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24-06-30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共6篇)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1

XX市长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

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在刚刚结束的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去年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认为政府工作发展意识强烈、重视城乡统筹、关注社会和谐、坚持执政为民。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政府组成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晶。成绩属于过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会”结束以来,各位市长满脑子抓紧再抓紧,满脑子落实再落实。市政府要求全体组成人员,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务实,更大作为。面对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好局面,一定要冷静、清醒,要看到我们的问题,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六大问题时刻放在心上,作为提醒自己的警钟,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要看到我们的差距,跳出XX看XX,在长三角这个大背景下审视自己,摆正方位,奋起直追;要看到我们的责任,把代表、委员的鼓励和群众的意见当作鞭策、当作激励,尽心尽责,勤奋工作,以优良的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析今年形势,我们面临着两个“关键一年”。今年是完成任期目标的关键一年。本届政府任期的一半即将过去,对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市”要求,对照本届政府向人代会承诺的任期目标,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繁重的任务,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落实和深化。只有善作善成,再接再厉,大干快上,挑好重担,才能为全面完成任期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今年是率先在杭宁城市带崛起的关键一年。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二十四字方针”,第一条就是要“抢抓机遇”。这个机遇,就是XX要在杭宁城市带率先崛起的重大机遇。当前,全市上下的思想已经统一,省委、省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应该说,在杭宁城市带率先崛起的重大机遇,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把握住了,我们就能奋起直追;把握不住,我们就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希望政府全体组成人员,都要有率先崛起的意识,都要做率先崛起的开拓者。

要抓住这两个“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传递压力,激活动力,聚合创造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为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要传递压力。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以后,政府各部门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先后提出了工业“冲千亿”,开放型经济“保七争八冲二十”,重点建设“创新破难当先锋、加快发展作表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美元”的奋斗目标。应该说,这些目标鼓舞人心,振奋士气,体现了政府狠抓落实、自我加压、自我挑战的工作作风。但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完成这些目标,难度确实很大。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很多工作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没有实现“满堂红”。1-2月份,全市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都出现负增长;县区的财政收入增幅也不高。各级各部门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充分分析形势,层层传递压力,认真掂量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使每个人都有自加压力的准备、勇挑重担的决心、负重前行的魄力,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

二要激活动力。市委提出了“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号召,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学习、大推进活动,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激活大家的工作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就是要借助这次大学习、大推进活动的东风,看到问题,找到差距,保持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状态,发扬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坚定、清醒、有作为,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战役,力争一年当中干成几件大事情,攻破几个大难关,创出几个大亮点。

三要聚合创造力。今年,要素紧张的矛盾仍然存在,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给仍将趋紧,仍将制约全年的发展。同时,在前进的道路上,新的矛盾和困难还有可能出现。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保护基层的创造性,大力挖掘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发展模式,努力破解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说就做的干劲、一以贯之的韧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为XX的加快科学发展添砖加瓦。

二、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勇作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急先锋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抓好这次集中教育,对提高全市各级政府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行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乃至促进XX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会前,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我市政府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作了研究。各位市长一致认为,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条要求,面对今年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面对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努力体现“六个先进性”。就是要在讲政治中体现先进性,永葆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在增能力中体现先进性,善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破难;在转职能中体现先进性,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在重民生中体现先进性,真心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抓落实中体现先进性,做到负责任、敢碰硬、出成效;在严自律中体现先进性,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六条禁令。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就是要争当“六个表率”。

三、创新破难、狠抓落实,开创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创新破难、加快发展”是一个牛鼻子,事关全市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是一种责任,事关我们是否在杭宁城市带中率先崛起;更是一次考验,事关市政府能否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当前,全年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明确,关键就是要以“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为总抓手,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全力开创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突出重点、创新破难抓落实

1.培大育强要有突破。作为经济增长的支点、经济结构优化的载体、产业竞争力的主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状况直接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雅戈尔、三星、波导、富邦、罗蒙等大企业对宁波工业经济的贡献度就超过了三分之一。坦率地说,这几年来,我市规模企业培育的成效虽然明显,但是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还是十分缺乏。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机,加快培育,就会一误再误,丧失机遇,4个50亿企业将是空话一句,工业“冲千亿”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加强产业规划、政策研究和指导,加大工业性有效投入,重视人才集聚能力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提供各种要素保障服务,加强市场培育和监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在培大育强上有突破。

2.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有突破。战略投资者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拥有充分驾驭市场的能力,引进一两个这样的企业对推进我市工业化、国际化进程和提高知名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放型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少有建树、作为不大。开创开放型经济工作新局面,实现“保七争八冲二十”,必须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下功夫、见成效。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知名财团,加强研究,跟踪分析,摸准他们的投资意图和投资方向,一旦找到结合点,就要抢抓时机、主动出击。

3.加快工程进度要有突破。工程项目是投资增长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投资拉动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工程进度,才能保持投资平稳增长,迅速增加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今年是我市推进“六个百亿”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大批项目将陆续进入投资和建设高峰,但是影响建设进度的因素仍然很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推进工程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工程建设的进度,检验“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力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破解资金瓶颈,保障建设用地,整治建设环境,努力营造加快工程建设大合唱、大推进的氛围。

4.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要有突破。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去年,我市农民收入虽然实现了高幅增长,但是今年农民继续稳步增收的难度相当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今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千方百计抓出成效。以城乡统筹六大工程为抓手,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在农业提升、转移、跨越、拓展上下功夫,探索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力争再干两三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

5.做大做强旅游业要有突破。旅游业资源消耗小、投资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丰富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省委、省政府于去年9月份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要求,对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春天已经到来。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品位档次、串连景点网络,打造精品线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推陈出新”,把“诗画江南,山水XX”的品牌打响,使旅游业成为XX经济的一个闪光点。

6.实施“四五六”民生工程要有突破。今年,市委、市政府着力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四五六”民生工程。市政府广泛征求意见,推出10项3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实事项目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省人代会期间,吕省长在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天职”。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好吕省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实施好“四五六”民生工程,切实抓好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解决群众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办事难、保护环境难等问题。

(二)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抓落实

1.细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部门。《2005年XX市政府工作要点》已于年前下发给各部门各单位,接下来要将目标进行再量化、再细化,根据各个阶段的要求,制定方法措施,确保层层抓落实,级级抓落实,时时抓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一定要按照责任制要求,严格目标管理,强化措施,不折不扣组织完成任务。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提案。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办理工作,对重点建议和提案,要实行一把手责任制、领导领办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实行严格的督办制,突出抓好督促检查,定期了解办理进度,检查办理质量,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协调,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提高面商率、解决率、满意率。

2.明确工作进度,排定时间节点。任务细化分解后,责任单位和部门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排定时间表,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工作进程。同时,要建立健全督促落实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好督查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大督查机制,做到工作进展到哪里,督查跟进到哪里。对各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年底要组织考核、奖惩。

3.围绕重点工作,全力配合支持。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关键问题,特别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的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措施,把注意力聚焦到推动经济发展上来。各责任单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服从牵头单位的协调安排,确保每一个决策、工程、工作都得到全面落实。各新闻媒体要对项目进行跟踪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为加快科学发展鼓好劲、造好势。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抓落实

1.强化预警预测,科学安排工作。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正确把握,注意发现新情况、新变化,认真做好预警预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作为监测分析的重点,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为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2.指导管理前移,现场解决问题。落实要来真的,动硬的,实打实。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不能把任务停留在纸上,把工作停留在嘴上,把措施停留在笔杆上,坚决纠正以文件、会议抓落实,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抓落实等不良做法。大力倡导和发扬“马上办、现场办、创新办、协调办、负责办、督促办”的作风。市政府将继续实施重点工程、重点技改项目现场办公会制度,力争把问题解决在现场。

3.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机关效能。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职能交叉,避免重复审批,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审批集中度,重点解决授权不到位、多头审批的问题。实施重大项目全程办事代理制,落实联审、绿色通道、综合审批等措施,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便利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服务成本。

四、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要求

对“十一五”规划,要切实从七个方面提高认识:一规划是机遇,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杭宁城市带中间崛起、率先崛起这一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抓住这个机遇,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十一五”规划编制机遇;二规划是方向,通过编制“十一五”规划,描绘我市未来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我市在长三角区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三规划是项目,通过规划定位,明确发展重点,排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明确工业、城建、交通等重点项目安排;四规划是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担起责任,要有强烈的规划意识,精心谋划,做好编制工作;五规划是力量,“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形成过程,要成为一个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六规划是智慧,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集思广益,科学民主,广泛调研,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充分体现规划的水平和成果。七规划是能力,重视规划、编制好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执政能力,是综合、协调、分析和配合能力的体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全力以赴把“十一五”规划编制好、落实好。

在工作中,各级部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谋划上要科学全面,在措施上要行之有效。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适应宏观形势变化,为我市提供发展思路和工作保障的需要;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为全面实现我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突破口的需要;是顺应规划体制改革要求,提高中长期规划对经济工作指导作用的需要。能否把“十一五”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不仅关系到加快科学发展良好态势的进一步延续,也关系到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十一五”规划工作。

(二)谋划上要科学全面

规划编制要做到“三个充分体现”,即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观念创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既要把我市“十五”期间的发展轨迹总结好,“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背景、目标、方向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分析透,又要实实在在排出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配套衔接。各条线上都要围绕杭宁城市带中间崛起这一定位,思考规划,研究规划,制定规划,由规划引出项目,并做好上下衔接。

(三)措施上要行之有效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一要透明公开,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二要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规划期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重点研究影响我市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三要加强领导,紧密配合,计委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牵头、组织和协调职能,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相互沟通,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四要配强人员,加强投入,抽调专门人员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安排必要的经费,确保“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五、以改革统揽廉政工作,树立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好形象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

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在于领导。今天市政府还要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责任将落实到每一位市长及其分管口子上。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要坚持“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实现机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凡因工作不负责任,失职、失教、失察、失管而导致违法违纪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都要时刻把廉政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纳入政府及部门的整体工作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抓好班子,管好队伍,把好方向,做好表率,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要对分管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起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健全廉政建设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标准,认真组织检查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按规定进行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确保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有关廉洁自律要求,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切实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今年新春上来第一天,国务院就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围绕推进改革,结合履行政府职能,明确了今年要重点抓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八项工作,这些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制度改革上着手,治本抓源,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同时,要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廉政制度,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

(三)突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市政府机关的工作能力、效率、作风是比较满意的,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积极的支持。但在廉政建设中,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根本治理。在去年民主评议市级机关活动中,有53条建议是针对机关为政不廉的。因此,我们要围绕执政为民的宗旨,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深化廉政建设:要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加大整治力度,纠正不良之风;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强化信访举报工作,增强办案综合效果。严肃查办发生在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对利用审批权、人事权违纪违法的案件,重大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案件,金融、土地管理等领域以及物资采购活动中的案件,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案件,要严惩不怠,决不手软;要加强行政监察,在新的形势下,各级监察机关要主动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切实履行好行政监察职责,突出效能监察,深化执法监察,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保证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措施都落到实处,确保政府高效、有序运转。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2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改变协会工作方式为主要目标, 共商行业发展和协会改革大计。是要在总结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建材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矛盾、瓶颈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着力点定在转型向纵深转折;探讨各级行业协会面临的改革, 着力点放在改变协会工作方式、增强独立于市场和竞争的能力;对“十三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框架原则及主要目标进行讨论, 着力点定在实现2020年的阶段目标。会议还将对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预判、预警, 使今年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1 两年来主要工作的回顾

自2012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工作会以来, 全国建材行业各级协会和各大企业集团、副会长单位, 围绕行业发展和自身改革, 以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勇气, 面对建材行业增长减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材传统产业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发展艰难、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缺乏新技术和政策扶持;面对日益提高的节能减排要求;面对工业制造业的多半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 大家齐心协力, 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的产能新增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技术玻璃、建筑石材加工、石膏、玻纤及制品、轻质建材、低能耗制品产业在建材总量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加, 由2012年的45%到2013年的46.3%, 预计2014年将增加到48%。节能减排年年有新的进展, 据测算2013年建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降低20%, 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都低于建材工业增长速度,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绝对量降低2%, 粉尘排放绝对量降低13%, 氮氧化物排放绝对量增长3.7%。经济效益年年都有提升, 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 168亿元, 同比增长20.3%;2014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230亿元, 同比增长13.8%。总体上建材行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位于全国工业制造行业的前三名。

在此, 我代表中国建材联合会, 对全国建材行业的同仁们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贺!

近两年全行业主要开展的三方面工作是:

1.1 紧紧扭住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不放手

第一、确立了“一个战略、两个支撑点”, 为行业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 为转型升级指出了路径, 扭住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瓶颈

制定了到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战略, 明确提出到2030年, 中国建材工业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目标。“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由“跟随追赶”向“超越引领”跨越;“战略”的内涵是创新与提升并举, 由“靠新”升华为“创新”, 由“变强”升华为“引领”, “新”由过去依靠引入“新”变为自主“新”, 并成为发展的主导和主体。“战略”实施主要支撑在改变发展方式、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建材实现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为使“战略”实施有支撑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联合会在组织全行业的力量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准、找到了决定其能否实现的“两个关键点”, 这就是:一是必须支撑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由此组织召开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大会, 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 确立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攻克瓶颈的突破点, 提出了到2020年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二是必须支撑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点上, 因此制定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 向行业和社会发布, 并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转发。其核心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并增加在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同时将现有传统产业中部分能够改变功能与用途的产品转向新兴产业, 加之对传统产业本身的提升、延伸、增加制品与深加工, 使建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使战略的实施牢牢支撑在科技进步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两个支撑点上。

第二、把创新“三新”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 将行业发展引向目标更高、技术更新、领域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手段虽然有很多, 但是关键点是要用“三新” (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政策) 推动与支撑。近几年来, 从中国建材联合会到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和建材大企业集团, 都不同程度地以创新“三新”推进结构调整。

为了使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 联合会组织各专业协会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开展各产业摸清家底并进行三类划分的工作。绝大多数产业多少年来没有弄清的家底, 通过艰苦努力, 不仅搞清了企业数量, 并且还进行了分类。像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砂石协会等专业协会, 还厘清了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技术水平和经营指标, 为下一步提升、改造与淘汰落后、优化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创新政策既是促进结构调整的动力, 又是引导结构调整的方向。联合会联手各专业协会将创新政策列为协会的主要职责。据初步统计, 近三年联合会与相关专业协会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政策 (资金) 支持共96项, 其中重大的政策13项, 标准4项;直接争取到国家支持的科研经费及补助资金为22 156万元, 其中两个“第二代”获得国家支持的资金为6 247万元。协助相关企业争取清洁生产示范补助3 810万元;争取到的砂石、玻纤等产业的减免税政策每年间接降低成本10多亿元。特别是在遏制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工作中, 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共同事先多次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并最终得到了采纳。如国发[2013]41号文件中有关改变现有审批项目的机制、对现有违规项目进行清理和取消32.5低标号水泥等, 为全行业开展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制定了最有权威的政策规定。省、市协会在争取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有利于调整结构的政策方面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 湖北、江苏、天津、河北等省市协会在运用政策推动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技术既是结构调整的目标, 又是结构调整的支撑, 更是结构调整的依赖和动力。在制定“十二五”建材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了建材主要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的工作路线图, 发布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纤、墙体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 从技术导向上明确了产业结构提升与调整的目标;保持了向国家科技部汇报联系渠道, 每年听取他们的工作指导;恢复了行业申报项目的渠道, 推荐了以两个“第二代”为主的一批国家重点专项的列项以及基础研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课题;在国家为了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对重点项目实行先由企业自筹经费研发、国家后补贴的政策指导下,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旗下的所属单位以行业大局为重, 共投入自有资金33 628万元用于两个“第二代”的研发;近三年建材行业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8项, 这些都对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标准既是结构调整的依据, 又是结构调整的目的。把创新标准作为调整结构的主要抓手, 制定了标准创新工作路线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已经废除了针对性不强、不起作用的标准32项, 并且还将进一步加大继续清理和淘汰的力度。根据有效性、时效性和对调整结构有对应作用的要求, 创新提升修订了161项标准, 并制定了一批行业协会标准且得到了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认可。全行业对标准在行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和标准工作的创新力度是空前的, 可以说是建材行业几十年来没有过的。

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既是推动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 也是结构调整的目的。针对建材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形势紧迫, 联合会联手19家专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了《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书》。联合会专门制定了“中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组织开展“百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活动, 已经完成了节能减排分会的筹备, 设立了节能减排服务平台中心。全行业的多数骨干企业在余热发电、脱硝装置、收尘设备更换提升越来越普及。尤其从今年以来, 水泥行业根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减排效果越来越明显。

为了使建材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与结构调整的目标相一致, 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 联手政府统计部门、有关省市协会和各专业协会、重点企业, 不仅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找出指标升降的来源与根源, 还十分注重分析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产品深加工增加的工业增加值, 以导向产品结构调整。尤其注重低能耗建材、技术玻璃、高档陶瓷、玻纤、建筑石材加工等轻质材料在整个建材工业总量中的比例变化, 以有效导向产业结构调整。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行业协会和中国建材集团、中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都积极参与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不仅为行业经济运行提供了预警、预判和预告, 还为结构调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为了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 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建材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严峻现实, 联合会积极倡导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 由工程承包转向以资本投资为主的国际化经营, 专门召开了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 邀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解读“走出去”的有关政策规定, 还请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材国际、中国复合材料集团等企业介绍“走出去”的实践与体会。会上几十家企业联名发出了“走出去”宣言。会后, 联合会已经开始梳理实施“走出去”的政策和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的职责任务, 意在加快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引导行业改变发展布局。

第三、以“两个遏制、三个加快”作为保障行业经济运行效益、化解产能过剩和调整结构的主要措施

针对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 联合会一方面多次向政府部门当面或书面专题汇报, 表达不能再批各种新建项目, 对新建项目审批必须用改革的思路改成多方参与、公开公示的建议;另一方面在全行业提出了“两个遏制”即遏制新增产能、遏制经济效益下滑;“三个加快”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两个“第二代”研发、节能减排和兼并重组的步伐。制定了《建材行业遏制新建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了“六个一批”。此举不仅得到了全国建材行业积极响应, 而且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近两年来, 联合会、水泥协会以及玻璃协会先后召开20多次的宣贯国发[2013]41号文、遏制产能新增的座谈会和论坛, 有15个省的省级领导出面支持与批示, 明确指示其政府部门参加会议, 有22个省市的工业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参加了论坛, 有25个省市协会配合了会议的举办, 有近2 000家企业参加了座谈会, 有444家水泥企业联名承诺不再新增产能。同时, 组织了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和加快“第二代”研发的万里行活动, 走遍全国六大地区, 有500多个企业、20多个省市协会和政府部门参加。对企业举报并经过核实的7家违规新建新增产能的企业在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杂志等行业主流媒体上曝光。联合会、水泥协会、玻璃协会先后向7个省级政府、13个省市经信委、发改委和相关的当地省市协会致函, 多数都收到了良好效果。由此, 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生产线建设得到了一定遏制, 减缓了对存量市场的冲击, 使大企业更加理智地面对市场竞争, 并在行业自律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尤其通过强化资源配置效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使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在工业部门中保持较好水平。中国建材集团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 位次比2012年前移46位;金隅集团在北京市整个建材行业效益下降情况下一枝独秀, 蒸蒸日上;海螺集团一直一马当先, 收入利润率2013年增幅达22.8%, 2014年还会更高。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新明珠集团、玻璃行业的福耀集团和南玻集团等企业一直在行业中效益领先。全国水泥行业1~9月份已实现利润530亿元, 有望全年达到800亿元以上。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水泥、平板玻璃的技术装备水平、化解产能过剩, 紧紧抓住水泥、玻璃两个“第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 在2012年明确定义、目标的基础上, 2014年制定了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研发标准和验收规则, 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与责任分工, 目前大家都在为之努力奋斗。

为了有效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加快推动兼并重组步伐, 以解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 分别制定了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水泥行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了平板玻璃行业重点支持培育的大企业集团。同时, 联合会专列了兼并重组的政策研究课题, 意在促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和出台有关推动政策。

关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前面已经提到, 有了专门的纲要与配合的措施。

相信随着“两个遏制”“三个加快”的推进,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后续持久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1.2 联合会与省市建材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专业协会形成了“联手合作”的工作新局面

联合会在制定了与省市建材协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专业协会联手合作联系制度的基础上, 增加了工作的联系和信息的沟通, 由此大家都增强了联手合作的意识和自觉性。联合会、专业协会与各省市协会近两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成功地开展联手合作:一是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在制止新增产能、核实与清理违规建设项目工作中基本上都是联手进行的;二是联合会、专业协会在各地召开的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精神、“万里行”和各种论坛会都是由省市协会和副会长单位参与并共同联手举办的;三是在组织开展建材行业全国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奖评奖表彰工作、建材行业“调结构、练内功、增效益”百家优秀企业的评选表彰活动、建材行业百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培育评定活动等, 都是由省市协会、专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推荐, 再由联合会确定的。

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也基本形成了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一是凡重大的全局性的工作, 如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发展建材新兴产业、上报的有关产业政策建议、在全行业开展的相关大型活动, 在可能的条件下基本都是联合会与有关专业协会联名上报、联名发布、联合行动;二是在修订原有的标准、创新标准, 尤其在制订行业协会标准、对外反倾销活动、每季召开的行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 基本上都是联合进行的;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整合利用现有的展览资源联合办展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如建筑陶瓷工业展, 在联合会、贸促会、建展公司、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广东省陶瓷协会的共同努力下, 联合了行业20多家骨干龙头企业, 使陶瓷工业展规模从历史上没有超过5万平米一跃扩大到2014年的8万平米, 并且创建了陶瓷产品展, 使总规模达到了10万平米,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展, 得到了陶瓷行业的一致赞赏。

总之, 无论是省市协会, 还是专业协会, 都是在行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主动与各方面加强合作, 主动发挥协会功能, 改变工作方式, 使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1.3 联合会系统坚持“两个果断”、“两个坚定不移”的改革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半完成

改革添动力, 发展添活力。2012年在联合会系统工作会上我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建材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定不移地加快与深化联合会系统的改革。联合会系统要果断地向企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转型, 果断地按照市场化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由此2012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成果年, 2013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突破年, 2014年联合会系统确定为改革发展转折年, 可谓是一年一大步, 步步有脚印。

直属单位和投资实体的改革迈出了四大步:一是将业务接近或相近、管理容易统一的四个单位重组为两个实现“五统一”的经营单位;二是直属单位中服务功能与联合会管理部门的业务相近有连接的, 组建十大服务平台, 实现企业化独立经营;三是针对直属单位主营业务发展已经受限的状况, 提出了拓展新领域、延长产业链的十大突破点;四是管理制度、用人方式、薪酬分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

联合会本部、专业协会、分会的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一是完成了“三定”。2012年联合会本部进行定职能、定岗位职责与职数、定在岗人员的“三定”, 2013年各专业协会实行“三定”, 2014年联合会各分会实行“三定”。“三定”实施过程把用工合同制、用人竞聘制、薪酬按贡献和责任大小挂钩的多劳多得分配机制贯穿全过程, 企业化运行从制度上得以落实。二是开始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在“三定”时将各专业协会职能主要定位在“引领、协调、服务”与壮大自身实力, 提高能力的协会工作基本职责, 在实施过程中, 联合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现场办公会、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 始终将其工作的重点引向行业的共性和瓶颈方面, 从而绝大多数专业协会已经把遏制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了解与解决本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主动争取标准修订、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连接, 作为协会的主要职责, 使满足处理琐碎事项、满足别人招呼后跟着转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与转变。三是联合会、专业协会的自身制度建设和创收能力得到了较大地加强与提高。根据新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化运行的需要, 联合会、专业协会都重新制修订了一批规章制度, 尤其对内部管理机制和服务创收与分配挂钩的制度普遍得到重视, 从而活力不断增强, 23家专业协会2013年底的总收入和联合会本部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联合会本部的改革在2012年“三定”后, 根据新的形势又将进一步调整职能, 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事实上现在很多做法已经开始体现了新方案的要求。例如, 不断修改完善考核办法, 将引领行业的职能和服务创收作为考核与效益挂钩的主要内容, 以改变满足过程、满足听汇报、满足相互转手、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再如, 与各部门业务相关的平台已经开始独立考核, 准备转向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企业化管理;已经开始了将联合会系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 财务报表已经调整为企业格式财务报表, 以利于企业化考核, 已经制定了联合会本部的各种创收进行独立核算的成本分摊办法等一系列企业化管理的机制。联合会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总结大会之后, 做到督导组不撤、整改不停、学习不断, 对梳理的需要整改的279个问题分成三类, 加强了顶层设计、跟踪落实、成果落地三个环节的管理。目前, 已经进入第二批问题的整改。同时, 从党委、支部到工会、团委都制定了工作职责, 并实施了两级班子的党风廉政责任制。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大大增强了责任感, 调动了积极性, 联合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等主要指标翻了一番, 提前了一年半完成了联合会系统的“十二五”规划。

当然, 联合会的工作和联合会系统的工作还存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担当意识不够坚强, 引领行业的能力与实际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经济状况还比较脆弱, 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改革发展任务还相当繁重。

2 当前建材行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建材行业的发展和行业协会自身的改革创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如此, 通过形势分析, 我们仍然面临着五大矛盾和挑战:

2.1 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步履艰难

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产能利用率越来越低, 但雷同水平的产能新建虽然有所遏制但尚未真正遏制住, 存量市场还在受到增量冲击, 恶性价格战往往难以避免, 经济效益基础不稳。化解产能过剩理论上有“六个一批”, 但实际上除向国外“转移一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一批”和通过两个“第二代”研发“提升一批”有操作性之外, 其余的路径都很有限。转型升级向顶端提升尚缺高端技术;横向产业扩展比较简单的还可以, 但追求附加值高、精加工又缺乏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向行业外延伸, 真正可以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品少, 也有局限;向国外转移还有创造条件和准备的过渡期等等, 所以转型无论是横向扩展还是纵向延伸都遇到了内外的种种困难。例如, 本来一些矿产资源是建材产业链延伸与组合成产业链的对象, 但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不到资源配置;像商品混凝土这样容易延的产品, 由于市场缺乏规范, 标准与进入门槛低, 优劣不分, 导致应收账款近半, 人们不敢大胆进入。最揪心的是落后产品受到利益保护, 在市场中仍能生存, 淘汰不力。加上一部分企业只能坚持原有阵地, 不会跨越发展, 致使整个转型步履艰难。如果我们不能摆脱各种困扰和自我突围, 如果传统产业只是停留在限制、遏制与无序竞争中打圈圈, 必然贻误转型时机, 后果将不堪设想。

2.2 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技术研发与储备均不足, 制约瓶颈尚未突破

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进程缓慢。建材行业进入国家明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仅占建材行业总量的约10%。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目标与方向似乎明确, 又似乎不明确, 发展重点和攻克瓶颈在行业顶层也并不十分清晰, 直至今年才有了一个发展纲要。科研的体制分割造成了资源相对分散, 研发力量、研发设施相对薄弱: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3年底, 建材新兴产业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仅5家, 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仅6家,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仅9家, 从而造成大的研发项目“扛不起”, 小的“瞧不起”, 两头抓不住。不仅有体制的原因, 机制导向上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上多数单位与当期的经济效益挂钩, 一些科研人员, 特别是领军人物心思沉不下来, 基础理论研究顾不上, 突破点找不到, 因此只是择机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发展, 形不成产业化、规模化。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 与传统建材发展的历程相比, 新兴建材发展获得国家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撑的项目非常有限。缺乏重大专项列进扶持的倾斜政策, 仅靠企业自有资金研发难以形成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从行业管理和协会工作的角度看, 也缺乏对其顶层设计, 没有组织相应的产学研联盟对其瓶颈进行攻关, 没有很好解决一些新兴产品在市场应用中碰到的瓶颈问题, 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久而久之, 本来一个事关行业发展命运的产业, 关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领域却发展缓慢、力量弱小。如果建材行业这个硬仗攻克不下来, 后续发展、转型升级、资源附加值的获得, 以至从总体上实现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和绿色低碳发展等目标, 都将大打折扣和难以实现。

2.3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乏力、兼并重组徘徊不前, 发展布局亟待调整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既制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又影响产业布局的合理形成, 更影响着整个行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像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壮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了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但是从总体上我国建材企业数量仍然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相对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企业多、小、散不仅是一个外观状态问题, 要害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而且经营不经济,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节能减排难以达标。前几年行业的兼并重组出现过好的势头, 但是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加之国家在兼并重组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机构推动, 这几年几乎徘徊不前。像北京金隅集团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工业厂区搬迁调整之机, 有计划、有目标地将相关相近的产业同时搬进产业园区, 实行多种产品功能合一、多种产品一地集成, 分别管理、统一销售的集约化产业组织调整的仅仅是少数。

特别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传统产业国内过剩, 一些企业常常陷入价格战, 但作为世界建材大国, 无论从产量上占世界建材总产量的将近60%, 还是以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泥技术装备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建成水泥项目的能力、中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公司在国外承担建成玻璃项目的能力, 都证明“走出去”的时机和改变产业发展布局的时机已经成熟。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空间和市场, 这是改变与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的又一大举措, 是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 是事关中国建材工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只是在自己的圈里打转转还是走出国门大显身手的战略选择, 也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布局与方向的头等大事。

2.4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增, 有效的主动措施不足, 半数以上企业未能达标

建材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执政党的理念与人们追求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共同需要, 进而制约性政策和强制性法规接踵而来。就节能减排实现的路径来说, 无非是通过创新技术、调整结构、改变生产方式, 从根子上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量;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引导与突破难点和瓶颈, 实现重点领域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共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强化管理和设立服务系统督促与协调, 全面推进与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就建材行业来说, 客观上有窑炉加矿业生产特征和使用其他燃料替代很有局限的缘故, 在工业系统中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都是前三名的大户。但由于技术创新在推动结构调整、改变生产方式、改变品种、提高附加值的效果还不明显, 使得应该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最有效的途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排放达标的企业不足一半。有的产业标准太低、达标了也不环保。由于技术创新不力受阻, 政策力度不足, 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总体的或专项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系统, 总体上节能减排步伐缓慢, 只有30%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数行业差距甚大。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产业, 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 没有通道和新的投入, 是难以提速的。很多情况下只靠企业单打独斗, 形成不了全国性的政策推动和行业性的合力。由此只是喊得多, 有效措施落地少。如果在节能减排方面不及时地采取措施, 不仅经济上会受罚, 社会舆论会谴责, 更会严重的是会拖经济社会进步的后腿。

2.5 行业协会面临与政府脱钩的改革, 竞争意识有待加强、工作方式亟待改变

行业协会组织面临与政府脱钩的改革,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限期性的改革任务。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的同时, 还将面对一业多会的竞争与挑战, 意味着由原来的唯一对口的协会组织很可能变成多会共存与竞争。由此以前的依靠政府和当好政府的助手是相对固定的, 以后变为只有发挥作用的协会才能得到政府选择性的支持。当然, 事在人为, 无论是归属体制的改变还是生存环境的变化, 都将取决于协会自身的作为。目前省市建材行业协会大多脱胎于政府机关, 既有先天的优势, 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也存在固有的劣势, 市场化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服务功能不全;机构人员不足且缺乏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与重大问题的能力, 经济实力普遍比较脆弱。由此, 必须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从改变工作方式着手, 将自己从繁琐的事务圈子中解放出来, 把自己定位在引领行业发展与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 定位在依靠自己的服务功能的增强、经济实力的增加上来, 每年做成行业与企业共同需要的若干项大事, 做出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这是面对竞争的最好选择。如果行业协会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不主动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职能, 不提升自身能力与功能, 不仅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不了作用, 就连自身也会难保。为此, 必须树立市场意识, 增强竞争意识, 加大行业协会自身的改革创新的力度, 这又是摆在各级协会组织面前的艰巨任务和最大的挑战。

3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颈, 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对于联合会的全体会长, 对于省市行业协会领导和各专业协会的领导来说, 都肩负着推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历史责任, 因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抓住建材工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瓶颈, 是这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提和根本

无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 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都是在发生新的变化。资源利用与配置方式都在调整, 都是依靠发展信息经济、科技经济、金融经济支持与支撑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与节能环保发展。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从总体看也已从增速减缓后都开始转向质量效益型。但是这种转变无论从范围、力度、效果上都是有限的。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打破国界的新格局, 从各行各业向他国他行业渗透和延长各自产业链的新趋势, 从人们寻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探索集约经营的发展新模式, 其发展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与转折。为此, 近二十年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该向纵深转折的时候了, 一方面要以加快自身观念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与引导新萌发的新的发展方式并加以创新和推广。目前, 建材行业也已经出现了多种变革性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体可归为五大转变:

一是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的转变。由过去完全盯在中国本国发展, 以中国市场为市场, 以中国需求为需求的传统市场观念开始被冲破, 真正转向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且一些企业把新增产能、新的经济增长点布局、部分营业收入立足在国外实现, 两个市场的发展布局已经开始。

二是发展正在转向冲破传统的行业界线。各行业之间和领域之间相互跨越、相互渗透, 通过创新提升, 改变产品性能、功能与用途, 进而跨进他行业与他行业连接产业链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途径。行业界线在淡化, 产业跨越延长在强化, 形成新增长的很大一部分的营业收入将从其他兄弟行业发展并与其配套中获得。

三是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由被动地为建筑工程配套转向以建筑材料为基础牵引建筑工业化施工和建筑业的变革, 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相互推进, 建筑材料不再完全被动地由建筑应用支配与选择。建筑材料与建筑业的统一设计、一体化经营、建筑工业化与建材产品的集成融为一体, 开始打破按部就班完全由设计决定施工、由施工选择材料的传统作业方式, 而由建筑材料商创新新产品、改变建筑构造, 由建材经营商与建筑经营商二者合一的发展模式, 其配置效率、集成效率、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这种模式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四是产业发展布局模式正在向集成转变。传统模式有一个产品有一个布点或形成一个工厂, 这种方式已经被相互有关联的产业、多元功能合一的产品、集中布点在同一产业园区或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方式所代替, 综合型的、混合型的产业园区开始成为某个地域的生产商与供应商, 节地、节省综合管理成本和销售一体化的优势远优于一地一产品的传统发展模式。

五是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由单干转向联手。传统观念偏重于一门一户的发展与经营, 自管自的发展, 自管自的经营。而事实上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在于体制形式, 而在于资源利用与组合方式, 进而一些企业或集团开始转向以自身主业扩展与延长产业链为基础, 与自身主营业务相近的企业进行重组或联合经营, 由独立经营向相互交叉持股、联合发展的模式, 替代传统的一门一户的发展经营方式。

这些转变尽管形式不一, 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发展方式转变的转向。它们是在打破现存的方式而追求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基点上形成的, 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与转折的趋向,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认真加以总结与引导。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在支撑点上才能有着落。没有一定的形式支撑, 转变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不是现实。因此,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有路径与支撑点, 想法变了, 路径就有了, 才称得上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3.2 全行业和协会工作的主线要聚焦主要矛盾和瓶颈, 坚持五个“紧扣”, 努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

(1) 紧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线, 实现结构调整向纵深转折, 真正形成“两翼齐飞”

传统的建材产业必须坚持控制总量、坚决遏制新增, 遏制雷同技术产能的重复建设。所有产能过剩的传统建材在都必须遏制技术雷同的新增产能以外, 都要以两个“第二代”的研发为牵引, 都要制定各自的创新提升技术装备的目标, 实现产业升级;每个传统建材产业都必须提出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 促进结构优化;凡是有延伸功能和深加工潜能的产品都要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作为新的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使传统建材在控制总量、遏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 通过改变发展方式, 增加附加值要照常发展与增长, 实现量的增幅减速之后, 经济规模与效益不但不减, 反而必须继续增长, 这是转型升级的标志。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和实现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要紧紧围绕七大领域, 展开各有侧重的创新与提升, 通过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一批重大专项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组织技术创新围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发一批高档次的新产品, 通过围绕高档玻纤与复合材料、碳纤维、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重点领域的瓶颈攻关拓展一批新型产业, 通过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新技术, 使产品发展方向、路径、规模为实现其半壁江山提供牢靠的支撑。

(2) 紧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不放手, 创新“三新”撬开瓶颈、打开通道, 奠定结构调整向纵深转折的基础

目前, 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多方面的, 不攻破已经不是影响瓶颈本身而是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过剩、新兴产业短缺, 技术标准瓶颈、政策瓶颈、节能减排的瓶颈等都与创新“三新”, 与运用“三新”的目标确定和工作力度密切相关。其中技术创新的瓶颈是诸瓶颈中关联度最大的, 应作为攻克的重点。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缺乏顶尖的技术开发, 因此成长性好、对建材行业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引领的、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物质资源消耗少、开发潜力大、有带动作用的产品少, 使传统建材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都比较窄, 发展被卡壳。因此要在梳理的基础上分别组织攻关, 要撬开技术瓶颈, 抓住创新技术与攻克瓶颈一并攻关。目前联合会准备与有关专业协会和两个在京的央企组织联手攻关, 第一步将攻关重点定在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三个关键领域。各省市协会、各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现阶段的瓶颈攻关目标。集行业力量撬开封锁、制约行业发展的各种瓶颈, 释放新技术、新产品, 迎来新发展。同时, 要加大攻克淘汰落后产能瓶颈的力度。由于绝大多数传统建材产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标准低, 加之执行标准不严, 使低档产品和质量低劣的产品、能耗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都有空子可钻, 可以与先进企业和优质产品在同一市场生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淘汰落后产能弄虚作假, 其力度与步伐还不如以前产能供需相对平衡的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因此, 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下大力气、下决心坚决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能耗环保标准捆在一起使用, 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联合舰队, 推动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

发展中的很多瓶颈是与政策的不到位密切相关的, 因此要把研究政策、争取政策作为行业破解瓶颈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去对政策的切入与研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很多方面缺乏对政策的了解与支持, 作用发挥有限。即使有所研究的问题也缺深度和力度, 切入点针对性不强, 尤其在资金扶持与税收减免等方面被采纳的不多。事实证明, 所有的产业与领域发展的好坏快慢都与其争取的政策密切相关, 所有瓶颈的化解都离不开政策支持与配合。联合会与专业协会总体上配合政府解决工业系统的共性问题、跟随政府制定政策还能跟上步子, 但是自主研究的政策, 自创的、有特色的、能针对解决专项的政策太少。要突破瓶颈, 首先必须突破政策研究的瓶颈。联合会与几个专业协会已经联手将水泥窑协同处置焚烧垃圾、兼并重组、节能减排、“走出去”等重大科技专项和新兴产业六个方面的政策研究, 准备与有关企业一道进行一对一的共同开展政策研究与跟踪落实, 以推动建材很多瓶颈破冰。各省市协会和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也应把政策研究列为主要工作, 相互呼应, 共同推进发展中的软件建设刚性化。

(3) 紧扣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加快国内兼并重组步伐和加快资本“走出去”的步伐, 实现发展布局的调整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是行业提升、提高的客观要求和必经之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既包括地域性、区域性与集团型的相关产业的整合与集中, 也包括同类产业或非同类产业的一体化集约经营。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产业组织分散、规模过小, 资源能源利用不经济、环保落后的产业组织结构。目前最现实的是如何以国内大企业为依托, 开展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建材行业一般一个产业就有上千家企业, 有的几千家企业, 甚至几万家。不要高估, 通过兼并重组, 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低、能耗排放相对高的企业与先进的骨干企业的差距在现有基础上先缩小一半, 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巨大的节能减排成果。因此, 必须从政策着手、机制着手, 推进政府改变机制, 对兼并企业的资金来源、兼并过程的成本补贴、多层次上缴所得税等问题有优惠政策, 对被兼并的企业的历史旧账、人员安置等都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要营造一个小企业主动向大企业靠拢、投奔大企业、主动要求并入的市场机制。

“走出去”的时机与条件都已成熟。在国内遏制新增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 发挥中国建材工业优势,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也是新的发展的出路所在。因此, 要毫不犹豫地将资本“走出去”作为调整结构, 改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支撑。各级协会组织要为“走出去”牵线搭桥, 创造条件, 当好红娘。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摸清“走出去”的政策规定, 争取进一步降低“走出去”门槛, 减少审批程序, 帮助企业有效控制非经营性风险。要研究并制定有利于建材企业“走出去”供政府采纳的相关政策, 建立一套为“走出去”服务的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风俗文化、投资背景的相关材料, 不使每个企业都花精力分别研究;开办“走出去”的各种培训班, 提出备选国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协调解决有关金融、海关、证券、法律、商务方面“走出去”的工作。总之, 要建立一套“走出去”的服务机构与机制, 使“走出去”有目标、有步骤、有政策与规则支撑。同时, 在遏制新增产能的同时, 各级协会组织都要动员与组织相关企业转变发展布局思路, 由国内发展为主及早转向国外发展。

(4) 紧扣节能减排, 创新机制, 建立服务产业链, 及早推进绝大多数企业达标

从政府到全社会对节能减排都非常重视, 很多法规性的规定接踵而来, 时间紧逼, 已经开始了倒逼机制。要解决建材行业多数企业节能减排达标并不那么容易, 目前很多企业压力巨大、节能减排成本不断增加且还不能持久与稳定。从总体上看, 还缺乏针对多数企业的状况有总体性的推动机制和政策。因此, 要以探索与创新机制为突破口, 形成政策运用、创新技术、产品结构调整、设立服务系统“四位一体”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与运用方面, 要采取疏导、鼓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政策导向, 既要坚持运用差别电价、碳交易等做法, 对不达标的从经济上重罚, 但又要对协同处置垃圾和废弃物、污泥与节能减排达标的企业政府要有优惠与补贴政策, 对率先达标的企业在税收上在几年内有一定减免等鼓励政策。目前一边倒的做法只是压力大, 进展慢, 效果不一定好。二是要把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作为实现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根本途径, 以改变产业、产品结构, 改变生产方式, 增加附加值, 改变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生产方式, 将之作为实现节能减排效果最好的路径。三是要把与节能减排有关的装备创新提升作为重要环节, 要瞄准国际领先水平, 选择各产业卡脖子的技术装备进行一对一的对标并组织攻关, 同时对能耗与排放高的设备不到期也要让其提前退役, 对收尘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设施提出限期退出市场的时间表。四是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效的系统工程, 为此, 建材行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建立具有建材特色的服务于企业的节能减排的服务系统。在即将成立的节能减排分会和已有的节能减排中心基础上, 联合会将联合有关专业协会、国建联信公司, 联手相关企业组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体制的节能减排服务中心 (公司) , 主要从事包括政策导向, 节能减排认证、评估、达标的检测, 提供各种咨询与技术的服务, 直至拓展到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管理一条龙的产业化的专业队伍。

(5) 紧扣协会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革, 确立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机制, 奠定生存与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协会组织的改革方向与目标, 并且提出了要限期完成脱钩, 协会组织成为独立于市场的社团组织已经定性, 这是对所有的协会组织的挑战。随着政府职能的精简与转变, 现有不少政府主办的事连政府也不做了, 不再可能从政府接到现在做的一些事情。当然政府仍然是协会必须紧紧依靠的, 只是依靠的规则变了, 以前是唯一对口的, 以后是竞争选择性的。由此经济上依赖政府支撑不能继续, 必须独立市场。尤其是一业多会的机制将形成一个产业有几个协会都在为其服务的竞争局面必将出现。为此, 改革已经到了家门口。

面对改革, 首先要坚持正确定位。协会的职能定位是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改革的目的。如果行业协会不主动研究与导向行业发展的趋向、矛盾与问题, 不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和组织协调攻克影响发展的瓶颈, 无法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无法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协会就会失去信赖, 失去市场。由此, 协会工作的定位必须围绕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 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产品进入市场的应用问题, 才有需求, 才有作为。协会自身的改革必须建立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才能提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这才是最靠得住并且有持久力的依靠, 才能有所作为, 想做事就会有作为, 有作为就会有地位和竞争力。

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业多会的出现本身是对协会组织的一种鞭策, 是由企业、市场、政府选择由谁提供服务的创新机制, 我们所有一切都要放在这一大背景下谋划。过去由政府罩着, 习惯于受他人拉动与支配, 满足于供情况、写汇报、送材料、发文件、下通知的繁琐事务性工作的方式, 不能再作为协会工作的主要支撑。必须变事务性为引领性, 变中转性为协调做实事落地型。

必须以独立自主、独立打拼市场、靠服务功能与作为获得生存发展。要变依赖政府为独立市场, 变被动服从式为主动出击型, 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方法为市场化竞争。只有具有竞争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大家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探讨和尝试的方式。

我认为在协会和政府脱钩的过渡期内, 最主要的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政府脱钩仅是隶属关系的变化, 业务上还要加强与政府联系。由于在争取政府出台政策或行业导向、专项优惠政策时, 可能存在政府手里有着两份以上的同样报告, 供政府选择, 因此了解政策、掌握信息、密切联系政府部门仍然是一项主要工作, 否则容易被他人占先。二是强化协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一业多会的竞争不仅是平台之间的竞争, 关键是人与人的竞争, 没有一批热心于行业工作, 业务熟悉, 既懂业务又懂经济, 既有基层的微观经历又有宏观的把握能力的若干骨干人才, 竞争力无从谈起。如果引领不知道方向, 协调不知切入, 服务成为抽象, 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三是经济上要独立。通过拓展服务功能, 开展公益性的各种活动, 形成自身独创的协会经济收入。经济是基础, 也是竞争力的象征。如果经济不自主, 想开展的工作受限, 应开展的工作也不敢进行, 久而久之, 自身会丧失市场竞争力。

最后行业协会之间、专业协会之间除了正常的业务关系外, 还应打造协会系统相关信息联络、资源共享的网络机制。同一类问题的研究, 不要人人介入, 花精力太多, 同样的引领功能与作用, 也没必要人人都去琢磨一套。一些地方协会成功的做法可以加以推广与借鉴。除此以外, 在上面提到的设立行业节能减排系统服务中心、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10月30日刚刚成立的建材行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等联合会可与专业协会、省市协会联手, 一些带有地域性的服务也可以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各负其责, 共同推进服务与创收。

在这里我要再提一句, 无论是中国建材联合会, 还是省市协会、专业协会, 不仅与大企业有着工作的关系, 大企业还在帮助协会开展工作方面从资金上、人力物力上都给予过多种支持。现在各级协会都面临着艰难的改革, 也希望各大企业对各省市协会的改革给予人力、财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此, 我代表协会系统表示衷心的感谢!

3.3 关于编制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框架、目标与工作要求

(1) “十二五”圆满收官, 积极谋划“十三五”规划

在讲“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前, 先说一下首先必须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 这样才能更好地谋划“十三五”。距离全面完成与超额完成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预测, “十二五”规划任务中, 对于兼并重组和主要产业的集中度目标可以完成;工业增加值、节能和综合利用利废目标能够提前完成;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超过预期20%的目标, 可达25%。其中“十二五”期间的总的环保减排目标和浮法玻璃优质产品比例等指标还得花大力气才能实现, 为此还要作极大的努力。

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 在“十二五”结束时要达到的主要标志:一是化解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路径一定要突破, 盲目扩张势头必须得到遏制, 新一轮的落后产能淘汰的目标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二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的攻关瓶颈必须得到突破;三是节能减排有转折性突破, 60%以上企业环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80%以上的企业能耗达到国家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四是主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取得新进展, 两个“第二代”核心技术研发基本得以突破;五是“走出去”在各产业全面开始启动, 水泥企业“走出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数量。达到这一目标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依据和基础。

(2)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 是我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对于能否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关系极大。这个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又是主要产业与国际领先对标开始超越的起步阶段, 也是决定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期, 是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夯实基础的时期。因此, “十三五”可以定为超越与引领做好准备的关键五年。

建材工业“十三五”的发展特征: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建材工业的发展模式要由“速度效益型”、“质量效益型”转为“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源动力由依靠“市场需求拉动型”转为“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方式由“工业制造单一型”转向“工业制造与工业生产服务并举型”;发展的市场布局由国内为主转向国内国际同步发展的“全球资源配置型”。通过“十三五”期间五年的发展, 使我国建材工业在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布局、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转折性的突破与提高, 为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主要目标一是所有的建材产业都像两个“第二代”一样, 制定了技术装备创新提升的目标并与国外对标之后确定各自的技术装备研发标准。

二是建材新兴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其所占比重显著上升, 产业规模取得重大突破与拓展,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建材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传统建材产业全面得以提升, 自身通过延长产业链、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所形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传统建材产业总量的50%。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驱动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驱动成为拓展领域、提高附加值的主要来源, 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创新提升迈进世界领先水平。50%以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 先进装备国产化率达到50%~60%以上。主要产业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四是节能减排瓶颈得以突破, 水平显著提升, 以政策引领、技术提升、机制健全, 推进建材行业节能低碳, 实现迈进绿色发展。所有企业的能耗全部达到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80%以上的企业达到届时排放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降低30%。

五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度, 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主要产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各产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总数的30%左右;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进入大型的集团公司, 一批优秀企业率先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六是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实现由工程承包建设向“走出去”以资本为主在国外投资经营,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国际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增加, 建材工业在国外营业收入达到总收入的1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再增加1~2个。

(3) “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

一是主题鲜明、主线清晰、亮点突出。主题围绕发展方式转变有明确的突破点;主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有明确的转折点;亮点是建材制造型与生产服务型并举, 节能减排有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走出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各占半边天。

二是要与国家“十三五”整个经济社会的走向与发展方式转变相吻合, 在规划的内容上和时间上要与《战略》衔接, 与“十二五”完成的实际相衔接;规划必须突出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 要突出发展的目标定位, 发展方式、模式的改变和机制体制的创新, 尤其要把新兴产业薄弱点和传统产能过剩的矛盾找出来, 并提出解决矛盾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已经列举的和已经暴露出来的瓶颈作为突破点, 聚焦力量加以攻克。要有目标与支撑点, 如果拦路虎不打掉, 后边的路走不通。因此, 要作为实现“十三五”目标的主要路径与打通发展渠道的关键点。

四是建材工业新的发展中出现的多种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型模式, 应该提倡并要求继续探索创新, 使新的发展支撑在发展方式转变上, 强调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五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 编制规划的思路一定要打开, 包括在国外发展, 包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发展, 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企业体制与机制的变化等都要有新的内容、内涵。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省政府第九次全体会议、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要求,安排今年县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和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关键是下步抓好落实。今年头两个月,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936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财政收入8128万元、外贸进出口总值652.7万美元,同比增长42.6%、15.8%、25%、141.7%。总体而言,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看到,今年是休宁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发扬“跳一跳摘桃子”的精神,加快发展,埋头发展,切实抓紧抓牢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扩大有效投入,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没有越来越多的增量引入,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以上,项目投入必须挑大头,扛大梁。今年前2个月,完成投资6.03亿元,序时进度达11.38%,位于全市第五,一季度即将过去,意味着全年四分之一的时间已没有,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卯足劲头,迎难而上,加强调度,狠抓落实,确保首季“开门红”,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基础。

一是项目建设必须加快,不可放慢。今年前两个月,列入会战的106个项目,其中有47个项目达到或超时序进度,占会战项目的44.3%。但仍有24个项目未开工建设,占了22.6%。形势相当严峻。为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奋起直追,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新上项目要早开工,续建项目要早复工,政府项目要带好头,领导牵头项目要做示范”的要求,联系项目的县领导要立即深入未开工项目实地进行督查调度,联系项目的责任单位要加大服务力度,确保3月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开工,新开工项目三分之二以上开工建设,确保投资进度和形象进度合一。

二是对上争取必须绷紧,不可松懈。2010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发改委将安排预算内投资3926亿元,还是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六大领域。1月份,国家有关部委已经陆续批准部分项目,全国“两会”后将加快项目审批、资金下拨的速度。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抢抓当前上面排计划、定项目的关键时机,一方面要做好已上报的15个国债项目衔接工作,力争未批项目早获批,获批项目资金早落实。同时,积极研究政策导向,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密切关注动态,力争获取更大的份额。这里强调一点,对上争取关键要锲而不舍,要有“厚脸皮”。对上联系多了,自然而然建立了感情基础,形成了一些共识,项目争取就有了很大的胜数。县政府决定将拿出一些资金作为奖励对上争取的部门和个人,目的就是要激励大家去争、去拼。

三是招商引资必须增强,不可消弱。实践证明,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发展就有虎虎生气、热火朝天的氛围。去年我们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应验了这一点。今年前2个月,全县共引进项目5个,完成内资6.52亿元,同比增长 41.66%;外资267万美元,同比增长176.77%。特别是引进了石人前茶园旅游项目,总投资1.3个亿,这笔资金已到位。应该说,开局良好,起步不错,但还不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一些在谈的汽车零部件加工、重型机床、柏庄国际旅游度假区、数码科技城、水南板块整体开发等项目要盯住不放,力促签约落地。去年,我们共引进38个项目,工业项目只有4个,仅占10.5%。可见,带动力大、牵动性强、持续拉动税源增长的工业项目太少,今后要突出工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想方设法引进几个像样点的工业企业。5月份,上海世博会将要开幕,省里也将在香港举办徽商大会。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部署,瞄准几家有实力的企业,摸清企业产业梯度转移的需求,争取借助世博会引进3-5个项目。要善于借助外力激活发展,不断推进企业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合作。“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去年与央企洽谈合作的部分项目在今年终于“落地”,中建材集团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收购了徽石建材,广东阳江四企业收购了新光不锈钢有限公司。我们还要加大央企的引进和支持力度,以最大的优惠政策、最佳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好的央企落户我县。对在谈的迎客松啤酒与华润集团、徽山油业与上海光明集团的合作还要紧抓不放,进一步做好对接。

四是项目谋划必须精细,不可粗放。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年。国家和省里将在8、9月份拿出“十二五”规划纲要送审稿,市里在年前对“十二五”规划编制作了全面部署。我县要尽快启动这项工作,同时,要抓住规划的机遇,积极谋划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关乎休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的“盘子”。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王书记提出的“把休宁建设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样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锋”这个目标,充分考虑国家投资趋向,结合“休屯同城”,谋划一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结合“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谋划一些文旅结合特色项目;结合生态资源等优势,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结合“工业聚变行动”和发展循环经济,谋划一些新型工业化项目。

(二)举全县之合力,推动工业发展提速增效 工业是我县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富民强县的希望所在和潜力所在。近年来休宁的发展历程充分阐释了一个硬道理,就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强县”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一号工程”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这里,我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全力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是保即期增长、实现财政收入的现实需要,是延长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全力扶持现有工业企业,在继续沿用“一企一策”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最大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鼓励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财力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技术创新和创品牌、拓市场等。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们休宁的企业还没做好资本运作这篇文章。上市是企业扩张、做大做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创业板开通仅3个月,就已经有50家企业在创业板成功募集资金362.5亿元。我们要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给予指导和服务,创造条件重点扶持1-2家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我县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臵、推动结构调整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为鼓励企业上市,县委、县政府旗臶鲜明,奖励是真金白银,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二是全力促进园区经济集聚发展。工业是休宁快速崛起的强大引擎,园区则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我们把园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签约项目20个、工业总产值19.6亿元、税收收入1.16亿元的目标。截至2月底,已签约5个项目,协议资金1.7亿,到位0.67亿。对照全年既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要按照“三个集聚”的原则,根据陆书记在园区专题会上提出的“激活一批企业、新上一批项目、营造一个好环境、做强一个园区”的要求,加快“五大板块和三个工业集中区”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促特色竞相发展,大力实施“园区提速增效推进年”活动,适时启动园区总部经济大楼筹建工作,继续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促4个洽谈项目签订协议,突出抓好规划、征地、拆迁等工作,着力扩展园区规模,加快园区融资的对接落实,力争园区建设投入1个亿,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对企业的运行监测,督促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三)抓住两个重头,促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县旅游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看到“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层次的思考,我县境内有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乡村旅游福地,岭南三溪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样好的旅游资源更应带来旅游的带动效益和致富于民。春节期间,我市旅游接待游客共计77.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其中,黟县接待游客5.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20万元。我县接待游客3.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4万元。从这组数据对比中,可以充分说明我县旅游经济在全市所占的份额太小,与周边区县存在很大的差距。下步,我们要着力提高两种认识,主攻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很好的营销就难以实现休宁旅游的即期增长。发展旅游要靠造人气。哪里旅游人气旺,旅游肯定会热起来。旺人气就要大力开展旅游营销。我县要进一步完善今年的旅游营销方案,选中重要的客源地,挖掘潜在的旅游市场,大力推介旅游产品,扎实开展“五福休宁”系列采风和乡村旅游“三进”等活动,当前要借“世博会”和万安罗盘进“世博”的契机,提升和打响休宁旅游品牌。要不断提高旅游营销水平,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大力实施联动机制,注重营销的连续性和联动性,确保实现旅游经济即期增长。如婺源的营销成功做法就是整体营销,整体联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景区的整合营销必须把“八个一”基础性工程做好、做实,即一句好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的导游图,一套好的解说系统(解说牌、门票、游客中心等),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的旅游风光片,一首好的旅游歌曲,一个好的旅游徽标,一个好的旅游节庆活动。

二是没有齐云山旅游的破题就难以带动休宁旅游的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与香港晨兴集团的对接洽谈,督查尽快履行合同约定,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树移死,人移活。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收回齐云山旅游托管的经营权。下一步,将加大山上景点的开发升级力度,加快山下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接待设施的建设步伐,确保齐云山旅游取得实质性的破题。在做好齐云山旅游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乡村福地旅游,搞好乡村福地旅游规划,错位发展,形成特色;抓好盐铺、黄村、右龙等乡村旅游福地,形成品牌,切实把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进一步开发挖掘道教文化、状元文化、徽文化等旅游产品,促进我县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推进15 个旅游综合开发提升旅游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不落空。

(四)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三农工作稳步发展 从哲学角度来看,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此,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四茶一木一竹一叶一花”是我县农业优势资源。我们要在这些优势资源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再分主次,再突出重中之重,再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做好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市场销售三大文章,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当前重点把握四大产业:

一是抓茶叶产业。休宁是全国最大的眉茶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有机茶的出口量占全省有机茶出口总量的80%。2009年茶叶总产量7223吨,产值2.7个亿。应该来说,茶叶产业是我县农业经济的最大“王牌”,也是最有基础做成产业集群的。但是,与“太平猴魁”、歙县“汪满田”、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名茶相比,我县有机茶的知名度还不高,市场的认同还不行,特别是市场价格还很低,没有体现出有机茶应有的市场价值。对此,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提升休宁有机茶的名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力,要创新思路办好茶交会,加快启动茶叶城,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解决茶叶“品牌多”的问题。要以抓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双十工程”为抓手,提高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品质。当前,正值春茶销售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抢占市场,巧抓营销,确保今年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二是抓油茶产业。目前,我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2万亩,已成为安徽省茶油重点产区。我们要扩大油茶基地建设规模,加快万亩油茶林基地建设,提升油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支持徽山油业加快产品开发,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油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任务。

三是抓茶干产业。我县茶干生产厂家已发展到10家,专业户400余家,全县直接从事茶干生产销售的达3000多人,年大豆加工量3000多吨,带动相关从业人员7000多人。我们要以佳龙公司、威华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五城茶干”的品牌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要求,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创造条件兴办茶干加工园区,吸引更多资本投资茶干产业,力争实现茶干业朝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经济又一支柱产业。

四是抓菊花产业。去年,全县种植1.66万亩徽菊,平均亩产360斤,菊花总产值1.73亿元,亩效益平均达10800元。今年县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县190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其中盐铺为1.1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原因何在,因为盐铺全村人均菊花收入就达1万元。为此,我们在进一步打响“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打造“中国有机菊之乡”,要以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有机徽菊开发,着力提升兰田、海阳、齐云山等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程度,确保菊花产业成为我县农业重要经济增长极。

(五)加大统筹力度,提升城镇建设功能品味近年来,我县城镇建设立足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县城面积不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市政建设基础仍很薄弱,城区内路还不宽,楼还不高,绿色还“不多”,夜晚还不“亮”,万安老街、县城西街等一些重要节点的开发保护还没突破。今后,我们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目的,以经营土地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为重点,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坚持城镇规划先行。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休宁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要淋漓尽致的发挥区位优势,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三条高铁的建设带来时空的变化,随着与市中心城区“零距离”对接步伐的加快带来的“同城”效益,针对这些新的变化和机遇,如何做好整体和专项规划是当务之急。总的要求是,没有规划的要立即规划;重要区域要进行重点规划;原来有规划,但规划不适应变化的要进行规划调整,坚决做到规划引导发展。要以《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为契机,今年要抓好1个总规、3个专项、5个单项、6个控规、7个乡镇总规的规划,同时,加强规划服务,全力推进雨润项目、新安药博园、养生之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

二是坚决打赢控违拆违攻坚战。去年,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对农村违章建房情况进行了摸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4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面积,加上县城区的违章建设,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违章建房,风气之猖狂,势头之强劲。为做好控违拆违工作,元月30日,我县对全县控违拆违工作作了全面部署;2月24日,组团赴徽州区学习征迁拆违工作;2月25日,在县人大常委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查处个人违法建设工作的报告》。3月9日,成立了查处违法建设指挥部。目前,拆违控违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大力推进,且成效显著,截至3月21日,已拆除违章建设33户,面积8034平方米,特别是确保了齐云大道延伸工程等项目的推进。虽然我县控违拆违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人心齐,泰山移。希望全县上下继续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控违拆违这场攻坚战。

三是加快城区建设。城市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我们要树立经营城市的发展思路,运作好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打个比喻,我县有些土地是“破布”,如果我们通过规划引导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对土地进行包装,这些“破布”就变成“漂亮布料”,土地价值肯定可以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的剪裁,有些漂亮的布料一定要做成高级西装,绝不能做成衬衫。要按照“大发展、大建设”的要求,以“一区五路六块”的城区建设规划为统揽,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抓好滨江路,机场大道,齐云大道延伸等工程,启动齐云大道合铜黄高速路口至万安的拓宽延伸项目,进一步完善县城西南片区、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迁建县政务中心,营造新城区人气,真正意义上实现与中心城区零距离对接,主动融入南部城镇群。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有效提升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近期要抓好县委政府、木材加工厂、二轻等7个地块的招商开发工作,力争通过二年时间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的“双十”目标。

四是提振城乡消费。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虽然我县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但还存在消费不旺、消费外流等问题。今年前2个月,我县5大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唯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这一项位居全市倒数第一。由于紧邻市中心城区,休宁人的消费有很多都流到屯溪,可以理解,屯溪商场大,店铺多。为此,我们要加快城区商业发展,提高商业化水平,引进一些规模大、层次高的商场,打造几条有特色街道,发展一些娱乐消费场所,进一步繁荣城区商业,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在巩固发展县内消费的同时,吸引屯溪部分消费群,带动我县经济发展。比如我们的女人街就有点品味和档次。同时抓住国家当前开拓和繁荣农村市消费市场的机遇,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做好农村消费这篇文章。

(六)注重民生和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改善 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不遗余力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抓好民生工程。从去年开始,市里对民生工程实行“一票否决”,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今年我县民生工程将扩大到35项,预计总投入达1.66亿元,任务还是艰巨的。我们对民生工程的思想认识是高度统一的、行动也是到位的,县政府将优先安排民生工程资金,打足预算,重点保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工程建设类民生工程,提前拨付启动资金,启动后,按照进度及时拨付。在此基础上,希望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在不加重群众负担前提下,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安全无小事。前段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此,我们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防止和克服侥幸心里、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加大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口密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筑牢安全防范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里特别强调一点,3月19日,我县汪村镇发生一起火灾被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查岗所发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我县物候季节推迟,森林高火险天气将延迟至4月20日前后。当前,气温回升,风力较大,天干物燥,农事用火和其他非生产性用火频繁,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务必要把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平稳渡过森林火灾高发期。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去年,我县信访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没有发生去市、赴省集体上访,无进京非正常上访。今年前两个月,信访总量136件(次),同比下降22.3%,但也出现了个别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落实好县乡镇领导包保责任制,继续开展“民情交流日”这一好的做法,加大信访事项办理力度,特别是对于当前城市建设、拆迁安臵、征地补偿等工作中的信访突出问题,要主动上前处理,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继续保持信访工作良好态势,力争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赴省去市集体上访,到县集体上访下降50%。

一季度,除召开了县“两会”,还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这些会议不仅部署了工作,且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切实为休宁发展倾心倾力,尽职尽责。为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责任要到位。权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有权无责,万万不可,有责无权,万万不行。干部水平怎么样、能不能用要,以实践来检验,以发展论英雄。今后我们的工作任务都要有责任,在分解任务时就把责任加上,大任务大责任,小任务小责任,主要领导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次要责任,责任催生压力,压力产生动力,确保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二是督查要跟上。工作干得快不快、好不好,督查大有可为。我历来重视督查督办工作,可以说,今后,县“两办”督查室下去督查,就是代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开展工作。我们首先要把督查的权威树起来,同时,希望县“两办”督查室要大胆工作,创新方式,提升督查水平,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督查,强化督查实效,发挥督查调研作用,切实当好县委、政府的助手。

二、关于党风廉政工作 “为民、务实、清廉”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严格对照《廉政准则》八个方面52条行为规范,进行自我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针对廉政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纠正,真正开展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工作。

一是提高廉政水平抓认识。王三运省长强调,廉政建设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年,我县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尤其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对政府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立足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认清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好今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工作。

二是优化政治生态抓效能。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我县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所加强,各地各部门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廉政意识逐渐提高,一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有所好转,但也要看到,我县机关作风中还存在着“吃拿卡要、同城宴请,搞小圈子、跑官要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严重败坏干部队伍建设,影响发展大局。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截至目前,县行政服务中心只有8个部门在中心设立窗口,设立窗口的单位是明进,暗不进,形式有,内容无,搞“体外循环”,行政服务中心形同虚设,功能基本丧失。今后,我们要加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全县具有许可和审批职能单位“应进俱进”,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权限,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三是服务经济发展抓监督。围绕“要让所有项目好起来,不让一个干部倒下去”的目标,加强对“十大工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项监督,确保工程顺利、干部廉洁。切实加强对土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和动态监督。加强对35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继续强化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扶贫项目、救灾资金“四项资金”监管。针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相关纪律规定,加大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四是强化廉政保障抓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坚持把廉政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以严格的考核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责任制的落实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工作力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检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建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过错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到防微杜渐。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4

一、客观分析形势,切实抓

好二季度重点工作,确保实现“双过半”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及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带领并依靠全县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 “三年大变样”目标,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基本完成、四季度补缺补差”的要求,大力开展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建设“三大建设推进年”活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大部分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据预测,1—4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6户,净增1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 亿元,同比增长20 %;财政收入14350万元,同比增长38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00万元,同比增长21.9%;固定资产投资 8.3亿元,同比增长3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同比增长15%;引进县外资金4.68亿元,同比增长30%;接待游客7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6%。一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879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112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1%,全县经济总体保持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肯定前4个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全市其他区县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虽增幅较大,但在全市的排位不理想;外贸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远未达到序时进度;工业生产增长回落,企业亏损面加大;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步伐缓慢;新农村建设进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薄弱局面依然没有改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新引进项目资金到位率低,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缓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离预期仍有不小差距。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有少数部门和乡镇工作措施不力,抓落实不到位;少数部门、乡镇的负责同志工作激情不高,畏难情绪大,没能做到集中精力抓发展。对此,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振奋精神,统筹兼顾抓关键、突出重点抓发展,全面提速抓进度,确保实现二季度各项工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工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发展对建设“现代经济强县”、实现我县“三年大变样”目标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加快开发区建设对于做大做强我县工业、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意义,集中更多的精力,集聚更多的资源,不断加快工业和开发区的发展。要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按照“大配套为园区服务,园区配套为企业服务”的要求,倒排工作计划,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台湾食品工业园、新征1000余亩土地区块的路、水、电等管网配套建设,完成df区、滨江路、中央大道等绿化工作。编制完成投资服务中心修建性详规,全面实施商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ceg地块1000余亩土地征用工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要加快开发区在建项目建设,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甬晖钢构、鑫宁弹簧、锐新金属等15个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对新签约的电动叉车、文化用品等项目,要尽快促其上马,争取二季度开工建设。要对园区的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凡不符合省政府规定的工业用地标准、未按协议及时投产的,限期进行开发,否则,坚决收回“圈而不用”的土地。要进一步抓好园区招商,加强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好的企业、好的项目对外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能耗低的工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要针对性地“选商”,着力抓好仪器仪表、服装、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延伸,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对金马股份、诚意金属、美达电器等5户列入市骨干的企业,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促其做大做强。对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县直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要坚持扶优扶强,鼓励和支持精细化工、仪表电缆、农副产品等我县优势企业快速壮大,尽快形成产业集群。要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对龙胜化工年产2万吨甲醇生产线、赛力特电源年产300万只密封高能胶体蓄电池生产线等投资较大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促其顺利投产。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努力遏制亏损势头,切实降低企业亏损面,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全面

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对县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各部门要主动深入了解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为他们的发展铺平道路。要鼓励能人创办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复员军人、高校毕业生、公务员、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开展多形式创业,引导他们创办新企业、参与现有企业的发展,推

进中小企业上规模。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实行“非禁即入”,落实公平待遇,真正让民营资本与外商投资以平等身份参与市场竞争,放手发展。

(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里安排,今年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观摩会初步定于10月份举行。二季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握重点,积极推进,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建设合力。要抢抓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涉农政策的机遇,把握投资重点,围绕农业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及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抓紧编制上报一批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全县各部门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都要捆绑使用,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集中投入新农村重点村、示范村建设,确保二季度我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二要强化动态管理,加快观摩点建设。要加强对市、县级示范村的动态管理,对一年来新农村建设变化不大的村,取消其示范村的一切优惠政策;对没有列入市、县级示范村的,只要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将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对检查验收达标的村,由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要加快观摩点建设,对拟列入今年新农村建设的观摩点,要确定建设预期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排出工作时间表,倒计时抓好各项建设,确保今年我县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此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强督查,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要将新农村建设督查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并把县直有关部门联系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县新农村建设督查组要采取一季一督查、年终一考核和不定期检查等方法,加强对各地新农村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工作推诿的,给予通报批评。同时,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组干部的管理和考核,调动驻村指导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宣传和指导,确保今年6个市级示范村实现“十有”标准,8个市级示范村和6个县级示范村基本实现“十有”标准。此外,当前正值农忙季节,各涉农部门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做好茶叶产销、动物疫病防治、午季粮油及果蔬田间管理等工作,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农业丰产丰收。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加强野外用火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要认真做好防汛抗旱的准备工作,严格落实县指挥部会议的各项部署,严明责任,强化纪律,确保落实。要把地质灾害防治摆上重要位置,对列入省重点的地质灾害点,要综合治理,加强灾情监测,确保如期完成搬迁避让工作,严防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旅游业是我县的重要产业,必须立足眼前,着眼长远,在开发新景区景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宣传促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下苦功夫,逐步壮大旅游经济。要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强古城保护,尽快启动中和街、渔梁街、斗山街和城区河道整治工作,进一步美化古城,凸显“徽州古城”的独特魅力。要加快七里头特色购物、餐饮、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力争二季度发挥效益。加快新安江山水画廊、烟村石窟群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尽快启动大华宾馆改建四星级宾馆工作,提高我县旅游接待水平。要积极做好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家省级“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的申报工作,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要积极争取资金,启动县城通往主要景点的旅游公路建设,努力消除瓶颈制约。要大力开展宣传促销。要充分挖掘我县深厚的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编排一些游客参与的文化演出,大力开发富有徽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宣传歙县。认真举办“新安枇杷节”、“盆景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徽商大会”等大型推介活动,扩大我县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要借助各种宣传平台,统一宣传促销,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北方等地的长线旅游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客源市场。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在全县旅游行业中开展“绿色行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继续开展安全文明风景区及a级景区创建工作,规范和完善社会宾旅馆、社会特色餐馆和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的管理,不断提高我县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旅游市场整顿,健全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导游人员的动态管理,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要加大对全县旅游市场的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加强对旅游投诉、举报和旅游质量的监督管理,净化我县旅游环境。

(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从一季度形势看,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不容乐观,招商氛围不浓,大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至今没有实绩。对此,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单位,要自觉对照目标任务,奋起直追,争取二季度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加大代理招商力度,积极寻求与发达地区资深招商引资中介机构的战略合作,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效果。要积极推进驻点招商,5月中旬前要将招商引资小分队人员调配充实到位,进一步配强招商力量。要扎实开展产业招商,一产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二产要在集中力量搞好开发区及园区招商的同时,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三高”加工项目,改造和发展我县的工业企业,全面提升我县的工业综合实力。三产要重点引进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等企业,通过经营权转让、资源折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商贸网点建设。要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结合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精心编制和发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和信息,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从往年情况来看,二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各重点工程责任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力争完成6.6亿元,其中“861”、“443”项目进度要达到70%以上。一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新型复合材料压延薄膜、600万套蓄电池生产、城市用水保障工程等进度较快的项目,要鞭打快牛,督促项目业主加快进度,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对进度较慢的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加快建设步伐。对那些基本停滞的项目,各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要尽快和项目业主对接,争取项目能够重新启动建设。对今年安排开工而尚未开工的项目,各责任单位要主动协助项目业主创造条件,争取早开工,尽快形成工作量。二要全力推进城镇重点工程建设。要加快推进古城墙修复工程,力争完成新徽城商业文化中心的建设规划评审,加快河西防洪堤建设,筹资完成古关桥——河西桥路面的改造。加快行政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行政办公小区各单位的图纸设计和基础设施的“三通一平”工作。积极推进城区道路及交通公路工程建设,尽快启动富丰路、清凉路建设和披云路、长青路改造,加快启动和推进“村村通”硬化工程建设,确保二季度末有形象进度。扎实推进生态园林县城建设,抓紧完成新安公园的征地工作,尽快做好垃圾处理厂选址和初步设计,力争早日动工。完善城市用水工程,加快二水厂源水工程引水涵洞建设,确保在汛期前完工;加快完成一水厂工程的d型滤池、泵房建设,确保6月底一水厂具备正常供水能力。抓好中心城镇建设,5月底前确保完成桂林金三角至徽州区交界处两侧的非徽派建筑整治,同时加快深渡、北岸、王村等乡镇的镇区环境美化。三要认真抓好民生工程的实施。今年我县确定了十项民生工程,并已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这十项民生工程是在县人代会上通过的,是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广大群众时刻关注。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十项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按照今天责任状的要求,逐项落实到位,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两办”、监察局要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及时向县委、政府通报进展情况、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各责任领导也要经常了解这十项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强力推进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以绿化、亮化、美化为目标,突出抓好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确保我县创建工作继续保持先进行列并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努力推进创新型歙县建设。结合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大力推进d级危房改造,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认真做好迎接2006年度教育督导考核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挖掘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申报国家文化遗产,尽快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启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着力发展特色文化,努力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提高我县卫生医疗水平。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强化责任,严格奖惩,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先进位。深入开展市场清理整顿,重点抓好食品、药品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妥善处理好农村失地、绝地户的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认真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公共场所的安全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保持严打态势,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集中精力抓发展、搞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清廉执政,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做好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推动歙县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实现歙县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把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工作格局,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反腐倡廉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特别要严格管好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明确责任,做到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对发生重大以权谋私、违纪违法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外出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要严格管理和规范政府机关的职务消费,逐步将政府机关各种公务消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重要内容,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遵守“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倡导和践行“八种良好风气”,着力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发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的约束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不想腐败;通过健全制度,使干部不能腐败;通过强化监督,使干部不敢腐败,确保党风廉政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监察、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纪执法,加大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力度。各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继续进行清理,争取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对已经取消、合并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要抓好跟踪监管,确保落实到位;对保留下来的项目,要按照“应进俱进”的要求,进入政务中心统一办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修订、充实政务公开目录,明确责任主体,规范权力运行,推进“阳光”政务。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建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过错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到防微杜渐。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继续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努力构建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坚决治理不法经营者与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等不正当交易行为。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教育、医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进一步抓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收费行为,坚决杜绝药品回扣和开单提成,遏制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积极开展侵害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专项治理行动,对不按规定或程序上路设卡、收费摊派、违规检查的,严肃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的责任,并公开曝光。同时还要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安全生产和涉法诉讼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5

这次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暨政府廉政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前,县委常委会就今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政府廉政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刚才,周勤同志简要回顾总结了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又对2004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董县长对今年的政府廉政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的很好,我都同意。希望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把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就全党如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历史性课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做到求真务实,关键在领导干部”。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在省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做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表率,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表率。对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全县干部群众的热切期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域和行业侵害群众利益和形式主义、失职渎职的行为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行业和极个别领导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正确分析和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通过反腐倡廉,惩恶扬善,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篇6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要精神、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有关精神

去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紧迫性。去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8月30日,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2016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1月30日,又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以上5份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这在我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是空前的。以上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主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6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通过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转、修、废”,将能够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转为推荐性标准或予以废止,逐步改变目前由国家、行业、地方多头制定和发布强制性标准的模式,实行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统一立项和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改变推荐性标准包罗万象、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占比过大、公益属性不突出的现状,将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交由市场自主制定,政府主要主导制定公益类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现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第三,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去年6月1日,国务院建立了由王勇国务委员为召集人、39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2日和12月30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标准化国际水平、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落实4个方面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9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下发后,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和原副省长张建欣都做了重要批示,并于去年9月17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山西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实际,省政府又调整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将成员单位由37个部门扩大至59个部门。去年11月11日和29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几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2月22日,省政府专门在省长碰头会上听取了标准化工作有关情况汇报,4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昨天,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罗清宇副省长到任以来,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就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作出指示批示,7月14日,专门听取了我局关于编制《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亲自起草的下半年分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指示: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标准化改革工作;在工程建设、工业产品、养老等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一些规范性标准,以此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行业发展。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集中体现在:

(一)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以来,我省共制定地方标准809项,农业方面的495项,占61%;工业方面的90项,占11%;节能环保方面的68项,占8.4%;服务业方面的30项,占3.7%;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108项,占13.3%;其他方面的18项,占2.2%。“十一五”期间发布了152项地方标准,绝大部分为农业标准。“十二五”期间,发布了563项地方标准,除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标准外,服务业、社会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明显增多,563项标准中,节能环保方面有5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70多项。标准化工作从工业、农业领域已扩展到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重点领域标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批准发布了覆盖我省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种植系列标准40余项,覆盖养殖场建设、饲料质量、养殖技术的养殖系列标准70余项。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小杂粮机械化耕种、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围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循环经济“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的目标,批准发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标准8项,批准发布了包括社会、园区、企业3个层面,覆盖钢铁、发电、煤化工、水泥等我省主要行业的12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批准发布了54项覆盖我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率先发布了《车用压缩煤层气》《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M5、M15车用甲醇汽油》等11项地方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两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湖北、贵州、福建等8个省份先后来我省学习。

——围绕道路交通发展,针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多、采空区多、长大桥梁隧道多、重载车辆多的“四多”情况,批准发布了53项严于覆盖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制定发布了用水定额、污水再生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地方标准9项。

此外,我们还批准发布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为促进发展旅游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纵向比较,进步较大,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按照地方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技术性审查、征求意见等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审批、编号、发布等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没有完全符合和满足本领域发展需求,个别单位甚至片面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质监部门的事,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尤其是在标准立项上,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征集,变重点不分为聚焦中心,通过发文、座谈、登门、上网等方式向各相关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广泛征集标准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全面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标准化工作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促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也是国家及我省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推进标准化工作,除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承担起本行业、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起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这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有人抓、有人管,才能真正落地。为此,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共有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84个,北京市已建成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山东省已建成45个。而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7个,占比仅为0.55%;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只有1个,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地方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78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单一、零散的标准,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限制了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构建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有7个市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任务。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一次性完成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交流会。此外,还在农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158个国家级、13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广传播了标准化理念、方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省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这些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3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已制定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办法》《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改革需求、保障发展举措扎实落地。

二是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罗清宇副省长的指示要求,结合《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完成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社会治理、“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体系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相关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标准化激励机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加大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涉及国计民生领域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通过标准的落地,充分发挥标准“树标杆”,标准“划底线”的引领和兜底作用,促进我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标准化工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假如我是大队长作文450字下一篇:美丽的田园风光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