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2024-06-18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共13篇)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1

转眼间,我们的新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期。在这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全员参与,认真扎实地从课堂设计、案例反思、学生错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服务课题研究。

1、及时学习理论,形成课题共识。

课题申报成功后,我们首要任务就是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有关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文章,文章来源主要是网络上的或月刊杂志上复印到每位老师手里,先自己拜读,在小组交流,使课题组成员对这一课题精神形成共识。下一阶段,我们准备读一些这方面的专著。

2、丰富作业内容,规范课堂教学。

我们经常思考作业的形式注重多样化。针对当天或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课题组老师思考,除了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外,还可以安排哪些拓展性作业,如调查、收集、积累、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制作、探索性作业等,展示成果形式活。针对不同内容或不同学生安排适应的作业,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好地规范我们的教学课堂。

3、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学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课题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观看优秀教学设计光盘,欣赏网上特级教师教学视频,一起探讨优秀教师每一部分的设计意图,从而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自觉进行探索实践,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把个人理论学习和集体听课评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再提高教学水平。

二、资料积累,促进课题研究。

教学中,我们通过自己教学设计的斟酌反思调整,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复指导实践,不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这势必反过来促进课题研究。如:

1、要求学生人手一册错题集,每天认真记录自己在作业中的错题,并加以改正与错误原因分析。

2、教师批改完作业后,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记录,加大对学生错题的分析力度,加深学生印象。

3、通过对错题集的整理和反思,学生对错误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错误在减少。结合阶段性的错误集,组织学生写反思,分析错误症状,调整学习习惯与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4、教师成果。一学期来,每位教师都认真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一共撰写了课题论文10余篇,市级以上获奖7篇。市级公开课5节。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我们的理论学习较零散,主要是杂志上的一些相关文章,缺乏系统性地学习。这方面还要继续深入学习,学习一些相关专著,有机会请一些专家指导,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

2、时间的不保证。其实,我们根据计划实施得很顺利,很到位。有时就是因为时间紧,我们自己已做的事情会没有得到很好地整理。如平时老师们对学生错题集的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2

一、全面认识“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错误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在学习活动中, 一种情况时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结果判断错误, 但思维过程是正确的, 这种错误属于合理性错误;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错误, 致使结果也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属于非合理性错误。另外, 对错误资源的认识还可以从主观错误和非主观错误方面考虑, 即由于学生主观认知和心理因素影响而造成的错误为主观性错误;由于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 受到其他外来影响因素干扰造成数学分析错误, 则属于非主观性错误[1]。

错误资源产生的原因具有差异性, 小学生可能是由于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产生错误, 即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掌握不牢;可能由于知识衔接问题产生的错误, 即旧知识没有掌握牢固, 新知识吸收较慢;可能是学生心理压力或思维逻辑缜密性不强引发的错误,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看待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洞, 因此造成数学问题分析错误。

二、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为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要正确、全面的认识错误资源, 并进行合理应用, 促进学生对错误的正确看待, 提高数学能力, 促进数学成绩提高。

(一) 创新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宽容对待, 不能过分严厉,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数学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心理压力, 因此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2]。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学习“认识人民币”时, 学生对“元”、“角”、“分”的使用存在错误。通过这种错误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人民币的机会较少, 因此可以选择“情境模拟”法, 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巩固数学知识。

(二) 合理利用资源,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错误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使其正视自身出现的错误, 避免出现数学学习信心的降低。教师要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巩固学生课堂知识,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小学二年级的“认识图形”的学习中, 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判断出现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向学生暗示, 例如拿起手里的粉笔盒, 表示“正方形”。这种方式能够环节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 通过对错误的改正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具有一定的巩固作用。

(三) 制定科学教学方案, 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外, 还要从自身出发, 通过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效率, 从客观上降低学生出现错误的几率。据调查显示,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 巩固课堂知识, 加深学习印象, 减少错误的出现[3]。例如,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 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强, 教师要结合科学手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应用游戏教学法, “教师要把一块蛋糕分给最前排的两个小朋友, 怎么分才是最合适的呢?”通过实践操作最后得出每一人分到1/2就是最公平的, 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分母”, 什么是“分子”。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案, 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提高数学成绩。

(四) 加强师生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上出现错误是多方面的原因, 有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生活上的一些习惯。为了能有效改变这种现状, 要加强师生交流,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尽快走出“学习错误”, 提高数学成绩。例如, 在生活中, 教师让学生对身边的各种图形留意观察, 应用课本知识辨别那些是“三角形”, 那些是“圆”。将生活与学习良好的结合, 能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并充分利用课堂知识, 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课堂错误。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观影响,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小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尚未完全形成, 在进行问题分析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知识面的限制或其他心理原因影响,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教育作用, 帮助小学生正视错误。教师在利用错误资源的过程中, 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看法, 鼓励学生正确看待错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从错误的源头分析, 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 减少学生以后犯错的几率;教师善于完善教学计划,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为学生良好学习打好基础保障;最后, 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习中的小细节入手,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09) .

[2]韩洁.旁逸斜出亦精彩——历史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4) .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合理利用

错误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正常且普遍的现象,错误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教学资源。“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师生互动,在集体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过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开展并且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即达到了资源化。

一、尊重学生、接纳错误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往往我们的教学却在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把错误扼杀在“摇篮”中。我们的教育往往“帮”学生做的太多了,就像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我们总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引着学生,学生也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牵引之下,看似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一旦离开了我们教师,遇到了新问题,学生就像离开了父母的孩子,无助、惊恐。俗话说:“在呛水中学会游泳,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因此,尊重学生从“错误”开始,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氛围,允许学生犯错。

二、预设错误、心中有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课堂上的很多错误我们在课前要进行充分地预设,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专研教材重难点,尽量能预设到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错误,这是利用错误资源的基础。学生出现错误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变为课堂的“错误资源”。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充分预设到学生的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错误正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将错就错、顺势点拨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由于孩子自身的认识局限造成的,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因此,它是一种教学资源。这些错误是美丽的,它是学生思维最真实的暴露,所以应该给予包容、接纳。面对错误时,我不会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而要利用错误,巧妙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思维过程,探求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自主发现错误的根源。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笔者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有这样一题:“45÷11”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余数是( )。很多学生都脱口而出:商是4余数是1。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将错就错,让其中一个孩子说说理由,他自信满满地说: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商不变,余数也不变。我故意问道:哦?商不变的规律中余数也不变吗?这时就有一些孩子表示质疑:商不变的规律中只是说商不变,没有说余数也不变,你怎么知道余数也不变的?于是我就说: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有孩子说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于是大家一起用竖式计算来验证,发现:4500÷1100=4……100。于是很自然地否定了认为余数也不变的答案。还有学生说我还可以用乘法验证余数1是错的,于是她给出了他的理由1100×4+1≠4500。到此还没有结束,此时:我继续追问:那么你觉得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余数的变化到底有没有规律呢?这样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有人大胆猜想给出了答案,其他同学立马说需要举例子来验证一下,于是每个人自己举例验证,发现了余数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相长,鼓励质疑

数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更需要有提问和质疑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大胆质疑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资源,当学生与别人的见解不同时,教师要给予最大的鼓励,鼓励学生求异,求新,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示独特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不同体验就是创新的有利因素,教师和学生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补充。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除法》这一单元后,发现学生作业中有一题错误非常多,这是一道选择题□26÷42=1□……□,被除数里的□可以填的数有( )种情况,选项有:A.3 B.4 C.5 D.6。课前我进行了初步统计,从统计情况分析:52%的人选择了C选项,36%的人选择了D选项,8%的人选择了B选项,还有1人没写。课上在我的引导之下,很多人看出还需要考虑商的十位必须是1,所以排除9,有5种。正当我决定结束时,小张说:“老师,我觉得题目不对!”此时,所有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他。我也有点疑惑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小张回答道:“余数中只有一个□,说明余数只能是一位数!”我也恍然大悟:“真厉害!你真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你发现了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通过计算,发现了只有426÷42=10……6符合题目要求,确实题目出错了。所有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此时的小张同学开心的笑了……顿时,我觉得这些孩子说的多好!是啊!老师和书本都会犯错,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们呢!

【参考文献】

[1]苗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沈潮来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可是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我们教师往往看中哪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

2、问题研究的意义

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使学生避免出现相类似的问题。并且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和老师的纠错能力,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并且有如下作用: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个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1、课题界定:

关键词

[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教育契机]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反思]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2、理论依据

(1)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3)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及对策研究。

四、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7年7、8月)准备阶段:申请课题,学习理论书籍。

第二阶段(2007年9月)初步实施阶段:进行文献研究和上网收集资料,研究

课题内涵,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5月)实施阶段:教学中记录、归纳学生容易

出错的题型,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撰写阶段性论文。

第四阶段(2008年6月)总结阶段:统计数据,总结研究的过程和实效以及反

思问题,撰写结题报告。撰写期末论文。

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

2、日记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

情况,总结研究发现。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

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

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五、研究的条件及研究预期成果

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调查、观察、反思、调整等研究工作

3、研究者在学校一直是教科研骨干,几年来一直坚持写教学反思,每学期均有文章发表或获奖。因此有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

预期成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5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义务教育最基础的核心以及通用技术就是数学,其对人们处理数据以及遇见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培养良好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中无可替代的一环。

教学过程其实从根本就是学生发展与认识,由不会到会,人格从缺失某部分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犯错是极其正常的事情。然而目前,教师观念缺乏该有的改变,使得许多数学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做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旧保留着传统课堂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将传授知识需技能练习为首要目的,无视其他资源,进行所谓的规范式课堂教学,生怕学生出现任何差错,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等教学,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以及典型出错的“点”,教师甚至会出现“提前彩排”的现象,使得暴露错误以及纠错被掩饰,教师在面对错误资源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更不要说开发利用错误资源。

目前全国统一教材的模式,使得小学并没有对错误教学资源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资源开发处于缺位状态。大量的极具教学意义的错误资源并没有划入教学内容。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多数小学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就是能够与教材配套的试卷与习题等。从教学资源开发主体看来,目前仅是少数教研员与专家进行,并没有激发其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素质教育教育全面深入进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研究意义

正式小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利用,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将学生所犯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努力使其能够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的同时,培养起教师以及学生的纠错能力,使其知识系统更加牢固。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第一,针对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不同错误,教师可以将其进行研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通过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应用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捕捉,利用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实施。

第三,提高教师对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与捕捉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得到发展与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在目前社会中,以技术与信息作为基础,人们面对的选择与机会也随之增多,数学已经成为基本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威尔斯曾指出,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未来某一天数学思维方法将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如今数学思考方式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中普遍适用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著名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曾指出,经验对于成人的价值与儿童的价值是同等,无论如何估计均不会过高。经验是人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技能与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经历。若是教师强制采用扼杀以及预防等方式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纠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若是指引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出现错误,并且在错误经历之后对其由针对性的纠正,则会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中,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真实的数学教学课堂,其整个过程是由教师以及多方面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的动态推进过程,并且参与教育活动中的因素具有诸多复杂性,因此使得整个教育过程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发展,在这多种可能性发展中做出适

1当的选择,即所谓的教育过程的推进,才能够促使新状态不断产生,并且对下一步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也有明确提出,现行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封闭的系统,同时也不应该继续局限于实现预设的固定程式中一成不变。在教学前所预设的目标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开放性的吸纳经营,灵活弹性的部分以及不可预测的体验,并且鼓励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

更是有多为教育专家提出,教材是课程实施目标以及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其并不是唯一资源。更多更据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中,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即是一种极具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界定

课题关键词:

[错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会或多或少的在各个方面出现违反数学方法以及与教学结论相悖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有指出,学习中的必然产物就是错误,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背景,表达方式以及思维形式等均与成年人不同,尤其是小学生,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教育契机]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错误资源预设,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对错误资源进行捕捉,课后对错误资源进行反思,做到将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作为教育契机,使得错误变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反思]数学中的重要活动就是反思,其也是数学的动力与核心。学生所犯错误无法单独依靠反复大量练习以及正面示范就得以纠正,而是需要自我否定的过程,同时整个自我否定过程又必须有自我反思作为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树立起纠错追因的意识,将学生所犯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反思错误发生在何处,为什么发生等,随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纠错,才能够使得错误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构建主义学习观: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到意义的生成,知识的动态性,学习者与外部信息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产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能,构建出属于自身的知识结构。数学学习并不是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对学生进行由外向内的“灌输”,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的经验体系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的由内而外的“生成”。

第二,课堂生命观理念: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看做师生生命中的的组要组成部分,让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课堂中的生命活力的真正意义在于 每一个个体均能够获得新的发展与成长。

第三,加涅学生素质结构观念:所谓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能够对其自身的心智进行支配,加工与组织的技能,是学习者对内部世界的处理能力。当人类的认知加工活动被这样的概念所支配,提高了自身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可以说该学习者获得了认知策略。

第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教学中,苏格拉底并不是直接想他的学生传授具体指示,而是通过争辩,交谈或是问答等方式将其自身观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是在提问中学生回答错误,他也不会直接指明出错地方以及原因,而是通过各种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学生承认答案的荒谬并且处于自相矛盾的情况。最后,学生在苏格拉底的暗示与引导中,获得正确的答案。

五,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利用的一段时间对专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讨,以充分了解到专题的意义以及内容,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需要对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阶段,探索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8月)探索并实施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边改进,不断完善方案。集中交流,使得课题组成员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错误资源,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教育价值,让数学课堂因错变得更加精彩。

第三阶段,总结成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课题组成员总结梳理理论学习中的收获:1.需转变观念。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价值进行全面认识。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教师“谈虎色变”,是因为其只看到了错误产生的消极方法。从根本来说,正确,极可能是一种模仿行为,而错误却是一种真实经历。因此原理错误实际上是使得学生放弃了经历复杂性,远离的创造,减少学生的认知扩展范围,阻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产生错误时,不能一味呵责批评,而是需要对错误进行引导与利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2.优化设计,使得错误能够充分体现,对错误进行巧妙利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不可预见性,同时这种不可预计的错误又是学生最真实的思维反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索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组织课题组成员整理材料,总结相关的经验,撰写解题报告。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中心,调查法,文献法与总结法等为辅助,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与可信度。

行动研究法:采取协作性研究,引导学生将错题资源运用到学习中去,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法:定期定时对学生产生错误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学生错误情况。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引导本课题进行研究。

总结法:对错题资源的产生,解决以及应用做好总结,编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论文等。

六,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王春晓、成员:吴彩君、陈韩江、谢琼丹、谢玲华

基本研究任务分工:

召开专题会议,将研究方案真正落实实施,并且定期定时开展专题活动,确保专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主体教育理念。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错误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重视。世界各国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课堂错误资源的讨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在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同时,更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均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其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学习潜能才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二)探索学生错误成因。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错误的订正结果往往过于重视,却忽略了对错误的原因分析。其实,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够使得教师真正深入了解学生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纠错,从而发挥出错误的积极面,发展学生的学习

能力。

1、由知识形成的规律进行错误成因分析。小学生由于其年龄以及知识积累的特殊特点,使得其在新知识学习指挥,短期内遗忘速度较快。而数学教学中,知识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性与系统性。同时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有限,常受到文字理解能力的局限,使得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语言理解能力不完善而产生错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前后所学的新旧知识的干扰,从而产生错误。

(1)知识衔接“断裂”产生错误。

(2)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产生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2、由学生的心理原因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心理实验证明,人类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信息获取来源于视觉,百分之十四左右来源于听觉,而味觉,触觉以及嗅觉所带来的信息不足百分之六。因此可见视觉是五感中对人类产生影响最大的感觉。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象各个部分对大脑的刺激具有差别,因此会产生强知觉对象抑制弱知觉对象,导致若知觉对象被遗忘从而发生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定势,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面作用,若是在知识迁徙中,促进了迁徙的正能量产生,则会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而其一旦束缚了学生思维则会发生错误。而当学生思维中出现“灵感突发”,由于神经中枢形成优势兴奋,则使得忽略解题中的细节,从而产生了错误。

(1)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

(2)思维定势产生错误。

(3)思维中的“灵感突发”产生错误。

八,研究的策略

1.教材挖掘要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挖掘,能够预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分析教材与错误之间关系以及错误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前拟对策略,使得有效的错误资源能够为我所用。

2.教学目标要多元化。当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目标发生冲突时,需要将目标重新定位,并且定位过程是不断调整与开放的,才能够做到将错误进行利用,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整,生成新的适合的目标。

3.教学内容需灵活,有弹性。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信息进行预设,并且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弹性,灵活。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调整,如改变教学顺序,适当的将一部分教学内容提前获释延后,适当的增加或是减少一部分内容,将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改为课下学生自习,而将对错误有帮助的内容添加进教学内容中去。

九,研究条件分析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课题的研究中,具有以下三点研究条件:

第一,研究者是一名积极进取,自我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且在校级教科研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研究,获得学校好评。

第二,研究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课题的研究,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想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齐头并进,并且保证研究成员有足够的精力需实践能够进行调查,观察,反思,总结与调整等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研究成员在临海市河头镇中心校课题组一直是教科研骨干,长期坚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每年学期末均有文章进行发表,因此有足够能力支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十,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错误资源的研究,培养起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出现学习中的错误时,教师需要利用错误,设立出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不断改正错误中,领悟到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其全方面的发展。

本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提高捕捉学生有效的错误资源能力。第二,提高利用有效错误资源能力。第三,利用有效错误资源的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玉仙 数学学习中学生“错误”资源利用 小学数学教师2003,第1期

【2】《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5年第一、二期

【3】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4】邹煊享.小学数学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5】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

【6 】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陈亚明.小学数学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3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6

六街镇茶树小学

谢丽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会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之后,自然就学得好。数学课给学生的感觉总是枯糙无味的,而学科教学教育资源集图像、文字、声音、颜色为一体,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等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见,学科教学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例如我在上《确定位置》时,合理应用了学科教学教育资源,由汶川大地震经纬线确定地震的地点,救援官兵在第一时间到达救援地点,巧妙地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对PPT课件展现二年级学生座位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最后由神舟七号飞天着地的那个位置结束,学生整个一节课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合理应用了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一下子把孩子带入了日常购物的情境,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然后纷纷上台模拟购物,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学习了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二、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让数学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又为生活服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中恰当的选择贴近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而合理应用远程资源,就是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应用了学科教学教育资源的一组信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交流收集的信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身边的事,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将生活知识概括成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比单纯看书、听讲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又如我校数学教师周子静在上“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时,合理应用了学科教学教育资源,从学科教学教育资源中下载了一段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片段,张大妈上月用水8吨,水费12.8元,李奶奶家用水10吨,水费用了多少元?再配上张大妈和李奶奶说的话,音、像非常逼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降低教学难度

学科教学教育资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在改革数学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通过展现文字、图像、声音,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参与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化难为易。每一节数学课都可以对《电子教材》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制作成一幅幅美丽的图像和生动的课件。

例如我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充分运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下载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再配上音乐、声音,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又如在教学“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除了实践操作外,还充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提供的操作示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视图的动态展开拼合过程,很快在头脑中建立起了推导的过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深深的烙印,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并掌握较深。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师生举例认识生活中的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和意识,学生由感知到表象,达到认识的过程。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去发现探索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悟出圆的特征,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四、合理应用学科教学教育资源,开阔教师视野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与学科教学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教导处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从远程教育下载的资料,如知名专家的上课、专题讲座、评课,拓宽了教师们的知识面,然后应用到教学中。其次,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可以直接在线观看,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观看,也可在学校网上观看,这样的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节约了很多教师的集中学习时间,也大大弥补了因学校外出学习经费与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多数教师无法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的缺陷。由于不断的学习,每一期的常规教学检查活动,教师们都习惯到互联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课件或素材进行加工整合,然后运用到教学中。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7

一、现阶段对待“错误”的态度

当前的教学中, 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 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稍有闪失, 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 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 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 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 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 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成功的开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 大家对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有了更深的熟悉, 无论何时, 我们都希望展现真实的课堂, 有效是以真实为前提的。于是, 提倡公开课、研究课不要试教, 不要铺垫, 更不要彩排, 要听原汁原味的、未经雕琢的家常课, 课堂上需要面对全体, 关注所有, 正视各类错误。

二、捕捉“错误资源”的方法

1. 倾听中发现

随着课堂的开放, 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多, 随之出现的信息量大增, 其中既有正确的, 也有错误的, 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 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句话。要在倾听中捕捉好学生的错误信息, 把学生的错误信息看作是孩子的思维火花。其次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出学生困难的焦点, 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 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和蕴含的思维方式。

2. 比较中选择

在课堂上, 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 其容量是丰富的。而错误信息本身也存在着重要和次要、有用和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众多的错误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资源。在课堂信息的选择过程中, 我们要有敏锐地判断能力, 特别关注那些典型错误资源, 抓住时机推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同时出现, 这时作为老师就需要马上判断哪些是有用的错误, 对课堂生成有促进作用;哪些是低级错误, 可以马上忽略。正确、快速地选择典型、有用的错误资源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趣盎然, 学生的错误资源也可以有效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1. 优化评价, 善待“错误”

“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 多一根评价的标尺, 也许就会多一分惊喜。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 教师不能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 蹲下身来, 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 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 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感受学习的快乐。

2. 循循善诱, 因“错”悟道

珍视并合理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 让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中来, 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死”的知识活起来, 让“静”的课堂动起来, 变单纯的“传递”“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老师要有效地利用“剑龙尾巴上的角是不是数学上的角”这个资源,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 在师生不断的“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 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 新的资源不断生成, 这对于教育视野的拓宽, 师生创造性智慧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3. 对比思“错”, 拓展延伸

学生出错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某方面知识的缺陷, 有的是思维上的理解偏差……找准问题出错的症结所在, 才能有效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果教师舍得花时间比较这两种算法使学生在对比中识错、纠错, 那么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才可能理解得更全面, 认识上也才能更深刻。

数学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而产生, 对于错误, 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 灵活地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错误作用, 挖掘内在的“闪光点”, 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郭爱平.把失误生成精彩.小学数学教师, 2005 (11) .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8

一、勤于收集实践资料

符合教学规律的经验必定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教学实践资料也是提炼教学经验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研究作、验证、提炼,概括有关现象,才能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日常实践中和平时研讨活动中,我校都很善于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汲取他人优秀的经验,为提炼经验成果准备大量直接经验素材和间接经验素材。在日常中,认真设计课堂练习,对后记深入反思;积极参加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认真撰写听评课笔记,每人都有着2至3本的听课笔记;深入反思研讨的数学课例,都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案例;认真学习数学专题讲座,例如参加林兴校长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并详细记录;等等。我校组成员都很重视实践资料的收集,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对个案的深入思考,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二、精心提炼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要经过提炼,使之符合于教学规律,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于今后的工作。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阶段性研究、个案分析、终结性研究”等形式,这些过程性材料的撰写,既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我校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经过深入研究,在广泛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八字策略”、“八个标准”、“十个原则”:A有效练习设计,力求“真·精·趣·新·活”:从实际情况出发,务实求真;从落实四基着眼,少而精练;为调动参与着想,生动有趣;以“新”吸引思考,独特创新;为提升思维助力,灵活多变;B有效练习的设计内容——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C有效练习设计“十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D有效练习的标准: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随着研究成果的提炼,组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了意识和水平,不断改善行为。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更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充分地体验和探索,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让学得经松,学得愉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逐渐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

三、分类整理条目清晰

研究促进了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实验和深入研究,我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的习惯,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随着数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做好平常实践的点滴积累与反思,在不断推敲研讨中,提升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理性认识,不断丰富内涵,经验提炼成果。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更好地为今后的数学所借鉴,我们从理论性成果和应用型成果两个方面进行整理。

1.理论性成果: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的优秀设计、案例与反思、、研究等。林兴校长《让课堂练习在多重转变中精彩生成》发表《新》CN刊物,研究成果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在县级好到好评;郑木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在连江县岗位培训、泉州实验进行课例展示,受到好评;谢仍旺老师《年月日》在连江县开放日活动中展示,精彩的练习设计得到好评;邱丹主任论文获市一等奖;吴海燕老师《四个“变奏曲”让计算更鲜活有效》获市三等奖;组成员撰写论文30余篇,案例、反思等30多篇,汇编《成果》一本。

2.应用性成果:提炼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在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例如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真·精·趣·新·活;“八字策略”——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八个标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纵横联系、激活思维、循序渐进、扩展延伸、动手实践、新颖有趣;“十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以及撰写实践案例、录制实践光盘、有效课堂练习题汇编等,成为日常实践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篇9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要反复地琢磨、恰当处理好并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让错误“美丽”起来,从而变“废”为“宝”,提高课堂效率。

1.变“错误”为求知的欲望

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学生在运用长度单位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高1分米、数学书厚1米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教师不妨把学生出现的错误收集整理,并进行筛选,将找出的特点较强的错误以小朋友的语气写一篇数学日记:“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的牙刷,挤出1米5分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1分米4厘米高的哥哥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厘米长的铅笔在5米厚的练习本上,开始做作业。”

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篇数学日记展示给学生看。看过之后,有的学生哄堂大笑,有的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大家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并且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床应该是2米的,如果是2分米,只有筷子这么长怎么睡觉呀……这样一来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你们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听后一片哗然。这样可以使学生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变“错误”为创新的思维

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说道:“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我赞赏地点点头。原来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就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10

一、正视“错误”,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充满互相攀比、敌意和疏远氛围的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苦恼, 绝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空间里, 学生可以建立自尊, 增强学习的动力, 并且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课堂上学生的“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否定。师生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出错的必然性和错误在学习和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 接纳对方。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应经常以合作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 才能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错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关爱、互相支持,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安全感。创建一个互相支持的和谐课堂空间, 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相互了解、相互促进。

例如, 课堂上, 我实施用开“绿灯”的措施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答错了允许坐下再思考;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等。这盏“绿灯”,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样, 学生没有因答错题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 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 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 思维活跃, 敢说、敢做、敢问, 敢于大胆创新, 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二、关注“错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后, 出示填空题:0.57÷0.13=4…… ( ) , 大部分学生填的是“5”。我并不急于评判, 而让学生展开讨论, 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进一步追问, 是怎样发现错误的。生1:余数5与除数0.13比, 余数比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2:余数5与被除数0.57比, 余数比被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3:验算:0.13×4+5≠0.57, 说明填5是错误的。于是, 我与学生一起步入思维的正确轨道:计算时,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商不变。而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 因此, 余数应缩小100倍为0.05。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发现问题的本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错误”,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误资源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补充和超越教材的狭隘, 增强课堂吸引力,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 让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 巧妙预设, 让学生自己跳入错误的“陷阱”, 并通过“自救”爬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圆的周长》一课后, 我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半圆, 求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一看题目, 觉得非常轻松, 埋下头快速的计算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做出答案。在展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3.14× (5×2) ÷2=15.7 (厘米) ;第二种:3.14× (5×2) ÷2+5×2=25.7 (厘米) 。我看着同学们纷纷跳入了“陷阱”, 心中十分高兴, 但是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装作诧异地问同学们:“怎么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大家还是分组讨论一下吧!”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讨论中, 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争论持续了几分钟, 课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从他们坚定的表情可以看出, 他们一定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错误, 并找到正确的方向。

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没有价值的, 合理而科学的运用错误资源, 能引导学生的正确方向, 在“错”与对的较量中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捕捉“错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不怕学生的“出错”与“多耗时间”, 善于捕捉学生的“意外”与“生成”, 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错误”这一“财富”, 化弊为利, 将错就错,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11

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自2007年3月立项开展研究,在市教科院秦院长的精心筹划和安排下,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年级组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讨,有针对性的就“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课堂问诊,案例剖析。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所偏颇,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经验,导致“三维目标”的割裂,甚至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不能当堂落实的现象,鉴于此,近阶段我们子课题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研究,现将这一阶段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一、业务学习,充实理论基础

在实验初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要求教师写下不少于五千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学习内容有《有效教学探析》、《有效运用评价,培养学生乐学情感》等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小学数学教育》上刊发的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也有教师从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如有效教学的起源,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的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学校博客这一交流平台,我们建立了大新路小学教务处博客,以“校本研训”一栏引导教师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二、课堂问诊,促进集体反思

五月份,借学校“创造杯”教学比武的东风,课题组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观察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1、是否把课程目标具体为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3、是否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活化教材?

4、所设计的学习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5、教师是否合理运用评价?

6、教师是否有效关注学生? 通过十几节课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少部分教师有教学目标游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现象。究其原因,源于对教材钻的不深,悟的不透,导致教材和头脑中的新课程理念是两张皮,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怎样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并活化教材,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呢?于是,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反思和学习,积极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教材培训;另一方面,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派出二十多人次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回来再上汇报课,再交流学习体会。并于九月初在五、六年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新教材研读活动,要求年级组内教师先每人认真阅读新教材,说下对新教材的所惑、所感、所思。在教研组内交流后,再由教研组长统一执笔,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今后集体备课,个人上课的参考资料。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时刻围绕“我的提问有效吗?”“我组织的活动有效吗?”“我的评价有效吗?”等问题进行。

三、献课询教,保证行为跟进

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开放评教,献课询教活动。将学校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的领导,教师分成五个询教组。活动口号是“请让我为您真诚的献上一课”,为加强教学的横向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老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搭建了良好的舞台。询教组每天早上第1、2节课进行献课询教,询教人员现场看课,并与献课人员和学生现场互动,课题组的相关教师就数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目标的落实,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解剖。这样人人参与,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了积极的作用,四、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简约、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合理利用错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 篇12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日显重要,也逐渐被许多教师所认可。这里主要探讨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年级,也不论是哪些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教师都认真探讨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积极思考对策以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为教学服务,却很少见到。我想,既然学生的错误难以避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力争让学生少犯错;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通过它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

在教学“分数的减法”时,常见到学生有这样的错误:10-2=8或8。针对这类常见错误,可能许多教师只是提示学生这题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也有些教师可能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当然这样的处理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育时机。我在教学时做了另一种方式的处理——变换一个角度提问:本题答案错了,请问如果要想得到8,那么要如何改变原题条件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把原来错在一位学生身上的问题推广给全班学生思考,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平时学生较少见到的,因此它马上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二、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带余除法”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0.63÷0.31=2……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这个问题改编成判断题:0.63÷0.31=2……1(),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之后交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我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

(1)验证错误法:0.31×2+1=1.62≠0.63,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证方法。

(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1大,肯定是错的。按照常理,余数值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余数的基本概念。

(3)余数与被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被除数0.64还大,肯定是错的!虽然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回答,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

以上例题虽只是个案,但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加强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上问题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本质,在纠错的同时,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地把握问题的要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自己出现的错误,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变题训练,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学生在完成如下一道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比0.5小而比0.4大的数()。A、没有一个;B、有9个;C、10个;D、有无数个。对此题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做出解答的学生很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题,完成符合题意的选择,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了变化,把它分成2个问题:“要使答案A正确,应该怎样修改原题目呢?”“要使答案B正确,又该怎样修改原题呢?”引导学生分别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再如,上面我们提过的“10-2=8或8”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就题论题,简单改正,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修改条件,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用也是很大的。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阶段小结 篇13

一、何为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要弄清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过程,从未知到已知这一深化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方式决定了他们会犯错,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片面认识或认知偏离,这就是课堂中学生产生的错误资源。对这种错误资源,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口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应该形成正确的理解态度,善于发现这种错误资源中的积极因素,有效帮助学生纠错,采取“对症下药”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错误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

虽然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数学知识与语文学科有很大的联系,它是通过文字让学生去理解题意,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受限,数学学习常常出现因文字理解错误而造成错误的决断。比如“除”和“除以”两者的区别,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动作的对象就不一样,“D除C”和“D除以C”,前者表示C是被除数,后者表示D是被除数,小学生常常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2.后摄制抑制和前摄制抑制的相互干扰

前后摄制抑制的干扰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前摄制抑制指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产生影响,同样,后面知识的学习也会出现相同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乘法的各种规律时,容易受到之前的加法各种规律的影响,比如(4+2)×25时,某些学生会受到乘法结合律的影响,将括号直接去掉做成4+2×25;而在算(4×2)×25时,又会受到分配率的影响,做成(4×25)+(2×25)。

三、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利用,关键在于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正确对待“错误”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打骂,甚至是侮辱学生人格,说学生“笨”,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所以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思维,允许学生犯错,因为教师自身也会犯错,包容学生的错误。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否定,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产生错误的根源,带领学生走出错误区,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有趣。比如,针对上面所说的乘法规律(4+2)×25,学生直接去掉括号后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教师应该对做错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做成4+2×25的想法并顺势引导这两者的区别,前面表示的结果是“积”,后面表示的结果是“和”,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

2.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目的在于防患错误于未然,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对容易犯但没有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呈现,让学生自己去找错误,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考查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时,让学生对“圆周长的一半和一个半圆的周长相等”进行判断,学生往往被题中文字所迷惑而觉得是相等的。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让学生理解半圆是多出了一条直径,两者之间实则不等,半圆周长大于圆周长的一半。

3.教师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课后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因为学生的错误认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某些缺陷,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完善其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高质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所犯错误,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积极引导,正面启发,让学生在错误中学到知识,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淑静.出错是成长的必然环节[J].中小学数学,2012.

[2]陈夏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5.

上一篇:浅谈观察力的培养下一篇:新起点新征程的经典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