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事迹材料

2024-07-07

驻村帮扶事迹材料(共8篇)

驻村帮扶事迹材料 篇1

根据上级要求,为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筛选,成立了**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帮助该村制定发展规划,筹措引进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驻村帮扶队入驻**村后,立即组织调研。在入户调查摸底中做到“四深入四了解四明白”。一是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经济发展状况,村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明白该村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深入党员、村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白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文明户家中,了解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情况,了解农村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试用技术,法规法纪教育等情况,明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四是深入上访户、有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白如何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影响和制约**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

滞后,村民纯收入趋缓,集体经济薄弱。大多沿袭传统的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粮食作物所占比重大,经济作物少。由于结构单一,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先进收入增加更少。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更谈不上办福利公益事业。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年轻人中多数是初中或者小学毕业,并有少数文盲,高中毕业生很少。村民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够。加上**镇钢制家具产业较为发达,初中毕业后,都能在附近企业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没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

针对调研情况,驻村帮扶队立即向镇党委作了专题汇报,研究制定了《**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具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干部在议事中的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两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老远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

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每个党员掌握1-2门试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积极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史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帮扶工作队积极向镇党委定期不定期的汇报**村的情况,得到了镇主要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两委提供必要的帮助,有效缓解了办公经费难的问题。三是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帮扶工作队全年共协调修路项目资金40余万元,完成主干道修建1300余米,目前仍有2条水泥路正在规划建设,建成通车后,即可实现村内道路的全覆盖

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镇的驻村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安排不够细化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解决改进,务求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群众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更新观念,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用于接收新思想,新事物,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生活质量。

二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

成。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号召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等办法,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确保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项目顺利落实。

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团员、青年、妇女等组织的作用,在全村开展帮扶、帮带活动,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和政策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五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驻村帮扶工作对和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的为群众生产生活办几件事。

中共**镇委员会

驻村帮扶事迹材料 篇2

x月x日清晨,xx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发去帮扶村,突然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是村民遇到了困难,向他求助。挂断电话后,他加快了步伐,因为想着刚才的事,没注意脚下的路,一个不留神摔倒在了路边的道牙子上,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胳膊已经疼的抬不起来了。经过检查,是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左尺骨撕脱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听到大夫的建议,他陷入了深思,最近村里工作量大,扶贫任务紧,而他作为第一书记,却“临阵脱逃”,这实在让他有点不能接受。面对危险和伤痛,他没有退缩,始终把群众脱贫摘帽放在首位,术后一个多月还未痊愈又回到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临危受命,扛起扶贫大责

xx原本是税务局xx组的副组长,在税务工作岗位上已经三十多年了,兢兢业业、为人谦逊是他一贯的作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本来应该退居二线的他,被局党委委以重任,担任县局驻xx镇xx村第一书记。面对工作,xx同志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扛起这份责任。在和局领导进行简单的谈话以后,马上收拾行装,第二天就到村上开展工作了。

刚到村上,迎接他的便是省、市、县的检查和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考试,由于时间短任务紧,抽查考试的结果不太理想,差点被通报批评。但是他没有气馁,作为一名“年轻的”第一书记,他认真地向乡镇、村委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脱贫攻坚知识、扶贫工作的要领方法,走访xx村的贫困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村里的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开了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不仅记在了他的笔记本上,有些典型贫困户的信息更是被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想方设法,为村民保收尽心尽力

为了弄明白扶贫政策、规定,更好的服务群众,“白+黑”、“5+2”基本上成了上班的常态。xx村是典型的回族聚居的村落,虽然已经实现整村脱贫,但是还存在脱贫不稳定户以及兜底户,具有返贫风险。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脱贫质量,成了扶贫的最主要工作。为此,他和村委会成员研究,要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将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家庭纳入重点检测范围,与县税务局的帮扶责任人逐户分析致贫返贫风险,建立台账,及时落实帮扶救助措施,从源头上构筑“防水坝”。另外,为兜底户协调公益性岗位,调整低保等各项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困难。

xx驻村以后,一方面从群众入手,解决群众之急,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唤醒村委会班子的积极性,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到脱贫攻坚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出一个个致富带头人。

带伤上阵,积极迎接脱贫验收

为确保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工作顺利通过,xx村积极组织村委会成员与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对全村进行了全面清查。骨折未愈的xx,也是没有闲下来,硬是拖着打着石膏的胳膊到村上开展工作,对全村xx户建档立卡户逐一入户,再次确认“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积极联系县税务局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完善各类资料,落实帮扶措施,靠实帮扶责任。

为进一步巩固夯实扶贫工作成果,他带领帮扶责任人到帮扶户家中,同村民拉家常、问冷暖、讲政策,详细了解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同他们一起想办法,积极探寻致富新门路。据统计,自他上任以来,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为贫困户协调解决种牛养殖5户;协调解决小额贷款x户;协调解决农村公益性岗位x户,热心为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x起;逐户落实脱贫举措,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他的工作台帐和扶贫日记,别人看不懂的一些数字、符号和图画密密麻麻,这是他平时记录着走访过的贫困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再次入户对接的时间路线图……

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汇报材料 篇3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的正确领导下,区扶贫和移民局的指导下,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全身心投入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做好贫困村帮扶和指导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就2014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顺利完成11个贫困村的识别、申报工作,积极与各挂包单位取得联系。截止12月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填写《扶贫手册》、数据录入8项内容,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登记表、数据录入8项内容,为下一步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效

各帮扶单位部门多次下村走家入户,实地查看,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指导各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村脱贫规划,各驻村工作组通过详细调查,根据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与之相符的脱贫规划。

至目前,1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通过参加巴山妹家政培训、畜牧养殖业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实现减贫728人,引进各类帮扶信息31条,落实帮扶项目20个。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好各自职责,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和相关机制建设。积级争取各单位和部门的支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履行职责,将精准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目标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强化方案细化。按照区有关文件的要求,将因村施策、因人施计制订帮扶计划,帮扶计划与扶贫政策、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三)强化管理服务。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四)强化资源整合。整合各部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扶贫资源到村到户。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强化基层组织。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建设好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干部执行力,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六)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挑战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活力。

四、问题建议

优秀驻村干部事迹材料 篇4

在乡党委政府、庆丰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发配合下,仅仅围绕“一宣四帮”的总要求,以“三真三实”为总载体,切实落实“八个一”的总任务。在工作中,理清帮扶思路,找准帮扶点,确保了驻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理清驻村工作思路

张晓敏同志积极与上级部门及乡党委政府联系,在庆丰村支两委的帮助下,走访了学校,医院、百货商店、豆腐铺、种烟大户、低保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低保户、空巢老人等各个群体,基本掌握了庆丰村的人口状况,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状况,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农业种植结构以及畜牧养殖结构。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庆丰村理清发展思路。(1)道路基础设施急需改善。庆丰村地处边陲,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距离碧峰乡人民政府驻地13公里。其中有8公里的路为泥土路,多为晴通雨阻,安全隐患大,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内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普通的四轮车无法通行。尤其是庆丰村通往弯丘完小的公路,涉及到上千群众和100多师生的通行和生产生活问题,人员及物质往来全靠人力肩挑背驼,弯丘完小100多学生的营养午餐所需的材料,需靠学校的老师等人力运送。目前,村内募集资金自行修葺,但是由于所需资金量较大,至今还没有开工。(2)烤烟烤房短缺。烤烟是庆丰村乃至碧峰乡的经济支柱,也是庆丰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进一步发展烤烟,留住外出打工的人员,庆丰村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村内募集资金建立了三间烤房,如今烤烟种植面积增大,由于烤烟烤房的短缺,到了烤烟收获季节,一部分烤烟得不到及时的烘烤,烤烟质量下降,种植烤烟总收入减少,打击了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目前短缺烤房2间。(3)方竹低产林改造。庆丰村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1600米,村内遍布方竹林8000余亩,年产方竹笋6000斤,可谓是庆丰村发展的一大优势资源。目前尚有3000亩方竹低产林改造。真正把方竹产业变成庆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立足农村,加强学习

张晓敏同志驻村以来以来,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履行一名驻村干部应尽的义务。团结班子,摆正位子,维护村两委班子的权威,尽心协助村干部干好各项工作。

三、细心做好观察员,真心做好信息传递员

张晓敏同志驻村以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对村民民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一个良好的观察员。积极与农委相关部们接洽,向主要领导汇报了驻村点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困难,做好了一个信息传递员。

四、贯彻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

1.在春种之时,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肥料短缺问题,组织市土肥站员工自掏腰包,为10位极贫困农户免费发放了1袋40公斤的肥料。解决了春种的燃眉之急。

2.召开多次农业技术培训,涵盖烤烟水稻、玉米等种植技术,发送技术培训资料100多册。

3.张晓敏同志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看苗情、查病害,为农户提供一定是技术指导,同时联系了农委有关部门,免费为庆丰村民提供1吨农药,包括除草剂和杀虫剂。

团结就是力量,他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都以诚相待,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把两委班子凝聚到一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谱写庆丰村美好的明天。

村位于左坊镇政府左前方,属丘陵地带,东临资溪交界,206国道穿越境而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等同志带领红一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革命老区红色摇蓝,地理位置优越,境内特产丰饶,林茂粮丰,民风淳朴,全村有耕地面积2500亩,林地面积1.3万亩,总人口1258人,主要以优质西瓜、南丰蜜桔、药材为主导产业,有6个自然村6个村小组,村委会至各周边乡镇修通水泥路,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引进了江西金木生猪有限公司,党支部紧紧依靠和团结全村群众,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努力把后龚村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注重学习提素质,当好村民“示范员”

几年来,他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在新形势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学习教育。他每周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特别是在村级学教活动中,他自觉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八荣八耻”认真查找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工作,为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议事会、群众代表议事会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遇事同其商量,工作请其监督,并虚心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的建议。

深入群众察民情,当好村民“代言员”

为尽快了解最新情况,他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报村委和镇有关领导,通过积极反映用水难等一批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引起了镇有关部门重视,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些村民说:“占瑞生同志,这么关心农民的事,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排解纠纷促和谐,当好村民“维稳员”

后龚村离镇政府较近,上传下达比较方便,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他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上访现象大为减少,为维护地方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章立制抓规范,当好村民“当家员”

为了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占瑞生同志首先是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接着根据上级下发村务工作规则又结合该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成各个村务工作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日常村务工作管理、财务管理、民主决策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干部的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新农村发展,正确引导村民用好选举权。

兴办实事帮民富,当好村民“领路员”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他积极跑关系,找门路,争取上级资金,几年来,新修公路5.7km,73户建了沼气池,全村都吃上了自来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的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得到了落实,2010年改造农田1500余亩,2011年元月实行了村委会搬迁,在206国旁总投资32万余元兴建了新村委会办公大楼,改善办公条件,方便了群众。

为拓宽致富渠道,寻找新的致富路子,他把目光投向了殖业。为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村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定期聘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服务,积极协调小额贷款,并优先保证养殖户用水用电,使全村养鱼户达967家,几乎家家都是养鱼专业户,精养面积10000亩。为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促民增收,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外出打工,向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利用每年春节在外打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了解用工信息,鼓励打工人员自己创业,带领本村劳力外出,为家乡做贡献;另一方面,及时帮助外出打工劳力少的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通过占瑞生同志的努力,后龚村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起色,群众对村干部和党员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在乡党委政府、庆丰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发配合下,仅仅围绕“一宣四帮”的总要求,以“三真三实”为总载体,切实落实“八个一”的总任务。在工作中,理清帮扶思路,找准帮扶点,确保了驻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理清驻村工作思路

张晓敏同志积极与上级部门及乡党委政府联系,在庆丰村支两委的帮助下,走访了学校,医院、百货商店、豆腐铺、种烟大户、低保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低保户、空巢老人等各个群体,基本掌握了庆丰村的人口状况,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状况,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农业种植结构以及畜牧养殖结构。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庆丰村理清发展思路。(1)道路基础设施急需改善。庆丰村地处边陲,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距离碧峰乡人民政府驻地13公里。其中有8公里的路为泥土路,多为晴通雨阻,安全隐患大,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内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普通的四轮车无法通行。尤其是庆丰村通往弯丘完小的公路,涉及到上千群众和100多师生的通行和生产生活问题,人员及物质往来全靠人力肩挑背驼,弯丘完小100多学生的营养午餐所需的材料,需靠学校的老师等人力运送。目前,村内募集资金自行修葺,但是由于所需资金量较大,至今还没有开工。(2)烤烟烤房短缺。烤烟是庆丰村乃至碧峰乡的经济支柱,也是庆丰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进一步发展烤烟,留住外出打工的人员,庆丰村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村内募集资金建立了三间烤房,如今烤烟种植面积增大,由于烤烟烤房的短缺,到了烤烟收获季节,一部分烤烟得不到及时的烘烤,烤烟质量下降,种植烤烟总收入减少,打击了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目前短缺烤房2间。(3)方竹低产林改造。庆丰村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1600米,村内遍布方竹林8000余亩,年产方竹笋6000斤,可谓是庆丰村发展的一大优势资源。目前尚有3000亩方竹低产林改造。真正把方竹产业变成庆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立足农村,加强学习

张晓敏同志驻村以来以来,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履行一名驻村干部应尽的义务。团结班子,摆正位子,维护村两委班子的权威,尽心协助村干部干好各项工作。

三、细心做好观察员,真心做好信息传递员

张晓敏同志驻村以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群众,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对村民民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一个良好的观察员。积极与农委相关部们接洽,向主要领导汇报了驻村点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困难,做好了一个信息传递员。

四、贯彻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

1.在春种之时,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肥料短缺问题,组织市土肥站员工自掏腰包,为10位极贫困农户免费发放了1袋40公斤的肥料。解决了春种的燃眉之急。

2.召开多次农业技术培训,涵盖烤烟水稻、玉米等种植技术,发送技术培训资料100多册。

3.张晓敏同志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看苗情、查病害,为农户提供一定是技术指导,同时联系了农委有关部门,免费为庆丰村民提供1吨农药,包括除草剂和杀虫剂。

团结就是力量,他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都以诚相待,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把两委班子凝聚到一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谱写庆丰村美好的明天。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跨越了30年不懈奋斗的历程。经过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全体同志30年的努力,换来了陕西省三北地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生态环境新局面。截止20**年,陕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累计完成造林293.1万公顷(其中第一阶段完成276.9万公顷,为规划任务的123.4%),三北地区森林面积达31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的12.9%提高到现在的25.8%,“三纵三横九大片”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格局已基本形成,林业产业迅速发展,建成了面积达千万亩、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经济林产业基地,许多地方呈现出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的喜人景象。

多年来,省防护林站4次被评为陕西省林业厅先进集体,5次荣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推广奖,1996年、2001年被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三北工程协调发展。

陕西省三北工程区域面积占据全省半壁山河,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为保证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完成,省防护林站始终把工程规划设计作为切入点,精心组织编制了陕西省三北防护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设的分期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设计。按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关中平原区突出农田林网建设;渭北高原区突出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陕北黄土丘陵区突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林建设;长城沿线风沙区突出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建设等总体建设布局。

北部风沙区建成了以大型林带为骨架、以片林为依托、总面积达124.6万公顷的防护林体系,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1.8%增加到了30.7%,固定、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1.3%,沙区生态状况实现了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东部黄河沿岸以红枣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水保林,目前已建成面积达13.3万公顷,年产量20多万吨,年产值达6亿多元的红枣基地,枣区农民仅红枣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600多元,实现了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渭北旱塬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少有的最佳林果优生区。到目前,已发展以苹果、梨、花椒、核桃、柿子等具有区域优势的优质经济林基地100多万公顷,年产各类干鲜果品近千万吨,产值超过百亿元。

关中平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他们把农田防护林、“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作为工程的主攻方向,累计建设农田林网7万多公顷,庇护农田67万公顷,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80万吨左右;从2007年开始的“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省级试点村已达200多个,农村面貌正在朝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二、规范管理,注重质量,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工程管理工作是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的核心工作。为了使三北工程建设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制定了工程管理办法、封山育林规定、作业设计办法、检查验收办法以及相关技术规程和实施细则,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上。一是抓好工程立项与造林作业设计关;二是抓好工程造林的种苗、整地、栽植关;三是实行行政、科研、业务、农户等“四位一体”的科技运行机制;四是推行工程建设首长负责制、招标制、质量责任追究制、监理制等新的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树立样板,培养典型,营造三北工程良好氛围。

陕西省防护林站注重培育工程建设典型、树立样板。全省三北地区先后培养和树立了如郭秀明、石光银、牛玉琴式的典型人物和韩城花椒地埂防护林、礼泉建陵综合治理示范、神木马场梁治理示范区、榆靖高速公路防风固沙林建设、横山雷龙湾乡哈兔湾综合治理等治理样板,在先进模范和治理样板的影响带动下,三北地区形成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护林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据调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非公有制林业造林面积已达66.3万公顷。

四、强化领导,政策驱动,促进三北工程长足发展。

防护林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此,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三十年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材料、竖立标牌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出现了许多“领导带头,真抓实干,亲自办点,率先垂范,一届接着一届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本蓝图绘到底”的防护林建设强劲势头;充分发挥政策的能动作用,通过承包、拍卖、租赁、兼并等方式,吸引社会各方向林业建设流动;在国家重点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对所有参与防护林建设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上,积极推行合同制造林,坚持做到项目与资金、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驻村队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驻村以来,*同志认真履职,用实际行动为**的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精细调研,摸准村情,确立扶贫工作思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入户走访,摸准村情户情,确立扶贫工作思路。

通过逐户走访,他深刻认识到:该村的脱贫关键,就是调整种植结构,以大面积种草带动家家户户养羊,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种草养羊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同时要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上级出台的各类脱贫攻坚和惠农产业政策,使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用政策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结合村情,他提出了“强组织,建产业,争项目、求外援”的工作思路。

二、抓党建,重宣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好组织基础。

为解决该村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他多措并举,两手抓。一方面抓党建促脱贫。带领全体党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同时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促使党员在宣传政策、发展产业、扫黑除恶、移风易俗、村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在*合作社、*合作社分别成立了产业发展党小组,通过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实现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全覆盖,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是抓宣传提民意。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他把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职责,通过制作发放宣传彩页、手机编发信息、入户开会讲解等多种方式努力把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人饮场窖建设、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低保兜底、社会救助、残疾人补贴、卫生厕所建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落实、牛羊保险、种植保险等每一项政策都精准精确宣传到户到人。

三、抓种草、抓养羊,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夯实产业基础。

紧紧围绕将**村打造为养羊示范村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动员*合作社流转土地930亩,种植张杂谷520亩、大燕麦410亩,带动农户种植紫花苜蓿1980亩、大燕麦2594亩、甜高粱954亩和荞麦、胡麻3000多亩;

动员兴丰育农合作社开展规范化提升,新建了隔离舍、青贮池、污水池、掩埋坑、堆粪场、党建活动室等,调引湖羊1000只,带动发展湖羊自养户35户;

动员*合作社依托世行项目调引黑山羊1800只,投放1300只,带动贫困户130户。

四、争取外援,夯实基础,确保帮扶到位。

为了早日帮助该村脱贫,他积极联系、多方争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道路建设上,争取交通局修建*涵洞1处、*过水桥1座、*沙砾路4公里、配套过水桥1座,*砂砾路11.5公里,配套过水桥1座,*砂砾路7.5公里,配套过水桥1座,实现组组通砂砾路。在阵地建设上,协调*水泥公司新建农民培训讲堂4间80平方米,配套桌椅50套并争取县委办筹资1万元,配备安装了音响话筒设备;

在农电改造上,协调供电公司对全村342户农户实施了三相动力电改造,为两户距离远的农户单独修建了变压器;

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上,助力乡村成功举办了农民运动会;

在密切干群关系上,春节前为168户贫困户送去了灯笼和大米,春耕时为每户送去了肥料;

在村居环境卫生整治上,动员群众对室内外、庄前屋后卫生进行大清理、大清扫、大清洗,组织驻村、包村、村组干部和卫生保洁员、道路养护员、护林员组建环境卫生打扫组,开展了村户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举,极大地助推了该村扶贫攻坚的发展步伐,受到了该村群众的热烈称赞。

五、真诚倾注,结成了“帮扶亲”。

针对贫困户情况,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单位筹资10多万元,争取**帮扶资金30余万元,帮助贫困群众实施危房改造、集流场窖和养殖棚圈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助推产业发展,稳定增加收入。组织37名帮扶干部到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和慰问等活动,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化肥等,帮助他们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

驻村干部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篇6

她是柔肩担重任的铿锵玫瑰,立下“脱贫未捷绝不回城”的铮铮誓言,以实干践初心拔穷根、谋福祉,力促“软弱涣散党组织”蜕变为自治区星级党组织,她就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区“最美公务员”——*县*镇党委委员*。

“我们的*可不简单呢!”——在*镇*村,当地村民说起*时,无不为她竖起大拇指。*年起就在*县*镇*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她用默默的付出践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扶贫)优秀工作队员,*年荣获自治区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柔肩担重任不脱贫摘帽誓不回城

*镇*村离县城*多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耕和外出务工,村级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因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的原因,被列为全县最后一批脱贫目标村。

*年,*任*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三中队队长,被单位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县城来到贫困村的她,看到坑坑洼洼的泥路、黑暗的乡村小道、简便的基础设施......她既心酸又坚定,当时她就定下目标——*村不脱贫摘帽绝不回城!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坚信只要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一定能想办法让*村逐步发展壮大。*第一件事就是要帮助村里实现路路通,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村级道路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她像钉子一样钉在项目建设上,硬化*公里村屯道路,修建*公里的水利工程,建好*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个自然村的灯光球场,安装行政村主要道路的路灯及摄像头,新建*平米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争取两百多万修建河堤使得农田免收旱涝灾害……三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路上,她无愧贫困群众,却深深亏欠了家人。父亲病重住院,她却没有时间在病床前尽孝,只是匆匆赶到医院看望父亲,便被父亲催促快点回村工作。*惦记着村里老百姓,一步一回头忍痛离开病床前的父亲,可就在离开的当晚,父亲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一转身便是永别,留下的只有父亲病床前的一双旧解放鞋,这成了*内心永远的伤痛。送走父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暗暗发誓要尽快让*村脱贫摘帽,告慰九泉之下父亲的嘱托。

一心谋发展凭着一股犟劲拔穷根

*村不仅戴着“贫困村”的帽子,还顶着“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头衔。为打破*村发展瓶颈,她在盘活农村合作社上做文章,以“在产业链上建组织、强服务、富农户”为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抓党建促脱贫。带领两委成员走村入户反复调研,找到了支部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加强支部建设的良药。通过建章立制、设岗定责、分片落实,村级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起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员亮身份”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增强支部核心作用和战斗力,党群关系日益融洽,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年,*村党总支从“软弱涣散党组织”蜕变成为全县“优秀党组织”,*年*村获评自治区三星级基层党组织。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充分利用县农业农村局这个强大后盾,结合村里实际,以种植柑橘、优质水稻、根茎薯类“*+*”模式为经济增长点的主打产业,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建立*县帮富农产品种销专业合作社、*县万胜果蔬种植合作社等十多家合作社。目前*村新种植柑橘*余亩,优质水稻*余亩,*年全村产业覆盖率达到*%以上,每年为村集体创收*万元以上的分红,*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实现“黄金橘、致富稻、摇钱树”的发展之路。

誓为百姓谋福祉力做群众贴心人

*心系群众,村民们把她当贴心人,事无巨细都喜欢找她,她也在群众最需要的紧要关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她心系困难群众产业发展,积极联系养殖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贫困户养殖生产,并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很多贫困户通过养殖业成功脱贫。

扶贫先扶智,得知村小学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她为村小学争取到*万多元爱心捐款购买设备,并争取到*万元改水改厕项目经费,彻底改善学生厕所环境,得到师生一致好评。得知贫困学生曾令宁兄妹、李有弟姐妹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乡失去经济来源面临辍学,她利用上*卫视《第一书记》栏目的机会,为他们筹集了*万多元爱心捐款,使他们得以继续上学。当得知贫困学生*因为家人病故、残障等原因面临无钱上学的困境时,她找到媒体平台和爱心团队,为*募集到爱心物资达*万多元,*因此能够继续完成学业。贫困户李连安因家里困难,孩子在家出生没有出生证明成为“黑户”难以入学,*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免做费用高昂的亲子鉴定就办理好了有关证明材料,帮孩子解决了户口和入学问题。

驻村扶贫工作队典型事迹材料 篇7

xx村位于xx镇政府西部距镇政府x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约x公里,是全县最远的村屯。xx村有三个自然屯分别是xx,其中王家街至新立屯的屯间公路仍是自然路。全村人口xx户,x人。贫困户x户,x人。其中一二级残疾x户。耕地面积x亩,水浇田x亩,全部为山坡地。2017年11月工作队深知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相比其他村要大的多,但仍毅然决然的扎根这里,带领村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走向富裕的小康生活。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包村工作的前提。为详细掌握xx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xx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专访群众,同当地群众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帮扶xx村脱贫致富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相互关系,为驻xx村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第一书记杨卫华想到了上级帮扶单位交通局,向李天利局长及局党委汇报了关于王家街至新立屯依然为土公路,百姓出行困难,严重制约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争取为百姓修建这条公路。李局长接到汇报后高度重视并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经研究决定,局党委为新立屯屯间修建两处过水路面,并将王家街至新立屯公路维修事宜向县委、县政府请示。会后,安排分管业务副局长李永贵,公路管理所长白子平,路政队长杨卫华马上进行实地勘测,并制定了相应的修建方案。在汛期来临前修建好了两处过水路面,消除了洪水安全隐患并给屯间的百姓出行带来了便捷。为此工作队及局党委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在驻村开展脱贫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能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修通了王家街至新立屯的通村公路,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困难,严重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顽疾。现王家街至新立屯的通村公路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通过入户了解贫困户庄永财因母亲去世花光积蓄,在危房改造前吃水及工程用水面临困难,第一书记杨卫华了解到他家里有一口深水井但是没有水泵及饮水设施,个人自费为庄永财买来了水泵及相关的饮水设施。当把水泵及饮水设施拿到庄永财的面前时,堂堂的七尺男儿竟然痛哭流涕,正说明了他心里的苦及无奈,我们心里也坚定了坚决打赢xx村脱贫攻坚战,一定要带领村民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决心。

xx的地理环境受限及百姓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落后,使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工作队常常加班至深夜,整理档案核对贫困户信息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详细计划。在此期间,通过不间断的分析、研判把贫困户的产业全部落实到位,施策率达到了100%。

扶贫先从头脑扶。每次入户均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逐步让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和决心。驻村工作队主动学习扶贫政策,摸透扶贫精髓,抓住扶贫要点,增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采取发放告知单、入户讲解、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生动局面。先后发放了“扶贫政策”宣传单200余份,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展板5块等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平时工作队会经常对贫困户进行入户宣讲相关政策,并逐户做好家庭情况的记录,对于老弱病残,也做好了相应的备注。真正的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主动到驻点来了解情况的群众,工作队会热情接待并及时为他们作出解答。通过聊天方式把扶贫的政策宣讲给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工作队的心中有百姓,大大提高了百姓对政策的了解率。

2018年7月16日这天接到暴雨通知,工作队主动到村委陪同村书记值班,雨后配合村书记进行灾害统计,返回村部队灾害进行汇总时,紧邻村部的一座桥被山洪冲断,王家街的百姓被困在河西,工作队与村书记商量后马上联系铲车为百姓抢修出一条便道,解决了王家街百姓的忧虑。水火无情,人有情。工作队一直与村两委共同在抗洪一线,说明了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心系百姓,一切以百姓利益为主,也体现出了工作队对xx村委会的工作支持与工作配合。

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 篇8

中国共产党的部分职务称为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于19成立初时翻译苏联共产党的“书记”(俄语:дьяк)而来,另当时职位最低的“书记”一词,也可显示为民做事、不作官僚的决心。

2016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典型事迹材料:

30多年前,一场发轫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林业科技推广站个人先进事迹土地改革,掀起了中国全方位改革的帷幕。由此,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作为一面旗帜享誉全国。

前,作为安徽省财政厅的选派干部,39岁的沈浩来到小岗村这片厚重的土地,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用一腔热血激活了小岗村一潭春水,直至11月6日,疲倦的沈浩睡下后再没有醒来……

斯人已逝,但沈浩精神却在江淮大地上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探求就里、艰苦奋斗的求实作风

“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清明时节,江淮大地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漫步在小岗村宽敞笔直的“友谊大道”上,两旁一座座白墙黛瓦文明市民标兵事迹材料的徽派建筑新居耸立,望着这块浸染过沈浩心血和汗水的土地,记者的思绪不禁飞回到了10年前。

2月,沈浩带着组织的重托踏上了小岗村的土地。

“身”入基层、“心”入百姓。上任伊始,沈浩就开始起早贪黑、挨家逐户地耐心访谈……30多个日夜,将全村100多户人家门头“数”了两遍,对小岗的实际情况更是了然于胸。

小岗究竟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尽快走向共同富裕?沈浩以所学专长,结合小岗实际,与村两委一班人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

思路有了,如何干起来?改造村里“友谊大道”东头的一条泥巴路,成为沈浩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沈浩没有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而是将全村男女老少组织起来,按劳取酬。这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唤起每位村民对小岗事业的参与感。

沈浩一有时间就到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次,车子轧倒了水泥模板,刚拌好的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水泥熟料洒到地上,一时找不到锹,沈浩袖子一挽,用手一捧捧把水泥料捧回路基。不久,这条水泥路高质量完成,还节余了一半的资金。

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一条路修好了,沈浩的形象也立了起来。“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村民们竖起大拇指。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

“这样的好干部,谁能不拥护?”

小岗村村东的道路尽头,便是小岗陵园。苍松翠柏之间,沈浩长眠于他深爱的土地。拾级而上,人们来到墓前深深鞠躬,寄托哀思。

“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转至碑后,默念碑文,追忆事迹,缅怀精神。

任职6年间,沈浩时刻关心、牵挂着小岗村村民。

为方便村民随时进来,他的房间从不上锁。3月,小岗村与石马、严岗三村合并,找他的人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更多了。村干部怕影响他休息,趁他外出时在楼下装了个铁门。沈浩看到后很不高兴:“乡亲们找我肯定有事,这样做不是把我与他们隔开了吗?”这扇铁门也就从没锁过。

“有困难,找沈浩”,这是小岗村民的口头禅。沈浩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奔波为民,辛劳为民,没日没夜地为群众办事,无私无畏地替百姓解忧。村民谁家有困难,他心里都有一本账,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早已躺下的沈浩,不放心住在危房中的村民徐庆山,撑着雨伞冲进大雨中。由于泥路湿滑,他的鞋子掉了,就干脆打赤脚来到徐庆山家,直到为徐庆山安排好住处睡下,才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拎着鞋子离开。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家境贫寒、常年生病,沈浩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后,立即把她践行群众路线先进典型海军女舰员队事迹材料送到医院,跟院长说:“尽管给她治病,出院了我来结账!”

“沈书记处处为小岗村着想,这样的好干部,谁能不拥护?”沈浩离开5年来,谈起他在小岗村的点点滴滴,村民们依然记忆犹新。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

“我爱你爸爸,别做贪官。”

新落成的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单位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专程前来缅怀沈浩。

一张照片引得诸多观众驻足深思。这是沈浩到小岗任职后,女儿沈王一送他的一张个人照,女儿特意在照片背面留下几行稚嫩的文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

任职期间,沈浩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做人重形象,做事讲原则,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6年中,沈浩为小岗村民都翻建了新房,而他始终租住在村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妻子王晓勤来看望他,发现条件如此简陋,难过得流下眼泪。

20春节,沈浩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除夕晚上,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一个侄子问:“小叔,听说明年你们要上不少大项目,能不能介绍点工程给我做做。”沈浩听了,把筷子一放,严肃地说:“这可不行,上面把我派到小岗,是让我把小岗搞好,而不是谋私利的,这个忙我不能帮!”当时饭桌上的气氛很尴尬,年夜饭最后也不欢而散。

沈浩在小岗村任职的6年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除了外出开会、招商,基本都在村里。每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中午才回家,年初二又回到村里……直到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11项必须在年底前完成的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一副挽联凝练了沈浩的6年小岗时代先锋最贴民心就业局长先进事迹材料

生活,同时也是沈浩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作为沈浩精神的发源地,安徽省进一步掀起学习沈浩精神的热潮,组织党员干部把沈浩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反复对照,深入查摆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沈浩同志看齐。

沈浩生前接受采访。

沈浩墓碑前的大理石上,有一片已被烧黑,那是清明期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三三两两自发来祭奠沈浩时烧纸钱留下的。

“你是累死的啊,像你这样的好书记,太难得了。”前些日子,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立华又照例去祭奠沈浩:“你一个人来了小岗,清明了,我来看看你。也许当时我们就不应该按红手印把你留下……”

红手印,在小岗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以“托孤”的形式按下红手印,掀开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0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了把沈浩留下,一共按下过351个红手印。“他是我们的亲人哪。”“这孩子好啊,能干事!”“他不图一点私利,是难得的好干部。”这些都是村民最质朴的表达。

现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张行宇感慨:“个个红手印都是群众对他的深情呐。作为沈浩的接力者,和他比起来,我还有差距,要向他学的有很多。”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沈浩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已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的一面镜子。

日日夜夜走访村民,当干部不图虚名

小岗村友谊大道两旁,小楼林立。放眼望去,四车道的柏油马路两旁集聚了数家亿元企业,来大包干纪念馆参观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的游客络绎不绝。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个乡村,你甚至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现代化小镇。

20,当脸孔白净的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大家投来的是怀疑的目光。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在心里嘀咕:“省城来的干部,是想借小岗村名气‘镀金’吧,肯定没两个月就走了。”

可让严金昌没想到的是,沈浩刚到小岗村1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起早贪黑,围绕“小岗村究竟要怎么发展”的话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3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将全村108户农民家跑了至少两遍,将小岗村的“家底”及大伙的想法都装进了心里。

当时村里仅有一条800米长的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村里能有更好走的水泥路。知道大家的想法后,沈浩就开始跑上跑下争取资金。为了让“肥水不流外人田”,沈浩还和几位大包干带头人合计,“自己的路自己修”。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修路,让村民们对这位第一书记的看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村里人叹服:“沈浩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沈浩不分白天黑夜,都在筹划着如何让“中国改革第一村”脱贫致富,乃至把名气打得更响。他的售票处网店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书桌上摆满了《乡村的前途》《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等上百本杂志书籍;一遇到重大决策,他都要找大包干带头人们坐下来“拉拉呱”。

同样作为村干部,对比沈浩的务实作风,有些人惭愧了:“工作做决策时,往往是村两委班子几个人坐在办公室一合计,想当然就去干了,不听群众意见,决策时‘拍脑袋’,办砸了‘拍屁股’,难怪群众反感。当干部,就不能玩花架子;当干部,就不能图虚名。”

可以说,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的2300元增长到6600元,112户村民搬进了小区;大包干纪念馆等景点的修建,让小岗村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曾经没有一家工业的小岗村,已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南连省城的101国道、北至省道307的小岗快捷通道打通后,从村到县的路程缩短了20多公里。

沈浩虽然走了,但他踏实干事的创业精神依然在传承。

年和沈浩同一批到村任职的省地税局选派干部、现任涡阳县小辛居委会党总支第一书记杨传杰,已3次下派,先后7年在两个贫困村任职。最近,在任期即将结束时,面对苦苦挽留他的村民,他决定留下来再干几年:“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但是口袋还没鼓起来,我的事情还没做完。看着自己修的路,看着老百姓乐呵呵的笑脸,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我理解沈浩。”

眼皮从不往上翻,心中装满群众

小岗村改革大道一旁,有一座黑瓦白墙的两层徽派建筑,这是村敬老院,是沈浩当年为了让村里的孤寡公司研究室博士事迹材料老人老有所养而修建的。

午后,几位老人坐在长廊上晒太阳。当得知我们来采访沈浩事迹时,73岁的张道维老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拉着我们到处看:“这里有食堂,房间里还有卫生间,以前我一个人住在草房里,要不是沈浩,我死了都没人知道。”老人用最质朴的话语表达着对沈浩的想念。

沈浩生前的住地离敬老院不远,从动工到封顶,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站在西窗看看那灯火通明的工地。月6日,沈浩因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第一线,当时,他的案头上还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其中一项内容是:“小岗村敬老院工程,11月15日前完工。”

沈浩的心中,满装着群众的需求。

村民韩庆江不会忘记,当年他家屋子漏雨,沈浩第二天就开会研究给他修房;困难户韩德国不会忘记,家里没钱给孙儿买奶粉,沈浩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关友林全家不会忘记,逢年过节,沈浩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小岗村村民们都知道,沈浩住处的门从不上锁,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推门而入。

大伙对沈浩评价最多的是:“没架子,眼皮从不往上翻。”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六安市舒城县幸福村党委书记

国土档案管理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杨龙和一直把沈浩当成一面镜子,时常用他对照自己和身边的村干部,他反思:“沈浩虽然是省厅下派的干部,可一点官架子都没有。而我们呢,本身是群众,村干部时间当长了,就把自己当成了官,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很不对。”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安徽省提出远学焦裕禄、近学沈浩,力求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目前,全省共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活动联系点5322个,派出督导组1264个,全省95%以上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期望活得更有价值,生活似苦行

“我们基层不是没有‘四风’问题。现在日子好过了,一些村干部也有了享受享受的心理。”对照沈浩这面镜子,杨龙和的话直截了当,“有些村干部认为,只要集体的钱不装进自己的腰包,吃点喝点玩点,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个别干部,群众不送礼不请吃饭就拖着不办事,这样的‘享乐欲’和‘奢靡病’应当及时制止。”

沈浩生前,桌上一直放着女儿沈王一10岁时的一张照片,相框背面是女儿歪歪斜斜的几行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女儿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小岗村6年,沈浩不仅没做贪官,反而过得像个苦行僧。

6年时间里,沈浩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没有卫生间,条件还不如村民家;6年会计先进事迹材料时间里,他对自己很“抠门”,棉鞋,是从地摊上花5元钱买的,线衣袖子已经脱线,被房东扔了,可他又捡了回来,说穿上外套就看不见了。妻子王晓勤看着心酸,很不理解:“家里也不是没条件买点好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对自己好点呢?”沈浩说:“生活太讲究,就容易变质。”

对自己吝啬,但对村民和同事,沈浩却非常慷慨。

大学生村官赵玲记得,2008年刚来小岗村,沈浩给他们一批大学生村官屋子安了新空调、装了电视机,配了新电脑。“可他自己用的,还是省财政厅淘汰的。”

和沈浩共事了6年的同事记得,当时村里集体经济没有钱,为了开展工作,沈浩把自家的桑塔纳开来,好多交通票都是自掏腰包,“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垫付的油票、交通费、差旅费等各种票据就有数万元。”

“人生的目的,不应是追求奢靡享乐,而应像沈浩那样做有价值的事情。”让马鞍山市当涂县鑫龙村大学生村官陈邵霏感触最深的是沈浩日记里的那句:“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活得更有价值。”

上一篇:如何在简历中避免不利因素下一篇:成语结婚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