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2024-05-05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共7篇)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1

翻译的实质和任务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或交际活动,其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Nida)

意义的本质是语言符号在交际事件中的信息载荷。

语言符号的意义潜势具有随意性同时又具有社会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同时还具有多层次性。

意义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本章从翻译的实质及要求考虑,采用以下分类方式:

1、概念意义(conceptive meaning);

2、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

3、形式意义(formal meaning);

4、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

5、形象意义(figurative meaning);

6、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

一、概念意义(指示意义、认知意义)

概念意义指将词或片语同现实世界或虚构或可能实现的世界的现象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意义。

(That part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relates it to phenomena in the real world or in a fictional or possible world.)

概念意义是语言信息的核心和主体。它包括词、词组、句子及超句群的语义内容。

语义内容有两层意思:1)表达了什么;2)怎么表达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1.We are in good shape.2.The Voice of the Turtle

3.The Prodigal Daughter

4.I love her dearly.She loves me some.5.Anna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概念意义的转换是全部意义转换的基础,轴心和主体。

二、语境意义

任何词语、语句、语段都必须处在特定的词语联立关系即上下文中,又受到特定的,大于上下文、扩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的语境调节。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

“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Firth 语言内语境(intralinguistic context)实现语言内关系意义层。1.The author’s fingerprint is quite obvious in all of his works.作者的特色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语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实现语言外关系意义层。

1.A.Mary can make better cakes than me!

B.Nonsense, my dear;I don’t think Mary’s cakes were any better than yours.2.I pity you!

语言内语境对意义的调节机制涉及词语的情态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以及句子及超句群在特定的集约形式中的意义。

语言外语境对意义的调节机制,涉及词语在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意义,以及社会功能意义,也就是情景意义。

情景意义的影响因素:

(一)言语的交际目的,涉及到意义产生的语用学行为机制。

(二)言语的交际对象,即所谓接受者因素。

(三)言语的交际场合,即所谓的时空因素,这里也涉及到形式意义和文化意义。

三、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任何概念意义都必须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使符号所承载的内容成为可感知(听觉、视觉)的实体。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杜甫《前出塞》)

Heart-sick, heart-sick, leave old village;

Far off, far off, approach Jiao River

四、风格意义

风格意义属于高层次意义构成,对其研究应属于翻译理论中高层次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探求风格对应问题,包括文体、语体、修辞风格等方面的对应。

风格的构成主要由语言表现的特点构成的。

风格难译,是因为两种文化、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五、形象意义

形象意义一般可分为:

隐喻意义(metaphorical meaning)

明喻意义(simile meaning)

换喻意义(metonymical meaning)

六、文化意义

文化翻译的任务不是翻译文化,而是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息的意义。例如:

1.Out in the west where men are men.2.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3.今天饭菜不好,请多包涵。来,先干上一杯。

There are best dishes we’re able to prepare.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Now, to everyone, cheers!

4.“个人主义” = egoism≠individualism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2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阶段的一们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阶段,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都存在在汉语基础薄弱、英语文化知识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无疑给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与实践带来的一定的困难。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开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了解翻译的本质、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信息, 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而大量的翻译综合训练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新疆南疆地区, 交通、信息等相对闭塞, 对外交流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为本区培养更多高层次外语人才, 也为了南疆地区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结合翻译界同行的大量有益经验, 并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要乡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技能, 必须将丰富的多媒体授课内容、师生积极互动、内课外练习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五环”教学模式纳入教学活动中, 如此才更能有效指导翻译教学。

2《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要想上好《翻译理论与实践》课, 首先要对该课程有充分的了解。首先是概念解读,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顾名思义, 该课程应该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笔者所在的高校, 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性质了解不够深入。张美芳教授认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教学类型, 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 后者则是要培养翻译的专门人才[7]。从这里可以看出, 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所接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是属于翻译教学的, 教学翻译是培养或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翻译教学则是大量翻译实践课后的自觉体会。概括来说, 课堂上精简而扼要地介绍翻译理论及其原则, 重点培养能力。可以说“翻译教学是教学翻译的继续。”卢思源也指出, “翻译是一种再创作劳动, 不仅要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

3 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一词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含义, 从消极意义上来讲, “传统”主要是指“过时”或“老套”, 而从积极意义上来讲, 则表示“稳定”之意。无论表示哪种意义, 在笔者所在高校, 由于该校是一所二本院校, 学校在招生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 (比如高考时英语单科的成绩等) , 这使得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比较大, 有些人基础好, 有些弱, 有些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强, 有些则恰恰相反, 在前些年,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上,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以黑板板书为主要授课方式, 缺少积极的师生互动;第二、教师授课重实践, 轻理论, 即使有翻译理论的学习, 也是很空洞, 缺乏趣味性, 难以指导翻译实践;第三、教师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能力弱, 照本宣科, 条理不清, 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的思路和重点;第四、课堂翻译练习以句子翻译实践为主, 重在技巧讲解和讨论, 不能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由于缺乏翻译理论指导, 学生真正掌握起来比较苦难;第五、作业评讲时, 以教师提供所谓标准答案为准。在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 很难形成自主翻译观念;第六、课本几乎是唯一的学习材料, 相对而言,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继而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第七、翻译课程学习学时少, 进度快, 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实际所学知识难以致用, 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从以上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不难看出, 传统教学方法有比较多的弊端。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一切因素和手段, 努力提高学生语言互译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 为国家输送高级翻译专业人才。传统翻译教学方法, 无法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 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 不利于翻译活动的训练;同时,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 使得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还有教材的单一化问题, 国内发行的翻译课程教材很多, 但能保罗万象的教材几乎没有,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没有达标, 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是无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英语人才的。基于这些因素, 结合笔者近几年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尝试性提出了“四环”一体教学模式。

4 创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的“四环”一体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吸引人的多媒体课件、师生积极互动、课内课外练习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四环”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听课方式、完成作业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授课重要讲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将多本教材的信息量凝练, 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应集中注意力, 积极与教师配合, 认真完成课上和课外作业;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 探讨性完成作业的讲评;通过实践, 发现这种结合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的传递:在介绍翻译概论时, 授课教师应积极有效地给学生传递翻译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刘季春先生也曾在“观念建构”翻译教学模式中提出的翻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翻译观念”的思想[1]。翻译课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门课程, 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吸收的翻译的理念, 通过师生互动, 进而影响学生, 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翻译理念。

第二、授课内容的安排:教师应根据课程学时的安排和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安排课程的进度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王克非教授曾提出他关于翻译课的比重安排问题:翻译实践比例占40% (外译汉, 汉译外各占20%) 、理论 (5%) 和技巧 (15%) 共占20%、译作讲评 (外译汉汉译外各半) 占20%、中外文阅读比例占15%, 其他5%[3]。笔者认为, 当前学校教学活动中主要涉及的是英汉互译活动, 因此在必修内容讲解的过程中, 可以适当将选修内容补充进去,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 同时也可提升授课内容的趣味性。

第三、教材的选择:笔者主张教科书应多样性, 目前国内出版的翻译教材没有包罗万象的, 每本教材有自己得而侧重点, 因此, 无论是侧重于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的、还是实践和理论并重的翻译教材, 都可以百家争鸣。教师为学生选择主讲教材的同时, 为他们推荐2-3本辅助教材, 在授课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全面展现本学科的重点知识。

第四、作业布置:该文提出的“四环”模式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课内课外一体化。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英汉双语互译练习获得感性上和间接性的翻译经验, 通过阅读课内外教材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有宏观的认识, 通过课下小组讨论式完成作业获得直接翻译经验, 通过课堂讲授互评获得整体把握翻译的理念, 所有这些学习训练方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翻译, 并对翻译产生浓厚兴趣。

第五、教学考核模式:本模式强调把课堂即兴翻译练习、课下小组讨论式语篇翻译、周记小论文等作业的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所占比例约为期末总评成绩的30%-50%, 相应地, 期末考试的分数占期末总评成绩的70-50%;期末测试的内容中, 翻译理论常识和译例的评析可占卷面成绩的30%, 英汉互译可占70%;试题的内容也会呈现多样化, 只有这样, 才可体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进而突出教学大纲中本科阶段对翻译实践的侧重。

5 总结

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 高校只有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 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杨自俭教授就曾指出“目前的外语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有三项明显的不足:知识面窄, 中国语文水平低, 理论修养差”[6]。这种局面的出现, 表明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语文知识和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有欠缺, 近而也导致学生们的翻译能力有缺陷。从教学过程中看, 外语教师不仅要担负教授学生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的任务, 也应将中外语言文化知识更多地介绍给学生, 只有这样, 翻译课程的授课效果才会更好, 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提才会不断改善, 这应该也是翻译教学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季春.本科翻译教学“观念建构”模式刍议[J].上海翻译, 2006 (2) .

[2]卢思源, 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 2000 (1) .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1) .

[5]徐莉娜.关于本科生翻译测试的探讨[J].中国翻译, 1998 (3) .

[6]张柏然, 许钧.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思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五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118-5

Abstract: As one core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English educatio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plays a unique role to connect all other related courses together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so its teaching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eaching. The Five-link Model, which holds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gration of activities in and out of classrooms, skillful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current undergraduate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odel of course teaching, Five-link Model

1. 引言

翻译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对于学生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综合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翻译人才在“质”而不是“数”方面供不应求的矛盾反映出目前翻译教学的种种缺憾与不足。与此同时,近十年来国内翻译教学界同行对翻译教学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指出了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能的出路。勿容置疑,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但是何谓“翻译能力”,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翻译能力”应该既有“灵魂”又有“躯体”,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灵魂”是指翻译的思维能力、决断力,“躯体”是指翻译的行动能力,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翻译能力”。结合翻译教学界同行的大量有益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把课内课外结合、师生积极互动、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五环”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指导翻译教学。

2.“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概念解读

首先,“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顾名思义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有效结合。但是,“课程教学”概念不同于“教学教材”,“教材”一般只用来指教科书,而“课程”包括相关教科书和其他参考材料并辅以相应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综合。

其次,要分清“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个概念。张美芳认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教学类型,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后者则是要培养翻译的专门人才(2001:37-39)。这里谈的翻译课程教学就属于后者。

再次,应弄清楚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国内翻译教材不以“翻译理论与实践”来命名,更多的是取名为“英汉互译”、“英译汉/汉译英”、“英语翻译教程”等名称,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传统翻译教材里没有翻译理论。传统翻译教材大都强调实用性的翻译理论而不大重视较为抽象的翻译理论。而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形而上的理论是必要的。穆雷指出:

一部分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一部分理论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某些翻译现象,还有一部分理论则可以提出一些假设,作出某些预测,加深人们对翻译现象的认识,深化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甚至可以由此推导出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影响(2004:45)。

可见,否定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作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样,不区分层次地夸大某些翻译理论的作用也只会给偏激者留下把柄。

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是指: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一个完整功能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材料的选择,课内、课外师生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等等。本部分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讨论入手,进而梳理一系列关于翻译教学模式的讨论。

3.1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传统”一词的否定意义指“过时”或“老套”,但其积极意义是“稳定”,本文中“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指的是否定意义上的翻译教学模式。统而观之,“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1)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缺少积极的师生互动;(2)翻译练习材料以句子为中心,不能培养学生语篇意识;(3)作业评讲时,以教师提供例文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没有发挥余地,难以形成自主翻译观念;(4)多以句子翻译实践为主,重在技巧讨论,没有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知其然而难知其所以然;(5)即使有翻译理论的学习,也是空洞无物,难以指导翻译实践;(6)翻译训练重在翻译结果而不是翻译过程,学生难以深刻体验;(7)课本几乎是唯一的学习材料,致使学生视野狭窄;(8)教师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能力差,照本宣科,学生如坠迷雾中,看不清翻译学科的全貌和出路;(9)翻译课程学习难以致用,甚至不能致用,学生对其学习不感兴趣;(10)教学方法单一老套,枯燥无味。

具体的所谓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不可能具有以上所罗列的所有弊端,但却很可能具有部分或不同程度地具有以上特点。归纳起来,以上特征可分四大类:1. 关于教师能力素质的,如(5)、(8);2. 关于教学方法的,如(1)、(3)、(5)、(8)、(10);3. 关于教学材料选择的,如(2)、(4)、(5)、(7);4. 关于教学效果的,如(2)至(9)。以上归类时的交叉现象反映出传统翻译教学模式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3.2 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梳理

近十年来国内各大期刊上数十篇关于翻译模式讨论的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为方便起见,作者特在每种模式前加了数字序号):强调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1)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2)竞合探究翻译教学模式;以精讲多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主的(3)批评式翻译教学模式;强调在真实的或模拟实际的翻译环境中加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4)情景性翻译教学模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5)多维信息输入翻译教学模式(朱山军,2006:110-112);以翻译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手段等的多样化为特征的(6)多元化翻译教学模式(蒋招凤等,2005:116-120);(7)“英语翻译技能+专业知识模拟”翻译教学模式(张映先,2003:129-131);(8)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文军,2004:49-52);(9)“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王宇,2003:17-20);基于“语内和语际对话”的(10)二度对话翻译教学模式(晓言、孙迎春、阎林,2004:84-88)以及基于(11)实践模式、(12)理论模式和(13)实践+理论模式的讨论所提出的(14)“观念建构”翻译教学模式(刘季春,2006:48-51;2006:81-85);(15)将“变译”这一概念引入翻译教学的模式(李翔一、辛朝晖,2005:77-78);以译者们相互交流及合作来解决翻译中实际问题的(16)“作坊式”翻译课堂教学法(模式)(肖红,2005:139-142)等等。

可以看出,以上列出的十六种“模式”都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反动,其共同特点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转向师生积极互动或者说学生能动的学习活动。翻译教学工作应始终以学生为关注的焦点,调动一切有效手段,通过一切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这是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模式的讨论或者侧重于翻译教学法,如(3)、(4)、(10)、(16);或者侧重于翻译教学理念,如(1)、(2)、(6)、(7)、(8)、(9)、(11)、(12)、(13)、(14)、(15);或者侧重于翻译教学手段,如(5)。其中对翻译教学理念的讨论居多,可见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 翻译教学“五环”模式

翻译教学理念是翻译教学的“灵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综合实施是翻译教学的“躯体”。同样,学生获得的“翻译观念”是其翻译能力的“灵魂”,统帅其翻译思维能力和决断能力,具有的“翻译的知识和技能”是其翻译能力的“躯体”;“灵魂”和“躯体”的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五环”模式就是为达到此目标所作的总体设计。

“五环”模式图解:五个环节构成师生互动的链条,每个环节代表具体内容;师生部分可以是单数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复数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区域表示作用场;其外围的浅色部分表示“教学环境”。

4.1“五环”模式结构

翻译教学“五环”模式可简化为“双语阅读及翻译理论材料阅读—双语周记写作—语篇翻译练习和小论文写作—作业评讲—课堂内容新授”等五个环节组成的体系,它强调整体意义上的翻译课程教与学的活动,其教学指导精神是开放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和翻译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运作方式是复数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观念。该模式是开放性的,其特点是: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课程教学材料囊括课本内外,学生学习自主性强,教师讲解与辅导有的放矢,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教学管理收放自如,教学目标取向是灵魂(翻译思想)和躯体(翻译实践)有效统一。

4.2 教学理念

在翻译教学理念上,本模式接受刘季春先生在“观念建构”翻译教学模式(2006:49)中提出的翻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翻译观念”的思想。翻译教学不是纯实务教学,也不是纯理论教学,而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的起点和终点就是“翻译观念”。教师按照自己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理解形成自己的翻译观念,然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块,通过师生之间各种形式的互动,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观念。笔者认为,“翻译观念”是翻译能力的“灵魂”,是主导翻译的思维力和决策力。

人本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三个模式提出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这在反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意义;但如果过分强调,就会走上另外一种“中心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中心”,他们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两大主体之间以及各大主体内部之间的对话过程。

4.3 课型结构

王克非在1997年12月的“翻译教学研讨会”上的“对翻译课型设置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自己关于翻译课的比重安排问题:翻译实践比例占40%(外译汉,汉译外各占20%)、文学和非文学材料各半、理论(5%)和技巧(15%)占20%以下、译作讲评(外译汉汉译外各半)占20%、中外文阅读比例占15%,其他5%(转引自穆雷,1999:36)。该设想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各部分的比例却很难量化,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上,有时理论介绍的比例大些,有时译作讲评比例大些,有时翻译练习比例大些,中外文阅读和语篇翻译练习大可放在课下进行等等。倒是在翻译试卷的设计上可以确定具体的比例,比如翻译实践占70%(英汉互译各占35%),翻译理论和译作评论各半(共占30%)。

4.4 教学材料

在教材建设上,本模式不主张教科书的整齐划一,而是主张教科书的多样性,无论是侧重于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的,还是实践和理论并重的翻译教材,都可以百家争鸣,各教学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科书。需强调的是:“教科书”不能和“教材”划等号,“教科书”相对稳定、单一,但“教材”即“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多样,且应该以语篇而不是字、词、句翻译练习为主,阐述翻译思想时也应侧重依据语篇材料,以体现翻译的整体性。

理论材料应包括中外翻译史。这里的“史”不是简单叙述意义上的“史”,而是包括“论”在内的完整意义上的“史”,以使学生对翻译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这里的“论”涉及翻译的本质、标准、语境、译者、文本、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适当地把译界的一些新思想包括对翻译学前沿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适时介绍给学生,以引导学生对该学科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为其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践材料难度要适中,以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稳步提高。太易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深入学习的信心。从字、词、句切入的翻译教程容易导致学生只能进行局部处理,难以把握整体效果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翻译;而直接从语篇切入的翻译教程却可能正好造成相反的结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以上两类教材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即语篇翻译练习与词、句、段翻译练习的讲解相结合,对语篇练习的评讲和翻译理论的讲授相结合。

4.5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本模式不主张单一的实践教学或单一的理论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教学模块中的具体阶段有所侧重。由于目前翻译课程设置中课时的有限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大量的翻译实践放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应通过适当的练习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观念。大量翻译练习应当放在课下,课堂教学应着重作业练习的综合评讲、讨论和涉及翻译观念的新内容传授。

课堂教学是保证翻译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此环节中,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解答学生的疑惑,进行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于玄妙深奥的理论不适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展开,而只需在必要时一点而过,进一步的探讨可放在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至少应包括前次作业讲评、新课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材料的练习和讲评等,以扩大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4.6 翻译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

在对于翻译教学过程的认识上,本模式认为课堂教学只是翻译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课下还有相当大部分的翻译教与学的工作,以全面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自主性学习等原则。

在作业布置上,本模式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课内课外一体化。学生通过英汉双语阅读增加对英汉互译的感性认识和间接经验,通过翻译理论材料阅读获得对翻译的理性认识;通过双语周记的写作获得英汉互译的直接经验;通过教师所布置的语篇翻译练习和小论文写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英汉双语材料以英汉经典著作为主,并辅以英汉双语杂志,翻译理论材料包括中西方翻译史以及最新的一些翻译研究成果。学生安排完成时有较大的自主性,时间安排灵活,主要在于获取间接的实践和理论经验,难度最小;双语周记作业相对于前项难度有所增加,因为学生需要在思想表达中进行双语转换,这是学生获得难度较低、但却是直接经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布置的语篇翻译练习,相对前两项难度最大,因为学生此刻是纯粹的译者,不像写双语周记时那样既是作者又是译者的双重身份;小论文写作作业是针对第一项中双语阅读和理论材料阅读的检验,包括某个翻译理论问题的探讨和一些自选语篇翻译的赏析,安排学生在学期最后几周内完成。

4.7 教学与检测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模式提倡翻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课堂上以讲解和讨论为主,亦可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课下练习和辅导可以借助网络;翻译实践环节中可安排情景教学等。

在检测方法和手段上,本模式强调把双语周记、语篇翻译练习、小论文等作业的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比例可在30%到50%之间,期末考试分数比例占总成绩的70-50%;期末测试内容中,翻译理论常识和译例的分析评论可占卷面成绩的30%,英汉互译可占70%,从而突出大纲中本科阶段对翻译实践的侧重。

5. 翻译教学模式“五环”的划分和运作

本翻译教学模式为什么称作“五环”模式呢?首先,“英汉双语阅读和翻译理论材料阅读”这两类内容其实处于同一个基础层次,都处于翻译学习的起点位置。通过该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地去积累关于英汉互译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这都属于间接经验层面。

其次,“双语周记写作”单独列为一环是因为:在该环节,学生在第一环所获取的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实践,这是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训练,学生此时既是作者又是译者,对于翻译时所面临的问题能够比较容易地处理。因为学生自己就是作者,在原文理解上应该不成问题,难度可能更多地存在于表达层面。在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上,该环节比第一个环节提高了难度。

第三,“语篇翻译练习”时,学生变成了纯粹的译者,不但翻译时表达上有难度,在理解上也具有了难度;同时,“翻译理论和翻译评论的小论文写作任务”也使得学生自觉地努力思考和发现第一环节中关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问题,所以这两项也归于一环是因为它们在难度上比前两环又有所提高。

第四,“作业讲评”划为一环是因为该环是化解第二和第三环节中所遇到困难的重要一环,此环节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解惑过程,起着理论与实践、课内和课外粘合剂的作用,同时也是引出下一环节“课堂内容新授”的重要起点。

第五,“课堂内容新授”单独划为一环,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在第二、三、四环中发现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翻译观念的教学内容系列安排,把学生持续引向学习的纵深。在此期间也会有一些翻译练习,但时间长短的安排是灵活的,是为翻译观念的培养服务的。

此“五环”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整个模式中缺失任何一环都是残缺的,通过以上五环的划分,其运作特点可见一斑。整个模式的运作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书匠”式的教师已不能适应,这时需要的是“学者型”的、具有翻译学科专业思维的教师;学生也不是无奈的被填之“鸭”了,而是教与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6. 结论

多年以来,国内的翻译教学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翻译教学着重于所谓的“翻译实践”,即在字、词、句层面的技巧学习和技能培养,结果是学生学习过后感觉学到很多知识,但遇到具体文本的翻译时却依然手足无措;另一个极端是:教师把翻译理论讲得玄而又玄,学生却感觉如坠雾中,愈发感到翻译学习的困顿和无奈。前者表面上重视翻译实践教学,实际上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的翻译能力;后者表面上重视翻译理论教学,实际上忽视了翻译理论教学,因为教学者没能有效地利用相关翻译理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中的“灵魂”,而只是一种无的放矢式的空谈。无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都不是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翻译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之处。尤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译者,对于棘手的翻译问题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诸如在语篇的整体效果或者一些文化缺项的处理方面。杨自俭先生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的外语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有三项明显的不足:知识面窄,中国语文水平低,理论修养差”(转引自张柏然、许钧,2002:17)。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外语专业在中外文化基础课程和中文语言文化课程设置的欠缺,另一方面是由于忽视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如果有建立在双语语言与文化基础上的翻译理论作指导,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有翻译实践训练的有效支撑,也不会出现只会空谈而没有实践能力的空口理论家。总之,在翻译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翻译教学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蒋招凤、周彦. 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3):116-120.

李翔一、辛朝晖.“变译”概念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5(33):77-78.

刘季春. 本科翻译教学“观念建构”模式刍议[J]. 上海翻译,2006(2):48-51.

刘季春. 翻译教学“观念建构”模式再探[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81-85.

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36.

穆雷.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45.

王宇. 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J]. 外语界,2003(1):17-20.

文军. 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49-52.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39-142.

晓言、孙迎春、阎林. 二度对话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山东外语教学,2004(1):84-88.

张柏然、许钧.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思考[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7.

张美芳. 论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37-39.

张映先. 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索[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129-131.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4

Assignment 4 I.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lackened parts.1.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buyers, sellers and competitors.译文:经济环境的特点是买,卖和竞争。

2.Laser is one of the most sensational development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applicability to many fields of science and its adaptability to practical uses.译文:近年来,由于激光的在许多科学领域和实际应用的适用性,使其成为最轰动的发展之一。3.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译文:火箭已经应用于对宇宙的探索。

4.If major problems exist and goals are not being achieved, then changes need to be made in the company’s organizational or managerial structure.译文:如果公司的主要问题还存在,目标还没有完成,那么公司的组织与管理结构就需要做调整。5.They are quite content wit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译文:他们对从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非常满意。

6.We are especially grateful to you for arranging the meeting for us with the Machinery Trading Delegation at such short notice.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为我们安排与机械交易代表团的成员见面。7.The two bodies are so far apart that the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them is negligible.译文:两个物体相距很远,他们之间的吸引力可以忽略。

8.If low-cost power becomes available from nuclear plants, the electricity crisis would be solved.译文:如果能从核电站获得价格低廉的电力,那么电力危机问题就能解决了。9.Steps are being considered to speed up the plan lest we might be behind in the schedule.译文: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计划的实施,要不就不能按期完成。10.A force is needed to move an object against inertia.译文:需要一个力来使物体克服惯性而运动。

11.Any and all notices and communic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 shall be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译文:所有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通讯都要用英文写。12.Electrons revolve about the nucleus at tremendous speeds.译文: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13.They have not done so well ideologically, however, as organizationally.译文:然而,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有他们的组织工作做得好。14.They admitted the feasibility of our proposal.译文:他们承认了我们的建议的可行性。

15.Gases differ from solids in that the former have greater compressibility than the latter.Translation practice

译文:气体与固体不同,气体比固体有很大的可压缩性。

16.Below 4℃, water is in continuous expansion instead of continuous contraction.译文:当温度零下四度时,水分子开始持续的扩张而不是持续的收缩。

17.The kaleidoscope of shifting interests made it impossible to sort out the “winners” and “losers”.译文:各国的利益变化不断,好像万花筒似的,很难分清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18.This i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market liberalization is compatible with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preferences.译文:这强有力的证明了市场自由化与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倾向是相融的。

19.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puter in scientific work, in designing and in economic calculations will free man from the labor of complicated computations.译文:电子计算机在科学工作、设计和金融核算中的广泛应用,可使人们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

20.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s one responsive to the wishes of its own people.译文: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一个顺应本国人民意愿的政府。

II.Text Translation

Text 1 A new era is upon us.Call it what you will: the service economy,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knowledge society.It all translates to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ay we work.Already we’re partly there.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earn their living by making things has fallen dramatically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Today the majority of job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two thirds or more in many of these countries)are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the number is on the rise.More women are in the workforce than ever before.There are more part-time jobs.More people are self-employed.But the breadth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an’t be gauged by numbers alone, because it also is giving rise to a radical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nature of work itself.Long-held assumptions about jobs and careers, the skills needed to succeed, e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employers----all these are being challenged.We have only to look behind us to get some sense of what may lie ahead.No one looking ahead 20 years ago possibly could have foreseen the ways in which a single invention, the microchip, would transform our world thanks to its applications in personal computer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factory robots.Tomorrow’s break through in bio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even some still unimagined technology could produce a similar wave of innovations.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will become even more vital, and the people who possess it, whether they work in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s, will have the advantage and produce the wealth.Computer literacy will become as basic a requirement as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instead of pursuing rote task will be

Translation practice

valued above all else.译文:一个新时代向我们走来,你可以叫成:服务经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一句话,都说明了我们工作方式的根本变化。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这个时代。西方社会依靠制造产品谋生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了。今天,在美洲、欧洲和日本,大多数人(这些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已高达三分之二以上)从事服务业,而且人数还在增加。跟从前相比,妇女从业的人数增加了,兼职工作增加了,个体经营者增加了。但是,经济变革幅度的衡量不能只凭数字,因为经济变革同时也引发了对工作本质的全新思维。有关工作和职业生涯、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乃至个人与雇主的关系,种种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我们只要回顾从前,就可以对未来有所了解。没有那一位展望未来20年的人能够预料到硅片这样一项发明,因其在个人电脑、数字通讯和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种种变化。明天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或者有些迄今为止甚至难以想象的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能会引起类似的急剧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和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而拥有信息和知识的人们,无论他们从事制造业或者服务业,将会具有优势并创造财富,计算机技术将与读写能力一样成为一种基本要求。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日常工作的完成,将尤其受到重视。展望未来10年,信息服务将支配一切,将成为你的工作方式。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5

1.I have great interests in the way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2.I have already studied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have been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ellipsis .

3.I have collected enough references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on ellipsis in

translation and do a scrupulou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4.I have a carefully planned schedule and have worked out a detailed outline of this thesis.

5.I have acquainted myself with the correct format, a clear and complete structure required by the academic paper, and my adequate English competence will enable me to write in fluent and precise English.

6.My instructor is a qualified translator who is familiar with the subject I havechosen.

IV.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and solutions

1. Problems

Despite the references I have collected and read, a thorough study of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the point of freely using still needs far more. What’s more, owing to the limited ways of getting references in Xinjiang, I will have to make full use of my present resources. Als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ever written such a serious academic paper. I am therefore a learner and lack the needed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2. Solutions

(1) I shall make full use of my already acquired references which come from books, magazines and the Internet as well.

(2) I shall value my own original thoughts and mainly rely on detailed analysis that I have read from the books which have closely idea with my purpose.

(3) When I have difficulties in the writing process, I shall consult my instructor and seek for help.

V. Necessary conditions

1. Our university and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ve provided the basic study and research conditions and facilities, including books and journals in the library and reading rooms.

2. The Internet is another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on the campus we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3. I have been assigned an instructor to guide m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writing.

VI. Outline

I. Introduction

A.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llipsis in Translation

B.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Dealing with Ellipsis

C. The Reason Why Ellipsis Is So Widely Used in Translation

1. Chinese Expressions Are Much Briefer Than That of English

2. English Grammar Is Wee-Knit and Complete in Sentence Structure

II. The Principles of Ellipsis

A. Omitted Words Must Be Useless And Unnecessary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B. The Meaning of the Omitted Words Is Implied in the Test

C. Omitted Words Which Are Self-Evident

Ш.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Ellipsis

A. The Coh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B. The Coincidence of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1. Ellipsis of Articles

a. Ellipsis of Definite Articles

b. Ellipsis of Indefinite Articles

2. Ellipsis of Prepositions

3. Ellipsis of Pronouns

a. Ellipsis of Personal and Impersonal Pronouns

b. Ellipsis of Indefinite Pronouns

c. Ellipsis of Relative Pronouns

4. Ellipsis of Conjunctions

a. Ellipsis of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b. Ellipsis of Subordinate Conjunctions

5. Ellipsis of Rhetoric

a. Ellipsis of Repeated Words

b. Ellipsis of Synonyms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6

一、 基于“翻译语料库”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中运用的意义

1.增强翻译教学的针对性。由于单一教学的课堂容量有限,因此,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有效利用语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增强自己对翻译语言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就可以明确翻译教学的核心问题,从而增强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自己信息积累的影响,因此,学生必须在翻译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才能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的知识点。但若只依靠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效率较低且过程漫长。而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语料库中的相关数据,对英语的语言项目进行科学统计和系统分析,且将整理结果有效作用于英语翻译学习,就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全貌,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为翻译教学提供真实语境。索绪尔被誉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他将语言词汇关系分为纵聚与组合两种。语料库能够为语言教学提供文本语境,教师可以在语料库中将搜索词作为中心,然后将与此相关的词汇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此外,还可以分析某个英语词汇的语言生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个词汇的语篇、语法功能。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语料库造词、搜索,并在相关语境中进行词语搭配。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语料库作为英语翻译的教学资源,并将之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这可以极大地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与真实性。英语词典多数情况下仅仅为学生提供词汇的定义,而未将词汇放在实际语境中加以分析。而在翻译语料库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语境进行全面的翻译练习。学生在语料库中可以观察大量真实的语境,并了解相关词汇的典型搭配,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语义特点,进而促使英语翻译学习成为一个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语料库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真实、客观的实际例子,并为学生创造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分析、比较、类比英语知识点,进而调动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促使翻译文本电子化。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黑板、粉笔、作业、教材等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但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语料库则能够帮助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语料处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小型语料库,对原文、译文进行灵活性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获取比教材上更加丰富的例文、译文信息,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判断。可见,与传统英语翻译教学相比,语料库环境下的翻译教学可以使文本电子化,为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

4.改变教师的翻译教学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时常采用内省法,这使得教师时常面临艰难的选择,如在表达同一个意义时,哪个语言手段最常使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找到令学生信服的答案。语言学家指出,胡乱编造的例句极易误导学生,而语料库中的语言例句则具有较大的真实性。所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正确使用语料库,可以促使学生明确相关语句或词汇在英语交际中的运用情况,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翻译语料库模式下,教师在讲解英语翻译时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引导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英语翻译的本质和基础理论。在语料库中有大量英汉翻译的例句,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自由选择,但通常情况下,英语、汉语词汇在翻译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时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英语词汇在英汉词典中的翻译较为简单,但在语料库中却可以占到多种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更加简练和地道,这显然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语境,并提高学生的语感。此外,英语和汉语表达中都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与句型,教材上很少涉及这些语句的翻译技巧,但语料库却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翻译知识形成系统的感性认识。

5.帮助学生对译文进行量化分析。在原有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容多受到教材的限制,例句相对较少,而且时常为一些人造语境,这就使得英语翻译教学脱离实际表达需求,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根本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反复引导和讲解,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但基于“翻译语料库”的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主观判断、知识零碎、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这是因为语料库局域强大的统计功能,能够引导学生对翻译文本进行等值概率分析,进而确定目标词汇在不同译者译文中相应的翻译情况及出现频率。语料库的这种分析功能可以增强不同翻译文本数据的直观性和系统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借助于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明确翻译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翻译策略。同时,在语料库模式下,学生通过反复的翻译实践,还可以增强自己对相关翻译技巧的感悟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归纳、推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总而言之,由于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和不足,因此,必须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料库教学以其独特地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基于“翻译语料库”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1.在学生方面。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英语翻译教学也是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因此,学生在翻译学习中要合理运用教师建立的小型语料库,以及双语平行语料库,根据语料库中的译文和原文,进行观摩和探究,进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同时,还可以对长篇译文进行量化分析,或统计探究译者的个性表达风格,进而掌握多样化的翻译技巧。

2.在教学单位方面。语料库具有强大的对比、储存和检索功能,对英语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建立语料库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实际需求,合理构建与科研、教学相关的小型语料库,从而满足英语翻译教学的语料库需求。

3.在教师方面。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建立翻译作业语料库,并根据语料库中的内容把握学生的翻译特点,进而对学生的翻译学习进行跟踪指导,提升学生翻译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特定的翻译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一次性语料库。这种语料库建库相对容易,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可以增强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运用于翻译教学的语料库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按照相应的原则建立多样化的语料库,增强翻译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麦成.独立学院教学过程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2]张继光.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

[3]马藏,陈清贵.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实[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

[4]倪传斌,刘治.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

[5]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

[6]秦洪武,王克非.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J].中国翻译,2007.

[7]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8]何文安.翻译教学:现状评估、改革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1996.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大发展, 市场对口、笔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办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翻译专业, 培养专门的口译、笔译人才, 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然而, 在英语专业的本科阶段, 口译课程仅作为翻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存在课程规划不合理、课时设置偏少、学生口译实践训练机会少等诸多问题, 使得口译课程的教学难度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 学院管理者应从整个专业课程设置的宏观方向入手, 改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授课教师应从口译课程的授课特点入手改进课程的授课方法与技巧。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努力,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2 国内外口译课程教学现状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 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梅德明, 2000) 。口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兴起源于欧洲国家, 其原因有以下两个:其一, 欧洲国家和民族数量众多, 语言种类较多, 多语国家较多, 且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民众交往频繁, 对口译的需求量大。其二, 欧洲国际机构众多。例如, 目前欧盟已超过联合国成为雇佣译员最多、口译服务需求最大的机构用户。

2.1 国外口译课程教学模式

国外尤其是欧洲大陆院校均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专业口译课程, 学制1-2年。选择在研究生阶段而不是本科阶段开设口译专业, 西方主流教学理念认为, 本科生在语言功底、知识面等方面均不足以达到翻译专业学习的高要求, 因此在研究生层次设置翻译专业是比较恰当的。在生源的选择上,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口译课程要进行一系列的入学前考试, 以确保学生具有未来成为口译从业人员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母语水平、母语演讲能力、译入语水平测试等。在学期中期还会对学生进行淘汰考试。

口译核心课程不少于6门, 同时为学生开设与口译相关的多种选修课。学生课堂口译训练时间必须保证400学时以上, 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背景知识阅读、工作词汇准备。互联网信息搜索等形式进行小组练习和自主学习, 总学时不少于1000小时。而且口译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笔译专业的核心课程区别较大, 这是因为口译和笔译在源语言的输入和译入语的输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口译对于源语言的输入主要依靠听, 而笔译依靠阅读;在译入语的输出方面口译通过即时口语输出, 留给译者的思考时间短, 而笔译的方式译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 口语的语言形式和书面语的语言形式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因此口译核心课程的设置必须有别于笔译课程。

2.2 国内口译课程教学现状

与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的口译教学研究与实践还十分的落后与不成熟。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口译专业, 如: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当然其他院校也都设有口译课程, 但是多数将口译课程作为翻译专业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口译课程开设的学时数较少, 普遍只有一学期, 每周一次, 为两学时或三学时, 多的有四学期, 有的是必修课, 有的则为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年级, 与笔译课同时开, 也有先于或后于笔译课开的 (王俊华, 2003) 。课程设计不合理、课时数少, 使一开始对口译充满浓厚兴趣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对此门课程的兴趣。

由于我国口译教学研究起步较晚, 课时少且教学水平低, 导致现在整个口译教学师资队伍严重匮乏且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院校口译教师是由原来的外语教师转型而来, 学校都是根据师资情况开设课程, 口译课时有时无。这就使得如何训练学生口译实践技巧、如何真正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译员成为了多数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最重要、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 国内大多数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不高, 尤其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生源质量更是堪忧。多数院校对于学习口译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时并没有进行筛选, 在中期也没有进行淘汰, 只是在毕业时要求学生参加《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因此, 对于口译专业毕业生的口译水平也没有很好的衡量手段, 毕业生口译质量也参差不齐。

3 口译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由于国内多数院校本科阶段都是将口译课程作为翻译专业的一门必修科课程, 开课对象为高年级学生, 课程时间为一学期, 每周2学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英语基础差、知识面狭窄、英语综合技能不高和课堂口译训练时间不足等。为改善口译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多课程联合教学和教学中的多模态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困境。

3.1 多课程联合教学手段

国内高校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的语言组合不外乎两种:1) 汉语 (源语言) →英语 (译入语) ;2) 英语 (源语言) →汉语 (译入语) 。无论哪种语言组合口译过程都涉及到三个阶段:听力理解、快速记忆、口语转译。

在将汉语译成英语的口译过程中, 学生对所听到的汉语在理解方面不会遇到太大的难题, 同时对汉语的记忆能力也要优于对英语的记忆能力。但是, 在用英语口语转译汉语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以下问题:1) 学生翻译基本功不够;2) 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由于学生翻译基本功不够扎实, 加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不够, 在汉译英的口译过程中, 学生往往对一些听得明白、记得清楚的汉语却无法用准确的英语表达出来, 尤其是在翻译汉语的成语、习语、传统文化和习俗方面。同时, 由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不高, 即便所译内容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译出来的英语也是表达力欠佳, 主要表现在英语口语受到书面语影响, 长句、复杂句多, 且语法、句法都存在问题。在将英语译成汉语的口译过程中, 学生遇到首要问题就是:1)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差;2) 学生对英语的脑记和速记能力不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差, 听力技巧掌握不好, 直接导致在口译的第一个环节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所要译的内容听不懂。那么下一步脑记速记等也无从谈起, 更不用说第三步口译了。另一种情况是所听的英文内容相对简单但是量大语速快, 那么学生大脑记忆能力和手上的速记能力不高, 就导致内容全部听懂了但是在译成汉语的时候内容缺失, 译出内容与原内容相差较大。

因此, 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的口译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还涉及到学生的翻译技巧、听力技巧和速记技巧。然而, 国内多数院校口译课只开一学期, 每周一次课, 总学时数不超过36。进行口译教学的前提是学习者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 (刘和平, 2005) 。在这种学时数严重不足的的情况下, 口译课程与英语语音学课程、视听英语课程和英汉翻译课程等联合起来有目的有规划的进行教学, 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口译课时不足、学生口译实践训练不够的问题, 从而提高口译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内院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 英语语音学、视听英语和英汉翻译都是必修课。英语语音学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内容专注于英语的基本发音方式、发音规律与技巧。这样可以在学生一入校就对其语音面貌加以改善, 为其在今后说一口漂亮的英语打好基础。视听英语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四个学期均有开设, 为期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听力技巧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大脑记忆和手头速记能力。英汉翻译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二个学期或第三学年第一个学期课设。英汉翻译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笔译能力同时注重区分口译与笔译的区别, 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口译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口译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在多课程联合教学的前提下, 口译课程就可以专注于学生的口译实践训练, 而不必再花费时间去训练学生的听力、翻译和速记能力。

3.2 任务型多模态课堂教学手段

口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最为忌讳的是把口译课上成精读课或笔译讲解课。口译课堂应气氛紧张, 有实际口译现场的压力感。因此, 教师应多动脑筋, 把口译课堂设计得象口译现场 (仲伟合, 2007) 。

随着国内高校教学设施与条件的改善, 外语专业院系均配备有语音实验室, 先进的网络视频设备使得需结合音响、视频及音形义的立体式口译教学成为可行。另一方面, 在口译操作过程中译员的眼、耳、手、脑等器官的功能被激活, 由心理图像发展到图像模型, 借助立体的网络多媒体情景功能, 集长期记忆 (long term memory) 习得的知识和短期源语 (short tern source language) 信息记忆构成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 使语言模块顺利地由源语转换为目标语, 实现了立体论指导下的立体式多模态口译教学 (康志峰, 2012) 。由于多数普通院校本科生到校外进行口译实践的机会很少, 那么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新闻发布会、嘉宾访谈等口译现场搬到课题上来。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真正的口译现场。同时, 可以使用PPT的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口译理论与技巧。

在对学生进行口译的实践训练中, 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任务型教学。很多专家都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 任务型教学法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 提供语言交际机会而不是教授语法, 只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语言学习 (龚亚夫、罗少茜, 2003) 。

课堂任务教学应该与课后任务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结果。首先, 在课前教学计划中, 教师应将口译实践训练分为不同的专题, 例如:体育世界、天灾人祸、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等。每次课堂教学中, 利用音频和视频手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训练。其次, 在课堂训练中, 教师应将学生口译过程全程录音, 然后根据录音资料对学生口译的不足加以指导, 并且学生在听自己口译录音时也能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第三, 在进行课堂口译实践训练前, 应该给学生布置任务, 即:准备某一专题的词汇、拓展某一专题的知识面、专题口译译前准备, 同时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其源语言与译入语的口语水平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只有课前——课堂——课后三种任务的有机结合,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4 结论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设口译课程的教学难度很大, 不仅有师资水平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基本能力的问题。口译课程学时数过少严重制约了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得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仅仅是浅尝辄止。在这种不利的前提下, 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多课程联合教学的模式,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多模态任务型教学, 努力将不利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使学生的口译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康志峰.立体论与多模态口译教学[J].外语界, 2012 (5) :34-41.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4]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 .

[5]王斌华, 穆雷.国外专业口译教学的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翻译专办学的启示[J].外语界, 2012 (5) .

[6]王俊华.面向市场的口译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12) :27-30.

上一篇:浅谈物业装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一篇: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