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2024-07-16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共8篇)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1

一、各科室、中心(站)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标准,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管理办法。

二、科室、中心(站)应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每半年一次,人人有笔记。

三、定期培训诊疗护理常规,操作技术规范,“三基”训练常抓不懈,以科室、中心(站)组织学习为主,护理部每季度讲大课一次。

四、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恪守职业道德。

五、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中心(站)每月组织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检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质量研讨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科室、中心(站)护士长每天进行质控检查(护士长“五查”),每周全面检查一次,每月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总结该月工作,找出存在不足,进行 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七、严格环节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积极组织抢救、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1、防止“三危”时刻出差错:

a、危险时刻:人员少工作忙,节假日、周末、交接班; b、危险人员: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

c、危险治疗:注射青霉素、头孢类、中药类应用氯化钾、安茶碱、抗心率失常等。

2、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头(椅号)交班);“三接”(治疗交接、病情交接、药械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头(椅号)看清)。

3、护理操作做到:“五不可” a、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b、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c、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 d、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

e、不可放手对新上岗护士无监督的独自操作。

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书面写清,有病人或家属亲自签字或按手印为证,对拒绝签字者应注明,并有医生、护士双方签名。

九、护理文书内容严禁涂改、伪造、销毁、隐匿,对抢救记录不及时的应在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护理人员发现或发生差错时,处理应冷静,根据事态严重程度逐级上报。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十一、各科、各中心(站)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包括发生的经过、当事人、处理结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并按时上报:一般护理不良事件一周内上报,一月讨论,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24小时内讨论,并提出处理办法及改进措施,对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除追究科、中心(站)负责人及当事人外,扣科室、中心(站)质量分5分,对因此造成 的事故或纠纷,另行处理。

十二、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2014 3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2

1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1.1 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表现为输错液, 打错针;未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即给患者用药;将过期变质的药液注入患者体内;用错药物, 包括用错剂型、剂量、浓度、部位、方法等。

1.2 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造成患者损伤。

如使用约束带松紧不适宜, 致局部损伤或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采取冷疗或热疗时, 发生局部皮肤损伤;高风险压疮患者不按时翻身, 发生压疮;消毒不严, 致使患处局部感染;切口内遗留纱布, 造成患者痛苦等。

1.3 护士沟通能力差, 对家属不理解的收费项目、医疗行

为发生的后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1]不理解, 和患者发生冲突, 发生护患纠纷。

1.4 护士观察患者情绪异常情况的能力不足, 不能及时

发现患者情绪及心理上的变化, 不按规定巡视病房, 致使患者走失后不能及时发现。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

通过举办全院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科室晨会等形式开展教育, 使护理人员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 让每一名护士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治疗、每一项护理都关乎患者的安危, 认识到每一项制度都是护理工作中多少次的经验总结, 多少次在教训中反思, 有时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 从而使护士能自觉遵守制度、履行职责。

2.2 严格操作规程, 不断加强理论操作培训。

特别是对新上岗护士、新调入护士强化岗前教育, 开展“三基”培训及考核, 落实“三严”作风, 注意强化科室培训, 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护士应熟练掌握。

2.3 学法、知法、懂法, 用法, 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

护士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和法规,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4 培养护士的整体素质。

包括观察病情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能力, 及时发现患者行为异常变化的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2.5 加强药品管理。

治疗室的药品应按内服、外用、注射、高危等分门别类、定点放置。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品 (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相似) 要严格贮存要求, 病区储存的高危药品, 必须保证专柜加锁, 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对本科室常用药物, 护士应熟悉其作用机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如哪些药品会引起过敏反应?哪些需严格控制滴数?什么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哪类的药品只能用于注射而禁止静脉推注?护士在给药时, 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 (床头卡、腕带双向核对) , 堵绝仅以床号作为识别患者信息的依据的不正确做法。

2.6 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不隐瞒、不漏报、不迟报、不谎报, 当事人对不良事件的原因、经过、造成的后果及损害等要详细陈述, 特别是重大事件及情况紧急时, 从而将其影响和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保障患者的权益。以帮助管理者分析是否存在管理流程上的不合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等问题, 通过分析和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政策和措施, 同时引起所有人员警惕, 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从而保障患者安全[2]。

参考文献

[1]陈曙光.医务人员服务技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81.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护理差错事件,追求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临床工作护士心理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满足心理需要,注重心理疏导;管理者应倡导人性化管理,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分析原因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护理差错就是诊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过失,给病员的造成一定的身体健康损害,延误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因过失但未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无任何不良后果者称一般差错。

为了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因素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4月就诊53468人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8例,占就诊人数0.1%,一般差错57例(98.3%),其中用药错误9例(15.8%),处理医嘱错误28例(49.1%),采集标本错误10例(17.5%),照顾不周、监护不严或消毒不严造成差错10例(17.5%),严重差错1例(1.7%)。

2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的类型

2.1 三查七对不严造成用药错误(包括口服、注射、输液和外用)、错给、多给、漏给、少给。

2.2 未认真核对或有疑问(字迹不清、剂量不明、用法不当)未及时提出而造成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而影响患者治疗检查;不按规定执行口头医嘱,出现药物名称与剂量的错误。

2.3 采集血标本错误:错采、损失、丢失、误送标本。

2.4 照顾不周或监护不严造成的差错,包括饮食、排泄、清洁、环境等方面。如食物中毒、自杀、无故离院、烫伤、压疮、坠床、摔伤等。

2.5 无菌物品消毒不合格、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而造成院内感染。

3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次分析结果主要是心理因素[1],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卑心理:护士地位低,尤其是合同制护士待遇差,没有安全感,奉献精神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造成护士自卑心理,行为消极,责任心不强而出差错。

3.2 焦虑心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不和、婚姻失败、人际冲突、工作和晋升受挫等增加了负性心理体验[2]。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科患者失去理智,采取封闭式管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护士正常情感得不到交流。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但护士本身却得不到管理者人性化管理。易导致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而出差错。

3.3 定势心理:定势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定势心理在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但在已变的情况下就可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歪曲。如安瓿大小、颜色、剂量相同的氯化钠与氯化钾误取

3.4 过度紧张疲劳:持续紧张的工作会导致疲劳,一方面大量的外部刺激使人的感觉逐渐变得迟钝,兴趣和注意力下降,如处理大量的医嘱,执行大量的治疗等[3],另一方面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频繁的夜间轮班引起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导致过度疲劳,使人知觉反应和活动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知不觉地出差错。

3.5 厌倦心理:护理工作单调、繁琐、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以看管患者为主,技术性不强,护士对工作缺乏兴趣,被动承担工作而出差错。

3.6 抵触情绪:来源于诸多方面,如自我利益受损,对领导者管理误解,对各种变化缺乏适应。抵触情绪易导致组织纪律松散,牢骚满腹,工作被动而出差错。

3.7 自责心理: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将面临着承担责任、经济处罚,此时护士易形成自责心理,懊悔不已,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再次出差错。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浓厚的工作兴趣。

4.2 注重心理疏导:首先积极鼓励受挫护士将不良情绪适度地进行宣泄,让其释放出来,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宣泄的方式很多,可向知已倾吐,也可采用写日记、运动等形式宣泄。管理者既要懂得宣泄机制,又要学会倾听技巧,做护士的知己。其次要帮助适应。当护士出差错时,管理者不应只是单纯指责及经济处罚,而应在心理上给予安慰,与其共同分析出差错的原因,总结经验,使其放下包袱,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

4.3 管理者要具有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管理者要学习批评艺术,留心对方的情绪反应,先明确提出明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与护士多沟通,让其说出心底的感觉和想法,在彼此沟通中,应理解别人的观点并注意宽容;管理者应合理使用权力,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及与护士友好的关系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舞他们来和自己一起去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

4.4 满足需要:管理者要学会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层次需要,根据需要考虑管理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满足护士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护士解决后顾之忧,如给合同制护士增加待遇,交养老保险等。努力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及夜大学习,晋升、晋级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此,护士长应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4.5 倡导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承担工作为主动承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实施管理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施新计划,管理者应讲明实施新计划的目的、方法,使大家了解管理者的意图。最后,管理者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对不合理意见做好解释工作。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下属,在科室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融洽气氛,同时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茶话会等,增加情感交流的机会。调整班次,变单调的班次为各种班次轮换,变前后夜班连上为前后夜班错开上等。

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兴趣,减少差错发生率[4]。

4.6 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易发生差错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对各类物品、器械、药品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对各项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1]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2] 汤日晓、于小漪.常见的不良护理心理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6(2)1: 242-242

[3] 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8(8)3:151-153

[4] 赵永新.静脉输液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30-1132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4

【摘要】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是纽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之一。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而手术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看患者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性命安危。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让患者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和生命保障。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几项防范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问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体位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l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3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防范措施

3.1 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体位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 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3.4 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体位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5

王晓波王欣怡2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7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查对制度方面发生不良事件较多;低年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多;节假日、夜间发生不良事件较多;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多。结论:通过对70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处理及上报已经得到护理人员的认可,医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制定措施对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临床资料

1、资料来源

自2009年1月,我院护理部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各科上报不良事件进行搜集整理,至2010年12月,共计70例符合护理不良事件标准。

2、护理不良事件种类统计:1)护理查对制度中35例,其中医嘱执行5例、医嘱查对8例、给药查对10例、操作前后查对12。2)护理操作中 10例,其中给药错误4例、针刺伤

4、抽血2例。3)护理安全管理25例,其中压疮15例、摔倒4例、坠床3例、管路滑脱3例。

3、护理不良事件与责任护士护龄、发生时间分布、科室分布见表1

表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责任护士护龄、发生时间分布、科室分布

护龄 发生时间 科室分布(例次)

<1年 1-3年 >3年 8-12 12-18 18-次日8(其中节假日)人员编制不足 合理编制

执行护理查对

制度中 18 11 6 16 5 14 23 24 11 护理操作中 5 3 2 5 1 4 7 7 3 护安全管理 14 5 6 10 2 13 16 16 9

4、结果: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以护理安全管理和执行护理查对制度类型居多,分别为25例、35例;发生在节假日、低年资护士、人员配比不合理科室比例明显居多。

讨论

通过对7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种类、时间分布、人员分布、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不良事件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科室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岗位配备不够

1.1 医院行政部门对护理重视不够,不能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为临床进行护士合理配比。

1.2 科内为了减少人员成本支出,不按实际工作量和岗位配备护士,由于工作量大,尤其在夜班人体易疲劳,容易出现差错。

1.3老护士对工作流程虽然很熟悉,但是有时会因为惯性思维导致差错发生。2.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

2.1近年来医院扩建,招聘的年轻护士较多,由于各科室急需人员上岗,新护士没有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就填充到科室值班。

2.2低年资护士对高危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未到位,所以不能有效的做到防患于未然。2.3低年资护士由于对护理理论、护理技能、护理常规、护患沟通技巧匮乏,导致在工作中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使患者家属不理解护理措施的作用,从而不能有效配合。

2.4新护士临床工作经验少缺乏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针刺事件。

2.5护士们虽然对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背的很熟悉,不能理解其实质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真正的去落实。

3.护士缺少护理奉献、护理慎独工作精神

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责任心不强,不注重细节管理,尤其在周末、节假日期间没有护理管理者的监管,缺少护理“慎独”工作态度,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机会。

预防措施

1.完善护理人员配备,弥补护理人员不足

1.1医院行政部门加大护理人力支持,缓解人员缺乏的现状。

1.2为弥补护理人员不足,护理部建立院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中心,掌握全院护理岗位、护士分布情况,遇有科室任务重或工作人员突然减少的科室,护理部给予及时调整、补充,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

2.加强低年资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考核

2.1护理部将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常见护理操作常规、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下发到每一位护士,作为护士管理培训手册。2.2根据各科护理特点制定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其内容进行逐项培训、考核。使其掌握临床常见的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技巧。

2.3新护士上岗后,科内安排素质好、年资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带教,结合临床案例讲解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高发人群、高发事件等;拓宽低年资护士的知识面,为在临床工作中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节假日关键时间的管理,注重护士的细节培养

3.1护士长在节假日根据工作任务和不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安排班次,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搭配在一起值班。

3.2护理部制定节假日值班管理制度,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2人组成一组,轮流值班,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组织急危重症抢救、人员调配等。

3.3注重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慎独工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操作流程,注重细节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成立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组织

4.1科室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本科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作为护理质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主管护师负责组织培训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并配合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师负责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4.2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成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定期对各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5.提高护理部和护士长对新护士的安全管理培训意识

5.1护理部在新护士岗前培训工作中重点培训护理安全管理知识和护理职业防护知识,根据新护士各方面经验不足特点进行有计划为其培训。

5.2多应用一些临床案例进行讲解护理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

5.3明确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5.4每年要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培训护理安全管理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一位护士时刻要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刘玮琳,叶文琴.加拿大Megill大学对护理差错的认识和处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4(10):94.

1.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钢分院护理部

护理不良事件 篇6

一、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项目 护师例数

护士例数

合计 医嘱执行漏签字

0 2 2 多收费 1 8 9 漏费 2 9 11 执行错误医嘱 3 9 宣教不到位 0 4 4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75 78 患者投诉 0 1 1 违纪处罚 1 4 5 未及时更换消毒液

0 1 1 给药错误 0 1 1 漏测血压 0 6 6 比率

8.3% 91.7% 130例

二、事件类型图表分析:

0 ***0医 嘱执 行 漏 签 字 多 收 费 漏 费 执行 错 误 医 嘱 宣教 不 到 位 护 理文 书 不 规 范 护师护士 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图表1

急诊科2013年不良事件图表2

2013年急诊科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11项,合计130例,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是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其次是执行错误医嘱,护士发生率较高,护师发生率明显低于护士;其他不良事件包括多收、少收等。

三、原因分析

1、护士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2、汉语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差,对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虽然进行 了学习,但仍不能准确掌握。

3、查对制度流于形式、查对不仔细,错误的遗嘱不能及时发现。

4、对护士工作站系统操作不熟练,不了解收费标准,医嘱录入 后未核对,造成少收费或多收费。

5、在护理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工作中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 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观察病情不仔细

6、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1、认真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确保医嘱执行准确无误。

2、科室定期组织培训学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核心制度做到人人掌握,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危重病人悬挂安全警示卡,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4、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能基本掌握,降低护理风险。

5、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达到安全警示作用。

6、护士长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器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急救物品做到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2012年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

总结

一、2012年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事件类型 例数 比率 液体外渗 1 10% 漏执行医嘱 2

20% 发错药 1 10% 用药宣教不到位 1 10% 护理书写不规范50% 合计 100% 2012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液体外渗1例,漏执行医嘱2例,发错药1例,用药宣教不到位1例,护理书写不规范5例。

液体外渗医嘱漏执行发错药 宣教不到位护理文书错误

0 123456液体外渗 漏执行 发错药 宣教不详 文书不规范 1 1 1 1 5 1 护士护师

2012年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10例,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文书不规范,其次是医嘱漏执行,其他不良事件包括液体外渗、给药错误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二、原因分析:

1、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完整。

2、巡视病房不到位,观察不认真。

3、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查看医嘱不仔细。

4、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欠缺,常用药物基本药理不知,未很好的与病人沟通。

5、上班期间会客,没有巡视病房,造成液体外渗。

三、整改措施:

1、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例,组织学习培训。

2、加强巡视病房,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各管路是否通畅,观察到位,确保患者安全。

3、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查对上班医嘱,护士长每周参加大查对。

4、加强护士理论、技能知识培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做好患者的用药、宣教工作。

5、上班期间严谨会客,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_3】。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朱纯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1.19.049 凡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护理不良事件[1]。各类护理不良事件中,用药错误的发 生频数占首位 [2-4],而用药错误后果复杂,法律风险大。药物 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为防止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各医院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如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加强过程管理,实行双人查对,反问式查对制度[5] ;根据 工作量的不同,采取弹性排班 [6] ;更新护理人员用药知识[7] 等。我院护理部根据各临床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因修订、制定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在给药治疗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没有损害但可能引起损害的护理意外事件)进行归因分析及不断制定的改进措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98起,其中给药相关不良事件共35起,占35.71%,发生频数占首位,对35起给药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护理差错发生者的工作年限、发生时间段进行列表统计分析。2 结果(表1,表2,表3)表1 35起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类型 1.药物用错患者,患者身份识别错误2.加错药、用错药 3.输液未结束或仍有静推药,提前拔针4.忘皮下注射药物、少输一袋液体5.用药剂量错误6.用药时间错7.输入过期溶液8.溶液浑浊 9.空气进入血透管路10.多加一份药物 11.静滴液体更换到膀胱冲洗管路12.过敏反应未及时处理13.输液严重渗漏 14.未做皮试给患者用药合计 差错次数构成比(%)1028.56617.14617.1425.7125.7112.8612.8612.8612.8612.8612.8612.8612.8612.

8635100 表235起给药护理不良事发生者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 1.实习生 2.1年内轮转护士3.工作2~5年护士4.工作5~10年护士5.工作10年以上护士合计 发生人次 构成比(%)410.261128.201743.59410.2637.

6939 100 表335起给药护理不良事发生时间 班次1.日班 2.中晚连班 3.中班(17:00~23:30)4.夜班(23:30~07:30)合计 差错次数构成比(%)2262.86617.14411.4338.

5735 100 3具体原因、环节问题分析3.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1.1 未核对患者身份 表1显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致 药物用错患者10起,其中,相邻床位患者身份搞错4起,迁床后至患者身份识别有误2起,名字相似1起,其他无任何诱因3起。3.1.2 未仔细核对药名 表1显示,加错药、用错药6起,其 中5起因为药名相似未核对出来,如阿奇霉素和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泮托拉唑和潘托拉唑;另1起为输液瓶贴未写药名全称,导致用药错误。3.1.3 未核对输液执行单、输液卡或核对不仔细 表1显 示,6起输液未结束或仍有静推药物未注就提前拔针。6起差错中,2起为临时输液输液卡未及时挂到床边;1起为1年内见习期护士听家属说输液已全部结束而拔针;1起为护士在加最后1瓶液体,另一个护士看输液篮内已无液体未核对输液卡就拔针;1起是实习护士听到呼叫铃声见输液蓝内液体没有,核对了输液卡,见所有液体已有签名和执行时间就拔针了,拔针后发现输液袋内液体是满的,该实习护士机械工作,核对执行单不仔细,未查输液袋内液体是否滴完就拔针。1起漏注静脉推注药物是未核对输液执行单。3.1.4 未严格查对医嘱 表1中漏一袋输液液体、忘皮下注 射药物、多加一份液体以及用药时间错,均为医嘱查对不严。其中3起为转抄输液贴未有第二人核对,另1起为夜班护士漏皮下注射药物,除未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外,下班前未仔细检查本班工作完成情况。· 29·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第8卷第19期(上半月版)

3.1.5未严格查对药物的剂量表1显示,2起用药剂量有错,其中1起医嘱氯吡格雷75mg(进口)口服,而药房发的是国产的氯吡格雷25mg,护士未仔细核对剂量,就给患者服下。另1起为儿科护士药物剂量计算错误,造成少加10倍剂量。3.1.6 未核对溶液的有效期 表1显示,输入过期溶液1 例,1袋10%葡萄糖溶液,有效期为2008年12月,而在2009年1月3日给患者输上,虽未有不良反应,但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极度不信任,引起纠纷。3.1.7未核对溶液的质量 表1显示,1起溶液浑浊而给患者输入。3.2 未严格落实输液巡视制度 表1中空气进入输液管理,输液严重渗漏、过敏反应未及时处理均为巡视制度落实不严。输液渗漏造成患儿整个手背、前臂肿胀,护士在巡视时未发现患儿离开输液区域,事先未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过敏反应未及时处理1例,患者局部发红发痒,未及时发现,至局部皮疹、瘙痒严重才发现予以处理。另1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输液巡视不及时,空气进入管路,机器报警才发现,至患者情绪紧张不满。3.3 管道无标识 表1中显示,1起静脉滴注液体更换到膀胱冲洗管路,除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外,未有醒目的管道标识也是安全隐患。3.4 年轻护士责任意识不强 35起不良事件中,有28起当 事人为工作5年内护士。表2显示,39位事件当事人,5年内护士(包括实习生)32例,占82.05%。表1中未做皮试就给患者用药事件,是因为一工作3年的护士,核对医嘱时,发现皮试结果未签,未问清皮试是否已做,就在医嘱上签了“阴性”,安全责任意识极差,另一位输液护士,核对输液医嘱上皮试结果后,未询问患者皮试是否已做,就给患者输上了液体,所幸未造成不良后果。4防范对策 4.1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差错分析,强化护士安全责任意识4.1.1 增强安全知识的教育 各科室每月对护士进行安全 知识教育,如各科制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患者安全目标》等,增加护士安全护理知识。4.1.2 增加法律法规、核心制度的学习护士长定期组织科 内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作为轮转护士出科考核以及其他护理部组织的理论考核考试内容之一,保证人人知晓。4.1.3 加强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科内对发生的不 良事件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讨论防范措施;每月在护士长例会结束后,进行安全工作会议,对本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汇报科室分析的原因及讨论的防范措施,以及护理部提出的改进措施等,并要求将会议内容传达到各科每个护士,全院一起分享经验教训,防止发生同样的错误。安全管理小组定 期检查护士对本科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整改措施的掌握情况。4.2 增加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度,强化护士查对意识安全管理小组每月3次下病房,跟随各班工作,检查护士在各个环节中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护士长例会上通报检查结果,并对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理,通过连续5个月的检查,护士查对意识增强,使查对成为一种习惯。4.3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4.3.1 请专家授课 请药剂科主任给护理人员讲解本院常 用药物的理化性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共讲课3次,每次2.5~3h,使护理人员了解了相关方面的知识。4.3.2 学习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各科收 集本科常用物品说明书,认真学习,特别是新药,对药品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用药方法,作为晨会提问内容之一,要求人人掌握。对非本科室常用药物发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有疑问及时询问相关医师。4.4增加标识、标记的使用,减少差错隐患4.4.1 防止溶液过期 大液体按批号顺序放置,每周查对有 效期,1月内过期的溶液,贴上红色醒目标识,并将以上措施补充到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内,科内质控员每月进行检查,安全管理小组抽查。4.4.2 防止溶液通路错误 针对静脉滴注液体更换到膀胱 冲洗通路,我院加制了“膀胱冲洗”(粉红)、伤口冲洗(大红)、鼻饲(白色)三种醒目标识,防止溶液输入通路发生错误。4.4.3 防止静推药物未注,提前拔针 静脉推注药物的瓶贴 一律用红色夹子夹住,放在输液蓝内,防止丢失,也起到警示作用;在最后一袋液体上,贴上另一个静推药物瓶贴,拔针之前可提醒护士,还有一支静脉推注药物要执行。在给患者输液时,告知患者和家属今天有几次推注药物。4.5修订、制定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规范护理行为4.5.1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流程的修订 查对制度中,增加 了“必须两种方法核对患者身份”[8],其中一定要核对患者住 院号,且要求床头卡住院号一定要醒目。清醒患者核对姓名时,一定要让患者复述姓名,防止患者未听清而答应护士,造成错误。对昏迷、危重、小儿、70岁以上老人、听力障碍患者使用腕带核对患者身份。根据迁床后发生的多起差错,制定了《迁床流程》,防止患者身份搞错及其他差错的发生。4.5.2 溶液的质量、剂量查对制度的补充 根据护士漏查溶 液剂量、质量等项目的问题,修订了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了查对的顺序,防止遗漏,一查药名,二查浓度,三查剂量,四查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检查包括一挤(输液袋)、二照(对光)、三倒转、四复照。4.5.3 防止液体未输完提前拔针等相关流程的修订 增订 了《更换补液流程》、《拔液体流程》等,规范护理行为,防止差错发生。

为了使病人及时得到运送和救治,在拨打120时要注意:

1、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

2、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厂家旁边等模糊的地址。

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

4、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

5、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火车出轨、毒气泄漏、食用蔬菜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

6、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7、准备好随病人带走的药品,如衣物等。若是服药中毒的病人,要把可疑的药品带上;若是断肢的伤员,要带上离断的肢体等。当然不要忘了尽可能带足医疗费用。

8、疏通搬运病人的过道。

9、若在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120。如病情允许,不要再去找其他车辆,因为只要120接到你的呼叫是一定会来救护车的。

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措施 篇7

关键词:不良事件,精神科,护理,应对措施

精神科护理作为护理中风险较高的工作, 鉴于该科室中的患者情绪波动及行为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精神病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较低, 抗拒、干扰治疗甚至打骂医护人员, 因此增加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其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1,2,3]。 护理不良事件往往是未预计、毫无计划地在护理过程中发生, 属于意外事件范畴,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误吸、窒息、跌倒、坠床、烫伤、走失、静脉输液输血意外、意外脱管自杀等事项, 均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 为了解精神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繁, 本研究通过对2013 年1~12 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 ( 以下简称 “我院”) 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为提高我院服务质量,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理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各科室上报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选择其中发生不良事件患者100 例及其对应护理人员32 名。

1.2 方法

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方式等患者因素及护龄、学历、职称等护士因素, 分析各方面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 跌倒 (50%) 、患者丢失财物 (45%) 、医疗设施损坏 (45%) 、给药错误 (39%) 、护患纠纷 (38%) 、攻击行为 (37%) 、药品交接错误 (36%) 所占比例较高。 见表1。

2.2 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100 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 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不大,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2.3 护理人员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见表3。

3 讨论

3.1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跌倒 (50%) 、患者丢失财物 (45%) 、医疗设施损坏 (45%) 、给药错误 (39%) 、护患纠纷 (38% ) 、 攻击行为 (37%) 、药品交接错误 (36%) 在护理不良事件中所占比例较大。 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患者的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 监管不到位, 缺乏能够有效对患者发生意外危险性的评估方法或措施;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怠慢, 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弱, 患者外出活动走失现象出现;被盗、跌倒、坠床等, 主要是护士入院后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或安全告知欠详细, 缺乏预见性, 未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护患沟通不畅或不充分, 护士服务态度不好, 未认真评估患者意识及合作程度, 对意识不清及嗜睡患者肢体约束不够, 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 未能有效巡视病房, 而致患者自行拔除管道, 往往会增加护患纠纷, 导致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这与国内其他一些研究观点一致[5,6,7,8]。

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100 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 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显著 (P < 0.05) , 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较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推测其原因如下:不同年龄的患者精神病发病及表现出失常、冲动等行为的时段不同, 往往年纪较低, 发生精神病的高峰期较为集中, 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病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表现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病情会出现反复发作, 且病情不易控制, 因此导致该类人群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联合用药患者一般来讲多为难治性精神系统疾病, 病情往往表现出无常且复杂,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相关护理事件发生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再者, 联合应用药物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大, 其危险性明显升高。 本研究护理人员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显著 (P < 0.05) 。 分析原因如下:护龄、职称、学历均较低的护士, 工作时间不长, 所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及经验相对不足, 具体可表现为省略或简化了查对环节, 表现为不对姓名只对床号, 不看药名只看药品包装, 药品剂量、用药方法查对不严, 用药前向患者告知不清, 致使患者吃药时药量出现差错, 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及“三查九对”制度, 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无能力处理好相应的突发事件。

3.2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对措施

3.2.1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 让其自身认识到护理的安全性, 同时定期对患者病房中的危险东西及配套设施进行检查, 病房环境要保持足够的安静, 避免喧嚣, 降低环境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相关危险, 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而自己私藏物品, 发生伤人或自伤事件[9,10]。

3.2.2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提高护理质量。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 责任心不强, 查对不严, 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 对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不足, 工作态度过度散漫, 忽略护理过程中应有的一些必要的排查, 会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痛苦, 延长治疗时间, 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应针对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修养, 在精神科的特殊护理中, 要有耐心, 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相关护理, 同时加强业务拓展, 增进知识, 积极学习并与有经验的护师进行交流, 提高自身素质, 确保护理基本功扎实[11,12,13]。

3.2.3严格执行监管制度, 规范操作

病区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节假日中护理人员的排班, 保证护理安全[14,15,16,17]。针对护理不良事件, 一旦发生, 应及时进行问题分析, 从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着手, 认真分析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针对所分析问题的症结, 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改进,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2.4完善制度管理, 扩大护理队伍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较多的时候是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 缺乏耐心、细心, 责任心差导致。还有一些是由于护理人员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过度推卸责任或逃避, 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及时主动上报, 导致事件向较坏的一面发展, 严重者致使患者病情恶化。提示医疗机构应针对此现象及时调整管理制度, 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护理人员能及时主动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对于新的实习学生来讲, 遇到不懂的问题未能及时请教老师、带教老师对学生盲目信任, 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现象, 应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 把不良事故的后果控制在可以应对的范围内[18,19]。提高护理人员配比是实现有效护患沟通的重要条件, 同时减少低学历等护理人员比例, 可相应提高护理质量。尽量简化护理文书书写, 让护士有更多时间照顾患者。

3.2.5进行护患有效沟通, 保证护患关系和谐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改善服务态度, 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0,21]。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篇8

【关键词】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藥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医院的命脉和根本。加强护理风险和患者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2年1-12月发生在我科的11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4岁-76岁,平均73岁。11名患者均意识清楚,2名患者有肢体偏瘫。

1.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跌倒8例,烫伤1例,导管脱落1例,坠床1例。

2 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对比分析,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护患比例失调,护理人员忙于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需要。

2.2 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不足和沟通不良。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未及时干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在1-3年资护士9例,3-9年资护士2例,她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缺少临床经验,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未及时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对病人的入院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不具体,不全面,不反复强调。

2.3 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差,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巡视不及时,交班流于形式。

2.4 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事物工作,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环节质量检查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缺少事前控制,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个别病床无护栏,大部分病房无座便器。病区内加床太多,病人太拥挤,行走不方便;加之病人下床活动时,过道上无扶手,也未提供拐杖。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尤其对新业务、新技术,人人参与,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及观察要点。对低年资护士应重点培训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护理风险案例分析。

3.2 进行护理的规范化整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配制更多的护士、定期考核。

3.3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机制,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检查。

3.4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安全教育,由责任护士负责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发生的诱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告知书一式二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名,一份交患者,一份入病历。

3.5 对危重、年龄≥70岁、有跌倒史及躁动等病人,入院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床旁挂警示标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且重点交接班。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对高危病人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3.6 将病房内没有护栏的病床安装护栏,规范病人开水瓶放置的位置,为每个病房提供座便器;告知病人下床活动时,不要穿拖鞋,一定要有人陪同。

3.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提供护理质量。

4 结 论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初见成效,护理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处于良好、有序的运行中。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

上一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送文会上人还富阳,送文会上人还富阳皎然,送文会上人还富阳的意思,送文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