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2024-05-25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通用8篇)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篇1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篇2

电子工程系经过实践,积极探索了多种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传统的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应用传统模式运营的实训基地,学校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和控制权。该模式的优点是学校能够根据人才的培养方案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实习的人数和地点;缺点是实习内容与企业脱节;实习耗材让学校不堪重负, 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资金短缺,所以学生的实训时间被大大缩短,不能掌握核心的技术,导致一些实训项目只能在密集的阶段。

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此种运行模式管理的实训基地,企业对基地有绝对的主权。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既不用花钱购买设备又节省了设备维护费用和实习耗材支出费用;缺点是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以获取利益为首要目标,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常常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让学生参加技术性的实习,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只是让他们从事单一的体力劳动,实习内容特别乏味、简单、形式化,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不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校内生产型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该种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就是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找到了符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利益的合作方式,基地与企业协商承担着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或是加工任务,学校以学生实习获得技术为目标,给学生安排适量的生产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该模式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生产,找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实习完成了企业的部分生产、加工任务,学校节省了学生的实习费用,还获得了加工费用。

2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

校内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习车间、实验室、校企合作所建设的生产车间不同。校内生产型的实训基地,在建设初期要考虑基地具有教育性、生产性、 实用性和先进性四个特点。在设计时侯, 就要力争实现以下几个合一的目标:教室和车间的合一;学徒和学生的合一;教师和师傅的合一;理论和实践的合一;作业和产品的合一;教学和科研的合一;服务和创收的合一。努力的做到“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过程生产化、实训内容产品化、 考核评价员工化”。

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训基地通常以先进性为目标,校内生产型的实训基地建设要实现两个符合: 与行业当今的技术现状相符合,与培养学生先进技能的需要相符合。由于刚毕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不足,不能参加企业的实际生产,不能够完成独立操作,从而耽误了企业的生产数量,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先进的生产型的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的基础。实训基地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人才,所以企业会让学校代加工产品。实训基地的生产设备技术先进、性能良好,企业才会选择在学校对员工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校内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在行业内领先。

实现上述的目标根本保证就是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完善的考核机制。基地运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学校要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来引导,考核结果要与系部的利益挂钩。

聘用来自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是保证实训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根本保证,要实现企业产品与实训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统一,就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基地的专兼职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

实训基地也需要具有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还技术水平过硬,有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合作;他们还要勤奋敬业、不怕吃苦受累、紧密团结、分工合作。基地可以把学校的优秀教师聘用为实习指导教师,或者从合作的企业中聘用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这些人还需要进过培训,比如说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学等与教育相关的。

对于已经成功研发的产品和引进的产品或者是OEM项目,根据订单的要求和客户的要求,组织企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参与编制产品的质量的标准、工艺流程、 管理的标准、工装的标准,教研室要和系部保持密切的联系,分别制作生产计划、 教学计划,分别实施原材料的工作、工装准备的工作、教学设计多的工作;员工由校内工学交替或参加实训的学生担任;充分实现学生的员工化;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由企业专家或者是双师型的教师担任,充分实现教师的技师化;把整个真实的生产过程和教学的实训过程一体化,并严格按照作业的流程、岗位的标准、工序的检验标准、入库的检验标准对工作的过程实施严格的工时控制、质量控制、产量控制,进度控制按照教学的的流程、师生的岗位标准、教学的检查标准来实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了解企业文化、体验职场的氛围,实现“教、 学、做”的合一,“零距离”化的就业。

4产学对接、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型实训教学管理

(1)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调度员如指导教师、学生等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交货日期的要求,并参考教学进度安排和实训大纲的要求,确定日产量、月产量、开工日期、工位数、工时数,安排产品的生产计划。

(2)教学计划的编制:系部根据生产计划和人才的培养方案,制作理实一体教学计划。

(3)实训计划的编制:教研室据生产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制符合需要的实训计划。

(4)生产型实训、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的安排:按照生产计划当中生物开工日期、日产量和工位数的要求,安排实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学生工学交替的学生, 实施科学的班组管理,教师或者是技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生产项目中的要求,合理安排任务和教学,使实习和实训过程要教学要求、实习要求和生产要求,学生能学到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学习企业文化、 了解职场的氛围。

(5)工学过程的控制:根据课程和工艺标准的要求,在一些生产型的实训基地中进行教学生产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理实一体的要求,充分展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达到工学过程的控制。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讨 篇3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绿信会计公司教学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室,实训室已像企业一样具有的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由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真实的设备、工具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并生产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运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建设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生产要素配置方法,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实现自负盈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实已经是一家公司,学生必须按照相应岗位要求来工作,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有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给来实训的学生按生产的效益提供一定的报酬。

2.建设的目标不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具有双重性,即要满足学生教学实训的目的,同时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目的,向社会有偿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而校内非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单一,仅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三、我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1.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简介

为了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2009年由学院和老师共同出资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南宁绿信会计有限公司,公司不但承担了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教学任务,同时公司也对外提高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代理记账、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考证培训等。公司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安排会计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公司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培养会计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我院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我校在多年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6359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所谓的6359建设思路是指“六位一体”的功能、“一系三品”的产品、“五个真实”的教学、“九个合一”的利用。六位一体是指实训基地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一系三品是指每个系利用本系资源,结合教学,开发培育出三个能代表本系特点的产品或服务出来。五个真实指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真实生产、真实任务、真实产品、真实市场下进行实训。九个合一:推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教育改革,做到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

2.1接收学生实习

基地每年接纳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利用基地的资源,系统学习的零售、农资、农业等公司的会计相关业务,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本基地实习或兼职过的学生,毕业之后有90%以上都在会计行业从事对口工作或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2.2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基地在接纳学生到基地进行实际锻炼的同时,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安排的专业工作人员给本校的在校生提供教学服务工作,从2009年基地成立至今,共为600多名学生开设了《会计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综合实训》等课程。由于基地工作员工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所授课处深受学生欢迎。

2.3提供周到的社会服务

该基地在接纳学生实训的同时,还对外有偿进行会计账务代理、代办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年检等服务,基地成立4年来共为100多名客户提供过细致、专业的会计服务,为2000多名在校生或社会人员提供过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会计岗前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使基地的社会职责得以体现,也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4提高老师的职业能力

基地先后安排了6名教师在其中担任管理工作,安排10名会计专业老师担任业务指导工作,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近距离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和他们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基地的科研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2.5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基地

基地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基地设有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基地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薪酬制度、考勤制度,制定了会计业务代理合同模板、代理业务收费标准。基地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经营,依法纳税。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训,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的会计知识,还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增加隐性知识,增强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3.存在的问题

本实训基地的规模还有待壮大,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方式还有待创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待提高,老师的参入积极性有待调动,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中,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入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里来。

四、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的两点思考

1.依托专业办企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优势,利用好学院的场地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坚持企业化发展的思路,把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通过市场的竞争,基地起码要能够盈亏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基地可持续发展下去,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提供一个好的榜样。

2.办好企业促专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训场,同时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学院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同时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精湛,了解行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出了,带动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3]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篇4

阮建兵,李倩*,张婷,涂小进,金学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与生化工程学院,武汉 430205)

RUAN Jian-bing, LI Qian*, ZHANG Ting, TU Xiao-jin, JIN Xue-ping

(Environment an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Department,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205)

摘要:针对高职制药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水平低的现状,分析了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了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功能定位问题;明确了制药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以药物研发、服务社会为方向,将“药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在校外企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制药;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failed behind that of oth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specially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campus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developed slowly, and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that should be solved above al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Finally, it made clear that campus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of dru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 and outside-schoo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built by deep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Key words: pharmaceutical;productive training;training base;functional orientation

“零距离上岗”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需要借助生产性实训来实现。生产性实训是让学生在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活动中提升职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性和实训性的统一;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统一[1]。生产性实训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是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技能型人才的物质基础。为了开展好生产性实训教学,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纷纷开展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与经验。在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建设两条腿走路,学校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并用的局面。然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水平因专业不同而参差不齐。高职制药专业生产性实训受产品类型多、质量要求高、法规控制严等因素限制,比电子、机械等其他工科专业生产性实训开展起来更困难,基地建设也相对落后。笔者认为高职制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好校内、校外基地功能定位问题。

1.我国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概况

制药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分为原料药生产和药物制剂。我国高职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有7个,分别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和苗侗药物生产与应用技术等[2],虽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课题“高职制药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C182)

作者简介:阮建兵(1980-),男,湖北通山人,硕士,讲师、工程师,从事生化制药教学工作,Tel: 027-81655949,E-mail: ruanjianbing@163.com 通讯作者:李倩(1978-),女,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学,Tel:027-81655007

然都属制药类,但对实训基地的要求绝然不同。高职院校制药专业往往受资金约束在专业方向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避难就易,专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相对较小的方向,如原料药、天然药物提取、低质量风险制剂等[3-6],且实训项目单一,不能代表制药行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办好高职制药类专业,必然要求解决好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与办学成本高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以“校内为主”或“校外为主”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服务于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已基本成为一种共识。

2.建设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效益难以实现

产生经济效益是生产性实训的重要特征,然而因产品质量要求高,制药校内实训无法改变消耗性实训的局面。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合法的药品是必须严格按照GMP要求生产出来的,行业准入门槛很高。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建设的药品生产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实现与制药企业一致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实训生产出的产品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药品质量要求,不能成为合法的药品,从而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巨额投入创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无法形成自我盈利的“造血”功能,仍然是一种消耗性实训。由于生产环境要求高、生产设备设施维护费用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周期漫长以及原辅料价格昂贵带来的运转成本压力,严重制约了对高职院校校内药品生产型实训教学的开展,此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举步维艰。

2.2 技术装备难保先进

技术装备革新快对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形成了巨大的考验。为了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掌握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达到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瞄准制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然而,尽管在实训基地建设时部分高职院校愿意花大代价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的逐步提高,制药行业技术装备发展很快,所建实训基地要想保持住先进性,很快就面临着技改压力。由于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仍是消耗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多、产出少,学校难以负担技改费用,其先进性会慢慢丧失,逐渐落后于行业水平。

2.3 师资要求难以达到

兼顾实训教学和药品生产的药品生产型实训要求教师既要善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深谙药品GMP管理。教师不规范、不合理的操作或行为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误导学生。药品生产实训基地应配备一支一定数量的具有制药技术类专业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双师型素质上,都难以达到带领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生产合格药品的要求。

3.制药校内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校内外基地功能定位的问题。对于制药专业来说,只有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合理分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对基地的要求。

3.1校内基地着眼于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型实训

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把功能定位在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生产性实训包括生产产品、研发技术和服务社会三类,其中,“生产产品”对于制药专业来说,是最难在校内实现的,因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法规约束。况且制药专业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只在生产岗位工作,其就业范围可以拓展到药品开发、药品检验、制药设备维护保养和药品销售等相关岗位,故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类实训作为生产实训的基本类型在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制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参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或应用,从而掌握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这种类型实训受法规约束较少,基地建设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对高职院校来说更具有可行性。如我校制药专业与武汉英纳氏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600 m2的校内药物研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此,学生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掌握了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技术,具备了在制药企业研发部门研发助理或质量部门质量控制(QC)等岗位零距离就业的能力和素质。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药品生产型的实训,校内基地则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训教学软件,仿真生产,建立在网络环境中实施实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熟悉和认知药品生产工艺过程及法规要求。

3.2校外基地着眼于药品生产型实训

以生产产品为目的的生产性实训在制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最难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成功,把此类实训教学放到药品生产企业里进行,是一种真正落实该类实训“生产性”的做法。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药品的生产必须在通过GMP认证的厂房中进行。药品生产企业不仅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符合GMP要求的厂房设施,还需要投入较大资金用于组织生产、空气净化、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运行成本高。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无法承担建设符合GMP标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巨额费用,深化校企合作,将此类实训向校外基地转移才能实现其“生产性”。同时,学校在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不同品种、不同剂型的药品生产企业合作,从而选择合适的实训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制药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制药行业的,在行业真实的“熔炉”里“工学结合”练就的技能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

4.结语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落后困扰着制药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高职院校试图按GMP要求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未能实现通过生产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这种做法不具有在高职院校全面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位,合理划分校内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保证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良性发展的前提。坚持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以药物研发、服务社会为方向,将“药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在校外企业,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有效可行的做法。当然,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也面临如何深化校企合作的难题,要做好高职制药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在基地建设上还有

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许康平.“明仕田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

[2] 丁岚峰,刘伯臣,田海君等.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招生计划的科学设置与分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9-11。

[3] 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等.高职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4):566-571。

[4] 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等.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支撑条件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2):221-224。

[5] 刘贤贤,莫绪口,陈钢等.高职高专生化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师专生化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2):198-201。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篇5

一、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校内实训基地是我院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我院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五、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六、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八、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技术。

3.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学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第四章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九、为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既具有教育教学特征,又具有社会专业实际工作特征的强有力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要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十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6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行实习实训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根据《职业学校实习室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1、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集中有限资金,确保骨干、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努力打造一批能充分实现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实习实训有机地结合,以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建设为主,以科研实习建设为辅。

2、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原则。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要求,要按照专业门类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盘活存量、共享共用。

新开课程的实习实训尽量利用已有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连续两年教学工作量和使用率不能达到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基本条件的,应当及时改造或撤消。

有条件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形成生产能力,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要加强与社会兄弟学校间的联系,了解和熟悉社会资源的发展状况、各种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单位达成资源共享的意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先进适用原则。新建实习实训基地或新增实习实训设备,要认真选型、正确把握适度超前界限,做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防止脱离实际超功能、超规格、超标准配置现象。

要注重提高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设备设施的技术含量,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备,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尽可能与行业和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或适当超前。

实习实训设备可以采用仿真设备、仿真设备加实际设备、实际设备等方式。注意成组配套,尽快形成实习实训能力。

4、实用开放原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习实训任务基础上,应主动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成为高技术资格证书的指定培训点及考点,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5、评建结合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评估机制,促进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学校规定的质量水平标准和管理要求规范化运作。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习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习实训教学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在保证完成实习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习实训教学任务、承担相关的科研任务。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安排实习实训指导、技术、辅助、管理等人员,确保实习实训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3、要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习实训项目的比例,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全日开放实习实训室。

4、要不断改进实习实训方法,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的改进、研究和自制工作。努力开设新的实习实训教学项目和更新实习实训项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努力建设具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实习实训项目。

5、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习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实习室的技术和设备潜在能力,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

6、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学术、技术等交流活动。

7、负责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习实训数据性。

8、认真贯彻执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重视实习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习实训队伍。

三、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统一分配,专业分别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副校长负责分管全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设立由主管校长、相关职能部门(教务、科研、组织人事、财务、校产设备、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的、隶属于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下设若干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家库,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技术、管理专家参加),统筹协调解决全校实习实训基地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单价5万以上)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学校决策提出建议。

各专业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学校对我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统筹,合理安排,具体落实。其工作内容是:(1)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2)全面协调学校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我专业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实践教学任务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我专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3)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产设备处是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学校对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运行进行全面统筹,安排和监督,具体落实。其工作内容是:(1)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订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核、评估考核等工作进行管理。(2)对实习实训用房、设备材料的采购、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对设备材料的采购、设备材料的保管、设备的维护等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对实践教学情况、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协调、考核,对实践教学日常经费进行总量控制。(3)制订学校各项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仪器设备的验收布置和使用效益考核等工作。

我专业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1)根据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2)组织编写实习实训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3)全面安排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4)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四、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应按照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形态布局,功能定位,根据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工作。

2、实习实训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阶段要求、建设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与体系,经费投入与使用、各实习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能源动力、辅助设施、环保要求及其他保障措施。

3、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实行项目建设方式,要按照调研、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的程序进行,各项目的申报时间为每年的五月初。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验收结果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对未完成预定建设计划与建设目标的项目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单价5万元以上)前,必须请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出具论证报告,按有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购置。

6、列为正式建制的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具有明确稳定的专业方向和饱满的教学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

(2)具有完成面向五个以上专业教学科研任务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3)具有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人员;

(4)具有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必要用房和辅助设施;(5)具有完整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7、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调整与撤消,需填写相关报告经过学校正式批准方可实施。

五、实习实训队伍建设与管理

1、实习实训人员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力量,要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加强培育、培养与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队伍。

2、实习实训基地人员包括教学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实习实训室各项工作。

3、实习实训基地各类人员的职务、岗位聘任、级别晋升等,根据实习实训基地工作的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实习技术人员的职称系列可以是教师、工程、实习、研究等系列。

4、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由校产设备处、机加工技术专业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目标,按照不同情况具体确定。校产设备处、专业对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人员按学校教职工考核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期考核。要根据实习实训基地工作特点和本人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聘定相应的职称。

5、重视实习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业务培训、业务进修等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习实训基地队伍的整体水平。

6、实习实训基地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实习实训基地主任、实习实训基地技术人员和实习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保管员等主要岗位人员的调动、更换(包括学校内部的调岗)或调离、退休,必须首先确定接替人员,并认真办理物资、相关的教学工作程序、实习实训教学资料、实习实训教学档案等清点移交手续后,方可按规定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评估

1、实习实训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幅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

2、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对从事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有毒等工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对于在上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营养保健规定,发放保健津贴,享受应有的劳保待遇。

3、实习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环保有关规定,不准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4、实习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品管理暂行办法》、《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实习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学校有关制度执行。

6、实习实训基地要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各实习实训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实习实训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7、学校主管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地规划与功能、基地基本条件、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管理水平、实践教学改革与质量、实习实训基地特色创建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日常评估考核制度,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细则,对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日常考核、评估工作。评估考核办法具体见附件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评估办法》。

8、实习实训基地要加强对实习实训室的检查管理,每学年要对实习实训室进行一次以上的常规工作检查。常规工作检查具体内容见附件二:《实习实训室常规工作检查评分细则》。

七、经费

1、实习实训工作经费是保证实习实训教学、科研的基本费用,分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费用、实习实训基地维持费两大类,由校财务处统收统支。经费的分配一般应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强化亮点、兼顾一般;勤俭节约、效益至上;明确方向、专款专用等原则进行。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费,是实习实训基地新建、改建、扩建、发展等方面非日常性经费,一般通过申请专项经费,以项目建设形式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费由实习实训项目所在部门根据项目申请书编写提出计划,交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负责初步审核后,由校实习实训基地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具体分配应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优先安排投资少、见效快、准备充分的项目;

(2)重点保证必开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实习实训项目;

(3)科研工作开展必需的项目;(4)对教学实习实训项目改革有推动、能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习实训比例的项目;

(5)学生反映效果好的实习实训项目;

(6)具有行业领先性或在同等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项目;(7)在各类校校中紧缺的项目,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8)对学生就业有明显促进与帮助的项目。

4、实习实训维持费原则上只能用于实习实训项目上的消耗;设备的大、小维修费等方面。经费分配依据是:各实习实训基地实际工作量、拥有固定资产台件数和金额数、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校外委托实习实训学时、学校总经费数量等。校管实习实训基地维持费由部门提出计划,校产设备处、教务处、财务处审议,上报学校领导审定。实习实训维持费实行切块定额使用,由校产设备处审核,日常使用由部门负责。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篇7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 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基于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绝对的管理控制权。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要求, 安排学生实习。缺点是学生实习受到实训耗材承受能力的限制, 为了节省费用, 基地不得不尽可能压缩学生实训时间, 很多实训项目只能停留在模拟阶段。

基于企业 (个人) 承包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 由学校负责投资建设, 学校拥有基地的所有权。但基地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后, 学校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 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责任。其最大优点是学校不但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 而且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缺点是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或者以种种借口拒绝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 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 让其从事千篇一律的简单劳动, 实习内容空泛而流于形式, 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 容易背离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找到了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 基地承担着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 能以学生实习为目标, 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其运行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 可得到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实习又是在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 不但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 而且还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但其运行的难度是“联姻企业”及项目不易寻找, 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 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 生产中出现过量的废品, 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基于政府投资的共享型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是政府投资、学校管理, 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也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不但有利于教学, 也有利于科研;不但有利于学生, 也有利于社会;不但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 也有利于增加学校的收益。遗憾的是这类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只限于示范性, 数量少、规模不大、不具普遍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 也有别于企业生产车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建立时要突出生产性和教育性, 同时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设计时, 要力争体现七个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一。

教育实训功能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训练场所, 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 保证职业学校实施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应创造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 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 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实训基地还应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 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

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较高, 装备较先进,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有条件成为城市新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基地。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项目。基地除面向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 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 社会其他人员培训, 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实训基地还要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加工服务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是为企业或社会承担相应加工服务任务的场所。基地新购置的生产型先进设备, 满足了学生“真刀真枪”实习的需要。而学生实习就是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 学生从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领, 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 而且也为学校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同时基地营造的企业生产氛围也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 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其他功能如职业资格鉴定场地功能和科技研发功能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必须解决的六个问题

实训基地的先进性是基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行业的现状, 要符合培养学生的顶岗技能的需要。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之前, 由于没有能力顶岗, 企业不可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的基础。实训基地具有生产性功能, 行业企业才会把产品放在学校生产、加工。实训基地配备良好的生产性设备, 行业企业才会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前提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 课程体系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技术不适应;培养方案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条件和需求不适应。课程体系改革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明确课程改革要按基地的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 逐步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高职课程体系, 从而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选准称职的基地负责人是关键基地运行质态如何, 关键在于这个基地负责人称职与否。在遴选基地负责人时, 必须综合考虑并兼顾以下三方面条件: (1) 既要精通教育教学, 又要谙熟企业生产管理。实训基地既是一个生产、服务企业, 又是一个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场所, 这是实训基地与一般工厂企业最大的区别。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活动的主体是需要教育与培养的学生。而这种教育与培养又区别于课堂,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基地不仅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和安排实习任务, 而且要善于组织企业化生产和实施企业化管理, 保证生产加工环节的畅通, 提高产品的质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2) 既要注重人才培养, 又要富有经营头脑。基地负责人对职教事业要满腔热情, 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实训基地又区别于事业单位属性的学校, 也就是说在运行经费上它不是靠“输血”, 而必须靠自身“造血”才能活得“有声有色”, 学校不但寄希望于基地的正常运行, 而且寄希望于基地通过创收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所以, 基地负责人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 要有灵活的经营头脑, 从而使“消耗型”实训走向“盈利型”实训。 (3) 既有开拓创新精神, 又有踏实苦干的品质。实训基地面对的是市场, 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和风险。实训基地尽管有各级政府财力上的支持, 有学校的全力相助, 但要参与市场竞争, 仍有诸多先天不足:如设备种类不全、功能不配套;作为师傅的教师操作技能不娴熟;作为工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内部管理难以到位等。这都给基地走向市场、发挥功能增加了困难。所以基地负责人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 又要有踏实苦干的品质, 特别是在基地发展初期, 基地负责人远没有学校教学、管理那么单一和轻松, 没有磨去几层皮, 瘦掉几斤肉的决心和勇气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

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动力基地运行具有独立性, 学校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来引导, 考核结果要与基地负责人的利益挂钩。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按学年进行考核: (1) 生产性实训任务完成率及学生技能合格率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要任务是要承担学校生产性实践教学任务,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基本工具、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等,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技能鉴定考核, 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 教师的参与程度及能力提高程度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工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实训基地中教师是“主人”, 而实习工厂中教师只能是“客人”。教师只有成为实训基地的“主人”后, 才能实现“教师、师傅合一”和“理论、实践合一”。实训基地从建设到运行都必须有教师的参与, 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 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而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唯有如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 联姻企业数量和项目对接质量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难度在于企业联姻和项目对接, 只有企业产品加工与专业技能对口, 才能完成真正的联姻, 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简单劳动的场所。 (4) 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扩展及创收增长幅度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确保盈利, 除与联姻的企业、加工的产品有关外, 关键在于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生产加工功能、科技服务功能的发挥。实训基地应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社会群体需要于一体,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加, 其经济效益也必然会同步增长。

聘用一批技术骨干是保证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及技术的竞争, 要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提高工艺的智能成分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就必须提高基地专兼职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大和设备档次的提高, 拥有一批具有高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富有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迫切。他们必须是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不怕苦累、勇于实践和探索的战斗力极强的技术骨干。基地除了从学校专业教师中聘用一批实习指导教师外, 还需要从联姻企业中引进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 同时, 还要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要的教育专业训练。

开拓一方服务市场是生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市场的广阔性。不但要向企业开放, 还要向职业学校开放;不但要向社区开放, 还要向农村开放。唯有如此, 实训基地才有活力、有生命, 才能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闪光点和增长点,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 (6) .

[2]王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5, (6) .

[3]张炼, 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篇8

【摘要】分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从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生产性实训项目、项目化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68-02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还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未能顺利对接,最终影响了就业质量。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理顺社会发展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矛盾,2006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训基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能力,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进一步说明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技能成长需要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而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对从业者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长期开展与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尽快进入员工角色。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的战略选择,也成为了工学结合的有效方式。

高职生产性实训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平台之上的一种实训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保障,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为平台、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达到教师与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将消耗性实习转变为创造效益的生产过程,发挥实训基地自我造血的功能,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添置设备、设施,也可以为热爱学习的贫困生提供助学的途径,为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面临的问题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建设融教学、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目标。但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晚,只有极少部分功底扎实、地域环境好、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经济和行业依托的院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分院校的实训基地因为地域经济不发达、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或者学校与企业没有切入点,造成校企双方失去合作的动力和双赢的可能,校内实训基地只能停留在非生产性运行、以训练基本操作和规范动作为目的的层面,不能以真实的生产过程和真实的产品为目标去训练学生,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效果大打折扣。而国外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特别是广西属于西部较落后地区,教学经费、基本建设、教学设备投入相对较少,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非常困难。如何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建设符合高职特色教学要求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三、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共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建设、企业文化和内涵建设、教学组织和运行管理制度等,实现校企“互惠双赢”。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实现课堂与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寻求一条符合广西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对人才要求、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二)建设思路

本文立足现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制造类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解决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性问题,寻找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互助共赢的有效途径。

1.探索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根据校企双方的特点,采取租赁、联营、挂靠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根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实力,以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或者学校出设备、企业出地为主,甚至设备和地皮都由学校提供,企业只要引进生产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即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特长,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校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重点考虑吸引先进制造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将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教、学、做一体的生产性教学基地。

2.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实训基地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如人员管理、资金管理、设备投入、产品开发、成本核算、利益分配、设备维护和学生实操等方面往往容易造成冲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和分配制度,才能使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企业的发展和目的使其不得不追求效益最大化,必须建立使企业有“利”可图的机制,找到校企双方都能够有利的切入点,才能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才能调动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对企业的利益加以考虑,本着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原则,才能够在合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寻找并及时把握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同时,学生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习属于顶岗实习,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奖励等校企合作制度,还需要健全过程性与结果性管理相统一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予以保障,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设计源于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生产实训项目。作为具有实际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将技能训练融入生产,将实训的目标和实训的作品与生产产品、与市场相统一。因此,除要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方式外,学生的技能和训练任务必须与生产的产品相吻合,将学生的实训过程转变为实际的生产过程,实现训练、生产一体化,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一体化,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始终要体现校企合作的理念,才能真正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其运行、管理和教学过程还需要考虑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的双重关系,使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得到维护。所以,以来自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照生产实际过程设计教学项目成为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实训基地没有固定的生产产品,属于外协件加工,产品呈多样化、季节性变化的时候,更要提前做好教学任务的设计和预备训练,提高实训基地的应变能力和运行效果。

4.构建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与生产性实训基地来自企业的产品加工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有很多差异,造成学生不能快速上岗;加上所加工产品的季节性变化、专业教师不熟悉企业的具体工作,学生学习时间与实训基地适宜的顶岗工作时间经常发生冲突,无法发挥实训基地的最佳教学效果,也造成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企业的工作内容不一致,需要校企双方在管理、组织上协调一致,共同探讨开发适应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实施计划,最终形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项目课程体系就是以机床操作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把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融合金工实训、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并与机械制造行业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工艺设计、零件加工、工件检测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教学过程改善了课程与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分离、相互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的弊端,解决了课程体系与工作内容不一致的教学问题。为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根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变化,采用多学期、分段式、学生假期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模式,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逐步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局面。

5.完善激励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教师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长期参与,而且根据产品的季节性变化,还需要校企双方的管理者、部分骨干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将业余时间投入到这项工作中。长此以往,光靠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因而需要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分配制度以激发参与者的热情,确保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也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平台,是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培养途径,这也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制度,采用轮岗或者兼职,与绩效挂钩、奖励等方式,使教职工愿意并主动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综上所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企业、学校、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三方的共赢。但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先进教学模式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实训条件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双师”素质教师的实际能力还有待提高。总之,高职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科学管理、高效运行,才能确保生产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璐,章春军.依托园区企业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

[2]陈章兵,严薇,杨柳.高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王贵兰,肖平.对高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

【作者简介】刘棣中(1962-),男,江苏宜兴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液压与气压传动。

上一篇:断翼的天使作文450字下一篇:城市市容街道执法协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