困自然村) , 由省发展改革委使用扶贫资金, 采用配备柴油发电机等方式解决动力用电问题。

2016年底, 解决379个贫困村 (991个贫困自然村) 的动力电覆盖问题。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 (32135个贫困自然村) 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实现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

交通扶贫

2015年至2020年, 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 建设农村公路5万公里。

2017年底, 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 (水泥) 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2020年底, 全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危房改造

从2015年起, 每年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4万户;2017年完成4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020年前, 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63万贫困户危房改造, 基本消除农村危房。

易地搬迁

以全省58个贫困县 (市、区) 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 (市、区) 为主战场, 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 加快实施易地搬迁, 培育后续富民产业, 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力争2015~2017年完成62.4万群众易地搬迁任务, 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到2017年, 完成贫困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5万亩, 完成规划的8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2020年, 在贫困县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10万亩, 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 有效预防地质灾害。

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到2017年, 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 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94%。到2020年, 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64%, 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草原生态保护。2017年, 贫困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2%以上。2020年达到53%以上, 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村容村貌整治。到2017年, 55%以上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到2020年所有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 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富民产业

到2017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92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10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2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100元左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3%。

到2020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比2014年底增加5200元左右, 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200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25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5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200元左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5%左右。

电子商务

从2015年到2017年, 全省70%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 绝大多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从2018年到2020年, 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实现“三有一能”目标, 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 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 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全省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 4G网络全面覆盖。

教育扶贫

学前教育。2017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 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义务教育。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到2017年,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职业教育。到2017年, 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 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 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 (专科) 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到2020年, 在每个市 (州) 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 (市、区) 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职教中心) , 优先实现贫困县 (市、区) 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 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 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卫生扶贫

2017年前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 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从2016年起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 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 2017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017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3名全科医生, 2020年达到5名。2015年起, 每年选派3000名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16年起, 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 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文化扶贫

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简称“乡村舞台”) 建设, 切实把“乡村舞台”建成贫困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 提高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到2017年, 实现全省贫困县 (市、区) 未达标的6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6195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社会救助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2015年将农村低保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192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34元/人·月, 实现政策性脱贫;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补助水平由246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75元/人·月。2016~2020年,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 促使其消除绝对贫困。对农村低保三、四类对象,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 做到精准救助与精准扶贫相衔接, 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

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2015年, 完成全省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2016~2020年, 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 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养老建设。加快贫困县养老福利机构、乡镇敬老院和社区 (村)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 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 到2020年底实现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对贫困村全覆盖。

金融支持

从2015年开始, 以全省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 通过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 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 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等措施,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

力争到2017年底, 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 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劳动力培训

到2017年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及“百片千村”贫困人口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 实现精准培训全覆盖。

到2020年以新成长劳动力和贫困人口中有技能提升需求的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 3年累计培训102万人次, 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2015年至2020年, 实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人才支撑

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实施副厅级及副厅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行动;实施干部能力素质锻造行动;实施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行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行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行动;实施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建功立业行动;实施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行动;建立干部人才支持计划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驻村帮扶工作队

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县级以上单位选派干部组成, 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 (挂职) 干部, 大学生村官、乡 (镇) 包村干部, 以及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干部力量, 强化驻村帮扶工作, 常驻干部3~5人, 确保所有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帮扶。

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一次完成整合到位, 由省、市、县委组织部门把原来在非贫困村任职的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 调整到贫困村任职, 同时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力度, 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分配到贫困村工作, 确保年内实现所有贫困村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工作队长由双联单位选派干部担任。落实省委关于干部“逢提必下”的制度, 驻村工作满1年以上的工作队长和队员, 其帮扶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

实行双联干部轮流驻村时间累积制度, 在3年内驻村时间累计达到1年以上的, 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实绩考核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坚持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点, 着力在扶贫开发主战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 把扶贫攻坚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我国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篇8

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扶贫开发工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

1978年,按我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导致这一时期大面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因此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从1978年到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棉花增长73.9%,油料增长176.4%,肉类增长87.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

第二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得到快速增长,但少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

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扩大,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凸现出来,低收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其生存的基本需要。

自1986年起,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

经过8年不懈努力,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7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减少到8000万,平均每年减少64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

第三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特征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

这一时期,贫困发生率向中西部倾斜,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缺土)、西北黄土高原区(严重缺水)、秦巴贫困山区(土地落差大、耕地少、交通状况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青藏高寒区(积温严重不足)等几类地区,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和社会发育落后等。

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

以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标志,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年底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在1997年至1999年这3年中,我国每年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年度数量的最高水平。到2000年年底,“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左右。

制定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

我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最初是1986年由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即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到1990年这一标准相当于300元,2000年为625元,2010年为2000元。

我国的贫困标准是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可以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客观、符合我国实际的。

确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为了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有效地扶持贫困人口,我国政府制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确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

1986年第一次确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标准:以县为单位,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1994年,重新调整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家重点贫困县扶持范围;凡是1992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一律退出国家扶持范围。

依据这个标准,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共有592个,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全国72%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

迄今,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措施,主要是围绕解决重点扶持县贫困群众温饱而制定的,并通过集中有效扶持带动全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在扶贫资金方面,国家明确要求,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都用于这些贫困县,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最低配套资金比例(30%~50%)。

扶贫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向中西部地区重点倾斜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并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等地区,1994年政府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中西部地区占82%。

从1994年起,我国政府开始调整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的地区结构:把用于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省的中央扶贫信贷资金调整出来,集中用于中西部贫困状况严重的省、自治区;中央新增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

为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在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从全局着眼,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横向联合和对口扶贫协作。

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

政府专项扶贫资金主要包括两大类: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又包括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2000年中央各项扶贫专项资金达到了248亿元,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30倍。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本农田、兴修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乡村道路、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等;扶贫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增加贫困户当年收入的种养业项目。

制定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

扶贫开发优惠政策包括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和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两个方面。

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免除粮食定购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扶贫贷款的使用期限,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按照农业税条例的有关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优惠政策有:中央政府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二级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地区提供财力支持;对贫困县新办企业和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的企业,在3年内免征所得税;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适当提高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维护基金标准,专项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对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上一篇:【精华】球迷老爸作文汇总下一篇:环保金点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