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

2024-06-22

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精选10篇)

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 篇1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3 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υ= S / t变形 S= υ t;t = S/υ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4、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马老师

发布日期:-01-04 08:16:44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

3、单位:焦耳,1J=1N?m

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有用功 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4、额外功 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5、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6、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G /(n F)

= G物/(G物+ G动)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 h

3、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3W 1mW=106 W

基本方法:有意识才会给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1、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液体压强特点

4、物体浮沉条件

5、杠杆平衡条件

6、分子动理论

7、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门锁等。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 篇2

一、计算题的命题范围及知识点

计算题命题原则一般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面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 按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各层次要求, 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达到的程度。

《物理课程标准 》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 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3个一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等14个二级主题;还有68个三级主题。 其中有明确指出进行计算要求的三级主题有4个, 分别是: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按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要求, 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会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 由两个求出第三个。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按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要求, 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 就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 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3. “ 理解欧姆定律, 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按 《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要求, 属“理解”水平层次。 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电功率和电流, 电压之间的关系, 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属于“理解”水平。 学会读家用电能表, 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通过《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涉及计算方面的三级主题还有8个, 分别是: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属 “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 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知道阿基米德的原理。 属于 “了解”的层次。 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属于 “了解”水平层次。可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属于 “理解”水平层次。 理解功率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等。 功率的概念应该能够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

5.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属于 “了解”的层次。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 知道机械功, 机械功率的物理意义, 定义式及单位。

6.理解机械效率。 属于 “理解”水平层次。 理解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 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7.了解热量的概念。 属于 “了解”水平。 了解热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能做简单的计算。

8.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认识效率。 属于 “认识”水平。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 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损耗, 从而在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

计算部分知识涉及的考点有:

1.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2.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

3.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以上考点常以基础知识为主, 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中常见的有电、热综合题, 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二、近年来中考试卷中计算题的主要类型

1.计算题的第1题以八年级中的力学知识为蓝本。

(1) 综合有关重力、压强的计算

(2) 综合有关重力、机械功、功率的计算

2.计算题的第2题以九年级中的电学知识为蓝本。

(1) 综合有关热量、电能、电热效率、电功率的计算

(2) 综合有关串并联的电路特点、 额定电功率、 实际电功率的计算

3. 计算题的第3 题, 也是压轴题, 一般是电学知识综合应用计算。

近年来, 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 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 加强情境题的训练。

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 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 切实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抓住概念和规律的实质。 其次要注意观察生活, 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多收集整理与物理相关的素材, 加强对此类题的分析训练, 定会收到成效。

三、计算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1.审题指导。

解题时审题是关键, 所以审题教学是解计算题的第一步。可以用画竖线的方法, 把一道计算题的过程分清, 一句话结束基本上就是一个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之间会有一个物理量相联系, 通过解出相关的中间量, 就可以顺利解出本题。 教学审题时需教会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关键词语, (2) 挖掘隐含条件, (3) 排除干扰因素, (4) 对应相关原理。

2.计算题的训练思路。

(1) 先从一个公式解决一道计算题练起, 一个公式用一次就能解完本题。

(2) 再练习两个公式结合, 用两步才能求解的计算题。

(3) 试着做一做用两三个公式列出两至三个等式, 通过解方程组才能求解的计算题 (这样的题不用练太多, 力、热、电或它们的综合题, 练几个经典题就够了) 。

3.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题书面表达。

教师在指导计算题写法时会说得很细, 学生一下子无法全部接受, 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理解:想象成别的学生问你怎么解这道题, 给同学讲解时, 会把过程说得很全面, 否则同学可能听不懂, 如果把你讲的理顺后写下来, 就是完整的解题过程, 其内容包括:

(1) 每解一步时先要写清你想要求什么? 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2) 每一步都要有公式, 带上单位, 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一般用国际单位) 。

(3) 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要准确, 并带上必要的角标。 注意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

高三生物期末备考复习策略 篇3

一、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知识网

在期末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归纳知识、熟悉链接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从知识网络中调取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书”,注重比较、分析、综合等认知技能的训练,学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生物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生物学习方法,能运用正确方法建立生物学知识。

例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的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上,不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要解决此是需要学生建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框架。不仅要牢记包括溶酶体在内的八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而且学会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并进一步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延伸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由此可知D错误。

二、加强训练,提高信息转化能

生命科学具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试题情境的呈现形式趋于多样性,通过图示、图表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重视考查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准确把握图表中的生命科学信息。选择正确方式描述生物学知识,准确提取及转换图文信息的能力,并用能用正確的方法建立生物学模型。

例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lO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由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所以这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C

点拨生物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图中可见,纯茶园的物种数比杉茶间作园、梨园间作园在各个月份中都是最少,由此联系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图中杉茶间作园物种数10月份时最多,但物种数与每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果关系。

三、联系实际,提升运用理解能

在生物考试中会有联系实际的试题,以生产、生活、最新科技为背景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解释、分析、判断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在实际问题中寻求解决方案或为已知的生物学原理和结论提供新证据。所以,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复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找准切入点。培养自己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3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

点拨把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歧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最新科学发展的成果相联系。

四、突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类试题是生物高考命题中必考的题型。实验题的题材广泛,其来源一是教材,二是科研,但肯定都符合新课程高考生物学考试的要求,所以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搞透教材中实验原理、方法和过程:强调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会对照的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等来分析,提升解答实验类试题的能力。

例4根据下表所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①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②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④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③。

答案C

点拨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一要注意生物材料的选择,原因在于材料选择正确相当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二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和对照的原则:三要注重从实验现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五、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不规范的答题造成的非知识性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错别字而失分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答题中常出现将“双缩脲试剂”写成“尿”,“线粒体”写成“细粒体”,这种失分是非常可惜;另外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或画蛇添足等引起的失分也是憾事,在复习迎考时要训练自己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描述生物现象和事实。

在期末备考中,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生物成绩。

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 篇4

磁与电

人教版初三物理2016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整理:磁与电

1.磁体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磁体在磁性上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体的磁极在磁体两端,中间几乎没有磁性。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2)磁化:一些物体在电流或磁场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场和磁感线。

(1)在磁体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力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2)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电与磁。

(1)1820年,奥斯特发现: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中,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排列的一层一层的同心圆。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3)内部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4)电磁铁的特点:

1、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有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有改变电流大小或螺线管的匝数来控制。

3、电磁铁的磁极改变可以由对调电流方向来实现。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计划 篇5

武胜中学

张强

一、复习规划

复习规划是三段式复习法。即: 第一阶段是章节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4月3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 2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20日左右结束,时间约3周。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5日前结束,时间约2周。

二、复习策略

⑴章节复习——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①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辩析和应用能力。二是立足大纲,要依据大纲的基本要求,以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为标准,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要盲目拨高或设计较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学生复习积极性。

②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的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③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好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辩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性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①巩固基础。专题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横向归类形成的,在知识归类的过程中,仍要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必然会影响知识关系的认识,影响专题复习的效果,因此,要通过设计知识点的辩析与对比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

②完善体系。一是梳理关系,专题即一类知识,是从教材整体的角度把关联知识进行汇总,前搭后联形成的某一知识体系。对知识的归类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知识的重新组合,不仅有明确的归类标准或归类依据,而且还有明确组合关系。因此,要通过知识的组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的组织标准和组织关系,使之形成即有具体内容,又有组合关系的专题网络。另外,各个专题不是独立的,各专题之间也存在一定融合,在梳理专题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题内知识的完善,而且还要加强专题之间知识的联系,使整个教材知识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二是完善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联系面较小,知识内涵挖掘不充分,知识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知识内涵,将知识点融入专题知识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知识点的联系已有涉及,但涉及面较小,深度不够,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掌握知识点之间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辩析的能力。专题复习尤其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③综合应用。一是知识综合,章节复习完成了知识点的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足,知识综合程度不够,知识辩析能力相对薄弱,因此,要在加强相近知识的辩析的基础上,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提高知识的跨度和综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辩析能力。二是训练综合,专题训练中,要适当减少知识点的对应训练,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或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④提高能力。专题复习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理解仅仅是停留在认识上,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一是必须加强应用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解题方法或规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⑶模拟测试——依据考题进行综合复

模拟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回扣、强化、调节。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篇6

初三是中学阶段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升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初三数学教研组以初三年级组中考复习备考方案为依据,制定了本教学组的的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2014年中考的到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中考备考工作需做到早计划,早落实。根据我校中考备考精神和年级备考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考试范围、方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备考的准绳,认真落实到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二、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现在有340多名学生,从开学的几次考试来看,数学成绩能考到90分以上的只能占到大约20%,90分到72分能占到大约30%,其余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初三这一学年的学习和复习,对于中考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任务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

任务:本学科于2014年3月中旬,完成初三新课的教学工作。扎实的完成初三的新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注重联系初

二、初一学过的能内容。

目标: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网络化,方法多元

化,技巧灵活化。

措施:全组教师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预习学案,不无故拖延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新授课和后续复习时间。由于学生的层次不齐,所以这一阶段地学习,授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分层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优生。面对差生,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常跟踪;促中转优,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方法引导;优生保先,能力至上,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精选习题,练在实处。特别是在晚课习题的训练习题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分层练习,人人都有事做;及时辅导,问题及时解决,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第二阶段:

任务: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5月中旬

以教材为主线,系统复习初

一、初二和初三的基础知识,宏观把握数学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目标: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做到重视课本。现在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高

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立体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结构。

这一阶段的习题训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

第三阶段:

任务:第二轮复习5月中旬--6月初

这一阶段为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目标:第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把握中考的考点、重点、难点,抓好查缺补漏工作,抓好知识的迁移、变式训练和中高档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措施:

第二轮复习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训。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专题训练时,习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习题要有针对性,围绕重点难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习题需要一定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个难度要兼顾好所有学生。

这一阶段的专题复习,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训练后的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并记住

课本例题、习题中的一些重要结论,领悟例题中使用的思想方法。

2、反思课堂笔记中的教师重点强调和总结过的规律、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的熟练掌握可以使你在考试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试题没有陌生感,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3、反思平时测试中的错题。在冲刺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经常翻看揣摩这些曾经做错的题目,对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大有裨益。

第四阶段:

任务:第三轮复习6月初--中考前

目标: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缺补漏、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措施:第三轮复习中,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题的时间,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设置,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教师也要批阅及时,评分规范。随着中考时间的越来越近,学生们要在考前在各方面逐步调整自己,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内容方面,要回顾整个知识体系,特别要重视那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在此阶段不适合再去钻研难度过大的题目。最好适当地逐步减少练题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接触少量的综合题,以熟悉题型、保持自信为目的。

这一阶段,要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评评,学生身心都会感到疲惫,所以要适当地教学生们放

松心情,学生们自己调整心里状态,不要太放松也不要过于紧张,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中考备考工作是提高中考成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都认真对待,积极做好中考备考工作,并把自己的备考计划认真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对我们的学生负责,问完成学校的中考目标而努力!

2013——2014学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如何上好初三物理复习课 篇7

一、复习课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增大课堂容量, 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会,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没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因此, 在学生心中少了探究新知的挑战与乐趣, 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学习动力不足失去主动性, 教学就没什么效果了。古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所教内容新颖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使学生在好学和乐学中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教师有序地引导全班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也就是说, 注重传授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所以,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应更多考虑学生学法的问题, 采取的复习方法, 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领悟,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从注入式向培育式改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课更要注重系统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 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整理, 即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 使之纵成线、横成片, 从而使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所以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 从“点—线—片”上整理。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复习课必须要有针对性

初三复习由于内容多, 时间紧, 而且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综合学科。它的基础, 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 而且更体现在科学思维方法上。所以教师应细心研究教学的重难点, 做到课堂有针对性, 注重实效。一是针对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以致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上总有“伸手够一够, 才能摘到果子”的进取心和成就感。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 使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钻研和思考, 去突破难点,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把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复习讲评的重点。教师在复习课中对于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 复习内容应讲究一个“精”字。因此, 教师课前备课就要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进一步熟悉并了解教材, 明确其内涵, 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同时也要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四、复习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所以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复习课中的作用, 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中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重视实验教学在物理复习课中的作用, 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的掌握有时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运用和进一步发展。近年来, 中考试题中把物理知识活学活用类型的考题越来越多。因此, 物理总复习就更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课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复习课更需精讲精练, 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是课堂重要的反馈手段。在训练学生能力的同时, 也可以成为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题流于形式, 老生常谈, 就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 或者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练习题过难, 势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对学生心理上无疑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 会使学生疲于应付,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着“教师走入题海,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的理念, 通过一道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 又要有梯度、有层次, 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以教师的教为主导, 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所以教师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拨、浓缩课堂复习的过程, 努力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力做到, 以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来启发学生深层次的独立钻研和思考。做到以点带面, 让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生能充分地、有效地领悟知识, 理解原理, 从而大空间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物理实验的复习备考策略 篇8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试题中可以看到,物理实验出现了一些创新实验考题,其特点是在高考要求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的设计,加入了一些创新因素,要求考生能利用必须掌握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解答相应的实验问题。这类实验跟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相比,在实验的能力考查上要求要高一些,但在难度上比设计性实验和创造性实验要容易一些,因此,学生在解答这类实验问题时,答对率能达到60%左右,可以说,这类实验既能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达到选拔的功能,应该是今后几年高考的重点。

前几年考生害怕电学实验(得分率很低),而对力学实验比较有心得(得分率相对较高),从广东高考统计的成绩来看,广东高考的物理实验题考生的得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考生在力学实验的解答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答对率反而低于电学实验,针对以上的两类问题,以下笔者就《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和《探究动能定理》这两个实验谈谈创新物理实验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和《探究动能定理》的理解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通过某种给定的实验方法,采用合理的手段对某些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进行验证,在高考要求中,该实验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满足守恒的条件,当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改进实验方案,直到守恒的条件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考点;第二,实验器材选择的基本要求:由于空气阻力和其它阻力的存在,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必须考虑选择物体时要尽可能使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这个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考点;第三,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得到实验结果往往是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之一;第四,正确进行实验的误差分析:实验是有误差的,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是近几年高考考题的热点,要能找出实验误差的真正所在,再通过恰当的改进方法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

《探究动能定理》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在新课标的高考中,很多省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该探究实验,复习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该探究实验中高考考查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探究的方法,尽可能创造条件完成实验;第二,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第四,能根据实验装置分析实验误差,并通过改进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精度。

二、正确进行实验的数据处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利用数据来说明机械能是否守恒,因此,数据处理是本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数据处理中主要涉及准确的计算、按照实验的要求合理保留有效数字、利用计算的结果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等。

【案例1】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 m/s;

(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分析】(1)根据纸带上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计算重物速度的大小,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在有效数字的处理上,注意实验的要求.

(2)试题中明确说明了纸带上的O点为第一个点,因此,v0=0,可以通过计算B点的动能得到动能的增加量,在判断实验结论时,允许实验误差的存在.

【思路】(1)由vB=知,vB=3.90m/s.

(2)设重物质量为m,OB对应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为ΔEP=mghB=7.70mJ,动能增加量为ΔEk=mvB 2 =7.61mJ.

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相等,因此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答案】(1)3.90;(2)ΔEP=mghB=7.70mJ,ΔEk=mvB 2 =7.61mJ.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相等,因此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反思】本实验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正确理解。第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二,在重物的质量m未知的情况下,在验证时可用含有m的表达式表示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三、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思路进行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是新课标模式下高考的重点,其创新的思想方法必须要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进行创新实验是一个新的举措,实验问题不一定很难,但创新的思想很重要。

【案例2】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了木板、钢球、铁钉、橡皮条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准备定量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要达到实验目的,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钢球由静止释放时的 和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还必须增加的一种实验器材是 。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据 定律(定理),可得到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

【分析】(1)在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可以认为钢球在释放时相对于水平木板的重力势能转化为钢球的动能(刚到达橡皮条),之后,钢球的动能转化为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因此,既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也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探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

(2)为了获取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及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本实验中要利用刻度尺测量有关的长度(钢球刚释放时到水平木板的高度及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

【答案】距水平木板的高度,刻度尺,机械能守恒(动能)。

【反思】本实验虽然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但实验的难度不大,在实验中不需要求推出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难度。只要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就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创设实验条件完成实验

【案例3】“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4):

(1)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

A. 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 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2)图5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本实验中由于细线拉力做功使小车动能发生改变,问题是影响小车动能改变的因素还有摩擦力,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计算细线拉力的大小,只能用钩码的重力替代细线拉力,因此,在实验中必须创设两个条件,才能完成实验。第一,将摩擦力的影响消除;第二,合理调整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关系,使钩码的重力能替代细线拉力。

【思路】(1)在平衡摩擦力时,通过适当调节垫木的位置,使小车在没有任何牵引的条件下能在倾斜的木板上作匀速运动,答案A错;设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分别为m1、m2,由F=ma可以计算出T=m1g,可见,当m1?垲m2时,T=m1g,答案B错;为了使纸带能尽可能多记录小车的运动信息,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答案C正确。

【答案】(1)C;(2)0.653。

【反思】用图示的实验装置直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影响小车动能的因素太多,很难直接得到恒力的大小,为了完成实验,只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造条件,减少或尽可能消除次要因素的影响才能完成该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在其它物理实验中也有所体现,这也是高考试题中一些创新实验考查的热点,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

五、正确理解实验条件,变换思路进行探究实验

【案例4】如图6所示是某同学做“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直轨道上的O点,用同一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各位置A、B、C、D、E、F、G(图中只标出了O、G)离O点的距离d分别为8cm、16cm、24cm、32cm、40cm、48cm,56cm。

(1)该实验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重力 (填“需要”或“不需要”);

(2)该实验是否必须平衡摩擦力? (填“是”或“否”);

(3)为了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规律,依次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在方格纸内描点作出v2-d图象;

(4)从图像得到的直接结论是 ,从而间接得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是 。

【分析】本实验是完成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运动的速度可以利用遮光条的宽度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较为精确的计算出来,由于引起小车速度变化的因素较多,从实验的条件来看,无法直接得到外力对小车做的功。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小车从哪个位置由静止释放,对小车做功的合力是恒力,根据恒力做功的规律及图示的装置,可以利用小车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d替代外力对小车做的功,再研究小车的速度与距离d的关系也能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思路】(1)该实验不需要测量重物的重力,因为绳子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只要是恒力就可以利用位移替代合力做功判断合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不需要计算合力做功的大小;

(2)该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原因与(1)相同;

(3)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描点,再将实验点用直线连接,如图所示;

(4)由图象可知,d与v2成正比,而d可以认为是合力做功的大小,可见,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1)不需要;(2)否;(3)如上图所示;(4)d与v2成正比,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反思】(1)用位移替代力对物体做功是一个新的尝试,可以通过探究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得到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这里突出体现了实验思维的转换;

(2)探究实验的最大特点是其不可预测性,本题作图时,实验点可能有偏差,要舍去一些偏差较大的点,再将图线进行正确连接,才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物理实验的复习不仅需要掌握常规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实验的器材和条件能解决一些创造性实验问题,提高自身“阅读”实验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作出了一些调整,着重考查实验的细节、过程及“阅读”实验的能力,你必须要知道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完成某实验(“阅读”实验),这种调整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使实验题的得分率有所提高,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些变化,提高实验的复习效率,以获取最好的复习效果。

初三物理期末备考复习资料 篇9

1.导向引路: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便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

3.训练能力:通过持续复习和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

(二)复习进度与计划: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也跟许多兄弟学校一样在时间上制定了三个时段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课本为主,按册进行。

时间为3月中旬到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着重从课本入手,依标扣本,在字,词,句,

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强化重点。

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底。这一轮进入专题复习。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别类地进行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把握整体。

时间为6月上旬到中考前。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精选精练中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和难度,安排和分配好答题时间。这一轮的复习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起到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10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1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的研讨会,下面就组织备考复习阶段的一些粗浅做法和大家谈谈,利用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了解命题原则,掌握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并相互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等。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

依据学校上学期制定的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考复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统一进度,上好每一节课,,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及教育质量。

二、进行三轮复习

1、第一轮:回归课本

夯实基矗我们很清楚这些年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从专家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来看,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重视如下几点: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

2、第二轮: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三、关注好“热点”和“盲点”问题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将以《考纲》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电功率”、“能量”、“内能”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尤其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第二轮复习的同时,我们将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在第三轮复习工作中,我们将在加大模拟训练的同时,积极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另外,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应考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一个学生都胸有成竹。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应是教师始终不渝的追求。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参加了在xx召开的20xx年物理中考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两部分组成:上午我们xxx中学一位老师的近x年中考分析和20xx年物理中考考试解析:分析以前试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会看,看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能按要求做题,看不出隐含条件等;不会说,表述问题语言阐述能力欠佳;不会想,思维方法上存在问题。20xx年的试卷形式和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试卷主题将体现注重基础和体现能力两个主题,是以力学和电学为主。下午我们听了两位物理老师的复习课,很好的引领了我们上好中考前的物理复习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确了复习的目标,也为我指明了复习的方向:初三复习已经进入紧要关头,随着中考的临近,复习的程度也相继到了一轮的后期阶段,现将我个人的复习过程和一些心得提供出来,供大家批评和指正。

1、三轮复习方案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采用了紧扣书本,以各章节的概念和公式的为主线,进行从浅入深、由易至难、从熟到精的强化训练。在这一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住我的思路和运用我提供的方法认真完成复习任务,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和思想认识问题,不能够尽心学习,在课堂上总是混混了事,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二轮复习以专题讲座为主,中考说明中的四套练习为辅,进行每一部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的学习物理,让他们感觉这一阶段中不是没有什么可学,也不是什么都会。对各个系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他们有内容可学,能感觉到通过二轮的复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第三轮复习主要以外界试卷和模拟试题为主,训练后进行详细分析,对优等生进行特别辅导。我还将结合中考形势关注热点,尽可能的分析出中考中所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题例。

2、优等生的培养

对于优等生我采用合理使用时间,每天一到二题的专项训练,让他们能更好的掌握中考的题型和题例,加强训练他们解题的速度和技巧。每天对训练的题型

或题例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进行点拔与讲解,让学生在无压力和作用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3、普通生的引导

对于班级中一部分不学或厌学的学生,我采用课堂重点关注,课后跟踪,及时检查作业,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掌握中考中应掌握的基本题型和题例,所考成绩能超过合格率争取达到优秀率。

4、学生对学科认识

物理是一门中等学科,课后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绝不占用其它学科的时间和学生过多的精力。而制订复习计划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既明白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是什么,命题的分配时间进行补差。擅长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并时常再巩固一下做到熟能生巧。不擅长的则一个地方都不可以漏掉,要全部都记下来,然后根据这些整理出来的条目一条一条解决,抓紧时间一点一点认真仔细地把这些“硬骨头”消化掉。把不会的变为擅长的,做到能灵活运用,不出任何差错。

通过复习研讨会,我将对照研讨会提出的.方向调整复习计划,争取20xx年中考取得好成绩。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3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就本次物理期中考试情况向大家通报一下:

1、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是由我出的,试卷内容包括6、8、7、9四个单元,其中浮力的知识点,由于刚学完新课,还没有来得及复习,因此考得比较浅。试卷有一定的广度和梯度;从考试情况来看,较适合学生实际,也较符合学校出卷时的要求。

2、各平行班发展较平衡,其中6、9班有较大的优势,为我们初二物理作了贡献。

3、初二这学期,就学生本身而言,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且渐明显,幅度大;就物理学科特点而言,这个阶段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相互联系,知识点逐渐增加而加深,压强浮力又比较灵活,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成绩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从这次考试情况来看,也确实是这样。

根据如此出现的情况,我们物理备课组作出反思:

(1)除了存在上述的客观情况之外,普遍学生对物理不够重视,比如中午自习的时候,能自觉复习物理的同学较少

(2)学生做作业时,任务观点的较多,抄作业现象严重,有的甚至能交什么也不做的作业本上来,即使做作业也是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能真正认真做作业的同学真的较少,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就更少了

(3)部分同学上课效率不高,学习的兴趣还有待提高。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物理备课组将作出如下要求:

(1)鼓士气,初二物理的学习确实到了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绝对不能麻痹大意,稍有分心,便要一落千长,度过了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能在物理方面站稳脚跟了

(2)重过程,过程性的学习比结果性的学习更重要,课堂是主阵地,复习、预习、作业是内化的主要途径

(3)喜丰收,有了这样的“士气”“过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能成为物理的“优秀生”。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4

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言,与大家一起针对20xx年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势和复习方法进行交流和学习。下面我就个人在物理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和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个人的复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项研究,三轮复习,四种方法”。

一、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思路方向;研究学生,制定有效复习计划

首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才能知道知识点的所在,重难点的把握,掌握中考命题趋势,让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复习,才能事半功倍。从以往和今年的《考试说明》来看,我省今年中考仍体现三个稳定,即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稳定;试题及整卷难度稳定。估计在分层的压轴题方面难度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命题仍将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通过创新题型,落实新课改理念精神。

其次,研究学生是我们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研究学生,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会,哪些地方不会;哪些地方该讲,哪些地方不该讲。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更多的研究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成绩。

二、明确的复习方法,增强成效;正确的辅导学生,提高成绩

现在的复习方法大多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第二阶段重点讲解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复习。我个人认为虽然“三轮复习”方式老套,但行之有效。所以,我采用的是这种“三轮复习”方式,结合上述“两项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性格实际及学习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抓好双基复习(这段时间大概在x月中旬结束。甚至可以更长些)。双基复习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复习。首先,我们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命题根源。在这次摸底考试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徐老师对回归课本的强调(如选择题的xx、xx、xx小题。xx小题是电磁部分的图片,xx小题是力学部分的图片,xx小题是光学部分课后习题的变形;填空题的xx小题作图;实验简答题的xx小题等)。

其次,分析以往中考试题及成绩来看,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和能力的掌握。以课本为线索,将教材中逐章逐节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让学生回顾一遍。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在这个过程我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课后阅读材料、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另外,第一轮复习因是基础复习我们应保证知识点的全面,增大课堂的容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备好课,尽量以“学案”的形式备课(这里的学案主要是利用自己手头已有的资料,如现成的试卷,知识点提纲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

(二)第二轮复习:重点讲解,专题复习(结束时间x月中旬)。专题复习可分为两种形式:知识点的板块复习和题型的专题性复习。从知识点上分,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声光热、电磁、力三大板块。从中考题型上分,一般为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探究、计算四类题型。首先,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形成网络。最好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老师强调引导,即能够强化学科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又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如:我在给学生复习电学综合计算时,就是将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和电流的热效应,以及能量转换等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其形成网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知识点系统化,更易于学生记忆。还有,我们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试题上来,实际上就是利用实战做题,了解这一道题应用了哪些知识点,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点、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复习(结束时间中考前。这个复习必须要有)。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实际操作、正确决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洞察及创造等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考试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应考技巧和能力,也可以为老师和学生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启发

学生做好考试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沉淀和积累,老师做好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一定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点评试卷,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这期间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复习,让学生自己从头至尾回忆一遍,系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回顾沉淀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加深理解。这就如同吃饭需要有消化的过程一样,要给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考前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可以让学生调整出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总之,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将以《考试说明》为载体,围绕考点,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与电功率”、“能量”、“内能”等重点知识;重点实验有“密度的测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和一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专题),展开训练。同时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要积极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效果;恰当的引导学生,冲刺中考

在上述三轮复习中,我始终贯穿着利用“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四种方法如下:

(1)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这是我县课改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这种方式与实际结合起来,确实有很好的提高课堂和学习效率的作用。本学期我担任三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相对来说,学生多,任务重,因此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式小组学习。我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一个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成员分优、良、差三类学生,共4或5人一小组。小组实行“师代优,优代良,良代差”的管理学习方式(比如让小组长检测组员基础性的知识,课下辅导差生等等。老师的作用就是督促管理小组长,平时抽查其他学生)。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导学案的编写与利用:这也是我县课改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上完成相应的章节知识点,既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又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条理、有顺序。在复习过程中,学案的编写也是以小组的形式分章节

由学生完成,每小组一份由优生找知识点、试题,差生执笔写成。最后由老师整理综合一份印刷给全体同学使用。这样做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展现了他们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归纳总结能力。

(3)检测与评价,即考试与分析:考试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考试要经常化,但不能过于频繁,防止学生“考滑”。考试要适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如:我校每月年级性的“月考”,平时的各科性(包括物理学科)的周考或隔周考等形式。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期分批的考试。考完后,试卷必须判出并给出得分评价(有些可以是小组长完成的),但是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学生们的薄弱环节,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的进行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快速调整状态,提高成绩。检测与评价在我校实践中很有成效。在我校今年的一中自主招生学生考前的七天辅导时间里,我们九年级各学科就是采用的检测与评价,七天考两次,第二天、第五天考,其他时间评价指导。这样,利用考试与分析以及对学生心态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认识,调整了状态,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一举获胜。xx名学生参加一中自主招生考试,有xx人考上一中,被录取。

(4)精讲与巧拨:精讲与巧拨虽是传统的方式,好像也不太适应现在的课改形式。但我认为这方式我们不能丢,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学生是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但不是课堂上的一切,不能什么都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老师是授课传授知识的主导。一些学习的思路方法技巧还是要老师引导告诉学生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老师是应该讲的,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做题的方法精讲,解题的思路巧拨。

因此,只要在复习中我们明确目标,针对学生找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去做,就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冲刺中考!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

紧紧张张的前半期工作因期中考试的结束落下帷幕,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我所带的八年级物理成绩略高于联校平均,蒙领导不弃,让我在此做经验交流,深感荣幸。回想自己平时的工作,点点滴滴却并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为提高成绩,求得发展与进步,现将自己在本期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做法从三个方面大家交流,疏漏与不当之处,望同仁们不吝赐教。

一、转变思想、积极对待。

本学期以来,通过阅读和写作,外加对周边事物的思考,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回想起来教书三年,我向别人谈及工作的时候谈的最多的应该是一个字:累。说明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惰性仍然占据了最主要阵地。因此,在面对好多工作时,我总是边干边抱怨,最终事情一样没拉的都做了,却只落得自己一肚子不愉快,工作上也逐渐失去了那份动力。今年,酷暑炎热的假期,我一身清凉的坐在树下乘凉,反而闲的慌,开着车四处钓鱼,早起、晚归、风吹、日晒、雨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虽可说闲情逸致但期间辛苦绝不比工作少多少,而我却乐此不疲。静下心来慢慢的去想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我发现做任何一件事情最终能够收获什么关键是看一人的心态,而心态又是由思想决定的。就像没有人会为了应付而愉快的去钓鱼一样,也绝对没有人会因为应付而真正的去努力工作。工作中,你抱着应付的态度,时刻想图个轻松闲适,于是你一定会觉得作业是堆积如山的、学生是冥顽不化的、各项任务都是无聊琐碎的,于是你整天整天收获着身心疲累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思路,你会发现作业中孩子们的进步,课堂上学生们的出色,学校的一些事情漂亮完成和你和大家的努力有着牵连,即便是累但一定也是内心充实的。

二、立足学情、稳中求进。

有了上面的思想做支撑,工作上我开始细致思考,认真行动,从学情出发,稳中求进。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各有特色,二班活,理科底子厚,但学习习惯较差,一班学生听话,但基础略薄,学习方法欠灵活,由此引发的抄作业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两个班实施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二班着力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课前不翻书,课堂不记笔记,作业迟交,书写不公正等现象进行了公开强调、严格要求和个例惩罚。至目前,已基本和学生达成有效沟通,师生之间也较为默契,二班成绩高于联校8分。在一班,我决定放活课堂,前半学期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涉及过难知识,每节课均以问题的形式督促、鼓励他们思考、发言、并做出评价,逐步养成运用理科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并重点加大作业的检查力度,抓住了一部分抄作业的典型,针对抄作业的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思想教育,采取适当减轻作业量、适当推迟交作业时间、充分保证晚自习做作业时间、尖子生免做不同种作业(拔除抄袭根源)等措施,一段时间以后,抄作业现象得到极大遏制,有了明显的改观。仅仅只有半学期,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于是选择放缓进度,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逐一改善,稳中求进。

三、实践探索、保持情怀。

我始终认为:成绩只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部分水平。同样我也认为:教学成绩只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部分素质。我最最崇拜的那些课上的学生非常喜爱,教学成绩也不错的老师,这是我的发展目标,而且,我一直在努力的实践着。物理有很多实验探究和思考交流板块,每遇到实验,我都尽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做,提前两天用冰箱冻冰,找猪油、买蜡烛、借化学实验器材等,一个实验得准备好长时间,但想到学生们看到,发现了,总结出来,讲起来也不直白尴尬了,学习物理也不那么枯燥乏味了,一切也都值了。

诸如此类的常规教学工作,我不敢说自己做的有多么好,但是,我始终铭记着李校长告诉我们的那就话“教育,是个良心活”,时代在不断进步,我深刻感受到了职业上的种种危机,也认同了王校长那句:“成长,是自己的事”,肖川老师在《乘着思想的翅膀》一文中,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对于教育的实践还缺乏深刻的反思,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有思想的教师”,更让我懂得了源自一位母亲的追问:“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心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们每一个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面对这样的追问,又有多少人能向龙应台女士那样保持教育的高尚情怀:“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着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他从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仓促之间,谨以随笔拼凑此交流材料,但求能与各位同仁产生些许共鸣,也相信城中定会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在诸位领导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初三物理中考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大王初中的陈美玲,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20xx年中考转眼即将来临,面对临考的学生,新的考试形势,在17年中考的基础上,怎样才能科学高效的组织好今年中考备考阶段的教学和复习工作,是我们在座的教师细思而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从我校角度谈几点浅显的感受和做法,谈不上经验,因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今天这个会对我来说更是一个反思进步的机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不吝批评指正。

下面我粗浅的谈一下我们在物理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考点抓基础

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首先领悟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等。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做到“四个研究”。

1.研究试题

研究试题,包括研究考点、命题规律以及答案。我们老师也和在座的老师一样做遍历年中考题及其副题,在做题的时候注意知识点的贯穿,分析答案,把握得分点。一轮复习是滚雪球式的,这样在一轮复习时可以把握好基础及重点,让学生也知道高频考点。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优生多抓失分点,中等生找生长点,学困生抓得分点。

2.研究学生

及时做当堂练、阶段练,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基础,根据考点分析学生理解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与改进。针对学生情况我们实施分层教学、分类布置作业,并做到培优补差,优生我们会加大知识的拓展,在关注优生的同时,也会给学困生相应的补充,比如做一些书上的例题。注重个别辅导并推行优生帮差生。同时,为避免复习枯燥无味,根据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等因素我们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建立一定的反馈评分制度,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3.研究课堂

把握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仔细备课,把上课当做“做饭”来做,教学内容为食材,教学方法、途径则是加料、加味。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做到“三个必讲”(1)核心问题必讲,(2)思路方法必讲,(3)易错易混必讲。“两个不讲”已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尤其是在二轮复习,采用专题式复习,为避免上课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我们在小组中把课堂一分为三,围绕一个知识点,前几分钟老师讲,10—15分钟学生做,其余时间学生自行讨论,对个别基础太差的同学,我们又会细分,在课堂前五分钟让他们描述考点,由于任务紧迫加上集体督促,这些学生往往积极性较高,也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不至于置身于课堂之外。

4.研究题型

我们也是吃透历年中考说明并注意最新变化,针对知识点,分析题目类型,培养学生做题的素养。例如实验题我们会重视实验抓应用,实验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运用,以及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我们会根据题型利用手头的实验仪器或借助畅言教学通上的仿真实验做出演示。

二、精练习题抓效率

由于总复习的时间很紧张,学生大多都疲于做题,这时只有教师自身跳进“题海”,精心选取布置习题,才能避免学生打“题海”战。在这一点上感谢我的搭档们,我们能够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切实可行复习计划的同时,我们能够很好的分工,对习题也能做到分层次化,同一知识点的题会分为难易不同的层次,会编写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题,比如基础差的同学我们会出一些判断题。我们也会在学生讨论完后针对某些题随机抽某个同学给大家讲或给老师分析解题思路。每一次模拟考试结束之后都会统一进行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及时总结反思。重视错题,让学生把每次考试的试卷装订在一起,作为复习的一项资料,并制作模拟考试失分原因自查表,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欠缺。我们教师也将易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拿来做训练。我们学校总结出来了备考“三率”,“速率、规范率、失误率”,在提高做题速率的同时加强规范率降低失误率。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考备考远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在复习工作中虽然我们也没少花时间、没少出力,但是效果却一般,我们在复习中的欠缺以及困惑,还有待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指点迷津。

上一篇:服务管理质量建设年演讲稿专题下一篇:小学美术科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