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杨靖宇

2024-07-02

爱国英雄杨靖宇(共12篇)

爱国英雄杨靖宇 篇1

今天我翻开了一本读物,当读完了这篇《英雄杨靖宇》的文章后,不禁为其震撼人心的故事而感慨,我实在佩服他那爱国的热情与顽强的精神。杨靖宇将军虽然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但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1940年,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牺牲在日本鬼子的枪林弹雨中。凶残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肚子,惊诧地发现,他的胃里竟是一些没有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等,而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在东北冰天雪地的大山林里,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将士们,跟日本鬼子打游击战,一打就是好几年。

因为一直周旋在山林中,不要说粮食,就是野草也没得吃,连草都被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底下。将士们只好吃那些坚硬干涩的树皮,他们剥掉树的外皮,用刀一点一点割下稍微泛绿的嫩皮,嚼啊嚼,可,这哪里是填肚子的东西呢!……为了纪念英勇的杨靖宇将军,朱老总还为靖宇陵园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曾久久不能平静,看到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坐在宽敞而又明亮的教室中学习,是多么的幸福呀,所以在学习上我决心要克服困难,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不畏惧在学习中所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像将军那样藐视困难,努力学习,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刻苦勤奋,掌握好所学习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效祖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杨靖宇英雄事迹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世代为农的马性之家里。他的妈妈经常给他讲英雄故事,他受到了这些故事的影响为抗日打下了基础。他在家乡一直抵制日货。后来又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经常带几个同学去抵制日货。在那年冬天,他又根据河南省委的安排,同战友回到了他的故乡——确山。

在确山,他和一个混熟了的守城的军阀士兵说:“你能教我持枪扛枪的方法吗?”“行呀,这还不容易!”杨靖宇拿起枪扛上肩,士兵在后边边吃早饭边喊:“一二一。”杨靖宇快出城门了,士兵喊:“向后转!”杨靖宇说:“朋友,我不向后转,我要回家了。”他扔了两块银元,边跑边喊:“朋友,对不起。我知道,你丢了枪,交不了差,这银元给你做路费,你回家吧!”士兵一想觉得也好,捡起银元,回了老家。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了杨靖宇的机智和勇敢,并且想到给士兵银元的法子,让士兵不再追自己的妙招,我要向他学习他的机智。

在最后的斗争中,由于叛徒的出卖,他陷入了敌人的重兵的重重围困之中孤身一人战斗了五天五夜,直至壮烈牺牲。我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体会到他的爱国主义的强烈。

杨靖宇读后感的作文

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的心中英雄是邱少云,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情愿被活活烧死;有的人的心中英雄是董存瑞,因为他肯为了革命的胜利舍身炸桥。而我心中的英雄则是杨靖宇。

在对敌人的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时,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杨靖宇只能率部下逃到山上。在山上,积雪有二三尺厚,连草都挖不着找不着。杨靖宇等人只能以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明明在山上冻得受不了,衣服都冻成了冰,去不敢生火,生怕引来敌人。当时又饿又冷,杨靖宇等人难再力战,又因叛徒出卖,使敌人找到了杨靖宇,并展开猛烈攻击。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先不说杨靖宇苦苦地在雪山上撑了那么多天,就是那吃棉絮,一般人都做不到。曾有一位扮演杨靖宇的演员说:“当时我们是真把棉絮放到嘴里,一吸气,棉絮就跑了进去,那难受的感觉非语言能描述!”就这一点,杨靖宇就让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宁愿在雪山上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也不愿去过日寇所谓的“荣华富贵的生活”。

虽然杨靖宇留下的语录不多,但他那愿为革命献身的不屈精神永远活在世人心中,好似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杨靖宇600字读后感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

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杨靖宇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学的儿歌里有一首是这样的:寒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

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那时您的名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时的我只知道您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却不知道您的传奇事迹,而现在的我已经完完全全的了解了您,了解了您那可歌可泣的事迹。

您的事迹无一不把我折服,无一不使我敬佩。

当您在开封火车站站前街头,大声疾呼:“同胞们,赶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同心协力,举起铁拳打一切帝国主义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时,您就下定决心要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在您短暂的三十五个春秋里,有多少个不眼夜,您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辛劳,有多少个烈日寒冬。

您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奋斗,又有多少个日日夜夜。

您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奔波。

在您短暂的三十五个春秋里,您五次在敌人的牢狱里受到酷刑,可您却没有一次向敌人低头,更没有一次说出党的机密。

您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放弃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参加抗日战争的十一年来,您就没再回过一次家,没再见过一次家人。

难道您不想家吗?不思念家人吗?不!您想啊!您也思念啊!但是为了革命,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您放弃了,放弃了个人的利益。

爱国英雄杨靖宇 篇2

传奇书写,主要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即要表现出非同寻常来。杨靖宇烈士本身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只带两名警卫员却能在林海雪原中拖垮几百日伪军,他数天只吃树根和棉花却仍能坚持战斗,就连敌人都对他肃然起敬。传奇是刻画杨靖宇形象的核心, 亦为表现杨靖宇的文艺作品赢得了较高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少年杨靖宇》便立足于这一核心, 在刻画少年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时具有较为明显的传奇意识,着力表现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少年,来吻合中国人心目中的传奇英雄杨靖宇的形象。在影片中,还是学龄前的马尚德便设计将财主李二鸟家的恶狗杀死埋掉,来给穷苦乡亲出气。杀狗计划设计得很完美且不失童真,执行得也很顺利,甚至不像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做到的。然而,对马尚德这种超乎寻常的表现, 却是影片主创传奇意识的体现,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传奇意识来刻画出不同寻常的杨靖宇。这种传奇意识在片中还有众多呈现,这些看似与其真实年龄不符的情节,都是在凸显作者的传奇意识,表现出杨靖宇的少年传奇经历。

提到杨靖宇,大部分观众会联想到东北抗联,杨靖宇烈士的确以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战经历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传奇和丰碑。然而,杨靖宇却并非东北人,他出生于河南确山并在此度过了他短暂人生的大半时光,因此,他的传奇性格主要是在中原文化的浸润中铸就的,《少年杨靖宇》 便重点表现了这种浸润。影片在具备传奇意识的同时,展现了中原文化对杨靖宇传奇性格的影响,真实地展现了杨靖宇的成长氛围,从而更为艺术性地呈现出了英雄的传奇经历。

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风 篇3

1905年2月13日,马尚德(后化名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马尚德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在学校期间,他受革命思想影响,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后来,受党组织派遣,马尚德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

那时,马尚德的公开身份是李湾村小学教员。邻村姑娘张君利用到李湾村姑妈家串门的机会,不时到马尚德任教的教室窗外偷听这位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教员讲课。天长日久,马尚德也发现了她。1926年,他们喜结连理。次年她为马尚德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取名马从云。1927年5月,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马尚德发动刘店秋收暴动,成功后,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又领导了确山10万农民大暴动。这位贤惠的农家女子惊喜地发现,她敬慕的马尚德,原来是在百姓中威望极高的共产党人。

在女儿马锦云刚出生5天的夜里,马尚德忽然带着满身寒气回来了。他表情沉重地对张君说:“明天我要出趟远门,也许几年也不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时年22岁的张君知道丈夫这次肯定又去干大事,她点点头,马尚德看了正在熟睡中的儿女一眼便匆匆走了。谁知这一别竞成永诀。

马尚德离家一年后,张君年迈的婆婆因病去世了,从此,张君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为躲避敌伪追捕,东躲西藏,逃荒要饭,吃尽了苦头。

1942年春季的一天,在鞭炮声中,18岁的方绣云嫁到了距确山县城偏远的李湾村,成了村东头马家的儿媳妇,丈夫叫马从云,婆婆叫张君,这个家庭特别贫寒,只有苦命的婆婆一人支撑着这个家。

自从进了马家那天起,方绣云的印象中婆婆真苦呀。公爹马尚德4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婆婆张君嫁到马家后,上侍老下扶幼苦不堪言。在张君的苦苦企盼中,一双儿女慢慢长大了。每到黄昏,张君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院门口,痴痴地凝望着村口那条小路,当年,参加革命的丈夫就是从这条小路走出去的。院中夫君亲手栽下的槐树,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却没有丈夫一点音信。

夫妻一别成绝唱

嫁到马家后,方绣云得知公爹十几年前离开李湾村后音信全无,外出具体干什么她不知道,婆婆也不告诉她。后来才知道,公爹离家以前在当地曾闹过革命,多次被敌人追捕。方绣云终于理解了婆婆忧郁的眼神,她是在为公爹担心啊。

1945年日本投降了,可夫君仍无消息。这时积劳成疾的张君患了重病,临死前,将儿子和儿媳叫到床前叮嘱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我们全家都在想他啊。”去世时年仅40岁的张君哪里知道,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先她而去,牺牲在白山黑水间。

马尚德告别妻子后,先秘密从事了一段地下工作。1929年春天,他被党组织派赴东北工作。1934年,他成为拥有4000余人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同年,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二次大会将马尚德选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后来,为了斗争的需要,他化名为“杨靖宇”。

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随后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东北几十个县开辟了广大游击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抗联中最大一支主力军,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斗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1938年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杨靖宇率部进入长白山区建立了密营。

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时又展开讨伐。部队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最后,他带60余人东进。

1940年2月18日,两个警卫员下山买粮牺牲。2月23日,杨靖宇孤身被围,战至最后,英勇就义。日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后,剖开其遗体,发现他胃里除了树皮、草根和棉絮外,没有一粒粮食。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的牺牲地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2月23日,其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合葬在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题写“杨靖宇烈士纪念碑”碑名。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题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名。杨靖宇由此成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受到党中央两代领导核心题词的抗联领导人。

家中珍藏三张照片

195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几位干部来到方绣云家,把正在吃饭的马从云仔细打量了许久激动地说:“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杨司令的后代!”当方绣云和丈夫听到父亲当年抗联时的老战友冯仲云,讲述父亲1940年在长白山密林深处打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的事迹时痛哭起来,她没想到父亲会死得那么惨,死后又被日本人割去了头颅。

原来,将军牺牲后,一直到1950年兴建东北烈士纪念馆时,他的出生地也不清楚。当时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发黄了的杨靖宇履历表,就在这时,一张刊载了杨易辰撰写的回忆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的文童,让他们眼前一亮。不久,他们在沈阳见到了时任中共辽宁省委负责人的杨易辰,杨易辰确切地告诉他们,杨司令的老家肯定在河南,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

在驻马店李湾村,他们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得知马从云的母亲等了18年后已于1945年病故的消息时,他们惟有唏嘘长叹。

1958年2月23日,马从云轻唤着父亲的名字来到吉林,终于见到了父亲杨靖宇,不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马从云和方绣云夫妇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她们看到了父亲牺牲时背靠的那棵粗壮挺拔的松树,山上仍然可见日军留下的碉堡,以及被炸倒在地上的红松树,它们默默地见证着那场激烈战斗。走时,马从云从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带回去一块桦树皮,至今仍被方绣云老人珍藏在柜子里,她看一次掉一次泪。

在方绣云老人的家中,仅存一张少年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为了保存这张照片,公婆张君曾把他藏在墙缝里,逃亡时缝在女儿马锦云的衣服里,目前这张照片保存在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内。

nlc202309022109

方绣云老人还珍藏有两张发黄的珍贵照片,其中一张是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放在汽车上进行示威的照片。笔者看到,车上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隐约可见白布上写着“杨司令之末路”字样。另一张照片上则是日军正在庆祝所谓的“胜利”,将军的头颅被放在叠在一起的两张桌子上。

河南省博物院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刘晓辉说,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传记女作家泽地久枝来到通化靖宇陵园拜谒。她在将军塑像前长跪不起。原来,抗战时期,她在吉林读书,经常看到日伪通缉的告示,十分崇敬将军,于是开始搜集有关将军的资料,日本投降后,她把积累了10余年的资料带回日本,撰写杨靖宇传。

子孙是普通的铁路职工

今年已88岁高龄的方绣云老人。住在郑州市铁路局材料厂家属院,如今将军的儿子和女儿早已作吉。她是马家惟一清楚知道将军家事的人。

后来,马从云在信阳铁路学校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他妹妹被分到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1964年8月,身患肝癌的马从云出差途中死在江苏镇江,年仅37岁,他的遗骨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锦云也因病去世。

今年61岁的马继先对爷爷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感受,爷爷离家去关外时,爸爸才1岁多,姑姑才出生5天。在她刚懂事时就听爸爸讲爷爷的故事,爷爷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在她心里打上了深深烙印。

马继先的5个兄弟姐妹的名字当中都有一个“继”字。从大到小依次是: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马继先兄妹都在郑州铁略局工作,姑姑家7个孩子都是工人或农民。

马继先兄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教,从上学到工作,从没对周围的人炫耀过他们是杨靖宇的后代,后来同事们知道后都惊讶地说:“你怎么不早说呀?”马继先说:“爷爷的功绩是我们的骄傲,却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多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爷爷。”

今年53岁的马继志,从小在奶奶及父母那里,听到过许多关于爷爷生前英勇抗日的故事,稍大后,又读了描述爷爷英勇事迹的许多书。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英雄爷爷,一直活在他心里。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父亲临终前的一句话:“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更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向政府提要求,捞好处。”这番语重心长的嘱托,激励着马继志。

1977年到1981年,马继志曾在河南某部服役,当兵没几个月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了三等功。在部队时,他从未声张自己的爷爷是杨靖字。

7年见证靖宇县变化

马继民曾在南海舰队服役4年,后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每去吉林,马继民的内心就受到震动。

2004年,马继民在哈尔滨参加靖宇公园杨靖宇铜像落成仪式时,当时来看热闹的人很多,老百姓争先恐后想看看杨靖宇的孙子长什么样。

2005年,马继民到吉林省白山市参加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时,靖宇县组织抗联后代重走抗联路的这次经历,让马继民对这座以爷爷名字命名的县城有了更深的感情。这年7月,马继民到当年爷爷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担任县长助理一职。临走时,母亲对他说:“到靖宇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要踏实工作,多作贡献。”

随后的7年里,马继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一个人住办公室,每天都在食堂吃饭。现在,马继民半年在郑州市铁路局工作,半年到靖宇县负责红色旅游开发。

在马继民的努力下,杨靖宇殉国地等抗联遗址得到修缮和有效保护,红色旅游成为靖宇县的“名片”,杨靖宇殉国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有力推动了靖宇县的旅游发展。

7年来,马继民亲眼见证了靖宇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发展。马继民刚来那年,靖宇县财政收入只有八九千万元,而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已突破3亿元。马继民认为,“身为杨靖宇后代,能亲证、亲历靖宇的变化,我很欣慰,很自豪”。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做《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读到这里我感到了日本人的残暴没有人性,也感到了杨靖宇的坚强不屈,英勇无比的那种爱国情感,宁死也不屈服。

虽然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结束,但日本人还一次次侵占中国领土,想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就是这样:日本人无耻的侵占了中国领土,中国强烈警告,还派海监船去巡逻。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已经研制成功,再也不允许外国侵略。中华已经奋起,成为领航者。

一座座数不尽的墓碑,一片片洒过鲜血的土地,见证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过去的影像资料,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新的时代,新的中华,把握住新世纪的航舵,用速度,用实力,进行新的开拓。要做冲天腾飞的巨龙,而不是沉睡的雄狮。

《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篇5

杨靖宇本名叫马尚德,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幼年时期的他从身边的父老乡亲们与父母亲的经历得知了那时日本侵略者的许多所作所为,感到十分的气愤,便在他那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从此,他便一直向着这个梦想努力着。

看到这里,我深受感触。爱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品质,可事实并非如此。在那时,到处都是投降于国外的汉奸,像杨靖宇这样有着很大理想的人已经十分稀少,更不要说去努力奋斗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有坚定的信念,这便是我对杨靖宇佩服的第一个原因。

杨靖宇就如中国革命史上一颗闪耀的红星。带领东北地区人民成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担任了总指挥。在那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不顾生命,不顾安危,长期率领在冰天雪地中转战东南海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不过英雄总会死的,在东南满地区秋季反“讨伐”作战中,他带领部分警卫,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5昼夜。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残忍的日军将杨靖宇将军割头剖腹后,发现他胃里除了枯草、树皮,竟无一粒粮食。这个消息不仅!惊动了当时在场的日本士兵,更是令所有的中国人民所敬佩。

转眼间,70年过去了,那段铁血燃烧的岁月也变成了过去。但像杨靖宇这样的英雄人物却永远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虽说现在已经没有战争,但当祖国需要我们时,我们就要尽到自己的力量,不管何时何地,无论富裕贫困,永远拥有一份爱国之心,担当起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范文 篇6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英勇的杨靖宇率领部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最后只剩不到三百人。可恨的是,队伍中有人叛变,当了日本鬼子的走狗!出卖了杨静宇。

当时,杨靖宇将军已经5天没有吃到粮食,只能靠树皮和草根充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率领部队钻进了深山老林。莽莽林海雪原,沃雪千里,林海无边。可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他双脚严重冻伤,身患重感冒。战士们个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杨靖宇率领部队靠两支手枪和两百多发子弹,与敌人作最后的战斗。战斗中,杨靖宇左臂负伤。敌人沿着血迹疯狂追击,可依然没能追上杨靖宇。后来,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壮着胆子追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Piapia,piapia”,敌人倒下一片。英雄虎胆!杨靖宇孤身一人同敌人血战一个多小时。最终,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腿部和胸部。杨靖宇巨大的身躯倒在一棵树下,鲜血染红了洁白雪地……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鬼子将杨靖宇的尸体运到县城,割下脑袋,剖开肚子。他们要看看,这个让他们寝食不安、焦头烂额的抗联领导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结果,他们惊呆了。他们没有在杨靖宇的胃肠里找到一粒粮食,有的是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还有根本没法消化的棉絮……在场的鬼子个个都傻了:“中国、中国竟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

是的,中国就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

抗日英雄杨靖宇观后感 篇7

这段时间,我读了许多关于抗日民族英雄的故事。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凶残,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那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7.5万日军对杨靖宇的第一路军实行了疯狂“围剿”,最后,只剩下杨靖宇独自一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杨靖宇并没有向敌人屈服。饿了,就用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渴了,就抓一把雪来解渴。凭着坚强的意志单枪匹马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使敌人也为之敬畏!

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却深深感染震撼着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才换来的。做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学习杨靖宇将军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战胜困难。我们要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做新时代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励志作文素材: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篇8

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二)杨靖宇,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故事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小名马骥生,杨靖宇是他的化名,由于前期革命危险重重,为了不连累到家里人而改名了,除了杨靖宇这个化名,他还用过张贯一、乃超等名,杨靖宇为东北的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人曾派特工不惜重金抓捕杨靖宇,经未果。杨靖宇组织的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刺刀直入日军心脏,日本原想把东北作为入侵中国的踏脚石,可惜日本人算错了,在杨靖宇为首的抗日队伍用游击战,给敌人当头一棒。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最经典的是只身与敌人周旋了5天5夜,平均气温在零下20度,在山林里,要抵抗寒冷和饥饿,还要逃命,在此期间他共击毙敌人20多人。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将被流传千古。我们可以用杨靖宇的故事教育子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杨靖宇的故事是最好的教育题材。

(三)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xx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抗日英雄杨靖宇读后感作文 篇9

当您在开封火车站前的街头上高喊道:“同胞们,赶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同心协力,举起铁锤把一切帝国主义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时,您就下定决心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在三十五个春秋里,您有多少个夜没有合眼;您在短暂的三十五个春秋里,有五次被敌人关在牢里酷刑,您没有一次向敌人低头。我敬佩您,敬佩您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当您一个人面对离自己只有二百多米的敌人时,您没有恐惧,您握着双枪决定坚持到最后。当敌人呐喊道让您投降时,您只用子弹作为回答。当子弹落到您身上的时候,您强忍着痛,毫无一丝恐惧,直到有一颗子弹击中您的胸口时,您倒下了,您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并永远融入了长白山的泥土里。

您牺牲后,敌人将您的身体解剖开时,发现您胃里全是未消化的棉絮和树皮。见到这些,无一人不为吃惊,无一人不为震撼。现在我们无法想象您是如何咽下去的。我心中犹然涌起对您那崇高的敬佩,永远不朽的灵魂!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篇10

东北是日本人入侵中国最早的地方,在东北抗日军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给日军以学生的打击。日军海派大部队进行“围剿”,杨靖宇带着部队转移到了长白山的丛林中,在高寒缺氧、粮食、服装、药品完全断绝的情况下,坚持同日寇日夜战,最后,只剩下7个人,结果还是被敌人发现。可杨靖宇以顽强的毅力同敌人周旋,直到最后无情的子弹穿透了杨靖宇的胸膛,他倒下了。英雄的热血染红了这块黑土。他死后,残暴的敌人剥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肚子里竟只有野菜、树皮和棉絮。就连凶残的日军也感到震惊。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前赴后继,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我突然又想到了放牛娃王二小和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勇敢坚强?当然是强烈的爱国之情!杨靖宇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杨靖宇烈士永垂不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的幸福今天,正是英雄们在昨天以生命热血创造的明天,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捍卫祖国!

爱国英雄杨靖宇 篇11

100多年前,神州大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时,在全国上下陷入白色恐怖中,在当日寇铁蹄踏碎祖国山水时。一大批中国热血青年纷纷开始寻找救国的道路。

在第一课里,我十分敬佩杨靖宇将军和他一样坚贞不屈的英雄们。最让我敬佩的还是杨靖宇将军。1939年,在日军实行大规模地扫荡时,杨靖宇将军所在的部队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战斗在冰天雪地之中。那时部队已经弹尽粮绝,苦受着饥寒交迫之苦。但在党中央的鼓舞下,仍然坚持战斗。战士们饿了,就啃一块树皮或吃一块枯草;渴了就吃一块雪。战士们一心要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1939年10月,中央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杨靖宇率400余人站数月,到1940年2月,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只剩他一人。敌人劝他投降,但杨靖宇将军没有丝毫想投降的杂念。最后,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残忍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抗战战士这种不畏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敌人也为之震惊,因为他们都拥有“中国胃”。

英雄爱国名言警句 篇12

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7)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8)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9)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10)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1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2) 爱国如饥渴。——班固

13)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14)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15)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16)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7)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1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触控一体机使课堂教学实现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