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2024-07-07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精选13篇)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1

徐启瑞家长 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

如今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孩子们的智力的开发,总以孩子的学业为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没有合作精神,不能坦然面对挫折,容易急躁等。我的孩子有时也会无缘无故的烦躁和发脾气,这让我感到很困惑。读了这篇文章后令我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方面,而忽略了情商的培养,无视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方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从文中可感受到培养的情商太重要了。情商是个人成长与成功道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当下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要在研究孩子情商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孩子情商的培养和发展。要通过文章的帮助来纠正对孩子情商认识的偏差,并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情商呢?文中指出通过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会孩子合理宣泄情绪等这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情商。我觉得作为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情感的细微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如果是合理的,家长应该给予满足,不合理的,则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让孩子理解,不能训斥、打骂,压抑孩子情感的流露。作为家长更应多为孩子创造各种社会条件,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应该多指导孩子,而不是严格控制,并允许孩子有主见,欣赏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多鼓励多赞赏,应严爱结合,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对孩子有约束,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可以”和“不可以”之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应懂得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把消极的情绪带给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让孩子变得阳光、快乐、积极向上和自信。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2

案例:摘录国培计划 (2012)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

一《永远的遗憾》故事梗概

在我的记忆中珍藏着几百个孩子的花朵般美丽的脸庞, 有的古怪精灵, 有的憨态可掬, 有的聪明调皮, 有的乖巧温顺。但是, 在我记忆的一隅, 还有一张让我无法忘怀的特殊的脸。

记得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园长领着一位小朋友来到我班。他的到来使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 几个胆小的女孩子甚至用手捂住了眼睛。我看了看这个孩子, 心中也不免打颤。那是一张孩子的脸吗?黝黑的皮肤, 扁平的鼻子, 突出的眼眶里不是一双清澈如水的明眸, 而是浑浊的略带沧桑的凹陷的双眼, 眼神黯淡、凄惶、茫然。

园长低声介绍着孩子的情况, 他患有先天疾病, 四肢有些僵硬, 小肌肉发育不良, 动作不协调, 最怕摔跤, 如果万一摔倒, 会有生命危险。听到这些情况, 我心里对他的排斥情绪更深了一层。一想到我要每天与这样的孩子朝夕相伴, 心里那份郁闷无以言表。

每天的户外活动都是我和孩子们非常期待的一段快乐时光, 然而, 自从他来到我们班, 组织户外活动成为令我感到头疼和紧张的一件事。他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自如地下楼, 要双手紧紧攥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步挪着。这是我最紧张的时刻, 我知道自己应领着他下楼, 可是我却打消了念头, 让一个能力强的、听话的孩子牵着他, 而我只是远远地看着。

在一次玩背东西过障碍的游戏中, 我担心他动作不协调出危险, “走平地都走不好, 更甭说走平衡木了”, 这种心理促使我理所当然地把他排斥在游戏之外。他很安静地站在一边, 表情木然, 呆呆地望着面前欢乐的景象。在他那双浑浊的眼睛里, 我分明感受到一种渴望, 一种想与其他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渴望。

快到“母亲节”的时候, 我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 孩子们围坐在我的身旁, 我们像一个亲密的大家庭, 我依次抚摸着每个孩子的头, 温柔的母性萦绕在心头, 快摸到他时, 我犹豫了, 最后只是象征性地碰了碰他的头。我和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拍手, 感到无比幸福。我时而摸摸身边的孩子, 时而亲亲他们白嫩的脸蛋。不经意间, 我忽然感觉到他投向我的渴求的目光, 可是我真的没有勇气像对待别的孩子那样去抚摸和亲吻他, 我只是轻轻地向他微笑了一下, 他也很羞涩地微笑着低下了头。

第二天一上班, 我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他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妈妈含着眼泪对我说:“谢谢您, 老师!昨天, 孩子回家后非常高兴, 他对我说, 老师冲他笑了, 还摸了他的头。他兴奋地站在茶几上为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可是, 下来时, 不小心磕到了头, 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老师, 真的非常感谢您!”在他妈妈的声音里, 我又清晰地看到了那张曾经让我感到“恐惧”的脸, 他那渴求关爱的目光紧紧纠缠着我的心, 这种再也无法补救的、深深的遗憾让我寝食难安。

天堂里的孩子啊!你是否听到了老师的忏悔?如果时间能倒流, 我一定会给你一个真诚的、充满爱意的拥抱, 温暖你那颗渴求平等关爱的心灵。亲爱的孩子, 就让我在梦里紧紧地抱你一次吧……

二读后感和反思

俗话说:“人心是大地, 感动是泉水。”的确如此, 刚刚阅读了《永远的遗憾》这篇故事, 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了。我为文中老师不能公平对待特殊幼儿感到生气和指责;为孩子的不幸离世感到悲痛。同时也为老师的最终反省, 和远在天堂的孩子在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老师些许的温暖而感到慰藉。我想:这位曾经有着过失的老师, 在她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痛定思痛, 用一颗真诚的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 让特殊幼儿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尽心, 尽责, 尊重, 进取。”这看似简短的几个词, 却蕴含着一个幼儿园老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 我们承担着比别的教师更重的责任, 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点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 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那么, 我们该如何去履行教师的职责呢?我想这就要从一个“爱”字说起。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幼儿感受到这种爱之后, 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也只有做到了这些, 我们爱的教育才不会有缺憾!那么, 教师应怎样去爱幼儿呢?

1. 爱幼儿, 要了解幼儿

不了解幼儿, 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 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 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使每个幼儿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 爱幼儿, 对幼儿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 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 还要爱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 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 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 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以前带的班中, 经常有一些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的孩子, 对于他们, 我会在活动中给他一个眼神, 或走到他跟前, 轻轻地摸摸他的头, 提醒他认真听讲, 而不是当着集体学生的面批评他, 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希望学生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可以使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 学生才会非常信任我们, 会跟我们讲知心话。只要他稍有进步, 我就会在全班对其进行表扬, 课堂上多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 适当多提问, 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 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3. 爱幼儿, 要信任幼儿

如大中班在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时, 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提高他们能力的机会, 要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 而老师则做好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不能一味地包办代替。否则, 全面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培养孩子的情商 篇3

海南暴雨、印尼海啸,最近一段时间,天灾不断。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受灾的人(不论灾难的大小),这时候就有必要教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告诉孩子当自己遭受到这样的灾难时该怎么做。如果父母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表率,那么效果就会更好。

比如,邻居家里有水漫进去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到××家去帮忙。”或者带孩子一起去捐款,告诉孩子:“虽然这次我们没有受到灾害,但我们还是应该去给受灾的人们捐款。如果每个人都拿出一点钱,那么合起来会有很多,就可以帮助很多的人。”

如果大人只想着自己没事就好,那么孩子的情商(EQ)是无法发育完全的。当在电视里看到有关灾难的报道时,父母可以说“他们肯定很苦”“孩子的玩具都没了吧?孩子肯定会伤心的”“要是没有准备好大米,他们一定会挨饿的。怎么办呢”等类似的话。

假如妈妈能这么说,孩子就能感受到受灾的人们的难处。这时候妈妈也不用刻意去弄明白孩子到底理解与否,只需随意地说说,然后对这样的事情做出表率,孩子长大后肯定会明白的。即便是当时没有明白,长大以后也会像父母那样有一颗善良的心。

当新闻里播放抢险人员救助被困人员时,妈妈也可以借机告诉孩子“有时候溪水也能淹死人,这时候应该跑到高处去,或用手机拨打110求助”“雨季在河边搭帐篷是很危险的,有时候一夜之间水就能涨很高”等生活常识。那么,当孩子长大后再去野营就能顺利地应对一些意外。此外,还可以告诉孩子水往低处流、水库是为了干旱时用水而储水的地方、发洪水的时候也可以用水库来调节水位等知识。通过这些随机的教育,孩子可以懂得不少有关水的常识。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也要教育孩子要保持好的心态。全世界都轰动的智利矿工救援行动中,工人们在黑暗中度过了69天,他们互相鼓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淡定的心态。父母可以就此事告诉孩子,要临危不乱。学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总是会有出路,总是会有办法,不要总让行动困顿于思维中,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抛弃希望。

哪怕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但能在平凡的事情中感到幸福,对待小事情时负起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温馨美好。

如何提高孩子情商?

捕捉沟通良机

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并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沟通。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某一天回到家里后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泪。她妈妈看到了,什么也不问。只是轻轻坐在她身边,温柔地揽住女儿的肩膀。过了一会儿,女儿微笑着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在我身边安慰我,现在我没事了。”这位母亲的做法很好地疏解了孩子的情绪。

分担内心感受

家长要善于问清孩子发生的事情及其原因,让他们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这需要一些问话的技巧,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来把握。如对一个敏感的孩子,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绪,用语言表示理解或分担孩子的看法、感受,然后再去找寻他情绪变化的原因,而不能直截了当地询问甚至逼问。

避免大包大揽

家长不应轻易对孩子的感受下结论,不要对他们的每个问题都提供答案,不要让他们以为家长有义务为他们修补或处理任何问题。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小朋友的欺负,希望回到家里寻求支持,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轻易替代孩子解决他所遇到的麻烦,而应引导他自己面对问题。

寻求解决办法

读情商有感 篇4

富阳市东洲中学 俞铭

情商(EQ)是相对于智商(QI)提出的概念,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商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很多高智商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优秀,但却不受领导重视,就是因为其情商不高所致。本书作者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1、了解自身情绪:

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当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接受并主动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吞没,失去理智。

2、管理自身情绪:

管理情绪的目的是实现平衡,能够对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避免被负面情绪摆布。人有三大负面情绪:愤怒、忧虑和抑郁,长期被这些负面情绪困扰的人群,会降低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损害。因此我们要学会对这些负面情绪进行控制,方法如下:

(1)消除愤怒的方法:

控制和质疑触发愤怒的想法,获得缓和性信息。

在生气时摆脱对方,分散注意力,身处不可能进一步引发愤怒的环境,等待肾上腺涌动逐渐消失,生理水平恢复平静。如生气时外出散步等。

在愤怒或想法刚刚萌芽时就把它们遏制住,并且把它们写下来。

切记宣泄愤怒是平息怒火最糟糕的途径。愤怒的爆发通常会使人感到更加愤怒,而不是减少愤怒。宣泄愤怒对平息愤怒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2)解决忧虑的方法:

解决个人忧虑过多问题的途径就是体验几次以后发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99%都没有发生,发生的事情也不像想象的那样严重。今后再出现忧虑时就可以采取批判的立场,质疑其发生的可能性,将忧虑情绪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3)解决抑郁的方法:

社交。比如外出就餐、打球或看电影等,总之是和朋友或家人一起从事某项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诸如催泪电影、悲情小说等会让情绪再次低落的东西。

转移注意力。如激烈的体育赛事、滑稽的电影以及鼓舞人心的图书。

有氧运动。这是摆脱轻度抑郁以及其他消极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很少外出活动的人最为有效。

享受。通过享受或感官愉悦使自己高兴起来是消除抑郁的另一种流行方法。如洗热水澡、吃喜爱的食物、听音乐或逛街。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使人产生抑郁的事情或问题,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坦然面对。

帮助他人。抑郁起源于对自身的沉思和关注,因此如果我们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将会使我们摆脱对自身的痴迷。

宗教。最后,有些人还可以求助于超然的力量,从悲伤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宗教祈祷。

3、自我激励:

首先,热情、自信和乐观等情绪对于提高成就具有引导作用。而忧虑和焦虑是对所有心理活动产生破坏效应的核心,会损害智力。因为忧虑是一项认知任务,个体如果把心理资源用于忧虑,就分散了用于处理其他信息的心理资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在担心考试失败,那么我们用于思考和答题的注意力就大大减少了。简单地说如果你担心失败,就可能失败,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热情、自信和乐观。

其次,还要学会延迟满足,抗拒冲动。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最后,做事时学会“涌流”。“涌流”是情商的至高境界。涌流意味着情绪达到了极致,一种忘我的状态,专注于当前任务,失去所有的自我意识,把心里常常惦记的健康、金钱甚至成功统统抛诸脑后。涌流是无我的时刻。在涌流状态,人们的表现达到了巅峰水平。而进入涌流的重要途径是专注,涌流的本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涌流是精通一门技艺、职业或艺术的前提,同时也是学习的前提。

4、识别他人的情绪:

识别他人感受情绪的能力也叫同理心,它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理心有三层意思:

关注他人的行为;

感受他人行为背后的感受;

针对他人的感受采取对应的行为。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自身和他人的情绪。那些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人通常缺乏同理心,因而酿成惨剧。一个人缺乏同理心,就不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而人们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情绪很少,情绪更多的是体现为其他信号,如声调、姿势、面部表情等。有部美剧《别对我撒谎》讲的就是通过观察人们的微表情来识别对方的情绪。

5、处理人际关系: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前提是情绪自控力和同理心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社交竞争力才能臻于成熟。而社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们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大小,即在什么时候恰当表现何种情绪。

第一种是情绪表达最小化,掩饰自身的感受。如日本人用毫无表情的脸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第二种是放大情绪表达,夸大自身的感受。如《非诚勿扰》里的安田。

第三种是情绪替换,用一种情绪替换另一种情绪。如果会伤害你爱的人,最好把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代之以伤害较小的虚情假意。如收到让人失望的礼物,但仍然微笑地说谢谢。

个体如何运用上述这些技巧,以及是否清楚何时作出反应,是情商的体现之一。因为情绪是可以感染别人的,两个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情绪传递的方向是从情绪表达更有力的一方传到较为被动的一方。之所以情绪会传递,是因为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所表现出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声调以及其他非言语的情绪形式进行无意识的机械模仿。如果人们善于与别人的情绪协调一致,或者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自己的走,他们的人际互动在情绪层面就会顺利很多。成功的领导者和演说家都是善于调动公众情绪的人。

情绪的感染作用表明,情绪可以由外向内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能让你发笑,就能让你开心;如果我能让你皱眉,就能让你伤心。同样的道理,不善于接收和发送情绪信息的人容易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原因在于别人与他们相处时常常感觉不舒服,但是他们自己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以上就是情商能力的五个方面介绍。简单的说就是: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和管理别人。一个好消息是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情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个人的习惯和反应,通过有效的努力,个人的习惯和反应(情商)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二、自我情商剖析及提高个人情商行动策略

博主善于了解自我情绪,也能管理自己的情绪;但自我激励做得还不够,对自己要求较高也比较苛刻,需要加强自我赞美;而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体现在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关注别人。因此后两项情商能力急需提高。

我在情商方面的愿景是成为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的人。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我下一步准备在四个方面努力,简单的总结为“四多”:多微笑、多赞美、多沟通、多帮人。

1、多微笑。不要老绷着个臭脸,多多微笑,将快乐的情绪感染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增加亲和力。

2、多赞美。对待自己和别人不要太过苛刻,要多多包容、赞美自己和别人。

3、多沟通。多跟别人沟通,而且沟通时要专注,要把他人当作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而不要当作一件东西(或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应付,另外还要多参加团体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隔绝,如玩手机,看小说。

4、多帮人。发自内心地多关注、鼓励、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另外在工作中,关怀他人并且承担起帮助他们的责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矫正以自我为中心的良方。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时,我们遇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自我封闭就会越来越严重,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小。而当我们关注他人时,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自己的问题就会显得渺小,而且我们的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加强,从而引发帮助他人的善举。

读戈尔曼《情商》有感 篇5

许多人都对情商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以为情商是指在职场、官场上对上级的溜须拍马、圆滑世故;对下级的冷漠麻木;对同事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而戈尔曼的《情商》,讲的则是我们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情绪智商。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成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一种识别自我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励并管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情绪表现的能力。其包括: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自我控制(能控制破坏性情感与冲动)、自我激励(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移情能力(即换位思考,能觉察他人情感,关注他人利益)、社交技能(友善、包容)。前三项是有关自我管理情绪的技能,后两项则是有关一个人如何处理与别人关系的能力。这五要素都与工作直接相关,且可成就领导魅力,在这五方面具备卓越的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说的是领导者的领导力如何对组织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管理科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要有追随者,那么领导者就不得不时刻保持自己最佳的人格魅力,而情商的高低正是对一个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对领导者能力的展现、领导艺术的培养、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领导者理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商,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关注企业员工的情绪管理,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否则就无法带动一支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拥有高情商,可以让领导者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以把握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要领:恰当的赞美和微笑、真诚的关心他人、巧妙的指出错误、保持自己积极快乐的心态。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6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故必须加强对孩子情商的开发。要开发孩子的情商,就是重视非智力教育,重视情操教育,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积极的人生观等。除了对孩子做好上述5个重点的培养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忍耐力、适应能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等。

(1)培养忍耐力

父母应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注意培养他的忍耐力。当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给喝,可让他哭一会儿。可与孩子说话并拍他的后背,待孩子忍一会儿后,再让他喝奶,忍耐时间从几秒钟逐渐延长到几分钟。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也不要马上给予帮助,鼓励孩子坚持,让孩子忍受一下挫折所带来的不愉快。孩子逐渐长大,应教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受目前利益诱惑,不断地提高孩子的忍耐力。

(2)培养适应能力

人的适应能力强,不仅是人体健康的一种标志,更是情商高的一个特征。孩子的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对新环境的良好适应。这种对新环境适应,包括了对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适应。

(3)培养好奇心

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促进孩子的好奇心。如经常带孩子到新的地方玩耍,参观博物馆等以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4)培养探索精神

孩子喜欢拆装玩具或其他东西,这表明孩子具有探索精神,这时父母应加以指导和培养。如果孩子把家里某个东西拆卸了,父母千万不能责备孩子,否则,孩子的探索精神就被你扼杀了。家里的贵重东西应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万一被孩子拆了,也不要责怪。

总之,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具有饱满的乐观情绪、愉快的心境、积极的意志品质、优良的性格特征等。

提高逆境情商

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所提出的“逆境情商”(advelsity quotient,简称AQ)是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的一项指标。它取决于一个人对困难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困难的适应力强,他的AQ高,适应力弱,则AQ低。AQ低的人,很容易被困难吓倒,而AQ高的人,则会以一种平静、积极,甚至乐观的态度去迎击困难,找到补救的办法。

如果提高AQ,就可以迈向成功。为此,父母应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注意提高他的AQ。提高孩子的逆境情商,就是提高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因此,应教孩子学习英雄事迹,像英雄那样思考。斯托茨说:“关键是态度的转变。学着将麻烦的问题在脑子里系统地理顺,这样做就可以将惊慌减少到最小程度。”

斯托茨说:“应对逆境的能力可以分解为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等4个关键因素。”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大小及其对工作、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调整好这4个关键因素,就要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这样的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的今后两天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这些必然结果,你最有可能改变的(即使部分改变)是哪些?怎样做能防止问题的扩散?有什么迹象表明问题的后果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了这样一份在脑子里形成的清单,就可以使我们在问题发生后减少恐慌,并帮助我们确定轻重缓急。这样做,不仅可以测试人们的AQ的高低。也可以帮助提高AQ的水平。

二、培养情商的重要性

由于知识和智力在人的成功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有限,情商或许比智商更为重要。因此,父母和老师都应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情绪商数(emotional l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的简称。

情商,也就是情绪智力,是宝宝对情绪的认识和处理的能力。人对事物都有一定的情绪态度,凡符合主观需要就出现肯定的态度,表示爱、满意、愉快等,反之就会出现憎恨、忧愁、愤怒等。怎样控制个人情绪,怎样觉察他人的情绪及社交暗示,怎样处理外来的压力,表现了儿童对情绪处理和认识的能力,也就表现了情商的高低。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至少应该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

①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②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③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④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能适应环境。

⑤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宝宝只有具备良好情绪智商,具备良好的性格、道德品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三、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宝宝虽小,他们同样有喜怒哀乐,同样需要别人的爱、关心和注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家长或者因为太忙,或者因为没有引起重视而忽视了宝宝的需求,忽视了与宝宝的情感交流。以为只要让宝宝吃饱穿暖就行了,很少与宝宝一起共进早餐、晚餐。宝宝体会不到父母对他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这种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做法不利于宝宝身心的发展。

3~6岁是宝宝情感发展和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儿童情感的出现和发展要比语言出现得早,也更早地起作用。孩子的信任感、自主感和主动感均产生于学龄前期,如果在此时期宝宝的情感未能得到培养,将会给宝宝情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宝宝虽然涉世尚浅,但他们对情感世界的领悟,对“爱”与“情”却非常敏感,渴望别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如果宝宝在幼年期情感体验缺乏,会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隐伏很大的后遗症。比如成年人情感中的压抑、冷淡、缺乏同情心、孤僻、自卑等,都可能是幼年情感受到伤害造成的。儿童情感的发展对宝宝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感情,如教育宝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护公物等,同时也注意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如虚荣心、嫉妒心等。父母要重视宝宝的情感需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

首先,家长要对宝宝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有些家长做得很好,他们知道宝宝的喜怒哀乐。宝宝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会不高兴,老师的冷淡、大孩子的欺侮会使宝宝心情沉重。这时,他们会注意到宝宝情绪的变化,耐心地询问原因,告诉宝宝应当怎样做,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所有的宝宝都会有情绪的起伏,但不同的儿童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会各不相同。有的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有的宝宝则以吵闹、闯祸或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要;有的宝宝则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把话闷在心里,不表达出来。家长要了解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他们言谈举止上的变化,体会他们的情感。

其次,对宝宝的情感教育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家长观察了解到宝宝的情感世界只是开始,在了解的基础上,要分析宝宝的情感世界,对那些有益的部分,要及时表扬并加以保护;而对不良的苗头,则要及时予以纠正。宝宝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家长对宝宝的情感教育也不能千篇 一律。当宝宝的情感受挫时,要适时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克服困难,从而建立自信心。在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要引导宝宝珍惜同伴友谊、学会宽容;当宝宝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病人坐时,要表扬宝宝的利他之心。

再次,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对待宝宝,使家庭成为宝宝充分表达情感的自由场所。

四、关注孩子情商

所谓情商,简言之就是指情感支配着智力。戈尔曼把情商定义为:“能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自我激励,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和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的能力。”高情商者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几率比高智商者要高。故专家认为,在人的成功道路上,情商胜于智商。智商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情商却占80%。戈尔曼说:“情感智商高者,即能清醒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情绪变化的人,在生活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感智能’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因此,情商高的人,生活比较快乐,能够维持积极的人生观,不管做什么,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父母和老师都应关注孩子的情商。根据情商的理论,人的情商至少涵盖以下5个重点:

(1)自动自发

情商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他们的智商虽不比别人高,但成绩却比别人好。由于他们的自发性很强,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决不罢休。他们做事不需要靠外在推动力,学习也好,做事也好,都是自动自发的,他们往往都能取得成功。

(2)自我认识

每一个人都有某些个性上的盲点,是自己看不清楚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自我反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很难建立自信心。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也就不可能了解别人的感情。

(3)控制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解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是情商的一个重点。在很多时候,人们很容易被激怒,其实发脾气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能够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好的解释,保持头脑冷静,就可以压制激动的情绪,使自己心情开朗。另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是情商的另一特征。

(4)眼光放远

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是情商不高的表现。戈尔曼告诉一批小孩:“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结果是:那些能抵抗短暂诱惑,有耐心等待的孩子,不但在学习上表现优异,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比较敢冒险,比较有自信,比较可靠;而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情商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5)人际技巧

提高情商水平,包括搞好人际关系。人际技巧(即社交技巧),是与他人交往的才能,是一种掌握好自己情感的特别的才能。要搞好人际关系,就要了解别人的心态、尊重别人的想法。即感觉别人的感受。

情商的上述5个重点,有人(如乔・卡洛)称其为5种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自知(知道自己当前的感受,使人际关系成功)、移情(了解自己的情绪、感知周围人的情绪。移情能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和无私精神,带来合作)、自律(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能从人生的挫折和低潮中恢复过来)、自强(即自动自发,不满足于现状,不靠冲动或刺激就能采取行动)以及社交技巧(即人际技巧,是能与他人自如地交流,来掌握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它不像智商,受先天基因局限,而会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学习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情商从小学起固然很佳,而成年后开始也不算推迟。

五、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宝宝之间的交往是社会化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和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社会行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为,宝宝的模仿性很强,儿童之间的行为,是彼此模仿的榜样。而且,他的行为正确与否,也在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强化。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一般3岁左右的宝宝社会交往的欲望逐渐强烈,喜欢和小朋友之间玩耍。这时,家长应当放手让宝宝到同伴中去,最好能去幼儿园。宝宝在幼儿园里可以接触许多小朋友,他会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温暖。通过幼儿园里有目的的活动及学习,可以培养宝宝们互相友爱的精神。如老师组织小朋友在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有的当“老爷爷”,有的当“小学生”,当“老爷爷”上汽车时,“小学生”就让座,这就使宝宝懂得了在交往中要互相谦让,要富有同情心,要关心别人。如果有小朋友主动去扶起摔倒的伙伴,并安慰他,老师可及时表扬这个小朋友。这样就会使他懂得助人为乐是好的行为。同时,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逐渐学会自我克制,懂得自己不可随心所欲,体会到集体友好交往中的规则的制约性,以及合作、愉快地在一起生活,从而产生友谊和同情心。

在宝宝的交往中,家长要为他们创造一起玩的条件,提供玩的机会和环境。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而争吵时,应教育他们学会谦让,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还要告诉他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短处”,父母和老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和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模范行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使他们的交往能力随着心理活动的发展而获得发展。

有些宝宝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往往是家长对宝宝教育不当而形成的。家长不了解社会交往对宝宝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有的家长怕宝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会受到欺辱,有的则怕自己的宝宝学坏,因而阻止宝宝之间的交往,甚至用种种威吓、惩罚的手段来反对宝宝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家长在宝宝交往的萌芽时期,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他们与小朋友接触,那么宝宝交往的需要就会逐渐减退,而形成退缩、孤僻、不合群的不良个性倾向。

六、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种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神经纤维未完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行为容易泛化、不准确,因而自制力较弱。如妈妈不让宝宝饭前吃零食,但是当宝宝看到好吃的点心和巧克力时,经不住美味的诱惑,饭前便偷偷地吃了,到吃饭时就不想吃饭了。又比如:宝宝看病前答应妈妈不哭,可是当医生的听诊器放在后背时,他又哭起来了。这些行为表明,宝宝缺少控制自己的能力。

对宝宝的自制力,不能消极地等待他自然增强,而要积极地培养。首先应建立一套家庭规则,父母要态度一致地对待孩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宝宝才能逐步树立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开始时,宝宝不一定理解某种做法的道理,而是单纯的反应。例如,父母不准宝宝玩火柴,当宝宝拿起火柴时,就受到不允许玩的约束。时间长了,宝宝看见火柴就不拿了。但是对于火柴可引起失火,玩火非常危险的道理仍不清楚。随着孩子长大,在培养宝宝建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要让宝宝明白其中的道理。家庭规则做父母的首先要认真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将使宝宝无所适从,不利于培养宝宝的自制能力。另外,规矩不宜过多,“不准”多了会压抑孩子的探索性。

当宝宝做了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时,如打破东西、弄脏了地毯等等,父母应当宽容,给他讲清道理,不应以粗暴的方式对待有过失的宝宝,否则可引起宝宝的反抗情绪,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七、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宝宝的自我意识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自幼养成限制不良的自我意识,发挥其自我意识的优良方面,使其认识自我,喜欢自我,珍惜自己的品德和名誉而洁身自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会孩子说“我能行”,“我自己来”,在锻炼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培养宝宝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只有兴趣浓厚,才能勤于思考,才能信心充分,意志坚强,才能促进思维力、想像力,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帮宝宝确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和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是以现实为依据,具有实现可能的一种稳定的想像。宝宝自懂事以后,多向往美好,向往英雄,向往多学习本领。总想像我长大了也能开汽车、开飞机,或成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师,他们崇拜理想中的人物,甚至幻想有一天,宇宙会被他征服,而获得全地球人的拥戴。家长应该帮助宝宝设定目标,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让他们把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和行为的榜样。有了目标,有了榜样,就需做出努力,激发其不断地向理想中的目标迈进。

进行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呢?当某一行为遇到阻碍,没有依照自己的愿望,达成预定的目标时,他所感受到的失望、不满意、沮丧或本身各方面受到伤害或打击的感受就叫做挫折。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世事纷扰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很难事事都能轻易地获得完全满足,一帆风顺者几乎没有,挫折是无法避免的。要培养宝宝面对挫折的勇气,在困苦中磨炼意志,经得起考验和打击,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摆脱困境,超越困境。

培养宝宝的吃苦精神

人生中任何事情,苦与乐都是相对的,吃苦耐劳,勇于攀登是人类的美德,应从小培养。

让宝宝学会自我反省

宇宙间绝对完美的事物很少,绝对完美的人则更难求。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评价自己,才能认识自己。

教宝宝了解和尊重别人

每个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平时父母应教导宝宝,我们需要取长补短,精心协作,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建立起友谊;尊重别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事事顺利,有利于今后事业的成功。

教宝宝自立自强

有的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往往大哭大闹“奋力反抗”,甚至还有中间偷偷溜回家的。宝宝的这种行为多半是担心被父母“抛弃”,而父母却认为宝宝长不大,依赖性太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宝宝的这种“表现”称“分离焦虑”,这种情况常发生于3~6岁的孩子。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宝宝直到5岁左右,才能给以必要的“独立”锻炼,例如:有意抽些时间与孩子分离,然后渐渐把分开的时间延长,直到他不需要你也可以玩得非常快乐为止。开始时,宝宝可能会哭闹,但你不要被吓倒,这时你的办法是,忽视一会儿宝宝的行为,或者自处一段时间。例如,宝宝老是大吼大叫时,你可以躲进自己的房中,等到他恢复平静后再出来,并微笑地告诉他:“爸爸、妈妈最喜欢不哭闹的宝宝哦!”这样不出两三个月,宝宝就可以从你的语言中知道,父母喜欢哪种表现。当宝宝独自一人在房间玩玩具或看画书时,父母摸摸宝宝的头,告诉他:“我喜欢你能自己做事。”甚至让宝宝说一说玩玩具的心得或看到的故事情节。

心理暗示原则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7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十分优美, 充满温暖与深意: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她5岁的手指。孩子, 你慢慢来, 慢慢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教育场景, 一种关于“慢”教育的艺术, 慢慢地进行, 犹如等待枝头挂满果实。

是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 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 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 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 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就是这个意思。但有时我们却有意无意地把它忽略了。身处这急功近利的社会, 面对烦琐枯燥的教育工作, 面对孩子的淘气和屡犯“错误”, 我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 爱心变成了揠苗助长的刽子手, 耐心变成了满足成人虚荣的工具。我们的教育仍旧以十几二十年前的模式灌输着现代的孩子。我想, 我们都缺乏那种俯下身子和孩子一同探索这个世界的爱, 那种坐在台阶上静静注视着孩子尽情享受自我的爱, 那种勇于卸下孩子身上的包袱, 让孩子飞翔的爱。作为教师, 我们习惯了对花朵欣赏、比较、评判, 再进行美化、矫正、修剪, 缺少的则是耐心的等待, 去蹲下身子, 弯下腰杆, 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作为一个母亲和幼儿教育工作者, 我要感谢龙应台女士, 是她让我幡然醒悟: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良好习惯的养成或不良品质的矫正, 都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我们必须静静等待, 等待花开。

那件事情的发生源于一根小小的手链。那天彤彤戴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手链来, 闪闪的链子立刻吸引了全园的女孩子们。一个上午, 她们的话题都在围绕这个特别的手链。午睡前, 为了不让手链影响孩子们休息, 我让彤彤把手链摘下放在柜子里。下午起床后, 我正在帮女孩子梳头发, 忽然, “哇”的一声, 彤彤大哭起来。“怎么了?”我关切地问。“我的手链不见了。”彤彤伤心地抽泣着。“怎么会不见呢?彤彤, 睡觉前你不是把它放在柜子里吗?”我一边询问, 一边又将柜子仔细地翻了一遍, 还是没有。这时, 正在帮助小朋友整理衣服的聂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线索:临睡前, 她看见萱萱在柜子前待过……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学会了偷!被气愤冲昏头脑的我立刻将目光投向了萱萱。四目相对, 她微微低着头, 紧张地抓住衣角, 用胆怯的目光小心地瞄着我。我真想把她揪出来, 在孩子们面前狠狠地批评一顿!就在这一瞬间, 我脑海里闪过龙应台那段震撼人心的话, 我为我的想法感到羞愧。这时, 我深吸了一口气, 努力克制住自己。我先稳定了萱萱的情绪, 接着发动小朋友一起帮助彤彤去找“躲”起来的手链, 同时我也在等待着……终于, 在我的等待中, 萱萱将闪闪发亮的手链递到了我的面前。“手链找到了, 是萱萱发现的!”“萱萱, 你真棒!”……孩子们将萱萱围了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此时, 我却发现了一双稚嫩的大眼睛正羞涩地看着我, 看着她的眼神, 我笑了, 会心地向她点了点头。整整10分钟, 我和孩子之间展开着一场较量, 一场心与心、信任与信任的较量。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在等待中, 孩子学会了思索和理智;在等待中, 我收获了成功和欣慰;在等待中, 我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等待花开, 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等待花开, 意味着教师能够用期望和信任的心境去对待孩子;等待花开, 意味着教师能够用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之后的几年幼教工作中, 我时刻谨记龙应台女士的话, 迈上了学习等待之路。当然, 教育也不是一味地痴等, 傻等, 而是要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需要等得适时, 等得巧妙, 才会等来如愿以偿, 才会等来喜出望外。当孩子们不会穿衣服时, 我再也不会包办代替了, 也不会等待孩子一个人默默地穿上半个小时, 而是创编了儿歌《钻山洞》, 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学穿衣服, 还在班里开辟了生活区, 让孩子们练习穿衣服;孩子们做操找不到位置时, 我再也不会板起面孔训孩子了, 而是扮演兔妈妈, 通过游戏“小兔找家”帮他们找到位置;孩子们喜欢植物, 我和他们一起种植, 一起观察和记录……在一次次的等待、陪伴中, 我渐渐理解了等待是一种方式, 等待是一个过程, 等待是一种态度。

如今, 我走上教育岗位已有13年了。我常常扪心自问, 我真的做到了不蒙住孩子的双眼, 让他们迈开双脚, 走自己的路, 欣赏路旁的每一处景色吗?我真的做到了不把目光只停留在孩子话语的表面, 而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看看他们想什么吗?我真的做到了不去剥开花的种子探秘, 不去揠苗助长催熟吗?

学会等待, 无异于自我的一次蜕变和修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篇8

孩子到了五六岁,感情逐渐发生变化。他们逐渐超出低龄儿童的喜怒哀乐,感情生活日益复杂。低龄儿童不在乎流出的鼻涕有多难看,但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需要采取的应对方式。尴尬、内疚、忌妒和寂寞等不熟悉的感情会困扰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甚至给他们带来恐惧。

一位母亲发现,当弟弟两岁的儿子来家做客时,她过于热情,以至于5岁的女儿对表弟突然产生了敌意。母亲想明白这是为什么,经过一番委婉的询问,女儿承认她对弟弟非常生气,但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母亲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女儿有了不安全感——不是关于小弟弟,而是关于她自己的地位。她是家里唯一的宝贝,而现在有人和她分享母亲的爱了。

五六岁是孩子更多地了解感情的最佳阶段。此时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儿童专家说,受到父母情感教育的儿童,举止更得体,能在烦躁时克制自己,而且注意力更易集中,能在交往中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更好。研究表明,5岁就能体察他人情感的儿童,4年后很少会在行为或学习方面出现问题,因为要理解别人的意图,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感情。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教给孩子培养感情的技巧,为孩子的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呢?

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父亲:“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

父亲很有技巧地问:“是吗?有同学打你,你很委屈吧?”

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了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大好处:

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对方同学。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做的就是调整情绪。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我挨打了心里难受,以后就知道若去打别人,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于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帮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再问:你愿意不愿意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应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对其有无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表扬孩子,不知不觉中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形象不佳。所以,建议父母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应该是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的结果,而是孩子本身具有的特质。比如,有爱心,喜欢照顾小动物,有礼貌,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人格特质,而非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名列前茅。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业表现,可以称赞他学习认真、负责,能自我督促学习,这比单纯地称赞他的学习成绩好很多。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拥有恰当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帮助孩子掌握管理负面情绪的技巧。

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校,课程中加入了冥想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集中意念,静坐20分钟。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很有好处。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发展健康的兴趣和嗜好,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运动是极佳的疏导压力的方法之一,持续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能有效舒缓压力。

四、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多请孩子的玩伴来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教育的父母在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比较的结果,而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中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地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时,他是什么反应?一旦他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他又是如何处理的?

自信是情商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应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会得心应手。

此外,也应鼓励孩子学会分享,主动向他人提供帮助。这是团队协作精神中的重要特质。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进而主动提供帮助,不妨问问孩子:你注意到有谁需要帮忙吗?你觉得你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而孩子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则应立刻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就能够培养出孩子的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他的工作还是生活,皆大有裨益。

五、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看法,对未来抱有乐观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也就是说,凡事要懂得对事情做正面思考。

有个孩子,一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绘画太差。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笑着对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功课,如果我最好的一门功课还被他这样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这样正面的思维,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乐观者知道怎么在恶劣环境中看到好的一面,从而避免负面情绪的干扰,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帮助孩子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父母应常常用正面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比如今天认识了一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而在遇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表现得一塌糊涂,到底怎么回事?”而应该说:“这次可能让你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去思索正面答案,比如,比起上次,这次还是略有进步的,或者是下次上台前应做更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情商和智商一样重要,智商有助于成才,情商有助于成功。如果孩子在你的培养下既能成才,又能成功,那么恭喜你,他达到了人生的完美。

培养孩子情商的技巧 篇9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惯于获得而不是分享,出于感激心理的获得很少,让孩子学会懂礼貌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很重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太过于溺爱宝宝,可引导孩子多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生活处事以及日常准则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

第二、让孩子有积极的情绪

如今很多宝宝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给孩子高品质的生活,但是与此同时精神食粮也不可少,多给孩子接触积极的事物,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让孩子有珍惜美好的心情,付出自己的爱心去对待。

第三、学会感恩

感恩并不只是说“谢谢”这么简单的事。而是让孩子对事物有着珍惜之情,家长要多跟孩子做沟通,引导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想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第四、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学会的一种思想品质,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家长要做好榜样,即使家里条件比较好,也不要总是宠着孩子,更不要看不起家境一般的孩子,孩子行为的缺失折射的就是家长教育的弊端。

第五、诚实待人

高情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诚实待人,要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形成诚实的好品质,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诚实的环境,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以诚相待,诚恳待人。

诚实守信,这样才能为宝宝提供一个诚实的环境。其次,要让宝宝与诚实、有好习惯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也能影响宝宝形成诚实的好品德。

培养孩子情商,给家长的建议! 篇10

一说起情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吧。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的话,即使他的智商非常的高也很难在生活中有所成就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孩子是父母的骄傲,更加是父母的希望,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每一个家长都是付出了自己的心血的。其实作为家长,要知道,鉴别一个孩子是否是优秀的,其实从他们的情商就饿可以看出的。

要知道,我们从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往往可以看出这个人在社会里会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家长一定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他的情商。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下面就给家长支招!

让孩子学会不争

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在家里的时候,他们的一切要求,父母都会答应他们,所以就养成了一切他只要喜欢的东西就一定会属于他的心态,这种是不对的。

我们要知道,在幼儿园、中小学这段时期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家长没有教育好的话,很容易就把孩子定型了。我们要知道,不去跟别人争小利益以及小东西,对人一生能有多大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不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总把它们揽在身边。

让孩子学会低调

孩子也是需要好朋友的,在跟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现如今很多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非常宠爱他们,养成了他们任性、一切以我为主的中心。所以在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很高,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要知道,朋友之间相处是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小孩子不懂,父母一定要教会他们,让他们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不要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适当把自己的位置稍微放低一点。

让孩子学会至善

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家长这时候对孩子做好教育培养一定要讲究方式。

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是在自己的眼中是优秀的,在别人的眼中也是优秀的,那么就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情商的人。

让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不要跟朋友计较一些小利,要让孩子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要老是让别人做事的方式跟你自己一样。要知道,与人相处,学会至善。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是最深的,家庭氛围的快乐不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也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生活得不开心,更何况谈论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在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这样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才会在父母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情商非常棒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你们本身也要保持乐观情绪,教会孩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学习。

培养孩子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事情是不由我们自己的意的,所以我们常常就会有一些的负面情绪的,孩子也是不例外的。

我们要知道,如果在孩子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的话,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路途中,当自己一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会想法设法去解决,而是让自己的情绪不好,暴躁。

我们要知道培养孩子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正确的处理一些问题,能够把握好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慢慢下来,孩子就会知道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要如何应对。

结束语:

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在亲朋好友和孩子同学朋友面前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尊的。

读《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有感 篇11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胖头”,在每天学习钢琴的时候,无意中在树林里遇上了一个“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宝宝”。在胖头帮助宝宝变成一个正常孩子的时候,他发现了宝宝有着极高的音乐才华和绘画天赋,在尽心尽力地教他如何学会微笑的同时,更教宝宝学会了弹钢琴,帮助宝宝变成了地球上一个正常的孩子。终于,在一次钢琴表演中,他们获得了鲜花与掌声。

我觉得,这些“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是需要我们来关心和爱护的,而并不是去歧视他们,他们和我们是没什么两样的,只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已。只要尝试、用心地去与他们交流,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或许,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向你问好呢!例如一个微笑,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故事令我很有感悟,原来世间的爱是多么重要呀!胖头的爱让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恢复了正常,那我们又何尝不能呢?帮助他人,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言,却是莫大的鼓励,他们的笑容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奖励,那我们又何必要吝啬自己的爱心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从今天起,我们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给人微笑,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12

思维定势, 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 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 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也就是说, 它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

作者在书中一共举了五个例子来说明定势的消极作用, 其中有两个是数学领域的。实际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确实经常性地暴露一些定势性错误。比如, 学生一直在做不同单位的大小比较, 再去做单位相同的大小比较时正确率就很低, 一次做“3090千克○4千克, 7000千克○7千克”, 正确率只有67.3%。可以说这是某类题目做多了, 以为做题总是这样做, 习惯成自然了。又如计算圆面积时, 练习的都是用半径、直径求面积, 一次遇到“已知正方形的面积, 用它的边做半径画圆, 求圆的面积”这道题, 不少学生傻眼了, 理由是正方形的面积是35, 没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就没法求出圆的半径, 所以没法求圆面积。殊不知利用半径的平方也能够求圆面积, 而且更简单。这是因为学生总是用一种思路解决问题, 所以以为只能这样解决, 别无他法, 无路可走了。

为什么数学学习中更容易出现思维定势的影响呢?我理解, 主要是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生要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 所以更容易暴露思维问题。同时, 数学中有许多的基础概念、基础模型和解题技巧, 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才能清晰掌握, 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程序性思维, 容易造成思维单一性和固化。

那么, 怎样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呢? (1) 加强变式练习, 促进学生加强辨析, 更为仔细地关注相似事物的差异性, 以提高审题能力来克服思维定势。 (2) 作者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打破定势的影响。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上, 我们非常讲究的算法多样化指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以刚才提到的圆面积的问题为例, 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在最初求面积的练习中加入这道题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用它的边做半径画圆, 求圆的面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解答。学生肯定会出现由正方形面积想边长, 再借由边长求半径, 继而求圆面积的常规方法;也会出现直接由正方形面积求圆面积的方法, 即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 而半径的平方其实就是正方形的面积。通过交流, 学生知道了, 不但可以根据半径求面积, 根据半径的平方同样能求出面积。这样就拓展了自己的解题方法, 提升了自己的解题经验, 以后在求圆面积及相关的题目时思维就不会那么单一, 在一种方法碰壁时很可能联想到另一种方法试试看, 不至于无路可走。 (3) 引导反思。实际上, 无论我们如何突破, 尽力回避, 总是难免会遭遇定势错误。因为万事万物无穷无尽、千变万化, 我们能想到的仍然不足万分之一。所以, 当我们未能突破定势, 陷入困顿时, 就应该正视问题, 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 需知发展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也是同样重要的。仍以上面求圆面积为例, 在学生充分交流, 知道了如何计算以后,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思:现在你会了吗, 可以怎样算?刚才没想到这样做, 问题出在哪儿?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经常这样问, 学生慢慢就能养成一种叩问自己的习惯: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提醒, 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己生发出许多触角, 向四处探寻, 从而逐渐摆脱思维定势给自己带来的束缚。

当然,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 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弱或消除, 并在这种减弱和消除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数学学习中讲求的算法多样化, 意义正是如此。

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感 篇13

林缨老师解答:“你没有错,因为我们过去以为骂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过去你不曾知道《NLP智慧父母》的课程中有N多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但何时候有觉察,那都将会是最好的开始。相信自已,你可以。”

古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慕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可是,我们众多家长在这些“不责”的问题上却都“责”了。怎么样在不用责骂孩子的情况下培养出拥有自信、自觉、独立等等众多优秀特质的好孩子呢?

1、清晰你要的方向

课堂上林缨老师请了一位学员上来做了个互动。当这位同学站上讲台来的时候,老师说“不准站在这里!”学员换了个位置站着。老师又说“不准站在这里!”学员又换了个位置站着。如此反复几次,学员在台上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老师说“跟我握个手,回到你的位置上坐着。”这位学员如释重负,深深地吐了口气。一个小小练习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反响。众多的“不准”在锁住孩子的同时又增加了犯困感般的压力。

课程上有位家长说“看到这个练习,就想起了前段时间开家长会。孩子的老师就规定了班上五不准,不准XX、不准XX、不准、、、、、、现在想想突然间让我很心痛。班上的这么多不准,可是从未给过孩子一个清晰的方--不准这样,那我应做什么?多可怜的孩子呀,他们才六、七岁。要是他们老师能来上上林缨老师的课程那该多好呀。”

相信这位家长的话仅位表了我们当代教育无方向的一个极小而以。其实无向的事情到处到有。我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不能乱扔垃圾”、“不准踩踏草坪”、“不准随地大小便”等等。这些都是无方向性的标语。倒不如改成有方向性的行动提示。例如“不准踩踏草坪”--“请爱护花草”;“不准大声暄哗”--“请保持安静”、“不准横穿马路”--“珍惜生命,请走人行道”、、、、、2、梦想足够大,困难很渺小

梦想,它帮助人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是它,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在充满着进步的社会!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人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如今的社会,假如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将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当中,梦想,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要去实现它,人们要去为了它而努力!只要相信,梦想就会实现。值得思考的是当孩子说出他的梦想与我们所希望他成为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经意地打击孩子的梦想,却不知道我们是在伤害着孩子。又一次给制造了“无望”!!。我们做为父母,要如何支持孩子们梦想成真呢?这也是父母必学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在课程中,林缨老师就如何支持孩子们梦想成真五步曲:

一、欣赏孩子的梦想,充分了解这个梦想对孩子的好处。

二、放大孩子的梦想,当这个梦想实现的时候你会听到、看到、感受到什么、、、三、用教练问话协助孩子清晰梦想成真的道路上所需要的资源

四、在梦想成真的道上做最忠实的伙伴

五、梦想成真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或许是一日温饱的愿望,或许是安邦治国的抱负,或许是腾云驾雾的妄望„„,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梦想,每个人都想实现它,成就它。而“梦想成真”五步曲,正是引领我们造就梦想、成就未来的成功之道。结语:同学们带着欢笑,带着感动的泪花,在东莞共同走过为期两天一夜的亲子技巧学习之旅。“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因为孩子,我们再一次活出自已!”——这是林缨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给天使们一份与众不同的爱!

【学员心声】

课程回来后,和儿子相处了2天。感觉突然改变一下沟通方式,有点不习惯,哈哈。不过我现在会把焦点先放到孩子的情绪上,多关心孩子。会使用到教练问题模式提问,很有用,儿子和我对话的内容越来越多了。短短两天的感受就是我和儿子质检的对话时间会长了,以前

说一个事,两三句就说完了。现在我以这种方式提问,孩子回答的内容也多了。对话也长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孩子明显开朗,开心了!——彭彬斌.海之心,2012/920

NLP亲子:伤不起的“卖肾女”

2012年04月26日,一男子因为经济原因在女友提出分手后,给母亲打电话说:“我要是一个富二代,我有钱(的话),我可以去做我的一番事业。”为了成全自己的孩子,这母亲二话不说,居然准备把自个儿的肾给卖了„„这妈妈就是在网上大红的“卖肾女”。针对这一事件,网络上基本是一边倒的谴责声。网友是怎么说的呢?

“儿子需要谴责,但是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太慈爱了,母爱固然伟大,但不是这样的付出。”

“这样的母亲伟大啊,这是愚昧,纵容,孩子今天有这个想法你就卖肾,明天要有其他想法你还想干什么,母爱是伟大,但是这样的母爱不要也罢。”

从儿子的动机来看,用自己母亲的卖肾钱去干一番大事业,大事业真的能做出来吗?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养育,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养,关注孩子的思维品行塑造是育,80%的父母重养,20%的父母重育。所以世界掌握在20%的人手上。目前孩子是不是那20%中的一员不敢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儿子长大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无法得知他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无法作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作为指指点点的旁观者,只能在网络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环视周边的家庭,或者已为人父人母的自己,即使没有“卖肾”的壮举,在养育孩子方面,有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行为,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在走入课程前,一位妈妈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情。4月26日,《NLP智慧父母--做天才孩子的揭幕者》在东莞湾畔酒店开课,参加课程的都是年轻的父亲母亲,林缨老师从新生代的父母的各种心理现状入手,来解析孩子生长,通过引导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本质的反思,让父母先认清自身,撇开育儿问题的表面,直达本质。为人父母的我们,同时也是自己爸妈的孩子,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过成人世界对我们的回避,但实际上大人也永远无法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知道了什么,所谓成长也就是孩子靠自己的触角一点一滴地去感知外界的过程,这过程中有甜美,也有苦痛和撕裂,因为我们的成长都是一样的。”

孩子成长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恐怕是孤独感。孤独是一种感觉绪,根源在孩子“无助、无望、无价值”的价值观。世界被分成“大人世界”“小孩世界”父母说:“你还小,什么都不懂,你也不会懂。”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斥责和指挥的位置。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父母表达情绪、思想,强制被纠正过来,在心里同样也会产生父母无法了解自己的的困惑,经历独自成长的痛苦挣扎。家庭是一个以自发构建的小型社会,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孩子,也同样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无法记忆自己3岁之前的模样,先人的智慧有云:三岁定八十。现代的心理学也证明了:我们后来的行为都是在重蹈三岁之前的行为。

都说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学习是自发自主的,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会被他印在自己的大脑里,他在学习,父母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提供一个环境,以及做最好的父母,他自己就知道自己去做最好的孩子。现实中父母都低估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的父母都早知道了。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个健康卓越的孩子。只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

“孩子出生了以后,面对新生的生命,有点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这种无助的情绪波及到我和老公之间的关系。有一次,老公说要把一个破旧的瓷缸扔了,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是不是要把我扔了,把我抛弃了,无数次在梦中,或者醒着的时候,我都有一个念头:妈妈,给我点力量吧!后来我就意识到,原来成长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缺失的环节,而我在自己担负起生命责任的时候,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居然是妈妈,即使她什么都没有教我。”

年轻的父母,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刚那样的爹,依然有很多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努力去接触和适应。新生的孩子面对的世界已不再是过去,脱离土地的困扰,社会高度信息化,水泥丛林的城市竞争激烈,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有自己的事业,也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很多孩子早早就接触电脑,大门不出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小事,而父母为工作所拖,极少空出时间陪伴孩子,越来越“宅”直接会导致更深的孤独感。家和社会界限分明,脱离家这个巢,孩子接触社会后,才慢慢地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讲述的更多是自己失败的教训,自己的担心以及警醒。子女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后代,也许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但一样无法得到足够的力量支撑;或者更恶劣的还有,主动的把自己往“可怜天下父母心”里套,重复着无效的教育行为,荼毒下一代。

“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课程中,老师指导我们处理自己和父母关系的时候,一度哭得不能自己。现在在世界上,因为父母不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很久之前我无法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成长过程中也很努力地去学会原谅,回头想想那些原谅有多廉价。换个角度想想,父母在他们的时代,给我他们所有,做他们做到最好的。当我自己做了父亲,回想起当年父亲的作为,设身处地的站在父亲的地位上,突然就理解了他,或者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他们。爸爸妈妈,不要等我长大了再去理解你们。”

世界上,什么都来得及等待,都有机会,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然而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一就是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自私冷漠,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不懂得感恩。

当孩子把玩具拆散,当孩子举着小虫对你说:“妈妈,好看吗”的时候,做父母的能怎么去支持自己孩子呢?是大声呵斥,是厌恶地甩手?当对孩子深深失望的时候,有没有说过“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孩子,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感恩来自于理解,理解孩子的行为,他会感激你的认同和赞赏。对孩子表示出来的失望,是父母的投射行为,投射自己的希冀,投射自己的无助无望无价值。在沟通中陷入冷战,双方牵扯着,经历漫长的拉锯战。

“养育孩子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这或许是天下父母的心情。“我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林缨老师这么说,“寻找你的方法和爱!”海之心,2012/920 父母在生活中立场要坚定

发现孩子对你的要求开始以撒桥的方式和你讨价还加?是的,这是你本身立场的不坚定造成的。孩子透过观察,发现父母并非完全的“说到做到”,于是他们就认为能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这都源于平日的生活细节了,因为,父母在生活中立场要坚定。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上一篇:最新新生宿舍设计大赛方案下一篇:新员工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