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2024-05-24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共9篇)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1

地直街小学

赵芮 各位老师,新年好!

首先感谢教研员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去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省培活动,下面就把我在十天学习中的收获和见闻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这次培训是由北华大学承办的,我们的学习地点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这是开班仪式上,北华大学的两位领导分别致辞(幻2,幻3)然后学生代表发言(幻4),大家一起摆桌椅。(幻5),坐成一个大圆圈(幻6),班主任车老师带领我们破冰起航,这是他在给我们讲他参加汶川地震救助时的情景,告诉我们俩个字:珍惜。(幻7)

接下来车老师领我们做游戏,这是手指操的游戏(幻8)然后是“刮大风”的游戏,游戏中被抓要接受惩罚。(幻9、10),又换了个“大鸡,小鸡”的游戏。(11)

热身结束,开始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分组,先站成一个大圆圈,一至五报数,然后数一的一组,数二的一组,以此类推。小组成员先有5分钟互相熟悉的时间,然后选组长。(12)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给自己的小组制作海报,制定组歌和口号。(13)再汇报(14)

接下来的几天,各位专家教授就从不同的方面对我们学员进行培训,而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15/16/17)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18)下面我就以我们上课时常用的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为例,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上好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19)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1、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2、制定学习方案

3、实施

4、总结(20)

1、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一般说来,小学生的研究课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国家等方面(21)

第一步: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22)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课题发现卡片来完成(23)

第二步:归纳整理:这一步包括汇报自己想研究的问题、问题归类提升和自由选择问题。(24)

1、汇报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这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交流,可使学生对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朗。

2、问题的归类提升

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包罗万象,其实有些问题是包容交叉的,如果涉及的问题太多,管理难度就会加大,所以老师要及时地把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归类、提升。

3、自由选择问题

当众多问题被归纳提升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25)

第三步:论证形成主题:探究主题从问题中确定,但并不等于任何问题都能成为探究的主题。如没有研究价值或没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就不能成为主题。(26)

可以运用确立课题小卡片来最终决定课题。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卡片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7)

以前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在教材中选题。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广一些,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多联系联系实际。比如最近的实时动态,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主题去研究。当然了,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有一些好的主题,有必要带领学生研究的,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也可以一学期围绕着一个大的主题去开展活动。比如东师附小和江机二小他们的主题开展得就非常有意义,很值得我们借鉴。(28、29)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包括课题名称、研究课题的过程计划、研究课题的必要条件准备、研究课题的时间表、预期研究结果,必要时,应制定研究的假设。为研究课题的实施奠定充分的基础。(30)

制定学习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规划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的工作指明方向。因此,学习方案制定得越具体,活动实施起来也就越方便,碰到的问题也就越少,便于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放矢。(31)

实施是按照学习方案,分布展开具体的过程。其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等方面。(32)

这个阶段是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最核心、最活跃、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时,老师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做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33)

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做到: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方法

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又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和发展多种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

提供一些图书的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规定查找范围等,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另外,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优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去劣存优。(34)

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卡”(35),“个人任务卡”(36),“个人活动计划卡”(37),“小组活动计划卡”(38),“观察卡”(39),“资料卡”(40),“调查卡”(41),“访问卡”(42)和“志愿者求助卡”(43)来进行。

最后就是总结。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与评价、交流甚至答辩等活动。

对课题探究过程的总结,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得失。(44)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加工、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整理加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验,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料,形成了一些感性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报告。对于小学生,报告可以降低要求,如:通过这次活动,你明白了什么,获取了那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弄清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感受,得出了什么结论等等。(45)

2、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资源共享的大好机会,因此,展示交流这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办展览、开讨论会、出墙报、编刊物、做演示、举行竞赛、搞表演等。(46)

3、总结评价

总结包括自己的总结、小组的总结和老师的总结。评价包括自己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等。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47)

总结的过程可以通过“成果记录卡”(48)、“交流卡(49)、“倾听卡”(50),小组“合作交流”观察表(51),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问卷调查(52)来完成。

如果我们按照这些步骤,并且能有学生的高度配合,那么我们的活动就非常好开展了,而且会非常有意义。但在实际活动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或者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在主题实施或者总结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比赛的方式。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怎么上综合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是以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的。开学的第一节课,下学期我们通常以“我和春天有个约定”为主题,先分组,选组长,再制定比赛规则,然后制定一份个人计划。以后上课的时候各小组以比分的方式决胜负。这种方式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过程中也会出现由“比”产生的困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孙岩老师的讲课视频,请大家跟我一起学习一下解决方法,(7分30秒视频)(53)

听了孙老师的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松江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这是一堂主题为“花好月圆话中秋”的操作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内容是做月饼。平常我们的一些主题活动也是需要领孩子们去实践的,可是由于安全等问题,我们的孩子带不出去。这位老师把糕点师傅请到课堂来,让学生亲手做月饼,现场烤月饼,一起品月饼。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课堂看一看。(视频1 3分钟,视频2 55秒)

以前,我是本着“为了工作而工作”的态度来工作,并没有把我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经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吴立凡老师说“教育希望孩子通过学习,逐渐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这使我感到我身上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好的打算。先从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以后我的任务将不再是上好每一节课那么简单了,是要钻研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

以前,我没有真正的以学生为主。比如分组,我是开学就分好,没有体现出自愿分组。学习交流后,知道了,应根据每次活动的主题不同而自由分组。

在主题开设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就是按照教材主题开设,而每个主题的活动时间短,研究不够透彻。听了吴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一个学期选择3--5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研究才对。以后,我会多跟孩子们交流,创设一些孩子没喜欢的主题来探究。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常常是怕麻烦,怕责任,没能真正带学生去实践。听了松江实验小学的课,我知道了,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外在资源。比如他们就把糕点师傅请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去了。

今后我将努力向以下目标迈进:

1、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

2、走进教育教学的真实世界。

3、成为专业化的骨干教师。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2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共性,对接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及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在推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许多尴尬,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完小却成了“盲点”: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缺乏实际性的探索,更缺少应有的效果。 而红领巾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依托红领巾社团能激活农村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 社团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义、原则与方向。

一、相同特质,有机对接——红领巾社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红领巾社团是在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少工委指导、管理下,学生自发成立的各种主题的社团,是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红领巾社团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具有开放性,社团成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观察、实践、操作、想象、创造,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互动交流、互助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这些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有相同的特质。

基于此,我校深入研究《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关注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着眼于学生已有素质的提升与拓展,组建了“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我们只是一所农村完小,因此,我校的红领巾社团的活动特点也是“小、实、新、深”。小,即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小社团小主题,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儿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规律。实, 即真实有效,以实见长。各小队社团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社团活动朴实、扎实、真实。新,即创造活力,以新促探。“五好”社团关注当下,关注热门,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意义,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小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以新求趣,以趣激情,将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融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确立地位,精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靠保障

(一)制定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课程

在社团的编排体系上,我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总纲,下设 “好食品”“好水质”“好空气”“好阳光”“好环境”五大系列社团,每个大社团又下设若干个小社团,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却又遥相呼应,既能独立开展活动又围绕中心的脉络清晰的社团体系。我校还将小社团活动时间编入学校每周三的课程超市中,使活动开展在学校时间上有保障,同时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课堂,给予社团指导老师更多的自主性。每个社团在活动场所均有一块固定的社团角展示区,每个社团的活动形式由社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商量决定,同时根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策略的调整。在初步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区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组织综合教育组的老师进行了活动教材的编撰,编成了五本校本教材《五好系列环保读本》,用以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形成一套红领巾小社团建设的管理活动模式

社团活动要有序推进,需要在管理网络、活动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管理网络 • 活动方式 • 评价机制”红领巾社团建设三管齐下模式,发现此模式能有效推进社团活动,让整个社团运作过程以“热爱生命”为天,“健康生存”为地,“快乐生活”为水,并在这“天-地-水”的育人环境中接受生态文明的熏陶。

小学生的策划能力有限,学校中的学习任务繁多,要保证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以社团的方式全面铺开,且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并能在社团中快乐而有效的开展活动,就需要依托社区和家庭的资源,我们采用“领回去实践,拿回来分享”的模式开展活动。

我们牢记专家的一句话:“让学生和老师做累做乏了的一定是我们做错了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社团活动的评价模式, 那就是“原生态要求,多快乐实践”。比如在“好食品”社团活动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学生对安全饮食知识死记硬背,我们只希望孩子们在愉悦的安全饮食教育氛围中享受教育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乐趣,从而自觉地把这些做过、乐过后听到的“有用的话”内化为自己的健康饮食知识,把摸索到的有用的本领,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动作。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一定要把社团活动定位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能探究的活动,学生能体验的活动。

三、深度实施,优化效果——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境界

我校的红领巾社团依托生态文明的主题,通过在学校、社区、 家庭的学习、探究与实践,构建了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知识体系。其中有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通过对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的探究,了解了多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初步学会评判什么食品有害,什么食品有益,在学生们丰富饮食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尊自爱”“对自己负责”的主体情感与意识,在学生向朋友、 向家人分享学习探究所得时,正是学生表达关心,表达爱的具体表现;其中有关于生命之源——水的关注,学生通过一系列水的知识学习与探究,既深刻了对水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水源保护的使命感;其中有关于对空气的探究,了解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由“小我”过渡到了“大我”;其中有学生对阳光的研究与探索,从“有形”提升到“无形”,从外面环境建设上升到内部心理建设;其中还有学生通过对身边花木、土地等的探究,学习生态保护的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社团活动的多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生成了充沛的情感体验,提升了爱的层次和境界,加强了思想品德的修养。

我们的社团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主的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德育渗透于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关注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命质量,关注了“大我”,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纮.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风骚[N].海南周刊,2010-7-12.

[5]张 毅.海口将打造“大三巴”牌坊[N].南方都市报,2010-12-11.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4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 年

四 课任教师

栾珍珍

2015年3月8日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所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2、回归生活世界。

3、立足实践。

4、着眼创新。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3)注重过程。(4)强调开放。(5)重视师生互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2、单元内容分析

本教材包括“方法与指导”和“活动与探究”两部分内容,“方法与探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

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活动与探究”包括六个主题,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标志,通过让学生认识标志,体会含义。学会分类,最后学会制作标志,循序渐进,蕴含了创新、守规、审美等能力的培养;主题二早餐与健康通过谈论,调查、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交流总结能力,树立健康生活意识;主题三,有趣的丝网花,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审美、动手能力;主题四巧手做风筝继续对学生进行培养;主题五植物的扦插与嫁接,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活动掌握方法,体验快乐,体验劳动的乐趣;主题六争做小小志愿者,通过了解体验志愿者的活动,丰富阅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交流,提升能力;认识各种标志,学会制作;学会健康的生活;通过制作丝网花、风筝、植物的扦插于嫁接,学会制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体验小小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

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基础: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的潜能。

3、评价要求: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3、通过设计班级标志活动。动手做早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审美、动手能力。

5、通过了解体验志愿者的活动,丰富阅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

三、进度表 方法与探究主题一:今天我们去采访

方法与探究主题二:学会总结与交流

活动与探究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标志

活动与探究主题一:我们身边的标志

活动与探究主题二:早餐与健康

活动与探究主题二:早餐与健康

活动与探究主题二:早餐与健康

活动与探究主题三:有趣的丝网花

考查活动与探究主题三:有趣的丝网花

活动与探究主题四:手做风筝

活动与探究主题四:手做风筝活动与探究主题五:物的扦插与嫁接

活动与探究主题五:物的扦插与嫁接

活动与探究主题六:争做小小志愿者

活动与探究主题六:争做小小志愿者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5

研究时间:2012年2月15日~

学校: 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活动涉及相关学科

地理、生物、思想品德、综合实践 调查活动背景

镇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较快,但环境的和谐与发展并没有很好相统一。我们看到的是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宽阔的公路一条条的修建。而环境却一天比一天不尽人意,就像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条河流,已成为了死水,生命之源正悄然断绝。这是我们美丽中条的遗憾,作为一分子,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决心为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们能做的很少。最有价值的事,便是动员这里的每一个成员把保护环境宣传开来,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微薄的一份份力量焕发出无限的威力!

活动条件

我们是学生,也做不出什么改善大工程,只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活动目的

加强自身的能力,初步清理河道,保护环境。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本次研究找到一个简单解决河流污染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净化河流的目的。活动过程

先进行实地考察,然后采集河流中一些水来考察,再研究水的主

要污染物质是什么,从源头解决一部分污染。再根据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来思考治理的方法。

成员分工

负责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研究心得

: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用心去做了;

:单靠做处理污染物来解决河流污染问题是不够的,解决污染源最为重要;

:治理河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要让河流受到污染,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素质,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仅是表面的行动。让我们行动起

来,保护水资源!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

这次研究,虽然对保护环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普及,我们决定在学校内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校附近的河道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当以及大量垃圾的丢入,河水变的浑浊不堪。每到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一段时期,水面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水花,并时不时发出一阵阵臭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小组五个同学一起探讨治理河道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捡垃圾的手段来治理清洁河道,换回我们一个清洁的环境。经过初步的探索,我们发现河道之所以浑浊不堪,主要是因为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特别是白色垃圾更为重要的原因采石挖沙造成河水断流。通过这次探索,我们找到了河道污染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学校的整洁。在前几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当中,许多人意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若不加强环境的保护,我们必将受到环境的惩罚,但是我们尚未行动起来,尚未对我们的水资源保护做出实际的行动.我们想说:保护环境,不仅仅是表面的工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只有付出于行动,才能真正保护水资源.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每一份水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调查资料

1、调查爷爷奶奶和父母他们时代小河水质情况;

2、小河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3、人为原因: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特别是白色垃圾更为重要的原因采石挖沙造成河水断流;

3如何有效治理河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手段打击排放不合格污水的行为,打击违法在河道采石挖沙的行为、对水源地进行密切的关注和

保护、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

对一部分的河水起到了净化作用,但因精力和能力有限,对于整条河流的净化还是力不从心。调查结果分析

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活动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格式 篇6

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

沈诗逸 缪敏霞 何旭涛 叶鹏程 赵申聪

一、调查背景

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抱怨饭菜不合味口,没吃几口便一倒了之,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这一现象被同学们看到后心里很不安,同学们亲身在农业未来馆体验种菜的辛劳,明白这些粮食来之不易,这种现象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长此下去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害。如何才能使同学们的午餐吃得健康又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呢?联想到现在流行的“光盘行动”,同学们决定成立大云中心学校“光盘行动”小组,展开了针对学校午餐浪费现象的争做“光盘小达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调查课题的目标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后,找到学生浪费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能够珍惜粮食,争做“光盘”小达人,将中华民族节俭的美德,深入同学心中。

三、活动调查过程

(一)调查问卷

我们向四年级同学们发放问卷,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结果统计如下:

(1)你对“光盘行动”的了解有多少? 知道的 17.14% 听说过 26.29% 完全不知道 56.57% 可见:学生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活动及倡议不是很了解。

(2)您平时吃饭大概剩菜多少?

5%剩菜情况11%25%从不剩菜剩一半左右偶尔剩少数剩很多59% 可见:从不剩菜的学生还是只有少数,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待改善。

(3)您认为,什么因素导致您浪费食物? 饭菜太多 33.33% 食物不好吃 43.64% 食物不卫生 10.90% 其他 12.13% 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食物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浪费的现象。

(4)您身边的食物浪费现象多吗?

可见:四年级学生身边的浪费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

非常常见较普遍少见(5)倒掉的食物主要是什么?

可见:学生中对食物还是有偏爱性的,而且口味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某些8%19%米饭或青菜肉某些不爱吃的其他47%26%不爱吃的里面,学生认为辣的是占主要的原因。(6)每次倒饭之后是什么心情?

可见:有些学生对于浪费,还是有点愧疚的,但是又很无奈,但却也有部分同学竟然说“倒了就倒了呗”根本没有一点节约粮食的意识。

有点愧疚,以后不倒了有点愧疚,但是真的吃不完倒了就倒了呗18%18%64%

(二)对问卷的分析

(1)学生对现在流行的“光盘行动”这一流行词不是很了解,对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没有很关注。

(2)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午餐偶尔剩一些,但也有不少同学剩一半左右,而能每次吃完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做到没有实际改变的行为。

(3)在学生心目中食物不好吃、饭菜太多是学生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在浪费 的粮食中,其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肉。部分学生对辣的也很难接受。

(4)大多数学生在浪费粮食后,心里有点愧疚,但是真的吃不完。,却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一点节约意识,认为倒了就倒了,是理所当然。

(三)采访研究

(1)采访学校食堂负责人李老师

时间:9月28日 地点:李老师办公室 对象:学校食堂负责人李老师 问题1:您觉得什么时候学生剩下的饭菜会比较少呢?答:学生喜欢的油炸的、香肠、番茄汤这些菜时,剩下的饭菜比较少。

问题2:学校准备全校的饭菜,工作量很大,一般所有的工人需要工作多久,会来的及吗?答:一般我早上6::00就到学校检查当天运进来的菜,工人们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赶着中午的饭菜,下午要对食堂的餐具进行消毒,卫生进行打扫。(我们参观了食堂工作人员为学生准备伙食的地方)

问题3:学校安排的菜会进行定期的换吗?答:学校的菜在网页上都有反映,学校的菜考虑到营养,还有学生的喜爱度,会进行换的。(李老师还拿出了菜单给我们看)

(2)采访四年级班主任 采访对象:四年级四个班班主任 采访记录:

1.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喜欢的多吃一点,不喜欢的一倒了之。2.在有一个班中,班主任要求学生两个菜一定要吃掉一个菜,三个菜就要吃完两个菜,饭要吃完的硬性规定下,学生也能够很好的遵守。3.学生如果吃了很多零食的情况下,午餐浪费现象明显严重。

(四)手抄报比赛

目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弘扬中华历来传承下来的美德。作品主题:“珍惜粮食”

设计要求:纸张A4纸或A3纸,富有创意

参赛优秀作品:

(五)劳作体验

通过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农业未来馆,让部分没有节约意识的同学进行劳作,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明白粮食蔬菜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教育学生节约粮食的目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教育工作。

(六)宣传语征集(活动延伸)

目的:通过设计宣传语,学生更加了解节约的可贵,这也是争做“光盘小达

人”的其中一项,本次活动在四年级中进行,宣传语的选拔,意在与可以进行全校宣传,将本次活动延伸至整个学校。

友情提示:能够简洁明了,容易记忆,富有创新。

四、调查成果

通过这次小课题调查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一场“珍惜粮食 争做‘光盘小达人’”的活动,节约意识在学生心中巩固,学生在手抄报制作,农业未来馆体验,广告语征集中明白了节俭的可贵之处,更加了解每一个人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只要以身作则,就能够把浪费现象降到最低,希望终有一天,能和浪费说再见。在调查活动中,我们还评出了“光盘小达人”

五、研究感想

这几个星期以来,我们快乐的收获着,虽然遇到过各种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坚持下,也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看到同学们的一个个“光盘”,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这次活动,我们觉得自己的力量也能影响身边的同学。

六、学生的收获

同学们更加注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沈诗逸在写活动感想时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成长了很多,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也知道怎么和组员交流,作为组长的我,不仅仅是发号施令,更应该想他们所想,所有事情都做在他们前面,自己做好榜样”。缪敏霞也在活动感想中说道:“这次活动让我获益良多,我以为活动只需要去做做就好了,所以在一开始,并没有特别的放在心上,但在活动中,我却发现自己的疏忽拖累了整组的进度,明白了团队的含义”。何旭涛也说道:“我以前也是对吃不完的食物熟视无睹,但现在,只要看到没吃完的,总觉得犯了错一般难受,从心中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7

一、“联通”3G———学科、活动、资源,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教育教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应努力让课程以“生”为本,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1. 在学科中“联通”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 在某些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鉴于此, 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学科中进行“联通”。如:在开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这一研究主题时,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些形式, 如辩论赛、小品表演和课本剧等, 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小小超市》这一主题则要结合数学学科知识, 让学生担任“售货员”和“顾客”,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小实验》, 则可以让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运用量杯、温度计等工具进行实验, 应用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的电子贺卡》则可以到计算机房上课, 在网络教室开展主题活动。《小学生趣味游戏设计》则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主题活动, 与体育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等等。由此看来, 不同的研究主题体现了各学科的特色, 达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同时, 这也对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到有效整合。在进行学科之间的“联通”时, 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实践, 真正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中精彩在“我”。

2. 在活动中“联通”

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为非指定领域。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这样一些节日活动, 这些节日活动的有效开展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如:我校在六一儿童节期间, 开展了《深入文化园, 体验民族情》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市电视台、市报社等宣传部门专门采访报道了我校的活动盛况。在这次活动中,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结合儿童节的主题, 针对祖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茶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文化、剪纸文化、京剧文化、瓷器文化等综合实践文化主题活动。还有《五彩风筝》、《玩具总动员》、《漫画DIY》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实践手工活动。综合实践教师应努力成为学校活动的“记者”, 结合学校举办的节日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 并善于积累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总结和展示活动的成果, 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此外, 我校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书法、绘画、航模、剪纸、十字绣、象棋、篮球、网页制作、趣味科学等等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一切真正实现了“大综合”, 在活动中始终让学生担当“主角”,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活动的结合中精彩在“我”。

3. 在资源中“联通”

我们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单从校内资源来说, 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此外, 还有一些隐性的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如:学生所带的图书, 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漂流》等活动。学生所订的各类报刊可以相互借阅和学习。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学生杂志都会涉及综合实践活动。以《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为例, 这本杂志每期都会有一个综合实践能力展示栏目, 刊发学生的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像这样的杂志有很多, 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设计、手工制作艺术品、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投稿, 感受综合实践成果的喜悦。此外, 学生爱看的一些电视节目如《艺术创想》等, 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开展趣味制作活动。这样,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中精彩在“我”。

二、“移动”3G———学校、家庭、社会,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 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1. 在学校间“移动”

《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 相关的一些活动主题, 可以在各年级中交流进行。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将一些研究性主题设置“长线”———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延伸到六年级, 进行四年一主题的大长线主题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我的成长档案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置成长档案袋, 一生一号, 有详细指导目录。在一、二年级时由家长辅助整理, 到三年级后就开始由学生独立整理和积累, 并定期“晒晒”自己的成长档案袋, 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校范围内的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 学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这又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相互激励、相互欣赏、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此外, 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合作开展主题交流, 让综合实践活动把学校“串联”起来。特别像我校这所集团型 (拥有南、北、东三个校区) 性质的大学校, 可以将三个校区相关的学生来一个“大综合”, 合作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由此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只局限在某一个班级中开展, 它完全可以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校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开展。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学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2. 在家校间“移动”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大教育的环境, 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常见的与家庭有关的包括洗涤、整理房间、小物品采购、小家具修理与厨艺、简易工具制作、生活小窍门等等一系列的家政主题活动, 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超市购物》这一主题, 家长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家庭小主人, 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体验活动。将活动中的感受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统筹安排, 并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在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中还能积累如“货比三家”之类的购物经验。

在研究性学习方面, 如:《我家的消费与支出》这一主题, 就需要家长让学生对家庭的收支项目有一定的了解, 并努力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必要时, 还可以邀请各个行业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 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总之, 学生家庭中有着各种可以支持学生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展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 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在家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3. 在社会中“移动”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纲要》指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 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以我校每年暑期与市关工委共同开展的“暑期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年暑期市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和学校都会制定一个活动主题, 如:《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科技引领生活》等等。暑期里, 学生在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学校教师的共同带领下, 来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资源调查》的研究性主题活动;来到看守所、法院进行《法在我心中》实践体验活动;来到科普园、生态园进行《身边的植物》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来到科技馆、网络公司进行《身边的网络科技》信息与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此外, 我市开办的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基地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 每年接待来自全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高二年级的近4万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主题教育、生存体验、科学探索、劳动实践、特色军事教育、手工创新制作等综合实践活动, 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有社区和实践基地等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了综合实践课程在社会中“移动”, 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三、“电信”3G———电视、网络、论坛, 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1. 丰富校园电视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 作为学校校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校园电视台, 应充分发挥它的宣传作用, 深入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助一臂之力。

以我校小百花电视台为例, 学校每学期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等, 小百花电视台的老师和小记者、小主持人、小摄影师和小摄像师都会在第一时间作相关报道。每周五的晨会课便是小百花电视的播放时间, 报道近期的学校大型活动、校园新闻, 特别注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小百花电视台除了报道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外, 还策划和主持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节目。如:《我与少先队》知识竞赛、《科技, 有我更精彩》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环保材料时装设计》展示、《我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谈话节目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电视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不仅在全校范围内实时跟踪报道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也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小摄像师、小摄影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小百花电视台同时开展的小百花广播台、小百花报, 也积极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这些校园媒体的主动配合,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2. 开展网络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网络。《纲要》也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 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正因如此, 网络教学在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 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 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小眼看“地震”》研究性主题活动课为例, 我带领学生来到网络教室,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在网络教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 探究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历史、地震的前兆以及如何避震的相关主题研究。更为可贵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 自发地提出要用已经学过的制作幻灯片和电脑小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这一发自学生内心的创新举措使我对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学生的智慧, 使我积极总结基于网络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执教《小眼看“地震”》一课, 获得了市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二等奖。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感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3. 建立博客论坛

《纲要》提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目前, 学生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 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甚至有的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有了电脑这个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脑不仅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或幻灯片, 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时交流, 不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里。为此, 我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绿野寻“综”———信息技术、志同道“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春华秋“实”———劳动与技术、华山论“践”———研究性学习为四大论坛版块,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论坛讨论, 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上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成长档案博客。努力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 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加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来, 我将学生的观点和学习心得等信息进行了整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将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后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归纳和整理, 和学生一起写成了《数理思维》一书, 并于2009年6月成功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整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 辅导学生发表文章15篇, 辅导学生文章获奖12篇, 辅导学生科技、少先队等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竞赛获奖共计50人次。自己也申请加入了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通讯员, 担任校本开发栏目版主。并在综合实践活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2009年11月我的博客在综合实践活动网博客杂志第三期中得到宣传。建立博客和参与论坛讨论也让我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互动中, 先后有50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上, 20多篇文章获奖。以自己建立博客、参与论坛讨论的亲身体验和学生的实践经历, 切身感受到了建立博客论坛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2015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8

关键词:公务员;体检结果分析;发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7-01

体检本着促进健康为目的,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经过周密安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对公务员进行。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市43个机关事业单位1439名公务员的健康体检资料,其中男性577名,女性862名。

2.方法:对2015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39名公务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3.检查项目:物理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二项+血尿酸、癌胚抗原、肝功能五项、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及双肾)、血脂四项、血糖检查。

二、體检结果分析

1.疾病病种统计。

通过对1439人的体检,以单项病症计算,共检查疾病20余种,常见的有血脂、血压、血糖异常等疾病,其中血脂异常474人,占体检总人数的33%;高血压389人,占体检总人数27%;高血糖245人,占体检总人数17%;脂肪肝230人,占体检总人数16%;肝功能异常130人,占体检总人数9%;血尿酸偏高130人,占体检总人数9%。其它常见的有肝、肾囊肿、结石等疾病;较少见的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肾功能异常等疾病,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一人。

2.原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

(1)自身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医学保健知识;

(2)公务员大都在管理岗位,责任重、压力大,容易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工作时间长、生活规律差、睡眠不足;

(4)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锻炼;

(5)脑力劳动时间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

3.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对每一位体检人员应做好如下健康宣教:

(1)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自己的健康做到心中有数;

(2)让受检者在体检过程中,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睡眠;

(4)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游泳、爬山、打太极、跳舞等,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对减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都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

(5)适当节制饮食,控制体重,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结构,如: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进食一定量的鱼、蛋、瘦肉;

(6)根据自身的健康问题,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油脂的食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戒烟限酒;

从本次的体检结果不难发现,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不可忽视,大部分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酗酒等所引起的,应提高公务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发现疾病应及时选择正确的方式,把有病就诊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无病早防的主动模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参与文献:

[1]邢亚静等,6497名公务员体检结果分析,《临床荟萃》;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 篇9

毋庸质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打破我国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成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难点所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水平不容乐观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验、推广,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开设,但由于在课程开发、管理、教学、评价、师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致使课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能得到保证,教师的指导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活动内容或形式看似热热闹闹,但并没有什么教育价值,实际教学效益比较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表层化,等等。从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发展来看,都迫切需要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评价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瓶颈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机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就难以估计。就目前而言,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薄弱环节,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评价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随意程度高;评价对象单一,缺乏对指导教师、学校的监督;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纳入中考范围,评价没有政策保障难以落实……实际上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专家、学者、教师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三)各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水平不平衡,需要探索具有地区适应性的质量提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日益明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的差异也日显突出。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国家把课程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农村,如何促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有着不同的基础,有着不同的需求,也必然要寻找不同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模式。因此,要在对各地区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条件的质量提高与促进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大多开设了综合实践类课程。虽然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名称,但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主要有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 PDL)、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on learning)。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具体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日本文部省在12月和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底,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修订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又将“综合学习时间”改为“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是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兴趣,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特征、开设的价值和意义及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国外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学习和综合学习的理论和相关案例。这些研究和探讨对人们更清醒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及开设意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中小学的开设及实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向前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具体实施中迫切需要理论引领,理论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从对其理念的诠释、相关理论的引进逐步转到对课程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上来,也开始重视与具体的活动情境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了。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书籍和案例集,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对于综合实践话动课程如何实施的理论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诸如主题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师生关系、活动方式方法、师资、评价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也都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这些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这些相关研究的方法与成果,也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几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索,引进了档案袋评价、协商研讨式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论等。这些理论研究对我国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颇为困难,因此必须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又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层面研究的多,操作层面的研究的少。有些理论研究对实际实施情况关注不够,研究成果难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理论的引领,更需要对有关课程实施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课程实施的操作技术等。这些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和具体的活动情境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施中可操作、可行性的问题。

三、当前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的起步阶段在国家级实验区的小范围试行,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实施,已经经过了近六年时间。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开设和实施的情况不尽相同:城市学校开设的多,农村学校开设的相对少一些;小学开设的多,中学开设的少;只在部分班级中开设、也只有部分老师参与指导的学校多,全面实施、全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校少,还有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开始实施。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正常开设状态,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这几年广大实验区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实践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

1.在实践中,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指导和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并总结出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推进模式:如改造整合式、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自主课题式、记录本式、项目引导式等。这些实施模式在教育实践中遍地开花,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有些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些都是学校在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做的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对进一步深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初步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

3.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团队。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和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迁移到了学科课程的教学当中,使学校的面貌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了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或者说问题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培训、师资等课程支持系统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实施就很难保障。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操作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学科化倾向、实施单一要素倾向和教师“包办”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2)教师过程指导中存在:缺失指导策略、忽略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操作方法的规范性不足。(3)评价中存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待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日本近几年“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情况也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实施“综合学习时间”会降低学生“基础学力”的担心,影响了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成效;2.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困难,如编制学习计划难、评价难、开展学习活动的经费不足、社区人才难以保证、教师负担增加;3.课程的预期目标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达到。目前,日本也在加强对综合学习时间实施问题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十五”期间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全国十几个省的近三十个实验区先后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均取得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和借鉴了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定位与基本价值,并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也得到了理论界比较广泛的认同,为进一步指导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该课程在实施时“活动资源贫乏”、“教师没有指导经验”等困难,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课题组又组织编写了一套供课题实验区实验时选用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帮助师生解决操作中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方法的问题。几年的实验证明,资源包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不仅为实验区的师生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也为师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在课题的带动和资源包的支持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验区普遍开设起来了。

经过这几年课题组的培训、研讨和实验,加上实验区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各地在创造性使用资源包的同时也开发了形式各异的适合当地资源和条件的典型案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进行了对策和实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化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也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研究型的骨干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发展。课题组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还编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两本书,把课题组和实验区这几年实践探索的部分成果展现了出来。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关于课题内容的界定

本课题涉及三个关键词,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和“有效评价”,可以看作是对本课题内容的基本界定。

这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指目前新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各学科的实践活动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施行对学生的发展能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实施”和“有效评价”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概念,课程是否真正“有效实施”了,需要用“有效评价”去促进、去检验;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和学生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保证。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的研究,需要研究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对课程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学生的发展评价策略,等等;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这里侧重研究对学生的评价,重点研究放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通过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仅通过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个案研究来进行。

六、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的研究,不仅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评价理论奠定基础和提供例证,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践价值

本课题是一个侧重应用研究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在学校有效实施和推广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具体说来:

通过对“课程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例证、指导实践;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策略,学生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评价提供可以参照的具体指标,通过评价真正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教师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提供例证;

通过对“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等问题的研究,将为农村学校有效实施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方法,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以“问题――解决”范式为总体思路,在“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不同学段、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通过个案研究和区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实验研究,从而提出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标准、操作规范及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为提高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提供建议和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本课题将通过田野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部分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考察,了解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实施对策与建议。

2.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与管理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在一些学校不能成为常态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成为常态课,其实施的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学校有组织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才有制度保障。为此,本课题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探索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举措才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因此,各实验区需要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管理进行研究和实验,从中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研究

不同的办学理念,会产生不同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不同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也会有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研究和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同开发和实施模式,对于进一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推广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将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不同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进行追踪研究,从中提升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意义。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

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持。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但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拓展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本研究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资源包,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研究还要进一步培养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能力,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何使其更有效,最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相应理论和典型案例。

5.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操作随意性大、教师指导盲目等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究竟该处于何种地位、应该有哪些行为规范、如何恰当地指导,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本课题将结合具体课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课型、不同组织形式的教师的指导策略。

6.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评价问题是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瓶颈。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用质性评价手段来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必须解决的问题。评价系统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权重分配以及评价方法和要求等。其中,以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研究借鉴国外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具体学校的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为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7.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广的难点,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要研究的重点。由于许多客观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步履维艰。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用生动的事实证明“农村不具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的观点是错误的。学习和提升农村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农村地区特点的课程实施模式与方法,是本课题努力的方向。

八、研究策略与方法

本课题拟设以下子课题分别来进行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问题研究;

3.学校有效实施课程的规划与管理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规范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研究;

7.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的研究;

9.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10.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1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

12.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14.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学分认定的研究。

各实验区可根据当地的研究基础和课程实施现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在保持和总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自愿申报符合当地需求的其他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申报一般以教研室(教科所)为单位,个别有特殊需要、又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学校可以申报课题实验基地。

本研究更多地关注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如下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九、研究计划与步骤

研究思路:总课题要在全国各实验区中,选择不同学段、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实验校作为实验基地,在每个点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实施操作细则及评价指标,取得经验,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各子课题组分别就自己申报的子课题进行独立研究;总课题为子课题提供指导、培训,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设计、实录、案例、论文等形式的评选活动和研讨活动,给广大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把课程的有效实施落到实处,同时也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

第一、准备阶段(20PC年10月~20PC年6月)

课题申报、开题论证;

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通报子课题开题事宜;

确定课题实验基地校,并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第二、研究和实验阶段(20PC年6月~20PC年12月)

选取一些学校,探索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措施和具体实施及评价模式。

选取资源包中的不同主题,探索该主题在不同学校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活动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同时,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每个环节的策略和评价方法。

召开各种专题研讨和培训会。

举办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

对各子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组织实验区之间交流考察活动。

第三、总结交流阶段(20PC年1月~20PC年10月)

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课例集。

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案例集。

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验收。

十、预期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研究总报告。

各子课题专题研究报告。

各实验基地实验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活动设计集。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研究系列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

十一、课题组构成

本课题研究设立两级研究组织: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

组长: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王薇、冯新瑞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

总课题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实验基地负责人组成。子课题组由子课题负责人和地方研究人员、教研人员、学校业务负责人等组成(报总课题组认可)。

上一篇: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下一篇:大靖镇创先争优活动集中核查和公开承诺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