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平移》说课稿

2024-07-29

《旋转与平移》说课稿(通用11篇)

《旋转与平移》说课稿 篇1

一、充分关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捕捉

“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里的数学”的共同点, 在学生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1. 平移与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

缆车沿笔直的车道滑行,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 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 小风车迎风旋转……学生脑子里有许多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认识平移与旋转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学习活动中, 进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基本的图形变换?在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乐场情境, 选取代表平移、旋转两种运动方式的六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项目:太空飞梭、高架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急流勇进、大章鱼, 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项,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用自己的动作演示出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学生在饶有兴致的回味中, 在动作的比划中, “体味”着平移与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 “生活中的数学”被唤醒。

2. 帮助学生将运动感觉进行抽象、升华, 在比较中体会平移与旋转的不同特点。

平移指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的移动, 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旋转是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那么如何帮助三年级学生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这两类现象的运动轨迹 (数学的内容) 的认识, 进而区分这两类不同的运动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须用语言描述, 配合动作的比划, 带领学生在体验这些运动感觉的同时, 重点关注运动的轨迹, 对两类不同的运动进行分类。学生由开课时对游乐项目的身体感受, 上升到对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运动轨迹的认识, 在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展开着“学校数学”的学习活动, 他们心领神会地按运动轨迹的不同将六个运动项目分成两类, 给它们分别取名为“平移”和“旋转”。数学活动为后面学习数学意义上的图形变换作好了准备。

二、挖掘学习内容中的数学因子, 帮助学生由“生活数学”过渡到“学校数学”, 给予学生数学素养的滋养

平移与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平面内的移动变换, 在学生区分出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 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 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 会画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的难点跃于视野———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是由图形平移的方向 (上、下、左、右) 和平移的距离 (几格) 共同确定的。对于图形平移后的方向, 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判断, 而对于平移的距离 (几格) , 大家往往错误地认为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相隔的距离。人们常常根据两个图形中间空出的行数, 认为蜡烛向右平移了3格, 小鱼向左平移了2格。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关于平移距离的正确认识?笔者将这一教学难点进行分层化解, 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 最后到图形的平移, 探究出图形平移的距离。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创设了以下情境:

1. 创设红蚂蚁找面包的情境, 探究平面上的点平移的距离。

运用多媒体课件, 以方格纸为背景, 将红蚂蚁与面包放在不同的格点位置, 借红蚂蚁想去吃西边的面包要向西走几格的问题情境, 解决平面上点的平移距离问题。在学生自由数红蚂蚁平移的格数后, 教师引导学生将红蚂蚁看作一个点, 通过观察红蚂蚁经过了几个格点, 运用对应的方法来确定红蚂蚁平移的距离。

2. 创设两只蚂蚁共同抬面包的情境, 探究平面上线段平移的距离。

学生正确地判断出平面上的点平移的距离, 意味着学生在解决图形变换的问题中初步掌握了点对应的思想方法, 它为学生探究平面图形平移的距离作了很好的学习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但在此时, 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解决图形平移的距离问题, 而是设置了两只蚂蚁的争论———两只蚂蚁一前一后抬面包, 红蚂蚁说:“我在前面, 我走的路长”, 绿蚂蚁说:“我在后面, 我走的路长”这一问题情境, 让学生去猜测谁走的路长。但怎样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笔者又为验证活动作出精心设计:两人一组一套活动材料, 一人当红蚂蚁, 一人当绿蚂蚁, 一起将面包从虚线的位置平移到实线的位置, 然后数出自己平移的格数。

答案毋庸置疑, 两只蚂蚁走的路一样长。“如果来了一只蓝蚂蚁, 它也来抬面包, 不数格子, 猜猜蓝蚂蚁平移了几格?”“假如有一群蚂蚁来抬这块面包, 它们各平移了几格?”童话的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的思考, 对问题进一步深化、升华。学生进而认识到, 线段的平移同样可以看作是点的平移;线段上的每一个点移动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 学生独立探究出平面图形平移的距离。

由于掌握了化线为点、化整为零、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和小蚂蚁一道, 轻松地解决了把家 (平面图形) 向北平移了几格的数学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 这些数学的魂魄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找到一个点, 研究这个点平移的距离;找到一条线段, 看看这条线段平移了几格。

三、以问题解决和生活应用强化、拓展新知, 把

“学校数学”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 实现“学校数学”的高层次发展

为达到巩固、强化新知的目的, 新课后的“填一填”、“画一画”等形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关注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绝不能将视角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 还应当成为学生向纵深发展的窗口———给学生一束光, 让知识成为光束的源点, 让学生沿着这道光束去探照到更深远的知识、资源。

于是在“填一填”、“画一画”后, 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三道自选题, 让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大家共同来欣赏或解决: (1) 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搬动的资料。 (2) 运用今天的知识巧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 图案欣赏。欣赏利用平移与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随着学生的点击, 三个话题逐一展示:第一个话题, 学生在半信半疑中发出感叹:知识的力量真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 将有关线段平移, 将计算原来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问题转换为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第三个问题中色彩绚丽、变化多姿的图案, 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美丽中包含着数学, 数学也是很美的呢!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各角度地考虑了它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主要就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再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对于“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传统教法很难让学生发现其规律,使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教材上静止的“运动轨迹”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而且是由人来掌握的运动。比如,三角形要向右平移六格,用动画的形式,将其三个顶点一格一格移动,然后用线把点连起来的全部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图形的运动实现了人为的控制,可以运动,可以暂停,顺利地突破了“对应点”这个教学难点。又如,在探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用边的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的特点,一目了然地“对边相等”的概念渗入学生的大脑,使其探索的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很容易接受。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正确的理解。

二、利用计算机复习巩固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有些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它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在教学完“平移与旋转”后,我从网上找到了与之相配的练习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个体练习。它分为“看一看”、“画一画”和“评一评”,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需要练习的内容,并且计算机即时对其操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巩固方式,明显要好于在作业本上画出来。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很短,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受到能力限制;高年级学生用这样方式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即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旋转与平移》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交流。

我是一小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叫XX。今天上午我上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中的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的内容与2011年课标之前的实验教材相比较,降低了难度,删掉了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而把这部分的内容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他们并不陌生。虽然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比较感性的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其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由转动的小风车引入游乐园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游乐设施直观形象的支持,在用手势模仿玩一玩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一分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想一想移一移中不断深化体验。我在例2原有的小房子图中,增加了一大一小两幅图,通过对比制造思维冲突,让学生明确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而后我又设计贴小汽车这一实践活动来巩固认知。“贴一贴”要求任意两个小汽车图案通过平移能相互重合。这部分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我给出的学具小汽车也有大小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贴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斜向或散乱或大小不一致的作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汇报展示的环节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旋转这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探讨再汇报。由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即可。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荡秋千是旋转现象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等几个核心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总结,初步理解旋转现象。

用身体做运动这个小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感知平移或旋转时身体的不同感受,由于教室座位的局限性以及考虑到有些动作在描述时确实是不够严谨,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作为课堂趣味小活动,稍事休息,再继续习题的巩固。

练习题我分别设计了结合手势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到通过平移能重合的图形,以及找出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案这几类题。其中后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忽略图中的细节,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利用平移或旋转的知识设计图案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生畅所欲言进行本节课的总结之后,我留了一道“让扣子动起来”的作业题,学生可以借助绳子或其他物品,制作一个小玩具,让扣子进行旋转或平移。然后再观察扣子旋转时上面的双面胶纸片的运动轨迹,从而直观感知点的旋转,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篇4

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了认识前后、上下、左右,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已不太陌生,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教材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含义。如,从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的运动变化引入平移,从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变化引入旋转等。另一方面,则注意提供更多、更鲜活的例子和图案,让学生从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积累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如,在认识平移时,要求学生在课桌面上把数学书从左上角依次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在认识旋转时,要求学生制作转盘,并把转盘上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能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平移和旋转。

2、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个圆盘面、一个指针和一个揿钮;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二、说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三、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教学过程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我用幻灯机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当学生能看图区分出平移和旋转以后,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3、游戏探究,巩固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例如:我说:“某某同学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当我做完示范以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由点到面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创设小鱼找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

我出示方格纸后说:“哟,这条小鱼正着急地找它的妈妈呢。它们该怎样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对嘴才算碰面哦。请你们两人一组帮它们设计路线,并把路线记录下来。”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

平移与旋转说课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4、教学用具

教 具:多媒体课件、格子图等。学 具: 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二、说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布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靠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多种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三、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

首先由录像引入出示多媒体课件:升旗台、汽车、风车、轮船、钟面等各种现象。通过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途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像升旗台、汽车、轮船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大风车、钟面的指针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课件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三)说一说——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课件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四)看一看——体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物体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蚂蚁搬家”游戏来互动学习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先出示第一组小树平移图,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树向右平移6格,也就是它的每一点都要向右平移6格。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这里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在格子图上证明小树是向右平移了6格的。这样不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接着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五)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判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象刚才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难点。

(六)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解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问题。第二题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三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自己选择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判断。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说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旋转现象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在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进行分类,学生十分感兴趣。你瞧他们不停地做着旋转伞等的动作,显然学习的热情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再如当教师让学生拿出纽扣和绳子玩一玩,看看怎样玩出纽扣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时,学生的积极性再一次被激发。有的学生还在底下叫着:好玩,好玩。由此可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活泼有趣的游戏等方法能抓住学生的心灵,扣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成功,让学生自信、快乐。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同样,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孩子的共同愿望,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情感调控的重要策略。本节课中,当教师问学生小船向右平移了几格,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有的学生通过移小船知道平移了6格,有的学生通过找对应点得到答案,学生都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为同时也为别的同学的好办法鼓掌。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当教师让学生拿出小印章自己创造平移和旋转的图案时,学生的创造激情立刻迸发出来,创造了

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奇妙图案。

3、和谐的课堂氛围主导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对上课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信心,以良好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微笑着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不时地赞扬道:“你真棒!”“真了不起!”“真会动脑筋!”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情绪异常激动,个个自信满满。同学之间,有时椐理力争,有时点头赞同,教师给予热情地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思维的碰撞,学生更爱学习了。教师富有感情、生动的语言,更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让学生感觉这节课有趣、好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情感教学,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道催化剂。

《平移与旋转》

-------------说课稿

沙镇中心小学 三年级 朱振燕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6

在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进行备课时,我发现不同版本的实验教材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年级,人教版编排在二年级下册,西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及四年级下册(要求逐步深入)。一线老师都感觉到“平移”教学是个难点,到底安排在哪个年段更合理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二、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我完成了教学设计(如下):

接下来,我用以上教学预案分别对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在不同年级都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如下: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要有较强的活动调控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甚至很多学生都无法达到学习目标;三年级学生则能较准确地领会活动要求并能开展探究活动,能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并进行汇报交流,有体验和感悟;四年级的教学则更偏重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对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能从活动中总结归纳,教师更易于体现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更易构建互动的课堂。总体感觉在二年级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更像活动课,趣味性强但数学味不足,教学目标不易落实,突破难点尤为费力。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根据认知理论、儿童年龄特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议人教版教材将“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安排到更高的年段(或分段)学习,那样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创造条件,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

《旋转与角》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让学生用学具旋转依次得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使学生体会到在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学习的角和新认识的角结合起来复习了一遍,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系统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平角、周角的.特征,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在画出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 通过实践操作,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辨认平角和周角,并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与周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活动角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角”,问: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图形吗?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们以前认识过哪几种角?

3、你能用活动角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旋转与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角

1、出示导学提纲1: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钝角大的角。

(2) 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形成一条直线时,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形成了什么角?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平角,注意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画法。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摆学过的锐角入手,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平角,但教师不急于告知学生这样的角是平角,而是鼓励学生去怀疑“它是角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已有经验去判断和讨论,最后肯定它是角,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平角,理解了平角的特征)

(二)认识周角

1、出示导学提纲2:

(1)转一转: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旋转出一个比平角大的角。

(2)想一想:当你把角的两条边旋转到完全重合时,此时是不是角?叫什么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3)议一议: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3、全班交流

(1)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完全重合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画周角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

(设计意图: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周角是怎样形成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拿出圆形纸片,对折2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平角里面有几个直角?(师板书: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到原来的样子,你又发现什么?一个周角里面有几个平角?有几个直角?(生答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折出一个直角,把你折的直角与同桌折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3、折出一个钝角,把你折的钝角与同桌折的钝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23页练一练第2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滦南县宋道口中学的教师陆文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平移。本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理念,配合多媒体手段,设计了这节课.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整合点,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逐一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图形的平移》是冀教版教科书第七章的最后一节,平移是对平行线的一个应用.作为一种图形变换,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平移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重要工具。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以及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平移的相关概念和探究平移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

知识现状:对平移有一些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二】教学目标

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性质.难点:平移性质的总结及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采用创设情境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五】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我将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高、教学反思六个过程进行设计:

整合点1.创设情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想把这座教学楼移走,可以办到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座比教学楼大很多倍的建筑物被成功移走,你们想看吗?。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频.整合效果:教师的导入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观看这一建筑平移奇迹,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体平移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国家才掌握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整合点2.自主学习.教师提出要求,要想学好这节课首先弄懂这几个问题。

1.用PPT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的问题,请学生在课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2.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用PPT课件动态呈现平移的过程,结合图形,理解平移的有关概念,使学生理性认识平移这种图形运动.3.发现生活中的平移.整合效果:以问题为引导,以课件为辅助,更好的理解概念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整合点3.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质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利用PPT课件演示ΔABC的平移过程,提出问题:“平移后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在理解平移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沿直线合作完成三角形的平移,通过观察猜想、实际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得出平移的性质,并由学生介绍得出结论的依据和方法.整合效果: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配合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

《旋转与平移》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角的学习经验,头脑中也有旋转的概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相信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角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法学法:

我使用的是引导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使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钟表模型、课件、芭比娃娃;学具有活动角、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拨动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的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夹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导入课题《旋转与角》。当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学生不认识,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平角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边旋转边说自己旋转出了什么角。继续旋转,当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

(1)提问: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得出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2)这时提出质疑:它还是一个角吗?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它符合角的条件,是一个比钝角还大的角。

(3)追问: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

学生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角。

(4)接着说说平角的特征。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平角,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着老师示范,学生平角的画法。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周角

三、练习

1、看一看

请学生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2、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角的普遍存在。

3、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进一步体会五种角的大小关系。

4、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希望他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

旋转与平移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和议一议,第71页课堂活动1、2、第72页练习十六的1、2、3、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能正确地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2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与情境图 学生准备:一根细线和一颗纽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来做游戏。请大家站起来,跟着我的口令做运动(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一步,向右走一步)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情境图(大屏)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想一想行驶中汽车的车轮是怎样运动的?车厢是怎样运动的?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汽车车轮在转动,车厢是沿直线运动的。

3揭示课题。

通常,我们把行驶中汽车车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车厢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平移现象。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旋转现象。1.教学课本69页例1.(1)教师出示例1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的大风车,和同学说说它的叶片是怎么运动的?可以边说边模仿它的动作。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风车的叶片在转动(请同学们用手模仿出叶片转动的过程。)

(3)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像风车的叶片一样运动?先自己说一说,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要求边说边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要求大家一边汇报,一边用手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

预设学生整理出以下信息: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在转动;吹风时,大风车的叶片在转动;

小朋友踩滚筒时,滚筒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在转动;开小汽车时,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小朋友乘坐转椅时,转椅在不停地转动。

(4)想一想这些物体转动时,分别绕哪里转动?看谁最先发现(抽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大风车的叶片也是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小朋友踩的滚筒绕着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也是绕中心的一根轴在转动;汽车的方向盘同样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奔跑时,小风车的叶片还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们乘坐的转椅也都是绕中间的轴不停地转动。

(5)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运动的方向有没有变化,路线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路线是圆形的。

(6)教师小结:滚筒、风车、转椅、水龙头等等在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这种现象是旋转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

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第一幅图中,抽奖的转盘绕中

间的一个点转动,这是旋转现象;第二幅图中,转门绕中间的一根轴转动,这也是旋转现象;第三幅图中,水龙头绕中间的一个点转动,还是旋转现象。

(2)现在请同学们举例来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我们分成四个组,看哪一个组的同学说得最多,那个组就算获胜。)

组织学生汇报,边说边模仿物体的运动。

(二)认识平移现象。1.教学课本第70页例2。(1)教师出示例2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找出图中运动的物体。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整理出运动的物体:从滑竿上滑下的小猴、被主人拉动的小鸭、玩滑梯的小朋友、被推动的积木~~~~(3).分别说说这些物体时怎样运动的?

同学们想一想,说给同桌听,可以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组织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发现,同样是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其他的同学一起模仿。

(4)你能说说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方向和路线怎样?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向不变,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运动,也可以说沿直线运动。

(5)教师小结:像玩滑梯,爬杆,推积木时物体移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这种现象叫平移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打开和关上电脑主机里放光盘的盒子时,盒子的移动就是平移现象;我们打开和关上教室的窗户时,玻璃的移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抽屉和关闭抽屉时抽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2)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呢?先想一想,再组织全班同学汇报,汇报时边说边模仿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三)课堂活动,加深理解。

1.做几个旋转与平移的动作,并和同桌交流。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观察,比一比谁做的动作多,做得更好。

2.做一做

在教师的指导下,取一根线,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甩起来做旋转运动。

请同学们边做边思考:是谁在旋转,它绕哪里旋转? 组织汇报。三.练习应用。

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的练习,集体订正。

四、反思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

1、欣赏生活中旋转的美。

2、了解平移创造奇迹。

同学们看到了,平移能为国家创造奇迹,希望你们长大了也能运用今天学的知识为国家创造奇迹。

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

绕点(或轴)

转动

平移

沿直线

平移与旋转教案 篇11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黄口镇大刘庄小学 韩莉莉

三年级数学下册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他们在干什么?(生回答)我们国家在天安门广场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风雨无阻,谁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国旗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升旗画面,同学比划)

2、师:同学们比划的真形象,这是生活中的一种运动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运动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研究一下吧--------------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师:先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会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学习提示:

三、活动指导

认真观察课本27页上半部分的6幅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按运动方式把它们分成两类。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比比哪个小组最棒!)

1、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描述图片中的运动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中的运动现象,都在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升国旗,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户,风车转动、推箱子,表针转动。(2)尝试着分类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运动现象,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些运动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把这六个物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分类,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再说说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指名学生回答:升国旗,推拉窗户和推箱子为一类,旋转方向盘、风车转动和表针转动为一类。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升国旗,推拉窗户和推箱子是一类运动。旋转方向盘、风车转动和表针转动是一类运动。

师:对了,像升国旗,推拉窗户和推箱子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平移现象。像旋转方向盘、风车转动和表针转动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把它叫做旋转现象(并且板书)。

2、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特点(1)讨论两类运动现象特点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这两类运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点,说说这类运动现象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现象是沿着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现象。旋转现象是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一种运动现象。(2)介绍平移、旋转现象特点

师:像升国旗,推拉窗户和推箱子等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出示课件:沿着直线运动)方向变化了吗?位置呢?(板书:方向不变,位置改变)像旋转方向盘、风车转动和表针转动等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方向变化了没?位置呢?(板书:方向改变,位置不变)师:现在同学们清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的特点了吗,让我们再来说一说平移是沿着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现象。方向不变,位置改变;旋转是围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转动的运动现象。方向改变,位置不变。

3、动作表示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1)师做动作学生说运动现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现在老师做动作,请同学们说是哪一种运动现象(全班说)

(2)同桌做动作说运动现象

师: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学习用品做动作,说运动现象,一人做一人说、4、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1)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同桌交流一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指名回答。

(2)出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出示)

(3)师: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同学多多观察,多多发现。同学们猜想一下,高楼会在现实生活中平移旋转吗?(同学们猜测,再播放课件)师:观看了这个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生自由发言)师: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同学们以后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填一填(平移和旋转)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位置变化。

上一篇:通信技术工程自荐信下一篇:电气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