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2024-09-11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共9篇)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篇1

论苏州的物流发展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确定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应考虑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产业群在苏州的进一步集聚,和加工制造业联系肾密的物流产业也获得极大推动,苏州各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大增.本文从苏州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特点出发,思考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如何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确定培养目标,以满足苏州地方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

作 者:许英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G71关键词:苏州 高职物流人才 培养目标 定位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篇2

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 达到协调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 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 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 按配合性要求, 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 谋求物流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统一。

天津滨海新区处于与国际接轨的前沿阵地, 物流业更是首当其冲地面临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为了使物流业尽快适应国际化趋势, 全面掌握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技术应用现状和需求, 系统地研究、探讨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是有一定应用参考意义。

2 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滨海新区现代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从整体上看, 仍处于初级阶段, 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 质量和效益还不理想。在标准化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由于诸多原因, 目前标准化状况仍不容乐观, 存在着诸多问题。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存在的特点有:物流标准化在总体上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物流标准化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 滞后于标准化发展;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 以传统的部门划分以及地域划分为基础, 缺乏协调配合机制;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 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物流标准化对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 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物流系统效率低, 物流成本高;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 缺乏一贯化运输;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信息化程度低;采用国际物流标准的比例低, 等等。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推进物流标准化的障碍, 正是因标准化水平的低下带来了这些问题, 所以物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与物流标准化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3 发展物流标准化的对策与建议

(1) 理顺和协调物流系统内各分系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加强统一领导, 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从对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现状的实地调研中可以看出, 体制障碍是制约物流标准化进程最大的绊脚石, 部门分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直接造成了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后。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 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很多行业, 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 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 衔接难度非常大。

(2) 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 建设物流标准化体系。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 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梳理现行标准。

(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加强物流市场的培育。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 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 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和标准化, 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4) 加强监督和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标准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一些由传统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以及准备进入物流行业的其它企业, 政府可以在推广标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约。例如采取物流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来制约物流企业必须贯彻物流标准化, 贯彻物流标准化的企业, 政府则给予税收、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对仍没有实施物流标准化的企业督促和监督进行整改。

(5)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 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 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 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 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 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

(6) 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 滨海新区的物流专业人才奇缺, 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物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 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7) 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 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 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 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标准化的特点。

(8)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由于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在自发的发展过程中, 没有形成制造和物流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没有形成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网络化制造产业群, 这不利于快速整合各类资源, 也难以支持滨海新区制造和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系统功能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化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 物流信息化项目大多数还属于第一层次;远没有达到区域内企业共享信息、网络化配置和整合分散的资源的现代制造和物流模式。因此, 政府需要构筑支持物流及相关企业信息系统有效运行和发挥潜力的基础信息平台, 促进物流信息的有效流通。

(9) 大力发展物流战略联盟、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共同促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共赢。当今市场经济充满着竞争, 但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合作。因此, 许多企业都在建立联盟以获得竞争优势, 物流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 即与货主企业联盟, 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 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 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 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标准化, 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降低运作成本。同时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标准化, 从总体上也提高了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水平。

4 结语

滨海新区物流行业虽取得了较大发展, 物流企业已初具规模, 专业化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上, 主动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 已经具备了一些市场竞争能力, 为推动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转型, 建立与世界物流企业接轨的物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现代物流组织的利用缺乏自觉性, 各行业各系统独立发展、互相分割, 相互协调和配合较少, 影响物流流通的效率;没有完全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大多数物流企业不能根据用户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运营, 不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标准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针对滨海新区物流发展的现状, 必须借助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力量, 才能推动滨海新区物流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太平.论我国物流托盘标准的选择[J].标准化研究, 2005, 12 (12) :8.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篇3

关键词:物流业 物流企业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编识码 A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5、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2、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流通领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单一流通渠道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多渠道、多环节的新局面,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保证;

3、物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外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的方式,它们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它们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些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的传统观念,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积极寻求物流伙伴或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撑。

4、不少企业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数码、国美电器、青岛海尔等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它们的大胆尝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1.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这是实现物流与运输统一、协调管理的组织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仍处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分散指导的落后状态,远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说我国物流业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分散到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外经贸委、内贸局等,它们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但各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物流体现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缺乏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

2.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这是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3.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主体保证。要培育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首先要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是要引导企业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实现互惠互利;再次是要鼓励企业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增强竞争忧患意识,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参与国际化竞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树立质量、良好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理念。

4.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统的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等;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包括货运车船标准、搬运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物流信息技术发明的标准等;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复合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四是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技术;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化、多样化、高速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5.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确保物流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而投资回收长的行业,这就要求国家在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改变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带动物流产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变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邮电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民航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2]马天山主编.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6-62.

论建筑工程物流发展 篇4

院系:管理科学系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1002班

组员名称:

论建筑工程物流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建筑行业独有的行业特征,项目投资巨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复杂、变动性大,项目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流管理落后。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差异性,时效性和一次性的特点,产品的形成属于单件生产方式,所以工程物流不同于其他产品物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首先,涉及的建筑材料种类较少,性能各异,常见的有钢材、水泥、木材、砖瓦沙石等,这些原材料大都是体积大、质量大、占地广,并且有些材料需要大型的物流设施、设备完成装卸和搬运,需要较大的仓储空间进行保管和贮存,其次,有些建筑材料因其保质期短、物理及化学性质容易发生改变,需要特殊的环境与条件进行保管和运输。其物流服务质量必须达到高要求和高标准。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流,这些都会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统计,在建工程项目中原材料成本占工程造价的60%~70%,而物流费用约占材料成本的17%。也就是说,物流费用要占工程造价的11%左右。可见,物流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施工企业如何进行物流管理,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投资,提供增值服务,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不可小视的一个问题,工程材料成本费的高低,不但在量上决定着施工企业盈利的多少,而且在质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没有认清企业物流的市场地位和价值,仍将企业物流定位于为企业施工生产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功能上。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物流管理部门,出台了内部物流管理体系,但对企业物流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上,对物流管理的实施和操作没有清晰具体的相关规定。施工企业因地制宜的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搜索,如分散管理就近采购,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等,由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站在物流管理的高度,因此,施工企业实施物流管理面临很多问题。

常见问题:

1.供应商数量多,质量标准不一,价格混乱。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绝大多数来自对外采购和对外协作,物料种类和规格型号多,企业供应商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其中部分供应商自身没有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产品的质量较差,增加了需求方的质量控制成本,甚至影响需求方的生产进度。大部分企业没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供需关系没有固定,由于采购

批次多,物流种类多,单一品种物料采购量较小,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很难取得优惠采购价格。

2.企业的生产场地较小,工地局部及总体规划布局中的物流的格局混乱,缺少集中的仓储中心仓库,给集中仓储和配送带来困难,为了保证对生本提供产过程的连续供应,在每个工地都建立有材料及半成品暂时储存仓库,存多了会加大库存数量,延长库存时间,存少了又会耽误生产,生产与库存的协调比较麻烦。仓库货位的利用率不高,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做到,增加了仓储费用。

3.与供应商缺乏长期有效的信息沟通,物流管理缺失,企业物流与供应商的物流衔接不紧密,没有开展联合库存管理,供需双方库存信息不能共享。采购信息,供方信息,供货质量信息,供应的生产波动,物资消耗及供应规律,库存中各物资的历史分布等物流基础信息,很少给予整理和分析。

4.物流管理混乱,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物资,人员,设备设施和时间效率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比较成本,企业内部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的衔接与协调不合理,致使整个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发展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对策:

1.推进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大致意思为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极而言之成“无库存”管理。JIT生产哲学的核心是无情地消除浪费,即消除一切只增加运作成本,而不向运作中附加价值的活动。从这一基本的生产哲学出发,形成了JIT生产方式的体系,包括:追求无缺陷的质量;持续地降低在制品库存;实行生产同步化;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生产系统柔性;推行以“人为中心”的工人自主管理。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将必要的材料,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必要的地点”的目标。JIT管理是当今世界物流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

2.采用系统布置方法应对企业,工地内的各种生产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减少物流迂回、交叉以及无效的往复运输,避免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混乱及路线过长等。不仅考虑物料的形状特点、搬运工艺要求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还要选择适宜的运输车辆、各类的工位器具等。保证产品质

量,节约占地面积,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文明施工。

3.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供应链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物流管理的重点,企业应按照科学先进的标准和严谨务实的步骤来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双方逐步形成战略联盟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实现战略双赢。

4.招募物流技术人才,要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素质,使之具备专业技术业务知识与能力。要提高物流部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尽快改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状况。聘请具有物流理论和经验的专家,讲授企业物流学、运输学、仓储技术、配送技术、工厂布置等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其理论与业务水平。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篇5

一、安全出车

(一)、出车前车况检查;

1、出车前检查水、油状况。

2、检查车身广告。

3、检查车辆所载商品是否完好,并保证人员、商品在途中的安全。

4、增强防盗防抢安全意识。

(二)、出车前货单对照确认。

出车前认真核对商品与出货单,回货单是否一致。

(三)、途中安全行驶;

认真遵守交通规则。

(四)、停车要安全;

1、停车时不能影响正常交通,下车要锁好车门。

2、按时到岗,及时送货,不松懈出车。

3、出入库要严格按顺序和行车路线行驶,损坏货物,按价赔偿。

(五)、车体清洁;

定期对车体内外完全清洁,禁止脏乱有异味,违者严正考核。

二、规范服务

(一)、仪表整洁;

1、穿着干净整洁。

2、车身干净、清洁,无污渍。

3、对订货客户送货要及时;

4、途中耽误不能及时送货,要和公司取得联系,方便公司另行派车。

(二)、礼貌服务;

1、对顾客的抱怨要有耐心倾听,做好解释工作。反之造成投诉的每次考核

50元。

2、做好客情,按规定及时调换货。

3、收集竞品终端信息并及时上报。

4、要保证终端定单的及时准确送达,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对终端店已下架产品要及时按调货单调回,并及时与终端店交接补充新货,未能及时按单调货的,除要承担临期产品个人购买的责任外,加倍考核。

6、与终端店往来中严禁发生乱赊欠行为,如因乱赊欠行为而被投诉者,每次考核50元。情节严重并造成影响或后果的,数倍考核。

7、要保证促销政策及公司对终端店的补偿事宜准确及时落实,严禁发生模糊价格行为,如因以上原因被投诉的,每次考核50元。情节严重并造成影响或后果的,数倍考核。

三、记录工作

(一)、对每天的工作行程做好记录,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不得可以更改原始数据,否则,每次考核100元。

1、认真填写汽车使用记录,及时准确上报主管人员。

2、对车辆行驶状况做好记录,及时检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3、维护公司利益,勇于揭发或及时制止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害的行为。

(二)、对顾客提出的建议做好记录;

顾客对本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记录,回库后交专职领导。

四、服从指挥

对领导的安排要绝对服从。

1、不得无故拖延送货时间或拒不送货。

2、上班时间不私自无故外出送货。

3、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有异议,要在工作完成后向上级汇报

4、任何时候,司机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并且开机。对公司领导或管理人员的呼叫,应立即应答。当月三次以上通讯联系不上,取消该月手机使用补贴费,并加倍考核。

物流设施与设备变革与物流发展1 篇6

——集装箱运输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1.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服务,这些服务符合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合理性、讲的成本的要求;而集装箱多式联运恰好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技术优势以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这些要求,从而成为现代物流业务开展的主要载体。

在全球化市场逐渐形成的经济条件环境下,随着中国入世、西部大开发、向外型经济发展及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国际物流将成为我国运输企业与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物流市场的重要竞技领域。物流标准化、规范化是物流国际化的基础,而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又是物流标准化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为物流业务的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要实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目标,必须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物流服务方案。对于冷藏及冷冻食品、危险品、干散货、液体货和车辆等物资的储存及配送服务,物流服务提供商应采取专用的仓储设备及运输工具。

2.集装箱运输现况

集装箱物流的巨大优越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它的强大生命力促成了一场运输革命, 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航运事业的发展, 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航运组织管理、航运船队、件杂货乃至部分散货的运输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已建成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宁波等集装箱大港。近几年, 内河集装箱运输也取得了佳绩, 长江、珠江水系和沿海中小港口的集装箱运输朝气蓬勃, 一个水陆结合、海河互通的集装箱物流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代表,运输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准时性大大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并且其综合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大,对城市发展作用显著。国内外研究表明, 港口集装箱运输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原油的4倍左右、煤炭的2倍左右。正是由于集装箱运输的这一特征, 以及其规模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与港口吞吐量相当甚至更加重要的发展指标得到各个港口城市在发展上的重点支持是城市经济贸易发展和功能提升的核心资源。

2.1集装箱港口发展

1978年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刚起步,当时上海港是最早开展集装箱运输的港口,当年集装箱吞吐量6.3万标箱。进人九十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与港口集装箱的快速发展,港口集装箱流量保持了年均30% 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在2003年全球30大集装箱港排名中,两岸三地除了世界第一的香港和第六的高雄港之外,大陆南北有7个港口也进人前30名,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迅速的地区。航运业人士指出,近年各国企业竞相前往大陆投资, 带动进出口贸易及海运市场和港口的迅速发展, 预估近几年内全球集装箱港排名中, 中国大陆仍是最大赢家。

中国大陆近年经济增长表现耀眼,沿海各集装箱港快速崛起。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 我国港口集装箱总量为3700万标箱, 比2001年增长38%;2003年,吞吐量比上年增长了1100万标箱,达到4800万标箱,同比增长30.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180万标箱,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在2009年的世界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中国上海港以87万标箱仅次新加坡港位于第二。在最近两年内,上海新建港口完成时,上海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扩大,港口集装箱码头业务也开始向国际化发展。特别是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后,中国的贸易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为了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和运输结构,我国的集装箱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提高,国际化进程加快,企业规模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运输船舶大型化,要求世界大型集装箱港口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我国相关部门积极投入到建设高效、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逐渐改善宏观政策法制环境,更深一步规范集装箱运输市场秩序,改善岸口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建设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加强集装箱运输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调整港口功能,鼓励港口走规范化和集装箱化发展模式,发展主枢纽港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和分工已日趋合理,逐渐形成了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的北部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和宁波港为主的东部枢纽港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的南部枢纽港群。随着沿海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已显雏形,未来各个港口群内各港的定位将更加明确, 具有中转功能的核心港口逐步凸现,各港群与周边国家港口的竞争能力将明显增强。使集装箱港口能更加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算发展,集装箱装卸设备的革新,集装箱装卸趋向于自动化和信息化。

随着全球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革新,集装箱运输全球物流化系统也逐渐完善,港口在物流链中的纽带作用向多元化发展, 即以港口为平台和载体, 建设临港出口加工区、集装箱保税区、集装箱物流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等,多方面开拓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新领域和新市场,扩大港口综合管理业务,提高运营服务水平,从而达到物流与集装箱的有机结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铁路集装箱的发展

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运输车辆是完成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载运工具和移动设备,其规格尺寸、比例结构、保有数量、运用管理水平等,对于适应集装箱货源结构、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与物流系统标准化及国际化标准接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铁路集装箱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高效益。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凭借自己坚固密封的箱体,减少了货物被盗、潮湿及污损的机率,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同时,相对公路运输比较节能、对环境影响小。

二、高效率。铁路集装箱在运输和装卸中受环境影响小,且适宜较长的装卸时间,装卸的机械化程度高,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高质量。铁路集装箱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密切配合以及高质量运转。同时,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实现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装卸效率,保障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应用的通用集装箱,除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外,还应用适合我国铁路运输特点的1t、5t、10t集装箱。其中20英尺、40英尺大型箱在集装箱总量中的比重达到60.03%,已经成为铁路通用集装箱的主流箱型。

近年来,铁路集装箱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在运输量上还有明显的差距。由于铁路的总体运输能力有限,每逢春运、暑运、“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期,为缓解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对货物列车实行停限装的临时措施,这些时间段也成为铁路货物运输包括集装箱运输的瓶颈期。这种状况造成了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的季节性缺失,从而导致部分铁路集装箱货源的流失和转移。这种运输能力的不足使铁路集装箱运输在运输市场中缺乏持久的竞争力。此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制约铁路集装箱的快速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发达国家铁路运输中所占比重约在20%到40%之间,而我国铁路货物入箱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正以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具有良好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铁路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铁路集装箱运输量将会有大幅对的提高,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国际物流与集装箱多式联运展望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由于具有中间环节少、货损货差低、运输时间短、运输成本低、运输质量高等优势,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因为这些特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在运输设备、运载工具、集装箱货运站、运输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标准化、统一化要求也较为严格。在多种形式的国际多式联运中,海铁联运是一种主要的联运方式。但目前,我国在海铁联运方面还存在较多弊端,限制海铁联运的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服务,这些服务符合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合理性、降低成本的要求;而集装箱多式联运恰好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技术优势以满足当代物流服务的这些要求,从而成为现在物流业务开展的主要载体。

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篇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世界制造产业群在江苏进一步集聚, 与加工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物流产业获得极大推动。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 可将江苏省现有物流产业集聚类型划分为五类:临港物流基地 (园区) 、综合性物流基地 (园区) 、专业化物流基地 (园区) 、商贸物流基地 (园区) 、保税物流基地 (园区) 。在清晰的政策目标的保障及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的支撑下, 江苏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与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2 发达制造业为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发达的制造业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为物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物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依赖于充足的流通货物, 产业集聚带来物流量的集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物流保障。

其次, 制造业集聚中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制造业集聚发展模式要求形成以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 中小企业为配套的梯度分布格局。随着企业对战略的重视, 企业通过增强核心能力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理念得到管理者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培育过程中, 为降低成本, 众多的企业更关注于发挥其核心业务, 从而使得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 为专业化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 制造业集群式发展为物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追求等对物流产生了强大的需求和依靠。实践表明, 区域经济越发达, 对区域及区域间物流的依存度也就越大, 区域物流系统就越显得重要。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促使物流业向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进而促进了新区物流业集聚效应扩大。

3 物流业集聚发展对制造业加速发展的促进作用

(1) 物流企业集聚的内部集聚效应。

物流企业集聚的企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集中于某一生产工序或某一中间品生产, 通过专业化大规模生产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而是以物流功能、物流资源及管理范围为基础进行分工, 通过对物流功能和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基于时间的物流网络优化, 实现节约社会“第三利润”。企业间的竞争表现为具有同一物流功能的企业和不同物流网络选择的企业协作群之间的竞争。通过集聚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共用、企业信息共享、物流产业链上信息流充分畅通, 从而实现集聚区内规模效应增值, 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2) 物流企业集聚的外部集聚效应。

物流企业集聚通过集聚区内不同物流企业的集成、整合及分工合作、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兼容, 实现功能提升, 以共同体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模式, 从而稳定双方关系, 促进产业间的分工和提高交易双方的资产的专用性,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 两者的稳定关系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费用、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治理成本, 增加了企业利润并扩大企业规模, 增加双方福利, 实现整体的帕累托最优。

4 加强江苏物流产业集聚建设

科学规划、引导集聚。物流产业集聚规划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土地、服务等优惠政策, 引导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入驻相应的专业物流园区, 避免重复建设, 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服务集成, 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为物流企业形成协同优势创造条件。打造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规划与政策的引导作用下, 企业可自发完成空间上的集聚, 而集聚效应的发挥有赖于集聚区域内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力。打造高效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 解决集聚区域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实现集聚区域的资源共享。

摘要: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密切的产业, 其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江苏省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江苏省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对该省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是可寻求的道路。

关键词:江苏,物流产业,集聚,制造业

参考文献

[1]代文等: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3) .

[2]顾乃华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经济学家, 2006, (6) .

论航运物流金融发展趋势 篇8

一、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架起发展的桥梁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扩展,航空货运以其高效的特点对我国民航运输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航空物流服务的高端领域——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日益成为航空货运业的一个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从航运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航运物流金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现代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航运物流金融体制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将带来更加适合竞争与发展的新型航运金融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航运物流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将为航运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加新型的服务技术,开辟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渠道,航运物流业选择资金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同时,航运物流业与金融的合作将更加便利与融洽,物流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二、航运物流金融发展透视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航空货运以多种方式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1O年来我国航空货运量增加了40%。预计未来的10年货运增幅量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5.8%。目前,世界40%以上地区间的货物出口通过航空运输,25%的企业销售依赖于航空运输。

同时,航空货运业与金融结合衍生的航空物流金融管理也登上舞台,为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据2013年度航空货运报告显示,货运需求持续得到改善,货运量增加。

三、 航运物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战略保障

参与航空物流金融的主体之间应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规范运作。航运物流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共同协商制订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的相关政策指引,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同时,银行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支持航运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派出相关人员入驻航运物流企业,对航运物流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面临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确保银行贷款安全性的同时,也支持了航运物流企业的发展,达成双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的航运物流企业依靠自身资源扩充其服务网络显然是不够的,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建立战略联盟,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是必经之路。所以通过整合机场、航空公司,以及航运物流代理商资源,使相关航运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群体的力量去竞争,这样才能完善物流金融业务,带动航空货运业的繁荣发展。在加强航运物流企业自身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提供融资保障,且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完善航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航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与违约后处理机制是促进航运物流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航运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交流信息,签订合同等方式完善互信互利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问题。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规范航运物流金融的操作流程。金融机构从航运物流企业获得航线数量、航班计划以及货运能力等相关数据后要进行深入分析,改善信贷审核的风险程度,实现控制航运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目标。对于我国航运物流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经过功能整合和航线优化,形成一个或多个物流结点和网状物流线路,选择更优质、更安全、更快捷的综合物流系统,尽可能地评估、监管及规避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也是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航运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客户的资料收集与资信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航运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适应航运物流业务发展的结算系统,推进票据清算自动化系统、外汇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资金汇划电子化,从而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程度,满足航运物流企业对资金流的要求。

四、 航运物流金融发展路径

航运物流金融管理“四位一体”攻势航运物流业作为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持力量、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专门对航运的发展做出部署。规划提出要支持和鼓励航运物流企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并将在航线经营权和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航运物流公司间的并购、重组和业务合作,提高国际货运能力。与此同时,现代金融业的战略发展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因此,依托于航运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机遇,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管理不仅大有可为,而且成为促进航运物流业发展的新引擎。

五、培养航运物流金融复合型人才

航运物流金融管理复合型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精通航运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储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高端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目前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的瓶颈之一。因此,培养大量熟悉精通金融和航运物流的人才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开展航运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因素。航运物流金融企业的软实力建设是航运物流企业内部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其关键在于人才。

结 论

浅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关系 篇9

摘 要:电子商务是新世界以来全新的交易模式,物流则是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样需要依赖于物流体系的高效作为保障。我国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是比较快速且有一定的成效,然而却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增长步伐,因而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推广步伐。从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有着相互的推动和制约。此文简单的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物理管理的同步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影响 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是在internet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有关方的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使得商贸合作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电子商务给传统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交易方式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对传统交易的一种挑战。电子商务中的每一笔交易它都包含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的虚拟方式来实现。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后台的物流产业的支持。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经济有效的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有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物流最终的结果是产品有生产地转向消费地,这种转换则是不可以通过计算机等虚拟技术来实现的。由于目前我国甚至世界上物流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匹配电子商务其他三流的同步发展,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成为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解决阻滞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一关键瓶颈,才可以彻底的实现商贸洽谈的足不出户,推动国家商业模式很好的与传统的商业方式结合及转型。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各领域的关注,也影响与推动了诸多领域的改变。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基本影响与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对物流的影响。有形商品的网上商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如何在通过网络完成交易后,保证交易的对象——物品在消费者所需时间内到达消费者所期望到达的目的地,不仅是电子商务的需要,而且是物流的职能。二是电子商务技术对物流所产生的影响。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工具、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物流来说,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也需要新工具、新技术来支撑他的应用与发展。以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中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概念。

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出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高效率、低费用、短距离、短时间的功能。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可以使得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决定这五六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运行的。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运营形态。

电子商务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物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竞争的状态,实现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虽然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但就目前为止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看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完善的物流体系是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有形商品交易发展的保障。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过重新构筑或再制造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来推广带脑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协调电子商务的市场目标,物流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带来更少的物流成本和更高的服务水平;从客户角度来看,大多数产品实体的最终交付都要通过物流系统来完成。如果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那么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没有物流业的支持,电子商务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物流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并能够拓展企业的商务范围,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以淘宝为例,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完善物流的覆盖版图,从而扩张淘宝的业务版图。以前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量不大,送货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做,但淘宝通过给快递公司补贴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既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又增加了快递公司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双赢。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步入电子商务的时代的同时,必须是其他服务项目同时并进的。有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还有,信息必须共享。由于传统上的物流由于跟不少企业打交道,由于有不少企业内部的秘密,物流很难与这类企业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已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阻隔。同时,在将来的物流系统中,做到尽快将货物交到客户手中时衡量一个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

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要求物流业不仅提供传统的物流业务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进行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或者按客户的提别要求提供其他的特殊服务。电子商务使流通业经营理念得到了全面的更新。从而使未来的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深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上升到战略概念,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这种是物流的经营理念的全面提升与更新,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一流服务——物流企业所追求的服务目标

物流企业作为介于买卖双方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是将服务作为第一宗旨的。客户对于物流企业所提出的服务要求是很多方面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出的服务要求,始终是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也是目前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所有研究的问题的关键部分。物流企业需要提供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与系统从而达到与客户双赢的目标,并且可以与客户长期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必须是所有物流企业所应该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上业务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物流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结果将使得物流企业向跨国经营和全球化方向发展。对于生产企业,要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减低成本、创造价值;对于物流企业则要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从事物流服务,客户对物流企业的需要比原来更高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企业的责任更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多。物流则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环。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也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还是很难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服务水平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不能适应运输交通工具的调配。

2.物流各类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缓慢;高效的专用的运输车辆很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很低。

3.对于物流各项工作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合理化,优质化的物流管理工作。

4.物流行业人才缺乏和物流信息工作落后,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迟,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应该是包含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商务关系的建立、合同的达成与履行、客户关系的维持等。因此,对电子商务,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即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的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it)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配送、储存、运输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我国要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必须发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部商务作业流程。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最终将对传统物流形成冲击,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前端的网络平台,更要重视后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并必须配备具有物流配送的专业人才。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物流运输仓储的思想,更新观念。在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探索物流发展的模式,将电子商务技术广泛应用。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基本硬件环境。将物流行业各企业的基本资料和各类用户的需求在信息中心实时发布,实现信息的共享。其次是要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整合目前规模较小,地域分散的物流中心,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建立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快捷高效的物流中心。再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就要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顾客需求出发,开展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注重综合集成管理,重视联运代理的组织功能,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应商、消费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还有,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环境下的专业人才,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和相关资格认证体系结合起来,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培养和造就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棋社申请书下一篇:人寿保险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