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文化之旅作文

2024-06-14

登山的文化之旅作文(精选12篇)

登山的文化之旅作文 篇1

秀美如画的祖国山川,处处散发着悠远的历史风情和迷人的文化气息。桓仁也不例外,以她秀美的山水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激情澎湃,流连忘返。我们正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宗旨是建设激情·温馨检察事业。因此,桓仁一行便成为了我们检察文化建设乐章上最活跃的一个音符。我们不但在山水间快意地享受着千年的文化滋养,而且还在陶醉中培育着我们自己独具特色、丰富多彩文化。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辉煌的瑰宝,虽然姿态各异,但雄浑和深沉是所有大山的共性。据古人类历史学家考证,人类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质变就是在大山中最后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山是养育人类的摇篮。而今我们从远方来了,要虔诚地登上一座座巍峨陡峭的山峰,像赤子,重新寻找一下儿时遥远的梦……

山势陡峭,不拿出力气是攀登不上去的。这是考验和锻炼每个人体力、毅力和耐力的最好机会,放过了,一定会觉得十分惋惜。我们一行中,年龄相差悬殊,既有翩翩少年,也有耄耋老人。在狭窄陡峭的石阶上一字排开,场面和气势十分壮观。导游说山顶上风光最美。这成了我们心里的一个追求。一定要登上最高峰,饱览秀美的风光。不但是这座山山顶风光最美,其实所有的山都是如此。王安石在《游褒蝉山记》中有过论述。毛泽东则用无限风光在险峰做了完整、形象的概括。

山顶以习习清风和无限景色迎接我们。登高望远,心情豁然开阔,唤起你无边的遐想。也许,繁重的工作使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情绪焦躁,但是一登上山顶,这种感觉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会坚定你的意志,焕发你的豪情。使你觉得自己似乎和大山已经融为一体,仿佛被大山注入了雄浑和深沉。古人常常登山抒怀,借山喻志,看来不无道理。因此,钟子期从俞伯牙雄浑激越的琴声中听出了“洋洋乎,大人之志意在高山”的心境。极目远望,令人想起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耸峙……”如洪钟大吕,撼人心魄,这首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作者登山望远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大自然以其非凡的魅力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虽然年龄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每个人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透出一股蓬勃朝气。沉醉山水,其实也是沉醉文化之中。据导游介绍,山上已经发掘出古高句丽一个分支在此居住过的遗址,说明这一带早就有过人类活动。也有导游说唐朝的大将薛仁贵在山上率军打过仗。具体打的是什么仗,无人知晓。反正,我们是在山顶上看见一块巨石,刻着点将台三个字,据说这就是薛仁贵用来调兵谴将的地方。

山峰逶迤,拖得很远。远远望去,像是一片黛色的波涛。我们随山势而行。远远地望见一团火红,近前细看,是一棵大树,树身上挂满了红布条。许多游客或是抚摩布条或是照相留念,我们也有很多人在此盘桓不去,合影留念,或是购买一些山中的旅游纪念品。据导游说这棵大树已经有2历史。近前细看,树干班驳,透出岁月的沧桑,导游的说法,大体可信。200年的树龄,在树木之中算不上高龄,尤其是和南方的一些乔木相比。但生长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也实属珍稀。由此我们想到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眼前这棵大树树冠巨大,像一把硕大无比的遮阳伞,释放出浓浓的绿荫。我们汗流浃背地爬上山来,往树下一站,享受着200年的阴凉,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并由树想到了人。古人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0年的时间对于树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人类却是漫长的旅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人生易老,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学习、生活,这就是这棵古树给我们的启示。

上山虽然耗费了许多力气,但总体说来,一切顺利。待我们下山时,颇有些惊险。下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比较顺畅的盘山小路,一条是沾在峭壁上的石阶,极其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夺人。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虽然有栏杆可凭,但站在石阶向下一望,只觉头晕目旋,深不可测。每个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在惊险中体味惊险,在挑战中体味挑战。

登山的文化之旅作文 篇2

剖析西藏登山运动与崇山文化的关联,揭示彼此之间内涵,了解崇山文化对西藏登山事业的意义,促进西藏生态环境优化,保护大自然,为西藏登山事业在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西藏登 山运动为 研究对象,主要以西 藏登山运 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以及西藏有关登山学校、各登山协会、运动员、登山教师和登山权威专家为研究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写作中严格遵守逻辑分析法则,合乎逻辑推理,其中文献主要采用了《中国登山运动史》《西藏登山运动史》《登山运动》《西藏秘史》《体育心理学》等文献资料,通过对有关专家问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历史资料,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更加了解了西藏崇山文化内涵,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实践依据。

3 登山及西藏登山的概况

登山运动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设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攀登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国外又称阿尔卑斯运动,名称源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的阿尔卑斯山,1786年一位山村医生登顶勃朗峰,登山运动正式诞生。

西藏高原登山,主要是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除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又称“第三极”,可想而知,攀登珠峰难度之大,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m,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西藏与尼泊尔边境上,珠峰的南坡和北坡各有一条登山路线,人们称为“传统攀登线”;南坡在尼泊尔,北坡在中国西藏,北坡路线长,路线复杂,南坡路线短,相对来讲:北难南易。

4 崇山文化

(1)崇山文化介绍,崇山:顾名思义就是对山、大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敬畏,高山峻极于天,其自身就具有高大雄伟的自然性和接近天界的神秘性,在生产力及其落后的时代,高山是最接近苍天的自然物体,藏族的“天人合一”观念,不仅把人比作“苍天”的一部分,而且把“苍天”当作仙界看待,只有神仙或集大成者才能上去居住,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理去崇拜自然,爱慕自然;当人感到软弱无力应对时,就把自然界许多现象人格化,将其视作生命、意志和巨大能力加以崇拜,这就是西藏最古老宗教苯教形成由来,这种山崇拜的自然崇拜法则比法律规制更能制约人,对人们更有效。

(2)崇山文化道德表现形式,在西藏,随处可见对山的崇拜一些具体表现。

1西藏居住环境,拉萨,西藏的首府,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可能感觉奇怪,藏民族的建筑一般都用石头经过粗加工后堆砌而成,其实西藏作为我国一个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与宗教、地域文化等与其他省份截然不同的地区,有其特定的对山崇拜民族文化内涵,在西藏放眼望去,群山万里,无穷无尽,对山的崇拜油然而生,其中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玛峰,而其代表作就是“红山”又称“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和其它庙宇,在中国,建筑最著名也许就是北京天安门和西藏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建立在红山之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矗立山顶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既是统治者的办公场所,又是一座供人瞻仰的寺庙,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在西藏寺庙和尼姑庵大都建立在山上,或山之巅,接近于天,与天齐平,对山的崇拜更是直接体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与天齐平的美好愿望,同时表示人们对山的崇拜和对统治者的尊重同等重要。

5 西藏高原登山强势与崇山文化的渊源

5.1 藏民族的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是因,西藏高原登山运动项目强势是果

(1)客观看,西藏是一个海拔高、高山峻岭、沟壑众多、乱石丛生、地缘广阔、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地区,人们大都是过着游牧的生活,没有公路,没有交通工具,为了放牧和度过严寒的冬季有时候不得不迁徙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路途遥远练就了每个牧民的行走和 攀爬能力。长期居住在 高原, 体内红细胞成分多,携氧能力强,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缺氧能力为长途行走、攀登高峰提供了耐力和能力。

(2)每年许多牧民为了朝拜心中的圣地----红山,又称“布达拉宫”,跋山涉水,虔诚一步一步走到拉萨,有的要经历半年或更久,这样因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灵的行为,无形中促进了人们的行走、攀登运动能力的增强,日积月累,登山、行走对人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成为了必备的能力和爱好。

5 . 2 西藏高原登山运动项目强势是因藏民族的崇山、崇拜大自然、崇拜神 灵是果

5、3西藏高原登山和崇山同属于一种精神, 相互促进, 彼此融合

(1) 登山作为一种精神,它是藏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精神体现;登山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成绩的不竭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西藏才能短短的几十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把西藏建设的如此漂亮。

(2)“转山”的表象是一种登山活动,其本质就是一种崇山文化。“转山”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 有转山的习俗。佛经中 所说的转山, 指的是神山,佛经上说神仙居于世界最高的山,即须弥山。转山的人需在57 km长,海拔4800~5723 m处的转山路上行走或叩头,快者日夜兼程当天可转完,而一般人则2~3 d时间转一圈。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寺虽小,但每个寺庙都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转山一定要拜这些小寺,这是转山的一部分。

5 . 4 在西藏登山与崇山文化互为影响下, 衍生出的产物

(1)西藏高原又称圣洁的天堂,全国仅有的几个没有被污染的地区,每次登山队和游客登山所产生的垃圾众多,见白白雪山,明镜的天空无人愿意破坏这人间仙境,同时拉萨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分析原因,充分说明,崇山文化在客观上保护了西藏生态环境,有着天生的生态平衡保护意识,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2)藏民族是一个人人都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敬畏生命,不管是狩猎、捕鱼、登山、旅游等各类活动中,不杀生,保护了生物物种延续,认为所有动物都是生命体,和人一样都可以回归天堂,到达极乐世界,让心灵得到了净化。

(3)在登山过程中,在崇山文化影响下,西藏登山目的由挑战人类极限转向服务社会经济,侧重救援任务,制定和完善高山救援体系,为整个高山产 业的良性发展 开拓了新领域,体现生命高于一切,生命回归自然,登山活动为社会、国家所用,体现其自身真正的价值。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西藏登山事业在专业登山和民间登山取得巨大成绩,登山运动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通过藏民族对崇山文化在登山领域相互影响的研究看,取得了西藏登山演化历史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上的升华;通过对西藏登山深层次研究,对崇山文化遗留下来的民俗看,登山就是一种敬畏大自然,体会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为西藏登山运动提供了行动方向和指导思想。

(2)藏民族的崇山文化,通过西藏登山运动的强势,更好的为崇山文化传承提供依据,两者相互促进和融合,在客观上保护了西藏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更好的和谐发展。

6.2 建议

(1)这种崇山文化影响之大、范围之宽、深度之广,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和人们日常生活,作为一种精神,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早日申遗。

一波三折的“登山之旅” 篇3

欣喜:车到山前必有路

首先,我想到了评比。孩子们不是喜欢比一比吗?如果将近阶段他们的表现量化成相应的分数,然后绘制成一张表,这样不但清晰醒目,而且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了体现过程的趣味性,我将争分的过程转换成“登山”的过程,即将表格绘制成高山的模样,划出一定的“分数台阶”,达到相应的分数,便往上攀登一级……至于登山的“人”嘛,可以用写着名字的小旗来代替。这样一来,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在前,谁在后……

一时间,许多的“妙想”一波一波地涌向我的大脑。没有多做考虑,我就在班级里宣布了这个决定。不出所料,孩子们果然被这个新奇的主意吸引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很快动手完成了这个“伟大的畅想”。当一座“高山”出现在教室墙壁上的时候,孩子们振臂高呼:“高山,我们一定要征服你。”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小测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第一批孩子争得了相应的分数,正式亮相“山脚”的时候,大家更是流连于此,满是羡慕。班级里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拉斯捷宁曾说过:企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的确,学生有着向上的美好意愿,有着获得肯定的需要。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更喜欢在小小的比赛中与伙伴一争高下,为一时的胜利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制定“勇攀高峰”的评比活动,正是满足了学生这种良好的竞争意愿,给予了他们参与竞争的舞台,将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纳入学习的过程体系中,由此引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向前的拼劲。因此一开始,孩子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

困惑:只缘身在此山中

“勇攀高峰”的评比活动已经进行将近两个星期了。孩子们刚开始时的新奇与热情似乎也在慢慢退却。随着复习阶段的来临,日复一日的作业、练习、讲评已经让孩子们倍感疲劳。“高山”上的小旗也越插越多,高高低低的,颇有几分气势。看到属于自己的小旗在慢慢地前进,孩子们还是挺高兴的。但高兴之余,我还是察觉到有些孩子低落的情绪。作业马虎的人又多了起来,上课时无精打采的也不少,作业、考试成绩波动得厉害,大家对“登山”的兴趣明显减弱了。

确实,要始终保持高昂的上升势头是不易的。看看得分标准:当天作业、考试无错误得5分,出现一处错误得3分,两处得2分,3处得1分,其余不得分。这么算来,孩子每天的作业、考试要90分以上才能得分。拿过分数统计本翻阅,猛然间发现:班里得分最高的小陈、小韦已经累积30多分,来到了“半山腰”,而小强、小殷等孩子,累计分数竟然只有5、6分,连“脸”还没有露过。

为什么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善意的开始,却依然不能彻底唤醒每个孩子,仍然达不到最初的设想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这类评比确实突出了一些孩子,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致命的弊病:那就是优秀的孩子在激励与成功面前越变越好,而那些落后的孩子,却似乎落得更后了。而且更可怕的是,通过名目繁多的评比,有些孩子似乎更加确信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别人的进步越大,他们的失望也就越大。竞争的本意原在“比”,但现在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成了“赶”,他们必须不断去追赶前面的人,而且这样的追赶使他们更加辛苦,更感无望。事实上,一个后进生取得90分的意义和一个中等生获得90分的意义完全不同,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啊!细细想来,不正是小强、小殷这样的孩子才最让人操心吗?别人都掌握的知识他们还不会,别人花1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需要30分钟。现在,让本来就落后的他们与其他孩子共用一个标准,怎能不让他们更显吃力?也难怪,几次“试探”下来,他们便对此失去了热情与信心,对每天的“攀登”望而生畏。但作为教师来讲,如果不能有效地激起这些孩子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从中受益,那么,再多的人“登上高山”也会是有遗憾的。

顿悟:山不转来水转

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孩子恢复信心,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我不断地追问自己。细细一想: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竞赛,其最终目标必然是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精彩。虽说与他人的竞争能令自我更清醒,但个体的独特性不可忽视。点滴的进步也是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思考之后,新的“登山”方案出台啦!登山的“加法式”变成了“加减混合运算”:10分的最低标准成为了基础分,即是老师送给每个“登山队员”的奖品。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个孩子都有了“起跑”的基本分。攀登的评定再也不是90分、95分这样死板而冰冷的固定分数,而是换成了上下浮动0~5分,上下浮动6~10分这样宽泛的范围。对于个人来说,80分进步到86分也是很大的进步,也应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果然,新标准一出,孩子们的脸上又现出了新奇与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恢复了高昂的斗志,并在最终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时都希望取得好成绩,有获得成就感的需要。教师依据这个特点,设置适当的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合理的目标应有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价值越大,激励作用也越大;价值不大,就不能构成真正的动力。同样,如果一个目标不需花太大的力气,甚至唾手可得,激励作用就不大。因此,设立的目标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实现它不是轻而易举,而是必须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但相对来说,合理的目标也必须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让人觉得目标可望不可及,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改良后的“登山”方案,明显满足了这三个要求。老师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出发”的乐趣,但要将这种乐趣维持下去,则需要自己付出相应的努力,如果没有前进,还是有可能会被“撤下来。”另一方面,这个评比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也真正让每个学生展现了自我发展的可能,提供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换句话说,新的方案更加注重了人文关怀,正视学生的基础差异。事实证明,这样的热情不会再是昙花一现,因为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心灵之旅。

其实,从心血来潮地制定方案,到一步一步完善它,期间体现出来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依据儿童的特点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教育活动更趋科学,才能真正为儿童发展服务。

登山之旅作文 篇4

关于登山之旅作文

那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南山。南山很高也很陡,上山的路是“之”字形的,爸爸说这样人们上山的时候会更省力气。山脚下的路比较平坦,我们走得很快、很轻松,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开心。走了一会,我们就开始上坡了,我用力向前迈。不一会,我的腿就酸了,嘴也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气,脑门流出许多汗。我不想登了,想要下山去。妈妈告诉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于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努力向上走。路人见了夸我:“这小孩真厉害!”我们拐了四道弯终于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我看见了新建的`高速公路和一座座山连绵起伏。西边很远处有一座山,它的形状像烟囱,妈妈告诉我那是烟囱山。看了一会儿景色,我们就高兴地回家去了。虽然登山很累,但是只有登到山顶才能见到在山下看不见的景色。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爬山吗?喜欢就和我一起去吧!

快乐的文化之旅作文 篇5

听!是谁在唱歌呢?哦,原来是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河阳山歌馆。“河阳山歌到今天,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共有近四万余行山歌。其中《斫竹歌》是具有代表性的山歌。一会儿,你们要来一场山歌比拼哦!”“啊。”听了讲解员阿姨的话,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不一会儿,两个穿戴美丽的奶奶就来教我们唱《斫竹歌》:“哎呀,斫竹,嗬哟嗨!嗯唷,削竹,嗬哟嗨!嗯唷,弹石,飞土,嗬哟嗨!嗯唷,逐肉,嗬哟嗨!”接着,我们跟着奶奶一起唱了起来。从一点点害羞,到一点点自信,到最后完全奔放……

唱完山歌后,我们漫步在恬庄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感受着微风吹过的清凉,参观了有名的“榜眼府”,知道了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中午来临,春天的`阳光是温暖和煦的。我们来到树荫下野餐,时不时在草地上跑两圈。午饭过后精彩的游戏开始啦,老师陪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还有切西瓜……

欢闹过后,我们有秩序地排好队,开始游玩凤凰湖。中午的凤凰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披上了一层银光,整个湖面像一面硕大的银镜。还没走到一半,女生们就叫道:“太累了!休息会吧,走不动了!”但是谁也没掉队,仍然坚持着。

好不容易走完了凤凰湖,一眨眼,我们又来到了有名的水蜜桃园。虽然春天的桃园里没有大桃子,但我们可以欣赏千姿百态的桃花。你瞧!那株桃花蓓蕾初绽,如同一个顽皮的小孩;这株桃花娇艳欲滴,好似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

文化之旅作文 篇6

在教室里等了好久,终于可以出发啦!我们兴致勃勃地出了校园,奔向这次春游的目的地——玉海楼与利济医学堂。

最开始,我们要想去湖滨公园休息休息,然后去玉海楼参观参观。走进玉海楼,解说员大致给我们讲述了一遍玉海楼的历史与故事,接下来便让我们自己去参观。我们三五成群的散开去欣赏玉海楼。很快,玉海楼上空便回荡着阵阵惊叹声。

玉海楼美极了!它带着浓浓的书卷气,加上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将我们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住了。青石板、灰瓦砖,还有各式各样的建筑木材,它们凑成了玉海楼,并守卫着这悠久的文化,朴素又优雅,简直是巧夺天工。

玉海楼,如同是水做的一般。它三面环水,仿佛依偎在水的怀抱之中。水是如此安详,沉静得简直听不见一点点声音,而又不显得死气沉沉。它,缓慢地、轻盈地,流淌在水池中,悄悄的,毫无一丝丝声息。也许,就是无声胜有声,这一池池水,如同玉海楼成长的见证者。它用那水流,串起了玉海楼历史的点点滴滴。水中的莲,又使她既拥有书籍的经典,又拥有生命的活力。

很快,我们便参观好了玉海楼,又来到了利济医学堂。

利济医学堂不大,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利济医学堂里,也充满了古朴和中医文化的味道。一罐罐药草,一缕缕药香,都记载着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

没过多久,已经日上三竿,中午已到。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学校了。

文化之旅作文 篇7

客家博物馆有五个展厅,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客家建筑展厅。从展厅精美的客家建筑图像、实物和解说员的口中,我了解到围龙屋是客家地标性建筑,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文化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它的种类繁多,有方楼、圆楼、半月楼、八角楼、四角楼、椭圆楼……每个地区的围龙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历史悠久、设计巧妙、坚固耐用等特点。

参观时,我向解说员提问:“为什么围龙屋与普通的现代房屋在外形上有很大不同?”解说员笑着解答:“这是因为当时的客家祖先从中原迁徙而来,为了抵御外族敌人的侵袭,而建成围型建筑,同时围屋里的客家族人生活上可以团结互助。”她指着花萼楼说,“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也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围龙居还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 听完讲解,我们对围龙屋的精巧设计、独特结 构 纷纷赞不绝口。

文化之旅作文 篇8

随着小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知道屹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的含义:这个标志性的雕塑是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前身,名称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中间有两只巨手。一只巨手紧握枪杆向上,代表党指挥枪,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巨手举着一个燃烧的火炬,代表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底座是v字形,代表“耶”胜利的意思。原来一个小小的雕像意义这么深刻呀!

在陈列管中,看着一幅幅当时的照片,一件件当时留下的文物,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渐渐了解到了革命的重要性,那些革命英雄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的茶文化之旅三年级作文 篇9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赞美茶的诗时,就让我想起5月3日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去天姆山进行茶文化研学之旅的活动。

那天早晨,阳光明媚,校车把我们送到了茶文化展陈馆。展陈馆里陈爷爷给我们介绍了茶的种类,有黑茶、绿茶、黄茶、青茶……陈爷爷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茶文化课,我们被茶文化所陶醉。随着队伍我们来到了茶叶厂。制茶车间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真是沁人心脾啊!你看,厂里的叔叔们忙个不停,一个个汗流浃背,原来我们平时喝的清香四溢的茶,是叔叔们辛勤劳动制成的。

走出茶厂来到茶园,目之所及都是碧绿的茶树,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兔子跳向茶树丛中,准备开始采茶叶。老师告诉我们采茶叶要一芽两叶,而且要采嫩绿的。我们按照要求你追我赶地采了起来,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一上一下,就像凤点头似的,又像小精灵在嫩牙尖跳着优美的舞蹈。太阳越升越高,我们的小脸被晒得通红,但我们仍沉浸在采茶舞中。

文化之旅小学生作文 篇10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校外实践活动。

那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同学们一个个整装待发,脸上灿烂的笑容仿佛告诉在大家:“能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我开心极了!”听完校长的演讲,我们都迫不及待地上了车。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像是受到了这种气氛的感染,汽车走得特别快,两个小时的路程,犹如十分钟刚刚过去。

来到目的地――“锦绣中华”,我们更加兴奋了。一个个鼓手在门口击打着大鼓,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首先在“百艺广场”进行模仿奥运会开幕的火炬传递和升旗仪式。作为其中一名火炬手,我当然是无比骄傲!我站好了位置,心“砰砰”地跳动着,生怕会出什么差错。护旗手们擎着校旗,跟在火炬手后面。当火炬传到我手里的那一刻,我带着白色手套的双手颤抖了。我开始小跑,直至把火炬传给下一名火炬手,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可是我却如此紧张。短短的几十米,短短的十几秒,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印象。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国歌声中进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在旗杆上猎猎作响,我心中的骄傲、自豪油然而生。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村。我最喜欢白族的民居,白族民居注重照壁和门楼雕刻,院子宽大开阔,阳光充足;地面多用石板或印石拼花铺成,有的院子还砌有花台。畜圈和厨房一般与主房分开而建,有的建在主房两侧,有的建在主房对面或厢房里。摩梭族的民居也很惹人喜爱,摩梭人房屋的四壁用圆木垒成,俗称“木楞房”,一般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最后,我们观看了“金戈王朝”的大型马术表演,雄浑的音乐声把我们带回到了四百多年前,因倍受残酷统治,英雄努尔哈赤起兵建州,以区区四万军队和无畏气概迎战的朝廷四十七万大军,在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里,在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在铁背山前的萨尔浒河畔,打响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壮烈之争。“金戈王朝”的演出结束后,我们又回到了“百艺广场”,结束今天的以“传承奥运激情,抒发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一曲满怀爱国情怀的《歌唱祖国》给今天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茅洋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 篇11

今天,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茅洋,刚一下车,我们就沸腾起来了,在这

茅洋的民俗文化村,可让我开了眼界,不但有各类奇形怪状的巨石,还有风格独特的

吃好饭,我们来到了攀岩烧烤区,里面一点儿也不热,在洞里比洞外凉快10几度,里面吃烧烤的人特多,可惜我在十六碗已经吃的饱饱的,只能看着别人享受了tot

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万人坑,看着里面的一堆堆白骨,想起了我们以前被日本帝国主义欺辱的场面,仿佛当年的惨事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悲愤,我们应该振作起来,不要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难忘文化园之旅作文500字 篇12

今天,我们来到距离揭阳市区10公里的文化园参观。

一进园子,我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了。碧绿的草地像用染料染过一样,青翠欲滴,生机勃勃。两侧的花儿、树木正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眼前的高尔夫球场,远处近处,都是一片绿色,那是一片没有杂色的绿,是一种和蔼可亲的绿。这美丽的景色让我看了感觉很舒服。

这时已经12点了,我们饿得肚子咕咕叫,一走下车,我们就直奔铁板烧餐厅,据说铁板烧要现做现吃味道才最好。我们的主厨是许梦霞,她今年21岁了,从事铁板烧工作已经三年了,只见她把各种食物和调料散发的气味与形态相结合,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食物。第一道菜是法国鹅肝,她先把蛋壳装上蛋,放在炉子上,然后撒下盐,我们都以为这是普通的盐,她告诉我们这是玫瑰矿质盐,说完就拿出一大袋矿盐给我们看。她拿出二小粒鹅肝放了进去,她又将水撒在铁板上,都变成了水蒸气,然后用盖子盖上,有几滴水珠在上面跳舞,她就把它们擦掉。她做完后,我们都抢着吃。她还做了许多道菜,每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我从许梦霞的创业经历感悟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读书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上一篇:形体训练实践报告下一篇:热血教师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