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Excel》教学设计

2024-05-25

《初识Excel》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

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

设计意图: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启动Excel的方法

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

(三)认识Excel的窗口 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

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

提问:

1.什么是行、列?

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 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 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

(四)录入和修改工作表数据

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

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五)调整表格列宽 提问:

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

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

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

思考、实践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并演示调整列宽与行高的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

(六)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布置任务二:

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 学生认真听讲,并上机操作修改工作表标签名。

设计意图: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

(七)保存文件与退出 Excel 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

思考、回答问题,并上机操作。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保存和退出。

(八)综合练习

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

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绩。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计算机”。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设计意图:综合应用,巩固技能。板书设计

1、启动Excel的方法

2、认识Excel的窗口

3、数据的录入,修改。

4、调整表格列宽

5、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6、保存文件与退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2

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成长。思想品德的教学必然要求以发展为纽带, 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 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是要教师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怎么做, 以往都是纯粹的“说教”式的空洞教育, 纯粹的一味“灌输”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 心甘情愿地去怎样做, 因此必然要求避免大而空的大话, 套话。要求学生“唯真”, “唯美”,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 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没有充分的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课, 是不可思议的, 尤其是现行的教材, 还有日益见识丰富, 视野开阔的学生, 再加上教师知识的日益老化, 因此, 教师必须将“课前———课后———课堂”从长远着手, 做好最为充分的准备。

一、课前

课前“首批学生, 然后批教材, 最后批自己”。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 多多结合学情,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 在此基础上, 教师去寻找相关资料, 收集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批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教材, 用活教材, 用好教材, 发挥教材的最大力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批自己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 授课风格, 将教师自己完整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学前教师最为充分的准备, 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条件, 这一点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 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 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二、课堂

教学核心的环节关键是课堂上要精备巧备教材, 吃透教材,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

1. 利用网络, 丰富资源。

现在的网络资源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更加能够从视觉, 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的欲望, 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将学生所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上, 集文字, 图片, 名言警句, 思考题目融为一体, 通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多媒体的优点在于更能够将这一特征淋漓尽致地, 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我们在讲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候, 就补充了大量的图片, 关于植物的, 那生机勃勃的绿色, 那活蹦乱跳的动物, 那干涸的大地, 那潺潺的流水, 那起飞的鸟, 那河流里的游鱼, 将这一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既形象, 又生动。学生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 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一张恰到好处的图片有时会胜过千万句的语言力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图片, 还是文字, 还是音乐, 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盘棋, 仔细斟酌考虑。

2. 优化设计, 重在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 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 真正消化了, 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 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 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 在有效的时间内, 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 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 学生的学法, 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 资料的巧妙运用, 问题的设计, 教材的补充, 内容的深化, 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 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 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上课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必然要求师生互动, 只有师生互动, 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互动, 在于激发学生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采用自设置情景, 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论坛, 谈体会, 谈心得, 收集资料, 自主演讲, 开展活动, 辩论会.同样, 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学会调空情绪》, 首先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将喜怒哀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表现是为了体会。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理由呢?你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 学生“看情绪”, 学生自由讨论, 自主发言, 自设情景。让学生谈心得体会, 情绪的调整方式。教师在指导这一过程要注意加紧契机, 在适当的时候,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经过长期这样的互动, 潜移默化, 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德育智育, 相得益彰。

《思想品德》的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两者缺一不可。新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 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认知规律, 教材的内容有现实性, 针对性, 重在取材于生活的实际, 这样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一定要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这是教学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而在《把握学习新节奏中》就是典型的将德育和智育融为一体的一个典范, 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享受学习的乐趣, 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 学生要学会挑战困难, 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让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为健康优秀的中学生, 为自己未来建设祖国, 做出贡献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建立和编辑工作表。

教学难点:工作表及工作簿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教学媒体:在电脑室利用共创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适当地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讲述:2009年第11界全运会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风采。这些年来在各项国际体育竞赛中无数运动健儿为我们赢得了荣誉,在每次赛事中,我们都会得到各种奖牌榜。利用数据表格来展示数据,可以让人们更清晰、直观的获得信息。

教师展示:“2009年第11界全运会”相关信息的表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表格中各代表团所得奖牌总数。大多数学生利用计算器算出各代表团所得奖牌总数。

教师归纳:利用计算器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错。能否有一种应用软件,可以专门用来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等处理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新的应用软件——Excel(板书课题:初识Excel)。

(设计意图:利用2009年第11界全运会的相关数据引入新知,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入Excel概念,介绍Excel窗口界面

1.Excel是集表格处理,图形显示和数据库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教师展示利用Excel完成的表格,如:全运会的奖牌数表格、课程表、成绩表、个人信息资料表等。

2.请同学模仿Word的启动找到Excel程序,打开它。

3.讨论:Excel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4.学生在文件菜单中用打开命令找到“实例一”“实例二”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尝试改变表中的数据,得出Excel的三个主要功能。

5.板书

(1)数据的录入,修改。

(2)数据的处理。

(3)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

6.教师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

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并与Word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出。

7.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讨论。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8.教师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也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适当分层,对好的可要求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尝试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学习变得更加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

提问:你能启动Excel吗?你能用几种方法?

学生示范: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或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2003”命令。教师积极评价。

2.建立工作簿

教师讲述:当我们每次启动Excel时,系统将会自动打开一个新的工作簿。一般而言一个工作簿可以包括多张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可以存放数据和图表,在当前工作表标签中显示的是当前工作簿里每个工作表的名称。默认的工作表为Sheet1、Sheet2、Sheet3,单击Sheet1标签,就能激活进入相应的工作表,并可以对它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

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工作簿,工作表之间的关系。

广播讲解:工作表和工作簿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3.输入和修改通讯录数据

(1)教师讲述单元格的概念及某些单元格地址。

(2)学生观察行和列周围的数字符号与英文字母并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数字与英文字母序号排列?

(3)学生思考,如果要建立个人通讯录表格,应该怎样设计,有哪些内容?并对行和列进行布局分析,学生动手进行数据输入。

4.保存工作簿

提问:为了防止输入的数据丢失,我们应该养成随时存盘的习惯,想想Word中是怎样保存文档的?

学生口述并明确Excel中保存文档的方法与Word中是一样的。

5.打开工作簿

提问:下次如果再想打开本表格,你有那几种方法呢?

学生总结方法,教师予以概括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Word相关知识,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讨论、学生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不同的软件会有相似的功能与操作,教学生如何自学,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软件奠定基础。小组协作让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四、学生探究学习

1.讨论:这节课快要结束了,那么我们如何退出Excel?你有几种方法?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并演示。

2.学生利用自己建立的通讯录表格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教材第71页表格。

《初识画图》教学设计 篇4

过程与方法: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使用彩色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行为与创新:尝试选择工具箱中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画图区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难点:尝试彩色画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画的画,想看看吗?

(用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们觉得画得怎么样?这些画可全是用我们的“小老鼠”画出来的,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电脑画图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小老鼠”画图。

二、初识“画图”程序及画图工具

1、打开“画图”程序

师:Windows系统已经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可以在电脑上画图的软件,它的名字就叫“画图”,隐藏在“附件”里,你们能找到并打开它吗?

(教师板书“打开画图程序”,巡回了解查看)

师:有谁已经找到了“画图”程序?能给大家说说并演示你的方法吗?

(演示后评价)

2、了解“画图”窗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画图窗口,你能发现其中有哪几个部分吗?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并板书“画图”窗口中的三部分名称)

师:工具箱、颜料盒、工作区在我们画图的时候分别有什么作用?

师:画图时,如果觉得这个窗口太小了,我们可以使它最大化,点击窗口上的“口”按钮就可以了。

3、认识“工具箱”

师:同学们数一数“工具箱”中一共有多少种工具啊?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其实电脑可以自己告诉我们每个工具按钮的名字。请大家开动小脑筋,自己实践一下,找到方法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好吗?

(选定一个学生给大家演示后评价)

三、用“小老鼠”画图

1、尝试选择、使用工具

师:电脑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工具,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工具,我们先来尝试用铅笔画图。练习使用铅笔工具并思考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定一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大家演示操作方法。师生一起明确:用鼠标点击“铅笔”按钮,按钮仿佛凹下去了,鼠标指针变成了铅笔,并且可以用它在“纸”上画图。(教师评价、鼓励)

师:大家学会了铅笔的用法,你能自己用铅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画吗?

师:同学们练习了铅笔作画,那你能使用其他的工具吗?请大家大胆地练习。

2、尝试彩色画图

师:同学们可能等不及了,要想用彩色的笔来画。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看看你们能自己学会用彩色画图吗?一会儿老师看看谁学会用了彩色画图并能回答书上的问题?比比谁最聪明、最能干?(老师巡回指导)

师:谁学会彩色画图,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示范后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老师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得真积极,很多方法都不用老师教,可以自己去探索学习了,我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请大家试着用不同颜色去画自己想画的吧,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小组的其他同学一起探索,也可以请老师帮助。

四、退出“画图”程序

师:快下课了,请同学们单击窗口上的“×”按钮退出“画图”程序,这时计算机会问你是否需要保存图画,因为今天大家是随意练习的,不需要保存,直接单击“否”就可以了。

五、课堂总结、激励学生

《初识Scratch》教学设计 篇5

重庆市渝中区大同实验学校

王霞

一、教材分析

Scratch是一门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其可以很容易的去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可以大大増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作为

scratch的第一课,主要介绍

scratch的界面和功能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

scratch软件,并且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

scratch界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我的世界》课程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而且对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

scratch还是头一回接触。因此本课在重点介绍

scratch这款软件的功能和界面,在任务设计方面体现学生的编程思维的历练,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程序化思维解决间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Scratch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2.掌握

Scratch软件的基本工作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先学后教,学生自主钻研

Scratch的脚本和角色,灵活制作播放动画。

2.评练结合,每位学生都能熱练使用

Scratch搭建个性化的作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掌握好

Scratch软件。

2.渗透计算编程思维,融入动画发现美、创造美,有创新想法。

3.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的习惯。

四、重难点

Ø

教学重、难点:掌握Scratch操作界面的组成、模块拖拽、连接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编程一般思维模式。

Ø

教学难点:运用编程一般思维模式,进行动画创编。

五、教学策略及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解读程序

模拟实践

拓展创作

六、教学环境及准备

环境:多媒体教室

准备:课件,Scratch实例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环节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时间安排】3分钟

【活动设计】

1.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王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个视频,请认真看。(播放视频)课前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3.生(预设一):编程的用途

生(预设二):为什么要学编程

生(预设三):可以打开数字和艺术的大门

4.教师:视频最后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美国麻省理工设计开发的什么软件?

5.生:Scratch软件

6.教师:今天,王老师就要带大家进入一个Scratch编程世界。(板书课题)

7.教师:王老师用Scratch编写了一个程序,大家想看吗?(运行程序)

(二)【环节目标】认识Scratch操作界面

【时间安排】3分钟

【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今天就先训练它学会太空漫步,然后带它去太空探险吧!

2.教师:首先我们认识一下Scratch3.0的图标,如图所示,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了!

教师:请打开它

3.教师:借助学习资料,和你的同桌说说,Scratch的界面你都找到了哪些区域?把找到区域的名字和作用说给同桌听听。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有几个区域呢?

学生:4个,分别是指令区,脚本区,角色区,舞台。

教师:以老师刚才的编程为例,介绍一下每个区域的作用。指令区有动作、外观等十大模块,颜色不同,有很多像积木一样的指令。脚本区是把指令进行组合的区域。角色区就是呈现在“舞台”上的角色,舞台区就是角色表演的舞台。

(三)训练初尝试

【环节目标】编写程序让小猫走动

【时间安排】6分钟

【活动设计】

1.教师:同学们请参考老师发的教材第2页。

我们先来试着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让小猫动起来,将左边你要的指令拖到右边脚本区。

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当编辑好之后,点击绿色小旗运行程序。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创作思路,并展示看看。

2.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并讲解思路

教师:程序的开始,必须是当绿旗被点击时,然后移动X步,这个步数是可以修改的,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教师:在做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1)生:(预设一)一直运行小猫就不见了

教师:那么我们怎么办?谁来说一说?

生:移到X(0)Y(0)

教师:重要提示,角色出场就要先定位,拖动运动模块里的移到X()Y()指令定位

(2)生:选错指令怎么办呢?

教师:谁来帮忙解决一下?

生:拖回指令区

(四)漫步训练营

【环节目标】学会模块拖拽、连接的方法

【时间安排】基础营、提高营共15分钟

【资源准备】漫步训练源文件

【活动设计】

1.教师:我们成功让小猫动起来了,接下来就进入漫步训练营,首先王老师演示一下如何打开漫步训练源文件,文件——从电脑中上传——桌面《漫步训练》。

等待学生打开源程序。

教师:请看任务—让小猫漫步至舞台上方边缘处。

教师:同学们先不慌操作,我请一位同学来模仿图中小猫,怎样才能让小猫漫步至舞台上方呢?

请生上台演示

教师:大家观察到一个关键动作了吗?

生:向左旋转90°或面向前面

教师:看来你们已经有思路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角色出现先定位,然后转向,确定方向,再移动多少步,看能走到舞台上方边缘处。舞台交给大家,让小猫漫步至舞台上方边缘处。如果有问题,请参考教材第3页。

生操作,师巡视

教师:时间到,完成挑战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xx同学请你演示一下。

生:演示

4.学生展示预设一:作品完整

教师:请你说说你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

预设二:作品有小问题

教师:程序出了点小问题,其余同学能帮帮他吗?

生:应该先定位,确定方向,然后再漫步

教师:请你帮助他完成。

教师:孩子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谢谢这位同学,请同学们马上修改一下。

1.教师:接下来难度升级,进入提高营。先齐读挑战要求。(出示PPT)

生读:让你的小猫漫步至顶端后再向左漫步,让你的小猫有个性的漫步起来,比如转圈,讲故事等等。

教师:请翻开教材第3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指令能让你的小猫走得更有个性,变换下一个造型、说你好2秒,等待1秒让所选角色的任何下一指令等待1秒再发生,试试看

生操作

2.请生演示

教师评价

(五)终极任务

【环节目标】运用编程思维拓展练习

【时间安排】10分钟

【活动设计】

1.教师:终极任务,带小猫去太空探险。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教材第3页太空探险任务学生读:(提示:为你的宠物小猫设计行走路线,让它能够到达尽可能多的地方。留意看,你的宠物小猫走过的地方都会呈现在舞台左边的方框里哦!)

2.教师:首先打开太空探险源程序,看清楚地图,设计你的方案,和同桌交流你的宠物小猫的探险计划和你的脚本构思,最后再操作试试能否成功

3.教师:现在王老师先演示一下我的思路,我设计的行走路线是……,先定位以免小猫走不见了,然后移动100步,不够长修改一下步数大小,确定为150步。点击绿旗运行,太快了,加一个等待一秒再发生看得清楚一点,好调试程序,接下来……

生练习

3.教师:很多同学都探险成功,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选作品演示

(六)教学总结

拓展升华

【环节目标】回顾总结、指导学法

【时间安排】3分钟

【活动设计】

内容总结:(结合板书师生回顾部分知识内容)今天,我们了解了Scratch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学会了简单的编程指令,并且能够编写一段简单的程序。之前王老师就讲过,编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要你有思路,不要怕错,大胆的编写,王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初识Scratch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6

和顺县义兴镇南关小学 白璐璐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拍拍他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在此基础上插入相应的图片,做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学生掌握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后,就可以创造性制作出许多卡片。从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理念:

遵循新课标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为主,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在PowerPoint 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能将艺术字文件插入到幻灯片当中。

能力目标:(1)通过探索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 生信息素质的培养。(2)通过参与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图片

2、会插入艺术字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通过自学课本“试着做”,初步了解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任务二:通过演示,学用图形方式制作文字效果的方法。

三、检测工具:

制作两张幻灯片,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搭配得当,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有一定的创意。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通过PPT课件,首先展示一组上节课学习的纯文本幻灯片,然后展示另外一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两组幻灯片的不同之处,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教师]设问:你想制作些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吗?然后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目的,积极参与教学。

4、揭示课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自读课本P13-14,初步了解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2、自主学习:

[学生]学生自由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件图片、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使学生在操作 中领会其中的要点。

[教师]教师加强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

[教师]教师适当点拔。图片的叠放次序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当大部分学生在探究中遇到此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拔,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改变图片叠放次序的方法:在所选的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叠放次序],将该对象置于合适的层。

3、展示交流:

你们的任务完成得真好!下面请你当老师,围绕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你可以边演示边回答。

① 在幻灯片中可插入哪几种图片,你会插几种图片? ②你是怎样在你的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的,能演示吗? ③幻灯片中的图片文件是怎么插进去的?你能给大家详细地讲一讲吗?

② [教师操作]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再次重述插入图片文件的过程,突出本课的难点。任务二:

1、任务呈现: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操作,学习艺术字的插入,了解通过图形方式制作文字效果的方法。

2、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练习艺术字的插入

3、展示交流:选取部分同学的制作,大家欣赏,并共同讨论:你们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有个性的?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有个性的作品就是要在幻灯片中插入你喜欢的,又能衬托内容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制作卡片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搭配得当,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有一定的创意。

2、结果反馈:教师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比办法,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设计这些作品的意图。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7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2014年修订版教材第18课的内容, 是Scratch单元的起始课。Scratch软件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学习内容趣味横生,是一款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一是了解Scratch软件的界面和主要功能,二是掌握Scratch软件的基本工作方式,能够编写简单的脚本。

●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此前并无编写程序的知识基础,但他们已有一年多的信息技术学习经历,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体验Scratch的图形编程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用Scratch编程并不难,同时还充满了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Scratch软件;了解Scratch软件的界面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生活,熟悉各模块的功能;通过具体的程序,掌握Scratch的基本编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编程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Scratch界面的认识和体验。

难点:Scratch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运行。

● 教学环节

1.小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打地鼠游戏吗?今天咱们就来玩一玩!比一比30秒内谁的得分最高!

学生玩游戏,说一说“战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款好玩的游戏是用什么软件开发出来的吗? 它是用一款叫做Scratch的软件开发的。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程序设计软件,它可以让我们轻松地创建动画、游戏等。如果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自己制作打地鼠游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Scratch。(板书课题:初识Scratch)Scratch的标志性图标就是这只可爱的小猫,你能在桌面上找到这只小猫并打开Scratch吗?

学生打开软件。

师:同学们,请观察Scratch窗口的组成跟以前学过的Word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相同的是都有标题栏、菜单栏,不同的是Scratch界面被分成了四大区域。

师:这四大区域有什么奇妙之处呢?就让小猫带着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并由好玩的游戏引出对Scratch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认识Scratch界面

师:现在小猫出场了,它将带大家去参加森林舞会。

出示任务:利用菜单“文件/打开” 命令,打开桌面上“森林舞会”文件夹中的“舞会”文件。

学生操作打开文件。

(1)舞台区

师:好热闹的舞会啊(如下页图)!

动物们会在哪个区域进行表演呢?

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那咱们就从这一区域开始认识Scratch吧!(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小猫介绍“舞台区”,并板书:舞台区——演员们演出的地方)

学生找一找“舞台区”,了解有哪些 “演员”。

设计意图:认识可爱的小猫后,通过这一卡通人物引导学生正式走入Scratch的世界,使学生自然地、充满趣味地在它的引导下逐步认识Scratch界面。

(2)角色区

师:舞台区下方也有演员呀,这是什么地方呢?(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小猫介绍“角色区”,并板书:角色区——显示所有角色的地方)

学生找一找“角色区”,了解有哪些角色。

设计意图:认识Scratch界面,先从认识舞台区的主角们开始,让学生了解舞台上有哪些“演员”,并将它们和角色区的角色相对应起来,明白舞台上的树和动物都是角色,而舞台是特殊的角色。

(3)控制区

师:你们想看小动物们的表演吗?怎么看呢?

学生尝试按下绿旗按钮,欣赏并说一说动物们各自的表演。

师:绿旗按钮所在的这一区域,是对舞台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域,因此我们把这一区域称为“控制区”。(板书:控制区——控制舞台区角色的地方)同学们,小猪看上去有点怕羞,远远地躲在角落里一声不吭,我们来帮帮它吧。

出示任务:请用“控制区”的按钮将小猪变大些,让它离大家更近些。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只小鸟怎么这么大啊,看上去有点恐怖。你们能把它变小点吗?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请一位学生演示操作方法。

师:在调整小猪和小鸟大小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控制区”其他按钮有什么作用?谁能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一说,并在电脑上演示新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小动物们表演的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绿旗按钮,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驱使下,去探索和掌握控制区其他按钮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探索作品的同时,也体会到收获与分享的喜悦。 (4)脚本区

师:为什么有的角色会走动、有的角色会说话呢?(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小猫介绍“脚本区”,并板书:脚本区—— 搭建角色脚本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双击舞台区的角色或单击“角色区”的角色,来查看它的脚本区的内容。我们先来看看小猫的脚本区有哪些控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查看小猫的脚本区。(学生了解小猫脚本区的控件:表示单击绿旗后将执行下面的脚本。表示小猫嘴边出现 “你好”两个字2秒钟,用来表示它说的话)

师:大家看,小鸟也有脚本,为什么按了绿旗按钮却没反应呢?

学生说一说。

师:原来是设置了按空格键才会执行下面的脚本。可见,执行脚本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再来看看小狗的脚本区,是什么控件让它能走动的呢?

学生查看,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脚本区”,并通过播放角色的动作使其了解脚本区中一些常见控件的作用,体会控件的奇妙,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控件区

师:脚本区的这些控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小猫介绍“控件区”,并板书:控件区——存放所有控件的地方)请同学们单击各功能模块,看看它们对应哪些控件。

学生操作。

师 :你能在“ 控件区 ”找到控件吗?

学生找一找。

师:你是怎么找到它的?

生1:是用来控制脚本运行的,所以我想它可能在“控制”模块中。

生2:因为它和“控制”模块的颜色相同。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控件的功能、颜色,在相应的模块快速地找到它,说明你们已经找到了控件摆放的规律。那么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控件吗?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Scratch的窗口是由舞台区、角色区、控制区、脚本区、控件区以及常见的功能菜单组成的。我们要让角色进行表演,首先要在“控件区”找到合适的控件,再拖到“脚本区”按规则摆放,为角色搭建脚本,之后就可以执行脚本观看演出了。

设计意图:对控件区的认识与理解,是学生在Scratch中搭建脚本进行编程的关键。这一环节旨在从两方面强化学生对控件区的认识,为学生接下来灵活运用控件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是了解控件模块与相应控件的分布;二是从控件能实现的具体功能以及控件的颜色来判断控件所在的模块。最后对Scratch窗口的组成进行回顾总结,将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 “设计动作—选择控件—搭建脚本”的编程过程。

3.搭建脚本

(1)自学搭建脚本

师:咱们现在就可以指挥舞台上的小动物表演节目了,你能让小猪像小猫那样显示文字“我是小猪!”来跟大家打招呼吗?怎么做呢?

出示任务:请打开书本第91页,自学 “2.搭建脚本”,试着做一做,让小猪打招呼,显示文字“我是小猪!”。

学生自学教材,并互相帮助。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一说方法。

(2)比较控件

师:老师发现“外观”模块中还有一个控件可以用来显示文字,它和完全一样吗?

出示任务:分别试一 试控件和,并说一说使用它们的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做一做、说一说。

(3)删除控件

师:如果不需要这个控件,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说一说删除脚本区控件的方法。

(4)小结

师:通过为小猪搭建脚本,你能说一说搭建脚本的基本过程吗?(教师板书:搭建脚本:选定角色—拖放控件— 完成搭建—执行脚本)

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脚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新软件的信心。比较两个相似控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控件的能力。

4.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舞台上还有哪些小动物没有表演节目?

生:小兔和小猴。

师:你们想不想为它们设计更精彩的节目呢?(生:想)那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掘和运用控件区的控件来搭建更丰富的脚本。例如,常用的外观模块和动作模块中就有一些很有趣的控件。像控件,就可以让角色变颜色。请你们找一找、试一试,并用你们的发现为小兔或小猴设计精彩的节目。

出示任务:找一找、试一试控件区的控件,发挥想象为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搭建脚本,设计精彩的节目。

学生练习操作。

师:舞会开始了,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为哪个小动物设计了什么节目,用到了哪些控件。

学生展示、交流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地为小动物设计节目,搭建一个完整的脚本,实现充满创意的动画。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Scratch软件编程,又使学生保持了持续学习的热情。

5.再玩游戏

师:大家还想玩打地鼠游戏吗?不过,这次咱们得玩得更有新意、更有趣。 我们来改编游戏,你们想怎么改呢?

生1:用控制游戏开始。

生2:可以将地鼠被打时的“啊!”改成“救命啊!”。

生3:将锤子变大点。

生4:更改游戏时间……

教师打开“打地鼠”源文件,并引导学生查看源程序,初步了解如何修改程序。

出示任务:发挥创意,改编打地鼠游戏。

学生练习操作,并展示改编的游戏,玩一玩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发挥自己的创意,来改编游戏,此时的游戏活动不再局限于“玩”的层面,不仅与本课开始时相呼应,更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6.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程序开发软件Scratch,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学生结合板书说一说本课的收获,并对本课知识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 Scratch的有趣和神奇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更精彩的内容。

结束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简要概括本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笔者参加无锡市评优课的比赛课。拿到课题时,笔者心里特别惶恐:自己都没玩过Scratch,怎么教学生玩呢?笔者打开教材和教参,从第一课开始学起,尝试设计每一个作品,力争摸透Scratch,玩转Scratch,这样才有信心带着学生们一起玩。笔者是带着玩的心态去学Scratch的,打开Scratch自带的范例,里面不是好玩的游戏就是有趣的动画故事。因此,笔者希望学生也能以玩的心态去学Scratch,从这一课开始通过引入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喜欢上Scratch,在玩中掌握Scratch编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本课设计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教学评价还不够全面等。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精简教学语言,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点评

江苏省自2013年开始将Scratch软件作为教学内容纳入省编教材后,教师们也逐渐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有了初步的研究。本课是一次市级评优课的课题,以此为题,一是为了推动Scratch软件教学的常态开展,二是为了加强对小学阶段开展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研究。顾老师上此课之前,学校还没正常开设Scratch,因此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备课到初次上课,再到观摩课,可以说是几易其稿,其中既有自身的努力,也有集体的帮助。

本课的教学特点有三:一是精彩的导入,Scratch软件的教学开展常以游戏为载体,教师就让学生先玩由Scratch软件编写 “打地鼠”游戏,继而引出课题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充分起到了激发和引导的作用;二是有趣的情境,在“认识Scratch界面”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森林舞会的教学情境,将认识界面与功能介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三是有效的结尾,最后的“再玩游戏”环节通过让生简单改编导入时曾经玩过的“打地鼠游戏,使他们在本课的结束阶段再次得提升,也更激发了他们学好并继续学下去的兴趣和动力。

不过本课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升。例如,界面介绍和功能演示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所调整,要抓住Scratch软件作为程序设计语言的本质来进行教学。再如,评价设计在教学设计的撰写中未能充分体现,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实施也要加强设计。另外,对《初识Scratch》课的研究还只是小学编程教学的起步,今后我们要从传统工具软件的教学惯性中解放出来,认真思考小学生图形化编程工具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软件的使用,更要让他们从中获得算法思维方面的发展

初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篇8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时俱进;共同回归

近几年,我国悄然兴起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即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意思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群文阅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我是在最近一次关于“群文阅读”的培训中才真正接触它,当我培训完之后,我才发现“群文阅读”有很多地方优于“单篇式教学”。比如,一些常见现象:学生不爱阅读,怕做阅读题,讲了的课内阅读,到考试时有的学生还是不会等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不会出现的。所以,经过那次培训以及阅读了一些关于群文教学的资料,我对“群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大都还是处于“单篇内容分析式”教学,几堂课下来就围绕一篇文章研究,从字词到句段,再到谋篇直至中心思想。外加在课中还有老师“炮轰”似的问题,弄得学生“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常常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苟延残喘”,学生学得“人仰马翻”。即使这样,老师还是“穷追不舍”,并美其名曰:趁热打铁,即课后要布置阅读训练题以及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久而久之,学生望而生畏,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太正常了。所以,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经历,学生的这些坏习惯,其实是我们自己“灌”(惯)的。

而“群文阅读”则打破了单篇分析式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在群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没有过高要求,没有太多复杂问题,学生只是静静阅读,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做批注,而教师则是巡视、指导、辅助、倾听,并和学生一起阅读,而后师生围绕“议题”集体构建,达成共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阅读当中,没有“外因”的干扰,如此轻松的阅读课堂,学生怎能没有兴趣?学生怎能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时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当前的单篇教学根本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拿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来说,课标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别说课外,就连加上课内所学的文章都没有达到40万字。“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节课内可以读很多篇文章,这既增加了阅读量,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阅读中,学生会不断地涌现出质疑和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有了阅读的能力,掌握了阅读方法,适应社会没有问题,适应考试就更没有问题了。

三、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群文阅读”是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课上学生的主动阅读应占很大比例。这就意味着老师讲的话不能太多,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另外,还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同时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要让我们的学生读“一群”文章,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达到师生共同回归阅读本原。

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群文阅读”必将是语文教学的走向,这是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革命需要坚持和尝试,作为一位平凡的一线教师,见识和学识尚浅,还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习、积累。

参考文献:

初识余氏教学 篇9

——参加著名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讲学活动后感

9月6、7日参加了杭后教研室组织的《踏歌·践行》余映潮先生讲学活动。这次活动听了余映潮先生的三节课和《怎样备好一个有档次的课》讲座,同时还听了他的弟子们的四节课。两天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而美好的记忆。

余映潮先生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这次的活动中的课堂教学是他教学艺术体系的“踏歌、践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弟子们的教学都呈现处这样的可供我们学习思考的几个特点:

一、板块分明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学过程板块分明。

一、感知文章大意;

二、品读赏析;三感悟主题或写话。他们的课堂,因板块分明,显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一版块都是就一问题在全文或是相关段落阅读思考。如《鲸》的教学的热身活动:概括课文3到7自然段的段意,每段只用4个字,其中两个是“鲸的”。让学生粗步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第二板块“利用课文长知识”课文主要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觉得鲸很大很大?进行了说明方法的探究;第三板块,“利用课文 增能力”我来告诉你:鲸,不是鱼,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科普文。对学生进行了写作的训练。因一板块一重点,问题少而精。我们能感到三大板块各有侧重,层层深入,扎扎实实进行了语文训练。

二、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

他们的课堂经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请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画句标词自读自悟,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少了喧哗,多了安静地读,安静的思考,没有喋喋不休的催促与提点,安静地读,安静地等。少了些热闹,在看似寂静中,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的学习,在看似静默中精彩悄然生成。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人,在静下心来沉潜下去,给人感觉,避免了架空,少了浮躁,多了朴实,很好的实践了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三、学法指导到位。

2011版课标的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回顾我的教学,现实的情形往往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学,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成我空谈。这几位老师的课,每一板块下搜有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如余映潮老师的《鲸》的第三板块写:用画线的方法将文中的语句连起来;动笔写。再如《蜡烛》(韩丽娜老师执教)“读人物体会感情”这一板块中的学法指导:(1)评价人物形象;(2)找出关键语句印证;(3)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她将自己读文章的方法加以概括凝练,教给学生。

他们的教学中甚至具体到怎么表达。如每位教师的示例,“试着用”。如《蜡烛》,“老妇人是个——人,我从————句中的——看 出”。再如《三峡》(刘韵梅执教)“我从文中————(语句)发现,三峡的————真美,美在————”说话句式。

从他们的教学过程来看,每位学生能就自己的能力有所依傍有所效仿进行自主学习并有所得的原因就在于老师对怎么学进行了细致到位的指导。

四、重点段落的品读厚实。

每位教师的课堂都有品读,或用心默读或感情朗读,尤其是重点语段做了多种形式的读。

品读的过程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按问题自读——找句找词感悟——汇报交流——总结。每一句在不同的学生读来,感悟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几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解读,出现了一千人读《红楼梦》有一千个林妹妹的精彩。这种品读很好的实践了课标中“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应重视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的指导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做“轻重舒缓”的示范。

这种开放性的读,尊重学生,不唯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了学习,都有了个性化的收获。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课时目标,学习能力得以实现,得以提升。

五、重视小结

每一活动板块结束时,都有教师雅致的小结。

在每一活动结束时,老师都将学生品读的结果一优美雅致的语言进行总结,将学生散乱点状的思维进行有顺序的归纳。这种小结,既给学生以刚才学习内容完整的强化,又以优美雅致的语言给学生以 用语典范的导向,是一种不悱不发的“适时启发”。这种小结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在他急需帮助时及时给予,急需攀爬时给予阶梯,急需饮水时给予泉源,会自然地成为积极汲取的语言表达范式。长期的训练对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会产生巨大的帮助。

六、课本成为工具。

每一节课都成为学习的实践,课文成为实践的工具。他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有学法的指导,实践的工具就是课本,实践的过程就是这节课。(这也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踏歌·践行)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践行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能有点滴的进步,就是找到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教师的授课是“授之于渔”而课本就是那张网是那条鱼,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

《初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0

八五七农场学校 田春霞

【教材分析】

本课是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1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各种媒体类型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寻找身边的媒体并能进行分类应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2、了解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3、了解多媒体信息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4、会对身边的媒体分类归纳整理;

5、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类型。【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的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2、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多媒体类型。【学情分析】

对于多媒体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但对于多媒体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明确,如何对多媒体信息分类整理是学生想知道和要求掌握的。学生对多媒体应用的这种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法特色】

本课在教法上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以及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老师再带领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重难点,扩展知识等。此教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五个让”的特色:

(1)书本让学生自学;(2)问题让学生提出;(3)疑难让学生研讨;(4)规律让学生发现;(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环节

学生浏览屏幕上显示的本课学习内容、重难点及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质疑学案中的内容。

自学质疑环节所需要时间20分钟,前15分钟自主学习,后5分钟,小组成员间或组组间讨论,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

(二)训练展示环节

1、解答疑难 难点解析

(1)疑难解答:首先解决学生在自主质疑环节遇到的问题。原则是学生提出的疑问,先由班级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我只作点评、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才演示讲解。

(2)难点解析

明确媒体概念的两层含义:一平台,二载体。多媒体技术的含义(知识同构,复习信息技术概念)多媒体技术的未来

2、合作学习任务探究

任务一:完成桌面上素材包中文件的归类。

任务二:要在我校教学楼前进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相关内容的宣传,请问可以使用什么媒体?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上任务。

3、知识回顾 当堂检测

(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内容,查看自己的掌握情况,还有哪部分没掌握好,给3分钟时间巩固记忆。(2)当堂检测

4、知识扩展

(1)了解四大传统媒体和一些新型媒体

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 广播 电视 网络(按先后顺利出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初识翻转课堂 篇11

1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1.1 课前学习

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种课前预习一般来讲只是布置任务一一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没人帮忙,没人解惑。所谓的课前预习基本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学习。同时,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课堂上老师还要讲。每个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对新知识的领悟是不同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针对课前预习的评价体系,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久而久之,课前预习就成了一种形式。

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情况就明显不同。首先,老师会将要讲解的新内容录制成视频,并准备相应的其他学习资料,如学习网址、电子资料等,将这些分享给学生,要求他们课前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观看视频,一遍、两遍,甚至更多遍;同时,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向老师求助、与同伴交流。这就相当于在课前预习时,有个老师在身边,遇到问题,随时有老师讲解。学生会发现,课前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学习,而是有老师、同学的陪伴、帮助,而且课前就能将基本知识学会,很有成就感,自然愿意去学。与此同时,老师还会有相应的课前任务,只有学习了课前资料,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程度与效果也是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课前任务及相应的考核督促着学生去学习。课前学习的效果显著提高。

1.2 课堂组织

传统课堂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大多时间是听老师讲。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往往是某几个学生参与,比如回答老师授课过程中的提问。由于每个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点的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能会堆积很多疑问。由于时间、资源等原因,不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掌握程度的全面了解,很难实现分层次教学。

翻转课堂打破常规,学生课前进行学习,然后带着问题进教室,老师则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及反馈的问题组织相应的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讲课、答疑,但不讲新知识。通过分组讨论、答疑、展示等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拓宽思路,解决问题的角度更广、能力更强。解决基础问题后,会有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一一相关知识的应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上就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1.3 课后安排

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完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翻转课堂则把课后的作业搬到课堂上,直接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大把的课余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

1.4 评价体系

传统课堂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依据最后的试卷成绩及平时的作业记录,个别学生甚至通过抄袭作业等形式获得较高的课程成绩,考核结果很难真实反应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翻转课堂模式下,更侧重于过程控制:课前预习有测试,作业课堂上完成,课堂活动要参与,通过课堂任务及项目的完成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核结果更真实、客观。对学生的评价更侧重于他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与努力程度,而非卷面成绩,学生自然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1.5 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然后有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2 翻转课堂的优势

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各方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2.1 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训练、演出等常让一部分学生没办法安静的坐着听老师讲课,但又不可能放弃这些课外活动。翻转课堂巨大的灵活性则能让他们自主安排忙碌的时间一一可以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做到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两不误。

2.2 可以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中,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其他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听,甚至跟不上老师讲解的进度。传统课堂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翻转课堂上,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学习、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则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听懂为止。教师在课堂上则有时间辅导有需求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3 增加了课堂互动,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类似、相关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小型讲座或演示。显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独自在讲台上表演。同时,学生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共同协作,互相学习,而不再是依靠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讲授者、传播者。无形中翻转课堂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翻转课堂中,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交流、探讨,因此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进一步,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有机会发现、确认他们潜在的问题。老师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更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4 改变了课堂管理

传统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密切注意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因为一些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或者影响其他人的学习。而翻转课堂中,捣乱课堂的学生的表演失去了观众,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忙于活动或小组协作。无聊的学生也没时间无聊,因为太忙了。老师管学生的传统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新模式。

3 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虽有很多传统课堂无法相比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3.1 对老师要求更高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习的促进者,但教师的角色不是被淡化了,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翻转。老师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要求等整体规划,确定适合的内容来翻转。其次,它要求老师能够制作相应的适于学生自学的课件、视频,设计合理的课前任务,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三,课前要有足够的时间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给学生推荐、提供适量的相关学习资料;第四,要能够组织合理、多样、并能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能够通过设问、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对其职业素质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若老师某一方面能力稍弱,则极有可能影响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3.2 对网络有一定要求

翻转课堂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全球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反复观看自己老师的、其他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件、视频,解读相应知识点,从而完成课前学习以及课后知识的拓展。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在网络平台完成相应的测试来进行,不懂的知识点马上可以通过网络自己解决,或利用网络请教老师、同学,学习效果较好;较之以前要利用大把的课余时间来批改做作业,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若没有网络,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老师课余要花大把时间批改作业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其课前准备及自身学习的时间就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翻转的效果。

3.3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学生课前预习,先自学知识,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相应的课前任务,才能提出问题,才能带着问题进教室,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同伴互动交流,才能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进行课前预习,不参与课堂组织活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相反,则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主动性程度不同有可能拉大学生的差距。学习的主动权、掌控权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或缺乏主动性,都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效果。

4 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具有传统课堂不具备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结合课程情况、实际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并配合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翻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国内外很受热捧,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从课前学习、课堂组织到评价体系均有不同,它有很多传统课堂无法相比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该文仅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翻转课堂的优势、翻转课堂的局限性等几方面谈了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结合课程情况、实际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井配合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翻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区别,优势,局限性,主动性,评价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http://ctld.sjtu.edu.cn/index.phpq=flippedclassroom

[2]李万龙.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研究[OL].<http://teacher.czedu.gov.cn.>

[3]颠倒教学的“翻转课堂”[OL].<http://szjy.sznews.com/html/.>

[4]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篇12

《初识Powerpoint》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3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反思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特点。

这节课通过实际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是通过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激发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本节课设计的学习任务用“父亲节”为题,与学生的生活、情感非常贴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创设有利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这也给我们启示,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应该只为学技术而学习,我们完全可以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通过让学生去制作相应的作品,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上一篇:瓦窑学校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加固改造规划下一篇:新课改下有效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之我见(必修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