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2024-06-11

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共10篇)

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我校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关于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种养业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在提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工作如下:

1、安排及时。学习和宣讲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迅速行动,及时安排,结合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掀起了抓好春耕生产和春季农民培训工作的热潮,使农民培训工作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

2、措施得力。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采取得力措施,使农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一是结合上级文件宣讲开展培训,使农民群众了解政策和学习科技两不误;二是结合农民实情开展培训。重点开展了青贮饲料、畜禽生产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三是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培训。如结合春季果树修剪和施肥,以苹果“四大技术”和无公害果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培训在全村广泛深入开展;四是结合产业特点开展培训。;五是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开展培训;六是把广泛培训与抓点培训相结合;七是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开展培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办栏目,并通过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促进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

3、工作扎实。年初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培训工作,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做好培训纪录工作,坚持培训工作“六明确”,即明确培训日期、培训单位、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天数、培训教师、培训人次和培训所结合的项目。

4、成效显著。针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采取以“长计划,短安排”为主要措施的基础上,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如马庄六组村民罗海通过发展养猪业,年净收入达到3.2万元;马庄十三组村民王三县,养猪业办的红红火火,创收4.3万元;马庄八组村民张会民发展养鸡业,年收入达到2.2万元;马庄十一组村民王博财学习果树管理新技术后,年收入达到了2.4万元,家庭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农民需求合理开设培训项目和课程,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一年来的培训工作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适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民依靠科技勤劳致富架起了桥梁。我辖区农民正沿着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大道,为实现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方案 篇2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根据《关于组织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的通知》和省、市相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为贫困村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较强创业能力,适应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立足当地创业发展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20xx年,为每个贫困村平均培养5-7名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全乡累计培养30人以上,每人带动7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组织领导

乡脱贫办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培训对象

(一)对象条件。培训对象符合以下条件可以报名参加:一是思想素质好,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责任心;二是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基础而且带动能力较强;三是贫困村有创业带富愿望,年龄在25-50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两委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及有创业经历的人员。

(二)选定程序。一是个人报名,申请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做出带动承诺。二是贫困村推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会推荐候选人。三是乡审定,乡政府根据申请情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最终确定培训对象。

四、经费保障

培训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具体标准由乡政府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经费。

五、有关要求

(一)要明确责任分工。培训工程由乡脱贫办负责实施。乡政府选定示范基地,开展示范培训。各村要摸清培训需求,选好培训对象,按计划落实精准培养、跟踪服务和带动增收工作。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与村两委一起筛选推荐好培训对象,指导培训对象选好创业项目,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包户干部一起督促创业带头人履行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承诺。

(二)要贯彻精准培训。要按照创业方向、创业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对象进行免费培训。采取分阶段合理安排集中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对理论学习、实习课程和创业设计等学习情况给予科学评价。在创业过程中,结合带动需求,对参与创业的贫困户适时组织创业适用技术培训。

(三)要大造宣传氛围。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通过宣传扶贫创业优惠政策和先进典型事迹、举办扶贫创业竞赛、表彰先进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和支持培训工程。

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篇3

-----记…XXX XXX,男,43岁,大学文化,XXXX年 X月 X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89年7月参加工作,在XXX乡任文化干事,XXXX年升任文化站长。2000年6月他下海与人共同注册成立了XXX路桥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7年1月,出资成立XXXX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和XXX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任法定代表人。2012年8月注册成立XXX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00万。10多年来,他带领的团队为当地上缴利税

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先后获得(荣誉)…

一、带头创业 情系家乡

XXX,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创业者,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家庭教育造就了他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风格,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在乡政府工作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但凭着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将乡文化站打造成了全市的先进文化站。2007年,他毅然离开了安逸稳定的工作岗位,加入到了商海拼搏的大潮中,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给了自己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创业的艰辛,只有走过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创业初期的几年间,虽然名义上他是总经理,但实际上,公司也就那么几个人,不仅需要他常住一线,而且技术人员缺了,他就是技术人员,工人缺了他就是工人,三五天连续吃方便面十来天睡不上一个安稳觉是常见的事。然而,相对于项目和资金的事来说,这些靠吃苦能解决的事还都是小事,他为争取不到项目而发愁,更为争取到项目而资金无着落而彻夜难眠。就这样摸爬滚打几年后,凭着良好的信誉和优良的工程质量,他的公司崭露头角,小有名气。2007年,不安分的他又出资成立了XXX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和XXX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他有钱了,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有钱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成立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出资

万元为村里修了第一条乡村沙石路。(再列举一二件资助乡村的事)

二、创新创业 树立楷模

2007年,公司成立之初,正值国家调控银根紧缩,如何找准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市场切入点,如何开创公司事业的新局面,是摆在他面前的严峻课题。但已有多年摸爬滚打经验的他,已有了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对社会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缜密的市场分析之后,他和他的团队确立了公司“诚信、和谐、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和“质量第一、一诺千金”的企业精神,明确了走路桥、园林绿化、煤炭、农业开发多业并举的集团化发展路子,从此,他带领着二十多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拧成一股绳,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奔波,筹资金、找路子、揽工程。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经过五年多的市场打拼,公司累计完成产值11亿元,实现净利润1.8亿元。公司员工达到

人。其中青年团员达到

人。同时,在他的带动、影响和帮助下,他身边有十多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三、美化家乡 造福一方

XXX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承担了当地

项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任务,造林面积达到

万亩,工程造价达到1.8亿元,完成苗圃建设4000亩,累计种植苗木44种1050万株,产值超亿元。在承担地方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的同时,他筹集资金1000万元,亲自带领他的团队治理家乡荒山0.5万亩。

面对大片农田村庄正在逐渐转变为城市用地,传统意义的田园风光正在消失的现实。面对众多农民失地失业的现实,2012年,他又做出了一个让好多人不能理解的决定,注册资金1500万,在家乡组建了一个以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人劝他:农业投资大、效益低、回收周期长,不如投资房地产来的快。他说:“不管怎样,那里是我的根,只要能帮父老乡亲做点事,就是赔本那也是应该的”,目前,合作社已编制完成《XXX城郊型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有13户社员加入成为社员,园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完成主次道路及游步道路修建共计25.6公里,逐步达到路面平整、洁净工程,已完成荒山绿化、景观绿化5000多亩。温室蔬菜22栋,占地面积50多亩,建设猪、牛、羊、鸡生态养殖区一个,占地面积30亩。完成固定资产5000万元。安置农民 40 多人,带动周边50多户农民发展起了相关产业。

合作社以“新型农村现代家园”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把农村小康、农民致富放在首位,我们相信,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篇4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县2003至2007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市委干教办的具体指导下,在自治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周密部署以及广大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精神和新时期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2003—2007年**县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培养和造就新世纪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经费保障,为干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支持

200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自治县委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学xxx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认识到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对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每年都把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内容,与全县的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其次是保证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有明确的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班子换届以后,及时调整和充实自治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定期研究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作用。

在经费投入方面,我们采取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证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5年来我县共投入900586元用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其中:投入480186元举办各类培训班,投入282400元开支参加上级调训等外出培训的费用,投入13.8万元对县委党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8万元建立中央党校C级站、投入4万8千元建立清华远程学堂**站,投入1万元开支清华远程学堂服务年费)。

由于领导重视,经费保障到位,保证了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统筹规划,牵头抓总,在宏观上统领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规定,自治县党委组织部在自治县党委领导下主管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做好统筹规划,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做好本单位的干部培训工作,起好牵头抓总作用。

2003年7月市党校暨干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根据中央、区党委、市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2003—2007年**县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对五年内全县干部全员培训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划,此后每一年还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当年的详细计划,并行文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全县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系统、本部门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此外,为加强对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我县相继出台了《2003年**县干部教育工作意见》(隆干教字[2003]2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宏观管理的通知》(隆干教字[200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隆办发[2005]13号)、《**县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隆办发[2005]12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培训计划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登记制度和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制度等,规范了培训行为,把各部门办班纳入大规模培训计划内,避免出现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随时掌握各部门的干部培训情况。

同时,我县把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组织选拔任用相结合,增强了在职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三、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各级各类培训

干部教育一方面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一方面要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使我县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成为能够驾驭农村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一)举办培训班情况

举办培训班方面,我县以科级干部主体班为重点,规范普及培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知识讲座、专题报告等。2003年以来,县一级共举办了27期主体培训班,培训科级干部达2046人次;全县共举办了408期普及培训班,培训达21799人次;举办双休日理论知识讲座32期,受众达2000人次。

(二)完成培训目标任务情况

我县现有在职干部4678人,其中科级干部843人,科级及以下人员3835人(含事业单位)。五年来完成培训任务人数为4277人,占总数的91.4%;未完成任务的401人,占总数的8.6%。其中:科级干部完成培训任务的有781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92.6%;科级以下干部完成培训任务的有3496人,占科级以下干部总数的91.2%。

(三)开展培训的主要做法:

1、在培训内容上,一是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进行政治理论培训;二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重点进行政策法规培训;三是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联合其主管部门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四是结合县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要求,开展相应的专题培训班,为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2、在课程设置上,以培训对象为主体设置课程,首先是安排15%以上的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内容,以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其次是针对不同的班次,设置不同的课程,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除了采用讲授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以外,还采用清华远程学堂和中央党校C级站的课件进行视频授课,共享国内优秀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课堂面授和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相结合,与干部的实践锻炼相结合,使广大领导干部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在社会调研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地考察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4、在授课师资上,除了聘请党校的教师和各部门的技术人员授课以外,还有针对性地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工作思路以及政治理论教学的需要,邀请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给学员授课,使学员们在感受到县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的同时,增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眼光、胆识和本领。同时积极聘请区内专家、教授进行教学,如2003年聘请区民委政法处处长周健讲授《民族区域自治法》、2004年聘请区党校凌经球教授讲授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经济专题等,这一措施有效缓解了我县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压力。

5、在培训格局上,经过几年实践,我县已经形成了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为主体,乡镇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区内院校、区内外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培训格局。除了在县内办班,我们还大力选送干部到市党校、区党校和区内外培训基地培训,选派领导干部到右江河谷、发达城市挂职学习,以促进区域间经济协作和交流,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6、在创新培训机制上,我县积极开展“树品牌”、“创特色”活动。结合区党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一市(县)一品一特色”干部教育工作专题创新活动,根据我县实际,开辟了双休日理论前沿知识讲座,对推进干部自选式、菜单式培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对培训对象征求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干部需要的内容和播出时间,其次通过整合清华

远程学堂和中央党校C级站的培训资源,选取适合领导干部需求的学习内容建立教学片库,分类形成名家讲座、专题报告等信息菜单,最后以通知的形式发到各单位,由干部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课程,自主安排时间参加学习。2006年以来共举办双休日理论前沿知识讲座32期,参加学习的干部达2000人次,得到了广大干部的积极响应和普遍好评。

四、紧密配合,严格标准,完成上级下达的选训调训任务

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每年上级组织部门下达的干部选调培训计划和通知,我们认真参照选送对象的条件和标准,严格筛选,并经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上送。2003年以来我县选送参加上级组织部门在区内外举办培训班学习的干部达304人次,其中处级领导干部108人次,科级干部179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它人员17人次。

五、创新机制,重视培养,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

函授学历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延伸,也是干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县在办好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的同时,注重指导党校开展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与党校职能相适应的函授学历教育工作,鼓励干部参加区内外高等院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历进修。同时,结合我县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的需要,争取上级部门和民族院校的扶持性指标,2003年以来共推荐 61名干部参加广西民院少数民族干部行政管理专业、法学专业本科班及其它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有24名同志被录取,目前已有19名顺利完成学业。

六、分级管理,定期审核,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登记归档工作

按照《广西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登记制度》的有关规定,我们在每年的12月底及时行文通知各单位按分级管理规定做好《广西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登记证书》年审工作,即属于县委管理的干部由县委干教办负责审核,其它干部由其所在单位党组负责审核。同时督促各单位做好年度培

训工作总结、把举办培训班的相关材料整理归档好并填报年审汇总表,以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全县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情况,为下一年度的总体计划和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的来说,五年来,我县在上级党委和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财政困难,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

二是干部调训中工学矛盾仍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

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引进区内外专家、学者到**讲学的渠道不够宽,经常性引进机制也没有形成。党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知识的更新还不够快。

四是对社会培训资源的整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八、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县将更加认真努力,按上级的要求并结合本县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下一阶段的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盘子,做好统筹规划,做好领导和协调,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

2、下大力气建设培训基地,提高对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的投入。

3、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试行体验式、案例式、研究式、模拟式的教学新方法,和周边各县探讨异地交流办班的新路子。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推广网络培训和电化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革新办班模式。

4、建立干部培训信息数据库系统,对全县主体班次、普及班次、各单位自行举办的班次、上级调训的班次和干部个人的培训数据进行电子

化管理,及时对办班情况和干部个人培训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实现对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的数据库管理。

2003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总结 篇5

张建章,男,汉族,1962 个出生,家住鸠山乡老王沟村二组,大专文化,1995 年至 1999 年创办黄庄煤矿,2003 年经营刘庄副采矿,2005 年在**开办煤矿,2007 年在**市花石乡投资建洗煤厂一个。2008 年在**市投资 800 万元成立**市环宇模料模具有限公司,公司占地 25 亩,年收入达 200 万元,上交利税 40 多万元,安排劳动力转移 300 多人次。

经过自己努力和实干,我的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当我回到家乡看到一些生活仍然不很宽裕的乡亲们时,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我想让乡亲们来公司干点儿活,让乡亲们也都能走上致富路。于是,我从家乡招收了二三十名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乡亲们到公司工作。到公司后,我向他们介绍公司的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干,在新的岗位上克服难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用人方面,我留心观察家乡带来的人员的能力,坚持是能人就一定要让他发挥作用的原则,尽量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老陈刚来时,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但他踏实肯干,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还很负责任,所以短短时间内,他就从普通员工升职为生产部负责人。现在在我公司里,这些家乡来的乡亲很多都成为骨干和精英,他们为公司努力工作,自己也得到了回报,他们中一些过去的欠债户还盖上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同时,我还不断向社会献爱心。1、资助贫困学生。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6

情系黑土,我们一起高飞

——记致富带头人魏立生

在讷河市六合镇一提起魏立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仅?岁的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只有?文化的他,敢打敢拼,头脑灵活,能够认清农村形势,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积极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成为六合镇百姓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截止2010年,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万元,年收入达到?万元。

一、敢打敢拼,搏击市场初试水

?年,魏立生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待业农民,不甘平庸的他并没有和同伴一样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决定要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最初的日子里,他辛苦的付出虽然只赚取了微薄的收入,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并不丰厚的工资收入却更加刺激了他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坚定信念。他宽厚待人的热情、机智灵活的头脑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年,他筹集?多万元在六合镇成立了了六合镇规模最大的“居贤饭店”,虽说是初出茅庐,缺乏管理经验,但魏立生凭着他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将饭店打理的有声有色。许多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学习。苦心经营,管理有方,事业红红火火,搏击市场的他用瘦弱的臂膀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二、放宽眼界,黑土情结难忘却

魏立生是一位坚忍不拔的创业者,初次试水的成功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志向不断提升。?年,他看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入?元成立了“汉阳农资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平凡的农民子弟,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致富的他,依旧保持着农民的固有的本色。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念着乡亲。还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了才是富”。没有豪迈的语言,只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黑土地化不开的浓浓情结。看到乡亲致富无门,生产生活依然落后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便利的信息通道,时常为农民提供无偿的服务:种哪种作物好,种什么值钱;用哪种化肥效果好,用什么农药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刚刚成立起来的公司,运作还不十分稳定,资金周转还仍有不足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贫困户因为化肥而发愁,他无偿地为这些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使他们在关键时刻种上了地,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感激。他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坚持党性,致富路上带头人

魏立生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村的农民,对他们的来访求教,他都无偿地、耐心地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作。还有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都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平时无所事事的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一些“无业游民”也终于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魏立生用自己的党性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篇7

———记泾渭镇店子王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雷俊仁先进事迹

神奇而古老的泾渭河畔孕育着勤劳善良的泾渭人,从以前交通不便、高陵县经济最落后的乡镇到如今的城市化新区,实现了传统农业小镇到经济强镇的华丽蜕变,人杰地灵的泾渭镇演绎着一幕幕的发展传奇,也涌现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创业致富的动人事迹。

雷俊仁,店子王村一名普通的党员,他是泾渭镇众多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不服输、不认命、敢拼搏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他用自己十年的光阴不仅使自己获得了成功,更是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村里其他人,在他的帮助下带领他们走上了富裕的生活。如今年过半百的雷俊仁,本该一切都可以安定下来,好好的享受生活,但是他自己却感觉一切才刚刚上路,在他的胸膛里,始终跳跃着一颗老共产党员的不甘平凡的心。

雷俊仁是泾渭镇店子王村农民,以前主要靠4亩地过活,一家人日子过的十分清苦。2002年,旋风般的工业开发在泾渭镇从西到东刮到了店子王村,他家的土地被全部征用,一时间,多年以务农为生的一家人顿时陷入恐慌,但是凭着他 1

顽强的拼劲和与生俱来的商业灵感,他在园区寻找努力寻找发展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雷俊仁投入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多方奔走借来的资金开办了印刷厂,为村里的青壮劳力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泾渭镇如火如荼的大开发开始后,印刷厂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他自己连年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优秀个体户,并被推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从此,雷俊仁便一门心思扑在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上。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村里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对此反映很强烈。为克服资金困难,雷俊仁拿出方案,用组上闲臵且无法耕种的26亩土地,建设泾渭建材综合批发市场,并平均租赁给各户,每户每年租金500元,租期15年。这样,既解决了修路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妥善安臵失地农民。修路期间,雷俊仁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起早贪黑带领群众拉黄沙、铺路面,克服了重重困难,使道路按时完工,彻底改变了以往交通落后的面貌。后来承揽了长庆龙凤园169栋楼的卫生清洁、公共卫生和园区工程维修,一年能赚20多万元,不久家里盖起了小洋楼,自己也开上了小轿车。他承包的工程队里有70多名失地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雷俊仁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召集组上青壮年劳力组建了仁和建筑队,揽来长庆龙凤园道路硬化、绿化、建筑垃圾清运等活计,并与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3年,长庆家属大批入迁龙凤园。雷俊仁组织村里的闲散劳力成立了75人的龙凤园便民服务队,每5人一组,长年承揽长庆家属搬家、社区保洁等工作,服务队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2008年,雷俊仁利用村上组织收看党员运程教育的机会,在小岗村发展之路的影片得到了启示,“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公司经营,实现规范化管理”他自己心里暗暗琢磨。于是,同年9月,他成立了西安巍丰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向企业输入劳务70余人,解决了村里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他多方联系长庆龙凤园,安排组上的妇女打零工。这些妇女因勤快朴实而受到雇主信任,活计不断,人均年收入超过了8000元。

最美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8

朱登平,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全家5口人,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实施科学养殖、带头示范、带领群众,指导群众学科技奔小康工作中实绩显著,是全镇科技示范的典型人物。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带动全村农民致富,偶然的机会他产生了搞养殖业的想法,说干就干,在认真分析了市场实际情况后终于在2009年7月建起面积为40亩的肉羊繁育养殖基地,现在养殖1000多只肉羊。

朱登平的养殖业取得了初步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勤奋的他坚持看书学习养殖技术,刚开始由于经验技术的不足管理上还不到位,这让他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打击,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气馁,请来了专业技术员进行指导,凭着对创业的执着和吃苦耐劳精神,生意越做越好,养殖场越做越大。一年销售肉羊达到400只,纯收入达到5万元,在村上已经是出了名的“养殖专家”了。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篇9

——福兴乡同仁村王允

王允,男,现年26岁,黑龙江省鹤岗市福兴满族乡同仁村村民。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福兴满族乡福兴中学就初中,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在绥滨县电视广播大学继续学习,2010年9月至今任福兴乡同仁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

王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自小就跟随父母到农田里劳作。干农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却无形中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2005年10月,王允选择离开家乡去山东青岛打工,年轻的他梦想着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当时他在那里做过服务员、司机、工艺品销售员等工作,辛苦打拼了一年多,却仅能维持个温饱,这让他感觉到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最初的梦想其实是那么远不可及。即便如此辛苦,他还是为了那所谓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乡,觉得自己没能混出个模样给父母脸上增光,直到2007年3月,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家里农活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在父母再三的央求下,他终于决定回家。虽然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没有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这将是他终生的财富。

回家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但这却让他倍感压力。虽然他对种地并不陌生,但也不十分精通,他按照父辈们的传统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可产量很低,辛勤耕耘的收入仅够家中的部分开支,这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干农活和外出打工的这些经历,注定让他成为一个不服输的人。

2009年,同村有一户村民的10垧旱田要转包,当他看到那片地水源充足,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签订租地合同,期限3年,通过贷款一次性交付地租18万元。到了生产时季,他将这10垧旱田及自家原有5垧地都改成了水田,由于第一次种植水稻经验不足、设备投入较大、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致使这一年收入微薄,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他积极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向当地种植大户取经,向乡种植中心人员请教。

2010年,在乡种植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对照过去,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应用水稻鉢盘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当年垧产达到16000斤,较上年增产2000斤,增幅15%,年收入15万元。通过不断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他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手。王允富了,但他不忘乡亲父老,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周围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同仁村大部分青年思想得到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种田,王允是当之无愧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1年同仁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并光荣的当选了同仁村水稻种植合作社团支部书记一职。当选后,王允为做好青年工作,王军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树正气形象。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讲学习。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他坚持从《团章》和最基本的团务知识学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青年工作业务知识,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爱岗敬业讲奉献。他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注重听青年声、知青年情、懂青年心、办青年事,竭诚为青年服务。为改变村里年轻人原有的赌博、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他挨门逐户去做工作。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人生的价值与哲理,科学种田新技术,并组织本村的青年到周边村镇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种植经验与致富门路。他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了本村的一批热血青年。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本村一时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的热潮。同时,王允始终把团支部组织阵地建设做为团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提高团员素质、发挥团员作用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对团支部的各项软硬件进行更新整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团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针对青年思想教育不够的问题,组织制定了支部学习制度,组织合作社的团员青年以集中学、分散学、个别辅导的形式共同学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团支部结合农民科技致富需求,举办水稻科技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达62人,青年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他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对“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种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自从他进入专业合作社以来,先后已发动15户青年团员种植户开发水田,在这15户中他选出3户作为典型,进行实地入户传授科技种田经验,使他们快速掌握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典型户的带动,许多传统种植观念的农户也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并实现了增产增收。村民刘胜本人有残疾,父亲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生活极其贫困,他曾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王军主动找到他,问题明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号召合作社中的青年团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帮物,在春耕生产时边忙自家的活,边带领大家干他家的活,还主动义务出车为他买籽种、化肥,使这个十七年没有用过化肥的农户种上高产田,老父亲看了电视,妻子养了肥猪,儿子上了大学,家庭当年就脱了贫。王允充分发挥了一个团支书在农村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篇10

------星子县第十届人大代表查桂元事迹简介

星子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查桂元同志是南康镇大塘村党支部书记,历任南康镇第十一至十三届人大代表,2006年以来任星子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年58岁,他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又为人和气、办事公道。在他的带领下,大塘村发生巨大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年年荣获镇“红旗单位”。今年还荣获了全省“文明村镇”等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见证了他数十年殚精竭虑的辛苦努力。村民富起来了,但查桂元同志家的房子远比大部分村民的别墅式楼房逊色,然而他却自豪地说:“虽说我个人不太富裕,但我们大塘村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的步伐比周边村快,我们的村民生活水平即使与县城居民相比也不差,这样我就感到十分富有了。朴实而自信的话语,折射着一颗赤诚为民的心。

多年来的人大代表生涯,查桂元同志深刻地认识到,群众选你当代表,那是缘于对你的信任,缘于对你的期望。他常说:“群众选我们当代表,那是相信我们能为群众说话。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看,把这个‘官’字换成‘代表’同样管用!”他质朴的言语中透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人大代表对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当选县、镇人大代表以来,他总是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

民转产之路。2003年,他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县政府河砂发包,又联系安徽等地河砂开发商引进挖砂船作业,当年参与河砂业的12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接着,他又鼓励群众,采取合作股份制,转产从事浮吊船、运力船、扒砂船以及砂石销售等投资经营,并为转产渔民积极向上争取政府帮扶政策,使全村形成多项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他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村里的沙场建起来了,却由于路况不好发生经营困难,查桂元同志得知后,立即找上级争取修路项目,解决沙场经营困难,同时促使全村环村路得以贯通。村民富裕起来了,手机遍及家家户户,可是通讯信号却不好,查桂元同志又去找县移动公司帮忙,修建起一座大型信号塔。渔民在春季禁渔期间发生暂时的生活困难,查桂元同志又到民政部门反映,争取春荒粮食的发放。村民出行不便,他又与县公交公司联系,开通公交班线,使村民在家门口能坐车上县里。村里的空调用户多起来了,供电线路却因老化难以供应,查桂元同志又出面联系供电局和电力安装公司,为全村重新架设新的供电线路。

上一篇:公务员基层锻炼感悟下一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