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有感

2024-06-29

《忠诚与背叛》有感(共12篇)

《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1

——观电影《忠诚与背叛》有感

局宣传科 汪广辉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在电影《忠诚与背叛》中,这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被多次说出,深深地打动了片中每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也深深震撼了影院中的每一个观众。

显赫一时的是什么?除了人们趋之若鹜的金钱、荣耀、美貌、权势,还能是什么?永远存在的又是什么?除了我们头顶的星空,心中的梦想,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还能有什么?

影片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27年4月,中华大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有五万多名党员的党组织面临着严峻考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荷波、杨匏安革命先驱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展现了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也揭露了范阿根、林广顺等一批人经受不住威逼利诱,叛 1 党,叛人民,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他们的名字最终被书写在史书中最耻辱的一页上。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忠诚,源自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听,王荷波面对敌人枪口宣告的余音未了: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同情的热泪。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如果我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处在那样一种情形,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忠诚或者背叛?直逼灵魂的叩问让人陷入沉思,谁敢轻易作答。这样的追问是令人尴尬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忠诚的是什么?背叛的又是什么?背叛,无非是走向了对立的忠诚。五四风云一起,有多少贵族子弟离开旧家庭,奔赴火热的革命烈焰?他们“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背叛的是朽腐、糜烂与法西斯,忠诚的是新生、独立与天下人的永福,忠诚的是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忠诚于自己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

革命先烈的身影未曾走远,英雄的声音犹在耳旁回响。正如我们的教育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无穷。大人物的身上,莫不投下教育的身影。在这产生过英雄、传 播过星火、点燃过理想的永在事业里,作为教育人,我们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这个时代,教育的现状或许无奈,教育的话题显得如此沉重。我们常常感到无力、烦躁、麻木、卑微,甚至绝望,从而选择盲从,选择不假思索,变成沉默的大多数。更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幸福的电流击中。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家长亲切的问候,内心的充盈与宁静,让我们相信,春天总会回来。只要心中的爱不死,任何微小的尝试与改变都是有意义的。

唯其艰难,所以前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每一个教育人都是教育洪流之中的一滴水,不能说哪一滴水更重要,但是我们可能做一滴更清洁的水,做一滴内能更大的水。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汇成涓涓细流,汇成滚滚长河,汇成了我们教育的洋洋大海。

忠诚与背叛 篇2

菲律宾下层军人发起的“7.27兵变事件”真是应了“冰山一角”的说法。从规模上看,区区近300多名下层军官和军人的确不太起眼,阿罗约政府在一天之内就地化解。从程度上看,兵变的目的并非以往的“推翻现政权”,而是要求政府“改善下层军人待遇”和“惩治军队腐败”等。从历史上看,它是近13年来第一次兵变,比起近20年来菲律宾军人政变的惊涛骇浪,只是浪花一朵。信守忠诚信条的菲律宾军人缘何屡屡借助手中枪背叛政府?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特殊的菲律宾军人非法干政的文化?难道冰山之后真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原因吗?

背叛的轨迹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马科斯独裁统治瓦解到现在的将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军人政变和政变谣言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1993年的阿基诺夫人执政期间,这位家庭妇女出身的总统饱受军人政变之苦,前后经历了7次大规模真刀真枪的平叛行动,却始终屹立风雨而不倒。我国资深记者朱幸福在其《风云诡异的菲岛政坛》一书中有翔实而生动的记载。1986年7月6日,大约380名佩带颠倒国旗标志的军人和1500名前总统马科斯的支持者拥立反对党领导人阿托洛·托伦蒂诺为“代总统”,但这第一次政变像一场闹剧一样终场。1986年11月22日,国防部长恩里莱和马科斯势力图谋政变的谣言甚嚣尘上,事先得到消息的政府军即时将其制服。1987年1月27日,前菲律宾军事学院院长苏梅尔准将等几位高级军官打着“反阿复马”的旗号占领了电视台和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基地,政府军第一次以武力方式平定了第三次军人政变。1987年4月18日,少校卡巴瓦坦发动了称为“黑色星期六事件”的第四次政变,由于规模小而迅速化解。1987年8月28日,恩里莱的卫队长、“军队改革运动”领导人霍纳桑上校率1350名军人发动第五次流血政变,以失败告终。1989年12月1日,马尼拉发生有史以来最大最惨烈的第六次军事政变,如果不是美国的干预,2000名叛军在“青年军官联盟”领导人丹尼尔·林上校的指挥下,差点推翻阿基诺政府。1990年10月4日,诺布尔营长在南部棉兰老地区发生第七次军事政变,妄图成立“棉兰老国”,失败。

第二阶段是2001年初到现在,有关推翻阿罗约总统的军人政变谣言不绝于耳。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势力和一些政客策动政变的消息造成五、六次“狼来了”的效果。虽然坏事终究躲不过,但阿罗约还是轻松化解了不成气候的“7.27兵变”。那一天,善于形象公关的阿罗约总统身着铁红色外套,给公众以坚毅、果敢的印象。

从这两个阶段来看,阿基诺夫人任内多政变,而阿罗约任内多政变谣言。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个阶段之间有近13年的间歇期。即在阿基诺总统后期和拉莫斯总统执政期间,以及埃斯特拉达执政的两年多时间里,政变基本销声匿迹。这首先得感谢“平叛高手”拉莫斯。阿基诺夫人全靠时任总参谋长的拉莫斯化解了历次政变危机。1993年,拉莫斯凭胆识当选总统后,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通过谈判特赦了一些参与政变的首领,让他们走出地下,光明正大地公开进行竞选,从而基本上消除了政变阴谋和谣传。霍纳桑分别于1995、2001年两次当选参议员就得益于该政策。埃斯特拉达也极力笼络高级将领,还通过提高军人福利待遇和兴建廉价住房等措施尽量满足军方要求。

阴谋的根源

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对菲律宾军人政变的发展轨迹有了基本认识。现在,让我们探寻一下政变和政变谣言频发的根源。

前独裁者马科斯从1972年开始实施军事管制,政府对军队依赖性的增强致使军队干政、贪污腐败、见风使舵和朋党之风潜滋暗长,并成为传统。受此影响,军队高级领导人往往在关键时刻放弃支持总统,比如在“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中抛弃马科斯的国防部长恩里莱和副总参谋长拉莫斯,在“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抛弃埃斯特拉达的总参谋长雷耶斯、国防部长梅卡尔多等。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虽被赶下台,但军队中仍有一批誓死效忠的死党旧部,甘愿冒险一搏,寻回失去的荣誉。此外,一些有改革思想的军官不满派系倾轧和种种弊端,但他们发现在体制内无法实施改革理想,因此逐渐走向极端的政变形式。他们认为,只有政变才能宣泄对政府的不满,才能刺激军队改革,才能提高军队待遇。多次导演政变的军之骄子霍纳桑早在1982年就与菲律宾军事学院1971届的同年军官发起“军队改革运动”。到1985年,该运动已壮大到1.5万人。他们在马科斯后期就与恩里莱合谋政变,后来在推翻马科斯的第一次“人民力量革命”中顺势倒戈。

一些反动政客也借军人行谋反之事。阿基诺夫人和阿罗约两位女总统分别是借助“人民力量革命”,推翻前总统马克思和埃斯特拉达上台的。这两位非军人出身的女总统要想掌控派系林立的军队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仍忠诚于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的政客就打起两位女总统不具备合法性的大旗,利用军人的不满,加以笼络收买,策动兵变。阿基诺夫人时期的第一次政变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称,2001年4月,埃斯特拉达因贪污等罪行被捕后,霍纳桑和前国家警察总监拉克森等人曾试图借助支持埃斯特拉达的游行示威的乱势,制造兵变夺权。

此外,政客和军人敢大逆不道也与菲律宾宽容的政治文化有关。政府对政变军人和政客的惩罚相当宽松。政府最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让这些人立即辞职,并宣示效忠宪法和政府。阿基诺夫人在处理第一次军事政变时为此开了先例。在经过心平气和的谈判之后,托伦蒂诺等人在和政府谈判代表共享丰盛晚餐后直接回家。参与的政变军人直接被送往陆军总部的体育场接受连续做40个俯卧撑的惩罚,然后得到宽恕。后来,阿基诺总统要求参与政变的军人集体宣誓效忠宪法,并将叛乱罪一笔勾销。

知法犯法的精英

“7.27兵变事件”在13年后再次延续了菲律宾军人政变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一些有趣的细节中发掘出一些令人深思的新东西。

发动兵变的年轻军人们宣布投降后,主动拆除了埋在商业中心马卡蒂的炸弹,他们还微笑着高举V字手势坐在押送他们受审的军车里。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叛兵,而是一群完成任务后得到礼遇的精兵。对照菲律宾副总统金戈纳的原话,我们似乎能明白“笑”中之意,他说,“这些兵变军人的要求是正当的”。老成持重的金戈纳何出此言?如果不谈兵变这种方式的非法性,谁都会同情一批血气方刚、待遇低下军人的要求。他们的政治要求何错之有。他们的笑好像更带有“兵谏”的意味。

兵变的主要首领,海军上尉安东尼奥·特里兰尼斯是菲律宾军事学院1995届毕业生的第一名,“是一个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优秀学员”。几个月前,他在菲律宾大学所做的硕士论文题目就是《菲律宾海军征召(制度)的贪污现象》,并通过互联网在军校学生中广为传播。5名主要发起者中还包括一个著名的上尉炸弹专家,据说他在反恐前线也是屡建奇功。政变多数骨干来自菲律宾第一大军区南部军区野战部队,是军中佼佼者,还在9.11后接受过美军反恐专家的训练。

这让我们联想到一批政变人士的精英背景。当年托伦蒂诺发动政变时已是76岁高龄,他是菲律宾首屈一指的宪政专家。恩里莱是菲律宾总统的摇篮——菲律宾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后又在哈佛拿了硕士学位,并做过法律教授、法律部长和国防部长,被赦免之后成为菲律宾历史上最有名的参议员之一。“政变专家”霍纳桑也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人之一、在职参议员,是此次兵变军人的偶像。但奇怪的是,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居然造就出这么一群知法、执法和犯法的精英分子,菲律宾人居然还能选他们作为行使立法职权的参议员。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3

时间的长河中,历史乘着帆划过波涛汹涌的浪花驶来,承载五千年的起起伏伏。有繁盛,有衰落,有崛起,诞生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犹如明亮的灯塔,引领着中华民族赶走了侵略者,战胜了军阀统治者,推翻了封建社会,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一部可以净化灵魂的革命历史影片,片中讲述的是1927年4月在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背叛革命,敌对中国共产党的背景下,使得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在面对威逼利诱、金钱享受时,有的登报脱党,有的腐化堕落,甚至有的投敌变节。党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当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议案,并且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但仅几个月以后,于1927年10月,王荷波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杨匏安也于1931年惨遭敌人杀害。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都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先后有8名成员为革命英勇牺牲,却无一人叛党投敌!他们忠于革命、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旗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就像他们所宣扬的那样:“今后,对于那些违反了党的纪律,泄漏党的秘密,在政治上动摇,在工作中消极的党员,必须要依照党章严肃的处理,对于那些一味贪图享乐的蜕变分子,要坚决清除出党,还有,对于那些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信仰的人,必须要给予最严厉的惩治!”这些老一辈革命英雄威武不屈、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感动着我。

片中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说“人是复杂的,有些人以搞革命为名,实际上图的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就连参加过党的一大的陈公博、周佛海都背叛了党,一心一意的去图高官娶二房了,看来不用铁的纪律去监督和约束每一个党员,不要说我们共产党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革命的成功〃〃〃〃〃〃”在如今我们党的事业中,仍有不少党员干部像陈公博、周佛海一样经受不住金钱与权利的诱惑,为了个人的利益,损害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为这样的同志感到痛心,感到不耻。作为一民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我们应当本着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严格对照廉洁从政八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和四项制度的要求,逐项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问题,坚决杜绝违反规定行为的发生。

看完电影,我的心颇不平静,是对影片风格凝重厚实的震撼?是对革命先烈崇高气节的敬佩?是对自身工作不足的自责?抑或是受到革命工作激励的欣喜?一切的一切,都有着洗礼后重生的感觉!影片中王荷波被捕时说: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同情的热泪!是的,我饱含热泪,但那决然不是同情,那是敬意!是向我们为保持党的纯洁性而献出一切乃至生命的人的最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这群纯粹的人,我们党才能得以纯洁的延续,繁衍至今!

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我们不用面对充满硝烟的战场,不用面对敌人的辣椒水老虎凳,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享受生活。金钱、美色、权利诸多诱惑裹着糖衣纷纷袭来,在这种隐形的敌人甜蜜的攻击下,更容易被击败和被腐蚀,从而成为一个不纯粹的人,成为一个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人,成为党员干部中的蜕化腐败分子!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防范裹着美丽外衣的糖衣炮弹,面对诱惑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党性修养,加

强党政廉洁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我们决不能也决不允许党的纯洁在我们这个时代受到玷污!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4

文/青山站 王军

2012.6.18

6月14日下行3点,站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虽说这是部十八大的献礼影片,但它并不像《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那样的明星群集,场面气势宏伟,相比之下,该影片短暂而又不失震撼,令人心潮澎湃。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性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崇高性显现得淋漓尽致,与观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让我感触至深的是革命先驱们为了共同的理想与信仰和那份为人民谋福利的责任感而走到走一起,还有用生命去诠释对党的那份忠诚,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和积极分子认真去学习和领悟忠诚的涵义。

影片当中反复强调与特写的一句话是是“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一篇作文中的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事业的建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相反,往往是万分艰辛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久的,一代一代地向下延续,也即永远存在。王荷波、杨匏安等烈士将革命作为自己的事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甚至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去抛头颅洒热血,为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股无穷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永远充满激情,甚至生命的最后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还记得当年我们都曾高昂的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誓词的内容在影片中那些革命烈士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试想,当年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个个都是才学俱佳,文武双全的社会精英,想要一份体面的职业和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环境,我相信不是很难的事情。可为何面对种种残酷暴行铤而走险,永往直前,这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影片中还可以看到纪律对于一个政党和机构所起的作用,由于没有纪律的约束,一些思想与信仰不坚定的革命党人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党组织,成为了党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阻力。但是绝大多数的革命党人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甘心为一个不显赫一时的事业奋斗终身,因为他们坚信这种事业将会是永远存在的。纪律就是铁的行动准绳,任何人触犯,都要严惩,就如片子中所说“要有铁一样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

马克思在中学生时期都能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和觉悟,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应如此。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喜欢的事业来经营,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全国去完成,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力克服解决;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更不能忘记工作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忠诚于自己的工作,还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工作便会消极;我们的前进路上必须会受到各种思想的蛊惑,如果一味放纵自己的欲望和不满,终将一蹶不振,应深知吃亏在前、享受在后,任何成功都必须有艰辛的付出作为代价。

公司员工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5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生日来临之际,排水公司组织全体党员在上海影城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会,并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影片中这句经典而朴实的台词,让我想起了入党时的誓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员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通过观看影片《忠诚与背叛》,回望历史,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一切,他们伟大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奋发的工作,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要端正入党动机,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党的纪律,任何时候都要对党绝对忠诚。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排水人,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排水事业奋斗终身。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无论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样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回望历史,追昔抚今,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革命先烈虽已化作千古忠魂,但这种精神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当奋发地工作,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将这燃烧的火炬永远的传下去。

第九个24小时:忠诚与背叛 篇6

美剧的长寿一般取决于制作者亦步亦趋与现实话题紧密的程度,尤其是这些年长盛不衰的反恐美剧,大热的《国土安全》也罢,以迷你剧形式重启的《24小时》也罢,他们能够在每一季中形成话题效应,与编剧选择的剧情主题有着很深的关系。《24小时:再活一天》的剧情制作者延续了这部美剧前八季的成功模式,多画面的剪辑手法,叙事时间与现实时间同步,平行发展与交叉相连的多角度叙事,与现实政治紧密相关的悬疑阴谋,再加上火爆的动作场景,这一切都是为了诠释一种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迷恋一种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妄想总有这样一个英雄在拯救世界。超级英雄是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而特工更接近于生活。但在《24小时》中,杰克·鲍尔(基弗·萨瑟兰饰演)这个角色还是与大多数电影中的特工有所不同,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不可动摇的爱国心的英雄特工。换句话说,当《谍影重重》中杰森·伯恩开始觉醒,意识自己只是杀人机器,他所谓的爱国主义不过是供政客玩弄的虚幻泡影,他的逃亡就变成了人性与体制的对抗。但是杰克的悲剧在于他无条件相信美国所代表的全球正义,他相信他的杀戮能促进这个国家更加美好。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24小时》这部美剧所宣扬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就变成了一种悖论的存在:为了实现和平先要发动战争;为了实现正义要实施犯罪;为了寻找真相需要掩饰谎言;为了目标的正义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制造英雄要制造恐怖分子;为了国家正义要牺牲个体。这是一个极大的反讽,国家不总是正义的,尤其是当国家的权力掌握在想以权谋私的人手中时。值得提及的是,“国家的非正义”这个观念几乎触及到所有好莱坞电影的主题。美国人对这个国家有着天然的敌视,这种阴谋论的论调源于一种国家总是凌驾于个体之上,它们是对个体生活的僭越,对人权隐私的侵蚀,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践踏。声讨和质疑自己的国家就变成了好莱坞电影和一系列当红美剧的主旋律。当然,这种质疑和声讨并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最终正义。

正如《24小时》中每一季都有反派的恐怖分子,他们成为恐怖分子大都是因为美国以民主和正义之名犯下的罪行。在最新剧中,恐怖分子玛戈劫持了美国的无人机,打算报复在伦敦签署协议的美国总统,同样是因为她丈夫还有许多无辜的孩子在一次无人机袭击中丧生,按照官方说法,这是打击恐怖分子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附带损害”。这其实是这部最新剧集想要探讨的现实问题:即我们如何看待无人机这种“定点清除”战略的打击方式?近些年美国在中东地区派遣了大量无人机执行战争计划,尽管在战术上大获成功,但同样引发了人们深深的道德焦虑。

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曾写过《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在谈到中情局的无人机计划时说:“目标人物应该是数量有限、事先圈定好的一群人,这个名单理应昭告世人并进行公审,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换句话说,正如《24小时:再活一天》中所昭示的,中情局的无人机计划正游走在“责任的真空带”。

在恐怖分子看来,他们同样是为了寻求正义,当正当诉求得不到伸张,只能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而在杰克看来,他寻求的正义是国家的永恒正义,无论这个国家在具体执行之中犯下了多少罪行,它都需要被原谅。

《忠诚与背叛》有感 篇7

读《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有感

读《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有感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来到重庆就专程去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参观。因为我感觉,如果不去这两个地方看一看,那就实在是对不起伟大的革命先烈,也等于没去过重庆。回来后看到《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重庆出版社2015年5月印刷),更是对一个个英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女人无叛徒,而领导当叛徒又多又快?红岩之问问出依规治党这一根本原则。

诸如江竹筠、李青林、杨汉秀等女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也总结了好几条,最关键的是女人的忠贞程度比男人高,她们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将牢不可破。但为什么在许多普通党员印象中那些平时“唱马列主义调子”比谁都高、大道理一套又一套的“最革命者”,到了敌人的监狱和老虎凳面前时,却经不住一顿酷刑严打而成了叛徒?1949年,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益智相继叛变,他们出卖了大量党内机密,使许多革命志士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之下。解放后,这两个人一个被迫自首,一个在马路上被想投诚的国民党特务扭送到军管会。但他们都厚颜无耻地向政府“表功”,说自己没有交代多少,还“保护了相当多的同志”。作者追问:像刘国定这样的半流氓政治人物,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党内高级干部,而组织上竟然没有对这种人进行适度的职务限制?重庆市委内部,竟然出现正副书记都当了叛徒的情况,难道我们的组织考察和选拔领导干部的机制流于形式,不起任何作用?今天我们党内对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考察机制、选拔机制就一定没有问题了?

一连串的“红岩之问”让我们反思今天的用人依然至关重要。把党的事业交给那些只会嘴上说说却不能落实于行动的人;只会叫别人敢打敢拼,而自己不能身先士卒,只当缩头乌龟的人;凭一两次私人交道留下的好感印象而不看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加以重用的人;授之以权却不加以有效监督的人……等等,都是不靠谱的党员干部。我们今天讲从严治党,首先就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选好各级班子的带头人、管好党组一班人。过去我们治党都是靠人,很少靠严密的制度,而人有时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论多大的干部,都有可能是靠不住的。所以说,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党组建设、发挥党组作用,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党组建设、弱化党组作用,党的事业就会遇到困难甚至挫折。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例(试行)》正好就填补了70年党组无规矩的空白。这对于我们选用公道正派的干部,防范假忠诚的干部将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个问题:当叛徒也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怎么理解忠诚与背叛?忠奸之辨辩出正必压邪这一基本判断。

万县县委副书记李青林是位女共产党员,被叛徒中共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出卖后,敌人用老虎凳折断她一条腿,但她宁死不屈,连共产党员身份也不承认。特务们把涂孝文叫去与李对质。李青林抢先骂了他一顿,说他们原来一起教书,因为不同意涂的追求和强迫接吻,打了他一耳光就遭到报复和栽诬,并责问涂孝文:“你说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涂孝文羞愧难当,只好承认。这一骂给涂孝文刺激太大,当叛徒的道德负罪感骤然上升:人家李青林一个女党员都咬咬牙挺过来,自己怕什么呢?从此,涂开始不配合特务的审讯了。失去了价值的涂孝文被特务头子徐远举列入了屠杀名单。据目击者回忆,枪杀前10人都高唱《国际歌》,高喊“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其中也有涂孝文。

一个对革命事业造成巨大危害的叛徒,在死前却高喊“共产党万岁”,我们既感叹叛徒人性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又无比钦佩狱中革命者对反面人物的感召力和转化能力。这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忠诚的力量,远比背叛的一小撮强大。实际上,忠诚与背叛之间有时就是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念之差,但一个人存世的价值确有天囊之别。有些人就是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可能心还觉得是忠诚的,但行为已经渐渐地走向了背叛。今天我们党内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对此也要有客观的认识,应该相信党员中的主流是好的,忠诚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正气最终还是能够压倒邪气的。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警示和职务犯罪预防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问题:不上“老虎凳”,如何来衡量今天的忠诚与背叛?检验之问问出“三严三实”这一党性标准。

忠诚与背叛,对于今天身处和平时期的共产党人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由于所处年代不同,我们大多数党员从事的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工作,我们对事业的忠诚与背叛,虽然无法与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的生死考验相比,虽然不需要用“老虎凳”来考验党员干部,但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也不是没有一点标准。我想,对党、对人民讲真话、办实事,就是最起码的忠诚,搞“小圈子”、组建利益集团、培养自己的党羽或代言人,就是背叛。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忠诚,就看他是否能够做到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看他谋事、创业、做人是否实在?看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背叛的迹象,就看他是不是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廉洁行政,自觉抵制腐败。如果不能的党员多了,他们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就会有忘党忘国的危险。像***、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等身居高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位却早已背叛的假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有能够检验是否忠诚的试金石。对基层的党员也是一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中的任何一风,都是党员干部远离忠诚迈向背叛的风向标。

忠诚与背叛心得 篇8

《忠诚与背叛》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召开为历史背景,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影片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电影画面,再现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职,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这10名成员中,无一人违反党纪或叛变投敌,先后有8人英勇牺牲在刑场和战场上,表现出了党的纪检监察干部高贵的气节和坚强的党性。

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上世纪20年代,蒋介石背叛革命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的场面。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敌人丧心病狂,威逼利诱,有的党员经受不住考验,叛党投敌,出卖组织,出卖革命同志,党的组织遭受重创,情况万分危急。党的忠诚者与背叛者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真正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和捍卫着党的纯洁性。穿越历史烟云,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令人久久难以平静。我们应该深入思索那些革命者固若金汤的党

性是如何炼成的?应该深刻反思革命阵营为什么会出现叛徒酿成血泪悲歌?我们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和教训?作为党员干部,观看这部影片,不能置身事外地将它当作一段遥远的历史片段去回忆,而应将它作为长鸣的警钟去体味。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党一以贯之的要求,早在1945年,毛主席就提出要建议一个“思想上纯洁,组织上纯洁”的党。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可以说,纯洁性是一个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基本保证。

我们党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之前,保证党的纯洁性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壮大革命队伍的必要措施,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目的就是巩固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崛起。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是这样一群具有坚定共同信仰的人,他们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为维护党的纯洁性,舍生取义,慷慨赴死,他们被敌人消灭的是身体,得永生的却是灵魂,是革命者的气节与精神。那些党的忠诚者令人敬仰,催人奋进,永远被人民铭记。而那些党的背叛者,总会落个可耻的下场,被人民唾弃,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们崇尚忠诚,我们赞美忠诚,我们坚守忠诚。在和平年代,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

惕,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修心、修身,进一步提升对党的忠诚度。

忠诚是一种道德意识。它首先表现为有强烈的归属意识,每一个人归属于不同的民族、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认同就是归属意识。一个人只有产生了归属感,才会有心灵的寄托,才会对归属对象产生忠诚的情感态度,这种归属感越强烈,对归属对象忠诚的情感也会越热烈。但是如果个人对归属对象的认同出现偏差或错位,也可能使人变得盲目而导致愚忠或背叛。其次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意识。忠诚作为一种尽责的品质和状态,是一种理性的力量,是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责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而对这种社会关系的主观认同就是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自觉地、尽心尽力地承担起这种责任就是忠诚的表现。责任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具有很浓厚的道德理想成分,既体现了人类对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体认和敬重,又体现着道德价值的无上崇高性。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浸透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忠诚于事业才能忘我,忠诚于国家才能尽责,忠诚于人民才能献身。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政党,建党90多年来始终不懈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从中也涌现出了无数为国为民奉献满腔热血的优秀共产党人。

忠诚是一种持久的道德行为。忠诚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大义、大节的“信”。因此,它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尽心尽力,就是忠诚在行为上的标志。一个人在一时一事表现出来的尽心尽力,只是一种热忱,而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忠诚。只有当他在为认定的社会理想目标、事业发展目标、人生理想目标而奋斗时,在对待国家、民族、职业、他人的态度上能一以贯之,不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能矢志不渝,才能真正体现本来意义上的忠诚。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周恩来认为,所谓忠诚,就是对于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阶级的事业要尽心尽力。

观看《忠诚与背叛》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穿越历史烟云的精神朝圣,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刻的触动,也在我们的心里敲响了意味深长的警钟。胡锦涛总书记审时度势,在今年的中央纪委全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持“四个相结合”,大力保持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这为我们“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有力遵循。保持纯洁性就应当坚定立场和信仰,主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影响;领导干部尤其需要以身作则带头保持纯洁性,以正确的世界观做人、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以正确的权力观做官,拒腐防变,一尘不染。如此一来,我们才能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我们唯有把忠诚于党的信念深植于心,把纯洁于心的党性付诸于行,才能抵挡住任何糖衣炮弹和明枪暗箭的袭击,对党始终保持绝对的忠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豪迈情怀,更是他们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实现民族解放事业不断奋斗的真实写照。回顾那段历程,有无数的革命先驱为了自己的信仰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他们用鲜血浇筑党的基石,用生命捍卫党的尊严。正是这些先行者和他们的后来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接受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开辟出新的道路。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启示。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面对和思索的课题。坚定自己的信仰,恪守自己的誓言,保持自己的纯洁,是每个党员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共产党人正道直行的根本保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承诺,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忠诚与背叛 篇9

《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真实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现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故事发生在1927年,党内的一些同志在这一年里与国民党展开激烈的斗争。同时,还承受着某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同志的背叛。他们背叛了自己当初的信仰,撇下了党的事业,甚至干着有损党的国家的事情。还记得电影中的某个党员因为个人贪念出卖了兄弟,出卖了党内同志,最后被自己的大哥和母亲大义灭亲。真的很佩服那样的母亲,每每看着电视上的革命人士为了大义,不惜牺牲自己,该需要多大的勇气。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我脑海里始终出现一个词——“忠诚”。他们在对党的绝对忠诚给予一种信念和力量,使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下同凶残的敌人做斗争的时候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然而,看完这部影片,我亦对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份子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疾首,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革命先烈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不断激励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忠诚于党,首先要高举旗帜,坚定信仰,在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上,可以称量出一个人灵魂的重量,在生死抉择的牢狱之中,可以检验出理想信念的真假虚实,只有通过实践检验,通过时间考验,通过困难磨练,才能铸就真正的忠诚。这部片中的革命先烈,在那白色恐怖,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从不因处境险恶而耽误党的工作,总是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好党交给的一切任务。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险努力为党工作,如今我们的条件如此优越,没有任何理由不发奋进取,干好工作。

忠诚与背叛 篇10

电影《忠诚与背叛》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白色恐怖、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少数党员或登报脱党,或投敌叛变,或腐化堕落。为了维护党的纪律,纯洁党员队伍,加强党内监督,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杨匏安等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影片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鲍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看完《忠诚与背叛》,令人心潮澎湃。我们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感人的形象令人思考:他们何以在酷刑拷打前面毫无畏惧?何以镇定沉着直面敌人的屠刀?何以用性命履行严肃的誓词?何以能强忍错过亲人的怆痛而矢志不渝?难道那时的他们是特别材料做成的吗?不!,答案只有两个字——忠诚!忠诚,源自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毅力。然而,这部影片也揭示了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分子,如范阿根、林广顺等少数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可耻的背叛者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两种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刻激励和警示着当代的人们,特别是我们共产党员;激励和警示我们要保持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

忠诚与背叛,对于今天身处和平时期的共产党人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和平发展的今天虽然无法与大革命时期的生死考验相比,但如果我们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自觉地抵制腐败,我们就有忘党忘国的危险。作为市场监督工作者,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上,克难奋进,勇往直前;在权利和利益面前摆正位置,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党的卫生事业努力奋斗,时刻牢记市场监督执法工作的重任,以身作则;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守得住清廉,耐得住寂寞;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执法。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动、影响身边的人。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各种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市场监管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场监督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加强自我修养,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原则,奉公守法,模范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市场监督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基层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表现出共产党人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

观看《忠诚与背叛》后感 篇11

XXXX学院 XXX系 XXX级XX班

XXXX 借助XX大学第XX期预备党培训的机会,我们XXX学院分党总支支部进行了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学院支部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组织观看党史题材影片《忠诚与背叛》。我们院系所有本期学员在一起共同观看了这部由众多明星联袂出演的党史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

该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召开为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职的光辉形象。平时我们看电影也许并不会关注这类的影片,但是这部影片却真的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让我们在感受这个事件的同时,能在思维上有很多收获。

忠诚是一种一如以往的品行状态,而背叛却是一种可能是一念之差的造成的结果。忠诚是一种优良素质品德,而背叛往往是一种人人唾弃的恶行。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忠诚,而不希望别人背叛;每个人都崇敬那些忠诚的人,而厌恶那些背叛的人。然而,当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和忠诚与背叛的选择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们会做何选择呢?是不是会不知所措,甚至心存侥幸,而选择更轻松、更容易的背叛之路?忠诚意味着忍受贫穷、痛苦,甚至意味着严刑拷打、牺牲性命!而背叛则往往能换来金钱、升官、发财!人之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在追逐利益,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如那个也曾雄心勃勃、满怀美好梦想的徐云天,还有那个林广顺、阿根,他们都曾经有过英勇斗争的历史,但是在威胁利诱面前被屈服。

这部电影除了告诉我们“忠诚”的定义以外,更告诉了我们一个合格崇高的革命者需要的重要素质是耐心和牺牲。影片中的众多英雄人物说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王荷,还是杨匏安,还是周恩来或者毛泽东,为什么他们放弃了这么多诱人的利益、安逸的生活甚至是鲜血和生命去无怨无悔的为了一个党派的生存和发展,王荷波引用马克思的那句话说明了一切。

回归现实,今时今日我能坐在这里闲适的观看电影,能在这美丽的校园学习,不必担心战争饥荒的危险。这不正是当年这些革命先辈默默牺牲,不计个人利益付出的努力唤醒和领导了大众改变了羸弱的社会性质和岌岌可危的国家,才能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影片中有两句话给我印象最深,一句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正是说我们信仰的力量,我的事业不是几个人几十年就完成的,那是几代人几百年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我们早已经摘下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却又被冠以“缺失信仰的民族”,正是提醒我们信仰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没有信仰的人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另一句是“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不然我们的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再严格的队伍当中或多或少也会有意志不坚定的败类的存在,即使是纪律严明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志不坚定的堕落份子的存在。那正是信仰的不真,不深。当然,纪律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最终还是要我们养成自律的品质,因为信仰而自律,而不是为了有纪律规定的存在而自律。所以除了依靠党性教育之外,严格的纪律和完整的管理办法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像现在的和平年代敌人依旧无处不在。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党的纪律,都要受到纪律监察委员会的严惩,只有这样才能纯净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电影中,无论是贪污好赌的范阿根还是处心积虑背叛革命的林广顺或者意志不够坚定走向反面的徐云天,都受到了党的纪律的严惩。

在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潮涌入的今天,我们党的的确确面临严峻考验。不少党的高级干部背叛了自己入党的誓言背离了人民群众,背弃了共产主义信仰,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次地缅怀先烈遗志,在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忠诚与背叛面前,来考问和检查自己的灵魂,规正和警示我们的行为。在金钱至上和自由思潮面前,我们党员要永葆忠诚,拒绝背叛。与战争年代革命者要面临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不同,在和平时期,我们要甘于清贫,忠于职守,牢记使命,坚定信仰。

“忠诚”镌刻在每个后人心中。为了信仰,他们笑对生死;为了解放,他们甘洒热血;为了同志,他们铁骨铮铮。“忠诚”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也是最好的鞭策。忠诚不在于高低贵贱,越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在默默无闻中,更能培养和锻炼个人对责任、对事业、对党的无限忠诚。

忠诚与背叛读后心得 篇12

《忠诚与背叛》作者何建明 厉华,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讲述了《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突破《红岩》小说体裁局限,全面真实还原历史。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大量解密的历史档案,以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品通过“革命者”、“普通群众”、“革命的叛徒”和“敌人”等不同人物群像,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命题,表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巨大人格魅力和坚定精神信仰。

上一篇:新高一暑假衔接班英语下一篇:2020公司行政管理月工作总结