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2024-09-12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通用19篇)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

1.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阅读前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与信息, 提供少量的可能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语言知识, 为学生顺利阅读扫清障碍。

活动形式

(1) 谈话或以图片设置语境, 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

(2) 让学生看标题、插图等, 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

(3) 让学生回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经验, 建立阅读材料与已有经验之间的三种联系:Text to self, Text to text, Text to world。

(4) 学习少量的生词或句子。

(5) 将材料的插图打乱顺序, 让学生排序。

2.阅读中活动 (During-reading activities)

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所提供的语篇内容, 同时教师要检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情况。

活动分两个层次

(1) 阅读并了解文章总体意思;设置整体性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 互查、反馈、纠错。

(2) 深入文章内容进行细节的理解;设置不同任务进行信息转换, 学生完成任务, 互查、反馈、纠错。反馈也分两个层次: (1) Peer checking——in pairs/in groups (St-St) ; (2) Class feedback——Teacher checks and clarifies (T-Sts) 。

3.阅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activities)

可以聚焦于个别语言点, 进行语言知识的拓展;也可以开展进一步的说或写的活动, 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

在整个阅读中、阅读后的活动中, 教师要厘清任务的难度层次。

(1) 记忆性问题:答案直接在文中, 不加工就能答。

(2) 理解性问题:答案在文中, 但不一定是现成的。

(3) 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文中知识构建答案。

(4) 创造性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发挥其创造性组织答案。

(5) 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发表不同意见。

要由浅入深、针对性地设置任务,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发展, 走向成功。作为美国天赋教育的入门功夫, Critical Reading被翻译为“批判性阅读”, Critical Reading的三个层面:Reading on the lines;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第一层面是字面上的理解, 也就是文章最直白的表述。基本是who, what, where, when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直接返回文章中去寻找, 一般都是对应的。

第二层面是指文字后面作者想表达的意图, 需要引申出作者这些文字的含义是什么。读者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需要和自己过去的阅读, 经历, 经验结合起来, 需要运用一些逻辑推理或演绎。

第三层面是阅读的最高层次:Analyzing (分析) ;Synthesizing (整合) ;Applying (应用) 。

这一类的问题, 是open-ended问题, 问题进入这个层次, 就超越了文章本身。

在尝试中成长 篇2

尝试竞赛

在令人激动的文化艺术节里,我报名参加了主持人选拔赛。一想到要面对那么多的老师和同学,我的脚就开始抖,我的手就开始软,我的心就开始颤!但我又想到这是个挑战自我的机会,便硬着头皮上了。在比赛中,他人自在轻松的自我介绍、富含感情的朗诵,使我惊叹;而到我上台时,手脚已在不停地颤抖。等用微颤的声音读完了文字,抬头接受同学们鼓励的掌声时,我这才醒悟:自己原来也可以是主角。

尝试安静

我的性格活泼、开朗,很爱热闹,但有时自己又觉得似乎太过火了,所以暗下决心:尝试着做一个安静的女生。这可是一个大挑战呀!要变得文静,就得收敛脾气,连话都得少讲。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只能以“哦”“啊”等字眼来回答同学的问题,可真是憋死我了。朋友们奇怪地问:“你怎么啦?怎么变得一点都不像你?”我这才豁然开朗:只有做自己,才是真的自己。

尝试超越

班级纪律真是一日差过一日。身为副班长,我真是忍无可忍。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拍桌子,展示出河东狮吼的功力,班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这真是一种另类的尝试;我虽然很不文静,但也真是第一次这样做。没想到,不仅告诫了同学,也警示了自己——我忽然明白:只有不停地超越自己,才会了解自己的潜力。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不要“沉默是金”,而是将拿出更多的勇气去尝试、去爆发,使自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勇敢。

(指导教师:黄志婵)

点评:

在尝试中成长记叙文 篇3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成长。

那次,我初识书法。儿时是留过许多软笔作业的,但每次,俱以一篇满满的“十”或“一”滥竽充数。本以为,如此,就可以了。但人算终究不若天算,步入了初中,在一次次的`红色的“注意书写”后,妈妈便一定要我练字了。

老师不太高,是我小学同学的爸爸。很是朴实,但书法却说是极好的。忐忑地迈入门,像一只入了狼窝的羊。什么?我“轰”的一震,又是我最厌恶的墨味!那儿时看了便躲的书法教室,此时便正在自己面前。可怖的是,多都躲不掉。

我皱皱眉,很“好孩子风度”的上前问好。那老师笑了笑,给我字帖和纸、笔、墨汁,让我写“之”。不应该先讲理论么?我纳闷的接过来,坐下便写。

五号狼毫在浅黄的纸上无一丝声响,寥寥几下,一个黑色的、歪扭的“之”现于纸上,活像一只弯曲的黑蚕。对面几个小孩议论起新生们的字来了。我面上一烫,忙低下头去,伏笔便写。

表针跑过时间,极快的,无声无痕。到课间了,那几个“老学员”便和打鸣的公鸡般昂首阔步的审视起我们的字来。墨味很重,我又气血方刚,心情本就不好,此时颇是不服。气鼓鼓的,走到他们的纸前,我猛的一惊,这……很快的,沮丧走回去,像打了败仗的将军……

在尝试中成长记叙文 篇4

我一个人呆坐着,连老师走进教室都浑然不知。心里只想着昨天夜晚发生的事。

昨夜,刚吃过晚饭,哥哥便邀我去散步。夜晚的景色很美,夜空中尽是那些金色的宝石,硕大的圆月撒落下盈盈月光,将一切都染成了银色。晚风混合着雨后的清香,向我们扑面吹来,好不活泼惬意。

走着走着,在浑然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篮球场。哥哥看了篮球场,半响之后,他转过身来,对我说:“我们来场跑步比赛怎么样?”他的眼睛里闪着金光,我知道,他其实只是想体会一下完虐我的感觉,但我也不好打扰他的兴致,只好同意了,但前提是:他必须慢我二十秒再跑。他同意了。

我们站在起跑线上,随着“3、2、1开始”,我像一支离铉的箭,弹射了出去。哥哥果然信守承若,在我跑了全程的三分之一后,他才出发。

他像一只被囚禁了许久的雄鹰,一出鸟笼便“展翅高飞”,十几次呼吸的时间便追上了我,此时我们已经快到终点了。哥哥是学校里的短跑冠军,我知道再追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停了下来,止步不前。

他很快就冲过了终点,但是一看到呆站在那里的我,却这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股怒火。他对着我大吼:“为什么不追!”

“我追不上!”

“不尝试一下,你又怎么知道追不上?难道你想在还没尝试之前,就放弃吗?算了,回家!”他气呼呼的走了,只留下呆站在篮球场上的我在细细的品味他所说的话——

尝试吗?

“同学们,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问题一出,原本还喧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谁都怕被提问到。也有的人举起来手,但又很快的放了下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此时也才会过神来,但心里依旧在想着“尝试”二字。忽然,我举起了手……

“本文通过……”我话音刚落,整个教室便鸦雀无声,谁也没有想到平时总是沉默的我,今天竟发言的如此之好。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初中 篇5

曾记得,从前的我在课堂上是不善于举手发言的,因为不敢尝试,总是害怕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被同学们嘲笑,下不来台。

突然有一天,老师或许是发现了我的不足,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竟然点到我的名字,让我回答问题。

我惊慌失措地站起来,由于过度紧张,大脑竟然变成了一片空白。

“我…我…”我嗫嚅着,脸涨得通红,“我不会!”

“哈……“我的窘态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虽然脸上仍带着微笑,但她的脸上明显地书写着几分失望。她冲我摆摆手,示意我坐下,可老师那失望的表情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下课后,老师把我叫了出来:“你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啊!”

“不…不是,不知为什么,我害怕回答问题。”“你不尝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呢?况且你是那么的优秀,你一定要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勇敢地展示给大家,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不会害怕回答问题了,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的能力!老师期待你在下次课堂上的积极发言!”

又是一节语文课。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你是怎样认识的?”老师说完问题,在扫视教室一周之后,目光定格在我的身上。

举手,还是不举手?我犹疑不决。

当我再次看到老师那满是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时,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勇气,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老师看到我举起的右手,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并很快地点到我的名字。

我不再迟疑,不再犹豫,爽快地站了起来,并按照我的理解,最终完成了这次回答。当然,由于自己准备不足,我的回答并不完全符合答案的要求,尽管如此,老师还是大张旗鼓地表扬了我。

我现在在课堂上不仅敢于举手,而且还敢大胆地发言,每当此时,我就会想到老师那鼓励的眼神和自己那次不同寻常的尝试。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6

一、突出一条主线, 正确把握体验教育的基本内容

“我能行”是该校少先大队在开展体验教育中的基本内容, 是贯穿少先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主线。当代少年儿童只有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真正做到“我能行”。因此, 在体验教育活动中, 该校始终以“我能行”来激励少先队员, 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关系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并逐步细化为少年儿童可操作、可体验的形式, 通过体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夯实队伍管理, 不断强化体验教育的基础建设

体验教育中, 辅导员要从对活动包办代替转变为对活动的启发指导。因此, 中队辅导员的指导和引导非常重要。学校少先队通过每月一次的中队辅导员会议和每学期一次的辅导员经验交流会, 进行培训和切磋, 提高他们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帮助中队辅导员强化树立现代教育观, 转变旧的德育观与学生观, 实现了少先队教育观念的转变, 解决了四个层次的问题, 即: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在个性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 接纳学生个人发展的独特性;指导辅导员按照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体验教育。

三、抓住三个阵地, 拓宽体验教育的活动途径

在体验教育活动中, 该校树立了大教育观念, 构建了“以学校阵地为主体、以家庭阵地为支撑、以社会阵地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体验教育活动的格局, 从而拓宽了体验教育的活动途径, 实现了课内外、校内外互联、互动、互补的体验教育网络化。

1. 参与竞争, 努力在学校中体验, 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竞争是激发少先队员自我表现的动力, 又是培养少先队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校内阵地为主体就是把校园生活、集体生活、组织生活设为多种体验岗位, 让每一名少先队员在为同学服务、为老师服务、为集体服务、为学校服务的体验中, 尝试队干部、教师、校长、教工等不同角色的服务。先通过组织队员了解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的事迹, 在帮助队员体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树立创新志向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参与到竞争的行列里。如校园三大节日, 即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科技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小歌手赛、棋王擂台赛、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 都增强了队员们创新的勇气, 都能体验到服务的快乐以及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引导队员通过家庭体验, 帮助他们增强生活能力

家庭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点, 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以家庭生活阵地为支撑, 就是把家庭生活细化出多种体验岗位, 让队员在为父母分忧, 参与家庭劳动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根据现在家长的苦恼和孩子在家里的现实表现, 我校开展了“我是小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我爱我家”等活动, 通过做具体事情, 激励队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体验长辈的甘苦,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同时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会为父母分忧, 增强队员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 队员们在实践中得到了体验, 从基础事情做起, 认识了生活, 增强了生存能力。

3. 在社会与大自然中体验, 培养队员健全美好的心灵

以社会阵地为依托, 就是让学生会在参与社会服务和社区建设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大队活动采取了“模拟小社会, 展现大千世界”的形式, 带领队员走向社会, 创办了“废品收购中心”“物品交易中心”, 开展了“红领巾一条街”“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活动, 引导队员们了解了各行各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体验了劳动的价值, 获得了社会服务的基本素质, 在真实感受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

实践证明, 体验教育在文圣区庆阳第一小学已经让每一名少先队员找回了自信, 学会了自强;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实现了“六个一”的要求, 即: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每一名少先队员都能自豪地说:“我是人才, 我能行!”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7

关键词:观察训练;感悟训练;动笔训练

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一谈到作文,学生就怕,不知写什么好。布置写作后,部分学生半天动不了笔,部分学生赶紧翻作文书,找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中一再强调留心“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素材,寻找作文的出发点。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指出,作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积累——启发学生感悟——指导学生表达。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识到,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

一、坚持细致,长期的观察训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积累,要成为一项常规工作。七年级一开学,我布置学生准备积累本,每天记录一则事情。前两周,要求记录同学的特点,记下他的外貌,特别的语言,不同的动作。第三周,要求记录每一位老师的特点,要观察老师的衣着、动作、语言、神情。因为是新的班级,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充满了好奇心。每周利用晚自习时间,在班级展示大家的积累,读到有意思处,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特别有兴趣,在观察中,积累了很多生动的素材,为今后人物描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

农村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收集作文素材的一片天地。我指导学生观察的视野拓展到社会上,观察乡风民俗,感悟农村生活。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让学生留意,教学生筛选。积累农村语言,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神话故事、俗语、歇后语等,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要及时积累,让这些精粹成为他们写作精神的底子。追溯家乡历史,挖掘人文资源。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弄清楚村庄的起源,曾出过哪些名人,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等。观察农村变化,跳动时代脉搏。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你看,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小别墅代替了低矮的平房,奔驰在乡间的汽车、摩托车已不再是新奇事。村里兴建了健身活动场地,农民一有空就到活动中心去摆弄摆弄城里人才能玩的健身器材,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并有切身体验。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由此可知,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但如何将泉眼打开,确实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行。

二、坚持真实情感的感悟训练

从初一开始,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情感表达训练内容。我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的:

1.从课本中进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揭示出语文的趣味性,展现教材中一切美好的情感。例如,学习《背影》时,抓住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翻越站台,这是一个最感人的细节,让学生进入情景,当场表演这个特写镜头。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说出父母让你感动的细节,即诱发学生的情感,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教材就是最好的情感训练基地,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出发,引申到生活中,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2.从生活中进行感悟

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爱班集体,关注校园。说说同学之情,叙叙师生之谊,谈谈父母之爱,论论社会真情。从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成员开始,进行情感的表达训练。说说家乡的美景,美食,访访社会上各种职业的辛苦,议议生活中感人的事,要谴责的事。

系列的情感感悟训练,始终坚持表达真情实感,为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动笔训练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训练中。既注重平时把写作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也注重每一节作文课的专题训练。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安排一个小练笔,用三五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体会、收获、启发等。如果是一节诗歌课,还会让学生仿写几句诗歌。每晚自习,都要安排前一节课进行写作指导,第二节课当场完成一篇作文。从人物描写开始,进行专题指导包括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训练,抓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各个季节的特点。场景训练,写课堂,写课间操,写运动会。

总之,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它需要老师长期探索、耐心指导。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在竞争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8

成长,这个简单的词语只有十笔画,却包容了我复杂的情感。对于成长,我是憧憬之心与畏惧之感兼备。

把时光倒转到圣诞前夕。又响起了欢乐的圣诞颂,街道与商场充溢着红、白、绿的装饰,这股子欢乐的节日气氛也似乎被带入了可爱的校园,大家都在互赠礼物,一同欢庆圣诞的到来。当我“满载而归”,尽兴地准备归家时,又看到了那个奔跑的身影,依然熟悉,欢腾。“诶诶,别走呀。来,这个给你,圣诞快乐哟!”她笑靥如花。

“谢谢啦,同乐!来个抱抱吧。”我莞尔,轻巧对答。怀抱很温情,很暖心。

回想一个月前,我们俩是激烈的竞争对手。运动会赛场,各班都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旗号,可实则,谁都不愿意输呀,毕竟,是班级的荣誉呀!我载着同学们和老师的希冀,来到了200米决赛的赛场。

比赛枪声如期而至。我努力迈大步子,全速向前冲去。到弯道了,正是最重要的时刻,前面却多了个轻捷的身影,似小鹿般灵巧活泼,对我来说,却是不幸的消息。我努力加速,可拼劲全力也无法赶超,也许是前面用尽了力气,那个奔跑的身影,最终还是无法超越。我只能望其登上宝座,却无能为力。

我带着满腹懊悔,失望,回到了班级的阵营。泪水欲夺眶而出,我是载着百人目光上场的啊!却铩羽而归,多么难堪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吗?那太痛苦了,我不想长大了。

正想着,又看到了那身影,依然在奔跑,向我而来。“嘿,别沮丧。刚才真险,差点就被你赶上了呢!”我惊异,一副云里雾里的表情。那表情似乎很滑稽,她仿佛被我逗笑了。看着她,我似乎没有那么难过了,我脱口而出,说了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好啊!”那回答干脆、坚定、响亮,好似暖阳。她上前来,热情相拥。

嗯,也许,这就是成长吧!在竞争中成长,在任何小事中都有成长的机会吧。我收获了友谊,温暖。虽然有痛苦的时刻,但要坚信,清晨一定会来,黑暗也要消隐。

失败的痛苦给予人磨练,使我成长。但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阳光照进的时刻。记住,别一味执着于痛苦的阴暗面,那只会更加痛苦。女孩,耐心点,给好运一点时间。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9

想必每一个人的母亲都是十分唠叨的。“上学多穿点衣服。”“过马路要小心。”“别忘了带资料袋”。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唠叨主题。难免会有不少人对妈妈的唠叨声产生反感,但我想说的是,不管妈妈再怎么唠叨,但都是从一个目的出发:爱。因为我就是在这唠叨声中得到了成长。

在六年级的一天,我像往日一样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这时,妈妈走进了厨房,我知道,今天依然“逃”不过妈妈的唠叨声。

“有好好整理书包吗?不要再让我帮你送书或作业喔。”

“今天可能会下雨,记得把伞带上。”

“水壶装水了吗?你最近有点上火,一定记得多喝水”。

我含糊不清地说了声“嗯”,一个“厌恶”的小芽偷偷地从心中钻了出来。就知道唠叨,我又不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了,有必要吗?我拎起书包,准备去上学。在电梯口,妈妈又忍不住唠叨了起来:“今天你们要考语文是吧,好好看看题,别太粗心。”我不耐烦地打断了妈妈的.话:“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又不是第一次考试了,怕什么?”妈妈张了张嘴,好像要说些什么似的,可能是不希望我生气,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妈妈没再说话,和我一起等着电梯。

过了一会儿,妈妈突然又对着我说:“差点忘了,我看了天气预报,今天下午有可能变天,特别是傍晚的时候,风很大,你等等,我拿件外套给你……”不知是哪来的勇气,我冲着妈妈说:“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不用那么唠叨我!再说,冷不冷我自己能感觉得到,不用您瞎操心!怪不得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正说着话,电梯门打开了,我立刻走进了电梯,快速地按上了关闭按钮。在电梯门快关上时,妈妈的表情很复杂,说不清生气还是难过,那一刹那,电梯门关上了,我心里有一点儿空落落的,我这样的态度对妈妈,真的礼貌吗?

“叮铃铃!”放学了,学生们如同潮水般涌出校门,奔向自己的父母。一股冷风吹来,冻的我把脖子往衣领处缩了缩。我家离学校近,通常妈妈不大会来接我,我只能加快脚步快点往家走,不然我非感冒不可,想起早上妈妈说的话,不禁有些后悔,也有些愧疚,不过想到,接下来妈妈更会有理由唠叨我了,又一阵心烦。

“嘶——好冷啊!”我一边哈气,一边往家里的方向急急走去。这时,我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冷风中。“啊,妈妈!”我忍不住叫了出来。妈妈看见了我,三步并两步地走到我身边,又习惯性地唠叨了起来:“看看,我说什么了,今天果然降温了吧!来,快把我外套披上……”我乖乖地把厚厚的外套穿上,哇,马上不冷了,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田,让我在寒风中倍感温暖,我一路依偎着妈妈,慢慢地往家走。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的唠叨原来满含着爱意。

从那天起,我好像开始懂事,成长了,再也不抱怨妈妈的唠叨声了,因为我明白了,这是妈妈爱我的象征,妈妈的唠叨是我成长路上的温馨提示,让我了解,哪些事我应该试着承担,哪些事我应该避免犯错,也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成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让妈妈担心,也尽量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也能诚心诚意地接受妈妈的唠叨,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渐渐地,我不知不觉间成了大家眼中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0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历史学科的合作学习,是显著区别于“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指历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课堂教学环境或非课堂教学环境中,在教师或其他具有相关知识的指导者的宏观指导下,小组成员问合理分工,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负责地、主动地学习历史材料或开展历史学习活动,以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表明。合作学习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学会合作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历史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选取适宜的合作策略。

二、历史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小组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自愿结组到按座位结组的过程。最开始根据班级人数选定几个组长,然后自愿结合,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但这种分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理想,学生需要调换座位,给课堂纪律和班级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并影响学生的课间休息。后来采取了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的方式——虽然不是最好的分组方式。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最快捷、最简约有效的分组策略。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协助其分配角色,并告知各自必须完成的任务。妞制作“中国人的信仰”美术粘贴,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异质四人组,每组负责对一种中国的信仰体系研究;并协助小组分配好每个学生特定的角色和任务:研究者负责获得信息,图案设计者负责整体形象和人物粘贴的组合设计,负责解说的人描出人物轮廓、画出粘贴画的草图供教师审阅,负责注释的人主持对几位哲学家的引言进行解读的讨论。

2要严格要求合作纪律。教学活动本身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新课程理念提倡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意味着对纪律要求的放松,而是对纪律的更高要求:以往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当“录音机”,整堂课以静为主;现在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要明白教师的要求,又要动手、动口参与活动,还要静下心来听取他人意见,动静结合。历史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初中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自我控制力差;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等都是影响纪律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适时调控课堂,力争做到张弛有度,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3课堂教学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刚开始时,可设计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其做好讨论纪录;然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小结、评比。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问相互提问,小组内讨论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适时评价设计的问题和回答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组内的荣誉感。比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有一道动脑筋题: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合作式教学就在这里发挥了作用,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由于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可以自由发挥,这就为小组内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班的七八个小组发言很踊跃,有按时间来说的、有按历史情境来说的,发言内容丰富且不乏灵感。

4要关注学生认知特征,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初中的学生好动,喜欢表现自我,敢大胆指出别人的不足,能按教师要求去积极讨论。特别到七年级下学期、八年级、九年级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素质储备,合作学习更是适合他们。当然,这期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把学生的合作成果作为成绩评价的一部分,进一步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良好的评价能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具体过程和实效性的共同关注,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积极参与,使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另外,发展性教学评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和小组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如教学实践中开展的课外小组合作制作电脑历史抄报、研究性论文撰写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1

一、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其选择的材料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和目的,但是教师怎样设计数学情景,学生应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只作了简短的说明。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例如初一代数第一册(上)的核心是字母表示数,正是因为有了字母表示数,我们才能总结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定律,才形成了代数学科。这册教材以字母表示数为主线贯穿始终,列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列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同时本章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了对应的思想,用数轴把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及绝对值,研究有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意义等,通过有理数、整式概念的教学,渗透了分类思想。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思想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注重在知识介绍与展示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数学结论的导出过程,不是简单的再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尝试、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类比、假设、检验等自我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面理解问题本质,总结出教学思想方法上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例如: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时,首先从数的运算特例中,抽象概括出幂的一般运算性质。我先让学生计算10×10、23×22,底数一般化:a3a2;指数再一般化:aman;由此得法则:aman=am+n。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较好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再如: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用数的运算性质去探索式的同类运算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实现数—式的转化,也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关系。

三、点滴孕伏,不断再现,逐渐强化

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能经历一次就能正确认识并迁移,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孕伏,断断续续地再现,若隐若明地引导,日积月累地强化,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教师可给出下列题组:, 由 (1) 题过渡到 (2) 、 (3) 、 (4) , 渗透了换元的思想, (5) 、 (6) 渗透了化归思想。教师通过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可使学生的转化认识、消元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再如教师可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类比, 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学会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二学分式及其运算时, 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由分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自主展开对分式的研究。

四、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

教师在课堂中要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悟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用思想方法的同时巩固知识、技能。这样,思想方法有载体,知识、技能有灵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证明勾股定理或乘法公式时,经常由图形面积的等积变形来实现,这是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来解决的典型例子。与此相反,证明两直线垂直时,可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证明或由角的数量关系来证明,这是把图形关系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的典型例子。通过这两种转化方法的不断训练,学生才能不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精妙之处,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才能真正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上好思想方法训练课

小结课和复习课是系统知识、深化知识,使知识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挖掘提炼解题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初中数学中有许多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知识和技能。如:1.实数的分类;2.按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求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讨论;4.把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关系揭示得较为清楚的方法,是把两个三角形分为相似与不相似两大类……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六、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数学思想方法形象化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体工具,使学习信息呈现的形式多样化,扩展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如: (1) 课本上的附图,看上去是静止的,但教学过程中,借教具分解、组合、画出图形的过程是运动的; (2) 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添加辅助线,是十分典型的运动、变化、转化的过程; (3) 借助于折叠、测量、检验等手段,认识、掌握两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的特性,这个过程是运动、变化的; (4) 引导学生,用位似变换的方法,将一个已知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这个过程更是自然地运动、变化的……所有这些,都在向学生充分展示着“运动”,“变化”,“矛盾转化”等哲学思想。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2

初一时,级部曾举行过拔河比赛。当时骄阳似火,我就在操场等待着,“战争”的气息逐渐弥漫了出来。随着裁判的一声哨,我们匆匆走到比赛场地,大呼了一声:“有兄弟,绝对无敌!”当时各个同学斗志昂然的脸庞,还在我脑海中翻阅着。“预备,开始!”裁判的话音一落,我便立刻稳扎马步,手死死地拽着绳子,身体不断向后倾斜,口中不断呼喊;“1,2;1,2……”而前面的同学,个个都咬紧牙关,面目都有些狰狞,但依然不断把绳子往后拉。此时我便觉得心中有一把火,化为力量,在我身上每一处肌肉上停留。终于,经过一场拉锯战,我们取得了胜利。在初一时,我学会了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初二时,爸爸带我去爬山。在山脚,我仰望着山顶,雄拔的山峰,似欲直指苍穹,雄心壮志欲问天。我和爸爸开始了攀登。到了山腰,爸爸指向山下,说:“看到没有,原本在我们眼中的高楼,现在都变矮了。”说罢,又指向山顶,又说;“但我们还有一段辛苦的路程,还有要超越的目标。人生,学习都一样,看上去不可战胜的人,但经过努力后,我们也是能超越他的。为什么他能到‘山顶’而你不能?那你就要学会超越,努力奋斗!”山风习习,连带爸爸的话语也瞬间吹散,但吹不走在我脑海中的爸爸的话。任由山风掠过我的脸庞,我屏息了,思考着。是啊!为什么别人能考第一而我不能?为什么别人能拿各种竞赛奖而我不能?我心中有了个坚定的信念: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在初二时,我学会了超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初三时,我在中考前回忆着过去生活的一点一滴。是谁在我考场失意时安慰我?是谁每天早早地叫我起床?是谁在我寒冷时递我一件衣服?是谁在我生病时,彻夜未眠地陪伴我?是谁在担心我的学业而彻夜难眠?是谁在我开心时伴我一起大笑?是谁生我,育我,养我?没错,那就是我的父母。每当想起父母为我做的一点一滴,我的泪水就会忍不住在眼眶里徘徊。流水无痕,岁月无声。岁月的流逝不断慢慢地侵蚀着父母的身体。但我知道,父母头上显眼的白发,却不是岁月年轮的痕迹,而是望子成龙深深地渴望。我要报答父母,爱戴父母,要让他们每天开心!在初三时,我学会了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成长中的我,在不断地学习,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跃身作龙冲天飞,日行万里闯天涯。

在尝试中成长 篇13

犹记得,曾经的自己是那么的不善言辞,在课堂上的我,永远只能是一个舞台底下的观众。我从不敢大胆地发言,或者像别人那样毫不迟疑地举起手来。于是,举手发言,这成了我的致命弱点。虽然我也曾经羡慕过那些总是能在发言后博得一片掌声的同学,虽然我也曾经不断地想要改变自己,可是我总是做得不尽人意。直到后来,我发现老师常常将殷切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而此时的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我故作视而不见,然后深深地低下头去,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似乎总能够听到来自老师心底的那一声叹息。

直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课上抛出了一个难题,我先是一怔,紧接着心中又是一动,这不正是我昨天复习到的知识吗?班上的同学都在迟疑着,此时的气氛很是凝重,老师又将目光定格在了我的身上,那眼神里满是期盼,我垂着眼帘,低下了头。老师将目光转移到了别处。良久,我的耳畔才传来老师的声音:“难道你们都不会吗?”我犹豫着,想到了老师对我的殷殷期盼,我对自己的恨铁不成钢,此时的我心中有如汹涌的海浪在翻滚着,毫不平静。我不禁在心中发出质问:“为什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我仿佛被心底的这一声怒吼给问住了„„我抬起头,怯怯地举起了手,待回答完了问题后,我再次看向老师,她的眼神中有欣喜、有骄傲,老师举起了手带头为我鼓掌„„那一刻,我才真正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了许多!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4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创新精神

2 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逐渐地深入人心。著名学者罗恩菲德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 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 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 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 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经达到。”因此, 在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受到师资、教材内容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停留在临摹或“黑板示范”上, 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学习, 以临摹、模仿为主, 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发挥美术教育这一艺术学科的优势, 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认为可以做以下三方面的尝试。

一、培养兴趣,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 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 刺激儿童的材料, 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我布置的作业中, 我发现学生大多采用临摹的方式来完成美术作业, 以符合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评价标准, 有的甚至连作业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而且在这些完成的作业中, 我经常发现很多相同的元素, 这些元素或者是书本上的范画, 或者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图案。并且, 这些图形会在学生的作业中反复的出现, 很显然学生已经把美术作业当成一项任务, 以获取一个理想的分数, 那么, 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哪去了?创新的意识哪去了?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者就应该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大学之门》这课时, 我先给学生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校门, 激发学生心中的理想之门, 指出校门的设计应抓住“门顶”、“门扉”、“门柱”的外形变化, 并结合他们的学校历史与文化底蕴进行分析, 让学生进入一个非常轻松的课堂, 开动脑筋、大胆想象, 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校门来。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 而应该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让学生立足自己的学校, 研究学校的历史, 采用类比、想象等方式进行创新, 设计自己学校的校门。等设计方案完成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班级中进行自评与互评, 对有创意的地方要加以肯定, 不能简单地用对与不对来回答学生, 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提高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传统的美术课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口头讲授为主, 学生只要坐在下面安安静静的听讲即可,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们不敢创新, 不敢超越自我, 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受控于教师的讲解, 导致学生不愿意发问, 不愿意思考。现代的美术教学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 体现美术学习的多样性、创造性的特点,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对应的创新精神, 更新教育理念,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青春风采》一课时, 课前我在班级里作了一次“你心中最喜欢的校服”的情况调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 探讨自己对当前中学生穿着的看法和建议, 讨论“何谓衣着得体?”、“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你喜欢什么款式的校服?”等一系列问题。然后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五四时期”、“文革时期”和当代中国、日韩、台湾等地区不同的校服款式, 讲解服饰的色彩搭配以及衣领、款型设计与人体的关系等内容, 与学生探讨如何设计适合中学生的校服,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通过这些活动, 课堂上学生们个个勤于动脑、勇于动手, 设计出的校服即显得青春活泼, 朴素大方, 款式、颜色有了明显的差距。有几位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出了服装小样, 在校园里进行展示, 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时, 以前衣服上到处印着诡异图案等不文明现象减少了, 这无形中也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

三、参与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 美术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做一张范画, 或者在黑板上贴一张范画, 让学生进行临摹。学生学习毫无兴趣, 创新无从谈起。以前我也喜欢给学生作示范性板演,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作业的“千篇一律”。如教学生设计一款有新意的校服, 我示范运动装款式的校服, 学生就画运动装款式的校服, 我示范西装款式的校服, 则一个班大多数的学生都画西装款式的校服。这种被动地接受式学习, 极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美术的教学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 除了双基的教学外,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图片信息, 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如七年级下册《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2008北京奥运会徽标的创意构思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对标志创意和美感把握, 再通过历届奥运会徽标的欣赏, 感悟标志设计应该把握创意要求和特征要求,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 进行运动会会徽的设计, 学生马上想到了很多东西, 这时恰当引导, 就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 淡化“像不像”、“对不对”的美术评价标准,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奚天鹰, 李永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C].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

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15

一、目前中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分析

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更有甚者干脆在英语课上睡觉或玩手机。写作业更是应付了事,互相抄抄就交差。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倍感头疼,“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就是不学,有什么办法?由他去吧!”的怨言不时出现。其实,教师发牢骚、有怨言也于事无补,反而应该痛定思痛,找出问题所在,积极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从教师本身做起。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其次应该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學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能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都会有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谐了,感情融洽了,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偏袒、不歧视,多鼓励、少批评;多用Well done、Good等。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逐渐地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课,进而爱上学习。

2.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大多数教师仍放不下“应试教育”的沉重包袱,仍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说、学生听,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所有教具。而学生仍然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与新课标提出的“愉快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应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如,学习牛津英语7B unit5 Reading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熊熊燃烧的大火,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家失火或别人家失火该怎么办?该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等。学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中,认真地去品读课文。

三、趣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够身心愉悦地学习。

1.趣味法学Comic strip

Comic strip通过Hobo和Eddie的简短有趣的对话,点明一单元的要点。学生对这部分较感兴趣,因为一幅幅动漫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时教师再利用趣味法教学这部分内容,会更加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先让两位学生扮演Hobo和Eddie进行对话,两位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同学们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达到了乐学的目的。

2.趣味法教学Reading

以牛津英语8B Unit1为例,学习reading前,先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Millie和Mr.Chen。两位学生一出场,其他同学就乐开了锅:“陈先生”老态龙钟、手拄拐杖、头发花白、带着老花眼镜的扮相不光学生笑,连老师也觉得有趣。只见Millie开始“煞有介事”地采访陈先生,被采访者也立刻进入了角色,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扮演者语言流利、发音准确,偶尔陈先生的几声轻咳,也会令学生捧腹大笑。

这样,教师没有一句句地讲读,也没有单纯地教单词,学生既在笑声中掌握了单词,又习得了知识。

3.趣味法学语法

英语语法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时不妨采用趣味教学法,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语法知识。如,学习一般现在完成时时态时,教师走进教室先把自己的手机放在讲台桌上,在师生问好、值日生报告时,趁一名学生不注意便悄悄地将手机放在这位同学的书下面。然后,教师有点诧异地问:“Where is my mobile phone?Can you see it? Who has taken it? ”再问那位同学:“You have taken it, haven’t you?” 这位同学一脸无辜,涨红了脸说“No, I haven’t.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然后,教师说“Sorry, I put it under your book a moment ago, I forgot. 最后,教师再重点点拨Who has taken it和 You have taken it, haven’t you?两个句子的结构和用法,再和I put it under your book a moment ago, I forgot进行比较,了解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区别。这节课,学生在笑声中习得了知识,轻松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采用趣味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愉快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最佳状态。

在尝试中成长 篇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道路中,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困境是一扇锁紧黑暗中的门,那么,门外就是光明,开门最好的办法是在——千万次的尝试中找出那把钥匙。

记得八年级时,有的老师、同学、朋友的口中,都把“编班”这两个金文大字传得沸沸扬扬,她们还说:“把成绩好的同学编上去,成绩差的就扔在一二角。”听了之后,我就开始很努力地学习,尝试着利用编班这个借口来改变学习环境,每天一回来就坐在座位里争分夺秒地争取时间来学习,把每一天的时间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学习时,就专心致志、拼命地学。把爱因斯坦的总结: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及少说空话挂在嘴边,牺牲了平时在学习中说空话这个陋习。学习累了,就念5个英语单词,就与同学谈笑风生,无话不谈,声音也很大,多次让语文老师在办公室里听到,就间接地对我说:“做个女孩子,要学文静点。”当时我也有听进去的,但为了麻醉自己内心所忍受的无缘无故地被老师吓唬、大喊大叫、心惊肉跳的拍桌子声,不得不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我才强颜欢笑,才快乐,忘却痛苦。

每一天我都努力地尝试着去改变环境,刻苦学习。并下决心: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我死都不会再在这种环境里。”有时灰心丧气时,就骗自己:“为了能上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即使编班的机会几乎为零,但我还是努力去尝试,去改变。

当考试成绩出来时,历史老师告诉我怎么样、怎么样的好,我也不敢相信,当我看到了那成绩单,我才相信,暗暗里感叹:即使多么辛苦也是值得的!但可惜的是——并没有编班。这点让我的心灵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我这么努力却不能如我所愿,但我还是坚信:不登高山,不知夫之高世,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体会人生的真谛!

在尝试中成长 篇17

尝试是强者生活的点缀,奋进的动力,然而它也是弱者无底的深渊,前进的阻碍。前者在尝试中一次次变得勇敢、自信、积极,而后者却在畏惧中一天天变得颓然、沮丧、心如死灰。

成长需要尝试。

人生的挑战在一次又一次尝试前面对,人生的价值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体现,人生的意义再一次又一次尝试后懂得。

永远不要把困难当成你放弃尝试的借口,不要把“我不能”“我不敢”作为你的挡箭牌。你要想生活投降吗?不可以。你曾尝试过去挑战挫折吗?没试过怎么可以轻言放弃!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要昂首挺胸地战斗过,你就有权利问心无愧地微笑,你的人生就会光芒四射,你就会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抨击命运的岩石,就像贝多芬那样向世界强有力地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你这样做了吗?

你还畏惧尝试吗?

不管你心态怎样,时间永不会等候你,世界永不会怜悯你。来吧,勇士,向生活发出挑战,去冲刷以往的尘埃,让阳光照进心里来,让尝试在成长中无处不在。

如果雄鹰不曾展翅,那直上云霄的梦想就会变成空想,斗志继而化为乌有。生活并不容易,成长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成长中的我们事清晨的太阳,是池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焕发生机的新抽的绿芽,世间还有太多我们闻所未闻的事情,更有数之不尽的坎坷路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去尝试。在尝试中成长,意味着超越,预示着迎接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曾读过莫顿·亨特一篇文章,其中的父亲用“走一步,再走一步”鼓励儿子战胜了自己走下了悬崖。此刻我想,一步再一步,一步又一步,无论是谁,都需要如此:循序渐进,在尝试中成长,用心地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8

一、通过创设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中的每一知识、事件、人物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渠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平台。当教师讲授的知识符合学生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体验的欲望。在学生这样的心理下,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可以与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语言等多种方式,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学习《君主集权的强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这时再引入新知识,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歌曲以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提问:(1)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康熙王朝》。(2)康熙是属于哪个朝代的?学生回答:清朝。现在有很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学生对清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清朝的看法。最后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过渡到新课上。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道德与理智的启迪,使学生明白了满洲与其他少数民族发展史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过创设情境,实现小组讨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例如: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的形式,将当时的情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新课导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中国经历了从建立、巩固、以及发展的阶段后,应当接受考验了,当然这将会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基础因素是经济。无论是建国前还是现在,共产党都经历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涉略很少,经验不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要能够因势利导,使学生学会辩证思考,明白达成共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辩证思维也逐步提高,并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执教《美国内战》一课时,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笔者首先把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市场、奴隶制度示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把学生分为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正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化解了本课的难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讨论,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是发展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是动态的,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孔子一直强调讨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讨论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氛围。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竞争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教师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再对学习难度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讲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这样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必然趋势。随后,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比赛看看哪一组总结得快速且完整。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对此分析,这样通过学生开动脑筋得出的知识要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相同点:一是都发生在民族危难之时;二是资产阶级的发动;三是思想的解放;四是都希望君主立宪制来救国。不同之处:一是社会背景的不同。日本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较强;而中国的封建势力较强,资本主义无法与其相抗衡。二是领导力量的差异。日本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获得了实权,有利于改革的推行;而中国改良是没有强有力的后盾保障的,改革根本无法实行。三是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帝国主义侵华时期,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处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期,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毁灭在摇篮中。四是结果有别。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尴尬境地。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实现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袁红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新课程·中旬2015第6期.

在尝试中成长初中记叙文 篇19

【关键词】先学后教 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先学后教”的理解

“先学后教”中先学,即学生预习、课前作业(完成作业本上部分题目);后教,即教师在学生预习和作业批改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里的“先”和“后”是相对而言的,“先学”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学习。“先学”不是简单的将课堂知识提前学习,而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先学后教”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思维上、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上。现在很多学生害怕学习,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只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没有培养自己科学的培养。本文所说的“先学后教”不是给教师减负,而是要教师更全面的备课,去挖掘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得更好。

二、“先学后教”的尝试

1、学生何如“先学”

“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本阅读完成配套作业本上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具体科学知识,同时列举自己有困惑的知识点,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以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教学为例。学生课前阅读书本和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如通过完成2.5第一课时的第2、3、4和6题,使学生了解元素的符号书写;通过完成2.5第一课时的第1、5和7题,使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完成2.5第二课时的第4、5和6题,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规律。

2、教师如何“后教”

“后教”是指教师在课前批改全部或部分学生代表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课前的作业本全批或部分批改,通过批改后的错题统计分析,知道学生对元素学习的困难。如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全面;书写规则不清,如字母大小写不会区分或字母L和I书写区分不明显;部分元素符号混淆,如S和Si,Al和Cl等;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规律理解不到位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教学。对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可以解决的知识采取弱化处理。

(1)为使学生全面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H”和“Cu”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突出有原子直接的过程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还可以直接表示该物质。

(2)采取对比记忆:H—He—Hg、B—Be—Ba、Na—Ne、C—Ca—Cu、 Al—Cl 、S—Si、Au—Ag、Mg—Mn,解决学生元素符号的混淆。

(3)为了学生全面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规律,笔者课堂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探究元素周期表。

4人一小组,并指定学优生为组长。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横行(周期)。表中列出了人类已知的 种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分别排在什么位置?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 相同等,经过一定时间的讨论,由小组长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其他同学进行点批交流,最后教师做相关补充,说明,解释。通过团队合作探究,解决学生困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读图能力。

三、“先学后教”的作用

1、学生的学习从学会变为会学

在一般的教学中,仅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在先学后教中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方式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要侧重对学生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指导,而非学习内容的指导,使学生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式,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通过“先学”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养成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高提问水平,同时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如在上数学课前,笔者所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均会先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思考、演算。

2、教师的教学从主体变为主导

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均是在教师未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熟悉情况的前提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课堂的针对性不强和效率不高。同时使教师对课本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就会缺乏,因而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提高。通过“后教”使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的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后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就要主动了解本节的内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前作业,通过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全面优化。

四、“先学后教”的反思

先学后教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不再只依靠教师课堂的讲授。先学后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在享受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中不断提升。先学后教使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笔者的实践尚在初级阶段,相信“课前作业,课前批改,课中针对性教学”的先学后教可以挖掘更深。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 [J].科技信息,2010(13)

[3]孙刚.“先学后教,合作互动”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J].学周刊, 2014(03)

上一篇:员工入职需准备资料明细下一篇:我的老师周颜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