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2024-05-10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通用9篇)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篇1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寿县寿春中学 倪文萌

为深入推进寿县与合肥市教育结对合作工作,根据《“十二五”期间寿县与合肥市教育合作意见》,2011年12月6日-31日,我县派遣了20位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到合肥市几所名校(园)挂职学习、跟班听课。本人因此有幸与霍邱周集中学的张杰校长和我县炎刘中学的团委书记李静老师、隐贤中学的王传兰老师一同来到合肥一中挂职学习。

合肥一中作为一所历史名校,我们对她久有耳闻,然而将近一个月的共同生活,我对合肥一中更是有了深切的感受。合肥一中占地300余亩,现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500人。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区划合理,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学校设有高

一、高

二、高三3个年级部和国际部,在校长室和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合肥一中的办学理念:“全面施教、广育英才”。陈栋校长提出“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办学理念,陈校长表示学生不论是哪一个层面,都会因为高中阶段获得坚实的基础,而在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陈栋校长举例说:“比如,我们学校一位学生,考上了大专。他到了大学后,很快竞选学生会干部,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很快展现出来,毕业后到了一家公司,又很快升迁。那么,在他这个层次上,他是佼佼者,是成功者。”环卫工、警察、企业员工,不论你身处哪个行业,只要你曾是合肥一中的学生,那么佼佼者的理念就在心中扎下了根。“在你所处的环境和领域,你一定要做到最优秀。”合肥一中的办学理念,不仅教师认可,学生认可,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称赞。合肥一中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全国各大名牌高校的青睐,北大、清华、人大、中科大、浙大等名校每年的保送生、推荐生名额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是最多的。许多高校还授予合肥一中“优质生源基地”,本人在挂职期间有幸见证了中南大学、安徽大学两校隆重的授牌仪式。

合肥一中的教育定位:“大学预科,英才摇篮”。陈栋校长说,合肥一中坚持两条腿走路,对教学教育实行两手抓:“既抓高考,又抓课改;既抓智育,又抓德育。”同样的高考,同等级别的考分,合肥一中的学生在大学中发展潜力更大。合肥一中将自身教育定位为“大学预科,英才摇篮。”大学里有的,合肥一中都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已熟悉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模式,锻炼了自学自治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成为各项活动及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合肥一中,不仅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也享有世界一流名校的美誉,集中了全省最知名的教师群体,也集中了全省最优秀的学生,还具有全省最先进的办学条件。无论是完善的配套设施,整齐划一的师资,还是浓厚的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我们不仅比不了,也学不来,但通过深入学校与教师交往,与校领导谈心,与学生交流,和2010年先期到合肥一中挂职学习的霍邱二中杨明生校长一样,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些十分宝贵的可学、可比、可用的东西。

一、合肥一中教师真的很辛苦

在外界人看来,合肥一中的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优越感,有很高的幸福指数。通过与他们的朝夕相处,我发现合肥一中的教师真的很辛苦。他们的很多教师,尤其是住在市区的两语教师及班主任,他们不得不在6六点钟之前就起床,以赶上学校的早班车,有的教师只得在车上将就一下早餐,如果班车晚点,为了赶时间可能还要忍饥受饿一个上午。有晚自习辅导的教师,不得不在十点半以后才能搭上最后一班车,经过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的车程回到市区,十二点才能到家休息。如果上、下午都有课的教师,他们不得不在学生公寓楼里那十分简陋的临时休息室午休一下,还有很多教师不得不在那张没有下铺只有上铺的床上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学校领导实行24小时值班,白天要全天候巡视、检查,晚上要查自习和学生就寝情况,值班晚间不能回家,只能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将就一下,第二天还得正常上班。为了错开学生就餐高峰,教师们要么早早地吃饭,要么待到学生用餐之后吃饭,更多的教师常年吃着不凉不热的饭菜。合肥一中的教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私家车,但我们看到他们的私家车更多地停在校园中。在合肥一中滨湖新区,由于方方面面都还不够配套,想找一个娱乐或购物的场所都非常困难,但这样的环境让合肥一中的老师倒是多了几份清静,少了一些浮燥,整天只能在“市区——学校”、“食堂——寝室——办公室——教室”之间,重复着非常枯燥、单调、泛味的生活,这也恰恰印证了“合肥一中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的说法。随着滨糊新区的生活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合肥一中教师工作和生活苦的现状可能会得到改善,但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慨,排除收入较高的因素之外,相对合肥一中的教师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二、学生社团活动真的很多

在合肥一中行政楼门厅的公示栏上贴有一则通告,上面列出了2011年在校团委社团注册的30多个社团名称、社团负责人、活动内容等。合肥一中的社团活动在全国都很有名气,我们挂职期间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校园广播都会反复播送各个社团的活动通知,有时一个课间会连续播出5、6个社团活动的消息。在合肥一中的诸多社团中,最有名气、最能体现合肥一中社团活动特色的是“模联”与“同伴教育”。所谓“模联”是一个世界性的社团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角色扮演活动,就是模拟联合国成员国在联大会议上辩论时的场景,要求社团成员必须对自己所扮演国家角色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联大会议的基本程序了如指掌。我们寿春中学2010届毕业生洪霄同学就担任“模联”中文组组长,他说:通过参加“模联”的活动,他个人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所谓“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学生骨干向其他同学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以传播艾滋病防控知识。合肥一中社团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行为,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筹募经费,自主邀请专家或老师,自主开展活动,不存在讲形式、走过场的表面工作。

用合肥一中老师的话说,合肥一中的高

一、高二阶段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在高三阶段实施的则是应试教育。即高

一、高二阶段学校从不利用周六、周日进行有组织的补课,晚自习也绝对禁止教师上课,而只能到堂辅导。从周一到周五,校园内到处是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场面,而学生进入高三以后,他们就会加班加点学习,晚自习一直要上到11点半,做着各种各样的应试准备。也有人担心,学生高

一、高二阶段如此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到高考升学?据我们观察,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高考升学,倒是社团活动激发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锻炼了很多孩子的创造力、交际力、语言表达力、活动组织力,让孩子们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和社会知识,同时,也有一大批孩子通过参加“模联”等社团活动,获奖后被推荐或保送到国内或世界一些名牌大学升造。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和未来人才培养的社团活动,在合肥一中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广泛支持。用陈栋校长的一句话说,社团活动不一定能为你的高考加分,但一定可以为你的未来人生加分。不亲历现实,很难相信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还有如此深得人心的社团活动,与我们加班加点在学海中苦游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教育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是基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还是基于高考升学的题海战术。

三、学生的素养真的很高

合肥一中新校区已经启用5年了,但我们漫步在合肥一中的校园中,找不到一片纸屑,也找不到一处人为破坏的痕迹,无论在教寝室的墙壁上,还是在卫生间的墙壁上,我们找不到一履脚印。特别是合肥一中校园内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窨井盖,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模样,都是被人为地涂上了色彩,包括连接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地下通道墙壁及通道出口的玻璃幕墙都难以“幸免”,细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些孩子的恶作剧、乱涂乱画,而是一些绘画爱好者有组织地展示他们特长和想象力的得意作品。

合肥一中教学区的东、南、北三面各有一个大门,南门主要是机动车出入通道,西门主要是行人进出校园的通道,也是去往学生生活区的必经之地,北门则被一堵低矮的无人值守电动门封闭着,四周的围墙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墙陡壁。我们曾经好奇地做了一个试验,手往墙上或门上一搭,从校外就可以轻松跳入校内,但我们却惊奇地发现,每天早、中、晚学生到校期间,熙熙攘攘的学生流都会从校园的四面八方自觉走向校园的西门,却没有发现一例学生通过低矮的北门或围墙翻越入内的情况,即使西门口有认真值守的考勤人员和保安人员,但很多学生宁愿冒着迟到被记录在案的风险,也不愿意抄近越“雷池”一步。

这一切给我们的感受是合肥一中的孩子文明素养真高,与我们校园里的“再高的围栏都有人敢翻、再洁白的墙壁都会有脚印,再美丽的花朵都会有人摘,再干净的地面都会有人扔”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已经把很多的教育资源都用在了学生的养成教育上,入学教育、文明礼貌月活动、向不文明行告别签名活动,等等,但总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四、学校的教学管理真的很细

合肥一中的教学管理采取是年级部负责制,年级部再分教研组进行学科管理。有人说,合肥一中的年级部权力很大、任务很多,不仅负责全年级教师的调配与管理、绩效工资的核算,还负责全年级教师与学生的考勤。尽管对年级部来说,一个年级40个班的管理任务与压力很大,但各个年级的教学班在级部的领导下,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其实,这并不是我们所称道的,因为实行年级部管理是各个上规模学校都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让我们感受最为深刻的则是他们教学管理非常之精细。今年,为了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合肥一中在全省高中率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其职能作用是: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进行学术认定;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评比考核;为学校的各种学术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合肥一中的教学管理中,最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是他们的学生文理倾向分科模式。合肥一中在学生文理科倾向分科时,采取的是打乱原有行政班级的形式,设立文理科全科班、文理科学科加强班,以及文理科全科加强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现状和兴趣爱好填报相应的班级志愿,年级部再根据学生填报志愿情况进行重新分班,对于文理学科加强班,通过增加课时的方式强化学科教学,对于全科加强班,通过双班主任负责制来全面强化班级管理。细细推敲这种文理科倾向分科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风险,但确实有其十分合理的一面,也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上规模学校全面解决学科薄弱问题倒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探索与借鉴。

五、举办和承办的活动真的很多

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合肥一中经常举办和承办一些大型会议、教学教研活动和外事接待活动。就在我们挂职学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先后承办了“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学生辩论大赛”、“合肥市中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2011年„永中杯‟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合肥市中学生辩论赛”、“2011年合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会”、“安徽高中教科研联盟成立大会”、“越南与老挝国家电视台记者来访”、“加拿大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慕容新一行来访”、桐城二中“英才共建班”赴合肥一中参加社团展示活动、中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挂牌仪式、安徽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挂牌仪式等等,更不用说合肥一中本校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和常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了。

六、合肥一中的人真的很热情

我们寿春中学是一所只有初中部的县属城镇中学,与合肥一中省级示范高中相比,从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等方面上来讲,虽然我们的自我感觉不错,在当地同类学校中也数一数二,但我们也感觉到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能与合肥一中相提并论。因此,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合肥一中应该很“大牌”,合肥一中人应该很傲慢,我们的挂职能否受到妥善的接待与安排,我们的临时性加入是否受到他们的欢迎,这是我们在挂职之前最为担心的事。经过与他们的朝夕相处,我们不仅打消了顾虑,而且还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合肥一中的真“情”。

合肥一中的领导及老师对我们都非常热情。在合肥市教育局举行挂职学习人员交接仪式过后,合肥一中党委阮厚广书记、办公室赵岩主任亲自把我们送到事先安排好的宾馆,然后又把我们接到学校。学校不仅把我们挂职学习的文件印发到各个年级部,提出了热情接待的要求,而且给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办公室为我们特意制作了《出入门证》,同时,还给我们发放了100元就餐饭卡。学校也专门设宴进行了欢迎仪式,陈栋校长亲自参加了欢迎晚宴,晚宴后还亲自开车把我们送回宾馆(挂职结束时,陈栋校长同样亲自设宴欢送我们一行四人)。

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或行政会议,开展相关活动,也主动邀请我们参与。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我们的人,见面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尤其是我在那里感受到了很多朋友、熟人、老乡、曾经的同事的热情,像田国标老师、罗晓燕老师、陈赟哲老师、廖先红老师,他们热情宴请我们,只要我们提出什么需要,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加以满足。合肥一中领导与老师,用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这些编外的临时人员,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与真情。

合肥一中的领导与老师也非常重友情,我们与他们相处,丝毫没有感觉到学校地位上的差别,而是处处感受到兄弟学校间的友情。尽管我们与陈栋校长、阮厚广书记、唐晓和副校长、吴英明副校长、王勇副校长、封安保校长助理以及办公室的赵岩主任、李萍主任、金爱诚老师、总务处张主任、学生处王主任等都是第一次交往与接触,但他们对待我们向老朋友一样,经常性嘘寒问暖,与我们拉家常,谈工作,介绍他们的管理经验与工作体会。

在挂职学习期间,我无意中遇到在合肥一中就读的我们寿春中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是马宁、洪霄、王振宇、张远威、时晓霜、李国、李海涛、孙济层、丁可、王爽、袁李袁……他们见到我非常亲热,就像见到阔别多日的亲人一般。虽然我和他们相聚交谈的时间不长,但我真切地感到他们长大了、成熟了。他们十分怀念母校的老师,不忘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他们大都参加了种类社团活动,有模联社的,有国学社的,有音乐社的,有外语社的,洪霄同学还代表合肥一中到北京、深圳参加全国模拟联合国社团活动,李国同学还参加合肥一中合唱团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秀”了一把。我们寿春中学到合肥一中就读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还让我回校后告诫他们的师弟、师妹,初中阶段不能只学好中考的科目,地理、生物等学科同样重要,初中学不好,没有基础,到了高中再学就难了。这让我很感动,也领略到他们对母校的深情。近一个月的挂职学习,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合肥一中的许多“真”,也收获到我们之间深深的“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会认真吸收我们能够用得上、行得通的“真”,再续我们的“情”,让那“真”与这“情”在我县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生根、开花、结果。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篇2

一、融合增效, 创新教研“管理运行”机制

成立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后, 将原来线性管理的教研、科研、培训与信息四个部门拆分重组, 以条块融合的方式, 形成主任室统一领导下的一室三部 (即:办公室、中学部、小学部、信息部) 基本格局, 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四位一体”赋予每个部门都具有教研、科研与培训的职能, 每个部门在侧重自己原有一条线工作的基础上, 融合与渗透其他二条线的功能, 这样, 在与上级业务部门工作对接时, 以一部门为主, 各部门分条线合力对接;同时各部门向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以教研为核心, 以科研为引领, 教培研一体的综合性指导、引领与服务。

二、融合提升, 创新教研“科研引领”机制

在科研的引领下, 太仓市的教研机制得到不断创新, 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科研引领的教研新机制在太仓市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中得到广泛落实, 逐渐成为太仓市教科研的一大亮点。

1. 在中心层面, 太仓市有多种形式的区域教研活动

形式,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每年一次的“聚焦课堂, 学会学习”县域大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形成了“主题学习-集体备课-磨课研讨-同题开课-课堂观察-反思提升-择优发表”教研模式。活动的主题是“以生为本, 学会学习”, 在活动前, 中心科研部门围绕主题编写《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资料汇编》, 为活动提供主题学习资料, 各项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 最后经反思提升, 形成活动成果, 精选其中优秀成果发表在《太仓教育》上。

2. 在学科层面, 积极建设学科教学工作组和学科教

学实验基地, 广泛开展“以生为本, 学会学习”为主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研究、解题交流、展示推广等系列学科科研活动, 学科教学工作组的各项教研活动都在教科研的理论引领下, 运用科研方法开展实践研究, 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在教师层面, 一大批老师借助融入科研的教研活

动的集体智慧, 根据教学实际, 积极探寻学科教学纯净提升的增长点, 开展课题研究, 从而诞生出《有效运用学案的策略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场的实践与研究》等高级别的优秀教研课题。这些课题产生于教学和教研, 同时也使教研的内容更明确、教研的目标更具体、教研的重点更突出, 大大提高了太仓市教研活动的内在质量。

三、融合发展, 创新教研“研修一体”机制

首先充分发挥太仓市各学科和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 积极开发教研培训团队与资源, 形成本土化的教研培训团队与资源。其次是形成研修制度, 规范操作程序。如把经过修定的骨干教师考核制度的相关内容, 作为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激励杠杆;修定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相关内容, 将学科教研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统计;形成研修一体教研活动的操作规范, 要求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研修计划和研修目标, 要有适合教师层次发展的研修内容, 要有一定形式的研修实效评价等。第三是创新研修形式。研修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是专家或骨干老师讲座, 可以是专题研讨, 可以是同题课堂教学, 可以是教学安全比较分析……但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证券、独立的活动评价、个人的教研反思等。

四、融合延伸, 创新教研“信息拓展”机制

在信息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太仓市的教研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学资源开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各个教研领域, 开发建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教研平台, 营造了时空开放、实时互动的教学研究环境。

首先是在信息部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太仓市所有骨干教师、所有专业研究人员都在太仓市老师博客平台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各学科教学工作组都建立了自己的教研Q Q群, 正在建设的太仓市学科教研网站为各学科提供学科网络教研空间与科学资源库平台, 部分学校正在尝试运用最新的白板技术开发集体备课平台。网上教研打破时空限制, 随时随地给每位教师的教学带来切实的帮助, 使一线老师与名师对话、与专家研讨成为现实, 这些优势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网上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次是构建了区域性的视频直播平台, 开创了全新的教研方式。教研活动视频直播, 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实现了异地的教研互动。无论是聘请全国名师所上的名师课堂, 还是本市骨干教师所上的优质课堂, 中心的多媒体视频直播室都能通过网络全程呈现给全市每一位老师, 并能通过现场切换, 实现不同现场之间的, 主会场与分会场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一平台不但免去了老师来回奔波的辛苦, 还能惠及所有教师, 成为优质资源高效分享的教研平台。

第三是搞好了科学精确的质量监控平台, 支撑了教研的分析和诊断。太仓市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通过对原有网上阅卷系统中简易数据分析功能的完善, 提高了服务于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与研究、诊断与反馈、指导与服务的功能, 为学科、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诊断, 为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下阶段教学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团委书记赴企业挂职锻炼体会7 篇3

共青团市委书记 赴企业挂职锻炼体会7

2013年8月,经益阳市委组织部选派,我被安排至山河智能装备集团挂任总裁办副主任,开始为期六个月的挂职生活。期间,主要协助主任负责党工团和企业文化建设相关工作。随着时间推移,挂职生活就要走近尾声,回顾起来,山河智能的确带给了我许多的收获与感悟:

一、近观山河,发展形势有喜有忧

山河智能装备集团位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始于1999年,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华利用自己在专业技术的领先优势,凭借50万元借款逐步发展起来,2006年在中小板成功上市,是一家以工程机械为核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企业集团,2011年成功跻身于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2013年,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市场需求极度萎缩,而山河智能凭借主导产品的精准市。

对比而言,机关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企业是适应金融市场的规律,在找准了二者的异同后,我用自信而不自负的态度适应了挂职生活。

(二)沉稳而不沉闷。在企业负责的工作虽然与共青团的任务有相似的部分,但是更多的还是有思维方式的不同,总裁办的事务性工作很多,打交道的也有各种层次的人员,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企业高管,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员工。我深知在企业,一方面必须牢固的树立总裁办一直以来的威严形象,另一方面也很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认同、管理制度的严格来凝聚员工。所以,日常工作中,我尽可能用言行举止展现自己沉淀的一面,同时,我利用自己在机关从事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围绕司庆日、湘江-2013军事演习以及其它重大活动等契机,协助开展了“十四周年砥砺前行”的司庆活动,邀请国防科技大学的老师在企业举办了“企业与军工”的知识讲座等。特别是围绕企业文化开展的活动,在一方面营造了气氛,展现了企业魅力,另一方面是让更多的普通员工对企业有了深深的归属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正是总裁办这一平台,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或隆重、或严肃、或轻松的场合,而我,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用沉稳而不沉闷的方式充实了挂职生活。

(三)积极而不激进。对于作为上市公司的山河智能而言,不缺少从象牙塔走出来的人才,也不缺少从证券市场募集到的资金,更不缺少领先市场的科技,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虽然是挂职,但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同事的认可,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自己,所以我始终以正式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考勤记录,按时完成周计划,坚持写挂职日记,在熟悉了情况之后认真的思考,及时的总结,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上向高管会提出了一些建议,也许是由于机关工作经历的视角不同,有些想法还得到了支持并采纳。而这样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沾沾自喜,没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盲目乐观,更没有提出任何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是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收获的一切。

慢慢的,在逐步被接受与认可之后,时间却也很快就走过了,我知道自己也正是用这种积极而不激进的理念结束了挂职生活。

三、感悟山河,扎根基层全心全意

(一)感悟山河成长经历,启迪了个人全新的认知:一是董事长何清华教授在已过知天命的年月,毅然投身商海,以产业报国的壮志去完成自己的追梦之旅,所展现的魄力与毅力也许就是当代青年或缺的素质,也是作为青年干部的我在成长历程中需不断完善的点;二是山河智能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式,的确,这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而对这种习惯的坚持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信念;三是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山河人以一种坚韧的态度在坚守着自己的事业,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对青年干部的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赴乡镇挂职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此次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操作性、针对性都很强,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处理乡镇中心工作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首先对本次培训我有以下两点感受: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本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整个培训活动组织得细致周密,有声有色。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四个“精心”上:一是精心拟制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讲师、授课形式等方面作了周密的计划;二是精心组织授课力量,根据培训的内容精心组织授课力量,有党校资深讲师科学系统的理论讲解,有来自乡镇一线工作前辈的现身说法;三是精心准备授课教材,本次培训编制了紧贴乡镇工作实际的教材,实用性、操作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四是精心把握授课环节,课堂上既注重内容的讲授,又注重参培人员的主动参与,还专门安排了小组交流、大会交流等环节,达到了教学相长效果。

二是注重实效,科学施训。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紧,但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反映,学的“很解渴”,感觉“很受用”。通过培训,让全体学员对乡镇工作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怎样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觉得本次培训在内容上体现了三个“科学”:一主体定位科学,此次培训紧紧抓住我们挂职干部的特点,重点做了打基础、传经验、教方法的工作,使培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内容设置科学,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掌握的知识浩如烟海,此次培训以乡镇当前中心工作、热点工作为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纲挈领,找到工作的重点,对乡镇的主要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三授课形式科学,授课采取讲师讲授、一线领导现身说法、学员积极讨论互动等形式相结合,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大家学习掌握。

接着我再谈谈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一是通过培训进一步端正了思想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政治理论修养,对乡镇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我感觉主要提升了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识到要转变角色,树好形象,乡镇工作与机关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有很大不同,在工作对象、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尤其在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机遇期的时候,因此我们即将开始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必须尽快转变角色,进入岗位,树好乡镇干部的形象;二是认识到要珍惜岗位,踏实工作,乡镇是我国政府最基层一级的单位,也是学习成才、提升自我的一个有益平台,因此我要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踏踏实实工作,力争以实干多出成绩;三是认识到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学习,是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我决心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尽快熟悉乡镇的日常工作,同时注重实践砥砺,在乡镇这个舞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磨砺自己。

二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此次培训,就当前乡镇的各项中心工作做了详细地介绍,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镇域经济发展、如何做好好信访维稳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来自一线的前辈对我们进行传帮带,使得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理清了工作思路,我决心从三个方面来打开我的工作局面,首先,多做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工作,立足所在乡镇实际,放眼长远发展,着重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进而实现镇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多做挑灯拨蜡的工作,灯不拨不亮,针对制约镇域经济发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影响乡镇社会稳定的一些瓶颈问题、要敢于迎难而上,较真碰硬,多做疏导和转化工作,切实把短板补齐;最后,多做锦上添花的工作,积极发挥我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方面的优势,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我所工作的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通过培训进一步坚定了工作信心。此次培训,通过授课和讲解示范,帮助我们找准了乡镇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思想和能力素质上,为我们适应即将开始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

赴河南永威学校挂职锻炼心得体会 篇5

台儿庄区涧头集中学 陶胡

2009年10月10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区第四期教育骨干赴河南永威学校为期一周的挂职锻炼,这是我第二次去永威学校学习。期间通过顶岗上课、观摩赛课、听评课、座谈等多种方式,虽然感到无比的紧张和疲惫,但每一天都感到非常的充实,再一次不虚此行,收获颇丰。虽然是第二次之行,虽然仅仅是短暂的一周,但所见所感令我终生难忘。我再一次在思想上和教学行为上得到深刻的洗礼,好多的是非亲临其境是感悟不到的,现在把几点最深的感悟总结出来,以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课改中做的更好。

感悟一:求真、求实,永远向上的“永威精神”。

在永威学校的每一天,我都被这里的师生的精神风貌感动着,我把它概况为“永威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表现在永威师生远大的奋斗目标。真所谓“心有多大,生活的舞台就有多大”,在永威学校任何主要活动区域的醒目处都悬挂或张贴着写着这样一句的条幅或展牌:勇争全市第一,创建全国名校。这句话不是给前来学习者看的,事实上,他们今年好多学科已经实现沁阳市第一的目标,而他们正在不懈地努力着,现在正向创全国名校迈进。“永威精神”其次表现在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在永威我与这里的好多教师交流过,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他们的备课、上课和对学生的“四清”等教学活动都透出一种严谨治教的风格和昂扬向上的风貌。“永威精神”也表现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和惜时如今的精神,在永威,看不到追逐打闹和散懒庸俗的

学生,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紧张而高效的学习。晚自习,即使没有老师看班,他们都仍专心致志的学习,对我们外来学习者的进进出出,他们视而不见。这些“永威精神”使我看到了永威的未来和希望。

`感悟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易操作性。

“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20多年的教学生涯,走过了20多年课改的困惑和迷茫。而当我把目光和心情停留在永威学校之时,真实的感受到多年课改的真谛就在眼前。通过顶岗上课、观摩赛课真实的感受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易操作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蔡林森校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即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种最高效、最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存在一些弊端,但它不是昙花一现,是经得起现实的证明和时间的考验的。

感悟三:我们在运用“永威模式”要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蔡林森校长说过,搞课改就是要实事求是。模式虽好,但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我区的校情、学情,否则课改是“邯郸学步”,还会走“死胡同”。如“四清”是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相匹配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四清”在永威这样的民办寄宿制学

校很容易实现,在我区公办走读学校实现“堂清”和“日清”还是可以的,要实现“周清清”是很困难的。所以要仔细研究这种模式,取长补短,较好的运用到“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中去,来优化“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篇6

一、高校青年团干部赴地方挂职体现的意义

(一) 开阔眼界, 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青年挂职干部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直接走向岗位, 从校园走向校园, 工作对象与工作形式较为单一, 赴地方团委挂职, 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同样也拓宽了高校团干部的培养模式。团干部自身从不同角度认识、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 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组织沟通、策划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人与物, 进一步提升了团干部自身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 发挥作用, 提升团组织活力

高校青年挂职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 工作的对象从大学生群体转变为社会青年群体, 工作领域从教育领域拓展至社会各领域, 在平时的工作中, 通过基层走访调研、团活动的开展, 增加了与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的联系, 团干部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在重点工作落实、发掘典型、探索创新项目、宣传扩大影响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园与社会的结合, 为基层团组织增添了新的思路与理念, 提升了团组织活力。

(三) 发挥纽带, 促进政校共建交流

高校青年挂职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 牵起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共进的纽带, 搭建了高校与地方的联动的桥梁, 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高校在培养人才、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方面, 为地方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服务, 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 也发掘了地方的社会资源, 使高校的科研、教学成果得以孵化, 拓宽了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平台, 提高了学校在地方的社会知名度。

二、高校青年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挂名”思想, 工作动力不够足

在挂职工作中, 有部分高校青年团干部把挂职工作当做是一项任务、一种形式, 存在“挂个名”、“镀个金”的思想, 认为挂任期满, 就要回校工作。另外, 基层团工作与学校团工作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许多基层团学知识要学习, 但是有不少高校挂职团干部觉得基层团务知识在今后高校工作中用不上, 在内心存在抗拒性, 学习也就不够认真、不够深入。同时, 在挂任期间, 地方党团组织负责对团干部进行监督与管理, 派出单位不能清楚其具体的表现和工作业绩。因此, 导致不少挂职干部, 只顾眼前, 缺乏工作的动力, 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二) 存在“闲职”现象, 工作任务不够实

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一般会担任县级团委副书记职务, 部分地方却把挂职团干部看作为“客人”角色, 担心挂任干部不能承担日常繁琐的工作任务, 所以, 没有安排具体实质性的工作, 只是安排些辅助性工作, 导致职责不够明确, 把挂职干部当做“临时工”来看待, 存在“闲职”现象, 这样的“待遇”, 背离了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的意义所在, 使之缺乏归属感, 导致被动工作, 大大减少了挂职锻炼的机会, 工作潜力难以得到挖掘, 影响了挂职干部工作能力提升。

(三) 考核制度缺失, 管理工作滞后

高校青年挂职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 已经成为共青团系统和高校教育系统的一项合作联动常规工作, 但挂职干部的管理及考核制度只停留于团中央和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通知及各地相关通知规定, 各挂职单位没有按照当地的实际状况与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机制与考核办法, 所以, 在考核管理方面, 很容易出现文件通知已经下发, 匆匆选定人员, 挂职工作结束, 又忙于应付考核等现象。

三、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 提升思想认识, 准确把握挂职角色

团干部赴地方挂职, 要当做是一种责任, 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 尽快融入新的角色, 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环境中, 真正做到沉下心来、埋下头去, 扎根基层、深入青年, 自觉把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自我提升的过程, 主动作为, 不断探索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 努力推动挂职地共青团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提升创新意识, 准确把握挂职任务

挂职干部挂任后, 挂任单位要结合挂职团干部的特点及特长, 做好管理、工作分工、指导等, 为青年挂职干部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给予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充分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聪明才智, 围绕重点工作, 敢于“压担子”, 提升团干部的创新意识,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团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三) 健全考核机制, 准确制定考核激励办法

组织部门要结合挂职干部的工作实际与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对团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和评价, 对挂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既要具有可操作性, 也要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会、阶段性工作总结、相关专题网站、新媒体等方式, 及时有效的进行工作评价, 了解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挂职干部之间的交流, 使之分享心得与经验。制定中期考核, 及时发现并解决挂职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及时表扬与及时提醒。挂任期满, 根据工作台账、调研报告、个人工作总结以及挂职单位的党、团组织的综合评价, 对挂任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与鉴定, 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派出单位, 将考核材料放入个人档案。

总之, 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锻炼, 对团干部的成长, 对地方共青团工作的推动以及对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地整合资源, 对接合作项目, 开启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

摘要:为做好基层共青团组织工作, 培育优秀青年英才, 帮助高校青年团干部深入基层,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实施了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计划。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的意义, 分析了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高校,团干部,团委,挂职

参考文献

[1]王祖瑞.从辅导员挂职锻炼经历解析高校辅导员多元化培养路径[J].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2]彭红.高校辅导员赴社区挂职锻炼的思考——以上海大学辅导员到街道挂职为例[J].文教资料, 2009, (06) .

[3]翟年祥.姜婷.我国干部挂职锻炼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求实, 2011, (02) .

赴合肥一中挂职学习体会 篇7

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吴清金

为了广泛开展省际间的经验交流,切实加强林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国林场协会沈会长的提议,从2007年起,正式启动全国国有林场场长挂职考察学习活动。本人有幸作为首批挂职考察人员于2007年7月15日至2007年10月15日,挂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林朵林场副场长。挂职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场规场纪,积极参加林场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学习该场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超前的发展举措、合理的产业布局,真实感受林朵林场改革发展稳定的丰硕成果。通过挂职学习,自己收获很人,下面我就挂职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概况

林朵林场位于桂西北天峨县东部,场部距县城2公里,距龙滩水电站12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充足的光照,丰富的雨水,加上肥沃的土壤,具备了发展林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该场始建于1955年2月,全场现有职工720人,其中在职职工559人,离退休职工161人。经过5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目前全场总面积已发展到14.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13.7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10.9万亩,生态林面积2.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已达127.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连年增长量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林木绿化率为90.1%。在林朵林场发展过程中,尤以1995年至今的发展最为迅猛,期间森林总蓄积量增长38%;固定资产增长近5倍;林木资产增长36%。2006年实现全场经济总收入3222.5万元,与1995年同比增长了679.6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实现经济总收入1359.3万元,同比增长53.5%,占全场经济总收入的42%,职工年人均经济收入1.4万元,与1995年同比翻了一番,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小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有林场管理奖”等称号,被誉为广西153个国有林场中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全国地方国有林场的典范。

二、基本做法

(一)重视后备资源培育,打牢林场发展基础

林业是林场的主业。林朵林场始终把培育森林资源当作林场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实施“林业稳场”战略,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工种价格、按类划分质量标准,采取两级管理(总场、分场)、一级核算的管理模式,对营林生产项目全部实行招标承包管理,推行造、抚、管一体化,分别不同树种采取定期承包、借支投入、承包期满按合同规定及技术要求验收计酬的办法,使营林生产出现了造林成活率高、林木保存率高、林分质量高的崭新局面。同时认真实施科 1 技兴场战略,在生产、工作实践中重视科学研究,先后有“大面积杉木一、二代连栽速生丰产林技术研究”、“杉木优良种源种子园高产稳产技术研究”、“大面积杉木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研究”等3项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培育,使林朵林场的成熟林中大、中径材占94.4%,材质优良,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杉木用材林基地。在林种结构调整中,除稳住本土当家树种杉木、马尾松合理比例外,按适地适树适竹原则,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至今已人工种植西南桦面积7280亩,毛竹面积7800多亩,八角面积1.83万亩,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2600多亩,林场的六百水果场已经成为天峨县月月有鲜果上市的典型的绿色天然果品基地,生产的沙甜柚、金桔、橺柑等16个品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林种的布局经历了由单一商品林向商品林、经济林、生态林等多林种合理配置转变。经济收入实现了由单一木头收入向木、果、竹等多元收入的目标迈进,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如今,经过三代林朵人的艰苦奋斗,场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部实现绿化,到处是茫茫林海,一望无际,蕴藏着充足的资源储备。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场稳定发展

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上,林朵林场坚持以“依法治林”为核心,强化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一是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效遏制了非法侵占林地现象,严格控制了非常规的资源消耗。二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推行联防群治和责任人追究制度,并实行责任连带追究制度,严格按照林场有关办法规定,采取总场分管领导、派出所干警、林政资源办工作人员分别与各分场领导、治安防火员挂钩,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以此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到一层抓一层,使林场已取得了连续27年无火灾事故发生的骄人成绩。案件查处率达100%,林区治安状况良好。三是坚持按照森林采伐限额政策的规定,认真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源头管理,全面实行伐中监督和伐后验收制度,确保了森林采伐限额的严格执行,较好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创新木材产销模式,挖掘主业收入潜力

木材销售收入是林场重要的财政支柱。长期以来,林朵林场严格执行采伐限额政策,坚持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产品质量要效益”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木材生产及销售的管理制度。一是在木材生产中全面采取招投标办法来确定承包者,明确规定木材生产管理以分场为主,总场有关科室组成质量检查评定小组,依据木材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相应作出质量等级评定、提出整改或处罚意见,确保木材生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二是在木材销售中供销科根据合同要求,坚持执行先款先货、款到发货的原则,避免了木材赊销现象的出现,确保了木材销售收入及时归库。三是经常开展廉政教育,提高供销人员拒腐防 2 变能力。四是经常性组织人员研究木材市场发展动态,精心策划木材生产销售新举措,力求木材销售价格取得新突破。

(四)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助推林场跨越发展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12年来,该场成功地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改革,先后制订、出台了“林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林朵林场生产项目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内部分配及保障制度方案”、“林场职工自营经济经营管理办法”、“林场二、三产业经营管理方案”、“林场治安防火员及挂钩责任人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应配套方案,有力地推进了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彻底打破原来干部、工人身份,统称为林场职工,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竞聘,择优聘用”上岗机制,精简机构5个,将管理人员压缩到职工总数的15%以下,达到了精干高效的目的;在分配上打破“铁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定岗定员,易岗易薪,把工资分配同职工的岗位职责、劳动技能、贡献大小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用工上引入招投标机制,以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成效。

该场还创造性地推行年度主要工作切块分组负责制,并签订年度各切块组目标管理责任状。特别是该场还提出“四级联管、质量挂钩、责任追究”的管理办法,人大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了一套符合场情、管理规范、责任明确、效益显著的内部管理制度,为推进林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林场发展活力

抓好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林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场在二、三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围绕优势产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群众物质文化消费需求领域,以产业带动、市场拉动为手段,整合人才、信息、资本等各种资源,做好做强第二产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林朵林场自身特色的二、三产业发展之路。该场已由单一的木材粗加工发展到今天的餐饮服务业、宾馆、加油站、液化气站、木材深精加工、种植养殖业等多业并举的态势。

二、三产业通过全方位改造调整,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按照“内抓管理,外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激励政策,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调控,推动全场二、三产业形成工、商、贸、饮食全面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型企业。

(六)建立股份经营机制,培植林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场现有干部职工700多人,如何让这么多职工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共同致富奔小康,是摆在该场党政工领导面前的一大课题。场领导班子经反复论证后,认为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转换经营机制,发展优势产业。决定紧紧抓住中外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 3 根据花卉园艺业被列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八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速丰桉和园艺花卉产业,筹办了速丰桉和园艺两个股份制运营项目,以此来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

在速丰桉生产基地营建方面,该场从长计议,科学决策,在管好林场现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又大胆提出“跳出林场办林业,内外联动促发展”的思路,陆续向场外、县外承租荒山荒坡营造速丰桉8300多亩,并规划五年内桉树营造规模要达到3万亩。

在花卉园艺项目开发方面,该场根据提高城镇品位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带来的对花卉园艺产品的旺盛需求,依托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瞄准号称中国罗汉松最适宜培植地的北海,富有远见地以租赁期20年,租金48万元向北海市林科所受让了占地面积100亩、拥有3万多株罗汉松的苗圃,建立了林朵花木场。目前已培植了罗汉松、秋枫、盆架子、发财树、玉兰、扁桃、红豆杉、澳洲火焰树等绿化园艺树种,可望取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通过这两大股份项目的成功动作,该场已基本形成“国有、集体、股份、自营”四轮齐动奔小康的新格局,为林场富强、职工富裕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之路。

(七)扶持自营经济发展,增加职工经济收入

林朵林场绝大部分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是深化林场改革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然结果,又是新形势下增加职工收入和解决国有林场经营困难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场坚持按照《林朵林场职工自营经济经营管理办法》,组织职工加快发展自营经济步伐,其发展模式分为工资经营型(工资地)和业余经营型两种经营模式。

对工资经营型自营经济经营中出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即林场把经济果木林和采伐迹地分给职工经营50年,每人30亩至55亩不等,采伐迹地前6年由总场投资,收入归职工个人,并鼓励职工在自营经济地建设基础设施,林场无偿扶持建房、修公路、架电线、建水池等资金,调动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现全场职工自营经济地总面积已达1.86万亩,其中:工资型自营经济地总面积为1.71万亩,业余型自营经济地总面积为1450亩。经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职工自营经济有了新的进步,2006年实现全场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200.98万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场总收入的6.7%,从事自营经济的职工实现年人均收入3383元(不含工资收入),比上年增长3.6%,取得了职工自营经济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好成绩,开始成为林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亮点。

(八)强化理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时期的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l、在培训理念上实行大更新。一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已在场领导层形成共识;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 4 作为培训职工的重要任务;三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高自己,以造就出一大批“专家型”、“实践型”和“管理型”干部。

2、在培训方式上实行人转变。一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开展不同的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因才施教。二是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在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业务教育培训重点放在业务知识的运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三是根据行业性质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培训教育的热情。2007年7月28日,该场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举办领导与干群和谐辅导班,邀请河池市党校教授授课,围绕领导者的自我和谐与干群和谐两个方面的内容来为干部职工讲述了一场生动的和谐文化知识,使该场提倡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构建平安和谐新林朵的愿望日益高涨。

三、主要经验

一是场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是林场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长期以来,该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始终坚持“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办场方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林业三大效益为出发点,以调整林种产业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以争创一流业绩为奋斗目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林业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创建功能复合型和产品多样化的林场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该场场长李新田同志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家大企业的主要领导,能够把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林朵林场,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为林朵林场事业的巩固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场干部职工的衷心爱戴和热烈拥护。12年来,在李场长的引领下,该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职工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正逐步向“生态、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小康林场迈进。

二是以林为本,多元发展是林场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典型的“木头经济”使国有林场经济基础薄弱。在国家实施林木采伐限额,特别是在全国木材市场疲软的不利情况下,林朵林场经济曾一度陷入危机。为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以李新田为班长的领导集体痛定思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主,生态优先,分类指导,持续发展”的办场理念,积极围绕市场变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一一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大胆提出“山上面向全国林业抢市场,山下围绕龙滩电站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山上着力在“林”字做好文章,注重林业保护与发展并举,全面实施生态林、商品林、经济果木林工程建设,同时坚定不移地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之成为林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山下着 5 力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发展木材深精加工业,种植养殖业和饮食服务业,拓宽林场增收渠道,使林场逐步实现山上林子旺盛生长,山下多种经营强劲发展,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三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是林场发展的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把林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坚持以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2000年初,该场提出“严场纪、树场风、振场威”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把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并与经济挂钩,形成纵横交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四是注重教育,内强素质是林场发展的关键.林朵林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场领导常抓不懈,坚持树立“三不变”的观念,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目标不变;坚持不懈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任务不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业务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变。切实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教育、林业形势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先进文化影响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规章制度管理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创“文明分场、文明科室、文明产业单位、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活动及纪律作风整顿和警示教育活动等,引导职工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加快林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是干群一心,形成合力是林场事业发展的基础。人心齐,泰山移。多年来,该场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为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两大抓手,不但内强了素质,外树了形象。现在全场干部职工都能自觉地把爱国、爱场和爱岗、爱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倡导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已蔚然成风,从而使该场精心培育的蕴含着“艰苦创业、严谨治场、团结务实、敢为人先、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林朵精神,发扬光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林朵人,同时,坚持以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经常性举办歌咏比赛、山歌会、知识竞赛、体育比赛、职工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是实施远景规划,打造现代林场是林场发展追求的目标.为使林朵林场能够保持已有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创新发展、努力实现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目标,该场从打造现代林场战略高度,抓住大好形势,提出符合本场实际的新世纪初“439”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一是实施“四大工程”;二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三是采取“九条保障措施”。“四大工程”是指生态林工程,商品林工程、经济林工程、二三产业工程。“三步走”的目标是指第 6 一步到201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第二步到201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第三步到202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九条保障措施”是“三步走”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该场实施“439”发展规划3年多来,生态林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生态效益显著;商品林工程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林工程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

二、三产业工程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尽可能多地占领了以服务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市场份额,取得了实施“439”发展规划的初步成效。

四、启示与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本人开拓了视野,震撼了心灵,思想上得到了许多启迪,真切地感受到林朵林场能够始终站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最前列,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已成功地把林场打造成全广西153个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地方国有林场的学习楷模,有其许多鲜活的经验和前瞻性的创举。下面本人想以林朵模式来比较溪口林场的发展成效,力求从中寻找发展目标,明确前进方向,落实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溪口林场实现新的跨越。

溪口林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的莆田市仙游县西北部,总经营面积67208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6232亩,商品林42055亩,生态林(地)16490亩,森林覆盖率82.9%,活立木蓄积量22万多立方米,年木材采伐量5500立方米。林场现有干部职工105人,离退休职187人,是一个人多、地瘦、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多的林场。近年来,林场积极探索调整林业结构,努力构筑以“温饱靠林场,小康靠自己”为基本框架,走自我投资、自我经营、自我受益的勤劳致富之路,鼓励职T发展自营经济。现我场职工发展以枇杷、文旦柚为主的经济林及桉树等工业原料林达2667亩,职工参与率达68%以上,职工自营经济收入年最高产值达2万多元,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场情的“以地养人、以业养人”特色之路,壮大了林场实力,增加了职工收入。但与林朵林场相比,有林地面积虽是该的l/3,但活立木蓄积却只有该场的1/6,全场经济总收入也只有该场的1/9,自营经济收入也只有5%,二三产业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

从两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溪口林场的发展思路还不够宽,发展举措还不够多,发展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成效还不够好。依照林朵发展模式,并结合溪口林场场情,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林场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就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认识提高的高度。因此,必须坚持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林场创业。不图发展、闭门自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努力培养敢想、敢闯、敢干以及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意识,特别是要敢闯人为设置的“禁区”,前人未涉的“盲区”和矛盾交错的“难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就要 7 敢想敢干,摒弃计划经济经营模式,解决好林场与市场对接问题,建立面向市场、盘活资产、增加效益的经营机制,增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意识。

(二)以质为先,集约经营,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质量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而林业又是林场的主业。因此,必须把以林为本、以质为先、集约经营、加快培育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场的根本任务,着力在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方式由注重外延式扩张向注重内涵式提高的转变。大力发展本土适生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树种用材林,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并通过采取封育、补植、套种等措施,形成复层林分,提高森林防护效能。

(三)注重效益,调整结构,为实现林场又好叉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构调整是林业发展的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势利导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在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上,扩大生态林比重,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大力发展桉树、相思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逐步改变针叶林比重过大、林分过纯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以职工增收致富和林场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争取早日实现多业并举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林场经济建设,形成“国有、集体、股份、自营”四种形式同时存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因势利导,深化改革,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林场要实现义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增强林场活力。一是体制改革。推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机制,按照“体制稳定、机制放活”的原则,围绕“改革促发展”这条主线,结合福建省国有林场实际,应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国有林场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酝酿出台进一步加快林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紧密围绕全省国有林场分类界定的总体设想:即根据福建全省国有林场总体纳入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并在林场内部对森林进行分类,实施森林分类管理。溪口林场应争取保住事业性质这种体制。二是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上,打破干部和职工的界线,逐步建立平等竞争、择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在用工上,继续推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任制;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国有林场内部运行机制。对富余人员要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兴办二、三产业,发展自营经济、重新就业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

(五)科教兴林,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遵循“拿来主义”原则,结合本场实际,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一些现有的林业科学实用技术,并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取得应有的推广成效;二是充分发挥与省林科院长期密切协作攻关林木种苗课题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遗传品质好高世代的林木种苗,以期大大提高我场林业生产力的水平;三是加强林场干部职工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林业实用技术及基本技能等培训,提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生产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切实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狠抓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对优秀人才要大胆启用,给位子、压担子,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

(六)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为实现林场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内外环境

赴宝鸡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上关初中 李 娟

2016年10月20日,我们一行12人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宝鸡一中参观学习,21日进行听课学习,在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中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 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文化建设

走进校园,立即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染。教学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学校整个地面一尘不染,不见一丝纸屑。走进教学楼里面,朗朗的读书声立刻充满耳中,所见学生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一声声老师好中折射出学生良好的素质于经简直狂的不惊不讶。

我们首先参观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社团活动展板,学生餐饮楼,宿舍楼还有学校新校区初一教学楼。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确实让人赏心悦目,无处不反映出学校高雅的文化氛围。

二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每个社团都有他们的标语,展板设计独特,形象生动的反映出了各个社团的活动。广泛开展社团活动,以健康、阳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高校课堂注入活力。

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而课堂就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下午大课间活动,我们深入校园各个场地和各个特色教室,走马观花地参观该校的棋类、球类、书、美术、等多项特色课程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宝鸡一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近距离领略素质教育的魅力。

三 学校餐饮楼,宿舍楼

学生餐饮楼干净,整洁消毒设施齐全。学生宿舍楼同样干净,整洁的床铺,学校统一的床单被套。我们穿越学校时空隧道参观学校的北校区,初一教学办公区,楼面和楼外其他设施都是统一的颜色,感觉就像是贵族学校,一楼侧面的楼面有优秀老师的照片,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去英国学习的剪影。这样的出国学习体验无疑是对优秀学生是最大的鼓舞。通过参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感受到了学校严格的管理和学生高雅的素养。

四 参加学校教研活动 下午四点我们聆听了学校组织的第二期教师讲坛活动,五位老师各自讲了他们在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对我记忆最深是我是张博老师讲的“通而不痛,通则不通”。“让学生宁做一道不会的错题,不做十道会的题。会的题对学生来说作用不大,而错题对学生来说就是不断的进步。对纠错环节老师作为重点在落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 学习高效课堂

21日,我听了初三,初一两节高质量的英语课,老师在课堂上,用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常用的是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不再是一个人为单位,而是一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了学生互相协作,团结拼搏的精神。同时,导学案的设计更是突出了学科特色,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导学案的最右边设计出了笔记和复备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将重要笔记,知识点都很认真的写在这里,便于学生考试复习。课堂上老师语言活泼,亲切,学生在课堂上很享受的学习。

老师也不忘培养优生这一重要任务,在小组为主的同时,对个别特别突出,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或是一张卡片,或是一个本子。总之,把学生的兴趣高高的调动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有了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目标及限时目标。

教室外面的布置更是鼓舞学生奋勇向前的楔子。每班每周评先进,每月大汇总。评出这个月的先进小组,这个月的优秀学生,同时,教导处给优秀小组,先进个人进行拍照,并将照片悬挂在班级门口。针对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我们的学生物质方面的东西,家长都可以满足,对于精神方面的东西,没有一个家长能百分百的满足学生。

试问: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照片被悬挂?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照片经常性悬挂在那个地方?每个班级都有优秀小组,优秀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格言。年级评比也不可或缺,分别从纪律,卫生,学习等各方面对全年级几个班进行了比较,加强了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竞争力。

赴西安曲江一中交流学习心得 篇9

2014年3月13日——14日我们一行七人在校长邱礼建的带领下赴西安曲江一中交流学习,与曲江一中的老师交流了2014年中考备考策略,观摩曲江一中张翠娟老师和李善婷老师的两节复习课。虽然在西安曲江一中交流学习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我始终牢记使命,抱着一种学习的姿态,与曲江一中的老师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气氛相当融洽。尤其是曲江一中的老师没有把我们的造访当成负担,反而主动分享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更让我们感动。这次交流学习虽然短暂,但可以说是收获颇多。

一、教师要增强责任感。

在交流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曲江一中老师强烈的责任感,就算是下课也都有老师在教室与学生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交流思想,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使我感受颇深。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给学生做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曲江一中处三年级有两位思想品德课老师张翠娟老师和李善婷老师,她们在平时的备课中,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集体备课,使用共同的教学资源,而曲江一中的托管学校——陕师大附中也把教学资源与曲江一中共享,这些做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三、教学中要注重基础。

思想品德课的中考时开卷考试,因此很多人(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因此不认真学习,尤其是忽视基础知识,等到考试的时候翻书抄就是了。而实际上开卷考试绝是不是这么简单,相反考试难度更大了。那么如何学好思想品德课?基础是关键。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具有“双开”的特点:开卷考试和开放性答案。开放性答案又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曲江一中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扎实:对一些基础知识,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记忆,而且采取了在课堂上听写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记得住,还要学生写得准,不出错。虽然我在教学中也要求学生记忆,而且做要求,加强了检查,但做得不实,与曲江一中老师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平时好的一些做法,而且还有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把这些好做法做实,形成经验,加以推广,提高我校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上一篇:高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项目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下一篇:足浴场所安全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