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2024-07-27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通用8篇)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篇1

为整合青年创业资源,健全青年创业体系,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导航、信息服务、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那么,这种集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为一体的成长平台,是否能有效解决青年创业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

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三、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成败事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么如何实现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

二是政府出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

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2、创新担保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创业难,难点更在融资。农村青年创业者由于缺少财富积累,初期阶段大多缺少资金,又无有效抵押物,借贷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是基地创建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解决:

(1)设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基金资金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或成功人士出资冠名赞助、县农业担保中心划出专项资金、农村创业青年共同筹集。担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由县农业担保中心负责具体事项运作,但考虑农村青年经济承受能力,建议担保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担保。

(2)建立农村青年创业联保贷款。青年创业联保贷款可由5名以内员工组成,采用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原则,由乡镇团组织根据基地青年资信等级情况推荐,并完成初评估。由于创业项目在基地内实行集中管理,辖内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强了风险可控性。同时,不同行业联合重组,允许种植户、贩销户和养殖户相互担保,也降低了因季节性因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3)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业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社必须创新流程、简化手续,特别是对10万元以下的支农项目,可以通过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等形式,实行“额度一次核定,担保、抵押一次落实,贷款分次发放使用”,真正做到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

3、实现支农倾斜,支持基地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事关农民增收、农村长效发展,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农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关于基地青年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通过上述基金或联保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客户经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视同抵押贷款,促使客户经理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不应过份强调商业银行利润化,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哺农村发展,主动下调基地创业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入驻创业。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典型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将金融保障和多方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应当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农口等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基地引进专家、学者做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人行、信用社应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基地全程了解农村青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资信评估数据建立对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青年创业,福建农村

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商业发展的新模式。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拓展农村创业渠道,转变农民生产生活观念以及增强农业生产活力等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将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形成热潮,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带来农村发展新气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曾经是时代的弄潮儿,数以亿计的青年农民,远离故土到达陌生的城市,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并不雅致的名字———农民工、外来工、外来劳务工,统称为外来务工人员。但正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与,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他们贡献青春、洒下汗水,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斗转星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热潮,引导着各色劳动力实现新一轮的地域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正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

劳动力转移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研究劳动力移动过程中,曾提出“推拉理论”这一研究范式,该理论揭示了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受到来自两种力量的影响,即推力和拉力,前者是消极因素,该因素造成移民远走他乡谋求生计;后者是积极因素,该因素吸引那些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当前出现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可以看成是反向拉力作用的结果,它正成为吸引那些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农村青年返乡创新创业的强大拉力。那么,为什么在经历了多年农村青年背井离乡进城找机会、谋求生计之后出现返乡创业热潮?原因就在于,一方面,进城务工青年,多年在外打拼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某些生产技术和技能,一些人也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农村发展问题、农民致富问题、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广大乡村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增强了吸引力;政府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指出,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团中央和商务部联合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鼓励农村青年抓住信息化进程对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拓宽创业致富渠道,投身农业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新经济影响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这一新的经营业态和创业模式,不仅吸引了众多城市务工的农村青年,而且对那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伴随经济形势的变化,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就业对劳动力技术技能要求提高,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城市生活成本上升,相应的工资水平提高不大,与此相反,一些农村地区从事生产经营以及在当地的务工收入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城市务工收入,这就降低了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这种现象无疑印证了“推拉理论”所揭示的两种力的作用机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创造了农村新的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增强了农村的拉力(吸引力),为劳动力逆向流动创造了条件;在城市,长期的二元体制,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居民身份问题、城市高房价、子女就学难等问题都成为巨大的推力,这一推一拉,客观上对于那些原本志在城市闯一番事业的农村青年作出新的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客观上缓解了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短缺困境,特别是有利于克服老人农业面临的不利局面,促进农村新的经营业态的展开,从而使农村呈现新的气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特别是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城市青年以及在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农村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与当地农民一道再造乡村社会,复兴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

2 福建农村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方兴未艾

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巨头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渗透。在这过程中,福建涌现出一批淘宝村(镇),2013年有淘宝村2个,2014年28个,2015年71个,淘宝镇从2个增加到6个。全省还涌现16个电商百佳县和10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活跃着一大批农村青年的身影,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城市务工的返乡青年,也有一部分是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人华永良,2007年,在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后,在国内某知名羽绒服生产厂上班。2010年,辞职回村自主创业,他选择的创业形式就是在天猫商城开网店,成为较早返乡从事电商创业的年轻人。经过不懈努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仅销售“波司登”羽绒服就超过600万元,销售竹制品超过200万元。在他的影响下,同村大学毕业生余俊亮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村里第二个淘宝创业者。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培斜村淘宝生意越做越红火,2014年底,全村建起淘宝实体店20家,经营网店150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全村10%以上人做淘宝,18名本村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30多名外地电商前往开店。该村依靠返乡大学毕业生带头电商创业形成规模,入列全国首批14个“淘宝村”之一,也是福建入列的首个淘宝村。龙岩市长汀县是阿里巴巴在福建设立的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之一。项目启动后,吸引了一批农村青年返乡从事电子商务,在招募电商合伙人时,有500多人报名,遴选后首批24人入选。比如,庵杰乡涵前村人90后青年张毓青,大学毕业后在厦门从事教师工作,2015年,入选电商合伙人,回乡做起了电子商务。修兴祺是个80后,曾在广东佛山带领一个电商团队,运营多个家具销售网店,2015年,与丁珑良、修行汶、陈峰明等几位青年回长汀家乡创办百闻公司,入驻长汀电商中心,开展家居电商营销。2010年,该县涂坊乡青年农民丘思沛回乡经营小黄姜,当年实现销售额130多万元,2013年加入淘宝“聚划算”平台,当年网销1600多万元,全部销售总量超2000万元。丘思沛做电商赚钱后,又拓展业务,在家乡发展生姜基地1000亩,创建姜君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姜酒、姜膏、姜粉等20多个系列产品,实现生姜深加工,发展势头良好。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青年廖炎河,大学毕业后回乡传承家族米酒制作,近年来,随着电商进农村,他家的米酒销售搭上了电商快车,自产米酒大半以上依靠电子商务实现线上销售。

福州市闽侯县建平村是根雕生产名村,2011年底,建平村人陈奋从阿里巴巴辞职回到建平村自主创业,发展根雕电商。次年,他原来的3位同事也辞职回乡加入创业团队。2012年,他们销售木制品1000多万元。2013年,根雕市场由盛转弱,电子商务成为救市的依靠。这一年,大众化的大板桌成为市场新宠,也成为当地主要业务之一。在陈奋、范智勇等人的带动下,建平村的年轻人纷纷开网店,全村根雕木艺网络销售额接近2亿元。2014年,范智勇等人又开设了“中国木艺在线联盟”交易平台,该平台投入使用1个半月,就吸引40多家商户入驻,上线货品价值近3000万元。

莆田市仙游县坝下村,是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全村工艺企业1000多家,几乎家家从事与红木家具相关的行业,全村年收入10多亿元。强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离不开电子商务。曾在厦门从事软件业的黄海声,几年前为了让新婚妻子有一份清闲的工作,便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一个红木小件店,出乎意料,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出售红木小件商品300多万元,获利数十万元。于是他便辞职回坝下村开网店,专门网销红木小件商品。如今,他不仅在淘宝上开设了2家网店,还在度尾小件一条街开设了一家经营2000多个品种的小件专卖店,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2014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3 福建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进农村,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购销方式,也转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和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电子商务成为首选,他们发挥知识优势以及熟悉农村、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和社会网络,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特别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而备受瞩目。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成就了农村青年的创业梦想,而农村青年的创业勇气造就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辉煌。

当我们看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实现创业梦想,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而欣慰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特别是从事电商创业者,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形成淘宝村淘宝镇的地区,返乡青年多,创业人数多,但还有许多乡村,缺乏返乡青年和毕业回乡大学生这样的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形成规模,必须要有更多的当地农民参与。但在客观上,农民缺乏电子商务创业的知识技能,目前在农村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她)们中大多文化素质偏低,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放下锄头操作使用计算机有困难,遇到技术问题就更是无能为力,这就给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二是农村金融业不完善,微小电商融资难。农村返乡青年特别是那些刚离开校门踏入职场的返乡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创业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在走访尤溪县这个阿里巴巴在福建设立的首个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时,所接触的数十位青年电商创业者,半数以上都反映自有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尽管国家鼓励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并对农民创业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与贷款支持,但各地政策执行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山区农村政策难以落实,大多数地区也都缺乏针对农民电商创业的专门资金扶持政策;三是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营销利润空间小。在一些未形成规模的农村电商经营,由于其布点较为分散,订货量不大,接受订单商品种类多,且主要销售当地农产品,其保质期短,易变质,包装运输困难,对物流要求高。但大多数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网络尚未覆盖,物流通达率低。此外,农产品缺品牌、标准化水平低,质量保障控制困难,也给致力于经营农产品销售、推广农村名特优产品的农村电商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青年;创业贷款;制约因素;创新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从人民银行总行、团中央到各地方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青年创业贷款的政策,但是青年创业项目的弱质性、高风险以及有效抵押担保的缺失造成了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一、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我们的调查,各地金融部门积极响应团中央、人民银行的号召,将“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以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为载体,提供多功能、不同方式的金融服务。

2.加强政策宣传,为青年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为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贷款的影响力,各地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媒介对青年创业贷款内容、意义、方法、步骤、诚信观念等进行广泛宣传。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进行“助业贷款大讲堂”、“金融知识进农户”等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青年创业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手续和操作程序进行大力宣传,并将相关贷款品种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在宣传栏上公开。

3.开展信用评价,实行政策倾斜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诚信创业青年,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以农村青年为对象,以村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采取有创业意识的农村青年申请、村支部推荐、农信社网点审核、评定、公示候选对象的程序确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同时,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价标准与联社贷款评级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对有信用、有创业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农村青年,积极实施“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支持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激发其诚信创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形成了“信用征集、信用培育、信用评定”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4.创新贷款产品,提升服务质效

为了有效解决和满足诚信创业青年的贷款需求,各地金融机构从农村青年创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结合方式,实行信贷跟进服务,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公司和经济组织为创业青年担保的模式,积极解决农村青年贷款难题。

二、制约青年创业贷款的因素分析

1.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难、抵押难

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青年没有资产,缺少资本金,自身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财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向其发放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严重制约了青年获得就业贷款的能力。

2.青年创业初始阶段还款能力弱

目前,金融部门支持的创业青年,年龄集中在25-34岁之间,这部分青年社会经验不足,刚刚找到工作,或者是正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社会经历不多,收入普遍偏低。对于自主创业的青年,事业刚刚起步,创业的前景、项目的收益还不是很稳定,且大多数经营的是小型微利企业。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青年创业贷款的信心。

3.创业项目趋同,缺乏成长性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项目集中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项目,项目内容相似程度较高,缺乏自身特色。

4.青年创业贷款放贷成本高,风险较大

青年创业贷款多数是小额农户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银行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另外,青年创业就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等行业,农业是弱质产业,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

三、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举措,目前尚处于推广初期,为了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建议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工作。

1.创新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方式

针对青年较大额贷款普遍缺乏抵押物、存在“担保难”的问题,一是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青年创业特点,发起成立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或者是创业青年协会之类的组织协会等,一方面可以扶持青年创业“领头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组织成员之间互保、联保,以获得创业贷款;二是加强与各村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农村经济能人自愿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挥经济能人传、帮、带作用。

2.加大“信用青年”的评定力度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按照团中央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7号)精神,协助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审工作,建立青年信用档案,形成商业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经营良好、及时还贷的创业青年,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不守信用的取消信用评定资格,收回贷款本息,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青年农户的信用意识。

3.改进和完善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切实推动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根据青年创业就业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灵活采取到期一次偿还、分期偿还等还款方式,减轻创业大学生的短期偿还压力;另一方面,坚持微利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对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发放的贷款,必须执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利率,真正惠及农村青年。第三是在基层网点设立青年创业服务窗口,开辟服务热线,为广大青年创业提供金融业务和信息咨询服务。

作者简介: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篇4

中国人民银行定兴县支行

关于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8年底,团中央与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旨在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融资支持。2009年8月份,定兴县被团省委、省农行确定为全省6个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县之一,至2010年2月份,通过半年多的运行,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深化该项工作,团县委、中国人民银行定兴县支行组织开展了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专项调查。

一、近年农村青年创业基本情况

(一)农村青年创业现状。截至到2010年2月末,定兴县辖区的农村人口为46.9万人,18—40岁的农村青年人数为23.5万人,占比50.2%,其中农村青年创业人数为5.1万人,占青年人数的比例为23.1%。农村创业青年中大专、中专及高中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0.35、1.17、3.58万人,占比分别为7%、23%、70%。创业青年主要从事的行业为种植、养殖、加工、商业、运输及其他,人数分别为1.43、1.5、0.2、0.91、0.5、0.56万人,占比分别为28%、29%、4%、18%、9.8%、11.2%。2009年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共组织相关培训2次,其中团组织联合劳动部门组织其他技术培训1次、农业部门组织种植技术培训1次,共培训创业青年196人次。1

(二)农村青年创业资金来源情况。2009年8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涉及青年创业相关政策,但缺乏资金方面的扶持。2009年--2010年2月末,辖区农村青年创业资金投入总额为1842万元,其中个人自筹、金融机构贷款、民间融资分别为1031、508、303万元,占比分别为56%、27.6%、16.4%。

二、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做法

(一)出台优惠政策,增加信贷投入。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开展以来,团县委分别和定兴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出台了《开展“青年创业惠农卡信贷计划”方案》和《定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开展了“青年创业惠农卡信贷计划”、“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扶助计划”等活动。截至到2010年2月末,辖区金融机构共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贷款508万元,信贷投入明显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农村青年的创业活动。

(二)创新金融产品,改进贷款模式。农业银行和信用联社分别以“金穗惠农卡”和“小额贷款信用证”为载体,推出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改进担保方式,采取自然人担保、三户联保的方式,对符合条件、有创业要求的农村青年发放贷款。同时,根据贷款人的实际情况,本着“方便客户、灵活多样、覆盖风险”的原则,在贷款额度上提高1—2万元。2009年,农业银行发放青年创业惠农卡贷款418万元,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联保贷款90万元。

(三)改进金融服务,简化业务手续,开辟“绿色通道”。

一是建立了青年创业信贷“绿色通道”,在法律要素齐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操作流程和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于合格青年创业对象,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比其他贷款缩短了2天;二是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农业银行按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农村信用社在现行利率的基础上下浮5—15%,青年创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较其他贷款利率低5—15%;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上门贷款服务,如农行在农忙季节,客户经理携带相关设备和资料上门为其办理贷款手续,为创业青年提供了方便。

(四)配合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开展以来,定兴县金融业配合县团委等相关部门,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了农村青年创业。据调查,2009年8月份以来,共提供信息项目11个,提供信息18条,项目总投入为421万元,其中贷款总额为237万元,占项目总投入的56.3%。所提供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种植、养殖等行业上,其中,为种植、养殖业提供的贷款分别为81、89万元,占提供贷款的比例分别为34.2%、37.5%。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金融机构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对象的选择上注重对种植、养殖大户集中和专业特色鲜明的村镇提供信贷支持。目前,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活动共带动乡镇6个,行政村15个,形成了贤寓镇南旺村花生收购专业市场、定兴镇庞各庄设施蔬菜种植和固城镇闫台等

村养鸡专业户群体,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花生、蔬菜种植、养鸡等行业的发展。

(二)构建了扶持农村青年创业新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团组织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活动,构建了扶持青年创业新机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调查显示,2009年8月份活动开展以来,辖区新增就业0.41万人,缓解了农村青年就业的压力。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引领农民走向富裕。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统计,2009年—2010年2月份,辖区农民共增加收入157万元,其中2009年增加收入135万元,2010年1—2月份增加收入22万元;2009年带动相关农户人均增收350元,2010年1—2月份人均增收55元。如:农行所支持的187名农村青年在半年内人均增收4200元,引领农民走向了富裕。

(四)银行业综合创效能力明显提升。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工作有效地拓展了一批优质客户,在增加了银行业的利息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代理保险、转帐电话、短消息服务等个人业务的发展,实现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如:2009年,定兴县农行增加利息收入19万元,引导456户参加人身意外保险,新布放转帐电话12台,开通短消息服务356户、网上银行137户。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机构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少、延续性不强,影响了创业效果。目前,金融机构仅出台了2项配套政策措施,且政策的延续性不强,致使2010年的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

没有突破性进展。

(二)贷款品种偏少,制约了农村青年创业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定兴县金融机构只向创业青年提供了“农村青年创业惠农卡小额贷款”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种信贷品种,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青年二次创业扩大规模的资金需求。

(三)授信规模小,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仅限于小额信贷,其授信额度在1—5万元之间,对于资金需求大的创业项目未能提供信贷支持,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农村信用环境差,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的整体效果。由于农村信用环境不佳,致使2009年农村青年创业融资的满足率在60%左右,有40%左右的贷款申请不能得到有效满足。2009年,农村青年创业借款笔数的满足率为69.3%,借款金额的满足率为57.1%,农村青年创业的整体融资效果受到影响。

(五)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金融部门在指导农村青年创业培训、信息交流、金融知识宣传上尚欠缺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缺失,影响了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信贷规模。目前,我县尚未出台农村青年创业财政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青年创业的融资规模。调查显示,如果推出“财政+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组合政策,其信贷规模能够放大到目前的3—5倍以上。

五、对策建议

(一)强化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青年创业的融资体系。一是制定切合实际的金融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实现农村青年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贷款品种,如:在目前的基础上可增加“项目联保”贷款,实现优势项目之间的互补,进一步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水平;三是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可将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10万元左右,并根据其发展情况追加授信额度,同时在贷款期限上予以适当延长,不断满足农村青年的创业融资需求。

(二)建立财政扶持政策,有效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政府应建立具体的农村青年创业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加强对农村青年创业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在贷款贴息、奖励、减免税收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政策规定,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实现信贷规模有效扩张,积极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巩固农村青年创业成果。一是金融机构要建立创业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对诚实守信的农村青年可在贷款额度上给予提高、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在贷款手续上给予简化;二是金融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征信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活动,打造信用村、信用农户,努力创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巩固农村青年的创业成果。

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篇5

刚刚大专毕业的,在东营市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平时比较辛苦,待遇也不算丰厚,结婚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生活在农村使她深刻体会到:虽然这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又无技能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党员,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当她把她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后,家人很不理解,父亲对她说:家里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家也不缺你赚这点钱。但她却不这么想,做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她上过大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想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下去,这样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更不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任何好处。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她发现肉鸽养殖业在本地还是空白,并且这里具有禽类养殖的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同时,技术含量教,高劳动强度较低,非常适合农村青年和赋闲在家的农村群众。主意拿定,她又想方设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为了能够使肉鸽养殖一次成功,她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农村还没有网络,她就到镇上的网吧查资料,学技术,并先后去济南、临沂等地参观学习,为搞好肉鸽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初,她从潍坊引进了100对种鸽,开始正式试养,由于自己在养鸽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当时市场行情较好,第一次试养就取得了成功。这更加增强了她发展肉鸽养殖的决心,马上又引进了一批种鸽,从初到6月份,一年半的时间,她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清了贷款,并且赢利可观。截至目前,已发展到优质种鸽1800多对,后备种鸽1000对,年销售乳鸽将近2万只。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党委政府和团组织对她的关怀,更没有忘记家人和乡亲们的帮助。周围有的乡亲们看到养鸽这条路子可行,许多找上门来向她请教肉鸽养殖技术。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更为了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她动员了周围几个村十多家农户发展养鸽养殖,并组织成立了东方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村青年共同创业致富。其中,双义河村的刘宪花,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900对;丰林村的李霞,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800多对。她们在技术上或者是喂养环节上只要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免费提供技术、配药、统一进货、并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以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 篇6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与大家一起研究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去年5月,农行与团中央正式签署了《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协议》。在这个合作框架下,各级团组织与农行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合作模式,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积累了宝贵的合作经验。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业银行,向共青团系统对农行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双方合作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农行和团系统的同志们介绍了情况,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代表农业银行讲几点意见。

一、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关情况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关情况。2008年底,农业银行完成注资和财务重组,2009年元月,农业银行股份制公司正式成立。近年来,我行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驱动,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为基础,以三农金融部为组织保障的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扭转了前些年涉农贷款投放徘徊不前的局面。推出了52种农户金融新产品,“三农”金融产品总数达到212种。在县域和农村ATM、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具量达到53万台。

截至2009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645亿元,贷款增速44%,高于全行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1977亿元,较年初增加1002亿元,农户贷款累放量超过前五年总和,增长规模与速度为近年之最。特别是我们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截至今年2月20日,全行惠农卡发卡量达到3550万张,共惠及约1.6亿农民。今年计划发行惠农卡3000万张,新增农户小额贷款400亿元;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亿张以上,为全国2.2亿农民中的约50%提供金融服务。

在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上,我们创造性地设计并实施了事业部制改革:以地域为界,把县域支行全面改造为事业部的基本经营单元,县域业务全部纳入三农金融部管理,使县域支行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同时,对事业部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信贷管理、会计核算、风险拨备、资金运营、考评激励和信息披露,真正使三农金融部的账“分得开、算得准、讲得清、信得过”,初步建立起服务“三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全面推动团、银双方合作深入开展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创业就业始终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面向“三农”、拓展县域市场是我行的战略使命。农村青年是双方共同的服务群体,支持和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是双方共同的社会责任。去年,我行与团中央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共同选定了10个省(区、市)55个县(市)首先开展了半年的合作试点工作。对于我们的合作,我归纳为三句话:应该做、有得做、能做好。

从“应该做”来讲,农行和团中央合作是多赢之举,团组织通过与农行合作,为农村青年创业融资开辟渠道,增强了号召力和凝聚力,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中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农行通过与团组织合作,加强了与党政部门的联系,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广泛认可。双方共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是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不稳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仍面临困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问题,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并对农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服从国家战略需要,自觉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任。双方紧密合作,通过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大力支持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是有利于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金融体系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突出反映为农民贷款难,这个问题中央特别关心、社会特别关注、农民特别期盼。农村青年是农村地区创业就业的主体,也是农户贷款需求最大的群体,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团中央等五部委也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我们双方合作,通过小额贷款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降低农村地区融资成本,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有助于我行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面向“三农”是中央对农业银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行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农行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实施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通过与团组织合作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共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有利于培育和拓展县域“蓝海”市场,巩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对于农行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有得做”来讲,农行和团中央的合作试点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这项工作今后将大有可为。一是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较好地发挥了带动和示范效应。通过团组织引导推荐,农行提供信贷支持,农村青年获得了创业资金来源,缓解了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增收致富。从试点情况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发放,有效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此外,当前70后、80后农村青年已经成为新型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发展潜力都是传统农民不可比拟的,通过团组织引导、农行支持开展创业,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也产生了积极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二是积极开展创新,初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通过试点双方半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合作模式,如山东滕州“特色村+青年”模式、“特色产业+青年”模式,河北献县“乡政府+农村青年”模式、“文明村/专业村+农村青年”模式等等。部分试点地区农行与团组织合作,筛选乡村团干部、大学生村官作为农行贷款信息联络员,较好地解决了农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部分行形成了“共青团+农村青年+农行”模式、“共青团+政府+农村青年+农行”模式以及“共青团+龙头企业+农村青年+农行”等合作模式。在部分试点地区,团组织还整合社会资源成立青年创业基金,为创业青年提供担保、贴息、奖励等支持,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这些模式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充分肯定和鼓励。三是切实控制风险,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借助于共青团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大力支持,农业银行所发放的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其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双方还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的创建活动,农民融资成本高的局面开始扭转,很多地区贷款的利率水平有所下降,试点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从“能做好”来讲,半年的试点取得了累累硕果,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项工作推动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截至2009年底,我们双方合作共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4433笔,金额4.9亿元,有效支持了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行与当地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双方的合作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提升了社会形象。

三、工作中应该把握的几项原则

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改进和配套政策措施的跟进,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我们统筹谋划,稳妥推进,精耕细作。这里,我重点强调五项原则。

一是循序渐进。今年,农业银行与团中央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合作将扩展到全国。各行在与团组织的合作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绝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各行要按照总行和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地方团组织积极沟通协调,根据各行网点布局、人员配备、风控能力等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绝不能忽视自身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盲目推进,避免留下“后遗症”。

二是因地制宜。农村的情况跟城市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差异明显,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金融生态环境等也各不相同,不可能有统一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各地行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行施策,努力探索具有本地本行特色的有效合作模式,在信贷对象、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不同方式方法,不搞一刀切,做到差别有致、宽严适度。各行要结合本行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胆创新,探索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对农村创业青年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严控风险。我们一直反复强调,服务“三农”要坚持“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方针,风险可控是基础保障。农户小额贷款数量多、额度小、信息不对称,各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必须严格把好贷款质量关,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只有这样,才能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行要充分利用与地方团组织的合作关系,准确筛选客户,明确重点支持对象范围,严格把好客户准入关;要总结推广前期试点中创新的多种担保方式,如宁波的贷款保证保险、重庆的青年创业就业基金等,打通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的瓶颈;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组织优势,通过合作开展贷后管理,努力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共同做好贷款到期收回工作。

四是讲求实效。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各级行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合作的有关要求。要注重加强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情况的统计监测,探索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统计评价合作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督促和激励各地区切实加强合作。要积极向各级党政机关沟通汇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为进一步推进合作、促进业务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加强领导。各级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联合工作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负责合作项目的组织、指导和实施。要把有关任务分解、细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与团组织定期沟通,研究部署涉及合作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和交流合作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工作开展。各级行和团组织对推广工作既要推得开、推得快,又要推得好,要抓进度、抓质量、抓效果,三者有机统一。对推广过程中涌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的合作模式,各级行和团组织必须更加重视交流沟通和对外宣传,促进全面推广,扩大社会影响。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篇7

1.1“三农”问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而解决“三农”问题则可以实现基础强、国家盛和社会安的良好局面。现在, 农村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创业阵地, 农村青年已经成为新增就业创业的生力军。因此,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的需求。

1.2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

如今, 随着农村青壮年农民的外出打工, 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只有抓住农村青年群体, 鼓励并服务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和潜力, 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职能和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

团十六大以来, 团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职能, 将其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重要切人点, 和履行服务青年义务和维护青年权益职能的重要着力点。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和共青团职能的重要体现, 更是共青团扩大在农村影响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 开展校地合作, 探索构建“3+X”模式

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 通过与温州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针对农业大镇, 搭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平台, 探索构建“3+X”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科研的师资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以就业创业项目为载体, 以农业基地为依托, 以农户 (或农村专业合作社) 为合作对象, 建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3+X”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中的“3”是指“导师+项目+基地”;而X是指团队, 包括农业企业 (专业合作社) 或农户等。该模式既是农村青年成功创业的有效载体, 也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具体见图1所示) 。

3 结合平阳实际, 实践“3+X”模式,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3+X”模式通过政策解析、创业培训、导师带徒、科技帮扶、项目培育、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 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等措施, 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能力, 全面活跃青年创业创新热情, 从而把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3.1 成立导师团, 帮扶青年就业创业

平阳团县委开展校地合作, 联合温州高校组建一支青年创业导师团, 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论坛、互动交流、技术培训、项目推介、动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讲创业富民政策, 积极引导青年创业, 激励青年创业热情, 提升创业青年综合素质和能力。

3.2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孵化创业项目

针对各级团组织在服务月活动中挖掘的典型创业项目及创业团队,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开展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带徒、基地孵化、通信联络等“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培育一批创业创新项目, 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 加以辐射带动广大青年投身创新创业, 缩短创业周期。

3.3 围绕服务主题, 推出服务措施

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 深入青年群体, 整合有效资源, 选择服务载体, 开展主题活动, 集中开展“四个系列”主题服务措施, 即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

4 结语

“3+X”模式是依托温州高校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引进农类高职院校的农业科研项目, 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创业项目,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促进当地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该模式切实提高农村青年素质, 开发创业潜能, 实现“先创业带动后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辛欣.国家启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J].农业知识 (瓜果菜) , 2011 (3)

农村青年:村庄创业消解“乡愁” 篇8

在北京市顺义区工作那几年,邱国远换过很多工作。他每天穿着体面,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却总觉得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欢夏天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吃饭,习惯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熟人。可是在城里,他甚至不知道隔壁的邻居是谁。

“我就是一个农民。”邱国远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和哥哥一起“将养猪进行到底”。

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邱国远归类为“农业青年”。他们的年龄在16~35岁之间,生活、居住、工作在北京乡村超过半年,直接从事第一产业。在北京,农业青年共有9.11万人,占北京市农业人口总数的16.17%。

收入不再靠种粮

白天,邱国远在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同龄人。太阳下山之后,各家各户的小车才陆陆续续开进村子,载着从城市里放学、下班归来的年轻人。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近郊农村变为城镇,大量农民上楼,大量农村户籍青年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选择在外就业或上学。农村青年外流趋势明显,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呈现多重经济身份集于一身的特点,收入来源也越发多样化。

有些农业青年通过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获得租金,成为“土地出租者”,有些青年参加村集体产业并获得股份分红,成为“股东”,有些青年将自有住房出租,成为“房东”,还有些青年开展农家乐等个体经营,成为“私营企业主”。

河北保定姑娘赵红敏是北京农业青年中少见的外地农业户籍。因为“到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没有人来农村”。在北京市农业青年中,北京农村户籍占54.0%,北京非农户籍占38.4%,外地农业户籍占3.3%,外地非农户籍占4.3%。

大学毕业后,赵红敏被一纸“工作在北京,管吃又管住”的offer吸引到了延庆县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当时,这片距县城46公里的“纯山区”让赵红敏很失望。6年过去,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北京四季花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赵红敏担任经理。“农村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看个人努力。”她说。

李佳雪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到房山区经营一家以生态教育、农工文化教育等为主旨的亲子生态农场。她介绍,房山区拥有十渡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年人大多选择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传统种植、养殖行业。

在农业青年致富途径中,农家乐排在首位(15.9%),传统粮食种植收入最低。

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每个月没有了房租开销,回到村子里的邱国远生活压力骤降。“自己院子里种点菜随便吃。”他说,“除了吃饭和孩子读书的开销,基本花不了什么钱。”

调查显示,农业青年生活压力较小,月平均收入为2837.89元,支出为1826.48元,月结余1011.41元,超过月收入1/3。他们的日常支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吃饭(72.2%)、水电气及日用品(42.6%)、抚养子女(32.7%)。农业青年拥有住房的比例达到56.1%,住房支出压力较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活条件日益便利,92.6%的农业青年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不过,由于生活和劳动都在村里,农业青年的社会交往相对局限,他们最常交往的对象是“本村村民”(77.3%)。

农业青年在业余生活上也较为传统,每天上网时间为一小时及以下的占47.5%,从不上网的占6.8%,闲暇时间首选上网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类青年。而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是电话(38.7%)和面对面交流(26%),通过QQ、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

邱国远也用微信,但只是“打发无聊”,从不用来“谈正事”。更多时候,他会选择打电话,或者更直接地把朋友叫到一起当面聊。

农业青年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闲暇时间的安排中,47.9%的被访青年选择上网,45.3%选择看电视,8%选择打牌、打麻将等娱乐。

此外,农业青年群体的择偶观念也较为传统。择偶观念中排位前三的是品行(44.7%)、感情(25.3%)和能力(16.8%),选择金钱(4.2%)、房子(2.6%)、家庭背景(2.4%)、外貌(2.1%)和学历(1.6%)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乡愁”中创业

大学毕业后,张庆回到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成为一名农业种植技术指导员。经过两年的摸索努力,张庆管理的大棚蔬菜实现年25%增产。“现在青年人不管有没有学历,留在农村的都很少,即使没有学历也会出去打工。”张庆说,“但有些人的思想意识也开始转变,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回到农村来创业。”

不过,虽然42.8%的农业青年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对于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中,选择自己创业(21.4%)排在第一位,但只有4%的人有过实际的创业经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指导和缺乏技术支持是阻碍他们创业的三大门槛。

李佳雪在城市长大,选择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完全是出于“喜欢”。像李佳雪一样出于兴趣选择从事农业工作的,只有6.1%。近一半农业青年由于家庭需要、个人能力不足等不得不从事农业。“家里劳动力少”所占比例最高21.5%,“父母要求”占到10.3%,“只会种地不会干别的”占到6.9%,“外地打工挣不到多少钱”占到5.8%。

韩森就是“为了父母”,放弃了单位的出国机会,回到大兴区长营镇小黑房村,帮父母搞肉鸽养殖。起初他也十分排斥,每天“在家睡觉不想起床,起来也不知道干嘛”。但后来,他选择“接受现实”。

前几年禽流感暴发,韩森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的老百姓伸出援手。2008年前后,肉鸽产业发展得好了,韩森告诉自己“不能忘本”,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共同致富,韩森因此被选为村委委员。在被访农业青年当中,有38%的人像韩森一样,选择通过村两委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调查发现,户籍、土地、社保政策在农业青年中备受关注。被访的北京农业户籍青年中,近七成希望保留农村户口。不过,农业青年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涉农政策高度关注,而实际了解程度并不高。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邱国远的妹妹本科毕业后留在北京城区,拥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可是5年后,她和哥哥一样选择回到顺义。“她回顺义区找工作,每天晚上回家住”。

邱国远9岁的女儿在农村上学,可所有补习班都在区里。每个周末,邱国远都要带着女儿往返三十几公里,接送她上各种补习班。

农业青年羡慕城市里的资源丰富,希望成为“城市人”。可现实是,在受访农业青年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49.8%,止步于职高、中专、技校等,他们在城里就业较难,生活习惯、交往习惯还保留着传统农村色彩。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青年面临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和进入城市就业的新形势。一方面,农业青年从事农业缺乏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呈现“农盲”或技能缺失,需要提高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趋势。另一方面,农业青年缺少学历职业技能,在城市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业和简单制造业。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较少,平台较窄,后劲发展不足。

上一篇:共青团工作简报下一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