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2024-07-11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共15篇)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每天都哭着不想来园。所以我设计这个教学活动,带幼儿参观园内,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环境,知道幼儿园的活动室、办公室、厨房、卫生间等名称和主要用途,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场所的名称。难点;名称的用途。

活动准备

布置室内外环境[娃娃角、玩具脚],将大量的玩具、材料放置活动角内.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名称,带领幼儿看认班牌,使幼儿知道自己钦州市伟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2.带领幼儿到中、大班教室参观,到操场、厨房、教师办公室、卫生室、卫生间参观。

3.边参观边介绍名称、用途。

4.使幼儿知道教室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操场是幼儿运动、游戏的地方;办公室是教师工作的地方;厨房是为幼儿做饭的地方;卫生室是为幼儿看病、喂药的地方;卫生间是幼儿洗簌、大小便的地方。知道幼儿园的教师、阿姨都是为幼儿做事的,有事可以请他们帮忙,要爱他们,会向他们问好。

5.欣赏、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教学反思:

边参观边介绍名称及用途,见到别人要打招呼,再运用到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2

小班幼儿年龄小, 兴趣容易转移, 参加区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 持久性较差, 这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 如何才能使小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地参与区域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教学的教育潜能,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呢?

一、合理利用区域空间, 为幼 儿创设丰富而美观的学习环境

1.空间的合理利用。

我们班的活动室集餐厅、集体活动室为一体, 要想在活动室内创设丰富的区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 我们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 从地面向空中发展, 尽可能为幼儿创造独立的操作空间。比如, 将幼儿的学习区与美工操作区相结合, 将区域材料摆放在窗台或小橱柜上。集体活动时, 这里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时, 这里又是孩子们的操作空间。这样的安排, 在时间上不冲突, 空间上没干扰, 活动时也不会受到影响。再如,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延伸到活动室上方的空间, 用格子框进行装扮, 区域活动后, 孩子们的作品被一一的展示在这个空间。这样既美化了环境, 又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当然, 作品展示框不宜挂得过高, 应根据小班幼儿的身高特点而定, 便于让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用夹子固定在展示框上。

2.空间的合理安排。

小班幼儿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因此, 更应合理地在空间上安排各个区域。比如, 将“小小故事区”安排在安静的角落里, 且将书摆在旁边, 使其与其它区域完全隔开, 让幼儿不受外界影响又能方便取放图书及卡片, 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学习意识;将“小小建筑师”安排在较为宽敞的空间, 提供足够的拼搭环境, 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将“小小表演家”安排在过廊里, 幼儿可以拿上逼真的道具、穿上自带的服装尽情表演, 其乐无穷。

二、制订恰当明确的活动规 则, 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

1.活动规则应简单明了。

小班的幼儿做任何事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 教师应以培养规则意识作为区域活动的重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践, 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规则: (1) 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 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和次数; (2) 每次区域活动, 幼儿只能选择一项内容,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3) 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相互融合。如在每个区域, 我们都会挂上相应的数学图示和圆点, 若有5个圆点, 就表明这个区域最多只允许5个人参加, 幼儿在理解规则的过程中学会了点数。

2.区域中应摆放形象的标记图。

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我们以标记图为媒介, 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站出来和孩子们对话, 让小班的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 以愉快自主的方式, 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如每次区域活动后, 收放材料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最有难度, 对老师来说也最为头疼。因为多种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 而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这么多种类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于是, 我们尝试用标记图来帮助他们分辨、掌握这种规则。如在美工区中, 我们在摆放剪刀的筐上贴了剪刀图案, 在摆放固体胶的置物筐上贴了固体胶的图案。孩子们整理这些物品时方便了许多, 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了对应的分类。这些有趣的标记会使孩子觉得取放过程充满了趣味及挑战, 同时, 也对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的使用起到了提示、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为了使主题更加深入, 我们将主题活动的周期安排为半个月左右, 每周根据子主题进行调整, 更新区域内容及材料。如我班开展的“亲亲小动物”主题活动, 设计了子主题“我和小动物做朋友”“动物之家”“动物的食物”等, 并根据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在开展“我和小动物做朋友”时, 我们将各种常见动物的耳朵、尾巴、身体等部位投放在区域中, 让孩子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动物之家”中, 我们将在空中、陆地、水里的动物放在一起, 让孩子们自由摆放分类;在“动物的食物”中, 我们设计了各种动物的形象, 将其嘴巴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形状, 提供多种食物, 供幼儿选择正确的食物来喂养小动物。这样,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巩固了分类、整理等经验, 活动也因此生动起来。

区域活动的内容不断调整和更新, 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区域内容既可以是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 如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的投放, 可以暗示、引发孩子的关注; 也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 可以转化到区域活动中去。

三、根据主题内容, 投放和调整相应的区域材料

1.提供能够满足幼儿兴趣的区域材料。

在主题活动中, 从主题的确立到内容的展开都依赖于教师和幼儿、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不断互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再根据新的活动需要进行材料调整。在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中,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娃娃家需要什么, 以此来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大家共同收集纸箱制作了“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等, 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娃娃家活动的兴趣, 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

2.依据主题目标逐步增添新材料。

小班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 在同一区域活动中, 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 引发幼儿不断探索、发展与提高。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中, 我们先在活动墙上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美丽的小树叶图片, 在孩子们熟悉了解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变化后, 又在区域中添加可用纸盒片制作的叶片拓印模、颜料及各种拓印工具、印章等。餐后散步时我们会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树叶, 并拾回落叶投放在区域中, 然后投放一些树叶拼成的画, 与幼儿讨论商量后生成新的活动——“会变的树叶”, 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幼儿对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调整区域材料。

小班幼儿持久性较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弄, 有些原本很感兴趣的区域材料会被冷落在一边。这时, 就可采用渐进的方法, 让幼儿对玩腻的材料产生新奇感, 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如小动物夹子, 第一层是随意夹, 第二层是看数夹, 第三层是为小动物添上四脚, 通过改变夹子的角度体现动物外形和动物特征的变化。

4.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投放材料。

材料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要, 才能激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生活区中, 我们开始投放一些纽扣和布等, 供幼儿练习扣扣。能力强的幼儿玩几次就不玩了, 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玩得津津有味, 因为他们刚学会扣扣子。我们还将布剪成各种动物形象, 装上填充物, 使其形象立体化, 激发能力强的幼儿的操作兴趣。当幼儿想再次进行挑战时, 我们又将动物的四肢做成活动的, 能拆下再扣上去。使幼儿组装好了小动物, 也充分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如何有效组织大班幼儿参观活动 篇3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展了《阅读节》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文文带来了一本图画精美,形象可爱生动的图书《宠物小精灵》,吸引了全班大部分孩子,“你这本书是从哪买的,我妈妈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是从图书馆借的,图书馆里书可多了。”“那么多的书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吗?”“每本书上都有编号的,按着编号去找就可以啦。”那什么是图书编号呢?孩子们对于图书馆的书籍编号产生了疑问,讨论着图书该如何整理和编号。为了培养幼儿从小爱看书、多读书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同时也为大班的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参观图书馆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首先确立了本次参观活动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参观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社会文化的丰富性,积累学习经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们通过倾听和观察,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参观活动中遵守相应的阅读规则,参观后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提升和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

二、有效调动家长资源制定完善的参观计划书

我们班的参观图书馆活动不仅是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同时我们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拟定了书信内容,让家长参与到本次活动。书信如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大三班小朋友都想去图书馆看一看,去了解图书馆的秘密,请您帮我们联系一下图书馆的叔叔、阿姨好吗?

大(三)班

2011.11

信发出后,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起投入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文文的妈妈主动帮我们联系到了图书馆,孩子们高兴极了。

(一)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参观需要

在组织幼儿参观之前,我们围绕参观图书馆的活动进行讨论。与幼儿共同商讨参观的目的、内容和程序,与幼儿制定参观方案。方案如下:

活动目的:

1.了解图书馆的图书的种类,以及图书是怎样编码的,增进对图书馆的认识。

2.激发幼儿喜欢图书,能够爱护图书的情感。

活动准备:事先联系好图书馆、确定参观目的,准备相机。

活动过程:

1.实地参观图书馆,增进对图书的了解。

2.幼儿相互交流参观图书馆的过程,分享知识经验与快乐。

3.共同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

1.发动家委会成员协助老师全面负责安全问题

参观活动中老师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先召开家委会,主动与家长沟通,首先使家委会成员了解本次参观计划、步骤,其次,我们将责任到人,确定参观中各位成员的站位,确保在图书馆门口、楼梯拐角、借阅室内等位置都有家委会家长确保幼儿安全。

2.和家委会成员一同“踩点儿”

在参观地点确定之后,我们和家委会的负责人来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事先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参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参观活动顺利进行。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一同引导幼儿做好相关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家长会上我们首先介绍了参观的目的,使家长全面了解了参观的计划。为了帮助幼儿有意识地收集信息,我们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记录时用的小本和笔,或者是相机,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记录。在心理准备上,我们一起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孩子对活动充满期待。在会上我们将和孩子们制定的计划书展示给家长。在规则方面:在参观路上排好队,不掉队,注意交通安全。在行为方面:到图书馆后主动与图书管理员打招呼,有礼貌地问好和询问借阅事宜。

三、参观过程关注幼儿需要和具体情况

(一)不断地与幼儿回顾参观计划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顾我们参观的目的,使孩子们带着任务来到图书馆,并且再次提醒注意事项,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参观的目的性。整个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被图书馆中哥哥姐姐认真、安静的阅读氛围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自己的脚步,好奇的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走。同时也有孩子们不时发出的各种疑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借书?”“阅览室的电脑是干什么用的呢?”“图书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对孩子们的疑问图书管理员老师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孩子们惊叹图书馆的藏书是这么多、这么丰富!我们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充裕的阅读图书时间,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地阅读,然后正确地摆放图书,还赢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赞扬。

(二)及时抓住参观中有意思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资源

在参观图书馆幼儿阅读区时,孩子们都希望借阅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好多男孩子希望借阅关于飞机知识的书籍,他们在一起寻找,但是,半天没有找到,这时他们向老师求助。首先我们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引导他们发现图书馆的书籍是有编号和编码的,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孩子们又发现图书编码很复杂,不利于逐一查找。老师便向孩子们介绍可以求助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这下子就促进了孩子主动、友好地与人交流。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主动询问和观察的机会,引发了孩子们与环境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主动获得了有意的信息和经验。

四、参观后分享参观经验

幼儿园小班环保活动反思 篇4

昨天是六月五号“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虽然我们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起。

我发现小班的孩子都喜欢玩水,对水很好奇,所以他们常不自觉地玩水,浪费水,因此结合环境日我们小班组安排了一个环保活动《伤心的小水滴》。设计本次活动旨在教育幼儿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水的二次利用。根据小班幼儿情感易受感染的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动中安排了场景,采用了拟人化手段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引起幼儿内心的共鸣,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获得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最后延伸活动教师带幼儿和“小水滴”一起提着洗过手的水去给幼儿园的树、花草、种植物浇水。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水的用处,懂得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萌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使孩子明白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小小的环保人,为节约资源、保护我们家园环境共同出力!

音乐活动《糖果真好吃》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堂音乐活动《糖果真好吃》。我在上课前,想让幼儿通过感知巧克力是香香的,棒棒糖是长长的,糖果是甜甜的,然后在唱这首歌曲时能以愉快情绪演唱这首歌曲,能想象出糖果真好吃的感觉。

我发现幼儿通过闻一闻巧克力的味道,看一看棒棒糖的形状,尝一尝糖果的味道能感受到糖果香香的气味和甜甜的口感,我觉得这里上的还是很好的。可是在唱歌时,在唱“巧克力香香,棒棒糖长长”时,幼儿不能很好的唱对这一句歌词的旋律。

刚刚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这一句会幼儿会唱不好呢?我发现,可能我在示范时,没有考虑到这句歌词对幼儿有难度,应该在示范时要着重示范,让幼儿演唱时,可以在这句演唱时,着重演唱,或是幼儿第二次演唱时,给幼儿提要求,给幼儿再范唱一遍,这样幼儿才能对这句歌词才能又理解又唱的完整。

我觉得下次再上音乐课事,应该要给幼儿在演唱歌曲时提要求,和对幼儿可能会觉得难唱的部分做一下更充分的准备。

《隐身水果》建构式课程主题教学反思

情景描述:《隐身水果》是小班建构式课程主题“好吃的水果”中的一个综合活动,要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和尝一尝中识别各种果味的饮料。于是我就上一天就给孩子布置,回家每人拿一种口味的果珍或饮料。教学活动开始了,我说:“宝宝,今天,有好多水果来到我们小二班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我以为会难道孩子,那知道,孩子们说有苹果,橙子,桔子……,“我继续问在哪里呀?”“在这一瓶里,在我的那瓶里”,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教师说:“对,原来水果都藏到宝宝带来的饮料里了,那我们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水果藏在这些瓶子里?”,于是我拿起一瓶饮料,让孩子来说,意想不到的是,王子禹说:“老师这是我的。”,接着其他孩子也都说:“那是我的。”“这一瓶是我的。”……孩子们都没有关注我的提问,而是去注意自己带来的饮料,有的孩子还在找自己的饮料说:“我的呢……”

但是到后来,孩子们还是能知道饮料中的水果,我问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水果的,想不到孩子们都很聪明,说是从瓶子外的包装纸上看出来的,我咋一看,哎,真的,每一瓶上的包装纸上画的水果图片跟饮料真的都匹配的。最后让孩子们尝尝自带来的水果,同时也互相交换吃,用味觉去感知水果做成饮料后的别样味道。孩子们在尝一尝中体验自己带来饮料的快乐,同时也在分享中感受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所思所悟:让孩子们都带来饮料,为的是准备更多的水果味的饮料,让孩子们感知更多的味道,却想不到,在第二环节中出现了,孩子们去关注自己的饮料,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这是我想不到。但现在想想,这是由于小班孩子心理特征的表现所造成的。2-3周岁孩子他们的情绪会容易被外界所影响,更容易关注自己的东西,我的东西是别人不能侵犯的,别人一说,这是我的,他们马上想到了我自己的东西,你们想有时,一个孩子在说:“我昨天怎么样,怎么样”另一幼儿听到了,他其实昨天没有怎么样,但他也会说我昨天怎么样。他们分不清自己到底最近有没有做过,更何况这次,是孩子们都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饮料,他们怎么会不说呢。其实,孩子们都一知道水果在饮料里,我就可以让孩子们走进来说说“你的饮料里藏着什么水果?”我想这样本次活动的教学更会实效一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教学的开展要做出更有效的手段,课堂上更要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方法。

小班教研组绘本研讨活动《小黄鸡和小黑鸡》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定于10月份的小班绘本教学活动《小黄鸡和小黑鸡》,小班幼儿刚从温馨的家庭中走出来踏入幼儿园大门,他们需要逐步适应集体生活,需要学习与人交往。因而,在小班初期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小黄鸡和小黑鸡》是一个充满浓浓友情的讲述着同伴间相互友爱的故事,是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能有助与幼儿学习与同伴交往,学习关心关爱他人。同时,该故事画面生动形象,图片表现力强,有利于幼儿观察画面,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但无论怎么说,选择绘本作为教学内容,对我的确是种挑战。

我一共试教了三次,第一次我选择在小三班,这个班级的孩子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可是很不凑巧,断电。多媒体没法使用,图书正好其她老师借去了,我们就只用了笔记本电脑上课。可能是屏幕太小了吧,导致孩子们观察画面不够清楚,所以整个活动不是最理想。幸亏这个班级部分孩子够机灵,够大胆,听的够仔细,有碰到看不清楚的地方她们会主动跑到前面来观察。所以整个活动下来,能够初步达到教学目标,但没有预期的理想。

第二次我选择在小二班。小二班的孩子和小一班的孩子有点相似,聪明可爱、特别天真!这次我只选择用了一本大图书,我想如果配上小图书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很投入,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教好,并且他们特喜欢角色表演。仿佛自己就是图书里的主人公――小黄鸡和小黑鸡。他们也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但是在关注细节方面还非常欠缺,可能是我引导的不够的缘故吧。

经过小班教研组老师两次研讨,大家献计献策,我再次调整了教案。这次我和自己班的`孩子们一起进行绘本活动《小黄鸡和小黑鸡》。此次活动主要是运用了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内容显示想象逼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努力调动幼儿的说的欲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主动地说,使孩子们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这次活动我还特别重视我班孩子的自主性,力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孩子们进行多次角色表演,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整个活动也充满了童趣。但是我结合平湖市第四次主题式研训活动看自己的绘本教学活动,真是小巫见大巫――差远了。她们那个绘本教学活动真叫精彩。

老师和孩子们把个绘本教学活动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佩服的拍手叫好。更是让我看到了我在绘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发现我班孩子们虽然能够在我的引导下能够进行主动的讲述,但讲述的面还不够广,不象我那天听的课,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争先恐后的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且还是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的。而我班孩子也许是我的引导语言还不够精准,部分孩子主动参与性还有待于激发,在班级常规的培养上还需加强(如良好的倾听习惯、举手发言的常规等)。

通过那天的听课,我还发现在绘本教学中,选取经典画面的呈现相当重要,教师一定要关注文本,关注孩子,关注细节。我想不管是我们幼儿园刚刚有点起色的纸趣艺术,还是刚刚有点起步的绘本教学,相信在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长快乐!!

抢凳子活动反思

“抢凳子”活动,早在10多年以前,我在上学前班时也会做得游戏,今天再次让我的孩子们去做时,依然是那么的好玩、逗乐和开心。

几个小朋友围在少于他们总人数的凳子面前不停地走动,当老师节奏拍重时,他们像只大象;拍轻时,他们又像只小猫;拍快时,他们就端起小胳膊,像个小丑似的扭来扭去;拍慢时,又像只有病的唐老鸭,一晃一晃的。还有的小朋友,眼睛就直盯着小凳子,恨不得抱在怀中;有的小朋友不敢直腰,好像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抢到小凳子;有的下朋友便转边用手在旁边指控这,好像这个就成了自己的一样,有的、、、总之,一帮孩子可爱极了,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一轮比赛,卢明宇没有抢到凳子,正准备罚他表演节目。忽然,他跑到我的面前,一跺脚,就哭着说:“老师,不玩了,抢不到凳子。”就趴在他的座位上呜呜大哭,好一副委屈的样子。

这出乎我的意料,更不在我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之中。但我还是走向了他。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说:“明宇,受到了点不高兴,是吗?可你再看看刚才没抢到凳子的小朋友,他们也表演了节目,并且还乐呵呵的,我们照样还很喜欢他,我们只是在做游戏,假如抢不到凳子的小朋友都哭,那老师今后还让你们做游戏吗?想一想,是不是?在比赛中我们只要加油了,就是最棒的孩子,待会再做你可要继续加油呀,来笑一个。”我抚摸这孩子的头,希望有收获。不一会,孩子终于“阴转晴”,扑哧一声笑了、、、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顿觉的轻松好多。

活动之后,精心反思,小小的游戏能引起孩子抹眼泪,这很正常。因为他努力了,但没有抢到凳子,所以他流泪。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岂不也是如此,面对生活,竞争的社会,我们必须得去做,去争,才能生活下去。期间,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还有的人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觉得生活对他不公平、、、

我们一直倡导幼儿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想,幼儿教育要从小让孩子收点挫折,小小的困难,就像抢不到凳子一样,然后学会去面对,去克服,去承受。我想这对他今后的生活也会有帮助有好处的,因为生活本不可能一帆风顺。

艺术活动《大手拉小手》课后反思

从上个月开始,幼儿园又开始进行了园领导的随堂听课活动,园领导会抽空不定时地对教师进行听课调研。园长会很公平在每天的晨间谈话时间里通知等一下要听课的对象。

好象有预感,今天应该会听到我的课。这不,早上八点零五分,金主任就来通知说等一下来听我的第一个活动《大手拉小手》。

虽然没有那样的措手不及,材料也都已经准备齐全,因为每个活动备课时我都会把它当作一次公开活动来对待,而每一个活动的开展我也尽力把它当作是在上展示课,尽力上到最好。只是,对于才入园二个多月的小班幼儿,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小班幼儿来说,会不会出现小状况呢?这是我所备不到的。

九点零五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我让幼儿猜了个谜语,由于活动前我们班的幼儿已经有过猜谜语的经验准备,所以设计教案时,我就把原先教材中的那个谜语保留了下来,并把它用通俗一点的语言向幼儿讲述了二遍,可是幼儿并不能猜出来,于是,我试图用“手”来引导他们,终于算是说上来了。可是我却总觉得太“迁强”了。事后想想,如果把这个谜语替换成短小的儿歌直接引出“手”来也许更好。后面一个部分我让幼儿讨论了小手的作用,这部分讨论的时间好象有点久了,如果把这部分改成让幼儿简单说几样,然后教师小结或许在时间安排上更合理一些。

第二部分,我先示范怎样动手描画小手。这部分我自认为讲解示范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语言也采用了幼儿易理解的,儿童化的语言,目的是让幼儿明确作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装饰“小手”。

第三部分,就是幼儿动手在《幼儿活动材料》(美术)上动手描画了,对于第一次尝试描画的小班幼儿来说,能够把手完整地描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是个别幼儿在描画小手的过程中还是移动了那只固定不动的手,结果出来的效果有的手指有点“粗”。相对较难的反而是装饰“小手”,就是给“小手”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漂亮的花纹上。有些幼儿不懂得涂色的技巧,把颜色都涂在了“小手”的外面,不过,对于初次尝试“描画”与“涂色”同时进行的小班幼儿,结果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玩色活动的乐趣。

活动的最后,园长与我进行了简单地课后反馈,总体上肯定了我的这次活动。只是对我在活动中的语速问题再次提了出来,每次活动前我也总是提醒自己,现在面对的小班幼儿,应该尽量放慢自己说话的速度,可是,活动中也许是由于自己太投入了,而一次又一次把这个问题忘掉,只是太不应该了。还有一点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简单明了,有时候在交待幼儿任务时,我也会发现自己的语言好象过于嗦了,应该尽量精炼。

本次艺术活动《大手拉小手》我把它定位于二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描画小手,第二个课时是印画小手。希望自己的第二个课时时,能尽量避免在第一课时时的小错误。

科学活动《了不起的轮子》课后反思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都有轮子。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给幼儿惊奇,引导幼儿遐想,令幼儿着迷,让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了不起的轮子》,让幼儿既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课前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轮子的图片和实物,如:各种各样的汽车图片;玩具汽车、火车;实物:滑板车、自行车、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过图片及实物认识很多有关轮子的车。

本次活动我采用:设置情景,引发讨论――听听轮子的自述,了解轮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一、设置情景,引发讨论

活动开始我以自演小乌龟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果然,孩子们个个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从而也进入了主题,小乌龟很伤心,让猜一猜小乌龟为什么不高兴?你有什么办法让小乌龟高兴起来?轮子会怎样帮助小乌龟?这三个问题都需要孩子充分展开想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这些车能帮助小乌龟走得快,从而进入正题――因为有了“轮子”。在这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体验对轮子特点及作用的了解,也使孩子在情感体验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提升和运用。

二、听听轮子的自述,了解轮子的作用

通过轮子的自述,孩子们对轮子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们体会到轮子的自豪,知道轮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轮子是如何来帮助我们的。

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从教室讲到幼儿园,到马路上,再到家里,充分发挥了想象,语言得到了发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根据小班孩子喜欢玩的特点,同时也观察到他们对轮子的兴趣,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游戏,让幼儿进行探索让轮子(圈)滚动起来。通过动作体验来感知轮子会滚的特性,这些方面既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的特点,也能体现对幼儿探索可能性的考虑,基于孩子已有的经验,对于帮助小乌龟跑得快、及让轮子滚起来的目标。通过玩玩轮子,孩子们探索到了轮子的好几种玩法,在玩玩中了解了轮子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反思 篇5

1、学习简单的分类的方法;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的玩具店》,玩具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基本部分

1、听一听,欣赏故事

小兔子开了一个玩具店,里面有许多的玩具。(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都分类就容易找到了。

2、想一想,尝试分类

把小兔店里的玩具按照不同类型分类。

3、做一做,探索巩固

幼儿将手中的物品归类摆放。

三、结束部分

带幼 儿到区域整理玩具,伴随音乐《玩具总动员》离场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区域按种类、颜色收拾玩具,培养幼儿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小兔玩具店》是小班的综合活动,讲述了一只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它的店里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可是它不会整理玩具,请孩子们帮忙。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兔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学会将物品摆放整齐。本次教学前,已经试教了两次,每次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每次都在改进:

第一次试教时,我先让幼儿欣赏《小兔的玩具店》的故事,让幼儿通过看课件帮小兔想办法整理玩具,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再让幼儿根据物体的软硬、形状、颜色等标准操作分类。

试教下来,出现了很多较大的问题:

1、纸质操作中的多次分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使孩子跟不上节奏。

2、活动中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玩具进行分类让小班幼儿在一节课时内掌握不实际,导致幼儿没有在原有的经验上有所提升。

根据第一次试教的效果,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对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我舍弃了课件和纸质的操作,将目标定位为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首先,我以小黄鸭手偶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接着以带幼儿去玩具店的形式引出小兔的玩具店,通过帮小兔整理玩具,把玩具进行软硬的分类,再到小兔的玩具店买玩具,最后将玩具放回家中,进行第二次巩固练习。总体来说,比第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根据这两次试教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探讨。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我把幼儿带到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各个环节更加紧凑,达成情况良好。整个活动中我都注重调动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注重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幼儿了解根据物体的软硬对玩具进行分类,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了玩具整理后的有序和愉悦心情,从而掌握知识。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本次活动中,我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教学反思 篇6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活动思维为主,其思维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和具体情景。数数是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基础,可是由于数的抽象性使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易于枯燥化,幼儿极容易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然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让幼儿身临其境,如:在感知3以内的数量时,我为了让幼儿学的有兴趣,我就活动开始创设了来到果园的情境,让幼儿一起看看果园里有哪些果子,孩子们的兴趣就立刻调动了起来,边指着树上的果子边说着果子的名称。接着就创设了问题情境,小动物们采了很多果子,它们不会数,需要小朋友们帮忙数一数,小朋友们就自主尝试手口一致地点数,当发现幼儿说错时,我就积极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最后幼儿把自己数数的方法进行了展示,我只是对他们的数数方法进行了小结,并用孩子喜欢的拟人的方法“伸出食指妈妈”进行集体数数,点数到最后的教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最后是一个“摘水果”的情境,幼儿不仅要用刚才的方法手口一致地点数盆子上卡片上的水果,也要在果园里摘相应数量的水果,有4个和5个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设计了此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情境中运用比较多的物体及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事物,也有挑战5以内的数,幼儿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4以内的点数,因为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同时能够感觉到数与量的实际意义。整节课后我发现还是有不足之处:大部分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点数物品,可是部分幼儿在点数的时候能手口一致的点数,但说出总数的时候是错误的。根据这点,我觉得后面的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教室i自主寻找一些物品进行练习点数,多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机会。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篇7

一、创设随机教育的环境, 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自然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天生就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好奇, 他们什么都想去试一试, 什么都想去看一看, 什么都想去动一动, 喋喋不休地提出很多“为什么”。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喜欢接触大自然, 对周围的一切现实事物都感兴趣, 常常用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 并通过直接的经验来认知事物。在教学活动, 我更多地采用了以周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常见事件进行随机观察、随机教育。例如科学活动《下雨了》, 单凭教师讲解, 提供下雨的声音, 或图片是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所以我利用海南五月份的天气有点多变, 上午还是太阳当空照, 下午临近幼儿离园时间就会来个大变脸, 要么是乌云布满天, 要么是狂风暴雨。这样突变的天气常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与有意注意。于是我带领幼儿在窗边观察下雨的情景, 采用向幼儿提问的形式, 如: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声音?雨水到哪去了呢?下雨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时还透过窗户让幼儿伸手去接些小雨滴……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初步认识关于雨的知识。幼儿通过观察充分体验、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 从中了解了有关雨的知识, 培养了乐于观察、乐于参与、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下雨了》中, 引导幼儿回想观察下雨的情景, 幼儿能用点画、短垂线, 斜线表示雨……以亲身的经历呈现在美术作品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充满兴趣去科学探究, 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随机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不能对幼儿产生过高的要求, 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参与者, 并创设平等、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 保护幼儿在安全的条件下, 给予幼儿自由, 包括想的自由、说的自由和做的自由。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探究采用随机教育符合小班幼儿情感需要, 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多观察、多提问、多动脑, 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小班幼儿对鲜艳、形象有趣的材料有着浓厚的好奇心, 而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 又是幼儿实现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教师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通过直接动手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原有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求, 在操作的过程中从简到杂, 易到难, 浅到深的递进方式呈现给幼儿.实践证明, 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且具有游戏性的材料, 能较好地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给幼儿准备的材料不能只是单一的、能滚动的东西,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准备的材料其中包括有能滚动的球、瓶子、电池等, 不能滚动的书、椅子、 积木等物体。观察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 了解物体的共同点和异同点, 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区别, 回忆自己平时是如何玩的, 鼓励幼儿试一试, 大胆尝试地去玩, 幼儿通过自己多次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比较、发现, 圆的物体能滚动, 不是圆的物体是不能滚动的, 从而产生探究科学活动的欲望。

丰富材料的存在也激发着幼儿不断思考的欲望, 美术教学活动《多变的颜色》中幼儿先了解出示的各种颜色, 通过让幼儿玩颜色的环节中, 将黄色加蓝色变出绿色, 红色加黄色变出橙色, 实验操作是具体形象的, 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材料起到了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 调动操作积极性的作用。

材料的投放, 不断地变换, 能唤起幼儿独立探究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幼儿合作伙伴, 要尊重幼儿, 倾听他们的意见, 共同动手操作, 共同发现问题, 共同寻找答案。师与幼之间的心灵与智慧的碰撞, 经验与情感的交流, 双方的支持与鼓励, 正因为教师以这种伙伴角色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更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自发的、主动的、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

三、积累广泛丰富的经验, 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的情感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的时代, 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需要一批具有广泛而又丰富科学素质的人才, “科技兴国”所要求普及科学知识的首要对象就是幼儿, 在幼儿时期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学探究又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特点, 两者相互促进。

科学探究, 不只是单一的学习, 需要幼儿不断地参与— 观察—了解—认知, 同时, 还要从多方面地获取知识, 在这过程中,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幼儿需经历亲身体验, 结合思考, 才能收获经验, 但不是一次二次就能达到目的, 为开阔幼儿的视野, 可通过指导孩子去感知世界, 置身于大自然中, 让他们多看, 多听, 多模仿, 积累感性知识, 丰富生活经验。教师要把科学探究活动做到长期化、经常化, 使幼儿在知识的掌握上得以提升。

我们五月份的教学主题是:《可爱的小动物》, 目标是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喜欢动物, 愿意亲近动物, 融入动物的世界, 并和小动物做朋友。结合主题活动, 我常带着幼儿亲近自然界的动物。如:观察小蚂蚁, 毛毛虫, 树上是谁在唱歌呢?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 会主动向小动物问好, 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等一些简单的知识经验。接下来六月份开展的科学活动《夏天来了》, 幼儿初步了解夏天是炎热的, 并掌握驱赶炎热天气的办法。如:开电风扇、空调;到凉快的地方乘凉等。在具备这些经验后, 当幼儿再次观察蚂蚁时, 班上“小问号”明智小朋友就问我:“天气很热, 蚂蚁怕热吗?”我顺应幼儿的发展思维, 反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大家觉得呢?”幼儿你一句, 我一句地讨论开来:

“蚂蚁都爬到外面了, 我觉得蚂蚁不怕热”,

“蚂蚁爬得很快, 不怕热”,

“我折把扇子送给它, 就不怕热了”,

“我们家有空调, 请你到我家做客”。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针对小班年龄特点, 教师在活动中要以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和引导着幼儿提问。而要求幼儿独立地提出问题, 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激发幼儿提问时, 幼儿需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 才能勇于提问和争论, 而幼儿提出的问题是那么幼稚, 甚至到令人发笑的程度, 教师如果对这些幼稚的问题表现出可笑、不耐烦, 甚至责备, 这不仅是伤害幼儿的自尊, 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另一个“爱迪生”。所以, 积累广泛丰富的知识经验, 是为幼儿树立自信心, 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做了铺垫。

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 幼儿园是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乐园, 知识来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的学习, 更有益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开展, 幼儿教师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引路人。为培养幼儿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才符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对幼儿园小班体育区域活动的初探 篇8

体育区域活动,通过利用幼儿园场地、器材,形成各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地自由活动,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个性等在不同水平上均得到发展。如何让小班的孩子积极投入参与活动,得以充分锻炼,除了制定必要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指导外,在其活动中正确、科学、合理进行环境创设和提供各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材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结合季节变化,我们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情景性的户外体育区域环境和材料,注重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很好的提高了孩子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具体的的做法是:

一、 因地制宜,多角度创设活动区域

户外体育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建立是开展体育区域活动的先决条件,必需要有较科学的理论依据来进行区域的划分。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创设区域。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以走、爬、跳为主,根据其发展特点首先将一楼的塑胶场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如:将场地分割成三大块,一块场地创设“小动物运水果”的游戏,主要发展幼儿的走和平衡能力;一块场地创设为“乌龟爬爬”的游戏,主要发展幼儿的向前爬行能力;另一块场地设置为“小青蛙抓虫”的综合游戏区,结合小型器械,创设难易不同的道路,发展幼儿各种攀爬、跳跃、平衡、钻等基本动作和培养幼儿敢于挑战等品质。

在设置区域时我们也关注到区域之间的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发展上肢运动的内容,也有发展下肢运动的内容;既有基本动作练习的区域,也有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既有简单的动作练习区域,也有具有挑战性的动作练习区域。从不同的设置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需要,发挥区域的最大功能,让孩子更积极、更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多维度的提供活动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小班孩子喜欢颜色鲜艳、充满童趣的玩具,因此活动材料作为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提供的时候做到“多维度”,即为幼儿各个活动区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有多种特性。

层次性

每个幼儿在年龄特点、运动技能、运动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吸引不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并得到发展?实践证明,提供和使用不同層次性的活动材料,不断为幼儿建立最近发展区,能让幼儿获得体验和成功。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内容,按照幼儿动作发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供不同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赤足区”中,为幼儿创设了有不同材质的小路,也有高高低低的小斜坡和低栏杆;送的水果的工具也有不同,有手提的、背着的、头顶的。这些功能各异的材料,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不同难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情境性

小班的幼儿喜欢有趣的、假扮性强的体育活动,因此情境性的区域更能吸引小班孩子参与的兴趣,教师以角色情节刺激幼儿,能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年龄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于是我们设计了水果运回来后要喂到小动物的嘴巴;爬过铃铛网时不能触碰铃铛响,不然会引来大灰狼等的一系列情景,孩子被环境、材料吸引了,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很好的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

丰富性

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因此在各个区域活动内必须提供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儿选择和使用。

1、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如“跳跃区”提供悬挂物、弹跳床等发展跳跃动作的材料;“攀爬区”则提供体操垫、拱形桥、障碍铃铛网等发展爬动作的材料。

2、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如“运水果”提供不同的背包、提篮、顶碗、水果等外,还同时提供了栏杆、赤足小路、平衡岛、小担架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搭配。

灵活性

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当他们不再满足现有创设的环境和游戏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对活动材料随时加以灵活调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如:增加不同的道路供幼儿自主选择、在跳跃时把绳索放高一些等,在钻爬时可把网放低一些;跨栏宽一些;投掷的目标距离近些或者垂吊物降低一些高度。通过材料增加创设情节、器械的调节摆放增强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使幼儿的活动过程呈现一条波浪曲线。

三、制定合理规则,保证区域活动质量

每个活动区都有区域标志牌,并用不同颜色的手环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保证了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制定材料的取放位置、游戏的等待要求、汗巾和衣服的放置,保证了活动有序的进行。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篇9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看图,来猜测故事内容。然后,教师讲述儿歌内容。在讲述儿歌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肢体动作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并记忆儿歌内容。例如,“缩在椅子上”就双手抱住膝盖;“飞来又飞去”就伸开两手臂做蝴蝶飞的状态。孩子们看到老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觉得很有趣,自觉地就和老师一起学起来了。

通过肢体动作、图画内容,以及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记忆儿歌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绝大多数幼儿能将儿歌边做动作边完整念诵出来。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 篇10

(活动前先听一遍磁带,帮助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唤起记忆)。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听过《拔萝卜》这个故事。下面,小胡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记得《拔萝卜》里有谁去拔萝卜了?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故事中人物图片)

师:小胡老师要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仔细听一下。

二、完整欣赏歌曲《拔萝卜》。

(教师跟着课前录好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多媒体播放《拔萝卜》的故事图片,属于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提问:小朋友们,在歌曲里,老公公拔不动了,谁来帮助他了?小婆婆呢?小姑娘……

(依次提问,教师将人物图片按顺序摆放,随后再完整清唱一遍,方便幼儿听清楚歌词并校对人物顺序,属于第二次完整欣赏)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分段清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幼儿跟唱。

(重点学习“哎哟哎哟”;老公公拔不动萝卜,叫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时是怎么唱的;打节奏读旁白)

2、教师一边弹琴(事先录好伴奏),一边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这一环节可加上少许动作,给后面的表演环节作铺垫,也避免重复唱的枯燥)

四、教师指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1、师幼共同讨论、创编歌曲中人物的动作。

2、请个别小朋友上台,和老师共同表演《拔萝卜》的歌曲;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此环节看时间来定,时间充裕可多进行几组)

五、结束部分,迁入生活。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演得都很棒,活动后,我们可以在“娃娃家”里,一起分角色表演《拔萝卜》。那小朋友们,老公公他一个人刚开始拔不出萝卜,后面为什么能拔出来?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1

【关键词】区域活动 操作材料 学习价值 激发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与操作,可以对已有经验加以巩固和扩展。对小班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他们仍然处在明显的自我中心阶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数概念的认知发展,有必要创设数学区域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自主性,而且也能通过观察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幼儿对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和掌握情况。

一、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应创设生动的情景性的数学活动区域

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在创设数学活动区域时应设计有趣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活动时充分“动”起来。例如:认识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并按图形分类,可创设“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可用指导性的语言:“小动物饿了,给它们吃些饼干吧!”材料:用餐巾纸盒做三个小动物(嘴巴形状分别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彩色纸若干(画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操作方法:把画有不同形状的彩色纸剪下,根据形状喂给不同的小动物,可跟幼儿说:“圆嘴巴的小动物爱吃圆饼干,方嘴巴的小动物爱吃方饼干,三角形嘴巴的小动物爱吃三角形饼干,小朋友来给小动物喂饼干吧!”如此情景性的数学活动区域,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大家都跃跃欲试!

二、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投放丰富而多样化、多层次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同一内容应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便于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操作机会,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重叠法、并置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数学活动区域"找朋友"。材料:大小笔套若干。操作方法:将笔套一一对应插起来。还可提供瓶子若干,将瓶盖与瓶子一一对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可投放阶梯式有层次的材料。数学区域活动“娃娃夹辫子”,材料:身体上标有数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夹子若干。操作方法:根据娃娃身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教师在指导和观察幼儿操作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三、 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

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创设数学活动区域时,提供的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和预估材料。例如;数学活动区域中“漂亮的蝴蝶”,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边标有数点,一边写有数字)将其剪成两半。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数点和数字相对应)。教师在观察幼儿操作时,发现幼儿会根据“蝴蝶”的颜色和拼合处的轮廓拼出蝴蝶,根据这个问题,老师一方面把“蝴蝶”的颜色和拼合数字作调整,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点子的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四、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结合主题活动来确定指导重点

每个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一样,而小班集体活动时间短,因此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暂时还不能理解接受内容,就可将这些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活动中,以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享受活动的乐趣,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体验和表现。例如结合“三八”主题活动,为妈妈做项链。材料:红黄蓝绿颜色的吸管剪成大小不一的截断,操作方法:幼儿串一种颜色、几种颜色间隔或大小间隔同色的项链,通过操作,幼儿初步理解简单模式排序的规律。

结合 “快乐的六一”主题活动 ,幼儿制作彩链布置教室。材料:用色卡剪成不同顏色的彩条,制作方法:按红黄蓝间隔,通过制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理解(abab.aabb.abcabc)规律的排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区角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防干扰能力较弱,活动的兴趣易转移,因此有必要选择安静的区角创设数学区。

总之,要把幼儿数学活动区域的创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数学活动区域和集体教学活动的结合,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

参考文献: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2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 其影响力已波及幼儿园, 幼儿园的孩子们哼着流行乐, 扭着街舞的情形并不罕见, 甚至还被搬上舞台, 几岁的幼童大跳劲舞, 以往天真烂漫的孩子跳皮筋、踢毽子、唱民谣早已成为记忆中的一幕。由于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我国传承多年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受到冷落。这样发展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对此,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相关决定, 提出要尽快改善美育工作发展落后的局面, 将美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去。音乐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从孩子抓起, 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和舞蹈文化的途径和渠道。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过程中, 只是简单的播放音乐、教授舞蹈动作, 忽视了孩子们对于音乐和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 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学观念落后, 没有教学情境意识

当前的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大部分还是延续着传统模式, 即教师示范, 孩子模仿, 再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 一组用歌词伴唱, 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 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 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 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3.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教师示范、孩子模仿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 使孩子们根本不会去在意或者是关注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 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 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 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三、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对策建议

1.严格筛选教学作品

(1) 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选择孩子们感兴趣、愿意学的民族音乐作品

例如, 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 狮子的生动活泼和绣球的艳丽多彩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点, 播放这样的民族音乐时, 孩子们就会随着旋律自然而然的手舞足蹈、以自己心目中的动作去表现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

(2) 教学素材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使孩子们对其具有熟悉感

例如, 壮族的《包粽子》, 这首曲目的歌词简单, 曲调生动, 节奏顺畅, 加上包粽子的传统, 孩子们对此当然不会陌生, 在理解上难度较小, 更容易产生兴趣。

(3) 在选择教学曲目时的多样性, 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

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多种题材的曲目, 保持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的新鲜感。比如, 藏族的《北京的金山上》, 体现的是高亢和雄伟, 壮族的《舞公狮》表现的是神秘和庄重, 《什么水面打筋斗》所表达的是愉悦和欢快, 多种类型和题材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 要想在幼儿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培养孩子们的感受能力。例如, 对于民族音乐舞蹈《茶趣》, 教师在进行舞蹈编排时就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的情境, 先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 激发对茶农们愉悦劳作的向往之情, 同时穿插音乐, 感受壮族民族音乐的动听旋律, 在舞蹈练习环节, 穿上壮族的民族服装, 这样更容易融入到音乐之中, 激发舞蹈激情。

3.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 转变教学观念, 将孩子当做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1) 通过教师的有序组织,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美的意境

教师要注意从孩子们理解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 循序渐进的加以指导, 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 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美。

(2)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 感受民族音乐并将其表现出来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动作。孩子们只有真正的感受了民族音乐, 才不会出现依葫芦画瓢模仿的情况。融入了孩子们真实感受的表演, 才是有所联想、对表象加以整合的的表演, 才是幼儿园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实证研究

我们在这里运用一组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课程为主, 来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

1.设计意图

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活动目标

感受民族文化的色彩缤纷;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活动准备

课件一份、服装几套、花、图谱、音乐磁带。

4.活动过程

(1) 回忆经验

大家对于少数民族有什么印象, 我们这里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2) 欣赏散文

今天, 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民族歌曲, 听一听, 大家想想是哪个民族的歌谣?

评析:为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体验多彩的世界,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 让幼儿通过视、听, 多通道感受民族音乐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

五、小结

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件打基础的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 作为参与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 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 (试行) 关于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 尤其要充分利用广东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 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 拓展艺术视野。”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 是一件及具意义的探究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营造幼儿园民族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质量.中国美术教育, 2000年, (2) .

[2]刘定娥.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0年, (1) .

[3]陈凤.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新疆卷) , 2010.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象声词“啪嗒啪嗒啪嗒”。

2、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讲述故事。

3、体验大家一起睡觉觉的温馨感觉。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背景图;木偶小娃娃,小猪,小羊,小白兔各一个。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象声词。

2、活动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讲述故事。

3、指导要点:用象声词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讲述句式,借助小动物木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形象出现的顺序进行讲述。

活动过程:

1、完整地讲述故事。

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称叫《一起睡觉》。

提问:晚上,天黑了,有谁在大床上睡觉?

2、感知理解故事。

(1)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是白天还是晚上?

你哪里看出是晚上?(星星月亮)(.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在图片上你还看到了什么?(一张大床)

(2)逐一出示木偶,运用象声词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提问:“啪嗒啪嗒啪嗒”谁来了?(按故事中角色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

提问:嘟,小娃娃钻进哪里了?(被窝里)

教师:哇,床上真舒服啊!……

3、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运用象声词讲述故事。

老师操作木偶,幼儿跟随老师练习讲述故事。

小结:小娃娃、小猪、小羊、小白兔在一起睡觉真舒服啊!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来和大家一起睡觉,回家以后,你们可以学一学小动物们的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规律,在活动中我先用动作暗示引导幼儿说出晚上最明显的特征,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白天与晚上的区别。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故事情节做一个猜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同一种模式的提问、讲述方式会造成幼儿学习疲惫,如果老师用猜谜语方式引出小兔等,通过猜想再次激起幼和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幼儿学习的持久性,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活动中有几名幼儿表现不积极,是因为活动中没有让幼儿参与表演造成的。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

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图片),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意为我们预报天气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

三、谈话: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预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宝贝,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吗?”“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们可以提早加衣服,热了我们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带伞,带雨衣,雨鞋等。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们就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回幼儿园和自己的好朋友们预报天气。”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参观幼儿园活动反思 篇15

一、常规培养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 易受暗示, 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形成, 第一次接触集体生活的他们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 良好的常规能使小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开心, 并且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

小班第一学期第一天早上入园, 我们一定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家长抱着孩子进园, 到了值班老师那里也不肯放下。针对这一现象, 我多次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入园不适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再加上以前在家里是许多人宠一个孩子, 现在是三个教师照顾三十个孩子, 关系的落差让孩子有很强的不安全感。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从而渡过“断奶期”。 另外, 我也会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表扬能自己走进班级的小朋友, 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通过我一段时间的积极暗示和表扬鼓励, 孩子们都能高高兴兴地走进班级, 并能主动向三位老师问好。

又如, 现在天气热了, 我班幼儿在盥洗室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怎样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的好习惯, 但不要长时间逗留呢?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盥洗的常规。 比如, 在洗手等待时, 就可以采用关于洗手要排队的儿歌:“小宝宝, 排排队。你在前, 我在后。 一个跟好一个排, 整整齐齐排好队。 ”洗手时用同样的方法:“拧开龙头冲冲手, 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 换着小手再搓搓, 冲冲冲, 冲手心, 冲冲冲, 冲手背, 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 小手洗的真干净。 ”通过儿歌的学习再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训练, 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 没有了刚入园的争、抢和赖在洗手池边的现象, 还养成了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的好习惯。

因此,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

二、常规培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游戏能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游戏时间往往是常规最容易混乱的时段。

在玩桌面游戏时, 糖糖面前有一大堆玩具, 他并没有拼搭, 而是用双手抱住, 大声喊着:“老师, 小辉有许多玩具, 他还在拿。”那边小辉说:“老师, 糖糖也有许多玩具的, 他不给我。 ”确实, 刚入园的孩子在玩桌面游戏时, 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比哪个人的玩具多, 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呢? 由于小班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同伴并喜欢模仿, 这时教师就要充当引导者、观察者, 把拼搭的有点成型的孩子的作品, 进行大加赞扬, 通过夸张的“大呼小叫”式的夸奖吸引孩子的注意, 使他们在争相模仿中完成拼搭。 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 从而保证了游戏质量。

另外, 小班幼儿由于没有整理的习惯, 游戏结束之后的游戏区往往比较杂乱, 因此,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标记进行归类整理。 如, 在海之蔬果的柜子上贴上各类蔬果的标记, 在海之寿司的柜子上贴上各类寿司的标记, 等等。 在贴标记的过程中, 我们要让幼儿参与标记的制定和制作, 并和教师一起将标记贴在相应柜子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现在整理玩具根本不要我们提醒, 孩子就能相互提醒, 并做到井井有条。

因此,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三、常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因为一日活动中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多, 所以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除了从适应集体生活和幼儿的需求开始, 还要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比如, 平时总听到有老师说, 问题抛出去收不回来, 要么所答非所问而且抢着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 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表达出的内容就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第二, 他们没有学会轮流回答, 会出现活动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现象。 怎样解决这种现象呢? 其实, 我们平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暗示。 如请孩子回答问题前, 做一个举手的手势;别的小朋友发言时, 做一个拉上嘴巴拉链的动作。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上课的常规非常好, 我轻松, 孩子也开心。

又如, 户外体育活动是孩子的最爱, 每次时间到了还依依不舍, 有的干脆充耳不闻, 继续游戏, 教师直着嗓门喊, 他看看你, 照旧玩。 我就用“木头人”等游戏, 建立活动中站位的常规, 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说的“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境, 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应该在一日活动中建立。

上一篇:死刑保证书下一篇:暑假生活真精彩--查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