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美术科《俯瞰山川》(余红)

2024-05-18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美术科《俯瞰山川》(余红)(通用3篇)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美术科《俯瞰山川》(余红) 篇1

教案背景

√小学 2,学科:美术 1,面向学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自由组合,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百度”查阅有关资料。教学目标

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教材分析

教材俯瞰山川呈现了《黄河弯道》、《大地的血脉》、《农田网络图》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美丽的画面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景象,可以借以引入教学。欣赏是本活动的着重点,在欣赏学习中应抓住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化认识并避免体验活动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教学重点:

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看美好山川。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祖国河山壮美的俯瞰图片,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教学准备:自由组合小组,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祖国壮美河山图片。课内互相交流与分享。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然后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http://video.sina.com.cn/v/b/24830698-1256673877.html(飞机起飞时的情境)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再观看一段视频,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MDI0NDg0.html(俯瞰苏州城)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http://image.jike.com/rmss/page/ie6details.php?q=%E4%B8%AD%E5%9B%BD%E5%9C%B0%E5%BD%A2%E5%9B%BE&fm=QH360&page=&chosen=5(中国地形图)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http://image.jike.com/so?q=%E9%BB%84%E6%B2%B3%E5%BC%AF%E9%81%93&fm=QH360&page=&st=0(黄河弯道)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http://image.jike.com/rmss/page/ie6details.php?q=%E6%B1%9F%E5%8D%97%E5%B0%8F%E5%B1%B1&fm=QH360&page=&chosen=7(江南小山)

http://image.jike.com/rmss/page/ie6details.php?q=%E7%BE%A4%E5%B1%B1&fm=QH360&page=&chosen=20(崇山峻岭)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1)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5%A9%CC%EF%B8%A9%EE%AB%CD%BC&in=1628&cl=2&lm=-1&st=-1&pn=99&rn=1&di=1***&ln=1978&fr=&fm=result&fmq=***0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9&-1&di1***&objURLhttp%3A%2F%2Fwh.fjlylc.gov.cn%2Ftpxw%2Fsn%2F201012%2FW***980181.jpg&fromURLhttp%3A%2F%2Fwh.fjlylc.gov.cn%2Ftpxw%2Fsn%2F201012%2Ft20101218_412.htm&W400&H300&T8675&S70&TPjpg(农田)

(2)

http://image.jike.com/rmss/page/ie6details.php?q=%E8%87%AA%E7%84%B6%E5%9C%B0%E8%B2%8C&fm=QH360&page=&chosen=8(冰岛奇异)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1.欣赏同一建筑物,从平视、仰视、俯瞰角度的视觉图,感受俯瞰图的表现方式。

平视图 仰视图 俯瞰图

http://tj.focus.cn/egou/klzx/kanfang_detail/

2、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3.欣赏《河畔》,并投影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4%F3%C8%CA%C6%BD%B4%EB%B5%C4%D7%F7%C6%B7&in=30951&cl=2&lm=-1&st=&pn=0&rn=1&di=7000674390&ln=468&fr=&fm=&fmq=***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7000674390&objURLhttp%3A%2F%2Ffzj.sz.gov.cn%2Fkf%2Fphoto%2Fpingc%2F19.jpg&fromURLhttp%3A%2F%2Ffzj.sz.gov.cn%2Fkf%2Fphoto%2Fpingc%2Findex1.asp&W738&H500&T8273&S192&TPjpg(河畔)(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 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3、部分学生线描作品:

六(1)陈青荷《盘山公路》

六(1)李美 江南系列

六(1)邱润华《幾米》 六(1)刘诗敏《黄山石壁》

六(1)王晶《河畔》

六(1)姚丽妮《山村》

五、板书设计:

俯瞰山川

平视图 仰视图 俯瞰图

教学反思:

习惯于从一个相似的角度观察事物,印象总会相似。但如果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崭新的景象。教学本课,我准备了两大活动,一是收集、欣赏各种俯瞰图片。二是通过欣赏不同视角拍摄的图片,深化认识俯瞰角度拍摄的优点,并能根据图片,画画俯视下的景物。为达到目的,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通过让学生欣赏、观察、比较分析、探寻发现、总结规律,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并把俯视状态下视觉感受的特点和规则,在美术学习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广东省 学校: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官田小学 姓名:余红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官田小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美术科《俯瞰山川》(余红) 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准备:

(1)认真预习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的第17课《宋词四首之念奴

娇·赤壁怀古》,消除语音障碍,读懂词的大意;

(2)把自己在预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书本上,带上书本和笔准备到多媒体语音教室

上课;

(3)小组长准备好一个1G左右的U盘,用来收集组员的资料和作业。

【教学课题】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诵该词,品味苏东坡豪放词的语言之美,并尝试背诵该词;

3、感受苏东坡豁达豪放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

1、基本情况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的第17课《宋词四首》里的第二首,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词不仅仅在本单元是重点篇目,甚至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学习这首词,不单要品味到词的语言美,更好感受到作者那非一般的人格魅力。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该词,品味苏东坡豪放词的语言之美,并能背诵该词。

3、教学难点

感受苏东坡豁达豪放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4、教师准备

(1)提前告之学生上课的内容、预习的方向、上课的地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2)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

(3)利用互联网海量搜集本课的学习资料,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并提前到多媒体语音室进行调试。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是多媒体语音室辅助自学的方法,学生分组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加以点拨和引导。

【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老师活动——老师利用语音系统向全班学生播报自己的导入词:“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一首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翻开书本第118页,之前我们已经做过预习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朗诵一下这首词。”

◆学生活动——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并为下一环节听名家朗诵做好铺垫。

(二)听名家朗诵(5分钟)

★老师活动——老师提示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该词的朗诵音频,具体方法:登陆百度mp3页面(http://mp3.baidu.com),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赤壁怀古”,点击其中一个视

听,并告之学生要注意纠正自己的读音。老师推荐“风夜”朗诵的那个音频,具体地址: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3%E0%B1%DA%BB%B3%B9%C5]&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3%E0%B1%DA%BB%B3%B9%C5++%C4%EE%C5%AB%BD%BF+%CB%D5%E9%F8+%C0%CA%CB%D0%3A+%B7%E7%D2%B9&si=%B3%E0%B1%DA%BB%B3%B9%C5;;;;0;;0&lm=-1&mtid=9&d=5&size=2097152&attr=0,0&titlekey=3669090483,3317281723&mtype=2

◆学生活动——搜索课文朗诵音频,并注意边听边跟着轻声朗诵,纠正自己的读音。●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进步,通过听名家的朗诵,在纠正自己读音的同时,初步感受该词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学会如何在搜索结果中筛选满意的一个。

(三)知人论世(20分钟)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全方面搜集苏东坡的有关资料,特别是与本文有关的资料,筛选出与教学重难点有关的部分加以突破。文字资料可登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输入关键词“苏轼”;图片资料可登陆“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关键词“苏轼”;视频资料则可登陆“百度视频”(http://video.baidu.com),关键词“苏轼”或“百家讲坛 苏轼”。课件制作可参考“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的课件,但严谨抄袭。如有不懂,还可以登陆“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寻求热心网民的帮助。

◆学生活动——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把搜集到的资料通过“网上邻居”进行共享,小组长再选取有用的部分制作成课件,再把课件复制到U盘,交给老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一方面,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深化了对苏东坡的认识,尽管时间有限,学生在视频搜索方面可能发挥不大,但对文字和图片的阅读大大拓宽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对于小组长,锻炼意义则更大,他不但要学会协调小组的分工,还要懂得如何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筛选,更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把资料制作成一个课件。

(四)课件点评(10分钟)

★老师活动——老师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注意文本的落实,即既要强化教学重点,也要突破教学难点,具体来说就是把重点落在品读词和感受作者人格魅力这两方面来。当然,对于在前面20分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分享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也适当点拨。

◆学生活动——认真听取老师点拨和指导,并注意及时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升华的环节,毕竟前面20分钟的自学环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蜻蜓点水,时间确实太紧了。但老师这一节课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能给学生喝了多少水上面,而在于让学生知道哪里有水喝,让学生自己找水喝。

(五)课后作业(2分钟)

★老师活动——在“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上输入“苏轼”,进入“苏轼吧”(http://tieba.baidu.com/f?kw=苏轼&t=1),要求学生实名注册,并围绕老师布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此作为课后作业。

问题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如何体现苏轼词的豪放风格的?请作简要分析。贴吧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379943387

问题

(二):苏东坡豁达豪放的性格让你联想到哪些人和事?请展开联想,写成一篇200-300字的小作文。贴吧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379948280

◆学生活动——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它,必须是原创,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不得抄袭。

●设计意图——学生能否真正学到东西,就看这两个作业完成质量了。如果学生态度

是认真的,对这两个问题高度重视,那么他学到的东西将远远超过课文提供的。这两道题意义很重大,一方面,它是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一个照应,另一方面,它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反思】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美术科《俯瞰山川》(余红) 篇3

学校:江苏省淮海中学

学科:高中语文

姓名:姚

从 凯

《项脊轩志》网络教学一体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②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唐宋派”,了解书斋取名为“项脊轩”的缘由,了解“志”这种文体。

二、教学课题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3、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三、教材分析

苏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的七篇文章均侧重于文本研习。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项脊轩志》是其第一板块“如泣如诉”中的一篇课文。该板块旨在让学生关注心灵,体验亲情的歌哭、爱情的悲欢、友情的冷暖。《项脊轩志》全文感情真挚、丰富、高尚。但这些情感的背后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积淀,表达技巧的炉火纯青,这些学生是难以体会到的,容易走向浅尝辄止,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研习,共同体验归有光的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

学: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导读法;

4、学生自主学习法;

5、讨论法;

6、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清朝的袁枚在他的《祭妹文》中抒写了对于亡妹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请听此文的配乐朗诵,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百度MP3搜索】《项脊轩志》配乐朗诵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20项脊轩志%20

(设计说明:用学生熟悉的人、事导入,便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配乐朗诵,用真挚、深沉而富有情感的声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二)题解及作者

多媒体展示:

1、题解: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下面让我们一起追睹《项脊轩》那曾经的样子。

【百度图片搜索】“项脊轩”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t=12&word

2、走近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百度图片搜索】归有光图片

http://guiyouguang.memsky.com/templet/memorial/%e6%a3%8b%e7%90%b4%e4%b9%a6%e7%94%bb%c2%b7%e4%b9%a6.aspx?gid=330(设计说明: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对归有光产生敬慕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三)文本研习

1、自由朗读思考: 项脊轩修缮前后有什么不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怎样的感情?(齐读原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并以幻灯片展示答案)明确:修葺前:小、破、漏、暗; 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居于轩中自得其乐

2、讨论分析: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种是直抒胸臆,直接写出心中所感。写妻子时归有光用的就是托物抒情了,这两种手法各有其妙。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探究文本

学习本文,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作者因思念亲人而悲,探究文中追忆三位亲人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课文对亲情的表达,为何真切感人?怀念亡妻的文字同上文联系是否紧密?

(生兴奋地讨论,师巡视,到特别热烈或不够积极的小组,或倾听或参与。)

教师点拨:1.文章主要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亲情。这正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寓情于事,事细而情深。2.补记的文字同上文没有割裂感,因为:(1)文章的灵魂是“亲情”,它贯穿全篇,将对三位亲人的追忆融为一体;(2)在选材和写法上同上文高度一致,巧用细节描写,寓情于事,寓情于物,使前后浑然一体。

(五)课堂小结

1、后人评价(多媒体投影):

①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

【百度图片搜索】“梅曾亮”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清 •梅曾亮&z=0 ②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清•林纾 【百度图片搜索】“林纾”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3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7%E5%810%842%816%A61%C1%D6%E7%A3&s=0 ③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明•王锡爵 【百度图片搜索】“王锡爵”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F7%810%842%810%842%CD%F5%CE%FD%BE%F4&s=0 ④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人事。——现代•汪曾祺 【百度图片搜索】“汪曾祺”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F%D6%B4%FA%810%842%810%842%CD%F4%D4%F8%EC%F7&s=0 2.教师总结:

面对项脊轩,睹物思人,而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难忘,这怎么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他又哪里还有心去再一次地修复那个阁子呢? 幼年时缺失母爱、少年时有负众望、成年时痛失爱妻,这就是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轩则是所有这 5

一切的见证。

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历程,他的内心世界,一个活生生的人!

(六)课堂作业

1、研究明清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以清淡之笔写平常之事,以至情写出至文。可参阅《读本》中的文章。如林觉民的《与妻书》。【百度视频搜索】《与妻书》相关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word=%C1%D6%BE%F5%C3%F1%B5%C4%A1%B6%D3%EB%C6%DE%CA%E9%A1%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再如袁枚的《祭妹文》。

【百度视频搜索】《祭妹文》相关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word=%D4%AC%C3%B6%B5%C4%A1%B6%BC%C0%C3%C3%CE%C4%A1%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或http://?an=0&si=2(设计说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同时,将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与语言的学习、写作的训练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六、板书设计

喜:项脊轩的雅致、静谧

悲:诸父分家 亲情淡薄 无奈

追忆母亲 慈爱关怀 悲伤

缅怀祖母 殷切期望 愧疚

思念妻子 恩爱情深 悲恸

七、教学反思

1、比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把较多的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的所思所虑,并适当地引导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教师则更多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问与答都很放得开。

2、扣住文本主旨能自主选择恰当的研讨题,运用讨论、互联网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上一篇:保证金无息退还申请书下一篇:雪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