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

2024-09-07

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通用5篇)

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 篇1

教学目标:

1.尽快地熟悉校园,喜欢学校,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溶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

2.尽快地适应学生这个角色。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欢迎新同学

1.师:小朋友们,早上当你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时,你首先看到什么?那上面写着“欢迎新同学”,“新同学”指的是谁?

2.师: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府新小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你们将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很多的知识、本领,认识很多朋友,你们高兴吗?

二、出示课件:(课本第一页,四幅图)我们早上几点到学校? 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 上午我们一共几节课呀? 下午几点到学校?

放学的时候到了,教室里要打扫卫生,你会吗?

三、学生活动。

编写学生档案,教师出示“我的个人档案”,教学生填写,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档案。表扬学生

四、活动探究

出示课本第3页的内容(课件展示)猜猜谁是小学生。学生表演,让同学们猜演的是不是小学生。

五、课堂总结。(我是小学生了,应该怎么做?)

六、拓展: 学习儿歌:

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下课游戏,不打不闹。认真值日,保护环境。

2.了解新校园

教学目标:1.认识我们的学校。

2.“探险”新校园,使孩子们对校园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认识我们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热爱小学生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个新的校园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快乐安全地度过我们的小学生涯呢?今天老师就先为大家展示几幅画 展示提前拍好的校园各个环境的照片

你们想看看我们的校园吗?那我们开始出发吧。

二、探险

将学生分成3组,按顺序参观校园环境,选好排头兵,防止学生乱跑。加强安全教育。

每到一个地方,停下来给学生介绍校园环境,主要在室外,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三、安全小贴士

操场是活动游戏的地方,活动时注意不要碰撞、摔跤。上下楼梯靠右行,遵守秩序防拥挤。进出学校走安全通道,听从老师指挥最安全。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我们学校环境,知道在教室学习,在操场活动,以及在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3.校园生活真有趣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使学生能尝试不同的校园活动,在学校里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使学生热爱上学,热爱学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除去在教室里上课,你还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社团活动吗?你们知道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学校有哪些兴趣小组活动吗?

图片导入,各个社团活动的图片。

二、学习课文 1.出示PPT,课文第9页图片,问小朋友: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老师在进行什么活动,你喜欢踢足球吗?

简单介绍我校的小足球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找一找: 课本第10页4幅图:

第一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的表现和他们比一比。第二张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做过吗?

第三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学校是哪一天升旗?

第四组小朋友在干什么?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的义卖活动你参加了吗?

四、画一画

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学生自由涂鸦。

五、填一填:

想想:这么多的兴趣小组,我最喜欢哪一个?

将想报名参加的活动填在书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拼音简单记录。总结:

学习儿歌:学校是个大家庭,同学相处真友爱。打扫卫生齐动手,参加锻炼不怕苦。酸甜苦辣滋味多,校园生活真有趣。

互动角:与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在学校的开心事。

4.我喜欢老师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各科老师。2.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

3.采访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的工作。教学重难点:

本课通过图片来展示自己各科任课老师,来说一说学生对老师印象,表达对自己老师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暖心坊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来学校学习知识,你每天到学校后都要和谁打交道。谁能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老师?

2.课件出示不同科目老师有代表性的图片 3.导入主题

二、育心场

1.用手中的笔画一画你喜欢的老师。2.说出你喜欢这个老师的理由。(1)我喜欢体育老师。(2)我喜欢音乐老师。(3)我喜欢美术老师

3.学生分小组,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

三、我们在行动

刚刚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喜欢的老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我们的老师。

1.列提纲

(1)几点到校,几点回家。(2)每天在学校的工作量。(3)„„

2.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说说你的感受。

四、成长苑

1.我们的老师有的温柔,有的幽默,有的严肃。虽然我们的老师性格不同,但是他们都同样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与我们同行。我们也要爱老师。那么,怎样做个爱老师的好学生呢?

同学们一起来讨论 2.读儿歌。

五、互动角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尊敬老师的故事《程门立雪》、《孔子尊师》。

2.说说感受。

3.你还知道哪些尊师的故事。

5.我的新朋友

教学目标:

1.帮助孩子认识,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2.学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团结。教学重点: 帮助孩子认识,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教学难点:

学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团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校里,你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你跟他们一起玩游戏吗?你都玩了一些什么游戏呢?(生回答)

是的,在学校里,我们会认识好多小朋友,并且和他们一起玩耍,会学到很多知识,带来很多快乐。有时也会教给你不知道的知识。

二、育心场 活动一:结识新朋友

画一画:请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方便其他同学认识。姓名:

生日: 兴趣爱好:

找一找:将自己的名片放入老师准备的纸盒中,再从中任抽一张,找到你抽中的同学,和他问好。两人互相介绍。

活动二:我和伙伴抱一抱 1.听数字报团 2.说一说抱的感受

三、成长苑

学习交朋友儿歌。

四、互动角

在正确的做法后画小花。

6.我们一起玩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同学一起玩简单的游戏。2.在游戏中能学会遵守游戏规则。3.体验集体游戏时的快乐。教学重点:

1.愿意和同学一起玩简单的游戏。2.体验集体游戏时的快乐。教学难点:

1.在游戏中能学会遵守游戏规则。2.能体验集体游戏时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玩游戏可不是人人都能玩得好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怎样才能玩得开心。

二、暖心坊

1.讨论:你平时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什么游戏? 出示图片故事:

(1)好想和他们一起踢球„„(2)要不要加入我们?(3)我们一起玩!

2.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男孩?为什么? 3.小结:

大家都喜欢那个会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的小男孩。看来,在游戏中我们要玩得开心,就要学会主动加入集体游戏中,还要能学会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

二、育心场 活动一:大家一起玩 1.选一选

下面两幅图中的同学都在玩游戏,你想加入哪组?在你想加入的那组旁画个笑脸,并说说你的理由。

2.说一说:大家一起玩和独自一个人玩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3.小结:和小伙伴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也会变得十分有趣。活动二:星星送给你 1.评一评

与新同学成为好朋友后,大家可以一起玩许多游戏,你会给下列游戏中同学的表现评几颗星呢?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评价?

2.讨论:与好朋友一起玩耍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3.小结:只要我们积极加入,文明游戏,就能让集体游戏变得更快乐。

三、成长苑 1.过渡:同学们一起游戏时,需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还要懂得谦让,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你愿意学一学,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好玩伴吗?

2.出示儿歌: 小伙伴,一起玩,互相关心讲友爱。团结合作力量大,你谦我让快乐多。拍手学儿歌。

四、互动角 游戏:合作系鞋带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组内成员相互系鞋带。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玩才能玩得更开心。要做到:1.多和小伙伴一起玩;2.文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3.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懂得谦让。只要你学会了这三点法宝,你一定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每天都会玩得快快乐乐!

第7课

她生气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的面部表情,体会发现“喜怒哀乐”,了解情绪总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

2.通过学习观察人的情绪,做到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观察人的情绪,做到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暖心坊”

1.借助拼音,自读小故事,思考:你知道小明的表妹为什么生气吗?

2.生读故事 3.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4.代表发言

5.师总结:做任何事,一定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着自己。

第二部分“育心场” 活动一

我演你猜 演一演

师: 请四位同学上台用表情和动作分别表演“喜、怒、哀、乐”,其余同学在台下猜。

说一说 你猜对了几种?你是根据哪些细节表现猜出来的? 1.生说

2.师小结:喜、怒、哀、乐会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表现出来。

活动二 百宝箱 做一做

师: 老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吧!

情景一:当你准备打开百宝箱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情景二:当你发现百宝箱里没有东西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在图片相应的框框里打勾选择自己的心情。)师小结: 情绪总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第三部分 “成长苑”

导入:大笑、哭泣、慌张、沉默、愤怒„„这些都是情绪。与人相处时注意这些情绪变化会有助于我们友好地交往。

1.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想一想,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3.自由发言。

4.师总结:遇到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从:(1)注意别人的面部表情(2)观察别人的动作(3)倾听别人的说话。第四部分 互动角

观察妈妈回到家时的表情,猜一猜她的心情。吃晚饭时问问妈妈当时的真实情绪,看看自己猜对了没有?

第8课 我被误会了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暖心坊”

1.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发生什么事。2.每一组说一幅图。

3.提问:你知道小刚为什么委屈吗? 4.自由发言 5.师评价

第二部分“育心场” 活动一 说出你的秘密 涂一涂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被人误会过吗?请给你的答案涂上颜色。你有被误会过吗? 当时你的心情是? 你作出解释了吗? 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被误会的事儿和大家说一说吧!总结: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误会,误会,应该及时解决。活动二 金点子 选一选

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你会怎么做呢?我会大哭一场 我会和他打一架 我会打电话向他解释 当我被误会了我会

小结:沟通是最好的处理误会的方法。

第三部分 成长苑

被人误会是与人交往中经常发生的,有时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是因为没有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想法。被人误会了,心里很不好受,有什么办法可以化解这种难受呢?

1.生自由发言 2.小结:

(1)主动向对方说明情况(2)向他人求助

(3)想一想对方会自己的原因 第四部分 互动角

说一个你被误会的事情跟给小伙伴听,大家一起交流想法。

第9课

学习有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暖心坊”

1.借助拼音,自读小故事,思考:你在学习中发现了哪些乐趣呢? 2.生读故事 3.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4.代表发言

5.师总结: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第二部分“育心场” 活动一 神奇的颜色 试一试

美术课上我们常常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会变魔术你来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自己动手,说说发现。想一想

为什么颜色混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你能只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出一幅五彩的画吗?

总结:学习中最令人快乐的事情就是发现新现象,学会新知识。活动二 展示台 秀一秀

下面这些本领,你有学到吗?请把你学到的本领画上五角星。在相对应的图片的后面画五角星。连一连

小华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呢? 生说,自己动手连线。

总结: 带着喜欢的心情去学习,你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三部分 成长苑

学会拼音能够自己读书时,你是快乐的。学会做操锻炼身体时,你是快乐的,学会通过做实验,探索科学奥秘时,你是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有辛苦,但也充满了乐趣。

学习儿歌: 读读写写算算题,唱唱画画做游戏。又动脑,又动手,学习生活真有趣。第四部分 互动角

请你每学到一项新本领就制作一张“本领卡”!并将“本领卡”贴在小本子上。一学期结束,看看你都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10课

不做“小马虎”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暖心坊”

1.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发生了什么 2.生代表发言

3.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是个“小马虎”吗? 第二部分“育心场” 活动一 我的马虎史 忆一忆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马虎事是什么? 这件事给你造成的麻烦是什么? 想一想

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马虎事说说你当时的体会。我发现造成马虎的原因有这些。

总结:马虎的坏习惯不仅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其他许多事情的完成。

活动二 大猜想

填一填,如果他们做事马虎,后果会怎样? 收银员工作马虎了。医生工作马虎了。建筑师工作马虎了。总结:当马虎成为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第三部分 成长苑

许多同学做事只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紧张、急躁。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答题草率,答题之后又不愿仔细检查,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马虎。让我们了解下面的方法告别小马虎。

学习儿歌:

同学们,要记牢,马马虎虎不能要。上课时,认真听,句句牢记效果好。写作业,要专心,写完检查不能少。考试时,要仔细。认真读题很重要。我们不做“小马虎”,要和马虎说再见。第四部分 互动角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最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 the door/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教学重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2、词汇:

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教学难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的正确读法和在情境下的正确运用。

2、词汇:open, close的用法 教学准备:

1.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多媒体、磁带、录音机。2.人物Mr Green, Liu Tao, Mike, Wang Bing的头像卡片。

3.句型:书写Open the door/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的条形卡。

4.在黑板上画好四线三格。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oon, class.Ss: Good morning/afteroon,...出示人物头像,T: Who’s he?

S: He’s Liu Tao/ Mike/ Wang Bing.T: Who’s he?

S: He’s Mr Green.(引导学生说)

领读并教学Mr, 区别Mr与Miss的用法。

二、Listen and act

1.事先安排一名学生站在门外,教会迟到了说I’m sorry.教师关门上课。

门外学生敲门,T: S1, please open the door.(做手势).S1:Yes, Mr/ Miss...S2(门外学生):I’m sorry,Mr/ Miss...T: Come in ,...出示句型条形卡,边做动作边领读:

Please open the door.I’m sorry.Come in.2.T:(教师指门)What’s this?

S: It’s a door.引导学生学习、拼读单词door.教师做关门、开门动作,并领学生说: Open the door.Close the door.同法教学window.Open the window.Close the window.出示句型条形卡,边做动作边领读。3.做手势,让学生边做边说:

Stand up.Sit down.出示句型条形卡,边做动作边领读。

三、Look, read and act.教师打乱句型条形卡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

四、Story time 1.出示本部分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T: Look, Mr Green and his students are in class.(教学in class.)What are they saying? Let’s watch and listen.播放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理解在课堂上的各情境中老师和学生分别说了些什么。

1)

刚上课班长说什么? 2)

师生是怎样问候的。

3)

Mike迟到了,他怎么说,老师怎么说。4)

老师请开门、关窗上怎么说的。

2.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五、Do a role-play.1.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小老师”用学过的语句来上课,并请其他同学做动作。

2.小组活动。一名学生做老师,用学习的句子命令其他同学做动作。

六、Read and write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2.领读并让学生模仿抄写。

七、Homework 1.抄写单词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2.听录音跟读Story time。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open, the, book.2.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子Mr Robot,please open / close the book..3.复习巩固语句Stand up.Sit dowm.I’m sorry.Come in, please.Open/ close the door / window.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教材P8的内容制作“声控机器人”及遥控器。2.学生把第一节课学过的语句分别写在不同 的卡片上并编号。3.教师准备多媒体、写有Stand up.Sit dowm.I’m sorry.Come in, please.Open/ close the door / window.的条形卡。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教师做手势,引导学生说:Stand up.T: Good morning/ afternoon, class.Ss: Good morning/ afternoon, Mr/ Miss...T: Sit down, please.Ss: Thank you.二、Review 1.T(指门、窗):What’ s this? S: It’s a door / window.T: Yes.Open / close the door,...S: Yes, Mr/Miss.........2.出示语句条形卡,指名学生认读并做动作。

3.播放Story time动画,静音,让学生给画面配音。

三、Play games 1.T(出示书本)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S: It’s a book.教学a book.T: Open your books.根据学生反映,引导学生理解并领读。同法教学Close your books.2.教师与一位学生示范游戏。

(给学生戴上“声控机器人”头套,教师对着遥控器发出指令)T: This is Mr Robot.S: Yes.(模仿机器人声音和动作)T: Mr Robot, close the window.S: Yes.3.学生分组玩这个游戏。

4.学生把准备的写有语句的卡片拿出来,分组游戏。一人拿牌,其他人抽取卡片,认读并做动作,比一比谁读得对,做得对。

四、Homework 1.同学间继续玩机器人游戏。2.抄写四会单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a door, a window, a blackboard, open, close,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 class,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 the door/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教学重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2.词汇: 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教学难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的正确读法和在情境下的正确运用。

2.词汇:open, close的用法

教学准备:

1.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多媒体、磁带、录音机。

2.句型:书写Open the door/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Come in, please.I’m sorry.的条形卡。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二、Revision

1.Play the tape,ask stuents to read the diologues after it.2.Ask Ss to read the Story time together.3.Act the diologes.三、Play games 1.教师设计好几个纸条,写好Open the door/the window.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book./ Close the book.让学生上台抽出一个,说给大家做指令的动作。

2.再用上个游戏的纸条,分别让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抽一个,向后传话,看最后一位学生所说的指令是否与纸条上的是一致的。

五、Make and say

1、让学生看Fun time 部分的四幅图,说说如何制作机器人。

2、让一学生扮演机器人做动作,其它人可以用英语对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

六、Practice

1.Listening做一些听力练习。2.做练习册上的习题,并讲解。

七、Homework

1、熟背Story time 部分。

2、预习Cartoon time.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Mr,door,window,open,close,blackboard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 3.能初步认读单词ruler,rubber http://ww w.xkb1.com 4.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5.能熟练表演小诗:Open the window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Mr,door,window,open,close,blackboard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 3.能初步认读单词ruler,rubber

4.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教学难点: 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教学过程:

Step1、Greeting: 1.Greeting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Wang.T:Look at the sun.天气好:it’s bright

天气不好:it’s not bright Step2、Revision:

1.Play a game:Follow me 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Magic eyes:

快速闪动词组句型的卡片。3.Say a rhyme

注意语音语调,配上动作。

4.Free talk

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学生回答。Step3、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Don’t,并且加强认读。

2.Play a game---Opposite:“说反话”的游戏。

例如:Open the door.Don’t open the door.3.Cartoon time:

(1)介绍人物

T:Look,our old friends are coming

S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出示little pig 和 little dog 的 图片

(2)看动画,介绍剧情:

T:Let’s watch the cartoon.And try to find answer,please.T:Look,they are in class.(3)Learn cartoon time:

A.教授parrot T:Why is Bobby so angry? Because of the bird T(出示课文parrot的图片):Look,this is the bird.It’s a parrot.认读单词parrot

B:教授单词:rubber,ruler 出示robot图片,what’s this? S:It’s a robot.教师出示橡皮:Is it a robot? S:No.出示单词rubber,并且教授,注意u的发音。

What’s that?指着教学用尺。

出示ruler,并且教授。

C:教授句子:Don’t listen to the parrot.T:Is the parrot right?

S:No.T:So,Bobby is angry.Don’t listen to the parrot.教师出示句子Don’t listen to the parrot.D:Read cartoon time

跟录音读,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学生自己读。

角色扮演,体会幽默之处。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

Step4、Homework:

Read the cartoon time as well as you can.板书:

Unit1 In class

Look at the blackbord.Don’t listen to the parrot.Rubber

ruler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Mr,door,window,open,close,blackboard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 3.能熟练认读单词ruler,rubber

4.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5.能掌握字母Bb的发音。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Mr,door,window,open,close,blackboard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stand up,sit down.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 3.能熟练认读单词ruler,rubber

4.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5.能掌握字母Bb的发音。

教学难点:

1.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句型Don’t...2.能掌握字母Bb的发音。

教学过程:

Step1、Greeting:

1.Greeting

T:Hello,boys and girls.S:Hello,Miss Wang.2.Say a rhyme

Step2、Presentation: 1.Play a game:(1)Follow me

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2)Opposite:

2.To be a better reader:

比赛看谁读的好,看哪一组读得好,过三关。

(1)stroy time

T:Now,let’s read stroy time

跟录音读,全班读,然后再个别读。

(2)cartoon time

T:Our friends,Bobby and Sam are lovely,and we have a new friend now.It’s a parrot.Let’s review the cartoon time together.跟录音读,全班读,然后再个别读。

(3)介绍Sound time中的任务Bob

T:Look,is he a boy?

S:Yes.T:Is he a doctor?

S:No,he is a student.T:He has some books.T:Can you guess which is his name?

A.Nancy

B.Helen

C.Bob

T:Can you read his name? Bobby---Bob

T:Are the books small? S:No,They are big books

T:I has a rhyme,Can you read it? Big books,big books Bob has two big,big books.出示音标Bb/b/

/b//b/big,/b//b/books,/b//b/Bob 分小组读,个人读。

注意Bob不能拖声调。

Steps

3、Consolidation:

1.checkout time Look and say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1)Open the window ,please Please open the window.(2)Please stand up.Stand up,please.(3)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2.补充习题:

A.Listen and number

B.Listen and match

C.Look and say

D.Read and match E.Find and write

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3.Ticking time

先让学生理解三句话的意思。

Understand 理解。

Say instructions 说口令。

Use 使用

The sound of the letter字母的读音

Step4 Homework

Finish the exercise 板书:

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 篇3

教学目标 :

1.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分类指导安排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估一估,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1公顷大,还是小? 4.单位换算

出示练一练,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三、练习

1.练习三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2.练习三第11、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3.练习三第13题

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

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

认识公顷(hm2)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 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看这几张照片,是哪里呀?看小朋友上课多认真,同一个教室,为什么拍出的照片不一样?你能看出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从哪看出?

2.这两张照片都是拍的校门,你能看出哪张是在校门外面拍的?哪张在校门里面拍的?

3.小结揭题: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活动感知

1.找个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发奖品,并拍照留念。(指生站在讲台前)

站在前面,老师这样拍,会拍到他的哪一面?小朋友,你们在他的哪一边?看到他的脸朝哪边?老师站在这里,你猜,老师看到他的脸朝哪边?为什么是相反的?

(老师当堂拍出照片,在投影展示。)看,是不是跟小朋友想的一样。

2.学生分组活动。拿出每组观察的物体,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在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指一组上台向全班汇报 3.学习例题

小猴也喜欢拍照,4个小摄影师帮他拍了照片。你能看出下面这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谁的位置看小猴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谁看到的是反的?)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1.汽车图(学生说说)

2.飞机图:猜,这是什么?这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判断谁看到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3.看长方体

4.刚才我们看的是静止的物体。运动中的物体看起来也有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

5.指四名学生上台,看杯子,找相应的图片。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时你有什么小窍门?

最新苏教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课 篇5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多彩的“分数条”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复习乘法口诀表。7×5 3×2 4×6 9×9 2×8 5×5 4×7 7×8

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

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 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导学要点:

最简便的方法 2×3=6 2×30=60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 点拨: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二)口算练习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点拨:

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 提示:1时=60分 1分=60秒

(三)比较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四)创编练习

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提高题: 比较大小:

700×6 O 600×7 800×3 O 700×4 8×800 O 700×9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五.家作

《课课练》第1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时间:3分钟)1.△△△

□□□□□□□□□

△有()个,□有()个()。2.○○

●●●●●●●●

○有()个,●有()个()。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出示花坛图。

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了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出示课题。

1、引入(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2)比如黄花和蓝花还可以这样比。

蓝花有2朵,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 黄花有这样的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

点拨: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可以怎样圈呢?黄花里有几个2朵? 2.自学。

3.试着列出算式。导学单(时间:5分钟)1.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圈一圈,完成书本P4的填空。2.你会照样子说一说吗?

3、全班交流。交流内容

1.倍?你是怎样想的呢? 2.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3.红花增加2朵,红花的朵数 又是蓝花的几倍? 交流重点: 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就是把8朵按每2朵一份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指出:“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基本练习】

1.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口答)2.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先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提炼总结:12是3的()倍。12是4的()倍。启发:你可以怎样想?2个2个连,10里面有5个2,彩球的个数是白球的5倍。3.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打算怎么连? 将填空补充完整。

【拓展练习】;

1、拍手游戏;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

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创编题】;数一数,填一填;△△△()个;○○○()个;□□□□□□()个;☆☆☆☆☆☆☆☆☆☆☆☆()个;(【拓展练习】

1、拍手游戏

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 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

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

2、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创编题】

数一数,填一填。△△△()个 ○○○()个

□□□□□□()个

☆☆☆☆☆☆☆☆☆☆☆☆()个()是()的()倍。()是()的()倍。()是()的()倍。

()是()的()倍。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课作。(时间:7分钟)基础题:《补充习题》第2页。

提高题:一根绳子长20米,对折两次后,原来绳子是现在的几倍?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你能用“倍”说句话吗?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倍的认识练习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能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组合信息。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第1组(第5题)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第2组

70×3 400×6 600×5 5×800 500×7 40×9 200×8 3×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2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1.第6题

量一量,求出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导学要点:应该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看作1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2.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小华套圈套中63个,小丽套中9个。

小华套中的个数是小丽的几倍?

(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6第8题。(2)完成书本P6第9题。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2).集体交流

第8题引导: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

第9题引导: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进一 步体会倍比与差比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作(10分钟左右)1.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2.提高题

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2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2倍,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2倍,这个四位数是()。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

2.尝试用摆小棒的方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7页例4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

2.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导学要点:

求5的三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点拨:用摆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3的4倍就是4个3是多少,5的2倍,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

(二)口答练习。

1.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5的3倍是多少? 6的8倍是多少? 10的2倍是多少? 9的5倍是多少? 15的4倍是多少?

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

(三)比较练习。1.第8页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2.第8页的第3题。

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3.第8页的第4、5题。

(四)创编练习。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连线拼题:

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条信息(散乱放置),请你们用他们组成三道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帮助体育组把信息整理出来。

排球有5个;羽毛球有3个;实心球有4个;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

五、家作;1.《课课练》第4页;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题:练习一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排球有5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7倍。足球有多少个? 羽毛球有3个。篮球是羽毛球的2倍。篮球有多少个? 实心球有4个。乒乓球比实心球多4个。乒乓球有多少个? 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页。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一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通过估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1.练习一第1题。

第1题选择一组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一第2题。

口算比赛,2分钟内完成。

第2题关注学生的正确率,错的要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二、练习(2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3-6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练习单:(1)完成书本第9-10页第3-6题。

(2)仔细观察,这4道题目可以分几类?(时间:6分钟)

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说说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并把两种分类板书起来。2.练习一第7题。

先同桌互提,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孩子思考提除法计算的问题就是刚才的哪一类。【创编练习】

红花有8朵,?

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提示:根据刚才的两种分类进行提问。【对比练习】

练习一第8、9题。

比较,说说要注意什么。

提醒:看清楚条件和问题,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估算练习】

练习一第10、11题。交流估算的方法。

点拨:第10题李叔叔每分钟最多打100个字,8分钟打100×8=800(个),但这篇文章有800多个字,800﹤800多,所以不能。

第11题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估算。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6-7页第1-5题。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提高题:

妈妈买回苹果和梨一共27个,其中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苹果有几个?梨有几个?

点拨:通过线段图理解,把苹果看作1份,梨有这样的2份,总共是3份,那每一份就是27÷3=9(个)。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确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20× 3 4× 30 500× 4 40× 2 60× 6 300× 5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算理。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5。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说说可以怎样计算。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1页例5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 板上,备用。

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同桌交流小棒的摆法。

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导学:

借助小棒摆法明确算理。追问:竖式中的“6”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么要把“6”写在个位上?第二次乘得的“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体醒学生通过自觉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第12页试一试。点拨: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312写在上面?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二)对比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中第2、3小题。

让学生说说积的定位方法及其思考过程。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2.想想做做第5题。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合格率,为突破进位乘法计算的难度打下基础。

(四)创编练习。蓝花有4行,每行12棵;紫花有5行,每行11棵;黄花有3行,每行13棵。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中的第2题中的第一列,第3-6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3 □ 1 □ 3 × 2 × 3 □ 4 □ 6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第7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演示到口算再到笔算层层深入,体验由直观到抽象逐步抽象出乘法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推理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笔算热身。(2分钟左右)指名学生板演:

24×2=;213×3=;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

二、自学例6;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

24×2= 213×3=

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二、自学例6。(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1)小棒演示操作;

(2)先算2个8是多少,再算2个40,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其中2个8的 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最后是9捆又6根。

(3)竖式书写时,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1.第14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引导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2.想想做做1。

比较38×2和43×3竖式的异同点。

(二)基本练习想想做做2.为了竖式书写方便,一般把一位数写下面。

(三)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3、4、5题。

第5题强调:因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数是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8倍。

(四)创编练习。桃子有35个,梨有1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和梨的总数的2倍,苹果有多少个? 要求苹果多少个,应先求出桃子和梨一共的个数。

四、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0-11页的第3、5、6题。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填一填,你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1 □ × 3 □ □

三、家作。

1.课课练第 页。2.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1)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达90%以上。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验算的良好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1.4×20 90×5 40×4 60×3 6×70 200×8 选择其中两题说说思路。2.第15页练习二第1题

全班独立完成,注意了解正确率。

二、练习[基本练习] 1.第15页练习二第2题。

算完引导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第15页练习二第3题。

说说错在哪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1.完成第4题中前两列。

2.完成第5-7题。*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

(二)创编题

李老师家距离学校221米,他每天上班都要走两个来回,李老师每天至少要走多少米? 思考:有什么叫来回?可以怎样解答?

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交流答案,并说说注意点。

第4题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7题交流思考过程。创编题,理解一个来回就是2个221米,两个来回就是4个221米,这题求的是4个221米是多少。

三、课作

1.《补充习题》第12页第1-3(其中第2题做前两列。)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2.提高题:

□里最大填几?

□28×4<1000 □×216<1000

四、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2.阅读课外资料。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二(2)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进一步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估计积是几位数,并能解决连续两问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经验,提高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7分钟左右)1.练习一第1题。一组一组口答。

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点拨:以32×2为例,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常是:30×2=60,2×2=4,60+4=64。

2.练习一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选择其中的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方法。

二、练习(25分钟左右)【口答练习】

1.练习二第10题。

出示第一组,说说积是几位数,是怎么判断的。出示第二、三组说说积是几位数,为什么。选择一组进行笔算,验证刚才的估计。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笔算结果检验此前所作的判断。

【基本练习】

练习二第11-13题。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练习单:(1)完成书本第16页第11题下面一行。(2)完成书本第16页第12、13题。(3)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时间:8分钟)

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说说做题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全班交流。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创编练习】

1.根据要求填一填。积是三位数:□32×3 积是四位数:□32×3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

三、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第2、4、5、6题;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提高题:;填一填;□24;×□;□□96;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

四、家作;1.《课课

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百位上的积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四位数。

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

三、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第2、4、5、6题。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提高题: 填一填。□ 2 4 × □ □ □ 9 6

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

四、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第 10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渗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合理选择笔算、口算和估算。

2.通过知识迁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领悟出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热身。(2分钟左右)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0×4= 20×3= 200×3= 210×4=

32×4= 28×3= 262×3= 216×4=

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进位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7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17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都有进位时怎么处理? 交流要点:

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归纳: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练习(15分钟左右)

三、适应练习。1.第17页试一试。

讨论: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1.用一位数一次乘两三位数上各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2.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适当的追问,进一步突出对每次进位的处理方法。想想做做1。

四、基本练习想想做做2、3.五、综合练习

想想做做4、5、6题。

第4题“定员112人”的含义;

第6题让孩子认识到:根据题中的条件不仅可以算出小英已看了多少页,而且还能算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六、创编练习。3 □ 8 × □ □□ 3 2

七、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4-15页的第2、5、6题。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 里最大填几? □ 28×4<1000 □ ×216<1000

八、家作。

1.课课练第 页。2.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1)第 1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锻炼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5分钟左右)第1组(第1题)6×7+4 2×8+6 7×9+5 5×5+3 3×9+7 8×6+7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第2组

40×3 400×3 500×5 5×700 800×7 4×90 200×3 9×30

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2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进行讲评。注意如何连续进位。【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改错

点拨:改错时要先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认真检查每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如果错误,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二)活用题

(1)完成书本P19第3题。

第3题导学要点:解题过程要清晰,书写要整齐。(2)完成书本P19第4题。

第4题导学要点:可以根据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思考。(3)完成书本P19第5题。第5题导学要点:要求吃掉25棵,还剩多少棵,就要先算出3筐白菜一共多少 棵。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2).集体交流

三、课作(25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2页。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三(2)第 1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400×7400×2;32×35×800;50×89×600;21×34×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形成相应的口算技能;并熟练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 的理解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400×7 400×2 32×3 5×800 50×8 9×600 21×3 4×22 13×3 21×4

请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二、练习(27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3.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说说思考的方法。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其余两组。

点拨:相同点:每组上下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都可以用一位数先乘几个十,再乘几个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上面一题不需要进位,下面一题需要进位。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4.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在书本和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创编题 估计每题的积各是几位数。513×4 119×5 6×42

引导:请学生说说估计的过程。

(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20第8题。

第8题3至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进行适当点评。(2)完成书本P20第9题。

第9题点拨:先求小李加工的零件数。(3)完成书本P20第10题。

第10题追问:两小题的解题过程有何异同。(4)完成书本P20第11题。

第11题的第1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思考过程。(5)完成书本P20思考题。

思考题点拨:根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一步步推理判断。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2)集体交流展示

三、课作(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18、19页。2.提高题

书本P20思考题。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3页第 题

2.阅读小数报第 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 13 课时 教学目标: 课时 总第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预设3分钟)1.听故事。

2.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故事: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

二、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小组交流:

(1)用加法计算:0+0+0=0(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问:0×3=0表示什么意思?

3个0相加等于0,改写成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3.形成结论: 想一想:

(1)0×7和8×0结果是多少? 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2)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出示例9图。

问: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1.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说说: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 思考

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要求学生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 积的十位上的0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完成书本第21页例9的解答。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用竖式计算时用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展示学生作业,分析典型错误和不足。出示,指名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

三、练习。(1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

1.第22页,第1题。口答。

2.第22页,第2题。练习后提问 题目中间有0,答案中一定有0吗?为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 啄木鸟医生

第22页,第3题。

提示:先分析错因,再改正。比比谁第一

第22页,第4题。选做 选作:左边四题

提示: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上边。实践应用 第22页,第5,6题。

理解还够编3个中国结吗?写出理由,可以体现不同的方法。

四、课作。(8分钟左右)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做好个别辅导。典型错题收集 创编练习。

每日一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集体讲评,由学生讲解错题 家庭作业:

1.《一课一练》第 页。2.阅读小数报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第 1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能列式计算末尾有0 的乘法。

2.学会正确列式计算末尾有0 的乘法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列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于列式的格式,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列式计算43×8 7×44 355×8 2×304 603×3 207×9

三、自学例10(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2.自学;导学单(时间:五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4×120?;3.注意书写格式;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么想的?;点拨:;可以先尝试计算4×12;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简单的方法?;4.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提示:

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2.自学

导学单(时间:五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4×120? 3.注意书写格式。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么想的? 点拨:

可以先尝试计算4×12

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简单的方法? 4.全班交流

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提示:

注意书写格式

四.练习(15分钟左右)

(二)适应练习210×3 320×2 400×4 550×2 620×5 点拨:

先把末尾的0去掉计算,再在结果的末尾加上0,乘数有几个0,就在后面添几个0.(二)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

先计算一个年级有多少学生,再计算学校共有多少学生。三比较练习100×3 130×2 300×2 210×5 400×4 340×2 500×2 580×7 600×5 620×6

(四)创编练习

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50个人,问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

五.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提高题: 420×5 990×4 540×8 200×3×4 290×2×5 320×3×7 六.家作

《课课练》上的相应题目。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练习四 第 1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 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第1组13×5 15×3

再出示另两组: 6×12 5×16 2×16 15×6

卡片形式,逐题呈现,指名口答说说思考过程。辨析:乘积十位上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 第2组

9×300 45×2 18×3

3×23 2×34 16×5 800×8 2×210 5×12 8×200 21×4 18×5 8×0 200×7 9×80 8×7+6 5×9+7 6×9+6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答案写在 随练本上,开火车口答并批改。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过渡:除了能熟练又准确的进行口算。乘法的笔算更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练习[基本练习]

1、第3题竖式计算 304×5= 3×208= 340×5= 2×280= 四人板演 点拨:把304×5和340×5组成题组,让学生通过计算与比较,更加清楚两种情 况分别怎样处理,防止互相混淆。

小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怎样算?

2、第4题前两题

(1)学生回答相关的数学信息。(2)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计算并集体订正。

看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要求总价该怎样思考?

3、第5题

(1)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根据前两个条件你能先求出什么?(3)分步列式计算。

点拨:先要求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 【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25第3题剩下部分。

2、完成书本P25第4题的剩下部分。

3、食堂买来3筐番茄,每筐筐120个。用去200个番茄后,还剩多少个? 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要求:(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用一句话说说解决每一题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说一说要注意些什么? 完成后检查确保做对。

(二)创编题

李老师每月存980元。她想买一台7200元的电脑,存钱8个月,够吗? 追问:要求够吗?必须先求什么?

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三、课作

1.《补充习题》第24、25页上第2、3、4、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多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有能力的同学做完后完成提高题。收集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一起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纠错措施。2.提高题

小明家离学校450米。一天早上他已经到了学校,突然发现语文书忘带了,他看时间还早就回去拿。这天早上他在学校与家之间一共走了多少米?

点拨:小明这天早上在学校与家之间走了几个全程?

四、家作

1.《课课练》第16页。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复习

(一)第 1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50×6 4×12 13×7 500×6 4×18 17×3

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小结: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

二、自主整理;

1、自主整理;知识整理单(5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第1页到第25页所有内容;(1)(2)(3);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2、小组交流: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围绕知识整理单进行小组交流,师适当给予点拨;

三、练习

小结: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来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通常先用几个十乘一位数,再用几个一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

二、自主整理。(8分钟左右)

1、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单(5分钟)

1.快速阅读书本第1页到第25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2、小组交流: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成果。围绕知识整理单进行小组交流,师适当给予点拨。

三、练习。(20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复习第2题。

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复习第4题。

交流:积是几位数,说出方法。再分组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将笔算结果与估算进行对照,确认或修正先前的判断。

(二)【对比练习】 复习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

提示:进位怎么处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复习第5题。

点拨: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提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引导学生提除法解决的问题。

2、复习第6题。

点拨:学生读题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做。

四、全班交流,总结提炼。(2分钟左右)

五、课作。(8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26-27页上第1、3、5、6题。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挑战自我。

2、挑战自我:把3、0、8、7四个数字分别填进下面的□里,写出算式。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要使积最小,应该怎样填?□□□×□

六、家作。

1、《课课练》第17-18页第1、3、4题。

2、阅读小数报第()期。

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复习

(二)第 1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左右)30×6 4×15 13×3 200×8 5×16 37×2 25×3 7×900 12×8

开火车口算得数,择题说出口算方法。

二、练习。(28分钟左右)

(一)【基本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尝试完成左边一竖排的题目。(2)独立完成剩下两题。交流方法:先笔算,再比较; 先口算,再比较; 先观察,再比较。

优化方法:如13×5○31×5,都是乘5,因为13<31,所以

2、复习第8题。

(1)完成第一组题。

(2)利用规律完成第二、三组题。(3)填空:

130×12=130×()×()

提示:观察上下两题,找出规律,再运用规律。

2、复习第9题。

先算一算,再说说每组的规律。

运用规律:接着往下写一条或几条算式。

(二)【综合练习】

1、复习第10题。先估一估,再计算。

学生交流估算:380×4<1600,820×2>1600。

提示: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

2、复习第11题。学生独立审题并完成。提示:一个星期有7天。

3、复习第12题。

(1)独立完成1、2小题。(2)提出问题。

3×5<31×5。合理、灵活地选择和组合已知条件,完成1、2小题。

(三)【提高练习】

思考题:2个850米,用乘法。

提示: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

三、全班交流,总结提炼。(2分钟左右)

四、课作。(8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28-29页上第1、3、5、7题。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挑战自我。

2、挑战自我:三位老师带86名同学去露营,每4人一个帐篷,一共带了22个帐篷,够吗?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9页第1、2题。

2、阅读小数报第()期。

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认识千克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 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

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二、自学例1。(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导学要点:

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二)建立1千克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小组合作: 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

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导学要点:同样1千克鸡蛋,鸡蛋越小个数越多,鸡蛋越大个数越小。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

(三)感受几千克;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

三、分层练习;

(一)适应练习;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点拨:;指出: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约有几个?

(三)感受几千克。

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2.5千克;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并拎一拎。

三、分层练习。(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为什么?

点拨:

指出: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板书:看标注)

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比较项练习。

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出:生活中我们再称一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

引伸: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创编练习。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2)1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3)1千克=1公斤。()

(4)2袋奶粉约重1千克。()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2.口答: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 点拨:求部分数用减法。

四、课堂作业。(预设8分钟)

1.《补充习题》P30第2、3、4、5、6、7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2.提高题:有甲、乙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出6千克苹果放入乙箱中,那么 两箱苹果就一样重。原来甲箱中的苹果比乙箱中的重多少千克?

五、家庭作业。

1.书本第30页“想想做做”第4题,阅读“你知道吗”。

2.《课课练》第22页一、二、三及“拓展应用”。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认识克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2分钟)

1.猜一猜: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 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2.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自学例2。(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31页称黄豆以上的部分,试着说说不同面值的硬币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①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会用什么工具?

③2分硬币重多少克?1角硬币呢?1元硬币呢?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3.全班交流

如遇有争议的,适当点拨。导学要点:

1、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板书克 g)

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会用小型电子称。

3、只有2分硬币大约重1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二)建立一克的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用电子称称出10克黄豆。① 称一称:称出10克的黄豆 ②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③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掂一掂:1克黄豆的重量。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感受几克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分别用手掂一掂。

点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同学交流。同学们能估一估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动手称一称。

(四)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明确题意,2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可以用1千克表示,也可以用1000克表示。所以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并掌握读法。点拨: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板书: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

三、分层练习。(预设8分钟)(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

指出: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看标注。2.“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如何读出来的。

点拨: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图说说橘子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1克重,比1克轻的物体有哪些? 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二)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换算时怎么想的?

指出:说说千克与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2.“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专家建议:健康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最好不要超过5克为宜,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3.“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图意进行解答,交流自己的方法。

点拨: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创编练习1.填空:(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指出:要正确进行计算和换算。2.判断:(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2页第2~8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2.提高题:一瓶矿泉水连瓶重600克,倒去一半后连瓶重310克,瓶子重多少克?

五、家庭作业 1.阅读书本第33页“你知道吗”。2.完成《课课练》第23页全部。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课题:练习五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熟练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互化,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及不怕困难的精神。4.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重量,能正确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预设3分钟)1.回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2.揭示课题。板书:

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

二、质疑思辨。(预设7分钟)

1.小组交流: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3个苹果共有多重?(出示3个苹果)预设:(1)通过视觉直观判断。(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提出借助工具称重。(4)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小结:一个物体仅仅通过眼睛是无法了解他们的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是用秤来 称,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3.出示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果重还是轻;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预设:;(1)提出用手掂;(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三、分层练习;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1.书本第34页第4题;2.书本第34页第5题;3.书

称,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在不用秤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可以大致了解一个物体的质量的:可以运用手来掂称;也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经验,采用一定的参照物帮助我们进行对比分析,不过因为是估计出来的重量,所以我们只能说是“大约有多少克”而不能说“就是多少克”。

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

3.出示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果重还是轻?大约有多重? 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预设:(1)提出用手掂。

(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

三、分层练习。(预设20分钟)练习单

(一)基本练习。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

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

(二)综合练习。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1.书本第34页第4题。2.书本第34页第5题。3.书本第34页第6题。

4.书本第34页第7题(2)。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三)创编练习。

1.一辆自行车的载重量是90千克,李叔叔体重65千克,他一共买了30千克的物品,他能骑车把这些物品带回家吗?

点拨:可以将李叔叔和货物的总重量与自行车的载重量作比较,也可以用自行车的载重量减掉李叔叔的体重后与货物重量作比较。

2.250克 100克 4元 2元

要买700克的饼干,你会怎样买?

点拨:可以全部买100克包装的,也可以两种包装搭配买。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34~35页第2、3、4、5、6题 2.提高题:书本第35页思考题。

五、家庭作业。

1.《课课练》第24~25页一、二及拓展题。2.阅读书本第35页“你知道吗”。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36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右图中一共有()个正方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认识周长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教学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3.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37页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小明用一根长400厘米的绳子在桌面周绕了一圈后,还剩下86厘米,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页第 题。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

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

(1)核对答案,订正错题。(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1)25+25+25+25=100(米)(2)25*4=100(米)

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作。(时间:7分钟)基础题:《补充习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用9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如果拼成大正方形,则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长方形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几页第几题。2.口算练习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练习六(1)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预设6分钟)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杨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作业。(10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

提高题: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绕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多少米?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填空题第1、2题、判断题全做、选择题全做、第四大题。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练习六(2)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 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创编练习】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

三、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周长是多少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作业。(10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 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是多少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 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40÷5=(),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2.24÷3= 45÷9= 72÷8= 56÷8= 12÷4= 36÷9=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用小棒分一分。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5、“想想做做”第5题 参加单打,每组几人? 参加双打,每组几人?

指出每两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是除法的意义,怎么列式?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四)综合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图中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左端和右端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涂色部分相当于一份。

(五)创编练习。

小华和他的三个同学共跳了400下绳,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四、课作。(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44页 『提高题』

800÷()=200 800÷()=400 800÷()=800

五、家作。

1.《课课练》第37页。2.补充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

三、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题:周长是多少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作业。(10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42-43页 提高题:书本第45页思考题。

四、家庭作业。

《课课练》练习六的剩余题目。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题:周长是多少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 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 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40÷5=(),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2.24÷3= 45÷9= 72÷8= 56÷8= 12÷4= 36÷9=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你遇到什么问题?)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导学要点: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 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4.试一试 600÷3= 思路表述清楚:

1、想乘法 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

3、类比推理

5、自学例2。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点拨:

120可以看作是几个十?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转化成原来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进一步突出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对比练习。

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追问:(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么联系?

(二)适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3题 点拨: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深化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上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一篇:初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