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2024-05-07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共8篇)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伴随我国加入WTO的脚步,我国劈木机的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会不断涌入,对国内劈木机而言,挑战与机会并存。电子技术、数字控制技术、液压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给劈木机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机床的品种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高新技术介入劈木机,促进自动化、智能化无论数控加工技术在木工机械上的应用,还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化,都预示着高新科技正在向各个技术领域推进。从世界范围内的木工机械发展史看,木材加工方法有与金属加工方法同化的趋势,比如数控镂铣机的出现,便是一例。我们可否大胆预测,将来木材会被像锻造钢锭一样进行重塑定型。更多效仿金属加工手段以规模带动效益从国内发展格局看,木材加工企业或木工机械装备,均有大型化、规模化的趋势,否则将被淘汰。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简易的木工机械仍有很大的市场,很多木材加工企业还在推行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未来的木材加工企业必然走产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2)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由于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日趋减少,高品质原材料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木材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次的利用率,是木材工业的主要任务。发展各类人造板产品,提高其品质和应用范围是高效率利用木材资源最有效的途径。另外,发展全树利用,减少加工损失,提高加工精度均可在一定限度上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3)以人为本,实现绿色环保我国政府推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和六大工程建设,均是保护环境明智之举;2002年7月1日起,全面强制执行人造板产品标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不准生产、销售。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两条原则,首先是保护环境,最小限度地索取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是木材加工制品必须对人体无害或有害度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因此,未来有生命力的木工机械及木材工业产品,必然是按人机工程学设计的,符合环保要求的。

(4)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缩短加工时间,而是缩短辅助时间。缩短加工时间,除了提高切削的速度,加大进给量外,其主要的措施是工序集中,因为刀具、震动和噪音方面的原因,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因为多刀通过式联合机床和多工序集中的加工中心就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如联合了锯、铣、钻、开榫、砂光等功能的双端铣床;多种加工工艺联合的封边机;集中了多种切削加工工序的数控加工中心等。缩短辅助工作时间主要是减少非加工时间,采用附带刀库的加工中心,或采用数控流水线与柔性加工单元间自动交换工作台的方式,把辅助工作时间缩短到最低。

2如何打造一个设计、制造和科研开发的产业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性木材供应日趋紧张,加之家具标准化的普遍实施,世界家具向高技术型方向发展已成为现实。目前,国际家具生产设计呈现出几大趋势、以及制造和科研开发时应注意的事项:

(1)生产方式趋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协作化

家具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客观反映,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起就已形成,目前已成气候,如加拿大的出口家具80%是在自动线上加工的,德国除按个人要求订货制作的高档家具及一些仿古家具仍沿用手工操作之外,其它均以高度机械化方式组织生产,日本因原料所限,家具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并趋向于专业化分工协作。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家具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设备操作等方面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和家具制造”(FCAD/FCAM)、“计算机数控机床”(CNC)、“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TMS)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了家具生产进一步向专业化和协作化的方向发展,使家具真正成为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

(2)家具用材追求多样化、天然化和实木化

现代家具材料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天然木材之外,各种木质人造板材、金属、塑料、玻璃和大理石以及陶瓷等材料亦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应用,使得家具材料的品种、质地、色彩等更趋于多样化。近年来,世界家具的发展有返朴归真的趋势,结构线条讲究简洁明了、用料色泽追求自然纯真,既有传统自然的风格,又能体现出现代生活的活力。实木家具(Solid Wood Furniture),其纹理、质感、色泽等性能是钢材、塑料等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家具选材的天然化、实木化和仿真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天然实木拼板技术和印刷木纹的装饰纸、浸渍纸、装饰板、塑料薄膜及天然薄木等的帖面技术,加上涂料涂饰技术仍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3)零部件采用标准化、规格化和拆装化

随着国际标准化(SIO)的实施,世界家具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为基础,着眼于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通用化和专业化以及大批量生产。根据互换性、模数制、公差与配合的原理,使得组合、多变、拆装的家具已经进入全面系统设计的阶段,其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更为完美,KD家具(Knock-Down Furniture)、RTA家具(Ready-To-Assemble Furniture)、ETA家具(Easy-To-Assemble Furniture)、“32 mm”系列家具以及“部件=产品”、“部件+五金接口”、“购买+组装”等现代制造技术概念与理论的建立、传播和应用,充分显示了标准化、拆装化家具在设计、生产、贮存、运输、安装和使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是实现“全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4)家具设计注重科学化、系统化和合理化

从家具工业发展近况来看,现代家具正朝着材料多样、造型新颖、结构简洁、品种丰富、加工方便、节省材料、易于拆装或折叠,具有实用性、多功能性、舒适性、保健性、装饰性等方向发展。因而,现代家具的设计正趋向于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使用上可靠等方面,根据“工业设计”的理论、遵循“实用性、艺术性、工艺性、经济性、商品性、科学性”等设计原则,采用“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FCAD)等先进的设计手段,对家具的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装饰、成本、包装、信息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合理的设计。

(5)家具款式着眼自然化、个性化和高档化

90年代的今天,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一改过去传统的消费习惯,追求返朴归真和回归自然的情趣已成为人类消费的时尚。家具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商品,它既是生活、学习、工作、休闲的用品,又是文化艺术的精品。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具的精神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人们不仅可以从家具的使用过程中觉得功能的实用,而且还能从家具的表现手段上看到艺术的文雅。因而,当今世界家具款式的新趋势是崇尚自然、体现个性。在家具造型、装饰设计中,以大自然为主线,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形象美与动态美、现代美与传统美有机结合,力求使造型、装饰、功能、选材、工艺等紧密统一,充分展示“简明、朴素、自然、精湛、舒适”的生态风格和环境效能。

(6)家具市场出现国际化、贸易化和信息化

家具作为国际贸易和消费市场上常盛不衰的大宗商品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工业繁荣以及建筑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今后将更加重要。当今世界,人类已从贮币购物进入持卡购物的消费新时代,这就使得家具这种商品必须能产生让人一见钟情,而且能满足看中即可买到的现代消费心理的需求。因此,家具的发展趋势是“产、供、销”一条龙。体现“即需即供”的现代消费特点。这就要求家具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者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研究分析市场信息,使所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家具成为市场畅销的现代工业产品。

综观世界家具市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①材料质地、使用功能、艺术风格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②审美观念、消费情趣的个性化;③款式造型、花色品种的时装化;④生产销售、消费区域的多元化;⑤产品“南征北战”、“周游世界”的流通化;⑥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的信息化。

因此,要打造一个设计、制造和科研开发的产业体系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1)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促进木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快捷、高效地利用已成形的技术组织生产,是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大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是企业求发展的关键,木工机械生产的高端化、品牌化是企业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正确对待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和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当前企业应该正确思考的问题。

(2)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全球木工机械正向提高木材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安全无公害方向发展。家具工业随着市场需求水平的提高,对木工机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木工机械的发展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使之优化升级;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木工机械制造业科技进步,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要认真研究国情,立足国内,走自我发展道路。学习我国台湾木工机械发展的经验,他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关键部件购自先进国家,部分零件自制,整体组装,单机价格远远低于国外产品,其产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加大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是企业求发展的关键。现代建筑装修及家具制造业的发展与其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休戚相关。现代木制品结构、加工质量对木材加工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板式家具木桦孔间距的位置公差必须由精度很高的多排钻床来保证,而板材下料则由精密裁板机来实现。制造这些精密的木材加工机械仅仅依靠传统的工作母机是无法保证精度的,关键零部件需要通过电脑控制的加工中心来加工。因此,现代木工机械的制造,单纯靠常规加工设备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其要求,通常采用常规加工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加工中心。对于危及人身安全和损害员工健康及简单频繁、单调无味的工位,如木制品的喷漆、工件的装卸、搬运等,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用机器人、机械手代替工人操作。

(4)企业应向着标准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21世纪的企业形象应该体现全新、科学、高效的精神,因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已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陋生产发展到了科学文明生产阶段,企业管理不再是粗放的管理,而是以1509000质量体系为核心,进行制度化的科学管理,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点应着眼于市场,因此企业应及时配合市场的需求,向着标准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英杰,李瑞明,《木工机械发展简史及我国木工行业发展概况》【1998】 2,徐扬,《我国木工机械标准的发展概况、现状及展望》【2001】 3,《国内外家具家具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012】 4,曾庆移,《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2

耕作机械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首要和基础环节,其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相关的农艺技术,机、电、液压技术的进步以及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纵观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人类应用农业生产工具最早是从发明“耕、耘、耙、耒、耖、耜、耢、耠”开始的,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发展,由石器时代不断发展为铜器时代。由手工农业进入工业化农业时代以后,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专业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美国从1910年推行农业机械化到现在,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创造了仅以2.3%的农业人口,养活100%全国人口并有大量农产品出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从1955年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农业产值贡献率已达24%~30%,取得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占世界7%的耕地,温饱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实为举世所瞩目。作为农业机械化的基础环节,耕作机械技术始终走在农机发展的前列,并伴随着先进农艺技术的产生,而不断创新和发展。从目前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在农业面临能源危机、资源浪费、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地力下降、生态失调、环境污染、成本提高的严峻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农业发展战略,在所有对策中都把耕作机械的发展方向作为战略重点。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和推广适应高产农艺要求的新型农机具,研究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保护耕法和节本增效的作业技术及配套机具。

1 国内外土壤耕作机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推行保土、保墒耕作制度,适于少免耕的耕作机具已成热点。

为了减轻土壤压实、优化土层结构、减少作业能耗,开始大面积实行保土耕作制,发展少耕、免耕或覆盖耕作,如美国已有1/3以上的耕地实行少免耕耕作,另有1/3实行了覆盖耕作。研制和推广了深松机、覆盖耕作机、条状耕作机、垄耕机等少免耕机具以及主从耕作机具和心土耕作机等。为减轻土壤压实,设置轮后松土器,应用低压宽幅轮胎、门架或固定轨迹耕作动力;为了保护和提高土壤墒情,从理论上研究土壤蓄水和渗水、排水功能,发展保水耕作和节水排灌机具和系统,现正继续研究土壤耕性、通过性和压实性,轮胎和轨迹的几何形状、载荷特征及分布,动力机的支承系统,犁、耕作机和机组的振动和减震,耕作土壤信息系统和土壤→机器→作物的系统研究和模拟等,用以指导耕作机械的研究。

2) 从产品结构原理上看,驱动型耕整机械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新发展。

由拖拉机动力输出驱动的耕耘机械,由于农业生产对于精耕细作技术的需要而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已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新门类和行业。目前国外驱动型耕耘机械,按其工作部件的排列和运动方式大体上可分为4种:水平横轴式,水平斜轴式,立轴式和往复摆动式。

(1) 水平横轴式旋耕机国外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1993年产品就有56个系列,162个品种,配套动力为11.76kW,耕幅为1.4~2.8m,耕深在10~20cm,特殊耕深为30~120cm;欧洲的英、法、德、意、西班牙也是生产和使用旋耕机较多的国家,配套动力大至110.2kW,耕幅大至在3.3m。

近年来出现的新产品有:

①手扶无轮式旋耕机。如西班牙生产的MAS5型和德国生产的506型,作业时将刀滚直接安装在手扶拖拉机轮轴上,由行走装置直接驱动切削土壤,并利用土壤反力推动机器前进。这种机型的特点是小巧、轻便、灵活,适合于庭院内以及温室、大棚内的小块地作业。

②混层深耕机。一般横轴式的耕深不超过20cm,近年来日本研制的混层深耕机耕深可达120cm。工作时刀轮深埋土中,耕作时耕深可达120cm(刀轮直径的80%)。

③自动避让偏置旋耕机。如意大利CELLT农业机械工程公司生产的机型,刀滚相对于机架可横向偏移伸缩并以液压油缸推动,机架前方有触杆。作业过程中当触杆碰到果树产生偏转时,液压系统动作。

④牵引自驱式旋耕机。该机由英国研制,不需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由前后配置的水平横轴刀滚组成。该机具与传统犁相比生产率提高两倍,能耗可以降到1/3。

(2) 水平斜轴式驱动圆盘犁。

20世纪80年代新出现的集驱动式和圆盘式耕作机具之优点的一种高效节能的耕作机,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圆盘犁组旋转。日本于1983年开始应用圆盘犁。近几年东洋、松山、洋马、久保田等公司相继开发成功多种型号的产品用于水田和旱地耕作,耕幅0.8~2.9m;耕深在水田12~20cm,旱地为15~28cm。

(3) 立轴式旋耕机,在国外已有许多产品。

耕深可达20cm以上,最大耕深可达28cm,幅宽2m、配套动力44.1~51.45kW。

(4) 往复式耕耘机。

例如,意大利CELLI公司,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动力锹,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锹挖土,耕幅1~3.5m,耕深可达30~40cm,动力一般为18.375~110.25kW,还有振动深松铲(如法国、意大利)和振动式鼠道犁(日本)。

2 联合作业机成为发展方向

1) 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并推广联合作业机。在西欧各地气候条件复杂且变化急骤,适播期短,抢农时适时耕种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因而在德、法、英等国家生产和使用整体型联合作业机比较普遍。北美一带气候条件好,土地面积大、适播期长,仍使用宽幅单项作业机,但近几年美国凯斯和迪尔公司也推出了为大功率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宽幅、高效联合整地机械。在日本、韩国等地,因地块小,使用耕整、施肥、播种、铺膜联合作业机较多。

总的看,国外驱动型耕作机,近几年发展很快。其趋势是:整机和工作部件多系列、多品种化,生产批量趋小;适应少免耕法新农艺,以旋耕机为主体的整地、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得以优先发展;向宽幅、大功率、高效能发展;采用新结构、新部件和增加附件,如快速挂卸装置、动力输出轴离合器、保护器等;由机械式传动向液压传动、气力传动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技术用于作业机组的自动监测、显示和控制,自动调节耕深、机组水平、作业速度等。

2) 我国的驱动型耕耘机械,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来,因地块小,所以近些年飞速发展。目前旋耕机生产厂100余家,年产量达40万台左右。

近几年,我国也同国际发展趋势一样,受作业成本增加、地块缩小等因素的影响,联合作业机的研制和推广迅速崛起。全国各地结合当地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以旋耕机、灭茬机为主体的联合作业机,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如浅旋耕条播机、少耕条播机、旋耕施肥播种机、松旋起垄机、灭茬施肥起垄机、灭茬旋耕机、耕整播种联合作业机等,已有60多种规格型号,年产量在1.5~2万台左右。目前,黑龙江省已研制推广了多功能旋松起垄机、松旋起垄机、灭茬起垄机、玉米大垄灭茬起垄机、耕整播种联合作业机。但从整体技术水平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其主要表现在:

(1) 结构及运行性能水平低。因受拖拉机技术的制约和配套农具本身研究开发水平的限制,一些国际已采用的先进结构尚未采用,如快速挂接,短尺寸广角万向节传动轴,可调机罩、耕深和水平自控调节,快速换刀结构和安全减振装置等。

(2) 可靠性差。国产旋耕机无故障使用时间最长为370h,仅为国外的2/3。

(3) 材料和制造工艺水平低。材料以市场供应为标准,但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国际上已普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高强铸铁、低合金钢模锻。如西德杜齐耕作机,刀齿强度为10 ,并箱形零件薄壁铸造新工艺、热处理新工艺、多刀加工中心和柔性加工自动线等。

(4) 机型杂乱,三化水平低,重复低水平设计,缺乏科学严密的试验。从国际和国内今后耕作机械的方向和走势看,从学术观点上,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作业成本和维持粮食单产为目标的少耕、免耕技术和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标的精耕细作两者之间,进行长时间的争论。近年来两者共同寻求更合理的以节省能源、降低投入、增加产量为统一目标的耕作技术与配套设备。因此,研制耕作施肥播种为一体的联合作业机,成为当今国内外共同的发展方向。

3) 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对购买大农机的补贴力度逐渐加大。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不断增加,到2008年底已建成1216个,大功率拖拉机复式整地已逐渐取代了小四轮拖拉机单一整地,深松整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不断完善。深松联合整地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既能抗旱又能防涝,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逐步被农民所认识,因此浅翻深松机、杆齿式深松机、复式少耕整地机等产品数量正逐年增加。

(1) 浅翻深松机有4铧、5铧、7铧,后面配有合墒器,配套动力73.5kW以上拖拉机,深松间距35cm,深松深度30~40cm,浅翻深度15~25cm。

(2) 杆齿式深松机,作业幅宽3.5~4m,后面配有两排圆盘耙,配套动力117.6kW以上拖拉机,深松间距35cm,深松深度30~40cm , 耙茬深度15cm。

(3) 复式少耕整地机,作业幅宽3.5~6.3m,配套动力为117.6kW以上拖拉机。该机型前面两排圆盘耙,中间有一排浅松铲、一排深松铲,后面有一排合墒器,耙茬深度15cm,浅松深度20~25cm,深松深度30~40cm。

4) 从国内近期的发展看,应注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对联合作业机具所需部件参数及工作参数的研究和对部件的最佳组合及与拖拉机配套的理论研究,为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降低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的能量消耗,特别是研究大耕深以及高转速驱动部件的能耗问题。

(3) 开展联合作业机具与农艺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如不同地区和耕作区域的最佳耕作方式和作业程序的研究工作。

(4) 对联合作业机的效果和后果进行认真科学的试验分析,防止一哄而上。

3 国内外播种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 国外现状及发展

根据近几年参加国际、国内一些大型学术讨论会和查阅大量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国外种植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大体上可有以下5个特点:

1) 从机型功能上,以发展少、免耕播种机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研制开发适于联合作业的播种机,如美国、德国。

2) 从结构特点看,排种器多采用新型气力式,有气吸、气吹式、整体式排种器,可同时为12行供种,精播准确;应用保证播深一致性的仿形机构和限深机构,适宜在留茬地上作业的圆盘开沟器,有利出苗的新型镇压轮、碎土器。

3) 广泛采用新技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①电子监视仪;②耕深自动控制;③液压折叠;④在播种机上设有因需施肥微机控制系统,前端测定土壤肥力,经计算机分析后调控施肥机构,在后端自动控制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施用量;⑤播量和作业速度自动控制系统。

3.2 国内现状及发展

1) 随着精播技术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机械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更精确的排种器相继出现,如山东省研制的内充种式排种器、吉林大学的气吹式排种器、黑龙江省农机院近年通过鉴定的高速气吸式精密排种器。

2) 精密播种机大、中、小型并举。如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6/7/8/9/11行气吸式精播机、佳联公司生产的9/11行气吹式精量播种机、瓦房店播种机厂生产的4/6行精播机、勃利农机制造厂和海伦农机二厂生产的两行垄耕施肥精播机。

3) 向联合作业方向发展。黑龙江省农机院研制了耕整播种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灭茬、施肥、播种、镇压、喷药等联合作业。

4)已开始研制麦茬免耕播种机,急需研制高茬免耕地、灭茬、开沟、播种、复土的土壤耕作部件。

5) 向电子自动控制播种方向发展。

3.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 国内播种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播种部件的结构型式繁杂、三化水平低。其工艺水平低、制造质量差、铸铁质量大、塑料部件寿命短,粗制滥造现象严重。

2) 主要研究方向:

从配套机型上看,给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急需更新换代。应研制开发中、小型联合作业播种机;研制为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大豆宽幅窄行密植和大垄密植精量播种机;急需提高工艺水平提高制造质量,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摘要:由于农业现代化和农艺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耕作机械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耕作机械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依据我国的耕作模式、农艺要求和国情需要,阐述了我国耕作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耕作机械,旋耕机,灭茬,免耕,排种器,联合作业机

参考文献

[1]赵永满,王维新.国外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态热[J].农机化研究,2005(3):117-118.

采油气机械国内外发展情况及趋势 篇3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石油及天然气除了作为重要的能源外,甚至被赋予了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意义。要想获得更多的油气,就要不断提高石油工程水平,而油气采集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采油气机械是油气采集作业的关键,我国油井大多已经进入机器采集阶段,为了更好的进行采油气机械的研究,了解其发展及趋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采油气机械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论述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采油气机械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采油气;机械;发展;趋势

一、 前言

采油气机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的。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小镇钻成的第一口石油井——德雷克井,是打开了石油工业大门的金钥匙,随后石油工业的发展势不可挡,石油工业在一些国家也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上石油生产的范围和规模扩大,国际石油卡特尔形成,在1945到1973年,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工业中心,同时也是天然气储量大发现和产量大增长的时期。[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机械开采石油的国家之一,1950~1959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期,随后进入了繁盛的高速发展期,中国在这个时候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以来,石油工业仍在发展,但发展趋于稳定,加之十八大以来,中国对环境污染方面非常重视,因此中国石油工业也向低排、减污、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型。我国的采油气机械也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相关研究部门进行解决。

组成油气开采成套设备的设备品种有几百种,而油气开采工业的高速发展使设备很快更新,并不断研制出新型号规格和结构的设备,系统化的分类是其基础,分为(1)生产井设备(套管柱、筛管等)(2)井的开采设备(自喷井设备、气举设备等)(3)修井、试油和井下作业设备(起下作业车、起下作业工具等)(4)强化采油、采气和提高地层油气采收率的设备(如水处理设备、注气设备等)(5)油井产品的收集、分离(分离成油、气、水和杂质),以及油、气、凝析的计算和预处理设备和实施(如输送设备、储油设备等)、(6)海上油气田开采设备(丛式井固定平台、固定式平台基础等)(7)机修厂设备(8)动力设备。[2]

其中井的开采设备是非常关键的,油气开采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开采的设备来决定的,而现在的抽油设备的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提升采油气机械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了解采油气机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是研究采油气机械最基础的一步,本来检索了大量的资料,撰写了采油气机械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及趋势,希望对采油气机械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采油气机械国内外发展情况

采油气机械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对于海上的石油机械装备而言,国内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国外的技术水平明显比国内要发达,因此我国在海上油气采集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而对于陆上油气采集而言,国内外水平基本持平,即国内外的发展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或国外较国内技术略先进些,这也决定了我国的油气采集对象主要在陆上。国内外均重视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的发展,国内发展速度很快,大步追赶国外水平,国内主要提高采油气机械的适应性,国外主要向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节能等方向发展,国内正在从技术进口向自主创新方面发展,我国采油气机械中的抽油机、 抽油杆、 抽油泵生产量较大,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大量出口,近几年,我国生产的石油机械水平在不断提升,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石油机械设备更新较慢,对于一些装备仍需要依靠进口,因此,我国还不能称为采油机械设备制造的强国,而只能说是生产大国。[3]

当今世界主要的油田服务公司有哈里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这些公司的采油气装备都非常先进,掌握着核心技术,这对我国采油气机械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一是其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二是使我国的采油机械竞争力下降,这些都是我国在研究采油气机械时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我国采油气机械的发展方向

采油气机械的发展需要遵循正确的方向,当今计算机、自动化、电气、材料、国家政策、社会因素等对采油机械的发展均具有影响,因此只有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才能使我国采油气机械的发展更加健康、快速,同时与石油工程更好的结合。

(一)环境友好

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因此我国采油气机械在未来会向着节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抽油机来说无功补偿、改造、减小冲次,应用小抽油杆及小泵径等都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节能抽油机解决了常见的抽油机耗电量大的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并降低了采油成本,提高了采油效率。例如武汉江汉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无游梁式抽油机 ZXCY 系列抽油机,其结构内无传动装置,但是仍然可以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变,其直线运动方式也与传统方式不同。它适用于超深井、间抽井、斜直井等,扩大了抽油机的适用范围。[4]

(二)提高技术创新

我国的采油气机械与国外的主要差别在于技术创新水平,要想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发展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技术创新是石油机械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所在,技术创新是 石油机械企业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5]因此采油气机械公司为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也会向技术创新方向发展。但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近几年也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在大环境下,相信采油气机械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会有所提高。

(三)拓宽各种机械采油方法的适应范围

当今的油井条件趋于复杂化,高温高压、出砂油藏、稠油油藏、深抽井、高油气比井、斜井、偏磨井、腐蚀性油井等不断增多,原来单一的采油气机械已不能满足这些特殊油井的开采需求,因此更加具有适应性的采油气机械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如特殊型泵的研制,可以适应高油气比、出砂和稠油等特殊井况。

(四)提高耐久性及使用寿命

由于井况的复杂性不断提高,采油气机械在使用时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磨损、腐蚀等不断降低机械的耐久性及使用寿命,这无疑会增加油气井的成本。国内外各大石油机械公司、工程服务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结构等,以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定期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深刻认识采油气机械的发展及趋势是发展我国石油工程的关键。我国现在的技术水平虽然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短板还是十分明显的,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夯实基础,结合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对传统工艺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各界对于石油方面研究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我国也要加强石油机械方面的投入,才能不落后于国际浪潮,但肯定的是,我国采油气机械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也会趋于完善。(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晓娟.石油工业概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7-17

[2]李继康.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机械设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6-14

[3]李有力.机械采油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93

[4]侯尚俊.浅谈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J].工程技术,2012(03):120-122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4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整体厨房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厨房家具是以厨房建筑的具体条件为基础,以厨炊操作要求、人体及动作尺寸、厨具设备尺寸为依据,以合理划分组织空间、满足使用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具有一定审美功能的厨房专用家具。

厨房家具行业发展现状:

厨房家具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有两万多家厨房家具店,覆盖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二级城市以及超过90%的县级市场。近十家最为优秀的厨房家具企业已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达到数亿至十几亿的销售规模;三十家左右的企业已初具全国性品牌的特征或已在特定区域取得优势地位,销售规模过亿或接近过亿;另有上百家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望成为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现在国内一些厨房家具生产企业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要不了多长时间在硬件上将不会逊色国外企业。而在软件上,即设计能力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制作家具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一先天优势是外国人所不具备的,所以中国厨房家具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趋势。

厨房家具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中国厨房家具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现今已有接近14亿人口,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为世人瞩目。国家将继续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住宅建设,因而会使与住宅相关的行业得到发展,为厨房家具和配套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整体厨房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厨房家具的概念、构成、功能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厨房家具业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国内厨房家具行业及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橱柜行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厨房家具业的关联产业做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厨房家具行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5

题目 CRM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三月

I

摘要

客户关系管理是目前国际上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成为近年来国际管理界和信息技术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项管理工程,CRM 自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的具体应用中,更夹杂了部分“中国特色”。在CRM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CRM的起源和内涵,再从国内外展开分析CRM现状,最后提出CRM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CRM;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II

目录

摘要..........................................................................................................II 目录.........................................................................................................III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1

1.1 CRM的概念..................................................................................................1 1.2 CRM的内涵..................................................................................................2

第2章 相关理论.....................................................................................3

2.1 国外研究现状...............................................................................................3 2.2 国内研究现状...............................................................................................4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5

第3章 CRM的发展趋势.......................................................................7

3.1 社交型CRM势不可挡................................................................................7 3.2 基于云的CRM服务将继续获得进一步发展............................................8 3.3 根据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流程改进顺序.......................................................8 3.4 CRM将与其它关键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8 3.5 CRM将成为信息的汇聚地..........................................................................9

参考文献.................................................................................................10

III 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

1.1 CRM的概念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在美国最早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在1980年初便有所谓的“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即专门收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所有信息;1985年,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了关系营销的概念,使人们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1990年则演变成包括电话服务中心支持资料分析的客户关怀(Customer care)。1999年,Gartner Group公司最先提出了CRM概念。

对于CRM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不同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都有不同的表述[1]。Gartner Group公司认为CRM是代表增进利益、、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其强调CRM是一种商业战略而不是一套系统。Carlson Marketing Group则认为CRM是通过培养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经销商或客户对该企业更积极的偏爱或爱好,留住他们以此提高企业的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对此,Hurwitz Group提出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而IBM公司所理解的CRM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

综合来看,CRM是一个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方法和过程[2],是是企业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的实现。

同时,CRM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客户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的经营策略,该策略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CRM软件的支持。企业以追求最大赢利为最终目的,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CRM的应用是立足企业利益的,同时方便了客户,让客户满意。在企业管理中,CRM将首当其冲地应用于各企业的销售、销售组织和服务组织,为企业带来长久增值和竞争力[3]。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1章 CRM理论及其研究

1.2 CRM的内涵

(1)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是否能够达到最大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有三个重要的关注点:即客户利润率,客户购买的选择标准以及客户细分,也就是根据客户需求特征细分客户,满足客户购买的选择标准,最终实现客户利润率的最大化。

(2)一种现代经营管理理念:CRM主要吸收了“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等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通过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来建立长久稳定的客户关系。

(3)集合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CRM主要集成的最新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Internet和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CRM相关咨询技术等。CRM主要实现手段是融合了各种IT技术的CRM软件。

(4)企业与客户的一种竞合性博弈[4]: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指出,客户和企企业之间不再是供需矛盾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竞争条件下的合作性博弈,是一种持续型的学习关系。

(5)是一套完整的业务解决方案:成功的CRM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业务解决方案,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2章 相关理论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虽然这些研究还处在十分零散的状态,但也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5]。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是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萌芽的时期,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理念的探讨。1980年初“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理论被提出,即专门收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所有信息;到1985年,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了关系营销的概念,使人们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对CRM的探讨较第一阶段更为深刻。90年代初期,客户关系管理体现为销售力量自动化系统(SFA)、客户服务系统(CSS);1996年发展为集销售、服务于一体化的呼叫中心(call center);代表性的研究有John·J·Sviokla和Benson·P·Shapiro的《寻找客户》和《保持顾客》,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客户忠诚、客户保持、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度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这一阶段CRM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已经向实用化阶段迈进。1998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CRM开始向ECRM方向发展。这一阶段,各组织、公司等相继推出他们的CRM理念。Gartner Group、Carlson Marketing Group、Hurwitz Group等积极推出他们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IBM、Oracle等公司也相继推出CRM系统。这一时期的CRM研究侧重实务研究,研究重点也变成CRM的企业实施策略以及CRM系统分析性功能研究。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CRM的研究处于平稳阶段,各项研究继续向深入开展。客户价值与公司绩效、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得到实证(Teck-YoungEng,2004;D.R.Lehmann & J.A.Stuart,2004);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客户价值的评价应用中去(H.W.Shin & S.Y.Sohn,2003);客户终生价值也有了新的进展,并应用到重点客户的筛选和企业资源分配上。

对于CRM的应用,CRM 自提出之后,其市场就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CRM软件产品主要有SAP 公司的My SAP CRM,Siebel 公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2章 相关理论

司的Siebel System,Oracle 公司的Oracle CRM,微软公司的 Microsoft CRM 等软件产品。

国外CRM 软件的优势主要体现为:(1)国外CRM软件起步较早,完整性和成熟性高,开发了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2)国外CRM 软件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其设计思路蕴涵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3)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这些CRM软件,并且与ERP系统和SCM系统集成,使得国外CRM系统的应用优势更加突出;(4)国外CRM软件对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支持不遗余力,使得其易用性大大加强。

国外凭借CRM起步早,在研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实施经验,软件较为成熟,稳定性高,功能模块健全。当然,国外的CRM软件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过这些不足并不影响CRM的发展。

2.2 国内研究现状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描述了客户关系从一种状态(或一个阶段)向另一种状态(或另一个阶段)运动的总体特征。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是从动态角度研究客户关系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国内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徐忠海等人[6]将客户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核心阶段,即客户关系的建立、客户关系的的维系和客户关系的恢复,而每个核心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阶段。陈明亮等人[3]提出了一个四阶段模型,将客户生命周期划分为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和退化期四个阶段。

有关客户价值的研究也是目前国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健康等人[7]提出了一个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模型,并且对该价值链模型的基本环节和支持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齐佳音等人[8]提出了一种种评价客户一企业价值(客户流向企业的价值)的充分价值评价体系,不仅能充分地反映客户在现在和将来所能带给企业的利润的净现值,还强调了销售量与客户带给企业发展潜力的贡献两项指标的重要性。刘英姿等人[9]构建了一个将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联系起来的价值链模型,表明了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之间联系与互动的过程,企业必须从客户视角来分析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结合客户需求的状况,通过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大客户感知价值,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客户价值。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CRM市场日趋成熟,而大型企业的CRM市场已经饱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2章 相关理论

和。CRM在我国的市场体系并不完善,我国企业大多还处于CRM的教育和培育阶段。无论从产品、区域、行业,还是销售来看,整个市场都还不健全。不过CRM也逐渐被国内企业熟知并应用,较早实施CRM的企业主要集中于银行、电信、保险、航空等行业,此外主要是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面对国外著名厂商的大量进入,国内软件公司也积极投入到CRM软件的开发当中。继北京联成互动第一家发布中小企业CRM软件产品后,相继有用友、中圣、金蝶等一批软件公司发布了自己的CRM产品[10]。

学术界对于CRM的研究,近几年来也主要集中在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和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等方向。邹鹏等[11]基于决策树方法给出了一个客客户利润贡献度的评价模型。张酷等人[12]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重决策树组合分类方法来进行客户获取分析。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客户关系管理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Forrester研究所把基于Internet平台和电子商务战略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称作“eCRM”。他们认为,eCRM是一个把跨通信渠道、跨事务功能和跨用户的客户关系统一在一起的网络中心方法。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非接触经济”,交易双方越是“非接触”,客户关系管理就越显得重要。而且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客户不再以地理位置为界限,客户数量远大于传统商务模式下的规模。电子商务模式下,空前的客户规模和即时对客户行为做出反应。这一切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有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支持。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架构中承担着关键角色,客户关系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导致企业电子商务实践的成败。Bryan Bergeron认为,网络能够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整合到其他接触点无法达到的程度。他认为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整合可以实现快捷性、廉价性、普及性、可塑性、自动记录、低边际成本、个性化等优势。R.H.Terdeman和Mark Sweiger等人认为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电子商务与数据仓库是密不可分的,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缺少数据仓库支持的客户关系管理难以取得成功,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的融合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2章 相关理论

实施CRM的基础就是客户数据,数据仓库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此项问题的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在CRM中,数据仓库的目标就是决策支持,数据仓库技术在改善交易系统数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Chris Todman认为,采用个性化的销售方法,必须尽可能了解有关客户详情和行为的信息,而只有通过提取、转换、装载(ETL)等程序建立起来的以CRM为中心的数据仓库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大量的客户数据,当这些数据的规模成为“海量”数据时,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就成为必然。数据挖掘就是从庞大的客户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尚不为人知的趋势或模式,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Alex Berson等人提出,数据挖掘能帮助销售人员更准确的定位销售活动,并使活动紧密结合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愿望和状态。数据挖掘软件能自动地从庞大的数据堆中找出好的预测客户购买行为的模式。Michael J.A.Berry和Gordon S.Linoff认为。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数据挖掘正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大企业才能将客户数据库的大量数据转变成描述顾客特征的一些图像。

(3)客户关系管理与ERP的集成问题

随着CRM理论的逐渐成熟及在商业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关于CRM与ERP(企业资源规划)的集成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人们的关注。CRM注重改进企业和客户关系,ERP注重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二者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CRM诞生之前,很多北美大中型企业已实施了ERP,而且正是在独立依靠ERP已无法取得独特竞争优势的大背景下,CRM才在这些国家盛行起业。Alex Berson等人认为,CRM与ERP的相互渗透十分重要,任何资源分配最终都将成为重要的约束条件融入CRM系统。进而优化客户的利润。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Yankee Group指出,尽管CRM与ERP通过不同途径去实现客户的价值,但能把企业前台管理与后台管理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公司将最终取得成功。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3章 CRM的发展趋势

第3章 CRM的发展趋势

3.1 社交型CRM势不可挡

CRM在企业的应用是可以将各种业务流程、人员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并保持让客户满意这一目标。不过,长久以来CRM都无法达成这个理想的目标,原因在于用户与企业的联系仅靠功利性异常强烈的消费所维系,同时以企业为中心向群体消费者扩散的单向关系维护手段绝难取得优秀的效果。

社会化网络的诞生恰恰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目标。社会化网络的关系管理模式和交互方式与CRM的客户管理方法可以无缝对接,社会化网络带给CRM最直接的变化包括:化主动为被动、柔化直接销售、关系建立更为可控和可靠、效果指标可考量。

随着Twitter和Facebook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交型CRM已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趋势。从理论上说,准确把握社交网络的脉搏可以促进变革,提高客户忠诚度,并刺激销售,提高服务质量。社交网站为面向客户人员提供了快速收集这类数据的能力。而今,将CRM与社交网络相互连接,形成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客户反馈、员工合作等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带来了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新突破。

早在2009年,甲骨文公司就已经将目光转向了社交网络所提供的巨大商业潜力,在其推出的Siebel CRM On Demand产品中融入了SNS功能,该产品的其中一个特性就是将来自内部系统的销售订单数据与外部信息混合在一起,来帮助预测销售机会;另外一种特性则是模仿Facebook网站的功能,使销售人员可以创建和加入群。

而在国内,首家企业云计算厂商八百客也首次正式提出云计算2.0和CRM2.0的概念,他们宣称将迅速完成OA和CRM的进化论。基于云计算2.0技术平台,乐8将企业社交网络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内部员工间高效、透明、便捷的沟通与协作。乐8颠覆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扭转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它能够真正帮助管理者享受到“云”端管理的乐趣。可见,随着网络的普及,技术的发展,社交型CRM的发展浪潮即将到来,未来5年无疑会成为“社交型CRM”年,而利用这种新型CRM系统为企业建立并维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3章 CRM的发展趋势

护客户关系,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3.2 基于云的CRM服务将继续获得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CRM其实就是员工在公司内部讨论分析用户的相关信息,然而真正的有价值的用户信息还是存在于公司的外部。用户自己的行为活动以及相关社交网络信息将最能反映用户的兴趣以及需求,掌握住这部分信息将对企业做好CRM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云的应用程序非常适合收集这些信息,并且能够将它们转化为有用的情报。

基于云的CRM是通过Internet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CRM应用程序。CRM可以在不提高市场预算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商机增长数量;减少业务员工作量,规范销售工作流程,解决效果过程中的撞单、忘单等现象;缩短客户服务解决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定期维护核心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

3.3 根据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流程改进顺序

CRM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提倡“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并没有针对客户的反馈做好改进工作。客户的反馈真正的体现了用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应该重视用户的反馈信息。不过,根据近来CRM的发展来看,企业将会逐渐尝试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流程改良顺序,协助办公室中的员工们更好地了解现场客户的需求。如果能够以调查结果、客户访问、社交情感数据等形式向公司中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客户反馈,那么这将可以更好地帮助员工理解他们的决策对客户所产生的影响。

3.4 CRM将与其它关键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

NetSuite产品营销高级总监Paul Turner称,客户希望CRM能够与ERP、电子商务和专业服务自动化应用完美契合在一起,以获得集成度更强、运作效率更高的业务流程体系。公司希望拥有综合性的LTC(Lead to cash 从线索到回款的合同周期管理)流程、一个完整的客户审查、更加全面的跨部门报告。同时,厂商将验证并修改他们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这一需求。

CRM与其它关键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将是一大趋势,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将会存在诸多的困难,决策者必须提防那些各自独立发展并在后期被硬性整合在一起的应用,从而实现整合利益的最大化。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第3章 CRM的发展趋势

3.5 CRM将成为信息的汇聚地

根据之前的介绍,我们知道社区型CRM在近几年将会大放光彩。随着企业与客户之间互动方式的持续增多,CRM系统将在构建坚实合作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化的运用,必然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的大量汇聚,CRM将会成为信息的汇聚地。能够有效使用CRM这一点趋势的公司将从中获得优势,他们能够将所有原本松散的环节汇聚在一起,并与每位客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通过将客户数据集中化,公司还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浙江工商大学课程考试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6

集成、Service Broker 使您的数据和其它应用无缝集成,各种新数据类型和 T-SQL 扩展带来了诸多灵活性。C、VB.Net、XQuery、XMLA、ADO.Net 2.0、SMO、AMO 等都将成为SQL Server 数据平台上开发数据相关应用的有力工具。ASP.NET ASP.Net 是建立在通用语言运行时(CLR)上的应用程序框架。他用来在服务器端构建功能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ASP.Net 提供了世界级水平的开发工具支持。在 VisualStudio.Net 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中,ASP.Net 框架由丰富的工具箱和设计器组成。所见即所得的(WYSIWYG)编辑方式、拖放服务器控件、以及自动部署,仅仅是这一强大工具所提供的一少部分功能。ASP.Net 强大而富有弹性。由于 ASP.Net 是基于CLR的,因此整个.Net平台的强大和富有弹性,同样可以应用于 web 应用程序开发者。.Net框架的类库、消息以及数据访问解决方案,都可以无缝集成到 web。ASP.Net 也是语言中立的,因此你可以选择你最熟悉的语言,或者通过几种语言来共同完成一个应用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和可行性分析该课题主要按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本系统的研究意义。可以上网搜索或者是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 料。

二、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该系统要如何做,及要做哪些东西。

三、设计出大体上的功能模块,画出模块图。

四、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细化,将每一步都想清楚。制定出每一步的做法和注意的地方。

五、对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调试,通过调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达到完善系统的目的。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7

1 激光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1.1 聚焦后, 光能转化为热能, 几乎可以熔化、气化任何材料。例如耐热合陶瓷, 英石, 金刚石等硬脆材料都能加工。

1.2 激光光斑大小可以焦聚到微米级, 输出功率可以调节, 因此可用以精密微细加工。

1.3 加工所用工具是激光束, 是非接触加工, 所以没有明显的机械力, 没有工具损耗问题。

加工速度快, 热影响区小, 容易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

1.4 和电子束加工等比较起来, 激光加工装置比较简单, 不要求复杂的抽真空装置。

1.5 激光加工是一种瞬时、局部熔化、气化的热加工, 影响因素很多,

因此, 精微加工时, 精度, 尤其是重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易保证, 必须进行反复试验, 寻找合理的参数, 才能达到一定的加工要求。

1.6 加工中产生的金属气体及火星等飞溅物, 要注意通风抽走, 操作者应戴防护镜。

2 激光加工工艺及应用

激光加工技术的传统应用主要有金属材料的激光焊接、切割、打孔、标记、表面热处理、雕刻等。随着新型激光器件的诞生、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 激光加工技术在不同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2.1 激光打孔

激光打孔是利用激光的功率密度高的特点, 将其聚焦, 是加工材料瞬间被加热熔化、汽化, 熔化物质被蒸汽的剩余压力排挤出来, 形成孔洞。激光打孔已广泛用于钟表和仪表的宝石轴承、金刚石拉丝模、化纤喷丝头等工件的加工。激光可以在纺织面料、皮革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上进行打孔切割等操作。应用领域包括制衣、制鞋、工艺品礼品制作、机器设备、零件制作等[2]。

2.2 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是利用激光束聚焦形成的高功率密度光斑, 将材料快速加热至气化温度, 蒸发形成小孔洞后, 再使光束与材料相对运动, 从而获得窄的连续切缝[3]。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应用[4]。激光切割还广泛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切割, 另外激光切割也广泛用于服装行业, 对皮革、布料进行切割。

3 激光焊接

激光焊接是将功率密度足够的激光束照射到需要焊接的材料表面, 使其局部温度升高到熔点, 被焊材料结合部位熔化成液体, 然后冷却凝固, 于是两种材料就被熔接在一起。激光焊接技术应用领域迅速扩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机车制造、机械零件制造等领域[5]。珠宝首饰业引用了激光焊接技术, 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首饰设计思维方式。借助激光焊接技术, 可制作一些结构特殊的首饰款式[6]。另外激光焊接也广泛用于钢铁行业, 如硅板焊接, 冷轧低碳钢的焊接, 钢管的焊接。

4 激光淬火

激光照射材料表面使金属表面的原子迅速蒸发, 由此发生的微冲击波会导致大量晶格缺陷的形成, 从而实现表面的硬化。激光淬火被广泛的应用于重要零件的淬火。

5 激光打标

激光打标技术是激光加工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激光打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 使表层材料汽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 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打标方法, 这对产品的防伪有特殊的意义。激光加工系统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 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 易于用软件设计标刻图样, 更改标记内容, 适应现代化生产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7]。可实现亚微米打标, 已广泛用于微电子工业和生物工程。

6 激光雕刻

在激光技术中激光雕刻技术是较常见的。激光雕刻的实现主要是利用激光束在材料表面的熔蚀效应、气化效应、光化学反应。激光雕刻广泛的应用工艺品、陶瓷、皮革、印章等的雕刻[8]。

我国激光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1961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至今, 我国激光技术也经过了五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 激光产品已在国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初步具备了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2005-2009年, 中国激光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6%, 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08-2009年, 在全球激光市场出现24.8%的负增长的情况下, 中国激光市场仍然保持15.1%的增长, 突破了100亿元规模, 成为全球激光市场中的一股新兴力量。2010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复苏,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激光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率约在18%-22%之间[9]。

近几年, 国内工业激光应用市场不断扩大, 激光加工领域不断开拓, 除了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和汽车制造业、航空、动力和能源等重工业, 正逐步向精细、微细加工集中, 向电子制造业、集成电路行业、通信、机械微加工, 以及医疗、牙科、美容仪器设备制造业等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7 结论

激光加工是一门21世纪发展极快的制造新技术, 各国政府和工业部门都非常重视激光器和激光加工技术设备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将激光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面对日益增长的巨大激光加工应用市场和国际竞争新格局, 中国的激光和激光技术产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 具有非常辽阔的市场远景, 在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激光加工有着传统机械加工不具备的某些优点, 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晋春, 白基成, 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03) .[1]刘晋春, 白基成, 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03) .

[2]刘秀清.传统机械加工与激光加工通孔质量的比较研究[J].煤矿机械, 2010, (10) .[2]刘秀清.传统机械加工与激光加工通孔质量的比较研究[J].煤矿机械, 2010, (10) .

[3]张国顺.现代激光制造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3]张国顺.现代激光制造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周建忠, 张永康.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 2000, (04) .[4]周建忠, 张永康.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 2000, (04) .

[5]李少华, 康蓉娣.激光焊接技术及其应用[J].舰船防化, 2011, (04) .[5]李少华, 康蓉娣.激光焊接技术及其应用[J].舰船防化, 2011, (04) .

[6]王昶, 袁军平.激光加工技术在珠宝首饰业中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9, (02) .[6]王昶, 袁军平.激光加工技术在珠宝首饰业中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9, (02) .

[7]尹杰, 董松金, 刘言学, 姜立勇.激光加工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机械, 2011, (09) .[7]尹杰, 董松金, 刘言学, 姜立勇.激光加工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机械, 2011, (09) .

[8]郑锦声, 陈松青.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J].机床与液压, 2008, (08) .[8]郑锦声, 陈松青.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J].机床与液压, 2008, (08) .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探析

所谓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和电子技术,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优化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连续生产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是高精密机械工程与电子控制系统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它对行业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支持为工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产成本。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和优势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完全不同,最根本的区别即自动化和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并不是多种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对输出端产品的具体功能要求,使得产品完全符合精细的生产要求,按照计划好的流程展开生产活动。完善生产环节的细节,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实现计算机控制和修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较之传统的机械制造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微控制技术,加强机械制造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和机械设备的精确性和工作效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复杂的机械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难度,许多操作无需再手动进行,而是输入指定的控制程序即可,操作十分方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机械的自动操作,排除了人工操作时的主观影响和失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合格率。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缺乏监控、报警和诊断故障等系统,无法预警机械故障等问题,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很大影响。而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机械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及时通过自我检查发现可能出现故障的部分,及时找出问题根源,同时自动采取保护措施,自动处理部分故障问题,保证了机械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极大地降低了机械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另外机械自动化产品多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取代传统的磨损部件和可动构件,降低了机械性故障的发生率,延长了机械的有效使用时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综合了多项顶尖先进技术,适用范围特别广,其制造的机械设备一般都具有复合功能,尤其在一些条件特别恶劣和不适于人工劳动力作业的工作环境下,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代替人工进行施工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网络化,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互相之间实现交互通讯和横向纵向解决问题。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以往的机械设计主要是图纸设计之后试验生产成品。图纸设计和试验生产的过程无疑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有了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利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设备,即时传输设计数据,解除空间距离对设计交流的限制。将CAD等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相结合,利用虚拟制造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对设计制造过程的模拟,构建整体模型,描述机械产品的工况,为产品生产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使软件的辅助工作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有效控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环保性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大趋势。在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时,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先进国家的固有模式,而是应密切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将机械作业生产对周边自然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危害降到最低,做到绿色生产和可循环生产,使用绿色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从设计、制造、使用到维修、回收阶段都必须考虑到环保因素,实行绿色生产。既能满足产品的经济效益要求,也要兼顾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产生危害,提高二次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开始向微型化发展。微电子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主要采用光刻和蚀刻两种超精密技术进行加工,未来将逐步向纳米级别和微米级别等更加精细的领域发展。微型机械体积小,耗能少,运用灵活,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军事和医疗相关等高端领域。

模块化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模块化是指在机械产品的研究设计阶段对机械产品进行模块分组,实现标准化和系统化,为机械制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推广打好基础。

在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时,应提高对技术人员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经验。加强创新性学习,突破传统陈旧的机械设计理念,提高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综合涉猎不同层面的科技知识,将机械设计制造与其他相关学科例如电力电气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机械制造行业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机械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是未来整个机械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坚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引导,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工业生产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戴国洪,陈志伟,蒋琴仙.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02).

[2]范荣鑫,左继成.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04).

上一篇:居民生活用电一户一表安装协议书下一篇:集团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