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后感简单

2024-06-17

圆明园观后感简单(通用14篇)

圆明园观后感简单 篇1

圆明园就是清王朝皇权的象征,其中的霸气和高贵,无不透露着清王朝的特点。从圆明园的建造到被烧毁,这中间发生的事情我们没办法了解清楚,但就是有一点我们能了解的就就是圆明园被烧毁的原因。雨果说: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他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就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就是一个震撼仁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礼貌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礼貌的倩影。你能够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恕不生活素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此刻已经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以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没错,圆明园就是人类建筑史中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没有人能超越的,但就是这个奇迹恰好发生在清王朝,也只有清王朝才能建造出这样的皇家园林,但并不就是只有清王朝才会使该园林被烧毁,这就是历史的一个契机。

法国传教士王致成说: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他相类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惟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相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就是的,我们要承认中国人就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智慧就是历史能够见证的,从长城的建造到圆明园的问世,这些都就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就是中国人民留给历史的瑰宝。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但就是为什么会遭受圆明园被烧毁的悲惨画面呢?

圆明园观后感简单 篇2

[片段一]教学“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一句。

(多媒体画面出示一条很干净、很美丽的小路, 并伴随悦耳的音乐)

师:现在你是兔姑娘, 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 你会怎么读?请你试试吧! (学生自由朗读)

生 (读) :兔姑娘从小路上走过,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 (加点字为重音, 下同)

(师板书:轻轻地)

师:兔姑娘为什么轻轻地走呀?

(师边问边轻轻地走, 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教师微笑着, 一副陶醉的样子。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有学生举手)

生:因为兔姑娘怕把这么美丽的小路弄脏, 所以很小心。

……

(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小路两旁大树浓密, 鲜花盛开, 整洁的路面)

师:让我们介绍这条美丽的小路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练说, 师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生:我看到小路上的鹅卵石很干净, 很漂亮。

生:我看到路两边种着美丽的小花, 蝴蝶飞来飞去, 好像在说:“真香呀!”

生:我也好像闻到了花香!

……

师:是呀, 我们就是兔姑娘, 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

(师出示句子:“啊, 多美的小路呀!”生自由读)

生 (读) :啊, 的小路啊!

(师板书:多美)

师:是呀, 多美呀!我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小路的美丽。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跃跃欲试)

生 (读) :, 多美的小路啊! (生边读边摇晃着小脑袋)

师:你真有想法!把“啊”读重了, 我也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小路的美丽。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 (读) :啊, 多美丽的小路!

师:你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了, 真不错!

由扶到放, 教学“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由“慢慢地”体会鹿先生的情感。

生:因为鹿先生要边走边看这条美丽的小路。

生:鹿先生要欣赏小路两边美丽的景色。

……

[反思]教师的朗读指导很细腻, 没有华丽的辞藻。然而, 教师亲切的表情、简单朴实的话语却引导着学生从语言深处去体会。对朗读重音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没有统一的划定, 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细细地体会,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片段二]课件出示: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 ()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

师:你能在括号中填一填吗?

生:我填“高兴地”。

师:你能高兴地读一读吗? (生高兴地朗读)

生:我填“开心地”。

师:不错, 除了“开心”“高兴”之外, 还能填哪些呢?

生:我填“笑眯眯地”。

师:很好, 可以加表情的词语, 你能笑眯眯地读一读吗?

……

生:我填“兔姑娘转了个圆圈说”。

师:你能想象兔姑娘高兴的动作, 真好!你能表演吗?

(生上台表演。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出现了很多创造性的动作, 课堂显得生动、活跃)

由扶到放, 教学“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时, 很自然地引入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 () 地说……填入词语, 在上文的启发下, 学生很感兴趣地去说去演, 在演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抓住文本的空白点, 在“填一填”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用朴素的语言引领学生去触摸语言, 感受语言, 提升语言的感觉。一年级学生更多的是靠直觉去感悟文字, 创设具体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能让学生感悟体会的东西有很多, 我们语文教师要潜入语文的深度去触摸语言的温度, 在朗读中感受真实的感情。想象说话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圆明园观后感 篇3

在这周我们集体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是不可忘记的,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的!

圆明园是在康熙年建成的当时国家十分有钱!国库里堆满了白银,都影响到正常的货币流通了!于是康熙帝下令建造圆明园总共历时150多年,外国人来当中原大地,都被眼前那庞大壮观的奇迹所折服了,康熙年间中国的人口占了世界三分之一,经济、粮食都占了三分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到了乾隆年间渐渐开始腐败,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便开始了殖民统治!维多利亚女皇认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将会得到巨大的利益,遍派使团来与中国协商,没想到皇帝昏庸认为中国无所不有,使团负责人回去和女皇说中国其实很好攻打,这边开始了鸦片战争,紧接着开始了引发联军的远征统治!

中法联军只带了2000人攻打中国一路上风雨无阻,没有任何的人员损失!中国的三万骑兵,用自杀式的攻击对待敌军的炮火攻击,激战一天我军全部阵亡,英法联军仅仅损失了五个人,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而咸丰却沉浸在鸦片的“喜悦”当中!当敌军攻进来的时候,他带着慈禧逃到了避暑山庄!在入侵的第二天,他们在里面肆虐的打砸抢!随意的破坏,带着走的拿走,带不走的就砸掉,这真是失去了良心的人才干的出来的事情!

圆明园观后感 篇4

从看之前一直对圆明园的无比景仰以致对外国侵入者火烧圆明园之举的愤恨到看完发现圆明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历史必然性后心中的释然。之所以会有这样心境的转变,会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这个纪录片——《圆明园》多处的伏笔:

伏笔之一:圆明园的建立到建成从康熙直至乾隆,从各个帝王在修葺圆明园的初衷可知为何圆明园会有如此的辉煌。康熙年间,圆明园只是作为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之后的休憩之所,而到了雍正,圆明园不仅仅只是皇帝的休憩之所,加注更多的是雍正的帝王之梦和治国之理想状态的心理,修葺圆明园,更多的是为了完成雍正一直以来的梦,再是到了乾隆,这个自负的皇帝(他的自负可从他认为大清帝国的皇帝不仅仅是最高的统治者还应该是文人的精神领袖这个观念可看出,或者更具体的说他太过追求事事完美)因为听说西方的某一建筑十分的“出名”便想着一定要超越,便有了十二生肖(西洋水阀)的创意。在乾隆那圆明园更多的是乾隆事事追求完美的最佳体现,而现在圆明园已然成为帝国的一缩影。

伏笔二:“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该拥有”,“乾隆的自负在日益膨胀,而圆明园也越来越豪华”,“为了感激祖先的恩赐,乾隆修建了这座皇家祖祠来纪念康熙和雍正,而这座巨大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于此已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更多的而是帝王的梦,帝国的缩影,而之后外国侵入者的焚烧便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伏笔三:“似乎毁坏东西是人的天性”,为了向后来人证明自己入侵行为,毁坏圆明园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伏笔四:之所以会在外国入侵者进行入侵时失败成为必然的结局,我想更多的是乾隆的自负以及后来帝王的懒散,享乐于自己的空前的繁荣,没有了可创造性,没有了进步,更没有了发展,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消耗,不断的所有生产资料的减损,更甚者就是一直的退步。“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

伏笔五:英国代表团——马戈尔尼这样的一番话“大清帝国还像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没有沉没完全是因为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是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没有纪律和安全”

圆明园观后感 篇5

影片讲述了一个辉煌雄伟的圆明园从繁华到衰败最终成了一片灰烬的全过程,不得不让人为之惋惜和叹息。

野蛮的侵略者炸开大门,烧杀掠抢,将圆明园毁于一旦。有人会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就是英法强盗害的吗?”是的,这是历史的事实,铁证如山!可是,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当时的中国自己造成的吗?圆明园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她不过是在这个必然中不幸被选中,成为万古的悲哀而已。如果我们中国不那么落后,怎么会让贼兵在堂堂中华的皇家园林里为所欲为?

能建造如此完美的圆明园的中国人,为何在侵略者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不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闭塞了吗?自认为老大,拒绝外来先进科技和文明。然而,自傲自闭,拒绝沟通,拒绝科学就会停止进步,就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落实,落后就会挨打。美丽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 篇6

1援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字及部分词语。

2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援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过程,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援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和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援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 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 了解它被毁灭的过程, 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援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面课题, 读题感悟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读课题。突出“圆明园”该怎样读?突出“毁灭”该怎样读?突出“圆明园”及“毁灭”该怎样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题, 酝酿学生的感情, 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援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 但作为中国人, 我们怎能忘记她昔日的辉煌与遭受的摧残?同学们, 请放开声音读课文吧!自己印象深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还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也读一读。

2援读得可真投入!一起来读读吧, 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初步谈谈感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援补充有关景点的资料, 丰富学生的表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领悟圆明园的辉煌和所蒙受的耻辱。】

4援读到课文的哪些部分时, 你的心情是快乐的、自豪的?读到课文的哪些部分时, 隐隐的痛在你的心中弥漫、升腾?

5援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第2、3、4自然段主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第5自然段主要写被毁灭的过程, 第1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读中体会, 感悟美景

(一) 自由读第2自然段

1援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圆明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2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举世闻名”。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3援你知道围绕圆明园有多少小园吗?你还知道哪些相关资料?

4援“众星拱月”中的“星”指的是什么, “月”指的是什么?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5援再次整体读本段, 读出圆明园的“名”和“大”。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援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 找出本段中的三个分号及分号所在的句子。

2援指名读第一个分号所在的句子。分号前主要讲的是什么?分号后主要讲的是什么?领会分号的用法。

3援出示课件, 展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 再现园中景物, 再读。

4援读第二个分号所在的句子。你了解这个分号的作用吗?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景观的感受。

5援出示课件。学生欣赏美景, 谈感受, 再读。

6援指导读好第三个分号所在的句子。生读, 想象画面。师范读, 生遐想, 再读悟。

7援出示法国大文豪雨果描写的想象中的圆明园的优美文字, 再次整体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精美。

8援引导背诵本段。

【设计意图:本段中的三个分号把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景观特点、总体感受。突出分号, 让学生领会分号的用法, 是课标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的一个目标。】

(三) 学习第4自然段

1援过渡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而且还收藏着最为珍贵的文物。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援读了这段, 你读懂了什么?引导读最后一句话。

3援出示课件, 展示一段有关园内珍藏文物的文字资料。读了资料, 谈感受。指名读第4自然段, 生评。

资料:圆明园中伴随帝王的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圆明园文源阁藏有《四库全书》79337卷,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 10万多尊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 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等不计其数。

4援出示图片资料, 看资料, 谈感受。

(1) 看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后,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 再读课文, 感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博物馆。

5援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以资料拓宽学习资源,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圆明园中文物的多、奇、异,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课时

一、引发共鸣, 提升情感

1援齐读第2、3、4自然段。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2援 (师激情) 可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她到哪儿去了呢?这座当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她在哪儿呢?这座曾让人流连忘返、似人间仙境的园林她又在哪儿呢?

3援是一把火, 让这座建了150多年的园林化为灰烬, 只剩下残垣断壁, 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目睹她的辉煌容颜!此时, 你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4援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把自己的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

5援指名读, 生评。理解重点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等, 再读课文。

6援出示文字资料, 学生读并感受, 再次唤起学生的愤怒之情, 激发学生振兴中华之决心。再自由读文本。

资料: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 他们抢走了无数的珍宝。那些搬不动的大瓷器, 被他们打得粉碎。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 而且大多是精品。

1900年1月14日法国《北方醒报》登载了一个回国士兵的叙述: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3天, 想拿就拿, 想杀就杀, 抢了8天……法国侵略军的统帅佛尔雷在北京抢劫的贵重财宝多达40个大箱子, 由法兵押送回国。

1861年11月, 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 怒斥这桩丑行。他在信中说: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子。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7援师引: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8援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说说从画横线的语句中体会到什么。结合第2~4自然段的内容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层层递进的引导, 引发学生的共鸣, 加上相关资料的补充, 激发学生内心的愤慨和惋惜, 继而通过多种方式的读, 读出心中的愤慨, 读出心中的惋惜, 读出胸中的志气, 读出报效祖国的豪情。】

二、回归整体, 总结提升

1援朗读全文, 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为什么要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

2援小结: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这火的耻辱, 让“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誓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 让我们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强大的祖国、繁荣的祖国, 使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升华学生的情感, 增强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1援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写出不少于400字的感受。

2援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写一篇读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篇7

在洋人们的洋枪、大炮的威胁下,清朝的几万人马没有屈服,勇往直前。在骑兵连和弓箭手的强攻下,闯进敌群中,可惜,冷兵器终究没有大炮厉害。但是,我认为:清朝的皇帝能够利用《孙子兵法》(这是我们取胜的法宝),即使敌人再强大,我们依然能够以少胜多。

还有一点,说明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没有统治中国的潜力。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领土,烧杀掠夺,最后还抢光清朝皇帝的行宫,把能拿的拿走,能运的运走,最后放火烧园,真可惜!

之后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他向受尽屈辱、不够强大的祖国发出的口号。

看完《火烧圆明园》之后,我才明白,中国的历史原先不止是三国那一段,原先,在如今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以前发生过这么一段黑色的历史。

圆明园观后感 篇8

从1840年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拥有浩荡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858年~1881年,沙俄强占中华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95年甲午战败,两亿两白银和台湾岛及附属岛屿赔给日本人,18,德国人拿走山东胶州湾,俄国人占了辽东半岛各大港口,英国人控制了长江流域,18法国人控制两广和云南,日本也把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的《辛丑条约》则完全把大清政府变为了殖民傀儡。短短60年间,一个庞大的帝国分离崩析,到处被插满了殖民者们的军旗!租界横行,教会霸道,洋人巧取豪夺。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和主权而言。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而清廷竟宣布完全坚持中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一段极其不堪回首的历史,每念于此,未尝不痛心疾首,然则痛既痛矣,若不能从悲痛和屈辱中汲取教训,迎接我们的将是更深远的悲痛和屈辱。

从1840年国门洞开到19的武昌首义,到1949年的日出东方,再到的今日,历史这条大河已经昼夜不停地流淌了近三个甲子,172年间中华大地风云激荡,乾坤数次扭转。此刻,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逆流而上,拂去历史表面厚厚的尘埃,去翻开那些泛黄腐烂的典籍,期待自我粗鄙的目光能有所发现。

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便出现了早期的礼貌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饲养等。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炎黄,尧舜禹的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之后历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之后秦王一统天下,从此中国拉开了封建王朝的序幕。此后,中国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古老的地本礼貌——农业礼貌一步步走向繁荣,直到最终的没落。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大清康乾盛世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同时意味着皇权的力量也到达了顶峰,然而此时自大的中国皇帝们却不明白“西方蛮夷”们却早在明朝中后叶便开始了对东方礼貌的大幅度追赶,此时的帝国已经大大落在了被视为野蛮民族的后面!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写道:“认识到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天文台,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竿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感到惊异。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罗盘,多重桅杆等改善的航海和导航技术,就不会有欧洲人那些伟大的探险航行,哥伦布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那些殖民帝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能安然地坐在立刻,中世纪的骑士们就不可能身披闪亮的盔甲去援救那些落难少女,也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也就不可能有子弹透过骑士的盔甲将他们射落马下,从而结束骑士时代。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纸和印刷术,欧洲继续用手抄书的时间可能要长很多,识字将不会这么普及,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直接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引进。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部是从中国引进的。在胸带挽具和颈圈挽具来到之前,西方人是用绕在马喉部的皮带来勒他们的马的。尽管古代意大利生产的谷物有余,可是因为缺少满意的挽具而无法从陆路运送粮食到罗马。罗马是靠海运从埃及等地得到粮食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的注意之前,欧洲每年要浪费一半的谷种。欧洲整个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百万的农民用极其可怜的犁来耕地,累断了脊背,拖垮了精神,儿中国人已经享用了比较省力的耕作方法。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此刻形势倒过来了,然而有多久呢并且西方今日丰衣足食的本事完全受惠于两个世纪前对中国发明的采用,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令人不安啊。”

然而,然而就是如此辉煌灿烂的丰富多彩的礼貌,却在近代被西方礼貌迎头赶上并超越,然后遭遇浩劫,令人扼腕叹息!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9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学陈丽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第21课。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课是第七单元“不忘国耻”这一专题的开篇之作。本组课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这一重点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课程资源丰富, 适合指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作为本组课文的开篇之作, 这一课的教学在单元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指引和铺垫作用。

[学生分析]

对于圆明园, 学生的了解是不多的, 这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问家长、查阅书籍、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圆明园的资料, 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多种形式激发情感。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情境激情、以史实激情, 特别重视以读激情。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阅圆明园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课前活动

1.将本课学习目的告诉学生, 并向学生提出本课问题:你了解圆明园吗?将研究设想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一切信息收集方式, 收集信息。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 分工协作。

3.学生上网找寻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和相关介绍, 学生通过家长了解爸爸妈妈所知道的圆明园的情况, 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4.各小队成员一起制作自己小组的手抄报或制作演示文稿:“走进圆明园”, 以备在上课时介绍圆明园。

第二阶段:上课

第一课时

一、感知圆明园

各小组代表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制成手抄报或演示文稿介绍圆明园, 初步了解圆明园。

(评:注重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成果。在激励性评价中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二、感知课文

1. 学生自学生字、词。

2. 读通课文。

3. 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 读一读。用“……是……也是”把后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5. 讨论:人们给圆明园怎样的评价?

6.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等理解。

(评:新课标指出,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查找关键句子, 从关键词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三、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不可估量”初步理解圆明园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评:在本课教学中, 尝试指导运用计算机技术新模式,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实践探索, 以自发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设疑探究

复习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二、走进圆明园, 感受辉煌

重点教学第三自然段。其余的写“辉煌”的两个段落, 由扶到放, 放手让学生自学, 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 读一读重点段落, 说说圆明园里有什么?

2. 看一看图片和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资料, 直观感受辉煌。

3. 创设情境, 加深体验。

让学生选择一个景观, 漫步其间, 感受这人间的奇迹、这人间的天堂。我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收集了解到的资料和刚才出示的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流连其间, 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评:教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 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创设情境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层层深入, 加深学生的体验, 化难为易, 突出了单元学习重点, 也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倾听能力。初步指导学生注意搜集和资料运用能力的培养。)

4. 美读指导

(评:语文教学, 以读为本。)

多层次指导学生朗读、美读:“漫步园内……”这段话。在读中感受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直面毁灭, 引发思考

演示课件切向圆明园那一片片废墟图。

(评:一美一毁, 一扬一抑, 会在学生心理产生强烈撞击。)

1.默读学习第五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想追问些什么?

2.补充、交流文本资料。这么多棘手的问题, 这就是解决的办法。

(评:学生研读课本, 说说他们知道的英法联军如何洗劫、毁灭圆明园。学生还会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会提出很多问题, 涉及到许多书上没有的史实。补充资料省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 初步培养了学生快速浏览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 初步为单元其他课时教学重点做铺垫。)

3.观看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

4.渲染氛围, 加深体验。“这火, 把耻辱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一片片废墟, 一根根残垣断壁, 毁灭的是什么, 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5. 写话抒情, 升华情感。

此时, 学生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愤怒、悲哀、惋惜、痛恨、不屈。

(评:这环节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史实激情。学生在写中感悟, 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自选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作业, 供学生选择:

1. 思考: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2. 读读后感

3. 你认为国家重建圆明园好不好?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4. 课后选作题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 了解新旧中国的变化)

(评:这些自选练习有本课写法的引导;有加强整合单元学习的指导;还让学生在搜集和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 以有效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有拓展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能力作用。)

[总评]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内容比较抽象, 生僻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子也比较多。一般教师会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 陈丽老师的教学设计却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着重教给自学方法, 训练学生自主研索, 自行解决, 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第一课时充分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基础上, 陈老师精讲第3自然段, 教给学生划分层次、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 放手让学生当启发之下, 学生不仅理解了难词难句, 说出了各段的主要内容, 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产生了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这节课的成功说明, 只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坚持“教”为“学”服务, 小学阅读教学才会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圆明园观后感 篇10

然而在这无限芳华的美景之下,却酝酿着一场罹难,一场属于圆明园的罹难,一场属于清王朝的灾难,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理解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呜呼!夷人一炬,可怜焦土,奈何取之尽锱铢,夺之如泥沙,玉窑瓷石,烧杀抢掠,人面兽心,暴露无遗。奈何清廷无能,无力阻拦,使负栋之柱,轰轰然倒塌;架梁之椽,纷纷然坍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皆是面目全非,怆然悲泣。

唏嘘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从圆明园的被毁灭所折射出来的,清王朝的没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被抛弃,伟大的四大发明只是被用于娱乐取笑,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技术被视为玩笑;从雍正时期的禁海令、迁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像圆明园,她虽然气象万千,但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仍旧透射着天圆地方的禁锢思想;

其次当西方国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黄金白银堆砌建筑华丽的圆明园,不妨说这是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而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实用主义或许会更胜一筹。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是盛极而衰,她必将迎来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一如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撑着,而他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篇11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赐花园,康熙帝为之题写“圆明园”匾额并先后多次到该园游览进宴。圆明园面积最大之时,占地400多公顷(即 6000多亩)。其著名景点最多之时,超过100处;建筑总面积也有2余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在园中仅皇帝御制的各种牌匾就有1000余块,这也是历代皇家园林中所绝无仅有的。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之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就园林规模之宏阔,风景之富美多彩,文化内涵之丰厚,乃至世界影响之巨大等多方面而言,圆明园都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火烧圆明园》讲述了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国耻。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王朝昏庸无能,咸丰帝置百姓安危于不顾,率嫔妃及大臣避居承德,英法联军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这些骄横野蛮的强盗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掩盖滔天罪行,纵火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

衰草连天,野草的败叶在冷风中颤栗。颓断的石柱,散乱地跌落在四处,衰败中透出冷峻。远处 ,残垣废墟爬满青苔,呈现出抑郁的深沉。水塘中不时传出几声蛙叫,更觉凄凉。几根沉重的大理石砌成的残损 门柱,孤零零地挺,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冷冷地直指天。这是历史影片《火烧圆明园》中的一个镜头。残垣破败,绿草暗长,巨大的石柱仿佛被寒星钉死在时间与空间的冷宫。我被一种凝重的历史感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悲枪的氛围中灵魂得到涅噪,思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恍若走进一条历史长廊,我感悟着一个民族深邃壮烈的心灵史,谛视着雄浑深重的民族苦难。多少羌笛漠风,烽火狼烟,似长歌短句,把血与火的历史景象切切印在眼前。这是我们永志不忘的耻辱。

熊熊的大火之中,历经150年建立起来的富丽堂皇顷刻之间变为残砖断瓦。那是一个怎样悲坳的场面啊!那把殷红的野火,混和着屈辱、痛苦和反抗的野火,烧得国人眼睛迸裂,血丝绽散,烧疼了多少双淌血的泪眼,但这把屈辱的野火仍时时啮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落后就要挨打,穷途只 有灭亡。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这历史的积淀而痛心疾首,扼腕叹息,深深思索。

透过历史的重幔叠嶂,我看到历史积淀的沧桑苦难和斑驳的民族心灵,这一切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构成一部中华民族浩大磅礴,悲壮沉重的历史。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颓败,笑着清政府的无能。面对这样的笑声我们内心燃烧的怒火绝对不亚于圆明园燃烧时的火焰,恨不得冲上前去揪着那些人的衣领,将他们丑恶的笑脸撕碎,可是面对历史,我们的叹息和愤怒只能是画外音。

一个公元前21世纪就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民族,一个五千年来不断以茶的芳香,丝的温柔,瓷的皎洁温暖世界的民族,在公元21世纪时将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五千年前的先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深深思索的。如何在艰辛的现实求得生存和发展,如何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重新托起一轮灿烂辉煌的“大唐的太阳”,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肩负的重任。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为之奋斗!

岑寂荒凉的圆明园废墟仍然是颓柱断壁,残墙荒草,似乎在悲怆的氛围中无声的讲述什么。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延续;只有认识昨天,把握住今天,方可把握明天。昨天,一种精神激励这许多年轻人舍生忘死。今天,这种精神同样激励这我们不断前进。

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曾经的屈辱。我们应该以此为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面对屈辱史的愤怒,更多的是以史为镜知得失。倘若没有闭关锁国,骄傲自大,我们也许不会被西方国家蹂躏至此。但是历史是既定的事实,因为种种因素,清王朝逐渐淡出了世界的舞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印证了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现代社会,中国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处处被欺负的人,但是依然时刻被其他国家觊觎着,比如最近的钓鱼岛海域附近中国渔船被日本军舰撞毁,这种对中国主权严重的损坏行为不正是因为同当年一样的原因吗?觊觎中国的资源,轻视中国的实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再也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清政府,不会再次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了。

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要开放,不要“圆明园式的开放” 篇12

然而150年前的中国人却并非如此,就在维克多·雨果奋笔疾书,痛斥其同胞野蛮行径的同时,大清国的官民们却似乎对这座园林的被毁相当漠然。上至封疆大吏,下至普通知识分子,无人关心此事,提也不提。

这并非纯粹因为国人的麻木,而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尚未树立起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圆明园既不是象征社稷的太庙,也不是象征政权的宫殿,而是供皇帝休闲享乐的皇家私人园林,它的被焚毁,不过是皇家之耻,又与百姓何干?

这种意识虽然蒙昧甚至可悲,但并非毫无来由。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批评中国帝王“合天下而仅奉一人”。圆明园固然富丽堂皇、藏储珍宝,却仅供帝王一家享用,它的存在,对广大中国民众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它的毁灭,对广大中国民众也无切肤之痛。早在圆明园被焚前20年,广州、福建民间就流传着众多抵御外侮的故事;就在圆明园被焚前两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当英法联军攻击炮台时,附近村民也曾主动送粮食、送木材,帮助挖壕沟、搬运大炮和弹药,这是因为洋兵来犯让他们的家园受损庐墓受辱,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抵御外侮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万园之园”只是供皇帝消夏的封闭式私人园林,京郊数千人家因这座“东方奇迹”而不得不蒙受家园荡尽、流寓播迁之苦。既然皇帝不曾把他们的生死放在心上,他们又怎会把一座皇帝的私人园林的生死放在心上?

如今的人们常说,圆明园被焚的悲剧告诉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就要落后,的确,正是清政府的颟顸 (mán hān) 愚昧、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才导致中国政治、军事的全面落后,才让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蒙受一次又一次的奇耻大辱。

然而仅就圆明园本身而言,却一点也不“闭关锁国”:参与设计建造的有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和王致诚;西洋楼、大水法等昔日的“标志性景观”,富有西方宫廷建筑和皇家园林风格;酷爱西洋“玩意儿”的雍正,曾在园中各处亭台楼阁摆放仿制的西洋望远镜和眼镜,甚至一个小小的凉亭,也要悬挂眼镜多副;乾隆则在三山五园的殿阁中陈列了许多精致的西洋钟表;圆明园四周,以“圆明园护军营”命名的八旗劲旅,装备着当时中国最好的西洋枪械……可所有这些开放,却都是为了娱乐皇帝、造福皇帝、满足皇帝、保护皇帝,而非天下人。这样的“开放”,是一种与国家、民族利益根本脱节的、虚假的“开放”,最终带来的,只能是自己和国家的耻辱、痛苦。

必须承认,中国民间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意识,是在一次次痛苦和磨难中,被外国侵略者的一次又一次入侵打醒的。如果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的普通百姓在战火不烧到自己头上时,还会饶有兴趣地围观省河水战;如果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官员到绅民,许多人都对圆明园的焚毁麻木不仁,认为英法联军的入侵,远不如太平天国的延续更加可怕;如果说直到甲午战争,还有广东偏僻地区的老者为日本战胜满清欢呼,认为是“替明朝报仇”(据孙中山先生的回忆);那么到了庚子之变,巴黎和会,到了抗战全面展开,中国各阶层间才逐渐达成了“外御其侮”的共识,形成了现代民族、现代国家的概念。可以说,是外敌的贪得无厌,令中国各阶层逐渐成为共同的受害者、受辱者。被焚烧的不仅仅是皇帝的私人花园,更是中国千家万户的田园庐墓;被劫夺的不仅仅是圆明园里皇帝的私人珍宝,更是中国千万普通人的财产、生计、饭碗。

然而人们不禁要感慨,倘若当年圆明园的主人能够早见及此,能够将“圆明园的开放”推广而为整个国家、民族的开放,将仅供皇家享用的“外来先进事物”推广而为吐故纳新,引进先进技术、事物、思想、科学,而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造福,那么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当可更早萌芽,圆明园之耻———或者换言之,皇家之耻和中华民族之耻,也就不会发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篇13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因为我是一名理科生,在高中的课堂上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段曾经的历史,通过这次的纪录片观赏,我突然发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电影的开始就让我惊叹不已,圆明园的景致有着无与伦比的精致和华丽,那潺潺的流水、那些葱茏的草木还有那些价值连城的精美奢侈品,无不向我呈现着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富饶的泱泱大国。然而,接下来的情节更是让我心神动荡。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看见许多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他们就像饿狼见到了猎物,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走的,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做的包袱,拿走成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对拿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瓷器等物品,则用枪托或棍棒砸碎。那写上一瞬间还精致美好的器物,那就那样再下一个瞬间陨灭。一连持续了几天,强盗们还不满足,紧接着又让骑兵团分头到圆明园各处同时放火。霎时间,圆明园各处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的亭台楼阁都倒塌下去,整个圆明园变成了一堆的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从此消失。

电影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斥的情感除了悲伤便是愤怒,但还有更多的是一种珍惜。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参观,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但是他们就是再点头,在微笑,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历史虽然是已经过去了的事实,但是我们无法忘怀,这就像是一种传承、一种寄托,一种激励。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在火烧圆明园事件结束不久就致信给当时的法国总统,以两个强盗暗喻英法两国,指责了这“两个强盗”的不齿行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也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全世界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那段辉煌的历史就像流星消失于夜空一般,在那场大火中消失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在那时我们的国家任人欺凌,为什么在此时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起来在国际形势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答案不言而喻。一个民族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是一种精神,曾经的历史即是我们的经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再让历史重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历史已成事实,那已无法改变。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这段历史可以改变以后,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

国家的富强是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的,我们的祖国正在一天天的成长着,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此时此刻我懂得我应该做的事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大学生,学有所成,为将来报效祖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火烧圆明园,我决不会忘记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

2011-4-16

集控本102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篇14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我感到无比的可惜,经过乾隆,雍正,康熙三个皇帝的修建,在经过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的一座大型林园就被由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组织的侵华联八国联军一把火烧尽。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

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愤,可气,更可惜啊!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闭关锁国,而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天过去了,不知不觉间,当时清政府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落后,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慈禧太后和很多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到了避暑山庄,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英法联军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干出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一看,有这么多好东西!有那个强盗不动心的了?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我们现在无从知道,但可以想象,那个数量是惊人的。能抢走的,全被抢走,不能抢走的,他们的关念是“我的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可恨不仅如此,跟可恨的是在十月九日法国军队撤走后又在十月一十八日回来,尽管此时的圆明园以是被毁坏得满目狼疮,打他们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又奉命回来在圆明园内防火,就因为这一把罪恶之火,把这有这一个多世纪的世界一奇的林园化为了一座废墟。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有一个丑恶的人得意妄为的叫道:“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侵略者把这当作他们了不起的成绩,可对有这和平主义观念的人来说,这是罪恶的行为。1861年雨果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也写到了千千万万有这和平观人的心声啊!

今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屈辱历史,我们也只能对过去的侵略者无比的愤恨,这是我们的无赖,谁让当时的中国那么的无能了,面对西方的科技理解为玩物丧志,这是当时中国的悲哀,也算是对今天的我们一个血的教训吧!今天的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方能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那时才能不再受到他国的欺负。科教兴国,教育为先,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面对当今的世界,中国存在着有许多的挑战和威胁,在世界这个国际大环境之中,中国要是想和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得时时把握好世界当前的局势。经济是发展的动力,所以现在要大力发

上一篇:初中二年级暑期作业数学2015年下一篇:面试会计的常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