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024-06-22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1篇)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

我答应小朋友只要你们上课很乖,待会老师还会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你们做到了,就可以看电视了,如果做不到,还是不能看电视哦!

第二次约定孩子们吸取了教训,大部分孩子在五分钟之内一声不响,少数几个自控力实在是太差的,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能安静下来,从一分钟,到五分钟,不断的提醒,不断的鼓励,孩子们做到了!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爱;规矩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老师不爱他。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一个重点——替代惩罚的方法。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教师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教师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惩罚的负面效应

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教师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替代惩罚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对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可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教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例如:孩子看见同学有一个好看的玩具就要去抡,教师可告诉他:“宝贝,老师那儿有好多好多好看的玩具,来我带你去挑一件吧!”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对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要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例如,孩子上课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教师可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课堂上乱跑会干扰别人上课!”

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例如:孩子把教室的玩具弄坏了,教师可告诉他:“我希望你能保管好班上的玩具,下次能不让它坏掉好吗?”

提供选择::对于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可以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例如:孩子不愿睡午觉,教师可告诉他:“你是愿意现睡午觉、睡醒后老师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不睡午觉,上课老师不给你玩具。你来选吧!”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例如: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桌上,染了一大片颜色。教师可告诉他:“看桌上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例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教师可告诉他:“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例如: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积木,教师可告诉他:“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积木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3

(一)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和孩子共成长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 “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二)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两岁半的贝贝是新来园的孩子,她短发,皮肤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第一天来园,就伴随着雷鸣般的哭声。我们哄她,抱她,用小红花吸引她,效果也不大,她仍哭哭停停,嘴里喊着“奶奶”。

我正给小朋友喂着早饭,在家吃过早饭的贝贝来到我身边,又开始哭了:“啊啊…”我一边给小朋友喂饭,一边安慰道:“贝贝不哭,我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早点来接你。”贝贝还在哭,很着急的样子:“啊…啊…”我问:“你要小便吗?”贝贝更着急了,“啊啊”地哭喊着。我也着急了,贝贝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要小便吗?于是,我放下饭碗,拉着贝贝的手,快速向厕所跑去,当我扶着她上了厕所,帮她脱下裤子,一看,她已经把大便拉裤子里了。“贝贝,要拉臭臭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我一边说,一边和其他老师一起给她换洗、收拾。

第二天,贝贝一样哭,一样喊“奶奶”,一样拉脏了裤子。

我找贝贝的奶奶交谈,得知贝贝因为才两岁半,说话不清楚,要拉大便时,“拉拉”说不清楚,会说“啊啊”。我恍然大悟。从和贝贝奶奶的沟通中得知,贝贝其实是个很活泼的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忙,她从小和奶奶在农村长大,所以特别依恋她的奶奶。家长特别希望贝贝早点从“分离焦虑”中走出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我请家长放心,我们会携手搀扶宝宝,让她感受到我们的爱,慢慢喜欢这里,家长表示愿意和幼儿园配合。

第三天早晨,贝贝来到我身边,学着奶奶事先“表演”过的样子,拍拍我的胳膊,“啊啊”,贝贝眼睛看着我。“你要拉臭臭吗?”贝贝点点头,我说:“好,咱们走。”来到厕所,我为她脱下裤子,扶她蹲好,我温柔地说:“拉吧,拉完了老师给你擦。”说来真神奇,自从我带她拉完了大便,贝贝就不再哭了,

我带孩子进行简单的表演故事《小鸟的家》,小朋友戴上头饰,变成一只只小鸟,躲在“大树”里,又飞出来。贝贝也想玩,我给她戴上小鸟头饰,她高兴地笑了。虽然贝贝还不能说出一句故事里的话,但对她来说,不哭,就是很大的进步,我们一起表扬她:“真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教育随笔: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篇4

教育随笔: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去滑滑梯,首先,讲了滑滑梯时应该注意事项和要求。然后,孩子们开始玩有的三人一组,有的五人一组,兴趣很高。每次,我总是站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在上面开心的玩。忽然,我产生一个念头,也想和孩子们一起滑滑梯。于是,我走过去也想一起滑。这时刘豪斌看见了大喊:快看,老师也要玩滑梯,话音刚落,全班孩子都喊起来,老师要滑滑梯?晨晨说,老师你会滑吗?能滑下去吗?我说,试试看吧,喜欢和老师一起滑滑梯吗?浩浩说,老师,我们可喜欢和你一起玩了,可是你每次总是看着我们玩,我们以为你不敢滑滑梯,滑不下去,不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呢。我说,我们一起滑滑梯好不好?大家齐声说好,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滑梯,一会,沃雷怡说,老师来这边滑,一会那边的稍娜又叫我了,我们玩的可高兴了。我和孩子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户外活动。

听到孩子们刚才说的话,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在孩子们心中认为老师不敢打滑梯,不喜欢和他们玩。看到孩子们的对我打滑梯的态度,我才知道平时我和孩子们太疏远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我总以为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原来我和孩子们之间有隔阂。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5

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开始自由耕种,爷爷把地锄好,我们看见他种什么,就挖一株过来种;他种番薯,我们就挖番薯过来种;他就水稻,我们把水稻挖两株过来种;他总是以温和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兄弟俩有了一块奇怪的田地,田地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黄瓜、豆子、水稻、番薯。。。。。。不管我们种什么、怎么种,爷爷总是笑呵呵地在旁边看,从不干涉,就是种得东倒西歪,他也不怎么管。但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会很有耐心地指导我们种植。

再比如:我和弟弟在20米的悬崖边上摘南瓜,南瓜长在悬崖边的坎上,弟弟站在悬崖上,用柴刀砍南瓜柄,我拿着篮子站在下面接,南瓜很重,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南瓜直接滚落到山崖底下,我们去寻找,那南瓜已经四分五裂,变成一块一块,回到家里我们告诉爷爷这些南瓜片儿的由来,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一段多少自由、松散、无虑,却又有着孩童的天真、思考的文字,爷爷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兴的成长,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不在乎孩子收回的南瓜是完好无损还是南瓜片儿。和爷爷相处的和谐、舒展的生活,让我对生活有着极强的敏感、欢喜与热爱。

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给孩子一个自由耕种的田地,教师在旁边气定神闲的静静地看,保持微笑和守望的状态,在学生需要帮助与支持时候给予帮助与指导,至于孩子们种什么、怎么种,更多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决定、体验和经历。

在班级管理上,我们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从认识孩子的那刻起,就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让他们知道班级的所有荣誉靠他们齐心合力来争取,而不是老师的辛苦换取。

班级文化墙的布置,周末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老师参与其中,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剪裁、小组画一画,贴一贴,通过集体的力量,让童心、童趣呈现在教室的墙壁上,可能不够高端、不够大气,可能显得稚嫩、显得无序,但一定是孩子们最满意、也是最喜欢的作品。

运动会上运动员的选拔、三好学生的评选,老师讲解了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之后,都可以交给孩子们来思考、评选,孩子们单纯的心灵一定比我们成人的眼光更晶莹透亮,孩子们每日的交流和游戏,一定比成人更了解、更透彻。即使评选出的结果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被选的孩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也会尽心尽力去做好将要完成的事情,对他而言不仅是教师言语上的鼓励,更是全班同学的唯信任、不辜负!

班级图书的发放,就让值日生去做,值日生一般到校都比较早,只靠他来维持秩序简直太大材小用了,学生无所事事的时候,总是无事生非的。其他学生到校之后,先去到值日生那里领取课外书进行阅读,自习课上的安静阅读、凝视思考的专注,一定是我们喜欢的模样,哪里非要教师凡事亲力亲为,上纲上线的训斥与要求。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放手让孩子们朗读课文,早已学习、尚未学习、甚至是跨年级的课文,而不是只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那些对他们而言滚瓜烂熟的文字;让孩子们预习功课、提前做那些虽然没有学习过、但是孩子们想去挑战的习题,只要是孩子们认真、用心的去做,无论对与错,都是他们不断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天上课的学具,提前一天布置给孩子,让他自己动手做一做,哪怕做的不够精确、不够漂亮。可是我们要相信,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动手去做,更重要的是他在做学具过程中的思考,这个数字应该标注在哪里,那个图形怎样画出来才是最完美的,最简单的学具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是一次成型的,都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改正、重新来过、再来过这样复杂的过程。

课本上的某些个知识点,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给课堂一定的留白、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给孩子们组织语言的时间。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课堂留白里,有张衡、祖冲之,更有陈景润和华罗庚,那些在课堂上通过“思考、操作、讨论”一系列深体验得出的结论,在他们今后漫长的求学之路上都会记得,这些都是他们人生中长期存在的一笔财富,因为思考是学生学习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本钱。

教育,放手吧,在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时候,适时的指导、给他们帮助,而非全盘托出、让他们鹦鹉学舌,至于他们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教师只用气定神闲的保持微笑,用耐心和仁慈静静地看着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说话,已经十分美好,因为童年在继续,学习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陪孩子长大 篇6

孩子们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啦,都喜欢上幼儿园啦,小旭每天也总是乐呵呵的来,乐呵呵的走。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话,就连小朋友的话也不是太能听懂。每次入厕,老师总是要拉着他的手带他去卫生间,喝水也是帮助他拿杯子,因为他不能明白老师说“贝壳组的小朋友去喝水啦。”等等。老师们都有些着急,我对其他的老师说:“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说不定哪天,他就明白啦。”

有一次,中班的张老师要在我们小二班试教,她组织的是艺术活动《纸盒变变变》,张老师请小朋友们把纸盒打扮的漂亮些,送给小熊宝宝,因为小熊宝宝要过生日啦。孩子们都很开心,张老师提供了很多的装饰材料,孩子们自由的装饰起来。小旭特别感兴趣,他先用橡皮泥把纸盒装饰成一条条美丽的花纹,又用小贴画贴在纸盒上,还用水彩笔画了图案,观摩活动的老师都称赞小旭,小旭拿着装饰好的纸盒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我也被他感染了,也跟着乐呵呵的笑。

回到班级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级老师,班级老师都很震惊,因为这个孩子连老师说话有时都听不明白,没想到在做手工时,那样出色。从那以后,我就特别观察小旭,这个孩子对美术非常有天分,我们带孩子做手工、画画的时候,他都特别认真、喜欢,做完了、画完了,他总是捧着他的作品,呵呵地笑。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7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教学之余,我又常常在想:在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到底能给予学生什么呢?

我是做一个目光短浅的老师,只盯住学生眼前的成绩,只要学生在我带的这段时间成绩好就可以,还是从孩子的今天出发去关照他的未来,用关爱生命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成长呢?答案是肯定的,我选择的是后者。我要做一个背负孩子一生责任的老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坚持带领孩子们诵读《日有所诵》,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现在我给我的孩子们已经读完了三本经典故事《新365夜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和《木偶奇遇记》,接下来我准备讲《海底两万里》《稻草人》。每当看着孩子们听故事时沉醉的脸庞和幸福的微笑,我就知道这一切努力做法都值得!我就是要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为孩子们播下语文的种子,播下读书的种子,播下母语的种子,播下生命的种子。

作为一个20多年的班主任,我常常想: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优秀的班主任呢?

经过多年思考,我觉得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要做有一颗爱心的老师,这颗爱心大到爱祖国、爱教育事业,小到爱自己的学校、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其次还要做终生学习、不断充电的老师,因为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知识也日新月异,特别是在教育这条路途中,你不能止步,止步就意味着落后,就意味着倒退。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还要做有不懈的追求的老师,对事情不拘泥于眼前的现象,而是能高屋建瓴地看问题,而这种不懈的追求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人生态度。

做一个背负孩子一生责任的语文老师,做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优秀班主任,这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

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8

刚开学,孩子们在一起学跳集体舞,鞠躬行礼,互相拍手,拉手转圈,交换舞伴……佳宇心不在焉,动作总是跟不上节奏,每做一个动作,嘉怡都要强拉着佳宇去完成。当嘉怡要拉着佳字的手转圈向前行进的时候,佳宇却还停留在前一个拍手动作的状态上,甚至表现出不愿跟随嘉怡变换动作的神情。一时之间,嘉怡显得非常恼火,低头咬了佳宇的手指。顿时,佳宇哭着喊“嘉怡咬我了!”嘉怡恼着说:“佳宇不认真跳舞!我是提醒他!”全班孩子都停下了舞步。

我有些恼火:如此气氛热烈而又情绪愉悦的集体舞蹈活动,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纠纷!嘉怡怎么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舞伴?事后还丝毫没有愧疚之心,反而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把嘉怡拉到队伍之外,对佳宇稍加安慰,我继续组织孩子们跳集体舞。显然,嘉怡是因为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技巧而犯错,在她看来,提醒佳宇“要认真跳舞”,这是一件充满正义感的事情,是在帮助同伴。但“咬人”是明显的不良行为,嘉怡必须要得到“惩罚”,对“咬人”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我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嘉怡获得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学习到正确的同伴交流技巧?

嘉怡站在旁边,耷拉着脸,鼓着嘴,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样,眼睛不时地瞟向正在舞蹈的孩子们。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舞蹈的快乐之中,没有人理会嘉怡。很快,我注意到了嘉怡表情的细微变化,身体放松了一些,人也向队伍靠拢了一些,她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想得到我的首肯,进入到集体舞的队伍之中。

音乐停了。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谁愿意做嘉怡的舞伴?”

没人回答,有的孩子在轻声交流:“嘉怡刚才咬人了!”也有几个平时和嘉怡比较要好的孩子,露出想邀嘉怡做舞伴的表情,却又迟疑着缩回去了。看样子,孩子们还是有自己的是非判断的。我邀请嘉怡的好朋友瑶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瑶瑶说:“嘉怡,你咬人是不对的,如果你能改正,我就请你做我的舞伴。”

“那嘉怡想提醒佳宇,该怎么办呢?”

“可以跟佳宇讲,要认真跳舞。佳宇会听话的。如果佳宇不听话,还可以告诉老师!”

“嘉怡要向佳宇承认错误,说对不起!”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在一旁观察嘉怡的表情变化。在小班的时候,嘉怡是很少主动跟小朋友说话的,而且,稍有不顺心,就会眼睛一红,眼泪汪汪地噘起嘴巴生闷气。可此刻,嘉怡却显得很“坚强”,两只手不停地卷着衣角,牙齿咬着嘴唇,显然,嘉怡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我想,嘉怡的问题,在于她自我意识比较强,还不太懂得同伴之间的交往技巧。换个角度,让嘉怡了解到佳宇的想法,是不是能帮到嘉怡呢?

“佳宇.你是怎么想的?”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佳宇身上。

佳宇已经平复了刚才的委屈情绪,他很爽气地跑到嘉怡面前:“嘉怡,我原谅你!我动作做不好,你慢慢教我!”

嘉怡看了看佳宇,觉得不好意思了:“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咬人了!”

我相信嘉怡的这句道歉是由心而发的,佳宇给了她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她知道怎么样面对别人的错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孩子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并不愿意用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命令嘉怡承认错误向佳宇道歉,因为我相信嘉怡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因此,我只需要给她冷静思考的时间。

从幼儿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嘉怡咬人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情绪宣泄的需要,她难以应对集体舞蹈过程中和佳宇动作不和谐的状态,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烦躁不安,又不会用语言与佳宇进行交流,完好地表达需求,心里就有很大的失落感。我们都知道,处于“口欲期”的婴幼儿,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咬人”是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他会用嘴去发现一切,并将任何能够拿到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品尝一下,体验各种物品的软硬度、质地、温度和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咬人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会因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而采用咬人的方式表达需求,嘉怡就是用了这样的一个极端方式来表达她对舞伴的合作需求。我想,如果我及时观察到佳宇在集体舞蹈中的动作表现,及时予以提醒,或许,嘉怡就不会在情急之下去咬佳宇的手指。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嘉怡需要关注,必须找到合适的情境帮助她获得正向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嘉怡需要学习的`,是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设计了一个蒙眼平衡桥游戏,让嘉怡戴上眼罩,由佳宇带着,慢慢地走过两米长的平衡桥。刚开始的时候,嘉怡很害怕,却不说话,几次想用手把眼罩取下来。佳宇很有耐心,一直拉着嘉怡的手安慰他:“你别怕,我拉着你的手,慢慢走……”嘉怡紧紧地攥着佳宇的手一点一点往前走,慢慢地放松下来,走了大概一半,嘉怡说:“佳宇,有没有走到头了?”我很欣喜,嘉怡终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了!等嘉怡在佳宇的指挥和呵护下走下平衡桥,我鼓励他俩互换角色,由嘉怡带着蒙眼的佳宇走平衡桥。这一次,嘉怡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学着佳宇的样子:“佳宇,别怕,慢慢走……”

游戏结束后,我让嘉怡说说自己的游戏感受。嘉怡说:“蒙上眼睛以后,我很害怕,想把眼罩拿下来,佳宇不停地要我向前走,我有点急,又想咬他,老师说咬入不对,不能咬,我就慢慢地往前走,后来就不怕了。佳宇走的时候,我怕佳宇掉下来,所以很小心,等佳宇走到头,我特别开心!”成功的游戏体验,让嘉怡情绪激动,和佳宇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幼儿教育随笔:学会欣赏孩子 篇9

宇涛是个早产儿,虽说已进入了中班下学期,孩子不但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且流口水,走路踉踉跄跄,上衣总是被他撩起,一只胖乎乎的小手还爱在肚子上摸来摸去,看到一点有趣的事,听到一句有趣的话不分场合、时间就哈哈大笑,手足舞蹈;一点委屈就嚎啕大哭。一会揪揪这个的头发,一会咬咬那个的衣服,一点也不安分。随着孩子年龄和心理的成熟,憨态可掬的他开始成了同伴取笑、嘻笑的对象,但是他也不示弱,开始对同伴发起攻击。因此妈妈为孩子的行为感到丢人,自然而然用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的脾气开始暴躁,性格也怪异。

孩子的变化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大拇指”活动,(就是小伙伴有优点就送她大拇指)。活动进行了快一周了,没有一个人给宇涛送“大拇指”。

昨天早上宇涛入园后自己一个人又在院子里逛来逛去,“宇涛帮老师倒掉垃圾吧。”宇涛接过几乎空着的一个纸篓,乐颠乐颠的跟着我去倒垃圾。

“宇涛帮老师打扫卫生了,真能干。”我把一个大拇指贴在了宇涛的照片旁边。看着自己终于有了大拇指(还是老师送的)的宇涛高兴中透露出一点羞涩。不巧的是走路踉踉跄跄的他不下心又碰到了小椅子上,孩子接着又哭了。“宇涛是男子汉,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我俏皮的说。宇涛听到我这么一说,马上擦擦了眼泪说:“涛不哭,涛男子汉。”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0

吃饭时,陈浩轩表现出不高兴,我想起了整队时对他说的话,我感到自己错了,于是吃完饭我把他叫到身边,作了自我批评:浩轩是一个乖巧能干的孩子,以后老师一定请你帮老师发碗,行吗?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11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托班里有几个孩子有点儿小情况,他们不太爱上幼儿园,从这几个孩子的表现完全就能看出来!有的孩子表现就是早上来园时哭闹,还有点不哭不闹,但在家里就跟爸爸妈妈说我不想上幼儿园。

甚至有点孩子在做梦的时候都说不想上幼儿园。

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情况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习惯群体生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只是父母和亲属,一旦入学后,面对这么多的小朋友,他们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们交往。

二是不习惯新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中比较起来,幼儿园中要遵守的规则较多,孩子会感到很不自由,自然会不习惯;

三是不习惯新的环境。从校园、教室的环境,到老师、同学,一切都很陌生,而和孩子最亲近的父母又不在身边,孩子当然不会愿意呆下去。

上一篇:床上用品的促销广告词下一篇:玩具交易会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