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2024-05-25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共13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级1班、2班共100名护生为观察组,3班、4班护生10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统招生,在年龄、性别及平均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观察组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调整教学学时,以护士职业资格证为方向开展教学,重点培养护生就业能力。

1.2.1教学内容模块化

按照临床护理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划分为4个模块,即生命发展保健模块、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模块、患病儿童护理模块及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相应内容,明确护理内容与护生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进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1.2.2调整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提高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将总学时调整至60学时,实训15学时、护理理论教学45学时,并按照适度原则,适当增加儿科常见病讨论课。为提升护士职业资格通过率,增加6学时职业资格理论课,以考试题形式发放给学生,期末考试时检验学习效果。

1.2.3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为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指呈现以为案例或事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带教老师与学生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及技能大赛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观察组为(88.14±5.14)分,对照组为(76.45±2.34)分;技能大赛成绩,观察组(95.12±2.11)分、对照组(80.34±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情况

观察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就业率方面,观察组的就业率为98.0%;对照组为7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对模块化教学评价

本研究对观察组100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内容包括模块化教学是否有助于顺利完成临床任务、是否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可增加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是否可提高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助于增强团队意识、是否提高了自身沟通能力、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等,各项内容学生认可率均超过97.0%,说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良好。

3讨论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应顺应社会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儿科护理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工作,对护生的要求高,要求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本研究认为,在高职元小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在考试成绩、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及就业率方面,均比传统教学优势大,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就业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2

1“2511”教学模式

“2”是指教学工作中做到2个坚持。一是教学内容坚持少而精的主要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确定掌握、熟悉、了解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课堂上安排精讲、精练、泛读、点拨、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教学;二是教学设计坚持情-知互动双效应。充分应用教学美的多种形式, 使教学活动脱离枯燥的“灌输法”, 注重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5”是指教学过程中突出5个培养。即:对学生认知思维、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和专业热情5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其中认知思维的培养是核心。

第一个“1”是指一定突出加强实践性教学。采用复合式模式:儿科病房临床见习+实验室技能操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性护理病案讨论。第二个“1”是指一定要严格考评考核。理论考试监考严格, 体现公平性;实践考试重点考核逻辑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平时考核包括提问、笔记、练习, 重视对态度的评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我校2003、2004级2届高职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 分别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2003级共105人, 实验班51人, 对照班54人;2004级共125人, 实验班63人, 对照班62人。学生均为高考后统招的女生, 同一年级的2组学生入校平均分数及年龄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实验班实施“2511”模式教学, 对照班实施传统“灌输式”教学。实验班教学内容分为6个单元系列 (见表1) 。

2.3 评价指标

进行期末考核评价, 其中理论成绩占50%, 由教务处从题库随机抽题;实践成绩占30%, 包括病案分析、技能操作、护理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平时成绩占20%, 包括提问、笔记、作业。期末考核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其中优良包括优秀和良好, 中等及以下包括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2.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1.0。

3 结果 (见表2、表3)

2届实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经t检验, P<0.05, 有显著性差异;2届实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优良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经χ2检验,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4.1“2511”模式理论框架

“2511”模式吸纳、借鉴情感与情感教育原理、显意识潜意识活动融通原理、自我效能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等。在优化的心理、思维、文化氛围中, 最终达到物质世界与心理精神世界统一、教与学统一、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统一, 完美体现教育过程中, 师生生命活动在较高的质量水平整合的价值。

4.2“2511”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2511”模式由于突出教学内容少而精,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增强了其学习自信心, 便于其掌握知识点, 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也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变革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课堂教学5个培养和情-知互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会。采取复合式模式:临床见习+技能操作+多媒体课件+病案讨论, 加强了实践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提高了其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促进了其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严格考评考核, 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改善其学习行为, 促进真实努力的学习过程,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 “2511”模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引导逻辑思维, 启迪学习心智;设立护理情境, 使其热爱专业;实施严格考核, 激励竞争意识;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儿科护理学“2511”模式教学后, 2届实验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平均分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班, P值分别<0.05和<0.01 (见表2、表3) , 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 “2511”模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3 应用“2511”模式的可行性

“2511”模式产生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其核心是结合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 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具体方式。该模式简单、实用, 不受时间、场所、设备限制, 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0%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因此, “2511”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静芬.目标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 (10) :8~9.

[2]白震.浅谈中职学校儿科护理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5) :95.

[3]林晓云, 陈明霞, 黄梅芳, 等.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模式改革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 8 (2) :43~45.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护理学基础 高职院校

随着护理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如何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经成为护理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可让学生在更多更快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介绍一下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

一、双语教学的涵义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是以中文教材为主,在科目教学中适当加入英语教学成分,在不影响学科进度及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双语教学也称为中英文双语教学,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中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形式的教学。如今,双语教学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

二、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1.正确选择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浸入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我们采用中文教材、中-英文版书,以中文讲解为主、英文总结为主的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对《护理学基础》中的部分章节首先展开。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1)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课前要认真规划讲授的专业内容和讲授过程中英文的具体安排,特别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教师以中文教材为蓝本,以英文教材为参考,双语备课,学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汉语讲授,专业术语双语书写和双语朗读。

(2)课堂语言。课堂语言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尤为重要。教师应该用科学、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而不是外语词汇的堆积。进行双语教学时,要保证英语发音准确清晰,在重点、难点内容上,要照顾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不能单纯追求所谓的“双语教学”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对授课的反应,注重双语的有效切换。

(3)教学方法。授课时采用英、汉语交替的方式。从单纯强化专业词汇过渡到将浅显的内容使用英文表达,对于关键词、教学难点、重点等先用英文讲解后再用汉语进行表述或解释。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对一部分章节进行了双语试点。一是讲授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章节,如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直接用英语讲授。二是讲授内容比较重要而理解起来简单的章节,如第十一章《排泄》。三是对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护理技术实施双语对照授课,主要通过PowerPoint用英文展示内容,双语解释。如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及过敏试验》

(4)巩固复习。巩固复习是强化双语教学的必要阶段。新课讲授过程中,要注意中英文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转换,并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讲授完进行简单的内容回顾,并对英文表达进行巩固,同时布置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表达的作业,从而实现双语教学巩固复习的目的。

(5)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大多数的高校均配有CAI(ComputerAided)教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采用CAI教学课件,不仅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而且可以节省时间用于英语专业思想的表述。在进行双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开展双语教学软件的研制工作。

(6)课后反馈。实施双语教学后,及时征求学生的意见。总体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反映双语教学对熟悉专业英语有较大帮助,能听懂教学内容。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上双语课压力较大,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或跟不上教师的进度。

3.学生准备

(1)做好宣传。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需要教师们意识到,更要使学生认识到双语教学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双语教学,并愿意努力并克服困难来适应这种教学形式。

(2)创建环境。学院定期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提高英语学习和交流的兴趣,调动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3)提倡预习。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授课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并提前给出关键性英文医学术语和简要的英文提纲。

三、双语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是教学活动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单纯的讲授式授课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培养主动意识。双语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结合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讨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3.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访谈发现,实行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试水平,如听力、阅读、词汇和写作等方面;同时,也巩固和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及专业外语水平。

四、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尽管通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了相当量的英语词汇,但“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使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语言素质差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2.课时不足。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比普通教学要长,课时如严重不足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如何调整教学计划中授课学时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3.师资短缺。教师是推动教学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一些老教师虽然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较差;而一些年轻教师虽然英语水平扎实,却又缺乏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师资短缺成为影响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

4.课程改革力度不够。目前,学院开展的双语教学仅限于《护理学基础》的部分章节,没有完整的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性规划,使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得到的专业英语知识难以在后续课程中得到拓展与应用。

《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应用,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紧紧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方向,才不至于使双语教学误入歧途或半途而废。要通过深入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确定正确目标,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力度,做大量、复杂、艰巨、细致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使双语教学稳步发展并在其他科目中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石瑞丽,潘桂兰,陈晓东等.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包头医学院院报,2007,23(3):314-315.

[2]李海涛.药理学双语教学之探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23).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4

【摘要】传统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材安排章节依次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以具备护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培养基础,以符合临床实际需求为教学改革目的,以更开阔、更具创造性及灵活性为教学改革原则,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职业核心能力临床需求

基金项目:院级基金项目编号AZJKY2018003。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逐渐提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以人为本”转变。近几年,更是以“健康保健”为工作重心,这就对护理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临床需求,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我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职业核心能力标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评估病情干预能力,卫生保健宣讲指导能力,计算机基础熟练操作以及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其中外语能力以英语为最基本语言要求。为优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国内外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长时间摸索及实践。但对如何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教学重心,完善教学基础,构建新型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2]。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如何完善护理职业能力理论研究、强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灵活性及建构性均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及资深学者的重点关注。在模拟情境教学中,通过强调教学实践的真实性及灵活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性与创造性[3-4]。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个人修养、技术操作等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而且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由基础护理向深入学习、综合运用逐渐转变。

很多因素能够对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护理教学设备及课堂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学生个体特点等。而护理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及良好人文素养的护理专业人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护理工作及人际交往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节约了一定的医疗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5]。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最基本的主干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及护理习惯养成的开端。所以,必须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步?E及系统化教学内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及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其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逐渐转变。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1.树立护理人文教学理念,创造护理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存在不够宽容、不能换位思考等缺点。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宣扬南丁格尔精神,强调博爱、奉献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可通过相关专题讲座、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使护理专业学生充分理解南丁格尔精神,从而对其护理素质及人文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期间需要配合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学习[6]。

在护理专业校园阶段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性人文素质,在社会实践中注重学生护理服务关爱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农村、居民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区及机构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护理实践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意义及重要性。

不同学年的学生在医院实习的目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第一学年,学生可以在医院多看多听,尽可能多感知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人文效应,培养自身职业热情。(2)第二学年,学生可以结合护理专业课程,进行见习护理,逐渐接触护理工作实质,熟悉护理工作节奏,了解自身与资深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3)第三学年,学生通过在医院长时间的实习,熟练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培养自身护理核心职业能力,保证护理职业情感教学的完整化。

2.建立情境化教学专业场所,培养护理职业核心能力

由于学习环境与学习效率关系密切,因此,在模拟真实场景的护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的相互印证、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素质,教学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仿真人体模特教学等,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及操作水平的提升。比如模拟护理情境设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等。各小组分别进行情境模拟演习,其他小组可对演习小组的设计方案、演习过程等进行评价,最后由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总结[7-8]。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所感所知以及心理特点,强化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对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流程、注意事项的理解均明显得到提升,能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尤其是某些侵入性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术等,更需要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护理习惯及技术操作更规范、更合理,更加符合临床实际要求。

洪汉霞、苏静[9]在60名护理专业学生中应用案例与情境模拟联合教学法教学,相对于另外60名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期中考试成绩略低,但期末考试成绩优势非常明显,而技术操作水平期中考核及期末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差异十分明显。这就表明在护理专业学习中,鲜活的案例分析,灵活的护理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刘荣萍[10]研究成果显示,在24名护士及实习护士的常规查房学习中融入情境模拟教学法,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不仅查房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习护士考核优秀率也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医疗机构常规查房教学中融入情境模拟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查房气氛,加强护士及实习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能促使护理团队更具凝聚力。

结语

通过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改革,能够成功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带给护理专业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自主搜寻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批判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及临床适应能力,并进一步增强职业发展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青文、冯华栋、刘雅玲:《理实一体化在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31卷第4期,第125-126页。

[2]林杰:《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32卷第7期,第81-82页。

[3]李彩福、李明今、李春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0期,第107-108页。

[4]沈旭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护理基础教学改革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3期,第141-143页。

[5]李丹:《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9期,第1413-1415页。

[6]杜良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

[7]田金霞:《浅谈教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4期,第38-39页。

[8]黄万琪、程清洲、杜丹丹等:《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科护理》2013年第11卷第4期,第1043-1046页。

[9]洪汉霞、苏静:《案例与情境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第26卷第6期,第158-160页。

[10]刘荣萍:《护理教学查房中情境模拟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6期,第32-34页。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5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提高<实用管理学>教学质量方案.该方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层次化,挖掘学习潜力;教学方法多样化,讲究教学效率;考试考核科学化,重视能力评价.

作 者:龚丽春 Gong Lichun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新余,338000 刊 名: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IN TEACHING 年,卷(期): 28(5) 分类号:C93 关键词:实用管理学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6

作为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 力,将来从事医学护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生需要涉猎不同门类专业基础课。但这些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的学生,起点低,培养目标高。作为培养未来从事基础 卫生战线从业者的高职院校教师,如何保证学生在有限 的求学时间内获取更扎实的专业课程基础理论,是一个 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需要师生达成共识:最终的学业结 果不仅仅是只满足于通过成绩考核、获得一个单纯的学 分,而应该成为精通理论、熟练技能操作的“理论+技 能”复合型人才,尤其要丰富地占有全部专业课程基础 理论。不仅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全册教材、章、节知识 内在的逻辑体系框架,知晓知识的来源、原理、应用,还 要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了然于胸,纲目分明,条分缕析。要 达到这种教与学的效果并非易事,而借鉴国外的“概念 图”教学模式,对实现该愿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工具。

一、简介“概念图”

(一)“概念图”全貌概念图最早(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 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但这一名称的 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1]。在国外,这是欧美国家比 较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 络结构图,具有四个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 结构。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 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 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 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 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 般、最概括的概念位于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 可以结合某一具体概念延伸更多关于补充或辅助说明 的相关内容,并作不同方式的链接。

下图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医 学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中“生命的基本特征”概念图简 要示例。从图中看出,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 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 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的方向是任意的。位于上 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 或分支间概念形成横向联系,这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 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往往具有指向性意义,也 是产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 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表明二者之间的意义 关系,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外显抽象知识的工具。概念之 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 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特别是横向联系的处理。所 以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 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并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合于当前知识背景的横向连接,可以结合个人的记忆 和思维风格,画图形等都是可以的,以最大化展现内容 为目的。

(二)“概念图”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大约由140亿个神经元 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人 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 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2]。人的学习、记忆和 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三)概念图的研究现状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港台地区发展较 快。在内地,对概念图的研究发展现时处于介绍、引进阶 段。如在国家新课程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中对此有明 确的体现,并要求以此作为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培养学 生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

如今概念图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科学的范围而扩 展到各个学科,甚至被社会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如新 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只要一个 复杂的.问题需要被明确的表达或解决,概念图是一个快 捷有效的方法。

二、职业院校医学护理实施“概念图”教学模式 的必要性

(一)基于学情的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业基础及学习习惯的现状,有必要 以此训练学生适应职业教育。

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收入 等各种原因,选择到职业学院学习技能。对这部分分流 到职业院校、期待着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从事地方 基础建设服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业生涯,与 其以往就学的初、高中校园学习生活相比,面临着诸多 的不同,需要经过全面的身心调整,才能逐步适应职业 院校专业化课程的学习。

1.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认知。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 来,黑龙江省分别在近年陆续启动了对公民有更高要求 的新课程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材 内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容循序渐进,坡度较 缓,纲要性强,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补充相关相近内容;在文本呈现方式上采用彩色铜版印刷,图文并 茂,更多地以示意图、模式图、实景图片等形式辅助主干 知识,类似科普读物,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中配套 不同类型习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领会。而高职院校的各类 课程教材比较注重学术性,突出强调科学性,内容充实 详尽,容量大,密度高,注重整体逻辑体系又保持内容之 间相对的独立性;黑色印刷本,字体相对小,行文紧凑; 这对一些自主招生进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读书习惯 欠缺的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学术著作有着不小的阻 力。

2.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要求教学方式 要有所变化。学生在升学前的知识学习主要以自然科学 及人文科学的通识性内容为主,是作为国家公民必备的 常识性内容。而与职业技能相配套的基础理论则更体现 出专业的独特性。对那些已经习惯于按照教师要求作课66堂笔记“照单全收”的接受性方式学生,面对专业知识不 能很好地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知识检测反馈方面,由原来的家长监控、到学校 从早到晚都有教师全程跟踪管理、知识反馈及时、作业 频繁、各种检测经常进行到完全由自己掌控学习,以一 个学期为单位全面检测学习效果。这种变化对他们平时 的学业过程是一个很难跟踪的滞后反馈。

在课程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紧凑、快节奏接受升学 任务学习生活突然转为完全由自己支配时间,由以一节 课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到适应与大容量专业知识相匹 配的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重新调整生物钟和兴奋度来 适应大课堂;由原来的固定座位和同桌到自行选择座位 和同桌等变化,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严格自我管理、自我 约束。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巩固复习方面有必要以 “概念图”形式集中化处理大量信息,提炼学科重点。这 样做符合青年学生喜欢简洁、厌烦冗杂的心理期待。

(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随着电脑的升级换代,以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改 变了文字的线性排列,变化多端的动态演示、快捷的超 链接形式随时跨越性显示直观有效的需要内容。这种教 学手段的辅助为使用“概念图”提供了便利,并对训练思 维的敏捷性也有很大帮助。

单就一根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概念图”也能生 动地赋予文字与线条组合的美感。

(三)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对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具备丰厚专业知识理论积 淀的教师来说,备课时以“概念图”统领全部授课内容, 就能根据学时安排更多的背景材料,宏观调控,驾驭整 体;有序穿插,灵活安排相关内容,将分散在各章节甚至 不同学科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衔接自然。这 种先走一步、纵横交错的思维训练对预先了解他人的学习过程做到“知己知彼”;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如阅读 新材料,筛选和辨识核心内容,对训练学生尝试自主构 建立体化知识网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长期坚持和训练 下去,对检验已有知识储备的正误,链接新知识等方面 是单纯的授“鱼”无法替代的。

总之,建立在全面了解学情背景和专业内容基础上 的“概念图”教学模式,可以减少学科理论识记的“硬 伤”实现知识体系脉络清晰、简洁,纲举目张,指导和培 养高屋建瓴把握课程全貌,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7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Barrows教授首创,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今天,MOOC作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以网络为载体,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是否MOOC能与PBL教学法融合,应用于药理学教学呢?

1 药理学在教学中引入MOOC+PBL教学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与发展,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的“满堂灌”式教学已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药理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并与临床实际集合紧密,因此,学习这门基础课程决不能按照高中时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凝练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想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必须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发现,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这样就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限制了学生主动获取的意识和想象力;教授内容有限,也无法因材施教,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是必要的。但是PBL教学法仍存在一些短板,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并且在课下时间,学生较难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PBL教学法难以广泛的推广。

MOOC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弥补PBL教学法的缺点。MOOC以网络作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媒介,打破课堂时间的约束,并且网络给予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更好的开展学习与讨论。同时PBL教学法也填补了MOOC的缺陷,MOOC以网络为载体,具有知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但是也造成了知识学习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因此,MOOC+PBL教学法,取长补短,能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创新思维,理论结合实际更好的学习药理学知识。

2 MOOC+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MOOC+PBL教学法进行的改革尝试,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问题阶段、探索解决阶段以及交流讨论阶段。

2.1 情景问题设计

一般设计的药理学问题既需符合教学内容、难易适中,也要贴近生活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这就对设计问题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往往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由具体的情境引发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兴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4],并且这一过程可以在MOOC课程中完成,以情景剧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胃肠道疾病用药时,可以制作情景剧,将以下相关问题穿插于视频中,1)什么是胃肠道疾病;2)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3)什么样的症状或疾病应服用哪类药物;4)情景模拟,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会怎么处理,有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在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药理学与生活和将来的工作都紧密相连,能够学有所用,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得到提升。

2.2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与解决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灌输式和单纯的传授式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降低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造成思维僵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样就达到了PBL教学法的目的,同时辅以MOOC教学方式,破除课堂时间有限对PBL教学法的限制,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想要学习就能带着疑问去探索思考,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包括参考书和文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资料,如中英文数据库的种类及文献检索等,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3 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

在提出问题与有针对性地探究问题过程中,需要由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并总结归纳,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传统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开展充分的讨论,因此教师往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在课下进行讨论,总结归纳,进行汇报。但是课下时间并没有真正被利用,因为受到场地,时间等各方面原因,小组成员可能无法聚在一起讨论交流,而以网络为载体的MOOC,为小组讨论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且教师可以随时参与进来,适当加以引导,期间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会使得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对自身阶段性成长更有把握。此外,教师也可以在MOOC教学的网络平台发布相关知识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3 结语

药理学课程作为一门桥梁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无论是MOOC,亦或是PBL教学法,都存在着缺陷,将MOOC与PBL教学法相互结合,互补短板,MOOC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时间有限的缺点,让PBL教学法不再担心交流讨论不足的问题,同时网络为载体的MOOC不仅提供了平台共师生交流讨论,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取知识;而PBL教学法也弥补了MOOC教学方法的盲目性,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前,不再眼花缭乱,能有目的性的去搜索自己想要的知识资源,在这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永远是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还可以促进教育形式、教学层次的多样化,为学生学习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推进素质教育,使之成为符合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37-138.

[2]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6):7-9.

[3]苏芸,辛岗,李康生.基于网络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以授课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8-80.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8

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方法最初是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某个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从旁观者角度审视案例中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得当与否,甚至让学生一起进入被描述的管理现场,充当其中某一个管理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问题处理与解决的科学方法。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氛围,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近甚至融入整个案例中,使其体会到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去做正确的管理它是对某个组织的管理场景作出客观的描绘,将管理的实践活动用文字详细的概括和反映出来,这些管理活动或场景通常极具典型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身临管理场景,增加管理的亲身体验,弥补实践不足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以及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管理学教学中也一直倡导和实践案例教学法,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多年的管理学教学中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案例的实效性为了加强管理学案例的实效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该课程所授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这是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选择的首要要求。这点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案例选择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起点较低,将来大多是作为基层管理者,而且以后可能也少有机会能进入这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他们就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对自己没有用,从而失去阅读学习案例的主动性,更不要说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了;其次是是所选案例要针对所学理论要点,能够使学生知道运用哪个理论来对案例进行分析。

2、注重案例的真实性要使案例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就要尽量确保所用案例的真实性,这样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比如多选择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现实工作中能够常见到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对不熟悉、不了解或与自己没有密切联系的事物,是不太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案例不仅要来自于书本,还要直接来自于生活,注重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学生比较了解或易于理解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在我们身边时刻都会发生一些和管理有关的事件,这些事件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也或者注意到了但没有和管理理论联系起来,如果老师能把生活中的这些事例拿来作为教学案例,就能让学生觉得管理并不是那么深奥,管理就在我们身边,管理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习管理真的很有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如我们学校的洗澡制度,原来是每人两元钱洗一次澡,每次不限时,造成很大浪费,后来改为水卡,多的时间加收费用,我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两者各自的优劣。又如我们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并假设他们自己是宿管科长,如何去管理等。

3、注重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能及时把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补充运用到教学中。很多新近发生的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或正或反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评价。如曾经的三鹿事件,以及闹得加多宝商标之争事件甚至今天的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等等,无一不折射出管理的理论,都可以作为典型的管理教学案例。这些企业和现象都是最新的,而且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比那些专门设计好的标准案例效果要好的多。确实,每当使用这样的案例时,学生都表现出极高地学习热情,对问题的分析也非常深刻、透彻。试想一个可能已经没落或倒闭的企业,我们还在津津乐道它的成功经验,肯定没有说服力。一堂好的管理课,老师就应做到与时俱进,把最新的、最近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4、增强案例趣味性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庞大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长篇大论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运用合理的案例,可以帮助教师使课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例如在决策这一篇的学习中,我给他们选取了美女与野兽的理发店、生命游戏的体育用品店、浪漫小清新的玫瑰花店等模拟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管理游戏,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团队建设管理中,在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决策中市场调查和预测的重要性。并领悟到团队精神,学习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为其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5、注重案例的接近性除了把生活中的管理事件随时带进课堂之外,学生也需要认识了解更多的企业管理事例。对此,也应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熟悉了解或与其有一定关联的企业。不能动辄长篇累牍地给学生讲通用的CEO如何,或者IBM的总裁怎么样等等,你跟学生讲这些工业企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不感兴趣,但讲宝洁、肯德基等这样的日用品生产企业或服务性企业,就简单的多,因为大家都有可能使用过其产品或消费过其服务,对他们不陌生。

6、注重学生参与的互动性案例教学强调互动交流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群体,而这些人都有各自的感情和偏好,包括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可能使分析者即便是面对同一个案例,却可能得出不同的分析结论,而这些不同结论对于案例分析者来讲都是重要的。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要讲授者,而是要成为引导者、启发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案例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增加教学互动,提问一回答一点评三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还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践也证明,案例分析讨论得越激烈,参与者收获越大。大家在交流中不断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认知的互动过程。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老师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其核心就是关心、促进,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课程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做到由课内走到课外。在教学中案例的运用是管理学教学中转换教育观念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真正发挥其最大效用,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的问题。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9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现真

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该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儿科护理学教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的】

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

2、小儿护理的特征。

3、小儿年龄的分期。

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 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展示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微课 儿科护理学 应用

教是为了学,教学是为现实生活和工作服务的。为了让学生更详细、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合理改革。在改革时,首先应该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其次,教学要做到直观深入,要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笔者认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一、视频播放的微课教学

儿科护理学知识非常系统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某些知识记忆混淆,甚至出现错误,再加上全部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学习时索然无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改变授课模式,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重要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展示的微课,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例如,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是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儿科护理学中相对重要的知识。如果让学生单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知识强行记忆,或者教师只是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很难记忆准确。这时教师就可以把以下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做成微课,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理解和记忆。护理要点:第一,空气要求新鲜,室内应该经常通风换气,这里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概括为“空气要求”;第二,休息与躺位的要求,休息有什么要求,什么样的患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躺位在微课中都进行重点表现;第三,皮肤和口腔的清洁及注意体温变化;第四,高热患儿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五,其他注意事项。这样,经过教师理论的讲解和微课的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二、模拟演示的微课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微课,在微课中注重模拟演示。比如在讲授小儿结核病护理方法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资料,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录制,并制作成微课,在网上进行模拟演示教学。在微课演示中,要注意把每个细节演示好,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一,在演示中要让患儿多休息;第二,病房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第三,在出现咳嗽加重时,应适当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口服;第四,护理患儿应该做到饮食合理,在演示中可以把高蛋白、高热量及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种类都显示出来;第五,提醒学生注意隔离与预防。如果小儿有咳嗽、咯血等症状,经两周休息仍不见好转者,应及时送医院检查,通过痰液的结核菌检查、X线胸透或胸片,即可发现和诊断肺结核。

三、案例查房的微课教学

儿科护理查房是常见的问题,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多次强调注意事项,但是学生的学习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把一次查房的情况做成微课,让学生边学边理解。在微课中要体现查房的基本流程和事项。比如:查房时间、查房地点、参加人员等都要有显示,还可以把具体的查房情况放在微课里。在微课中可以播放類似于以下的视频:查房者(护士长)用手抚摸孩子的头,说:“现在患儿神志清楚,但因为喘息、烦躁不安,为了保持患儿安静,现在正处于药物镇静睡眠中,我们的查房尽量不影响患儿的休息。”

微课的兴起,让我们看到移动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微课这样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普及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将微课教学法应用在儿童护理教学中既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近年来,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教学需求,微课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备受推崇。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将抽象客观的基础护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护理教学质量。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教学模式。当然,因为微课教学是新生事物,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总结,及时发现微课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2):5-1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3]苏洪莲.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J].中外医疗,2013(04):151,153.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12

关键词:引探教学法,儿科护理学,应用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教学中以问答思考题为主线, 学生先学先讲, 教师后讲后帮, 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好新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下, 介绍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指导预习, 激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新课程的自学准备, 是学好新知识的基础。在课前预习, 学生对新课程会有个初步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听课效率。在指导学生预习《婴幼儿腹泻》这一节时, 笔者先给同学们一个典型病例:患儿, 女, 10个月, 因腹泻伴呕吐3天, 尿少1天入院。大便每天10余次, 量多, 呈蛋花样, 呕吐较频繁, 为胃内容物。近1天出现尿少、烦躁不安、腹胀。查体:T:37.2℃, P:140次/分, R:60次/分, 嗜睡, 面色苍白, 口唇呈樱桃红色, 皮肤弹性减弱, 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 口腔黏膜干燥, 两肺未见异常。心音低钝, 腹胀, 肝脾未见异常, 肠鸣音弱, 四肢肌张力稍低。大便常规:脓球 (+) , 脂肪球 (++) 。血生化:Na+136mmol/L, K+3.0mmol/L, CO2-CP16mmol/L。并结合病例布置了思考题: (1) 上述患儿初步诊断是什么? (2) 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4) 请列出护理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用这些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 设置思考路线, 并在思考问题中找出自己的差距, 带着不理解的问题进入正课。

二、指导听课, 事半功倍

听课是学习新知识的中心环节。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听课: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婴幼儿腹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和护理原则。开课时就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醒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不解的问题,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 精神就会集中, 听课也变得轻松愉快。 (3) 教会学生思考, 开拓思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婴幼儿腹泻》时, 笔者告诉学生要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如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同时还指导学生随着老师提出问题来思考。如轻、中、重度腹泻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如何判断脱水的程度及性质?围绕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4) 指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新的想法, 在老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三、指导作业, 反馈提高

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课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主地完成,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掌握情况, 并在课后对难度较大的思考题进行指导, 根据反馈信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论文 篇13

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把握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 儿 科; 护理安全; 对 策;;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儿科护理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儿科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 病房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再者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密切巡视注射部位,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如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不易与含有鞣酸成份的食物同服,宜与含维生素C等酸性食物同服,促进吸收,维生素A、D等脂溢性维生素宜与脂类同服有利于吸收等。

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他们:患儿应有专人看护,睡眠时应睡在有床栏的一侧,开水瓶放进生活柜内,不能带患儿到户外输液,不能擅自调整滴速,静脉留置针的保护方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私自换床,不得带患儿擅自离院等。护理及其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护理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关系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之间的交流与关系。

3.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3.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4 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3.4.1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

3.4.2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3.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3.4.4 正确用人,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4 灵活使用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4.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4.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4.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4.4 加强病区经济管理 儿科由于病人多、周转快、临时处置多、工作忙乱琐碎等特点,一直存在光干活不收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专门规定了谁处置病人谁负责收费,早上查对医嘱时由唱医嘱者检查。同时护士长每周查架上病历2次、责任班下午负责长期医嘱处置的收费、过医嘱者负责检查医生的医嘱是否按收费标准要求书写及有无漏写医嘱,有漏收费现象的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并与其二次分配挂钩。儿科耗材大盈利小,所以一定要做好增收节支,严抓经济管理。

5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5.1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5.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5.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3〕。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陪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管理方面,在切实做好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合理维护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护医关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术负责人行为要求下一篇:电子厂转正申请书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