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2024-08-20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通用11篇)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1

论文摘要:为培养满足电子信息全球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选择及学生对课程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并依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教”与“学”的统一,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电子信息;教与学

电子信息作为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前沿学科,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专业外语课程是以专业课程和通用英语为基础,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和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技能,同时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能够撰写较规范的英文摘要,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动态,为今后技术借鉴、应用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必定是终生的学习,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除了要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即教材内容选择和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就如何加强“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真筛选教材

教材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文献阅读、翻译及科技写作等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为紧密结合技术发展现状,教材在内容、组织和结构的编排上要能融会专业知识并涉及相应技术,符合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以及时效性,反映技术的新发展和当今应用状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电子信息学科涉及较多专业,一些教材注重广而全,内容过多,涉及技术广泛,作为教辅资料很有价值,但由于课时限制,教材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教师需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遴选一本最贴近专业教学要求的教材,并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规定的学时内,创造性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作为科技人员,专业科技综述文献是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某一学科、专业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而成的一种总结性、前瞻性文献,能够提供技术的发展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和资料,是了解科技动态的一种重要文献源。学生们阅读此类文献,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益,因此为开阔学生专业眼界,会选择一定数量的综述文章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快速,教材出版几年后,其中许多专业内容还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介绍技术发展的综述文章就会显得陈旧、落后,这需要从各种资源获取最新的反映专业发展动态和研究动向的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以满足内容的时效性。

教材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前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主动对教材进行评判,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源来完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将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度

在开设专业英语课时,由于学生已完成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错误认识。一部分学生认为已经具有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只要通过查字典就能看懂文章,因此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实践环节中,特别是阅读理解及翻译环节,并未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因为在科技文体中,附加了较多限制性和扩展性的成分来表达缜密的思想,句子通常较长,关系代词“that”和“which”以及非人称代词“it”使用频率高,除了运用英语语言的知识,有时更需结合专业知识及上下文内容,才能准确判断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缺乏信心。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许多消极学习行为。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在第一堂课上教师除了会详尽介绍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外,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会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一段稍微复杂的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随即再做讲解,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发现不足,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这门课程;针对英语基础不够好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的词汇、语法、修辞和翻译技巧等基本内容,加强其英语基础,还要结合授课内容,适当播放一些内容相关、情节生动、语言简单的英文科技视频,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下,增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设计“教”与“学”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较注重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及教学的信息量。因此课堂上教师讲授占据大量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疏于思考,进而失去兴趣。考虑本科专业英语课程是在学完四级英语及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基础,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全面熟悉,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课后及考核等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传授知识,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考虑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包括网络与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基本都学过,但对于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缺乏整体了解。为此,在新课开始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文章所涉及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状况及应用进行介绍,例如在一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文章中,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阿凡达”(即“avatar”的译音),将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这样既扩展了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的阅读部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文章才能熟悉科技文章的写作特点,全面理解专业词汇的含义及使用方法,同时获得专业知识。但是专业英语的阅读不是单纯的阅读理解,更强调在阅读后能够将内容融会贯通。为此在阅读前,根据文章内容设定问题,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综合答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根据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规律,这种形式训练了学生通过阅读提取、融汇知识的能力及逻辑表达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并有助于将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吸引回授课内容上。

翻译是一种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包括了理解、转换和

表达三个环节。科技英语因其专业特点及背景知识,在进行译文处理时,逻辑判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在翻译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基本的词汇、语句、段落、文章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更要结合翻译科技文章的目的,即用于借鉴、交流,强调理解基础上的表达。同时强调重视专业术语的正确译法,因为英文词汇通常具有多重含义,需要译者根据相应的学科知识,根据专业领域以及词汇应用的语境来决定词义,避免引起歧义。阅读及翻译水平的提高,除了必要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才能实现,对文章中部分内容除在课堂上请学生进行口语翻译,还会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性的在学生较熟悉的单元后,预留5至10分钟的时间进行文字翻译,通过抽检,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及时讲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而不愿开口说英语,为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会以母语发音进行类比,比如多数场合下,大家都以普通话作为交流的语言,但如果按照规范,许多人的发音都不标准,难道就不能说了,或者别人就完全不懂吗,以此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口语学习的首要问题是敢于张嘴说,同时通过反复的听说训练不断纠正发音。

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会安排部分文章内容由学生来朗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信心,同时也要注意纠正其发音,以便使他们在听说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2.课后及考核

课程开始前指导学生了解教学的安排,便于学生适时做好预习;对于课后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并反馈,其中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纠正。完善考核方法,合理分配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比重,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需围绕该中心进行,并因时因势做出调整。创建学习环境,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内容进行探讨,通过思辨既可促使教师不断的思考、学习,又能启迪学生思想,强化其知识,发展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增强其学习的自信。

四、结论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2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含目录外专业) 》, 高职专业分设含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等18个大类, 在大类专业下面还有小类别专业, 在小类别专业下面就是具体的每个专业,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就是在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下面, 开设哪些具体的专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

文中所研究的适应性是指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能否应对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种变化能力。

2. 重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现状

2.1 专业数和专业点数

重庆市35所高职院校里面, 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有27所, 没有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8所。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校开设率来看, 达到77.14%。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开设率来看, 97个专业, 开设了41个, 专业开设率为42.27%。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

重庆市2013年电子信息类41个开设专业, 招生计划数量为11716人, 每个专业平均招生计划人数为286人。其中招生计划数量较多的专业为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重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起步较早, 从近10年来看, 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重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数量从2004-2013年, 增长了225%。2004-2013年毕业生数量分别为2215人、2996人、4339人、5085人、5722人、6930人、6982人、8839人、8658人、7206人。

3.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3.1 从业人员数量现状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行业, 近10年来发展迅速, 这一点可以从在重庆的从业人员数量上看出。过去10年,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30192、29906、52518、38114、39422、56426、83556、147708、212092、295512。其中2004年为30192人, 2013年达到295512人, 增长了878.77%。这说明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3.2 营业收入现状

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近10年的营业收入来看,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4-2013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13673万、972590万、1167301万、1230216万、1678029万、2478596万、4068024万、11762432万、19708658万、28390843万。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从2004年813673万营业收入增加到2013年28390843万, 2013年为2004年34.89倍,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增速很快, 特别是2009年以后增长迅速, 2011年增长率达到顶峰, 2012年和2013年有所增速回落。

4. 适应性定性分析

根据重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2004-2013年的发展和重庆电子信息产业2004-2013年的发展, 选取三个因素来进行对比分析。第一个因素是2004-2013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业务收入占全国的百分比数据;第二个因素是2004-2013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从业人员数量的百分比数据;第三个因素是重庆电子信息类专业2004-2013年专科毕业生数量占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专科毕业生数量的百分比, 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重庆历年的电子信息类专科毕业生数量占全国的百分比, 无论是比较从业人员数量占比还是营业收入占比, 都是高的 (除2013年外) 。说明在2004-2013年期间, 重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从整体上是适应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值得注意的是, 从重庆历年的产值占比和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来看, 增速是很明显的, 但毕业生数量占比增速较低, 这说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 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速度。

5. 适应性发展的建议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就重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 重庆高职院校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行业调研、专业结构、专业建设上进行改进。

中国近年来, 民办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教育的主题体制还是公有制, 并且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性质的学校, 都需要接受政府的统一管理, 所以政府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的调控、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与电子信息产业的适应性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学校和企业的责任, 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尤其是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家庆.广西沿海高校专业设置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刍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58-61.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6-01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是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关键。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农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需求,农业信息技术本科专业对电子信息网络化以及与现代农业相关的电子商务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是当前本科教学的首要问题。针对农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探索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电子商务传统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安全系统、网站、供应链、物流、营销、在线支付以及法律与法规。电子商务是一个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法律等学科知识在内的综合性交叉课程,知識体系复杂,各个章节之间彼此独立。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多借助于多媒体方式,最终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其效果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仍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大量概念,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并且具体问题具体分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很少能做到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 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探析

2.1 典型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避免将若干案例堆叠,选择典型案例。高质量的典型案例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所涉及问题富有启发性,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讲解案例,学生作为主体剖析和评价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巩固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第一堂课讲解电子商务概念时,很多同学都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网上购物,这显然是错误的。我在讲授此概念时先介绍时下比较热门的淘宝网以及它的创始人马云,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轨迹引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先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淘宝网的用途和功能,使同学们体会到电子商务的真正含义。再如讲解电子商务延伸化趋势时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农科专业特点,列举阿里巴巴集团设计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并不局限于城市,现已经延伸至农业,与同学们分享当代农民如何通过淘宝网出售产自山区的有机食品,并且发动同学们为家乡的土特产作广告语设计。通过典型案例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学会学习。

2.2 实验教学法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采用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分为模拟的实验和真实的实验。在每两次理论课后都辅助一次上机实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比如在学习电子商务模式时,我们利用机房的模拟电子商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三大模式B2B、B2C、C2C流程的前后台全程仿真环境。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扮演电子商务环节中的各个角色,了解电子商务各个模块的功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的实验就是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些典型且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例如亚马逊、当当、淘宝、美团等等,同学们通过网络进行具体操作,以访问者的身份对网上购物流程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也为后续的网站建设学习奠定基础。

2.3 实战式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中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熟悉模拟操作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的实战练习。国内有很多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于这些真实的平台,可以进行真正的电子商务操作。比如在讲解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时,分为卖家和买家两条线,其中又涉及注册、认证等安全措施。我鼓励学生到一些免费开店的网站去实战体验。例如学生在淘宝网注册会员,办理身份认证和网上银行,这样学生们既可以在淘宝网上免费卖东西,又可以作为顾客去体验网上购物,通过网上交易及具体操作,不但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交易流程,还能提高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

3 结语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和心态下完成学习。对于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农科学生来说,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实用的基础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将电子商务与所学专业适当结合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代红梅.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

[2]顾桂兰.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

[3]王宝海,丁慧平,康玉泉.农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改革探索[J].2008.

[4]彭楚钧.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陈晓华.电子商务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

2010级电子信息专业英语卷子 篇4

ASSP: 专用标准器件

VHDL: 极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

DMM: 数字万用表

AFG: 任意函数发生器

RTOS: 实时操作系统

WLAN: 无线局域网

MPEG: 运动图象专家组

DCT: 离散余弦变换

二.定制类:Custom Class

采样保持电路:Sample and hold circuit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集成开发工具:Integrated development tool

机顶盒:STB(Set Top Box)

功率耗散:Power dissipation

半导体制造商:Foundry

直接序列扩频: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量化步长:Quantifying step size

向下(后)兼容:Backward compatible

二.1.An operating system vendor that takes the real-time behavior product seriously will usually

publish a datasheet providing the minim average and maximum number of clock cycles required by each system.如果操作系统提供商能够认真看待其产品的实时性能的话,那么它一般会通过数据手册公布每个系统调用所需时钟周期数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

三.1.因为其灵活性,FPGA广泛用于ASIC仿真、互联逻辑集成,或者用作那些功能繁多、标准不断变化的应用的解决方案。

Known for their flexibility, FPGAs were widely used for ASIC emulation, glue-logic consolidation, or as a solution for applications with volatility and changing standards.2.片上系统是数字化应用及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下一代基于数字信号处理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把一种应用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通常,为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提高功率效率,会把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控制单元的多处理器处理平台集成在一起。SOC(System on Chip)is the product of digital appli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next-generation DSP-based products.It integrates an application system on a single chip.In general, in order to mee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 power efficiency, DSP and MCU will be integrated to multi-processor platforms.3.“专用集成电路”不是微处理器这样的通用芯片,而是一种为特殊用途设计的定制芯片。和通用CPU相比,使用专用集成电路可以提高性能。因为专用集成电路是使用硬连线完胜距离工作的,并不需要为取指令和解释指令付出开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设计说明 篇5

一、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以下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生为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健康的人格品性;具备能顺利进入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工作的基本素质;能从事电子信息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运行、生产工艺、销售维护及管理工作;能从事通信网络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技术工作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技术引进、试验研究领域可从事相应技术工作。本专业课堂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将围绕图1所示的能力结构图展开。

品德、心理、身体、人文

电子信息工程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基本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储备专业素质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电子仪器仪表使用能力电子信息产品维修能力工程素质电子信息设备维护能力电子信息设备管理能力图1 能力结构图

二、课堂教学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在专业内容上以电子技术相关知识框架为辅,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知识框架为主进行设置。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应用文写作以及体育等等;专业基础课部分包括电路分析、模电、数电、电子CAD、multisim仿真技术、单片机以及VHDL硬件描述语言等等,旨在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专业课程包括高频电路、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数字电视技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及手机维修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本专业核心内容。第1、2学期主要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第3、4、5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6学期顶岗实习。基础理论课程主要采用问题引入和分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专业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采用现场教学法、工作任务法、案例分析法等。以上介绍的课程中,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数字电路EDA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课程,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下:

(一)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工作原理、实验、测试与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必要的工程估算方法, 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电子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特点,功能和工作原理,掌握电路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实验检测方法,了解一些基本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 教学建议:建议采用multisim仿真,通过观察和分析波形进行交互式教学。

(二)数字通信技术

课程目标:学生对数字通信的概念和原理有初步了解和认识,能够独立完成各种验证性实验,能够运用各种仪器仪表及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测试、分析、仿真和设计。

教学内容:模拟信号数字化、复用技术、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同步系统和差错控制编码等。

教学建议:在讲解各种通信概念的时候,建议用matlab仿真,通过观察和分析波形进行交互式教学。

(三)数字电路EDA应用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FPGA芯片情况、熟悉各种VHDL指令,能够完成各种基础实验,并使用VHDL语言进行一些简单电路的开发设计和制作。

教学内容:阐述了Altera主要系列的CPLD和FPGA芯片的结构及特点,以及相应的开发软件QuartusⅡ的使用,详尽介绍了VHDL的基本语言和实用技术,剖析了大量设计实例。

教学建议:建议采取过程教学,由浅入深,通过学生具体完成各种任务进行教学。

(四)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目标:学生熟悉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能够读懂各种汇编语言程序,能够完成简单的编程,了解系统扩展方法,熟练掌握键盘输入程序、各种显示程序以及A/D转换技巧。能够使用protues和keil这两种软件进行简单的单片机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单片机元件结构,指令系统,外围接口技术,各种设计实例。教学建议:建议结合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模块化教学。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OSI/ISO模型、TC/IP模型,局域网标准及主流局域网技术,IP网络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安全知识以及Windows 2000 server组网技术。

教学建议:建议学校与通信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该门课程的学生实习提供外界条件。

(六)移动通信技术

课程目标:学生对GSM、CDMA以及3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原理有初步的掌握和认识,对GSM、CDMA以及3G移动通信的业务范围和典型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典型设备以及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相关的调制技术、移动信道和噪声干扰、组网技术、GSM系统原理和技术、CDMA系统原理和技术、3G移动通信。

教学建议:建议学校与通信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该门课程的学生实习提供外界条件。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五个大类

(一)专业课程的实验课

该部分牵涉的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电、数电、电子CAD、multisim仿真技术、单片机以及VHDL硬件描述语言、高频电路、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及手机维修等,这些课程均配备了诸如实验箱之类的验证性实验设备。实验所占份额为总课时的5%~15%不等,属常规化的传统实验范畴,其时间安排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

(二)专项实训或课程设计

对于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配备了对应的实训环节,并专门分配整周的集中实训时间,于课程结束之时进行,包括:

万用表制作:对应课程为《电路分析》,购买万用表套件,通过万用表制作,掌握焊接技术和电路板的手工制作过程,完成实习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其成品留给学生自用;

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对应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完成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印制电路板设计,元器件的焊接、组装,及整机电路的调试,编写安装工艺及实习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

拔河游戏机:对应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完成趣味电路-拔河游戏机的连接、调试、故障排除,分批考核,编写实习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

收音机组装:对应课程为《高频电路》,购买超外差式收音机套件,完成其焊接、组装、调试,编写安装工艺文件及实习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本实训也可作为学生获取中级无线电装接工的培训;

伪随机码发生器的设计:对应课程为《数字通信技术》,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完成占空比可空调的多谐波振荡器及32位m序列发生器硬件电路制作,熟悉模拟和数字器件在数字通信技术中的使用和设计,完成设计报告,作为拓展,本实训建议有能力的同学进行32位m序列发生器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实训时间为1~2周;

数字频率计设计:对应课程为《EWB电子仿真技术》,以multisim仿真软件为平台,采用各种数字电路芯片设计四位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频率计,完成设计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制作:对应课程为《单片机应用》,购买单片最小系统套件,熟悉外围接口电路构成,能完成电路系统设计、制作与调试,完成设计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

彩电高频头电路的PCB板设计:对应课程为《电子CAD》,以protel软件为平台,完成彩电高频头电路的原理图绘制,网格表生成及PCB电路板的设计,分析和排除故障,完成设计报告,实训时间为一周,本实训也可作为学生获取中级电子CAD资格证书的前期培训;

电子钟电路设计:对应课程为《EDA技术》,(三)项目教学

对于某些实践性特别强、学生参与性要求特别高、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显著的课程,根据其自身特点,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和大胆尝试,采用项目过程教学,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主要实施思路为:根据当前应用热点,以及所涵盖的知识点,制定1~2个总项目,先期对该项目进行分解,提供对应的实训平台,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行边学、边做、师生互动,逐一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素质,最后完成整个项目,该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过程教学特点,学生的参与性特别强,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但是对任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对项目的选择和制定要求也较高,拟逐步完成《电子CAD》、《EWB仿真》、《单片机应用技术》、《数字电路EDA应用》等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目前电子系已基本具备相应的软硬件平台条件和师资力量,可确保项目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项目教学的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相比相对比较集中,周课时增多,总的周数减少,总学时大致与理论教学相当。

(四)顶岗实习

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等途径,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基础知识,提升职业能力。校内定岗实训通过企业订单,在校内自建的、高度仿真企业流水线环境的工作面进行现场操作,完成产品制作,培养学生的现场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校外定岗实习期间,学生办理相关手续后,参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产品的制造、工艺实施、设备维修、检验调试或设备局部改造等,完成实习报告,校企双方教师采用现场教学法进行指导,校外定岗实习主要指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五)素质拓展实训

素质拓展实质上属于一种广义的实习实训范畴,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纳入学校统一教学计划的拓展性实训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等,学生自发组织完成的素质拓展包括:开展各种学术、技术、艺术、人文知识讲座;根据学生特点和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劳动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精神;深入厂矿、社会调查研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从事打工活动,培养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求职能力。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6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他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

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3)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

(4)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

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篇7

1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社会形势瞬息万变, 电子行业发展迅速,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电子信息课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高等教育创新是在电子信息课程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 高等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思想创新、课程创新等方面, 因此只有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我国现阶段各企业和国家部门中属于中国原创的设备较少, 而且模拟国外的设备在质量上还存在问题, 虽然国家或企业提供资金让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但是只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革新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这些缺陷的办法,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缺陷正是教育创新不足, 在各大院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实施教育创新中课程创新是最直接的创新途径, 高等院校加快课程创新速度, 跟上时代需求, 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2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现状

2.1 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由于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学习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激增,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电子信息专业中实践技能的教师严重不足, 已有的实践教师为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人带多班的课程, 老师处于超负荷状态,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改教学方式和内容,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 学校理论老师多, 教学课程安排中理论知识教学课时远多于实践教学课时, 并且由于设备问题和假期安排等, 会减少实践课课时, 在实践课上, 学生多数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操作, 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达不到教育部门的要求。

2.2 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 学校硬件设施差

我国教育改革主要改革的是理论知识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改革程度不大, 并缺少创新。学校引进的老师教学时间短, 经验不足, 虽有改革新思想但是信心不足, 老教师教学经验充足, 但是思想保守, 而且这些老师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 不敢冒险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 学校的设备多数是基础实践设备, 专业性的实践设备不完善, 而且设备陈旧, 保养不当很难保证学生操作完成教学内容。学校建立的专业实践基地小, 完整设备套数少, 学生人数多, 学生实践周期长, 难以保证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方法落后, 学生实践途径较少

对于电子专业理论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差, 老师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都没有付诸相应的行动。老师教学方法还停在传统教学方法层面上, 教学手段落后。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上述问题, 除此之外, 实践训练基地是根据教材内容建设的, 现代气息的设备几乎不存在, 学生实训内容单一, 学校与企业合作少, 学生除了在学校训练基地实训外, 没有其他途径可选, 学生实习也存在问题。

3 我国电子信息专业改革措施

3.1 创新教学体系, 提高实践老师师资力量

在教学中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制定完善的评分系统, 建立反馈机制, 及时处理学生反馈内容, 听取学生建议, 改善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校教学质量。在实践课上, 多做一些综合性实践和专业性强的实践, 支持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和操作,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实现教改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 所以提高实践老师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2 合理分配实践和理论教学课时, 完善学校硬件设施

社会对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增加实践技能操作训练课时, 理论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实践课程增加综合性实践, 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 在学校举行小型的电子设计大赛, 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国家教育标准和社会对人的要求,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必须完善且先进, 例如强化电工、电子等基础设备, 增加专业性设备等, 对于资金充足的学校, 支持建立大型综合性电子训练实践基地, 提供学生系统的训练中心。

3.3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话题。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 实行“教”与“学”一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电子信息专业是由许多基础知识综合而来的, 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 尤其是一些元器件的使用和电路知识, 磨练学生的耐力。在实践教学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网络资源等, 进行模拟仿真教学, 学生在网上开设学习讨论区, 各学校的同学和老师, 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均能参与讨论,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专业改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根据学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是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其中来, 以此来改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现状。

摘要:现在, 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我国教育体制逐渐完善,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 学校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在各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叙述电子信息专业改革重要性, 和我国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革新措施。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院校

参考文献

[1]谢克明等.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2]张迎辉等.现代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1.

[3]池雪莲《.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5, 24.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0引言

技工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本科教育,更有别于中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淡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也应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突出技工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该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教学的安排等方面都应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学科性,以及中职教育的技能性培养。应以技工学校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的调整

1.1模块化教学

下面以二极管为主线的单元电路构成的一个教学模块为例说明其知识点构成及教学思路:

(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及二极管的特性。

(2)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曲线、功能、主要参数。借助multisim软件建立一个半波整流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全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由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模拟连接电路,再使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分析试验结果,最后得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4)集成稳压器w7800系列、w7900系列、lm317、lm337功能及用法。

(5)二极管、电容、集成稳压器的识别及性能测试。

(6)利用multisim软件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进行调试。在此过程中可人为设置一些故障,如二极管接反等,培养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更深的理解。

(7)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的一般方法。

1.2高质量教学课件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好课件不在于版面的美观,也不在于课堂内容的充实,而是根据课程的需要,能够引领教师有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课件理解课堂内容的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针对课程的特点,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顺序安排设计课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是模拟电子电路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

2实验教学的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验证性实验要求验证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巩固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大多数实验的内容、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所以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可行性电路,,至于实验的步骤,,具体的实验操作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室在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对学生双重开放。将实验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安排,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本位的思想,,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对于实践制作性的实验可以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做好这类的实验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电子制作的实践经验,广泛收集与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电子小制作。教师在课外可以组成兴趣小组,综合运用模拟电路学过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制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模拟电路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2.2充分发挥eda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将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也可以克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和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仿真,完成仿真设计后,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调试。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和促进作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共射放大电路”分析时,交直流信号叠加在一起,学生理解困难,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先讲电路,然后借助船与人的关系,形象地比喻直流信号是船、交流信号是人,船是为了运载人,直流工作点的作用是保证交流信号放大时不失真。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导,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尝试独立地钻研、探索及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培养了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评价学习效果。如果本课程内容很多,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加以比较归纳,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技工学校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我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考核成绩比教改前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有90%的学生考取了中级电工证书和电子装配工技能资格证书,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蒋玲,侯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37-39.

[2]叶树江,张继东.“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4,(23).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9

2)研讨式教学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改革中的五点建议:①教师和学生课前充足的准备;②让学生独立自主;③合理分配小组讨论时间;④开展多元的成果评价;⑤有效对待说话过多和保持沉默的学生。

5结束语

通过教改小组的努力,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成熟的研讨式教学体系,并在我们学校广泛进行了推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受益学生数量达到1000多人。

参考文献:

[1]杨波.地方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与研究困境及对策[J].高教学刊,(11):1-3+7.

[2]黄梅.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述评[J].广东教育:教研版,(3):36-38.

[3]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4):67-68.

[4]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1):76-81.

浅析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 篇10

论文摘要:该文指出了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结合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课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以期对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随着信息、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人才培养,尤其高等教育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挑战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近年来,双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重视,各高校积极推行双语教学,特别是在2001年教育部提出明确要求后,双语教学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不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年来,本人通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课的教学实践,针对高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过程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对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1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同步获取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使学生借助外语手段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用母语和非母语思维,能在两种语言间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转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简单地认为双语教学既为母语和外语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观点是片面的。在进行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选课《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教学时,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外,希望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能直接领悟和感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方法甚至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和应用环境,增加接触外语的机会,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这样,一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前沿信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用外语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双语层面上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词汇与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也可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有助于教师及时跟踪把握学科前沿,洞察学科研究现状,提高科研能力[1,2]。

2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下至小学幼儿园,上至普通高校都在开展双语教学。然而相当一部分是徒有虚名,高校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其中不少高校只是简单地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水平及效果并不尽人意,都不同程度在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入。目前,虽然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双语教学工作业已展开,但并尚未形成共识,如部分老师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理解片面、缺乏积极性。有老师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尚未过关,没必要讲授英语化专业课;双语教学就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讲英语,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双语教学无法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实施双语课既费时又低效,而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也没足够重视双语教学,使双语教学难以获得充足的可支配资源。

2)双语教学师资短缺。要求双语教师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必须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母语知识、标准的英语发音、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运用外语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授课艺术和技巧使课堂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和容易被学生理解。目前,我国高校中大多数老师没有国外工作和学习背景,他们大部分要么平时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并不多,要么虽然口语表达能力不错,却缺乏相关学科知识,或者虽然专业知识全面,但英语的能力却不足。

3)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需求不一。作为双语教学活动的另一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和接受能力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目前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不高,再加上前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四级通过得较勉强,想用英语来学专业新知识则难上加难,不可避免地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教材选择标准不一。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互相配合的复杂过程,双语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尤为重要,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所用教材一般可3类: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质量很好,但价格极高。二是无或有翻译版本的英文原版影印版教材,这是目前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的方式。三是教师根据现有原版或影印版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学校学生英文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复印或自编的教材。其中,第三种教材的实用性最强,既照顾了学生经济承受能力,也兼顾了教师学生的英文水平,但质量难以保证。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虽方便省事,但存在许多不足,如:教材内容与国内教材相差较大等[3,4]。

3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课程知识与技术的讲授是最主要的,而外语语言的学习则相对次要。针对目前高校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教学实践,以电子信息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教学为例,我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

1)正确定位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合理分配双语教学的比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是英语与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相融,专业课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理论是讲授的重点。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中外文讲课的比例关系。我们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一课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保证50%及以上的课堂教学时间使用外语讲课,同时辅以外语多媒体课件,以帮助学生的理解。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知识结构。鉴于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十分有效地适应双语教学,设置的双语课程应尽可能选择那些非关键链条上的课程,这样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并不会由于所学内容的不完全理解与接受而造成对其核心专业能力的根本性危害。因此,我们选择《计算机信息安全》开展双语教学,因为该课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理于相对较次要的地位,对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的影响力有限。

3)运用原版教材,结合中西方的教学思想。由于原版教材始终贯穿着自主式学习的理念,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计算机信息安全》一课所涉及的新技术大多以科技文献或教材的形式出现,这些文献大都用英语表达,国外优秀教材无论在学术性、合理性和及时性上均优于国内教材。同时,英文版教材也可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经过综合比较和筛选,我们所选用美国Charles P.Pfleeger and Shari Lawrence Pfleeger合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Security in Computing》,不仅有对应的中文版本,而且是国外大学的经典教材,教育理念先进,教材内容十分丰富、详实,深度适中,知识点明确,习题丰富且灵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考虑到课时有限,对内容应进行了适当节选。

4)改革教学形式。双语教学强调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辅以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一课的双语教学时,教师首先必须提前仔细反复阅读教材,按照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和调整,规划重点和难点,设置配套练习题。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时紧张的问题,所以本课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经过了反复讲座修改,形象生动,获得学生好评。讲课时我们让幻灯片的播放时间稍长一些,讲课语速慢一些,讲授内容精练一些,给学生较多练习的时间。同时,我们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文献阅读水平。所以课堂上我们提倡不满堂全由老师讲授,预留几处内容稍简单的章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将讨论结果由各组代表在全班宣讲;在讲课的同时提若干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时留一小段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重点章点的内容,及时检查结果。

5)积极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包括专业词汇、口语以及西方思维方式的培训工作。在开设《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教学课前,我们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培训,先后参加双语教学教师中、高级培训班的学习,经过外籍专家的指导,教师感到收获颇丰。同时,学校还推行教师海外进修计划,组织双语教师利用暑期到美国进行为期一个多月培训,参观学习国外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此外,学校在选择双语教师时强调有海外背景的老师优先的原则,从课酬、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5]。

6)建立并积极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和质量保障,评估是对教学目标、模式、方法、教材、教师、学生及管理等因素的检查。评估可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获得成功与进步的体验;老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学校及时了解双语课的实施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并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能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还可全面鉴别教学质量的优劣高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我们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时,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如走访学生、下发问卷等,但均未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得到真实而全面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4结论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指出了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一些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及建议,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发展现状,讨论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材选取、师资培训以及评估体系等诸多问题,结合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双语课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以期对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篇1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改革;创新;实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子、电气、家电等行业亟需大批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而我院原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生源先天素质低。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总滞后。3.原有课程体系与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反差。这严重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制约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深化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改革和教法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体系;实行基于工作工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加大学生实践时间。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提高动手能力为核心,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标准,实行“先学后讲,先做后教”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比例。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密切结合信息类行业背景,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专业定向,校企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改革考核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双师型”队伍

师资队伍是改革的关键。建设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集中反映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感知、观察、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

二、电子信息专业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全面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拓宽公共基础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创业创新、心理健康以及法律法制内容的比例;2.改革学科专业课程。精简课程内容,精简课时,增加专业选修课;3.增设人文素养基础课程,扩大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素质;4.强化专业课程,大幅度地增加专业课程的门类及课时比例,增加实训课课时。

(二)教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内容、实施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实现师生互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徑。第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第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依靠“教材十课件十黑板十粉笔”的局面,实施课堂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主体化教学。第三,结合工程应用背景进行教学,即项目教学法。第四,大力压缩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工程应用性。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抓好课程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第二,重点抓好学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藉此可综合训练学生电路设计、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以及印制板设计等能力。第三,突出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PCB设计”、“单片机应用”,与专业技能应用工种证书相结合。

(四)依据系统、科学原则,完善考核评估标准

三、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师资培训工作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以任课教师为重点开展专题培训工作。通过意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习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程改革过程同时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建立健全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系部和教研室负责人组成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具体包括总体设计我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思路;研究制定课改工作总体方案,协调处理课改工作涉及与教研室、企业和行业的关系,并争取相关人员的支持;做好课程改革的指导工作、宣传工作,以及课改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制定课改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改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实施;审定各专业的课改方案,指导课改工作小组开展课改研究;做好课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审定工作,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课改中所需的经费,做好人、物的调配和使用工作。

2.物质保障

为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要拿出必要的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设备添置、资料编印、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研讨、课程改革的办公经费等。对参加课程改革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也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学改革,也符合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计划”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建超.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2,(04):7 11

[2]赵子婴.电子工程实验教育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6)

[3]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特色改革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2):102-106

上一篇:高三化学的答题策略下一篇:行业年会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