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29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共11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1

塘沽中心庄小学 魏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 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中小学计算机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提高起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传统的“教师讲授方法、学生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其弊端所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教学主客体混淆,教师一味传授方法,学生则被动无奈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甚至畏难情绪,那么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又掌握机技能呢?我在实践中采“任务驱动法”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则应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法”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教学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1、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讲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我以前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什么是信息、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有关汉字排版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的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这往往使得学生在1节课讲完后,还不知道用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转变为一种恐惧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期开始时,先询问学生:你们想用电脑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想打字、想画画、想上网、想聊天,于是,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几周过后,学生会使用电脑完成许多操作:打字、听音乐、画画、写信等。这样,学生会觉得收获颇丰,计算机也没那么神秘、可怕了。于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和勇气。至于那些枯燥的理论,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讲解和实践中适时地穿插着进行讲解。

2、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计算机“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到自信、体味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WORD”这一章节时,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如何在文本中插入表格、图形等进行图文混排?借此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一幅自己在Word里画的画给学生看,让学生评价一番,此时学生便纷纷地讨论开来:“这画还挺漂亮的。”“这幅画是在绘画软件里画的吧?”,“不对,绘画软件里画的画没有这样的过渡色。”,“老师,这一幅画是用什么软件画的呢?”求知的欲望在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闪动,借机告诉学生“老师这幅画是在Word里画的,Word不仅能进行字处理,还能画画呢。怎么样谁能帮老师再改改这副画,使这副画变得更美丽呢?”,并引导学生将我的这幅画与以往在绘画软件里画的画进行比较。学生又讨论开来:“在Word里也能画画?”,“让我改这画,怎么改呢?”,“Word画画我还没学呢?”,“老师,这幅画是由很多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这一点跟绘画软件差不多,不同的是刚才一位同学已经说过了那就是绘画软件里所使用的颜色没有过渡色。在Word画几何图形我估计跟绘画软件里的方法差不多,可这过渡色怎么画呢?”,“老师,您快教我们吧!”学生们有点急不可待了,借机展示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使用Word的绘画功能模块。Word的绘画功能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同时又采取了与文档紧密结合的方式,使用好它就可以让我们写的文章变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学生有了获取知识的兴趣,必将全神贯注地学习,将无意注意自主地内化为有意注意,这一时机稍纵即逝,我们教师要充分、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地探求方法,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视窗操作系统的诞生,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功能,为学生“自主”地探求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了一个个的知识点,直到学完整个计算机课程。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与操作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任务要明确,可以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教学目标和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出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臵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臵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教学任务,我先给学生一节复习课,前半节课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后半节课对照书自由预习练习新内容。上课时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时,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臵“任务”完成一副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创新的思维。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面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计算机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软件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适应计算机教学,但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下面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例,总结出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够太难实现,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就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散会产生阻碍,任务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所讲的知识点。

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任务设计要具有新颖性。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先行演示几个演示文稿的实例,里面生动多样的动画、与内容相配合的声音、视频效果引起了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浓厚兴趣,再播放预先辑录下来的电视新闻上有关使用到Powerpoint的一些画面,从而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在实际中的作用。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动感十足的画面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

(二)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计算机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讨论或探索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自导自演。教师在指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因此,基本任务设置要有可考核性。

如:在Word软件中插入绘画的教学中,我介绍完有关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后,如果马上布置的任务就去自由创作的话,很难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刚才所学的基本工具,甚至可能有些工具在学生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这样的任务就不具备可考核性。所以,设计一个明确、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和一个可操作性的创新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保证。

(三)任务设置的可扩展性,培养探索精神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学习到的一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计算机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进行讲授用word中的绘图工具进行绘画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我就让学生制作“中国的红灯笼”、“蛋糕”、“五星红旗”等图画。这些例子既能够能使学生掌握绘图工具栏的使用,又能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新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四)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我经常会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

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而不是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实例。任务实例只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软件的一种手段。因此,越到学习的后面,任务越要模糊化,只要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例如,在文字处理的学习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们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为了便于学生的创作更贴近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我提供了一些当时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如尊师、环保、申奥等题材。学生们可以几个人一组分工合作的进行设计,也可以个人独立设计。在确定了各自的主题以后,同学们自己去采集资料,有的摘抄、有的下载、有的自创,百花齐放。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w ord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技能,又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具(下转第11页)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但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因为其他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知识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双向交流式等教学方法,一边演示、一边操作,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操作。

(二)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它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现在职校学生却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三)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就行了,而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教师可以和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使学生真切地看到、听到、感受到自己参与的任务所追求的目标,使用方法和整个操作过程,使之尽快地进入角色。

(四)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计算机学科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求异性特点,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强大的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3

摘 要:本文在分析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计算机应用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0-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特点

在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无处不在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教学特点比较明显。首先,学习的知识、使用的教材和软件版本更新换代快。其次,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最后,中职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非常大。

这样的现实摆在教师面前,要求教师不仅针对当前课堂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求教师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挑战,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探究式学习、积极的学习状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任务的广泛和知识点的分散,促使教师必须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整合几个知识点作为教学目标,这也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因。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1.要结合学生专业和实际生活来创设情景

情景的创设要考虑专业等因素,比如:工作表中绝对地址的引用这个知识点,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问题的情景选择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表这三个方面。而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公司人员档案和员工个人档案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情景的创设要紧密联系生活,学生以生活的形态而学是最自然的学习,教师要以生活的形态而教。比如:邮件合并知识点的教学中,先介绍生日邀请函或婚礼邀请函是生活中常见的,并且用PPT投影展示精美的样板,然后针对手写和计算机设计打印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方便时尚开始提问。

2.任务提出的要求和准则

任务的提出要和学生的认知相当,学生的认知决定了任务的主题;任务的提出要和教学目标相符,教学的目标决定了任务的范围;任务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熟悉感,这决定了任务的成败;任务的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并且有发挥的空间,这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为下一个任务作铺垫。

比如,面对电子班的学生,提出制作一个“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的PPT,此任务的前提是学习了PPT的基本知识点。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整合知识点,通过任务达到熟悉使用模板、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放映方式设计等等。选用此任务的理由如下:首先,电子班的学生对于电子元器件均有一定的认知。其次,这个PPT可以很简单,电阻和电容的图片再加点文字介绍就可完成,也可以很复杂,要求更多的元器件图片和各种效果等。最后,这种开放式的任务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促使学生尝试使用更多的命令来达到个性化的目的,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3.任务的实施过程

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教师的定位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整合,在于选择学习素材产生的作用,在于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方法,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

以“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的PPT为例。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要用到的素材并且准备。在开始介绍任务要求时,可以展示一下自己做的,让学生有大概的了解和目标。在动手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和尝试,并整合各个知识点。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学过的尽量让小组内解决,新的知识点让学生探索,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或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应鼓励小组讨论、个性的设计和创新,通过问题发现不足、发现盲点、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开拓思路、共同提高。

·教学教法·试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

4.任务的评价要素

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贯穿整个任务的过程,对于新的创意、知识点和动手方面的进步,教师都应当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主导学习的方向。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主动完善自己旧的知识结构,并且建构新的知识,提高归纳能力,从而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评价。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任务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各组的成果展示,学生的评价可能会语气激烈,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在形成良好竞争风气的同时也要防止学生情绪失控。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雄.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J].福建教学研究,2011(8).

[2]郭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3]王春婷.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刘笑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4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作 者:黄海 Huang Hai 作者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7(2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河南汝南●祁雪丽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日益发展壮大,同时计算机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第一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以后更积极地学习,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很有必要应用到计算机的教学中,会成为计算机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如今,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以及各种工作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计算机专业遍布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校园,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也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如知识点零散、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等,就要求计算机的教学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及必要性简单的述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为导体,将知识点融会其中,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上,就是将计算机每一节零散乏味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完整的、现实的具体操作中,体现的是计算机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方法。它让学生跳出课本,不是以知识指导操作,而是用任务来引出知识,用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完成计算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难点

在中职学校,学生希望自己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所以,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理论在操作中的应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能力。

计算机知识的特点:

1. 计算机知识点零散,缺乏连贯性,在记忆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只就单个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印象得不到加深,记忆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 计算机要求动手能力强

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一种应用软件,要看其在实战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 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要完成一项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学生只有勤学勤练,才能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解决以上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难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的是机房上课的教学组织特点,学生在边学边练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任务中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这不仅能促进计算机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而且能发挥其强大的优势。

1. 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没兴趣,对于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意力很难集中,而当教师给出特定的情境,以任务的形式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使学习内容形象直观化,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使他们努力去寻找能顺应新知识的相关信息,进而产生学习动机。

2. 培养思考能力

学生对一个任务有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己动手尝试的冲动,去主动思考,努力寻找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点,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培养合作能力

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最好配合分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任务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等各种因素进行分组,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合理的分组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小组中既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完成任务的学习。

4. 强化记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任务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活动,任务必须具备完整性,让学生把本节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他们完成了任务,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本节的知识点,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和操作的熟练程度。

5. 获得成就感

当学生完成了布置的任务,计算机上会呈现出他们的作品,他们看到了学习的效果和本节的收获,就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在肯定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的同时,会更加倍地努力学习。

6. 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在完成了一定量的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就会不满足于这些相对束缚的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任务,他们希望自己既能创作出新颖的、大胆的、有见地的作品,同时又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这比起原来的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是很大的进步。原有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创新,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勇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而成为会学、乐学、学有所成的计算机人才。

当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也不无欠缺。一方面对于每一个任务,它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但也不可能涵盖一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所以,这对教师是一个更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要补充遗漏的知识点,争取使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设计的操作任务要难易适中,照顾到差生,但也不能忽略优等生的潜力。另外,在优等生轻易完成任务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走上更高的台阶。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走进计算机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相信,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会使学生在以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并使众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吴旭东

1、柳炳祥

2、王谢玮1

(1.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 333000;2.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

333000)[摘要]: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高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关键字]: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学生;教师;任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一方面社会上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知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老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讲的方法进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去了兴趣。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机操作时漫无目的,有些学生甚至坐在计算机面前无所事事,他们经常抱怨,不知道自己要做点什么,等等,上机效果不佳。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任务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通俗的说就是首先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任务”,在紧紧围绕这一特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们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完毕后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任务驱动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积极的互动。根据多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特点,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程序设计如下。2.1 创设情景

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课程开始,针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任务,让学生们思考一下。让后他们带着问题来上课,引导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时。我们创设了,某某学生是大一的新生,想买一台计算机这样一个情景。他来到电脑城,购买计算机就必须事先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价格等。学生们就会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计算机。这样把纷繁复杂,枯燥无味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化整为零,把它当成平时购买的一件商品来了解。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到了许多计算机知识。2.2 布置任务及上机完成任务

教师将要完成的任务呈现给学生看,学生看到作品后,会这样的思考,如果能完成的话那该多好,主观上迫切需要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任务了解,老师的课堂讲解,明确任务大体涉及到哪些旧知识,哪些新知识等,课后花时间准备素材。在上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布置学生上机“任务”。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上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本节上机任务,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互动,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 2 知欲,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多多考虑。一般说来,我们设计“任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全面了解对象。不同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点,任务不易过难,或过于容易。任务过难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丧失极大的信心。任务过于容易,使绝大多数学生,花少量的时间就能轻松的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极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不愿意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任务分配。

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排版制作团委报纸”、“如何通过Word制作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推荐表”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让他们实际制作了,并且公开评比打分,这样极大的鼓励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兴趣。课后的附加作业题目为“Word产品说明书”,布置给公开评比分数高的同学,让他们通过思考,来完成一个特定产品的说明书排版。其他同学可以参与,不用独立完成。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不需要一定完成,没有压力就试一试。经过实践,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的也还不错。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或过少,最好有两个左右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教学本意,且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即使完成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话严重的挫伤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教师增加了“员工工资统计表”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对公式综合应用中详细讲解了“九九乘法表”的知识点和详细的制作过程。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Excel制作本班学生综合成绩表”等练习项目。

(3)任务的实践性要强。通常,我们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后,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通过上机 3 操作完教学任务的案例。

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增加了 “计算机硬件介绍课件”等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PowerPoint制作“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等练习项目。2.3 完成任务

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根据事先呈现的任务,我们教师可以不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试着请几个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们逐步理清问题,利用本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帮助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三、善于归纳总结

由于“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分配的一些具体任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学生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完成任务后,我们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建议在每堂课的开始复习总结上节课程的内容,课堂结束前归纳这堂课的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们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把封闭式的教学变成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的释放,也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徐联华,周建华,匡晓红.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高教论坛,2006 [3] 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9-12.[4] 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 杨桦,杨小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教育,2009.[6] 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3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已成为评价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指标。同时, 这对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更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由于各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同, 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教学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 适用于学习各种动手操作类的课程, 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当每一个任务完成后, 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 不断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 从而增长知识, 掌握技能。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任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典型、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任务要吸引学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 任务的选择要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任务要分层次。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 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收获。当任务完成后, 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一定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得他们对学习有信心, 学习就会一步步提高。比如在打字练习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把这次课的教学任务分为指法练习、词组练习和文章练习3个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进行练习。

⑶任务要联系知识点。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的任务和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例如我们在学习“ppt课件制作”一章时, 要求每一位学生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 幻灯片的插入;2) 文字字体的设置;3) 幻灯片的模板、版式设计;4) 背景设置;5) 幻灯片的动画设计;6) 幻灯片的切换。学生在制作课件时, 要求他们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都结合起来。这样所学知识就会得到融会贯通, 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 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 分四个步骤:

⑴提出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过分析教材、教学大纲, 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同时要分析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预测出教学的重、难点, 最终设计出本次课的任务。

⑵教师引导。老师首先对重、难点进行分析,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指导学生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 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⑶完成任务。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 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去做, 先找几个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一下, 在演示的过程中, 其它学生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他们在完成任务时, 就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⑷检验与评价。当任务完成后,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 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时, 不能一味地批评, 应该耐心辅导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2.3 布置课外任务

计算机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因此, 教师在设计课外任务时应以应用为主, 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知识和自主创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应用不仅仅是计算机书本上的知, 而是比较全面、广阔的实践操作。比如在上完“ppt课件制作”这一章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个与“校园生活”相关的课件, 要求完成后发送到老师的邮箱中。这样既学会了制作课件的方法, 又学会了如何发邮件。

3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 内容要有针对性、趣味性, 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任务不宜过多, 但要有实用性, 可操作性。设计的任务要在学生理解和操作能力的范围内, 不宜过大。

⑵课堂纪律的管理有待加强。这种学习法的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 不容易控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自觉性比较差, 可能会趁机小声说话、玩游戏、玩手机、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从而影响他人上课。对此, 教师还要想一些可行的办法来约束学生, 最好能使所有学生都“忙”起来。

⑶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显得更加开放, 由于学生知识层次不同, 当任务布置下去后, 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完成了, 但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

⑷采取合作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学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 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 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帮助和辅导基础差的学生, 实现共同提高;另一种学习方式是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完成任务后去当“小老师”, 让他们去辅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4 结束语

总之,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在这种学习模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 并随时成为“教师”。但是我们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 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操作, 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芳.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7) .

[2]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 2008, 25 (5) :70-72.

[3]田海梅, 张燕.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5)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高职 计算机教学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众多高职院校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驱动法教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促进计算机教学的长期发展。驱动法教学是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应得到深入的分析运用和广泛的推广。

1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定义及内涵

任务驱动法教学即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一个共同任务,利用可用的学习资源共同探索若干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从教学的层面来看,任务驱动法作为学习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他从学习结果向问题源头追溯,这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对原理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需以知识理论为依托,由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互动性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探究型学习的重视程度,又促使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化特点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2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优势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要求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将实务操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随着计算机课程在高职院校受到更多的重视,如何更加快速的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法被运用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为学生展现计算机知识理论体系,顺利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突破学习中的难题。

2.1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任务驱动法教学则增加了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迫使学生产生学习紧迫感,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到计算机学习的课堂中来,并迅速完成学习任务。

2.2营造良好氛围,易于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意在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缩短教师的教学任务时间,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质量的完成。

2.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时,计算机教学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促使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全面调动所学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意识到学好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教师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学生如遇拦路虎,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问题,通过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提高实践能力。

3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原则

首先,教师应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总目标下细分出一定数量的小目标,一个任务分成不同的任务阶段,使学生能凭借完成小目标、不同阶段任务达到完成总目标、大任务的效果。其次,教师制定教学任务时要精心选材,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等不同方面,组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任务,为最大程度调动全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为目标,在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教师应注重任务侧重点,难易程度的划分。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的对教学内容实现有条理学习。最后,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及时分析总结,对任务不断改进,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通过总结规律技巧等,缩短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对学生长处优点进行及时鼓励发扬,对学生出现的不足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水平和计算机教学质量。

3.2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教师可根据任务内容需要设定相应场景,带领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完成任务过程中来。教师在设定任务后不可立即进行讲解,应为学生预留出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制定本节课的上机任务,明确任务目标,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尽可能多的进行实践,大胆尝试,领悟任务内容,熟记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教师在任务驱动法教学里起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大可能发挥出学习计算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动性,对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示范正确做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总结

任务驱动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自主的摄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更能为计算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形成新型的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1] 胡晴云.任务驱动法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247-248.

[2] 庞春辉.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3(255).

[3] 董开远,高晶晶.分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9):1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9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设置也必然发生变革,如何在内容不减甚至增加新的教学我们内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出要淡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突出“实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之后,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比较细,往往是各种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方法我们要讲三、四种,认为讲的多,学生学的多学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杂乱没有条理,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讲的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重点讲WORD软件的使用,其它几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基本操作方法和WORD的基本一致,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讲解这几个软件的不同之处。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只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的知识,易错的地方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任务驱动法在WORD中的应用。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确立教学操作内容,给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先让学生试着操作,老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操作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专心的去听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也透彻,然后给学生再讲解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哪种方法会更好、更方便,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在讲课前,我会找一些好的案例先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WORD制作出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以这些案例为依托,讲解它的制作过程。由于讲课前给已经先给学生展示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任务:“如果你参加学校学生会成员竞选,如何利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宣传材料。”这个教学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从文件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文档格式化中“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图文混排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首字下沉、边框底纹、分栏、背景、表格制作等所有内容均涉及到。比如讲授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及编辑、图文混排的使用这一节课时,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个人简介”具体的教学子任务,通过讲解如何制作“个人简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做好的“个人简介”并下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找出完成任务要用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知识如:艺术字、文本框或自选图形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宜采用。

(2)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积极动手操作,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完成任务后,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先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法”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结束语

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与任务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很适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职 网络 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动手能力强、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处理各类信息的应用型技术人员。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技能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就必须改变旧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体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指导和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些都是高职生最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时代所要,课程所需,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益尝试。

2 网络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网络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功能齐全,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网络搜索的方法简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网络还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学生在网上可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网络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课分以下几步:

2.1 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设计很关键,它决定了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由于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学生因材施教就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给每个学习者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借助网络发达的通讯能力,及时监控和调控任务的实施。

例如在学习Word这一章时,在讲到“版面设计”这个内容时,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出如下的任务:

以好人好事为主题为班级办一次小报,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尽可能精美的报纸,但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本期报纸的3个标题文字分别设置为:

真人真事:方正舒体、三号字、阴影

趣人趣事:华文新魏、四号字、阳文、红色

好人好事:华文行楷、四号字

(2)在第一行插入自选图形“横卷形”,并设浅灰色底纹,添加文字“星星之火”。

(3)插入一个竖排文本框,并设浅灰色底纹,在其中插入“好人好事”文字内容,文字设置为幼圆五号字,文本框边框为无线条颜色。

(4)插入一个横排文本框,并填充双色底纹,在其中插入“趣人趣事”文字内容,文字设置为宋体五号字。

(5)在文中左边插入一个图文框,在其中插入图片“Scn―fall。wmf”。

(6)在“真人真事”文章处插入“Wenznuc。wmf”,设置为水印。

这几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又都是我们所学范围之内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应用到本设计中,使他们对此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基础中等甚至稍差的学生,可以设计出如下的任务:

根据教师给出的文章,完成下列操作

(1)将文章的标题设为隶书三号字并居中放置

(2)给第一段字加上阴影,小三,并设置“赤水深情”动态效果

(3)把第二段文中第一个字设为上标

(4)将第二段的行距设为1。5倍行距

(5)将第二段文字内容分为两栏设置。

(6)将第一段文字左缩进6个字符,右缩进6个字符。

这几个题目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又都是这一章的重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很好。这样可大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2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后,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或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要求以及给予学生的提示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2.3 效果评价

尽可能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教师可以把优秀的或有缺陷的作品挑选出来,进行广播演示。演示好的作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同学中好的设计构思,提高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部分学生成绩的肯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演示一些有问题的作品,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暴露问题,让大家共同分析,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使大家共同提高。

3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可。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比较适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协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5.

[2] 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6.

[3] 郭广勇,朱海军.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自主型学习[J].教育信息化,,3.

[4] 王祖析.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3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它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引导让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探索问题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一、精心创设一个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话,那么,学生一定会对下面的内容感兴趣,这样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字符格式设置这一节时,先让学生看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胡”字在经过一番设置后,字里面会显示出一个人的名字,再通过《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解释为什么字里会隐藏着一个名字。这样,学生一定会对“胡”字的设置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二、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并提出有效的任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体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该课程、该阶段、该单元、该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任务”目标在明确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要考虑学生学科能力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任务,使之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同时,任务的设计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任务要具备针对性,不能过高,过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要过低,让学生感觉太容易。

2.“任务”的实践操作性要好

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3.培养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例如,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制作出一个关于一年中节气主题的幻灯片,最后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三、分析任务

当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针对所面临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不仅看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还会了解到自己所欠缺的。而学生所欠缺的部分正是隐含于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此时就形成了学习需要。

四、探索并完成任务

在这一环节中,要结合任务特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通过书籍或上网查阅信息资料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任务的最终解决方案;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评价任务

在该环节中,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一个任务就对应一个作品,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一篇:eviews中英文翻译下一篇:基层公共卫生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