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家庭教育讲座

2024-07-10

孝道家庭教育讲座(共8篇)

孝道家庭教育讲座 篇1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漳浦县丹山中学 翁保全

一、导入:

(一)母爱如水,浸润心灵

儿子背母进山的故事

儿子嫌弃年迈多病的母亲,决定把她背上大山扔掉,让她自生自灭。傍晚,儿子撒谎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再丢。忽然,他看到母亲在偷偷地往路上洒豆子。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撒了也没用,你不可能爬回家的。母亲说:傻儿子,我撒豆子是怕你等会一个人下山会迷路。母亲的话让儿子泪流满面。

(二)父爱如山,岿然不动

视频: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一种最平凡却又是最伟大的情感。说它平凡,是因为它往往只隐含在一些很小很细的生活琐事中:小到给年幼的孩子系个鞋带,给晚上睡觉时蹬了被子的孩子重新盖好被子,给雨天忘了带雨具去上学的孩子送件雨衣。它并不惊天动地。但,它却又是最伟大的。因为,这些事虽小,但他们却用一生的时间在做!这种用终生的时间和精力无条件地去做,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爱难道不是最伟大的吗?父母之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因此为人子女者要懂得感恩,对父母要有孝心,要尽孝道。

二、孝,是百善之首

(一)、什么是孝?

1、《尔雅》:“善事父母为孝”。

2、汉代贾谊《新书》:“子爱利亲谓之孝”。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4、《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伦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正确的教育将从这里生起,因为“百善孝为先”,孝门一开,百善皆开,别的德行自然就会建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百善之首,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

(二)、怎样尽孝?

1、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3、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古人尽孝故事的典范:《二十四孝》故事

第八篇:拾葚供亲

西汉末年,河南有一个叫蔡顺的人,他很小就丧父成了孤儿,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当时正遭遇王莽篡汉之 乱,年景也是荒年,粮食不够吃,只能捡桑葚果填饱肚子。蔡顺经常去捡桑葚果,并用不同的器皿盛着。有一天,汉末的一支叫作赤眉军的起义军撞见他后就问道:“你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器皿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红色未熟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被他的孝心感动,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腿一只让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表示对他的敬意。

(四)、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让TA成长为一个有孝心、尽孝道的人?

1、指导原则:深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

上海浦东机场刺母事件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汪某已在日本留学了五年,每年开销三四十万。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辛辛苦苦、节衣缩食供他留学。五年间已花了近200万。按理说,汪某应该对父母亲感恩戴德才对。而他竟然将水果刀刺向了自己的母亲,而且连刺了9刀!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母亲最近一次给他寄钱晚了几天。这个事件很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来,汪某的父母自小对汪某非常顺从,对汪某几乎有求必应,非常溺爱汪某。甚至连汪某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久而久之,汪某就认为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更谈不上孝顺。再加上汪某留日期间学业、生活不顺,最终因为一件小事酿成了悲剧。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汪某的父母过分溺爱汪某。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因此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深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

2、言传

(1)、常给孩子讲《中华孝道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等启迪心灵的古圣先贤事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循循善诱。(2)、家庭成员互相配合。(3)、家长老师互相配合。

3、身教

为人父母者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身教胜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当我们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们对父母公婆以及长辈首先要做到。因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样的人生,他的将来就是怎样的人生,您是如何孝敬您的双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将来他也将如何孝敬您。

视频:

(一)、反面事例:孩子在看,孩子在做。

(二)、正面事例:给妈妈洗脚

(五)、小结:

孝道家庭教育讲座 篇2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对孝道的重视程度, 也让我们明白:我们是从父母所来, 我们应该知恩感恩。《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就是教育孩子要从小孝顺父母, 要有孝心。孝道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它不仅存在于古代哲学、古人的行为方式里, 它还深藏于国人灵魂深处, 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扬, 就像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评体系就将“是否尽孝”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牛淑卿在他们所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一书中写道:“我们提出大家都学《弟子规》, 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公, 建设国家;二是为私, 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具体说, 就是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为中华民族后继有人, 脉脉相传。”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古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 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有了这份仁心, 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正所谓“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周朝以孝治天下, 国运昌盛八百年。而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等二十四孝故事, 寓意深刻, 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孔子“仁”的核心是“爱人”, 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首孝悌”, 当一个人孝悌做到了, 就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的父母尽孝, 对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地对待。当孩子对人懂得恭敬, 对事、对物自然而然也会心生恭敬。在家庭生活中, “仁爱”以“孝悌”为根本, 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万事兴”, 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亲情氛围, 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 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 我们通过诵读《弟子规》来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 在家里要孝敬父母, 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 尊重每一位同学;在社会, 要敬老爱幼, 助人为乐。

几百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 (0~13岁) , 记忆力非常好, 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 牢牢地背记, 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 但是先记住, 就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 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理解能力也在成长, 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 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该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 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 没有“厚积”, 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 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良好的教育, 培养孩子的孝道, 就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其中诵读经典《弟子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弟子规》, 大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之势。漯河市第15中学校长王郑生开展了这样的别样教育:师生见面相互鞠躬问好, 而且还长诵《弟子规》。这虽然是一个很古板的做法, 却也不乏可取之处。俗话说,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坚持诵读《弟子规》, 开始也许只是觉得好玩, 但是当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长此以往, 这《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也必然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做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同时也在无形间教会了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规矩, 看似平常无奇, 然而, 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 那么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假如我们在家庭里能培养出孩子的孝道行为, 那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路小学二年级二班肖淑丹吃午餐时, 准备省下鸡腿带回家给妈妈吃, 被班主任罗老师注意到了。罗老师让她吃自己的那个鸡腿, 又把班上多出的两个鸡腿送给了肖淑丹, 请她带给她妈妈吃。这件小事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 大多数人为肖某的孝心而感动, 有人读出了对教育的反思, 甚至有人开始自责。肖某在家里就此事写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一件小事》, 原文如下:

今天中午, 鸡腿发下来了。哇, 好香啊!我想一口咬掉, 可是又想给妈妈留着。只闻一闻香味, 就用纸包起来 (准备) 塞进书包, 被结果罗老师看见了。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吃鸡腿, 我说给妈妈留着。这件小事把老师感动了, 还引来了一群一群记者叔叔和阿姨, 他们都表扬我关心父母, 是一个好孩子。我以为关心父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件大好事。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定初认为, 肖某给母亲留鸡腿回家, 肖妈妈并没太感动, 孩子类似举动较多, 在父母看来, 只是一件平常事。而另一方面, 这件小事, 又感动了不少人, 因为家境不太好的人互相关心和照顾, 在外人看来, 更容易体现出来, 有“小事不小, 震撼力量大”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来说, 无疑是当头一棒。

近年来, 《弟子规》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推崇, 并以此为教育孩子的标杆, 但是切不可盲目, 应适度为好。背诵《弟子规》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 那就需要时间与心血了。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殊教育形式。因此, 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正确性显得十分重要。

据《新华网》、《楚天都市报》报道, 武汉的一位母亲在家用《弟子规》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结果就读小学三年级的9岁孩子晓军 (化名) 在学校犯了错, 怕给父母丢脸, 竟冒雨在教学楼露台上长跪20多分钟, 以示自我惩罚, 校长和班主任劝说半天他才愿意起来。对于儿子在学校下跪自罚, 晓军妈妈表示怎么也没有想到, 她说, 今后会配合教师改变教育方法。该校工会张主席说, 晓军的父母想教育好孩子的出发点是对的, 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让孩子无形中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孩子感到不快乐, 心理压力比较大, 所以才做出过激行为。由此看来,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 学习国学也应该正确有效, 否则, 孝道教育就会变成“愚道教育”, 《弟子规》就会变成了“弟子跪”。

对于这种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说:“利用蒙学读物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不错的, 但是要学会分辨, 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取舍。”范先佐教授说, 孩子犯了错, 首先要分清是什么错误, 找到犯错的原因, 然后督促他们以后改正。教育重在引导, 而不是惩罚, 不能把过去的一套方法搬到现在来使用。

总而言之, 教孩子诵读《弟子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贵力行”, 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 实践一句, 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 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辅相成, 紧密相连, 密不可分, 四者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因此, 在诵读《弟子规》时, 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知行合一, 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学习孝道会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任登第, 牛淑卿.大家都学弟子规[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2]高家龙.母亲教儿子学《弟子规》儿子犯错自罚雨中长跪[DB/OL].新华网, 2012 (2) .

浅论孝道教育 篇3

关键词:父母;子女;孝道;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5-03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做人之本,是道德之源。人都是父母所生养,均为人子,日后也应为人父母,此为人生自然历程。人应上有老下有少,世代相传承,也因此成就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纵观我国亲戚,或姻缘或血脉,归根到底为父母血脉:父母亲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人的一生,源自父母恩爱,十月怀胎,由乳养到食养,从怀抱到牵手至独立行走;牙牙学语开始,恣意玩耍到四处求学,挫折、病痛历练至健康与成长,过程中无不饱含父母心血与劳苦。于是,孝经中有了“父子之道,天性也”。正本拓源,弘扬孝道,夯实中华文化根基,创建宏大中华。

一、孝道缺失,对症寻根,正视沉疴

孝道,在幼时,是吾爷爷、奶奶辈教导的;长大过程中,多见于寺庙文化中。上了近二十年学堂,没有师者讲孝论经。今天,为人父母者,忘了教育子女行孝道。一是一心一意呵护自己的儿女,该面对自己父母尽孝时,却没有时间;二是借口忙于工作、应酬,个人生活水平不高,自称无力行孝;三是囿于对父母的不满,无心尽孝。或忘或耻,为人父母者,孝道不传,久矣。难道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像自己一样不行孝道吗?现在为人子女者,多数攀比身边新新人,比条件,比享受,永远没有知足,只一味知道向父母伸手索要,心中多是父母欠了他许多的不能满足,不知孝为何物,不知感恩,不知社会责任。社会上,利益的分配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行为指挥棒。逐利属性,不仅限于资金的本性。舆论导向影响软环境,不崇尚孝道,不崇尚诚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投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大有市场,思想、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施科学发展。弘扬孝道,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传统根基,发展和谐中华,任重道远。

二、孝义辨析,与时俱进,夯实孝道教育根基

孝道是人伦的基石,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起源。弘扬孝道,正本清源是基础。孝的含义很丰富,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倡导易风易俗,丧、祭从简,如今多数人认为“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養父母之身”,其二是“养父母之心”,其三是“养父母之志”。纵观中华五千年,“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乃孝义之本。历史之君,如今或官或业,或武或金,纵观发展潮动,皆仲伯间。惜身是孝义基础,更是一种责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轻生的人没有骨气,轻生的人不可能有孝心。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我对女儿讲,你生命权应只有三分之一略小属于你个人,三分之二略大,应该属于父母的我们。生你养你,你必须感恩,你得反哺,你得养老!你得养子女,这是生的基本责任,我们要义正词严地讲和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国应重视不生育思想,防止其泛滥,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孝道物质基础;同时不能放松计划生育国策,我国人口应研究独生与二胎的分界值,个人认为应让我国人口控制在11亿为理想值。养亲是孝亲之始,是孝的第一表现。养亲在于养老和养身,当父母病痛缠身时,子女应尽心尽力为父母请医问药,为求父母早日康复。当父母年迈体弱时,子女应确保父母无饥寒之忧。古时主要要求儿男,现代应倡导儿女平等,子女在财产继承与孝道义务上必须平等,它有利于计划生育,顺应时代发展。随着我国社保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希望有一日,养亲由社会统筹担当,通过制度和措施,我们相信养亲必将日渐形式化,无力养亲终成历史。我们喜见养亲淡化负担,而更多是亲情的热络,也相信隔代亲更趋日盛,我们喜见老少互乐。敬亲是孝顺之源,是孝的基础。崇敬父母,感恩父母,才能有孝。父母生养子女,含辛茹苦,做子女的应该心存感激,没有理由不尊敬父母。上有神明和列祖列宗,下有妻儿子孙,尊老爱幼,是身为父母的子女必修功课。尊敬父母,它是一种礼节,重在心里,体现在言行中,让父母生活得有尊严。乐亲是孝义之宗,是孝道之精髓。乐亲就是让父母快乐,而快乐是思想领域的一种愉悦,是精神的积极肯定和抚慰。父母生活相比子女多数是艰辛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而且都有自己的希望、追求和寄托,包括对生活的理解和总结,是父母大半生阅历和感悟结晶,重要表现方式是与子女在言语上的交流和共鸣。乐亲首先是认真聆听,对父母的想法、建议、要求尽最大程度上的支持、赞成,付之行动以至促成,将是最大的乐亲。乐亲就是让父母开心幸福。谏亲是孝义之法,是子女与父母互动的一种。孝是应该有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大孝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和公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人无完人,父母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言行不可能都是榜样,子女应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追求。子女在面对父母不顺应社会进步、消极的言行,甚至逆时代的言行时,子女应该想方设法规劝父母改弦易辙,确保父母晚节和清誉,它是子女行孝道大义时必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倡导,在厚道孝道前提下,完成谏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使之成为一种必修之法。大义灭亲是无奈,是一种无法之事,是一种痛。立身是孝义之终,是孝道的收获和成果。父母皆望子女成龙凤,子女若能在父母的基础上,成就一番事业,或修成道德,或功成名望,这必是最大的乐亲。子女应该明白,孝道需要物质基础,需要子女的辛苦劳作,需要上敬老下育小,需要乐听父母生活指导,行孝道自然受益父母生活之精华,更易博得高人青睐和相助,练成才干,成就事业,修成道德,一可立身,二可乐亲,天下楷模。

三、孝道教育,规划分层、立体发展,弘扬孝道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不是天生的,教育使然。孝道教育,首先思想要提高,认识要统一,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道德之本源,是做人根基,孝道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孝道的教育对象是人,有父母有子女。教育父母上孝其父母,下哺育子女。哺育子女,要讲方法和策略,要倡导平等、民主,要懂得孝的传承;在哺育子女过程中,注重亲情的积累,夯实孝道基础;为人父母者,应重在教育:人终有一死,死后应知万事空。孝道重在生前,重在抚育子女成长,重在造福子孙后代。火化能最大程度缩短人体回归自然的旅程,故人之墓地是对子孙后代土地的侵占。1976年1月15日晚,周恩来的骨灰通过飞机洒向批准地;1997年3月2日上午,邓小平的骨灰通过飞机洒向大海。我们期待,二十年或五十年后,骨灰作肥洒大地已成自然。教育子女:上孝敬父母和正确承接父母的人生精华和生活指导,早日成人成才,立家创业。孝道盛行于社会,不能没有法制护航。《宪法》中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1996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以法律的强制性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它规范和约束了公民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希望法律的条文能得到较好的执行,能够体现出法律形式倡导孝道的架构作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家喻户晓;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曾子烹彘等故事历代流传;《增广贤文》中更是有“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的话。父母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孝道教育为百教之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家庭教育,应重在言传身教,重在垂范,父母孝敬老父母,子女自然仿效。纵观我国历史,诸子百家,均极力倡导孝道。我国寺庙文化中,孝道得到了大力弘扬,值得社会认同与大力支持;社区文化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父母教育子女行孝道,逐步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气。

学校教育是人生中受教育的主阵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前苏联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校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中学生连他的妈妈都不爱,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应该讲:孝是道德之源。教师、学校不乐于孝道教育,尊师又从何而来?孝道不兴,爱国岂可真。五讲四美三热爱,没有孝道作基础,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道德基础应该崇尚孝道,大兴人道之本——孝为先。“二课”教育,孝道宣讲应该有其浓厚的一笔:多举行一些孝道专题活动,多评选一些孝道标兵、孝道模范、孝道之星,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到养老院,为养老院的老人做一些有益的劳动或活动,愿我们的学校、学者、教师,乐于传讲孝道,愿我们的教育重视孝道教育。

参考文献:

[1]罗丽榕.关于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09,(6):89-92.

[2]杜学元,王同祥,林靖云.试论和谐社会下教育问题的治理——自儒家孝亲教育回归和高扬的视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6):82-86.

[3]李毓秀.弟子规[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孝道讲座心得体会3篇 篇4

孝道教育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源头活水,也是高校德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是孝道讲座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孝道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在操场上听曹涧秋老师的《孝道文化与幸福人生》讲座使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但是让我们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点点。

一开场,曹老师问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引申出了在我们平时看来根本就与之不管的事情。比如说你挑剔某些东西等等,之后秋秋老师告诉了我们一句成功的格言——肯吃亏,能受气。在我看来,秋秋老师的这句话绝对是非常实用的。

幸福,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怎样才能幸福?其实幸福就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是凄凉荒漠的一泓清泉,是白色纸上的一抹彩虹,更是你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你该怎样去拥有它,我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幸福就像小狗的尾巴,你去追赶追不到,而你一直往前走它其实就跟在你的身后。

最使我心有触动的就是秋秋老师讲的“孝身、孝心、孝志、孝慧”,他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孝敬父母。他还告诉我们不挑食说明我们很有孝心,还有不偏科,吃早饭等等。我还清楚的记得他说过的三句话: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不得安宁!诸事不顺,因不孝!孝心一开百慧开!他还教会了我们怎样过幸福人生,用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去调节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他用简简单单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幸福的由来。他告诉我们幸福是自己创造的,还告诉我们“五福临门”的五福是指什么,即寿、福、康宁、好德、孝。他用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例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活得快乐,死的安详!

“不孝”,这是一个多么刺痛忍人心的词语,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辛苦劳累了一辈子,是用他们的辛酸课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茁壮成长,而当我们这一棵棵幼苗长成了参天的大树时,他们的青丝早已变成了白发,灿烂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愿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们便老了,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你岁月长留!

从这次讲座中,我的确感悟到了不少人生道理,听完之后真的仿佛“通电”了。曹涧秋是人,我们同样也是人,为什么他能够如此拥有如此豁达的人生观,成为强人,而我们就不能呢?我们也能,行动从闲杂开始!从这一刻开始,笑对人生,孝敬父母吧!

孝行,孝心,孝志,孝慧,“百善孝为先”,正道助教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也一起传递政能量!

篇二:孝道讲座心得体会

1月17日上午,在岫岩高中实验楼五楼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公益讲座—《孝道与幸福人生》专题“报告会。大会邀请到了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总导演吕明晰先生,在3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吕明晰按照”孝道与幸福“的主题,对传统文化、孝道、感恩、大爱进行了逐一诠释。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孝道的理解。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孝道“一直被历朝历代深深重视,甚至被奉为”国之根本“。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彻于万户千家。其内涵就是善事父母、尊敬父母。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

我觉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吕明晰导演说,孝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人类幸福的源泉、国家长治久安的和谐助力;恭敬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善良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与人为善可以得道多助;大爱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幸福的重要来源。他说,对父母的孝应当有三个层次,不仅要孝养其身,确保老人的吃穿住行,还要孝养其心,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使之心里快乐起来,更要孝养其志,顺着老人的爱好和愿望来,让他们觉得活着有所作为。

吕明晰老师他认为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道德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自身道德做起,而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础,有”孝“的人也有责任心,有担当,知恩图报。”孝“是成功的保证,有”孝“的人讲义气、有爱心,会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够成就大的事业。”孝“同时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源泉。

历史相隔久远,时代已然变迁,如何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基因,流畅而不生涩地浇铸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行孝是天下所有做子女的应该做的,行孝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多陪陪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的确,我们对父母的孝不用轰轰烈烈,我们也许只要多陪陪他们,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就会十分幸福。正如吕导演所说:”对母亲的爱细化了之后更亲切“。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抓紧!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好好孝敬父母,别等父母走了,才留下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演讲结束时,吕明晰总结说:一个不懂孝道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一个不讲孝道的民族,是一个道德残缺的民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打开孝与爱的闸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次报告,让我再一次受到关于”孝道“的心灵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主动弘扬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更要时时刻刻重视对学生们”孝道“的培养,让”百善孝为先“的理念不断地传播下去,共同建造和谐、健康的社会。

篇三:孝道讲座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如今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社会的冷漠。人性的凄凉!

今天有幸参加了孝子王警官的”践行孝道,大义人生"演讲讲座。

王春来警官是河南 洛阳的一名狱警,他用自己的孝行开启了成千上万名罪犯冰封的孝心。他的孝行感动了全国。十二年来,他坚守在瘫痪父母的病榻前,为了给父母治病,为了省钱,王警官发明了几十种方便瘫痪病人使用的用具,还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他躺在病重的父母中间,一边为母亲翻身,一边为父亲换尿布,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照顾父母,他从没出过远门,没有应酬,放弃一切同学朋友的交往,放弃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他每天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在其中,他每天除了忙于工作,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父母,很少有时间看书的他竟然写出了四部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中国式忏悔》《河南犹太人》。四部小说被全国三十都家报刊转载,还被出版社推荐到台湾和海外媒体出版。

如今多家电视台以《孝子警官日子》为主题对他进行专题采访;他更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为主题在全国循环演讲,演讲次数每天达三场之多,每场都在3小时;他忠孝两全 的事迹迅速影响了全国,感动了无数人;他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潸然泪下。

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很孝顺的人,今天听了王警官的事迹,我这算什么?对父母的愧疚对家人亏欠,我只能努力弥补。孝道我还有待修行。

是的,我经常说着一句话,老人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善待今天的老人就善待明天的自己。曾经为了父母的唠叨跟父母大发脾气,等自己成为母亲后我深深的体会到父母再多的唠叨都是为了我们的好,我们又何必听的心情烦躁呢!若干年后的你或许也会唠唠叨叨。《老小孩》《返老还童》都可爱的名字。是啊!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了我们,教我们做人,不图任何的回报。如今,他们老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她们唠叨,不去孝顺他们。有什么理由让她们独守老居,有什么理由让她们看见子女变成一种期望。曾多次去过敬老院,深有体会老人对子女的期盼的眼神。记得第一,二次去的时候我都是流着泪回来的,敬老院多数是孤寡老人,有些是子女实在太忙而去的。不去体会你感受不了他们的那份孤寂。他们也想享受天伦之乐,也想儿孙缠膝戏闹,我们的到来多少让他们有了些许的满足。

脑海间顿时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公,他们三位在我的脑海里是找不到影子的,唯独能在照片中看到他们。我特别羡慕那些能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人。虽有父母很疼爱我,但我更享受老一辈的宠爱!外婆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位老人,我特别的珍惜,记得外婆也特别的宠爱我,或许是我不经常去,也或许是从小我就懂事,经常帮着外婆做事情,外婆很能干,也很贤惠,妈妈得到了外婆的遗传,我也多少在妈妈那里遗传了点。在外婆瘫痪的8年里,工作在外的我时常会回来看望外婆,给她带好吃的,给她洗澡。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不去,外婆就会打听我。一听我要去看她,她就会挣扎着起来,一直望门口看,看见我就会很心急的拿手过来拉我。那时的我没想很多,就觉的去看外婆是常理。每当我要走了,外婆总会问什么时候再来。直到后来外婆离开我们了。我又接触了敬老院的老人后,才体会到了外婆当时的心情。我很惭愧!敬老院的老人也跟外婆一样,喜欢热闹,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去了一些快乐一些心灵的安慰。。。但更多的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份期待,他们完全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每次离开都会送好远。现在我终于知道,当爱你的老人在充满期待的看着你时,当你知道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就都能给他们带来无限欣慰时,你就会体会到自己身上充满着能量,或许这就是正能量效应。

今天的义工行真的很有意义,收获很大。虽然站立了4个多小时,甚至中间因没吃早饭体力不支而头晕目眩,我离场了5分钟,但跟王警官的坚持和执着相比,我差远了。一种信念让我从回会场,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能丢了一米人的脸。相信听了这一堂精彩的演讲,我会更加努力的接受,去面对。你会是父母床前的孝子吗?你会是领导眼里的好员工吗? 你能成为孩子榜样吗?今天我要告诉你,无论你现在是不是?请从这一刻起,以王春来警官为榜样,好好的去孝敬你的父母,无论你多忙,请抽空多陪陪他们。别让老人有太多的期待。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是孝,努力工作,事业有成也是孝,而且是大孝。让我们把不快乐,把眼泪,把对别人的仇恨化为一种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多些温暖,让我们的孩子多些快乐,希望大家多些诚信和仁爱,接受爱心传递,拒绝冷漠。当看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尽力帮助别人,向社会传递一份爱心,传递我们的正能量,勇敢的做位有道德有志气的人。

孝道感恩生命教育 篇5

摘要:工读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的“优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同时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它对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又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由强迫式的“管教”模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人为本”的优质教育靠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学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作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关键词:问题学生孝道感恩珍惜生命健康人格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家庭都出现了几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例,一般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家长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望,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它的别无所求。恰恰是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使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导致了亲子杀母,大学生、博士生跳楼事件的发生。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大都是因为在原校学习困难或品行偏常而被原校淘汰下来的,他们曾经在应试中败阵,或在其他方面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使自身发展遇到了障碍。研究发现,影响“问题生”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强;缺少孝道、感恩之心,与父母、师长抵触心强;缺乏自尊心,荣辱感较弱;缺乏自知力,成长的期望较低,成功的信心不足;缺乏自制力,情绪、情感方面的调节能力差等。基于这些需要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心理发生改变。

一、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仪、讲孝道的民族,千百年来,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

孝敬并不等同于赡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同样可以孝敬父母。父母渴了递上一杯水,父母工作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在外求学,每天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向父母问个好,报个平安,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而赡养意味着做子女的要给父母一定的赡养费。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不是说尽了这种义务的人都是孝顺的。因为老人的生活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但他们更想要的是看到每个子女都能够平平安安,逢年过节一家子能够团团圆圆。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有很多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使其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爱、母爱;也有的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觉得父母为其所付出的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漠视父母的关爱。“问题生”进入工读学校,首先应当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学校通过手机为学生代发孝心短信,倡导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开展“敬老日”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人格要求。

二、对“问题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需要牢记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的一个环节。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的娇贵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一些孩子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危险啊!美国人曾在上世纪造就了“失落的一代”,难道我们又要在这个世纪造就“盲目的一代”吗?2004年4月22日,倍受关注的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地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虽然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但也没能打动他。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心的发现!马加爵因“忘恩”而“负义”,而“祸国殃民”,可见,人不能忘恩呐!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前的少年矫正机构的工读学校,对“问题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问题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问题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三、对“问题生”实施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选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校不仅是要教会孩子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不要轻易地了断自己宝贵的生命,否则他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父母。

对健康的人固然需要实施生命教育,何况是工读学校这些“受病虫侵害的花朵”――“问题生”呢?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他们被人唾弃,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情绪自控力差„„教育,要关注生命,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须知,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呢?因此,不要耻笑别人,也不要怕被人耻笑。盲从、莽从,都将是生命的耗损――对于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从事工读教育的工作者们,让我们尊重、赏识这个脆弱的群体,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重新绽放鲜艳的花朵。开始生命教育吧,就从今天,就从现在!让生命之树长青。

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孝道、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孝道、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踏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工读学校这些“受过虫害的花朵”需要优良的环境的正面熏陶,需要优秀的园丁的特殊关爱,需要优质教育的持续帮助,更需要对他们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 篇6

进入公司以来,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一切的德行都是以孝为根本,所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孝道。不让孩子学习孝道,他的恩义、道义就无法形成,那么就会促使利害心的形成,所以让孩子学习孝道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他一生的德行。

让孩子从小养成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有善念就是在积福,当然,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我们做家长的对父母如果孝顺的话,孩子有效仿之心,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他,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尽孝。

我女儿有次和她同学去图书馆,傍晚回来跟我说,她今天花了好多钱,我问她买什么了,她说今天看到图书馆门口有为一个学校募捐,说学校的房子倒了,她说她捐了50元,我问她为什么是捐了50元,她说没有零钱跟她同学一起合着捐了一百,回家她想想可能有点心疼她的零花钱,后来我跟她说,你做得很对,50块虽然是你的零花钱,但是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买零食好几万倍呢,她心里瞬间乐开花了……

谈谈职高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 篇7

关于“孝”, 《尚书·酒浩》中有:“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晚辈与长辈之间的侍奉关系。孟子也有“为人父必慈, 为人子必孝”等论及孝敬父母的观点。毫无疑问, 古代这些丰富的孝道教育的资源, 对于我们现代的优秀道德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父养子, 子敬父, 并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禁止虐待老人”。但是不孝的事情却依然存在, 社会上经常出现孩子欺辱父母, 采取武力手段将父母撵出家门等事件, 他们忘记了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做子女最起码的责任。试想, 这些人自己的父母都不要, 他们又何以谈得上爱别人, 爱国家呢?所以, 孝道教育已不是简单的子女孝敬父母的问题, 而是一个民族的大问题。因此向现代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对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及社会和谐具有长远意义。我们职高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呢?

一、应该把孝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任务。这里所谓的有道德就包括孝敬父母的教育, 如果学校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 就会出现文章开始的一幕。这种“道德危机”的出现, 会使社会风气受到污染, 会给我们和谐的社会增添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 使他们养成孝亲敬长的良好习惯, 做到举止文明、说话礼貌、待人热情、尊老爱幼, 这将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这里我们把孝道教育作为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尺度, 成了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坚持从孝道教育入手进行德育教育, 在班会课、晨会上, 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教育, 贴近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自己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回到家里帮父母捶捶背、揉揉肩,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从小处着手, 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 说得具体, 做得实在, 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合理选择孝道教育的内容

孝道教育一般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 顺从之意, 敬爱之心和奉养之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要遵循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 有的放矢地选择好教育内容, 要大力宣传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的先进事迹, 如“中国男孩”洪战辉, 当他只有13岁的时候, 就默默挑起伺候患病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抚养捡来的妹妹的重担, 一挑就是12年。从道德观念上, 要选择能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亲敬长光荣, 虐待父母老人可耻, 知道古今孝亲敬长的嘉言懿行等方面的内容;从道德情感上, 要选择能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怀有感激之情, 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及身体和工作情况, 要爱父母, 关心体贴父母, 理解父母的心意等内容;从道德行为上, 要选择如何培养、训练学生对父母说话要恭敬的材料, 教育他们尊敬自己的父母, 接受父母的教育, 不过分依赖父母, 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等内容。

三、抓好机遇, 营造一个孝道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孝道教育中, 我们应注重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站, 墙报等方式, 大力宣传孝敬父母的典型事迹, 充分利用介绍孝道教育的内容, 班会课上, 让同学交流孝亲体会, 讲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 还可以开展“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等形式, 各科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孝亲教育, 让孝亲思想深入学生的心中, 使他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关心父母, 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四、与家庭教育结合, 进行孝亲教育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 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宠爱和过分保护, 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不注重教育孩子主动回报父母的爱, 而是对孩子事事包办, 拒绝孩子做家务, 处处让孩子坐享其成, 渐渐让孩子形成不愿帮助父母, 甚至导致孩子娇纵、任性、爱发脾气、不愿听父母的教导、不关心体贴父母等恶习。我曾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上了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 这时一位离老太太最近的十岁左右穿校服的女孩起身说:“老奶奶到这儿来坐吧!”然而, 孩子的话音刚落, 就被她母亲拉回了座位。很显然, 这位母亲对孩子的做法感到不满, 她瞪了女儿几眼, 并对正落座的老太太说:“我们还有好几站才下车呢。”女孩一脸的委屈和无奈, 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尽管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它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它会大大地降低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配合。另外学校要主动和家长沟通, 坚持把孝亲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校和家长配合,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觉料理家务的能力, 让他们从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苦, 了解生活的艰难, 从而学会感恩, 做到自觉帮父母做事, 乐于为父母分担, 生活中不光要想到自己, 更多的是要想到他人。

浅谈幼儿的“孝道”教育 篇8

关键词:幼儿 孝道 教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开启人类心灵的金钥匙,孝心开了,百善都开。所以,“孝道”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根基,我们应该加强“孝道”教育,让儿童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的耳朵就是录音机,他们的眼睛就是摄影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录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模仿着我们的举止。所以作为师长,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言行来实践孝道,作力行孝道的示范者。

例如,家长常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父母购置衣服;买当季的水果给父母尝鲜,利用节假日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跟他们谈谈心,帮老人家捶捶背,做点家务事,趁父母年轻还走动自如,常挤时间陪父母外出旅游,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群众活动等等。长辈的这些“孝道”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必定能在幼儿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寓教于乐,启迪孝心

大家知道,心动才会有行动。要孩子实践孝的行为,必须先启迪他们的孝心。那么,如何启迪孩子的孝心呢?

(一)护蛋实验,“体验”母爱

在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让孩子了解母亲从怀孕到生产养育整个过程,体会母亲的恩德,使他们懂得知恩报恩。我们让小班幼儿做“护蛋”的游戏,交给孩子每人一个鸡蛋,要求他们保护鸡蛋半天。结果,孩子保护鸡蛋的意识不到几分钟就忘记了,渐渐地就会蹦蹦跳跳,一不小心鸡蛋马上就破掉了,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我们让中大班的幼儿做“准妈妈”的游戏。林悦小朋友说:“我吊一个书包在自己的肚子上扮准妈妈,怀孕的妈妈真累,走路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还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通过游戏,教师让孩子思考:自己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吊上一个书包连一个下午都坚持不了,而母亲保护这么大的一个孩子,而且保护了十个月,那是多么辛苦啊!怀胎到后期,躺着也不舒服,睡觉也睡不好。十月后还要生产,那更是辛苦,而且特别痛苦。可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疼痛置之脑后,生产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这就是我们伟大母亲的恩德!孩子生下来后养育更辛苦,又要哺乳,又要给孩子换尿布,哄孩子不哭不闹睡好觉,还要料理家务,母亲自己每天休息不到几个小时,又困又累,相当辛苦。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去体悟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从而培养他们感念母亲的恩德。接着,我们引导孩子要知恩报恩,懂得要当一个孝子来报答母亲的恩德。

(二)庆祝生日,感恩母爱

学校可以每月开展一次生日庆祝会,组织全班孩子为当月出生的小朋友庆祝,进行“感恩母爱,争做好孩子”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妈妈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开展生日庆祝活动可改为感恩母亲生育的活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能促使孩子带着感恩的心爱父母,爱家庭。

教师可以问孩子:“什么是生日?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什么是十月怀胎?我们生日的时候妈妈怎么样?是谁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这样,孩子就知道是母亲忍着巨大的痛苦才把我们带到世上,父母辛勤劳动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是小朋友的生日,小朋友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纪念自己的生日呢?”然后,教师可让孩子充分地讨论。有的孩子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最痛苦,我要为妈妈捶捶背。”受启发后,孩子都想方设法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椅、洗碗;妈妈回家时给妈妈递拖鞋,倒水给妈妈喝;吃饭时把好的食物送到妈妈的碗里;挨妈妈的批评时不顶嘴;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争取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让父母高兴……孩子真诚的表态,句句带动着全班小朋友的孝心,作为教师,我及时加以肯定,使孩子懂得要养父母之心,长父母之志,要让父母高兴,不做父母不高兴的事,不让父母伤心,要学会守纪律,克服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适应集体的需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讲述孝行,启迪孝心

教师要向孩子讲述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如小黄香温席、孟宗哭竹生笋、黄庭坚涤亲溺器等;向孩子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陈进梅孝老爱亲,3岁“坚强妞”照顾瘫痪父亲,12岁少年邵帅捐髓救母,北京市爱心的哥魏勇多年照顾空巢重病老人,21岁孟佩杰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悉心照料着养母“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等感人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教师向孩子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内容,鼓励孩子回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周围的人听,以此强化孝道教育,巩固教育效果,扩大教育范围,启迪孩子的孝心。

三、抓住契机,强化孝行

从婴儿“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无私的,父母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述说不完的。教师必须通过引导使孩子知道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当孩子的“孝”心打开时,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孝”的行为。如下雨天,孩子会对父母说:“妈妈(或爸爸、奶奶、爷爷),请您把雨伞挪过你那边,为了我,您身体已被雨淋湿了。”“奶奶(爷爷),您小心点,我来扶您!”“妈妈,我是男子汉,让我来保护您!”孩子知道妈妈工作很累,学着给妈妈按摩,帮妈妈盖被子;吃饭时懂得长者先幼子后,能把好吃的食物先送给爷爷奶奶享用……当发现孩子孝的言行时,长辈应及时给予肯定,强化孩子的这种孝道意识。

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做好孝道教育,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的父母,爱同伴,爱教师,进而引发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这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数学教师辞职报告,教师辞职报告锦集,教师辞职报告(数学老师)下一篇:文心雕龙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