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2024-05-19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共9篇)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篇1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

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文学作品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大文学家不但要才华横溢,满腹文章,更要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百姓的高尚情操,从而对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唐朝科技之最有哪些?

唐朝时候,不仅科技发达,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光耀千古。

二、讲授新课

1.光彩夺目的诗歌与散文

先让学生背诵几首唐诗,介绍几位最著名的唐朝诗人。

(1)诗歌

诗歌在我国唐朝时期大放光彩,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诗的作者阶层广泛,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学子文人,甚至和尚尼姑、歌伎都有作品。据清朝康熙年编写的《全唐诗》统计,作家有二千二百多人,诗篇近五万首。其题材非常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无不加以描写。从唐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名篇佳作流传到国外,深受欢迎。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白居易称颂他们的诗是“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指导学生阅读,按诗人、诗作、特点等几个方面列表总结知识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共同欣赏佳作名篇。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的大发展时期,现实生活的丰富与广阔,大大开拓了诗人的视野、胸襟。当时的诗坛,万紫千红、缤纷多彩,题材与风格有新的创造,思想内容也比前代有所充实,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如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等。他们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我们看一看在诗人的诗句里是怎样反映这一段丰富的历史的。

展示学生自己绘制的李白的画像(课前布置),共同朗诵几首李白的名诗名句。

李白我国著名的伟大诗人,存诗900多首。他的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李白性格豪爽,狂放高傲,酷爱自由,反对束缚。李白热爱祖国山河。自25岁开始远游,一生中游踪遍及南北各地,祖国河山的自然景象也深深地感召了诗人的心灵,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川的壮丽诗篇,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等,都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像丰富,用夸张的手法,使高超的意境更突出地显映在读者面前。后人称他为“诗仙”。

李白很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40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从此可以输弼君主,实现抱负。但他的才华与高傲的个性无法与封建权贵合拍,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愿向封建势力低头,愤然离去,“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后与杜甫相遇,结成好友,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打出投影:学生绘制的杜甫画像。让学生背诵几首杜甫的诗,指出杜甫(712-770)生活的年代,唐朝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安史之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7岁开始学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20岁以后,离家漫游,十多年间,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后来,杜甫来到了长安,旅居长安,本想凭借自己的学问为朝廷所用,但是屡试不第,困居长安。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反映了贫富对立的现实。安史之乱期间,杜甫饱受战乱之苦,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境,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者别》《无家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杜甫把自己的命运紧紧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见《春望》)集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当他得知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欣喜若狂,脱口唱出:“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都很锤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人们称他为“诗圣”。

白居易唐朝中期,社会矛盾重重,唐朝走向了衰落。诗坛上掀起改革浪潮,白居易提出了一整套进步的诗歌理论: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如《杜陵叟》中写一个老者遭到灾荒,颗粒无收,而地方官仍然催逼租税,老者只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重税压榨。

让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35页白居易的《新乐府・红线毯》,读后共同谈谈白居易诗的特点:内容深刻而风格平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散文

唐朝文学不仅在唐诗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也是别具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比韩愈、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特点及他们对唐朝散文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以来,文章只重声韵和谐,对偶工整,讲求华丽的词藻,不重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西魏、隋唐前期,不断有人反对这种文体,提出文体改革的主张。唐中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集文体改革之大成,倡导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得到众多的文学家赞同。这种新散文体,以无拘无束的散文单句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容充实,语言朴素。这一改革适应了唐朝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需要。(通过阅读去体验

2.书法和绘画

(l)书法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是谁?(曹魏的钟繇、东晋的王羲之)

从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千百年来,不仅得到我国各个阶层的喜爱,而且,许多国外的中国书法爱好者为求得一睹真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踪。

指导学生欣赏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代表作品,评论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显得劲健洒脱,人们用“颜筋”来概括他的书法特点。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柳公权和颜真卿齐名,他的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

(2)绘画

隋唐时期的绘画已经成为独立发展的艺术,在题材、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宗教画的现实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经大量出现。

展示、赏析绘画作品:

阎立本初唐著名画家。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尤其精于肖像,善于刻画性格。他的代表作有《步辇图》等。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面。

吴道子年末二十,已有成就,被唐玄宗任以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擅长宗教人物画,在长安、洛阳的寺观画了三百多间壁画。他的画,很重视线条的变化和力量,把线条发展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他的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由他的父母抱着去朝拜大自然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情景。此图气象万千,笔力遒劲,可看出吴道子的纯熟高妙、一气挥成的风格。后世称他为“画圣”。

3.艺术宝库莫高窟

提问:

(l)南北朝时,我国有那些著名的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

(2)石窟的开凿主要是宣扬什么宗教?(佛教)

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同时盛行,使石窟艺术在隋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共有492窟,其中十之六七,是在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到唐朝武则天时,已修建到1000多佛龛,所以又把莫高窟称为“千佛洞”。洞窟里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向我们展示了隋唐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和佛经故事。这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小字介绍,详细了解莫高窟。

(三)总结、扩展

隋唐时期,诗歌、书法和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是各族人民在

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的,它的光辉成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我们要奋发图强,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篇2

中国的青绿山水画为何以青绿为主要色调呢?如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山水重着青绿;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则以石绿、赭石为主色调;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青绿为主色调等。这就要追溯中国儒家和印度佛教二家思想的色彩观点。

儒家色彩观:孔子从周, 周尚五色——青赤白黑黄, 周人视五色为正色, 孔子亦讲正色, 而青为正色之首, 青色谱系中有石青、石绿两种颜色。

佛家色彩观:佛教美术是以青绿为主色调。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 中国的绘画基调就由汉画的黑红转变为青绿了, 如晋朝代表龟兹画风的克孜尔石窑壁画中, 多以青绿为主色调。

但是由于政治、思想文化等背景的不同, 中国隋唐和北宋时期的青绿山水画的色彩面貌, 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归纳起来是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的青绿色彩是写实性的, 而北宋时期的青绿山水的青绿色彩则是象征性的。

我们可以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看到画家对想真实描绘春意盎然的景象所做的努力。空间处理方面:《游春图》中中间是水, 伸向远方, 山是由前伸向后左方, 层次清楚, 前大后小, 有深远的感觉;比例方面:不是“水不容泛”而是水中可容数千只船, 人、树、屋、山石比例得当, 不是“人大于山”, 而是山可容万人。着色:青绿设色, 金碧辉煌;山石画法:先勾出轮廓再着色, 但阳面涂青绿, 阴面涂赭石, 以突出山石的立体感。可见, 他的画注重写实。展子虔的画被称为唐画之祖, 他的青绿山水对唐初山水画尤其是对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影响重大。

唐代二李的画较前代更加趋向真实。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中色彩有分布的使用表明了画家注意到实际景物地理的变化, 尽管使用勾勒但画家尽可能尊重眼睛看到的实际风景, 尽可能地描绘真实, 不放过任何细节, 连远处的山石、水的波纹都被细致的描画出来, 松柏、柳树以及其它植物以不同的形状和描绘方式勾画出来, 这一切都画家是为了给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自然。

如果说唐代青绿在儒道佛三家中还有较明显的道教和佛家色彩观的重要影响的话。宋代青绿山水则受新儒学中的理学成分影响更大。原因有如下几点:

政治上, 哲宗时期, 皇权掌握在保守派中, 保守派首领司马光推荐程颐作为哲宗的老师。程颐的观点是严禁新法崇尚复古, 而在艺术方面“古”就是着色山水即青绿山水。宋代是文官得势的时代, 士人画家不是隐退而是纷纷进入朝廷, 宋代绘画受道佛的影响, 但影响它的主导思想却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 因此儒家色彩观的富丽的贵族情趣得到空前发展。儒家色彩观的贵族情

[2]环球人物.张佳.艾青之子艾轩.走父亲没走通的路, 2006年12月.

[3]王焕青.画室里的秘密·艾轩访谈.中国写实画派网·画家心语, 2006年.

[4]CCTV.com.美术视野·艾轩.2009年.

[5]新报记者.邢一伟.艾轩·画家.2010年4月24日.每日新闻.

趣即由此出, 影响了青绿山水的贵族情趣。如唐代的李思训, 宋代的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等都是皇家贵族。

思想文化方面, 宋中叶以欧阳修为首的大规模的古文运动, 是对儒学的复兴, 从而使新儒学确立与成型。新儒学包括两大重要学派, 一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 讲求“格物致知”。而另一派是以陆九渊、王守仁完成的新学即“陆王心学”。

审美趣味的转变:皇宫的好恶决定了画院画家们的风尚, 这一时期浮华与矫饰的宫廷趣味时时影响着画家, 使画家不得不重新关注富于装饰性的线, 而不是表现真实结构的面 (水墨) , 作者使用的类似赭石、石绿、石青设色与真实自然的色彩变化没有关系, “使用这样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象征和装饰目的的, “可以肯定的是与‘古’相关联的色彩重新受到重视以及对线的更为明确的肯定的使用与皇室的装饰美化与炫耀有着直接的关系。” (《溪山清远——两宋时其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吕澎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06页第1—3行。)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大青绿山水画艺术成就的作品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描绘了千里江山的浩大场面, 而这种场面不可能是实地写生, 乃是一种想象。在图中, 画家使用了厚重的石青或石绿色, 且皆原色, 十分灿烂艳灼, 使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中, 气氛和谐、色彩浓艳、光彩夺目, 这种灿烂辉煌的美反映着典型的宫廷审美情趣。可见, “这种不真实以至具有象征性的色彩的合法使用受到了宫廷趣味的保护与肯定。” (《溪山清远——两宋时其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吕澎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09页倒数第5行。)

由此观之, 青绿山水在宋代的再度复兴与繁荣, 一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变革, 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青以绿山水画从唐代盛行的神仙境界多少转向了对锦锈河山的歌颂。

绘画的另一个色彩面貌为黑白, 这主要体现在黑白水墨画中, 从哲学和美学观点来看, 水墨“黑白”是庄、玄、禅合力的结果。

道家崇尚自然, 讲求“清静”“无为”“无欲”“朴素”, 反对五彩缤纷的豪华之美。佛教的禅宗尚“空”, 如偈“菩萨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与“空”相对的是“执” (生死、病痛、金钱、权势) , 禅的境界要求我们没有外物的束缚, 没有利害得失的苦恼, 没有爱恨情愁的牵绊。

由于佛性性空,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执着于现象世界, 因此, 禅宗的色彩必不是彩照实相, 而是心过滤后的黑白照相般的本体虚空, 是退出尘世的纷纷扰扰, 绿苔红绣来体悟落叶空山之境的孤寂清远。

墨分五色, 变化万千, 能展现天下万物, 足以“席卷整个世界的丰富。”但黑白水墨画只呈现出两种色彩即黑白, 它放弃了整个世界五彩斑斓的色彩, 只取心过滤后的虚空之色——黑白, “又放弃了整个世界的丰富”。

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佛教自东汉传入后与中国的儒道结合, 形成了中国的禅宗, 这三种思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状态, 影响着中国的绘画面貌。其实, 无论黑白水墨和青绿山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 只是青绿山水儒道思想是主流, 黑白水墨禅宗和道家思想占大部分。

[6]见习记者.曹原.艾轩的红与黑.2011年6月23日.新浪财经.

作者简介: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篇3

关键词:教学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节,第一单元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7、8课是繁荣与开放在文化方面的表现。隋唐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奠定了基础。隋唐文化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因此本课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单元中本课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对赵州桥和唐诗有所了解,教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对此进行学习探究,同时引导生在课前去查找赵州桥、雕版印刷及三大诗人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在课堂上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分析诗歌创作与诗人所处时代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习障碍:初一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而历史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本课学习学生不易理解隋唐文化学习的深层含义。即隋唐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和适时的引导。

5.学习难度:本课内容学生大都接触过,相关资料课前容易收集到。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和创设问题可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信学生能够对隋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总结前一阶段所学习的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导入到隋唐文化,并将隋唐文化比喻成一朵盛开的鲜花,配以相应PPT展示,提高学生兴趣。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

3.自主探究环节:本环节利用导学案,由学生自主完成。本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高超的建筑水平”,主要向学生展示了赵州桥和唐都长安,在导学案中,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本部分要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将重点内容做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独立完成。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领略长安城,我还下载了一段电脑制作的唐都长安复原视频,配以音乐,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目睹其风采。第二部分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本部分内容较为难理解,涉及到科技方面的内容。本部分我还是先出示小目标,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后,完成学案上相应内容,然后我在PPT中以一组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雕版印刷术工作的大致流程,让抽象的内容变具体,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第三部分为光耀千古的诗坛,向我们展示了盛世唐朝的诗人与诗歌作品。本部分学生较为熟悉,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也较为了解,因此,在简单出示教学目标后,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了综合性梳理。

4.合作探究环节:自主探究环节完成后,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了大致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合作探究环节。本环节依然由学生自主完成,但形式由独立完成变为小组合作。本部分共设置了一个问题: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赏析,我们能够读出他们诗歌的不同特点。再联系三位诗人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你能否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诗人的诗作特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了3分钟的小组讨论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观点,最后由老师总结。

5.总结归纳环节:至此,教学的主体环节大致完成,學生对本课内容已经分部分地掌握完毕。一分钟之后,由学生代表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我也能够借此大致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再做进一步的安排。

6.自主测评环节:本环节,先由学生自己出题自测,然后我们会以游戏猜词的形式(即老师在PPT中出示一个重点词汇,一名学生背对屏幕,另一名学生在下面用本节课知识进行词语解释,背对屏幕的同学猜词),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探究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本课的设计遇到了下面一个问题,即在小组讨论诗人诗歌特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大多无从下手。课下,我随即问了几名同学,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大多是从诗歌的文学性方面来理解。比如课上所引用的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学生们一般只会从本句诗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来欣赏,而并不会更深层次地去分析为什么作者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即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这就产生了学生们不会分析诗人诗歌特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

三、拟解决方案

一方面,我们要与语文教师联合,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在语文课上讲解诗歌的时候,尽量加入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有从诗人所处时代来分析诗歌特色的意识;另外,更为主要的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们没有这个意识,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启发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力来唤起自己的意识。如,用PPT或其他手段,来向学生铺垫诗人与诗歌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还是用《春望》来举例。在课上,我们可以用一页PPT,来告诉学生们,这首诗是在“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学生们联系自己已知的历史知识,加上自己对这首诗本身的理解,就会很容易地理解诗歌创作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案 篇4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

二、重点和难点:

1、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2、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板书设计: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发明过程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 (作品及特色)

杜甫 (作品及特色)

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

二:预学导航

1、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

2、分组展示隋唐时期在建筑艺术、雕版印刷术和诗歌方面的成就。展示不够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合作探究

甲:“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乙:“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甲乙二人谁说的对?为什么?

4、拓展延伸

你从唐朝几位诗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5、巩固训练

见《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

①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②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③“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④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 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⑤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⑥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DD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圣”DD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⑦ 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⑴采菊东笠下,悠然见南山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⑷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篇5

枳沟初中 张崇宗 王立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赵州桥、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及风格。

2、了解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化的主要成就。

能力目标:分析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赏析三位诗人的诗,感受其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关心民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诗歌欣赏。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课本33页方框里李白的诗导入。

(一)预习提问:

1、对外交流中唐朝有哪两位高僧贡献很大?(玄奘、鉴真)

2、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他们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过渡语:玄奘在天竺、鉴真在日本都受到尊重,不仅因为他们促进了中外交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乡——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领先的地位。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了解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三)学生自学探究:

阅读第一框题《高超的建筑水平》,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叫做什么?(赵州桥或安济桥)

2、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李春)

3、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长安)城北的宫殿叫什么?(大明宫含元殿)

4、 赵州桥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有1个大拱4个小拱,大小搭配,轻盈匀称;桥面平缓,两侧有栏杆,雕着龙形花纹,十分美观。)

5、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5个拱可以加大泄水量,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压力,又可以减轻桥身对桥基的压力。)

教师小结:它设计得既牢固又节省材料,十分巧妙,是当时石拱桥结构最先进的一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接下来,让我们再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另一项“世界之最”。

自学第二框题《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根据下列问题在书上作标记,小组讨论解决:

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2、 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错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我们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孙思邈生活在什么朝代?(唐朝)代表作是什么?(《千金方》)后世怎样尊称他?(“药王”)

教师导入过渡:从赵州桥和雕版印刷术可知,隋唐时期,我国科技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那么文化方面有什么成就呢?

读《光耀千古的诗坛》讨论回答:

1、 唐玄宗时完善科举考试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唐朝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2、 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直到今天仍可读到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

3、 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李白、杜甫、白居易。)

4、 其中被尊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被尊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写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是谁?(白居易)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案例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美感教育。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突破

(一)本课重点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结合教材小字资料和学生本身具有的文学常识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本课难在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举例:同为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为何在内容上会有不同?婉约派李清照前期的词与后期的词词风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分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出现的原因。总结时探究“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针对重点难点设计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合作探究。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导入新课)

师: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引入新课。这句诗出自哪里?

学生答:《诗经》。

师:那诗歌是如何产生的?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指导学生阅读引言《弹歌》了解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二)多向互动,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如《卫风氓》《硕鼠》等名旬,概括《诗经》的地位、时间、内容、特点、影响?

学生归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能对他做一简单介绍?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什么?有何特点?

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亦称“骚体”。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屈原的长诗,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结合43页学思之窗,讨论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3.教师讲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由来,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一赋。(定义)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出当时宏阔博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

(过渡)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4.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师:(1)唐诗繁盛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入手回答)

生: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以诗赋为主。

(2)唐诗繁盛的表现

学生回答自己学过的唐诗,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按时期(初唐、盛唐、申唐、晚唐)归纳;也可以按诗人的名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句如何反映现实生活。探讨李白、杜甫诗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自己分类,分清边塞诗和山水诗的风格。

教师播放歌曲《水调歌头》,过渡导入下一知识子目。

5.宋词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的探究问题“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考虑,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②适应市民生活需要;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利用课后的学习延伸,列举宋词的两大派别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名句,分析苏轼与辛弃疾、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内容的不同就是时代的反映。突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

6.元曲

(1)利用学生正在学习的语文知识《窦娥冤》组织教学,元曲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请学生介绍关汉卿的生平,教师展示关汉卿的《铜豌豆》活化关汉卿的性格。

(2)什么是元曲?特点?(结合教材分析,语言风格可以用《寞娥冤》中的语言来体现,这是学生要求背诵的部分)。

7.明清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唐朝——(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适合市民欣赏);宋代——(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基础);明清——空前繁荣。

(2)探讨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表现?

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必修一、必修二所学,从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

生:①封建专制越来越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表现——四大长篇古典名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和讽刺小说。

(可以结合同学们正在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及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组织教学)

(三)知新整合,拓展主题(小结)

1.完成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的制作。

2.结合本课所学列举“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

[教后反思]

1.知识体系构建明晰、合理。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因此,在让学生对本节所学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的制作。

2.本节课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注重语文知识、政治知识的结合。

3.不足之处,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讲得有些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应大胆取舍,把学习的自由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切实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篇7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李春和赵州桥;隋唐长安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能力目标:通过隋赵州桥与颐和园十七孔桥、玉带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隋唐科技文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有许多科技成就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隋唐的科技和诗歌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作品。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2、赵州桥的建筑有怎样的特点?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地位?

4、唐都长安建筑布局及特色是什么?

5、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6、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个伟大诗人有哪些传世各作?各有什么特色?

(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诗人 生活时代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五)探究新课:

1、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学生对比三幅图,问:你所见过的桥都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隋代赵州桥设计得高明吗?如果你认为高明,高明在哪里?如果你认为不高明,请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假如现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印刷术,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3、唐诗朗诵会或者赛诗会,分小组朗诵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诗人的诗歌,并由学生说一说对这些诗歌的理解。

4、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生活动:用萝卜、橡皮等材料做图章,通过实际的动手了解古代的印刷术

课堂小结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课后习题

1.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大明宫含元殿

D.河北赵州桥

2.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是()。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3.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二、列举题

列举隋唐时期,我国在建筑、雕版印刷和诗歌方面的成就。

板书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一)

高超的建筑水平:

A、赵州桥(石拱桥)

B、唐都长安

(二)雕版印刷术:

A、发明过程

B、主要作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A、李白(作品及特色)

B、杜甫(作品及特色)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 篇8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说课材料

吉林省松原市

徐艳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艳辉,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很高兴能有这次与各位专家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习本课后应该能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实现文史融合,无疑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课文中设置了三个小标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知识内容丰富但也略显庞杂。基于高二学生在多年地语文学习中对本课涉及到的多数文学作品已经相对比较熟悉,并且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教材也只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我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划分本课为两大块:“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设置了五个专题: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样划分,更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思维去考查文学发展的脉络。第二部分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去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历史。

根据上述课标、教材内容,并结合高二学生理解力、观察力都渐趋成熟,对古典文学作品名篇也有一定的阅读量,但有一些知识还需要夯实,能力还有待于提升的基本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与成就;

(2)能归纳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运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教科书、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习材料阅读分析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实践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文学发展历史的研讨,学习运用研读考证,讨论、分析、评论等方法学习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集体合作的意义,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健全的人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识记并理解《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与成就。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更

要求历史学科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设置其为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历史文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下。但学生这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所以确定其为本课难点。

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手段,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以下两个:

1、分组合作探究。

本节课知识学生在语文课已经非常熟悉,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但如何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文学,如何用文学的眼光去考查历史,则不易理解。而单纯按照教材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必定如蜻蜓点水,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情境再现、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法。通过回顾、再现历史,走进创作的“那一时空”,从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相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横向比较同一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从中归纳概括文学作品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依据本节教材文学色彩浓重,鉴赏层次提升以及高二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敏锐的实际,主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制作软件包括:PPT,绘声绘影等。

因为采取的是分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本节课,所以课前教师要下足功夫,对本课的教学要有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分组的原则和操作流程;探究的方法及关注的方向等(具体操作办法及古典文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附后)。明确教师不干预,是不干预结果而不是不干预过程。

教学流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同时,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学生感受艺术风格的不同,由此导入本课。这样的导入比较形象直观,自然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相对“古朴”的意境,在这种氛围中,再去学习古典文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推进新课:

(一)文学的历史

学生交流分组研究的结果

(课件展示——会声会影分组制作)分成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五个部分,进行展示(会声会影制作展示视频,制作所需素材,为小组合作、组际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查找)

环节一:

先秦组同学课件展示《诗经》、《离骚》。配合朗诵《关雎》及《离骚》片段。随后学生总结本阶段文学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环节二:

秦汉组中心发言人身着汉服,朗诵《上林赋》(片段)出场,向同学自我介绍,乃西汉司马相如,从四川跑到京城,这一路的见闻——从这里体会赋的特点及时代背景。理解汗赋的雄奇是和汉朝的强大密不可分的。

环节三:

隋唐组一出场就与众不同,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几位大诗人次第出场,由本组其他同学向“诗人们”发问,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探究出唐诗的分期、特点及繁荣的原因。

环节四:

绘声绘影制作视频文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全貌,宋元组中心发言人负责讲解,重点突出经济的繁华,政治的相对安定以及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促进了市民文学——宋词元曲的发展,同时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环节五:

明清组中心发言人引导学生回顾明清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而引出明清小说创作艺术水平的成熟、发展历程、特点等。

环节六: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二)历史的文学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展开的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史的画卷,那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用文学的形式来描述历史呢?教师举例,展示作品。——升华本课主题: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归纳概括历史,用正确的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从更现实的角度提升人文素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教师历史诗词展示见课件)

三、教学评价

练习反思: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采取小组抢答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布置作业:作业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必做题是跟踪训练,选做题是选一个历史人物,尝试用一首七绝来对其评价。

巩固练习:采取小组抢答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

四、板书设计: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本节课大部分内容通过课件来呈现,板书主要用来整理学生思路。(见课件)

以上,就是我对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节的说课,请各位专家斧正。

附:

一、师生课前准备

(一)分组排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分好组。全班50名同学,每10人一组,共划分为五组,由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状况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势同学,针对本专题由组内推举中心发言人。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中心发言人负责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

(二)明确研究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下发补充材料,明确古典文学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大胆的放手去探索、实践,经历体验发现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涉猎的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主流形式的研究,建议大家在探索学习中侧重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作品的时间研究,也就是文学的时代背景乃至年代背景研究。比如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这一年,各位文学家身在何处?都写了哪些作品?他们对于这场变乱的态度如何?经过资料的研读,我们就会更加立体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第二,作者本人的年龄研究。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孔子和弟子谈话时,有时很随意,比如和子贡、子路谈话,几乎不设防;颜回就不一样,每次都是毕恭毕敬、老老实实的。如果据此就笼统地说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亲有远,或者据此推断他们的性格有怎样的差异,就比较轻率。仔细研究,你就发现,子路、子贡和孔子的年岁相差不多,而颜回与老师则相差三十多岁。由此不难推想,年龄相近,感同身受,说话就较少顾忌。所以我们在从事文学研究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谁性格怎么样,实际上年龄很重要。

第三,地理环境的研究。今天我们都有南北的差异,更何况古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发达。所以文学地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这么大,它是由不同的重要文化中心来组成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你只要梳理一个线索,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为视角改变了。

第四,物质文化研究,就是一个作家的生存环境和作品具体产生的背景研究,我笼统地概括为物质文化。一个作家的物质生存环境就涉及到一个作家的衣、食、住、行,当然包括官位问题。两千多年了,我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因此中国古代作家在官场上的每一天生活当然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

第五,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指是不同的阶层文化,特别是下层文化开始引起当前的关注。本来20世纪文学研究就已经开始关注所谓的通俗文化、市井文化,但往往只是关注宋元代以后,诸如宋元话本、戏曲等等,而在宋元以前,由于资料的原因,关注不够,顶多是到唐代的敦煌文学。实际上,在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种文体、学术思潮,都是大部分源于民间,甚至外来文化,也是通过民间逐渐反射到上层社会。钟嵘的《诗品》,把曹植放在上品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所谓“情兼雅怨”就是雅俗共赏的意思。

总而言之,过去我们笼统地说哪位作家写了什么作品,大概背景是什么样,但实际上都很空;而现在具体确定这部作品在哪一年写的,在什么地方写的,这个作家是在什么地方生长起来的,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这样一来就更有说服力。

二、教师部分历史诗歌:

观鱼齐物贱王侯,忘我环中自在游。晓梦斋心疑彩蝶,南华大道万年流!

齐桓公

雄才大略乃英雄,乱世匡扶意气通。携手仇敌成霸业,胸襟气度有谁同?

远山青黛

邮箱:510864326@qq.com

理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篇9

一、课程标准要求:

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歌的产生(P42 本课引言)1.根源

2.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二)《诗经》(P42 第一段)

1.出现时间和编者:春秋末年;孔子。2.主要内容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4.历史地位

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⑵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⑶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三)楚辞(P42 第二段和“屈原”说明)

1.楚辞

⑴楚辞:又称“骚体”。

⑵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⑶时间:产生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朝。2.代表:屈原和《离骚》 ⑴屈原(生平)⑵《离骚》

①地位: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②特色: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学思之窗】 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案提示: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四)汉赋(P43 第一段)

1.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2.汉赋的特点

①以楚辞为基础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②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主要成就

(五)唐诗(P43 第二段)

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⑴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⑵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2.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著名诗人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⑴初唐(618~713年)(著名诗人、名句)⑵盛唐(713~766年)

①地位:这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②边塞诗(特点、著名诗人、名句)

③山水(田园)诗(特点、著名诗人、名句)

④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㈠李白(生平、地位、特色)(P43 第二段和“李白”说明)

㈡杜甫(生平、地位、特色、代表作)(P43 第二段和“杜甫”说明)⑶中唐(766~835年)①概况

此时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②著名诗人:白居易(主张、特色)⑷晚唐(836~906年)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

三、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词的出现及其特点(P43 第三段和P44第一段)⑴词的出现:唐代 ⑵特点

①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②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⑶地位:“词”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2.宋词的繁荣(P43 第三段)⑴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宋代的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④宋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⑵宋词繁荣概况(P44 第一段)①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②流传至今的宋词仍有两万多首

3.著名词作家及其代表作(P44 第一段和“苏轼”、“辛弃疾”说明)⑴婉约派词人及其名句 ⑵豪放派词人及其名句

①苏轼(生平、地位、苏轼词的特点及其名句)②辛弃疾(生平、辛弃疾词的特点)⑶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

①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②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二)元曲(P44 第二段)

1.元曲

⑴元曲的含义:元曲是散曲和元杂剧的合称。⑵散曲的出现和发展

①散曲的出现:兴起于宋代民间

②地位: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③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④发展、繁荣: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⑶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⑷元曲的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2.元杂剧的成就(代表)

四、明清小说

1.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P44 第三段)

⑴产生: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小说(代表作)⑵小说创作的新阶段 ①唐朝的传奇(特点)②宋朝的话本(特点)

⑶小说创作的蓬勃发展阶段(明清小说)2.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P44 第四段)⑴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⑵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⑶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⑷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3.明清小说的地位和特点

⑴地位: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⑵特点

①取材广泛,内容直接或间接贴近生活,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较好。②都对封建制度进行揭露、讽刺和批判。

4.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P44 第五段和P45 第一段)⑴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

⑵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

⑶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⑷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面。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答案提示: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有: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加上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延伸 资料略

查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谈谈这首词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状况。

上一篇:让人难忘的一次吃中饭作文300字下一篇: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