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检测报告

2024-07-09

灭火器检测报告(共11篇)

灭火器检测报告 篇1

根据《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GA95-2007)1 灭火器在每次使用后,必须送到已取得维修许可证的维修单位检查,更换已损件,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灭火器不论已经使用过还是未经使用,距出厂的年月已达规定期限时,必须送维修单位进行水压试验检查。手提式和推车式1211灭火器、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以及手提式和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期满一年必须进行水压试验等检查。5 手提式和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手提式酸碱灭火器期满二年,以后每隔一年,必须进行水压试验检查。

灭火器是最常用的扑救初起火灾的消防器材,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灭火器是一种承压的容器,并可重复使用,灭火器的有效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灭火器本体,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干粉灭火器的强制报废年限是8年,也就是你说的8年有效期;另外一个方面,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也有一个有效期,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灭火剂的有效期为 1 到 2 年,通常灭火器在重新重装时,厂家都会贴上灭火剂的有效期,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干粉灭火器在8年有效期内,每年都需要重新重装灭火剂,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年检吧

听给我们公司充装干粉的供应商讲,干粉灭火器重新充装后有效期只有1年,1年之后,不管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都应重新进行充装,我不大相信,他们说有个文件,但是迟迟又不把文件拿给我看,请这方面比较在行的朋友指点一下:

究竟重新充装后的干粉保质期能有多久?国家有没得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更换标准:

灭火器检测报告 篇2

1 气溶胶检测装置的市场现状

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使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也较为迅速。可是, 用来对气溶胶灭火装置检测的设备却寥寥无几, 迄今为止在市场上还没有发现对气溶胶有效的检测装置。目前在施工现场竣工后各相关人员的测试方法各施各法, 而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测试方法, 例如对于启动电流这么重要一个参数, 基本测试方法是:在控制器或放大器的输出端接上220 V, 40 W灯泡, 以此来模拟负载, 给主机接通信号后, 若灯泡在2~3 s后有闪亮就说明主机一切正常, 对于目前这种做法, 笔者不敢苟同, 启动电流值用灯泡闪亮来衡量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此外, 采用高速记录仪尽管能记录到信号, 但价格昂贵, 且现场使用十分不便, 同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1-测试端;2-开关;3-保险丝;4-选择开关;5-电流表;6-限流电阻;7-可调电阻;8-谐振电容;9-阻流电阻;1 0-电流表;1 1-测试端

2 气溶胶检测装置的研发过程

目前, 市场上仍然没有专门用来在现场检测气溶胶的产品, 但近年来随着气溶胶灭火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迫切需要此类现场检测装置。针对如此状况和现场实际情况, 我司进行自主研发一种新型的气溶胶检测装置。

2.1 现场分析

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主要接线如图1及图2。

根据相关规范GA499.1-2010规定, 气溶胶灭火装置中的电引发器启动电流和静态时的安全电流必须测定, 即在与串联连接中的电引发器等效负载接在控制器情况下, 模拟火灾信号测试图1及图2的启动电流和静态时的安全电流 (即巡检电流) , 根据现场实际测试表明:图1接法中的安全电流极少, 而模拟火灾信号时是控制器输出一个DC24 V恒电压, 所以在输出等效负载中的电流远远超过电引发器的启动电流;图2接法是带有放大器的控制系统, 放大器中5、6点是与气溶胶串联回路连接。此接线方式在无火灾信号时, 控制器是没有静态电流显示的, 但当控制器收到火灾信号时, 放大器3、4两点输入DC24V电压信号, 5、6点在开路时测量得到DC250V以上电压, 但接上等效负载时电压随即消失。同时在等效负载上产生一个脉冲电流, 多次观察得出结果表明:瞬间电流达450 mA, 但很快衰减消失, 出现脉冲宽度300 ms左右。目前一般的国产电流表难以测量, 输出一个脉冲电流如图3所示。

2.2 电路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 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气溶胶检测的装置, 电路如图4所示。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测试端1、11所串联的电气元件是作为气溶胶灭火装置电引发器的等效电路, 每台灭火装置中电引发器灭火剂量不同, 其阻值在1~5Ω之间。控制器或放大器的信号正端由测试端1输入, 经装置中的开关2, 过保险丝3, 到选择开关4, 当检测带放大器信号时, 选择开关4拨通接上直流电流表5, 再过限流电阻6, 模拟负载的可调电阻7, 流回测试端11, 谐振电容8并联于6、7串联后的两端, 作用是抵消6和7两个绕线电阻中的感抗, 使测试回路中呈现的阻抗趋向于纯电阻, 从而克服了其对输入如图3的信号抵制作用, 在信号输入变化时电路总电压和总电流 (流过电流表5的电流) 同相或同步, 这样测试效果是输入信号的有效值能在电流表5中真正反映出来, 且出现后保持时间相对延长, 便于观察启动电流, 起到真正测量到启动电流的效果。当需要检测不带有放大器信号时, 选择开关4拨通接限流电阻9, 信号经过直流电流表10后回测试端11。这样完成了一次测试过程。特别说明一下, 直流电流表5及10是采用机械式结构而不能用数字式结构的。

3 应用效果

该新型的S型气溶胶检测装置研发成功后, 通过了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检定。符合计量使用标准。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达到预期目的, 本应用实例为广州珠江新城某一大型建筑物多套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现场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

4 结语

目前, 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气溶胶灭火装置在现场安装后能正常使用, 运行准确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必须在安装后进行科学的测试可迄今为止, 国内也没有发现一种可靠的测试方法, 且测试仪器或装置市场上仍没有, 此新型的测试装置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补国内的空白, 可作为相关部门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灭火器检测报告 篇3

【关键词】自动喷水;系统检测;常见问题

0.概述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消防灭火系统最常见的系统之一,也是控制火灾、扑救初期火灾主要手段,一套完整的临时高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由消防水池(水源)、消防水泵、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自动喷水灭火管网、高位消防水箱、增压装置、管网(含阀件)和水泵接合器组成,由于组件较多,如何保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规范、功能可靠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常见问题分析

1.1消防水池容量不够

消防水池容量指的是在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用水两监区量减去火灾延续时间补水量所得之差,而不是消防水池的整个容积,笔者认为造成消防水池容量不够的原因有下列几个:

(1)设计选用用水量偏小。

(2)错误的把消防水池的整个空间作为有效容积。

在消防设计时,平面图纸的实体墙线实际上是有宽度的,而在建设时没有考虑扣除;消防水池内的承重柱的体积、水泵吸水管下的溶剂(无积水坑时)、浮球阀上部空间都属于消防水池的无效容量,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消防水池容量不够。

(3)主观因素,故意做小。

由于资源紧张,节约空间,部分单位故意减小水池的面积或体积。

1.2喷淋泵不具备双电源、不能自动转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中规定: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而实际工程中好多配电箱不具备双电源或未装设ATSE。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503规定了当消防主泵不能投入运行时,应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而实际中,自动转换的可靠性不高或者根本不能转换。

1.3管网缺少阀件

管网缺少管件是现在施工当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出现恶意减少,降低施工质量,影响使用中的维护保养。

1.4压力开关不能直接启泵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临时高压中压力开关的作用一是直接启动喷淋泵,二是把报警信号反馈到控制器。实际工程中80%以上的工程未采取直接启泵的形式,而是采取了总线启泵的控制方式,采取总线控制降低了控制启泵的可靠性。

1.5喷淋头选型不对

喷淋头按安装位置分为直立式、下垂式和墙壁式,但是,一些工程在装修时往往把直立式喷头变为下垂式,影响了灭火效果。

一般标准喷头的溅水盘距顶板的高度在75-150,但是,实际上,喷淋头的安装尺寸超出规范规定的现象非常普遍。

1.6高位消防水箱高度不够

高位自动喷水灭火高度不够,自动喷水最不利点的压力应保证不小于0.0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1.7系统超压

自动喷水干管的最大承受压力不大于1.2MPa,防护区处的出水压力不大于0.45MPa。静压过大,会使管网老化加快,动压过大,消防水箱的用水快,不利于扑救初期火灾。因此,增加合适的减压装置是由必要的。

1.8水泵接合器周围无水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中规定:水泵接合器周围15-40m内应有室外自动喷水灭火或消防水池取水口,实际工程中既无室外自动喷水灭火也无消防水池取水口的现象非常普遍。

2.结束语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最常用的灭火系统之一,我们不仅注重它的施工质量和功能,还要注意日常的维护保养,保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战时即用。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3]GA 503-200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4]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充装灭火器的报告 篇4

张总:

目前各岗位和区域存放的灭火器总数为54只。其中MFZ/ABC8型的15只,MFZL型37只,MFTZL35型2只。临界充装的有23只,12月4日消防演练使用6只,失效2只,急需充装的有8只。此批灭火器充装日期是2013年3月,有效期2年;还有23只的有效期至2016年1月。建议:

在年前把临界期和使用过的灭火器进行充装,补充到岗位。附:

灭火器分布说明

泸州瑞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关于灭火器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 篇5

省公司纪检监察室:

根据省公司《请省公司综合部及有关市分公司提供灭火器安全检查情况的函》(监察联〔2015〕6号)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对2013年起至今的灭火器安全性相关情况按照要求开展了检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公司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健立健全了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检查,消防器材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火灾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

二、公司各楼层、机房由相应部门指定专人任楼层管理员(义务消防队员),负责本楼层、机房的灭火器材管理,每月按制度规范要求开展安全性检查。公司综合部安保中心负责进行督查。

三、公司综合楼共60只灭火器。自2013年起至今,各楼层管理员按照规范要求每月对灭火器进行安全性检查并填写《楼层消防检查表》、《消防器材维护记录卡》。记录规范、内容齐全,符合规范要求。楼层管理员在检查符合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指标情况(压力不足)的灭火器及时进行了更换。对更换下来的压力不足的灭火器集中送公司指定的消防器材经营部进行检测、灌装。

公司机房大楼,共有2个机房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均已纳入消防维保。机房大楼每个楼层均配备手推式灭火器,每个机房均配备手提式灭火器。自2013年起,每季度进行巡检查,检验结果一切正常。2015年7月,对部分便携式灭火器进行了更换,共更换3台手推式灭火器,15台手提式灭火器。

灭火救援火灾报告 篇6

参考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教材

是指参战单位在每次灭火救援战斗之后,在认真进行灭火救援战斗评论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分文字和图表两大部分:

一、文字部分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1)灾害及事故发生时间、单位(部位)名称、地址、毗连(邻)情况,行车里程与时间、消防水源,有无灭火抢险救援预案;

(2)起火建(构)筑物及大型易燃物质容器等突发灾害事故的基本特点、性质、面(体、容)积及其他危险性;

(3)接警、力量出动,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现场时间,增援力量的派出与到场时间,参战的消防人员和各种车辆数;

(4)当天风力、风向、温(湿)度及气象(晴、雨)情况;(5)灾害事故毁坏的建(构)筑物面积及其它物质的名称、数量;灾害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

2、战斗经过

(1)责任区消防队到达现场时,灾害事故的情况,有无人员被困,指挥员进行情况侦察和战斗部署情况,采取的技、战术措施;

(2)成立现场指挥部的情况,增援力量到场时间及到场时灾害的发展情况,现场指挥员对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的应变措施;

(3)使用灭火剂、消防水源、停车位置、水枪(炮)阵地及进行抢险救援所实施的各种技术手段(器材的运用)等情况;

(4)战斗人员进行的破拆、救人、疏散和保护物资及具体战斗行动过程情况;

(5)灭火救援预案是否发挥作用,灾害被控制和结束时间;(6)现场的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宣传鼓动及各支援力量协同作战情况。

3、经验教训

(1)分析研究在接警、力量出动、调派增援力量、组织指挥、情况侦察、战斗部署、技、战术的运用,灭火救援行动方面的经验教训;

(2)分析在现场供水、通信、后勤保障及各支援力量的协同作战等方面存在的经验教训。

二、图表部分

(1)战斗部署图。根据实施情况绘制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战斗部署图;

(2)火场供水图。标明每辆消防供水车的停车位置,供水路线及其它天然、人工水源的情况;

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篇7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森林防火文件和文件精神,督促下属单位加强自查整改,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火灾隐患排查行动的有序、顺利开展,成立了交通运输局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运安股,具体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部署、指导协调、督导等工作。清明、五一等重点节假日和重要时段,各成员单位也指定了一名人员专门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本部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利用每月组织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交通在建项目和客货运输企业负责人召开安全例会,在会上宣传森林防灭火相关知识和传达了中、省、市、县对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相关要求和会议精神,观看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教育片,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指示精神。共召开专题森林防火工作4 次,参与人数 70 余人次。

二、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微信公众号、客运站宣传视频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提醒督促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加强用火安全,切实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意识。

三、责任落实情况 先后制定下发了《交通运输系统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制度》,同时,牵头完善《防灭火道路和航空灭火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制定了“防灭火单路和航空没货设施建设四个问题清单”。目前,由牵头完善火灾高风险区外部通道服务能力,新建或改造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农村公路 5 公里已完成建设。

四、应急物资准备 准备应急救援车辆 10 辆货车和 10 辆客车,以保障救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疏散。做好了应急救援交通运输保障。

五、存在的问题 航空灭火设施建设滞后。航空灭火作业基地等航空灭火设施建设缺乏专项规划,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我县扑救大火的需要。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开展拉网式森林防灭火工作大排查,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拟定《防灭火道路和航空灭火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人和工作措施,推动问题逐个解决。

二是根据前期工作摸排,目前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强林区防火道路及其阻隔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通往林区林场的外部通道,保障林区防灭火救援通道畅通。

三是科学规划完善航空灭火设施建设,提高航空灭火覆盖率,完善应急保障

灭火器检测报告 篇8

公司于2016月10月28日上午4点进行了“消防灭火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为了巩固演练工作成果,改进不足,促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现将此次演练总结如下

一、演练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这次演练是公司根据公司消防情况实际开展的一次应急救援演练。从演练的效果来看,这次演练指导有方、准备有序、组织有力、扎实有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个演练工作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公司领导对这次演练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从各方面保障了演练工作的需要,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实施。

2、为了增强演练效果,提升救援能力,这次演练着力在“突出真实、注重实效”八个字上下功夫。突出消防监管重点,安全真实的从实际出发,按应急预案的程序实地、实兵、实装、实操地真实演练,并对所有环节认真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演练的实施

1.现场准备

现场准备废铁桶2个,4只ABC干粉灭火器,废纸或木材,柴油。

2、干粉灭火器演练内容:演练人员由10米外持灭火器奔向火场进行灭火,由上风向接近着火点,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

3、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3-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瓶底,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5)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注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防干粉气流的冲击力使油液飞溅,引起火势扩大,造成灭火困难。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使灭火器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酒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8)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同时注意干粉灭火器灭火后防止复燃,因为干粉灭火器的冷却作用甚微,在着火点存在着炽热物的条件下,灭火后易产生复燃。

4、技术指导员作演练说明及注意事项,同时纠正员工使用动作要领。

5、组织安排现场员工参加实战演练;

6、技术指导对这次演练总结讲评;

7、消防演练培训结束;

8、清理现场。

三、取得的具体成效

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反映在:

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施训的演练理念。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障可靠,过程公开透明。通过演练检验我们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了应急救援应急物质、装备、技术的准备情况,并锻炼了队伍。普及了应急救援知识,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灭火器检测报告 篇9

⒈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⒉ 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⒊ 本检测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⒋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⒌本检测报告仅对本次检测时的建(构)筑物、设施及其防雷装置(措施)有效。

第1页

批准: 审核: 主检: 编制:

第2页

第4页

检测报告[推荐] 篇10

检 测 报 告

区、校联合检测组

前 言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初级中学校开展的教改课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局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该项目旨在构建农村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构建农村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构建农村中小学生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出一条科学的道路和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课题的前期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多次获区、市、省等级奖,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多次获市、省、国家级等级奖。其终结性成果,更具有显著效果,社会效益好,深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该课题经过4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验研究,已进入结题评审阶段,课题组已正式向泸州市纳溪区教培中心科研室提出结题申请。现根据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局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我们成立了该项目检测组,认真对该项目的实验和研究情况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组构成情况、检测情况及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组的组成 组长:

成员:

二、检测的目的、主要内容

1、检测目的

检测组对该课题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审视,查明课题执行研究实验方案的情况,检测实验产生的效果,为评审、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2、检测的主要内容(1)检测课题研究实验方案(2)审视实验研究的工作过程

(3)检测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形成

(4)检测农村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5)检测农村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6)检测中小学生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7)检测艺术教育创新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利用效果

三、检测的原则

1、客观公正

检测组根据课题开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进行检测。

2、完整全面

在检测的方式上,检测组综合采用文献法、测量法、调查法和座谈等方法,对检测的内容,检测组着重考察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审阅课题的研究计划、方案、论文、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查阅课题的各种原始资料、记录、图片等,了解社会各界、学生和家长的反映。

3、科学性原则

1、)主导性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5、)艺术性原则

四、检测结果及其分析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1、对实验方案的检测

检测组对新乐镇初级中学开展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申报材料、申报过程、实验方案进行了真实性检测。资料显示:该课题被列为纳溪区教育局普教科研资助项目之前,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前期研究,有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区、校会议上交流。按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实验管理措施和办法,形成了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经验论文收集整理,并建立了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

经检测,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申报材料属实、完整、申报过程符合有关要求,实验措施完善,课题档案,材料齐备,真实可信。

2、对实验过程的检测

(1)该课题研究,前后历时4年。该校在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就邀请了区教培中心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专家为该校提出了宝贵意见,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及时成立了课改研究组,并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为本

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正式确定为泸州市纳溪区普教科研项目后,该校课题组就进行了规范性研究和实验。

(2)该课题研究前就确定了研究目的、研究周期、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实验途径、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

(3)为了课题研究顺利地开展,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和领导组,课题组建立“中小学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音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研究。

(4)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经过反复认真调查、归纳、总结、提炼,建立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主要实施方法有:

音乐方面:①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②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③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④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⑤增强创新实践,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方面: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②深层挖掘,适时点拨,促进创新。③对学生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促进创新。④发挥表扬和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5)实验后期,课题组认真地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完成了建档工作。课题组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汇集成果。成绩、经验,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编辑了课题研究论文集,作好后续研究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结题工作是认真、扎实、有效的。其后续研究的准备说明,课题组研究人员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该课题实验研究过程是清晰的、可信的。

3、对音乐方面的策略措施与方法的检测

检测组对新乐镇初级中学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认真检测性调查、访问。这方面的研究有计划、实施细则和过程记载,撰写了许多教育科研论文,检测组认为、新乐镇初级中学中小学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素质提升。

(1)策略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①尝试教学法②问题式教学法③情景教学法④体验式教学法(2)策略二: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①搭设创新的支点②鼓励想象、萌发创新③大胆尝试、激发创新④主动探究、引发创新⑤体会创新的趣点

(3)策略三: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①面向全体,因人制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在有趣的节奏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③在创编优美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④在演奏打击乐器和编配奏谱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4)策略四: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①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②利用问题,养成习惯③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5)策略五:增强创新实践,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①创设“练习”情境,营造自主创新的气氛②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实践③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④适时加以评价,肯定自主创新的成果⑤在教师素质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

4、对美术方面的策略措施与方法的检测

检测组对新乐镇初级中学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认真调查、访问、问卷,检查了各部门的检测组认为,新乐镇初级中学中小学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素质提升。

(1)策略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策略二:深层挖掘,适时点拨,促进创新。①敏锐的观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②丰富的联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催化剂。③大胆的想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翅膀。④独特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3)策略三:对学生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促进创新

(4)策略四: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5、对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检测

检测组对新乐镇初级中学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访问,我们发现,该校较好地构建了中小学学生艺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对音乐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检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种实践——音乐表现。(2)自主探究——情感体验——多向交流——发展能力。对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检测

(1)欣赏课:相关素材——引导欣赏——学生评述——模仿创造的教学模式。

(2)造型、表现:以看——摸——记——欣赏——尝试——想象——动手操作为教授的模式。

(3)整体课的设计的教学过程简单为:联想的感悟——理解艺术语言——直观激情——动手实践——探究设计思路——交流讨论——完成项目——点评。

6、对艺术教育创新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利用的检测(1)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2)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7、对实验产生的社会效果检测

(1)新乐镇初级中学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有一个较完备的体系。我们认为,这个课题具有广泛推广、深化研究的价值,对我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的提高。①研究者新课程理念增强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转变了角色。近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能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师生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研究者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认真研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践和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以下风格。区名列榜首。

五、检测结论

检测组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大量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检测组认为:该课题的选题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课题实验历时四年,实验方案科学、完整,研究过程中调控措施得力,研究方法得当,实验内容及档案材料真实完备,整个研究过程和阶段清晰、可信。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所建立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方法体系及其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在区内尚属领先地位。为全市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对提高农村初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农村中小学深入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建议课题组大力推广该课题成果,积极开展向高一级普教科研后续研究和实验,使之不断完善、提高,为我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危害检测报告 篇11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致密型防护服;防毒面具组合;防护眼罩;头带式耳罩;防护口罩;丁腈防化手套;防化靴的穿戴方法; 2.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功能。

二、训练内容要求

对个体防护用品进行限时训练。了解其用法、适用的环境、条件、维护保 养方法和使用过程等。

三、训练仪器

本训练所用设备有:致密型防护服;防毒面具组合;防护眼罩;头带式耳 罩;防护口罩;丁腈防化手套;防化靴

四、训练方法和步骤 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五、注意事项

1.采用正确佩戴方法,以免损坏防护用品; 2.穿用时应避免接触锐角,防止受到机构损伤。

八、思考题

1、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目的?

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为了使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2、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适用的环境

答:适用于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为了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的环境下。

关于噪声检测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噪声频谱分析仪、个人噪声剂量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2.熟悉物理有害因素中噪声测定的原理:熟悉噪声测定的方法。3.掌握噪声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中噪声评价。4.熟悉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二、训练内容及要求

1.完成实训内容 2.编写好实训报告

三、测量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声传感器一套 3.噪声校准器一套

四、测量原理

声信号背电容传声器接收后变成微弱的电信号,改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送到衰减器和输入放大器,再经计权网络进行频率滤波,一边能测量声级。信号再经输出衰减和输出放大器后被送到检波器作为有效值检波和时间计权,交流信号变成直流,由指示器以“dB”指示出来。

五、测量方法 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2)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3)与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线路、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2.测量仪器的准备

(1)测量仪器的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2)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升级Lpa或等效声级L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3.测点选择

(1)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具有[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 点,去平均值。

(2)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

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布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4)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4.测量

(1)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人员:1.50m;坐姿人 员:1.10m。

(2)传声器的指向是声源的方向。

(3)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脚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1.5m。

(4)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5)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期间的等效声级,并记录个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6)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7)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工作场所风扇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风罩。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五、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50分贝左右的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爱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七、降低噪声的措施

吸声降噪、消声降噪、隔声降噪

关于粉尘浓度检测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大气粉尘浓度测定的原理;

3.掌握粉尘浓度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评价; 4.加深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理解;

二、训练内容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

三、训练任务

分成两个大组,2人一组,分组交叉训练。

四、训练仪器

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分析天平、干燥箱。

五、工作原理

G=(W2-W1)/Qt*1000(mg/m3)一定时间段内,采样仪吸收一定空气流量的空气,空气中的粉尘就留在滤膜纸片上,纸片上有一定的质量差即为粉尘质量。

六、实训步骤

1.仪器及材料

1.1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1.2粉尘采样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7061的规定。

1.3 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1.4 秒表或者其他计时器 1.5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1.6 镊子 1.7 除静电器 2.样品的采集 2.1滤膜的准备

2.1.1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两小时以上。

2.1.2称量:用镊子去下绿米的陈志,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了滤膜的质量m1,在衬纸上 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

2.1.3安装:滤膜毛方向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

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时,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2.2采样 2.2.1 定点采样 2.2.1.1 短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到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2.2.1.2 长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到5L/min流量采集1h到8h空气样品。2.2.2个体采样

将装好的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到5L/min流量采集1h到8h空气样品。2.2.3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要求

无论定点采样或者个体采样,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使用采样价的大小、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估算滤膜上总粉尘的m。3.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采样后,去除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上,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保存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污染。4.样品的称量

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和粉尘的质量m2。5.整理仪器,计算粉尘质量浓度。C=(m2-m1)/Vt*1000(mg/m3)式中,C——粉尘浓度,mg/m3;m1——采样前滤膜质量,mg; m2——采样后滤膜质量,mg;t——采样时间,min; V——采气流量,L/min

七、思考题

1.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 答:不能,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影响测定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减少误差?

答:答:工人的佩戴时间,探头的方向,测定点的选择。减少误差:测定点的 选择应在工人密集工作的地方,应规定工人要长时间佩戴。

关于WBGT热指数训练的实训报告

一、训练目的及要求

通过训练,熟悉作业场所WBGT热指数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WBGT热指数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评价。

二、测量仪器

1.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2.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室外: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 室内: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 3.辅助设备,三脚架、线缆、校正模块。

三、测量方法 1.现场调查

①、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

②、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③、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

④、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2.测量

①、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②、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 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地浸湿,注意不能加自来水。

③、在开机的过程中,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④、测定前或者加水后, 需要10min稳定时间。

四、测点选择 1.测点数量

①、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②、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2.测点位置

①、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②、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③、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高;坐姿作业为1.1m高。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测踝部、腹和头部。立姿作业为0.1、1.1和1.7m处;坐姿作业为0.1、0.6和1.1m。WBGT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WBGTWBGT头2WBGT腹WBGT踝4

式中:WBGT:为WBGT指数平均值; WBGT头:为测得头部的WBGT指数;

WBGT腹:为测得腹部的WBGT指数; WBGT踝:为测得踝部的WBGT指数;

五、测量时间

①、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②、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作中测1次,取平均值。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间可提前或推后。③、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④、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六、测量条件

①、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②、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③、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④、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七、时间加权WBGT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公式为:

WBGTWBGT1t1WBGT2t2WBGTntn

t1t2tn式中:WBGT——WBGT指数时间加权均值;

t1t2tn——工作人员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

WBGT1、WBGT2 „„WBGTn——时间t1、t2tn时的测量值。

八、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是、气象条件、测量地点、北侧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九、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电子辐射检测试验

一、训练目的及要求

1、通过训练,熟悉作业场所电磁辐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电磁辐射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评价。

3、掌握电磁辐射检测仪器的使用。

二、测量仪器:

采用高灵敏度球型(球直径为12cm)偶极子场强仪进行测量,场强仪测量范围为0.003kV/m~100kV/m。其他类型场强仪的最低检测限应低于0.05kV/m。测量对象的选择:

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工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 员进行测量。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工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测量方法:

仪器校准,场强仪在直径3m,极间距离1m电场中校准定标。的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 测量时应考虑工作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坦,且无多余的物体。对不能移开的物体应记录其尺寸及其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并应补充测量离物体不同距离处的场强。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安全规程。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60%。5 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粉尘分散度测定

一、训练目的

1.通过训练,掌握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

2.掌握大气粉尘分散度测定的原理。

3.掌握粉分散度计算方法及对工作环境的粉尘分散度评价

二、训练内容要求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三、训练仪器

本训练所用实验仪器有:流量校准器,环境粉尘采样器,防爆个体采样仪。

四、训练方法和步骤 1.原理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涂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2.器材及试剂

醋酸丁酯;小烧杯或是小时管;小玻璃;玻璃滴管或吸管;载玻片;生物显微镜;目镜侧微尺。3.操作步骤

(1)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小烧杯或试管中,用吸管或滴管加入醋酸丁酯1~2ml,用玻璃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置玻璃片上,均匀涂布,待自然挥发成透明膜,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日期。

(2)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μm(实习图5-1)。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

400倍~600倍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4)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a/b×10(μm)a: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c: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45个刻度相当于物镜测微尺10个刻度,则目镜测微尺寸1个刻度相当于: 10/45×10(μm)=2.2μm 4.计算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见实习图5-3,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实习表5-1分组记录,算出百分数。

五、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在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已制好的涂片标本应置玻璃平皿内保存。

2.当发现涂片标本尘粒过密,影响测量时,可再加入适量醋酸乙酯稀释,重新制作涂片标本。

3.已标定的目镜测微尺,只能在标定时所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率下应用。4.应选择涂片标本中粉尘分布较均匀的部位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5.本法不适用于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此粉尘应改用自然沉降法。

工作场所中铅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3.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及试剂

1.仪器设备:AA-70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微孔滤膜,孔径0.8μm;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烧杯,50mL;表面皿,直径约50mm;电热板或电砂浴;具塞刻度试管,5mL;容量瓶,50ml。

2.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高氯酸,ρ20=1.67g/mL; 硝酸,ρ 20=1.42g/mL;消化液: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硝酸溶 液:10mL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三、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也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谱线(元素的共振线—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83.3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

四、分析步骤

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 15min 空气样品。

(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 次,放入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2.分析步骤

(1)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或电砂浴上缓缓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左右,至溶液无色透明近干为止。用硝酸溶液将残液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并稀释至5.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标准曲线的绘制

上一篇:小学生的作文:我的愿望下一篇:母亲永远在身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