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慕课的关系

2024-07-02

微课慕课的关系(共4篇)

微课慕课的关系 篇1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目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慕课”翻转的是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地点,并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本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的“慕课”推广者强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翻转。事实上“慕课”所提倡的“先学”已不是新课改意义上的“先自学”,而是“先听课”。所谓“先学后教”,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讲得很具体,学生只用做练习题就可以了。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的是:过去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现在是在家里听老师讲课,只是换了个时间和地方,翻转的是时间和地点,但没有翻转接受性学习的实质。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被翻转回了接受性学习。其实,慕课的本意是为缺课学生补课用的,而不是提倡大部分学生都用这种方式学习。“慕课在发达国家主要应用于成人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在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领域对于慕课等新技术的应用并不风风火火,而是相对保守。”

“慕课”与“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把“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并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慕课”和“微课”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流,它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适于家长辅导孩子;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等。

微课慕课的关系 篇2

微课是指根据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 可以是教材讲解、题型说明、资料介绍和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传授等技能方面的讲解和展示。

慕课 (MOOC) 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它是在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开放网络资源等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地说,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是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它既增强了知识的传播又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2 微课、慕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及其意义

和以往的传统视频相比, 传统视频课主要依靠教师讲解, 很难进行修改, 而且资源固定, 很封闭。而微课、慕课资源丰富, 便于搜索, 易于传播, 应用范围广泛。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是微课、慕课的传授对象、阅读和学习对象, 甚至任何人都可以是慕课的录制对象, 这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给予了很多有利的因素。在当今科学知识、信息化技术等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微课、慕课的运用, 无疑对学校的教学将带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首先它将有利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慕课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的内容, 突破时空的限制, 保持原有的声音、光线、色彩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科技及各类知识等如实地再现出来, 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和认知力, 并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微课和慕课和其它传统视频教学有某些相似之外, 更有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样以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的功能, 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 和理解力。微课、慕课教师能在较少的时间内抓住教学内容中的要害、和难点,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进行生动而深刻的剖析, 又使用视频手段使概念形象化, 理论具体化, 启发学生集中思考, 细心观察,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知识精髓,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便是微课和慕课的特点。此外微课、慕课的资料便于储存和交流, 有些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术成果等可以长期留存, 若干年后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教学中有创新意义的理论知识, 科研成果等, 校与校之间可以相互参阅, 相互切磋, 相互学习, 从而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使用数码摄像机在演播室拍摄液晶、背投大屏幕的方法, 来制作微课、慕课视频。制作流程大致为:视频制作人员参与教师教案设计以及共同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微课、慕课制作的目的是:教学资源分享, 运用直观进行启发教学, 为学生析疑解惑。

微课、慕课作为一种媒体, 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的特性, 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 制作的结果也许意义不大, 这些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也许有一定教学效果, 但同时教学过程较为呆板和单调, 对观看者失去学习吸引力, 感染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 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多彩的动画、有声声色的视频。把有些抽象的概念利用视频手段具体化, 形象化, 不仅使学生产生兴趣, 而且有利于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当然一些实验实训的场景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要就需要在多媒体教学以外增加拍摄, 然后通过后期制作在将几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

4 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慕课虽然时间长短不一, 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良好的微课、慕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 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慕课是与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同时教学设计一定要按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目的要求为准则, 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相符合, 所以首先要和主讲教师沟通, 共同设计一段视频的录制方案。

关于设计首先首页与封面设计, 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 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在设置过程中也可作为视频的片头。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如果是系列微课, 可以在这里说明, 其次要求老师只能制作16:9的ppt, 并在PPt右侧留出30%的空白, 以便老师在授课时和PPT画面浑然一体。另外PPt背景就好似一张纸, 色彩要淡雅, 便于烘托字体, 背景的颜色一定不能太过鲜艳, 这样不仅反衬出内容的苍白无力, 而且使人感到喧宾夺主, 眼花缭乱, 影响整体的效果。

5 录播环境

录播室对隔音和声音的混响消减要求非常高, 录播室要有专业的隔音加吸音的材料比较好。必须运用高清摄像机, 如索尼PMW-EX280、HVR-Z7C等, 拍摄画质清晰出众, 质感强烈, 笔者建议采用储存卡录制, 避免视频信号衰减。采用110英寸手写互动大屏幕 (液晶、背投) , 其外屏特性:滋控溅射镀膜;背投的内屏特性要求光学成像硬幕.。大屏幕其他特性:具备无太阳光斑, 不反光, 无阴影;可视角度为垂直178度、水平178度;分辨率1920*1080-4096*4096。同时运用高清1080P课件转码, 对教学课件进行压缩, 剪辑, 特效, 字幕设计等。此外, 演播室灯光布置;大屏幕两侧一米距离成45度设两个辅助光, 摄像机前一米成90度设两个辅助光 (光源一定要高于摄像机位) 。大屏幕显示尺寸16:9, 摄像机也采用16:9的画面格式摄制, 大屏幕对比度为500000:1, 大屏幕全彩显示为10亿7千万。

6 录制与剪修

录制要注意以下几点:录制背景为教师以及教师制作的PPt, 以及动画视频, 不要出现其它杂物。教师在大屏幕一侧, 控制主要活动范围。声音大小合理, 摄像角度居中。录制时调整大屏幕分辩率1920*1080-4096*4096, 颜色位数为16位。同时要固定机位, 固定手动焦距, 这一点非常重要, 保证视频镜头不出现虚的画面。如果是录播室以外的视频, 如实验, 实训, 室外、室外均采用顺光拍摄, 室内可采用补光法拍摄。

7 后期制作的原则

本文推荐苹果和ADIUS 7两款非编软件, 因为我们已经到了数字高清时代, 这两款软件具备稳定的制作系统, 可以高效率、高品质的完成大量视频节目制作。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 可以适当调整。视频尺寸一般为:640*480或320*240, 视频格式为:FLV、MP4等, 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以上所述, 仅个人的观点和设想, 因笔者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宪武.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4) .

微课慕课的关系 篇3

【关键词】高校 微课 慕课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0-02

一、基本概念梳理

1.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Micro-lecture)起源于国外,其最早雏形为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 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 Course),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在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①罗列核心概念;②介绍和总结(15-30秒);③录制内容(1-3分);④设计课后任务;⑤上传以上材料。国内首先对微课提出解读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对微课程的定义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慕课的基本概念

慕课(MOOC)即“Massive Open Course”,中文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起源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最早追溯到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David Wiley教授在wiki上开发了一门“Intro to Open Education”,全世界的用户均可参与课程并分享课程资源。2008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 Couros教授又开设了一门名为“Media and Open Education”的网络课程,并邀请全球的专家远程参与教学。这两门课程的开发为mooc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12年维基百科对MOOC的定义为: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教育,较为准确地诠释了慕课的概念。MOOC的四个基本原则:汇聚、汇合、转用、推动分享。

二、使用情况分析

1.国内外微课平台及使用情况

目前国外微课平台主要有 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国内的微课平台主要有中国微课网、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

从微课平台使用情况来看,国外已经将微课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而且使用范围较广,教学成效显著。平台注重给学生提供学习结果评价,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有意义的反馈,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而国内对微课实践与研究不多,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目前国内微课的推动,更多的是以微课比赛为手段,缺少对微课使用过程的管理与研究。

以微课在高校教学领域应用和建设的一个典型项目—“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例,主办方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比赛全国共有1600多所高校参与,12000多名教师参加,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但比赛所拍摄的微课视频,更多的是用于平台展示,实际运用于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微课少之又少。

目前高校的微课数量相对较多,但对微课实践应用的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微课发展仍停留在与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模式类似的“以评促建”的阶段。应该深化改革,坚持“以用促建”,以教学需求来引导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避免出现“重建设轻应用”。如何处理国内微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将其与慕课结合起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是本文希望重点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慕课平台及使用情况

国外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Coursear、EDX、Udacity。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edX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4月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它免费给大众提供大学教育水平的在线课堂。Udacity是一个美国私立教育网站,主要从事线上学习,Udacity网站于2012年2月推出。截至目前,Udacity推出的课堂涵盖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

慕课在国外兴起后,很快在国内也受到追捧。2013年5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入EDX。北京大学于2013年9月与Coursear签署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先后也签约加入了Coursear。国内各种慕课平台也相继开发上线。慕课在国内兴起后,爱课程于2013年全面改版,中国大学MOOC版块上线,新版的爱课程网作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及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共享展示平台,同时提供完备的互动交流和在线学习功能,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在线学习社区。2011年12月,上海市教委发起成立上海高校课程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自主学习讨论、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学分认证及学位支持,目前已有三十余所学校加入课程中心联盟。清华大学在加入EDX平台后4个月,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上海交通大学于2014年上线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平台,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校组成共享联盟,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平台,如中国东西部高校共享联盟。

不难看出,在慕课这一概念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界的视线之后,知名高校立即采取了主动应对的措施,一面踊跃加入国际三大慕课平台,获取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改革,研发自己的慕课在线平台,并向全球范围开放资源,吸引国内外学生注册学习。面对这一教学形式与方法上翻天覆地的改革,地方高校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资金支持都不及知名高校的情况下,如何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发展在线课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如何应对变化

不管是微课还是慕课,都是以名校、名课、名师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这对地方高校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地方高校应如何应对挑战,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在线平台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思考,以建立适合地方高校的特色在线课程。

从本文第一、二节的分析不难看出微课的实质是微型化的网络课程,而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如moocs)可以是由众多的与知识相关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的系列微课构成。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微课是慕课建设的“基础”,对于缺乏优质课程建设基础、课程校外知名度不高的地方高校来说,以微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开发慕课课程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建设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1.关注发展动态,改变教师观念。

教学管理部门应高度关注在线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参加相关研讨会,加强交流。通过校内研讨会,网络宣传等方式,向教师灌输新的理念与思想,改变教师观念,引导教师接受微课、慕课、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概念与教学方式。使教师有意愿与热情参与到学校教学方式改革工作中来。

2.培养优质师资,拍摄制作微课。

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选取一批校内优质课程,完善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确定微课的拍摄内容和组成要素,拍摄制作微课程视频。并通过校内外不同平台的宣传,加大课程的知名度。

3.改革传统教学,实现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学生主动吸收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出勤率低,没有学习激情,缺乏师生互动,学习效果差。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将拍摄的微课安排在课前或课内,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从单个知识点着手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如老师可抽出课程的一个知识点,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学习。然后逐步将单个知识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扩展到特定章节,从点到面,逐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4.深化微课建设,建成优质慕课。

目前国内微课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应用不足。所以应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微课资源,使之形成群聚效应。单节独立的微课难以形成效应,对一门课程开展连贯地、完整地微课建设,通过平台展示给学生,并采取一定的互动教学。将微课程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提高应用,通过完善平台加强互动,最终建成几门优质慕课课程。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4]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3-35.

微课慕课的关系 篇4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反省、探索与改进,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更是教育界在云物移大智时代的自适应性改变。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四者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厘清它们的关系,对我们应用这些新兴的在线教育模式非常有益,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技术依托: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技术依托都是云物移大智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

在教育史上,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倘若一旦在教学中实施,就会遇到技术方面的障碍。相反,新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常常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移动互(物)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青睐。并且这些新的形式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在教育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严冰所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似乎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

(一)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将使教育从质性走向量化阶段

大数据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石油和黄金。同样,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占有、分析和应用在未来教育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一大值得期待的前景就是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可以记录和精密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动态;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辨别出高危学生;可以识别传统考试不能识别的技能;可以可视化学习规律和学习问题;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隐性偏好和能力,通过量化手段展现其更擅长的学习科目、专业和职业,使学生在学习科目、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上更趋理性和科学,也为政策制定者、教育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种革命,我们确实正在进行这场革命,庞大的新数据来源所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中迅速蔓延开来,没有哪个领域不会受到影响。”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很可能会改变几千年来基本只能进行定性研究的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教育界,发现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对教育者与学习者至关重要的规律。

(二)网络信息技术将为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应用提供丰富的软件 很多教育工作者担心在实施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自学,或者投机取巧,或者更多时间是在网络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网络学习监控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化解这一忧虑。在网络学习监控系统中,学习动态一览表可以“呈现出所有学习同伴包括高手的学习路径和学习结果,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求助对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进度公开化,起到了表扬、激励优秀学生和督促、提醒暂时落后学生的作用”。这些在美国教育系统中已经实现了的技术给了中国教育界人士相当美好的期待。美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所要求的,不只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教育领域也是一样,能引起教育变革的,一如既往,是技术。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贪婪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

二、核心要素: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核心要素都是微视频

萨尔曼.可汗在TED(技术、娱乐、设计)大会上做了“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的主题演讲后,视频特别是微视频引起了教育界的空前关注。视频是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传播媒介。而微视频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学的特点。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胡铁生老师说:“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的,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所以新出现的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核心要素都是微视频。这一点可以从它们的内涵和定义上看得出来。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者又称大规模网络视频课程,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教育新形式。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也是微视频。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的核心也是微视频。

除此以外,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核心要素都是微视频还可以从下面的调查研究中获得证实。中国提出微课的第一人胡铁生老师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微课资源构成方面,教学视频以84.44%的认可率高居榜首”。而慕课和翻转课堂又是以微课为基础的,所以这三者的核心要素都是微视频。

三、内在关联:微课不等于微视频;系列微课近似于慕课;内核式慕课近似于翻转课堂

(一)微课不等于微视频

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比较单一。而微课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活动或者技能而展开的以微视频为中心和焦点的课或课程(关于课与课程,微课与微课程的讨论众说纷纭,笔者比较倾向于微课是单个微课和微课程的统称)。微课与微视频的差异就在于微课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相应的学习评价和教学支持服务。如果将微课看做一种教学资源,那么微课包括微视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件、教案、相关辅助资料、互动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所以胡铁生老师后来将微课的定义从教学资源改为了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二)系列微课近似于慕课

在关于微课的讨论中,很多人说微课的问题在于太零散,不成体系,容易导致知识的碎片化,认为微课的未来是系列微课和专题微课。那么,这样一来,系列微课就近似于慕课了。

慕课和微课的共同点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二者的主要组件大体相同。它们都包含了微视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件、教案、相关辅助资料、互动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其二,二者都是在线网络课程。慕课是在线课程毫无疑问。有人认为微课不一定是在线的,我觉得不在线的微课在云物移大智的今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微课一定是在线的。

慕课和微课的区别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慕课是大规模的,而微课可能是小规模的。其二,慕课是开放的,而微课可能是校本资源。其三,慕课大多是免费的,而免费并不是微课的显著特征。

为了克服慕课大规模带来的缺陷,在慕课的基础上又产生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和微课的距离就更近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系列微课近似于慕课。

(三)内核式慕课近似于翻转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明华教授将慕课分为了三种模式:完全网络模式,网络课程十学生自助式面对面互动模式,网络课程十本地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度参与教学模式”。李明华教授将第三种模式称为“内核式慕课”。这第三种模式就类似于我们说的翻转课堂,也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是未来在学历教育系统内最有发展前途的慕课模式。

所以,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用图1表示如下:

图1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之间的内在关联

四、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独特优势是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

与传统课堂、旧式网络课程、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相比,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独特优势是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其中,灵活性能缓解课内时间有限的问题;自主性能缓解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可重复性能缓解“吃不饱”和听不懂的问题;短小精悍能缓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主题突出能缓解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传播广泛能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交互性强能缓解困难和疑惑无人帮助的问题。如果说传统课堂、旧式网络课程和精品课是爱学不学的自我展示,微视频、微课、慕课就是一场想学就学的自由之旅。

翻转课堂和慕课利用微课和微视频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翻转了课堂的时间、地点,使课时从有限的45分钟变得貌似无限,学生学习不再受45分钟的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以往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是专心致志、反应快、效率高的。而那些反应较慢、接受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因为课后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就会落后。以前的课堂是低效率的重复演练和等待下的同步走,现在“吃不饱”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微课和慕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那些没听懂又有意愿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借此反复学习和演练,直到弄懂为止。

五、发展前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共同的发展前景在课外、在线上,在网络视频课程

在谈论慕课时很多人都会提到慕课的低完成率和高退出率,并由此怀疑慕课,我觉得这是对慕课的苛责。注册慕课的很多人原本就只是打算看看而已,大多数并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一门或几门慕课的学习。这就像女性逛商场或者逛淘宝,很多人仅仅只是逛逛而已,并没有打算真的买东西。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完成慕课的实际人数。2.3万人完成了首门慕课“人工智能”的学习,相对于实体学校的培养模式,这个规模是异常惊人的,单个实体大学大概要两百多年才能培养出来。还有很多人认为慕课、翻转课

堂和微课的实用性不强,无法撼动实体传统教育系统的地位,事实好像确实如此,除微视频外,目前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在中国学历教育系统内的应用还很有限。这是因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于传统学历和专业教育而言,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前途不在课堂上,而在课外,在线上,在网络视频课程。正如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所言: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这四者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在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方面有前所未有的优势。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比传统课堂教育更能够满足部分人的相应需求,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市场。它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一定会推动教育实践的转变,并且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蚕食分割传统的教育市场。

电子商务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传统的实体商业;新媒体让有着两百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告别了纸质版,有着80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也因此与纸质版挥手辑别;柯达公司被数码摄像技术打败;互联网金融让中国的传统银行不再高枕无忧;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等在线教育形式会不会成为撬动传统课堂与传统学历教育的支点呢?

上一篇:各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国庆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