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行诗歌欣赏

2024-07-02

雷州行诗歌欣赏(共6篇)

雷州行诗歌欣赏 篇1

留下的是——感动

蓊蓊郁郁的林木。修长——直插云天;壮硕——刚健有为;翠绿——熠耀双眼。

绿水在鲜活的湖里流着……

可望不可即的天际。广阔——包纳万物;强大——无所畏惧;湛蓝——跳入双眸。

蓝宝石在澄澈的水里躺着……

杂乱无章的土堆。堆砌——遐想无限;神秘——奇幻无穷;灰黄——跑上双颊。

黄叶在结冰的湖面飘着……

最熟悉的陌生人。说话——受益无穷;贤能——赞不绝口;血红——进入脉搏。

红花在高低不一的湖岸开着……

意外——

不加预谋的一次踏青,不谋而遇的一次约会。

车要往返,人要回归。

今天,我匆匆而过,留下的是——回忆

明天,我满怀憧憬,等待的是——?

雷州,又一次拥抱你,你怎会如此慷慨?

雷州,何时才能与你相视而笑、促膝而谈?

树绿,天蓝,土黄,人红

雷州行诗歌欣赏 篇2

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的材料说:少游到郴州, 作长短句云:“雾失楼台……”东坡绝爱其尾两句, 自书于扇, 曰:“少游已矣, 虽万人何赎!” (2) 可见苏东坡认为秦观的这两句是《踏莎行·雾失楼台》中最精美的句子。至于精美在何处, 为什么精美, 苏东坡没有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不同意苏东坡的看法, 他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 犹为皮相。” (王国维《人间词话》) (3) 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这首《踏莎行》最精妙的句子是风格凄厉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 苏东坡欣赏的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只是皮毛, 苏东坡对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认识是肤浅的。

吴世昌先生认为王国维的看法也有问题, 他说:“‘杜鹃’句, 静安谓此联‘凄历’。又谓东坡赏其后二语, 犹为皮相。余以为不然, 东坡赏‘郴江’一联, 正是更深一层, 岂徒叹其‘凄历’哉!词下片‘砌成此恨无重数’, 一‘砌’字最见功力。” (吴世昌《词林新语》) (4) 吴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按吴先生的说法“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也应是表达“无重数之恨”的。至于按什么思路, 从什么角度来表达的他没有谈。

唐圭璋先生有更明确的看法, 他说:“下片, 言寄梅传书, 致其相思之情。无奈离恨无数, 写亦难馨。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别, 无理已极, 沉痛已极, ‘宜东坡爱之不忍释也’”。 (5) 唐先生认为秦观以不合常理的方式, 以“郴江”、“郴山”喻人之分别, 表达自己与亲人离别无穷之恨。不少有影响的评论者、欣赏者持这种“无理说”。

《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中所收录的叶嘉莹所写的欣赏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文章就说, “在如此深望坚实之苦恨中, 所以乃写出了后二句‘郴山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无理问天之语”。 (6)

《宋词鉴赏辞典》 (7) 收录的靳极苍所写的欣赏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的文章说:“或解为郴江也不耐山城寂寞, 流到远方去了, 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 得不到自由, 太不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了。”

苏教版教材也持此观点, 课下注释对此二句说法大致有二:一说是怨恨自己不应离乡入仕, 入仕后又不应卷入元祐党争;二说是因自己忠而见疑, 信而被谤, 故对无情之天地造物, 发出究诘与呼号。

笔者认为, 这种“天问式”无理说, 也不妥当。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观的人生遭遇, 了解他写这首《踏莎行》时心态, 便可看出, 秦观还没有“无理天问”。

秦观早年研经史, 喜读兵书。曾拜谒苏轼于徐州, 次年作《黄楼赋》, 被苏轼夸其“有屈、宋姿”。后编诗文十卷, 拜谒王安石, 被王安石赞誉为“清新妖丽, 与鲍谢似之”。能得到苏轼、王安石这样的赞誉, 秦观对前程自然是充满信心的。

可是, 秦观三次科考, 前两次却未中。他受到的打击和压抑使他刻骨铭心。他痛下苦功, 在苏轼的指导下, 潜心科考。第三次终于考取进士。但是, 他仕途十分坎坷。秦观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和政治抱负的人。在苏轼的指导下, 他的策论充分展示了他经世济时的抱负和才能。他纵论国家形势, 对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人才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都提出了重要见解, 充满着灼热的现实感和积极用世的精神, 因此受到新党毁灭性的诬陷和迫害。

由于亲近苏轼, 他被视为“旧党”, 从此受迫害不断。元祐二年, 他被苏轼、鲜于侁以“贤良方正”举荐秦观于朝, 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 受到阻滞。元祐五年, 回京任秘书省正字, 元祐六年又被诋毁罢官。元祐七年授宣法郎, 由秘书省正字升国史院编修官, 参加修《神宗实录》;元祐九年, 哲宗亲政, 新党还朝, 旧党遭罢黜外放, 秦观先被贬杭洲通判, 因御刘拯告他修《神宗实录》时诋毁先帝, 于是在去杭州途中, 又被贬至处州监酒税;在处州时写了《千秋岁》词, 被诬告私写佛书, 获罪削秩, 贬往郴州。削秩是把所有官职和封号除去, 是对为官者最严重的惩罚。秦观身心受到极为严酷的打击, 悲痛至极, 几近绝望, 在此背景下写了《踏莎行·雾失楼台》。他的憧憬和绝望, 他的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 他的冤枉和屈辱, 心中无限的哀怨和痛楚, 咬噬着他, 逼迫他写下了《踏莎行·雾失楼台》。他要抒发无限的哀怨和痛楚, 要流露实现理想的绝望, 但是, 他没有恨天, 也没有怨地, 也没有恨别人。政治上绝望之后, 他后悔他的人生追求, 后悔自己趟了官场这道浑水。他不敢怨恨迫害他的人, 他更不敢怨天恨地。屈原作为宗室重臣写作《天问》, 尚且引起顷襄王的怨怒, 而被放逐。这时的秦观还未失去理智, 大胆怨天尤人。因为此时的秦观仍是被编管人员。不久被移至横州编管;元符元年 (1098年) , 被移迁雷州编管;元符三年 (1100年) 被召回, 被复命为宣德郎, 被放还横州, 就证明他在郴州时的心理状况还是比较理智的。

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作品的思路, 也可以看出“无理天问说”的不妥处。

词的上片写前途迷茫之愁。“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表达的是想登高上进, 想奔前程, 却被“雾”所迷阻, 无有途径;现实官场无路可走, 自然想到精神境界的桃花源。然而理想的桃花源本来就是虚构的, 无论如何盼望, 却仍是找不到路径。人生至此, 不知何所皈依, 人生迷茫又加一层。所以, 住在孤馆里, 感到春寒袭人, 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 看到残阳渐渐下落, 无限哀愁涌上心头。这种愁, 是本词中, 作者最为严重的心理压力。然而, 作者的心里除了官场前途迷茫之愁外, 还有“离恨”。正因为作者的心里的官场前途迷茫之愁, 更引发了严重的“离恨”。

上片的“孤馆”的“孤”字, 和“杜鹃声”已留下了开启下片“离恨”的楔子。

下片写旅中离恨。“驿寄梅花”, 是盼友人来信关心自己, “鱼传尺素”是盼亲人来信安慰自己, 紧承“孤馆”中的孤独感和杜鹃声中的“不如归去”乡愁。然而贬谪之人, 世态炎凉, 哪有梅花之寄!官场之人, 不敢、不肯与之有瓜葛, 避之唯恐不及, 不落井下石已是很好了, 谁肯寄书赠物以示关怀?待罪之人, 被迫仓促上路, 被贬之处荒远偏僻, 怎能收到家人来信?日日想总是白想, 夜夜盼也是白盼。日积月累, 年复一年, 砌成远谪离恨无重数!作者油然而产生了后悔, 我本该与家人团聚, 共享天伦, 为何流落如此?我本该和友人畅叙幽情, 为何沦落如此?我一片忠心, 满腹经纶, 本该献言建策, 施展抱负, 上报君王, 下济苍生, 为何沦丧如此?作者有痛苦, 有后悔, 有冤屈, 也有哀怨, 但是, 没有怨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中的“幸自”, 是说“绕郴山”很好;“为谁流下潇湘去”中的“为谁”, 是强调不该为了别人“流下潇湘去”。因此, 后悔也罢, 哀怨也罢, 其主语都是郴江。作者如果通过怨恨“郴江无情留下潇湘去”来抒发怨天尤人的情感, 和上边的层次有何联系?

上片深重的迷茫之愁, 加上下片无限的离别之恨, 作者是什么心态呢?不由产生了强烈幽远的感慨:郴江啊, 你本来应好好绕着郴山, 山连水, 水连山, 山清水秀, 山水和谐万年长, 却为什么流向潇湘去呢?“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流的是我的哀愁吗?“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恨”, 郴江啊, 你流的是我哀怨吗?你流的是我眼泪吗?郴江啊, 是为我流下潇湘去的吗?

通过对作者生平经历、作者思路, 从词作的层次关系、从作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探求作者的原意, 作出贴近文本的赏析, 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近作者, 进入文本, 去理解, 去赏析。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3版。

(2) 转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第184页,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4版。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转引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第183页,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4版。

踏莎行诗歌集锦 篇3

欢欢喜喜聊佳缘。

歌唱悠扬,女中硬汉,为人友善人人赞。

多群交往苦同甘,欢欣笑语同声叹。

2踏莎行(三部韵)

月暗星稀,孤身独倚,心情烦闷无人理。

屏前漫步诉离心,痴心一片情难止。

人去难留,情深依始。一人在外全家意。

辛辛苦苦打工求,个中滋味谁人记?

3踏莎行(三部韵)

天有阴晴,人离悲喜,一人在外家家是。

秋收春种一人提,心酸苦乐何人记。

故土难离,情深不已,临行有语从何起。

车前招手举频频,回头一顾离愁里。

4踏莎行(四部韵)

北雁南飞,莺莺细语。

月圆之夜难离去。

回头三顾步依依,悲悲切切人难去。

离后衣衫,离时妆具,思人睹物时时觑。

家乡皓月冷冬寒,回归之日何时聚。

5踏莎行(四部韵)

情似蚕丝,人如杨絮,空楼独守徒相觑。

一江春水向东流,何时得与离人叙。

睹物思人,盈盈泪注,星稀月暗无人诉。

歌行·少年行诗歌 篇4

八月十五夜惊蛩,秋蝉凄语瑟瑟风。

梦深犹念少年事,辗转床沿已三更。

举头云遮半璧月,风吹云散月朦朦。

天气晚来有凉意,不知秋寒身上裎。

月明当空似玉盘,树驻摇曳何安然。

心有闷郁孰相解,单衣提壶绕阶前。

举酒四顾无亲朋,对月相邀醉言欢。

叙叹人生无限事,世态凉落世人怜。

远方寂清少灯鼓,树影婆娑各自舞。

少年亦有少年愁,夜深梦魇难入眠。

有觞无肴不兴意,隔坐空留袖掩泣。

遥想同窗数十载,童语无忌幼稚时。

情若手足事事奉,一朝扬镳各东西。

师长原是一女流,巾帼却将儿男羞。

治班有道条条是,年终常评皆优秀。

做事不慢性子直,百般辛苦未尽休。

而今年岁过五旬,教坛依故洒春秋。

五载飞逝如眼瞬,师生情谊似海深。

自言巾帼未有泪,离别之日手遮啼。

重至已有成人年,并邀学友去师檐。

春风桃李数三千,敢与孔师竞风流。

一叹岁月不饶人,一朝回头鬓已秋。

夜色如水涌月出,飘渺云雾起天炉。

阶前黄叶潇摇落,轻问霭深星何处。

自幼家世习书墨,见识短浅且少薄。

幸是知遇恩师海,诲授学识伴余左。

石师高才学五车,成辞经籍融在心。

举一反三时常有,作诗言物意境深。

国文传术惠百子,教案奇颖有意人。

春风荡涤秋日来,尊长突疾没热忱。

后因恶病需久治,遂辞班主闲家日。

功成名时半百身,春雨桃李花开时。

去师已有三年岁,犹念当时恨别泪。

二叹风云天莫测,物景不在人亦非。

杯盘即空夜至央,暗灯残垂少人旁。

只将旧事托深情,暮色谁共问寒凉。

两儿小时双无猜,枨触情思豆蔻开。

只因红颜无此意,徒留一人暗思怀。

柳叶残有笑靥眉,落叶何知人憔悴。

锦书勿忘东风恶,笑言不在感情破。

孤只相吊形影身,拭问红袖何来过。

三叹情思人味薄,慕思终归未有错。

长恨音容已休住,同道陌路便殊途。

江畔河岸渔舟客,是夜独坐观月轮。

唯见湖心映月白,不知明月待何人。

愿伴鱼虾友麋鹿,羽化登天作星辰。

聆琴多少古今事,功过后世论百身。

庭院前树少鹊鸦,槐叶冷落似桂花。

蟾宫高处人尽望,枝谢不知是谁家。

登云青天上九重,阶前信步入高中。

春秋四度已度半,他朝跃顶变化龙。

同窗之谊心上记,不胜亲朋类弟兄。

共甘奋斗三年载,明朝齐折步蟾宫。

师道授教言躬行,不先自立欲自强。

四叹人生有几何,六月试锋千军破。

微风惬意天晚秋,欲笺心事语何留。

河栈相会无临意,独蓑寒江掷鱼钩。

从去美景赊月色,深醉不知杯残酒。

愿以乘风与娥去,广寒深宫草棚休。

月落云去归何处,风落晨霜掩来路。

鸡醒鸣啼至明天,东方初晓天欲曙。

遂命提壶倚屋楯,月夜倾诉尽离苦。

愐记东流水不回,可道人生无再少。

五叹时光去悠悠,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夜惆怅一声叹,天明复起轮回转。

黑幕长夜光少亮,不泯希望心未黯。

只将身思做灯台,千年不懈常自燃。

自和兄朋久离别,自居处地各西东。

犹念昔日游玩乐,纵马扬鞭送归鸿。

异乡行诗歌 篇5

春行

远光一点红,

夜幕锁长空。

瘦影依窗前,

娇信随灯笼。

布衣寒山忙,

残容也心同。

玉颜乌发黑,

清风代君送。

夏行

荷水语朝阳,

兰开暖心房。

推窗无君影,

月出抚栏望。

丽体玉脂肌,

朱唇含清香。

归期泪珠多,

心颤对相赏。

秋行

如今月色浓,

奴家忆君魂。

放灯寄相思,

惹梅怒相拥。

寒夜冻衣裙,

娇体玉还冰。

待郎蓑衣换,

策马舞长空。

冬行

如今住远方,

兰花屋中芳。

又遇寒冬来,

卿化梅燃香。

飘然瑶池女,

静思梦里妆。

不知几时见,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考察 篇6

青年运河地跨湛江、茂名两市, 包括湛江下辖的除徐闻外的所有县 (市、区) 和茂名的化州市, 有总、主干渠6 条, 共长277 公里, 此外还有干渠以下各级渠道4039 条, 渠道总长5000 多公里, 各类建筑物3200 余座, 象人体的血脉一样遍布雷州大地。 担负着沿线城镇工商业、生活、生态用水重任, 还担负着146 万亩农田灌溉, 是全国重点大型灌区, 在全国434个大型灌区中位列第34 位, 广东排位第一。

青年运河工程建成以来的半个多世纪, 幸福源泉泽润湛江, 改变了半岛的干旱状况, 促进了湛江工农业的发展———中国第一甜县遂溪、中国红橙之乡廉江、全国商品粮基地雷州、国家渔业生产基地鹤地水库。 运河沿线各地, 因地制宜, 建起了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基地, 有的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有的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品牌, 带动着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脱贫致富。

雷州青年运河在广东水利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但相关研究甚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从水利史研究视角, 回顾青年运河的历史背景;考察青年运河的建设历程;分析青年运河工程管理的历史经验;归纳青年运河的历史特点。

一、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 自然背景:历史性旱患

雷州半岛远古以来, 就是干旱重灾区。 炎荒酷热、旱魔肆虐, 十种九不收, 人民祖祖辈辈生活极端贫困, 以草结舍, 以薯充饥。 遇上大旱灾, 草根树皮啃尽也难于度荒, 饿孚载道, 哀鸿遍野。 赤地千里, 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岛的代名词, 成为封建王朝流放谪臣贬官的异域。

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 年) “雷州大旱, 赤地千里, 是岁斗米二钱五分, 民多茹树皮延活。 饥死者万计”;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大旱, 禾稼无收, 灾民流离失所, 饿死者无数”;民国三十二年 (1943 年) “大旱, 八成农田龟裂, 作物焦枯, 民不聊生, 百姓入山寻野菜充饥”……这些真实记载的旱情, 千百年来在雷州半岛层出不穷。 干旱给雷州人民造成历史性的灾难, 一代又一代为水发愁, 祖先们做梦也喊着水, 连姑娘选婆家也要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 “有女不嫁下田仔, 年年苦旱产量低, 日夜车水不能睡, 双脚踩肿眼熬红。 ”这是廉江下田仔村过去流传的一首民谣, 这种现象在雷州半岛比比皆是。在旧社会, 为了争水, 甚至大动干戈, 村斗族斗, 死人流血, 世代结仇。 例如雷州特侣塘的塘上塘下村, 因水的纠纷, 从宋朝建村到建国前, 800 多年械斗不绝, 结下深仇大恨, 互不通婚, 生死不相往来。 据统计仅民国的30 多年里, 因水械斗死亡61人, 特侣塘群众称为“血泪塘”。 水是农业的命脉, 也是人生存的要素, 无奈的人们只好寄托神灵保佑。 建庙祭神、拜天求雨, 跪破了双膝, 老天始终毫不怜悯, 苦旱的煎熬, 旱灾的威胁, 形影不离身伴随着雷州人一代又一代。

1949 年后, 当家作主的雷州半岛人民, 不断向旱魔作战, 打井挖渠, 蓄塘引水, 但仍只是权宜之计。

(二) 政治背景:决策与技术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治理雷州人民的旱、涝灾害。 广东省亚热带开发委员会, 于1956 年3 月对九洲江和雷州半岛进行调查, 并计划安排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 用十年时间修建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1956 年5月, 水利部广州勘测设计院派出技术人员对鹤地水库、青年运河主渠道进行地形、地质、水文勘测;1957 年12 月, 亚热带组提交《九洲江流域规划概要》;1958 年5 月广东省水利厅报请中共广东省委批准。1958 年5 月15 日, 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成立了以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为主任的“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 王勇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 广东省水电厅派出何多基总工程师、林颖夫工程师为首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60 多人进入工地。1958 年6 月10 日, 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在鹤地水库工地主持召开“鹤地水库动工典礼大会”。 会后由孟宪德、王勇同志破土动工, 从此揭开了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施工序幕。

(三) 社会背景:“大跃进”形势鼓舞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雷州人民群众, 用肩挑、手推车推, 锄头锄, 以土代洋, 克服种种困难, 来建设这宗雄伟的大型水利工程。湛江专署副专员、工地指挥部总指挥王勇, 湛江专署水电局副局长凌俊卿, 雷北县委书记、县长陈华荣, 广东省水电厅总工程师何多基、工程师林颖夫等同志在工地住草棚, 与民工一同日夜奋战, 人民解放军驻湛海、陆、空三军1200 名官兵上工地支援工程建设;非受益县市化州、阳江、吴川、电白、高州、 徐闻以及南渡河以南的海康县也组织青年支援队共228人到工地参加施工;广州七间卫生医务学校组织700 多人的大队, 在省卫生厅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工地劳动, 并为民工搞好治病防病工作。 这大大地鼓舞了广大民工士气, 坚定了办好水利的信心与决心。

二、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过程

(一) 鹤地水库建设

鹤地水库工程施工期间, 正处在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 这一时期又是我国国民经济困难、行政区域多变的时期。 鹤地水库施工时是乡辖中级人民公社建制实行军事化施工, 1958 年11 月合并为雷北县后, 建立高级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建制, 撤销雷州县恢复原各县建制后又实行区辖人民公社建制。 但是雷州半岛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克服经济困难、物资短缺、工具不足等问题,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在工程上马后, 雷州半岛人民自筹资金、自带工棚、自带口粮、自带工具、自学技术上工地, 战烈日、冒风雨、露宿山岗、披荆斩棘, 用一年零二个月时间,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惊天动地、改造大自然的辉煌业绩, 驯服了九洲江的洪水猛兽, 驱除了雷州半岛历史性旱患。 鹤地水库工程由土坝、溢洪道、渠首枢纽、铁路排水渠等各项工程组成。 鹤地水库的施工建设, 从1958年4 月~8 月为施工准备阶段, 1958 年8 月正式施工, 1959 年9 月完成施工任务, 历时一年零二个月。 鹤地水库施工, 主要包括土坝、建筑物、排水渠三大部分:

1.土坝施工建设

土坝施工, 主要包括导流渠、围堰、截水墙、土坝填筑。

(1) 导流渠施工和九洲江围堰合拢

导流渠的出口是利用排水渠尾段, 将九洲江水引入导流渠, 向下游九洲江排泄, 以利于拦河主坝施工的顺利进行。

导流渠是将铁路防护坝一号坝挖通, 连接铁路排水渠末段而导入九洲江, 尾段设跌水闸1 座, 后建设水电站1 座, 导流渠从1958 年7 月开始施工, 1958 年12 月建成, 导流渠建成后, 通过九洲江围堰将九洲江水拦截, 从导流渠排向九洲江。 拦河上坝施工待土坝填至35 米高程后, 于1959 年4 月3日截流, 封闭导流口, 填筑铁路防护坝一坝, 至此导流, 围堰工程全部结束。

(2) 围堰施工

围堰是将九洲江和周德河水截断, 通过导流渠向九洲江排出, 以利于拦河主坝进行施工, 故名曰围堰。

鹤地水库拦河坝址在周德塘河口以下, 河底宽130 米, 九洲江水有暴涨, 暴落的特性, 施工时间短, 宜采用一次断流方式, 用围堰挡水, 用引渠导流。 截流时间于1958 年12 月16日。 在主坝、坝轴线上游450 河床筑第一号围堰, 在上游坝脚左岸小支流口周德塘村筑第二围堰, 另开小渠将第二围堰水引入一号围堰上游而导入导流渠, 在拦河主坝下游100 米出口筑第三号围堰, 而在坝轴线开挖主坝基础, 至1959 年4 月3 日堵截导流后, 二条围堰全部没于水中。

(3) 土坝基础开挖

鹤地水库主坝以拦河大坝、西一、西二坝组成, 由大坝工区负责施工;副坝由渠首工区负责修建;铁路防护坝段由坡脊工区负责施工。 坝基截水槽处理, 使西一坝基与西二坝相接, 基础开挖于1958 年9 月28 日完成。

(4) 土坝填筑

鹤地水库土坝填筑, 全靠人工筑成, 低洼地上坝土料全靠肩挑和用木板车推土上坝;高地下坝土料, 采用自制空中吊车、索引、转盘吊车落土。 1958 年9 月除主坝围堰、导流未能施工外, 其余土坝均全面进入填筑阶段, 第一期上场民工为6 万人。

鹤地水库主坝填筑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先填西一、西二铁路防护坝和副坝。 第二期汛期过后冬季, 填筑主坝。 使劳动力集中, 提高填筑效率, 确保工程安全, 以达到缩短施工期的目的。

1959 年2 月, 工地党委, 工地总指挥部决定在汛期前堵截导流。 各坝体填土要求达到35 米高程, 因进度慢采取坝体横断面分期施工, 1959 年九洲江流域汛期早, 5 月4 日至5 月8 日, 九洲江流域连降暴雨, 库水位急剧上涨, 大大地威胁土坝的安全, 鹤地水库进入抢险施工阶段, 劳动力由6 万人增加到15 万人。 5 月29 日全线土坝迎水面单边达到安全高程。

(5) 坝面作业

初期重点整平土坝基础, 扩大施工面, 为大量上土和机压创造条件。 清除坝面积水, 保证施工质量, 由于土坝填筑是露天作业, 时值汛期, 雨天坝面积水影响土坝质量, 上土采用向库内倾斜, 雨天水向库内流掉, 坝面不平整的挖沟排除, 经施工员验收合格才准上土。 在防汛抢速度时, 遇着积水将烂泥铲掉, 用空压机压实再填25 厘米土后辗实, 避免出现橡皮土影响施工质量。

鹤地水库于1958 年6 月10 日开工至1959 年8 月30日竣工, 共完成土坝35 条, 土方量624 万立方米, 砌石方16.3 万立方米, 其中:浆砌石3.18 万立方米, 混凝土2.7 万立方米 (其中钢筋混凝土838 立方米) , 木材8700 立方米, 钢材313 吨, 水泥7000 吨, 使用劳动力3376.78 万个工日。

2.溢洪道施工建设

溢洪道建于拦河大坝左岸大小两山头之间, 山坳高程39.44 米, 溢洪道中心线与拦河主坝轴线成一折线交角, 偏角32 度, 可使水流由水库至溢洪道口的水流平衡。 溢洪堰顶高程35.2 米, 其基础放置于半风化岩石上。 整个溢洪道轴线成一直线, 水流平顺。 溢洪道出水口与九洲江相接, 距主坝脚340 米, 免除了坝下受冲刷。 溢洪道净宽50 米, 分5 孔, 在水库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控制溢洪流量900 立方米每秒。

1958 年9 月23 日, 溢洪道工程开始清理基础, 工程由遂溪县民工负责, 是年11 月1 日完成溢洪大闸基础开挖, 接着进行二、二、三号闸墩浇灌混凝土及挖掘基坑施工。 1959 年1月, 大闸开始浇灌混凝土, 同进进行陡槽清基, 砌石。4 月完成闸墩混凝土浇灌工程。 5 月16 日完成溢洪道公路桥作业。 由于汛期来临, 而进入溢洪道陡槽抢险施工, 三次改变计划, 三次突击抢险。

1959 年4 月3 日导流堵口后, 库水库急剧上涨, 溢洪道施工处于抢险阶段。 驻湛中国人民解放军0965 部队, 派出工兵连支援溢洪道爆破工程, 将溢洪道口小山炸掉, 为抢修溢洪道开路。1959 年5 月20 日,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指挥部决定成立“溢洪道抢险指挥部”组织日夜施工, 于1959 年12 月15日全部竣工。

3.渠首枢纽工程施工建设

渠首枢纽是鹤地水库最大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 位于主坝东南方2.5 公里处, 禾地岭村北侧之山坳, 在两座海拔50米高程山头之间。 整个工程分为船闸、灌溉输水闸、电站三个部分组成, 并排布置成为一个综合性枢纽工程。

(1) 工程开挖基础

渠首工程的开挖清基:于1958 年7 月由遂溪县附城乡民工负责。 7 月至11 月为清理基础阶段, 开挖土方13.5 万立方米。 导航柱, 导航墙基础, 于11 月13 日完成。 灌溉输水道护坦, 反滤器于12 月21 日完成。 船闸室及下闸首于12 中旬完成。 电站出水口反滤器、反坡基础于1959 年3 月中旬完成。

(2) 钢筋混凝土浇灌施工

渠首工程混凝土方量为10100 立方米, 占全部工量的百分之五十八, 钢筋混凝土量350 立方米。 民工组织6 个混凝土施工小组, 从实践中学, 在施工中提高, 熟练混凝土施工程序和方法。 并在施工中开展“创高效、夺红旗”的劳动竞赛活动, 工效不断提高, 大大地加快了施工进程。

(3) 工程量

渠首工程于1959 年8 月竣工, 9 月19 日第一次启闸放水。 整个工程使用模板7877 平方米, 棚架9795 平方米, 钢筋26.5 吨, 浇灌混凝土为10100 立方米, 浆砌石为7200 立方米。 土方为13.8 万立方米。

4.排水渠施工建设

排水渠位于黎湛铁路与鹤地水库铁路防护坝之间, 是排除铁路西侧区域迳流及鹤地水库坝堤渗流水, 从黄土岭河起向南至江头圩西主坝下汇入九洲江, 工程于1958 年7 月由廉江县、遂溪县、海康县民工工分段负责兴建。 排水渠全长5550 米, 集雨面积31.4 平方公里, 下游排洪最大流量为113立方米每秒。 施工时, 排水渠选择从低洼地通过, 减少开挖土方量。 排水渠整个开挖土方量102 万立方米, 渠堤弯曲的最小弯曲半径为5 倍的宽度。 工程于1958 年7 月动工, 1959 年5 月6 日建成, 共完成土方量78 万立方米, 浆砌石3698 立方米。

(二) 青年运河总干渠建设

雷州青年运河主干全长271 公里, 干、支、斗渠全长6000余公里。 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工程修建主河北段为12.2 公里, 属丘陵区。 第二期修建主河南段全长159.8 公里的台地平原工程。 第三期发动受益县 (市) 集中修建于干渠及支、斗、毛渠。 1958 年6 月1 日开始施工至1964 年5 月3 日竣工。

1.运河北段施工建设

青年运河北段自廉江县河唇镇禾地岭村起至廉江石城镇谢懋村止, 全长12.2 公里, 全线丘陵起伏, 挖高山、筑高坝, 跨越河茂铁路, 工程施工任务艰巨。 青年运河北段工程从1959 年6 月1 日开始设计。 9 月1 日全线动工, 初期上场民工49339 人。 10 月上场民工92939 人。 北段挖高山、筑高坝、跨河沟。 铁路桥、公路桥及运河主要建筑物37 座, 工程最艰巨的是那良望牛岭挖方工程。 北段工程于1959 年12 月31日完成施工任务, 完成土方量320 万立方米, 建筑物37 座, 砌石7466.7 立方米, 混凝土2022 立方米, 使用劳动力714 万个工日。

2.运河南段工程施工建设

青年运河南段工程从1960 年1 月起进行施工。 南段工程河段全长159.8 公里。 工地总指挥部设在遂溪县西埇, 下辖四个工区。 南段工程施工期间, 各人民公社半数以上的领导均上工地, 公社办公室也搬到工地现场办公。 工地党委提出“苦战半年, 确保运河通水, 彻底改变雷州苦旱面貌”的号召, 进场民工最高达30 万人, 干劲冲天, 掀起了雷州青年运河工程施工的大高潮。

南段工程施工任务艰巨, 一是高填方共青坝、洋青大塘、后湖、响水潭等堤坝均为高填坝。 二是城月公社响水潭工地最艰巨“石龙山”河段。 三是水工建筑物多, 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青年运河南段工程经过5 个多月的艰苦努力, 于1960年5 月14 日竣工通水, 共完成土石方1429.78 万平方米。

(三) 三大干渠及新桥大渡槽建设

青年运河三大干渠有东海运河、西海运河、四联干渠, 全长98 公里, 灌溉面积82 万亩。 在施工期间, 县级体制变动, 1961 年3 月经国务院决定撤销雷州县, 恢复廉江、遂溪、海康县建制, 三大干渠施工任务由各县 (市) 按受益面积负责施工。 运河工地总指挥部由西埇迁往新桥, 指挥全面施工。

1.东海运河施工建设

东海运河由廉江县三角山引水, 流经遂溪县附城, 黄略至湛江市郊麻章、湖光岩, 全长56 公里, 设计流量13.5 立方米每秒, 灌溉面积28 万亩。

东海运河地形变化大, 跨越河沟多, 台地、田洼、河段高填深挖, 建筑物多, 施工难度大。 工程由1960 年3 月开始施工至1963 年8 月全部竣工, 共完成土方605.64 万立方米, 石方23.49 万立方米, 混凝土方5.93 万立方米。

2.大渡槽施工建设

新桥大渡槽 (天河) , 由运河总部设立大渡槽工区修建。大渡槽雄伟壮丽, 跨越西溪河, 全长1206 米, 槽墩采用浆砌石重力结构, 槽墩最大凌空高度为29.5 米, 槽身为矩形双悬臂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成后通过流量8.8 立方米每秒, 通航20 吨以下机帆船。

东海运河大渡槽于1960 年3 月开始施工, 1963 年8 月竣工, 历时二年零五个月, 共完成土方22 万立方米, 石方5.0898 万立方米, 其中:浆砌石方4.6578 万立方米, 钢筋混凝土8554 立方米。

3.西海运河施工建设

西海运河河口原在运河串瓜工程牛栏乸水库的中南村边, 河长14.80 公里。 1965 年运河割瓜后, 西海河进水口改在主河37+000 桩号, 位于廉江县子有村, 经老凌、跨越湛合公路至安铺水袋止, 全长15.66 公里。

1970 年冬, 运河总部为移民水利建设扩河。 西海运河设计通过流量17 立方米每秒, 灌溉面积36 万亩, 工程由受益地区的遂溪县沙古、界炮、北潭、廉江县横山、河堤、安铺等公社和晨光农场等单位民工施工。

工程于1960 年秋动工, 由于民工发挥了建设水利的积极性, 施工进度快, 质量好渠道笔直, 是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施工最好, 标准最高的渠道。 西海运河于1970 年12 月扩建完成, 共完成土方82.8 万立方米。

4.四联干渠施工建设

四联干渠由廉江县、化州县、吴川县和湛江市郊联合兴建故称四联干渠。 四联干渠从廉江县扶岭进水至湛江市郊麻斜 (今坡头区) 止, 全长75 公里, 灌溉面积17 万亩。 四联干渠的地形复杂, 跨越河沟多, 河道弯曲, 建筑物多, 河线长等特点, 施工较困难, 工程由湛江地区水电局、运河总指挥部组成四联工区指挥部指挥修建。 按各县 (市) 地段划分, 由各受益县 (县) 负责施工。 施工较为困难的是一至四渡槽, 由指挥部负责施工。 五渡槽由吴川县负责施工。 在施工中首次使用自制钢架吊杆起吊40 吨整跨渡槽预制构件获得成功, 加速了施工进程, 节省费用开支。 土方由各受益县 (市) 划分地段负责。 经四县 (市) 民工共同努力, 于1964 年5 月竣工。

5.干支斗渠施工建设

运河干、支、斗渠施工因灌溉范围广, 条数多, 渠线长, 施工量大。 各受益县 (市) 于1960 年至1963 年几个冬春, 掀起施工大高潮, 按受益面积定任务, 划分地段子施工。 凡跨越两个公社以上的渠道, 由各县 (市) 水电局设计, 报雷州青年运河总指挥部审核批准, 各县 (市) 组织施工。 如新屋仔干渠, 良垌干渠, 草潭干渠, 太平干渠。 这些干渠由所在公社按受益面积分担划分地段修建, 各县 (市) 运河指挥部统一指挥, 动员民工上场。 施工器材, 采用民办公助形式, 发挥群众办水利的积极性, 由生产队自带粮食, 自带资金, 自带工具到工地施工。 对一些主要闸口, 桥梁由工地指挥部协助解决用料, 如块石、水泥、钢材等。 支渠直接从主河分水涵洞由运河指挥部统一设计兴建。 在1961 年和1962 年的两个冬春施工大高潮期间, 最高上场施工的劳动力达30 余万人, 占受益县 (市) 人民公社劳动力70%左右。 经过两个冬春施工大高潮, 基本上完成青年运河干支斗渠施工任务。 至1964 年6 月共完成干、支、斗渠4039 条, 全长5000 余公里, 完成土方6369 万立方米, 石方46.30 万立方米, 投入劳动力5636 万个工日 (包括库区) , 迅速改变雷州半岛苦旱面貌。

三、青年运河建设工程管理的历史经验

(一) 运河建设的行政管理

1.政治动员

在中共湛江地委领导下, 廉江、遂溪、雷州和湛江市郊 (麻章区) , 层层发动, 动员民工进场。 灌区农民经过宣传动员后, 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纷纷报名上工地, 有的全家报名。 他们以高度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 以移山造海、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慨, 不计报酬, 不辞劳苦日夜战斗在工地。 在施工中, 广大干部、民工, 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1958 年6 月10 日至1964 年5 月3 日, 工地上先后涌现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英雄、模范。 莫粦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并被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莫瑚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有数十人为水利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劳动竞赛

开展劳动竞赛和突击队活动, 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有力措施。 工地指挥部有目的地号召民工团与突击队之间, 开展自愿组合的劳动竞赛突击队活动提高工效。 工地指挥部发出劳动竞赛突击号召后, 坡脊工区“首都”营、“北京”营首先响应, 各民工团也纷纷自愿组成突击队。 突击队分为男青年突击队, 女青年突击队。 河唇民工团几个15~19 岁的男女青少年, 也自愿组成红孩班参加突击竞赛。 劳动竞赛就是最大限度地、合理地调配劳动力, 提高施工效率, 在劳动竞赛中进行的“ 五比” 大大地激发民工积极性, 将劳动竞赛不断引向深入。在劳动竞赛中把战役性任务与突击性任务结合起来, 每个战役7~10 天, 每天突击3~4 次, 每次战役结束用晚上进行休整, 评比, 表扬先进, 带动后进, 做到劳逸相结合波浪式前进。突击队由1959 年初的280 个发展到3509 个, 队员人数由6000 多人, 扩大到1 万多人。 工地上出色的突击队有:北京、首都、红旗、飞虎、火箭、穆桂英、花木兰、向秀丽等八大突击队以及红孩子班等, 多次获得标兵称号, 在工地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每期施工完成后, 工地指挥部举行总结表彰大会, 鼓舞斗志, 以利再战。 这样大大地加快施工进程, 达到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劳动竞赛有:目标竞赛、挂钩竞赛、团队竞赛等形式。

(1) 目标竞赛

由领导提出目标、时间、口号, 各民工队之间开展竞赛。如1959 年4 月3 日堵截导流。 在工地中挑选3000 多名民工组成四个突击队, 工地指挥王勇号召奋战一天堵住导流, 工地指挥一声令下, 突击队一齐上阵, 装沙包、背沙包, 堵水一条龙战斗。 有的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撑船、打桩、摆猪笼;有的在岸上装土、运土、你追我赶、气壮山河的一条龙堵水突击竞赛, 终于用5 个多小时完成截水任务。 九洲江水流从此改道灌溉雷州。 如在水库抢夺37 米高程, 确保水库安全的抢险施工中, 工地指挥部发出大战40 天, 抢夺37 米高程的劳动突击竞赛号召, 各民工团立即掀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劳动竞赛热潮。 工地上, 人流如水, 运土车如龙;人声、鼓声、锁呐声交织成交响乐曲, 震撼山岳;夜晚灯火通明, 如同白昼。 民工一边劳动, 一边自唱山歌道:“日食工地, 夜宿山岗;不怕霜露冻, 那怕北风寒;风吹只当摇羽扇, 雨淋免了洗衣裳, 山岗当床草当席, 拿天当蚊帐。 不怕烈日晒, 大雨当冲凉, 小雨当流汗, 奋战40 天, 誓把旱魔赶”。

(2) 挂钩竞赛

挂钩竞赛, 民工团与民工团, 突击队与突击队之间开展比思想、比工效、比质量、比学习、比工具改革的五比竞赛。 如首都营与北京营, 开展大干、苦干、巧干的劳动竞赛。 第一回合, 首都营胜, 人均工效7.25 立方米, 他们利用斜坡地形, 平整道路等。 北京营吸收失败教训不泄气, 采用三条措施, 把码头装土修得更完善, 满装快跑, 做好准备工作;同时, 率先掌握木桩迫土法要领, 劳动强度减轻, 工效节节上升;故北京营在第二回合中胜出, 取得挂钩比赛的最后胜利。 如红旗、飞虎、穆桂英、花木兰、向秀丽突击队, 都创造不少好的先进施工经验。

(3) 团队竞赛

主要是赛时间, 赛进度、赛技巧。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指标, 达到进度快的目的, 又要减轻劳动强度, 就必须进行劳动工具改革。 如坡脊工区发明漏斗装土法, 大大地减少双轮车人力装土时间, 减轻劳动强度;而大坝工区发明木双轮车活动底板自动卸土法;渠首工区发明自动码头装土法也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 使工效节节提高。

3.民工管理

鹤地水库、运河施工, 民工众多, 要保证施工质量, 又要加快施工进度, 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就必须加强对民工的管理。 鹤地水库施工时, 采用军事化形式进行管理。 工区称师, 师设师长、政委;人民公社设团, 团设团长、政委, 生产大队 (或两生产大队) 设营, 营以下设连。 师长、团长管理施工, 政委管理后勤、文娱、教育, 连队是直接生产单位。 雷州青年运河北段施工, 撤销军事化体制。 工区设书记、主任、民工队设书记、队长。 施工任务由工区落实到民工队, 施工地段基本划定, 但又可在工区范围内灵活调整。 工具、工种、任务落实到组到人, 开工时各就各位, 有秩序地进行。

(1) 出勤管理:分工组合, 人尽其力

按出勤到工地的实际人数, 直接投入生产的占85%-90%, 后勤、什工占15%-10%。 鹤地水库、运河工地投入生产现场组合, 分为:土塘安排劳动力30% (包括土塘清基、爆破、挖土、迫土、整料、装土等) , 运土上坝占40% (包括推车、挑土、索引、修路、淋水、坝面平整、边坡修理、硪实、排除积水和淤泥等) , 工具修理、 茶水供应、 文娱鼓动、 受伤急救等占10%。 做到既有分工, 必要时又可调动, 以达到机动灵活的目的。 各工种又自愿结合, 分成小组, 如木桩迫土法就是三锤五桩三人组合, 推车两人组合, 高空索引两铲四人组合, 做到人尽其力, 物尽其用。

(2) 定额管理:任务包干, 按劳取酬

鹤地水库、运河施工期间, 实行生产分配, 工地评工记分。 将工地施工任务, 工具、工种包干落实到组到人, 按多劳多得分配, 超额完成任务的除精神上鼓励外,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1960 年, 东海运河大渡槽施工采用三种定额管理的做法:①按件计工定额管理, 按完成工作量发放工资;②机械工、什工按固定工资加奖励计发;③计件包干。 丹斗石场、黎塘石场重体力工种作业, 实行按件计工, 按完成工种任务进行分配。

工地推行定额管理, 贯彻按劳分配制度, 各施工单位都减少后勤人员, 窝工现象大大减少, 调动了民工积极性, 提高工效, 增加民工收入, 节省工程费和粮食支出。

(二) 运河建设的财政与物资管理

运河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 地、县投资和社队筹集, 在管理上主要是励行节约, 减少浪费, 杜绝贪污。 运河建设的物资来源主要有国家划拨, 地、县投入和社队自带, 在管理上重点是多方筹措, 合理使用, 物尽其用, 减少浪费。 这些管理措施, 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费不足和物资短缺的困难, 节省国家投资, 大大地宿短了工期, 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鹤地水库, 原设计需国家投资1.5 亿元, 用5 年时间建成。 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 在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下, 充分发挥人民公社和人民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 从1958年5 月9 日工地指挥部进入工地, 至1959 年8 月30 日鹤地水库竣工。 施工时间提前3 年零10 个月, 完成土方624 万立方米, 石方16.3 万立方米, 混凝土方2.7 万立方米。 共使用劳动力3375.79 万工日, 钢材313 吨, 水泥7000 吨, 木材8700立方米, 工程造价2946.66 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500 万元, 地、县投资国家投资52.2 万元, 社队筹集1394.40 万元, 节省国家投资8500 万元。

青年运河, 原设计要用10 年时间建成, 国家投资1.5 亿。青年运河1958 年6 月至7 月局部施工, 夏收夏种停工, 1959年8 月24 日北段开始施工, 至1960 年5 月14 日主干通水。1960 年5 月至1964 年5 月, 干支斗毛渠竣工, 共完成土方6583.38 万立方米, 石方60.41 立方米, 混凝土7.27 万立方米, 钢材3076 吨, 水泥6.94 万吨, 木材2.42 万立方米, 使用劳动力12829 万工日, 工程造价8860.22 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3951.21 万元, 地、县投资457.45 万元, 社、队筹集4451.56 万元。 工程提前4 年完成施工任务。

此外, 灌区各有关受益单位, 自带物资弥补工程费和器材供应不足。 1958 年至1959 年底, 社队自带木材6500 立方米, 发电机5 台, 耕牛7120 头, 犁5374 具, 铁器工具30 万件, 其他工具45 万件, 竹料用具120 万件, 茅草1800 万公斤。 各有关单位无代价长期支援汽车19 辆, 抽水机6 台, 发电机6 台, 拖拉机5 台, 手摇泵11 台, 船只25 艘, 电话机60台, 自行车45 架。

(三) 运河建设的技术管理

1.工具改革与土法改良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物资供应缺乏的条件下, 民工都是采用传统的工具及土法进行施工, 锄头挖土, 扁担挑土上坝, 施工方法落后, 劳动强度较大。 工地党委与指挥部号召群策群力, 大搞工具改革和土法改良。 坡脊工区北京营营长莫湖首先响应:将自己睡床木板拿出, 制成木双轮手推车, 一车土可代替8~10 人肩挑。 工地党委与指挥部立即向全工地通报, 号召全工地向莫湖学习, 并号召开展大搞工具改革运动。工地从指挥到民工纷纷献出床板, 进行工具改革, 工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具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1960 年湛江专区水利工具改革会议, 在青年运河西埇工地召开, 对青年运河工地工具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工具创新大大地节省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效。

同时工地党委与指挥部鼓励土法改良, 优化传统的施工方法。 如鹤地水库、运河工地自开工到1959 年底基本实现取土木桩、爆炸取土化;装土:漏斗化, 码头化;运土:车子化、卸土自动化;压土:机械碾滚化等。 东海运河大渡槽第二期工程采用半装配式预制件施工34 跨, 比现浇法施工节省木材8626 立方米, 缩短了工期。

(1) 自找原料, 自办木工厂, 创制先进工具

各人民公社发动社队自带木材6500 立方米, 自办木工厂399 间, 创制各种先进工具42 种, 9 万多件 (包括木双轮活动底板自卸车, 装土漏斗, 木耙等) , 各社队自带耕牛7120 多头, 犁5374 具上工地, 大大地减轻民工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2) 自制空中运土车, 索引车, 人力踏土车

空中运土车:用钢丝绳、绞盘、竹箩装土, 自高向低送土, 利用土重垂助力向低滑行, 箩底装上插戌, 插戌碰上木桩土自空中卸下, 重箩垂助又把空箩带回原地装土, 周而复始地运行。 索引车:用钢丝绳、绞盘、竹箩, 用马达从低地向高坝运土。 人力踏土车:用当地旧式水车改制而成, 两人踏车, 从低地向坝上运土。 每个组合配4~5 人操作。

(3) 漏斗自动装土码头

土塘挖一装土平台, 装上漏斗, 漏斗底部装上插戌, 平台上两人把土耙满漏斗, 双轮车从漏斗下推进, 推开插戌土自动装满双轮车。 码头装土:利用平台码头用木耙装土, 也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

(4) 木桩迫土法

利用土塘面, 用大木锤打木桩将土迫落, 一次数立方, 甚至数10 立方米。 大坝西二坝对面山头曾因偷岩取土压死一女青年, 工地指挥部通报, 严禁偷岩取土, 全面推行木桩迫土法。

2.施工技术管理

(1) 施工技术培训

在施工前抓好技术培训, 弥补工程技术力量不足。 工地总指挥部决定各工区根据工程需要,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 大办红专学校。 由工务科挑选年轻、有文化, 热心于各类工种施工的青年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互教互学, 边学边干。 培养施工员256 人人, 拖拉机手30 名, 抽水机手713 名, 其他技工 (木工、石工、爆破工) 3755 名。 这些青年通过培训后, 活跃在坝面作业, 压土、混凝土浇灌、石场上塘爆破等工作中, 弥补工程技术人员力量不足, 起到积极作用。

如东海河大渡槽施工, 采用专业管理, 根据不同工种分为备料、水工、铁木工、钢筋工、机械工等10 个专业, 每个专业配备施工员2~4 名, 各司其职, 工效步步提高。 这些施工人员, 后来成为水利管理技术人才, 水利职工, 有的成为农村技术人才, 为社会服务。

(2) 施工技术管理

工地指挥部在施工中严格施工技术管理。土坝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坝边坡与坝轴线, 上坝土料与压实结果, 不合符标准土料不准上坝;混凝土施工严格控制级配, 不符合级配不准浇灌。工地指挥部印制《施工员技术规范》、《坝面土方验收技术规范》、《土塘取土技术规范》、《爆破邓土、采石技术规范》, 在施工时严格按各项规范进行管理。

(3) 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水利工程万年大计, 工地党委和工地指挥部在施工中紧紧抓住这一环。 工地指挥部成立质检室, 各工区成立质检科, 各民工团设质检员, 行使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工地指挥部制订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土坝填土质量检查试验办法》。 工地指挥部质检室负责土工试验, 在技术上指导工区质量检查工作, 分别对填土料、混凝土、沙浆取样检查试验。 试验结果土坝填筑质量达到设计标准80%以上。 检验室检验发现渠首施工初期渠首护坦混凝土浇灌质量不均, 拌搅浇灌质量较差, 后经改变配料比例, 检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各环节质量都有具体要求, 由质检员确认后才验收。从土塘到工地, 从土坝上土到碾压遍数, 都需服从质检员, 就连边坡、坝轴线也得由技术员验收, 做到质量管理有条不紊。

四、结语: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特点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特点, 可以精简地归纳为:完全合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多 — ——工程规模大, 建设形式广, 创造奇迹多。 举世闻名的总长173 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数十万人花了整整10 年时间, 总长81 公里的巴拿马运河花了近40 年, 而雷州人民仅用3 年时间, 靠人力和土办法, 建成了中国十大水库之一的鹤地水库和规模巨大的运河主干渠, 称之人间奇迹当之无愧;这是英雄的雷州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是自力更生创造的人间奇迹。

2.快 — ——工程进度快, 大大地宿短了工期。 鹤地水库, 原设计需用5 年时间建成, 实际施工时间提前3 年零10 个月。青年运河, 原设计要用10 年时间建成, 而工程提前4 年完成施工任务。

3.好 — ——政治动员佳, 群众干劲足, 工程质量好。 在 “大跃进”的鼓舞下, 在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方针的指引下, 地方政府的政治动员工作出色, 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 实现了按质按量地完成运河工程建设。

上一篇:优秀作业展评观后感下一篇: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