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4-07-27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精选8篇)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1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探究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胡花

【摘 要】:九年级化学的“科学探究”应该如何实施?本文介绍并探讨了“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并在实施和开展九年级化学新课程的最优教学研究中,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改变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局面。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

具体分析来说,“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科学探究”必须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和创新了学生的思维

3.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学做科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一旦对某个问题有质疑,学生就会想到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之后,学生无疑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科学探究”的具体实践

在实施《九年级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对于“科学探究”,我们提出这样的实践方法:

1.提出问题

即设置疑问和激发兴趣阶段。对某些化学情景有了疑问,有了兴趣,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悬念性和扩展性,难度适中。

案例一: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学生提出以下疑问:

学生甲:为什么一定要用铁丝呢?可以用铁钉吗?

教师:问得好!应该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气氛活跃起来,一起鼓掌。教师:谁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学生乙:拿一根铁钉来点燃它不就行了。

学生丙:我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烧的铁丝都一圈一圈呀?

学生丁:是绕成螺旋形状!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一根火柴呢?

教师:如果不把铁丝绕成螺旋形状就拿去燃烧会怎么样?如果不加那根火柴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们在下面唧唧喳喳议论开了„„

2.分析问题

即猜测、发现、分析并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探究激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对比、直觉等思维方法做出大胆设想。教师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感知并讨论,当然,讨论的方式包括个别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全班争议等形式。

在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之后,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已经达到顶峰。这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设计、操作和动手,验证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实施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和关注,学生积极配合,同时一定要联系本学校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

案例二:(接前面提到的铁丝燃烧实验)

学生甲:老师,我们通过做实验不就可以检验我们的想法对不对了吗?

教师:对啊。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要准备些什么呀?

他们纷纷说:仪器!还有药品!还要预先设计好实验步骤等等。

教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兴高采烈的行动起来了。有的找了根铁线燃烧,有的不加一根火柴拿去燃烧,有的甚至拿了一根生锈的铁钉燃烧。学生的笑声不断。很快答案出来了:

“铁钉都变黑了也不燃烧。”哄堂大笑。

“没有火柴不能够燃烧啊。” “长长的铁线也不能够燃烧。”

如果不绕成螺旋形状,铁丝也无法燃烧。”

“不,我有个方法,不用火柴应该可以照样燃烧。”

大家一阵议论之声:“真的?”

“把铁丝先在酒精灯上烧的通红,然后放进氧气瓶里。”

学生又纷纷行动起来了。

不久,全班却响起了一片叹息声:“唉,这样不行啊。”

教师:为什么这样做却不能够燃烧呢?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中„„

3.解决问题

即归纳整理和巩固发展并进行评价阶段。

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汇集了各种信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结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共同概括,从而得出结论或个人评价,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起来。

案例三:(接上面的实验)

在全班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分析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些大家亲自动手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了吗?

学生甲:现在我知道了,铁钉无法在空气中直接燃烧。大根的铁线也无法燃烧。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我认为是接触面积大小的原因。” “不,我认为是温度问题。” 教师:好,具体点,怎么说呢?

“铁丝要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够燃烧,温度不够高的话无法燃烧。” 学生甲:哦,所以铁钉和大根的铁线才无法燃烧啊。教师:对啊。那么,要缠一根火柴在铁丝末端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丁:老师,我做了这个实验,我想是因为火柴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帮助铁丝着火。

教师:回答得很好,火柴起到引燃的作用。不过你刚才应该说铁丝燃烧,而不是着火。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体会?

“老师,我有个问题:铁丝绕成螺旋形状跟接触面积有关吗?” 应该有吧,有啊,一定有,同学们渐渐地坚决起来。“我认为,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的越快。”

教师:那么,也就是说绕成螺旋形状的目的是什么?

“啊,我知道了,也是帮助它燃烧。”

教师:非常好。教师接着解释原因。

“我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后放在氧气瓶里却不可以燃烧啊,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冒出一句。

“很easy 啊,”另一个学生冒出句英文,全班大笑,他接着说:“因为铁丝在加热时温度够高了,但是放进集气瓶里面时已经冷却了,怎么能够燃烧呢?”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刚才有同学私下问我,在空气中铁丝为什么不可以燃烧?可不可以让它燃烧起来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迎来了下课的铃声。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对最优教学的意义

科学探究原意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而在教育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设置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从而获取多元、开放的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与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述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概念、特征、原则等。

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而实际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认识教育,由于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效应在教师、学生、家长心中长期形成知识为上,导致应试教育高于一切,新教学理念下的科学探究知识化,当然就成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在探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点: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大大增加了,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学会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星等蓍

《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3(2)李立新 初中化学试验教学初探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策略

新课改的提出对初中化学教学而言, 着重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很多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在摸索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但是由于没有大纲指导, 也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难点和弊端,这样的现象在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瓶颈现象, 不利于初中化学教育改革的推进。面对教学改革不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运用已成为必然, 如何有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关键。本文立足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索, 以期为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改革寻找理论基础。

1.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起始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教学就是定位于打基础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定位除了对学生实行基础知识教学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思维培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学方式的选取显得至关重要。而纵观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最多、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传统的“点教学”,也就是过多地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主要衡量标杆就是考试,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的现状就是教学过多地依附于教材而与实际脱离, 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是只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探究教材知识点真正的实际意义。打个比方说,学生学了铁元素的性质,而问:苹果切开之后为什么会很快变黑? 学生不得而知,就是典型的不会运用表现。再就是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学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对学生不能提供足够的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实验技能。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不论从老师、学生还是基础建设来说都存在很多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容乐观。

2.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到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性及综合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教学进行主要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而新课改的提出更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化学观点认识事物的基本观念,更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方式的有效培养。总结下来,就是让初中化学在学生学习实践性及探究性、主体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而能够有效实现这一项的就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在出发点上是以学生为落脚点,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在教学方式的制定上更有效、更贴近学生情况,这样首先能够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实现充分利用。其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选择上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学习方式的选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达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而从长远初中化学教学角度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的整合更是必要。

3.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索

针对现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且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大都根据自身经验进行, 没有系统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观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索。

3.1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实验设计 ”

初中化学教学注重的是基础,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中不能发现很多活动与探究内容,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初中化学对实践活动的要求, 同时要求老师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譬如,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教学中关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好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要求老师对实验条件提前准备,对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估计, 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进行知识探究获得, 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与掌握,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有利的。

3.2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教 材内容 ”

初中化学教学注重的是基础教学, 但这些教材内容的起源都是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如何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呢?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提出相应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譬如,教材内容中很多都是现代先进的化学知识,有车用的乙醇汽油、可燃冰。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譬如相关实践活动教育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关知识搜集,开展相关交流活动, 对开阔学生视野及丰富学生知识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挖掘,对学生长远学习是有益的。

3.3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联 系生活 ”

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贯通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研究

实践中可以看到,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均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它以现实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为内容,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体现知识综合应用为特点。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贯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要想实现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贯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实践中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而对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而言,主要针对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教师才是课堂的绝对主体,讲究以班级整体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初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更不能一味的吸收课本上的结论。相反,学生应当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思维活动。基于此,笔者认为独立性较差、或者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活动,更不用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对当前的教学形勢和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为有效适应新课标下的课程形态,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比如,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实验探究小组学习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学科课程课堂演示教学方式。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来完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组认为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二组则认为二氧化碳其他通过水以后,再滴入适量的石蕊就会变成红色,继续加热也不会变热。对于上述两个实验个案,老师可组织学生实施探究性讨论活动,通过小组分析的方式,找到其中的原因。通过试验发现,一组没有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并非石灰水装置出现了漏气,而是因为盐酸的加入量太大;实验操作过程中,少量的酸液与气体一起,通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之中。经过讨论,学生均同意该小组试验分析结果。由此可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意识和操作能力,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在此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

二、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措施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首先,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先提示学生,给他们一点知识上的提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深入去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将重点知识准确的找出来。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的找到不懂、不确定的知识点,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专心听课、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其次,提问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形式可有效了解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来掌握学生的情况。比如,教师在复合反应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一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复合反应的本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加强课堂交流。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详尽讲解,可引导学生对种点知识进行有效的讨论,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

2.课外实践活动

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而言,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地点,不仅要利于知识点的突出,而且还要对激发、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学习兴趣有利。实践证明,课外实践活动质量关系着学生接触化学的层面广泛与否,也关系着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积极主动性。 因此,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当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将自己的亲身观察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实践中可以看到,该课外观察记录将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实例,也是上文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良好素材,从而有效拉近学生与初中化学之间的距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当做好总结与讨论工作,这是对该活动效果的有效评价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褒奖等,这对学生而言,显得非常重要。对其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

课外实践活动,要求要走出课堂教学氛围,进入到社会实践之中,同时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种有效活动模式,毕竟社会是最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基地。走出课堂,可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效的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这样才能有更深切、更准确的认识。比如,在关于自然界的水知识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河流、或者自来水厂,对家里的生活用水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讨论如何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应用效率、防止水资源污染;在有机合成材料知识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居民区进行参观,并对如何有效减少白色污染展开讨论。以上都是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案例,同时也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问题以及归纳主题。通过该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能够有效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与机会,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各种资源,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最为有效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反而有一种熟悉、归属感,因此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新课标的亮点,同时又是难点,它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标的载体,而且还对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创新实践模式、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与全面贯通。

参考文献:

[1]许瑞琼.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07).

[2]刘顺利,王国益.浅析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J].综合实践活动.2012(05).

[3]蒋岚.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2(20).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4

1、火焰原子吸收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2、火焰原子吸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3、火焰原子吸收法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4、火焰原子吸收法在石油分析中的应用

5、火焰原子吸收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6、火焰原子吸收法在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7、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8、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9、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石油分析中的应用

1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1、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1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13、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4、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5、工业废水中有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

16、粮食中微量硒的测定

17、化妆品中痕量铅的测定

18、废水中铬的测定方法

19、水中杀菌剂的测定

20、自来水中氯的测定

21、原子吸收间接分析方法的应用

22、X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23、分子荧光光谱法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

24、激光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25、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的基体改进剂的应用

26、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的应用

27、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计量焰、富燃焰、贫燃焰的适用元素

28、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化学干扰产生的原因及抑制方法

29、无机化工产品的一般剖析方法

30、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钢铁分析中的应用

31、天然产物中挥发油的提取研究

32、微波提取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3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34、超声波提取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35、微波合成技术的发展

36、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37、超生波辅助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8、有机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研究

39、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研究

40、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41、杂多酸催化剂在酯化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42、活性炭负载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3、分子筛负载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4、微波消解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45、中药中金属元素的分析

46、固体催化剂在酯化合成中的应用

47、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48、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49、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50、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

5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吸附金属研究进展

5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5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的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54、13C核磁共振实验技术进展55、1H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发展

56、红外光谱实验技术进展

57、热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58、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化学成分

59、薄层板制备方法综述

60、二(多)维液相色谱应用

61、液相色谱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62、氨基酸分离方法研究

63、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故障排除

64、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测定二元重叠混合物

65、室内装修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综述

66、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研究

67、叶绿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68、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分离提纯研究

69、超临界萃取法分离色素的研究

70、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的残留农药

71、植物重金属的分析研究

7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技术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73、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74、卵磷脂的研究进展

75、分子印迹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76、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卫生领域的应用

77、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78、分子印迹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79、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

80、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和纯化领域的发展现状

81、分子印迹聚合物聚合方法的研究

82、水相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研究

83、微球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现状

84、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领域的应用

85、分子印迹技术拆分氨基酸对映体的发展现状

86、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

87、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法拆分药物对映体的研究

88、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氨基酸衍生物对映体

89、高效液相色谱β-环糊精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药物对映体应用

90、β-环糊精在天然药物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91、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制备

92、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气相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93、填充柱气相色谱拆分手性氨基酸衍生物

94、环糊精衍生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

95、环糊精衍生物液相色谱固定相在对映体分离中的应用

96、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

97、气相色谱拆分手性药物的发展现状

98、气相色谱拆分氨基酸对映体的发展现状

99、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氨基酸对映体的发展现状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5

摘要 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反思性,可以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色转换、亲身体验和观点碰撞来实现。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 体验 实践活动 模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贯穿其中。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又高于其经验和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课程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课程的经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存在许多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1、重资料收集,忽视活动开展

适量的资料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利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观念和学校设备等诸方面的原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偏离了轨道。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实践活动转移到收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传统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体验活动变成了德育思想资料的收集、阅读、展示,把德育体验活动当作纯粹的说教。

2、注重“实践”之名,忽视“实践”之实

传统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学注重说教,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一些活动绝大多数是角色模拟活动,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绝少真正的体验。模拟表演组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企图帮助儿童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体验道德学习。模拟表演简化了现实实践活动的要素,特别是省略了实践活动中的不可预知要素,减少了儿童在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减弱了儿童对社会道德的洞察力。

3、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亲身体验

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对缺少直接经验的儿童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同样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儿童亲身体验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模拟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模拟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儿童了解现实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儿童在一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模拟活动可以排除因实施不当而可能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撤离火灾现场

某校三到六年级18个班级,1000多名师生与某市消防队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消防演习,其中“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这次活动前后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校园里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有人在广播里喊话:前教学楼发生火灾,请前教学楼的全体师生快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到风雨操场集中。前教学楼发生一片骚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按规定撤离路线快速、整齐、安静地撤离模拟火灾现场,到达目的地。

镜头二`:活动后,在六年级

(三)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2003年在吉林、海宁发生的特大火灾中死伤人数巨大,主要是人们缺少必要的火灾逃生训练。

生:我们在火灾或其它灾害的逃生过程中,必须有次序、快速地撤离灾害现场,千万不能争先恐后,以免造成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生:我们小学生必须学会必要的逃生本领。

生: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撤离火灾现场,并拨火警119。师:在这次模拟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生:我们在撤离教室时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生: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互相推挤,还有的同学不靠右走,造成楼梯拥挤,导致同学摔倒。

许多活动具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在活动实施中可能造成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让儿童参加这些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又是儿童生活经历和道德体验中不可缺少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模拟撤离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过程的活动让儿童亲身经历个人活动要服从集体活动、个体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德体验,对儿童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强儿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交通指挥、抢救病人等活动,让儿童扮演社会人员的角色,了解社会人员的职业,养成尊重和维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主要通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来实现的。

小鬼当家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劳动,造成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生存能力弱,对家务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某校三年级

(一)班利用“五一”七天长假开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一天下午,佳琪决定自己动手为全家做一桌好菜。先做一个红烧鲫鱼吧!佳琪好不容易从水斗里捉起一条鲫鱼,手一用力鲫鱼有从手里滑出去了,掉到了地上。佳琪拿起菜刀

给鲫鱼去鳞,刚刮了一刀,鱼又逃走了,噼哩啪啦地跳了起来,满地是鱼鳞,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鱼鳞花干净了。现在开始杀鱼了,一手拿菜刀,一手用力把鱼按在地上,狠狠地割了一刀,鱼又逃走了,鱼血溅了一身。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洗干净了。开始烧鱼吧!佳琪点着火,到上油,一手拿鱼提得老高老高,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鱼刚放到锅里,油哗啦啦地响了起来,佳琪吓得连退数步。过了一会儿,鱼烧好了,可是糊了。嗨,烧菜真累啊!

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繁琐和劳累,从而使儿童知道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养成儿童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儿童增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和愉悦,培养儿童自觉维护社区形象,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让儿童初步领悟环境对人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儿童愿意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共同成长,让儿童乐于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指导策略

1、模拟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要求儿童在教师或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模拟社会供职人员,在现实的环境中了解某种社会职业和体验某种社会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养成儿童尊重各种社会公职人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在模拟活动中,只有儿童把自己转换成社会公职人员的角色,融入社会职业的工作环境,才能机会进行道德体验学习。

红领巾跳蚤市场

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我校的传统活动,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中午,有一个级段的学生设摊,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一些工艺品与同学交易,交易所得的部分钱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每次活动有五六百师生参与。以下是一次交易活动对话:

销售员:(一位同学从摊前走过。)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请随便挑吧!顾客:我看看这个套娃,可以吗? 销售员:当然可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边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套木制工艺品,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娃娃组成,可以从小到大套在一起。

顾客:(仔细地看每一个套娃)这个套娃多少钱? 销售员:15元可以吗? 顾客:太贵了,便宜一点。销售员:10元怎么样? 顾客:还是太贵,8元可以吗? 销售员:8元可以。顾客:给你10元。

销售员:找您2元,请当面点清。顾客:再见。

销售员:欢迎您下次光临!

在“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中,儿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体验销售员的工作经历,从而得到道德体验学习。

在模拟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儿童进行角色再认识。参与活动前教师要求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实地观察模拟角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学习模拟角色的简单的职业技能,对模拟角色进行再认识。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参与模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儿童必须全身性地投入活动,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职业技能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道德体验学习,亲身体验社会公职人员的工作经历,才能逐步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在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儿童的道德体验学习绝大多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必须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心残疾人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我校六年级

(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关心残疾人”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某某老人因病造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邻居照顾,足不出户。这天同学们带着崭新的轮椅、丰富的食品和劳动工具走进了某某老人的家,和老人度过了幸福的一天。一部分学生留在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刷衣服,还给老人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餐。另一部分学生先给老人洗澡、梳头,让老人换上崭新的衣裳,扶老人坐上崭新的轮椅,推着老人游遍了三江六岸。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差,因此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有必要帮助儿童制定活动计划,保证道德题活动的进行。活动计划应考虑到活动范围、服务对象、安全因素、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儿童在感知有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身的“关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我”感受,形成“我”的态度。在“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我”的感受、“我”的态度的体验中,锻炼儿童掌握“我”的能力。有了“我”感知到知识,形成“我”的态度,锻炼了“我”能力,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养成“我”的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写日记、交谈等方式对自己在实践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辩论中的观点碰撞

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稚嫩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稚嫩或错误的观点对儿童道德行为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教师要指导儿童暴露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辩论:如何使用压岁钱

春节刚过,每个学生的手头上都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压岁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我校五年级

(一)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辩论。

主持人:压岁钱是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压岁钱,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

学生甲:我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供自己上大学时使用。

学生乙:我先把压岁钱存起来,当家里买房子的时候,把他取出来交给爸爸妈妈。学生丙:我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缴纳书学费,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

学生丁:压岁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用时就用。学生甲:你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学生丙:我们小学生没有能力挣钱,使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使用呢?

学生戊:我将压岁钱的其中一部分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其他的捐给希望工程。学生己:我把压岁钱的一部分捐给灾区人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儿童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人表现的具体评价,天长日久,必定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教师要打消儿童的顾虑,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根据事实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或别人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儿童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将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社会教育综合时间活动教育》张茂聪 吴

梓,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中小学道德专题》朱小曼主编

4.《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6

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显示需要:回归生活,强调综合P1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小学“第二课堂提出2、1992年原国家教委规定中小学”活动课“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是中小学生的课外课堂活动具有”课程意义“的开始。

3、本世纪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提出,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价值及理念

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一、综合性

二、实践性

三、开放性

四、生成性

五、自主性

2、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一)对学生的价值:

1、满足学生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对教育的价值:

1、重建课程观

2、重建教育观

3、重建学习观

3、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

二、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面向学生生活)

三、主意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四、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实践)

五、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活动综合)第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核心要素,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等方面的功能。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A、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呈现的状态。(原则性和稳定性较强)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主导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或缺,贯穿始终)三个维度。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密切学生与生活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形成从自己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冰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五、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D、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的特点

1、强调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三种水平: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感悟(内化)水平

2、注重实践性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目标包括)

A、整合知识的能力

B、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信息搜索、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D、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E、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

3、重视生成性目标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段得到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某一学龄的具体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之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冰座位必修课程。P52(乖孩子,全部背下来吧)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具体化的特点:指向性、动态性、可测性

1、认识课程目标的作用

2、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

3、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4、初步具备设计小学在哦隔阂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的意识

5、初步养成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的能力

第四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超越了传统的学科逻辑体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二、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划了四个指定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心,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问题性

2、探究性

3、综合性

3-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1、内容选择综合化、社会化

2、内容呈现问题化

3、重在过程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师,进入世纪的社会情景,直接

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独特价值:第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具体目标: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设计要点:

1、注重不同年龄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年龄特征

2、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体验,促进学生精神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三)劳动和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动手操作和动手实践结合在一起来的)基本特征:

1、动手和动脑结合(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以项目为载体

3、可感的操作对象

4、多学科的视野

5、贴近现实生活

6、开放的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实践、家庭实践、技术实践、职业指导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7

一优化课程结构, 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 减少了学时总数, 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比例, 增加实验课学时。增加了限选课模块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 建立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六大课程模块及课程实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四大实习、实训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新版培养方案强化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实施“一体两翼”计划, 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所谓“一体两翼”计划, 是指以本科生学历教育为主体, 同时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双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公选课教学计划。现在我国很多行业中, 都设置了行业的“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但是, 现在职业教育的课程和“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的培训与考试是完全脱节的。学生修完学校的课程以后, 还要再参与“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培训, 结果是费时、费力、通过率不高[2]。因此, 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和学生的培养方向上逐步实现以“职业资格 (技能) 证书”为指导, 把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到学校的专业设置中, 如将《化工分析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化学检验工》两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讲授职业资格考试理论, 在校内进行实验实训, 使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取得“两证”。另外, 不少企业招聘时都希望能招到复合型人才, 为此, 我们鼓励学习成绩好、精力充沛的学生修读药学、制药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双学位, 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和就业领域。

三开展“专业课前3分钟”活动, 培养信息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每门化学类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开课一周后, 任课教师要指定1~2名同学在下一节课的上课之前, 利用3分钟的时间在讲台上讲述一个与本门课程或学科相关的最新前沿知识或科研、教研成果,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查阅、收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实施“三阶段、三结合”培养模式, 培养教学工作技能

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训练, 同时保持三个阶段的紧密结合。

第一阶段:模拟训练阶段。在大学一至二年级, 由于新的培养方案缩减了理论课的学时数, 学时较为紧张, 为此, 我们在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学中, 重点实施换位教学法, 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3,4]。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授课、演示操作、组织教学, 然后由学生进行点评, 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指导。每次课指定2~3人讲解,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课的机会, 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 熟悉教材, 认真准备, 反复演练, 在课程结束时, 让学生自我总结, 针对不足之处, 制定提高计划。通过模拟教学, 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的基本过程, 锻炼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站在讲台上能够坦然地面对学生。

第二阶段:教学基本功强化与提高阶段。在大学三年级, 开始化学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教学并实施教学基本功专项训练。本阶段, 以化学教学论为指导, 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教学理论和专业实践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说课等理论及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教案撰写、课堂的教学组织、教学法的运用能力、“三笔字”、普通话、化学软件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等教学基本功;再通过微格教学[5]进行强化提高训练与检验, 不断修正学生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实战锻炼阶段。在大四学年, 重点通过教育实习进行实战锻炼, 检验教学技能的培养效果, 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备课、说课、板书设计、提问技巧、作业批改、辅导、化学软件应用、化学课件制作等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执教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两个主体三个阶段”的实验教学管理,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两个主体”: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三个阶段”:即实验课前、课上和课后阶段。针对教师主体, 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课上认真指导, 课后严格考核;针对学生主体,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课上认真操作, 课后认真总结。具体做法是:课前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管理, 要求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授课计划、教材与参考书做到“六个一致”, 学生要认真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课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且逐一认真指导;学生要认真操作, 不许“照方抓药”;课后学生要认真总结, 教师要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 采取笔试和操作两个部分进行, 笔试占40%, 操作占60%, 如果操作不过关, 实验课只能重修, 不能重考。如果学生平时不认真, 考试很难过关, 因此, 学生对每个实验都很重视, 使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六严抓毕业论文指导管理,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严把立题、选题关

学院成立毕业论文 (设计) 领导小组, 负责毕业论文 (设计) 领导工作。实施指导教师立题, 系部、教研室审题, 学生选题程序, 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指导教师填写申请表, 申报指导学生的专业、数量, 同时附相应课题名称, 由教研室主任及系部主任对题目进行审核, 确定合格选题, 学生根据申报表中的相关信息选择指导教师, 最后由教科办和学工办协调各系部主任初步确定师生“双选”结果, 报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领导小组审批。

2严把教师指导关

指导教师要按时下达任务书, 学生接到任务书后, 要认真查阅资料, 进行归纳总结, 要在15日内撰写开题报告, 由教师统一组织课题组进行开题。学生实习期间, 实施“四个一”制度严格过程管理。即“每日一考勤、每日一记录及指导教师每周一评阅, 学院中期一检查制度”。学院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 对学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真撰写, 仔细修改。

3严把论文答辩关

学生论文实施“指导教师、评阅人及答辩组”三级审核评分制度, 评阅人对审核的论文有权一票否决, 不合格的论文需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请答辩, 否则不准答辩。学生论文答辩采取预答辩、正式答辩及二次答辩三步答辩程序, 先由答辩小组组织预答辩, 对在小组预答辩不通过者进行整改, 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不合格的整改后可向学院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二次答辩。

撰写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分析测试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通过“严把三关”, 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其最终目的也是就业。因此, 在教学上, 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 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德超, 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 2009 (1) :75-77.

[2]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4) :59-61.

[3]李正龙, 钱小倩, 高愫妍.浅析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6) :77-78.

[4]肖海雁, 韦义平.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探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5 (5) :23-25.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8

一、以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内容为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的活动材料,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我们学了有关水的知识以后,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池塘、河流去调查水质情况,回校后分组讨论交流写出调查报告,教师汇总调查报告,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过的基础知识设计问题答疑或实验,由各小组合作完成。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和实验:请学生写一篇河流池塘遭受污染的主要原因及环境保护的体验小文章;请学生自行设计治理河道污染的小方案;做一个净化水的简单装置。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在化学拓展课上进行交流、展示和评价。在这一活动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

2、 充分挖掘利用化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初中化学教材阅读材料,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些内容为学生创新理念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想象,为学生解除对物质世界的神秘感提供了科学方法。如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七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有一段阅读材料《铝制品的可靠保护层》,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材料,布置学生一个实验习题“铝制品对什么具有抗腐蚀性” 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就会更好地开发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积极与家长沟通,把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变为家庭小实验。在安全范围内,学校提供必要的化学用品,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动手完成实验。然后将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在化学实践课上进行交流和展示。初中化学的课外实验大致可归纳如下:雨水(自来水、河水、池塘水、井水等)pH值测定,晶体制作,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皮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自制净水器,测试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配制波尔多液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提高,且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4、充分利用教材单元练习中的探究性习题。

如: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第三节单元练习第11题。

九年级五班的学习小组,正在设计实验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他们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其中有这样两种方案。

(1)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你认为利用这两种方案能否得到正确的结论?操作是否简便、快捷?你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分析该题目从理论上我们可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但这些方法只是从理论上推测,能否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呢?并且通过实验证明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选出最佳方案、和合理方案再分组进行实验,然后再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二、抓住社会媒体报导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件

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媒体报导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做文章,如“甘肃牛奶投毒”、“茅台酒制假”、“醉酒驾车”、“三聚氰胺事件”、“煤矿爆炸”、“沙尘暴”“福岛核泄漏”等事件,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展开讨论,挖掘思想。

三、把握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化学问题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少具体的化学问题,以此作为化学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大多会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例如自制去污粉,如何洗去衣物上血迹、墨水等污迹?大运动量后流汗过多为什么会导致休克?金属硬币的成分是什么?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和“油”打的交道可真不少。花生油,菜籽油,猪油,牛油,汽油,酱油,……你可知道,它们虽然都叫“油”,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等等。在化学实践课上,可采用查阅资料→收集材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方法,以提高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提高化学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将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在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高中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