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工作发展

2024-05-18

开发区工作发展(共8篇)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宁委办发〔2020〕27 号)文件精神,加快构建具有滨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时代江宁滨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江宁区“3+3+3+1”现代产业体系内容,在梳理国家、省、市、区产业发展政策和滨江产业链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六大产业,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政府重点支持与市场化机制并重、关键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推进并行,着力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区域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南京市全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南京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贡献滨江力量。

二、发展目标 产业总量稳步提升,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 20%左右,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 1-2 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完整产业链。

到 2023 年,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重点产业链在全国全省的排名进一步提升。其中,软件和人工智能持续发力,将建设成软件的集聚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集

成电路产业规模效应初步建成;智能电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全市前列,动力电池产量全国领先;轨道交通产业不断壮大。

到 2025 年,建成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软件和人工智能规模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集成电路集聚发展;智能电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绿色智能汽车产业产量位居全市前列,电池领域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轨道交通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方向 着眼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竞争格局重塑,聚焦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三大产业,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强链补链。

——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加强高端工业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软件研发,加速工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协同攻关。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齿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等重点领域,增强制造装备供给能力。

——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提升高端芯片设计水平,不断强化先进封测业支撑。

——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发展特高压等重点领域,强化产业标准制定。

——绿色智能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布局智能网联发展领域。

——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发展多系列城轨车辆配套产品,在智能通信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混凝土构件及管片等领域形成发展新优势。

四、工作专班 成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产业和创新局企业服务单元,负责日常工作。根据区产业链责任分工,滨江开发区建立六条产业链工作专班,由园区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各责任部门负责相应产业链的推进工作,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每月报送当月推进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加强产业链分析研究,及时做好产业链的运行监测、分析和研判工作。各产业链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沟通联系做好材料报送工作。

长:万振华 执行组长:王德家 副 组 长:蒋立佳、陶

亮、张鲁川、王肖飞 成员:朱红梅、季佳琛、蔡

莹、王

俊、赵小军、黄代亮、殷宇平、于

勇、王

焱、周剑、窦

赟、马仁波

滨江开发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表

序号 产业链 园区领导(链长)

责任部门 1 软件和人工智能 万振华 企业服务 2 智能制造装备 王德家 产业研究 集成电路 蒋立佳 经发统计 4 智能电网 陶

亮 企业服务 5 绿色智能汽车 张鲁川 招商三局 6 轨道交通 王肖飞 经发统计 五、主要任务 1、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每个产业链梳理综合规模、发展潜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实施高端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一批根植滨江、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关键环节竞争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对高成长型企业技术研发、融资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培育一批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独角兽、瞪羚企业。(责任部门:产业和创新局企业服务单元、经济和社会发展局经发统计单元)

2、加大高端人才集聚。面向产业链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创聚江宁”人才工程,集聚顶尖专家和高端团队,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配套支持体系,大力培养相关基础研究、产业链技术等各类专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造就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产业和创新局科技人才单元、滨江科创投资公司)

3、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需求,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全面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合作、成果开发、项目孵化等方式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智能汽车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电商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采取揭榜挂帅、招标等新的组织方式,依托各类产业发展平台,每年推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强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跟踪服务。(责任部门:滨江科创投资公司、产业和创新局企业服务单元)

4、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紧盯产业链细分领域和上下游相关环节,梳理排定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目标客户,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连接产业链断点。分产业链编制招商地图和招商政策礼包,为园区开展产业招商提供精准指导和政策支持。围绕产业定位,进行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由点到面的集群效应。(责任部门:产业和创新局产业研究单元、产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5、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对照南京市新构建的与产业发展形势相匹配、能够反映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园区内统计指标体系,为监测研判、考核激励提供依据。加强滨江企业库信息的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增删调整,按季度对产业链动态和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判行业指数和发展态势,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各产业链工作通报和指标考核,确保产

业链发展目标任务完成。(责任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局经发统计单元)

六、保障措施 1、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推进。成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建立六条产业链工作专班,各工作专班联络员做好日常沟通联系,做好每月报送当月推进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加强产业链分析研究,及时做好产业链的运行监测、分析和研判工作。

2、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园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有利于共同发展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和梯度设置,做优做强做长产业链条。鼓励广泛开展合作招商、互推项目,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全面加强伙伴园区建设,探索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2

1 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模式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理论

随着物质与科技的同步迅猛发展, 社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人口激增、资源枯竭、贫富差距加大等等, 这种危机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词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 即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的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人类发展的需要, 而是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的潜在能力, 使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

探讨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 我们尝试将“扶贫”整体看成一个“扶贫—经济—环境-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在总体规划协调的原则下, 依据当地大环境生态经济条件, 以实现资源合理有效整合、形成产业化的持续开发利用。通过可持续发展扶贫规划建设, 在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同时, 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波折, 寻求扶贫开发的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以取得扶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1.2 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的方向

扶贫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达到农村可持续发展, 所以扶贫开发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共同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几大方面。根据本地区扶贫开发的实际情况, 由相关职能部门编制高起点、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产业适宜发展区域, 客观确定崇左市产业发展的基地规模和目标定位。

(1) 从经济上来说, 扶贫产业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投资, 它的长期总回报必须大于总成本。没有足够的长期回报, 是亏本的生意, 是没有持续性的。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和赚取回报, 其关键是要精确计算和预计建设的成本与回报。然而, 扶贫发展中, 却缺乏一个健全的会计系统, 将有形与无形、财政性与非财政性的成本与回报计算出来。现在的会计系统只能计算一些有形、财政性的项目, 无形的环境成本并没有计算在内, 以致真正的成本与回报的比例未能如实反映。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扶贫产业化建设必须令生态环境更适于人民居住。狭义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指自然的生态环境;广义的可持持续发展环境, 亦包括人文的生态环境。人在生态环境中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满足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需要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当农村社会十分贫困时, 人民要求的只是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 生产力便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随着人民生活改善、衣食无忧的时候, 人民所要求的可能便是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 这时候, 环境的质量便最重要了。所以, 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化建设必须具有弹性, 即能满足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需要。

(3) 从社会方面来说, 可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化建设必须推动社会发展。当前, 农村仍然落后, 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 例如:就业、教育、生产力低等等。建设扶贫产业化可以说是一个契机, 在引入新的生产系统的同时, 缔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以就业为例, 因为农村人口不断增加, 但生产条件未改善前, 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 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只得涌向城市。这不但是一种浪费, 也给城市造成很大的压力。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最好的方法是就地安排,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产业扶贫, 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解决温饱问题。

2 广西崇左市实施扶贫开发现状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常青, 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辖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江州区, 凭祥市。境内有四个县 (市) 与越南接壤;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40万人。按国家新的扶贫标准 (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统计, 广西崇左市目前共有74.49万农村贫困人口, 207个贫困村, 贫困面很大, 扶贫攻坚任务重。

2.1 项目扶贫进展

“十一五”期间, 广西区下达给崇左市7个县 (市、区) 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有种植、养殖和剑麻加工等三大类15个种类项目, 财政扶贫补助资金 (含中央财政科技扶贫资金) 共4071万元。到2010年12月底, 项目计划实施基本完成任务, 达到了项目扶贫预期目标。其中:

(1) 种植业项目:完成种植49234.2亩, 财政扶贫资金2279.24万元, 项目累计覆盖243个贫困村33017户。其中:种植优质剑麻15277.4亩, 财政扶贫资金497.59万元;种桑3285亩, 财政扶贫资金143.65万元;种植优质春橙895亩, 财政扶贫资金84.45万元;种植麻疯树 (小桐子) 3055亩, 财政扶贫资金140万元;种植优质指天椒8360亩, 财政扶贫资金327.5万元;种植巨峰葡萄280亩, 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种植芋头950亩, 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种植中草药材826.8亩, 财政扶贫资金51.15万元;种植乌龙茶5255亩, 财政扶贫资金558万元;种植高产高糖甘蔗8617亩, 财政扶贫资金233.5万元;冬种马铃薯2020亩, 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

(2) 养殖业项目:完成养殖20251头 (只) , 财政扶贫资金1066.93万元, 项目累计覆盖317个贫困村, 直接受益9898户。其中:养殖良种猪16751头, 财政扶贫资金1002.93万元;示范养殖良种龟3500只, 财政扶贫资金64万元。

(3) 加工项目:完成建设剑麻片加工点45个, 投入财政扶贫补助资金37万元, 项目覆盖37个贫困村370户。

2.2 项目实施成效

(1) 产业开发初具规模, 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 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和崇左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贫困村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 贫困村产业开发得到了加强。通过逐年投入以及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 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建立及加工贸易业的发展, 既增加了农民增收, 又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劳动力就业。如龙州县乌龙茶种植、天等县优质指天椒种植、凭祥市高产高糖甘蔗种植和扶绥县的剑麻种植等。到2010年底, 龙州县乌龙茶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 初产面积3500多亩, 茶青年产量900多吨, 产值310多万元。仅广西鹭垦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就有标准化乌龙茶加工厂2家4条生产线, 日加工茶青8000公斤, 实现年产值750多万元, 税收45万元;天等县优质指天椒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 (贫困村种植面积达3.2万亩) , 年产量2万多吨, 产值达1.2亿元, 全县形成了以辣都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辣椒加工企业有30多家, 年加工4000多吨, 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仅辣椒加工企业就为全县带来近50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扶绥县剑麻种植面积达68293.6亩, 剑麻加工企业5个, 剑麻年产值3500多万元。

(2)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十一五”期间, 崇左市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实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企业+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充分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社, 带动贫困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项目, 使项目实施达到扶贫的预期目标。几年来, 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社的带动, 贫困村产业扶贫开发, 贫困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农民逐年稳定增收, 全市35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78元增加到2010年的3346元。全市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68.45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47.75万人, 共同有20.7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解决了温饱问题。如凭祥市2003年底, 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仅有1万多亩, 入厂原料蔗只有6—7万吨, 12个贫困村中只有3个村的个别农户种植甘蔗。从2004年以来, 凭祥市通过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和扶贫项目贷款实施高产高糖甘蔗种植项目, 带动了全市甘蔗产业快速发展, 到2010年底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亩, 入厂原料蔗30多万吨, 全市31个村249个屯8000多农户全部种了甘蔗, 人均甘蔗收入1838元 (有12个贫困村全部种植了甘蔗) 。收入最为明显的是夏石镇浦门村, 2010年全村8个自然屯315户1400人, 入厂原料蔗就达1.9万多吨, 人均产蔗13.4吨, 人均甘蔗收入3685元, 入厂原料蔗达100吨以上的种蔗大户就有55户。龙州县通过依托广西鹭垦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 把种植乌龙茶作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做大, 从2005年开始扶持贫困村种植乌龙茶, 到2010年底, 已完成种植乌龙茶8000多亩, 直接受益农户9323户。年产茶青900多吨, 产值达310多万元, 仅乌龙茶一项, 种植农户平均收入3325元, 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宁明县耀达村有4个自然屯136户, 从2006年起, 开始有计划、有步骤、上规模实施贫困村扶贫产业开发, 实施优良种桑养蚕面积1480亩, 2006年产鲜茧20多万公斤, 产值达296万元, 养蚕收入人均达1591元。其中养蚕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农户有61户, 3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2户。

(3) 扶真贫, 真扶贫, 贫困村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为实现贫困村产业开发扶贫项目实施的扶贫目标, 使参与项目农户得到实惠, 真正体现扶真贫、真扶贫的原则, 各县 (市、区) 都制定了项目扶贫措施, 对获得产业扶贫项目扶持的贫困村农户进行公告公示, 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 对扶持贫困村农民的优良种苗或肥料等物资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对参与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的贫困农户都是由扶贫无偿提供种苗。

(4) 参与项目农户既学到了技术, 又提高了管理水平。项目农户通过参与产业开发扶贫项目实施的技术培训和得到无偿的技术资料及技术指导, 都学到了1—2门种养技术。贫困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参加示范基地的劳动, 不仅得到了工资, 而且又学到了技术, 学会了管理。

3 主要做法及存在主要问题

3.1 主要做法

(1) 明确思路, 制定规划。“十一五”期间, 按照国家和广西区制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和崇左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提高蔗糖生产, 做大做强剑麻产业, 优化粮食经济作物, 确保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把稳定贫困农户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把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开发放在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出位置, 确定了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优先选择具有技术成熟可靠, 能带动贫困村群众长久稳定增收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的种养项目。一是通过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 推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良种基地的建设, 并对贫困村参与项目农户给予种苗扶持;二是对条件成熟, 具备连片开发, 能带动贫困村农户增收的生产基地和项目区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适当扶持;三是对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扶贫龙头企业优先给予扶贫贴息贷款扶持。如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 对直接辐射、带动贫困村农户产业开发的13家糖厂共投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和到户贴息贷款6.44亿元, 贷款贴息2532万元, 扶持群众发展甘蔗生产, 使全市甘蔗生产逐年增长;四是针对产业开发项目实施的要求, 开展对参与项目的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2006年以来, 全市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1115.5万多元, 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786期, 参训人员85557人次, 其中: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882期, 参训万人75982人次;举办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04期, 参训9575人次。通过培训, 贫困村18—45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受到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基本掌握了1~2门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同时, 根据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 做好贫困村产业开发规划, 做到目标选准、思路明确, 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2) 因地制宜, 选准项目。在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实施中, 崇左市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选准产业开发项目, 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集中连片开发”的思路, 积极培植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扶贫产业开发步伐。如龙州县的乌龙茶种植, 天等县的优质指天椒、巨峰葡萄、芋头种植, 扶绥县的优质剑麻种植和凭祥市的高产高糖甘蔗种植等, 由于项目选得准、选得好, 符合农民愿意做的项目, 并逐年加大对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 使产业扶贫项目较好较快地发展, 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十一五”期间, 扶贫部门投入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919万元, 完成种植49234.2亩, 项目累计覆盖126个乡镇243个村, 直接受益33017户。

(3) 坚持宗旨, 注重扶贫。稳定增加贫困村农民收入, 这是衡量产业扶贫项目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 崇左市始终牢记和坚持产业扶贫的宗旨,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以贫困农户为对象, 制定好产业扶贫的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实施项目。

(4) 抓好试点, 连片开发。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将龙州县列入国家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项目投资为3416.92万元。两年来,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广西区扶贫办的要求, 龙州县认真做好规划, 精心组织实施, 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按时完成了目标任务, 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7248.17万元, 比计划增加投资3831.25万元, 实施完成乌龙茶种植2610亩、甘蔗品种改良2600亩, 贫困户124户养猪400头, 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5期3850多人次。完成项目区村屯道路建设19条36.9公里, 取得了较好成效。

(5) 强化督查, 加快项目实施进展。为加快项目实施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把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列入政府督查工作内容来抓, 对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崇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都组织人员2—3次到各县 (市、区) 对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督查, 对发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使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了扶贫产业的发展。贫困村大多数都是在边远山区, 边境地区, 交通不便, 信息不畅, 加上基础设施薄弱,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干旱、洪涝年年发生, 造成一些产业项目无法实施或实施以后没有收成, 从而制约了扶贫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2) 产业规模偏小, 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由于自然、历史、经济、观念等原因, 崇左市贫困群众居住分散, 土地资源匮乏, 集中连片开发难, 产业项目集中难, 加上缺乏龙头企业、能人的带动, 贫困农户自身文化素质又比较低, 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 只能按照传统农业选择一些零星分散的普通种养项目, 全市至今形成上规模、有实力、能给贫困群众带来持续稳定收入的主导强优产业屈指可数, 不少重点贫困村尚处于无产业或者产业规模不大的状况。由于产业规模偏小, 项目科技含量低, 一些产业项目确定后由于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造成无法实施或者实施后没有收成, 对参与项目农户打击较大。如剑麻产业, 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剑麻收购价格低, 造成农民对种植剑麻没有积极性, 项目难以继续实施。又如麻疯树 (小桐子) 种植项目, 由于没有很好论证、加工企业本身技术不过关等原因, 导致无法产品无法加工, 只能半途而废。

(3) 产业发展补助标准低, 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扶贫产业开发虽然已开展近十年, 上级对扶贫产业开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但相对产业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来说远远不足, 另外对贫困农户的补助虽也逐年有所增加, 但标准仍然偏低, 所以造成项目资金缺口还比较大。当前实施的小额信贷和村级互助金等金融扶贫方式, 因发放规模小、资金不足、回收周期短, 很难发挥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 导致贫困地区主导产业难以壮大, 产业链难以延伸, 产业扶贫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循环、低效益动作阶段, 贫困农户缺乏持续增产增收的经济来源。

(4) 扶贫龙头企业偏小, 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前一时期扶贫资金投入重点主要放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 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比重低, 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带动力的扶贫龙头企业。目前全市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除制糖企业外, 多数是以粗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 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低, 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动力不足, 对贫困农户帮扶助推力度不够,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5) 部分贫困农户参与意识不强。由于素质和观念的影响, 部分贫困群众缺乏“穷则思变”的主动脱贫致富理念, “等、靠、要”思想严重, 对产业扶贫项目参与意识不强, 使扶贫政策、措施不能内化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 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实施难度较大。

4 建议

“产业兴则百姓富”,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十二五”期间, 崇左市产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 以广西区扶贫办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重点, 在巩固提升甘蔗种植等传统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同时, 统筹兼顾县 (市、区) 产业发展的实际, 选择一些能涵盖本地贫困村的特色产业项目进行培育和扶持, 使之成为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4.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部门配合

产业扶贫开发是一项涉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要素的系统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方能完成。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开发工作, 把它作为新阶段扶贫工作第一要务来抓,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制定工作方案, 强化工作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工作开展。各相关部门要依据新的扶贫开发规划, 结合各自职能, 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 形成产业扶贫攻坚合力。

4.2 因地制宜, 做好规划论证

扶贫要强基固本, 坚持开发为主, 外扶内强, 产业带动。坚持自力更生前提下广泛争取外部的支持, 包括来自社会的智力支持。一个地方是发展种植业, 养殖业, 还是加工业?这要因地制宜, 认真进行调研、规划和论证。比如宜发展种植业, 而种植什么, 则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进行科学论证, 不能搞行政命令, 不能单纯强调“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市场再紧俏的东西, 如果种不出来, 又有什么办法?一定要种, 有可能会血本无归。此外, 还要认真研究市场前景。产业扶贫必须选择市场前景好, 有龙头企业带动, 符合当地群众种养习惯, 贫困农户参与面广, 受益面宽的项目。一个地方可能适合几种产业, 究竟选什么产业, 要分析市场前景。既要研究现实的市场, 更要研究潜在的市场, 尽可能搞独一无二的产业。此外, 还要考虑市场半径, 农副产品的销售受市场半径的制约很大。要尽量进行连片开发, 带动加工业与其他服务业, 使之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

4.3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化要靠千家万户, 不是几个科研人员能搞成的。这就有个技术普及的问题, 有个生产习惯的问题。一定要让老百姓真正从心理上、生产习惯上接受推进的产业。要选择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群众基础较好, 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 建设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通过示范引领, 推开推广, 全面建设。要积极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村、贫困农户实现有效对接,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转变, 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努力提升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水平。尽可能做大规模。只有大规模才能开拓大市场, 只有大规模才能创造大效益;只有大规模才能带来大面积的脱贫;比如种植业, 大规模发展还会间接产生旅游价值, 创造出双倍的效益。

4.4 培育扶贫龙头企业, 形成强大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要进行公司化运作。扶贫龙头企业是建设产业化扶贫开发的关键。产业化不能搞成大集体, 选择的能人不是生产队长, 更不能是家长, 他 (她) 只能是公司老板。群众不能个个成为股东, 个个来分取红利, 他们只能通过出租土地、打工、跑运输、搞销售等获取收入。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 紧紧围绕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培育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扶贫龙头企业, 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能力。二是做好配套的加工企业。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 就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化, 农产品就没有附加值, 产业化的效益就低;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 就没有订单农业, 农业产业化就有风险, 农民就没有积极性, 产业化就难以推进。扶持配套产业发展, 建议加大对开发产品储藏库建设和深加工的支持力度, 在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三要有科技支撑, 不断创新。不论是种植业、养殖 (下转第178页) (上接第185页) 业, 还是加工业, 都要设法提高科技含量。防灾减灾靠科技, 提高产量靠科技, 提高品质靠科技。产品再好, 也不能一成不变, 而要不断创新。在种类上要创新, 在品质上要创新, 在包装上要创新, 要以不断变化的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5 建立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

新阶段扶贫开发, 虽然国家投入的各种扶贫资金量在增大, 但总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需要。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 并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 制定不同的投入标准和投入强度,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

4.6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重大灾害救济制度, 加大对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增强产业抵御重大灾害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业主自愿的原则, 引入产业保险体系。

5 结论

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问题是一个要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主体广泛参与。扶贫开发研究视角需要区域性与整体性结合, 产业扶贫战略研究的对象是产业, 而不是零散的、小规模的单一经济实体发展模式。研究重点需要特殊性与一般性结合, 扶贫开发战略研究既要充分体现其自然、社会、文化等的特殊性, 扶贫需求的差异性, 也要注意一般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性。扶贫开发牵涉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然条件、政策投入、市场风险、劳动者的观念认识等诸多因素。因此, 在未来的扶贫开发过程中, 要对推进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扶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注重科学规划, 放远眼光, 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创建系统完善的产业扶持体系。既要立足于用科学规划, 向上争取项目, 争取国家的投入, 确保产业建设的可行性和持久性;又要立足于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产业扶持体系, 确保扶贫产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取得成功。只有这样, 产业扶持才能取得群众认可,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兴建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振兴地区经济”, 不断激发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热情和激情。

参考文献

[1]向东进等.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 2010 (4) .

[2]陈梁.对提高我国农村扶贫效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02) .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3

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世界银行2008年发布了1.25美元的新贫困线标准,即每人每天1.25美元,这个标准是最贫困的10~20个国家的平均贫困线。同时指出,对于中等收入国家,针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中值贫困线——即每天两美元——更为适用。而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和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我国的贫困标准偏低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国家也在逐步提高扶贫标准。2008年,我国划分了两条贫困线,一条是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一条是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至1067元),把低收入标准确定为新的扶贫标准。在此基础上,2009年扶贫标准定为1196元。2010年,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扶贫标准上调为1274元,以此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8%。但相对于国际标准,我国的贫困标准依然较低。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11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13.4%。

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意义重大,它让扶贫政策覆盖了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人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使人民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这不仅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同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也意味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不仅要保障更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等问题,而且还要大力推进低收入群体获得与其他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基本权利。而为了实现这个新标准所确定的扶贫对象减贫目标,我国必将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据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信息,2011年我国扶贫资金投入达到270亿元,比2010年增加21.25%。2012年财政直接用于扶贫的资金将比2011年增加20%,总额将达到2000多亿元。在继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所以,对于扶贫开发工作而言,在迎来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二、新时期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由于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存在低效性,反贫困计划未能达到最佳效果,一直面临以下困境和问题:一是扶贫主体的确定,过高地估计了政府在地区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中的作用。扶贫开发过分倚重政府和行政行为,使得专门扶贫机构这匹“小马”已无力拉动扶贫开发这辆“大车”。对扶贫主体的多元化认识的模糊性,导致专业扶贫一头独大,社会扶贫动员不足,扶贫成效欠佳。二是扶贫工作中还存在扶贫方式注重物质资金的输入,相对忽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塑造;扶贫内容重视改善供给,轻视刺激需求;过分注重脱贫的数量和速度,对扶贫的质量关注不够的问题。三是由于自然条件制约、社会保障系统脆弱和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较差等原因,存在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重新返贫的情况。同时,贫困地区出现的“贫困——生态恶化——更加贫困”这种恶性循环现象也不容忽视。四是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财政、交通、水利、能源、农业生产等部门,而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实行的政府主导、扶贫办主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由于立法的缺位,出现了多头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立法,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立法跟进,为扶贫开发提供制度性保障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组扶贫主体,实现扶贫主体由政府主导一元化向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极多元化格局转化。根据已经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确立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分清职责,公共需求职能部门管,个性需求扶贫机构管,统一目标,合力攻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大扶贫”格局。这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所在。

2.找准扶贫客体,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扶贫资源的瞄准度和使用效率。找准和细化扶贫客体,使扶贫政策更具微观化,实现扶贫目标从贫困地区向贫困村进而向最贫困人口转化,采取对策,将扶贫资源直接面向“最贫穷的人”。发动乡村一级把贫困人口清楚地分出两种类型,即根据有无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分出低保对象和扶持对象(扶持对象也是低保对象,同样享受低保政策)。扶贫部门只需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条件的个人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民政部门管低保,扶贫部门助发展,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3.坚持“以人为本”,在扶贫机制、制度完善上有所创新。第一,扶贫机构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应至少体现四个方面的内涵,即“全体人”、“多需的人”、“多代人”和“具体人”。就扶贫工作而言,最关键的一点是“具体人”。未来的扶贫,一定要从“瞄准区域”转向“瞄准个体”,从“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第二,加强同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第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水平,通过义务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彻底解决能力贫困和精神贫困。第四,调整现行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创新和理顺资金管理机制。杜绝扶贫资金的分散使用和偏离扶贫轨道。第五,强化监督机制,巩固扶贫成果。为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同时,发动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要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解决脱贫人口返贫问题。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要把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决策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变“输血”为“造血”,变“政府大包大揽”为“群众自我发展”。

5.立法跟进,扶贫开发工作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规范和保障。通过立法,对扶贫开发的性质和任务、地位和作用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要明确规定贫困者的各项权利,承担扶贫开发的主体及其地位、性质、责任等等,特别是要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作为综合性协调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能、义务,并依据法律,明确扶贫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扶贫开发各项制度。

作者单位:刘艳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解其斌,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责编/朱艳秋)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4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所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范围和条件

二、报名

1、报名时间:2009年11月7日(9:00—16:00)。

2、报名地点:杭州市闻涛小学(滨江区新月路570号)。

3、报名方法:报名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户口簿)、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工作经历证明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近期免冠一寸白底彩照两张,同时提交手工填写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可在杭州高新人才网上下载,.cn)。对报考人员在报名、资格审查中,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资格审查后报考人数不足招聘岗位计划1:3的,酌情核减或取消招考计划。

三、考试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

1、笔试。

笔试科目一门: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科技、历史、国情、写作等),成绩满分为100分。

笔试时间为11月21日上午。考生须凭准考证和身份证(两证缺一不可)参加笔试。请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于11月19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前来领取准考证(逾期责任自负)。领取准考证地点: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办公室(滨江区江南大道滨江区行政中心四楼1432室)。联系电话:0571-87702228。

2、面试。

根据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岗位计划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面试3天前,若有列入面试对象者书面确认不参加面试的,可在本招聘岗位人员中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替补。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

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体检与考核

面试结束后,在面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根据笔试、面试总成绩(保留二位小数,尾数四舍五入。若总成绩相等,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岗位计划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进行。若体检不合格,在面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个依次替补。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体检合格人员进入考核。如考核中发现有不合格或不符合条件的,在面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个依次替补。

五、公示及聘用

根据考试、体检和考核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在杭州高新人才网(.cn)和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内公示7天。公示期内无异议的,在公示结束后,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批准聘用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如逾期不能报到或发现有不符合报考资格聘用条件的,取消聘用资格。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5

结的报告要点的通知

2007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国土资源厅(局)、建设厅(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上报国务院《全国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总结报告》)。国务院原则同意总结报告内容,对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同意《总结报告》中提出的意见。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三年多来,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积极成效,有效遏制了违规违法占地势头,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领导强调,要进一步巩固清理整顿成果,防范新形式的违规违法圈地行为,抓紧研究起草规范性文件,促进开发区健康有序发展。

现将总结报告(摘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开发区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巩固开发区清理整顿和设立审核的成果,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对已公告开发区加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集约用地,真正把开发区办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国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总结的报告(摘要)

2006年11月开发区数量继续核减至1568个,用地规模压缩至1.02万平方公里;通过落实四至范围,到2006年12月底,开发区规划面积又进一步压缩至9949平方公里。

(二)收紧“地根”,把住“闸门”。国土资源部在开发区规划审核阶段,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依法按规划办事,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收紧“地根”,把住土地供应“闸门”,并将“四个必须”(必须符合规划、占用耕地必须实现“占补平衡”、必须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必须依法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作为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规划审核的必要条件。

(三)规范类型,统一命名。纳入审核范围的开发区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园、民营(私营)经济区、扶贫区、农业园区、台商(华侨)投资区等31种类型。经过审核,保留的开发区规范为三种类型:即综合性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对已保留的省级开发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参照民政部命名规范进行了重新定名。

(四)界定内涵,核减面积。通过审核,保留的开发区均为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对以开发区名义建设的旅游度假区、城市新城、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的农业园区等不再冠以开发区称谓,不纳入开发区管理。对开发区中的房地产、商贸等面积予以核减。通过设立审核,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开发区专业化分工、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

(五)有序整合,优化布局。按照《原则和标准》,对于一个区域内规划面积相邻、区位相近的开发区予以整合。通过整合,有利于整体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动开发区合理布局。同时,在每个县、县级市、城市远郊区原则上只保留了一家开发区,使县域范围内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避免“村村点火,镇镇冒烟”。

(六)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在符合《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对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的开发区,在入园企业个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等具体审核条件上给予了一定倾斜。东、中、西部开发区保留数量、面积与三个经济带在全国经济总量所占比

重基本相适应。

(七)注重环保,提升水平。在审核中严格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再保留设立在水源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开发区。在饮用水源上游规定区域范围、人口密集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限制设立化工、造纸、医药等类型开发区。对确需保留的开发区,均要求与上述区域保持合理距离、提高企业环保门槛,经省级环保部门进行核查后,出具区域环境达标的书面审核意见。

(八)落实四至,集约用地。通过设立审核的开发区,国土资源部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将开发区清理整顿的成果落实到了具体地块上,同时对开发区边界拐点进行实地测量,获取了拐点坐标数据。这不仅有效防止了开发区四处“漂移”和变相扩区,也为对开发区用地实施数字化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清理整顿,各省开发区对入区项目在投资规模、技术水平、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标准提高,活生集约使用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开发区产业层次的开发水平。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撤销、核减、整合”,压缩数量和规模。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按照国务院要求,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集中对各类开发区进行了清理整顿,重点是压缩开发区数量和规模。为使开发区用地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将全国开发区用地规模问题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限度内,国土资源部考虑土地资源对开发区建设的保障程度,根据本轮规划报告期剩余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剩余规模,以及开发区用地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以及人口等多种因素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本轮规划期末开发区用地的总规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剩余规模。按照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确定的原则,对种类开发区分类开展清理整改: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擅自扩区部分进行了核减。对布局不合理、功能重复、占用土地过多的省级开发区,进行了整合;对长期得不到开发、项目资金不落实的,坚决予以了撤销,依法收回了所占用的土地。对省级以下政府和各级部门批准设立的开发区按照“撤销、核减、整合”的要求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6

xx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xx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xxx亿元,完成固定投资xxx亿元(含经科信局)。签约工业项目xx个,协议引资约xxx亿元;华冠、环保设备等x个产业项目竣工投运。

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规划情况:已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总体规划。待x市第十三届二次“四级规划体系汇报”会议审定简阳市市域规划成果后,按法定程序完成审批工作。预计年内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城南工业园)控制性详规。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加快完善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一期xx.x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预计xx年x月底提交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已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城市设计核心区的初步方案,确定了一轴、两带、三区的城市结构(一轴:产业核心发展轴。二带:生活服务带,科技创智带。三区:科研创新区、生态居住区、综合服务区)。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加快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核心区的城市设计深度研究工作。预计xx年x月底提交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城市设计规划成果。已委托x恒信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形成:《简阳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研究及投资促进方案》、《简阳市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生态圈研究及投资促进方案》。与x市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对接完成《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多规合一”情况:在简阳市政府事权,强化园区经济和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综合交通、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园区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建立统一的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园区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环评及安评规划执行情况:按照x市“东进”战略的发展要求,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良好的招商引资形势,完成城南工业园区域环评跟踪评价相关工作,启动贾家、石盘、平泉业园区域环评跟踪评价相关工作;园区排水管网规划长度约xxx.x公里。根据园区企业入驻情况已建成管网约xx.x公里,规划区严格执行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园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四个污水处理厂(站),已启动建设。园区安评由企业自行开展。

(二)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编制:x—xx月,园区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xxx.xx亿元,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xx.x%。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引进了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x星空年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x思威控股有限公司等重大投资项目;正在围绕重大投资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开展了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清理工作,拟推进“腾笼换鸟”工作。

(三)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完成了集中区设计规划导则的编制,投资强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x万元/亩,建筑密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产出推荐标准:亩均销售收入xxx万元以上,环境准入标准:主要污染物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环境排放指标全市统筹。

(四)产业引导政务政策制定:简阳市人民政府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对创新创业企业总部予以启动资金、运营资金支持。简阳市人民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文件,针对高端装备产业、航空航天及智能制造产业、汽车产业三大产业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主导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简委发〔xxxx〕xx号、xx号),规定了高端人才奖励政策;园区正规划启动x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招商中心。已出台《简阳市促进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对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许可证的航空航天企业以及经认定纳入国家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进行资金奖励。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出台简委发〔xxxx〕xx号创新创业政策,对创新创业企业总部予以启动资金、运营资金支持。出台了《简阳市培育企业上市五年计划(xxxx-xxxx)》,目前,我市有x户企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x户企业在“新三板”上市、x户企业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五)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推进:

启动大地安置房二期、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安置房二期、贾家中小企业园柏林二期安置还房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启动并完成石盘(四海)食品医药产业园南北干道延长线、城南工业园华东次干道及贾家中小企业园纵x-A北延段、横x-B等项目的征地拆迁,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展土石方工程建设,开展了工业园区三期天禧次干道、石养路改建工程征地拆迁,正在启动已完征地拆迁的清表工作。启动了简阳工业集中区孵化园(研发中心及标准厂房)、专业楼宇及配套住房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展场平工作;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石盘污水处理建设方已倒排工期表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程建设,城南、贾家、平泉污水处理厂环评资料已送审待批复后开工建设。

启动了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东西大道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规划选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标准厂房已完成项目的选址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土地征收资金补偿工作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专业楼宇及展示中心已完成项目的选址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土地征收资金补偿工作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了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规划选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三、园区项目招引促建

园区现已引进x个重大项目,随着x长江汽车有限公司-x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仑石(x)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xx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x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x星空年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带一路”高通量宽带卫星产业基地(卫星特色小镇)项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简阳)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项目、x思威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ix.x智能自动化制造业系统”项目的逐步推进。确保了产业与工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实现园区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园区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园区、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好工业集中发展区载体、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建设孵化园标准厂房及研发大楼约xx.xx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xx.xxx亿元。新建专业楼宇及园区配套住房项目二处占地约xxx亩,建筑面积约xx万平米,建成后可容纳新型人才xxxx人,总投资开算约x亿元。目前已完成研发大楼、标准厂房、专业楼宇、园区配套住房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在园区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和行业重点建设区、充实和完善一批服务平台,面向产业,贴近企业,集聚资源,集成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如我委引进x格润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相关企业的能源需求“血中送碳。”

四、园区“二次开发”推进情况

已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和现有企业现状,启动对不符合园区现有产业规划的企业进行梯度转移,目前,已将蜀丰新能源、五雄建材、川空珍珠保温材料厂带到x,苍溪县、盐亭县到简阳进行了主动对接。按照“融资代建”模式,先后与川发展、荣盛兴城集团、x能投、华夏幸福等进行了洽谈,现已与川能投达成投资建设空天产业园的投资意向。获得“x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称号;被评为优秀的x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入x省“xxxxx”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获得“首批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园区“五位一体”管理制度,坚持走“优胜劣汰、好中选优、腾笼换鸟、产业转型、集中集约”发展新路子,全面梳理园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停产(半停产)企业、落后项目退出机制,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低端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建立健全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五、特色亮点工作

(一)按照“开展学习、对标提升”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对标产业招商,在全国、x省、x市分别选择x-x个先进榜样标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对标考察学习,重点对标考察学习了x市东湖经济开发区、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工业园招商引资方面工作,并针对简阳市工业发展情况制定了形成了《简阳市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生态圈投资促进方案》、《简阳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投资促进方案》。

(二)通过新政策与投资促进方案的实施,园区在xxxx年进行精准招商,新引进五龙“年产xx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xGWh锂离子动力电池”、x星空年代“一带一路”高通量宽带卫星产业基地(卫星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亿元,占地约x.x万亩,其中,投资x-xx亿元项目x个,xx-xx亿元项目x个,xxx亿元以上项目x个,为简阳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链建设贡献力量。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园区”,强化园区环保管理工作,与环保行业专业机构对接,为园区“环保管家”服务。环保管家”为园区及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及行政许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从环保工程上为园区、企业提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从环保政策解读、环保问题咨询、解决方案、环境风险管控、污染物达标排放等“一条龙”式环保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稳定持续的达标,确保环保管理体系和环保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符合国家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降低环境风险,控制环保运行成本。“环保管家”的引入切实提升园区环保规划、环境监理、监测、信息和宣传教育和对入园企业的环保监督工作水平,建立起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环保管理运行机制。

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x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x市新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围绕简阳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xxxx”总体思路,以“一总三分”为全年工作指引,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上寻求我市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现将xxxx年工作计划及措施汇报如下。

一、加快拓区移业,赢得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空天产业园(东区)开发建设,确保起步区x平方公里的建设初具雏形;加快园区现存落后产能、不符合现阶段转移,实现产业分步按批转移。

工作措施:

(一)积极对接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快推进简阳空天产业园(东区)xx.x平方公里、一期xx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万古湖规划设计工作。

(二)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加大与部门、乡镇(街道)的对接协调,确保完成空天产业园(东区)起步区x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

(三)深入对接川发展、川能投、荣盛集团,尽快与意向投资运行商实现签约,加快完善空天产业园(东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

(四)根据招商引资情况及产业发展需求,依法启动规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区区域环境评价工作。

(五)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动态掌握园区现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经营不善、落后产能及不符合现阶段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制定产业转移计划,按进度推进,并加强与企业的前期沟通。

二、强化要素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温床

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视讯路等要素保障,推进项目的前期、招投标等相关工作,并启动项目建设。

工作措施:

(一)启动空天产业园(东区)重要道路路网、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包装和建设工作。

(二)推进航天科技产业园工业科技安置房、三绕连接线、航天xxx项目排污管网建设;

(三)平泉主干道延长线、平泉纵横次干道、平泉小龙溪河改道;贾家中小企业园东干道、横x-B延长线、纵x-C段;

(四)城南工业园海鑫北侧四条道路、石板河改道等项目。

三、着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发展集聚

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产业,招大引强,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计划新引进企业xx个,协议引资xxx亿元,到位资金xx亿元,全年实现新引进重大项目x个(其中xx亿元项目、xx亿元项目、xx亿元项目各x个),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x亿元。重点瞄准世界xxx强,国内xxx强。

工作措施:

(一)巩固深化“一把手带头招商”“点对点上门招商”,强化产业生态圈招商、精准招商、就地招商和“互联网+”招商,同时深耕x、x、x等地区项目资源,密切关注大企业的投资意向,定向搜索信息,做到第一时间了解项目信息,第一时间落实招引措施,确保招商有效性。

(二)加强项目跟踪洽谈,对世界xxx强、中国xxx强、制造业xxx强企业和简阳现有主导产业建立台账,逐户开展对接,特别加强与x正道集团、x微普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新大地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沟通对接,力争洽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三)严格产业准入,园区主导产业为航空航天,入园企业固定投资额需大于或等于xxx万元/亩,建筑密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产出指标应在亩均销售收入xxx万元以上、亩均税收xx万元以上。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环境排放指标全市统筹。

(四)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确定空天产业园意向投资商,推动孵化园和人才公寓等招商载体建设,同时完善简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圈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

四、完善服务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完善现代园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项目跟踪对接力度,按时保质完成简阳市“十大行动计划”中由我委牵头负责的工业类项目,实现开工率xxx%。

工作措施:

(一)提升企业服务质量,重点跟踪签约入园项目,依法依规协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入园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使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促成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在xxxx年“走企业、解难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现有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研判,做好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强化项目管理,扎实推进“十大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将项目工期逐一倒排,明确开工时间和形象进度,及时处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三个量化”、“六个一”标准,重点做好新签约入园项目的管理。

(三)抓好固投与统计,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到月,按照每月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xx亿元的进度,制定工作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月召开目标任务分析预警会,对工作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专项督察和跟踪问效,确保全面完成工业投资目标任务。

(四)及时兑现企业优惠政策,根据与企业签定协议的约定,兑现企业各项优惠政策。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7

目前我国社会业余音乐培训事业蓬勃发展, 大量高职毕业生加入到社会音乐培训的潮流中, 到音乐培训中心、琴行担任器乐启蒙教学或陪练工作, 或者开设教学工作室实现自主创业。但根据就业信息反馈意见以及深入调研发现, 行业、企业仍反映高职毕业生缺乏工作实操的岗位技能, 有小部分甚至对行业情况、行业教学规律、运作规律都还不甚了解, 也出现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较弱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社会整体就业形式、高职音乐表演人才需求情况以及目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必须有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并相应地建立起实操型、实用型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工作室化教学, 强化了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 使人才培养凸显创新精神, 更有利于高职音乐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室模式与音乐教育的模式相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 实现了校外艺术培训中心的专业氛围, 直接与社会艺术培训挂钩, 甚至是订单式培养, 使培训的学生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 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此外根据研究结果, 校企合作工作室另一个较大的功能是能够融合“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 帮助学生尽早接受创业教育, 开拓开展自己的事业。

一、具体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一) 突破传统的高职音乐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调研, 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仍旧在沿用“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音乐教育教学走不出本科的传统舞台演奏教学方法方式和体系, 大部分课程只是根据高职学制的时间相应地缩短减少传统练习曲、奏鸣曲之类的教学内容。而人才培养效果必定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和竞争力的选择, 明显大部分高职类学生在经过传统“小本科”式演奏技能训练和培养之后, 竞争力仍然不如本科生以及大量存在的音乐类硕士生、博士生, 毕业就业生存成为大问题。而音乐器乐培训市场对于面向基层的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其实是大量存在的, 但需要的是熟练掌握职业技能、通晓岗位要求, 甚至是掌握特殊的、引领器乐培训潮流的职业能手。不论学历或能力高职音乐生都难以争得位置, 这就是我国目前高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也是面临的挑战!因此, 必须有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并相应地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研究, 创立校企合作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 与规模大、实力强和实训条件好的领头企业合作, 协同创新, 由企业投入项目、资金设备、行业导师、新技术, 由学院提供场地、项目教学团队等, 打破学校与行企业之间的壁垒, 形成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的工作室教学培训实践与教学相融合体系, 通过校内工作室的模式, 研究艺术类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 实现工学结合。

(二)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内容开发

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提供给学生的实操岗位包括乐器教师 (陪练) 、调律维修人员、乐器推广与销售人员、音乐培训机构前台、管理、文职人员等, 因此必须按照岗位需求完成校企合作器乐培训工作室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环节,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 以及岗位真实的工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包的设计与开发, 并逐渐形成课程体系。针对音乐培训实际, 由企业投资建立起校内仿真的工作环境, 将合作企业的音乐培训项目带到校内工作室, 由工作室导师 (包括校内导师、行业专家) 指导工作室学生完成项目。

器乐培训工作室的课程体系应与合作的企业共同开发和设计, 并由行业企业选派行业企业专家进校指导, 以达到为行业、企业直接输送人才的效果。根据研究结果, 学生入学后可于第一学年接受普通音乐表演课程的基础技能训练, 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以自愿的形式参加工作室举办的面试, 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 在第二学年进入工作室学习直到毕业, 并在校内工作室完成顶岗实习。

研究结果, 培训工作室课程体系可包括以下项目包, 循序渐进实施:1.社会业余器乐培训 (儿童、成人) 的钢琴/古筝等器乐类的教学、陪练实操;2、各类型教材的使用与授课实操;3、儿童、成人器乐培训教学示范;4、音乐鉴赏与分析;5、器乐伴奏实践;6、乐器品牌推广与销售实践;7、乐器维护与初级调修;8、第二乐器演奏与教学;9、培训中心小型音乐会、音乐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操; 10、音乐培训机构创业教育与培训;11、音乐培训机构管理实践等等, 以上课程可在校内工作室完成, 也可以外出在合作的企业完成。在工作室实操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相应建立起工作室考核制度, 突破传统演奏的考核方式, 全面考核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的工作实操情况, 包括企业考核意见、项目工作整体情况、专业技能提升情况、工作考勤、勤劳刻苦、好学肯干、工作认真程度、待人接物、沟通能力等方面。工作室同时建立三方评价机制, 由院校、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给出人才培养效果、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 并反馈到教学中。

二、器乐培训工作室专兼结构项目教 学团队建设

首先, 要根据工作室项目的特点和教师人才结构, 建立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由学院专任教师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构成, 专任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表演专业技术指导能力, 同时选择来自行业、企业, 具备一线音乐培训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 及时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沟通, 取得项目和产品生产用人标准, 提高师资团队项目指导能力。其次, 进行教学团队组合时, 教师竞聘上岗, 再依据教师个体的优势和特点, 由院系与合作行业、企业直接挑选教师, 组成最适合项目包的教学团队, 带领、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实践项目。同样的, 工作室学生工作岗位设置也相应进行考虑, 人性化地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喜好、优势安排岗位和工作, 也帮助学生在工作室即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总之,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仍在不停进行和发展中, 器乐培训工作室将弥补完善在原有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知识迁移、心智技能培养方面的缺陷。通过工作室的锻炼, 学生的实操能力、创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以企业的需求为切入点, 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引进市场的相关项目, 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工作、管理、企业运作、营销、团队合作、创业知识方面进行实操, 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创新精神、职业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使高职音乐类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已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

摘要:本文着眼于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器乐课程的发展、培养与改革, 基于国内业余音乐培训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行业企业反馈意见, 以社会音乐人才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提出建设校企合作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的目标与实际建设内容。从整体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开发入手, 提高学生就业实操技能、研究校企合作开发、融入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提出高职器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式。

开发区工作发展 篇8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开发;区域发展

0.前言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开发区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发区在带动我国区域经济方面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作用,遍布全国的开发区不仅仅在商业和建筑领域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开发区的土地资源更是成为了经济活动空间的载体,因此探讨开发区土地开发的特点,并通过合理的开发方式带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开发的现状及特征

目前开发区土地已经成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主要载体,并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分布形态,有的是在原有经济区或者老城区的基础上,利用本身具有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进行更新改造,成为金融贸易区;有的则是依托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进行了相应的布置, 把老市区和正在建设中的新市区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规划, 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空间扩展。这种做法既保持了古老城区原有的精神面貌,又新城区的经济,在这样的方法之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以来,土地开发开放的方式日渐多元化,各个地区都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用本适合的方式合理的开发土地引进外资。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种模式,如外商独资、政府出资、中外合资合作、中方企业独资等。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适用于所有的开发区,但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新建成的开发区提供了经验。

2.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2.1开发区用地功能开发与周围区域未形成联动效应

很多开发区在设计时主要定位于如何吸收外资, 而没有考虑其所处的区域的一些地方限制因素,没有考虑到开发区的发展应与周围的经济发展和商业及其他产业同步这一情况,导致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发生脱节甚至严重不符。不少开发区普遍存在着与周边地区相互疏离的状况。 由于盲目建设的开发区给周围地区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一些地区的人对开发区存在某种对立情绪,尤其是当某一开发区的范围处于多个乡镇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时, 就存在与多个主体之间关系的平衡和协调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开发区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既不利于发挥开发区的辐射效应, 也不利于开发区自身竞争优势的提高。

2.2开发区土地开发用地规模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由于在办理开发区土地利用开法方面的经验还不充足,缺少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 使得有些地区土地开发和占有面积过大,甚至出现占有农村耕地的现象,而且由于效益等诸多问题,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和土地资源浪费。与此相对有的开发区则土地开发规模十分小, 缺乏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空间,甚至原有发展工业或者农业的土地全部用于商业投资,土地资源的开发环境还是依然紧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严重的限制。

2.3土地开发未能形成有效的区域土地资产收益

目前我国开发区的主要土地收益方式是以自收自支、滚动开发等形式为主进行财政体外循环, 这就就容易造成地方的政府热衷于靠开发区来赚钱,并利用发展地方经济的时机 ,进行竞相压低、减免地价来吸引投资。在出让土地的问题上,也存在有恶性竞争的现象。但如此的恶意竞争,并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开发的经济收益。反使得地方经济发展比以前有所退步。

3.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机制

3.1加强开发区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规划研究

开发区的土地的规划和研究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它能合理的规划开放区的用地规模和开发面积,并做出最优化的土地资源配置。 对于开发区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和研究不仅是针对土地投入资金来提高土地使用价值、获取土地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且使开发区周围的农村地区由于区域效应而更加商业化和现代化,把小生产的平面空间变为“工作、居住、休憩、交通”高度集中的立体空间。因此, 开发区的土地开发不单纯是项目开发, 而是实现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多功能开发, 是在现代城市规划指导下、有序推进的过程。

3.2建立开发区土地滚动开发的机制

地区政府在建设开发区时,应着手建立开发区的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广阔吸纳资金用于开发区的大规模经济投资建设,并逐步形成以地生财、以地集资的滚动开发机制,这样既能使使外汇资金不断涌入,同时也利于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土地滚动开发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体制,它能有效地形成区域土地资产收益,并提高开发区单位面积的资金集聚度和产出率,是我国的一些早期性能的开发区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创设的一项非常好的机制。几十年的经验和实践结果证明,在应用这项机制后,许多沿海的大型商业开发区都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增长。目前我国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收益来源是土地经济收益,相信随着以后的收益方式的发展,已土地资源经济为主的收益将不再是开发区的主要收益来源。

3.3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与协调性

开发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的进程实质上是相关区域利用以开发区为经济依托,通过与开发区协调和区域效应逐步走向城市化进程的过程。因为许多原来不发达的地区可以借助和依托开发区的商业和经济优势来对本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经济发展,这其中利用开发区的优势就是指利用开发区对周围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本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进行一系列与开发区相适应的产业活动,包括与开发区相配套的一系列产业和商业资源的供应等等。当然这要求开发去在开发和利用周围土地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充分考虑到开发区建设的本身是否与周围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协调性,除此之外,在建设和调整开发区时,不仅仅的考虑如何吸引外资,而且要考虑如何是开发区能够充分以周围经济产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周围的优势资源,并适时发挥其区域效应,以开发区为带动起点,带动周围经济进行发展。

4.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开发区发展的特点着手进行分析,指出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扩大区域发展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用地规模的确定、与周围环境既经济产业协调等问题。建设开发区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选则合适的方法,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托,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展开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J].经济发展,2012(5).

[2]孙清.经济矛盾与开发区土地利用[J].经济与建设,2012(6).

上一篇:(完善版)监狱劳教所二大队政治教导员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瑞士留学我的申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