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2024-09-12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精选4篇)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篇1

七年级上册

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编写意图,7—8年级为信息技术教育第三阶段,此阶段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与6年级以前的学习内容有重复,但这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简单重复,其中7年级上期主要学习:信息基础、计算机的硬件及操作系统以及常用软件的高级应用等。

第1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希望以“科普”方式,从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和概念。在“探索活动:UFO存在吗?”的活动中,希望通过让学生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发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既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同时培养的提高教学的信息能力。各小结说明如下:

1.1信息 通过回忆电影、电视场景,浏览阅读材料,让同学感受到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最后落实到对信息的定义上。

1.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首先从“上课铃声”、广告、报纸等信息的获取,明确人们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但人们通过自身感官获取信息是有限的,从而引入人们为了更多、更快、更广的获取信息,借助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新产品,如“望远镜”、“显微镜”、“通讯技术及传感技术”等。

关于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方面,应让学生明白,信息本身无意义,只有人们给信息赋予特殊含义后,经过筛选、加工、处理、重组后才有价值,而计算机以其自身的高速、准确、便捷等优势,成为了信息处理的极佳工具。

1.3信息社会 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社会已经来临,自己正身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信息被充分利用和共享。在信息时代国际的竞争,说到底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2课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同样以科普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并通过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1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首先让同学概括了解什么是通信技术,通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常用的通讯设备。再具体介绍电话、手机的发展历程。

2.2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首先了解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了解集成电路的分类;最后让学生知道,集成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型航天飞船有应用,小到普通一支电子笔也可以看到集成电路的身影。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该小节是本课的重点,教材用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和微型化。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

―1―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应用的体会讨论,计算机的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应用。智能化,可对智能机器人作简单的介绍;关于巨型化,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可通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的发展,了解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一些情况;微型化是指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完善。最后,让学生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将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探索活动:未来的计算机 可通过上网或阅读科普书籍了解未来计算机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了使活动落到实处,教师一定要在下一节课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第3课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目的意义概述: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知道到现在为止,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知道计算机的特点;能概述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的计算机其实就是用于计算的工具,本节通过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机开始,介绍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背景,以及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本节的重点,应要求学生知道电子计算机在各阶段所使用的主要元件类型,运算速度和应用范围。3.2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五大特点。要求学生能复述计算机的五大特点,并知道正是由于计算机具备这些特点,才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3.3电子计算机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初中生来说,大多能说上几个方面,建议先让学生讨论,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分类。

第4课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目的意义概述: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分类。本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初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触计算机工作原理,教师可适当拓展介绍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原理,即教材图4-7所示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

探索活动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想把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学生亲自配置一台电脑,更深地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和性能配置,活动不是要学生实际组装一台电脑,只是要学生提出配置方案,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利用旧配件亲手实践。分节解析如下: 4.1计算机系统

教材的逻辑结构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硬件设备的作用——软件系统——计算机工作原理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设备的作用教材上分析得非常清

―2―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楚。本节的教学难点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教学时就注意说明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是如何协调工作的。4.2计算机的分类

关于计算机的分类只按计算机的规模进行了分类,根据师生情况可作适当的拓展。

计算机的分类

A.按处理方式分类:可以把计算机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以及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模拟信息,如工业控制中的温度、压力等。模拟计算机的运算部件是一些电子电路,其运算速度极快,但精度不高,使用也不够方便。数字计算字采用二进制运算,其特点是解题精度高,便于存储信息,是通用性很强的计算工具,既能胜任科学计算和数字处理,也能进行过程控制和CAD/CAM等工作。混合计算机是取数字、模拟计算机之长,既能高速运算,又便于存储信息。但这类计算机造价昂贵。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大都属于数字计算机。

B.按计算机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专用计算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功能单一,可靠性高,结构简单,适应性差。但在特定用途下最有效、最经济、最快速,是其他计算机无法替代的。如军事系统、银行系统属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功能齐全,适应性强,目前人们所使用的大都是通用计算机。

C.按照计算机规模分类,并参考其运算速度、输入输出能力、存储能力等因素划分,通常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等几类。

(1)巨型机 巨型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尖端科学研究领域,如IBM390系列、银河机等。

(2)大型机 大型机规模次于巨型机,有比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和丰富的外部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和大型计算中心中,如IBM4300。(3)小型机 小型机较之大型机成本较低,维护也较容易,小型机用途广泛,现可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也可用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等。(4)微型机 微型机采用微处理器、半导体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芯片组成,使得它较之小型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灵活性更好,可靠性更高,使用更加方便。目前许多微型机的性能已超过以前的大中型机。

D.按照其工作模式分类 按照其工作模式分类,可将其分类,服务器和工作站两类服务器。

(1)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和计算机、服务器一般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丰富的外部设备,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运行速度,对此,很多服务器都配置了双CPU。

(2)工作站 工作站是高档微机,它的独到之处,就是易于联网,配有大容量主存,大屏幕显示器,特别适合于CAD/CAM和办公自动化。

第5课 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

目的意义概述:本节首先从生活中的数引入,说明我们习惯使用的数实际上采用的是十进制数,即逢十进一;而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元件通常只有两种状态,开或关、通或断、电压高或低,所以由冯诺依曼理论结构组成的电子计算机的数均采用二进制数表示,即逢二进一。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要用使用二进制数。进一步,学生自然会想到二进制数与十

―3―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进制数之间的换算方法,教材提供了两种换算方法,一种是借助计算机软件——附件中的计算器;一种是手功计算,总之让学生了解二进制和十进制是数的两种表示方法;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用储存容量单位及换算是本节的重点。探索活动:用电筒表示信息是一个有趣的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与二进制数之间的关系。各节解析如下:

5.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本节应落实到说明计算机中为什么要用二进制表示数。逻辑结构:生活中和习惯上我们常用十进制表示数,即逢十进一——计算机中是用二进制表示数,即逢二进一——通过小灯泡实验说明开关的工作状态,进一步说明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也只有两种状态,有或无、通或断等,但十进制不是数的唯一表示方法,人们有时还用二进制表示数,如一双筷子、一双袜子等。

关于二进制应从下面几个层次了解:

1、二进制逢二进一 0+1=1(相当于10进制的1)1+1=10(相当于10进制的2)10+1=11(相当于10进制的3)11+1=100(相当于10进制的4)

2、二进制的读法

3、二进制数的表示

5.2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数

人们习惯用十进制表示数,那么如果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 为十进制数,教材只要求学生了解转换方法,不要求学生作复杂的换算:

A.工具法:即直接利用计算机中的计算器工具转换 B.公式法:

5.3字节的基本概念

本节属计算机常识,学生应知道以下几点: A.“字节”是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并知道一个字节可以存放一个由八位二进制的数表示的信息,即10101100这样的信息在计算机存储将占一字节存储容量。

C.知道一个英文字符用一个字成存放,一个汉字需要用两个字节存放; D.知道除字节外,还有KB、MB、GB,并会换算。

教材中安排的活动2,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汉字占两个英文安母宽度。从而进一步理解,英文和汉字需用要的存储空间的关系。根据情况,可以延伸这一活动,只输入一个英文字母,保存文件,让学生观察,文件多大,再增一个字母,保存后再观察文件多大,再增加一个汉字,保存后再观察文件多大,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件占用磁盘空间的印象。

第6课 初步使用计算机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复习计算机的开和关,教材通过两个简单软件——记事本和画图,作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指法和鼠标训练。这课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初一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序差异,所以本课的安排也是必须的。6.1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

本节对学生的要求有三个:A、会打开记事本;B、会用正确的指法输入字母;C、会将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即“我的电脑”中。在小学阶段保存文件,常见的问题有两个:

―4―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一个是不给文件取名字(当然记事本不取文件名,是无法保存的),第二个是保存文件后,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把文件存在哪儿的。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示范,让学生将操作口头表达出来。同时关闭窗口后,再试着打开刚保存的文件。6.2在计算机中绘画

绘画主要是检查学生对鼠标的掌握情况,本节可结合探索活动画一幅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图画。对于绘画作品教师可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场景、人物、主题思想等。如果没有要求让学生自己画他们往往会不知道画什么,草草交差了事。事后一定要组织评价:根据新课标的多元评价思想,自评、互评结合。这样有利用信息课的组织教学。6.3使用计算机的健康常识

青少年学生喜欢计算机,往往是喜欢计算机中的游戏,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健康常识,让他们懂得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7课 多媒体计算机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回忆和教师的演示,让同学了解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有什么区别;通过活动了解常见的几种多媒体文件的格式。

7.1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和知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再通过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播放,让同学判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了哪些多媒体形式向人们传递信息。

7.2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本节首先认识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材从输入、输出、存储、功能以及操控等方面对硬盘进行了分类,教师讲解时,除尽量展示实物外,最好能说明哪些设备能输入或输出哪个信息。在认识硬件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明确,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采集、存储、播放多媒体信息,还能处理、加工、创造和传播多媒体信息。要让计算机实现对多媒体的处理、加工、创造和传播就需要相应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再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流行的多媒体软件。

7.3多媒体文件的格式

学生是否懂得和了解多媒体文件的格式,与他们日后能否灵活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类工作直接相关,虽然多媒体信息大致分为声音、图像和视频三类,但我们知道每一类文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又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格式。本节不可能介绍更多的格式,因此教材中,只就声音、图像和动态图像几种常见格式作了介绍,教学时应把握这个度。教材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建议活动3保存文件时,分别保存成BMP和JPG格式,让学生观察文件的字节数,从而理解为什么网上的图片多用JPG格式。

探索活动:各种多媒体文件的比较

实际上通过这个探索活动,将本课的重点归纳总结在一张表上。教师可在本课后要求学生完成。

第8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

―5―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主要是想通过师生的讨论、演示,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有哪些特征和危害性,以及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应怎样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8.1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

关于计算机会遭遇病毒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此可以先让同学讨论发言,说说你听说或你的计算机遭遇病毒后的现象和造成的危害,以及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如何有条件的老师可演示几例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注意一定要在你的掌控下,能方便杀毒的病例。最后落实,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是怎么产生的,怎样进入我们的电脑的,怎么传播和繁殖的。

8.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性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性,教材归纳得很清楚,教师可收集典型案例,充实自己的教学。

8.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本节可让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的经验,老师归纳总结。

第9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目的意义概述: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本节虽然与日后的计算机操作关系不大,但作为计算机的科普常识,却是一名现代中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9.1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操作系统

首先教师应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引导说明,计算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输入、输出、控制器、处理器和储存器协调工作,必须由一个总管家来指挥、管理、协调它们的工作,而这个管理者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

操作系统的发展:

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DOS(1985——1995)——Windows操作系统(1995至今)9.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

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教材介绍得比较翔实,建议学生课堂自学。

探索活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MS-DOS方式

虽然现在的操作系统是图形化的,但有时我们仍需要在DOS下操作,比如一些杀毒软件,有时也需要用命令式操作计算机,比如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等。这一探索活动的目的只是让学生们感受一下DOS的操作环境,体现语言命令的魅力。比如当学生进入DOS环境后,让他们输入下面的命令,试试:

time cls dir„„„„

第10课 Windows桌面及窗口

目的意义概述:本课是在前一课基础上的延续,人们操作电脑首先看到的就是屏幕上显示的桌面,这部分内容小学已经学过,但在小学的学习是分散的,在孩子们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本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同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0.1桌面

―6―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1、首先明确,Windows启动成功后,我们看到的屏幕画面,称为“桌面”

2、让学生观察总结,桌面分为几部分,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试用鼠标单击、双击、右击、拖拉桌面图标,会有什么结果。

4、照着活动2操作,观察结果

5、让学生总结表10—1 通过活动1、2以及学生的观察总结,同学们应该明确桌面各分区图标的作用不同,并明确基本的操作方法。

10.2窗口的菜单操作

明确桌面图标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操作计算机了,要操作计算机必然要打开一个窗口,因此,接下来应懂得窗口的操作。从菜口菜单我们可以知道对该窗口,我们能做些什么。

10.3对话框的操作

对话框是一种特殊的窗口,它是实现人机交互对话的接口。

教材通过打开指定位置的画图文件和保存指定位置的画图文件的操作活动训练学生的窗口操作技巧。这里应再次强调在你打开文件或保存文件时,必须明确你在做什么?你的文件保存在什么位置的。不要出现小学生那种文件保存了,但自己不清楚保存在哪的。

带有标签的对话框将操作者需要设置的属性进行了分类,同学应首先根据标签明,大致判断你的操作属于哪个标签,以便快速操作。

本课的操作虽然简单,但在一课中涵盖了Windows操作基本的全部内容。除通过桌面图标打开窗口外,还包含了窗口的基本操作——菜单、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等,同时,涉及到文件的打开和保存操作以及屏幕属性的设置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同学们小学学会过的知识,让同学自己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第11课 用计算机写作

目的意义概述:写字板是介于记事本和WORD之间的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本课希望通过在记事本中输入《都江堰的水》,训练学生用计算机写作的能力。11.1打开写字板窗口

要求学生能按指定的路径打开窗口,前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说出写字板窗口的组成。基本看懂工具栏中各工具的作用。11.2写板中的文字处理

这一小节是本课的重点,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有:(1)输入法的选择,或选对了输入法,但处于大写锁定状态;(2)不该换行的位置换行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3)不会修改输入中的错误。教师应想办法克服上述问题。11.3标题居中与首行缩进

本小节主要解决中文版排问题。11.4保存文件

保存文件,最好是给同学指定一个文件,要求保存在“我的文档”中。并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文件是否成功保存。

探究活动:关于环境保护调查短文

―7―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此活动既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练习,又可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部分,教师可作为一次检测作业装订成册,同时也可是信息课学生成果素材。

第12课 画图软件使用技巧

目的意义概述:截取屏幕画面和文件格式转换是学生常常需要解决的两个实际问题,本课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画图软件轻松的解决问题。12.1将屏幕复制到画图窗口中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抓屏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可先学习抓取完整屏幕,再进一步提出要求,如果我们要求图片中只有“我的电脑”窗口画面该怎么办,同学自然能想到用裁剪工具,裁去多余的部分,这时老师再介绍活动窗口截取的方法。12.2文件格式的转换

这节只涉及到图片文件格式的转换。通过活动3让同学们回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适用范围有哪些。

再提出问题,一张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如果我们想修改它,可以用画图软件吗?

教学中应强调,画图软件默认图片格式是BMP,如果要打开或保存其他格式的图片文件,都必须说明文件类型。但也有一些图片文件是不能用画图软件打开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画图软件可以打开那些格式的图片文件。

第13课 个性化的桌面设置

目的意义概述:个性化的桌面设置体现了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思维,很多同学都喜欢去改变原来的桌面设置和部局。本课通过设置自己的桌面墙纸,加深和扩展了同学们对图片文件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消除了计算机的神秘感;在给桌面添加快捷方式一节,让同学更好的理解了桌面快捷方式与计算机程序软件的关联关系。13.1墙纸的设置方法

也许很多同学都曾发现,不同人使用的计算机背景不同,这些背景反映了使用者的个性特征,或阳光、刚毅,或温柔似水。那么怎么样才能设置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桌面呢。

1、学习概念:墙纸

2、改变墙纸的几种方法

A.利用画图软件设置墙纸——自我设计一张最具个性特色的墙纸 B.选择Windows系统提供的墙纸——一张专业化的墙纸

C.把自己的图片设置为墙纸——这一方法能把自己喜欢的任何图片设置为墙纸。

教学时,注意突出三种设置墙纸的特点。13.2给桌面添加快捷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桌面快捷方式打开程序的,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涉及桌面快捷方式与程序的关联关系,换言之,那时他们只知道这样可以打开某一窗口,并不知道为什么。在初中教学时应该让同学明白,所有安装在计算机里的软件都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打开。桌面快捷方式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它们与相应的程序是有

―8―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分册解读

关联的。在此基础上再讲如何创建快捷方式,双击桌面快捷方式,意味着执行计算机中什么位置的哪一个程序。

第14课 让电脑帮助自己

目的意义概述:“给人以鱼,不如给人以渔”,在信息社会里,人的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技术课更应教会学生利用现在的信息学习。本课大致介绍了Windows系列软件的几种帮助形式:在线帮助、环境相关帮助和联机帮助;在探索活动中,以“计算器”为教学载体,帮助同学如何通过帮助信息学习软件的新方法。

14.1使用帮助系统

本节教材通过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帮助系统以及画图软件的帮助系统向同学们了如何使用软件的在线帮助。

在课堂上同学不可以阅读完整个帮助内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认识帮助窗口,如何通过在线帮助快速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比如:

A.不知道从何做起,可阅读帮助目录,了解软件能做什么?

B.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把问题的关键字提出来,通过“搜索”快速找到答案; C.在搜索中未能找到答案,还可以通过“相关主题”得到更多的帮助。14.2 Officer的帮助特色

Officer的帮助具有环境相关性,它能根据你当前的操作,推测你需要帮助的主题,大大减少了你寻求答案的时间。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稍难的WORD问题(比如怎么将首行首字放大?),让同学通过帮助,解决问题。14.3 联机帮助

让同学们明白联机帮助,实际上是一个因特网在线帮助,它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帮助系统。

探索活动:利用“帮助”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让学生自主完成。

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与信息技术

目的意义概述:这概是一道信息技术综合题,又是一道社会实践活动综合题,其实社会活动实践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家人、朋友方方面面地调查了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从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看,其意义在于,通过调查了解,得到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加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产生新的信息,而这些新信息在班上的展示和汇报,又得以传播,加深了同学们对信息的理解。利用计算机和“写字板”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又提高了同学们信息处理能力。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课前预习

1、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国经过十年的战争,先后灭掉了、、、、、等六国。

2、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3、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的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合作探究

(一)、“秦王扫六合”

思考:

1、统一是谁来完成的?怎样统一的? 画出秦灭六国的简易图示:

顺口溜: 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两步行;灭韩赵魏楚燕齐,前221年完成统一。

2、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 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探究讨论: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

(二)、皇帝制度的建立

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思考: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

3、在图上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

顺口溜: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 统一文字为小篆,还有货币度量衡。课后巩固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A.镐京 B.洛邑 C.长安 D.咸阳

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6、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7、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

8、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的主要政绩是()A.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B.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C.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9、“六王毕,四海一”,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古代帝王是()A.禹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成吉思汗

10、如果要编排一部有关秦朝统一后的电视剧,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可能有()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军机大臣

11、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 小篆

12、现在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13、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①统一六国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③创设县制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4、下列的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朝廷中,大臣齐呼“皇帝万岁” B.中央官吏太尉正在向秦始皇上奏折 C.某商人去原楚地经商,正在兑换楚国的蚁鼻钱D.秦始皇正在用大篆起草诏书

15、“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成一套新的国家行政机构;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

A.刘邦 B.李世民 C.嬴政 D.赵匡胤

1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篇3

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了解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学习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教学难点: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图3-13、图3-14、图3-16、图3-17。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复习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 1、 T:还记得画出正方形的命令吗?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四个命令串: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正方形一共用了8个命令,其实就是把FD 60 RT 90这个命令串重复执行了四次。凡是这种有规律的内容,LOGO语言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 REPEAT 命令

2、 T: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复命令。 学生倾听。

1、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学习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1、 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学生倾听; 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1、 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2、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1、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2、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

3、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总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1、 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

2、 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 3、4、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十边形,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3、用重复命令画圆 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圆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

3、 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

4、 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的大小?得出结论:改变重复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数,就会改变圆的大小。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正三十六边形并仔细观察;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教材图3-12)

4、重复命令嵌套 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复杂图形

1、 T:在重复命令里面又有一个重复命令,就叫做“重复命令嵌套”。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的图形千变万化,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

2、 以图3-14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方法;

3、 以图3-16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另一种方法; 学生欣赏教材图3-13中的漂亮图案;

拓展训练

1、 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的四个图形,参考提示的内容,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小结

1、 小结本课内容:

(1) 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 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 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 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分册解读 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文字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期主要以WORD为教学软件。通过用拼音输入汉字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会向文档中输入汉字、输入词组、标点符号等方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物的能力。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本期教学。同时,对电脑绘画学的教学以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进行拼装图形,创作新图画,让图画五彩缤纷。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观察、思考、联想和大胆操作,能够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用拼音录入汉字,学习美化文字,学会文章的高级排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学会给图画添加文字标题和颜色,进行拼装图形等方法,创作新图画,让图画五彩缤纷

3、进一步学习绘画知识,会用工具画组合图形,保存自己的作品。

4、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形式: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的内容、时间以及例题的难易程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2、为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生理特点,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

(1)从学生的角度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可以上机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自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享受成功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2)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注意让学生明确任务,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用实践,勇于探索。

3、许多知识和经验也可以由学生上机实践来获取。教材中设立了“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等栏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

三、解类旁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本期课时安排。

1课时 计算机的存储器 10课时 美化我的文字 2课时 给文件一个家 11课时 我是小小排版员 3课时 画图中颜料盒及工具的使用 12课时 文档的高级排版 4课时 奇妙的取色工具和彩色橡皮擦 13课时 插入剪贴画 美化文章版面

上一篇:致爸妈的一封信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中建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