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研究

2024-07-18

家园合作研究(共8篇)

家园合作研究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思考 现代学前儿童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明显发展的趋向,即人们日益关注到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而现阶段,农村幼儿园也成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单靠政府和幼儿园的努力,这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的教育观告诉我们, 只有统整各方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很多幼儿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家园合作,如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或者家长咨询服务点扥措施,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处于初级发展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尤其是针对农村幼儿园,不仅家园合作次数数量不多,而且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家园合作的发展引发研究者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结合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对家园合作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相关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家园合作的指导过程中,师徒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充实我国家园合作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1)解决幼儿园家园合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包括合作的行事和开展的模式等;

(2)从幼儿园管理、转变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观念等角度突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更

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3)充实学前驾驭领域家园合作形式方面的实践研究,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综述 为了解家园合作的研究现状,研究者主要查阅了1998年——2013年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7年——2013的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和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可见家园合作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1.国内家园合作的研究

从20四级6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家校(园)合作的问题,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90年代至今,特别是《纲要》的颁布,家园合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1)对家园合作共育价值的研究

冯晓霞、王冬梅(2000)从幼儿主题行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对幼儿的发展,对提高成人的教育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家园合作可以使幼儿的来自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可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养成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多发面开发幼儿教育的机缘;可以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李生兰(2000)选取上海四所全日制幼儿园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园教的成都与孩子的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

(2)对家园合作的比较研究

胡慧闵(2002)阐述和分析德国家园合作的目的、具体形式一级家园合作实施的特点,并结

合我国幼儿园家园合作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两国在对待“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家与合作中双方的角色定位问题”、“家园合作的机构设置问题”上进行了对比,反思与讨论。李兰生(2000)通过对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形式的分析,指出“英国幼儿园通过选用不同的形式与家长合作,保障了家长拥有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孩子发展水平的知情权、社区资源使用的许可权、积极助教的参与权、反映幼儿园问题的投诉权,并在次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相关情况,对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如何对而通过进行观察记录、如何维护儿童的权利、如何化解家园之间的矛盾、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李飞(2006)从比较中美两国家园合作机制分析出发,认为两国在合作机制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责任机制、沟通机制与组织机制”。而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只要是两国在法律、管理体制以及资源保障上存在不同。

(3)对家园合作的内容及形式的研究

李兰生(2003)通过对上海10个市区30所幼儿园,进行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研究,调查发现:为促进幼儿园品德的健康发展,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最多形式是“家长会”、“家园天地”、开放日活动,儿“家园小报”、“园长心想”、“幼儿园电子邮箱”却很少发挥作用;“经验交流”、“上门指导”、“林俊混动”等形式还未被幼儿园所使用。当对这些沟通形式所展现的内容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又发现,无论是位居前列的“家园天地”、“开发日活动”、“家庭教育讲座”、还是比较少发挥作用的“家园小报”,它们的主要内容不是介绍如何增幼儿体质,如何开发幼儿智力,而是展示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偏重想家长传递幼儿身体与智力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对家长进行有关幼儿品德发展的指导。此外,该项调查研究还发现,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利用的最多家长资源是“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活动”,而“家长和教师一起设计活动”、“家长来园当监督员”、“家长进班当教师”均很少;“家长进班当保育员”基本没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利用的家长资源,从物力、人力上来看都很不足,没能激发家长为幼儿园提供更丰富的物品,没有鼓励家长更深刻地体验保育员和教养员的工作;幼儿园更注重家长发挥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而家长作为组织者、设计者、评价者的角色则没有更好的展现。

我国一些学者分别对家园合作的两种具体形式:“家长园地’(2007)和“接送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2006)”做了具体的实证研究。其中,在对“家长园地”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 了访谈和观察法分析了“家长园地”在设计上和运用上的优点和存在家长参与度较差等问题,并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家长园地”的创设和运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者主要采用访谈法对“接送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情况作出了动态和静态的分析,指出家长接送孩子的目的单一,心切,缺乏等待交流时机的意识;教师始终处于交流的主体地位,而家长处于被动地位;接送的交流对教师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对于家长来说则是心理上的重视,行为上的随机。

(4)对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分别从家长公告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的关系等角度出发,对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周芳(1997)通过深入考察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情况,指出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大多数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整体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工作的具体问题有:(1)随意性强,计划性差;(2)灌输性强,商讨性差;(3)阶段性抢,连续性差。曹丹丹(2003)在对几个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后发现当前家园合作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地位不平等;(2)家园工作的表面化现象严重;(3)家园合作中幼儿园与家庭的责任不明确。宋广文、何非(2007)从分析父母原因的交付出发当前家园合作存在着缺乏合作、合作失败、合作低效的问题。朱芳红(2007)对分析影响家园互动质量因素后指出,当前家园合作主要存在家长、教师对家园合作态度消极、被动 ;家长接送沟通

机会不均等;由于孩子缺席现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存在主观性。

一些学者从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让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假日小队活动,以及亲子活动,成立幼儿成长助教团、举行家长回见日等形式,保证从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地点上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发展。

2.国外家园合作的研究

家园合作源于18世纪的美国,当时已有一些学生家长组成家长会,聚集在一起祷告讨论或研读神经,目的在于存进子女道德发展与宗教信仰。而真正强调家长教育权的家长参与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开始,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始关注和重视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并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政策法规导向。如联邦政府推出“开端教育计划”之后,有相继颁布了一些列法规如《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教育 机会法》进一步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参与学前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帮助和服务家长对儿童早期学校教育的参与。英国于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组织中要有家长代表,地方教育机构要为家长提供培训课程,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家园合作类型的研究

在众多探讨家园合作的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园合作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美国学者戴维斯(1976)把家园合作按目的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a.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b.促使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c.利用社区资源 丰富学校教育;d.洗手家长参与家园决策。

杰斯特威克(1992)讲家校合作按家长参与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a.低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允许家长参与到一些对教师的专业权威和决策权力不构成挑战的学校活动中来;b.中等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家长走近学校的环境中,学校提供给家长自己做判断、选择的机会。以参观访问者或志愿者的身份帮助学校;c.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学校将教师和父母皆思维教育孩子的专家,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制定学校的决策。

艾普斯(1995,1996)从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语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六种类型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a.养育,即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之道,帮助家长为儿童获得成功的学校生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b.交流,及学校和家庭围绕儿童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沟通;c.志愿者活动,即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以帮助家长知道孩子的家庭学习;d.决策,指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e.与社区合作,即将社区的资源和拂去整合起来,今儿促进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的实施以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家园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教育转变为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然而由于他们各自与幼儿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对幼儿驾驭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以及个则信念的不同,也因此成为家园合作的影响因素。

凯特(1980)通过对比父母与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差异,今儿指出这种差异影响幼儿教师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潜在因素。

格林德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影响:a.家长的态度与能力;b.家长的工作与健康因素;c.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态度、知识与技能。

同时,尽管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成都是一样的,一些研究背景以及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学者在研究日本父母在擦油学校教育中指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父母不愿参与学校方面的事情。一些学者指出,经济贫困的家庭中的父母的特征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影响到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程度。同时,如果这些贫困家庭的父母呢个更好的参与家校合作,将能更好地存进贫困孩子的学业成绩。

(3)家园合作效果的研究

考察家长参与和儿童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许多研究者认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或者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对儿童有着多层面、或者纵向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学业成就的提高。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家长参与或者家园合作对儿童读写能力的影响,对一些大学或学院科技课程学习的影响,对青少年大学入学率的影响,对残障儿童的影响,对儿童和青少年学习、行为等不良倾向的影响,对少数名族或者外来移民儿童的影响等等。研究者让父母会议他们在儿童时期的参与情况,包括参与活动的类型和有规律参与的频率。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家庭背景变量支护,父母参与活动的数量与儿童14岁时的阅读成绩。较低的留级率、较少的接受特殊教育有关。

很多研究表明父母从家园合作中获得较大收益。在合作中,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发展和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很多父母会把自己从家园合作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并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同一的研究思路下,将研究内容分成以下4个部分:

1.研究家园合作的方式

探讨家长和教师沟通的互动形式,经常使用的合作沟通的方式。

2.家园合作的频率

才去分层次抽样调查法,计算家园合作频率高低,并简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3.家园合作的程度

通过频率的分析家园合作到达怎样的程度,其中具体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4.家园合作的效果

家园合作研究 篇2

1 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先后做过两次调查。首先, 于2008年11月, 借助去各个幼儿园参观和学习之际, 对西安市的家园合作状况进行了广泛的普查摸底。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及幼儿教师对家园合作的态度。调查涉及西安市的各个区的幼儿园。根据第一次调查的情况, 笔者重新调整了调查问卷, 于2008年4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缩小了, 目标确立在了以县改区的长安区内及周边村子的幼儿园。内容包括家长的职业、学历及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态度、期望、认识、频率、方式、看法、建议;教师的年龄、学历、从事幼儿教育的年限及所在幼儿园的类型及幼儿教师对家园合作的态度、期望、认识、内容、方式、看法、建议等。第二次调查是笔者较为深入的一次调查, 本文中的数据及事例都源于这次的调查。

1.1 调查地点的选取。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 南依秦岭, 从西和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 山、川、原皆俱, 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 辖25个乡镇, 人口95.7万。2002年6月2日, 国务院批准 (国函[2002]45号) :撤销长安县, 设立西安市长安区, 以原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安区的行政区域。长安设区后, 处在城乡边境, 承载着城镇及乡村的教育, 政府给予了相应的支持。近几年在家园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有一些成就和实践经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该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这就使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且该地区的居民主要是原长安县居民及城中村改造后的村民, 他们大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这也使得家园合作遇到很多问题。与西安市的其他6个城区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笔者认为, 该地区为西安市周边地区, 作为陕西省周边地区家园合作案例选址,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选取了长安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10所, 并随机选取了500名幼儿教师与家长 (其中幼儿教师100名, 家长400名) 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问卷380份, 回收率76%。教师问卷是在各个幼儿园例会时发放, 由教师当场填写, 研究者当场收回。家长问卷通常在幼儿园离园时, 由研究者委托带班教师发放, 家长回家填写后, 第二天交给教师。问卷中, 笔者还对部分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进行了座谈与访谈。从家长调查问卷 (表1) 中反映, 在家长职业中, 28.6%来自于农民;29.6%来自于个体;19.7%来自于工人;其他22.1%来自于教师、医生、公务员, 排序第三。从文化层次中反映, 52.4%属于高中及同等学历;而大专及以上比例仅占18.6%。从教师的调查问卷 (表2) 中反映, 教师的年龄分配中, 年轻人占多数, 有活力, 有可持续发展性。从教师的文化程度 (表3) 来看, 大多数是幼师中专毕业, 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家长的职业分布和文化程度反映, 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 幼儿园将做大量的工作。

2 访谈法

参编《长安区幼儿园家园合作情况教师访谈提纲》与《长安区幼儿园家园合作情况家长访谈提纲》以期深入了解家园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等。访谈教师人数共计划45人, 其中公办园25人, 私立园20人。访谈家长人数共计55人, 其中公办园30人, 私立园25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 笔者在该地区进行了2次访谈和1次座谈, 主要包括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2.1 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指的是研究者向一位被研究者进行访谈, 通过两个人之间的个人互动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 (3) 本研究中, 个别访谈法的运用包括幼儿园教师的个别访谈和家长的个别访谈。第一, 幼儿园教师的个别访谈。在选取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时, 笔者综合考虑了访谈对象的教龄、学历、职称、班级、所在园所等因素的不同, 选取了4所幼儿园共10位教师, 其中带班教师8名、园长助理1名和园长1名。笔者通过电话联系, 向她们表明研究意图, 在取得教师同意和支持后约定时间、地点单独访谈。幼儿教师个别访谈内容。访谈开始前, 笔者向被访者承诺了信息保密性, 并征得同意进行录音。在访谈过程中, 笔者对其表情、语速都做记录以帮助分析。每次访谈之后, 笔者立即将访谈资料进行转录, 整理为文字资料并保存, 并对新发现或尚未说明的问题再次对教师进行上门或电话访谈。第二, 幼儿园家长的个别访谈。笔者与A幼儿园园长取得联系, 请园长告知亲子运动会的时间和地点, 以便随机对家长进行访谈。此外, 笔者通过教师介绍, 联系到2位幼儿的家长, 针对访谈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 并且约定了时间和地点。幼儿家长个别访谈内容。2009年3月30日, 笔者参加A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 在亲子运动会休息之余, 随机选取了5位家长进行访谈。由于活动现场不便记录, 笔者采用的是录音, 事后及时进行转录。2009年5月10日和2009年5月14日, 笔者分别单独约见另外2位家长, 对她们分别进行个别访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进行录音, 并做快速笔录。访谈结束后, 及时进行转录, 力求记录访谈所得的信息的真实性。

2.2 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指的是一到两个研究者同时对一群人进行访谈, 通过群体成员相互之间的互动,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 (3) 集体访谈有很多个别访谈所没有的优势, “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每一位参与者个人的意见, 而且可以提供在特定情境下特定社会公众对特定事物的集体性解释”。 (4) 第一, 联系访谈对象。笔者与长安区A幼儿园取得联系, 请其协助开展关于幼儿园家访的座谈会, 并请园长告知座谈会的对象、时间和地点。第二, 记录、整理访谈的内容。2009年7月10日, 在长安区A幼儿园多功能厅开展了“幼儿园家园合作大家谈”的活动, 到会的主要有园领导、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及笔者。座谈会围绕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形式、内容、存在问题、经验技巧和心得体会等问题进行交流。需要说明的是, A幼儿园接受个别访谈的对象和参加集体访谈的对象不重叠。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园 家园合作 新思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心理学家艾里克指出,父母对孩子的良好态度为儿童以后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了家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

家园合作已成为教育的一种趋势,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园合作的涵义和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家园合作需要双方平等、合作地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积极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幼儿园也要设法多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保证家长参与进来,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前,家园合作的效果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长的参与程度低,部分家长不够重视,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以来,家长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没有认识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程度低,教育不了孩子,或者工作忙没有时间,便把孩子的教育全放在了学校方面。

二、家园合作的新思路探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教师和家长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还存在很疑惑,现在就家园合作的新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主体意识,更新教育观念

家园合作的出发点是获得家长的配合,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实现双方共育,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一切实践开展之前,双方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摒弃“教育孩子仅是幼儿园的事”的观念,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应该经常补充育儿知识,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作为教师,也不应有主要依靠自己完成保教的任务,应该充分和家长合作,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孩子,使幼儿教育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2.家长要督促幼儿巩固在幼儿园所学

幼儿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家长要注意帮助其巩固下来。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各种好的行为和习惯,家长要注意帮助其保持,在家里也要不断得到练习和巩固。如幼儿园要求孩子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待人要有礼貌等,家长要注意配合、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幼儿园教育才有成效,也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与幼儿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如问问孩子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教师今天讲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学了哪些新知识等,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幼儿园多开展活动,家长积极参与

组织家长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是家园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长表扬栏、家长志愿者活动等。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可以学到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也可以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近期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同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建议,共同做好家园菜育。而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从面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结语

家园合作是双向的,双方都要树立主体意识,经常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教育成果。通过家园共育,家长真切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促进了幼儿素质的提高,参与热情必然增加,而且也学习了很多科学幼儿知识,有助于巩固幼儿在园所学。对于教师而言,正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良好资源。双方要互相适应,只有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才真正为幼儿创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毛小碧.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7):32~33.

[2]王娟.家园合作新视角[J].教师,2012,(7):109.

[3]许舒敏.换个角度看家园合作——浅谈家长的主动参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zl):154~155.

[4]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60~62.

[5]吴采红.家园合作共育途径新探[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2):43.

家园合作研究 篇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幼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在幼儿园得到重视和开展,并且取得了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个盲区,那就是家庭的参与缺失。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途径。家庭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教育方式,榜样作用乃至于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由于家长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知之甚少,即使孩子出现明显的不良心理征兆,家长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给予重视和指导,据上海市开展的一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上海市有52%的家长从未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而有80.8%的家长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并盼望得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卫生状况,又对此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解决方法,有时会因处理不当反而加重幼儿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水平又亟待提高。因而,指导家长了解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十分必要,这不但是时代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开通家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这无疑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开展家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使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有了重要的补充,推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优化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形成教育合力,双方互为补充,能够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园是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并且正在开展子课题《幼儿审美心理品质》的研究,为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发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更好的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我们认为有必要积极加强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概念界定

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家园合作的目标: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实现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因素分析,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环境及其教育方式,为更好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利用一切资源,完善幼儿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构建与形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

(二)、研究的内容:

1、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因素分析

2、建立固定的家园联系通道,加强和完善家长学校建设,接受各种反馈信息,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咨询与指导,提供各种材料及信息服务,建立相关的心理教育网站。

3、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三)、研究的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建立及完善家长学校,构建家园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网络 四.家园合作教育的实践

我们幼儿园十分重视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幼儿园建立了课题组,把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开设家长指导讲座,讲授有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家长的自我修养

如:为大班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讲座,因为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 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家长开设“科学育儿,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肥胖儿家长沙龙活动,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喂养孩子,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在孩子容易引起肥胖的环节中加以重视,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长指导讲座,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2. 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请他们做义工

因为家长是幼儿学习和生活活动的重要资源,家长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家园教育的一致与互补,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幼儿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次我们中班组邀请了戎嘉怡小朋友的父亲戎严先生为我们教师与幼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实地演习”活动,戎严先生利用录像与卡通图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幼儿提问:“谁来说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接着,播放火灾现场录像并提问:“假如火灾发生了,我们可以怎样做?”让幼儿逐步了解火灾的危害,获得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努力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手回答问题,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在幼儿知道了基本的防火和逃生方法后,实地演习开始了,幼儿 捂住鼻子,蹲着身子迅速撤离,有秩序地走下楼梯,在操场上,戎严先生为大家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也让我们教师学习操作,收益匪浅。

由于家长的大力支持,幼儿接受了具体生动的消防教育。家长的 专业讲解使幼儿对父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通过活动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家 园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深切感受到家长非常愿意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平时我们应更加主动与家长联系与沟通,请他们支持幼儿园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又如我们邀请茹意妈妈来园与大三班的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动有 趣的语言活动:《上学了》。茹意妈妈为了这次活动能顺利地开展,事先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份资料,在班里给大家讲解、演示,孩子们兴奋极了。这种新型式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孩子感到一种新鲜感,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让家长老师走进学校,使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幼儿面对面,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家园沟通,争取了家长最大的支持。

利用开发家长优势资源,引导家长理解“家长老师”的真正 含义,鼓励家长参与到此项活动当中。3. 开通一条园内咨询热线

电话咨询的问题多数是家长不愿让老师知道姓名的“敏感”问题。通过听筒对听筒的交流,为他们解决了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了多种调节心理平衡和教育孩子的方法。

4.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定期开展联谊活动,给大家带来愉悦的感情

如:3月8日一大早,大班的小朋友开始忙碌了。他们手捧鲜花,面带微笑,来给我们老师祝贺节日。他们还走到社区,为社区的妇女同志们,送上了祝福。

中班的小朋友,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妈妈画了下来,在放学的 时候给妈妈一份特殊的礼物。小班的小朋友,制作了红花,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祝福着自己 的妈妈,奶奶,外婆们。

3月24日上午,我们小朋友来到周家渡街道敬老院,看望敬老 院的爷爷奶奶,为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给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舞蹈、歌曲、诗朗诵等节目。孩子们还带了许多小礼物送到了每一个爷爷奶奶的手上。幼儿园教师们还特地为老人们准备了水果,送给了敬老院里的每一位老人。最后,孩子们还为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带来快乐,带来温暖。

通过这次慰问敬老院的活动,使每一名幼儿从小就能树立尊敬老 人、关心老人的美好品德,也使居住在那儿的孤寡老人们感受到了别人的关心,让他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他们在这世上并不孤单,因为孩子们和他们心连心!

5.设心理热线,利用网络,开展网上专题讨论,通过专题讨论使家长能与老师一起配合,家园一致

如小班关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专题讲座,鼓励家长踊跃的发表感想,解答家长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和疑惑,动员家长可以把自己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踊跃投稿,在宝贝网中和网站中进行宣传。中班开展了“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专题讨论。要求家长多和幼儿交谈、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促进幼儿发展。

在校园网上新增了两个论坛:艺术长廊和经典之作。两个论坛 问世得到了家园的共同关注,点击人数已经有300多人,互动人次已有20多人。开展了一次全园性的网上美术作品展,分别展示在论坛和我的班级中,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家园审美心理品质的形成。

6. 组织家长志愿者,并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活动

如:这次我们组织志愿者们去浦东棒垒球场远足,并对他们提出了要求:在步行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好孩子的安全工作,穿马路时要看好红绿灯的指示牌,请孩子一个跟着一个走,眼睛看着前方,安全过马路。家长要做好保育工作,看到出汗较多的孩子及时提醒他擦汗。在远足过程中,看到孩子鞋带有松散的情况,及时提醒他们或帮助他们把鞋带系好(离开自己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责任感。7. 向家长们推荐好书,评选优秀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向家长推荐好书,评选优秀家庭等活动,也是我们家园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次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鼓励他们抽空看一下,对提高素养有帮助,同时为评选优秀家庭,我们还制定了优秀家庭活动方案,达到促进家园合作教育的目标,提升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人人争做“优秀家长”,达到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科学、有效,积极主动参与家园合作活动,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文明进取的目标。8. 经常性向家长开放教育活动

如这次亲子区角活动中,我们引导家长了解主题下的区角游戏,从而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更深的认识。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也促进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家长分发家园桥小报。向家长开展迎新年亲子趣味美术活动,各班以生活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美术创作材料为素材,激发了家园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品质的形成。组内教师交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案例。

通过大量的家园合作工作,家长们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 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使我园的各方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一步形成了优良的园风,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献爱心活动、美术活动等奖杯一件件传向幼儿园,优秀家长学校、文明单位的铜牌的挂起,争创一级幼儿园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幼儿园加强了家园合作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五. 反思与建议 1. 家园合作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 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他们学习的有效资源。我们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家园一致共同教育孩子,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幼儿以主人翁的姿态,津津有味地探索新的知识,也使家长们受到教育。

家长素养的提高,幼儿是直接和最大的收益者,家长转变了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使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方法具体、可操作,为姐妹园起到了抛钻引玉的作用,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开展家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使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有了重要的补充,推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优化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形成教育合力,双方互为补充,能够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是开展合作教育的有效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儿的典范,她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样,教师在幼儿的交往中,本人的意识、知识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充实新的信息。但是,向家长指导的知识、信息的涉及面很广,教师在一时间很难掌握。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如今二期课改的理念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开展此课题活动,能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能力,是非常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的。

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是合作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长与社区参与活动的决策、监督和检查,这对于激发幼儿创新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意识、促进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很有作用。为此,我们在开展教育中,十分注重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渗透教育,转变其教育观念,成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当然家长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素养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办法,今后将整理归类,对幼儿园各同行们有借鉴作用,起到我们课题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我们的家长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育家园合作,社区合作 篇5

家园合作的原因: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参与积极有利于幼儿发展,家乡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教师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教育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有效性得到保证,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社区是指比较完善的社会生活小区

幼儿园与社会合作的原因:1.社会发现的要求,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的意义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有意义)

怎样家园合作:1.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1.鼓励引导家长直接间接的参与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家园合作的方法(1.直接: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夏令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

2.间接: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家园合作的问题:1.合作不过深入,表面(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多,直接少。一次性多经常性少)

2.家园教育内容脱节

怎样幼儿园,社区合作:1.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社会环境

3.应注意的问题

家园合作共育 篇6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几年来,我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开辟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 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4、家访与家园联系册的运用。我园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们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做好家访笔记;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册的发放,进一步促使了教师随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更好的与家长建立情感。

家园合作研究 篇7

1.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受到过度宠爱的孩子, 往往会脾气暴躁, 且气量狭小难于相处, 如不及时改变, 今后很容易受其他人的排斥。这就要求家长逐渐改变对小孩子的过度呵护和关爱。让孩子首先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逐渐帮他消除“霸气”, 然后注意为他制造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机会, 让他学会谦让他人。只要父母用心, 有计划地培养他的独立性, 孩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懂事而独立的好孩子。

2.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 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 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 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 认汉字, 算加减, 认为生活能力不值得一提, 觉得“长大了就会了”,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 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 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 并进行鼓励, 培养幼儿全面发展。

3.走出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 但是, 让家长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 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 孩子就会变得完全灰心丧气, 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

二、联系家长, 家校合作

给予家长了解的机会, 才能真正地做到家园一致。

1.班里设立“小问号”信箱。

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 做好观察记录, 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 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 教师可把记录放在“小问号”信箱, 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 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2.父母座谈会。

不定期举行小型父母座谈会, 每次座谈会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该怎么办, 等等。发动家长共同讨论, 让家长互相交流经验, 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 或请家长发表文章, 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 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 来解决疑难问题。

3.《家园联系单》的利用。

教师可把孩子在园的不良习惯写在单子上,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近阶段在园的表现, 及时配合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时是在模仿中形成的, 因此, 可以在家园联系单中让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话一栏中写写孩子在家近阶段的表现。

4.家访。

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 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 在家访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

三、共同学习, 一起教育, 真正合作

1.一致性原则

(1) 家庭成员教育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 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来说, 都是教育者, 都担负着教育的任务, 特别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家长必须对子女有一个一致的态度, 做到要求一致、教育统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 宽严相济;家里所有长辈对孩子要求统一。

(2) 教师在园, 教育一致

现在, 一个班里带班的有两位老师, 一个是保育员阿姨。对孩子的常规教育时, 3个人的教育要求必须统一, 老师在训练孩子常规时必须同时配合教育。例如, 在整理积木, 在玩积木时, 必须给孩子有一个固定位置;还有对孩子的进餐要求, 如何坐的姿势, 等等, 都应该要求统一, 这样才会使班里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3)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

教师可以召开期初家长会, 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 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再者, 教师在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习惯后, 也可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时老师对其要求, 这样, 家长也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 对孩子进行训练, 遵循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2.持之以恒原则

(1) 家长树立榜样, 为孩子塑造楷模。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为了让孩子养成种种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做家长的必须从自身做起, 要持之以恒地培养。

(2) 改善家庭环境及陈设, 使之对幼儿更加适合成长。

如设置专门的玩具箱, 专门有适合孩子高低的衣服挂钩等, 以便幼儿自我服务, 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孩子的教育要求自始至终要求统一。

俗话说:“三岁看小, 七岁看老”,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 幼儿可塑性最大, 正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萌发期。如果家长在此阶段忽略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 那等于没有良好的开端。长此以往, 就使孩子易形成许多不良习惯, 当不良习惯形成后, 孩子长大后再去纠正那就较困难了。当前, 面对独生子女的现实, 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 呼风唤雨, 不用自己动手, 就能得心应手。家长对孩子出于无奈, 或对孩子过分的保护和关爱。如果此时, 广大幼教者能走出校门, 走进家门, 帮家长一把, 把家庭、幼儿园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一致, 对孩子的影响是受益匪浅的, 完全能够早日防止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为此, 对牡丹江地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进行研究, 希望对同行有所裨益。

摘要:现在有些家长, 一方面, 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 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 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 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 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因此, 要注重榜样作用。孩子学会生活是多么重要, 对牡丹江地区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家园合作,幼儿,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会丛, 尹华.感恩教育的现代缺失与重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家园合作研究 篇8

关键词:家园合作;阅读兴趣;物质环境;早期阅读

一、让家长重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理解的误区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就在今天仍有大多数家长在一提到“早期阅读”这几个字的时候,会将之与读书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认为孩子还小,能阅读什么,只有先学会了认字才能够阅读,更有甚者会拿着自制的字卡在教孩子一遍遍地认读,在亲朋好友面前也常会利用孩子识得的字多来炫耀。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成长的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低,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另外,我要解释强调的是早期阅读的不是我们成人所讲的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及文字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

早期阅读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注重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首先,选择的内容要比较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经验和需要,这些都较易于理解。举个例子,如果要讲的内容是曾经在孩子身上发生过的事,那他就会产生好奇,想知道故事里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

其次,阅读的材料可以多样化,平时一提到阅读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故事,其实阅读材料也可以是一些儿歌、童谣、诗歌等,我们不能只局限在单一的讲故事上。

2.注重对阅读环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表达

个人觉得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两个点,即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

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是幼儿阅读环境的首要条件,阅读时发出声音才叫阅读,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去说,可以是自己说给自己听,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参与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体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于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必要条件。所谓物质条件即是指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种类丰富的书籍。也许有的人会说,书买就是了,个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孩子从家里带来书,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自然购买的书的种类、风格也会有很多不同。此外,书籍是孩子从自己家带来的,他会很了解,所以他就会有向同伴介绍的欲望,这样就又给了孩子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在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增进了孩子间的交往。

3.注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如此,如果只靠在幼儿园里教师的教育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也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在相同的环境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主动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对于家长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疑惑及时地予以解答指导,让家长正视孩子因年龄特点和水平在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协助教师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工作中浅显的体会和做法,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我还将继续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更紧密地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兢,虞永平.学前儿童语言与社会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员工军训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为父母做一件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