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2024-08-06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精选8篇)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1

——蓝田变变电运行工作汇报

蓝田变电站是涟源电力局的元老变电站,涟源电力局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可以从蓝田变的历史记录中查寻到。它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当时变电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切的设计,、安装都是当时的水平,从运行设备到场地,都十分简陋,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35KV变电站却长期以来担负着蓝田城区100%的供电任务。以最简陋的设备,给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后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和需要涟源电力局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又建成了一座110KV涟源变电站,虽说增加了一个变电站,但蓝田变的供电任务却仍然占全城区的70%,因此,如果你对蓝田城区的市民进行查问,有90%的市民就只知道涟源有一个蓝田变电站。蓝田变之所以有名,还因为这个变电站有四大特点。特点一:蓝田变座落的地方四面环坟;特点二:蓝田变是由清一色的女人组成的变电站;特点三:一直以来都是先进班组;特点四:安全期从投运之日起到如今一直保持着。是呀,一个设备和场地这么陈旧,一个供电任务这么繁重,一个让男人们白天经过时都感到神经紧绑的地方,这班女人们是怎么样地日日夜夜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的。用她们自己的话说:靠着一种信念。一种对企业的热爱之情。

蓝田变从建成到如今,它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雨冲刷,它也体验到了改革对旧体制的无情淘汰,也经受了竞争中的激烈与残酷。一切的经历都充满了艰辛,一切的荣誉都来自于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但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所有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成功的喜悦告诉我们,我们胜利了,一张张的荣誉证书证明我们:我们是好样的。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几十年的工作体会,我们只用三句话来概括:营造一种氛围,让安全永远延伸;倡导一种理念,使学习成为时尚;提供一个舞台,展示巾帼风采。

一、营造一种氛围,让安全永远延伸

蓝田变电站是在文化大革命末期投入运行的,虽说是末期了,但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却是存在着,当时也许其它企业和单位对安全不是很重视,但蓝田变人却深深地体验到了安全在电力部门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懂得:我们是企业的主人,我们有权力把我们的工作干好,而我们的工作又和安全息息相关,安全是我们心中紧绑的一根弦,作为战斗在变电运行岗位的我们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为了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大家都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首先以文字的形式树起了安全生产第一块盾牌。

安全是我们电力系统永恒的主题,必须经常抓才能记忆犹新。我们除了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外,我们站里还专门设置了特殊的安全学习,那就是当我们的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工作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会就地开会,进行分析讨论,直到意见统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进行对用户线路停电时,对线路进行验电,当时调度来电说:线路已停电,需要我们装设接地线,而我们进行验电时却发现线路侧带电,于是我们马上汇报调度,线路带电,需要用户查找原因才能装设安措,经查为:一有电线路断线落在已停电的线路上,由于值班人 员不折不扣的责任心才没有造成带电装设接地线的误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是蓝田变电站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记得有一次交接班时接班人员在接班巡视设备时发现在本站出线靠线路侧装设了一组接地线,而交班记录上又没有标明,当问及交班人员时说是线路班在昨天的工作时自己装设的,根据这一情况站长马上召开了安全分析会;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一线路停电好多天了,虽然接地线不是我们所挂,但却挂在了我们站里的围墙内,我们有责任在交班记录上反映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倒闸操作时就更是如此了,我们的每一项操作都要经过细心的填写和认真的讨论,虽然大家都是老变电运行工了,但我们从不马虎了事。正因为我们严格的把关,事故总是被我们消灭在萌芽之中,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富的硕果,从蓝田变电站投运到今为止我们的安全期达到10116天,历年来被评为市局和娄底电业局先进集体,有一人还被评为省局先进生产者。2001年被省总工会授予“芙蓉标兵岗”称号。荣获1998年35KV变电站站际竞赛第一名,1990年荣获地方经委系统三电先进集体,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市局先进集体。几十年来我们所进行的倒闸操作达数千次,没有发生误操作事故,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票和工作票合格率为100%

二、倡导一种理念,使学习成为时尚

工作中光靠有热情,有责任还不行,没有过硬的本领,你的责任心再强,工作中也会出错,而我们变电运行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错误的操作票,会造成事故;错误的工作方法同样会破坏安 全稳定。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接着而来的审票、监护都只是一个空设。因为技术水平差,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错误。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职工大都安于现状,疏于学习。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树立一种信念,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才会学得好。我们站都是清一色的女人,而年龄都很大了,要想学习实在有太多的困难,于是我们就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及时了解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动向,从而激发了我们学文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我们站里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我们每月进行一次技术讲课,因为本站只有三个人,所以,我们轮流当老师,轮流当学生。在讲授技术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进行讲授,这种相互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练出过硬的本事,我们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和进行岗位练兵活动,我们平时的锻炼为我们在每次的比赛中迎来胜利。我们在娄底电业局举办的电气倒闸操作表演赛中获取了35KV变电站电气倒闸操作第一名。我们每月的技术问答题,都是针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进行,不使做技术题成为一个过场,我们想既然要做就做得最好,就与我们的工作紧紧相联,我们每人做完题目后,我们还要把它背熟,记住。变电运行工种是电力系统考得最多的一个工种,几乎每年平均要考上三次,正因为我们平时能积极地去吸收知识,所以每一次的考试我们都会100%地过关。去年我站三位同事都参加了高级工定级鉴定考试,全部通过。也许你们会不以为然,但对平均年龄超过四十的人来说,其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去估算的。蓝田变的女人就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这是无法更改的。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弱者,我们只有把自己摆在强者的位置上,才会在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用知识装点自己。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干得很出色。

三、提供一个舞台,展示巾帼风采

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最辛苦、最枯燥,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所以变电运行在系统中是无人愿意来的冷门,许多的本岗位上工作的人都想方设法跳“龙门”,特别是蓝田变电站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更没有人来了,我们也有过许多的想法,为此本站针对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经常召开政治学习,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爱岗、敬岗精神。因为人员因素是最重要的,人员思想的稳定,是确保安全的基础,我们多次组织大家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责任重于泰山”指示,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使大家达成共识,工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然命运把我们放在了这一艰苦的岗位上,我们就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不干好这一工作。慢慢地大家对运行设备所发出的“嗡嗡”声不再讨厌了,我们把变电站当成了能展示我们实力的舞台。有了对自己工作的正确认识,我们就能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职。以站为家,正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工作中就会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能送电,我们就会尽快恢复对用户的供电。为了争夺湖南电力系统芙蓉标兵岗,花费了我们全站人员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我们几乎没有了休息日,本 来就有繁重的工作任务,上班时我们只能认认真真工作,因为安全来不得半点的疏忽,因此所有的其它工作就只有通过休息日了,没有什么命令,没有什么规定,我们大家在心里默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谁有时间,谁就去做竞赛中有关的工作,终于我们把芙蓉标兵岗的牌子挂到了我们站里。2002年娄底电业局为了加强能全局变电站的生产管理,强化规范化值班,提高值班人员素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全局开展了变电站站际竞赛活动。活动的考核内容细致而苛刻,而本站是娄底电业局这几十个变电站中投运早,运龄长的老站,那陈旧而落后的设备,狭窄而粗糙的场地与有着宽敞明亮的环境,有着先进而优良的现代化设施的新变电站相比较确有天壤之别,要想在竞赛中名列前茅,谈何容易,起初大家都没有多大的信心,作为站长清楚地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全站人员的士气,于是她鼓起勇气说道:我们常常喊我们是好样的,现在证明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能在这次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说明我们真的不错,如果没有获得成绩,那就证明我们不行。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把我们心中那股不服输的气息给挑动。于是,我们为了改变我们旧的面貌,我们是即当清洁工,又当油漆工,即当设计员,又当美容师。硬是把站际竞赛第一名的锦旗夺到手。

蓝田变是一个女人的世界,不是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吗,我们就应把这一台戏唱好,唱活,唱出我们的成功,唱出我们的智慧,唱出我们现代女性的风采。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为女人们写下了一页辉煌的诗篇。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等待我们的将是艰苦的历程,更高,更苦的任务在等着我们,更激烈的竞争在等着我们,我们做为新时代的职业女性,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一切挑战。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未来,我们决不会停留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我们将会把过去写进历史,把荣誉当做我们今后工作的原动力,以此鞭策我们在今后的工作,我们有信心我们今后的工作会干得更好,更出色。

二00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2

作为一名荆州解放房管所普通的水电维修工, 20多年来, 他在水电修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为人们排忧解难, 用“辛苦我一人, 方便千万家”的精神默默奉献, 谱写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奉献之歌”。

房管“110”——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大公无私、全心奉献, 真正做到事如其名, 名如其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学习榜样。”解放房管所书记刘景发这样评价周大公。

作为一名房屋维修工, 周大公始终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自己份外还是份内的事, 他都“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这也是他对辖区居民的庄严承诺。

常人眼中收收房租、旱涝保收的房管职业, 在周大公的生活里却多了屋顶检漏、歪墙扶正、掏化粪池窖井、卫生间查漏止水等其他多项“额外”工作。他不仅将别人推不掉的事情主动揽在身上, 而且“自找麻烦”, 将自家的电话公之于众, 对居民的报修电话,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当地居民都知道, 无论房屋、管道什么时候出现问题, 他们都可以找周大公。

大年三十, 位于三岔路的居民反映楼道的主水管破裂喷水, 严重影响居民通行, 周大公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查, 发现是主水管因受冻结冰被涨破, 他没有丝毫犹豫, 找来两件雨衣, 拿出扳手等工具, 就开始干了起来, 冰冷刺骨的水喷射他的全身。周大公浑身湿透, 冻得直打哆嗦, 但他全然不顾, 最后终于换好了冻裂的水管。

不计得失急人之所急

20年来, 周大公难得有清闲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 他每年平均接到报修电话达550次以上, 平均年出勤日约360天, 具体工作时间更是无法准确统计。

已过不惑之年的周大公, 患有严重风湿病和胃病, 但他从不会因为这些病痛而耽误工作, 每次病痛发作时, 他都硬挺着, 脸上还是挂着那憨憨的微笑。他不顾医生的劝解和家人的嘱托, 依然饥一餐饱一顿, 下班连着上班, 不停掏窖井、清粪道。在他所管辖的地段, 什么时候该维修了, 他都了如指掌。

一天傍晚, 几位老人急匆匆地赶到房管所, 反映因连日暴雨, 位于忠城街的教学大楼上有一根铸铁管扣件脱落, 铁管斜靠在一家住户的窗户上, 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弄坏房屋, 砸伤路人, 在房管所勘查情况之后, 他主动请缨完成任务。只见他将缆绳系到腰上, 顺着外墙一下就滑了下去, 在将铁管移正的漫长过程中, 他整个人被悬在空中, 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危, 只细心谨慎地慢慢移动铁管,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空中, 四周只有静静的呼吸声, 当周大公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时, 人们不禁纷纷鼓起掌来。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周大公也忍不住倒抽冷气:“要是真掉了下去, 这条命算是到头了。”

无声的行动温暖人心——他却满怀内疚

多年来, 周大公都没有好好的照顾过家人, 甚至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是他一件不敢奢望的事。2000年除夕, 好久没有陪家人的周大公准备和家人一起吃顿难得的团年饭, 补偿一下自己对家人的愧疚, 然而此时周大公接到居民的报修电话, 居民家的下水道堵塞。想着除夕夜居民无法正常排水, 周大公的心急了起来, 二话不说就背着工具包离去。当他一身疲惫地赶回家时, 已是深夜, 腿脚不便的老母亲躺在床上, 轻声问:“大公, 今天是不是大年三十啊?”如晴天霹雳, 周大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床前, 泪流满面:“妈, 我对不起您啊, 大年三十还让您老人家跟着我挨饿……”

在平凡的岗位中收获不平凡的自己 篇3

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时也肩负着最严峻的使命,走入教坛第八年的我,始终保持着一个信念,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激励奋进是前进的车轮,只有肯钻研,肯努力,肯付出,才能体现一个教师最大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受益。

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从事英语教学八年,在教学任务重,班数多,课时多的情况下,认真、严谨、律己一直是我的工作作风。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学经验的丰富积累,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俗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做到勤于专研和思考,敢于探索和创新,善于实践和总结,乐于担当和奉献。在近几年英语生本化课堂的研究中,我努力学习和专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的探索出小学英语活动拓展课生本化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引导组内成员一起实践,持之以恒,并修已完善。日常教学中能准确的把握每课的重难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堂课,制作出每一课精美的课件,因此我的英语课深深地受到学生的喜爱,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好评,教学质量年年居高,任教的七个班级在近几年的英语考试中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大幅度的超出了学校的均值。无论是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还是组内共磨,校级共磨,市级评优课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硕果累累。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真正的为学生一生幸福而奠基。

二、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众所周知,从事英语教学学科的老师苦不堪言,担负着280个孩子七个教学班任务的英语教学工作,任务多,负担重,压力大是这些年我最深刻的体会,每到自己体力不支,深感乏累的时候,我都强忍着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挺一挺,再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种鼓励和坚持,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勤勤恳恳的付出,才换来了孩子们如今英语成绩上的突飞猛进,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撒满心血点点,润花蕾,育桃李,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风雨彩虹,付出终将会得到回报。

三、严中有爱,甘于奉献,不言放弃。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科任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教师无法体会到的。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我经常会为后进生的英语学习而苦恼和困惑。利用自己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进行辅导是唯一能减少后进生人数和提高成绩的方法。现任教的四年三班里,有个叫李嘉一的孩子,这是一个好动、倔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经常废话连篇,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干扰老师上课的学生。最初我会主动的找到他谈话,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英语成绩上能有所进步,尽可能每天中午安排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是态度上的改善,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心想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在一次大发雷霆后,我主动的约谈了他的家长才慢慢地了解到,这是个在没有父母关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爷爷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家庭条件非常艰苦,六十多岁的奶奶仍在外开黑车打工赚钱,能满足日常的开销和学习费用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是难上加难了,更别说能花精力和金钱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英语。每当看到嘉一奶奶无助而又苍老的面孔,看到这个眼睛里充满对母爱渴望的孩子,我的心顿时融化了。学期中,他又一次了成为了全学年唯一一个不及格的孩子,可我却很心平气和,态度委婉的和他说“ 没关系的,老师不会批评你,不要怕,课堂上的我虽然很严厉,但课下我们就是好朋友,我关心和爱护你们每个人,像爱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知道你的家庭特殊,在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老师不要求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多高的分数,只要你能一次比一次进步老师就很知足了,我会尽全力的帮你把落下的知识补上”。听到我的话,他好像又吃惊又难以相信地走了!从那以后,经常会看见他庞大的身影在我的办公室里穿梭,每到午休和放学的时间,他都会主动的找我辅导,在我不在的情况下,还会帮我整理和收拾好办公室里的卫生,话语间像朋友一样的会对我嘘寒问暖,随后的课堂上,他也开始主动举手了,虽然口齿不清,错误百出,可我还是不断地鼓励他激励他,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尽管期末考试的成绩依然不如人意,但56.5的成绩较比从前的四十几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嘉一的这个案例,我始终坚信,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花开再晚,只要精心呵护,静待花开,总有一天会结出果实。只要我们能做到甘于奉献,不严放弃,终将会看到后进生的转变。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4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从这些文字中,我读出了作为一名平凡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应该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处着手,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成就不平凡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

如果说企业是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每一位员工就是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树叶的色泽是否油亮、是否苍翠,是人们判断这棵大树好坏的一个鲜明的参考标准。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每一位员工是责无旁贷的,应该唤醒自己的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的工作,对企业的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员工是企业核心的承载着。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分钟,把握每一个机会。今天,在微利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学者也许不用埋头苦读,会迎合读者则财源滚滚;演员也许无需苦练十年,靠绯闻就能红遍天下。但越是这样,就越应冷静自守,越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承担起自我责任,倘若缺少责任之心,少了一份对工作的热忱,就会容易产生怠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即工作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态度决定成效,起步影响结果。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定下心来,着眼于当前的实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善作善成,发挥好自我的能力、自觉做事的能力、善于创新的能力,与企业共进退,相信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俗的业绩。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5

在我国,敬业的楷模比比皆是,如:李素丽,张玮,任长霞等……他们就是那种把工作当成人生追求,把工作当成人生享受的人。其实,在我们酒店也有这样的人。比如:我们敬爱的业主代表兼总经理刘总,和蔼可亲的执行总经理冯总,餐饮部曹总监,认真仔细的马质检等等。

刘总和冯总对酒店工作的认真是众所周知的,整个酒店八大部门,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在操心。小到餐饮部包厢椅套和窗帘的更换,服务员工装的挑选,大到工程问题,空调的制冷,四楼工程的改造!对于菜品这一块,更是高度的关注,菜品就是餐饮的主心骨,为了增加我们湘粤情的特色,刘总不辞辛苦,带着我们行政总厨去千里迢迢的湖南考察。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勤奋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同事们一起描绘花园酒店辉煌灿烂的明天!餐饮部曹总监的到来,让我们学习到了以前没有触摸到的知识领域,前卫的管理模式,新的思想,不一样的服务理念,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工作生活中取之不竭的财富,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是什么让他们有这些举动?在这里我想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他说:“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要燃烧,在心爱的工作岗位上无悔的燃烧。”这就是爱岗敬业,如果他们没有对工作的的高度热爱,没有对工作的执着与关注,他们又怎会如此投入,成了楷模成了表率?而更多地员工可能不被我们所知,他们或许在房间打扫卫生,或许在高高的梯子上修建,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们总是遗忘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比如我们辛勤的洗碗大姐。他们每天要洗许许多多的盘子,在别人休息时他们却在忙碌着,节日里,别人都放假在家乐享天伦之乐,而他们却在酒店加班清洗客人用完的餐具。一年365天,他们的手都泡在洗洁精水里,没有一天下班他们的手不是泡的泛白,皮肤也皱在一起,看了真让人觉得心疼!但是他们却没有抱怨,对这份日久如一的工作一丝不苟,认真

严谨!

在我们部门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哈萨克族的传菜生,长相平凡,但是却能在平凡的岗上位上,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抬转盘,拆桌子,撤餐具,最脏最累的活,他可以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使命。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还有一名员工,在收拾包厢时,拾到一个鼓鼓的钱包,当追出去时,客人已经走了。他打开钱包,里面全是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身份证,工作证。拿着这个沉甸甸的包,里面的钞票足有他两个月的工资,但他义无反顾的奔向酒店前台,并做好登记,方便丢失证件和现金的客人寻找!这是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力量,也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朋友们,这难道不是我们花园酒店,爱岗敬业最真实的写照吗?正是有了这样平凡的员工,敬业的员工,才构筑起梨城花园这个五星级酒店,才有了那一批批满意而归的客人,才使我们花园酒店名声在外,成为客人愿意消费的最终选择!不得不说,一个优秀的团体离不开团结互助。花园酒店就是一个精诚团结的集体。从公司领导到管理人员,再到每个员工,人人都深深认识并真切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互助的种子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花园酒店人的心中。确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思想,团结互助为公司,一心一意谋发展。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做到: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团结互助,力创优秀部门;领导干部之间团结互

助,更好的协调工作;全体酒店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共创酒店发展的未来,定然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花园酒店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6

2009-09-09

--记罗湖海关旅检四科科长郭惠绮

1982年,郭惠绮带着许多美好梦想参加海关工作,被安排在罗湖海关旅检科,当年只有17岁,正值青春年华。站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罗湖桥头,她一干就是20年。二十年如一日,她奉献了青春,挥洒了热血,走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岁月。对罗湖桥,她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因为这是她工作的地方,人生的驿站--罗湖桥见证了她的成长,实现着她的梦想。

站在罗湖桥头,代表的是国家,为的是人民

深圳的罗湖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连接着大陆和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进出境旅客占全国48%,日均高达24万人次,高峰期超过30万人次。查验现场常常是人如潮涌,单是看人潮,就觉得地板摇、眼花乱,头晕脑涨。作为海关关员,代表着祖国的形象,一方面要保证通关顺畅,一方面还要时刻绷紧查私的弦,不放过任何一名走私分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郭惠绮深深知道,“站在罗湖桥头,我代表的是国家,为的是人民。岗位虽然平凡,但它既神圣又光荣”。因此,20年来,她始终在为做一名合格的海关关员默默地奉献着、默默地追求着。

刚进关不久,郭惠绮被分配到进口科工作,看着身边的老关员不动声色便能从匆匆而过的人群中查获一宗宗走私案,她既羡慕又迷惑:羡慕的是他们的运气,迷惑的是他们怎能做到一查一个准。在老关员的悉心教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学习,她终于明白了,查私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真本领。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苦练本领,把好国门。打那以后,一上班她便多看多学多问,以勤补拙;下了班还守在宿舍或泡在图书馆,大量翻阅书籍,日积月累,养成了爱学习、爱动脑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磨练,郭惠绮的查私本领在一天天提高。1989年,关里组建机动查验科,她幸运入选,得到了全面学习和掌握缉私业务知识的机会。在机动科工作的3年里,无论是淫秽物品、电子产品走私案,还是毒品、外币和文物走私案,她都有机会接触。1990年,她首次跻身于罗湖海关查私案值过“百万”的行列,并查获海关系统首宗冰毒案件。随后几年,她的查私成绩一年比一年好,1998年,她查获了罗湖关当年最大一宗毒品走私案,计海洛因1700克;查获案件137宗,案值人民币1214万元,随后几年查私成绩连年递增,被称为“查私女状元”。1998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同志视察罗湖海关时,正好她查获了一宗外币走私案件,吴仪亲自来到现场看望她,并亲切地称赞说:“你真是火眼金晴啊!”

在旅检通道上,用平凡创造出自信

打铁先要自身硬,能力的提高不是靠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中,郭惠绮比较注意总结一些规律,比如某个时间段,哪些籍贯的旅客多数携带什么物品,或者是某些年龄段的旅客的着装习惯怎样等等。“积跬步,至千里;汇细流,成江海”。经过长期的察言观色和总结,她现在基本能一眼看出某位旅客的职业、携带的基本物品。为了准确地找出走私分子的破绽,她还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同事查获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案件时,她总要问问他们

挑查的依据是什么,慢慢地,对走私分子的各种走私手法都有所了解。这样一来,挑查准确率提高了,查私也找到了“窍门”。

一天中午,郭惠绮检查一名中年男旅客,在似乎一切正常的旅行袋中,有一条70多公分的布条引起了她的注意。当她正查看布条时,那位旅客主动解释说,脚受了伤,布条是绑脚用的。可是,她看这位旅客刚才走路的姿势都很正常,布条上也没有什么药味,两端还有铁扣子,不象医疗用的,倒象一根腰带。于是她马上向科长报告,建议搜身。果然在该旅客的腰带上查获插着的一块重359.8克的4号海洛因。

一天早上,罗湖口岸刚开闸,在出境通道迎来了第一批旅客。一名穿着松牛仔服的青年男子走进通道口后不是直着向前走,而是有意斜着往离关员最远的一侧走。干嘛要舍近取远,莫非是做贼心虚?于是郭惠绮立即采取措施截查,结果从其手上查获5块高纯度海洛因,共重1700克,成为罗湖海关当年查获的最大一宗毒品走私案。

2001年元旦假期,通道上的旅客都提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突然,有一个斯斯文文、走路不紧不慢的中年妇女引起了郭惠绮的注意,她立即上前盘查。其间,对方对答如流,十分镇定。但她仔细观察,发现无论是过“金属探测门”,还是站在检查台前,对方的双手都交叉着放在身体前大约腹部的位置。她突然问对方身上有什么东西,对方说“没有”。可她再问同样的问题,对方就吱唔了。经过搜身检查,她查获了这个中年妇女藏在胸部、腹部的摇头丸共1149粒。

一天临下班,面前走来一名40多岁的男旅客,这名旅客与前后其他步履匆匆的旅客不同,走路不快不慢,头微低,腰却挺得直直的。郭惠绮觉得形迹可疑,决定对其进行检查,当问及是否有物品申报时,这个中年男子从上衣袋里掏出3000元港币,说就这些东西,没有别的。掏钱时却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衣服里掉出什么东西似的。这情况更使她产生怀疑,在两名男关员的协助下,从这名旅客腰部和腿上搜获一叠叠外币,共计港币40万元、美金20.6万元,折合人民币215万元,这是近年罗湖海关查获的最大一宗外币走私案。

1999年中秋节前的晚上,郭惠绮值晚班。约8时许,出境通道走来一个手提菜篮子的中年妇女,当正要从郭惠绮面前走过时,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现在已过晚饭时候,这名旅客怎么才买菜过关?于是她把旅客请到检查房里,拿走篮子上面一大把青菜,发现原来内有“乾坤”,篮子底部藏着4个古朴典雅的陶像。后经专家鉴定,这4尊像是价值连城的明代文物。

郭惠绮从20年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仔细察言观色,详细调查询问,于细微处见疑点”的查私“秘诀”。这也大大增强了她的查私自信心,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查私现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现场查私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20年来,郭惠绮深深体会到:无私才能无畏,不贪才有正气。多少次,当走私分子用真金白银进行赤裸裸地行贿时,她想到自己既然是海关关员,依法行政、查缉走私是自己的职责,是基本的职业要求,如果与走私分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损失的是国家利益,受损的是国门把关人的形象,国法不容、职

责不许、亲情不忍!2000年,她查获一名超带美金5780元的“水客”,在送案件去调查科的电梯里,当事人突然拉住她,一边将4000美金使劲往她口袋里揣,一边满脸堆笑地说:“交个朋友,以后方便过关。”她马上严肃制止当事人:“你贿赂海关人员是罪加一等的。”当事人见她态度坚决,才乖乖收起了贿赂款。

2002年8月,郭惠绮在抽查一位女“水客”时,发现其神情异样。经一再追问有没有帮别人带钱,这位女“水客”一会儿低头沉默不语,一会儿又说没有,使她觉得更加不对劲。这时,女“水客”压低声音对她说:“去后面给你1万块钱喝茶。”她的心里一下子有了底: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于是马上进行搜身,从女“水客”的腹部搜出超带的港币13.9万元。她想:才带了十几万就要贿赂我1万元,真的是这么“慷慨”吗?于是又继续不停追问。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当事人终于承认了其人体藏匿港币23万元的事实。

当然,走私分子不只会来软的,偶尔也来硬的,一次上班途中,一名曾多次被郭惠绮查处的男“水客”拦住她,威胁说对她不客气。郭惠绮正气凛然地回敬道:“怕!我就不干海关了!”她想,邪不压正,况且身后有组织和人民为自己撑腰,怎会屈服于走私分子的淫威与恐吓!

在查验岗位上,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查私工作也一样,要靠大家共同努力,郭惠绮希望全科全关从事查验工作的同志都成为“查私能手”。于是她十分注重发挥自己的作用,毫不保留地向同事们传授查私心得,手把手地搞好“传帮带”。她通过对一个时期走私动态的分析,总结出简明的查私经验,热情与大家讨论、分享,关里也及时将她的查私经验进行提炼,汲取全关其他查私能手的查私“秘诀”,总结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郭惠绮工作法”在全关推广,并得到了总署领导和海关系统的赞赏,促进了海关查私业务的开展。

2000年,组织上把郭惠绮调到现场监控指挥中心,目的是狠狠打击团伙走私在罗湖口岸的猖獗态势。这就要求同志们团结协作,集体作战。有人说:“郭惠绮,这样一来,你的个人查私成绩可有损失哟。”她想:打击团伙走私是为了净化口岸的通关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秩序,根本谈不上个人“损失”。她和大家一起分析形势,精心组织行动,与走私分子斗智斗勇。2000年7月1日,一举查获了在罗湖口岸走私达10余年之久且具相当规模的陈月云走私团伙。不仅给走私分子致命一击,还对各走私团伙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与震撼,大大遏止了团伙走私的发展态势。从那时至今,郭惠绮和同事们先后展开29次较大规模的行动,端掉12个走私窝点,抓获走私罪嫌疑人127人,狠狠打击了团伙走私的嚣张气焰。

2001年,郭惠绮走上了监控指挥中心副科长的岗位,并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的殊荣,去年,又被提拔为监控指挥中心科长,成为“兵头将尾”。她的责任更大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中,她不仅利用自己的查私经验帮助大家确定查私重点,有的放矢地打击走私,抓好业务建设,而且注意学习带队伍、抓管理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任务面前,她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平时,经常跟科里同志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为他们鼓劲、加油。一次,该科利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查获了一名“水客”走私15部手机入境,询问中发现将有一批“水客”在商业城的厕所内交货的线索。她二话没说,带领几个女同志直奔那里。厕所的气味难闻,东西也很脏乱。她带头搬开了堆得高高的杂物,并翻看了好几个垃圾袋,终于在洗手盆的下端,找到了一个装着68部手机的黑色胶袋。成功地端掉了这个走私交货的窝点,并抓获了3名走私嫌疑人。事后,同志们打趣说:“郭惠绮,在厕所查私这类脏活,你吩咐就行了,不用亲自动手。”她想,一个基层干部,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更应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她的领导下,该科涌现出一批查私能手,仅一年多时间,就查获各类走私违规案件810 宗、案值2700多万元,还查获了罗湖海关首宗人体藏毒案。

旅检工作主要与人打交道,政策性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关员的态度作风、文明执法要求很高。工作中,郭惠绮坚持礼貌待人,多做耐心的宣传解释,不以势压人。遇到无理取闹的旅客,保持克制,冷静地处理争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旅客心服口服。特别是旅客有困难时,热心帮助解决。一次,一名香港旅客过境时突发疾病,昏倒在监管现场。郭惠绮看见后疾步上前,扶起那位旅客,并立即通知了医护人员。经过急救,旅客转危为安。事后,那位旅客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中国海关,谢谢海关关员。”多年来,她从未被旅客投诉过。

为了事业我全情倾注,而对于家庭我深深愧疚

工作上的全情投入,常常令郭惠绮体会到充实的快慰,更有一份面对重任的坦然与无愧。在做好工作、管好队伍的同时,她也力求做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管好小家。然而,对于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家人却常怀愧疚之情。

郭惠绮的老家在惠州。1998年,母亲不幸得了肠癌。工作之余,她总是坐车赶回惠州,看望老人家后,便又匆匆赶回单位。因为她不仅是属于母亲的,也是属于海关的。1999年春节前夕,是旅检工作一年中最忙的日子。而医生宣布老人家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后来关领导了解这一情况,特意给了她10天假。年三十那天一早,是她休假前的最后一班岗,尽管归心似箭,但她仍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查获了当年“春忙”期间最大一宗外币走私案,折合人民币97万元。下班后,她和丈夫、孩子匆忙赶回老家,陪母亲过节,这是她工作20年来与家人过的第3个团圆年。看着母亲病弱的身躯,想着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想着母亲将不久于人世,想着自己对母亲照顾得那样少,她泪如泉涌。半年后,在她打击团伙走私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母亲走了。每当她想起可爱可敬的母亲,心里总是怀着对老人家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对于自己的小家庭,郭惠绮努力做好“角色转换、双项平衡”,实现家庭、工作两不误。每天一大早起床,为女儿准备好早餐、衣服,然后急急忙忙赶赴工作现场;碰到上晚班,白天就煲好一锅“靓汤”留给丈夫。可有时候,也真是难:记得有天早上起来,女儿的脑袋烫得厉害,眼看就到上班时间了,不上班,岗位上就缺一个人;上班吧,女儿还小,又病着,实在叫人放心不下。心痛、焦急之下,她只有叫丈夫送小孩去医院,自己则直奔岗位。通道上,她集中精神连续查获几宗案件后,在小休的短暂时间里,抄起电话,向丈夫询问女儿病情,“遥控指挥”丈夫如何喂药、如何观察,直到女儿的病情稳定好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有人曾劝郭惠绮:一个女人,只要工作过得去,清闲一点,多一些时间相夫教子,也就算了,何苦那么“搏”?为此,她也曾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谁都有家庭,有“后顾之忧”,但如果都为自己的小家,谁又去为国家这个大家呢?组织上既然把我放到这个岗位,就证明这个岗位需要我。爱岗敬业不能仅仅挂在口头上,而要在岗位上踏踏实实、真真正正

地干好工作,干出成绩来。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自己的人生 篇7

主任 李书怀

模范带头严于律己, 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随着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 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社区性、公益性、政策性、群众性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它涉及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是完成历史赋予劳动保障工作者使命的重要前提。李书怀同志首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 认真学习各项劳动保障政策, 精通各项业务流程, 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积极听取百姓的意见。为减少百姓办事的环节, 严格规定各个服务窗口的职能作用, 增加职能的透明度。

特别是2011年因办公地点拆迁, 新的办公地点进行装修改造。他跑市场做调研, 掌握装修所用材料的第一手资料, 和装修队进行多次的协商, 天天到现场进行查看。最后以最快的速度, 最好的质量完成了工程, 节约工、料费15万元。现在向阳楼行政服务中心是河东区标准化服务的试点单位。办公设备齐全, 环境温馨, 工作人员服装整齐, 工作热情, 服务周到, 得到广大前来办事人员的好评。

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李书怀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先后为社区平台制定了服务指南, 工作职责、根据上级的要求全力推进和完善就业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努力实现“服务功能多元化和服务手段信息化”, 全面提升中心各项功能。在夯实基础工作的同时, 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制定了各工作站例会制度, 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 并当场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服务质量及办事效率。几年来通过各项基础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善于学习提高素质

李书怀同志35年如一日, 作为保障中心的主任他心中时刻装着单位职工和辖区的百姓, 这不仅缘于他对职工和百姓的一种情分, 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把帮扶困难就业群体实现再就业作为他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组建了劳动保障协管员这支队伍, 任务是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而这支协管员队伍的来源也是当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年龄在40-50岁之间, 他们有热情, 没经验。为了带领好这支队伍, 李书怀同志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给这63名协管员进行培训, 让大家了解形势, 理解政策, 传授工作经验, 使协管员在思想上对工作有个理性的认识。开始工作后, 他每天深入两个工作站进行实践辅导, 他制定工作目标, 并且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职能作用, 在社区内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 全体工作站的协管员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工作, 在调查中做到了进千家万户门、知千家万户情、暖千家万户心、解千家万户难的工作目标。通过调查, 各工作站建立台账及数据库, 并有针对性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 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并对就业困难者做出就业援助的承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帮扶直到为他们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 成立残疾人工疗站, 安置残疾人就业576人, 每年完成安置任务106%, 并100%完成养老保险扩面等各项任务指标。目前向阳楼街已有90%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 经常接受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在他的带领下向阳楼街的再就业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优秀的事例和感人的故事。晨阳里社区以安置残疾人为亮点, 2006年被评为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2007年他们的经验在全国充分就业社区交流会上进行交流。2006年一名协管员被评为天津市再就业“三八”红旗手, 并代表全国的劳动保障协管员参加了中国就业促进会———美铝基金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培训合作项目总结会和全国高层领导进行经验交流。现在向阳楼街已经有一支非常强悍的劳动保障队伍, 为辖区内的居民解决劳动保障的各种问题。

凝聚人心为民解忧、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要深怀爱民之心, 做群众满意之事。这是李书怀同志多年来的工作宗旨, 也是他经常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特别是近几年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接连而至, 每项工作都有许多新的政策, 因此他首先领会文件精神, 吃透政策内容, 明确工作方向, 积极做好宣传, 并做到家喻户晓, 使能够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失业人员都能得到实惠。百姓经常说“向阳楼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来到这里办事, 不管找的那个窗口, 服务人员都好像是我们的朋友, 他们把政策讲解得非常透彻, 服务的非常到位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近几年来, 大量的失业人员集中办理退休手续。但是这些人员失业已有十几年了, 档案材料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失业人员对这些事情不理解, 李书怀同志从来不把他们拒之门外, 耐心的给他们讲解, 帮他们分析, 甚至帮他们跑原企业, 从来不吃百姓的一顿饭, 不拿百姓的一盒烟, 直至把事情圆满解决。事过多年后被他帮助过的百姓在大街上和他打招呼, 向他提起当年的事, 还在说着感谢的话, 而他早已把这些事忘到九霄云外了。这是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从不张扬自己业绩。李书怀同志经常和大家说, 到我们这里办事的人大都是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人员, 因此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 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不仅关心百姓也非常关心我们工作人员, 不管是职工个人还是家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 他都积极帮助解决, 同志家属有病他要到家看望。他说“工作是大家干的, 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工作”。大家也说“我们跟这样的领导工作心情好, 工作热情高, 向前有奔头”。

在市局布置的“五比一创”活动之中李书怀带领整支队伍积极投入。制订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 实现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新目标。在他的带动下, 大家一致认为要立足本岗, 积极围绕着河东区的竞赛主题合心、合力、合拍、共创魅力河东。为凝聚全体职工智慧和力量, 进一步加强中心窗口的作风建设, 夯实基础工作, 决定在中心全面开展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标准化服务活动。时刻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洁, 始终做到中心大厅窗明几净, 地面整洁干净, 中心大厅等候座椅摆放整齐, 中心大厅内部空气通畅清新。提供先进的办公设备, 营造温馨的办事环境, 为打造活力幸福新城市中心做出贡献。活动中, 李书怀同志也被评为市级“五比一创”先进个人。

在平凡岗位上闪光的科技标兵张英 篇8

东北制药作为中国重要的药品生产与出口基地,设有医药研究院、设计院和质量检验中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集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顶尖级专家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研、生产、经营、培训体系,具有较强的新药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主要生产抗生素类、维生素类、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抗病毒类、天然药物类、解热镇痛类、抗艾滋病类、麻醉精神药品类、计划生育药品类、保健品类、诊断试剂类等12大系列,400多种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制剂产品。主导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东北制药这片沃土上,人才辈出,不仅培育出了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安静娴,还培育出许多许多扎根企业、默默奉献几十年的优秀科技人员,张英正是其中之一。张英,现就职于东北制药研究院,于1986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二十多年来,埋首于产品研发工作中,不论是当实验员还是当项目负责人,她都能兢兢业业,潜心专研,在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中成绩突出,取得多项成果,并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中2006年发明“制备中性磷霉素钠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磷霉素氨丁三醇生产新工艺研究”项目获沈阳市2005年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2009年完成的“磷霉素钠及其系列产品生产工艺的技术优化”项目获评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树立信心,坚持科研

金刚烷胺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在东药已经生产了几十年,但由于中间体溴代金刚烷的生产周期长,含量低,一直制约着生产能力和产品金刚烷胺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09年公司成立了攻关小组,张英任项目负责人,进行溴代金刚烷工艺改进。面对几十年生产的工艺,很多人认为再有所突破是非常难的,但张英没有退缩,开始对溴代金刚烷合成工艺进行攻关。她潜心钻研,翻阅各种书籍和资料,尝试多种实验条件,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周期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16小时,溴代金刚烷的含量由80%提高到95%以上,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为企业赢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英本人被授予东北制药总厂“十大杰出员工”称号。

为人低调朴实,科研独具慧心

她注重对文献的研究,但却不拘于文献,而是开阔思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琢磨,争取设计出的路线在当时是最合理、最优化的,是企业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在研究中,她十分注重细节,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并细致研究从中找出规律,为以后的实验提供指导。她还特别注重对失败实验的研究,从失败中发现问题关键点,为以后放大生产做好预防准备,以提高生产转化的效率。张英先后完成了非甾体消炎阵痛药依托度酸的研制、磷霉素氨丁三醇生产新工艺研究及生产、磷霉素氨丁三醇质量升级研究及试生产、悬浮级磷霉素钙的研究及公斤级中试、金刚烷胺工艺改进、金刚烷胺异构化工艺研究等项目。

2011年张英承担了黄藤素的研制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张英开始着手该产品研制工作,通过比较黄连素和黄藤素的化学结构,参考相关文献,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行设计了有机合成路线。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大量试验打通了工艺路线,但却发现灰分、水分、杂质等技术参数超标。为了尽早攻克技术难题,张英和所长刘九知商定后决定改变思路,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中间体质量提升上,利用化学专业理论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整个反应路线进行梳理和深度分析,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因素,同时考察几个实验条件,找到了异常原因,最终优选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保证反应完全、避免物料损失,使中间体含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含量达到95%以上,收率达到96%以上,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使整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科学细致地考察,确定了产品制备工艺,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后期,张英和项目组的成员经常守在设备旁通宵达旦考察数据,经过苦心研究,通过“先模拟现场条件小试”“改变溶剂量及温度等条件”“同步进行小试跟踪”等措施,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黄藤素中放试验,产品质量达到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优于天然提取的黄藤素质量。

该项目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次化学方法合成黄藤素,有利于节省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也为东北制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带动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

在从事磷霉素氨丁三醇生产新工艺研究及质量提升工作中,遇到了产品质量差,有四个单一杂质在0.5%左右,达不到欧洲药典标准的难题。当时项目组成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她经常对项目组成员说:“面对未知和不可能,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仔细思考,努力尝试,必定有所收获!”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每个人最大潜能,并积极地指导他们,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科研骨干,使得更多员工找到自己的人生乐趣和价值坐标。同事开玩笑地把她比作伯乐,她却说成绩全是千里马的。在张英的带领下,项目组终于解决了难题,使单一杂质控制在0.1%以下,达到了欧洲药典标准。

“讲”在行动,“比”在成绩,张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讲理想、比贡献”,在甘于寂寞搞科研的坚持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荣获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科技标兵。

责编/杨芳

上一篇:可爱的大白鹅小学作文下一篇:解除《劳动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